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电工电子技术培训

时间:2023-10-02 09:07:37

导语:在电工电子技术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工电子技术培训

第1篇

关键词: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53-03

专业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行业现状与发展 汽车电子化、智能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汽车电子在车辆中所占的价值比重也越来越接近25%-30%这个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比例,豪华轿车甚至超过了50%。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汽车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已被国家教育部定为第一批急需和紧缺人才。我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 840万辆,市场规模超3万亿元,其汽车电子产品价值含量按25%~30%折算,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已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支柱产业。

专业人才需求 汽车电子产品主要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ABS、安全气囊、仪表、车载娱乐系统和汽车空调等,而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普遍认同现在市场上缺乏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掌握汽车电子技术,能够对汽车电控系统进行检测维修的人才更是不可多得。而目前汽车电控系统的检测维修是企业的重点,企业急需这方面的人员。汽车维修企业对高级维修人员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现为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

(二)就业面向分析

就业领域 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与技术服务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汽车机电维修工、快修工、设备检修管理、整车电器装配调试工等;相近工作岗位:配件销售及管理、汽车电子企业售后技术支持、汽车维修接待、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汽车用户消费汽车电子改装等。

可升迁的职业岗位 技术主管、车间主任、售后服务经理、技术总监、汽车电子产品测试工程师、维修企业技术培训等。

(三)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3)掌握汽车构造原理和具备对汽车进行技术评价的能力;(4)具有汽车结构拆装调整及电器拆装能力;(5)具有汽车电子电路图的识读分析能力;(6)具有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能力;(7)具有熟练使用汽车维修工具、检测仪器设备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的能力;(9)具有汽车驾驶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2)具有制定工作计划能力;(3)具有科技写作与表达能力(能够撰写技术报告、检测维修报告);(4)具有创新能力,独立学习能力;(5)具有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6)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社会能力 (1)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主动沟通能力;(3)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5)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6)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乐观、向上、宽容的态度,具备承受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汽车学科与电子技术学科的“交叉”专业,涉及汽车、电工电子、电力等领域,知识范围广,学习难度大,如何改革和优化专业结构以及专业建设模式,有利于实现培养汽车电子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热点,但面临行业标准不健全、关键技术保密、就业岗位不成熟等问题,如何突破技术壁垒,解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实训条件建设等问题成为新兴专业建设的关键。

根据突出职业能力为核心,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结合专业技术应用及教育教学的特点,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实施“两方向,五结合、双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方向”是指汽车机电维修和新能源汽车维修两大方向,“五结合”是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实训与就业岗位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实习与过程仿真模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线培养”是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构建专业、系办企业、校企合作企业于一体的“系企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突出一个核心,依靠两种力量”,即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依托行业,融合企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及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三大建设;系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开发专业领域内应用研究课题。

课程体系建设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精简、够用、必需、适用。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 教学内容和汽车电子技术职业岗位能力互相整合,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在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中,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安排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

设置程序 围绕企业订单要求,逆序设置,即专门技能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支持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根据各层次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编排理论部分的内容。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

设置原则 多门课程之间按照特定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照应,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更加理性地实践,产生创新性实践成果。

设置依据 高职课程必须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

运行 校内、校外课堂联动;实践环节遵循项目的方法,模块运作,逐层递进。学生顶岗实习到汽车修理企业了解从事电器与电控方面的维修技能,熟知电器与电控方面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以获取汽车维修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实践方面的经验;为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体系设计过程

课程体系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本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步骤。实践专家与课程专家对工作岗位分析得到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并描述了对应的学习领域;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性质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设计对应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

将新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含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含专业方向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等进行划分,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对应于培养目标中的专业核心能力部分。

(四)课程体系结构

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了文化基础课平台化专业课程领域化教学训练情境化岗位实训任务化,专业技能进阶培养,即“四化”的进阶组合型课程体系。

