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会治理专业化

时间:2023-09-28 16:01:49

导语:在社会治理专业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会治理专业化

第1篇

关键词 社会体育 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 系统化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ystematic Cultivation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n Course Teaching"

JIAO Zhenyu

(Department of Sports,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Abstract Social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a focus of attention, how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aven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s a question worth exploring.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n course teaching",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of systematic training of the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n course teaching", conducted specific studies guidance and social sport management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n course teaching" systematic training methods, analyzes the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course of study in social practice" Precautions systematic training, in order for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training management applicability of talen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Key words social sports; social practice in course teaching; systematic; training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知识量的多少,更在于实践能力的高低。学生的成长在学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决定着学生学什么,学校专业课程的教法决定着学生获得什么和获得多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这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体育发展所需人才的摇篮。现代社会体育发展速度很快,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在健身公园、健身广场、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健身工作室、健身协会等均可见到不同项目的健身人群,他们热情高涨。那么,怎样才能推动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加速社会体育整体发展?社会体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出现是良好的催化剂。为此,“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将课内知识与社会发展动向密切结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教学实践环节,提供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的机会,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更好地、更早地认同社会搭建良好的平台,鼓励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灵活应用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实现知识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进行系统化培养的必要性

传统 “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体现方法均集中于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课程与课程之间都是各自为政,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更多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重复性教学,而没有形成系统性和连贯性。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 的系统化培养一改以往实践环节培养人才知识能力的单一角度形式,是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归类、整理,将课程中实践环节比较相近的进行整合,课程中实践环节不同的进行强调与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环节能够不重复却以“递加法”和“倒金字塔式”提高,为学生构建整体化学习模块,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学习方法、系统化的分析能力和系统化的实践设计能力,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适用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

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系统化培养方法

3.1 构建“点―线―面”的“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体系链,培养学生灵活掌握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每一门课程的设置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规定了每学期、每学年学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凡是同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有交叉,但也有很大的不同,交叉点是课程与课程的衔接,不同点是课程的特色。依据不同学期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多少、能力提高的程度和学生的特点,低年级时对“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降低,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另一门有交叉点的“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环节中对该能力的要求提高,设置的实践环节难度增大,这样形成的是“点―线”的“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体系链。而对于课程与课程中的不同点――面,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能力培养范围的重要点,也是学生专业特点与实践能力提升的特色点。将“点―线―面” 的“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灵活掌握与应用知识能力的增强,这个过程是一个构建“树”的过程,有树的主干,有枝繁叶茂的分支,才能形成整体的逻辑思维,才有强壮与创新的巨大动力。

3.2 应用 “一基二压三用”实践教学体系模块,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提出实践教学应与专业就业需求相吻合,提倡校企结合,培养适用性人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开设的专业,为社会体育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与管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们健身的健康性和推动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主性。为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模块是一种系统性的培养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方法。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按照培养能力的侧重点不同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设定一个操作方式流程,按照操作方式的流程设置“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环节,形成“课程基础知识是基石,实践计划的制定与操作是动手,实践结果的呈现是考核”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为“一基二压三用”实践教学体系。一基指代灵活掌握课程基础知识;二压指挥学生主体,提倡学生动手操作时,学生的实践计划压力和操作压力;三用是将“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所得应用于课程考核、实习就业、课程实践环节评估调整三部分。

3.3 以“多元评价”的方式建立学生考核制度,夯实学生的基本功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能力获得的重要指标。评价不仅仅停留在结果上,更要注重学生过程的表现与获得性。“多元评价”方式一改以往考核相对单一的形式,采取教师事先提交考核标准,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学生之间考核、同行专业教师评价考核、领导检验考核、督导监督考核等,从多角度多层面评价学生的表现,给出最终的成绩。通过多元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对考核的认识,加深学生的重视程度,全面培养学生,夯实学生的基本功。

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系统化培养的注意事项

4.1 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不盲目

在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系统化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专业的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既要重视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又要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系统化培养的作用,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

4.2 与适用性人才培养相结合,不脱离实际

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健康需求,日益推动着社会体育的繁荣与发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服务性较强的专业,服务社会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归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服务发展、以用为本”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因此,服务于社会需求成为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主动适应社会体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满足健身人群对健身方法的科学性、健身内容选择的正确性和健身市场对健身行业的管理与经营的指导性与创新性等需求,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系统化培养的目标。

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UPRP20140692

参考文献

[1] 柳春梅,李志宏,任平.社会需求导向下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5).

第2篇

有利于实现专业化。“谁污染、谁治理”是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则,但随着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注重生产而忽视治污的短板及局限性就日益显现出来。要想治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就有必要委托第三方专门承担治污工作,这是治污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环境污染实行第三方治理,是将分散于各企业的治污工作,由第三方负责运营,可以实现治污工作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会降低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节约社会成本。

有利于社会监督。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备受公众关注,但是企业如何治污,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社会监督不易。实行第三方治理后,可以将治污工作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委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更好地推动治污工作的开展。

山东 赵连卿

环境污染

要走专业化之路

酒企制酒是行家,但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却可能是外行。茅台公司与贵州华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污水处理系统第三方协议,将污染治理交给后者,这是现代化的治污模式,为我省全面推行污染第三方治理开了个好头,值得充分肯定和推广。

