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16:01:29
导语: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金结构
一、特锐德企业背景介绍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锐德”)成立于2004年3月。2009年10月份成功上市,一跃成为创业板第一股,是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一次创业阶段,特锐德依靠“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箱式变压器技术标准的参与者和制定者。2013年,特锐德开始第二次创业。提出创新电动汽车租赁业务的目标,促进本企业的业务转型,实现了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
针对特锐德的营运资金管理方面,本文对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五年(2011至2015年)横向和纵向的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流动资产
分析特锐德2011―2015年的流动资产情况可知,公司流动资产在纵向五年一直稳步增长,在2013年和2015年有较大的增长幅度。主要原因是2013年中国铁路建设回暖,配套设备需求大量增加所致。2015年,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同年并购川开,销售收入增幅同比增长了55.38%,导致流动资产的大幅增长。横向比较来看,2013年,差异化的战略让特锐德在2013年成为拐点开始逐步反超科陆电子和上海普天,许继电气作为国家电网下的充电类企业,发展仍然较好,但同比增幅也被特锐德赶超。
2.流动负债
公司的流动负债从2011年持续增长到2015年的3,566,948,093.21元。2014年流动负债同比增长了63%,主要是根据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的需要。行业内来看,其他三企业五年内流动资产变化稳定,尤其是许继电气,但都略有增加,这也与整个充电桩行业的刚刚起步有关,是行业大环境下的趋势。
(二)流动资产分解指标的分析
1.应收账款状况
2015年公司收购川开电气,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较大。一般来说,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3-4范围内为佳,而特锐德的应收账款周转率1.595一直较低,说明企业呆滞在应收账款项目上的营运资金过多,影响了正常的资金周转和自身偿债能力。如果公司的呆账过多,企业就存在潜在亏损的可能,同时经营效益也会下降。
2.存货状况
公司的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流动性良好的项目,特锐德近几年始终保持在3-4左右,但今年有逐步增长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近年在原本充电桩数量就不足的环境下,进一步加剧充电桩使用的紧张。
(三)流动负债分解指标的分析
1.流动比率
近五年,特锐德的流动比率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4.48下降至2015年1.28。在2012和2013年下降明显,2012年新工业园全面启用,员工薪酬及研发费用、折旧费用等的增加导致管理费用上升。2013年流动负债继续增长,主要是公司销售规模增大及新增合并报表子公司所致。
2.速动比率
企业速动比率呈逐年递减趋势,而2015年略增。近几年特锐德的流动负债增幅较大。现金比率指标一般在20%以上最佳。公司在2011-2012年这一比率较高,表明企业的流动负债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现金类的资产获利能力较低,而这类资产太高会导致企业的机会成本升高。
(四)营运资金相关占用比例的评价指标
1.营运资金需求占比
2014年,特锐德营运资金需求占总资产的比为0.23,有所下降,而同年总资产的增长率是正常的。当年过多的依靠银行短期借款2.3亿导致流动负债增多,进一步导致营运资金需求下降,占总资产的比重继而下降。
2.营运资金占用率
特锐德近五年的营运资金占用率逐渐降低,从2011年1.23降至2015年0.34,表明维持公司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占经营收益的比重也下降。可见如果充电桩企业没有“造血”的功能,无论如何注入资金,都对企业的发展无济于事。
(五)营运资金来源结构的评价指标
近五年间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值一直稳定,2014年为0.7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14年预付账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当期下降,导致14年流动资产同比增长为25%,比总资产的30%增长率慢。2015年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为0.96,也略有下降,当期公司为发展需要从银行借入长期借款65,000,000元,导致总负债的增长率比流动负债高,进而影响了流动负债。
三、特锐德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由上述相关财务指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企业在资金的营运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公司应当关注并改进。
(一)信贷资金比重大、资金结构不合理
新兴企业没有合理地对营运资金的使用进行控制,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应在营运资金的筹措方面实行多种渠道融资。同时,企业在营运资金短缺时盲目地扩大资产投资规模,营运资金占用比例下降。企业要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盈利能力及将来偿还信贷的压力等,合理的安排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比例,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维持节约资金与保持偿债能力的平衡发展。
(二)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
创业阶段企业营运资金效率低,存在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的现象。许多新能源企业应收账款控制不严,周期较长。这类企业只注重销售业绩增加,忽视了对信贷资金的管理,降低了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应当确定合理的现金持有量,定期编制现金收支预算表,合理确定现金储备和增长储备,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率。
四、小结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营运资金管理。新能源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解决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扫除阻碍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因此,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对特锐德这类新能源企业是迫在眉睫的。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1995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1996
[3]耿云江.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M]
【关键词】 价值链; 企业集团; 营运资金管理
2009年8月8日,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发起创建了“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受到各级政府、高校知名学者、名牌企业以及各大媒体的关注。这表明,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研究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系统管理
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仅限于对单一营运资金项目的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企业集团常常只关注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项目,忽略了占据经营很大比例的预收预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收应付款等项目,使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变得狭隘,不利于企业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全面改善营运资金管理。
(二)营运资金管理“各自为政”
由于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上的分权,集团难以从整体发展的高度统筹安排营运资金。集团内所属公司缺乏凝聚力,常常导致资金紧张的成员公司以较高筹资成本向银行贷款,而资金闲置的成员公司却将资金存放在银行,获取低廉的利息收入。一方面使营运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另一方面增大了财务风险。
(三)与业务流脱节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模式主要有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等。然而这些模式存在着与业务流脱节的缺陷:管资金的不管物料流动,组织营销的不管资金回笼;资金管理中心对各成员单位营运资金使用效率和占用额无法从业务流程的环境中了解;集团内部“信息孤岛”林立,企业集团购、产、销等环节信息严重脱节,无法将价值链上的信息流、工作流、物流及资金流准确及时地集成起来;营运资金管理应变能力差,无法实现对营运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动态监控。
二、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和价值链管理的比较
从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来看,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单一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然而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营运资金管理和价值链管理与单一企业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单纯采用单一企业的管理理念,忽略集团外部供应商、客户甚至整个行业价值链,显然无法发挥集团化管理的优势,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一)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差异
企业集团由于存在多组织和多级委托关系,其营运资金管理与单一企业相比存在着差异。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差异如表1所示。
(二)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差异
与单一企业价值链相比,企业集团价值链管理的关注点和绩效目标存在差异。企业集团价值链与单一企业价值链的差异如表2所示。
由于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与价值链管理方面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企业集团基于价值链管理营运资金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型的构建