构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将学习领域划分为初级模块(包括汽车零部件识图、现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维护、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实习、公共学习领域)、中级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路和电气系统检修、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汽车专业英语、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汽车空调维修技术)、高级模块(车载网络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与底盘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电脑维修技术、汽车发动机综合实训、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汽车电路与电气综合实训)和拓展模块(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汽车电子产品工艺、电子产品电路设计与仿真)。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完成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实训实习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网站打造为集专业示范平台、专业交流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社会服务培训平台、在线实训与测试平台于一体的立体化、共享型、教学做考互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空间。重点加强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课件、网络仿真实训、实践录像片、网络在线自测题库等建设,同时还将完善相关的教学文件和课程标准,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设备是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必备硬件,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更新换代加快。为了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学生应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所以学校要不断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在传统汽车电工电子、汽车电器、汽车电控、车载网络、单片机等实验室的基础上,以学院为主、企业参与,建设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拆装、检测、维修、调试为核心任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以企业为主,建设汽车电子技术产品设计、制作、检测、调试为一体的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顶岗实习是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及环境等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形式,共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期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需要对毕业实践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并精心组织实施。建立顶岗实习生的专业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监控与管理措施,实行学院、合作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双重监控与管理。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借助校内实训实习中心,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制定轮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第二,经常开展校内及有同类专业的兄弟院校之间的教学观摩活动,全面推广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第三,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

第四,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活动,在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互访互助,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提高教师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五,依托国外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培养理论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德国等汽车技术先进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进修培训,提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带回来,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六,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任兼职教师。分年度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领先、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专兼教师队伍。

结语

“节能、环保、安全”是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三大主题,车载电子产品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汽车电子技术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在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技术服务与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鹏.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1(6):121-123.

[2]杨俊林.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2(7):11-13.

[3]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4):30-32.

[4]蒋水秀.高职高专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165-166.

[5]袁霞.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124-126.

[6]苏庆列.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6):159-160.

[7]陆玉亭.高职汽车电子专业建设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9):6546-6547.

第2篇

我国经济发展速率逐渐加快,各类新兴产业为了贯彻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就必须联合各类技术人才和电子技术应用项目进行系统设计、开发。针对此类战略性产业来讲,其属于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操控细节,是电子技术更高等级的跨越流程,因此应用设计目标就必须围绕人员综合理论知识指导功效进行深入阐述,维持现实操作的可靠性地位。这是新时代阶段改革策略的具体要求,应该引起各类工程人员的广泛注意。

【关键词】电子技术 数控手段 综合型人才 应用项目 细化策略

依照目前电子技术综合型人才培养成果观察,在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不断扩展的基础上,有关业务节点的开拓细节需要配合各类产品进行国际化交易活动的布置,内部结构更新诉求也开始急剧膨胀。为了全面适应这一现状,经济社会结构针对电子技术人才素质形态产生全新的审视要求,需要其深度适应电子产品设计和规范机制效应,能够随时利用数理分析手段进行阶段瓶颈限制问题的克制,并与国际先进技术要诀维持同步跟进水准。但现实状况中,人才需求受到全面约束,既有电子技术课程难以维系阶段管控实效。为了尽快适应我国多元市场管控标准,唯有利用动态分层和经验同步吸纳策略,为后期技术改革提供清晰界定思路。

1 我国电子技术应用设计状况的研究

根据我国既定专业传授要领进行合理判断,在逐渐清晰化的人员调试视角下,有关创新课程以及培训目标要达到协调状态,需要配合多重因素进行搭接,过程中需要疏通的媒介资源数不胜数,任务挑战效应较为艰巨。透过我国电子技术应用管理数据分析,最近阶段大部分专业设置上偏重于功率放大器的分析上,但是实际钻研内容基本没有脱离电路图、简单实验流程的束缚,这使得大部分人员并没有真正参加过独立设计活动,设备部件安装、调试能力有限,严重时便造成整个电子应用产业的脱节问题。面对此类状况,部分专业开始加强联合功放制造前瞻元素,根据既定课程内容实施全面改造,具体加入外国先进成果进行适当解析。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之后,涉及磁悬浮应用风尚开始大肆宣扬,仿真模拟与宽带高效E类设计活动广布;但是,依照客观角度分析,内部试炼成员独立应用技术流程设计始终没有达到循序渐进的体系标准,后期衍生的阻碍效应相信将更加突出。

经过与外国先进电子技术归控成果进行全面对比、验证,我们可以清晰地察觉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西方理念的深入和人才素质基础的改造,我国在这方面归控效益的确精进不少,但是内部滋生的问题也不容乐观。根据工程研发热点透析,大部分电子设计内容呈现呆板趋势,资料和培训方式更加肤浅,加上低端市场的隐蔽性特征,使得大部分实践活动失去现实意义,即便是人员通过资格认证,但是应用能力始终备受限制。具体细节问题呈现为:技术规范材料涉猎范围较为狭窄,体系架构相对松散,现下我国电子技术应用教材大多承接传统内容,阶段创新理念并未做到有力衔接。如若加入功放设计因素,单纯进行简介显得有些冒失,而详尽拆解又会做出更多铺垫,课程时间大量消耗。现代化电子技术项目的彰显能度明显不能达标,因为实际市场空间参数不能协调跟进,教师大多数别被迫应用虚拟情境演练,学习流程等同于单方灌输式传统手段,后期制备结果也基本不能达到科学验证效益,人员共鸣成果无从考证。

