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口腔知识宣教

时间:2023-10-02 09:07:28

导语:在口腔知识宣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口腔知识宣教

第1篇

【关键词】口腔内窥镜;体检宣教;应用

口腔体检宣教是做好口腔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有效的体检宣教可使患者明确自身口腔的状况。采用口腔内窥镜对口内状况拍照记录,结合图像向患者讲解可提高其对口腔疾病的认识,领会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重要性,及早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口腔防治意识,促进口腔健康。但在临床上经常有体检者因不能清晰了解自身口腔疾病的严重程度而错失治疗时机,严重者最终导致牙周牙髓的不可逆性病变。由此可见,对疾病的认知是促使患者主动就诊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对口腔状况的认知程度,笔者在爱牙日体检时结合口腔内窥镜图像进行体检宣教,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9月20日我院派出4名口腔医生与其他兄弟单位协作到广场行口腔体检和护牙知识宣教。我院医生接诊口腔体检者156例,男92例,女64例;年龄27~76(50.7±2.5)岁。其中龋病42例(26.9%),楔状缺损24例(15.4%),牙周病77例(49.4%),牙齿缺失18例(11.5%),口腔黏膜病12例(7.7%);其中患有两种以上口腔疾病者17例(10.9%)。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体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宣教方法两组均按常规方法进行体检宣教,即口镜检查后采用宣传图册或口头指导。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体检宣教,并记录检出的建议口腔治疗的病例数和体检后主动就诊的病例数;观察组除按常规方法外,结合口腔内窥镜探头对口内状况的拍照纪录进行指导,并记录建议口腔治疗病例数和体检后主动就诊病例数。

1.2.2评价方法观察两组体检者对自身口腔状况的认知程度,统计主动就诊的例数。于体检结束时由专职护师查看体检者的体检诊断及建议,询问体检者对口腔状况的认知,将认知程度分0~3度,0度为完全不理解;Ⅰ度为基本理解,表现为模糊地了解自身存在的主要口腔问题、所在部位、注意事项等;Ⅱ度为较高层次理解,表现为较清晰地了解自身存在何种口腔问题、它的外观形态、所在的部位、程度、口腔问题的基本知识、致病因素、预防诊治的措施等;Ⅲ度为完全理解,表现为清晰知道自身口腔健康的真实状况,存在各种口腔问题的病因、部位、程度、能识别外观典型的口腔问题,完全清楚早期预防诊治措施的目的和价值、疾病的危害,以及治疗预期结果等。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对自身口腔状况的认知程度及疾病检出者主动就诊例数比较(表1)。

3 讨论

第2篇

5月本院牙周科患者470例,治疗前问卷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对牙周病的认识、口腔卫生习惯等,初诊与每次复诊均进行口腔卫生知识教育,末次复诊时重新进行问卷评估。结果:301例完成治疗后的最终评估,其初评值为(19.10±2.82)分,经牙周治疗及多次口腔卫生宣教后的复评分显著提高至(23.68±2.8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牙周病; 依从; 护理; 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in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Method: To select 470 periodontal clinic patients. Basic information, the understanding of periodontal disease, oral hygiene habi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corded and assessed. Result: 301 cases completed the final assess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initial value was (19.10±2.82) points. After periodontal treatment and oral health education, i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 (23.68±2.82) points (P

【Key words】 Periodontal diseases; Compliance; Nursing; Related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 Pei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Shenzhen 51803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5.028

牙周炎是影响口腔健康,导致失牙的重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40%~75%的人群都存在着牙周炎[1]。该疾病是口腔内细菌感染性疾病,可以导致牙周组织的进行性破坏与丧失[2]。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在延长,中老年人比例增加,牙齿的工作强度和时间也在增加。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牙周问题日益突出,牙周病的防治工作变得更加重要。WHO已将牙周健康状况列为人类保健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3]。在我国,牙周病的患病率更是位于龋病之上。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和疾病有着双向的密切关联[4]。因此,对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现有的证据表明牙周病可以通过有效地控制菌斑进行预防,早期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牙周炎的防治一方面需要牙周医生彻底地清除牙石、菌斑、软垢等刺激因素,抑制牙周炎的进展;另外一方面,需要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口腔清洁,其日常维护依从性对牙周炎治疗的远期效果息息相关。大量文献表面,患者对疾病的客观认识可以影响其治疗疾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的认知,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日常口腔维护的依从性,并且让他们早期发现潜在的口腔问题,及时就医。

椅旁口腔卫生宣教是临床上易于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是牙周炎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干预举措。牙周炎患者就诊过程中,牙周科专业的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指导,敦促患者形成正确的口腔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巩固牙周病的治疗效果[5]。本研究考察椅旁口腔卫生教育对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知晓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2015年5月,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牙周科门诊的患者群中,选取因牙龈出血、牙周溢脓或脓肿、牙松动或口腔异味就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或侵袭性牙周炎,需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14~65岁;住居于深圳市或邻近城市,可参与牙周基础治疗。排除标准:患严重的未控制的系统疾病(如血液病、冠心病、结核、肝炎等),不宜行牙周基础治疗;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全口有望保留的自然牙