构建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型,重新界定营运资金,有助于企业集团顺利开展价值链管理。现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将营运资金定义为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的余额,而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该定义未将不同性质的营运资金区分开来,无法明确具体的管理对象,没有从价值链角度出发,明确营运资金在每个价值链环节中的责任。
王竹泉(2007)从企业经营渠道管理的角度对营运资金进行了重分类。本文将借鉴这一分类,根据营运资金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流转,构建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到,企业集团价值链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条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包含企业集团内部价值活动;外部价值链主要涉及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等。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按价值链流程可以划分为理财活动和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理财活动营运资金主要包含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等;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又可以划分为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的营运资金管理。其中采购是生产经营的起点,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与上游供应商有关;生产是值链上的核心环节,连接采购和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与集团内部价值链有关;销售是营运资金投资回收的实现过程,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与上游供应商有关。工作流贯穿于企业集团外部采购原材料,内部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产成品销售给外部顾客整个循环过程。物流贯穿于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整个物料流转过程。采购环节涉及的资金流包含:原材料、存货、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等;生产环节涉及的资金流包含:半成品、在产品、应付职工薪酬、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其他应收应付款等;销售活动涉及的资金流包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信息流贯穿于整个业务循环过程中,实现了工作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在企业集团内外部价值链上的集成化管理。
四、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优势
(一)扩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
价值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的结合,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拓展了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空间上,一方面关注企业集团内部价值链的营运资金运作;另一方面从战略的高度关注企业集团外部价值链,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企业内部价值链,不但可以节约内部交易成本,而且能够保证资金在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时间上,有利于企业集团对营运资金进行实时控制,实现了对营运资金的事前预算、事中追踪、事后反馈的实时监控,实现企业集团整体系统工作绩效最优。
(二)实现了价值链上“四流集成”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的营运资金管理实现了企业集团营运资金与业务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将营运资金管理从财务部拓展到各业务部门,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将资金信息流、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形成一个实时动态的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及时准确传递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以及企业集团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库存、销售等信息。集团内部形成财务协同体,外部形成业务活动网络,提高了价值链整体运作效率,有利于树立集团公司营运资金整体管理观念和整体利益观,使价值联盟及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
(三)提升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集团以价值链为主线,对价值活动中的营运资金进行管理,集团内部各分部间资金协调统一,集团外部上下游之间形成资金的战略联盟,实现企业集团内外部的优势互补。全面把握整个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从原材料到制造再到销售整个价值链循环中的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经营盈利能力,降低营运资金的风险,优化资金结构,促进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五、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根据所构建的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型,笔者主要针对采购、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三个价值增值环节分析基于价值链上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最后从企业集团价值链整体把握,分析积极参与供应链融资方式和优势。
(一)加强采购活动的营运资金管理
1.应建立科学的存货控制系统
企业集团在原材料、存货管理中要重视采购过程的成本管理以及材料存货的存储成本管理。因此,不仅要关注原材料的缺货成本,而且要考虑存货积压带来的资金占用和机会成本。
2.应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
企业集团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供应商的数量,谨慎考察供应商的信誉状况,加强供应商的参与度,保持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与风险,减少营运资金占用量的目标。
(二)加强生产活动的营运资金管理
一是在业务流程的选择上,应尽量减少不增值的作业,缩短在产品和半成品的停留、运输和保管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使其转换成产成品入库,并销售给客户,以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减少资金的占用。
二是应付职工薪酬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一项短期负债,在支付前可以无偿使用,且无需资金成本,合理使用这部分资金能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三是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以及其他应收应付款是企业辅助生产中产生的款项,合理安排这些款项,也有助于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的占用率。
(三)加强销售活动的营运资金管理
1.应注重销售渠道管理
加强销售渠道的管理有助于企业集团节约物流成本,减少在途资金的占用,还有助于企业“以销定产”,减少采购和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的占用。
2.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
信用期较长虽有利于促进销售,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机会成本、收款成本及坏账风险。反之信用期较短,虽然降低了机会成本、收款成本及坏账风险,但不利于促进销售。因此,企业集团需权衡风险和收益,科学确定赊销对象和赊销规模,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
3.建立合理的纳税筹划策略
应交税费也产生于企业的销售活动,企业集团由于其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可通过集团多公司的业务关系和内部转移价格的设计进行税收筹划,尽量减少应交税费。
(四)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管理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已成为银企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海尔财务总监彭家钧在2009年12月9日举办的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第二次研讨会议上指出:“营运资金管理的边界可以重新划分,以往每当提到营运资金管理,大家往往想到企业的销,而现在企业可以和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联合,扩展了企业的边界。例如海尔现在与渣打银行和中信保国际集团牵手,直接将应收账款出售给渣打银行,立即变现,大大缩短了营运资金周转期”。企业集团积极参与供应链融资管理,无疑会成为受益者。
1.可以降低集团自身资金链断裂风险
企业集团在价值链环节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采购原材料无法信任交易对手;生产经营的存货管理成本高;销售产品产生许多无法及时收回的应收款项。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集团无法扩展业务范围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进而导致整个价值链断裂。因此,企业集团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为交易对手提供信用担保,帮助价值链上下游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能降低自身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2.有助于提升价值链的整体价值
企业集团借助供应链金融技术,做好整个供应链的融资规划,能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与上下游企业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价值链整体价值。
3.有助于资金结构的优化
企业集团通过供应链金融为配套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支持,实际上是将自身的融资转化为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为自身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财务结构,有助于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孙静芹.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7):139-140.
[2] 曲海燕.集团管控和集团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9):65-67.
[3] 刘树海,齐二石.流程管理模式下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0):91-92.
