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现代农业发展建议

时间:2023-09-28 16:01:29

导语:在现代农业发展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农业发展建议

第1篇

一、山西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及建设重点

(一)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战略的部署,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立足本省实际,山西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走“特色、高效、生态”的路子,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组织化程度为着力点,以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整体上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

现代农业的目标是:紧紧依靠优势特色农产品来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广玉米良种普及率,力争用3-5年时间使玉米的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播种面积发展到2300万亩左右,总产由现在的70亿公斤增加到80亿公斤。2008年在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线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000个,用三至五年时间使畜禽规模化饲养量占到总饲养量的7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用五年时间发展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15个,销售收入达5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使我省现代农业向着优质、高效、特色的方向发展。

(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

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为从整体上提高山西省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确定现代农业的建设重点和主攻方向是:围绕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等三大区域建设和粮、畜、果、菜、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重点实施“四项计划”,建设“六大工程”。

一是实施玉米丰产增粮计划,确保粮食稳定增产。重点抓好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的41个县的玉米生产,采取建设玉米丰产示范方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正常年景全省玉米总产由70亿公斤增加到80亿公斤。

二是实施规模健康养殖计划,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以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为突破口,猪、鸡、牛、羊一起上,用3-5年的时间,畜禽规模化饲养量占到总饲养量的7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

三是实施高效园艺建设发展计划,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标准化果园和设施蔬菜,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争取用3-5年的时间,水果面积达到830万亩,标准化生产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2000万亩,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00万亩;蔬菜生产基本实现标准化,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60万亩。

四是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按照产业规划和区域布局,以龙头企业方阵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和整合资源,扶持和培育壮大一批规模比较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叫响全国的知名品牌。着力打造玉米、肉类、奶业、果品、蔬菜、马铃薯、小杂粮、高粱、中药材九大产业链条。用3-5年的时间,分别发展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个、5亿元以上的10个,亿元以上的100个,销售总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

围绕“四项计划”的实施,重点建设“六大工程”,构建农工商紧密联结、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多元化、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力求在粮食生产、畜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

一是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在重点抓好33个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县的同时,按区域布局规划,继续扶持一批优势农产品重点县。每年新建玉米丰产方40万亩、标准化示范果园10万亩、标准化蔬菜10万亩、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1000个。

二是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高标准旱作农田、节水灌溉高产农田和盐碱化耕地治理力度,到“十一五”期末,建成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工程田2000万亩。

三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工程。围绕农业发展目标,加大农业技术研发、集成和推广力度,组织新品种、新技术攻关,主推20项农业技术。在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每县建立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继续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每年新发展3万个科技示范户,培训新型农民100万人。积极组织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大力推广免耕作业,加快实现小麦、玉米和薯类三大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稳步提高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力争2008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

四是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工程。按照产业规划和区域布局,加快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鼓励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上一批扩建、技改项目,抓好“两区”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落实,引导资源型企业上一批农业龙头项目。组织招商引资活动,力求在区域主导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上有较大突破。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和销售收入增长要达到10%以上。

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帮生、帮长、帮发展”行动,力求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取得重大突破。“帮生”就是要加强引导,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入社或创办合作社。2008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00个,全省总数达到7000个以上。“帮长”就是要出台配套法规政策,加大人员培训、财政支持和金融、流通、科技、信息的服务力度,积极推进信用社、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联动”,努力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宽松环境。“帮发展”就是要做好指导和帮助,提高合作社的服务水平,拓展合作社的服务领域。

六是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业综

22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17期合执法体系、新型农民培训体系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重点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区域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金农”工程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基层畜牧兽医中心站建设,农业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农民科技培训等主要工作环节上狠下功夫。

