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9-28 16:01:26

导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设计原则

案例教学法要想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可谓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教师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真实典型性原则

地理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都是自然现象中客观存在的,亦或者是当前、曾经发生过的地理事物。所以,在对地理教学案例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落实真实典型性原则,确保地理案例是真实存在的,若将虚假的案例直接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会违背了自然规律,同时还会对学生价值观造成影响。正因为如此,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亦或者是实地考察之后而得来的,是真实且精挑细选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也应该遵守真实典型性这一原则。

2.学科发展性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还需要遵守学科发展性这一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应用的案例能够说明地理事物的特征亦或者是规律。案例类型可以丰富多彩,角度与内容也可以多变且不同,可是不管从案例的任何角度来分析,地理教学案例都应该呈现出地理这一学科的特性,这样学生才能在案例分析与探究过程中掌握地理课程中的学科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3.综合全局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遵守综合全局性这一原则。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学科独立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综合性。所以,教师在案例设计时,不仅要把握住国外地理走向,而且还需要关注我国历史人文风情,在揭示规律的时候让学生从正面进行剖析,案例涉及最好容纳政治、历史、建筑以及旅行等多方面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综合性这一原则。

4.教育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而非是单纯的知识讲解。所以,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地理教学案例时,最好按照教育原则来进行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从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来进行调度。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意识到知识的传授并非关键,要加强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其能够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目标来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这样才能让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达到最佳。

5.结合学生实际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在案例设计与选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遵守学生实际情况,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案例设计与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学生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层次性与阶段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时,最好为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亦或者是结合不同层次学生来差异化设计案例,这样才能将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案例选择过程中最好将逻辑性较强、内涵较为丰富的案例作为首选。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与兴趣,让每个学生个性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得到有效应用,关键还在于课堂应用实践,笔者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1.呈现地理教学案例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案例呈现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能够为学生呈现出一个较为生动且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案例呈现的方式较多,如文字、图像景观、地图以及数据表格等都是常见方式。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大段文字阅读材料的形式来呈现出我国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以及治理情况,教师还可以使用示意地图来呈现其地理位置,或者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播放相关影像资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案例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需求,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积极性。另外,对于案例的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合理把控时机,整个案例呈现时间不能过长,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设置疑问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在为学生呈现案例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这样就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思考与探究中,然后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问题设置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好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内化,所以,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时,问题的设计十分关键。首先,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来进行设计,这样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思考中。其次,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紧扣主题,不仅要和地理事物相联系,还需要在基础知识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最后,在完成问题设置之后教师还需要发挥“引路者”作用,做好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例如,教师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这一课时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为学生呈现出以下教学案例:“中南地区在我国属于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在整个社会经济之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石油、煤炭以及其它金属等资源却因为使用过渡而呈现出了贫乏的现象,如何让其再次腾飞也是现如今发展重要问题。”教师在展示教学案例之后,可以结合案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现如今我国中南地区在工业这一领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2)若想要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3)鲁尔区的经验对我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启示?在上述几个案例问题中,学生能够先对中南老工业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之后还会对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出措施,同时,还能让学生对工业基地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就能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要点,从而有效提高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此,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意识到合理设疑的重要性,结合教学案例来设计恰当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3.分析讨论地理教学案例

应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分析教学案例的关键在于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理案例内容与地理知识有效的衔接在一起,以此来揭示地理案例和地理原理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一手段将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深入到案例情境中进行思考与讨论,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积极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讨论环境,激发学生自主讨论与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首先要让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与探究,对案例内容形成大概了解。其次,要求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学生还能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探究问题,从而有效发挥出集体优势,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提升。为了能够让案例讨论有效的进行,教师在分组过程中最好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可以为4-6人,组长则可以轮流安排,同时,要求学生及时对要点和疑难问题进行记录。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集体讨论与交流,即由教师进行合理安排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之中,这样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案例中知识点的把握,促进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真正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第2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通过深刻解析地理教材,了解地理教学现状,探索了有关地理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通过对地理教学课堂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并进一步探索了素质教育的地理教学改革策略。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新型地理教材分析