[关键词]铁路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126-02
1 引 言
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压力明显增加,一方面大规模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运输工作量的增长、物价水平和职工工资的提高也增加了企业的刚性资金需求。有限的资源以及严峻的资金形势对企业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将从铁路运输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拓展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以求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资金集中的规模优势,提升资金管理效益。
2 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资金既是维持企业运转的血脉,也是企业加强监控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控制点,管好资金是搞好企业经营的基础。然而,铁路运输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的需求非常迫切。
2.1 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铁路运输企业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是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抓住了资金管理就等于牵住了预算管理的“牛鼻子”,用资金流来反映和控制预算执行过程已成为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强化预算管理的一种普遍做法。
2.2 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实现对大额资金流向的控制
通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将专项资金流入和大额资金流出控制在路局层面,能够有助于加强资金的统筹管理,将资金资源用于刚性、急需的生产项目,同时可以调控重点支出项目的债务结构,提升对主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此外,通过加强内部支付流程控制,有助于严肃财经纪律,提升企业管理者对运输生产经营的总体控制力和规划性,为资金运作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提供保障。
2.3 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一体化
由于铁路内部各单位情况各异,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会发生一部分单位资金短缺,而另一部分单位资金出现结余的现象。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帮助部分资金短缺的单位偿付重点的大项生产资金,从而降低财务费用,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同时,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还有助于优化铁路运输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和商业信誉,促进了铁路运输企业一体化发展。
3 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逐步认识到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制定了一些制度和办法。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还主要停留在执行铁道部政策的层面,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地发挥。
3.1 资金集中管理形式大于实质
虽然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意识已日益增强,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铁路运输企业还只是被动执行或贯彻铁道部对于资金集中管理相关规定,并没有领会资金集中管理的实质,没有将资金集中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铁路局更多的是关注哪些项目需要集中支付;哪些项目可以站段支付;资金集中支付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流程进行,而忽略了运用集中支付的规模优势最大程度地获取资金效益这一重要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去思考如何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统筹资金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2 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系统性不强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理念较公路运输企业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思路不开阔、方法不灵活。同时,与资金集中管理相关的文件和办法,大多只是简单界定了资金集中支付的权限和基本流程,没有对资金集中管理中涉及效益分析和方案选择等重点环节进行指导,资金集中管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各单位也都是结合本单位实际逐步摸索,对于如何运用资金集中管理手段,从哪些方面来创造企业效益,还缺乏宏观的概念,也导致部分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
4 拓展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思路
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效率除了提高各级核算单位的思想认识外,重点应进一步完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建议在现有框架的基础上,从拓展结算方式、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
4.1 拓展资金结算方式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使用较为广泛的资金结算方式主要是现金、银行汇款、支票、商业汇票等。各种结算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在资金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应分析不同结算方式的特点,拓展新的管理手段。
(1)从资金流入的角度来看。现金、银行汇款和支票等结算方式应用较为普遍,在此不作赘述。商业汇票是站段在拓展其他业务收入过程中经常会收到的银行结算票据。根据铁路行业资金安全管理的要求,收到汇票不得背书转让,这就意味着除非提前贴现,否则站段将持有商业汇票直至到期,这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建议:一是考虑到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的风险很小,建议取消对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的限制,以提高站段资金的流动性。二是考虑建立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商业汇票融资制度,当站段发生资金周转困难时,站段可以凭借收到的汇票向铁路局提出融资需求,由铁路局先行增拨该笔资金供站段周转,待汇票到期承兑时,由铁路局在正常的运营拨款中扣减该笔款项。通过这一方式,可有效缓解站段的资金压力,也能够促进站段提高资金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2)从资金流出的角度来看。铁路运输企业应结合供应商情况和自身资金结构,从拓展结算方式的多样性入手,合理运用多种结算方式的组合,实现偿债时间和债务结构的优化。对于零星的资金支付,可以采用现金、银行存款、支票等基本结算方式。对于提供垄断产品且对资金偿付要求高的供应商,可以采用银行汇款支付或者银行汇款和汇票组合的结算方式。针对站段无法人资格,不能以商业汇票结算的问题,当供应商有意向接受商业汇票时,可以由路局与供应商协商具体的结算方式,达成协议后,将站段对该供应商(可以是多个站段)的债务上转路局,并开具汇票办理支付。
4.2 完善资金支付的权限和流程
(1)资金集中支付权限。铁道部财务司的《指导意见》中,对于铁道部、铁路局资金集中支付项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指出实行资金集中支付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强化资金支付对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约束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确定资金集中支付的权限应重在强化预算管理和提高资金效率。
一方面,应根据铁路运输企业的议价能力和供应商数量来划分管理权限,对基层单位议价能力不强、供应商集中以及会影响运输生产运行的款项尽量采用集中支付,既能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保障运输生产的正常开展,又能发挥资金规模优势,争取商业信用,创造资金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正常的预算内资金支付应尽可能由基层单位安排支付,既能通过控制资金总量来限制单位的预算外支付行为,又能促进各单位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根据两个原则,建议在《指导意见》的框架下,将由铁道部指定且供应商集中的动车组配件等铁路专用物资采购纳入集中支付范围,将铁路局集中实施的专项整治和大项物资采购纳入集中支付范围,而将外包工程和外购劳务纳入站段支付范围,以限制站段超预算实施外包工程和外购劳务。
(2)资金集中支付的重点环节如下。一是对需定期支付的水电费、社保资金、公积金等资金集中支付项目,到期及时足额支付,确保运输生产和职工利益。
二是对集中招标采购项目,在招标采购及谈判阶段,尽量向供应商争取付款优惠条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对于线上料、柴油等日常大额资金流动事项,应在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往来关系的基础上,争取一定的信用额度(即债务规模),长期占用一部分资金。
四是对于其他资金集中支付事项,应设定一个合理的付款周期或灵活运用资金结算方式,在付款周期内合理占用资金。
4.3 加强资金动态监控
铁路运输企业加强对各下属单位资金的动态监控。发现月末资金结余较大的,应结合其生产规模,及时分析存量资金结构和来源。对于其他业务收入超收或债权集中回收而增加的资金,可在与单位沟通以后适当延迟拨付该单位运营资金,将资金资源留在路局统一安排使用,待单位存量资金消耗后,再逐步返还未拨付资金,既保证单位预算内资金足额供给,又统筹了资金资源,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对于属于运营资金拨付过大的单位,应重新审核资金预算和支出预算,按照其运输生产正常需求调整预算,发挥资金协控支出的职能。
5 结 论
资金集中管理是一个综合平衡的过程,其重点是管理,而不是简单的集中。无论是铁道部还是铁路运输企业,若将资金管理权过多集中于上级管理层面,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不可避免会削弱下级单位的资金管理能力和积极性。在开展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在制定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平衡各方关系,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设计管理流程和权限分工,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莉娜.刍议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3).