依照逻辑角度分析,涉及细化复杂功效在传统技术空间内要获得重大突破,单纯凭借目前教材资料和技术设施是难以成事的,人员很难跟进技术主线,应用电子类学科成就地位堪忧;而培训活动中大多数信息传递模式比较单一,基本沿用一刀切技巧,实验指标和动机产生严重紊乱,部分学员因此产生闭塞心态,任何实践活动都无心参与;对于实践能力较强的个体,实验活动完毕之后也就无事可做,团体干扰问题严重。电子技术创新设计活动属于较高级别的技术认知课程,其内部理论支撑功效显著,在企业多元发展环节中发挥着广泛调试功效,一直受到社会大众和国家政府的广泛关注。所以,有关部门必须针对传统电子技术进行课程规划、改革,确保市场现状相互协调的新颖要诀,不能忽视西方先进经验的汲取活动,真正使得两类分散元素广泛交接,更加贴合中国技术市场实践要领,课程真实技术魅力就此大显身手。

2 电子技术应用设计标准以及细化培训活动动态效果分析

根据动态分层环境下的既有资源架构进行创新配置、整合,使得后期开放实效能够全面彰显,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能够将各类新型发明以及工艺形态进行系统阐述,进而提升后期应用价值等级,经过持续化的创新改造和思维调试,就能将阶段改造活动梳理完全。动态分层设计行为在于利用发展的视角去处理事情,将现实课题进行全面性审视,保证单位工序的科学衔接,使得系统发展阶层效应足够深刻,为成员实践创新活动提供疏导线索。

2.1 技术培训活动与电子设计特色的改良

根据目前实践流程和创新理念的延展功效分析,中国特定经济教授策略要尽量联合案例教学法进行协调改进,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动机标准,将后期前瞻性的问题规避技巧预先设定完全。电子应用技术项目改革的重点就是,全面衡量市场发展条件,有效减少验证实验流程,合理增加分析型题目,让学生在应用活动中能够游刃有余,总的来讲,培训体系应该贯彻基础性、系统性特征。依据功率放大设备进行成果价值审视,有关前置机构与频率响应媒介要处理到位,技术人员依照市场前沿准则具体将这类实验培训内容分划为六个层面:

首先,是功放设计的基础原理,这是开放实践活动的必要支撑媒介,需要参与主体利用电路图功放规则进行现场器具调试、安装,保证全程行为的独立完成,具体时间要尽量缩短。透过这类活动的布置,校正学生实务操作习惯,稳定功放设计的基础掌控力度。

其次,彰显前置放大器效应,基于前个工程活动的大力支持,利用部件工作原理与实际工作问题进行科学探析,将应对方案制定完全,使得器具协调效应达到最佳状态;之后利用设计难度进行较低频率的均衡器匹配,其属于调节前置放大器电信号的终端,能够适当补充扬声器自带缺陷,具体职务包括高、中、低频段信号的调节工作,之后做出放大处理并利用扬声器清晰呈现,整个活动属于初级向中级技术素质过渡的节点,需要技术人员认证对待。

最后,学生经过科学规整系统运作流程之后,透过层析标准进行调试实务延展,提高其对现实突发问题和应对能力的处理意识,主导思路就是根据均衡器在不同频段的特性进行设计,将过往实例操作经验与创新前瞻思想结合,为了达到更加完好的实际标准,培训讲师要开展知识讲座活动,带领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研;之后命令其自动选择一套完整的电子音响系统,运用试探观察手段进行技术差距效果审视、提炼,并针对这类状况进行科学整改。经过这些活动的布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式的创新改造态度,保证电子技术和产业规划实效的紧密结合质量。

2.2 后期改革成果窥探

整个电子技术研究活动已经得到科技部门认证、授权,项目组承揽的实验项目一直围绕电子通信交流学科以及实践基础进行有力拓展,技术成员在相关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操作经验,对于单位电子、电气设备有了重新的把握;另外,整个实验环境相对优越,各类先进设备和资料等得到全面引进,为系统化研究提供必要的指导经验。课程基于教学层次性的延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与目前课程设计相关联的内容。此项改革在两年多的实际教学应用中体现出了教学效果,使同学们在学习中拓宽了视野,逐步解放了枯燥的理论学习所禁锢的思维,并能联系到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具有动态前瞻性分析问题和技术创新持续性的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子应用技术大量汲取外国先进调试经验,引进既有设备资源进行科学改造,并在此期间巩固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熟练程度,保证创新思维的跟进力度,为后期系统化工程开发奠定深刻适应基础,保证各类产品的同步生产进程。

参考文献

[1]丰元.电子技术实验改革浅析[J].科技资讯,2009,26(10):144-148.