1.2 研究方法 回顾文献[3-6],设计出《口腔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包括以下3个方面:(1)牙周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如牙周病发生的全身、局部因素,牙周病的短期治疗与终生维护观念);(2)口腔卫生观念与态度(如正确与不良的口腔习惯的辨识);(3)口腔卫生维护方法(如刷牙、牙线、间隙刷的使用知识)。每个方面10个条目,每条目1分。

患者就诊时,由3名有经验的牙周医师初步筛选符合条件的对象,在告知牙周炎的成因和治疗方法之前,嘱患者填写上述调查问卷。护理人员进行椅旁指引,确保患者能正确地填写问卷(称为初评)。填写完毕,牙周医师作详细检查,有针对性地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做详细的口腔卫生指导,回答患者的提问。安排洁治员完成龈上洁治和抛光。约患者分次完成后续的牙周系统检查、分区段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局部或全身辅助使用抗菌药物。每次复诊均强化口腔卫生指导。

牙周基础治疗后两个月,邀患者进行复查,重新填写上述问卷(称为复评)。本研究得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医师向患者解释本调查的目的,并告知调查结果不影响正常的治疗流程,患者知情同意。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用(x±s)表示,分类变量采用%表示,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两次调查评分的差异,P

2 结果

2.1 纳入患者的情况 本次研究最初纳入的患者共470例。填写完初次问卷,完成牙周治疗,并在两个月后复查,填写第二次问卷的患者共有301名。其中男166例(55.1%),女135例(44.9%)。全体患者平均年龄(35.6±11.6)岁,小学和中学学历52例(17.3%),大专学历115例(38.2%),本科及研究生学历者134例(44.5%)。脑力劳动者243例(80.7%),体力劳动者27例(9.0%),无业或退休者31例(10.3%)。219例患者(72.8%)以医疗保险为支付方式,其余82例(27.2%)付费方式为自费。

2.2 不同年龄段患者初、复评评分比较 301例患者中30岁以下115例,30~40岁82例,40~50岁55例,50岁以上49例。结果显示,初评及复评结果中,各年龄段患者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而各年龄段患者牙周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口腔卫生观念与态度及口腔卫生维护方法评分比较,差异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2.3 治疗前后患者问卷评分比较 301例患者初评值为(19.10±2.82)分,经牙周治疗及多次口腔卫生宣教后的复评分显著提高至(23.68±2.8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上世纪70年代,WHO指出牙科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认识到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6]。椅旁健康教育能较直观地掌握患者对牙周病的知识知晓度及心理状态,能及时准确给予指导,在提高患者对牙周病治疗的知-信-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据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中有80%~97%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且牙周病占成年人失牙原因的35%~40%[7-8]。因此,做好口腔宣教、提高牙周病患者的依从性是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工作。

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及时清除牙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牙周病的最有效方法。由于牙周病的病程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容易被患者忽视,不及时就诊而使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牙齿丧失。因此在本研究椅旁宣教中,首先加强患者对牙周病病因及危害的了解,提高患者对牙周病的重视程度。而在预防和治疗牙周病的过程中,刷牙尤其是正确的刷牙方式包括选取合适的牙刷对患者的牙周情况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影响口腔卫生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刷牙方法的正确与否及刷牙时间是否充足[9]。而辅助刷牙方法如牙线、牙签及牙间隙刷等的使用在刷牙后牙齿的邻面余留菌斑的清除具有重要的作用。进食后漱口的习惯是较为方便也是有些预防食物残渣及菌斑形成的有效方法[10]。每人每半年至1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并根据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进行定期的洁治术是牙周病治疗的第一步,也是牙周维护治疗阶段的重要手段[11]。因此在宣教过程中,笔者对患者主要加强刷牙、辅助刷牙方法(牙线、牙签及牙间隙刷)、漱口及洁治术等口腔卫生维护方法的教育。

第3篇

关键词:正畸患者;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矫正牙齿来改善面部的美观,以提升自己的形象[1]。戴上矫治器后,患者如不按照正确方法刷牙及维护,极易产生菌斑堆积,引起并发症。因此,在矫正过程中,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极为重要。本实验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口腔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并找出存在的口腔护理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以提高患者认知度、提升患者满意度,为提升正畸诊治品质提供一定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实验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2019年7月-2019年10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213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2纳入标准