刘雅洁(1989-),女,山东泰安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理论与方法。
摘要:营运资金是公司正常运转的“血液”,对于公司的风险、价值以及盈利能力具有较大影响,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可以促进公司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本文同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回顾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进程,深入探讨了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并且对相关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简要评述。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渠道管理;绩效评价
营运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风险、价值以及盈利能力具有较大影响,一直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家典型的制造业企业而言,总资产中超过一半的部分都属于流动资产;对于一家商业企业而言,流动资产所占的比例更大。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流动性最大、变化最快和周转性最强的资金,作为企业资金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其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存亡。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后续的研究进行铺垫。
一、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也叫营运资本。George William Collins(1946)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来研究营运资金,将营运资金定义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值。国内学者毛付根(1995)对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将营运资本进一步细分,认为企业的营运资本即为本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并将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值定义为企业的净营运资本。
根据以往的研究,营运资金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持有的现金、预付账款、应收账款、有价证券以及各类存货等,被视为广义的营运资金,也被称为总营运资本。它是一个反映经营周期内各种活动所需投资的具体的概念,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总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总额)。
狭义的营运资金用企业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值表示,也被称为净营运资本。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特指某一项资产,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国内外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大多采用净营运资金的概念,因为与广义的营运资金(总营运资本)的相比,净营运资本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以及企业在一个经营周期中的资金净额占用,便于企业掌握自身资金的运作情况,从而了解自身财务的风险程度。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国外研究综述
(1)关于营运资金管理内容和作用的研究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对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进行优化。William Beranek(1966)就各项流动资产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定义了营运资金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后,学术界开始逐步构建出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体系。其中,W.D.Knight(1972)对存货订货量基本模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最小化的存货最优订货模型。Hampton和Wagner(1989)则进一步拓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范围,将消费者信贷、信用评级以及短期融资等内容加入到营运资金的研究范畴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新的管理理论如供应链管理、分销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突破了纯财务研究的限制,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开始逐渐呈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的趋势。Andrew Harris(2002)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因素,其观点将供应链和企业的外部宏观市场环境也引入到营运资金的研究范围。Ebrahim Manoori和Datin Dr Joriah Muhammad(2012)认为营运资金对企业运转至关重要,了解运营资金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管理层的经营效率,因此提出并检验了影响营运资金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企业规模、营业现金流、资本性支出等。
(2)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主要以衡量企业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为主,因此采用的指标以流动资产周转率为主。这种评价方法没有涵盖营运资金中的流动负债等项目,使企业难以从全局角度把握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以及存货等因素对营运资金的影响。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方法也以单纯的数学方法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Keith V.Smith(1973)归纳的八种营运资金管理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新的评价体系开始出现,比如Richards和Laughlin(1980)提出的现金周期指标。由于该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Pass和Pike(1987)认为营运资金管理是对流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的管理,管理的目标是为保持盈利水平和流动性,因此使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组合来定义营运资金。Hill Matthew D(2010)认为营运资金管理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动,因此在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进行评价时,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Brandenburg Marcus(2010)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影响,并试图通过构建的模型予以量化。
三、营运资金管理的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营运资金管理内容和作用的研究
1993年我国会计制度开始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营运资金这一财务概念逐渐进入国内学术界。毛付根(1995)开创性地进行了营运资金的理论研究,该研究基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相互关系,将流动资金的配置与其相应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措施进行把握,兼顾了企业的盈利性与风险性。2001年以来,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出现了一些创新性探讨,尤其是王竹泉及其团队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王竹泉(2001)基于营销渠道规划和中间商选择两个层面,提出企业应建立一种以商品供应为基础,超越企业范围、贯穿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并且探索了适合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创新途径。该文同时强调了营运资金管理对跨地区经营企业的重要性。王竹泉等(2005)提出将营运资金管理同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相结合,强调应将分销渠道控制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王竹泉等(2007)又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了重新分类,构建出基于渠道管理理论的新框架,为我国关于营运资金理论的研究开创了新的视角。
最近几年,基于实证分析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逐渐增多,国内学者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研究。刁伍钧等(2011)采用白酒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其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孙建强等(2012)采用中部地区的356家上市公司(2010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其营运资金管理的状况。
(2)关于营运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
郁国建(2000)提出应建立一种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战略评价体系来弥补以往采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周转率这三个财务比率进行评价所带来的缺陷。王竹泉等(2007)采用营运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评价指标,该指标又被细分为营销渠道、生产渠道以及采购渠道三个环节。同时,自2007年起,王竹泉及其团队采用该评价体系,每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这些调查报告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状况和变化趋势。该评价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各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同营运资金的总体管理绩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述评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呈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的趋势。在2001年以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对营运资金概念及其内涵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在这一时期,营运资金被定义为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差值。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风险性和盈利性的角度入手,对营运资金的周转率指标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2001年以后,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研究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同时开始出现关于企业营运资金控制理论方面的创新性探讨,特别是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同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这些跨领域的交叉研究虽然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范畴拓展到供应链、渠道关系以及信息技术等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诸多方面,但在基于此视角的研究仍需深入,尤其是深入到对具体企业层面的分析。(作者单位:1新疆赛里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38-40.
[2]孟凡利,李学春.公司营运资金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王竹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该去向何处[J].财务与会计,2011,2:卷首.