二、促进山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要重点抓好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建立完善农产品销售组织及服务网络三个关键环节。推进农业龙头企业方阵建设,着力引导支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加强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户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和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农业组织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继续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大举措来抓,形成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学习榆社“两社”联动和浙江合作社、信用社、供销社“三社”联动的经验,集聚资源加快专业合作社发展。要把发展专业合作社同建设丰产方、果菜园区、养殖小区和发展“一村一品”结合起来,做到产业发展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相互促进。依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建立起规模较大的融信息提供、技术支持、要素流通于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合作组织,力求在全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用现代科技改造铸统农业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农业功能多样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作制度改革和生产模式创新,重点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高效生态的生产模式。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农业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四)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支持和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综合利用投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手段,支持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和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创新农业服务形式,努力构建以政府部门的服务和管理为保障的集技术、信息、金融、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物流体系,发展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集团,改造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现代农业物流中心,逐步形成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质量检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有效整合各种信息网络服务资源,为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第2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以及水土资源不相匹配,也正是由于这些,才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农业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田水利工程的加强不仅能够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促使农业增产,而且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溉、除涝等各种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水利设施,能够有效抵御旱涝灾害,保证农业稳定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走可持续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作为基础的农业生产设施,农田水利工程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命脉,还是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由此可见,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现代农业也得到了大跨度的发展,为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具体来讲,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夏儿女与自然灾害持续的、顽强的斗争,尤其是与水旱灾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只有取得治水的成功才能保证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稳定。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然而与此同时灌溉面积持续增加。随着各种技术措施的应用,在农村体制改革和农业科学研究的支撑下,农田灌溉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粮食紧缺的问题,使人民群众真正过上了温饱的生活。由此可见,农田水利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农田水利工程关系到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直接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只有为农业生产打好基础,依靠现代农业的发展,才能为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奠定基础,为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支撑,藏富于民,保持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农田水利工程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国农产品多来源于灌溉耕地,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灌区的更新改造进程,进而关系到农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效益。限于农业用水量无法持续大幅增加,因此只有依靠灌溉水的充分利用来扩大灌溉面积、保证灌溉效益。现代农业对灌溉水的利用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农业生产也极度依赖于高效低耗的灌溉技术和设施,因此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只有保证农田水利工程与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相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从而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满足我国基本国情对农业生产的要求。

2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见和措施

2.1 整合资源来制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来讲,最基本的就是规划。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制定出村级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政府要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及讲求实效的原则,将水资源合理配置作为出发点,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力度。这一措施可以由水务部门来牵头,并联合国土规划等部门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设计,从而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管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2.2 广开投资渠道推进水利配套工程建设

应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的投入,并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资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进行充分的利用,来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盐碱地的改良以及灌区建筑物的建设、灌区分期进行改造,从而使灌区的骨干工程和小型的田间工程配套齐全。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旱涝碱沙荒进行综合治理,重点抓好田间工程配套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促使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要做好资金统筹工作并扩大本级投入。可以组织乡村的干部以及县乡的相关部门,使其积极投身于这一工作中去。对于村级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来说,要在群众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实行政府补助的方法,来引导农民投资投劳。

2.3 应用高新科技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需要加大各种新技术的推广,建立信息化网络,联合调度灌区水资源,尤其是做好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最大化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3 结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扩大内需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一定水平的技术资源以及资金支持,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农业生产受到资源的约束和市场的限制,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还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工业生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存的问题进行研究,适当给予政策的倾斜和经济、技术的支持,协调好农村与城市发展、农业与工业等行业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第3篇

为了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市政府研究,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顺应我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市农业正处于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趋势,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经营理念、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才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保证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明确目标,创新举措,加大扶持,确保我市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本届政府期满,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水平明显提升,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立足本地,发挥优势,提升*特色农业产业

3、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继续实施粮食生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培育杨梅、枇杷、小萝卜、大红柿、早熟梨、鲜食枣等地方特色果蔬业,提升蜜蜂、珍珠、畜禽等健康养殖业,做活茶叶、高山蔬菜、竹业、中药材等山地特色种植业,扶持双低油菜、鲜食春大豆等高效冬种业,鼓励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建设一批集中连片、标准化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对新建规模化、标准化的特色产业基地,每年确定5个综合效益明显且对我市产业和农民的带动力强的产业基地,给予每个基地5万元的建设补助。

4、着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和农家乐。鼓励农业园区拓展休闲观光功能,扶持农业生态休闲园区建设。农办、旅游等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科学制定我市农家乐发展规划,沿47省道规划建设具有*特色的农家乐长廊,主动帮扶经营户提升服务水平,着力培育一批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的农家乐示范村(点)和农家乐星级经营户。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对农民开办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要简化有关证照申办手续,减低收费标准。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一部分特色鲜明、经营规范、有发展前景、能带动当地产业的示范村(点)。对符合规划的新开办农家乐经营户每家给予2000元的扶持,对被评为三星级以上的农家乐经营户每家给予5000元奖励,对获得金华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点)给予2万元奖励。

