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32:40
导语:在测绘地理信息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使全县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非法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地理信息数据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地理信息出版服务行为得到依法查处,各种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基本杜绝,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组织专项检查。对从事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和保管,以及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出版服务等活动的单位,集中开展一次专项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理。
(二)查处违法案件。结合专项检查,认真查处地理信息市场存在的各类违法案件:一是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非法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地理信息数据的行为;二是各种地理信息在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出版、传输过程中的泄密、窃密案件,以及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行为;三是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
(三)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政府网站、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深入开展测绘、保密等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行动,曝光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使从事地理信息生产、出版和服务的企业树立依法测绘、依法经营、依法保密的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专项整治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建立长效机制。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组织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制度,建立部门间信息通报、案件移送等联合执法机制,不断提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水平。
三、时间安排
从2012年7月开始,到2010年1月,分四个阶段开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7月)。
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召开专门会议,动员部署专项整治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8月-10月)。
组织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开展自查,调查摸清地理信息市场的基本情况。认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地理信息市场存在的各类违法案件。
(三)落实整改阶段(2012年11月-12月)。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认真组织整改,规范市场行为。完善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制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政府监管能力。
(四)总结、迎检阶段(2010年1月)。
进行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向省、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报送工作总结。做好迎接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准备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关键字]地理国情 变化监测 现代测绘技术 测绘
[中图分类号] P217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33-1
[基金项目]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2011-2012年科技创新基金资助
0 引言
地理国情监测概念的一经提出,犹如拨云见日一般,给新时期测绘工作者指出了新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拓宽了测绘工作的视野和领域,赋予了测绘部门更沉甸甸的职责和更重大的使命,也将成为测绘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地理国情监测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没有现成的政策、法规、制度用以遵守,没有现成的工作机制加以运用,没有成熟的技术体系、规范流程作为参考,因此,地理国情监测的本质是什么,测绘工作与地理国情监测之间中有怎样具体的联系和区别,测绘工作在地里国情监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测绘技术手段能够应用于地理国情监测中,这些都应该是作为测绘工作者必须加以分析和思考的问题。
1地理国情监测概念的涵义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涵十分丰富,无法用简单的一句话给以确切的、准确的描述,因此,只能从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方面笼统概况。从广义的地理国情监测应该是对所有的地理国情信息的监测、统计和分析。从狭义的定义来说,地理国情监测的内涵主要定义在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密切的地表和相关人文信息的变化监测上。
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具体方法上来说,地理国情监测,就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2 测绘工作与地理国情监测的关系
测绘工作是指按照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资料,测制和更新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 而地理国情监测则是基于测绘成果和现代化监测手段,对与经济、社会、自然等有关的地理要素进行定量的监测和统计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现势性较强的决策依据。两者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存在着差别。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定性反映地理信息要素,后者对地理国情信息进行定量分析。两者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a)测绘与地理国情监测的定位基础是一样的。测绘成果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都必须以国家规定的空间定位基础为准。
b)测绘与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源是一样的。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源主要都是通过各种测绘技术手段来获取的地理信息数据。
因此,测绘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地理国情监测又可从测绘成果中中直接提取多种基本地理信息。
3 测绘部门主导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1) 测绘部门负责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于法有据
测绘法第二条规定:"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可见由测绘部门负责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有较强的法律依据。
2)国务院对测绘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综合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信息,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地理国情监测是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测绘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方式。
3)测绘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和装备条件
目前,测绘部门拥有覆盖全国的多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测绘部门负责地理国情监测可以避免许多重复投入和劳动。改革开发以来,因从事基础测绘等公益性工作,测绘部门储备了一批地理信息数据获取、采集、处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只要对这支队伍稍加培训,就能承担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4) 测绘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更能体现公正权威
公正是所有监测工作的生命,只有公正才能树立真正的权威。测绘部门是地理信息服务的提供者,自身一般不使用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数据,受法律授权和政府委托独立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监测结果依法公开,处于中立地位,没有部门利益牵扯,在程序上可以保证监测工作的公正。
5) 测绘部门的成功实践说明测绘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切实可行
"十一五"以来,各级测绘部门按照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积极践行按需测绘,根据地方实际需求,主动开展了地理情况动态监测和分析,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各级测绘部门多年来的成功实践证明,测绘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不仅完全可行,而且十分有效。
4 结束语
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并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地理国情监测,可以准确地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因此,地理国情监测与测绘工作是鱼和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 柏玉霜,陈洪宛.测绘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必要性[N].中国测绘报,2011.2.25:第003版.
[2] 郗建荣.重点监测生态环境地质灾害[N].法制日报,2011.3.8:第004版.
[3] 杨彬镛,陶燕.浙江省启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N].中国测绘报,2011.6.28:第001版.
[4] 王倩,姜晓虹.从美国测绘部门的转型发展看地理国情监测[N].中国测绘报,2011.5.10:第002版.
[5] 宁镇亚,熊伟.夯实测绘科技支撑 推进地理国情监测[N].中国测绘报,2011.4.29:第003版.
[6] 张远.地理国情监测测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抓手[N].中国测绘报,2011.3.22:第003版.
