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语文单元设计

时间:2023-09-28 16:01:26

导语:在高中语文单元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语文单元设计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使党和国家永葆生命力。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各个阶段各学科教学的目标。当然,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高中语文教学,看似知识点分散,可是依旧有内部规律可以遵循,如果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导向坚持题海战术,则很难培养出具备人文素养的人才。高中是学生智力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摒弃落后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要使高中语文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尤其是教龄较为长久的教师,要以审视的目光直视和批判自己一直以来固守的教学手段,彻底摒弃“教师是主导”“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等传统的教育理念。要批判吸收传统教学模式,摒弃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陈旧的教育理念,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培养创新思维,更新教学观念。笔者建议,语文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课堂内外学习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其次,师生之间要构建一种平等、和谐、亲近、友好的关系,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开放性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思维在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拓宽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教师具备设置开放性问题的能力。关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依靠的是鼓励学生或者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作品来实现。比如,笔者在进行高一上学期《纪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任务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推荐了鲁迅的《呐喊》《彷徨》以及《阿Q正传》等作品,这些都是作家的代表作,还是高中语文课外必读书目,对于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另外,高中教师要不拘泥于教材,给学生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思考。

三、开展多样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渠道,但并不是唯一渠道,单一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充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本或者是课堂这些狭小的范围内,还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比如,笔者在进行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作品阅读欣赏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这单元涵盖了《窦娥冤》《哈姆•雷特》以及《雷雨》等著名戏剧的片段,便开展一次学生戏剧表演的活动,以组为单位,让各小组展开竞争,既可以表演原本教材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剧本”进行改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学生在原剧本的基础上予以变动,表演幽默有趣,运用这样的方式也会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思想的“运动”和创新。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乐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设置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质疑。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听取其他学生以及老师的意见,进而不断完善和纠正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学生在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提升最快。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善于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善于“挑战权威”,才能获得成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和教师长时间坚持不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让学生在校期间便树立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发展之路更加通畅。

参考文献:

[1]吴玉英.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6,(9).

[2]连新征.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体会[J].新课程学习,2014,(11).

第2篇

【关键词】接受美学;高中语文教学;教学质量;阅读

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培养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体阅读素养和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不断的创新和进步。“接受美学”理论是时展的产物,是教学教育的创新,也是教育改革的结果。这一理论能够有效地发挥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引导性,所以将接受美学与高中语文阅读相互融合,能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就基于高中语文教学,分析“接受美学”这一理论如何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要试用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中心和时刻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并利用直接的情感体验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语文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尽可能的减少以教材和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学习模式,并不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教学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再别康桥》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组织起来,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有感情的阅读与朗诵,通过这样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直接灌输学生相关知识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这首中国现代诗里的情境,更易揣摩到诗歌里的情感世界,能够接受直观上传递出来的语文文化。又如教师在教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雨巷》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传播手段,播放一些忧郁悲伤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真的置身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类似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更易让学生接受,还能提升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

二、实现创造性阅读方式

创新是人实现自我发展的基本方式。创造性阅读方式就是学生突破原先的语文阅读方式,利用创新来获取作品的独到见解,以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核心地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鼓励提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自我创新发展,体验个性化阅读。如在学习教学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短歌行》一诗时,全篇诗歌的基调都是苍茫悲凉的,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上体验创造性思维,突破知识点的局限,让学生明白到诗人曹操的心境,主要是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他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开拓期待视野

高中生处在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在思想上一般都具备较高的独立思想和接受能力,在阅读时容易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来理解文章内涵,再逐步在作品中体验到情感,开拓自己的期待视野。教师要扩展学生的期待视野,需要跳出课文阅读的固定模式,在学生的审美需求和阅读心理上加以揣摩和研究,再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把简单的、单向的知识传授法改为故事法、演示法、媒体传播法和实际应用法。还可以结合网络文学和最新在生活中流行的文学因素来讲授课文,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本章阅读内容产生兴趣。当语文教师讲授的内容让学生感到兴趣和期待,或者符合学生的期待视野时,就会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反应。如教师在讲授语文教材必修2第一单元《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可以结合在音乐上流行的同名歌曲《荷塘月色》来吸引学生注意,根据音乐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以讲授课文的内容和含义。只有当学生满意教师给予的期待视野后,才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教师才会收获满意的课堂效果。

四、启用文本召唤结构模式

文本召唤结构解释为,作品的未定性与空白之处,其中空白是阅读作品中没有明确指出的部分。作品中存在文本召唤结构,才会使阅读者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作者还可以通过在作品中设计悬念来引导阅读者在阅读里体会到作者最终的心境及意味。未定性与空白是读者对作品的反映,也是体现学生的个性所在。如果语文教师在讲授时对阅读作品进行细节逻辑条理上仔细讲解,则会阻碍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教师应该启用文本召唤结构模式,把学生引导进阅读作品中,起到点拨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寻找到作品中的未定性与空白处,通过开拓自己的期待视野来展开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阅读的理解。