5、实施农业生产“走出去”战略。既扶持农产品向外销售拓展市场,也鼓励种养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市外建立珍珠、生猪、家禽、蔬菜等种养基地,突破我市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瓶颈,促进农业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关心外出创业人员的发展,积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外出创业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6、强化农业的科技支撑。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扶持和实施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应用新科技,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每年扶持5个新技术、新品种应用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万元的补助。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用于鼓励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校(单位)合作,引进或攻克技术难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强化扶持,培育主体,做强农业生产经营龙头

7、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用地,予以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各项费用按工业园区有关政策执行。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营销等项目新增贷款予以三个百分点的贴息,对建有农产品生产基地、连结一定的农户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予以扶持奖励。

8、继续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部门要加强指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取得上级表彰的规范化合作社给予奖励,凡取得金华市级表彰的奖励1万元,取得省级以上表彰的奖励2万元。每年选出5家在带领社员对接市场、培育品牌和提高种养效益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专业合作社,每家给予1万元的奖励。

9、培育更多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鼓励事业单位的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或投资入股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参与各类主体的经营。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投资开发,创办各类经济实体;积极鼓励开展农产品加工项目和现代农业种养项目的招商引资。全面摸底,努力盘活农村现有闲置的场所、土地资源。

10、大力培育新型专业农民。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强以农业种养大户、农业企业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骨干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农农民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能力。

四、培育品牌,拓展市场,提升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

11、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结合*农业的主导产业,市政府成立农产品品牌建设领导小组,重点扶持以*地域冠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对提升*农产品知名度作出突出贡献的生产经营主体,由市财政予以1-5万元的市场营销补助。对获金华市级以上著名商标或名牌称号的农产品,或对当年通过市级农口部门组织,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农展会获得金奖的*农产品,对生产经营单位给予0.2-1万元奖励,*特色农产品通过国家原产地注册标记或原产地保护登记的,或当年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森林食品)基地及产品认证的,由市财政对项目申报单位给予2—5万元的补助。

12、大力促进*农产品销售。积极探索推广“超市+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产销模式,鼓励各类生产经营主体配送我市农产品进超市、连锁店和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根据其销售量情况,市政府每年对前五名的组织营销主体给予1—5万元奖励。每年评选3-5个对农产品销售做出突出成绩的镇乡、街道,由市政府授以农产品销售组织奖。

13、积极鼓励农产品出口,对农产品出口销售重点企业在享受工业产品出口补贴的基础上,每年评出农产品出口若干优胜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五、夯实基础,优化服务,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

1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的涉农资金要进一步整合,重点投向基础设施领域,搞好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续建和配套工程建设,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土地整理、土壤肥力改造和高标准农田、水产养殖塘标准化改造建设。同时,采取奖补结合的办法,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加工农业,正确引导工商资本参与现代流通设施和新型流通业态的建设,进一步大力发展和完善农产品市场,积极培育农村要素市场。

15、推进新型的公益性农业服务平台建设。要创新农业服务机制,整合政府资源,在城区建立集农业科技推广、农技服务、农产品营销、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农村劳动力市场等为一体的新农民之家,并逐步将其服务功能向镇乡、街道延伸,创造条件向中心村辐射。继续抓好农民信箱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产品买卖信息有效对接,推广电视、电脑和电话有机结合的“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发挥信息化对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

第4篇

关键词:生产方式;农产品;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4日

一、莱阳市“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回顾

(一)粮油生产能力稳中有升。“十二五”期间,按照“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的成长测土配比方法施肥等节本增收技术,使农业出产资本获得有用节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展望与防控能力加强,粮油出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上必然有所提升,稳固了莱阳市“全省粮油生产大县”的优势地位。到“十二五”末(2015年末),分析测产全市粮油种植面积(二次种栽)达112.27万亩、亩均单产257公斤/亩、总产28万吨。

(二)水果产业提质增效。依托资本、土地和成长根本,以打造水果生产大市的目标,凸起基地建设、果园看管、加工企业培植壮大三大重点,提高水果产业及其附加值,提高莱阳梨a品的市场有力竞争,周全地提升水果产业整体体效益。水果园基地散布全市15个乡镇,120个村落,从业庄家3.5万多户,涉果人丁13万余人,果农人均从水果产业成长中获得的收入约为4,300元。五年来,果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15年,莱阳市水果加工车间达到120家,机器设备达千余台,固定资产达1亿余万元;水果产品已经涵盖苹果、莱阳梨、蜜桃等种类;“一支笔莱阳梨汁”等品牌已经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全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27.14亿元,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0.65∶1,与“十一五”同期相比净增长10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县建成水果果园、油产作物基地、中草药材、水产品与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总占面积量达132.51万亩;培植市级以上农业现代化龙头重点企业15家(省级6家,市级9家);培育各种市场主体5,500个,专门农民互助达185家,家庭种栽养殖农场达到72个,新植培专门户310户。