工业污水处理,不仅要让污水经过科学处理达标排放,更要尽可能地把处理过的污水再利用,一方面可以节约和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节约成本。让酒厂专心产酒,电厂专心发电等等,把治污交给专门的行家去办,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有的企业也许会担心引进第三方治污,会增加成本。其实,自己治污无力,一旦有意无意排污而遭受处罚,付出的经济成本更大,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即使自己认真治污,需增加必要设备、人手等等,付出的成本也必然不菲。外地不少先进企业早就推行第三方治污模式。实践证明,只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规范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机制,将环境污染治理专业化,效果会更好,达成双赢。 贵州 辛呈

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好处不少,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确保第三方治理比排污企业自己治理更有优势;虽然第三方治理通过服务合同的签订,但在现有法律下却没能实现法律责任上的转移,一旦发生超排等行为,执法部门该怎么处理;如何有效预防治污市场低价恶性竞争。

所以,还需要政府做好相关的制度设计,来确保“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能顺利进行。一方面要提高排污企业的违法成本以及监管力度,防止因监管不严,排污企业不治理或者不达标排放,从而大幅降低治理成本,造成第三方治理的成本优势不存在。

另一方面是明确第三方治理的法律责任,从过去“谁污染、谁治理”的治污政策,转变为“谁治理,谁负责”或者双方共同负责,使执法部门在处理违规现象时能有法律依据。还有,可针对不同类型行业,依据现有经济技术条件,按照行业污染治理平均成本和运营合理利润水平,制定工业污染治理的门槛价格,预防市场低价恶性竞争。 贵州 吴礼建

监管机制要跟上

要确保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达到预期目的,还应做到:

环保部门要加强对第三方治理单位监管,严格监督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设施运营岗位管理、设施运营操作规程、运营记录等。对管理不到位,故意不正常使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偷排、漏排、直排污染物的,应吊销其资质证书,责令其退出治污市场。

排污单位要加强对第三方治理单位的监督,安装相关监控设备,发现治理单位有不正常使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治污不达标时,应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报告,由环保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如果整改不力,排污单位应及时终止与其的运营合同,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第3篇

一、国内道路运输业市场结构与运作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体制改革对道路运输业注入了活力,道路运输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运输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在公路快速客运领域、公路快速货运领域、专项货运领域和物流服务领域,走“组织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之路的运输企业不断出现。然而道路运输市场多年来基本上还是依靠增加运输经营业户、运输从业人员、运输车辆等生产要素以及在社会经济强力推动下发展的,呈明显的粗放式发展状态。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运营方式还存在以下问题。

1.总体上看,国内道路运输业仍处于经营主体多、企业规模小、运输组织松散、市场集中度低、竞争能力差的状态,在货物运输领域缺乏能起龙头骨干作用的市场主体。

2.虽然较之上一发展阶段(1985—1996)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实体企业,但这些企业仍是墨守成规,将重心多放在生产层面上,呈现出各类型企业及个体运输户直接竞争的局面,企业的专业特色不明显,一辆车可以跑遍天下的经营理念还普遍存在。

3.竞争经营理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运输服务水平不高。价格竞争依然是主要竞争方式,非价格竞争策略很少被采用。

4.法治理念薄弱,公法治理难以到位,市场无序,且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5.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相互分离,不能协调发展,造成运输资源浪费,运输效率低下。

二、发达国家道路运输业的市场结构及运作特征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道路运输市场主体明显呈现两极分化。市场集中度高,而且大、小企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合作关系稳定,市场秩序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1.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汽车零担运输企业不断合并,数量急剧减少,运力不断向规模庞大覆盖全国的少数大型运输企业集中。目前美国最大的三家运输公司承担的运量占全国货运量的80%以上,营业收入占90%左右。

2.从职能分工来看,规模庞大覆盖全国的少数大型运输企业,运作重心集中在组织经营层面,主要是从事市场组织职能,并从事长距离的干线运输。数量众多分散各地的小型运输企业及个体运输企业,主要是依托大业户从事运营,或只为个别具体的客户服务,从事一些集散货物运输和地方支线客运、旅游客运服务等。大小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相当稳定,互惠互利。

3.从利益分配来看,在经济稳定或发展时期,大企业得利好于小业户。而当经济萧条时,承担经营风险的则主要是大企业。

4.从专业化程度来看,规模庞大覆盖全国的少数大型运输企业,其经营特色非常鲜明,彼此之间一般不会出现正面的、直接的竞争和冲突。

5.从行业治理方式看,发达国家私法治理比较先进,治理效果较好。

三、对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运作的建议

国外发达国家的道路运输市场机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在市场自由竞争机制的驱使下,市场结构及运作方式较为先进。笔者将国内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运作方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应情况进行对比,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调整建议。

(一)不断提高市场集中度,培育和发展骨干企业

培植少数大型骨干运输企业来主导道路运输市场发展是行业健康发展所迫切需要的,也对提高道路运输市场集中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培植大型骨干企业,首先需要政府通过制定道路运输产业政策来加以扶持,给予相应的财税、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对道路运输行业主管部门来讲,应主要通过在项目审批、经营线路开发、交通规费和通行费减免、同业联合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倾斜。同时,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减少个体运输户的增加,鼓励个体运输户或小业户走联合发展之路,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二)大型骨干企业应调整经营理念,从重视运输生产转向重视运输组织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道路运输企业的运作重心依然定位在运输生产层面上,而非经营组织层面。道路运输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具有高投入,高固定结构的特点,因此规模再大的企业,也不可能一味依靠增加运力和车辆来谋求发展,即使美国最大的道路运输企业也不可能做到。大型骨干企业首先应该转变自身的经营理念,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可以通过联盟扩大其资金实力,通过与小业户合作扩充其运输生产能力(运力及车辆),同时也可通过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作拓展市场领域。而自身则将运作重心集中在组织经营层面,主要从事运输活动组织职能,或从事长距离的干线运输。具体的运输生产活动可以承包给合作关系稳定、配备先进、信誉较好、规模较小的业户进行。如此一来,这些规模较小的业户与大型骨干企业之间就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