①患者为12岁以上的青少年以及成人,有自主完成该调查问卷的能力;②所有调查对象均自愿参加,并知情同意。

1.3研究方法

患者正畸治疗复诊后填写问卷作为组A;责任护理人员对存在的口腔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如正确的刷牙方法、牙刷及牙膏的选择、口腔保健知识的宣教,并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在患者下次复诊时再次填写问卷作为组B。对两次问卷调查进行评分并使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护理干预前调查问卷发出213份,收回问卷209份,回收率98.12%;护理干预后调查问卷发出204份,收回问卷200份,有效率98.03%。经护理干预后,患者问卷调查得分平均分从69.1分提高至82.3分,认知度显著增长。(P<0.05),如图1.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从83%提高至96%(P<0.05),如图2。

第4篇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健康教育方式 口腔卫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文化里幼儿园由家长填写完整合格调查问卷的幼儿220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1.2 研究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 ②家长及孩子口腔卫生习惯、刷牙起始时间、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刷牙时间 ③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幼儿龋危害、幼儿龋预防方法、口腔保健知识获取渠道等。

1.2.2 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作菌斑指数检查并做记录:根据Quigley和Hein(1962年)提出,并由Turesky改良的牙菌斑指数记分标准记分,所有检查全部由同一位检查者完成。

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连续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在牙面1/3以下;4=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1/3,但不超过2/3;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2/3以上。

菌斑显示法所用染色剂主要成分为酚红、乙醇和水。

牙周病流行病调查中每位受试者均检查6个指定牙齿(即16、11、26、36、31、46),每个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平均值,每个人的记分为6个受检牙记分平均值,其为衡量口腔卫生状况指标。

1.2.3 干预措施及资料收集方法:①对220名幼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牙菌斑指数检查(世界卫生组织牙周病流行性调查标准)记录菌斑指数,瞩其刷牙后再次进行牙菌斑指数检查并记录,全部调查工作由同一检查者完成,期间无一人退出。

1.3 统计学处理:将口腔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数据做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一般情况:家长年龄:25-35岁;母亲161人,父亲59人;国企职员125人,私企49人,自由职业46人;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63人,大专74人,中专以下83人,他们所受教育不同,家长口腔卫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各异,随之幼儿口腔卫生状况出现显著差异。

2.2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表1 口腔卫生习惯调查表[n(%)]

表2 口腔保健知识

表3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

3 讨论

3.1 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菌斑可以减少和预防口腔疾病,正确有效的刷牙是控制菌斑与消除软垢的最佳方法,刷牙给予牙周组织适当的接触刺激,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粘膜上皮角化程度.增加牙周组织抵抗力[1],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牙龈上皮薄、角化差,受细菌感染后易发生炎症[2]。 

3.2 学龄前儿童更需要保持口腔卫生:学龄前儿童所进食物精细,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易于发酵产酸;加之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自洁作用差,牙齿钙化程度低,龋齿发病率为71.97%,87.73%儿童有不同程度睡前进食不良习惯。

 3.3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提高有赖于家长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调查发现保健牙刷知晓率只有29.09%,家长为孩子所带牙刷合格率只有23.19%,存在刷头过大、刷毛过软、刷毛过尖等误区:只有15.90%家长知道自孩子出牙起开始刷牙。

3.4 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宣教:我科口腔医师每半年到甲级幼儿园做一次免费口腔检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龋齿发病率为72.66%,而就诊率只有13.38%,说明广大家长对乳牙龋认识程度不够。 

4 结论

健康教育涉及到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应采取直观化、形象化、多样化、具体化、反复强化等措施,另一方面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配合及监督,加强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家庭幼儿口腔保健[3],但他们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证,卫生保健完全靠自费[4]。建议政府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增加一些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农民家庭社会福利项目。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 预防口腔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177-178

第5篇

随着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口腔卫生保健宣传的普及和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我形象完美程度的不断追求,越来越多的口腔正畸患者及其家属逐渐认识到正畸治疗的必要性。在正畸治疗中,由于要在口腔内添加固定或活动矫治装置,给牙齿的清洁带来一定的困难,使菌斑容易堆积,加之正畸疗程一般较长,从而易造成釉质脱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影响矫治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正畸治疗中,做好口腔保健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正畸患者168例,男82例,女86例。年龄11~25岁。矫治方法:固定矫治器矫治技术(方丝弓矫治技术)。

1.2 方法 将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80例,共有牙齿1120颗;对照组88例,共有牙齿1232颗。在装配固定矫治器前彻底清洁牙面,使菌斑指数为0。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方法的指导,并在正畸过程中严格监控口腔卫生状况。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装配矫治器后按原有刷牙习惯,未给予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方法的指导。