(四)科技服务贡献率上升。“十二五”期间,建立5个部级粮油高产示范、3个省级丰产工程示范,建成娘娘山旅游农业合作开发区、照旺庄农业休闲村、濯村农业现代成长村等10个区示范农业。为提高花生产业化水平和国家竞争力,近年来“鲁花”和国内重要高等院校建立了多个联合研发中心和科研基地,建立的江南大学――鲁花联合研发中心、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已经运行7年。

(五)农村新能源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因地制宜、典型示范、强化服务”的原则,广泛地试行绿能,各乡镇实际得当的农村新能源。“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户用沼气4.7万口、推广生物质炉25,000套。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逐渐完善。省市的凭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查验检测规划建设,不停加强公共体系检测建设。“十二五”期间,先后督促春雪、龙大等8家企业、超市建立农残检测室;在镇乡创立了1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办理站;筹集资本100多万元,占地300平方米启动的莱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检验项目实验室,对农产品实行监测达全程,确保蔬菜、水果抽检及格率均达几近满分百。同时,全市有7个农业企业,8个品类牌子获有机食品认证,2个地理标品,7个绿色食品,15个产物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基地有机面积达2,000余亩,加强了莱阳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二、莱阳市“十三五”时期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

(一)宏观环境

1、政策优势。“三农”题目在“重中之重”之位,直接有力地、范围广地强农惠民,为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县农业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明显提升,美丽村庄建设初显风范;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拉大了对农产物的有用需求,为莱阳市农业发展供给了内涵动力。

2、资源优势。一是农产品资源优势。全市已建成特色主导产业基地,食品工业园区、濯村工业园、龙达工业园等坐落莱阳;二是劳动力资源优势。随着国家退耕还林等项目的推进,莱阳将会有超过5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需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成长的人力资源主力;三是水资源优势。境内有大面积的蚬河湾库叉及13座中小型水库,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发展特色养殖。

3、区域优势。莱阳陆路交通、客货运输四通八达,204国道、308国道在莱阳腹地蜿蜒,烟青一级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杰出的区位占上风,便捷的交通为莱阳市旅游与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重要市场开拓前提和交通条件。

(二)发展重点

1、全方位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到“十三五”末,全市推广测土配方累计施肥技术达到300万亩每次以上,配方肥应用100万亩以上,化肥总商品量18万吨以内,配方肥占35%以上;有机肥种植20万亩以上;旱地农作物节水农业技术使用在25万亩以上;化肥使用率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化肥总用量零增加,泥土的有机质含量提升到2.5%,年均提升0.1%。

2、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

(1)水果产业。以茌梨为例,莱阳全市茌梨种栽面积有1.1万亩,2.6万吨的年产,能创造1.2亿元茌梨年销售收入。但60%以上的莱阳梨是市内贩卖,余下较多部分是被作为礼物运送到了外埠,实际当作商品是屈指可数外销的。特色品牌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2)油料产业。以鲁花为例,在花生油产业的引领下,将主打花生油品牌延伸到压榨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坚果调和油、橄榄油、芝麻香油等众多农作物油种,实现了多油种多品类的产业格局。不仅让企业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开拓发展了第二支柱产业,更给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

3、加强品牌培育。莱阳市农业局专员说,农业产物地区农作物品牌价值评定指数中有一个重要指数是看品牌佳誉度和影响力,下一步⒏愫帽曜蓟建设,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履行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

4、实施高端市场营销。以莱阳梨为例,通过莱阳梨批发设立专区,施展好莱阳联盟发卖绿色食品专区的作用,大力开辟新市场,扩展到大中城市争取斥地设立专卖店,实施专卖经销策划,积极奉行收集网络客源营销,依托知名大企业,通过现代销售平台,实行合作多赢,实现捆绑式营销。

5、加强“千县万村”计划建设。现在莱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已形成发展电子商务的浓厚气氛。莱阳市农业淘宝项目市(县)级运营中心选址在莱阳・义乌国际,首批将计划选择30个村落作为农村淘宝服务站点。

(三)保障机制

1、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树立龙头企业为市场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就相当于扶持农民的观念,切合实际,将建设农业现代化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

2、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以当局政府投资为指导,拓宽农业资源投入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结合当地实际现代农业情况,保持与世界潮流一致,极力制定好的现代农业计划部署文书。