(三)大型骨干企业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道路运输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主要包括经营领域专业化和运输技术专业化。经营领域专业化是指一个大型骨干运输企业应先在某一领域实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以此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运输技术专业化是指通过配备专用运输设施和技术,以达到既定被运输物品的运输要求,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创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例如鲜活运输、工艺品运输、展品运输、木材运输等。结合运输业的特性,选择专业化发展,符合市场机制的要求,提高了运输服务的品质,同时可减少直接竞争,是市场机制下运输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采用多式联运,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走全能发展之路

所谓全能发展之路,就是要冲破道路运输界限,重视道路运输与周围可以利用的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航空或水运)的衔接与协调,强调综合运输。目前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界限太明显,合作较难,应基于综合运输体系来考虑。

第4篇

摘要:保险机构是保险中介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保险机构持续、快速发展,在保险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现象成为其良性发展的桎梏,本文从保险机构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保险机构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保险机构法人治理保险中介市场

保险机构是指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条件,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取得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向保险公司收取保险手续费,在保险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专门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

一、保险机构发展现状

1.保险机构是保险中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我国保险机构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机构数量不断增加,2001年底,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共批准成立的保险机构121家,截至2008年3月31日,保险机构已经达到1752家,占到保险中介市场的74.71%。

2.保险机构连续几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05年,全国保险机构累计全年亏损3572万元。2006年,全年亏损2361万元;2007年,全年亏损4830.08万元(图1)。

3.保险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初步建立。截至到2008年1季度末,保险专业机构共设立2105家,退出353家,进入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7家,退出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8家。

二、保险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占全国总保费收入比例较低。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保险机构是与保险市场同时产生、共同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我国保险机构规模小、效益差,相对于我国巨大的保险市场和快速发展的保费收入,保险机构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寿险市场,保险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比较低。

2.保险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尚不规范。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一些保险机构缺乏成熟的经营理念,经营行为不够规范,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而是放在不正当的经营手段上,市场调研、客户分析、内部制度建设、人员选聘培训等基础性工作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

3.保险机构专业化优势不明显。《保险机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保险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可以经营的保险业务。《二八年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08年3月底,我国保险机构持证率为76.35%,虽然高于全国保险中介机构平均71.96%的持证率,但仍然和专业化服务的要求不符。

三、我国保险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保险机构的发展,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保险市场的运作效率,促进了保险产品的销售,更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的需求,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及时解决和完善,为保险机构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1.加强监管,营造保险机构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我国的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底子薄固然是事实,但是可以不断借鉴国外市场成熟发展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保险制度,为保险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监管部门进一步促进保险相关法则和政策的完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股权清晰、责任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内控机制,确保保险机构的规范运作,对保险机构的经营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要求,继续扩大保险机构市场准入,推进市场竞争。

2.继续探索保险机构与保险公司的良性共生关系。从长远来看,这是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保险公司是保险商品和服务的最终提供者,而保险机构则是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促使双方达成保险合同或者协助履行保险合同的第三方。简而言之,保险机构的基本作用是为保单当事人和保险人提供服务。当保险公司的经营实力达到一定的规模,保险公司会从成本和效益的辩证关系角度,从经营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将相对程序化、规范化、技术固定化的展业和产品销售环节转托出去。

第5篇

一、专业化煤炭码头的环保现状。一、专业化煤炭码头的环保现状。一、专业化煤炭码头的环保现状。一、专业化煤炭码头的环保现状。

1、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的概述:

煤炭码头环境保护顾名思义就是保护环境,其主要内容就是防止、减少煤炭洒漏、煤粉

尘扬尘与扩散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狭义而言,港口煤炭码头环境保护主要是保护环境。

其形式有:①污水处理;②喷水降尘;③降低噪音;④绿化。广义而言,港口煤炭码头环境

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其形式有:①污水处理;②喷水降尘;③降低噪音;④绿

化;⑤温控、湿控;⑥防风、防水、防滑;⑦防视觉疲劳(夜间照明、反光服);⑧防碰撞、

防高空坠物(通道、栈桥);⑨防火(防自燃)、防爆;⑩防鼠害。这里我们只研究狭义范围内

的环境保护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紧迫需求,带动了煤码头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也

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煤码头一般都是露天作业,且中转运输过

程中,80%以上均会出现洒漏煤、易起尘问题,对整个码头乃至工作、生活环境造成了空气

污染、水污染等严重问题,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2、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治理的特点:

1)、作业工艺多,治理区域广,治理情况复杂。

2)、原有环保标准及环保设备大多采用当年国家的对应标准实施和执行,相应的管理制

度和治理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煤炭港口环境保护的新要求。

3)、与其他领域有所区别,煤炭码头扬尘的污染大多属于无组织排放,抑尘治理难度较

大。

4)、煤炭洒落、扬尘污染等原因较多,治理范围广、情况复杂。

5)、传统环保治理方案较单一,较难将一个区域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6)、传统的洒水除尘设施设备耗水量大,且受季节影响大。

7)、煤炭港口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在环保设备的自主创新意识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外煤炭运输的环境治理主要是以防为主,以除为辅,即尽量利用化学方法在煤

炭制造中提高煤炭的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但在码头运输环节中,由于气候条件、工况条件