[2]杨英强.引入新技术与新器件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13(04):55-61.

[3]薛原.电子电路类课程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1(05):76-79.

[4]谭爱国.多层次开放式电工与电子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7(08):220-225.

[5]浦仕琳.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控制领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05):105-106.

作者简介

吴军(1974-),男,四川省大竹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四川江油工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电气控制、电子技术应用。

第3篇

【关键字】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电气工程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言,培养范围不仅要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的特色,应具备“强弱电”的知识结构,而且也应当具备较广的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要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实验教学条件现代化,必须积极开拓,建好一批有层次、相对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领域、技术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内涵也发展演变为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电力系统和用电设备的技术含量和运行质量,提高运行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行效率。弱电知识需要越来越多,强弱电融合是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的必然趋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1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学生应该具备的主要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第一点是要求掌握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第二点是要具有系统地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等专业知识,具有解决和处理企、事业单位中日常电气控制与运行的技术能力;第三点是应获得较好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实际工作能力;第四点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市场分析和决策能力,通过锻炼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与决策工作。

1.2 如何构建课程体系

按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素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根据学生应具备和达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和专业教学内容不是毫无联系的排列,研究课程的内在联系,形成条块清晰而又相互融合的专业体系结构是必需的。根据本专业特点,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大平台外,涉及本专业的课程可划分为四个课程群:电子技术课程群、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群、自动控制课程群、电机与电能系统课程群。

电气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离不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所以本专业应加强电子技术课程设置并优化其教学内容,特别是应加强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可编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PLD等内容的学习。由于自动化的发展一直都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工业自动化的前途在于计算机技术服务于控制技术的发展,因此从小的控制装置到大型的控制系统都要应用计算机技术。课程设置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处理器及操作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原理及应用、工业计算机网络等。另外工业工程系统实现的重要原理及技术,对于促进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理解专业构建的体系以及对今后的控制工程应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按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和实践教学自身的客观规律,与学习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研究建立了四层次结构实践教学体系。它的层次性体现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认识性实践,到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实践。培养具有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能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不仅在理论教学中应致力于理论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环节,建立知识和能力并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而且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2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首先通过对课程的优化,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系统性的实习环节。通过开放性实验和创新学分平台,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根据自己就业意向、实习兴趣和特长,选择实验内容和设计方案,组织实验和实习教学。在系统的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从元件的选择到系统的组装,从单元电路调试到系统调试,使其具有系统实践应用能力。

2.1 要抓紧实践教学的质量

在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努力建设相对完整、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进一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创新型实验。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使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和实践相结合,并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学习和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开放教学体系,并逐步扩大开放教学的比例。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课程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等)在教学计划中的学分、顺序及时间分配等方面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要与相关课程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

2.2 要保证实践教学基本条件

我们一方面要聘请基地所在单位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基地所在单位开展员工技术培训、科技开发和科研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道路。以实现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实验教学条件现代化的目的。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3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方法

基础课一定要给较多学时,让学生牢固掌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专业课的门数较多,学时较少,主要给学生介绍专业内容和国内外发展动向。在重点、难点讲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思想。电气工程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新的强电专业的人才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遵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动手能力,重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删除一些陈旧落后的技术课程,加入一些最新技术和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顺利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必备的两张准入证。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维修电工)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又一准入证。在此基础上学生走向社会,经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可向注册工程师等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岗位的资格认证努力。

4 结语

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等人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使高等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使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从事电力系统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以在自动化及信息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系统运行等其他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篇

台山市培英中学创办于1930年,是一所台山市直属的全日制公办高级中学,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台城人工湖畔,环境优美。学校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现有51个学历教学班,在校学生超2700人。普通高中是江门市一级学校;职业高中是国家级重点职中,又是省级实训中心,成为台山市职业教育的骨干和示范学校,开设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商务英语、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形成“一园两制,三教沟通,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人才”的办学特色。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高级、一级职称教师占75%,本科学历达95%。教学设备先进,建有一流的电脑室、数字化语言室、电子视音频实训考核室、电工实训考核室、数控加工实训场、数控编程室、机械车工实训场等各专业教学实验实习功能场室,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优越的生活环境。

