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16:01:31
导语:在六年语文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回首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既有成功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后及时反思
我始终坚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及关键。为了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课前,我不仅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而且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还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等。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明确重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把握教材的关键,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认真选择教法,安排每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活动,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每一个难点的突破,精心地进行备课,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的进行。课后,我及时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环节,反思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等等,并在备课本上记录下来。
二、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
要想学好语文,只凭课本是不够的,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标准》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了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推荐的是《鲁宾孙漂流记》。我以此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做摘抄,可以是作文,可以是名言,可以是精彩片段……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时间久了,学生积累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相信这样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三、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方法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一、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怀念母亲》一课,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你喜欢自己的母亲吗?谁能列举一件小事谈一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简短的一句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学生纷纷发言。正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简单的交流中,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三、走出课堂,让学生自觉地走向社会生活
语文植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联系较少,学生参与课余实践活动不多,使得学生的目光与思维被束缚在教室里,拘泥在课堂上。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资源,学生无法接触,更谈不上应用。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需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善于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找准课堂生成资源中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切入点,尽可能让语文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六年级《我最好的老师》一文,作者从老师的一次不可思议的教学活动中,感悟到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布置学生课外对任教自己学科的老师进行评教,感受不同的老师对自己的点滴关爱。
其次,教师要将学生从教室带入大自然,去采撷大自然中的美妙诗篇,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活思维与语言的潜能。如春天来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对春天的感知,延伸至走到大自然中去实地体验与感悟春的美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课堂走向他们向往的生活。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逐步养成在平时生活中培养自己语文能力的良好习惯。如可以布置学生每天看看新闻等课余活动。
四、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结语:
在新课改下,我们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的能力,要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第三,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策略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对于语文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语文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尝试。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周家翠. 语文作业设计:一方待精耕的沃土[J]. 语文教学之友. 2011(02)
[2] 王绍平. 谈谈语文课后练习的处理[J]. 石油教育. 2009(01)
[3] 陆青春. 例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练习[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1)
[4] 杨海棠. 教师应该进行“反思的反思”[J]. 小学语文教学. 2009(04)
[5] 顾丽丽. 试谈教师素质要求[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8(16)
[6] 周峥嵘. 反对我自己――《晚春》一课的教学反思[J]. 湖北教育(教学版). 2005(12)
[7] 陈娟. 试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 吉林教育. 2010(17)
现将本期语文教学作一下总结:
一、重视夯实基础知识。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夯实基础,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旧不能忽视。这个学期,我要求学生从把字写认真、清楚开始做起,明确了学生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平时加强了生字和新词的默写,从源头上堵住了出错的概率。其次,分阶段、分内容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的回顾和复习,如:结构相同找词语,修辞手法、改病句、缩句的操练,名言警句的积累、重点句的理解、把握课内外阅读、加强了写日记和听记作文等。此外,对于语文的作业,要求上课专心,不懂多问,力求掌握于课内。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优生为什么经常有玩的时间,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学习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学习方法的革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老师重视了学法指导,学习效率将会大面积提高。首先,我要求优生小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队课中介绍给大家,其次,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作业,认真复习,平时要学会思考找规律学习。最后临睡前好好回顾当天所学,到礼拜天再重新温固知识。老师只有经常督促,学生才能坚持,一旦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方法,这将终身受益。