等制约因素,有效的物理治理措施还很少。

根据煤炭码头近几年环境问题总结分析,不论是防止、减少煤炭洒漏还是煤粉尘扬尘与

扩散;不论是环保意识的淡薄还是设施设备的落后,其实均反映在相应的设施设备老化、失

效,对其管理、调整不到位所致。这样导致在码头装卸煤炭过程中,各个流程转接点出现不

同程度的洒漏煤,积煤等问题,同时,传统的治理方式较被动,不能达到预防性治理的效果,

导致煤炭的扬尘没有得到根本的治理,在后续流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扬尘扩散问题,尤其

是对于翻车机区域和码头区域PM10以下扬尘颗粒物的无组织排放,以及堆场区域的大颗粒扬

尘等不能有效治理。所以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公司现有环保设备概况。二、公司现有环保设备概况。二、公司现有环保设备概况。二、公司现有环保设备概况。

神华天津煤码头公司一期项目洒漏煤及扬尘治理设备主要包括:洒水抑尘、干式吸尘,

煤炭转运点的清扫及导料等,其中涵盖了13个转接机房中的各类清扫器装置、地面转接点的

导料槽装置、静电除尘装置、堆场及单机设备的洒水喷淋及清洁装置、各类污水处理及回收

装置、清扫车等。在实际使用中,这些设备随着公司的运营发展、做强做大,逐渐暴露出了

种种问题和缺陷,已经无法满足煤炭码头对环境保护的新标准和新要求。

三、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思路。三、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思路。三、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思路。三、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思路。

1、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课题:

神华天津煤码头公司为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2012年专门成立了环保专项课题研

究小组,确定将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作为长期的研究课题,深挖专业化煤炭

码头的污染源头,分区域查摆问题,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解决码头污染问

题。

2、制订课题大纲,确定研究思路:

专业化煤炭码头装卸一般分为翻―堆和取―装两大工艺,煤炭的提升转运是造成煤炭洒

漏及扬尘污染的关键原因,所以要解决污染问题需要按照煤炭运输的流程工艺出发,沿着煤

炭输送和转运等空间和时间的位移,发掘污染源点并找到治理措施。课题研究初始,课题组

就制定了研究大纲,明确了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制定了研究原则,确定了课题研究组织机

构和实施计划安排,为课题的有序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污染问题的区域划分:

按照不同作业区域性质的划分,我们将作业现场划分为四大治理区域:翻车机区域、堆

场区域、码头区域、皮带机沿线。并确定了课题实施的切入点:

1)、翻车机设备的扬尘及地坑皮带的洒漏。

2)、堆、取料机作业过程中的洒漏及扬尘。

3)、堆场堆存情况下的扬尘。

4)、码头装船机作业过程中的洒漏及扬尘。

5)、皮带机导料槽处的洒漏及扬尘。

6)、皮带机头部清扫提升及改向滚筒磨损的防护。

7)、转接机房特殊煤种情况下的堵料及扬尘治理。

8)、皮带机驱动站扬尘的防治。

9)、转接机房集尘收集的应用。

10)、辅助系统环保的提升。

4、课题研究面对的难题:

1)、原有洒水除尘设备在治理扬尘上效果不佳,且冬季港区范围内洒水除尘系统停止供

水,所以冬季扬尘更加严重,治理难度加大。

2)、由于现阶段各个煤炭码头的环保水平相差不多,所以可以借鉴的先进技术方案不多。

3)、在改造提升过程中,新设备的改造可能会与原有设施设备发生干涉,对现场实施造

成一定的难度。

四、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和实践。四、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和实践。四、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和实践。四、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和实践。

2012年至今约一年半的时间里,课题研究按照既定的区域划分和切入点入手,考察调研

各个专业化煤炭港口与环保设备专业厂商,力求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原有环保方

案逐一进行更新、改造、提升。2013年公司针对环保提升课题,研究并实施了12项设备创新

改造项目,投入约680余万元,2014年我们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继续推广、复制环保

课题研究的成熟技术项目,逐渐描绘出一套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勾

勒出一幅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的蓝图。

1、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的蓝图构想:

(1)、翻车机区域:煤炭从翻车机翻卸下落到地面皮带机过程中,扬尘污染非常大,按

照煤炭输送流向,2013年我们从翻车机上部、中部、底部分别实施了“CD3/CD4翻车机干雾

抑尘”、“漏斗层上机液压管路封堵”、“翻车机地坑内部驱动层、漏斗层的地面吸尘系统”、

“BF地面皮带机系统导料槽新型防尘帘改造”等项目。实现粉尘浓度抑制率90%以上,节约

用水量50%以上,有效实现了冬季抑尘。同时,结合地坑皮带机静电除尘器,每日增加粉尘

收集量约2吨。2014年我们将继续研究“CD1/CD2翻车机干雾抑尘”、“地坑皮带机爬坡段干

雾抑尘的可行性”,力争实现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的6级抑尘体系。

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6666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

(2)、堆场区域:按照煤炭从堆到取,以及在堆场的静态储存过程,2013年我们先后研

究实施了“堆料机的清扫器升级改造”、“取料机的导料槽延长改造”、“移动式远程射雾器

的改造”、等项目。有效减少了堆、取料机坝基洒落煤、取料机中心漏斗严重洒漏、扬尘扩

散等污染问题。2014年我们将继续研究“堆料机干雾抑尘系统”、“取料机干雾抑尘系统”、

“堆场喷枪站升级”、“堆场防风网立体抑尘”等项目的可行性。这样在堆场区域建立起一

套“由外至内、从堆到取、化被动为主动”的7级立体抑尘体系。

堆场区域从外到内、从堆到取堆场区域从外到内、从堆到取堆场区域从外到内、从堆到取堆场区域从外到内、从堆到取7777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

