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1 05:32:00
导语:在学前舞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实践教学能力的学前教师。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规模,然而,随着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学前教育工作的发展变化较快,对学前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也逐渐提高,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教学技能,还要多才多艺。而舞蹈作为最基本的专业教学技能,是学前教师必备的技能。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
1.舞蹈教学的课时安排不当
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课程时间安排不够妥当。舞蹈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反复的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舞蹈技能。因此,学校需要安排大量的课程,但是现在有很多院校并没有合理地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
2.学前教育专业缺乏系统的舞蹈教材
舞蹈教材是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材的选择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渠道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以及对舞蹈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于学生来说,教材是学习的理论基础,但是大多数学校对于教材的选择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多教材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致使很多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上选择不用教材进行教学,完全由授课教师自由发挥,学生没有教材参考,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适用型社会人才。
3.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有很多的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只是教授最基本的舞蹈知识,并没有制订明确的教学方案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基于此,学生很难对舞蹈进行良好的编排,不能形成连贯的系统的学习体系。而在舞蹈的教学方式上,根本就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缺乏针对性。
4.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完善,忽视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学校没有对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进行完善的设置,忽视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很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大多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主体,对于舞蹈教学方面还没有具体的、固定的教学模式,这将导致舞蹈课程的安排出现很大的忽视问题,在课程安排上很随意,阻碍了舞蹈教学的质量,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创造良好的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教学环境。舞蹈教学是一个具有趣味性的课程,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灵活地改变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肢体语言的表达,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感受舞蹈的形体美和神韵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舞蹈教材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现实状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代幼儿心身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舞蹈教材,是学生学习舞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家没有指定统一的、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之前,教师应根据基础的或是民族舞蹈选择性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幼儿舞蹈应该选择实践型的舞蹈,方便运用在幼儿教育上,教材舞蹈动作由浅入深,教学内容简单易懂,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专业特色和时代感,并配有DVD光盘,可操作性强,容易被幼儿接受,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合理地安排舞蹈教学的内容
首先,将我国传统的民族舞蹈引入课堂中,发挥其传承优秀文化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其次,针对学习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反复进行巩固训练,增强基本功,掌握最基本的舞蹈技能;最后,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在自主编排舞蹈的能力。
4.舞蹈教学中融合德育思想,重视舞蹈教学的作用
舞蹈教学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过程,是一门通过肢体语言变大情感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把思想品德与舞蹈教学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有效的、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幼儿教育的教师,为教育成果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综合素质型的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而舞蹈教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舞蹈能力,是中职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所以,重视舞蹈教学的地位,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幼儿舞蹈教师的需求,是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1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源的质量较差:目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程度较低,很多家长认为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对于孩子以后的就业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在中考结束后,许多学生会选择去普通高中继续学习,使得中职学校的生源紧缺。而且,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中职学校只有不断的降低招生标准,以获得更多的学生,致使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很难达成教学目标,致使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较低,不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1]。
1.2舞蹈教师队伍薄弱: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社会对各门艺术教师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缺乏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专业舞蹈教师,使得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一些中职学校会从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中,招聘舞蹈教师,而这些大学毕业生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舞蹈知识不丰富,只能教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得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2]。
1.3舞蹈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学习时间一般分为:两年学校学习时间,一年岗位实习时间,这种课程设置,使得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较短,舞蹈课时较少,给从未接触过舞蹈学习的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一些学生的舞蹈功底差,而舞蹈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机会,再加上学习舞蹈的难度较大,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舞蹈的信心,进而影响了舞蹈教学的效果。
1.4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不科学: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落后,实用性不强,给教学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一些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材过度强调教学活动的通用性,教学内容繁多,并且倾向于专业化教学,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使得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舞蹈教材内容缺乏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没有体现中职教育的职业性、专业性和服务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严重影响了舞蹈教学的质量。
2解决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2.1准确定位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综合素质型的幼儿教师和管理者,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准确定位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学校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合理设置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和实用性,让学生系统的学习舞蹈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幼儿舞蹈教师的要求,以增强中职学前教育的竞争力[3]。
2.2建立强大的舞蹈教师队伍:舞蹈教师是学生学习舞蹈的引导者,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建立强大的舞蹈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中职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舞蹈教师的执教能力,以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中职学校可以给舞蹈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让舞蹈教师根据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以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2.3合理设置舞蹈课程: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舞蹈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舞蹈课程,以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入学之前,中职学校应该组织专业的舞蹈教师,检测和调查学生的舞蹈基础,以确保舞蹈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合理安排舞蹈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蹈学习条件,丰富学生舞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2.4选用科学的舞蹈教材:舞蹈教材是学生学习舞蹈的依据,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选用科学的舞蹈教材,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应该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自身的办学特色,积极改革舞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幼教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4]。
3总结
总而言之,舞蹈教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合理设置舞蹈教学课程,建立强大的舞蹈教学队伍,增加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蹈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施大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黄河之声,2013,16:64-65.
