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16:01:36
导语:在绿色经济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绿色建筑经济的内涵及发展
绿色建筑是也被称为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可持续建筑。其主要内涵包括在建筑选址、设计、施工、使用运营、管理及报废的过程中,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类经营及活动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达到人与建筑的生态和谐。这种建筑要求更低限度的损害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生活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环境资源进行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居住者的生活环境、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就是在建筑物的存续的生命周期,包括建筑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运营、管理、拆除、回收等每一环节。总的说来绿色建筑主要是:节能、环保与自然和谐。一些重要的经济理论都直接的推动了许多发达国家实现消费型社会的历史转型。这些经济理论包括: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相对收入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以及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等等,当然像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及其经济理论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多举;这些经济理论对发达国家有着重要影响,同样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减排任务的不断落实,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正逐步由理论走向现实操作实践。
2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经济低迷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振兴美国经济,仍然把建立绿色建筑产业做为美国经济振兴的重点举措之一,而且美国政府公开指出期望绿色建筑产业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能够使美国经济再次强大起来,由此可见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社会价值,然而我国拥有的绿色建筑产业市场要比美国大得多的多,我们就仅举一例来说明一下,我们就以我们人民比较关心的供热管理市场为例来阐述,我们就以
2008 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有将近 70 亿平方米的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而通过计算,我们得出目前我国集中供暖的平均耗能按标准煤折合大约为 20 公斤/平方米 1 年,假如,我国实行供暖计量改革,采用分户供暖制,那么我们将近70 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每年大约可以节省采暖用煤亿吨以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减少过亿吨,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上的方法,那么我们每年就可以节省过千亿的费用,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应该彻底改造中国原有的供热系统,据估算大约投入
1 万个亿左右。由此说明绿色建筑的
生产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就中国建筑现有的实际状况而言,使用节能材料的非常少,而原因是开发商、建筑商考虑到成本问题而不愿用新材料。假如政府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推广这些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例如:隔热新材料、通风系统的新风系统、新型防水材料、隔音降噪材料、外墙保温材料、粘黏性质的建筑材料、恒温保温调节技术、干湿度调节技术、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废水处理再利用技术、雨水处理再利用技术和太阳能发电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都可以带动我国城市、城镇房屋分批分次的升级转型为世界先进的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假如以上做法会使现有建筑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增加20%~50%,但是我认为这个成本增加的幅度是可以在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空间中整合出来的。
3 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
3.1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国际环境
目前全球面临着碳排放量大幅度激增、气候变暖的恶劣环境,所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现在,在欧美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低碳革命”,而次革命的核心就是高能效、低排放,欧美发达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下大力度发展低碳技术,并且对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如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的选择。所以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我国以后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这样做对我国来说既是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机遇,同时也是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3.2绿色建筑产业的国内环境
绿色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就目前来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目前整体科技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经济从高耗能向低碳型经济转变最大的制约就是技术能力有限。我国目前经济的主体是工业,也就是说能耗的主体就是工业,而我国目前的工业水平还比较落后,经济增长点往往在一些高耗能产业上,这是我国工业目前的基本特征。我国政府正在谋求如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的步伐,在此阶段,能源需求必然会快速增长,但同时,我们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又不可能不上,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贫困落后的时期,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人民一直以来的愿望,所以改善和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水平,就必然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高耗能、高排放的特征更显突出,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如何既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不走欧美发达国家用环境换发展的老路,是我国党和政府必须正面对待的发展现实。
3.3 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在价值
将我国新建和在建房屋改造为绿色建筑,将造就中国最有前景的产业,推动未来10 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打开中国内需的战略大通道。2010 年起,通过发展绿色建筑,中国每年有 1~2 万亿左右的消费市场,并利用中国现有的生产体系对称性生产出这个新增规模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此可以拉动经济增长3 个百分点以上,加快研究并推进跨越式产业的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大战略,造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目前所有的产业之中,商品化程度最快、产业体量最大、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拉动 GDP 增长最有效的产业,就是中国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绿色建筑创新转换传统建筑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建筑发展方式的转变,抓住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环节,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市场。
4 结束语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是建筑业也是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业,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也是极其巨大的,是典型的立足于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产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冲击。随着建筑业“绿色建筑”的转型,现目前建筑经济面临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在分析走向绿色的决策时,业主考虑的不仅仅是内部效果,而应该是建筑投资的总体回报,最好把它看作是一种预期净现值或者资产使用期的内部回报率,绿色建筑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经济责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魏后 .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34).