(3)、码头区域:

由于神华天津煤码头公司面临邮轮母港,所以码头作业区域是环保的重中之重。2013年

我们分别研究实施了“码头西侧BM皮带机导料槽防尘帘改造”、“装船机清扫器的升级改造”、

“装船机加装接煤板改造”、“码头BM头部漏斗卸料优化”等项目。有效地减少了煤炭在码

头转运、装船过程中,码头面以及船舱夹板上的洒漏、扬尘污染。2014年我们将研究装船

机系统的干雾抑尘改造以及装船机悬臂卸料漏斗改造,此项改造在港口行业也属罕见,如果

实施成功不仅可以实现装船作业区域扬尘抑制率80%以上,装船机悬臂洒漏煤炭的有效收

集,将无组织排放有效地抑制在装卸的转运点附近,避免扬尘的扩散;而且能够实现冬季抑

尘,实现码头从西到东的5级抑尘体系。

码头区域从西向东码头区域从西向东码头区域从西向东码头区域从西向东5555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

(4)、皮带机沿线:

按照煤炭从上到下转运的顺序,2013年我们先后研究实施了“皮带机系统清扫器升级

改造”、“皮带机转接点中部漏斗堵料的防治-空气炮的研究与应用”、“皮带机导料槽新型防

尘帘的应用”、“皮带机驱动站抑尘围挡的应用”、“除尘器卸灰钢房的应用”等项目。有效地

减少了皮带机回程面煤饼洒漏约80%,并有效抑制了皮带转运点和驱动站的扬尘污染。在

2014年我们将继续针对皮带机沿线的扬尘问题深入研究,计划实施“转接塔内吸尘系统的

应用”、“T3、T13转接机房清洁煤炭抑尘改造”等项目,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研究“皮带机导

料槽的干雾抑尘的可行性”。这样我们将利用先进的环保抑尘工艺,提升皮带机系统的环保

设备辅助效能,实现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转运过程中的7级抑尘体系。这将有效减少皮带机

沿线洒煤量约80%,减少沿线转接点扬尘量约85%,并针对粘煤、块煤等特殊煤种,有针对

性地减少堵料几率,有效抑制块煤的粉尘扩散,并实现皮带机沿线无组织排放的抑尘和收集。

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7777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

2、几个主要的环保实施项目经济效益预测:

(1)、翻车机干雾抑尘改造项目:

1)、直接效益预测

A、实现冬季翻车机区域抑尘,减少清扫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环

境,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几率;

B、有效治理1~10微米细小颗粒,减少粉尘排放量,粉尘抑制率达95%以上,为公司的

环保、绿色港口奠定坚实基础;

C、节能降耗,减少用水量。按年吞吐量4500万吨C80计算,年卸车约9700列,年洒

水系统开启9个月计算,两套翻车机系统一年洒水量减少1.53万吨,按10元/吨计算,金

额节约15.3万元。(原喷水装置每列车耗水量5吨,使用干雾抑尘装置后,用水量为原喷水

量最多用0.8t,一列车节约用水至少4.2吨。)

2)、间接效益预测:

A、改善周围环境,降低了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创造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B、减少煤炭热值损失。按年吞吐量4500万吨计算,年洒水系统开启9个月计算,两套

翻车机系统减少年热值损失相当于煤炭1.13万吨,按400元/吨计算,金额节约395.5万元。

(注:因大量使用中水除尘,使煤炭热值大量损失,统计数据表明,煤炭含水量每增加1个百

分点,煤热值损失30-50大卡,按煤热值6000大卡、热值损失40大卡计算,相当于煤炭损

失0.67%。使用干雾抑尘装置除尘,按2吨水/1万吨煤含水量计算,只增加含水量0.02个

百分点,比原喷水除尘系统含水量减少0.1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煤炭损失0.067%。)

(2)、皮带机导料槽新型防尘帘改造项目:

1)、直接经济效益

公司当前共有36条皮带,其中地面导料槽有33处,按照公司年吞吐量4500万吨,改

造前、后的导料槽万吨洒煤量分别为20kg、4kg,煤价500元/吨计算,公司一年皮带机导

料槽处的洒漏量减少792吨,直接经济效益约为39.6万元。

2)、间接经济效益

A、可以大大减少清扫人员劳动强度。

B、减少职业病几率。通过改造前后的皮带机导料槽万吨作业洒煤量的对比发现,改造

后的皮带机导料槽区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为改造前的20%,作业现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减少清扫及维护人员发生职业病几率。

C、节能减排。通过改造前后的皮带机导料槽万吨作业洒煤量的对比发现,改造后的皮

带机导料槽区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与改造前的导料槽区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减少80%以上。

D、提升环保绿色港口。改造前,由于皮带机导料槽两侧挡料胶皮不能与皮带保持时时

接触,在挡料胶皮与皮带间隙,洒漏直径1~3mm的微小颗粒及粉尘,造成皮带沿线煤粒、煤

尘污染严重。改造后,由于新增的防尘帘能够保证与皮带保持时时接触,且使用寿命较长,

满足使用要求,为公司提升环保绿色港口奠定坚实基础。

(3)、新型清扫器的改造项目:

1)、直接经济效益

公司当前共有36条皮带,按照公司年吞吐量4500万吨,改造前、后的皮带机清扫器区

域万吨洒煤量分别为60kg、20kg,煤价500元/吨计算,公司一年皮带机清扫器区域的洒漏

量减少1980吨,直接经济效益约为99万元。

2)、间接经济效益

A、减少清扫人员劳动强度。改造前,根据清扫人员对6月份的皮带机作业情况统计,

平均每天皮带机清扫器区域洒煤量分别为100kg~150kg,计算该区域万吨作业洒煤量分别约

为61.8kg,需要每天清扫人员进行清理。改造后,根据清扫人员对6月份作业情况统计,

计算该区域万吨作业洒煤量不到为8.17kg,大大减少清扫人员劳动强度。

B、减少职业病几率。通过改造前后的皮带机清扫器区域万吨作业洒煤量的对比发现,

改造后的该区域区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为改造前的20%,作业现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减少清扫及维护人员发生职业病几率。

C、节能减排。通过改造前后该区域万吨作业洒煤量的对比发现,改造后的皮带机该区

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较改造前减少80%以上。

D、提升环保绿色港口。通过环保提升项目的深入推进,公司向外界传递了建设绿色港

口的决心与行动,赢得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为我公司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3、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的综合治理理念:

(1)、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的改革之路一方面需要利用先进工艺、先进材料、创新技术

研发等手段进行环保设备的研发与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切实依照技术改造对已有的设备管理

制度及操作保养手册进行更新完善,形成设备促进制度更新,制度保障设备运行的良性循环。

(2)、另一方面还需要码头企业人员环保意识的提升,管理责任的强化,通过教育、宣

传等各种手段把保护环境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清洁生产的全过程,使得管理人员在制度制订和

职责划分领域倾向于环保;技术人员对环保辅助型设备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主力生产型设备的

高度;操作人员生产作业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岗位从关注环保出发,这样就能形成专业化

煤炭码头自上而下的全员环保管理体系。

总之,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的研究与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技术管理工作者,

应该将煤炭码头环保作为一项综合治理工作来对待,在有效解决设备洒漏问题的基础之上,

深挖扬尘污染问题,开拓思路,不断将环保课题进行细化和提升,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专业

第6篇

一、社会转型背景

1、社会转型及其内涵探讨

社会转型背景,必须首先明确“社会转型”这一术语的基本内涵。众所周知,“社会转型”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社会转型本身即是社会制度的创新,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制度变迁过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促使社会整体相关方面发生重要变化。从这一段关于“社会转型”及其内涵的论述之中,读者可以明确一个这样的基本事实,所谓的“社会转型”,在时间的层面上,它指向某一特定的社会发展时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社会制度发生着创新式的改变;在内容的层面上而言,社会转型是指因为某种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带动的一切相关社会因素的变化。无论是文化因素,还是政治因素,都会在这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与原来有所不同的发展式改革。这也就是说,在某一社会转型期内,政治、经济、文化都会表现出创新式的发展。但是,要比较转型期内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特点,则需要研究者对社会转型前与社会完成转型后的具体形态进行仔细地对比。

2、社会转型背景

所谓的社会转型背景就是因社会转型而导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必须面对的、复杂化的教学环境。在以社会转型为核心构成因素的教学环境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都必须以其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这个环境里,提升教学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相关问题。

二、社会转型背景的影响

社会转型给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是综合性的。而且这种综合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表现出系统性的特征。所谓的系统性特征是指社会转型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影响已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全部环节。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更不容研究者所忽视:

1、给予教学理论的影响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程与其它高校的课程有所不同。而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种不同表现在诸多的方面。对于社会转型背景而言,社会转型所涉及到诸多内容几乎都会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社会转型在政治层面上的变革,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和新的对象。例如,对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言,它就是目前这一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其次,经济变革与文化进步都会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产生影响。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问题,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落实等,都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出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势必引起教学理论的变化。例如,探讨“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教学管理机制,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科教学模式,探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策略等,都势必引起传统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

2、给予教学策略的影响

首先,社会转型背景给予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更新上。在这里,读者一定要注意这样的问题,所为的“更新”是指传统教学内容适应社会转型而进行的一种调整。而且,这种调整既不能脱离传统的教材内容,又不能脱离对社会转型的思考。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教学。特别是在哲学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对“中国梦”进行哲学层面的解读,更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哲学理论,更能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梦”及其内涵的掌握。再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都是如此。都是在探讨社会转型给予学科教学的具体影响。其次,社会转型背景给予教学方法的影响。例如,随着教育国际化快速地发展,国外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理论融入到了教学改革实践之中。例如,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的改革实践,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微课改革,探讨翻转课程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事项等,都是社会转型背景给予教学方法的影响。再次,在传统的教学策略研究中,研究者似乎更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换,但很少关注对教学效果的评估。然而,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教学策略的研究又开始关注教学效果评估标准的更新,评估对象的审视,评估结果的反馈方式。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教学评估的改革更应该是教学策略研究的重点。

三、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显现,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适应这个复杂化教学背景的表现,也是其抓住自身发展机遇,提升教学效果的前提。

1、专业化的教学改革

尝试教学改革是一持续渐进的过程。无论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是当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尝试着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然而,反思传统的教学实践,却有研究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看,理论滞后、脱离实际、内容重复、方法简单、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是制约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如何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方法很简单也很实际,那就是加强专业化的教学改革实践。在专业化的过程中,既可以使任课教师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又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更加适合于社会转型的背景,从而表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因此,这里的专业化是指在专业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借鉴化的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提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无论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还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继承,都使教学改革的借鉴化成为了可能。例如,对于传统的讲授法而言,虽然它会限制学生的动脑能力,但是,如果任课教师运用得当,它却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节省更多的教学时间。再如,对于案例教学法而言,虽然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如果学生并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环境,同样也会影响具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那就需要任课教师结合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对案例的讨论营造一个适当的教学情境。而这种教学策略的诞生就得益于对其他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经验的借鉴。