1工作机制体系
1.1目录标准体系
目录标准体系包括目录体系和标准体系。
1.1.1目录体系为了建立一个符合当前实际、科学合理的目录体系,监测指标的选择需要与全省基本状况、有关专业部门需求现状、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每个监测指标必须经过需求调研、内容会商、技术会商、监测试验、成果会商、行政审核等一系列流程方可纳入目录体系。此外,在后续实施过程中,由于需求变化等原因需要对相关目录标准进行更新时,则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后再进行明确。由于指标众多,根据产品深加工程度,监测指标分为专题指标、综合指标两大类。专题指标指基于各种数据资源可直接提取的单要素分布及其统计量(如面积、长度等)。综合指标则需要基于一种或多种要素信息,采用地理分析方法获取。所有专题指标采用二级分类(见表1),综合指标则直接分为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综合3类。指标监测的空间覆盖形式分三种:全省覆盖、建成区覆盖、重点区域覆盖。根据对象特征、监测技术难度、需求现状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采用何种覆盖形式。指标的监测周期则主要参考监测对象的更新频率而定。
1.1.2标准体系当所需标准在现行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中已有规定时,则需要充分参考相关依据并做好沟通、衔接工作。针对没有参考依据的标准,则组织专业部门进行综合会商,共同拟定。同时,标准的建设还需考虑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国家和行业相关需求,合理设置相应标准。参考测绘标准体系分类,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机制的标准体系内容主要分为5个大类、27个小类(如图2)。
1.2技术支撑体系
通过对监测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一系列技术方法进行了梳理、抽象和整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法框架和技术作业平台框架,作为技术支撑体系内容。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框架主要由空天地一体化动态数据获取、高效能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提取、地理分析、网络化产品服务应用、海量时空数据库群及快速可视化7类技术组成。动态数据获取技术为后续监测提供多源数据支持。以此为基础,依次采用数据处理技术、信息提取技术、地理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快速获取监测成果。最后,由产品服务应用技术完成成果的网络分发和应用。在监测过程中,数据库群技术、可视化技术为其他几项技术提供重要支撑。技术作业平台框架主要根据监测技术方法框架进行设计,具体结构如图3。其中,数据库群、可视化工具的应用贯穿作业全过程,是平台的重要支撑;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地理分析、产品处理及成果应用系统则共同组成了业务化生产作业平台核心。
1.3业务运行体系
业务运行体系包括业务流程及其涉及的各方业务协同制度。
1.3.1业务流程以浙江省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批业务流程为基础,结合试点工作中取得的业务经验。工作会商和技术会商环节主要在指标初次全面监测或需要更新指标相关内容时实施。两者旨在以指标监测试验为基础确定全面监测相关事宜。工作会商用以明确监测内容、要求及部门间总体分工。技术会商根据工作会商结果,以评审会方式确认全面监测技术方案,并以书面形式明确部门间分工细则。根据各指标的监测技术方案,数据获取环节统筹获取所需数据,并进行数据评价。数据加工是业务流程核心环节,以监测技术方案为依据,以多源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作业平台为工具,依次完成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地理分析3个子环节获取监测成果。以标准体系为依据,成果质检环节对数据加工环节形成的监测成果进行全面、准确的内外业核查。完成成果质检后,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和(或)监测要素所在的当地人民政府,对指标的实际监测方法和成果数据进行成果会商;并根据科学、准确原则进行成果修正。成果会商审核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成果进行定密,并根据成果会商意见明确成果使用范围。由于某些带有精确位置和属性信息的成果在公布前需保密处理,因此成果管理包括原始成果管理和非成果管理。针对不宜公开或的成果按照保密要求管理,政府或企事业单位需经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严格审批后,方可获取和使用。适宜公开的成果在前需脱密处理。完成保密处理后还需进行保密审查,并根据成果定密意见核实其公开范围,最后入库至非成果库中进行公开。为满足政府、社会和公众需要,监测成果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公告、新闻、内参、专题报告、WEBGIS等。成果应用形式则主要有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产品定制、咨询服务、公众宣传与普及等。
1.3.2业务协同制度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涉及面广、参与单位多,在业务运行体系中还需要明确有关协同制度,着重处理好如图5四种关系。1)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与基础测绘工作统筹基础测绘注重测制和更新标准化基础地理信息图件及系统,精度高但更新周期长。地理国情监测侧重地物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理分析,更新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前者为后者提供高精度实测数据。后者在前者成果的基础上,并综合其他各种据源进行深加工。由此可见,基础测绘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必要前提,地理国情监测是基础测绘的发展与延伸。为了合理配置资源,形成良性循环,两者之间需建立一系列统筹制度:基础测绘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高精度实测数据;地理国情监测可向基础测绘提出增加监测指标要求,或协同其完善相关标准和技术方法;基础测绘可要求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2)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和专业部门协同作为地理信息服务的提供者,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具有较强的中立性,能有效排除部门利益牵扯;同时它为地理国情监测作了大量数据、技术、人才、设备积累,并具有严格的产品检验制度。因此,它是组织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最佳主体。地理国情监测不仅涉及基础地理信息要素,还涉及较多专业指标内容。现阶段,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在这方面缺少必要的经验积累,要全面开展工作还离不开专业部门的大力配合及相关支持。专业部门是监测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参与者。综合考虑监测指标特征和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经验积累情况,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在初期阶段主要存在3种分工形式:①地形地貌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指标监测可由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独立开展;②充分依赖“3S”技术应用,但需一定专业技术积累的指标监测,采用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主导,专业部门积极配合的方式予以监测;③对于极少数专业要求极高,但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可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的指标监测,采用专业部门、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紧密合作的方式进行监测。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及时消化、吸收此类监测技术,逐渐实现由自身主导进行监测。灵活采用上述合作方式可共同完成专业部门因自身“3S”技术限制未能实施而又有迫切需求的监测工作,同时也解决了监测工作部分经费来源。3)省级和国家及地方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联动若要顺利开展监测工作,离不开省级和国家及地方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之间的积极联动。省级和国家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间的联动主要包括:省局在国家局总体指导下开展监测工作;地理国情监测法律法规由国家局统一制定,省局协助国家局开展标准规范建设;省局及时向国家局汇报本省监测工作进展;建立国家局与省局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共建共享机制;在国家局指导下成立省级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省级和地方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间的联动主要有:地方局及时向省局提交大比例尺测图成果;省局可要求地方局协助或主导开展其辖区内的实地调查工作;省级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为有条件地区的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其试验辖区内更高精度、更高时相的监测工作。4)地理国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与省交换和共享平台衔接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目前已汇总全省各个厅局的专题空间数据,覆盖面广、数据量大。地理国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则是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应用管理的重要载体,涵盖了监测主要成果内容。但前者不能完全满足后者在数据覆盖范围、颗粒度和监测时相上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减少重复建设,地理国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所需的底图数据可通过服务接口从省交换和共享平台获取,其被列入交换和共享目录的空间数据,则提交省交换和共享平台使用。
1.4工作保障体系