关键词:绿色 环保 和谐发展
1 益阳概况
从地图上看,益阳犹如一头雄狮,威踞于湖南省中北部,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益阳北近长江,比邻湖北省石首县,西与本省常德市相邻,西南与本省的怀化市接壤,南邻娄底市,东临长沙市,东北与岳阳市相互紧靠。
全市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益阳的南半部坐落在雪峰山余脉上,属于丘陵山区;洞庭湖通过淤积进一步形成北半部平原。
益阳是远近闻名的“小有色金属之乡”,其中矿藏种类多达20余种,在储量方面,锑、钨、钒、石煤等矿产资源稳居全省第一。此外,对于石料、潮土等资源来说,益阳也非常丰富,这些丰富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
对于益阳来说,其水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资江贯通益阳南北,并且在平原地带,益阳河网纵横交错,遍布湖泊,水路经洞庭湖外通长江,内联湘、资、沅、澧水道,在一定程度上为灌溉、航行提供便利。在水资源总量方面,全市约为2779亿立方米,蕴含丰富的水能发电资源。
益阳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在境内的东北部地区遍布着众多的湖泊,水草丰茂,盛产乌鲤、鳜鱼、优质鲤鱼等。
全市的土地质量非常优良,是粮、棉、麻、油、糖的主要生产基地,同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益有十分便利的水陆交通。长常高速公路、石长铁路、319国道穿越境内,这是省会通往大西南的主要干道。
2 绿色益阳:绿色经济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经济高速发展且环境保护获得更多关注与重视的今天,每一位益阳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与当前经济发展的规律相比,那种注重经济总量、速度的发展模式早已不再适应,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来说,更关注的是低碳、绿色、环保,以摧毁自身生存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是会要落伍与被人唾弃的,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是每一人,每一企业,每一国家都在思考与解决的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对于不具备区位优势,并且基础工业非常薄弱的益阳市来说,如何采取措施,实现自身的后发赶超呢?按照现代化的山水城市和节能减排标准,对益阳市进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将益阳建设成为宜居生态的新型工业城市,这是否只是梦想中的空中楼阁,还是可以实现的美好愿景呢?
对于益阳市来说,通过对绿色、低碳经济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建设低碳生态城市,通常情况下,这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途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益阳市发展的全局。在益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绿色低碳纳入其中,进而使其成为益阳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统筹兼顾新能源、绿色产业、节能建筑、可持续交通等,在一定程度上实施整体推进,确保益阳市形成全面、系统的绿色经济发展框架。
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对结构进行调整,对方式进行转变,进一步促进发展,进而加快“绿色益阳”建设?首先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将招商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充分结合,同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积极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抓好园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推进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建设。建设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这是东部新区总的发展目标,形成生态型产业新城,对山、水、园、城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对建材、造纸、化工、竹木加工,以及纺织等传统产业进行重点改造,淘汰落后技术,进一步推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益阳地处洞庭湖腹地,在节能减排方面肩负任重。对于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方案,全市要严格落实,同时在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纳入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并且重点推进 “严格执行水污染物(COD)新的排放标准、推广应用污水净化及再生回用技术”等节能减排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加快治理速度,对其进行坚决控制。
3 绿色益阳:“现代、绿色、低碳、环保”发展方向
3.1 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采取措施对节能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同时积极推广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源的管理水平,以及能源股的利用效率。通过积极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3.2 加强对旅游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投入,树立品牌意识。无论是安化的茶马古道、森林园区,还是桃江的红山竹海,抑或是沅江、南县的南洞庭湿地保护区,都是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绿色资源,如何将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更好的进行文化与品牌包装,从而更广泛的推向市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之一。
3.3 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推广力度,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如何在保持原有农业强势的基础上,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的转换,如何将新兴的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大面积的推广实施想必也是任重而道远的。
3.4 对能源结构进行优化。研究开发清洁能源、减排技术,加快产业化进程,采取措施减低益阳经济发展对石化能源的依赖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能源链向低碳环节转移,加快建设桃江核电站和漉湖风力发电站。
3.5 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不断完善。通过对公共交通线网进行不断优化,对于快速公交要优先发展,同时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和机动车之间平衡配置道路资源,同时对机动车阻塞费进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运营、管理系统。
3.6 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LED等绿色技术和产品,同时对现有的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3.7 鼓励公众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系统,对购买节能节电消费品进行补贴。
3.8 多多考察与学习国内外城市发展建设先进经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和产业化,使益阳向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基地方向发展。
4 绿色益阳:烟草行业对于绿色的思考
首先,绿色烟草业的发展离不开满足消费者(烟民)需求这一根本,没有消费者的厚爱和支持就没有烟草业的发展。因此,实施烟草绿色化产业,既是为了广大消费者(烟民)提供高安全性产品,答谢广大烟民,同时也是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烟草自身发展的需要。
其次,基于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烟草业发展现状以及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要实施绿色烟草发展战略,应采取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的逐步展开。一方面积极开发安全烟,满足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研发新的绿色产品,逐步替代传统香烟。目前重点是解决安全烟问题。
第三,在实施绿色烟草发展战略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产品本身的开发、设计积极探索降低焦油含量的方法,全面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生产安全烟。二是抓好生产环节,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使生产环节尽可能少的产生废水、废渣、废气,不重新造成生产环节的污染,或充分利用绿色环保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三是利用现代的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培孕出绿色原材料,为进一步降焦、生产安全烟奠定基础。同时,改良烟草品种为研发新的绿色环保卷烟替代品提供原料。四是大力开展新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回收的研究,解决烟蒂的降解和烟灰的回收利用问题。
总之,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我们可采取和利用的措施、方法将越来越多,开发更加安全的卷烟,实现绿色烟草的发展为期不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绿色烟草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更联系着人类的健康、持续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不仅是烟草从业人员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所有人共同关注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5 结论
“崇文尚义、通达超越”这是益阳城市精神。益阳人民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正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朝着“现代、绿色、环保、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省会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化城市和山水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郭云飞,雷越毅,杨治军.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N].湖南日报,2010-03-30.
