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加强法律教育

时间:2023-09-28 09:32:40

导语:在加强法律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加强法律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 意义 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

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所具有的法律素养、法律头脑和运用法律知识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感觉、情绪、习性,是自发形成的,属于法律意识的低级阶段;法律思想则是人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理解而形成的思想、观点,属于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在法律意识中起决定作用。但是它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培养。今天的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族前途国家命运。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1,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确立下来,这就意味着沿袭多年的以计划经济思想为基础的传统观念必然为符合新的生产关系需要的市场经济思想观念所替代。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市场主体权利保护、市经济活动的运行、市场秩序的维系、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因此,培养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意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自动有效地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2,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自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法治国家”的概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确定把依法治国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表明我国的法制建设正向较高层次的法治社会迈进。在法治建设中,人是法治的主体,也是实现法治的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无论是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其状态都是以人的活动和行为最终依归。因此,必须提高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只有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公民的法制观念,才能使法律法规得到切实遵守,才能对立法、执法和司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早日实现。

3,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是当前大学生法制现状的需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配合普法教育,国家教育部、司法部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现状不容乐观,一部分大学生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种类增多、频率增加,呈现高发的态势。这表明,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已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水平,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调查中,有80%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开设法律基础课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强法制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法律意识,坚持依法治校

任何观念的形成都需要特定的氛围,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也遵循这一规律。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教育教学管理法制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高校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学生法制教育的需要。“任何法律的制定、遵守、执行都离不开一定社会的法律意识的指导和支配”,列宁曾把法律意识视为法制建设的核心环节,因而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的强弱对法制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法制状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法律的信念,进而影响到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效。因此加强学校的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校,在高校形成一种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环境和氛围,有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提高。实行依法治校。首先,高校规范性的内部文件作为高校内部的自治规则,是对法律规范的补充,必须重视学校与大学生双方的权益。其次,高校的各级管理表作为高校管理服务的执行表,必须尊重管理服务的对象―――大学生,平等对待他们,真正将管理服务工作与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相结合,以法律规范为准绳,依法办事、依法治校。

2、端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法律的态度

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法律教育课是基础课,可以不认真教学的片面思想,树立一种积极科研,认真教学,严格要求学生的工作作风,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法律教育者的重任和使命。同时,作为一名法律教育者,还要教育学生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改变那种重视专业课而忽略基础课的思想,培养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把法律基础课放在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研究,努力学习。

3、增加法律教育课的上课时数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向素质教育转轨。体制的转变,必然会引起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新时期对人才素质有了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素质就是具有法制意识。因此,高等学校应当将法制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贯彻执行。目前,我国高校中法律教育的上课时数过少,这与我们提出的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与法律教育课的地位也是不相符的。因此,要重视法制教育,就必须切实增加上课时数,把法律课的上课时数增加到甚至超过一门专业课的教学时数。此外,开设法律选修课,使大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专业有用的课程来学习,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得到更多的法制教育。

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2篇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086-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病人保护自己就医权利的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更加重视[1]。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向实践,从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重要阶段。在以往临床实习时,带教老师只重视基础护理操作或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强化护生法律意识。护生从学校到医院, 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面对开放多变的社会环境往往不知所措。据统计,实习护生造成的差错在护理差错中占有较高的比例。防范实习生差错的发生,对保证临床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护士及学生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法律知识的缺乏常常是导致差错的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护理教育中护士法律教育又刚刚开始,如何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是我们正在摸索及思考的问题。

1 加强临床护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1.1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临床护生法律意识,使其在临床护理中可以为正确、及时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能为解除病人痛苦、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强化临床护生法律意识,才能使护生言行审慎、细致、耐心,提供周到、科学、严谨的护理服务,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只有强化法律意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员[2]。

1.2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临床的带教使护生的法律知识增加,法律意识增强,并能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将来的工作当中。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使其进一步认清护理管理中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法律意义的义务去履行,从而确保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合法权益,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1.3保护护理人员自身及医院的合法权益

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具有较丰富的相关知识,可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医疗纠纷,在处理时也会从容不迫,有理有节,依靠法律来保护护士自身和医院的合法权益。