多年来,学校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校风良好,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年都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高考任务,近三年有14人次取得高职类高考总分或单科800分以上,成为台山市高考“大户”。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专业技能突出,大多被学校推荐到省内著名企业工作,每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近年来,台山培英中学被评为台山市最佳学校,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列入了中国地方名校。

培英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校友遍布世界各地,素有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上世纪90年代,建校功臣、培英中学永远名誉校长黄国熙先生,首先扛起重建台山培英中学的大旗,慷慨捐资470万元,建起继祖楼、雅静楼、拔凡逢金楼、敏庄楼、国熙楼等5幢楼宇,建筑面积达10768平方米,彻底改变了培英原来砖瓦平房的落后面貌。学校自1995年3月评定为江门市一级学校后,为了更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设备,热情的海内外校友再次掀起了建校热潮,捐资添置一批楼房和设备,从1995年起,由黄英活先生、伍伯良刘彩凤伉俪、黄金趸女士、伍兆灿先生、李伯荣先生、香港培英校董会及其他校友捐资,共计筹集资金840.19万元,新建楼房6幢,面积11730平方米。

2005年4月,为了做大做强台山培英,在市政府和海内外培英校友的支持下,在台城三台大道征地360亩建设台山培英新校区。在短短的时间里,捐资近2000万元。其中,伍兆灿名誉校长捐款500万元,蔡建中名誉校长捐款500万元,李伯荣校友捐款300万元,伍伯良名誉校长捐款80万。高标准规划建设的新校区,完成建筑面积达50000平方米。主要设施包括教学大楼、基础科实验楼、实训楼、科技楼、行政楼、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图书馆、生活楼(膳堂)、艺术楼、专家楼、游泳馆(池)、体育馆、体育场、校门等。

第5篇

关键词 电工技术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众所周知,中职电工技术课程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强硬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动手技能;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就中职当前的教育发展情况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是理论课程在先,实践课程在后,课堂上只是单纯讲理论,实践课程只是单纯讲操作,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这就导致了教师教学效率低;而学生理论学不精、实践学不会。因此,教学模式与方法亟待创新。

1“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内涵就是学生在教师的课程教学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从学习理论知识中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理论知识的更深一层学习。

2“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的含义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就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的同时,又要对理论知识的再次讲述,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于一体的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3理实一体化在电工技术教学中应用

3.1优势

(1)它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知识教学,在技能实践中巩固课堂知识,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它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因为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实践的引导者;同时学生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者,还是教师实践的监督者。这样彼此相互学习与实践,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3)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应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就间接地体现了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

3.2实现

(1)合理设置课程,实现教学内容的理实一体化。其主要体现在:职业技术教育应以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基础课的教学注重“精”,真正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度”。并将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合为一体,从内容上保证实现“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模式。

(2)科学安排课程讲授,循序渐进,实现教学过程的合理化。教师不但要进行课程讲授的科学安排,还要把握知识体系的脉络,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求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它主要是围绕实践操作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如“电工测量仪器的使用”的课程讲授,可放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它要求教师必须要一边进行讲授一边进行示范,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从而引导学生入门;如“电动机正反转”的课程讲授,则可放在实践后,以讨论、提问、总结的形式获得,即让学生动手装配电路,调试电路,观察现象,得到结论:通过改变火线相序,可实现电机的正反转。这种通过由表面现象到不断探索、发现新知识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做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在操作中验证理论;同时,又用理论指导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3)改革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所以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因此,在评价方法上,教师要灵活运用绝对评价,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

4结语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电工技术教学中应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俞艳.电工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4).

[2] 纪文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百度文库,2012(1).