[2]徐丽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5,17:44-45.
[3]朱琳,王琳霭.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1:130-131.
1
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能促进学前素质教育发展
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意义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且对学前的个性与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体现,从而促进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在学前舞蹈教育过程中,一般要通过比较欢快的音乐、游戏、模仿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对学生的协作能力、艺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有一定的促进,也能培养他们对于美的感受,使其审美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和巩固。另外,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对于学生体育其实也是非常有利的,适当的舞蹈锻炼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展和意志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学前舞蹈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舞蹈教育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要建立在针对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舞蹈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上。舞蹈教育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既是艺术教学,又是体育教学,对儿童的身体协调和身体成长以及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科学的学前舞蹈课程有利于学龄前儿童身体的发展和艺术审美层次的提高,通过优美的音乐和动作对学龄前儿童的欣赏情趣也能有着一定的引导和锻炼的作用,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3
学前舞蹈教育对于学龄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前舞蹈教育的更深层意义在于对儿童的创造力和智力都有一定的提升。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艺术创造性的活动,在不断的身体延展和动作重复当中,儿童能对舞蹈的真实意义有着一定的体会,从而对舞蹈有着幼稚而独特的理解,甚至会在动作之外创造出独特的、能表达出自身思想的动作,这就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体现。同时学龄前儿童的舞蹈教学也符合儿童对于世界的初步认识和本身的天性,通过舞蹈的教学可以在学前训练儿童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感悟能力,在学前锻炼儿童的智力和联想能力,从而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4
学前舞蹈教育有利于对学龄前儿童意志力的培养
【关键词】舞蹈教学;学前教育;学习兴趣;策略
本文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表扬和鼓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舞蹈训练。有些学生因为年龄偏大,未能有效开发身体的柔韧性、肌肉能力、深和柔软度,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后,需要从基础做起。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的适度的鼓励和表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每一次点滴的进步都适时地给予鼓励。努力营造一种融洽和愉快的课堂氛围,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喜欢舞蹈课,而不再是惧怕和反感这门功课。
二、在美的感染中增强兴趣
舞蹈是一门人体动作艺术,承载着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又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所承担的重大任务。所以,为了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教师应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感受美,使学生舞蹈学习兴趣增强。在教学中融入美,在课堂上融入美,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美的一面,而并不仅仅是追求舞蹈技术技能。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
舞蹈教学一般都是采用口传身授的方式,这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直至今天,这种方式依然是有效的、重要的和主流的。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师该如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呢?在舞蹈辅助教学方面,多媒体教学方法非常有效。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录制下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的播放和观看,学生会立即发现自己在动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同样,教师在民族舞教学中,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和民族风情的短篇进行播放,促进学生对该民族的特点进行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这种方式比课堂上教师详尽的描述更加有效。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除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外,还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儿童舞蹈学习中运用“舞林大会”等和舞蹈相关的比较火的电视节目,调动学生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的变换多样,会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他们也会因此爱上了舞蹈课,期待上下一节舞蹈课,这样就逐渐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精心设计舞蹈展示,使学生在观看作品和老师的表演中,能对舞蹈的美切身感受,进而产生想跳舞的冲动。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在表演前,应为自己表演进行有意识的铺垫,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也能够全神贯注,这样会促进舞蹈训练向更高层次推进。
五、在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升华兴趣
业务生活的丰富多彩,不单单可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对学生的业余生活进行丰富,学校可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大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文艺汇演和舞蹈比赛等形式,使舞蹈不单单是成为一门必修课程,还与他们的业余生活密不可分。不管是观看的学生,还是参赛的学生,都会在浓郁的舞蹈艺术气氛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舞蹈的兴趣大幅提升。
六、结语
培养舞蹈学习的兴趣,需要逐渐的积累,而舞蹈训练的结果也并非能在短时期内体现。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的摸索,并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提高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勤于动脑的能力,使舞蹈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伊依.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殊性[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8).
[2]王瑾.中美学前教育机构室内环境创设的比较[J].商品与质量,2011(S8).
[3]杨蓓.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09).
[4]张鸣跃.学前教育重在底色培养[J].中关村,2011(09).
[5]陈虹岩.当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8).