(1)政策法规保障:在已建立的具有浙江特色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法律法规制度基础上,还应增加如下政策法规保障: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将地理国情监测目录体系建设更新流程法制化;将地理国情监测业务流程法制化;进一步研究制定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定密规定。2)组织机构保障:在试点工作已形成的队伍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如图6所示的完整组织机构。由政府及各厅局领导组成工作领导小组,从宏观层面把握监测工作总体方向。领导小组下设小组办公室,负责监测工作的总体方案编制、各种会商和协调工作。监测工作总体运行由局指定相关处室牵头、同时由局指定一个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归口单位进行统筹实施。根据业务分工情况,将参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现有部门划分为技术支撑单位、生产单位、质量控制单位和成果管理单位,由这些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工作。3)监测装备保障:对技术支撑体系进行深入剖析可知,监测装备保障内容主要包括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网络化信息应用装备。数据获取装备是监测工作的数据源基础,如传感器、无人机、GPS接收机、光谱仪等。数据处理和分析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加工环节,包括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各种“3S”商业软件等。网络化信息应用设备则主要由通讯网络、服务器集群等硬件设施和地理国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组成。4)人力资源保障:通过以下各种引进、培训、项目锻炼等方式打造一支专业领域全、综合素质高、作业能力强、层次合理的人才队伍: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业内高水平名师;依托国家局建立的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等科技支撑基地,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等创新研究,建设一致高水平科研团队;②定期举行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技术人员承担或参与重点工程项目,着力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③加强新员工培养,强化岗位职责,通过“加任务、压担子”方式,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5)资金投入保障:地理国情监测是基础测绘的发展与延伸,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具有社会公益性,其主要资金投入保障来源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年度财政预算。
2结束语
“十二五”时期是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期,全球地理信息产业也同时进入爆发式增长期。近几年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达26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万亿元规模。而随着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民用,导航系统、遥感应用、电子地图等地理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将充满投资机遇。
在各地区,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地理信息技术和产品以及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利用地理信息及其技术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解决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等已成为共识。在产业和应用方面,地理信息在车载导航、物流配送、移动目标监控、定位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欢迎,正在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到“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将促进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关联服务业的发展,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支撑重大项目科学决策,带动创业就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浙江:特色产业聚集
作为新型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制定的《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的地理信息产业,如何促进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指导性建议。
浙江省是我国率先开展三网融合综合业务探索的省份之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宽带普及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基础优势。据统计,截至2010年,浙江省实现3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用户达3970万户,普及率居全国第3位。
在此基础上,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地理信息应用及安全保密技术、卫星导航定位与应用技术、三维虚拟现实系统开发与应用技术等一大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已得到突破。据介绍,浙江省航天航空遥感发展迅速,已建立的2座地面卫星接收站,可实时接收、处理相关卫星影像数据,航天航空影像数据自动化处理难题已经破解;建立了应急测绘保障机制,成立了与国家联动的省、市应急测绘保障队伍;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航测内外业一体化立体采编工具软件,大幅度提高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效率。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浙江地理信息企业的从业范围已从传统的基础测绘、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地图编制领域,发展到数据采集和开发应用、系统研发、信息服务、硬件制造、软件、教学、培训等领域,省内部分地理信息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地理信息公司,地理信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卫生防疫、社会经济统计、人口计生、公安指挥、资源管理、交通管理、地籍管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经济较发达省份,民间资本充裕而活跃。地理信息产业近年的快速发展势头已引起浙江民营企业的广泛关注,民营资本投资地理信息产业,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和德清县人民政府正在共同建设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根据产业发展已有基础和发展要求,浙江省将以地理信息产业园为核心,以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市为副中心,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地理信息关联产业发展的若干各具特色的相对集聚区,作为地理信息产业核心区的补充,形成覆盖全省、产业链接、配套能力强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格局。根据规划,到2015年,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将初步建成一个国家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形成涵盖装备制造、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和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将浙江省打造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重要省份和华东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今年,产业园区通过特聘招商、中介招商,已有北京国遥新天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兴科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在我国遥感影像数据和应用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注册落户该园。也有包括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天博地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前来考察洽谈。
根据浙江省测绘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总产出2.4亿元,同比增长28%;税收1357万元,增长20%,仍在建设中的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就已实现开门红。目前,该园已签约项目167个,总投资约98.81亿元。预计到2015年,该园年产值将超30亿元,真正成为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地理信息产业龙头。
在特色研发方面,“浙江省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高精度、陆海关联的现代测绘基准框架建设、海岛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测绘、海岛礁精确定位、浅海区域水下地形图和潮间带地形图测绘。在此基础上,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大力促进海洋地理信息资源
的开发利用,服务江浙省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结合海洋经济空间格局优化、现代港口物流和海洋旅游业发展等,开展船舶监控定位、港口物流导航、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滩涂利用、海洋资源勘探、海岛观光等海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不断提高海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6月,中国人民总参谋部测绘导航局在浙江签署“深化北斗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斗(浙江)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共同推进重点行业北斗应用,率先在我省智慧海洋、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灾、车载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优先采用北斗系统成熟技术与产品;支持设立浙江北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用以创新卫星导航应用核心技术;在北斗卫星领域深化军地融合,共建国家北斗导航应用(浙江)产业基地,将进一步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在浙江的民用推广和产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总投资约15亿元国家首个北斗海洋产业应用示范基地也在舟山启动,北斗海洋应用研究院、北斗海洋应用服务运营中心和北斗海洋应用示范中心将投入建设。届时,通过工程示范、体系构建、平台打造,有望深化和拓展北斗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加快舟山传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现代海洋产业的效能,有力助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也将进一步创新海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新模式、新途径,为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作出示范,发挥引领作用。