[2]九三学社大连市委.大连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与政策研究[N].大连日报,2010-07-30.
【关键词】绿色经济 现状 对策
一、中国绿色经济从何而来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议论如何合理利用能源的问题。一是如何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因为化石能源要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二是要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三是要节约能源。有些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要充分利用它。低碳经济主要是围绕能源的使用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循环经济主要是针对资源来说的。环保常常有句话,“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中国最早把从事“环保”工作称为“三废”,1973年成立了“三废”办公室。当时很多专家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认为实际上是一种放错了位置的Y源。如何使这些资源能够循环再利用,是循环经济需要解决和研究的课题。既包括可再生的,也包括不可再生的资源。循环经济重点解决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各种矿产资源,但是能源不在此列。能源一般不讨论循环问题。它只能接替利用,不能循环。循环主要针对资源来说。特点是不可更新的资源。综合这两点的概念,针对资源方面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
二、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背景
伴随改革开放劈风斩浪四十多年的历程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经济发展的背后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即自然资源的极大消耗和浪费、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生态系统的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经济”,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以达到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目的。同时,绿色经济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重要特征,以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为内涵,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集约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会上对还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市场竞争等九方面阐述了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表明,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当今我国基本国情的。只有以“绿色经济”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中国绿色经济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
(一)有关主题绿色意识较为淡薄
第一,地方政府的绿色意识不强,一味的为了追求政绩,对于只要能够有利于提高GDP的产业,任由任何企业自由发展。其中包括严重污染的企业。很多企业认为环境保护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并削弱其竞争力。其次,大众的绿色消费理念淡薄。目前大多数公民虽然具有一定的绿色消费意识,但是离真正的绿色消费行为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在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纸筷和餐具,还有在购买物品时大量使用白色塑料袋,对于垃圾分类没有任何概念,有时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等等一系列不绿色行为。
(二)整体战略规划不科学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和管理不力等等,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审批,并且滋养了一系列腐败现象。这样不仅仅事绿色经济的发展不健康,也有一定的不持续性,缺乏规划。例如近几年许多地方没有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市场价格等等因素,便让很多计划匆匆上马,帮助了这些过度浪费资源的发展。
四、如何推进中国“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仅可以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还可以到达保护环境的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绿色经济”发展有内在统一性,“绿色经济”要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平常心态,使经济发展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越,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为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在中国土地开花结果,我们需要作出以下措施。首先,从国家层面上,政府要继续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税费等方式引导企业进行高技术、低污染产品的研发,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过剩产能,以补贴的方式推动节能产品的市场推广。其次,从企业层面上,生产经营者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最后,在社会层面上,我们要坚决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为中国绿色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报告[R].北京,2014.
[2]皮尔斯.绿色经济的蓝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摘 要 农产品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和日常生活用品,其营销创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绿色农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经济,无不渗透着社会科学大类中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原理。社会科学是绿色农业发展的指明灯,唯有正确分析绿色农业中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并采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绿色农业的欣欣向荣。
关键词 绿色农业 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 约束因素 措施
一、引言: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
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黑色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绿色农业”转变。它涵盖农业生产行为、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各个方面,不但可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我国人口质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绿色农业也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食品安全问题,绿色农业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在国内外市场上,农、畜产品质量特别是安全性已经成为决定竞争能力和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走绿色农业产业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是推进农产品产业腾飞发展、滚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各地市场上绿色食品价格均比同类的普通食品价格高,这主要是因为绿色食品生产的成本比一般食品高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在价格上要高出普通同种食品价格的 20%--50 %,有的甚至高出一倍左右。由于绿色食品生产既要求生产的环境无污染,又限制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保证了消费者食用的卫生、安全、健康,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食品生产既有经济效益,又可带来社会效益。
发展绿色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发展绿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的生态系统平衡与良性循环。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二、发展瓶颈之技术创新
为简化分析,我假定劳动与土地价格比率不变,为降低最小成本均衡点,需向下平移技术水平。这有赖于绿色农业综合性生产技术变迁而不是单一性的技术改进:使用优质、高产、抗旱、耐贫瘠品种,实行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生物防治,增加有机肥料投入,开发生物质能源技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等。其根本原理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投入的效率,增加总产出,生产优质绿色产品,使产出品总价值提高,相对而言就是降低最小成本均衡点。