3、重视营造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①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②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课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③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我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主要还是接受式和填压式的储备,这一模式已经丧失语文教学应有的活力,越来越难适应现代语文学习的需要,而我们的教学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或者说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没有引起重视,因此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的方式急需转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主张,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预习、阅读、习作习惯的培养
1、在预习中,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如二、三年级学生预习主要要求就是学生能查找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不懂的能正确的查阅字典及其他辅助资料,能把课文读正确、通顺即可。四、五、六年级还要能正确给课文分段,能明确的表述出文章的段落意思,大概的体会到文章的中心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要求能写出简单的批注。为确保预习能有效保质的完成,可以家长与教师的共同配合完成检查预习效果。每节课都要检查学生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这样学生的预习习惯就会得到培养。我相信,久而久之学生对预习就形成一种模式,在不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下也能很好的完成新课的预习工作。
2、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喜欢书,教师和家长可以告诉他们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他们想知道的知识,或者给他们介绍说某本书上有他们想知道的知识,在长时间的努力中学生也会逐渐的的喜欢上书,也为阅读习惯的培养迈出了第一步;其次在学生喜欢上书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能经常读书,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用到书本上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这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3、习作的习惯就需要学生留心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勤于动笔。常记常写,自己的作文每次都要认真的修改,每天写日记对习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帮助,让学生记录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等。在记录中要求学生能思考,比较、联系,还要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二、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
要换掉机械,繁琐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题,给学生最大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如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可以让学生去记住一些片中自己认为好的有用的词句,简单写写对动画片的一些想法,或者组织学生对片中的某一个人物或某影视情节讨论或者辩论,事先必须要求学生要准备好自己发言稿。在作业的布置中我们可根据教材与生活实际,组织安排诸多活动来让学生轻松有效的完成。在作业的完成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语文学习是一种个体化的行为,每人的生活经验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在同篇文章的阅读中都能产生不同的看法。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意识,应该给予鼓励、提倡和培养。
三、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一锤定音的权威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组织讨论等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感悟理解问题,突破学习上的难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不单是课堂上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向课堂外延伸、拓展,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合适学习方式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四、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自我感兴趣的活动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书本上学习的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精神。活动开展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的方法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如实的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只有领悟了课程改革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深远意义,把握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才能不断提高课程改革的质量,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语文知识重要,但让学生能独立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更为重要,所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有必要向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也应该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的学习环境,真正让学生爱语文,会学语文,这是时代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吴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记忆教学 [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5)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过去的一年,我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对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性质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特别是通过参加吉林省教育学院组织的教研员培训班,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坚定了做好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学习和培训,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业务方面,对我都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 钻研业务,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能够团结部室的其他同志,在完成本职工作方面积极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为我县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六年级语文新教材辅导
为了使六年级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教材,按学校和小教部工作计划,我利用开学初教师备课期间,为全县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语文新教材辅导。在准备辅导材料的过程中,我能够端正思想认识,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讲授的内容,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了工作的实效性,使辅导工作真正发挥了作用,不流于形式,收到了实效。
2、开学初视导检查
为了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职能作用,几年来我们都能够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教学视导检查。在今年的两个学期开学初下乡调研中,我们深入了十几个乡镇中心校和所辖的部分村小进行了视导检查。按照下乡前的工作计划,我能够对所查内容认真记录,思考整理形成文字材料,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服务,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第一手的材料,也为所检查的学校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了帮助。