浙江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建设“大企业、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的总体要求下,结合近年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天地图・浙江”、物联网、“三网融合”、海洋经济发展、山区科学发展及地理国情监测等发展重点形成若干个大项目,引导地理信息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山西:智慧城市带动
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前几年,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被炒的铺天盖地。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两批公布了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更是将这股热浪推向了新。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会涉及国土、房产、公安、环保、卫生等几十个领域的2000多个应用系统,为智慧城市的创建提供支撑平台。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影像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应用系统开发、系统集成、软硬件设备生产制造等领域的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带动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300多亿。这一方面,使地理信息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带来了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产业“1+1>2”的市场效应。
地理时空信息的大数据特点,只有与云计算结合,才能进一步满足智慧城市应用需求,从而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山西”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基于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工作基础上,通过推进山西省各市、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内容。 经过多年的积累,山西省已形成大量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后能够使分散在各个专业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发挥效益。
2013年初,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及试点工作,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测绘和数据支撑城市建设的山西省首府太原,首当其冲成为试点之一。
太原试点的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关键技术与系统、时空信息云平台,致力突破城市智能决策共性关键技术,构建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系统,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决策应用示范,为城市运行、管理和规划提供面向多层次、细粒度用户的综合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先后被列入科技部智慧城市领域国家863计划。
据山西省太原市基础地理数据中心主任卫启云介绍,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由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发展而来,该平台围绕经济转型、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主题,以强化基础、促进应用为主线,着力加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着力提高智慧应用水平,从过去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提供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逐步发展为向各部门提供各自所需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使其服务更科学、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有力推动了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不过由于地理信息产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巨大,既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也包括测绘业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应用,还包括LBS(基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服务和各类新兴技术及其应用……市场需求的增长与本地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趋明显,存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够丰富、开发利用不足,教育科研薄弱、专业人才紧缺,产业总量偏低、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集聚能力亟待加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对地理信息产品及其技术服务的消费应用仍需引导和培育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大省建设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山西来说,国家863计划项目是提升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在地理信息产业落地实施过程中,山西省聚合多方资源积累创新经验,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基地,为企业创新创业搭建更好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将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优势的企业引入产业基地,发挥地理信息企业孵化器作用和产业集群效应,支持企业申请建立地理信息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项目实施,就走了一条由太原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武汉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和厦门硅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7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合作路径。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和造就一批业内高端技术人才;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和潜力;将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智慧太原试点建设相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
根据《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山西省将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导向以及推广宣传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地理信息产业,鼓励传统产业与地理信息产业融合,推进传统产业和社会各行业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通过提供政策、资源、技术、资金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联合,发展地理信息龙头企业。
在财政方面,设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施税收激励政策。一方面为地理信息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服务,推动地理信息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及投资项目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于经认定的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开发、服务有关业务的地理信息企业,按有关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智慧XX时空信息云平台是建设智慧XX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XX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部署的重点工程之一。课题调研组邀请专家多次召开座谈会,深入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宿迁等市并赴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及宁波市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内容报告如下:
一、明确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平台在智慧XX建设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时空信息云平台是地理空间框架的进一步提升,是智慧XX的“骨架”。智慧XX应在覆盖全省的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下运行。
智慧XX时空信息云平台包括:时空信息数据服务、物联网节点定位服务、云服务系统及其支撑环境。智慧XX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思路为:已建有地理空间框架的市、县,向时空信息云平台转型升级;尚未建成地区集中技术力量,直接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横向时空信息云平台共建共享,纵向省市县时空信息云平台互联互通。
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成果突出,为智慧XX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建成
到2014年底,我省已投入5亿多元,通过先试点、后推广模式开展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省13个省辖市已全部启动建设。其中11个市已建设完成,淮安、宿迁计划今年完成;新沂等23个县(市、区)已启动,其他县(市、区)计划今明两年全部启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推动了当地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依靠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现已创造经济效益约 15亿元。