1、课时少、任务重
我们学校舞蹈课程的开设为每周一次,2课时,一个学期16次,共计32课时。然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舞蹈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包括形体训练、舞蹈基础训练以及儿童舞蹈和成人舞蹈的创编。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表演技巧,塑造良好体态;教会学生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的基本技能;扩大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舞蹈、表演舞蹈的能力;熟练幼儿基本舞步,提高学生对幼儿舞蹈创编的能力。”由此可见,仅限每学期的16次课想到达人才培养方案里的预想目标,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难度是十分艰巨的。
2、教学对象零基础,教学难度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有一个共性:即舞蹈零基础。虽然在当下社会中舞蹈零基础的人群并不少,比如少儿、中老年人群等,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难度却远远大于其他。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她们需要在专业上达到的高度虽远没有舞蹈专业类学生那么高,但她们与非专业类的普通大学生、少年儿童和中老年人相比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对待她们像对待其他非专业的学生那样,仅仅只是教会,甚至并不一定必须要教会,而是“虽不求精但得教好”;另一方面还在于她们自身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她们大多18岁左右,在这个骨骼已定型、身体行为习惯基本已成定势、习惯于循规蹈矩地接受灌输式学习的年龄阶段,她们没有少年儿童骨骼柔软、模仿力强、乐于“动”的先天身体条件与可塑性,也没有中老年人愿以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精神文明生活为目标并且乐于为之付出的超强舞蹈热情,然而她们未来的职业定位又必须要求她们从舞蹈的基础训练开始,一点一滴接受舞蹈世界里必须经历的枯燥、痛苦等,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条需要考验忍受力、自制力、耐力、毅力等一系列需要靠时间才能磨出来,最终慢慢蜕变的道路。然而,由于学生的零基础,进步必然不会快又明显,而当她们在面对训练过程中肉体的痛苦时,会害怕,退缩,甚至反感;当他们在学不会、身体处于极度不协调不自在的时候,她们会容易懈怠,甚至放弃自己……可见,她们的这条舞蹈道路是艰辛的。3、教学内容虽广却散,缺乏科学、规范的教材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舞蹈专业,虽有培养目标的大方向指引,但是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与选择方面,目前并没有形成像专业方向的课程安排那般具体与明确。我们学校三个舞蹈教师教不同的班,彼此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是完全不同步也不相同的。严格来说原则上这并无不妥,毕竟不是教专业的学生,并且从某种角度来看,舞蹈专业领域里的诸多教学内容以及现有的可适用于早教的少儿舞蹈考级教材完全足以支撑学前教育专业领域里的舞蹈教学。这是好的一面,但与此同时,也正因为教学内容之广,导致教师们东一榔头西一棒子,A不出成果,走得艰难,马上转B,再转C等等,这样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由于缺乏一套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材,导致教师们容易照搬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直接影响到了最终的教学质量。
二、对策研究
笔者自小是舞蹈专业出生,深知舞蹈世界之广博,它的每一门分支课程都不是零基础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学好的,然而对于虽是零基础却有一定培养要求与高度的教学对象,我们认为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即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她们的舞蹈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此外对于她们来说,哪些是必须要掌握的,哪些又是可放置其次的?我们认为对于她们来说,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形体气质”。我们不拿她们与舞蹈专业的学生相比舞蹈能力,但是从整个人的外形、气质乃至精神面貌上我们不能放低要求,至少经过4年的舞蹈学习起码得有个学过舞蹈的样子,而不能学了4年还是低头哈腰驼背的体态。其次,我们认为幼儿舞蹈是必须要全面掌握的,这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根本特点;再次,舞蹈专业领域的基本形体训练内容、方法,以及普通大众(尤其幼儿)常用的舞蹈是她们需要掌握的;此外还有舞蹈的编创(尤其幼儿舞蹈编创)也是她们需重点掌握的。可以放置其次是那些高难度的技术技巧、高难度的舞蹈种类。有一点我们认为很关键:对于他们而言,能教比会跳重要,教好比跳好更重要。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前面提出的三大问题给出我们相应的思考与对策;
1、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课余时间自学
“课时少,任务重”是难以改变的现实,也是我们教学面临的首要难题之一。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师,而非舞蹈专业学生,但即便如此,她们所要学习的诸多内容与她们自身的零基础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唯一可行与有效的方式就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我们用新生班做了一个学期的试验,除了每周1次学校规定的课堂教学,笔者要求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进行少儿舞蹈考级教材的学习,本学期的自学内容为北京舞蹈学院少儿舞蹈考级教材的1级全部内容。因为考级教材中前几级内容都相当简单易学,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都 顺利、开心地完成了任务,并且自学考级教材的过程让她们十分开心,也增加了她们对舞蹈的兴趣与信心,我们只需要不定期检查作业,指出问题,就轻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发挥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以身示范、以点带面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们正处青春期,她们渴望美丽,亦渴望拥有会舞蹈的身体,但又由于她们的骨骼僵硬,多年来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习惯早已形成,这样的零基础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尤其在初期阶段会很痛苦,这时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学水平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以身示范,用自身较好的气质与舞蹈文化来感染学生,不断激发她们对学好舞蹈的向往与对舞蹈的学习热情;此外,学习的动力与学生们学习起来是否轻松、是否能找到成就感与自我认同感有极大的关系,然而学生们的零基础在舞蹈的世界里必然在起初阶段不会很轻松,那么适当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与学生间的距离有着很好的效果;再次,发现与培养个别舞蹈灵性好的带头人很关键,可以起到以点带面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又减轻教师负担的效果。