3、深入基层教研组织,积极协助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为了深入进行课程改革,活跃教研气氛,我县小学相继成立了几个教研协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主题鲜明的学科教研活动。为了充分发挥教研的引领作用,在各个教研组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时,我都是积极参与,努力发挥着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为指导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一年来,我与其他相关同志,先后深入到了大兴中心校、横道河中心校、黄河中心校指导并观摩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促进了课改的健康发展。
4、深入薄弱校指导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一些学校由于师资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在教学质量方面与很多学校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为了减小差距,促进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几年来,我们将教研的重点和难点定位在农村,定位在农村的薄弱校。为了推动影壁山小学的教学质量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加大了对其教研扶持力度,连续几天蹲点搞调研,并在其兴隆小学召开了教学现场会,安排两位老师上了二、三年级的语文课。通过与相对薄弱的学校领导教师座谈、研究教学,促进了他们思想认识再上一个新的高度,研究能力也有了提高,对于带动一个区域教学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5、加强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
多年来,我们一直将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学科教研工作的一个重点。实践证明,骨干教师对于推动学科教学、教研水平和学科教师队伍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年来,在骨干教师培养上,我们采取了分级培养的模式,即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实行跟踪培养,工作针对性强,实效性也更大。横道河中心校的李春红,原本是一个村小的老师,但其本身思想素质好,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学基本功也比较扎实,我们先是将列为县级骨干培养。近几年,推选其参加市里的各种教研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于是,我们将其确定为省级骨干培养目标。得到市教学学院的厚爱,今年的10月8日至12日,李春红代表辽源市参加了吉林省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执教五年级《梅花魂》一课,效果较好,有希望被评选为省小语学科的“教学新秀”。
6、用科研带动教研,加强了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落实。
XX年上半年,我们在实验小学召开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教学模式研讨会,分别总结了语文、数学两学科的教学基本模式,供全县小学老师学习并落实到教学中。之后不久,我们将这些教学模式申报为吉林省教育厅教研室“十一五”重点教研课题“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举措,为进一步落实这些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在整个XX年年,我们在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时,都将落实教学模式作为重点工作来检查和指导,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三、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学校和部室的各项工作
一、反思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师生眼中的快乐语文
随着苏教版教材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老师们欣慰地看到繁难的练习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运用型练习,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实用性。新版教材也尊重了学生的主观意见,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这些是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语文基本技能。让活泼可爱的小学生能说会道似乎远比繁杂的练习容易得多。这些简单的要求与小学生活泼的天性紧密相连,使语文变得多彩起来,让学生眼前为之一亮。《沉香救母》、《开天辟地》、《牛郎织女》等美丽传说与经典故事让小学生百读不厌,大大提高了他们阅读的兴趣,让语文从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动画片的再现。而《桂花雨》、《姥姥的剪纸》则带领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体会着童年纯真的乐趣,感悟着成长中浓浓的亲情。
2.教学中语文的困惑
语文的成长和师生的成长脱节严重,语文教学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教材与师生之间有着明显的距离。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仿写小诗、创意广告词,会申诉、辩论,能演讲。可是大多数语文老师还停留在过去反复练习的氛围中,何况老师的素质仍需提高,语文难教、难学就不奇怪了。有些题目语文老师未必能完成,学生更无从下笔。语文的写作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让师生无所适从。也许教材编写者的创意与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践中却缺少可操作性。就我所教的六年级来说,家乡的风味小吃、家乡的名人、家乡的特产,这些作文练习让师生都无从下笔。农村的学生视野比较窄,别说什么名人了,连什么是风味小吃也不清楚,这样,学生怎么下笔呢?语文中的这些难点一直困惑着师生,他们只能在学习过程中探索着前进,在学习中成长。
二、呼唤构建自信与爱的语文
1.充实自己,增强自信
教师不能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一潭死水,而应该通过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把语文教活,教出精彩,教出活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语文新课改的要求,我觉得语文老师除了不断读书之外,还要多动笔,会写作,善写作,提高自己的素养,同时要关注现实,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电视里关注公益广告,在网络上搜索各种知识,使自己的谈吐有趣味性、知识性,做到信手拈来,皆为所用,对学生有所启发,这才是语文老师的风采。
2.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删繁就简
小学阶段的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不能人为地拔高要求,增加语文教与学的难度。如在教学习作《家乡的风味小吃》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风味小吃,我启发学生先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吃的菜,或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拿手的菜,然后把它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写清楚做菜的原料、做菜的过程、菜的色和味。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菜肴,将其评选为家乡的风味小吃。这样,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可写,也写得清楚明白。通过这些删繁就简,适当降低要求,转换形式达到目标的做法,学生开始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思考,而不被动地等待老师的讲解。给予学生自信,是语文老师应该达成的主要情感目标。