三、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缓慢,缺乏政府扶持
我国的农业集约化历史时期较短,虽然政府在不断号召农业应当实施由数量增长型逐步向质量效益型的过渡,但国家的宏观政策从整体上作用不大,粮食生产仍然以区域自给和粮食部门为主要渠道的销售为主,瓜果蔬菜等副食品生产虽然已经放开,但市场组织仍需较长的时期才能建立起来。
(2)市场体系无序化,缺乏整体形象
绿色产品市场无序化特点非常明显。首先,许多的非绿色产品以 “绿色产品”的名义进行市场交易,一些不法之徒假冒绿色食品的商标欺瞒消费者,大大损害了绿色食品在市场上的整体形象。其次,大量绿色产品因为缺乏可识别的显著边疆经济与文化标志反而被市场排除在外。最后,绝大份额的绿色产品实行市场调节价格,经过市场竞争形成最终价格,有些经营者就利用绿色产品来牟取暴利,扰乱了市场秩序。
(3)绿色市场空间小,产销渠道不平衡
首先,与传统食品相比,绿色食品生产规模非常小,即使再发展更多的蔬菜、饮料、粮油类的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依然很小。其次,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空间距离加大了绿色食品的供货渠道困难,造成产销脱节,同时因为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水平差别,导致绿色食品市场消费发展缓慢。再次,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依然存在着营销手段不科学的状况。
(4)营销观念滞后,网络建设不健全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存在工作滞后问题,诸如营销网络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完善,营销人员素质低等导致营销效果低下的许多问题。具体表现有: 一是不注重消费者需求已向多样化、高层次发展,仍然以单一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二是不注重产品外在包装和内在等次的有效统一,失去吸引力和竞争优势;三是绿色食品无显著的绿色品牌和商标,无法增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印象。
四、实施绿色农业采取的措施
形成共识,各国都来关注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要对实施绿色农业高度重视。把实施绿色农业纳入本国政府的发展规划之中,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管理规则,提供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亚太理事会要利用亚太地区有机农业与绿色食品信息网向各成员国传播绿色和有机生产信息,实践经验,开展绿色和有机农业的培训和理论研讨,提高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者、加工商、经营者的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纳入亚太经社理事会议程,争取联合国的支持。亚太理事会要把绿色和有机农业项目重点投放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并要提供学习考察机会和寻求开发资金的支持。
中国要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的引导和带头作用。要积极响应亚太会议提出的31条倡议,加入亚太地区绿色农业联盟,认真参与联盟即将组织的亚太有机农业博览会、亚太地区绿色和有机农业贸易交流会。
综上所述,大力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最佳选择和成功之路,对“产、加、销”各个环节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和带动功能,必将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综合性产业,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旅游经济会对区域经济起到拉动作用。而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是指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非现实的、潜在的、在一定要素的刺激下能够发挥出来并能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与旅游经济相关的产业在本身及外力的影响下所逐渐形成的一种潜在能力。这一能力是未来可能实现的竞争实力,是旅游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因此,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可了解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强弱,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我国关于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方面的研究较少,多集中在对旅游产业潜力的研究。如袁明达认为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主要由该区域旅游潜力保障力、旅游潜力支持力和旅游市场潜力决定;武传表从综合经济实力、旅游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教卫生五大方面构建旅游产业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陈钰萍从区域旅游的需求潜力、供给潜力、潜力保障力、潜力支持力四个方面构建了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此外,在旅游经济方面,刘占明论述了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钟睿分析了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因与模式,栾福明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比较了新疆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小。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视角,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进行评价,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指导。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概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滨海旅游业在山东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滨海旅游经济有望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小会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及全省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考虑到地级市域的完整性,为便于研究,本文所指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研究范围不包括滨州市的无棣和沾化两县。
二、研究方法
(一)模糊聚类分析方法
模糊聚类分析是从模糊集的观点来探讨事物的数量分类的方法。在模糊聚类分析中,把研究的对象称为样本,影响样本分类的因素为属性指标,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有m个属性指标。模糊聚类分析的一般步骤为:步骤1首先对样本进行调查,建立样本属性指标矩阵。步骤2数据标准化,对描述各分类对象的各项指标(原始数据)运用极差标准化或标准差标准化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样本数据压缩到[0,1]闭区间内。步骤3建立模糊相似矩阵用数rij∈[0,1]来刻画对象xi,xj之间的相关程度,而设模糊矩阵为R=(rij)m×n,rij=l,rij=rji,其中确定rij的值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常用的方法有相关系数法、夹角余弦法、最大最小值法、算数平均最小值法等几种,计算出rij以后,建立模糊相似关系。步骤4改造模糊相似矩阵为模糊等价矩阵运用将R自乘的方法将模糊相似性系数R改造为模糊等价关系R*。步骤5得出模糊等价矩阵后,选取分类水平λ∈[0,1],计算模糊截矩阵R=(rijλ)m×n,确定分类结果。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是一个综合的、相互作用的、并与社会各方面相联系的系统,它渗透到旅游业各个方面,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快慢依赖于旅游市场潜力,而旅游效益中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是游客前来旅游的驱动力。此外,经济社会支撑、旅游开发保障条件都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遵循完备性和独特性相结合、客观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系统性的原则,以四大系统25个具体指标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
(三)数据来源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数据来源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的旅游政务网、旅游资讯网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发展统计公报》等。
四.评价结果
(一)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评价
运用DPS统计软件,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数据进行标准化及模糊相似矩阵处理。根据标准化处理结果,运用相关系数法确定rij的值,运用自乘法得到模糊等价矩阵R*,取不同的λ值进行聚类(图1)
(二)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聚类谱系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可划分为强潜力、较强潜力、一般潜力、弱潜力四类区(图2)。