对学生进行地理素质教育,地理教材是主要工具,因此,对新型地理教材进行深入了解,不仅有利于教师分单元进行讲授,更有利于实现地理教育改革,利用教材开展有效的地理素质教育工作。新型地理教材由阅读篇、技能篇和练习篇组成,包括课文、图表、阅读材料等,在这里,地理信息最为丰富的部分就是课文,图表主要是针对相关地理信息的储藏,阅读材料可以进一步扩大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新型地理教材特点突出,首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是相关热点问题的嵌入,更加使书本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另外,丰富的地图、图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而且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另外,新型地理教材强调实际应用,注重理性知识以及地理规律和理论的阐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课后活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对帮助学生认识现实世界,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大多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其中问题的提出,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极大的帮助,开展地理素质教育,新型地理教材可谓是良好素材。

二、基于素质教育的地理教学改革策略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已有知识对地理现象等进行比较,自觉运用逻辑方法,抓住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倡导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现代教学也强调“学科本位”应让位于“学生本位”,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科中心”向“问题导向”转型,以问题为导向,整合重组不同学科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特定问题有一个综合认识。目前,在教育系统中,信息技术已被普遍应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初中地理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兴趣。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有着灵活、方便的独特功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图表,引入来自实际生活的声像资料,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积极诱导学生进行思维,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方面,教师采取讨论法和学习指导法,紧密结合来自实际生活的鲜活素材,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在课后活动和综合练习时,教师也要根据提供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课外活动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地理素质教育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启迪智慧、增长才干”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实现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

基于素质教育的地理教学改革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法;应用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对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比较法的采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和现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进行认识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一、地理比较法应用的意义

(一)巩固地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并对新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生对等温线和等降水量进行学习时,可以对之前学过的等高线知识加以利用,将三者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在地理现象中也是如此。在地理中存在的现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法能够有效地将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相连接,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三)加强学生的认识

在地理现象和事物中有两种不同的状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在生活中,对于相对静止的概念很容易就能理解,但是对于绝对运动就很难发现其中微小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法对二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对长江的隔断水系的水文特点进行比较时,要进行空间和时间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比较既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有助于学生对于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较法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知识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在对地理环境进行学习时,可以将相同的地形进行综合比较,将各盆地之间、高原之间、平原之间存在的自然条件和经济、人文水平进行对比,使学生认真分析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巩固,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学习,加强对于知识的梳理和综合运用。

(五)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由于高中的地理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保证学习的效果。

二、地理比较法应用的特点

地理比较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知识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保证教学效果。

(一)比较法的对象是知识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

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是对两种食物或现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这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的一点。在学习中,地理比较法有着自身的缺点因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进行采用,保证教学的价值和效果。

(二)比较法应进行综合应用

将地理知识和地理事物进行比较,能够有效区分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在进行比较时要对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四大渔场中,各个渔场的地理位置有着各自的明显特征。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的地理位置都处在寒暖流交汇地带,而秘鲁渔场则处在寒流流经处。也正因为如此,洋流对于海洋渔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比较法使知识更具有直观性

在教学中,只是比较法的运用可以使事物或现象的特点更加明显的显现出来。但是在对于地理特征的比较中,却需要教师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教具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的感知和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或对实物的观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

(四)比较法在采用时要注意其适用性

在高中地理知识中,内容的中来有很多,因此特点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采用。例如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形特征、气候特点等,在进行学习时,不止要运用到比较法,还要运用到总结法、观察法。

三、采用地理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要注意到以下问题,保证教学效果。

(一)比较后的认知和分析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比较是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地采用比较法,教学结果就难以到达要求。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整体的认知和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总结。

(二)应注重学生对于比较法的掌握和运用

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比较法的应用方法才能使比较教学法真正发挥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比较学习法的理念传输到学生的人市中区,使学生从正确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比较法的综合性和深入性

高中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和区域性较强,内容较复杂,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比较法进行有效教学。在运用比较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比较对象和比较范围的正确选择,保证比较结果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地理比较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进行重视和研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莉.初探迁移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1(04)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授课教师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现阶段高中生仍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因此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只注重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着重加强了对于高中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而轻视了对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地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途径与手段,是连接前后两个“维度”的桥梁。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从高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一些万能答题板,无形地钳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逐步僵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初高中之间知识链接存在脱节