3.真情朗读,感动自己,感染学生,播撒爱的种子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语文老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针对这点,我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为每篇课文设计了主题词。如《姥姥的剪纸》的主题词是亲情,教育学生珍惜亲情,感恩长辈的关爱,回报他们的期待。《草原》的主题词是团结,教育学生致力于民族团结,热爱祖国大家庭,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多方面的主题词,如感恩、坚强、乐观、奉献等。我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同时抓住重点词“感恩”,告诉学生生活的天空不会永远是晴朗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怀着感恩的心,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霍金就是我们的榜样。之后,我还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与霍金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如桑兰、海伦·凯勒、贝多芬等。《爱之链》中的乔依的遭遇让学生懂得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这样,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领学生感受生活,感恩生活,微笑着面对一切,是语文情感教育的主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文字的朗读。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学生,教师真情的朗读是情感教育的基石。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用自己真情的朗读引领学生欣赏文字的魅力,感受爱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优化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经相关实践研究,这种灌输性教学不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局限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在教育部门倡导新型教学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在日后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主导权放到学生手中,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热情,更加投入到阅读中去,获得更加深度的理解。随着教学的不断优化,拓展阅读对于语文教学影响逐渐被发现以及重视,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一、我国目前拓展阅读教学现状及其重要性
无论是什么年龄,阅读一直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终生学习概念日益推广,阅读相关教学受到越来越多重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甚至是这个世界。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获取知识途径,阅读能力不仅是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更是其他科目进行学习的基础。随着对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生阅读面极为狭窄的现状日益凸显,相关数据显示,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小学生不仅在阅读量上连年走低,他们知识面也日益狭窄,这不利于学生学习以及日后的发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强化对小学生拓展阅读教学成为教师重点工作之一。
在整体拓展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产生影响有各方面因素,教师专业素养、学生对于阅读兴趣与动力,甚至是家庭阅读氛围以及学生阅读习惯等都对小学生拓展阅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优化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相关策略分析
1.注重学生拓展阅读习惯养成
相比于其他学习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比较适中,旨在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习惯以及思维上训练等留有时间。所以教师任务除了相关课程教学,还需要对学生的各种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就拓展阅读而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阅读教学奠定基础。想要培养学生良好拓展阅读习惯,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激发。兴趣是一切动力源泉,拓展阅读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而这一切动力都来源于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插入一些著作的介绍,用幽默语言、有趣形式让学生产生拓展阅读兴趣。小学生对于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出现拓展阅读现象。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行阅读竞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之间良性竞争形成。对于拓展阅读,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之后还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鼓励与赞扬,不断维护这一阅读习惯。
2.从家庭入手,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习惯养成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在阅读教学中,家庭阅读氛围较为浓烈,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明显比其他学生展现出更强能力,可以说家庭氛围某种程度影了学生知识面以及知识储备。教师需要与家长达成共识,携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整体上看,家庭氛围不仅仅对阅读教学有影响,甚至对素质教育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需要把家庭因素纳入教学设计中去,这样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阅读之后总结与练习
拓展阅读是许多学生都养成的习惯,但是他们一些习惯存在一定问题,教师除了要注重拓展阅读习惯养成,还要对错误阅读习惯进行纠正。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阅读后没有进行反思、总结以及练习。阅读后反思与总结就好比数学课后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到知识的一种巩固训练。阅读后总结与反思有利于学生对阅读文章内容以及结构进行把握,还有利于对相关知识、启发等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可以适当布置读后感以及阅读感想讨论会等,这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生语文教学中需要给予拓展阅读教学应有的教学地位。相关语文拓展阅读不仅仅有利于对语文相关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以及阅读能力,为其他科目学习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类人才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终身学习概念日渐被承认以及推广,而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由此可见,阅读能力以及拓展阅读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相信经过教师对拓展阅读的不断完善,定能对学生语文课程学习起积极作用,促进语文教学水平提高,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语文学科评价制度及作业改革的具体操作方式及途径
我们应该看到,新课程的评价制度改革和作业改革并不是对原有评价工作和作业布置的否认。事实上,现有课程评价及作业改革工作是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继承和创新。例如:关于评价的功能,新课程强调发挥评价的激励、反思、调控等发展,但并不否定评价的甄别功能。而作业的改革更是如此,一些必要的文本作业,如预习、巩固等作业形式,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形成,一味地否定和抛弃只能使我们的改革走入误区。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找到一种既能关照过去和现在,又能引领新课程改革方向的有效工作方式呢?经过观察、思考,我们感到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是最好的途径。
确定研究方法后,我校又制定了开展语文学科评价制度改革及作业改革的十六字方针,那就是“调动兴趣、彰显个性;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回顾我们通过“行动研究”进行新课程的评价改革的过程,大致经历了:
领导层面的自修与反思,强调领导在改革中充当的引领与参与的角色。领导层面对改革达到认识与理解,才能引领和促进老师的发展。
教师校本培训,意在引领教师更新观念,了解语文教学评价及作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及最终目的。
座谈、反思、查找,针对改革理念的要求,确定学校语文教学的评价及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座谈、反思和查找,我们感到语文教学的评价及作业布置传统的东西太多。包括青年老师,他们本该观念新,形式多。但实际很多人还在按部就班地延用陈旧的教学评价和作业布置方式。这一切迹象都表明,改革势在必行,教师需要参与、研究。