3、大力推进依法治农。现代农业执法体系和建设领导队伍加强,加大培训农业执法人员的力度,工作执法人员与公务员提高职员能力水平。完善法令监督制度,促进公平执法和严格公开执法水平提升。

4、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能。完善农作物质量监测体系,保障监管投入经费,确保农产品和农业投入产品质量安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并且需要引导与鼓励农作物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证后强化监管,规范督促认证产品使用标识,使用依法规范农业安全投入品,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产业。

三、结语

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上积极摸索、标新立异,借鉴海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发挥莱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应用先进生产设备,实现农业标准化。加强村民网络系统建设,畅通联系群众渠道,及时掌握农村基层动态,解决和调处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速莱阳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雷.莱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情况的调查[A].农业科技管理,2011.

[2]孙德奎.山东省莱阳市标准化农产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3]佚名.市领导调研农业农村和基层综治工作[N].烟台晚报,2015.4.3.

[4]王军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5]李旭霖,陈国玉.莱阳市农产品比较优势及区域布局分析[N].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第5篇

一、科学谋划,积极申报一批重点项目

按照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的发展计划,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及早、抓紧选准一批重点项目向上级各对口部门积极申报,并主动汇报、跟踪生态示范区项目建设情况,寻求上级部门的支持。

(一)区农业局要抓住生态示范区已列入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的契机,以此作为平台重点研究水产、禽畜、蔬果加工项目的申报实施,作为示范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新的方向。要跟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大宗专项资金投入基础改造及配套建设。

(二)区海洋与渔业局要积极争取申报省塭池标准化改造项目;牵头争取申请省将东部经济带围海建设上缴的海域使用费直接转为内海湾生态修复建设经费,投入生态示范区建设。

(三)区科技局要根据示范区产业的发展需求,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争取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指南,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农业技术创新速度。

(四)区水利局要继续争取省水利部门将南干渠纳入省潮州水利枢纽供水规划,积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环评报告。

(五)区发改局要积极衔接市发改局,跟踪“湿地环境生态修复”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列入省政府的年度重点项目的立项。

二、狠抓落实,推进一批重点计划项目建设

目前示范区已经筹备了一批建设项目,部分项目已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个别项目经过努力也可在今年组织项目的建设,示范区各成员单位要攻坚克难,加快进度,确保今年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落实。

(一)区水利局要加快大港河右岸堤围达标加固工程开工建设,要积极配合东洲路桥梁涵闸等一批水利改造配套项目的建设。

(二)区建设局要牵头推进海头涵桥、莲洋路和海头涵路3个重点基础设施的规划、论证、设计,争取年底前组织开工建设。

(三)区林业局要抓紧实施大堤外红树林种植(一期)工程项目建设。

(四)区农业局要组织示范区年度的农田、水产基本建设项目的落实,加快的功能片区的标准化改造建设进度。

(五)区旅游局要牵头加快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策划推出示范区“生态游”旅游项目,积极培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讲求实效,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近几年,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开发价值及政策配套等方面已有明显的提升,要抓住的宣传效应,积极务实,多渠道进行招商引资,加快示范区开发建设步伐。

(一)区办公室和区投资服务中心要在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台的前提下,研究若干招商引资的办法和配套的优惠政策,明确招商的方向及目标,推进示范区开发建设。

(二)街道要配合生产基地做好“综合服务区”和水产交易水产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尽快发挥项目对核心区的带动发展效应。要牵头大力推介“北回归线-桑浦山鸡笼山水库片区”、“莲美牛山头生态公园”、“绿洲塭旅游项目”、“三屿岛旅游项目”,争取引进战略投资者及战略投资项目,推进开发片区旅游项目的发展。

四、加强领导,为示范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6篇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第一要素,保障耕地质量和面积就是保障粮食安全。一是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我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已经国土资源部备案,全县划定基本农田面积17819.00公顷,其中上级下达17670公顷基本农田任务数,增划149.00公顷(用于《规划期选址走向未定可能占用基本农田项目清单》中的项目在用地报批时使用基本农田增划指标)。目前,我县正在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预计2014年可以完成该项工作。二是抓好耕地占补平衡。今年市下达我县补充耕地任务1500亩。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农村偏远低效利用、灾害损毁、灾害威胁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并新增耕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建设用地总量保持平衡。认真组织实施旧村复垦工作,对空心村、危旧房等农村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并复垦成耕地,并将剩余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落实挂钩扶贫,扎实推进边缘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完成补充耕地1500亩任务,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三是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今年市下达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标5600亩。我局将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和新农村建设三大任务,强化规划引导,突出分类指导,坚持成片建设,着力提高地力,达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实现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确保完成56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四是建议各乡镇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认真督促并创造良好条件,让农民耕有所值、耕有所得,切实解决农田抛荒撂荒问题。