3、抓住教学重点,避免照搬舞蹈专业课程模式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我们认为抓住教学重点,教真正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避免照搬舞蹈专业课程模式,采取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据我们所了解,大部分的教师习惯照搬专业院校的课程模式,由于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学期给学生教的内容都不一样,基本相同的只有第一学年,教师们大都选择教形体,然后在后续的几年里分别在不同时段教民族民间、古典、现代、幼儿舞蹈、编导等等,典型的特征就是一学期只教一种内容。但在个别教学内容方面(如编导课和幼儿舞蹈),教师们会几节课带过。表面来看,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如果每学期16次课连一种舞蹈都学不好还怎能同时学几种不同的舞蹈?但即便如此,每学期只教1种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太理想。我们之所以反对照搬专业院校授课模式主要原因有三:
(1)芭蕾是培养与塑造良好形体的最佳课程,不论是对学生们而言,还是对她们未来的学生(幼儿)而言,芭蕾形体训练都是课堂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然而正是由于她们的零基础,我们认为仅限于一年纪开设芭蕾课,是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1学期就16次课,1学前才32次课,那么32次训练就可以将一个18岁人的形体气质培养出来,使她的行为习惯得到改变吗?培养形体气质需要的是细水长流的训练与熏陶。我们也相信,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重要的训练内容更应该教得全面与深入。
(2)我们的课时少,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但又必须把学生培养好,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分配与教学时间的安排方面需要教师多费心思。笔者认为,在每周仅有一次课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内容要包括几个方面:形体训练、基本功训练、舞蹈组合训练三大部分。这三者的时间分配并不是均等的,低年级形体与基本功训练要占60%,到了高年级形体与基本功训练逐步缩小至40%和30%。这样的课堂教学安排虽在短时间内也许不能看到明显效果,但4年下来我们相信一定是有质的飞跃的。因为学生零基础,一次课1个半小时只上一种教学内容,对于她们而言是极其易枯燥乏味的,当她们遇到难度,进步小,学不会,然而每次课堂又都始终如一地重复同样的内容,教师与学生都会痛苦,舞蹈课对于她们而言非但谈不上享受而且只会是一种负担。因此把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得丰富一些,让学生们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潜移默化地接受训练,我们认为是适合她们的实际情况的。
(3)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就业所从事的职业大多与幼教有关,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兼顾好适用于幼教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至关重要,而目前缺乏一套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材是非常不利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但即便在此客观条件下,也并非没有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抓住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和水平合理选择基础训练的内容和强度,兼顾好幼儿舞蹈、形体训练、教学法和舞蹈编创四大块主要教学内容,可考虑研发校本教材,以学校为单位,师的教学方向,把握教学质量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
三、结语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创编;示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61-03
舞蹈是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它既不同于舞蹈院校和文艺团体的专业教学,又不同于业余舞蹈爱好者的训练,而是幼师生特有的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中职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学习没有目标、整体素质不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任务重、时间短的难题。同时,正是因为他们年龄相对偏小,灵活性和可塑造性也优于大专生。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的复习和表演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教法的同时,应帮助、启发学生学会学习舞蹈的方法,学会评价学习的效果,学会用舞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自身锻炼,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依据培养目标,分层次进行舞蹈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培养目标是通过舞蹈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能力,掌握幼儿舞蹈的表演、创编,以及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根据这一目标,舞蹈教学内容可按层次分为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幼儿舞蹈三部分。
1.第一层次: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
中职生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舞蹈虽然是一种美的艺术,但舞蹈训练却枯燥漫长,充满艰辛。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承受能力差。一开始接触到单一而辛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时,往往会产生退缩的情绪。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这部分是舞蹈课教学最基础的内容,也是初学舞蹈时的重点,并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1)舞蹈课上的舞蹈基本训练,应以中间动作训练为主,以组合训练为主。这样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综合训练效果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训练时,选择节奏鲜明、学生喜欢的音乐,让学生产生共鸣,暂时忽略身体的疼痛。以往训练音乐都是旋律单一的曲子,学生听多了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加之训练的疼痛,听到音乐就不想动。选择性地变换音乐,既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还能多一些熟悉和参与感。例如,有一次学生压前腿时,选择的是《水果拳》的音乐,结果学生一边使劲压前腿,一边忍不住跟着音乐唱到“水果,水果,给我你的笑容”,在轻松的状态下就完成了训练。
(3)变换训练方式,让学生分组,自己安排要完成的标准动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同时,帮助他们掌握教学方法及动作要领,强化相互沟通与传授知识的能力。