2 护生法律教育的方法

2.1开设法制课,对护生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

在护生进病房实习前由护理部、护理教研室组织全体护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接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对老师的法律法规教育基本相同,特别强调护生的法律身份。在护生实习守则中明确规定,护生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护生不得单独执行治疗性操作。制订了详实的实习护生差错事故处理办法,如果学生超越老师的指导进行治疗性操作而引起差错时,要做书面检查、停做治疗性操作1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导致事故发生,除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给予停止实习、退回学校的处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身份与责任,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差错及后果引起足够的警觉。

2.2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与法律法规的教育

带教教师要求有5 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大专以上学历。临床带教老师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有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对业务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要重视带教教师工作的实际考核,考核优良者才能胜任。

在每年接收实习护生开始临床实习前,对带教老师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将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培训中的重要内容。法律法规学习的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民法通则》中有关公民法人权利与侵权行为及民事责任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有关医疗责任事故罪的内容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提供国内外医疗纠纷经法律途径处理的典型案例及以往学生导致的差错事例,提出问题,组织带教老师讨论,然后由专职教师将以上内容结合案例进行讲授。通过教学活动,使带教老师形成明确的概念,自己不仅要尊重病人的权利,为病人实施安全优质的护理,同时应对学生在实习中的行为负责,带教老师对学生所造成的差错事故的后果负有责任。如果某位学生发生了差错,该学生的带教老师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经济赔偿,如失职情节较重,还会给自己的执业资格造成影响。

2.3对违规情况的密切观察与处理

护理教研室专职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到病房观察、指导教学情况。了解学生执行治疗性操作时是否经老师核对、有无老师跟随。如果发现学生做治疗性操作时没有老师的指导,要查明原因,将情况与病房的老师、护士长进行交流,讨论改正的措施。为避免带教空白的现象发生,即带教老师休息而学生在班的情况,则由护士长提前另外安排老师带教。

2.4因材施教因阶段施教

差错有时比较容易发生在一些特别主动的学生或那些性格内向、埋头做事的学生身上。护理教研室专职教师通过观察,通过与病房带教老师交流,对这些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过于主动的学生,老师既肯定其学习的积极性,亦提醒学生保持冷静的头脑,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鼓励内向、埋头做事的学生和其带教老师相互间多进行沟通。每当学生转至新的病房时,告诉病房的带教老师这些学生的特点,进行重点带教。利用每轮回学生转科集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强调。在实习中后期,当学生操作比较熟练后,经常提醒她们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

2.5带教中贯穿法律知识的讲解

在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可以结合实际,一面讲专科的理论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一面讲如果不按照规章制度去做就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教会学生们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因为护理操作规程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实践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向临床护生讲明精湛而娴熟的操作技术的法律意义:如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在抢救危重儿时因头皮针几次穿刺不成功,不能很快地进行输液给药,延误了抢救时间,就会影响抢救效果。新的监护仪不会使用,看不懂说明书,都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护士的这些不足都会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甚至发生护理纠纷。让护生明确护士职责,明确自己的职业功能范围。对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擅自处理,在工作上不应感情用事,如医生正在休息,当病人病情变化时,护士为了不影响医生休息就不叫医生或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做出什么决定、处置,这都是不应该的,发生问题护士是要负责任的。要培养护生实事求是的报告意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生失误,不论问题大小、轻重,都要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或在场的护士。不隐瞒情节,立刻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把不良后果缩小到最低限度。要教会护生有科学的工作态度。服务周到、热心,但要严格遵守科学的方法,保持科学的工作作风,不接受病人或家属的无理要求,不受病人或家属的封建迷信干扰,如有的病人得知自己患有癌症预后不好,拒绝治疗,自己请气功师等,护士应在做好病人思想工作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勾宝华.加强实习护生法律意识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54-155.

第3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突发性耳聋; 焦虑抑郁情绪; 影响; 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3.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4-0124-03

doi:10.14033/ki.cfmr.2015.34.057

突发性耳聋属于耳鼻喉科比较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上表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功能损失,伴有眩晕、耳鸣等临床病症,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等带来了极大的不便[1]。为了研究发现护理干预措施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根据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展开具体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并展开了具体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后,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50例。临床诊断发现,所选患者均为单耳发病,病程最短为1 d,最长为43 d,平均(11.89±10.34)d。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5~63岁,平均(41.27±10.36)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6~65岁,平均(42.43±10.05)岁。两组患者病情、病程时间、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疾病诊断标准(2005年版)[2]。既往病史均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性疾病,均无理解能力、认识能力、记忆能力障碍等,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填写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焦虑情绪问卷,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焦虑情绪评分。然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一般基础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干预内容展开如下。