1.3 有效刷牙方法指导 讲解正确刷牙方法,采用竖刷牙法,强调每日早晚、饭后刷牙,每次3 min,饭后5 min,并使用含氟牙膏及洗必泰漱口水漱口。

2 结 果

在装配固定矫治器6个月、12个月分别对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评估,由同一医生检查并纪录其患龋牙、患龈炎牙数、患脱矿牙数,结果见表1。表1 两组6个月、12个月口腔卫生状况分析表1中可见经过口腔卫生宣教的干预组,装配固定矫治器后不同时期菌斑、牙龈炎等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6个月的χ2=2.394,P=0.302,差异无显著性,而12个月的χ2=2.394,P=0.0所以说,12个月治疗差异有显著性。此结果表明口腔卫生宣教,对正畸患者菌斑控制,预防牙龈炎有积极作用,应该作为固定正畸患者的常规口腔护理措施。

3 讨 论

3.1 固定矫治器引起口腔不洁的相关因素

(1)使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中,粘附在牙面上矫治器附件妨碍局部的刷洗和口腔自洁作用,加之戴固定矫治器早期牙间组织敏感,影响刷牙等原因,导致附件周围食物残留,菌斑大量堆积,引起牙龈炎症反应。(2)由于固定矫治器的安放、带环、粘固材料等对牙龈的机械和化学刺激,降低了刷牙的有效性,常有利于菌斑的堆积,引起牙龈炎症,治疗期间口腔卫生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牙周健康。(3)戴用固定矫治器后,由于缺乏口腔卫生维护意识,口腔卫生状况不佳者,牙龈肿胀出血、增生,不仅损害牙间组织健康,导致牙龈炎、牙周炎,同时也不利于牙齿的移动,还会产生釉质脱矿、牙齿龋坏,影响正畸治疗。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矫治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3.2 对策 提高正畸患者对菌斑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口腔卫生不良的危害。指导患者在口内戴有矫治器情况下如何维护自身的口腔健康。刷牙是控制菌斑,预防牙龈炎的基本方法。日常对菌斑控制主要由患者完成,在复诊时医生检查进行专业清理,必要时可用一些药物如洗必泰、氟化亚锡等辅助控制菌斑。要求患者养成饭后刷牙习惯,强调饭后即刷在菌斑形成前予以清除。

3.2.1 心理护理 患者的合作是关系到整个治疗过程成败的关键。首先,牙科医生、护士应与准备就诊的患者讨论治疗目标、治疗过程、所需时间、操作时可能碰到的问题等。与患者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对临床常见的正畸心理,如怕痛、怕拔牙、担心效果、担心复发、犹豫、紧张、焦虑,自卑心理做正确的心理辅导,向患者说明拔牙矫治的重要性和不要害怕的理由,对牙齿排列有障碍者,最好带其参观了解类似手术术后患者,或者用矫治好的患者牙模给予形象解释,帮助患者了解正畸治疗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增强自信心,使患者初诊就感受到关心和被重视,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取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争取主动配合。

3.2.2 矫治前口腔准备 在正畸治疗前,仔细检查口腔卫生状况和存在的牙体牙周疾病,对治疗前口腔状况较差者,需要进行彻底的超声洁治,对已存在的牙体牙周疾病应进行系统治疗,口腔卫生尽可能恢复至良好的状况后,再开始进行正畸治疗。对较深的窝沟给予封闭。了解医生的治疗计划,做好护理配合。

3.2.3 矫治器装配过程的护理 在试带环时,应注意带环是否压迫牙龈,调磨带环时,应去除带环边缘的毛刺。粘接带环后,应除去多余的水门汀,特别是近龈缘处,否则易引起龈炎。在酸蚀牙面时,应注意不要将酸蚀剂接触牙龈,以防止龈炎的发生。在粘贴托槽时,应将多余的粘接剂去除,特别是近龈端,以防止菌斑形成导致牙龈炎[1]。

3.2.4 口腔卫生宣教 矫治期间可能因口腔卫生状况恶化而出现釉质脱矿和牙周炎症[2,3],嘱患者准备好软毛牙刷,并教会患者在戴用固定器后的刷牙方法,每日早晚及饭后应仔细刷牙,刷牙时应沿弓丝的方向轻轻刷动,每次不少于3 min,采用临床研究已认可的倾斜45°刷牙方法,将牙刷的刷毛伸入弓丝后面重点清洁;在局部轻微颤动刷牙,避免牙颈部过度磨损;备用2 把以上牙刷,用后风干4 h 以上;对系统化刷牙方法仍不能有效清洁的牙齿邻接处,以及弓丝下区域,可同时使用间隙刷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及牙线,因为固定矫治器对牙齿的干扰,推荐使用浸蜡牙线。牙周情况差者应持续12 w使用氯已定漱口液。定期复诊检查刷牙效果及刷牙技巧。以上系统化刷牙医嘱形成常规治疗内容,在治疗之初即让病人了解、反复学习,并邀请观看口腔卫生教育录像片等,以便病人配合治疗。常规正畸治疗后医嘱还包括提醒病人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刷牙出血、改变不良刷牙习惯,适当增加刷牙次数等。