2.第二层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
学生通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可以了解和继承我国民族民间的优秀舞蹈,开阔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掌握大量的舞蹈词汇,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组合的反复练习,提高身体各部位的灵活程度,加强四肢的密切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寻找美的感觉,增强舞蹈感染力。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所以,组合的选择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一些在我国影响大、普及面广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如汉族民间舞蹈、藏族民间舞蹈、蒙古族民间舞蹈、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傣族民间舞蹈。
(2)选择学生能掌握的、有独特风格的舞蹈组合。例如,汉族民间舞蹈中的胶州秧歌的动律,既要表现出力的延伸感,还要求肢体渐渐伸展,给人神韵丰厚饱满之感,形成收与伸、强与弱极鲜明的对比动感特点。但中职生不易掌握,很难达到训练要求。而东北秧歌的艮劲儿、泼辣劲儿、稳劲儿相对而言,学生容易掌握,因而选择东北秧歌组合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掌握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3)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表演性强、能提高表现与表演能力的组合。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组合除了实用性外,还有训练性。例如,藏族的堆谐,又名踢踏步,这种舞蹈的步伐扎实稳健、节奏鲜明,它是脚下发出声响节奏的踢踏舞,长于抒发欢快热烈的情绪,用它来训练学生的脚腕灵活程度及节奏感十分有效,用这样的舞蹈组合提高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配合非常有效。
3.第三层次:幼儿舞蹈学习与创编
幼儿舞蹈是幼儿园音乐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幼儿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它通过幼儿表演来体现幼儿生活的情趣,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它是陶冶幼儿性情,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幼儿舞蹈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舞蹈表现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习并掌握幼儿舞蹈教学、创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逐步提高学生对幼儿生活的观察、积累、提炼的兴趣和能力,为适应开展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服务。
实践部分:①幼儿基本舞步。在形象、生动、优美的音乐启迪伴奏下,通过科学系统的舞步教学训练,将有助于幼儿音乐、动作、节奏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它对幼儿走、跑、跳基本动作的协调,以及灵活动作的美感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增强幼儿学习、感受音乐和舞蹈的兴趣,提高对音乐和舞蹈的想象力、表现能力;②幼儿律动。这是幼儿的身心特点,也是感知音乐、舞蹈特点而形成的。它是以幼儿的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感训练为中心的音乐舞蹈综合性艺术活动,这种特殊的舞蹈动作是幼儿在学习舞蹈的初级阶段必学练的基本教材,也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必修的教学内容;③幼儿歌表演、集体舞。这是属于幼儿园面向全体幼儿的普及型歌舞教材。幼儿歌表演的动作一般随歌曲始终,主要训练、培养幼儿动作与音乐表现的和谐一致,加深幼儿对音乐形象和舞蹈动作的理解、感受、想象及表现的能力。集体舞主要训练、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力,培养幼儿在集体中统一协调动作的兴趣,满足幼儿社会交往的需求,增加集体意识。
理论部分:①幼儿园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及组织形式;②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③幼儿舞蹈的创编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幼儿舞蹈部分最难掌握的。舞蹈创编有其规律和特点,是客观生活通过人的头脑,经过加工后的再现,比生活更高、更美、更集中。艺术要有形象,艺术创作要用形象思维,舞蹈创编还必须要有合适的物质体现形式——动作、姿势、造型等作为依托。很多中职生不清楚幼儿舞蹈究竟怎么跳,更不用说怎么创编。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舞蹈课教学时就逐步灌输幼儿舞蹈的内容,一是幼儿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二是幼儿律动中的模仿动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幼儿舞蹈动作的发展规律,并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积累幼儿舞蹈素材。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系统地学习幼儿舞蹈教学内容时有更多舞蹈创编的素材。
二、运用示范教学,提高舞蹈课堂教学质量
1.示范教学在舞蹈课中的作用
舞蹈的特性是人体运动的艺术、动态艺术,这决定了舞蹈教学离不开“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初学者对舞蹈的概念很模糊。教学时,需要采用示范的方法使学生对动作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进入学习舞蹈的境界。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具有技术性。它是人体动作在流动中产生舞姿造型来传达超语言之境,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艺术。它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因而舞蹈教育必须通过视觉这一感觉器官得以展开。视觉是舞蹈认知的窗口,是对所有动作认知的直接来源。学习舞蹈时,首先是用眼睛观察教师的示范,把视觉感受通过三级神经元传递到大脑,产生视觉形象,对动作进行认知和分析,再用自己的肢体进行实践。所以,在舞蹈教学中示范是必不可少的。
2.合理有效地运用示范教学
(1)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结合。舞蹈必须经过认识、模仿和熟悉三个阶段,教师在授课时,应让学生先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和文化背景、动作的韵律风格及特点,再准确示范基本动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动作最初的视觉印象。然后,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完善已形成的动作表现,逐步把动作连贯起来,从而形成动作定型。在舞蹈课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交替进行的方式。整体示范可在最初使用,意在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完整的印象,再采取分解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作的环节,这也是学生掌握动作的必备途径。这样,不仅顺应了学习动作的心理规律,也激发了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教师的示范动作,轮流让学生站在第一排上课,课堂上分组练习时每组再示范一次,这样学生基本都能在脑海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动作形象。