关键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对策
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企业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企业发展自身的局限性,企业内部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定不足。为了企业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重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完善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企业依据自身发现现状,认真分析现有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的现状,按照市场的要求,创新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方法,促进企业构建完善的营运资金管理机制,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发展。
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1.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
企业的营运资金又可以称为营运资本。在广义上来讲,营运资金包含企业所有流动的资金,不仅指的是货币资金,金融资产,还包含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其他流动性的资产等。狭义上的营运资金主要指企业的流动性资产减去企业流动性负债后的净额,即“营运资金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的管理,企业要想保证自己经营顺利,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属于动态管理的范畴,受到企业经营的外界因素影响,与企业内部的经营流动资产和负债有关联,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要重视营运资金管理的问题,重视对流动资产以及负债的管理,重视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2.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意义
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比较广,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还包含企业内部的销售,管理,服务等方面。企业经营最终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尽可能地缩减企业经营成本,增加收益。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效率直接决定企业的获利能力。
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有利于保证企业资金使用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最快实现企业存货到现金的快速转变。避免企业资金被长期的占用,解决企业资金占用的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合理的规避资金的使用风险,用最短的时间增加企业的资金,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还能够通过运营资金的管理,积极处理企业的短期债务问题,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增加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1.企业缺乏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视
现代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更多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如何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上,忽视企业内部的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重视度不够,导致下面的员工在面对营运资金管理工作的时候工作积极性低,同时各部门的参与度不高,这成为现代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阻力大。目前为止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晚,很多企业没有真正理解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或者说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企业内部的经营文化以及发展理念相悖。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力,企业现阶段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认识不足,影响制度的建设以及营运资金管理的能力,对于企业构建完善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来说,企业需要按照要求,提高思想认识。
2.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不完整
现阶段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体系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缺乏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视,思想意识上不去,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相关体系不能指导企业的经营工作,导致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悖。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不仅要包含营运资金的统筹管理,还有营运资金的投资管理,他们都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资金的统筹管理能够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但企业如果随意的决定资金统筹管理机制,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而企业选择营运资金战略规划的时候也很随意,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楚,各部门的积极性不高。对待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也是存在经验主义,没有做谨慎的选择和处理,一旦企业缩减流动资产策略,必然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3.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低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现在企业的资金管理中由于流动资产账目复杂,流动资产所占的比重偏小,很多流动资产中的死账坏账很多,导致了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困难,效率低的问题。企业对于流动资产的管理没有做科学的规划,在流动资产充足的时候,分配不合理,成本配置高,购置很多的闲置资产,不仅造成资产的浪费,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很多流动资金被占用,导致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调度不出来,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在流动资金紧张的时候,流动资产的效率发挥不出来,企业必须要采取新一轮的筹融资活动才能生存下去,增加了企业的负债,负债越高,企业的经营资金管理的风险越大,资金结构不平衡,企业的财务风险必然增加。资金管理越来越紧张,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
4.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我们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世界强国之列,企业的经营需要转变思想意识,促进企业的发展达到增速的阶段,企业需要提升管理者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适应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要求。我国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依然会受到“关系”的影响,企业招聘重要岗位的时候很慎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会很高,但是由于财务人员工作的压力,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紧缺人才。尤其是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需要专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目前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比较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知识学习的少,导致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活动效益较差。同时企业内部缺少对提升财务人员素质的相关培训制度,导致员工流失率高,工作压力导致员工的工作状态不佳,缺少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缺乏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机械的开展工作,这不利于满足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活动对专业知识的要求。
三、改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转变思想,重视营运资金管理
虽然我国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理念起步晚,但为了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需要重视营运资金管理工作,尤其是企业管理者要带头重视营运资金管理,鼓励各部门积极参与到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中来,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把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融合到企业经营理念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增强大家的重视度和参与度,企业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制定相对合理的考核机制,鼓励大家积极的进行工作改革,角色转换,多岗位轮换等,认识到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以及个人利益之间是有关联的,才能为营运资金管理工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完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
企业为了满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需要有完善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完善的制度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依据,也有利于企业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同时企业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好工作职责。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重点分析企业营运资金的统筹管理和资金策略,选择恰当的营运资金管理战略。做选择的时候要谨慎,它属于杠杆的作用,偏向任何一方都会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到危机和风险中。同时企业可以吸纳其他企业已经成功的案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规划分析,增加企业制定完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的成功率。资金管理体系的建设要做动态的管理,跟随企业的经营状况随时做调整,才能真正发挥营运资金管理体系的作用。
3.优化资金分配结构,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应该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才能帮助企业合理的节省资金。对于流动资产的管理要严谨,做好流动资产的规划,增强企业资产的保值力度。流动资产过多的时候要避免分配不合理以及浪费现象,确保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能够及时调动出来。流动资金紧张的时候要做合理的分析规划之后再进行投融资,防止企业因为负债过高问题,拖垮企业的经营。企业要加强营运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正确处理流动资产和负债的关系,合理处理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问题。企业应重视对资产的管理,扩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优化资源以及资金的配置,确保资源得到合理使用,缩减企业的成本,早呢更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提高人员素质,挖掘人才能力
新形势下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员工的发展要重视基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挖掘员工的工作能力,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感,采取措施鼓励员工在岗位上贡献力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打破“人情”束缚,选拔有能力的人员上岗。对待已经在岗位上的财务人员,要制定学习和培训计划,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素质培训和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观察员工其他工作能力,尤其是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企业储备人才。企业要重视法律知识学习,资金管理工作必须保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企业制定激励措施,破格选拔优秀的人才晋升,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采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员工的能力选拔,以便企业能够真正挖掘有价值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四、结束语
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需要重视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是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满足企业经营的战略发展目标。新时代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结合自己的经营实际,做好问题的分析,采取措施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质量,以灵活的工作方法处理当前企业内部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提高人员的素质,培养专业的人才,利用完善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优化企业的结构,最终发挥营运资金管理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增收。
参考文献
[1]徐华亚.营运资金管理相关问题 [J].纳税,2019,(03).
[2]刘超.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综述 [J].财税研究,2015,(17):250-251.