3、立体化的教学改革体系

社会转型背景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可谓是立体化的影响。因此,面对这种立体化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该表现出立体化的特点。例如,从课程资源开发,到校本教材的编写;从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学任务情况的评估,都要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改革实践与之配套。如果说,上边论述的立体化教学改革体系的构建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分析,那么从微观的层面上,从特定某一节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任课教师也要设计立体化的教学改革实践。例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习题的设计再到教学效果的评估,为了适应社会转型的教学背景,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变化。

4、实用化的教学改革效果

第7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大力推进企业本质安全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推进政府监管网格化,由镇政府和仪井镇安监站对全镇范围内的实体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普查,建立属地分类监管台账,把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全覆盖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核心,严格安全评估,强化过程控制,规范生产行为,建立“精、细、严、实”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推进行业直管专业化,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优势,着力加强行业监管力量、专家队伍、救援力量和科技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水平。

二、工作步骤

“三化”建设工作为期一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5月底以前)

各村委会及镇属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全县统一部署,抓紧制定本村、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三化”建设实施方案,迅速安排政府监管网格化、行业直管专业化工作,并督促本村、本行业领域企业积极开展安全管理精细化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1日-10月31日)

各村委会及镇属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全镇安全生产“三化”建设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三化”建设。

(三)总结提高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

各村级镇属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及时对开展“三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三、重点工作

(一)推进政府监管网格化

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划分安全管理责任区,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的信息台账,制定本辖区《“三化”建设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掌握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抓好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隐患排查和非法生产经营举报。

2.建立企业基础台账,按照危险等级分类监管。根据“属地、分类、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三级”监管企业基础台账。台账要统计到本级监管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对单位名称、性质、注册地址、经营地址、从业人数、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工艺、产品、原材料、危险等级和重大危险源等要素进行全面登记。对采集的信息要认真分析,仔细研判,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类别、危险源危害程度等划分监管等级。对网格内企业实行危险等级分类管理,划分为A(高危)、B(中危)、C(低危)三个等级。按照不同等级,制定监管办法和措施,明确监管重点和目标,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对危险等级高的企业和重大危险源,要切实增加检查频次,加大监管力度。

3.建立事故隐患台账,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把排查治理隐患作为网格化监管的重要任务,加快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动态掌握本辖区、本行业内的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加强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对能够及时处置的安全隐患要果断予以处置,如需多部门联合处置的安全隐患及时报送县安委会,由县安委会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处理。并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措施、时限、资金和预案“五到位”的要求,分级、分类建立台账。严格落实“分级负责、挂牌督办、跟踪问效、治理销号”制度,加强对治理情况的检查验收,确保隐患治理到位。

4.建立监管责任台账,落实网格监管责任。要建立网格化监管责任台账,即建立网格监管责任人台账和监管责任履职台账。明确网格化的监管责任主体,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和“一岗双责”制度,明确我镇主要领导为本级网格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本级网格的直接责任人。要根据网格内加油站点等高危行业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其指导协调,明确监管主体,充实监管力量,落实监管责任。

(二)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

1.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责任。要坚持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的重大举措来抓。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安全例会制度,形成完整、科学、严谨和有效的安全管理规范和机制。要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2.加强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紧紧围绕企业生产作业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要害场所,强化对作业现场危险因素的分析研判,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将“精细化”渗透到现场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确保“人、机、物、环、法”等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力争实现管理“零缺陷”、隐患“零容忍”、生产经营“零伤亡”。

3.加强岗位操作精细化管理。企业要制定科学、严谨、细致、精准的岗位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应结合工艺流程和设备运行情况,设置工作岗位,避免安全职能交叉重叠或无人负责,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定制度、定标准,推广“手指口述”、“岗位双述”等岗位操作规范,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对岗位操作进行量化细化;落实企业领导和管理干部带班、巡检以及走动式管理制度,加大对关键岗位技能操作尤其是习惯性违章的监管力度。

(三)推进行业直管专业化

1、落实专业化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理清综合监管与行业直管的职责和关系,不断夯实行业专业化监管责任。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确保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2.建立专业化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熟悉和掌握企业分布底数、安全特点规律、监管薄弱环节、法律法规的优势,从专业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积极实施专业化的安全决策、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专业和技术指导,积极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发挥行业协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协调约束作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提供安全生产社会服务。

3.开展专业化应急救援。要修订完善行业应急方案,督促所属企业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要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演练,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推进“三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具体实践,是全面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需要。各村委会及镇属各生产经营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下大力推动“三化”建设,结合实际。

第8篇

一、工作目标

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施社会组织进驻基层工程,加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推进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让社会组织在惠及百姓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家园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思路举措

(一)建立社会组织智库,推动基层治理专家把脉会诊

设立社会组织首席专家制,通过认定一批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专家、行家,建立社会组织专家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

1、评选一批社会组织首席专家。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或管理人员,社会工作师、教师,优秀社区干部、社会组织专业人士等构成的社会组织专家库,专家库成员由各业务主管单位、全县性社会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等推荐,县委政法委、民政局等单位进行审核,并名单。