(2)讲解和示范交替进行。舞蹈靠动作来传达情感,如果只顾示范而忽略了对动作要领的讲解,学生学习时极有可能不得要领,因而舞蹈课上的语言讲解也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的示范能力,还要善于使用简洁、明了、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提示、引导,还要做到讲解和示范相结合,帮助学生把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内容。舞蹈是美的艺术,而舞蹈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舞蹈教师应不断采取各种形式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舞蹈素质,还应懂得提高教学质量的示范教学方式。
(3)示范教学中艺术地运用语言。恰当、形象、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具有很大的魅力,每时每刻都左右着教学进度,成为调节课堂学习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委婉的语言是内在的关怀,作为教师不仅要用严谨、清晰的讲解,使学生准确领会、掌握动作要领及技术,还要通过不断地赞美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教师在课堂上纠正动作时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如果分寸不当很容易伤其自尊,导致学生从此对舞蹈课产生抵触情绪,而形象的语言则能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集体复习,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体现在教师课堂上的传授,而且体现在学生课后的复习过程。中职生学习自觉性不高,课后往往不会主动复习,而课堂上存在的许多问题还需要学生在课后复习时逐步解决。在所有的复习方法中,集体复习是舞蹈课后复习的最佳方法。其优点有以下方面:①它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利用众多人的能力回忆和展现舞蹈的全局;②集体复习会给有舞蹈特长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在复习时起到“小老师”的领头作用;③分组进行,能使学生有间歇缓冲的机会,产生新的力量,把动作做得更加准确。在分组轮换训练的前提下,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动作更优美、熟练。另外,集体复习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音乐和节奏对舞蹈不仅起到烘托作用,还具有进一步刻画形象的功能,使回忆更加连贯、准确和完善。
中职生的自控能力不强,目标性不明确,教学难度较大。但是,他们具有灵动、有个性、情绪情感表达直接的特点,能更好地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和想要表达的情感。只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得当,中职生一定能学好舞蹈。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改革;幼儿;课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重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作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里的一门艺术专业课程,舞蹈课也相应得到了重视与发展,但与其他理论性课程相比仍存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分配的不合理性。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舞蹈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表现性的时空艺术,通过独特而又魅力的动态艺术形象,陶冶了表演者与观赏者的艺术情操,推动社会“真、善、美”的精神风尚。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必要性
舞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作为将来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学生们来说,他们承担着幼儿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的启蒙教育的重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常常会将美育忽略,然而艺术教育对培养幼儿的气质、自信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区别于国外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中一点,就是多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这是非常合理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我们不能说国外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就一定是绝对科学,或者是符合我国的教育体制的。国外的幼儿艺术教育独立出来,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体系。因此,国外的幼儿教师几乎不承担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重任。
二、学前教育专业与舞蹈专业的舞蹈课程的区别
虽然都是高校舞蹈教育,但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与舞蹈专业的舞蹈教育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应该以舞蹈素材、舞蹈鉴赏以及基本舞蹈编创能力为主,根据幼儿的身体与心理特点,有效并富有趣味性地开展舞蹈教学。舞蹈专业的教育方向分的非常细致,比如古典舞专业、民族舞专业、舞蹈编导专业等,所开设课程都是根据所学方向来开展的,内容精细且难度大。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却是囊括了几大舞蹈学分支,虽种类繁杂,但难度较浅。在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授舞蹈技能时应着重认识到二者的差别,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程。
三、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当前存在问题
(一)课时分配太少
课时分配过少的问题存在于学前教育专业所有艺术类课程中,尤其以舞蹈课程为主,每周的课时数只有一节,也就是两学时。舞蹈课属于一门技能性课程,因此需要充分的课时完成技能实践,才能使得教学内容得以灌输。
(二)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性
现在的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内容十分复杂,导致学生大学舞蹈课程结束后无法清晰区分所学舞种,最后导致“四不像”的现象。我国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内容目前有:芭蕾基训、东北秧歌、藏族舞蹈、蒙族舞蹈、傣族舞蹈、胶州秧歌、维吾尔族舞蹈、古典舞身韵以及幼儿舞蹈与幼儿舞蹈编创,这其中还不包括学生基本形体与基本功内容的学习,因为学生基本都是零基础,前期培养“舞蹈”的意识概念就需要大量的时间。然而这个过程也不可省略,否则将导致学生接下来的内容学习毫无“舞感”可言,像是一具机器。以上是本人长期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及我国大学体制的限制,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