[关键词]中小企业;营运资金;财务制度
0引言
营运资金是指在企业日常中流动性最大、周转性最强、数据波动性大和来源具有多样性的资金,它对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提高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不仅能够进一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简言之,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1我国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截至2012年,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新增了近85%的就业岗位,GDP占全国大约60%的比重,中小企业在市场上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较弱等多方面的问题,使中小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处于劣势,常常导致流动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管理者过度浪费以及现金管理无计划性等情况,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运营管理水平,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在进行营运资金管理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变化管理策略,调整现金持有量、应收账款决策、存货管理决策等,通过这些策略,达到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根据学者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停留在单个营运资金项目的管理上,如货币资金的管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等,缺乏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等学者主要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视角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提出展望与建议。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末才正式进入初步探索阶段。起初,由于受计划经济以及企业管理者理论知识、思想认知方面局限性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逐步完善发展,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外部控制方面都缺乏相关的经验。在这期间,尽管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使企业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讲,中小企业缺乏完整有序的管理模式,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都相对较差,整体营运资金运营效率较低且缺乏有效的措施。
1.1内部管理松散,财务制度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其管理模式较为松散且财务制度和各项政策均不完善,因此容易导致中小企业分工不明确,无法建立系统完善的财务制度,另外,中小企业极易在管理过程中忽视资金运营的重要性,并且普遍存在信息透明度差的问题。
1.2规模不大、经济实力弱、经营风险大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的特点是:规模小、实力较弱且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中小企业处于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由于自身产业具有的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中小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上处于劣势,导致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较弱、抵抗市场竞争的能力差、破产的可能性日益增加,从而使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加大,企业价值降低。
1.3资产短缺、可抵押资产较少,不利于间接融资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由于本身的规模较小,信用等级低等问题,在进行经济活动交易中,往往处于劣势状态。并且中小企业的可抵押资产较少,使其在融资方面变得难之又难,进而无法从金融部门获得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金,不利于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1.4资金周转能力弱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以及信用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活动中为了保持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有效提高其盈利能力,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采用赊销的方式提供服务,高额的应收账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因此,应收账款数额的大量增加以及应付账款的缩水会使中小企业的可使用流动资金越来越少,资金的周转能力越来越差。
2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吸收贷款难度大,融资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不大、自有资产较少,管理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自身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所以很难像大企业一样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只有10%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原因如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自身经营实力较弱,担保规模较小,所以通过吸收贷款来进行融资的难度相对较大。并且,中小企业财务透明度不高、信用额度低,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企业形象从而影响到银行贷款。
2.2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低,流动资金不足
首先,中小企业营运现金流动性强、获利能力较弱。刘宁指出,企业只有合理地运用营运资金,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流动资金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鲜血液”,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链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普遍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现金的持有和管理较为盲目,没有找到有效的方式合理地使用资金,导致企业出现一些资金闲置或者支付货款及缴纳费用时现金不足的情况,这种传统粗放的现金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业更好的生产经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继而影响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其次,应收账款管理不合理。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规范的赊销政策,对于客户的详细信息并没有深入了解,导致企业出现营业收入持续上升,而现金流却没有持续上升的现象。最后,存货过多导致存货积压。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为家族企业,在管理上缺乏系统专业的管理模式,对市场需求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定位,缺乏对存货的重视,导致存货积压,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甚至导致资金停滞。
2.3营运资金获利能力弱,财务风险较大
目前,如何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经营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营运资金管理不当不仅会使企业的获利能力减弱,同时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金风险。中小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不能完全满足业务开支,往往会导致业务不能继续开展,增加了企业损失。第二,应收账款风险。中小企业由于经常采用信用方式销售,为客户垫付大量资金,如果不能及时回款则会形成坏账风险,增加资本和债务的机会成本,增加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第三,存货变现风险。由于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差,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采购缺乏有序排列,生产产品的数量未能得到及时把控,对于半成品缺乏合理管理,最终造成资金沉淀、管理成本增加、资金被占用等。
3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措施
3.1优化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
目前,外部融资环境对于中小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尤为重要,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问题,公平公正的外部融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徐丽萍、陈洁认为,金融危机导致银行一段时间内采取“惜贷”策略,使企业面临营运资金紧张的问题。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地理位置、国别的不同,适合企业采用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也会有所不同。从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看,扩展融资渠道,完善金融市场,提高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这些途径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还解决了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低的问题。
3.2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力
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对实现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决定了营运资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完整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离不开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因此,要加强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不断创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系统的管理模式,所以,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是必要的方法。首先,中小企业在管理中,不仅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营运资金管理能力,还要从根本上强化营运资金管理的能力,转变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促进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其次,转变营运资金管理观念,强化“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意识。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管理模式,遵循“仓储为零”的原则,大大降低了库存的积压,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3.3加强协调管理,优化资本结构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革,要求中小企业也应该重视营运资金管理,对财务进行定量分析,而不能一味追求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加,也不能简单凭借管理者的经验论来制定决策。因而管理者在进行营运资金管理时,应从全局预测和规划自身销售活动,进一步加强系统管理、协调管理、优化管理等,从而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4结语
中小企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高效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缺乏完善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效益最大化,既要讲求收益,又要考虑风险。企业应控制营运资金的持有数量,既要防止营运资金不足,也要避免营运资金过高。所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保持企业良性发展,刻不容缓。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尚不完善,特别是营运资本管理实践方面还有待加强。对此,我国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此外,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来促进自身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月玲,洪慧琳,邢小培,等.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会计之友,2012(11).
[2]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运营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
[3]刘宁.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探究[J].中国外资,2015(2).