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脱节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受各地方教育政策的影响,甚至某些省市直接取消了对地理课程的考核,导致初中地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再者由于高中地理课程知识理论难度大幅增加,初中地理水平的学生无法再―定的时间内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理论的学习。高中阶段地理学习整体跨度增大,各原理及定律较抽象,知识点间纵横方向的迁移性强。但教材内容却相对精简,教师需在课堂上作大量的知识补充,部分学生却不以为然,对补充知识点抱有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课堂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较低。

3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虽然此次新课改强调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方式。突出表现在重视单一的成绩评定,以考试分数作为终结性评价指标,轻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即缺乏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二、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1明确地理课程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统筹全局。高屋建瓴地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温习相应的初中基础知识。由此及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为其学习更高级别的地理知识做好铺垫,以区域地理教学为例,初中地理课程主要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复习对应的初中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作深入剖析,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

2加强地理课程内容讲解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阶段,应改变传统仅仅教授教材地理知识理论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于学生课外地理知识的了解以及扩展。虽然目前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主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但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蓝本,而应当依据教材内容不断拓展与之相关联的地理知识。如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地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替代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即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持有创新价值取向,以便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创造出更多的空间。

3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200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应该“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具体做法可以“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评价机制。例如,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结果努力程度,学习动机强度,课外实践能力等相应指标。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79-02

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育改革中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初中地理这门课,更要求教师要适应新教材,在对新教材完全了解的前提下,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摒弃原先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领域的全面革新。

虽然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依旧存在一些客观性的问题,例如:

一、学生学习地理缺乏动力和自觉性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与以前版本的初中地理相比,更具有特色,更能体现地理教学的鲜明特征。但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新课改下的地理教材,不能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地理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同时,在现行的教育改革下,地理这门学科不纳入考试的范围,所以学校通常只着重抓紧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很少强调对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学习,所以,学生自然会认为地理学科不重要,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去深刻的研究这门学科,进而就会对地理的学习失去兴趣与动力。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的掌握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重点是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地理新教材与以往的旧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更具有先进性,即新教材更能体现教学的新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全面发展。但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依旧受到原先的教学方式影响,不能正确的把握新教材的特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想在新课改下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努力创新、探究出新的教学方法:

一、与时俱进,改革教育观念

1)情感具有迁移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情感的这一特征,鼓励学生学习。即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懂得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一个眼神或动作,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受老师重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合理的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要时常与学生谈心,和学生做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枯燥无味的学科都可以变得有活力、有趣,地理这门学科也不例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如举办各种有趣的关于地理的活动或课外实践,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地理教育的枯燥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角色互换,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1)所谓角色互换,就是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给其他同学讲解疑难点,与此同时,老师要做好倾听者,认真听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这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教学要解放思想,活跃课堂气氛,巧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在教学中还要抓住地理教学的特性,灵活的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针对不同学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增强在教学中言语的幽默性。不管是在老师的教学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中,语言是传播知识的必备工具,同时也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枢纽。因此,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的程度就取决于教学中老师的表达能力。老师的表达能力高,并在教学中运用幽默搞笑的语气,不仅能让学生对其所讲的知识点印象深刻,很快的理解与接受,还能改变传统地理课堂上枯燥无味的现象,让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通过教学手段的转变来创新初中地理教学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人类文明程度逐步上升,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在社会持续进步、科技不断创新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有趣、形象、直观的信息。多媒体教学是新时期、新阶段最适合地理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出所需的信息,也能更直观、更准确、更深刻的记住教材上的知识点。

四、将教材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众所周知,生活出真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合理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常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现实的生活中总结经验,学习地理,自我探索,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要想在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依旧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意识到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缺乏动力和自觉性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的掌握教学方法等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角色互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要增强在教学中言语的幽默性,活跃课堂气氛,巧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③通过教学手段的转变来创新初中地理教学。老师在教学中要革故鼎新,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只有这样 ,才会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殷云霞,韩艳红.浅谈新课标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时代教育.2010(07).