1.3.1 环境舒适护理 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来讲,突然不明原因导致的耳聋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在住院初期不免感到迷茫和恐慌。这样就需要医务人员通过调节周围环境,营造舒适、温馨的氛围,来驱赶患者心中的苦闷[3]。这就需要从患者住院开始,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一对一服务,主动为患者介绍医院情况,帮助他们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另外,要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舒适的病房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心愉悦,保持室内干净、整洁,配备电视供患者消遣娱乐,在合适位置放置绿植或鲜花等,把病房装点的井然有序和赏心悦目[4]。

1.3.2 健康知识教育 正确的认知态度和正确的知识是了解各种疾病的前提,因此正确认识突发性耳聋疾病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和后期治疗与恢复。对患者实施健康知识教育方案具体如下:成立专业护理培训小组,由1名护士长和3名专业护理人员组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兼顾全体制定个性化和大众化的健康教育方案[5]。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患者及其家属对突发性耳聋疾病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便于后期开展治疗服务。专业护理培训小组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和个体化针对性教育的方式相结合展开教育指导,对突发性耳聋的检查方法与过程、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突出讲解,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克服紧张、不安情绪[6]。

1.3.3 心理护理干预 拥有一个健康、愉悦的心情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突发性耳聋发病比较迅速,病因不明,突如其来的变故对正常人而言,毋庸置疑打击非常巨大,患者可能一时接受不了,从而引起沮丧、消极情绪,严重的则会一蹶不振。因此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个性化、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具有重大作用。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主动、热情为患者提供各种所需服务,因为突发性耳聋患者听不到声音,这样为交流带了不便,护理人员要理解他们,有耐心和不厌其烦的通过手势、写字等多种途径解决患者的疑虑问题,把患者所要的信息正确的传达给他们,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家的温情与关爱,舒缓心情,进而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7]。

1.3.4 行为活动护理干预 突发性耳聋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消极、沮丧情绪,为了尽快平复患者情绪和心理,医院还要建立必要的行为活动途径来宣泄和释放不良情绪,及时排解烦闷心情。具体做法如下:(1)肌肉松弛练习[8]。运动练习能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情绪。告知患者集中精力练习,逐渐放缓呼吸,通过腹式呼吸吸气-呼气练习,重复练习3 min。(2)音乐活动。音乐是缓解人的情绪和心情的一种有效方法,优雅、舒缓的音乐能够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使人逐渐沉浸到音乐中去,从而忘记烦恼,消除紧张和不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需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情绪排泄方法,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焦虑不安情绪。

1.4 观察指标

入院时发放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指导患者正确填写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量表,比较两组量表评分。焦虑和抑郁量表满分均为100分,50分以上者则被诊断为患有焦虑、抑郁症[9]。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采取干预措施前,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焦虑量表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采取干预措施前,两组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抑郁量表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发病逐渐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了极大不便。从目前临床研究来看,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多为不明、很突然、意外,这使患者毫无心理准备,因此当突发性耳聋发生时,人们往往手足无措,难以接受,在发病期常常有烦恼、焦虑、紧张、激动、孤独等心理情绪,长期以往将会诱发患者抑郁症。这样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还延长了患者治疗时间,导致恢复效果不佳,造成患者治疗的恶性循环。因此,加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干预,控制其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发生对促进治疗和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和紧张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后期治疗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发现,两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量表评分无明显变化,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经笔者所在医院自制量表评分发现焦虑量表(SAS)评分为(41.07±3.68)分,抑郁量表(SDS)评评分为(42.15±3.56)。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分别是(48.35±5.26)分和(48.03±4.19)分。两组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量表评分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稳定患者心情,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预后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桂玲.加强护理干预对控制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238-239.

[2]蔡兰珠,陈舒燕.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4):602-603.

[3]蓝雅琼,范秀华.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调查[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7(9):84-85.

[4]赵玉芳,鲜红玉,邓华英.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7):130-131,146.

[5]汪素玲.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心理及预后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2(11):53-54.

[6]司秀荣.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3):209-210.

[7]成秀玲.心理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5,8(3):88-89.

[8]王丽霞.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3,42(3):345-346.