四、针对当前所存在问题的改革方法
(一)课时量的增加每所高校应在合理的情况下适当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增加课时量,当前分配学时虽为2学时,一学期36学时,但实际分配在每名学生身上仅每周1学时。因为课程分配按正常行政班级人数,即50人来排的,而舞蹈课因场地及保证教学质量等限制,一堂课最多不能超过25名学生,所以实际上每位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授课的舞蹈老师都将一个行政班分成了两组,一样的教学内容得教两遍。所以课时的增加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课时的增加可以横向增加也可以纵向增加。横向增加是在每学期的课时基础上增加一倍,即72学时,才能真正保证每位学生每学期36学时的舞蹈课时。纵向增加即在原本4个学期舞蹈课分配的基础上在增加1到2个学期,保证学生舞蹈课程与大四就业合理衔接,避免因大三一年没有舞蹈课而对舞蹈技能的生疏。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增加编程课的比重。在本人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多数学书的舞蹈课结业后仍不能完整的编出一支简单的少儿舞蹈,甚至有毕业一年的学生联系我帮忙编创,实际上这是教师教学上的极大悲哀,教师的任务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舞蹈课亦是如此。单纯的教学生几个舞蹈组合或者作品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学会舞蹈编创技法才是核心。有了舞蹈编创技巧自己都能编创出成千上万个与时俱进并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舞蹈作品。因此本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可增加开设一门舞蹈编创技法课,18课时即可,教师也可以在自己教学内容中自行分配,减少或去掉一些实用度不高且难度太大的舞种,多一些课时分配给少儿舞蹈组合及舞蹈编创技法的教授,一切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密切结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综合素质。
结语
(一)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言语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不准确,极容易导致学生接受错误的信息。相反,如果教师用准确的言语进行表达,不仅可以减少学生误解的情况,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当然,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体现在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讲解,也体现在对舞蹈动作要领的传递。在模拟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讲解舞蹈动作,也可以向学生提问动作要领等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准确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动的语言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调节学习气氛,还可以唤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舞蹈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将需要讲解的舞蹈知识形象化,例如在教幼儿芭蕾舞时,有些幼儿的手型动作不到位,可以提醒幼儿想象一下天鹅挥动翅膀的样子,这时幼儿就会注意到自己的手型,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手型像天鹅的翅膀一样美丽动人,这样更容易使得幼儿记住在舞蹈中正确的手型是如何摆放的。培养学生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更提高了幼儿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舞蹈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语言要生动准确,动作也要规范标准。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全面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并配合适当的面部表情,以优美的舞姿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在学生中建立威信,获得学生的尊重。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舞蹈动作的能力可以从动作技能和表现能力两个方面反映出来。动作技能是对舞蹈基础动作的掌握,而表现能力是对舞蹈艺术性的体现。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幼儿舞蹈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学生示范舞蹈动作能力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和表现能力的学习。不仅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训练,还可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中,增加各个种类舞蹈的动作训练,如芭蕾舞、古典舞等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更大限度地了解以及掌握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以及动作要领,以便在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为幼儿传播更多不同风格的舞蹈知识,更全面地为幼儿打开舞蹈新天地。
三、编创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编创舞蹈的能力,以满足学生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对编创幼儿舞蹈的需求。进行幼儿舞蹈的创新,首先,要求学生对幼儿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掌握。幼儿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他们接受舞蹈能力也会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记忆、模仿、接受能力等各方面心理特点进行编创舞蹈。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轮流进行创编作业练习,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纠错、互相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用自己的舞蹈语言表达所学到的动作,进而学会思考、有意识地进行舞蹈组合创编。最后,注重锻炼学生对于生活细致观察的能力,因为在今后的幼儿教学工作中,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在幼儿表达不同情绪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其中得到灵感,从而编创出能反映幼儿生活的舞蹈。
四、结语