2、加强对首席专家的动态认定管理。严格社会组织专家考评,并根据个人表现、工作需要等,对专家库人员进行适时调整。

(二)引导社会组织进驻基层,推动社会服务专业化

通过引导社会组织进驻基层一线,深入社区家庭,参与社会服务,承接服务项目,推进政府和社会协同治理,预防和降低社会风险,防止发生极端事件。

1、安排场所入驻。在县、乡镇、社区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及各类便民服务中心,动员有关社会组织入驻,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站)等服务平台,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专业社会工作者,及时有效参与社会心理服务、矛盾纠纷调解、弱势群体救助等工作。

2、开发服务项目。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开发适合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服务项目,并及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积极参与、主动承接、发挥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者扎根社区,联合爱心企业、社区工作者、群众组织、志愿组织及其它社会力量主动开发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细运作服务项目,不断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三社”联动工作水平。

3、开展宣传培训。推进社区心理知识普及,组织相关专业人才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对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进行心理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沟通交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化解矛盾的能力。

(三)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推动社会组织能力提升

1、开展公益创投活动。扎实推进“福彩慈善•助力社区”公益创投活动,以百姓知晓、百姓参与、百姓监督为目标,在前期动员、项目征集、项目评审、项目实施等多个阶段和环节寻求创新突破,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和标杆项目。

2、实施政府扶持项目。深入基层,广泛征集群众服务需求,年内实施民政理论研究、养老托老服务、困境儿童关爱、助力精准救助、矛盾纠纷调处等6个左右政府扶持项目。通过财政支持,推动一批成长型社会组织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育壮大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能力。

(四)开展社会组织公益采购,推动政府购买服务与职能转移

1、帮扶困境儿童。对困境儿童进行分类帮扶,为孤儿、重病重残儿童、贫困家庭儿童提供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为服刑或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子女提供监护支持、精神关爱、法律援助等;为心理缺陷儿童、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有违法犯罪倾向青少年等对象进行心理疏导、行为干预、法制教育等,促进他们更好地回归和融入社会。

3、参与防灾减灾。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参与常态减灾、应急救援、过渡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积极参与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防灾减灾救灾课题研究和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推广应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灾害风险评估和必要的中小型应急救援和生活安置演练等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责任体系。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到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大局中谋划推进,作为平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切实加大力量投入,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第9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高校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57

1 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影响

1.1 新媒体的内涵

所谓“新”与“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互联网媒体兴起后,电视则同广播、报刊一起被划入传统媒体的行列,各类媒体都曾经是“新媒体”,只是因为更新的媒体形态出现变成了“旧”媒体。数字技术推动出现的新媒体形态,比如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这些媒体自成一类,他们提供的即时传播、超链接、搜索、社会化网络等服务不但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而且改变了整个社会生活。目前,业界通常提及的新媒体也主要特指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

1.2 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积极影响

1.2.1 拓宽了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途径

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大多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辅助心理辅导、社会实践等。新媒体的出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微信、QQ、微博、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成为一种崭新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载体。通过使用新媒体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不用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而可以通过飞信、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了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途径。

1.2.2 提高了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实效性

使用新媒体的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和信息的快速传递者,这种平等性,增强了师生交流的实效性。在微博、腾讯、微信等沟通环境中,非正式的文字表达方式可以避免双方当面交流造成的心理戒备和情感尴尬。从某种程度上使交流的双方都达到了特定环境下的平等、互信。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就是繁琐,一个人要面对两百甚至更多的学生,学生一有问题就会来找辅导员解答,而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很多同学都来问,而采用飞信、微信、微博等方式,可以避免工作的重复性,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的工作方法依然为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主要途径

辅导员开展工作依然以“一对一”“一对多”等干瘪的灌输、说教形式为主。传统的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辅导员与学生深入交流。学生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决定了两者之间无形中存在交流沟通的屏障。如班会、谈话只能解决学生信息获取的需求,而不能彻底解决学生的情感等心理问题。当代学生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他们不再对老师盲从,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利用各种新媒体跟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才能深入学生内心。

2.2 新媒体技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

由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滞后以及辅导员队伍在新媒体应用上的不足导致辅导员对新媒体的使用距离“专家化”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是通过微信、飞信等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结合,在更深层次上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却因为网络技术水平不高,接受速度慢等原因落后于学生。

2.3 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形成一定的阻碍

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使信息具有了不确定性、难以控制性等特点,从而影响个人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造成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等系列问题。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成为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的挑战。

3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建议

3.1 提升辅导员自身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力军大多数是“80后”,他们所学专业范围较广,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通常凭借做学生干部时的经验来工作,在面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时,不少辅导员难以正确做出价值判断。因此,要切实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帮助他们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3.2 培养辅导员的新媒技术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在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要通过学习新媒体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技巧;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渠道熟悉和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同时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优势,能够灵活的使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如充分掌握利用微博、微信等手段开展工作,同时注意与传统教育手段的结合,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3.3 加强使用新媒体的监管和伦理的规范

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变化,学会用流行的网络语言来开展工作,并且要时刻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具备话语权,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另外,辅导员一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应培养具备较好的网络技术的学生干部,通过学生干部责任到班,对每个班级网络进行监管。一旦有不文明的用语、人身攻击等违反网络道德的现象出现可以及时控制。学校有关部门也要制定相关制度,采用技术手段加强新媒体技术的管理。例如对于BBS上的虚假信息等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要严惩。

参考文献:

[1]游敏惠,张绍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9,(9).

[2]张辉.新时期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方法探索与创新[J].沧桑,2009,(1).

[3]张品良.新网络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J].求实,2010,(6).

[4]邱杰.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