(二)行业应用成效显著
全省基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行业应用众多,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效率,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投入。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已于2013年10月投入试运行,已为140多个省级部门、单位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市级平台应用成效显著。徐州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税管理系统建成当年新增税款2亿多元,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一张图”系统使个人土地办证由原来的10多天缩短到10分钟;苏州市生态文明“四个百万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动态长效监管,促进了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南通市数字城管系统的准确派遣率、结案率和群众满意度高达98%以上,有效促进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天地图XX”服务日益广泛
“天地图XX”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即通俗的互联网地图,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地理信息浏览、兴趣点查询、出行导航定位等位置服务。目前,基于天地图的各类典型应用已超100个,公共自行车、出租车、智能公交、环保数据等应用在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公众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地图”日平均数据下载服务流量已达到100多GB。
(四)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建设迅速
2013年,选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显著的徐州市和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云计算试点区的无锡市作为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试点城市。通过试点探索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模式、共享模式和服务模式,为全面开展智慧XX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仍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体制机制不完善,推动建设力度不够
1.部分市县政府主导乏力
一些市县政府对建设地理空间框架、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地区财政经费不能保障,难以完成建设。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我省44个县才启动23个,建设完成仅1个。而浙江省63个县已全部启动,现已完成33个。
2.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由于体制以及职能划分等历史原因,地理空间框架、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主体众多,测绘地理信息、规划、建设和经济信息等部门都有参与。部分城市的智慧应用工程分别建设各自的“地图”平台,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3.职能监管尚欠到位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监管职责。但我省部分市县级测绘地理信息职能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和技术人员缺乏,导致职责履行难以到位。而浙江全部市县都设置了测绘地理信息局,配齐了管理人员,且大部分市县还专门成立了地理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撑。
(二)共享机制缺乏,信息开放程度不高
1.“信息孤岛”现象存在
由于缺乏共享机制,一些部门的行业专题数据不愿共享,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信息难以产生价值。而各个地市、县区整体之间更是互不相连的“孤岛”。
2.标准规范不统一
各地各部门采用的地理信息数据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不一致,相互间数据兼容差,给数据处理和共享带来不便,制约了全省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交换和整合。
3.信息获取难度大
时空信息云平台需进一步丰富海量的信息数据。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数据共享机制薄弱,诸如传感器、视频采集等终端又分属不同部门建管,使得相关领域的信息数据难以顺利获取。
(三)成果应用率低,可持续性较差
1.宣传推广力度低
不少市县级层面的宣传推广不够,导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的应用面窄,缺乏广度和深度。一些政府部门甚至还不知有这么一个免费的、权威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2.长效运维机制薄弱
智慧XX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是连续性、长久性的。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阶段,很多城市没有从政府层面出台长效机制,部分城市建立了长效机制但运行不到位,导致“建完即完”。
3.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地理空间框架、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运行软、硬件环境复杂,数据时效性需求高,更新维护难度大。市县由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问题,想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运维管理人才很难。目前市县相关人才缺口至少上百人。
4.运行环境不能满足需求
各市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运维环境有建在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的,有放在政府信息中心的,还有置于“阿里云”的,模式众多、秩序混乱。现有的场所环境和建立模式已不能满足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需求。
四、突出重点、创新思维,全力推动智慧XX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工作
(一)完善机制,强化政府主导地位
1.明确建设原则
一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包括时空信息云平台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或规避保密要求,从互联网上下载地理信息数据代替时空信息云平台;
二是长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地理空间框架,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成时空信息云平台,而不要重建再造,造成浪费;三是共建共享原则,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只能建一个时空信息云平台,各部门各行业要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共同丰富时空信息数据库内容;四是绩效原则,建立有效的、可度量、可执行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和有效应用。
2.强化组织机制建设
建议成立省级层面的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具体分工,统筹协调建设工作。同时,健全完善各市县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和运行的主体单位,按照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标准,省、市、县三级同建,实现智慧XX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全覆盖。
3.多渠道投入经费
智慧XX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体量大,经费需求高,后续的运行维护也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建议在列入全省基础测绘规划经费的同时,通过智慧XX建设资金、全省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等为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和运维提供经费保障。
(二)顶层设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1.建立标准及共享机制
充分发挥XX省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制定信息数据建设、采集和接入的统一标准,牵头协调各类数据获取和共享;指导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签订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协议,在协议框架内开展有效合作,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程度。
2.制定数据交换共享管理办法
制定关于全省地理空间数据建设、交换与共享的管理办法,明确各级政府、政府部门、相关单位的职责和义务,依据要求向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提交各类专题地理信息数据,从法律层面来规范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交换共享工作。
(三)统一监管,促进应用深入长效
1.应用监管协同推进
督促各市县完善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切实履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职责,政府层面出台时空信息云平台使用和运维推广意见。将平台示范应用及推广列入年度考核内容,推动各地加大建设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同时,各地在审批涉及测绘地理信息的项目经费时,须听取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的意见,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
2.输血造血培养人才
视情对技术力量薄弱和运维管理能力欠缺的市县进行“输血”,选派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足的人员,到相关市县担任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指导员,帮助完成相关建设和运维任务。同时,加大培训力度,让市县自行“造血”,采取“长+短”、“技+管”的模式培养运维人才。