关键词:职高;舞蹈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舞蹈教学对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等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学前舞蹈教学者一部分是从职高毕业的舞蹈专业学生,他们经过专业的舞蹈教学训练,具有舞蹈的基本功,能在学前教育工作中承担起对幼儿的教学工作。对人的肢体动作进过提炼、艺术加工和组织,呈现出一种美的视觉体验就是舞蹈的基本定义,它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情况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舞蹈专业是职高学前教育的一门必修专业,培养学生以后从事学前教育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专业的舞蹈知识和基本功,能对幼儿进行专业的舞蹈启蒙教育,因此职高舞蹈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今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职高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探索,找出一种既能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又能增强学生队幼儿进行舞蹈教学的能力。
一、职高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舞蹈教学的必要性和不足之处
(一)职高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一般是在幼儿园或者培训机构,他们的教育对象就是一群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照顾幼儿、教育幼儿和与幼儿做游戏等活动都离不开舞蹈,能歌善舞才有助于与幼儿的友好相处,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刚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进行学习,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教师通过自己的特长,比如舞蹈,可以将幼儿带入学习的氛围中,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幼儿很好地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一些舞蹈、歌唱、朗诵等方式带动幼儿一起学习。相比于其他教学方式,舞蹈教学是最能吸引幼儿兴趣的一个方式,舞蹈不是天生具备的,它需要通过一些训练来培养,幼儿处于好动的阶段,舞蹈刚好符合幼儿这一特性,更能使幼儿接受。因此职高学院对学生进行学前舞蹈教学十分有必要,能让学生找到一个与幼儿相处的好方法,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二)职高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舞蹈教学的不足之处
1.认识不足。职高学前舞蹈教学与其他舞蹈专业进行有一些不同之处,学前舞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对象是幼儿,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教学、表演和编导的综合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学前教学中得心应手。而目前职高学校对学前舞蹈教学的认识不是很到位,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一味地注重基本功和一些舞蹈组合,缺少让学生进行自主编导和自主训练的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古板,教师也只是按照教案进行排课训练,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缺乏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不能教一些学生以后能用到的实用知识。
2.学生基础差。职高学校的生源基础确实不是很好,很多学前舞蹈专业的学生之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他们对学前舞蹈也没有全面的认识,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都是零基础,舞蹈专业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最好是去幼儿园进行实习,而一些职高学校缺少能让学生去实习的机会,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脱轨。
3.舞蹈专业课时分配不合理。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目前职高学校对舞蹈课的课时分配很不合理,最明显的就是课时太少导致学生的舞蹈基本功不扎实,本来职高的生源就不是很好,如果不经过系统的舞蹈训练,学生的舞蹈水平很难得到本质性的提高。职高学校没有考虑舞蹈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课时缺乏科学合理性,起不到真正培养学生舞蹈能力和学前教学能力的目的。
二、职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有效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与幼儿相处的能力,职高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让学生对幼儿的学习特点有清楚的认识,便于学生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抓住教育的重点,抓住舞蹈教学的合理方法。因此职高学习要对学前舞蹈教学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学生学前教育的综合能力。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要制定符合学前教育特点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不仅要训练学生舞蹈基本功,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去编排一些适合幼儿学习的舞蹈,特别是要结合幼儿舞蹈步伐的特点,采用创新性的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主要是与幼儿打交道,因此可以设置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问题,丰富学生面对幼儿时的舞蹈教学经验。
2.适当降低课堂中的技巧训练难度。职高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舞蹈的基础,他们的身体基本发育完成,对那些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很难完成,但是他们正是出于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年纪,因此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去编排一些适合幼儿的舞蹈动作,这对他们以后的学前教学工作由积极作用。如芭蕾舞、中国民族舞蹈、幼儿集体舞等舞蹈的编排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避免由于肢体协调性而耽误学生的舞蹈学习。
3.增加学生实习的次数。实践是让学生将舞蹈学习成绩展现出来的最好机会,学校要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学生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与周边的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职业院校学前教学专业的毕业生以后大都会去幼儿园工作,他们在学校获取的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幼儿园就是最好的实践场所,职高学校要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增加学前舞蹈教学专业的学生去幼儿园参观学习和实践的次数,特别是注意要让学生亲临学前舞蹈教学的课堂,通过参观别的老师的舞蹈教学过程,发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