3.2.5 饮食宣教 牙齿疼痛或不适感在戴上矫治器的第1天就开始出现,第2 天达到最高峰,而后几天逐渐减弱,1 w后基本消失[4],必要时服止痛片缓解症状。正畸治疗中牙齿可有少许松动,带环和托槽及其附件在受力时容易脱落,导致弓丝变形,因此,不要食用过粘、过硬食物,以免损坏托槽、带环。食用水果类食物时,可切成碎块后慢慢咀嚼。,每天自检口腔卫生,不要自行调整矫治器。交待戴固定矫治器的注意事项,培养患者良好的自我护理意识。每次复诊要主动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适时进行正畸专业知识的宣教。

4 小 结

正畸治疗过程中,要想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因此, 治疗中防治釉质脱矿和牙周组织损害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贯穿于整个正畸治疗过程。口腔护理的好坏是治疗中的关键,应当引起正畸医生和专业护士的足够重视。在治疗中也应有意识地做好口腔健康教育并提醒和督促患者做好口腔卫生保健,同时配合各种措施进行防治。只有完善的口腔保健及正畸患者的积极配合,才能提高矫治的整体水平,最终达到口颌系统的平衡、稳定及美观。

参考文献

[1] 林珠,段银钟,丁寅.口腔正畸治疗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1997:602-605.

[2] 黄晓峰,张丁.装有固定矫治器离体牙齿的刷牙实验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2):150-151.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R 169.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11-01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学生保健服务

口腔疾病是当前对人类危害大、患病率高的疾病,其中龋病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更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1]。据1995年全国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辽宁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89.49%,居全国首位;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4%,人均有4.38颗龋齿,其中患龋率农村为84%,城市为64%,与10 a前相比虽有下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很高。为让广大中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以便有效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谈谈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1 在中小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换的时期。恒牙萌出后易患龋,且此期为儿童牙颌系统的快速发育成长期,牙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恒牙牙合关系的建立和恒牙列的健康;而中学时期乳恒牙替换已经完成,恒牙牙合关系刚刚建立,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如果不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菌斑和牙石会对牙龈产生局部刺激,造成牙龈出血、炎症性肿大,引起牙龈炎。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2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与设计

2.1 口腔健康教育内容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课程应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年龄进行由浅入深的强化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口腔卫生知识,如口腔与牙齿的结构和功能、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口腔疾病的危害等;(2)口腔保健意识,如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定期检查与早防早治等;(3)口腔保健行为,如正确刷牙、漱口,选择保健牙刷、药物牙膏,纠正不良习惯(偏侧咀嚼、口呼吸、咬手指、吐舌等);(4)其他,如窝沟封闭与氟化物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龋病的发生,预防牙周病要不断地彻底清除牙菌斑,定期口腔检查与保健是保持口腔健康所必需的,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牙周炎的主要危

2.2 口腔健康教育课的设计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应分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恢复牙颌系统的功能3个阶段进行。此外,还应设立实习课程,如自我观察牙龈颜色与形态、牙菌斑附着部位、刷牙前后清除牙菌斑的效果与牙刷的选择等。

对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可通过文字、电化、艺术等方式[3]:文字宣教包括传单、标语、图书、画册、各种报刊等,范围广泛,效果持久;电化宣教有录像、电影、幻灯等,形象逼真,通俗易懂;艺术宣教包括歌舞、说唱、戏剧、小品、诗歌、散文、故事、小说等,生动活泼。此外还可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专题讲座、学校讲课的方式进行。

2.3 注意事项 (1)口腔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易受成人言行的影响,往往以成人言行为准则,做事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对他们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要肯定与鼓励;中学生自尊心强,对别人的评价敏感,应鼓励和诱导,防止粗暴批评后使他们失去信心与自身口腔健康的责任感,且中学生开始喜欢独立思考,爱美心理明显增强,可以从文明与健康美学的角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增强其主动参与的意识。(2)学校的健康教育要与口腔预防保健人员密切配合。学校不仅要把口腔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范围,而且要利用学生在校的时间,开展一定的防治活动。这时需要口腔预防保健人员的配合,协助选用有效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如窝沟封闭、氟化物的应用,同时提供口腔预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学信息,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口腔健康。

3 结论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必然会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胡德渝,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1.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4.