[9]郭静芳.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203-204.

第4篇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七五”法制宣传教育;

2、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3、认真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4、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5、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

7、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8、完善残疾人保障机制 落实平等参与共享精神

9、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0、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建设;

11、加强法制宣传,服务经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

12、落实“七五”普法规划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3、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14、弘扬民主精神,加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事,维护法治环境;

15、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

16、开展普法教育,营造发展环境

17、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

18、学好法律明是非,依法维权不吃亏

19、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0、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21、加强法制宣传,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22、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3、崇尚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培养守法习惯,强化用法意识;

24、学法、守法、知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25、尊重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26、弘扬民主精神,加强法治观念,坚持依法行事,维护法治环境;

27、积极学法,自觉守法,主动用法,诚心护法;

28、您的权益需要法律保护,法律权威需要您的维护;

29、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30、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

31、学法、守法、知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32、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3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4、人人学法用法,个个依法办事

35、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36、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7、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38、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39、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

40、崇尚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培养守法习惯,强化用法意识;

41、天天学法明是非,时时想法强观念,处处守法树文明,事事用法维权益;

42、心中遵法,自主学法,办事依法,维权用法,诚信守法,和谐有法;

4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44、尊重宪法,崇尚法治

45、切实加强监管 依法保护环境

46、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掀起全民学法用法热潮

47、弘扬法治精神 推进依法治国

48、开展普法教育 确保公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49、弘扬宪法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50、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51、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应当接受法制宣传教育

52、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53、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4、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55、扩大基础民主 搞好村民自治

56、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

57、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58、关注交通 保护生命

59、正确行使宪法权利 依法履行公民义务

60、依法保障食品安全 营造放心饮食环境

61、假日出游 依法维权

62、弘扬法治精神 促进科学发展

63、深入开展住房保障工作 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难题

第5篇

电大作为一所的开放性大学,也应尝试开展诊所法律教育,通过设置诊所法律课程,来推进中国的法学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学应用型人才。电大探讨将“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改革,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来加强法学实践教学,推动电大法学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凝炼出广播电视大学法学的实践教学上的特色。

2进行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诊所式”法学教育的具体做法

(1)结合成人学习特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学法学资源,试点开设“诊所法律教育”课程。试点开设课程首先以劳动法、合同法、婚姻家庭继承法、未成年保护法的内容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以后能深入到本职工作中或者法律实习岗位为需求者提供法律服务;(2)把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计划的修改结合起来,将诊所式法学教育贯穿到法学人才培养计划中。结合开放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对法学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在加强法律基础教育的同时,强化增加本学科课程的素质。(3)开设诊所法律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传统法学教育的模式,在重视系统讲授法的同时,大力提倡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4)加强实践教学,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把诊所式法律课程与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学生小组学习、BBS讨论,及实地模拟课堂,并开展法庭论辩赛,模拟审判等方式进行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实践环节展开实践教学。并设立法律服务中心为需求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务。(5)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的资源,建立诊所法律教育的平台。

3推行“诊所式”法学教育的具体策略

(1)设置“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由具备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组成诊所法律教师团队,负责提出课程设计方案。设置出一系列的实践性法律课程。有必修实践性课程、选修实践性课程,校内实践性课程、校外实践性课程。(2)开设法学实践教学中心,设立相应的平台以便开展诊所法律教育。聘请在法律实务部门活跃的律师、具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的资深的法官、检察官来学校举办法律讲座,或者不定期地进入课堂讲解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律师、检察官、法官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今后将从事的职业,为其自己以后从事法律工作奠定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基础。

4结语

第6篇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完善,人民群众对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法律现象也开始逐渐习惯。因此,我国的法律院校逐渐增加,从事法律行业的人也逐渐增多。但是,要成为专业的法律从业者,仅仅了解法律知识是不够的,专业的从业者要在对法律有深刻理解的情况下,有较高的法律素质。

法律素质一般是指人们的守法和用法意识,法律素质一般被认为是道德素质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的人,一般对于我国的法律法規都有一定的了解,且对于法律的正义性和守法的必要性深信不疑。对于生活之中的涉法行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人会选择以法律手段进行处理。因此,较高的法律素质是一个法律行业从业者的必备素质。