第6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构成特点故障类别维修措施

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微处理器为基础,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的数控设备,已在我国批量生产、大量引进和推广应用,它们给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带来很大的效益。但同时,由于它们的先进性、复杂性和智能化高的特点,在维修理论、技术和手段上都发生了飞跃的变化。

一、数控系统的构成与特点

目前世界上的数控系统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组成结构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对于不同的生产厂家来说,基于历史发展因素以及各自因地而异的复杂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思想上也可能各有千秋。然而无论哪种系统,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是十分相似的。一般整个数控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和位置测量系统。控制系统按加工工件程序进行插补运算,发出控制指令到伺服驱动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将控制指令放大,由伺服电机驱动机械按要求运动;测量系统检测机械的运动位置或速度,并反馈到控制系统,来修正控制指令。这三部分有机结合,组成完整的闭环控制的数控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由总线、CPU、电源、存贮器、操作面板和显示屏、位控单元、可编程序控制器逻辑控制单元以及数据输N输出接口等组成。最新一代的数控系统还包括一个通讯单元,它可完成CNC,PLC的内部数据通讯和外部高次网络的连接。伺服驱动系统主要包括伺服驱动装置和电机。位置测量系统主要是采用长光栅或圆光栅的增量式位移编码器。

数控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可靠性要求高,因为一旦数控系统发生故障,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因为数控系统一般为工业控制机,其工作环境为车间环境,要求它具有在震动,高温,潮湿以及各种工业千扰源的环境条件下工作的能力;接口电路复杂,数控系统要与各种数控设备及外部设备相配套,要随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适应设备的各种工艺要求,因而接口电路复杂,而且工作频繁。

二、故障分类

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按性质产生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1)系统性故障和随机性故障

所谓故障的系统性故障和随机性故障是说故障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也就是说有些故障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不可避免的。系统性故障是指机床或数控系统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出现的故障;随机性故障指偶然性出现的故障,一般随机性故障往往是由于机械结构的局部松动和错位,控制系统中的元件出现工作特性漂移,机床电器元件可靠性下降等原因造成的,这类故障在同样的条件下只偶然出现一两次,需反复试验和综合判断才能排除。

(2)有诊断显示故障和无故障显示故障

顾名思义,就是当数控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有无诊断显示。目前,数控机床配置的数控系统都有较丰富的自诊断功能,日本FANUC公司和德国SIEMENS公司的数控系统,以及国产的KND数控系统都具有几百条报警信号,有诊断显示故障一般都与控制部分有关,根据报警内容,较容易找到故障原因。无诊断显示的故障,往往机床停在某一位置不能动,甚至手柄操作也失灵,维修人员只能根据出现故障前后的现象来分析判断,排除故障。

(3)破坏性故障和非破环性故障

以故障有无破环性将故障分为破环性故障和非破坏性故障。对于破环性故障,如伺服系统失控造成撞车短路等,维修难度大,有一定的危险,修后不允许再次出现这类现象。非破坏性故障可经多次反复试验直至排除,不会对机床造成损坏。

(4)机床运动特性故障

这类故障发生后,机床照常运行,也没有任何报警显示,但加工出的工件不合格,这些故障,必须在检测仪器配合下,对电气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机械连接、液压系统等进行综合分析,采取综合措施。

(5)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

以发生故障的部位将故障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硬件故障只要通过更换某些元器件即可排除,而软件故障一般是因程序编制错误或参数设置错误造成的,只要通过修改程序内容或修订机械参数就可排除。

三、数控机床的维修管理

(1)选择合理的维修方式

设备维修方式可以分为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预知维修或状态检测维修、维修预防等,选择最佳的维修方式,是要用最少的费用取得最好的修理效果。如果从修理费用、停产损失、维修组织工作和修理效果等方面去衡量,每一种维修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现代数控机床具有自动检测、自动诊断功能。对数控机床的维修,可以选择预知维修或状态检测维修的方式。这是一种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在设计上广泛采用检测系统,在维修上采用高级诊断技术,根据状态监视和诊断技术提供的信息,判断机床的异常,预知机床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适当维修。这种维修方式由于维修时机掌握的及时,机床零件的寿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过修和欠修,是一种最合理的维修方式,适用于数控机床这样的重点、关键设备。

(2)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维修队伍

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及维修在内容、手段和方法上,与传统机床的故障诊断及维修有很大的区别。并且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型号多,更新快。这就要求维修人员应具有高的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面广。掌握或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电机拖动和自动控制、电工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技术和气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要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掌握数字控制、伺服驱动及PLC的工作原理,懂得NC和PLC编程。并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第7篇