第7篇

【关键词】口腔保健;宣教;有效交流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87-02

口腔科门诊牙齿保健规划

1 背景

作为社区医院口腔科门诊医师,从医廿余年来,每日就诊的口腔疾病患者络绎不绝,所谓“几十年如一日”一点也不夸张。而近些年来,随着专业技术提高,治疗范围的拓展,仅笔者本人于门诊预约病人时间已达两周以上。面对这种现实,作为基层医院的口腔科医师不得不思考,何以有如此多的牙病患者?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1]结果显示,我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患龋率为88.1%;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根龋患病率为32.7%;65岁~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65岁~74岁老年人根龋患病率为63.6%。该调查将口腔内无牙龈出血、无牙周袋及无附着丧失或附着丧失不超过3毫米的状况定义为牙周健康。调查显示,全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牙周健康率为14.5%,全国65岁~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1%,牙周健康者不足两成。

面对这种现状,有关专家指出[2]“专业医生有责任为病患和群众提供充分的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解除他们对专业治疗的恐惧情绪,让他们明白,加强对口腔疾病预防以及初期治疗的重视是为了减少治疗的成本。”并强调在全社会普及宣传“预防+治疗+有效交流”这一现代口腔保健新理念,依此来提高我国口腔健康水平。

2 目的

普及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加强医患之间有效流,减少牙病患者就诊时疾患程度,倡导保健性口腔检查,提高社区口腔健康水平。

3方法步骤

作为基层医院的口腔科门诊,日常接触最多的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该类疾病患者一般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均较明显后才到医院看病,就诊时心情急切、要求即刻止痛和尽快痊愈的期望值特别高,而牙齿疾患的处理是慢工细活,并须有抗炎消肿止痛以及防范合并症、并发症等操作规范的客观要求。所以,如何防范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发生?进而言如何保持牙齿健康?或讲日常生活中如何做牙齿保健?这不单是临床医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亦应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生活常识。

3.1 牙齿保健的重点环节

3.1.1 良好漱口习惯

在口腔科门诊工作中,当对患者提及漱口时,他们经常提出“一天应漱口几次?”、“用什么漱口?”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饭后温水漱口”是既能达到牙齿保健的目的又简便易行的办法。

饭后漱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漱口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炎、龋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漱口水的温度也是有讲究的,倘若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牙齿受到骤冷或骤热的刺激,不仅容易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还会直接影响牙齿的正常代谢,从而发生牙病,缩短牙齿的寿命。尤其是患有牙齿过敏,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的病人,冷或的热刺激,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而温水则是一种良性保护剂,对口腔、牙齿、咽喉都有保护作用。

3.1.2 正确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地清除牙齿及牙周组织菌斑和软垢,可起到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的作用。因此,提倡不损伤牙齿及牙周组织的竖刷法。刷上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上颌后牙上,使刷毛与牙齿呈45度,然后转动刷头,由上向下刷,各部位重复刷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刷下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下颌后牙上,刷毛与牙齿仍呈45度角,转动刷头,由下向上刷,各部位重复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上、下颌前牙唇面刷法与后牙方法相同。刷上前牙腭面和下前牙舌面时,可将剧头坚立,上牙由上向下刷,下牙由下向上刷。刷上下牙咬合面时,将牙刷置于牙齿咬合面上,稍用力以水平方向来回刷。

在坚持饭后漱口的基础上,刷牙的时间每天应做到早起和晚上临睡前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需3~5分钟才能将牙齿的各个部位刷到。

晚上睡前刷牙更为重要,它能清除当日三餐积存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污垢。否则,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口腔内滋生细菌,污物与唾液的钙盐沉积形成菌斑及牙石,日久便会使牙齿发生龋齿及牙周病。

3.1.3 牙刷的选择

牙刷是大多数人的日常用品,但在选择牙刷方面一般人们不是十分讲究。那么,怎样选择有利于牙齿健康的牙刷?据口腔科专家建议[3]: 牙刷刷头有大小及形状之分,通常普通刷头因为刷头面积相对大些,可充分和牙面接触,比较适合刷前门牙等靠前的牙齿及后牙的咬合面。而有的牙刷备有一个超小刷头的牙刷,是因为口腔靠后一些的牙齿(如智齿),位置比较隐蔽,不易刷到,而小头牙刷能在口腔内灵活转动,可刷到每一个牙面以及缝隙,特别是靠后的牙齿用小刷头清洁效果更好。

不同年龄组,在选牙刷上也是有讲究的。家庭中孩子的牙刷选择(特别是幼儿)有它的特殊性,绝不能使用与大人完全一样的牙刷;学龄前儿童选择刷头小、刷毛软、刷柄短的小牙刷;孩子大些时则选择刷头大些的儿童牙刷,为吸引孩子爱刷牙,常常会选择孩子喜欢的卡通造型。为家里老人选牙刷时,要注意避免过大过宽的刷头,以免加重老年性的牙齿磨损及牙周退缩,刷柄要便于手握持;患有牙周病的老人还配备上与牙缝匹配的小型间隙刷,它可是一种专门用来清洁较大牙缝的特殊牙刷。