强潜力区(λ∈[0.89,1])包括青岛、烟台两市,其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强大,在蓝色经济区中处于高水平。青岛市和烟台市都属开放式滨海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经济发展迅速,这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从而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由客观数据可知,青岛市和烟台市旅游总人数居于六市之首。青岛啤酒节对青岛市旅游经济的促进,烟台市强大的旅游投资环境都使二市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强大。
较强潜力区(λ∈[0.78,0.89)包括东营和威海两市,其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较强,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处于较高水平。东营市虽属旅游发展较晚的城市,但生态资源丰富,空间资源优势突出,文化资源源远流长,使得旅游投资环境优异,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使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较强;威海市虽配套设施不健全,社会保障不足,但城市生态环境优异,如城市绿化率47%,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3天,都列居第一。这使得二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较强。
一般潜力区(λ∈[0.67,0.78)为潍坊市,其旅游经济发展潜力一般,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处于较底水平。潍坊市作为新兴旅游城市,拥有独特资源,如“潍坊风筝”,又由于潍坊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使旅游经济均衡潜力较靠前,但旅游基础较青岛市和烟台市仍较弱,使得旅游经济仍发展较慢,使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受限,处于一般潜力区。
弱潜力区(λ∈[0.45,0.67)为日照市,其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弱,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处于最底水平。日照市作为新兴的港口旅游城市,由于政策支持,使旅游经济开始发展,但总体发展相对较晚,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不健全,尤其是海、路、空交通发展缓慢,制约了日照市的可进入性;资源也无特色,难以吸引高端客源,从而使日照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处于最低水平。
五、结论
[关键词] 畜牧业 绿色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 F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36-01
畜牧业的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收的同时,不但给环境治理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也造成了更大的安全压力。发展畜牧业绿色循环经济是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要求,是保护卫生安全的坚实基础,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和维护生态安全的总要保障,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1 提高畜牧产业经济循环绿色发展模式的作用
1.1 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水生生物逐渐死亡,甚至污染地下水。养殖产生的大量恶臭气体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也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此外,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1.2 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要。畜禽养殖产生的排泄物中病源种类增多,大量的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疫情;畜禽粪尿对养殖场的畜禽产生危害,给畜牧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养户养殖存在着面散、量少、意识不强的特点, 给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打造生态化的畜牧业设置了障碍。
1.3 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要。面对日益资源短缺的资源,采取节约使用并举的措施,可以强化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综合利用,避免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利用畜禽废弃物生产,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可能,也从根本上有效节约和利用资源。
2 发展畜牧业的绿色循环模式及其应用
2.1 种植-饲料-生猪养殖模式。应用生产饲料来进行生猪养殖,最后畜禽粪便和尿液经过发酵处理而直接还田,如:林地套养,利用树林空间,生产出来的畜禽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畜禽粪便直接为树木提供有机肥,促进树木生长,良好的林地环境为畜禽的生长提供了自然空间.该模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环节较少,缺点在于受种植业季节性的影响,对土地处理能力有限。
2.2 种植-饲料-生猪养殖-肥料制作-种植模式.该模式是通过作物种植来生产饲料,将生猪产生的粪便制作之后用于种植业,从而形成循环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把畜粪收集,经过发酵处理后生产有机肥,,如:生物有机肥生产模式,生物有机肥以规模化的肉牛场的粪便和作物秸秆为原料,把微生物复合菌剂利用生化工艺和微生物技术, 彻底杀灭病原菌,将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达到除臭,腐熟,脱水,干燥的目的,制成肥效优异的有机肥,其在保持产出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田中的化肥施用量。该模式对土壤改良作用明显,可以降低化肥等的施用量,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最为彻底。
2.3 种植-饲料-生猪养殖-沼气-水产养殖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依托, 以畜牧业生产为中心,建立起复合生态循环系统。“沼气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纽带,沼气发电循环系统,是利用发酵产物和发酵剩余物生产清洁能源,通过集中收集液态物进入沼气池,充分发酵后发电,不产生外排处理的废弃物,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不但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还提高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该模式必须以产业化为导向,结合精品农业建设工程,实现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把握精品农业的内涵,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既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2.4 饲料-加工-集群-链接模式。强化天然绿色产品大区地位,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由于环境污染、产品污染等对健康的威胁,使得消费者更加偏好绿色产品,绿色特色畜牧产品是以无污染的绿色大草原基地良性发展为根基,绿色畜牧养殖业为畜牧加工企业提供绿色原料,如同时围绕绿色养殖业,重点强化建设绿色畜牧产品生产基地,在长期内通过规模经济达到有效产量,获得具有持久生命力和对区域经济的持久带动作用,在降低生产成本,有效保护资源环境的同时,奠定了经济永续发展的基础。畜牧养殖业的绿色创新产业是中小企业自动连接形成的企业网络,如:在内蒙古实施具有区域特色的大草原大集群产业战略,-畜牧业的乳、肉、绒及皮革加工业,从市场类型看准入门槛低、产品有差异又有替代性、生产者较多,对价格有一定控制力,建立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体系,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减少资源浪费,不断提高区域整体竞争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绿色产业集群的强大生命力,大集群强大驱动力量来自于以龙头带动中小乳品企业的产业集群,以草原牛羊肉加工为重点的肉类产业集群,以利用当地特色产品为首的加工产业集群,这种大畜牧集群不仅节约交易费用,为地方经济的整体增长提供了强大基础,还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增长极和扩散极。
畜牧业绿色循环经济是一项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的系统工程等,只有实施畜牧业绿色循环经济,才有可能提高畜牧业以及相关资源的配置效率,为畜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完善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使更多的生态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达到畜牧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宋德荣.毕节地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与对策[J3.养殖与饲料.2008(2):87-90.