五、结束语

将“接受美学”这一理论应用在高中语文阅读中,不仅顺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而且提升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语文教师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有力的指导了学生的学习主体观点,同时有效培养了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和增加了自我个性的魅力。教师在接受并应用“接受美学”时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实现创造性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开拓期待视野和启用文本召唤结构模式,并结合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随机调整,以便将“接受美学”理论的作用发挥到最佳。

【参考文献】

[1]陆祖魁.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解题思路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1):136

[2]陈O怡.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2):51-51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方法 单元教学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游记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做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自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第五步:习作训练

第4篇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白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第5篇

一、改变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使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十分突出。按照新的课程计划要求,高一年级语文阅读课共计48课时。有限的课时要完成三个现代文单元和三个文言文单元的教学任务,实在紧张。怎么办?这就需要加强预习,落实基础,整体感知,突出重点。要求以单元训练目标为目的,每篇课文的学习要从教师指导下的预习开始,在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不求讲解,面面俱到。例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课,过去至少要讲四个课时,教学重点设了三个学习思想内容,理清思路,把握写作特点。而现行教材只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学重点只有一个,即理清思路。这样一对比。我们就可看到,现行教材的特点是系统性强,教学重点集中明确,每一课只突破一个重点,不求全,这就告诉我们在使用该教材时,一定要围绕着重点展开教学,并且有所突破,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古文教学也是如此,能够人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古文篇目都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是语言文字的精粹,具有永恒的魅力。对于高中生而言,多读这些文言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约占41%,教学应强调诵读、背诵,因为课文具有典范性、代表性,在诵读、背诵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我们对教学理念的更新,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领悟,还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为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

二、转变了教学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单元教学观念

单元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一场革命。实施单元教学,不能用旧的传统的观念看待单元教学,更不能单纯用升学率的眼光来评价单元教学,传统的单元教学是一种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的教学形式,把已经按单元编排的单元内容,零碎分割,忽视能力培养,忽视知识系统的科学编织,效率低;单元教学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是在一个教学单元,这个单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赖的几篇课文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以一个单元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教材,设计教学,并顾及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前后贯通,纵横勾连,引导学生遵循一定的序列,步步登堂入室。这就避免了传统的单篇教学中知识零碎。不思整体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彻底更新教学思想,打破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实行单元教学转变教学思想。

三、注重反馈矫正,注重补偿一

我们目前的教学形式主要还是群体教学――班级授课制。其特征之一,就是用相同的教学方法。相等的教学时间。去面对五六十个情趣、志向、性格、经历不相同的学生。教法的单一、教学时间的一裂:同众多的情趣各异的学生形成极大反差,致使一些学生掉队。教学效果不好。如何弥补呢?鉴于群体教学的不可取消性,弥补的办法就是把形成性评价引入单元教学中来。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又改善教学过程的评价。它的主要作用是把评价结果与各段的教育目标和学习行为联系起来,取得目标情况的论据,然后据此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矫正补偿。

具体办法是:实行单元检测。单元检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情况。更重要的是进行矫正补偿,使其在得到矫正后,获得成功的欢乐,让他们愉悦地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

四、体现出用控制理论指导单元教学的特点

作为一个教学阶段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其教学过程是“整体(目标)――部分(要素)――整体(综合)”的过程,首先从整体上初步了解单元目标、把握认知结构;其次,研究、探讨、掌握各要索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在认识各要素的基础上,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整体;最后,经过信息反馈,经过调控,控制单元教学这个信息系统,以达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必须用控制理论指导单元教学。

第6篇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应分为五步进行,概括为“明确目标、学习知识、教读示范、自读深化、习作训练”十二字。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问题

人文精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性;其次,作为一个民族的成员应该继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之后,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显而易见,不管是作为社会人的优良品性,还是作为民族成员的优秀文化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需要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进行不断培养的。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浅显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问题。

一、提升教师人文涵养――渗透人文精神之前提

提升教的人文涵养是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之前提。教师在平常要学会修身养性,提升自身的人文涵养,借此不断塑造个人的人格魅力。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会感染每一位学生,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一些不朽的文学作品或优秀的教育著作。通过阅读优秀作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文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例如,教师可以阅读《陶行知教育读本》《叶圣陶教育读本》《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图说中外教育史》《活教育与死教育》等优秀教育著作。在阅读过这些优秀教育著作之后,教师的人文涵养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也日渐显现……学生被教师近乎完美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人文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

二、挖掘教材人文意蕴――渗透人文精神之基础

挖掘教材的人文意蕴是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之基础。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要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渠道深入细致地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意蕴。教师在教材之中挖掘出来的人文意蕴正是渗透人文精神的主要素材。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通过查阅各种资料等途径来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意蕴,并且要将这些人文意蕴素材融入教学目标之中。教师在设计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也要把渗透人文精神的内容包括在内。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课前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探寻出文章中的人文意蕴: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教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人文精神渗透目标: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爱的真谛……学生在循着教师制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课文的时候,人文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

三、培植学生人文素养――渗透人文精神之目的

培植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之目的。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渗透人文精神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植学生的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必要前提。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人文精神的渗透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人文精神的渗透存在于语文课堂的内外。仍然以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深切体会作者所倡导的爱的真谛,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孩子对父母的爱之间的不同。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体会一下通过对爸爸妈妈的深入了解,是不是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爱爸爸妈妈。学生在课堂内外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不知不觉地培植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挤”时间阅读文学经典名著和优秀教育著作等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涵养,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奠定基础;教师要通过“花”时间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人文意蕴来制定出明确的情感目标,设计出实效的教学活动,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指明方向;教师要通过“费”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培植学生的人文素养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搭建平台。换言之,教师要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何天军.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J].学园,2014(27).