在一个完整的法律教育体系之中,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程度甚至要高于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一个人的法律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具有较高的法律道德素质,这个人才可以作为一个法律从业者,为人民和国家的法律完整作出贡献。法律素质教育作为法律教育之中的一个学科项目,主要面向的是将来要从事法律方面工作的学习者,对于法律从业者来说,较高的法律素质可以保证他在法律行业之中的工作不受到个人欲望的影响,在遇到困难时,以法律规定为先,并以法律思维方式检视与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这才是一个法律从业者应该具有的素质。

二、提高法律素质教育水平的措施

要在现代的社会之中推广法律教育的必要性,就要让民众看到法律教育对于个人生活的有益之处。对于法律从业者来说,法律素质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业务能力,因此,加强法律素质的培养可以加强法律教育的效果。

1、加强对社会法治环境的优化

在社会法治得到优化的环境之下,人民对于法律的信赖和使用度才会提高。法律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和社会居民学习法律的热情和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的需求。因此,提高人民对于法律的诉求和法律的普及度,可以确保以法律素质为引导的法律教育高效顺利进行。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其目的是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民众法治意识提升的关键在于法律的实行度。优化社会法治环境可以促进人民对于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加强民众的生活安全感,增加法律对民众的有益度。要优化社会的法治环境,就要在社会的各方面加强法律体系的完备,对我国的法律进行全方位的完善和加强。

要优化社会的法治建设,就要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传递和宣传法治的重要性,改变人们的传统观点之中对于法律的过于敬畏和使用上的误区。同时,为了在社会生活之中改变人们对于法律的传统感官,要对于社会的执法和司法方面进行优化。加强社会生活之中的基础法制建设,加强人们对于国家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完善基层法律体系的普及。在司法和执法的过程之中,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人民对于法律的热情,工作的过程之中应该大力鼓励人民参与到社会执法的过程之中。通过对于法律武器的实践和使用,加强人民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对于法律使用热情,激起人们学法热情,提高人民的法律素养,进一步促进社会人民学法过程的高效进行。

2、提高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的力度

在法律从业者的教育之中,法律知识的指导培养在专业院校之中占据很大的比重。目前在我国的法律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中,法律专业的学生的基本教育是以法律知识的学习为主,而在非法律专业的院校内,普通大学生一般将法律知识点的学习作为基础课程进行学习。全面的法律知识培养对于我国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社会居民的法治意识较为薄弱,且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社会法治化的进展较慢,因此,法律教育应该以学校法律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和法律素质的培养,进而提高社会群体的法律素养。法律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提高青少年敬法守法的意识,可以提高青少年对于法治社会的了解和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保证。将法律素质教育加入到基础教育之中,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效率,改变学校对于法律知识的教育模式,真正做到对法律知识和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视。

为在学习之中促进学生对于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学校的考核之中加入对法律素质教育的问答和题目,检测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在法律测试之中的得分情况作为学生成绩的加分项目。除此之外,在法律素质教育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程度的推动,让学生主动学习法律,认识法律,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推进学生的自觉性,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很高的提升作用。

3、加强法治精神的教育

法治精神是社会法治建设的基础,人民群众只有具有相当程度的法律意识,才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守法敬法,并且以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生活不受到影响。在社会的法律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对于法治精神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过程,其应用应该体现在整个课程的内容之中,课程的内容应该以介绍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提高法律素质为课程的主要目标,促进法律素质的培养,提高法律教育的效率。

同时,为了提高人民的法律本文由收集整理学习热情,提高人民的法律情感也是教育行业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发挥法律情感在社会法律教育之中的作用,人民可以在教育之中感受法律对于自身生命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从而使学生的法律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在法律情感的推动之下,实现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教育的高效进行。

第7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法律意识培养;法制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0-0019-02

引言

随着依法治国的要求不断深入和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逐渐引入法治化理念、建立健全法制机制已成为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也应该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尤其是针对当前很多学生缺乏法律意识而受到侵权或者出现违法行为的现象,必须要通过对学生加强法律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高校学生能够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对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关于高校学生的法律教育现状还不容乐观,对此要积极加强高校法律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法律教育的意义