[2]沈金生.循环经济技术分析框架探微[J].经济问题. 2008(1):21-22.
关键词:台州 民营经济 特征 碳金融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99-01
一、前言
浙江台州作为沿海一个具有活力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研究。在高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污染。台州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台州经济也遭受着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如何从产业升级中突围而出,将是获得未来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台州的低碳产业,投入较大,收益仍是未知数,因此现阶段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从长期来看,低碳产业包含着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
台州的活力经济促生了一大批地方的金融企业。除了四大行和一些较为出名的股份制银行外,台州还有三家实力较为雄厚的银行,他们分别是台州银行(原台州市商业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这三家银行给台州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资金帮助。除了银行外,台州也有林林总总的担保公司和租赁公司,为台州的民营经济提供了贷款保障。
在看待台州经济现象的同时,金融企业如何进一步给台州经济提供一个持久的动力保障,促使台州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台州金融企业的新课题。打造低碳金融,进行绿色信贷,是当前金融界为台州经济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
二、台州金融企业的低碳困境与内外在要求
1.金融企业低碳困境。(1)复杂多变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大了金融企业低碳建设的难度。应当承认,有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金融生态。台州地域多变,企业发展模式千变万化,中小企业众多,要求金融企业对待不同产业区别对待,加深了金融企业绿色低碳信贷政策制定的难度,使得绿色低碳产业不能及时享受到政策的好处,会让原本就相对脆弱的绿色产业雪上加霜,反过来刺激金融企业不愿更有力度地制定绿色信贷政策。(2)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加深金融企业绿色信贷困惑。在台州某些地方,一些污染很严重的产业(比如回收洋垃圾)有着重大的经济利益,是该地区民众的主要生活收入来源,也使得当地金融企业收入不菲。但是针对这种落后的回收方式让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如果马上执行绿色信贷政策,势必使得当地金融企业收入减少,民众短期生活受到影响,这样,长期利益就和短期利益冲突。金融企业是重视当期的报表收入呢,还是忍痛割爱,确实是一个纠结的问题。(3)高投入,低利润使得金融企业顾虑重重。相对于其他已经成熟的产业,绿色产业相对弱小,利润相对较低,而投入较大,投入时间也长,回收利润时间较长,相关风险增加,使得金融企业不敢马上就增大对绿色信贷板块的支出,相关后顾之忧令金融企业不安。
2.金融企业的内在动力。在我国,低碳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喜人,具有很大的利益空间。谁能做好现在的金融产业布局,谁就能在未来获得主动权。因此,现今,众多金融企业都将重点瞄向了低碳产业,尽可能地去适应低碳产业的发展,以期求得未来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现阶段,金融企业大规模地将资金放在了传统产业,甚至投入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两高”产业。这对银行来说,如此高度的资金集中是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的,有必要改善自身的资金贷款结构。低碳产业未来前景喜人,增强对其信贷支出,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3.金融企业的外在要求。(1)从道德层面上看,作为一个企业,自然而言就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金融企业也获得不少的利润,民众对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要求其对所在社区、民众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尤其对于金融企业的绿色信贷,更是呼声很高,各类研讨会、金融论坛更是直接将这种民众愿景以一种更加学术、更加专业、更加系统的方式表达出来。谁能关注这一需求与呼声,就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竞争力。(2)从国家法规和制度上看,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和产业淘汰政策。近几年来,中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民众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是越来越关注,此外,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进入末路,其经济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因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希望通过立法手段改善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通过法律来促进国内的产业升级,以求得经济与环境的双向发展。在此背景下,金融企业若能贯彻国家环保方针,积极向低碳产业倾斜,限制“两高”产业的贷款,必定能够获得国家的认可,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台州低碳金融的出路
1.加强立法和行政法规建设,建立低碳责任机制。要使台州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和谐发展,关键是建立一个长效可行的责任机制。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用绿色GDP去考虑经济发展,在剔除环境成本的前提下,做好经济发展规划,建立涵盖政府、企业、银行、个人、和社会团体的责任机制,尤其是银行的各项环保指标和任务,要严厉执行环保政策,对某些项目要严格进行环境可行性调查,对违反环境的项目绝对不能贷款,同时要彻底追究违反低碳金融要求进行违规操作的银行,促使台州区域经济长期发展。
2.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利益各方协调。应当看到,台州经济是个涵盖各方的交易实体,在推行一项新的产业政策时,必然会影响到各方的利益。台州发展低碳金融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制定长期的得当的产业政策,既要考虑到当前经济的发展,也要考虑到环保的实施,如何执行的更好,就需要企业家、金融企业、政府、环保社团、居民集中到一起,共谋生存发展。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要用市场的手段,建立正确的惩处和激励机制促使其转变发展模式;同时发挥银行自身能动性,促使银行的低碳努力和企业家利益相结合,促使双方发展低碳经济而努力,为低碳金融的发展贡献力量。
3.增强产业集中度,增加低碳金融抗风险能力。应当看到,由于台州民营经济散而小,在保持经济活力的时候,即便其在低碳产业投入资金,其资金也是散而小的,在低碳产业遭遇危机的时候,其动摇性也会很大;而低碳产业大都是新兴产业,资金需求量相当大,也不是一两个民营企业家所能承当的。上述的情况,使得银行对待低碳产业较为谨慎。发展低碳金融面临着一个风险危机应对的问题,小而弱的资金需求越发使得原本就让人担忧的低碳金融发展前途抹上阴影。因而,有必要在增强低碳产业的产业集中度时,优先发展好一家或者两家企业,形成带头和示范作用,同时也能够增家低碳金融的风险抵抗能力,增加其效益总量,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吃一个“定心丸”。
4.树立银行低碳责任意识,增强市民环保意识。低碳经济建设的两大主体一个企业,二是消费者。要有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必需有这两方的积极参与。对金融企业而言,应当树立其社会责任意识,自觉地把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好自身良好的低碳实践者的形象;对于市民而言,则要利用自己的脚去为那些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的金融企业投票,并且做好监督工作,对污染企业要勇于投诉,对于违规对污染企业贷款的金融企业要敢于举报,以自身行动支持台州低碳产业的发展。
5.增强银行低碳意识,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经济学假设,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不能排除,为了经济利益,为了报表上的数字,某些银行还会将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贷款给了国家规定不能贷款的“两高一过剩”企业,毕竟这些企业仍有相当大的市场,在数年内还有相当的经济利润。对此,应当增强银行的低碳意识,严格约束自己的企业行为,执行国家环保政策,从另一面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台州经济发展仍旧迅猛,低碳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即便现在存在着产能过剩和污染问题,相信在勤劳勇敢的台州人的努力下也能够解决。建设低碳经济,主要是依靠市场的力量,加上合理的激励制度和舆论导向,利用民众的监督力量,一定能够使得台州低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发展形势;绿色理念;节能技术;条件