第8篇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现状目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对于革新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作为一新兴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势必存在一些问题,理清并正式这些问题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语文情境教学创设、引入的方式单一且匮乏。教师对教学导入缺乏足够重视,这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必将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其次,语文情境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且缺乏层次性。教师往往过分重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课文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往往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再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本末倒置”,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受到压制,学生自身的思辨能力与审美水平没有得到重视与提升。

二、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策略探讨

课堂情境教学的优化设计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手段。所谓优化,是指通过系统控制和课堂隐性管理,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通过上述对情境教学及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笔者将有针对性地探讨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1.以文本为基础,优化情境教学导语,营造教学语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鉴于高中语文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教师更要在以文本为基本出发点,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为语文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全副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简单来说,一方面,导语的设计要具有现实性和新鲜感,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有话可说,有感可抒;另一方面,导语的设计要开门见山、简洁明了,不能因延伸拓展过深、过广而哗众取宠,从而使教学偏离主题。

2.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情境教学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每篇课文都有自身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深入研究本篇课文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中所担负的作用,结合具体学习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详细、具体地制定情境教学的弹性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使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督促学生扎实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能充分给予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时间和空间,最终使得学生不仅能完成学习到基本知识,还能使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得到锻炼。比如在讲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设置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鉴赏语言美,掌握情境交融的艺术手法;通感的学以致用。

3.注重思辨和探究能力培养,优化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进程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开始。学生在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后,教师要有计划地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挖掘自身的思辨意识,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探究能力培养方面,教师不能将学生禁锢在被动接受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层面上,而是要激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探究形式,自觉、主动地探究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4.促进知识和能力迁移,优化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各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本篇文本基本的语文知识,更为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知识和能力迁移意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能力。具体来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与学科考试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迁移的进行,使得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会读书”“读活书”。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

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阅读,要以阅读教学为中心。从高中语文教材来看,阅读教学是所占时间最长、所占比率最大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呈现了“少、慢、差、费”的现象,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教学模式填鸭式,阅读教学受到教师的控制,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人文精神塑造。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作为语文教师要对语文阅读教学反思,探索新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的特征

(一)自主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就是自主性,所谓的自主性就是在学习中自我设计学习计划、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等等,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管理与自我选择。

(二)自我学习的主体性

自我学习注重的是注重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习目标的提出、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评价的设计,需要由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做出自己相应的调整。

(三)自主学习的发展性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注重自己的发展。自主学习情调的是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制定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成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的自省与反思。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字数学习的发展西,关系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权利是否得到充分的尊重,关系到教师的工作价值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创建和谐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需要和谐的阅读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教育的成功需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创设和谐的环境,营造积极的民主的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安全感,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亲其师,才能够重其道。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他们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实施自主学习的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营造一个关爱的、平等的、自主的、河西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教师在课外的时间里,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他们交朋友,放下教师的权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内心的心声,多多的给与学生肯定与鼓励。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用良好的态度与积极地眼光来看待学生,挖掘学生内心的潜能,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

(二)明确阅读学习的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目标是出发点与落脚点,学习目标的明确性、科学性、具体性,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求知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要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评价,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始终是一致的。从严格意义上来数,学习目标的建立,需要由学生进行确定,在阅读教学中遇到什么具体的难题,这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而目标。但是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必须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的机会少之又少,在多数情况下,学习目标还说由教师来制定。教师所指定的目标需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自主学习的目标,必须与单元训练的目标结合。例如,在学习当代诗歌的单元的时候,笔者结合单元的目标提示,介绍了当代诗歌的主要的状况,介绍怎样鉴赏诗歌,诗歌学习的重点就是抓住意象等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阅读学习的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所谓的兴趣,就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的某种心理倾向,兴趣决定了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态度。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深入的、兴致勃勃的学习知识,因此,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激发,需要引导学生积累愉快的阅读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坚持用几分钟接受美文介绍文化名人,使得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一定的学习状态下,在导入的环节可以使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利用音像、图片O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的《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讲述法进行导入,介绍的生平,从他的大学生生活、文学生活等等展现出来,然后介绍其处女作《雷雨》,激发学生惊奇的、疑问的情绪,使得教学过程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引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采取有效的手段与策略,提升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丽军. 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J]. 语文学刊,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