法律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得学生有效地辨别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违法犯规的行为,并且能够对这些行为进行有效地规避,从而防止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上当受骗。比如当前有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侵权行为,比如有的大学生在实习或者兼职过程中由于不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从而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侵权行为而浑然不知。对此,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对外界的各种不正当的行为有所察觉。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的规避,让学生能够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所了解,因此能够避免学生做出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行为。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加强法律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比如法律知识的教育、案例教育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当前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广泛,除了文学教育、艺术教育之外,很多高校也开始重视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加强对高校法律教育的关注程度,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当做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从各个方面加强了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工作的创新,使得当前高校学生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虽然当前高校的法律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法律课程,但是并没有对这门课程配备更多专业的教师,也没有将这门课程当作学生的必修课,很多学生都只是选修这门课程,因此使得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这门课程的意义。第二,高校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教师队伍的能力参差不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的是理论和实践性都比较高的教师,但有的教师大多还是传统的理论型教师,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都不够强,因此对学生的引导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方法比较传统老旧,很多教师依旧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对一些法律知识进行介绍。法律法规的内容本就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单纯地理论化教育只会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根本记不住法律法规的内容,也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各种法律知识。

三、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策略

当前的教育要求是要结合高校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目标,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综合教育。法律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能够借助法律来保护自己,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将法律教育当作一个重要内容,当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知识教育的重要补充。为了要加强对法律教育的重视,首先应该要加强对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相符合,对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进行改变,将学生变为主体,除了给学生讲授一些学科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因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法律教育的重视,从而能够加强对法律教育的投入和管理,将法律教育纳入到高校学生的教育教学考核过程中,从而使得各项教育任务能够有效落实。

(二)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是一个很好地榜样。因此在高校的法律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教师的引导角色的培养,但是当前很多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就不高,所以会对学生不能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对此,应该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得教师能够接受更多组织化培训,能够加强对各种法律的学习,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高校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水平。比如在高校内可以举办教师再教育的讲座,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讲解,结合法律知识与教学方法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教师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

1.加强案例教育法的应用。高校法律教育是高校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教育模式都比较传统老旧,在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校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对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进行现代化教育。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对各种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从真实案例中累积更多的经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时地对各种法律难题进行解决。在法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借助新闻经常报道的各种违法违纪的事件进行教育,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各种实际案例有更多的理解,并且能够对各种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有所了解,为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2.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结合现代传媒的优势,提高各种教学资源传播的效率,比如网络媒体、自媒体等,都是当前使用较多的新媒体,可以在这些平台中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创造健康的舆论环境,为法律教育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由于新媒体的传播效率很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硬要结合新媒体,对一些法律知识进行宣传,使得学生能够对各种法律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借助优秀的文案,加强法律知识的传播。3.加强法律课堂的情境教学法法律教育中的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会使得学生对法律学习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爱好。比如表演警察抓小偷,使得高校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就能明白,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应该要及时找警察,再比如模拟消费者维权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实用技巧,当自己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如何进行应对。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各种社会危害频繁出现,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法律教育就变得十分重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法律教育,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提高法律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露.浅议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12).

[2]孙涛,朱文星.新形势下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09(5).

[3]曹景富.高等学校应强化学生法律意识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0).

第8篇

一、加强高职生法制教育的意义

1、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手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离不开法制教育。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众多。作为教育主体,高职院校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当注重提升学生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培养出具有权利意识、法制意识的公民,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净化高校法治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高职学生各种犯罪屡屡增多,有些学生年龄低、阅历浅、价值观不完善、自我约束能力差、受到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响容易冲动或走上违反犯罪的道路。高职院校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提升对学生法治精神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武器正确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知法、守法、用法,减少和预防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维护校园安全乃至社会稳定。

3、提升高职生法律素养,增强社会竞争力的现实要求。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素质已经成为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培养懂专业、会技术的专门人才,也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提升高职生法律素养,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在当代高学历、强竞争的社会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快职业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1、高职院校普遍对法制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加强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高职院校教育实践中,法制教育往往散见于各类德育教材中,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道德与法律》。法制教育所占内容较少,往往课时也较少,任课教师着力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着眼于通过考试,没有培养应有的学习兴趣,更难以通过法律教学传授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律素质。

2、法制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课堂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普遍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程也就成为对高职生进行法律教育的主阵地。法制教育基础课程知识点多,内容庞杂,教师多采取单一灌输的教学方式,简单地进行一系列知识罗列和堆积,学生没有深入理解,在指导自己行为上很少得以体现。典型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社会实践等因为课时限制而不能进行,淡化了法律教育的实效性。