[4]徐丽萍,陈洁.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思考[J].财会通讯,2010(17).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营运资金;营运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有关营运资金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毛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又称净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从会计的角度,人们采用最多的是狭义的概念,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来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但从管理的角度,人们注重的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因此,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既包括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也包括对流动负债的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对营运资金如何进行管理,国内外有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最初单纯的管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到二者的结合,再到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营运资金管理得到了创新――从供应链、渠道、客户关系等角度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的关系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生产出的产品必须要转化成利润,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驱动生产的今天,任何企业都不能仅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各项业务。为了赢得客户和市场,必须联合其上下企业,建立以客户及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并形成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资源优势互补的价值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这就产生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有关供应链的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目前,供应链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追求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降至最低;第二,从产品生产到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对成本有影响的各个成员单位进行整体性考虑,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到仓库,再经过配送中心到渠道商;第三,供应链管理必须进行包括战略层次、战术层次和作业层次等多层次考虑。
(二)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的关系。供应链管理强调把企业看成一个从供应商到企业再到客户的一个链条的管理,而企业的营运资金始终贯穿于这个链条中。同时,企业压缩营运资金周转期的能力需要客户和债权人(供应商)的配合;过紧催收客户款,可能将客户推入竞争对手的“怀抱”,受惊吓的供应商也可能拒绝赊销,等等。上述情况均说明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营运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加以考虑。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任何产品和服务,只有得到顾客的认可和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客户的需求赋予企业以生命,脱离客户需求的采购和生产只能造成资金的沉淀,降低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是以供应链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主线,在供应链的每一个节点上都要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同时树立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客户满意为宗旨的管理理念,增强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营运资金在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中的流转对其进行重新分类。企业与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形成了紧密的战略联盟关系,引起了大量的跨组织业务流程,因而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考虑到营运资金流转与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根据营运资金在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中的流转,我们可以将营运资金分为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包括现金、应收利息、应收股利、有价证券或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等,其余部分如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工资等称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理财活动营运资金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属于企业筹资和投资的范畴,其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营运资金的情况下,保持企业有较高的流动性和足够的清偿能力,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不同。因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在周转中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
(二)加强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与供应商有关,具体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商数量的多少。企业采购同一种物品时需选择多个供应商。因为虽然选择单一供应商有利于建立良好关系、降低质量变动、获得更多优惠,例如数量上的折扣、运输成本的降低等,企业的采购人员也可以集中办公以减少采购的劳动力成本。但是,这也增加了企业风险,一旦该供应商的经营出现问题,必将会影响采购数量和供货时间,造成供货中断和生产停产等严重后果。为了降低供应风险,应从多个供应商处采购。但如果供应商数量太多,也会造成管理难度增加、采购总成本上升等风险。因此,合理地选择供应商数量也是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应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从众多供应商中精心选择几家信誉好且生产状况稳定的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供应商信誉状况如何。现代企业为了降低营运成本主要采用准时采购的方式来购进原材料,在减少库存的同时减少营运资金占用量,这就要求供应商必须能够做到准时交货,如果供应商不能准时交货,就会造成企业被迫中断生产的局面,最终导致企业仍然需要库存大量的原材料以备应急之需。同时,供应商不能按时按质提品也会使企业无法及时向下游客户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必将影响到企业在下游客户中的信誉,增加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成本。因此,在采购过程的营运资金管理中必须注重考察供应商的信誉,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估供应商的信用情况,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及时追踪供应商信用状况,适时调整信誉不好的供应商。
3、供应商参与程度如何。在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可靠的战略合作关系后,核心供应商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的内部运营,特别是在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设计阶段。而且当产品市场发生变化而要求企业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提供新的产品时,提前参与的供应商能够及时适应企业的变化快速调整,由此减少企业为生产流程的调整而付出的成本,为企业的改进作出贡献。反过来,企业也可以根据供应商的早期参与程度来对产品和流程进行改进,这将带来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时间的缩短,进而缩短企业的订货提前期,减少交易成本和原材料的库存成本。
(三)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内部流程管理。企业的内部流程主要是指产品的生产流程。内部流程管理的目的是要在高质量和快速反应的同时保证成本最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更加关注速度、创新、合作、质量和低成本。不合理的业务流程设置使大量的生产时间浪费在部门之间的衔接上,增加大量的重复作业,影响管理效率及响应速度。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压缩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如减少多余的库存、物料的移动、生产步骤、废料的丢弃、退货和返工等),进而减少在产品库存、缩短产品完工时间和订货周期并提高质量。
2、税务管理。企业在销售产品时会产生应交税金,应交税金属于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一个重要部分。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要求企业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税务筹划,尽量减少应交税金,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营运资金占用。
(四)加强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对于销售过程的管理也会对整个供应链条上的营运资金产生重要影响。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同时,未销售的产品又会造成采购和生产过程中资金成本的积压,造成营运资金周转率的下降。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
1、客户关系管理。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系统中,一个能充分满足客户方需要的优秀供应商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所在。正如企业必须设法找到、开发良好的供应商,还要找到办法让自己成为良好的供应商并一直持续下去。在客户关系上的努力是完整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为企业建立并维护盈利性的、长期的客户关系,培养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收集客户信息,与客户进行更好的信息共享,及时感知客户的需求。如果生产厂家可以利用客户关系链及时获得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的买点及相应的数据,帮助厂家、批发商、分销商及时得到较为正确的生产定额信息,降低企业的风险。基于这种良好的关系,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订单进行采购,减少了原材料库存,生产出的产成品也可及时销售出去,减少了产成品的库存。另外,长期的顾客维护成本远小于开发一个新的客户,且无需太多的关心,错误也较少,购买更快,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
2、销售渠道管理。企业的销售渠道管理具有区域广泛、成员众多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成功的销售渠道管理能节约物流成本,减少货物运输中的损失、损耗,提高货物运输质量,节约运输费用,减少货物在途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同时,成功的销售渠道管理能有效地连通生产与销售,企业可根据销售信息组织生产,减少采购和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营运资金。
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必将提高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
财务管理改革将是未来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涉及国企改革的内容,为企业怎样进行财务管理改革提供了思路。财政部企业司司长刘玉廷在出席由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2013营运资金管理高峰论坛”时作了题为“深化国企改革,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专题报告,他指出,三中全会决定从体制机制上提出了下一步国企改革的要求,可以说,切中了要害,为我国深化国企改革描绘了蓝图,也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
财政部企业司制度处处长王国航在论坛上报告了财政部企业司围绕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要素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及成果。根据财政部企业司的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由核心要素组成:财务战略、资金营运、资本结构、全面预算和绩效评价、产融结合、财务信息化、项目投资、财务高管职责。显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功能的资金运营是其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事实上,作为企业的“血液”,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中的确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美国某项调查显示,最大的1000家美国企业的财务经理,其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做营运资金管理,足以见其重要性。而如何做好有效的资金管理,则需要政府部门、企业界、学界和掌管资金的CFO们的共同思考。
新变化