Abstract: Mechatronics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one of the popular specialties. Construction of mechatronics specialty with the port characteris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dea, target positioning of talent training,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 and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premise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enterprise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专业建设;机电一体化;港口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pecialty construction;Mechatronics;harbour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63-03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港口的大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港口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以青岛港为例,2013年吞吐量已达到4亿吨,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隶属于青岛港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港口特色的企业办学制高职学院,其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历年来招生人数最多、最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之一,在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成为港口特色鲜明的重点专业,在专业建设思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付诸大量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1 专业建设总体思路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把专业建设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上。依据山东省周边经济发展的特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归纳专业岗位群;从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出发,总结职业能力需求;以此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将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在实训室建设中,利用企业办学的体制优势,实现校港共融、校港共建、校港共利;“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创新教学组织模式;“专任教师进码头,港口专家上讲台”,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紧紧围绕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等要素实现专业建设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有服务区域经济的职能,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经济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港是山东半岛港口发展的龙头,目前,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已超过4亿吨,尤其是近年来董家口港区的大规模建设,将青岛港的吞吐量提升到未来的6亿吨。港口的大发展为社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港口是以货物装卸为主要任务的企业,港口的主要装卸设备是以门座式起重机、岸边集装箱装卸桥、轮胎式起重机等为代表的大型机电一体化设备,这些设备的操作、维修、安装调试、保养维护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的使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合港口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调试、保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企业、行业的各个就业岗位,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再依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提炼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据此将这些知识、能力化解在课程体系中,将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这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3.1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依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就山东省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以及周边锦州港、曹妃甸港等港口进行调研,根据港口装卸作业的流程提炼职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从事的核心职业岗位包括港口机电设备司机、机械维修工、电气维修工、电工、机械加工操作工等。将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解,总结归纳出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其核心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部分。

3.1.1 专业能力 ①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和技术交流;看懂本专业英语技术文件和商务文件,并具备初步听说能力。②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利用所掌握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能对一般低压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故障排除、器件更换;③能使用普通机床进行常规机械加工;④港口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基本能力;⑤使用港口机电一体化设备检修专用工具,能对港口机电一体化设备常见故障进行故障检测、器件更换;⑥港口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的能力。

3.1.2 方法能力 ①针对岗位常见问题,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②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③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④工作岗位常见问题的决策、迁移能力;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

3.1.3 社会能力 ①在职业精神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其过程中能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并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和自信心;②有自己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一般鉴赏能力;③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自觉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3.2 知识体系的分解和课程体系的建立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解知识体系,采取校企合作分析会的形式,由教师、港口技术人员、港口专家、往届毕业生等共同组成研究小组,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归纳核心的知识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电工技术基本原理;电子技术基本原理;机械结构基本原理;电机及电气控制应用;PLC及变频器应用;液压系统原理应用;港口机电设备原理应用;机械维修方法;电气维修方法;专业英语阅读;机械电气识图;港口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机械加工方法;安全用电知识。

将知识体系归纳整理,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4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依托青岛港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师资及设备资源共享的思路,开拓实训、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教学、培训、服务一条龙,保障实训基地持续良性运行和发展。

4.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①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建设校内实训室,如表1所示。②从港口调用大型机电一体化装卸设备:门座式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各一台,用于教学、参观、技能培训和鉴定。③定制港口大型机电设备“岸边集装箱装卸桥”的仿真设备,用于教学实训。

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青岛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最大的校外实训基地,利用办学体制的优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定期到港口进行参观、实训、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提前感受到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学习更加有目标和针对性。除此以外,通过与其它港口和企业共建“订单班”、员工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共建共用”长效机制,建立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5 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学院的教师要求教学和实践两方面能力并重,国家也提倡职业学院的教学具备双师素质,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全体教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以校企合作为途径,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打造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①“请进来”。根据个人意愿,从青岛港港口装卸、维修等一线岗位选拔一批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调入学院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中去,利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由于学院和港口同属于青岛港集团,使人事调动手续简便、渠道通畅,客观上促进了教学团队的的发展。同时,长期聘用港口同行业专家作为专业的外聘教师,不定期到学院进行专业讲座,交流港口装卸一线发展动态,为专业建设的改进和调整积累资料。② “走出去”。青岛港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学院制定了专职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每学期都要选派专职教师到港口实践锻炼,深入到港口装卸、维修第一线,参与港口生产活动,了解岗位工作过程、设备运行情况、专业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动态,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6 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摈弃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方法,专业性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或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程内容紧贴港口发展的实际,并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实时进行调整,专业性课程采用自编教材,逐步实现全部课程均采用自编教材授课。教材编写邀请港口一线技术人员参加,所选设备与港口同步,做到“港口用什么设备,我们就讲什么设备”。

7 结束语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专业建设中,体现行业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将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时刻把握专业技术更新的脉搏,实现专业建设的动态发展,这些都是专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72-182.