第6篇

一 地理教学方法论要研究的方面

第一,研究地理学科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了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研究地理教学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方面,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方面,在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第二,研究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揭示了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认识了教与学的关系,为有效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三,通过对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分类的研究,认识各种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化组合,探索新的地理教学方法。

第四,研究帮助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方法论,将人类征服自然的传统观念改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第五,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估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评估的一般方法,探索了地理教学评估的改革途径。

二 地理教学的传统方法

1.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或共识、促进共享与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

2.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教学多采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造丰富的地理教学情境。

3.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萌芽。

4.引导学生“好动”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切莫把“好动”视为学生的缺点,可以耐心引导学生动手去实践,使他们通过“动手应用”来强化知识点,形成能力。

三 地理教学方法的讨论

地理教学方法和其他学科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地理学科是一门学习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与区域性,并且把探寻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阐明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地理教学方法本身虽然没有空间性和区域性,但地理教学方法必然渗透着“地理的气息”。

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方法、地名教学方法及地理图标分析方法、野外实习方法等都具有明显的地理性。教学活动是人类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地理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间接性、广阔性和遥远性,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尤为重要,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

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在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有整体、适应的考虑。若主要是传授新的地理知识,可以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和以象征符号为主等,以利于学生建立形象的地理表象概念,从而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除了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阐明相关知识、掌握要领和基本要求外,主要应大量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加强操作和训练;若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则可选用启发式的谈话和讲解等语言传递信息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及自主学习为主的方法,以利于启迪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

四 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沟通方法的选择

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不仅是确定教学内容、考虑教材配置的主要依据,还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在学习中,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得到深化、活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在地理教学中需要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其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内容是制约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广泛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区别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在于它能持众家之长,融合各种地理教学方法于一体,它是依据教学目的任务,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特点,选择和优化地理教学方法的一个方法体系,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能把多种类型的感知力都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自学的方法占有一定的比重,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极有裨益。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使得教学过程不再单调和古板,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都有好处,也容易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

地理学科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能更好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五 各国中学地理课程纲要设置特点

1.地理课程纲要的灵活性较大,多纲多本现象普遍

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比较大,各区域教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会有差异。如果用一个标准去统一要求,有时不一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地理课程纲要很有必要。国外大多数国家在地理课程设置上多课程纲要的现象很普遍,世界各国的地理课程及纲要或标准多样化一直是主流。

2.大多数国家地理课程纲要思想是从培养合格公民出发的,注重能力培养

英国的地理教育极为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将能力培养自始至终贯穿在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全过程中。

德国的地理课程采用专题式方式,打破系统和完整性的束缚,抓住地理学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现代地理学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很大优势。

俄罗斯基础教育的地理教学纲要也很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提高十分有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理、资源和环境地理及俄罗斯地理中都穿插有能力的要求。日本现行的中学课程“地理分野”中规定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以直接接触地理事件来进行正确考察所必要的能力,以及根据适当的资料对地理事项给予恰当评价的能力。印度的中学地理教育中明确把天气观测和地图实习列入大纲,对能力的要求具体且较严格。新加坡的中学地理课程在野外实际考察、地图判读、决策等方面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其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

3.普遍重乡土地理和环境地理教育

英国在地理学科课程大纲里虽然没有集中安排乡土地理,但在教学目标和有关乡土地理的知识点有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的要求。这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国将环境地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地理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有关于环境地理的要求,既涉及认识和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又涉及全球性的森林剧减、酸雨、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重大环境问题。通过让学生设计改进当地环境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德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中,有关环境地理的教学任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挑选内容,如过多施肥而引起的对土地的危害问题等。教学内容也吸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新加坡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中,有关新加坡地理和环境地理的单元占有较大比重,如新加坡的城乡边缘和环境等主题;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新加坡地理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和容忍的态度;培养对环境欣赏和负责的态度。

六 地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1.传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地理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地理教学中的难题。

第一,地理教学课堂需要的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板画需要耗费的时间会影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术语、规律多,课堂上借助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但它往往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实现图文转换的学习。

第三,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有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将零散的知识点实现类比归纳的学习。

第四,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课时安排较少,不被学生所重视,必然使许多学生产生偏科现象,有的学生甚至放弃地理课程的学习,给教师正常的授课带来更大困难。

2.地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的优势

地理教学中运用电子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改善和解决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般困难。