不论刷头大小,牙刷的刷毛要柔软。柔软的刷毛一般弹性比较好,可更好地清除牙与牙之间、牙龈沟内等隐蔽处的细菌和食物残渣,而且不会让牙龈受损。

另外,及时更换牙刷也是保持牙齿健康、防治口腔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究竟多长时间更换一次牙刷?专家对此意见不一,通常认为1到3个月。据我们以往临床宣教和调查的情况,有条件的家庭最好1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并建议一个牙刷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3个月。

3.1.4 牙结石的危害

牙结石是一种附着在牙面和龈缘上或龈缘下的一种石状物。通常由于口腔卫生不佳,在细菌作用下,钙磷沉积而形成包括口腔脱落上皮、细菌、唾液中的粘液素和唾液中矿物盐的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其次是磷酸镁和碳酸钙,有机物占少部分。这种钙磷沉积是缓慢的,如果经常刷牙可随时去除,否则会越积越多、越厚。另外,某种原因造成一侧咀嚼习惯者,其不用的一侧牙齿失去了食物的摩擦作用,可沉积较多的牙结石。

牙结石形成后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机体对牙石刺激反应性和修复能力,有的病人表现为牙石的压迫致牙龈萎缩;而另一些则表现为牙龈受刺激后炎必增生,严重的则表现为牙周组织的破坏而发生牙周病,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改变。

3.1.5 定期进行正规口腔检查

据调查显示[4],美国60%以上的人每年至少进行2次口腔健康检查与清洁。而在中国,60%以上的百姓从未看过牙医,仅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

龋病和牙周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牙齿丧失的最主要病因。怎样防止龋病(蛀牙)和牙周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也是防治牙周病的有效手段。

另外,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素,牙结石尤其是牙龈下结石又是造成牙槽骨吸收的罪魁祸首。而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洁牙能有效维护和保持牙周组织健康。

结合临床经验和我国经济现状,一般建议每人半年或者至少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这是拥有一副健康牙齿的基本保障。

3.2 门诊牙防措施

各级各类医院或门诊不仅是医疗服务的窗口,更应是宣传普及医疗卫生知识的最佳舞台。在提高我国口腔健康水平的目标和意义方面,口腔科门诊进行牙病预防、牙齿保健的讲解和宣传,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行之有效的捷径。

3.2.1 宣教

除临床医护人员在接诊中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牙齿医疗和保健性指导外,可在诊室内外布置形象、简洁、明快的宣传图片和文字说明,并且注意周期性(一般3到5个月)更换宣传栏,能够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应。

3.2.2 回访

通常对于曾经就诊的患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回访或家访,不但能了解宣教的效果,往往因此而带来更广泛的社会效应。多年来,我们通过电话预约门诊和不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不但增加了门诊就诊人员的数量和范围,而且在牙齿保健知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上也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效果。

3.2.3 个体化牙防措施

对于不同患者、不同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经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凡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对此都会有较为深刻的体会,而定期或不定期电话回访恰恰又是“个体化”医疗宣传的有效手段。

4 总述

我国口腔健康水平处于一个不高的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不断提高全民素质、让更多的人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这不仅是国家现在和未来在口腔卫生保健事业上的目标和追求[5],也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殷切期望,更是所有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口腔科医师如何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转化为行动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该规划即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答。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齐小秋主编 2008年06月26日出版。

[2]《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人虫牙比孩子多》来源“食品药品安全网”之《老人天地》2008年09月26日;作者:靖九江;责编:文慧。

[3] http:///zhuanjiaguandian/hefeichengjing_16196

第8篇

【关键词】 多部门;新生儿;保健;宣教表

本院是一所地市级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本着以保健为基础、临床做后盾, 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办院方针, 改变以往单纯由产科全面负责住院新生儿治疗、护理与保健工作的方法, 组织协调多部门参与住院期间的新生儿保健工作。由于新生儿保健项目比较多, 一次宣教家长不一定都能记住, 为了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生儿保健的相关知识, 于2011年11月本院设计了新生儿保健项目宣教表, 将其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表格设计

新生儿保健项目宣教表见表1。

2 应用

2. 1 一般资料 ①住院期间新生儿保健工作由保健部、产科、儿保科、眼科、口腔科、检验科、母婴服务部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②每位新生儿保健项目暂时设定为:产科日常护理;新生儿口腔眼部疾病筛查, 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疾病筛查, 听力筛查, 预防结种,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 婴儿游泳抚触等。

2. 2 应用方法 ①对本院出生当天的新生儿由经过培训的专职保健宣教员到病房对新生儿家长做一对一宣教, 告知家长各项保健内容的实际意义、具体做法、收费标准, 签好知情同意书。②将自行设计的新生儿保健项目宣教表发给每位新生儿家长, 并告知家长认真阅读, 住院期间每天核对宝宝所做的保健项目, 是否有遗漏, 如有遗漏, 及时与相关科室电话联系。