测绘地理信息类产业近年来兴起并迅速发展,推动了高职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专业在推进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方式改革的话题越来越多,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方向逐步明确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我院测绘系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及相关专业在探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业特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人才培养。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特点,从工作室的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探索实践“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测绘类专业工作室的构建
测绘类专业工作室 (“校中厂”) 简单来说就是将优秀企业引入校内建立工作室,使教育与社会接轨,全面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生尽快从“准职业人”成为职业人,教师利用工作室与企业进行“项目化”合作, 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为学生成长提供保证。
(一)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工作室建立的背景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高技术服务业。随着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兴起并保持高速增长,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为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国务院在2014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这标志着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成为国家战略,充分彰显了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规模迅猛增长,单位数量快速扩大,从业人员大幅增加,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
我系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由于专业性质要求,必修要保证足够的实践学时。专业采用“学期小分段、学年大分段”的教学项目与工程实践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第二学期考试到第四学期,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都保留有36周的实训时间,第五、六学期为顶岗实习时间。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系在进行广泛的专业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先后与广东省内几家优秀的企事业单位和上市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了相关专业技能工作室,一方面解决了企业人员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按照企业标准培养了大批合格专业技术人才。
(二)工作室的构建与运行
1.工作室构建的原则
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专业主要为测绘类企业、地理信息企业、地籍与房产测绘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专业自身特点,学生不同阶段学习的专业技能适合于不同的企业项目,为了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根据专业课程需要来构建工作室,即构建不同用途的工作室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工作室构建的原则是使专业理论与技能实践完美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双重熏陶,推动专业与市场的契合,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
2.校企共同建立工作室
一般采取由学校提供场所、企业提供设备的方式建立“工作室”。企业应能不间断地提供其承接的真实项目给共建的“工作室”用于教学与开发,这是“工作室”的生命力所在。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引进和项目开发,把真实的设计任务引入教学过程,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为师生提供实战训练的机会。
根据测绘类专业核心技能,我们先后与企业建立数字线划图绘制工作室、GIS数据处理工作室、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处理工作室、工程测量工作室和地籍与房产测量工作室。
3.工作室的运行机制
为了使“工作室”顺利运行,准确到位的有效管理是关键 。在组建“工作室”初期,就应考虑“工作室”的领导与管理机构,根据实践经验,采取系部和企业共同管理效果较好。由系部教师安排管理学生,企业人员负责技术环节。 系部制定项目管理、教学管理规定,以及配套的学生管理、设备管理等规定。“工作室”在完成计划内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重点做好商业化项目。经济上的收益主要用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的酬劳、工作室运行、仪器的购置等,调动企业、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选修完成工作室的教学课程后,是否还留在工作室采取自愿原则,工作室可择优录取。在工作室运行平稳之后,可以择优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工作室的管理与培训工作,以老带新,逐步减少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工作量。在学生的理论教学时间,工作室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和晚上完成工程项目,工作室按照工作量发放报酬。
三、“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
(一)校企共同修定人才培养方案
设立“工作室”后,紧接着的重要工作是如何根据企业的建议,以及如何利用企业的资源,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将工作室实践内容嵌入课程教学
把“工作室”作为学生实战的平台,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这是学校设置“工作室”的根本目的。根据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第三学期开设了12周《数字化测图》课程和6周《数字化测图实习》,第四学期开设了13周的《GIS技术与应用》《工程测量》和《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并有5周的综合实习。根据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数字测图工作室进行数字测图实训项目;第四学期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选择性的进入其它四个工作室进行实训项目;这些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原则上要在工作室内完成。第五学期整个都是实训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进入工作室进行顶岗实习。
2.基于工作室开发课程
工作室是以企业工程项目作为实训的载体,五个不同功能的工作室尽管已经应对不同专业技能进行了分类,但是具体到工程项目,使用的软件和操作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系从第三学期开始,将学生的选修课程部分纳入到工作室。由工作室技术负责人和校内指导老师一起在工作室内开设选修课程,进入工作室的学生通过选修相应的选修课程来满足项目实训需求,考核合格后给予学分。
目前,专业和工作室一起开设了《MicroStation技术与应用》《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读识》和《GIS数据入库》等三门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学分可以直接作为校内选修课学分来使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参加工作室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了项目需求。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专业逐步形成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实训和企业项目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按照职业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近几年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校企互聘教师员工
除了本校专职教师外,学校积极聘请企业的项目负责人、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同时,专业教师也要以企业员工的角色参与企业的项目。专职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并随着技术的变化掌握行业实际的工作流程、技术方法、最新的行业软件,提高职业素质;兼职教师要了解专业教学计划并熟悉主干课程要求,注重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高效提高教学水平。特别要说明的是,专职教师到企业锻炼不能走过场,要真正深入企业、有能力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才能保持专职教师的积极性,真正提高职业素质。学校通过专兼教师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来共同实施教学。
(三)工作室在技能竞赛及科研上的引领作用
通过工作室的运行,学生在工作室中锻炼了实践技能,近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表现出色。在广东省选拔赛中,与线划图绘制工作室相对应的1:500地形图测绘项目连续六年都拿了一等奖,并在国赛中得到了二等奖。
在科研上,校企共同组建了“广东工贸测绘地理信息研发中心”,针对性解决企业及工作室运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研发中心有学校的高学历教师和企业经验丰富工程师组成,共同申报科研项目,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关键词】测绘技术;规划与管理;有效用途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充分缓解人口集中、空间拥堵、资源浪费等之间出现的矛盾关系,更好的合理利用和发挥好现有的地理资源,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利用好测绘新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就对相关测绘部门和技术人员提出了一定的实践挑战,需要在政策、规定、措施及专业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必将会对土地规划和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测绘新技术,进一步阐述了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是国家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伴随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测绘档案的价值形态