1前言
所谓的所谓的“绿色建筑”,并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花园式屋顶、院落院落。这里的“绿色”是一种深化了的意象,是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代名词的一种代名词。建筑节能就比较容易理解,指的是一栋建筑从规划到施工再到投入使用的整个操作过程中从规划到施工再到投入使用的整个操作过程中,都秉承者节能的思想能的思想,在材料的使用上都是尽最大可能的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能源消耗。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虽然概念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上来说,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建筑行业的实践与运用。有社会的地方就有人有社会的地方就有人,有人就会有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课题是不会终止的建筑的课题是不会终止的。本文将从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建筑节能的形势入手我国建筑节能的形势入手,浅析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情况能的发展情况,并探讨其将来的发展前景。
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2.1来自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生存和发展,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注重利用资源利用资源、勘测能源并使其投入到发展生产力的伟大使命中中。第二产业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我国逐渐成为渐成为“世界工厂”。由于大量能源资源的使用,并且是不合理的使用理的使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河流污染、树木砍伐、噪音污染、雾霾严重等等问题困扰着我们雾霾严重等等问题困扰着我们。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然而然而,大多数我们赖以生存的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完就没了了。试想一下,如果资源能源用完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办?我们倒是不愿做这历史的罪人。2015年柴静的年柴静的《穹顶之下》后,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都不可置否的表明一个态度——我们的环境该治理了我们的环境该治理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提出,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的发展方向个行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建筑行业。
2.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各个阶段
((1)2004年到2008年年。这四年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起步阶段阶段。为了更加有效的实行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采取了有个别到一般的试点推行方法个别到一般的试点推行方法。实践证明,试点的效果还不错。((2)2008年到2012年年。试点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绿色建筑发展开始进入普遍推行阶段色建筑发展开始进入普遍推行阶段。这个时候,“因地制宜”至关重要至关重要。国家给了各个省份及其地方政府一定的权利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绿色建筑的推广据自身情况进行绿色建筑的推广。另外,绿色建筑的理念从设计环节就开始直至深入到建筑施工结束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环节就开始直至深入到建筑施工结束的最后一个环节,因而也更加注重理念到实践的实际运用因而也更加注重理念到实践的实际运用。((3)2012年至今年至今。如今,绿色建筑理念的接受人群已经从大城市扩散到小城市大城市扩散到小城市、从城镇扩散到农村。并且对于普通人来说建筑的概念也不单单只是局限于自家住房了来说建筑的概念也不单单只是局限于自家住房了。人们对于绿色也有了全新的认识绿色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2.3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近年来,国家对“绿色发展”相当重视当重视,绿色和可持续成为转变经济发展的主要理念。为此,但凡是政府工作会议但凡是政府工作会议,绿色发展问题都会成为关注点。国家相继促进绿色发展的相关文件相继促进绿色发展的相关文件,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温床床。另外,国家的财政支出中用于促进绿色发展的部分也逐年增加年增加。((2)人民绿色意识的提升人民绿色意识的提升。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理念也更加契合人们的更高层次的需求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理念也更加契合人们的更高层次的需求。物质生活水平的高层次体验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高层次体验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理念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色理念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3)需求带动市场——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从建筑的第一环节设计来看筑的第一环节设计来看,具有绿色理念的设计似乎更和人味口口。怎么样用最绿色的方式来规划建筑是第一步,再到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的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的环保和节约。最后到建筑的最后环节装修建筑的最后环节装修,所用的家具家电是否是节能的。以上这些建筑从始至终的实施过程中这些建筑从始至终的实施过程中,绿色理念的运用带动了一整个建筑行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整个建筑行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前景相当广阔。
3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态势
3.1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现状
((1)外部条件利好外部条件利好。一些西方大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经有40多年的行业经验了多年的行业经验了,我国可以借鉴学习。另外,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况来看,国家的政策法规为建筑节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环境,极大的鼓励了建筑节能行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绿色节能意识的觉醒也倒逼了建筑节能的进步节能意识的觉醒也倒逼了建筑节能的进步。((2)内部技术水平发展内部技术水平发展。国内比较知名的企业,比如格力、美的美的、海尔等家电企业在节能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一晚一度电一度电”的口号也满足了广大民众的要求。发展技术的资金和人员都相对稳定和人员都相对稳定。因此,节能技术条件基本成熟。((3)核心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核心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掌握核心的关键技术,是发展我国建筑节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展我国建筑节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尽管我国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比较于发展较早的西方,我国建筑节能在技术方面还存在能在技术方面还存在,核心技术不够成熟、技术发展资金不厚、技术人员较缺失的问题技术人员较缺失的问题。
3.2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前景