二、千方百计保障用地

随着近些年我县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用地供需矛盾突出,我局积极破解难题,全力保障农业现展和推进城镇化用地需求。一是保障设施农用地。对直接用于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农作物设施生产等农产品生产用地免于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加大宣传力度,优先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对部分设施农用地有涉及到规划调整的,如官坂、长龙、筱埕等乡镇的一些项目,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优先调整规划用地,切实保障设施农用地需求。同时积极盘活“无主”废弃设施农用地,符合耕地开发条件的,优先纳入土地开发整理范围。二是保障都市现代农业用地。在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用足用好政策支持,对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项目以及各类农业园区的不属于设施农用地,按非农业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给予优先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因我县吸纳较多的农业人口,以此为契机,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稳妥推进我县城镇化进程。四是留足可开发土地。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中,留足允许建设区和扩展区作为可开发土地,根据变更及规划数据库,我县除现状建设用地外,通过前期努力,已向上争取允许建设区和扩展区面积尚余10万亩左右,保障了项目的用地需求。

三、大力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

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盘活土地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网络,引导有限的土地经营权整合,走规模化、科学化发展道路。在中央、省、市金融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政策指导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动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托管”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推动。

四、加强矿山管理和地灾防治

一是坚决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无证矿点的动态巡查打击,对非法开采的矿点,采取捣毁开采锯台电脑板、捣毁发电机、缴获风钻机等措施予以打击,情节严重予以立案查处并关闭取缔。二是支持生态县创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在创建生态县建设中,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区(点)范围内的废弃矿山进行治理和生态恢复,我县被列入全省“三区两线”治理对象的是东湖口废弃矿点,按要求完成治理时间为今年12月底前,但从2013年开始因湖坪村民纠纷问题尚未解决,使治理工作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目前东湖镇政府正在协调中,近期内将继续开展。另外,丹阳、蓼沿矿山治理工作,已集中力量对尾矿堆渣场地进行覆土绿化,预计在5月底前完成,从行动上大力支持国家级生态县建设。三是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2013年房前屋后高陡边坡危及群众生命财产的地灾点,经降险处理的有6处,达到平安度汛,在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中,加强了防灾预报预警工作,与县气象局建立了防灾防御气象灾害联动机制,出现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及时通过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国土所及各地灾点负责人检测人,切实落实防灾任务。

五、从严从紧开展“两违”专项整治

违法占地、违规建房是城乡规划建设的拦路虎、发展稳定的绊脚石,开展乡村“两违”专项整治,遏制违法建设,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近些年我县一直保持高压态势着手开展“两违”清理,并取得初步成效。2014年1月17日,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我县就开展“两违”专项整治工作专门召开了动员部署会,孙祥光副县长在会上要求各乡镇长要紧紧围绕按照依法依规、强化监管、突出重点、强力拆违的总体思路,必须继续保持打击违建高压态势,抓好“四重点”:违法占用农耕地、影响公共安全和重点建设、严重影响城乡规划、交通干线两侧违建。实施“六先拆”:党员干部的违建、安全隐患大的违建、影响“三边三节点”整治的违建、顶风突击的违建、妨碍重点项目建设的违建、社会影响恶劣的违建要先行拆除。切实加强动态巡查,及时将违建消除在萌芽状态,既减少拆除阻力,又降低群众违法成本。对重点区域,重要通道两侧违建严控强拆,对影响恶劣、顶风作案的违章建筑采取联合执法坚决予以拆除,达到敲山震虎的震慑效果。根据《县违法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相关部门对处理违法建设的责任,按制度定期考评各乡镇违建制止成果,并纳入县绩效考评内容之一,对被评为后三名乡镇将按有关规定实施问责。

第7篇

【关键词】川中丘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战略构想

1.园区简介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省级农业科技园,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距内江城区12公里,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1.74亿元,将通过3年建成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该园以新闻巨子范长江故居所在的赵家坝为核心,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板块(一馆:范长江纪念馆;一廊:长江文化长廊;两街:长江街和商贸街;一市:农产品集散市场;板块:特种水产、设施蔬菜、彩色农业、林果示范、花卉苗木、湿地农业、观光旅游、加工与居民集居)”。园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农商贸、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2.园区规划背景条件