3 讨论

3. 1 家长对新生儿保健项目有了更清晰了解, 并做到了明明白白消费 由于新生儿保健项目比较多, 专职保健宣教员的一次宣教家长不一定都能记住, 新生儿保健项目宣教表的使用, 让家长在空闲之余再次细致了解相关内容和价格 , 使之做到心中有数 , 明白消费。

3. 2 减轻了产科医护人员的压力 产科是个高风险科室[1], 医生护士工作强度及压力都非常大。在没有使用新生儿保健项目宣教表之前, 家长要多次询问医护人员才能弄清新生儿保健项目相关内容, 给产科医护人员增加了压力。新生儿保健项目宣教表做到了让家长一目了然。

3. 3 让家长参与其中, 起监督作用, 确保各项检查无遗漏 在我们设计的新生儿保健项目宣教表上家长可以了解新生儿所要做的多项保健项目名称、做法、检查时间、检查科室、联系电话、收费标准等。如果因为与其他治疗护理有时间冲突而没有做到位, 家长可以根据新生儿保健项目宣教表电话及时联系相关科室, 及时补上, 避免了遗漏。

第9篇

【关键词】儿童口腔疾病健康教育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180-02

口腔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在人类中广泛流行,其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1]。经临床研究发展,儿童中发生口腔疾病的例数较多。口腔疾病的出现,使儿童感到疼痛、拒绝进食,不但妨碍了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摄入[2],甚至还会妨碍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其健康成长。而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抓起[3]。我院为采用针对性预防措施,现对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0例儿童口腔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367例,女233例。患儿年龄在1~12岁,平均(6.27±2.81)岁。

1.2方法

对600例儿童口腔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统计600例患儿口腔疾病类型。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量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包括患儿日常饮食、刷牙方法、牙刷的选择和更换,口腔健康检查的频率,常见口腔疾病的知识等。

1.3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

2结果

600例儿童患儿主要疾患为:龋齿188例,占31.33%;牙髓病78例,占13.00%;尖周病56例,占9.33%;舌系疾病102例,占17.00%;乳牙滞留82例,占13.67%;外伤73例,占12.17%;牙齿错合21例,占3.50%。

3讨论

3.1患儿发病原因

患儿发病原因为:饮食不当、刷牙方法不正确、饭后未漱口、牙刷选择不当。

研究表明,饮食不当导致龋齿的发生。口腔中的细菌,能够利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牙齿表面形成一种黏性物质,在细菌代谢产生有机酸,并导致牙齿脱钙,逐渐形成龋洞[4]。而在牙齿萌出之前,食物的营养成分对牙胚的生长发育及形成和钙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旦饮食不当,营养缺乏,会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萌出后,耐酸能力也有所下降[5]。而儿童进食较多的零食,尤其是睡前吃甜食,更对牙齿有较大危害。

刷牙不当会造成儿童未有效刷牙,使牙齿表面仍留有软垢,不但不能有效清除食物残渣,还会导致牙釉质被损伤。漱口与刷牙具有同样的效果,而一般儿童多不能保证三餐后刷牙,导致食物残渣持续嵌顿在牙缝中,并大量繁殖。及时有效的漱口,能够将大部分的食物残渣都清除掉,效果较好。

而在儿童刷牙时,家长往往不能及时为儿童更换牙刷,牙刷选择较硬,也会导致细菌残留、牙齿受损。

此外,我院工作中还发现,对儿童口腔疾病的患者,家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部分患儿在发生口腔疾患后,家长用土方法治疗,而不愿意到医院就诊,造成疾病加重。

3.2临床预防建议

医院要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提醒家长通过各种方法,保持儿童的口腔卫生。使其能够定期带儿童到院进行牙齿检查。一旦发现牙齿损害,及时治疗,防止龋齿加重。加强有关口腔知识的掌握,培养其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生活习惯,并对饮食进行调节。多进食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蔬菜、粗粮、水果等,并食用含钙较高的蛋类、肉等,避免让儿童睡前进食。婴幼儿期间,要多晒太阳,补充钙和维生素。提高家长对口腔知识的重视,并配合有关部门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建立各种途径在全民进行健康宣教,以普及口腔保健知识。

在1~3岁儿童乳牙萌出后,嘱其每年至少检查两次,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家长提供牙齿牙膏的选择方法,牙刷的大小要符合儿童年龄的大小,选择保健牙刷和儿童牙膏。在每次刷牙结束后,要将牙刷清洗干净,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新牙刷。

家长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口腔疾病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患儿病情,更不可使用土方法、偏方等自行对患儿治疗。

此外,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并不仅是针对患儿的健康教育,更是一种全民健康教育工作。宣传者包括幼儿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彼此结合,实现人人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 韩惠兰,朱成男.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119~3120.

[2] 白亚利,王新元.饮食习惯与龋齿的预防[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93.

[3] 苏吉梅,叶笑味,阮文华,等.儿童口腔疾病1657例初诊原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3,15(7):26-26~29.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