测绘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一个分支,与普通档案相比,既有档案价值的共性,也具备一些独到的价值特点,这是由其专业特点决定的。测绘档案价值具备档案价值的所有价值形态。测绘档案同样具备所有档案皆体现的凭证与情报价值、或按时间分析出的现实与长远价值、甚至谢伦伯格提出的“双重价值论”。测绘档案作为基础地形数据,为工程建设、城市规划提供现势性强的地理信息,不仅具有较高的情报价值,并作为土地规划凭证存在于土地规划审评流程中,更具权威凭证性。由于测绘成果多用于土木工程,要求地域现势性较强,因此其现实价值较高,但并不否定其长远价值,历史地图作为测绘档案的代表资料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由于测绘地形图包含坐标、高程等普通地图所不具备的地形要素,对很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更具参考价值。
二、进行遥感技术、地理信息分析
遥感技术的应用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比较普遍,其就是通过在距离比较远的地方,利用遥感器的操作进一步获取所要测绘的信息。遥感技术具有效率和空间都比较高的特点,可以进行接受、分析、传输、读取、处理及遥感各类信息的功能,由于其具有的特点较多,遥感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服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遥感器有绿、红及红外三种光谱,不同光谱的使用环境也会不同。光谱也有其特性,在不同环境、时间、地点及角度上,遥感器吸收及反射的光谱也存在差异,根据这一特性对物体进行测绘。遥感技术的应用在土地规划与管理进行测绘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切实解决了日渐突出的紧张土地资源状况。遥感技术的大力推广和使用,通过测绘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情况,为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合理利用和使用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对测绘新技术进行更新完善,进一步强化严格、科学的管理及规划,进而避免我国土地资源出现浪费现象。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科学科技和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及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地理信息系统的良好发展正是借助了科学技术的突发猛进,除了在测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外,在环境检测、公共管理、市政规划等不同领域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需要借助到计算机,对收集到的空间信息合理科学的进行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无数次的革新和完善,经过实践的经验总结形成了现有的利用体系。地理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使用功能和使用内容有所不同,该系统也有不同的种类。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是当前比较常用的软件之一,对实现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善于把测绘新技术利用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
土地调查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对土地资源进行前期的调查并全面掌握其使用情况,是进行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进行该项工作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调查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其进行调查的方法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相关信息化设备,通过影像和数据分析,实时判断其使用情况与所掌握的土地资源情况是否一致,切实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实行全方位调查,进而实现其科学的规范化管理。进行土地调查,就要对相关测绘技术进行更新和完善,目前利用较多的测绘技术就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收集相关数据,进而建立实时土地资源的影像数据库和信息数据库,确保了土地资源相关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创造了传统土地测绘技术中不能体现的,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人力资源等浪费,也为工作的有序开展找准了目标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土地规划包含了土地的质量、位置和数量等大量的重要信息内容,其与土地管理有着必不可分的联系。利用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中进行应用,就要对土地的大量重要信息内容进行相关的了解,通过这些大量的信息资源,将会为土地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在逐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实施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是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强化测绘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测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带来了便捷的工具,能够最大化克服和避免科学性不强、操作复杂、实用性差和技术方法不到位等诸多突出问题,这就充分说明测绘新技术的优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中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方法措施,但该技术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从而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技术创新
1.前言
众所周知,产品的质量直接关乎着企业的发展与命运。而产品质量的取得又与其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密不可分。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过这样的名言:在产品质量上“ 不是100分就是0分”的理念是“差不多”理念的天然克星。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刚上市时,一位用户在使用洗衣机时不慎被进水口上的一个小毛刺划破了手,就是这样一件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海尔洗衣机内部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海尔人认为,这个毛刺扎伤的不仅仅是用户的手,而是刺伤了用户的心。一个小小的毛刺让“产品质量不是100分就是0分”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位海尔洗衣机员工的脑海。10年后,海尔洗衣机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入选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古希腊英雄阿基里斯有着超乎常人的神力和刀枪不入之躯,但全身唯一的弱点脚后跟却成了留给对手的致命一击之处。市场如战场,产品任何一个局部的、细微的质量问题,都可能成为竞争对手攻击的突破口,都可能导致全局的崩溃。因此,在市场上进行质量竞争时,我们必须追求产品质量的“零缺陷”用心、用全力做好每一个产品局部的、细微的环节。无数事实证明,成功的企业按照这样的质量理念才能生存和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理信息的应用比任何时代都更加充分,意义更加深远,地理信息工作在现代化进程中地位愈显重要。因此,如何提高测绘地理信息产品质量,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不容丝毫的懈怠与疏忽。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质量管理制度的创新,二是加强质量管理技术的创新。
2.加强测绘地理信息质量管理制度的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行业规范的不断提升也在要求我们的质量管理制度,在具备制度本身基本要求的同时,更要贴切行业需求、融入时代元素,并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与创新。使之成为规范管理、服务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激励员工奋发上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工具。
2.1 测绘地理信息质量管理制度的创新是由制度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具备以下特点:符合性、唯一性、系统性、有效性、预防性、动态性、持续受控性和最佳性。
符合性就是要有规范的行业标准和相适应的管理机构。欲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必须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制度。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依据规范标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负责,对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提供适宜的资源负责;管理者代表和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建立和运行负直接责任。
惟一性就是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制定具有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制度。
系统性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合体,包括:①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②程序――规定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过程运行和进行活动的依据;③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其过程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的;④资源――必需、充分且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料件、能源、技术和方法等。
全面有效性即质量管理制度的运行应是全面有效的,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定、第三方认证和注册的要求。
预防性是质量管理制度能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防止重要质量问题发生的能力。