王国航指出,未来企业要做好资金的日常调度和统一管控,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均衡性、营运资金周转速度以及财务信用状况,同时要兼顾资金运营的安全和效率,既要防止资金短缺和资金链断裂,又要避免资金冗余,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在资金运营上,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营运资金管控能力和水平;二是现金流入和流出均衡;三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指数,即运用营销+生产+采购渠道占用资金周转期和存货周转期+经营应收款周转期-经营应付款周转期的测算方法;四是财务信用,分别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纳税信用。
中芯国际执行副总裁兼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高永岗称,尽管目前企业对营运资金管理的框架和要求,即保障需求、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基本目标没有改变,但是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内容也更加复杂及丰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前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已经从单纯的强调资金管理,发展到强调资金管理与资金运营并重。现在很多企业都建立了企业资金池,也有很多企业设置了司库。“对于目前这种企业建立资金池、设置司库岗位以及企业对多种形式理财产品的使用,利率、汇率等金融工具的普遍应用的情况,都是其资金运营的具体体现。”高永岗称,“所以,原来企业强调管理,现在更加强调管理和运营并重。”
二是从强调资金对经营的保障作用转变到更加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特别是金融工具和众多金融创新使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途径越来越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传统指标对营运资金管理的敏感度在降低。特别是对速动比率的计算,由于使用了很多金融工具,从账内到账外、从表内到表外的调整,使这些指标的敏感度大大降低了。同时,企业在使用应收账款保理、存货仓单质押贷款等金融工具时,也会配合现代信息技术,这样就使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出现了新的变化。“有些企业在记账的时候,‘零应收’、‘零库存’就成为可能。”高永岗说。
三是营运资金运营及管理的范畴扩大,已经扩展到商务管理、信用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资产证券化等领域。目前,各个金融机构或者大资管业务日益活跃,企业的流动资产的变现机会越来越多,大资管的业务范畴也越来越大,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企业中的流动资产或者营运资金下手的。“如果现在不结合现代金融机构的总资产管理业务,来研究营运资金,可能会比较片面。”高永岗称。
四是营运资金管理中对流动资产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提高,规范的流动资产管理是营运资金管理中广泛使用金融工具的前提,是提高资产流动性的基础,也成为提高营运资金运营效率的基础和前提。
新思考
不仅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和重点发生了变化,而且营运资金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亟待加以变革。对此,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竹泉分析称,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关注的主要是经营活动中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并采用数学模型探讨各部分营运资金如何优化。比如在企业常规的评价指标中,应收账款周转、存货周转、应付款周转、营运资金周转等指标与营运资金管理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应付款项等内容相对应,但目前他们是每个部分作为单独的要素来谈各自的优化问题。但事实上,这些营运资金管理的本身可能是相互联系的,不过目前的评价方式引导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对要素进行优化,是缺乏相互联系的。另一方面,目前理论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都是数学模型,但缺乏把这些方法与企业的业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相结合的研究,而企业在这一方面已经走到了理论的前面。
“比如做得非常出色的海尔集团和戴尔公司,他们在考虑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问题时,就已不再对局部的要素进行优化,而是从管理体制创新、从业务流程再造、从商业模式的重构等方面进行战略性的提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王竹泉表示,“我们在对这些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类似这种跨地区经营的企业,可以不再做好应收账款、存货等分别优化问题,而是把重心转移到分销渠道的整合上,从业务流程再造、商业模式创新上做文章,可以真正地实现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在此基础上,王竹泉提出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将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进一步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并设计了由“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组成的“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借以引导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和渠道关系来提升营运资金绩效。
摘要:利益相关者管理是在传统股东利益至上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强调企业要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营运资金管理强调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通过供应商、企业、客户之间的整合和供应链优化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二者具有共同的价值管理目标,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价值管理框架模型,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的共生互动关系,良好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有助于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而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也有助于企业价值链增值,提升利益相关者价值。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 价值管理 共生互动
一、引言
营运资金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其根源多是由于营运资金周转问题。因此,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已成为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财务问题,营运资金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根据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尔对美国一千家大型企业财务经理的调查,发现财务经理在营运资金管理上的时间投入将近占了三分之一。而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大部分侧重于将营运资金分为流动资产项目和流动负债项目,分别来考察其管理状况,忽略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缺乏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系统整体研究。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间竞争合作方式的转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2001年开始,美国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在对美国最大的1 000家企业的营运资金调查研究后就一直倡导营运资金管理要与供应链管理紧密联系起来,并提出通过企业、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供应链优化和整合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新思路。我国学者王竹泉、马广林(2005)提出了将营运资金管理与渠道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上考察营运资金的新理念。可见,将供应链管理和渠道管理融入到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只考虑了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忽略了企业供应链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更少。本文在对利益相关者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二者具有共同的价值管理目标,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价值管理框架模型,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的共生互动关系,良好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有助于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也有助于企业价值链增值,提升利益相关者价值。
二、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一个分析框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价值管理理念影响迅速扩大,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企业的理财目标也逐渐从传统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无论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还是在面向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活动中,企业更关心价值链管理,企业价值来源于价值链的增值,而价值链的增值等于价值链的产出与价值链的投入之间的差额。价值链管理离不开对顾客、顾客的顾客、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管理,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和营销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也离不开对企业顾客关系和供应链关系等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管理。如图1所示。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理念直接影响了企业目标的实现,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平衡和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在管理实践中,特别是在价值管理中,许多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融入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作为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观,形成了利益相关者价值管理模式。利益相关者价值管理观主张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管理纳入其日常管理范畴,在管理实践中注重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和社区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通过对其拥有的各种专有投资的有效配置,达到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强调供应链管理和渠道管理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将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向渠道的优化和供应链的整合,通过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再造与外部的供应链优化来解决营运资金管理难题,以提升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此外,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还应突破狭义的客户、供应商等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等合作伙伴来协力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都是在企业共同战略指导下,通过对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多方共赢为原则,满足利益各方的要求,达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共生互动的价值管理框架模型,如图2所示。它是由价值导向、价值源泉、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的一个系统,该系统主张的是一种保护合作各方利益的价值观。
三、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共生互动
“共生”一词起源于生物学领域,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共生”现象和理论研究已逐渐由生物学领域渗入和延伸到社会学、管理学的许多领域。所谓共生互动是指主体之间在共同存在的前提下相互作用而发生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这种良性互动关系通常是长期稳定的,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主体之间需具有共同的或者相类似的价值理念,至少不能是相互对立的价值理念;二是两个主体之间有发生相互依赖性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分析认为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符合上述两个条件。
(一)二者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