首先,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地理教学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学利用直观的电教媒体教具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可以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帮助识记、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这样既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相互统一,又突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和启发性。

其次,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教具的辅助,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就初中课本来说,各种大小图形较多,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关键。使用一般教学手段展示各类地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电教手段,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对地理学科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采用图像方式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采用新颖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运用电子教学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完成地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有利于师生互动,能给地理教学带来生机、激发学习活力,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

七 地理教学效果分析评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在逐步介入教学过程,这成为在新的平台上构建“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逐步“现代化”的一个特征。但仅仅使用计算机上课并不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当会阻碍学生课堂的思维和知识探索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方面科学合理的设计、开发、利用和有效的管理、评价,这一过程并不等同于“媒体技术”。本文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估采用等级量化评价办法,总分100分,评价等级分为90分以上“很满意”,89~80分“满意”,79~60“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不满意”。对学生使用传统课程教学和引入电教学习的成绩情况进行了对比,用以分析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引入电教方式对传统教学的改进情况(见图1)。

第一,在某50人的班级,将引入新的电子教学方法后地理学科的成绩与同期历史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在班级占比的差别(见图2)。

第7篇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推进发展,对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要求,务必对当今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推进,让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习得有效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文章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模式以及个性化教学作出了探究。

关键词 :高中地理;创新教学;个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113-01

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创新教学模式,以求更好地通过合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促使学生更好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并且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由于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从而有效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教师一向是高高在上的形象,而学生则是一味地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但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和谐的,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有效运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为高中地理教学出自己的一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当多创设相关的有效情境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身处其中并且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渐在教学中树立自信心,为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内在动力。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以及各种图片来为学生呈现相关的课本内容,让学生提前感受新课内容中的描述。例如,在学习等高线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等高线,为后续的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欲望,在这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同新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质疑到自主学习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多思考,更加全面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所谓质疑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的指标,因而,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提出质疑,一般情况下,学生产生积极发散的思维来源于质疑,正因为有质疑才能有效的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本阅读学习,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明确教学关系,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以质疑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全面参与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

三、师生合作的高效教学模式

交流是促进发展以及进步的良好方法,因而,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充分实现师生间的交流共进,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采取同学间互相交流以及师生间相互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疑问,在组内或者师生间提出疑问,并通过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以及思维方式,而不同的小组间可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或者相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然后进行交流,这就是合作交流的最终目的。再如,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然后根据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再进行交流合作,以求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间的感情,提升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

四、知识汇聚是个性教学的起点

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关系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引导者,而且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有效进行学习,如何获取知识以及解决问题。因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讨论沟通,让学生能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并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应当充分汲取传统教学的优点以及新型教学的特点,进行全新的教育教学。由此,教师应当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在学习中主动探索,主动进行学习,有效掌握学习的技巧以及学习的方法。同时,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学习掌握能力,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有效地进行学习技巧规划。例如,在日常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应当培养学生预习以及回顾,让学生自主预习新课,自行创新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五、实践是创新的根本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俗话说:“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所以其最重要的是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有效运用知识,这不仅是有效地进行知识学习,同时也是进行创新实践的重要方法。所谓学习,其最终目的不仅是学懂知识,最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进步。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当养成良好的思考、探索习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能力提升,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洋流的教授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组实践内容,首先让学生自行预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一个当事人身处其中,自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多多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资料的收集以及汇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涵。这样的实践教学设计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更好地让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真正的学有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时,应当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落实创新教学以及个性化教学,是当今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趋势。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切实以情境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并自主学习、加强师生间交流沟通、集思广益、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并以此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湖南.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创新教学思路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2,(18):38.

[2]李宏伟.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19.