接下来要操作的是要确定突破口并构建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我们确定的突破口就是从改革的内容及方式方法上入手。并在不断的实施、评估中达到发展目标。
二、语文学科评价制度的改革及效果
我校将语文学科评价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既要尝试在原有水平上有所飞跃,又要比改革前同年级语文各项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在评价中我们力求体现五种观点。
(一)评价功能的人本性
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这必然要求教学评价应指向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评价功能的人本性,主要是以人为本,倡导积极的评价,防止消极的评价,要爱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激发每一位学生的上进心。要使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成为一种能够开启心灵的美妙呼唤。通过评价使学生发现和看到自己的亮点。要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不能因评价而刺伤学生的自尊。通过反思,老师们查找到教学中有违背这一理念的作法和说法,并自觉地加以改正。如:1、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观点或回答,教师不能摆手说:“坐下,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要引领、等待或允许他请求某位同学的帮助。2、作业或试卷中有错误,不能给一个鲜红的“×”,而使用“\”提示等。
(二)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评价什么已有明确的规定。评价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五个领域”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实施评价。
对这些内容的量化评比,学校提出:“分项考核、等级评价。”考核内容有:我会写(考核基础知识),我能读(考核朗读能力),我理解(考核阅读能力),我知道(考核积累能力),我参与(考核口语交际能力),我体验(考核作文能力)。
学校提倡对学生的质性评价,要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学生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调动兴趣,激励学生,彰显学生个性。关于质性评价,学校要求老师:“贯穿日常评价,发挥激励功能。”如对学生“阅读”评价:1、是否有强烈的阅读兴趣。2、能否准确、完整地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3、能否回忆并复述重要的细节。4、然后抓住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作品想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否对作品进行评价并发表观点等。
对学生“写作”的评价,提倡自评、同学评,评价内容可以放在:1、对文章内容、语言、结构、创意等的评价。2、是否能够自评自改。3、是否能够帮助他人修改。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可以着重于:1、是否会与人合作并会分享。2、对于研究的课题,是否能找到突破口展开调查、研究。3、能否很好地处理信息和数据。4、能否客观地对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自我体验进行总结、评价。
(三)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我们主张:“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重视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习语文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提倡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具有深刻体会和意义的内容。提倡学生自评、他评、家长评、老师评相结合。
(四)评价方式的灵活性
语文教学评价灵活多样,可以是评语式、交谈式、档案式、等级式等,我校开展的评价方式有:
1、日常情景性评价
这是一种在学生语文学习日常活动和真实情境中进行的随机的质性评价。评价的真实情境,可以是在语文教学课堂,如:朗读、有价值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等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在家庭的学习中,如家庭预习情况的检查、对阅读、积累的评价,对学校在校内、校外突出表现的评价等。还可以是在课外活动的任何场所进行的评价。评价的主题可以是老师、家长、其他同学或学生本人。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激励性的评语,激励性的动作,也可以是象征性的物品(如小红花、五角星、小笑脸的印章),还可以是物质奖励等。
2、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主要是用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的评价材料,也可以是对自我的认识、反思等。它反映的是学生在某一时期的成长过程。在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中,学生自己充当主要策划者的形象,因而他们也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
成长记录袋的形成,能帮助学生在一段时期后反思自己,体会自己在成长中的进步表现,查找不足,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
3、素质测试评价
素质测试是评价的一种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素质测试包括:书面考试、口试、操作性考试。对素质测试的量化要遵循四条原则:
(1)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和发展。
(2)以课程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3)注重人本性,提倡灵活性、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4)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要试卷的命题以及出题形式进行改革,试题的设计上突出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密切结合生活的实践性;不求唯一答案的开放性;注重知识与人文的综合性;体现学生年龄特点的趣味性等。
4、“发展性作业”评价
“发展性作业”是我们进行作业改革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想通过一些特色作业的布置和完成,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业的形式多样,内容开放,通过对学生特色作业完成过程及结果的检查、评价,来检测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实践活动等能力的形成,通过“发展性作业”评价,评定学生的技能。
除以上评价方式外,我们还采用了言简意赅的“便条评价”、富有情感体验的“交谈式评价”、“成果展示评价”等评价方式。教学评价的各种方法之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错和渗透。形成了评价的完整性。
当评价的甄别及选拔功能不断被淡化后,它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的改革,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同伴合作,能够较客观地看待自己,重新认识自我,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并彰显了学生个性,不断提高了学生能力。
三、语文学科作业的改革及效果
我校“发展性作业”被教师和学生称作“特色作业”,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科的整合,形式的开放,内容的开放,时间的开放,方法的开放。
(一)学科的整合。
如: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的市场菜价和水果价钱调查作业,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十一”长假哪里去?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语文的预习作业和积累作业是与美术学科相整合。
(二)形式的开放。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语文作业形式更具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文本式,录音录像式,学生自主完成式,学生合作完成式,请求帮助完成式等。
(三)内容的开放。
如:低年级的剪报和商标识字作业;五年级各班的积累性作业,有爱国题材的好词佳句的,古诗词等;四年的主题性作业,在假期布置的“对高三应届毕业生高考前做心理调查。”六年学生关于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话在现代体育中的再认识主题实践性作业等。
(四)时间的开放。
由于作业形式的开放,使得作业时间也具有开放性。对于基础知识的作业,学习的当天就可以完成;而积累作业是一个长期坚持不解的过程;主题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要求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成作业的时间。