2.1 政策指导、实地谋划

按照2009年省委、省政府2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带动全区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由我区农劳办考核和申报,经内江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于2010年7月8日认定(即内农劳领发[2010]06号文件),命名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内江市农民工创业园”称号。园区是我区积极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的一次成功尝试。

园区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根据川中优势来谋划产业,将名人故居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一个“既有纪念性、又有地标性和科技示范性”的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2 农业示范园建设与红色旅游的互动整合

田家镇是以农业经济发展的中等镇,还是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居,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面对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建设这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内江改变传统观念和创新机制,将名人效应、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进行开发,既能避免单纯开发名人故居和单纯建设农业园区存在的内容单一、形式不新的弊端,又能通过扩大载体。独辟蹊径实行“文农联姻”,大打“长江牌”,以此扩大东兴区的对外影响力和促进东兴区经济社会的发展[1]。

2.3 规划起点高、规模大

园区的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板块”,把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成具有丘陵地区特点的现代特色农业的亮点、增长点。园区以田家镇8个村、5个坝为中心;以无公害大棚蔬菜规模种植、苗木繁殖和名特优水产养殖及种苗生产为主导产业;以范长江故居为载体的文化资源作为红色观光旅游的主要内容。项目基础设施规范化,田网、路网、水网、电网“四网”配套;生产过程标准化,通过专合组织、合作社等组织连农户建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现代化[2]。

2.4 完善的镇政府信息公开网

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政府信息网开设了“单位简介、政务公开、政策法规、领导分工、信息动态、办事指南、图片新闻、便民服务”八个板块,涉及农村党的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教育等诸多方面,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有利于建立一条多途径、广覆盖、全方位送科技信息下乡、进村、入户的新途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有利于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科技信息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5 寻求科研合作,修复范长江故居

园区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依托专家教授、区乡农业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推广种养殖优良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园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避免低水平运行,真正将示范区建成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农民增收的示范窗口。

范长江故居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故居保持了旧有风貌,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设计。故居修复和周边环境打造按照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规划,做到规划新、环境美,将之建设成为集旅游、纪念、参观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有新闻理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朝圣”的地方[3]。

3.园区建设成效

3.1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绩

建成三元村、正子村生产便道10千米、机耕道2千米;新建港湾式停车站1个;狮子村通村公路资金全部到位,目前正在建设中。全年新建山坪塘139口、河堰1处、郭家坝二级堤灌站80千瓦,整治垮塌渠沟260米,渠道掏瘀10000米,建成田间自流管网4千米,改善了全镇农业用水条件,成功实施了羊寺沟病危水库泄洪渡汛。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55口,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3.2 城乡统筹效果明显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田家镇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近年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城镇开发、重点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大力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广播,村村通有线电视及农村远程教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社会保障方面,我镇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合作医疗、农村规范化卫生室、优化教育资源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3.3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镇政府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将正子村赵家坝作为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该区域目前已入住农业示范园、范长江故居修缮和新农村建设三大项目。园区内已有蔬菜种植大户(10亩以上)59户,种植面积1458亩,水产养殖290亩;园区内范长江故居修缮工程现已完成房屋赔偿、道路建设等各项前期工作,房屋修缮工程已接近尾声;新村五改建设已完成92户,已规划建设新农村风貌改造工程18户,村办工程已相继完工。

3.4 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支撑作用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整合了资源,把很多分散、零星的项目资金进行了重新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建一块成一块,建一片成一片,拉动了一方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新农机在园区的充分应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元素,为东兴区的新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带动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品牌化;创新了经营机制,通过大流转、小业主等模式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4.园区发展战略构想

4.1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园区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坚持九年义务教育,依法保障农民受教育的权利,防止中小学生辍学,成为新的文盲;二是努力办好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推广先进技术,特别是把园区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作为农业技术培训的重点,把农民技术教育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职责来抓;三是区内广播、电视等舆论宣传部门要面向农民和经营户,多宣传科学文化、科学致富的新知识、新经验;四是加快园区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发展卫生事业,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4.2 做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工作

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农产品创新以占领扩大市场份额并最终满足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据统计,国内农产品创新成功率仅在10%以下,其中技术因素是影响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成功的技术创新是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产品创新与研发前提和关键,做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工作三位一体,从而在发展农业产业和观光旅游业的基础上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