[3]吴中原.新课程下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田(励志),2012,(11):207.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43-02

新世纪以来,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当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导致了教育、教学及学习方式发生了全方位的嬗变。这种嬗变的重要表现,即广大教师开始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工具,并将其引入到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加强了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教学上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与学习方式,产生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与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正视并解决。论文从笔者所从事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角度,谈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与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实践意义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运用,是地理学科学习的条件、手段与平台[1]。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意义在于:

1.它可以建构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同时达到资源共享、快速灵活地获取地理知识信息的效果,并可进行交互式研究性学习;

2.它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情感激励工具[2],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可创造性,使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3.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教学实践让我颇受启发: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3]。因此,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对于更好地改变“以教为主”教学模式,优化地理教学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已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认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地理教学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为用而用。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节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设计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怎么用的问题,避免进入运用多媒体的“盲从”误区。如在进行“产生时差”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则更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时差的产生和计算。

2.教学方法的滞后。目前,多媒体的使用主要由教师操作演示为主,教师成为操作者,学生却成了观众。这说明多媒体的使用仍然是以单向传输为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氛围尚未形成。同时,教学课件所展现的教学流程过于程序化,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然而,突出问题的产生却说明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主动性,它们常常孕育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教师因为学生的思维越出了自己所设计的课件,而把学生活跃的思维强拉至教师的思路上,势必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不利于学生发现、探索问题。

3.软件的相对滞后。目前从教学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看,教师通过自制、网上下载和其他方式获取软件的比例较高。其中,教师自制软件固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由于受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和接受的程度等条件的制约,有时又无法保证软件的质量,多数教师仍需使用一定数量的可用性较强的现成软件。然而,现成软件的实用性、与教学实践结合的灵活性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材版本不同会导致多媒体课件内同体系不同,不可不假思索就予以用之,否则学生会出现“晕堂”现象。因此,能否解决软件问题,已成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先决条件。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策略

基于上述探讨,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关键在于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必须坚持“五性”,才能够较好地处理二者间的关系。

1.对教学目标的辅。教师必须将使用辅助手段目的绝对服从于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且不能使两者分离,尤其不能凸显使用辅助手段的目的而妨碍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用而用,为展示硬件设施,为卖弄现代信息技术,都不利于地理教学的有效进行。此外,强调思维与实践也是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必须符合这个规律,且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这个根本目的服务。

2.对教学主体的从属性。对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当前部分教育学者提出“双重主体”的观点,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如何进一步认识“双重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两者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融合,本来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无疑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在理论上,这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手段就是手段。但从实践来看,一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就会围绕多媒体进行思维并且呈现普遍化趋势。简而言之,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没有改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反而削弱了他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的积极性,从而“喧宾夺主”,弱化了教师、学生的“双主体”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课堂教学“人机关系”的融合问题,是地理课堂教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最重要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原则,就是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坚持这一教学手段对教学主体的从属性。

3.对教学内容的有机性。无疑,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为形象具体,能够丰富、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4],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但这比之于常规教学所增加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只有将增加的内容和地理教学本身的内容进行恰倒好处地整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效果。

4.对教学过程的适用性。有时候,单看某一个课件质量确实不错,可一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效果就不是很理想。其主要问题在于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过程和方式同课堂教学的流程整合得不够。可见,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并不只是追求课件的质量,还要更加注重课件本身的使用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努力寻找两者结合的最佳契合点。

5.对常规教学手段的互补性。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常规教学手段。这其中就存在多种教学手段的整合问题,因此要处理好计算机辅助手段同常规教学手段间的关系,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只有坚持互补性原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对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将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将学生引入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使他们能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学人员,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切入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高效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1]刘向永.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3):35-36.

[2]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策略[J].人民教育,2002,(2):53-54.

[3]阳万发.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N].贵州民族报.2010-3-17.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

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相应教学方法,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保证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老师要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运用能力,要了解和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要精心地对课前进行导学设计,因为课前的导入语教学就像给小提琴上弦,要给每一根弦进行精确的定位,通过精巧的课堂构思,对教学内容定位,让教学过程引人入胜。精心的课堂设计能够产生先声夺人,能够唤起学生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心灵的共鸣。比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这一课的时候,在开展导入课件的时候最好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火山喷发的视频片段,学生在视频的冲击之下,让自己对地球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产生欲望,这样在课程开展之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现在课堂的参与只是一个形式,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说成是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是错误的,我们要让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变得有效率和有深度。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世界语言和宗教”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在课前开展预习,上课的时候学生用小组问答的方式来对预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可以让一个学生问,一个学生回答,通过层层的类推,老师能够把遗漏的知识点补充进去,在老师系统化链接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异常活跃。

地理教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要在改进中不断地推行,所以每一个老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学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地理学习,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地理学习,探索地理知识,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