3、法制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高职生不同于其他本科院校以学科式教学为主,注重理论的掌握,而应当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课程与普通高校法制教育课程完全统一,并没有任何区分,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不符。[1]同时,高职院校的法律基础课程也是泛泛而谈,缺乏专业针对性,高职生难以从现有的法制教育中获取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

4、师资队伍薄弱,难保法制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法律专业教师,法律基础课程也大多由德育课程教师兼任。有些教师法律理论基础知识薄弱,甚至其本身缺乏法制观念,没有正确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这种现状既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影响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导致高职生虽接受了法制教育,却不懂法,频频犯法,更不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三、提升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以学生为本,建立科学、实用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

1、以专业为导向,增加与专业相关法律知识内容。各个专业都有专业领域内的法律法规,如卫生法律法规,建筑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等。法制教育要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侧重于介绍专业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学生遵守职业法律规范,判断职业违法行为。如针对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在介绍基础法律常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对刑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针对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多介绍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工程质量管理法律知识、建筑法律知识、经济法律知识等。同时,许多高职生就业时需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参考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进行授课,促使高职生学习正确的行业活动行为规范,为保证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恪尽职守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2、因材施教,分阶段分情况安排法制教育内容。高职生学制一般为三年,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业阶段,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融入法律教育。大一刚入校,学生活动主要在校内,应加强校纪校规、基础法律知识引导。大二时期,有部分学生已经走上社会,如兼职、社会实践等,应当加强劳动人事、人身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等引导。大三阶段,学生面临实习、就业,应当加强合同法、劳动法以及与专业相关等法律法规引导。这样不仅使学生法制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更能使法制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

3、创新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当前非法律专业学生所接触的法律知识课程一般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增强教学效果,需要拓宽法律知识学习和传授的途径,使学生能从课堂中真正汲取知识。[2]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法讲座、交流会、培训班、法律知识竞赛、学法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来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同时注重法律实践的开展,通过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案例分析、法规宣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解并灵活运用法律知识。

4、加强对学生的警示教育,用现实案例唤醒高职生对基本法律常识重要性的认知。由于学生接触社会渠道较多,学生能够接触到较多的负面信息和事物,在对这些负面信息和事物认知、判断、分析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就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小郑在网络信贷无法偿还后,不知道如何挽救,最终选择了自杀。四川师范大学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后,未采用正当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残忍地将同学杀害。因此,法制教育课堂上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更应当结合实际,与高职生学习生活相联系,使其树立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各种问题。

(二)以师资为保障,加强法制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法制教育职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法制教育能力也是辅导员基本职业能力之一。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触最多的老师,最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成长需求,要加强辅导员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利用自身优势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中。及时对学生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运用案例分析、宣传警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能运用法律知识指导学生对日常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法、守法和用法。

2、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学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熟悉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更应当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水平法律专业人才,适当聘请部分长期从事司法实务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高素质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三)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文化氛围

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校园内通过公告栏、宣传栏、黑板报等媒介,同时依托网络资源,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对学院章程、教育法律法规、专业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宣传。宣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实际,学生易于接受,能够有效提升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2、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讲座。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当地司法机关、学院法律顾问等一线法律工作者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分析各个真实的案例,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法制文化的气息,明白法制的重要性,崇尚法制威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素养,促进学校安全及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工作措施

(一)学生普法

1、利用宣传阵地,加强法律知识宣传

学校利用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同时结合一些宣传日或者纪念日开展一些法律教育活动。

本学期政教出做好宣传主题的选择,要求每班级出板报4期;请我校政治教师利用校园广播间周采用宣讲或者访谈的形式,对具体法律内容进行解读;同时,在例如“6.26”等纪念日或宣传日为契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深入广发的宣传法律知识;本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法律知识讲座,邀请法制副校长对学生,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辅导;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法制内容的电视节目或者录像。

2、开设法制课堂,加强法制知识教育

学校继续将学生的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开设法制课堂,充分发挥法律专业教师的专长,实施有效的法制教育。具体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

3、开展多样活动,丰富学法新渠道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法律的宣传和学习当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司法局联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法庭见习,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威严和学习法律的必要,在真实的环境当中学习法律知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法制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讨论会,辩论会,座谈会等至少一次。同时,组织开展一次法律知识检测。

(二)教师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