(五)方法的开放。
可以采用调查法、观察法、采访法、查找法、上网查资料法等一切适宜的方法等。
(六)评价形式的开放。
在前面已有介绍。
关键词:思维导图;一对一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在一对一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在积极探索着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最佳模式,但一直蹒跚前进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是,“语文教学难以构建简明易学的可操作性知识和能力体系,首先是因为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体系作支撑。学生最基本的概念不明,是语文教学的硬伤”。[1]所以积极探索一对一网络教学环境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提高语文教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构建一对一网络教学平台
我校实行一对一网络教学,是在深圳市福田区政府推动下进行的,我校参与网络教学实验班的学生使用的是eClass网络平台。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作用与价值
1.有利于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训练
思维导图有一定的形式,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提示,不同的学生可以做出形式不一的思维导图,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一对一环境下的思维导图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平台、提供媒介。学生们针对某思维导图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对作品中出现的缺少知识点或知识层次等问题,及时提出建议,作品的作者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或订正,实现了作品时时交流,打破了传统教学条件下,学生作品只能由教师评改的限制。
3.有利于形成资源共享的开放空间
登录eClass平台的“互动课堂”,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思维导图后,点击“提交”,教师的网络平台就会呈现每位学生所作的思维导图。想查看哪位学生的作品,只需点开通过“投射”,全班即能欣赏到这位学生的作品,大家可以对其作品进行点评、补充。这样,教学空间实现了开放,也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4.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eClass网络平台是个性化学习平台,特别是思维导图功能区,不仅有文字叙述,还兼带画板、画笔、橡皮擦、各种颜色、符号、小装饰等功能。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可以随心所欲,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语,如读后感、体会等;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贴图装饰,满足自己的视觉。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1.教师的设计策略
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单元整合)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思维导图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笔者的班级从五年级上学期便开始充分利用一对一网络平台进行常态教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笔者又开始尝试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列习作提纲,升入六年级后,一直在尝试单元整合教学,即把整个单元的课文用思维导图贯穿起来,有了前面几个单元做铺垫,笔者认为在本单元(整合)用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可行性很强。
导学目标:①继续练习用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②学习作者将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③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引起人们自觉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制作网络教学“互动课堂”:利用网络平台“互动课堂”,笔者设计了“本单元学习目标、思维导图理解本组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感、学习内容及时检测、欣赏图片说故事、谈感受、及时上网找相关新闻与故事并交流分享”等学习活动。尤其是针对课文用思维导图理解,笔者依托eClass网络平台的思维导图功能给出了学习支架。
2.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前,笔者提前进入“互动课堂”,学生用自己的账号也登录进入。
师: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细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能和他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就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走进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主题阅读。(生齐读课题,默读并知晓本组课文学习要求)
(1)自主学习提素质
要想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特别对于小学生,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慢慢形成,给学生的导学案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并且要求一定要具体。目标要能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组课文学生根据教师给的导学案,自己在书上或本子上提前圈点标注,写体会;有的小组做成了简单的PPT。课堂上,根据本组课文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给出了做思维导图的三点提示:每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每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每篇课文的写作有什么特点?
(2)小组合作促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笔者从四年级接班始,就积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班级现有39人,6~7人为一组,每组都有从1~6(7)号的编号。这样笔者的班级按异质分为六组,每组有学、纪律组长、作业组长及成员。针对本组课文,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了思维导图。因为“概念图是实现课堂互动、开展协作学习的有力工具”。[2]所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从1~6(7)号逐个交流,大家对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笔者来回巡视,给予指导与补充。最后各组向全班推荐做得比较好的思维导图,和全班学生交流、讨论、修正,在互相质疑中达到学习效果。
(3)学习效果――迁移学习拓思维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全班质疑、讨论修正,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本组课文的基本结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写作特色。这样,使用一对一教学平台,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目前各个地方提倡的高效教学。当然,学生用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潜移默化地迁移到了其他学科、其他领域,如习作、英语课、复习课等,学生也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梳理习作提纲、理解概念、梳理课文,这就大大开拓了学生思维能力。
3.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整合的一节课。课前学生充分预习,组长分配任务,组员各司其职进行找句子、说体会、诵感情、制作PPT等。课中,制作思维导图的环节充分显示出一对一网络教学作品共享的特色。
一对一网络环境下,思维导图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帮助学习者建立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工具,把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管是新授课、复习课或其他学科的课,最终都能促使学生快乐、高效、有创造、个性化地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