4.3 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土地的组合

园区要充分开发丰富的人力资源,还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从而协调两者的矛盾。将劳动力从耕地领域转向非耕地领域,一部分在园区就地转化,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从事农业产前和产后服务,以及进一步投放到改土、造林、筑路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上去;另一部分引导转向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园区土地资源的利用,要通过深度开发和广度开发,挖掘其生产潜力,并且应注意合理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4.4 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集约化产区,做到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建立农产品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在商品集散点建立农副产品批零兼营的初级市场,实行产销直接挂钩,集中订货,以流通为重点,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形成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紧密相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园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5.结语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对我们今后更确切的理解和把握和谐农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以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为特点,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份子,希望能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亮点纷呈:东兴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一瞥[N/OL].[2011-11-5].njrb.省略/html/2010-06/10/content_961890.htm.

[2]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起点高、规模大、效果好[N/OL].[2011-11-5].njrb.省略/html/2010-06/10/content_961885.htm.

[3]唐利民到东兴隆昌调研现代农业示范园[EB/OL].[2011-11-5]nj.省略/sj/system/2009/03/31/000489912.htm.

作者简介:

第8篇

>> 现代农业科技在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科技在金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湖北省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鹤壁探索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特征及发展建议 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及机制选择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科技保障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浅谈加强农业设施园艺发展的措施及其发展方向 “互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柞蚕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河北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及举措 生态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发展的选择 农业科技传播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应用 浅析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1] 薇,韩振海,王德槟.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园艺科技[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4):51-54.

[12] 胡红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73-75.

第9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涵义;发展意义;建议

一、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概要

1、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农机作业一直是各个分散的农机户单独作业,难以形成一定规模,作业水平也提不上去。而自政府于2007年7月颁布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鼓励农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兴办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这种分散式的农机作业逐渐被规范化运营、产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所替代,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规模化发展就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从农业发展实际来看,只有坚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成本,节省人力、财力、物力,才能达到集约化生产和发展,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2、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意义

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新疆于田县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出现后,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都可通过合作社提供,交易价格和质量都比以前有了更大的保障,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这对于农业发展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二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与以往的闲散的个体农户机械作业不同,新疆于田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的整合了机具、土地、劳动力等各类资源,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还突破了土地地域限制,对于发展规模化经营大有裨益。

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如今,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遍及乡镇各地,成为乡镇基层农民的好帮手,尤其是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大节省了农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优化了现代农业的经济结构,提高了现代农业的技术水平。新疆于田县农牧机械管理局还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开展科技下乡宣传推广活动,带领更多的农民科技兴农。

二、促进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地整合农机资源和人力资源,提高了农业机械使用率,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稳步发展,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发展宣传人员,吸引更多农民入社

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宣传人员,使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农机专业合作社来,以最大限度的集合人力、物力、财力,促进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有益成果惠及更多农民。

新疆于田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农机管理部门的优秀专业人才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开展政策宣传、合作社管理、农机使用操作技术、农机维修等方面的宣传讲座,提高基层民众的实操水平、管理水平,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效果显著。此外,還可与当地高校、技校、科研院所乃至生产企业合作,加强农机合作社人才的培养。

2、完善运营机制,提高合作规范化程度

在中国,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毕竟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内部管理及运营机制还不够健全,合作规范化程度还有所欠缺。为此,可在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经理人机制,盘活农机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可以在合作社内部通过推举等方式选出懂技术、懂管理的职业经理人,专门负责管理整个合作社的经营活动。当然,经理人也要定期向合作社成员汇报总结工作,遇到合作社重大决策问题时,要征求大部分甚至全部成员的意见。

从新疆于田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来看,一些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农机品种单一的问题,这就限制了合作规范化程度。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综合农业生产的需要,合作社可以适当添置一些养殖方面以及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农机设施,为农业发展的综合化、深入化奠定基础。

3、加强售后监督,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售后监督,完善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机具质量监督,确保所有机具都物美价廉。可以设置并公布质量投诉监督电话,自觉接受基层民众的监督,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立即查找原因并限期退回,给予惩戒。

二是加强机具维修质量监督。可建立农机维修4S店,专门负责对损坏机具的维修,合理定价,为农民维修农机具提供方便。

三是加强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不管是农机管理人员,还是销售人员,或是维修人员,都要运用好阳光培训政策,定期参加各类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农户服务。

三、结语

总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是完善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稳步发展,要大力发展宣教人员、完善运营机制、加强售后服务监督等,增加农机户和用机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柏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农机服务,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