动态性是最高管理者定期批准进行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审核,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改进质量管理制度;还要支持质量管理职能部门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改进过程,从而完善体系。
持续受控性是质量管理制度所执行过程及其活动应持续受控。
最佳性是组织应综合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使其最佳化。
2.2 测绘地理信息质量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来源于实践
任何一个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需要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总结和完善。我院在质量管理制度推出了几个创新举措。
针对管理中出现的质量管理职能部门行驶职能不得力的现象。我们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出了一条有错能究、有错必究、追究有则的制度化管理之路。
有错能究:要建立定期更新机制。紧扣质量管理制度的动态性特征,由院长负责定期组织进行院质量管理制度审核,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改进质量管理制度;支持质量管理职能部门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改进过程,从而完善体系,做到有错能究。
有错必究: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处理产品质量问题时,必然涉及到相关责任人的经济利益。为防止讲情面不讲原则。制定了一条以《测绘工程任务单》为主线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管理制度。具体做法是,首先由计划经营部在承接市场任务之初,将项目名称、设计工作内容、预估工作量、委托方要求、工期、提交成果资料等基本信息填写后,签发质量管理部;再由质量管理部根据项目要求,依据相关专业规范和规定,对产品质量目标和主要技术要求进一步明确后转发测绘工程部安排生产;测绘工程部根据作业工期、工作量、质量技术要求组织生产,同时将生产中的过程检查结果做出判定后转质量管理部进行最终检查。通过最终检查的产品,由总工程师签发后才可以提交项目验收或发送给客户。整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由第一责任人签字。《测绘工程任务单》既能结算工天费又是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我院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质量。
追究有则:就是质量问题追究要有原则,原则制定上的合理性、适度性,不仅关系到相关责任人的切身利益和工作热情,更影响到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为此,我们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是原则的合理性,要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尽量全面考虑到。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客户的特殊要求制定各类补充细则。其次是原则的适度性,好的制度能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智慧,使企业的发展永运充满活力。既要赏罚分明、又要合理有度。并将预防和业务培训作为主要控制手段。根据测绘产品的质量要求,对可能产生质量缺陷的环节及早提醒,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知错不改、弄虚作假的测绘成果,根据制度严肃处理,绝不手软。
3.加强测绘地理信息质量管理技术的创新
提高产品质量,不仅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还要有科学先进的管理技术。而技术创新的根本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作业小组或检查人员在检查某一质量元素时,是采取低效率的原始作业的方法,还是借助先进的软件平台加以开发来取得全面高效的检查效果呢,我们不言而喻地会选择后者。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技术创新的理念和技术创新举措。近年来,我院从生产实际出发,通过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种种举措,有效推动了我院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作业人员技术素质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测绘工程监理;质量;工作流程;制度
Abstract: The mapping project supervision is the supervision industry nascent market, in China started late,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our urgent need supervision orderly mapping supervision market, to monitor the qual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of supervision Super vision System and major content currently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dustry of the Commissioner of the status quo, and 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system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Keywords: mapping project supervision; quality; workflow;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建立测绘工程监理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测绘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过多年的培育, 我国的测绘市场已初具规模,但目前测绘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 尚处于初级阶段。要形成一个规范、有序并良性运转的测绘市场, 就必须建立一套既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又能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测绘市场运行机制, 并使其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监理制将作为测绘市场运行机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测绘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监理机构虽然不是行政管理机关, 但作为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具有辅助政府的管理、制约性质,它能够依法有效地控制和协调投资方、承包方的责权利,有效地规范市场行为, 对于测绘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测绘监理的工作内容
目前测绘监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两大类:
(一)单纯的测绘项目
这类项目一般投资额在百万元以上,如大中城市各种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区域性正射影像图、大规模的地籍调查(地籍测量、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各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二)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处于配套专业的工程测量监理
这类项目如公路交通、水利枢纽、垮江大桥和超高型建筑等,这类监理一般都存在于工程建设总体监理项目之中。测绘工程监理多数局限于测绘工程施工阶段,且仅是进度统计和质量控制,为业主提供项目进展的有关信息和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施工阶段的有关各方的协调工作,还没达到工程监理要求的三项控制、两项管理和一项协调的程度。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八项工作内容:
1、协助业主进行测绘项目前期技术设计包括技术方案的编制与审阅,技术设计书的审阅与修改,编制测绘监理实施细则等;
2、协助业主做好项目计划与统筹安排,对作业单位的人员、仪器设备、组织机构审查,质量保证体系、项目计划进行检查汇总;
3、协助业主收集所需的相关资料;
4、协助业主对进场各作业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5、对作业单位外业成果进行质量抽查;
6、协助业主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对测绘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协调,对技术问题进行汇总;
7、根据测绘项目进程,按期召开监理工作会议,进行前阶段工作汇报问题反馈下阶段工作安排;
8、协助业主进行成果资料准备和验收。
三、目前测绘监理行业的现状
(一)目前从事测绘监理工作的单位构成
按性质我国目前从事测绘监理的单位可以分为三类:省级测绘质检站、测绘生产单位、数据加工公司和地理信息软件公司。
(二)测绘监理工作的优势与不足
省级测绘质检站
他们的职责是受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和授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业质量监督管理,属政府管理范筹。进行各类测绘产品质量检验,基础测绘检查验收及行业技术指导等。该类单位从事监理工作的优势是多年来从事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监理相似,都把质量监督、检查和控制作为自己的职责,按照相应的标准实施质量管理。质检站的主要技术人员都具有丰富的质量监督检查的工作经验和现场处理的问题能力,对从事过程检查经验较多的质检站来说,较易向全程质量监理过渡。但省级测绘质检站人员数量有限,从事一线监理所能调动的人数受限制,部分人员直接动手能力不强,特别是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能力不够强。
测绘生产单位
步入测绘监理的测绘单位一般都是甲级测绘生产单位。他们的优势是生产经验比较丰富,对生产操作较为熟练,作业人数较多。特别是所从事的监理项目与以往做过的测绘项目相近似,对生产工序比较熟悉,生产单位进场作业初期,针对相关技术能对作业人员指导。但整体来看人员专业理论素养不高,对监督检查的程序了解不深,进入监理角色较慢,现场处理问题能力较差,往往身份错位。
数据加工公司和地理信息软件公司
这两类公司既有相近之处,也存在一定区别。数据加工公司,近年来对各种地理信息数据加工处理较多,内业工序技术熟练,库前数据做得较好。地理信息软件公司长处是软件开发,多数已经有自己的品牌软件,对测绘项目入库熟悉,遇到数据格式转换等方面的问题很易解决,特别是测绘工程采用自己公司提供的商业软件进行数据检查更有别人不具备的条件。这两类公司缺乏测绘外业生产经验,人员结构较为单一,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年轻人,协调能力较差。
四、加强测绘监理工作的建议
(一)组建机构, 编制测绘监理实施细则
为保证测绘项目良好运行,有序管理,首先需建立测绘监理部,明确监理部组成员及其分工与责任。根据测绘项目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编制测绘监理实施细则,以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指导工作业。
(二)测绘监理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