公共设施和住房建筑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发展运用的主要两个方面要两个方面。今后的建筑节能发展将会拓展至建筑行业范围内的方方面面内的方方面面,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看,国家政府机构将会带头先行,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从而形成全国范围内的鼓励机制形成全国范围内的鼓励机制。另外,农村建筑节能处于尚未开发阶段开发阶段,研究农村建筑节能、如何在农村并且因地制宜切实有效开展建筑节能有效开展建筑节能,将会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目标。
4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我国的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发展现在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节点在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也就是说,发展还不够完善。相关的外部条件内部条件都已经具备了相关的外部条件内部条件都已经具备了,接下来如何长足发展展,需要我们各方的努力和参与。有一点可以保证的是,我国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发展势头良好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发展势头良好,将来的前景也不错,毕竟这是一个大势所趋的风向竟这是一个大势所趋的风向。
参考文献:
[1]杨梅兰.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趋势[J].探讨建筑技术,20122012.
[2]和海波.探讨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22012.
关键词: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行业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行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而且,也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建筑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这就要求加强对建筑经济的控制,通过分析当前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与建筑行业概况
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及环境完好基础上,对各种资源进行有节制的利用,同时坚持新能源开发策略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所谓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的基本工作包括勘察建筑地址、研究设计建筑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维修、竣工建筑物的装修与安装,其本身及生产经营行为既与其它行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存在紧密关联。建筑主体施工、安装及建筑材料安装等是其经营活动的主体内容,建造娱乐场所、公共场所、基础设施、高楼大厦、桥梁、铁路、公路、住房,其它相似工程的勘探与设计等均涵盖其中。建筑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提高国内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同时,能有效提升各类建筑投资的水平与力度,加大资源利用量。因此,必须要保障建筑经济具有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以便其可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相对有利地位。
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逐步涌起,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加剧,各国各地区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及发展规模空前,建筑业发展同样日臻成熟。不过,从实践来看,三大产业发展均程度不同的忽略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资源利用总量、不可再生能源开采量不断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已濒临枯竭。而由资源利用导致的环境、空气、土壤、水体等方面的污染日益加剧。全面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不但是时代课题,也是现实所需,势在必行。建筑行业有必要也有义务坚持创新型建筑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环保、绿色、低碳的建筑产品,推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友好发展,以便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第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各行各业有必要从自身做起,主动发展可持续经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尽早形成,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由于建筑业在社会百业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与社会各方面几乎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建筑经济必须要首当其冲,坚持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以此奠定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第一,既有建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转变现有的建筑施工及建筑工程安装方式。建筑领域必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与资源、环境发展概况,完成施工、安装方法的制定与实施,形成资源与成本节约,从本质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呈集约化发展态势,逐步转变进入和谐经济、可持续经济、绿色经济发展轨道。从根本上实现建筑经济的健康、环保、节能及低碳目标,让建筑标准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相吻合,推动建筑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第二,坚持持续不断的发展创新。着力进行建筑模式、技术创新,研发环保、节能、高效建筑材料。建筑行业有必要全面普及新型环保、节能建材应用,致力于新型建筑技术研发,建筑实践中主动采用沼气、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资源,将环境污染程度减轻,提升公众生活质量,形成资源节约、资源利用率提升这一良好发展业态,推动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真正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健全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合理的制度体系及监督制约机制,由此确保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过程不可以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采用不合理、不科学的偷工减料手段,必须坚决杜绝对公众生活质量及环境有害的设备与建材利用,这就要求,建筑行业必须全面遵守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同时,政府有必要强化行业监管,使建筑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均与建筑标准相吻合,从本质上促进建筑行业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四、结论伴随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各行各业的环保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建筑行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加强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芬.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2011,(21):112-113.
[2]尹书.浅谈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04):244.
[3]王璇.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4]侯建平.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