第8篇

[关键词]开放型 港口特色 实训基地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15-02

开放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主要是政府指导,依托高校、相关企业和科研部门参与,用于满足职业教学、职业培训、生产、技术研究、职业技能鉴定的开放型公共实训基地,其特性是开放性和共享性。本文以北海职业学院港口设备与自动控制实训基地为例,阐述高职院校在开放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模式中如何有效地运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建设以培养服务于区域产业人才为目的的实训基地

为了克服“各自为政”、“小而全”的现象,基地建设必须具有特色,明确基地建设的定位。北海职业学院在建设港口设备与自动控制实训基地时,明确了基地建设必须以培养服务于区域港口产业人才为目的的这一思路,建设具有港口特色的实训基地,按现代港口产业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求来建设基地,以现代港口产业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使港口产业每个岗位的实训教学能在校内基地得到相应的职场训练。依托港口门机装卸机械模拟器实训室、港口特种车辆驾驶训练场和维修实训室、港口物流综合实训室等19个校内实训室和6个校外实训基地,为现代港口企业尤其是北部湾经济区各大港口提供港口产业技能型紧缺人才。

二、建设服务于多个专业的实训基地

为了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开放型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就要避免单一化建设,而要追求复合型的、能够服务于多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北海职业学院建设的港口设备与自动控制实训基地就是以服务港口物流专业群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开放型公共实训基地。港口物流专业群的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学习,可就业于门机、集装箱装卸机械操作岗位、港口企业的机电设备维修工岗位、企业内机动车辆(港口特种车辆)作业岗位、物流仓储岗位和物流报关岗位等。基地为港口物流专业群的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轮机工程技术、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等4个专业提供教学所需的实训项目。

三、基地可以拓展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

基地是基于港口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建设的。因此,在实际运作中,以港口产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及职业资格要求来设置实训项目,使实训项目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内容的符合度达100%。学生通过基地实训,可进行门机操作工、集装箱操作工、维修电工、电焊工、制冷工、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员、船舶轮机员、船舶电气管理员、报关员、物流管理师等工种的培训与鉴定。

同时,基地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对企业及社会开放,企业职工可以在基地进行在职提高、转岗培训,社会其他人员可以进行培训及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等,不拘一格为社会和企业培训人才,并为培训人员在实训基地进行职业资格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实训基地既是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又是培训中心,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了全面发挥和体现 。

几年来,北海职业学院严格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制度和规定开展工作,积极为在校学生、北海市的企业、事业单位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截止到 2012 年底,为社会、企业培训下岗人员、退伍军人、农民工以及在职人员1104人,每年校内学生参加初级工、中级工鉴定考试的超过3000 多人,职业技能证书获证率超过80%。

四、基地充分做到开放、共享,校企合作开展培训项目

实训基地除了面向专业群的学生之外,一些公共实训室,比如:维修电工、焊工实训室、特种车辆操作实训室、制冷实训室等,亦向其他专业学生开放,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开设短期培训班。另外,与各工种关联的实训室亦向社会开放,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实训室,比如:门机模拟仿真实训室,与港口企业共同设置培训项目,开展培训和鉴定工作,为北部湾沿海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基地建设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由于基地的开放性、共享性,有效地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学院专业群教师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一起开发和利用基地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作编写教材,近三年来共编写了7本。分别是:《单片机应用技术》、《机械制图与CAD(非机类)》、《电路CAD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机械基础》、《港口物流管理务实》和《电工基础》。

此外,校企合作编写了实训指导讲义10本,分别是:《电工基础》、《港口电器技术》、《电机应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制冷设备维修工上岗培训》、《中级维修电工》、《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变频技术》、《港口物流管理务实》等。显然,基地建设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六、可以更好地建设“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职教能力和专业技能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院注重教师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新教师、未考取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充分利用基地条件,强化自身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专业团队的教师带领学生自行设计、安装、调试实训基地的设备,通过这些实战锻炼,师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院还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制定了《北海职业学院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教师主动下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参加新技术培训,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实训队伍不断壮大,“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多,目前,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实训基地的教师总数为24人,兼职教师8人,技师11人,占比例45.83%,高级技师8人,占比例33.33%,“双师”19人,占比例79.17%。另外,还长期聘任企业的工程师4名作为实习的指导教师,来自一线的技术专家共8人。

七、可以提高实训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基地建设过程是实训教学管理趋于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北海职业学院在建设港口设备与自动控制实训基地时,做到教学核心课程根据工作岗位能力来设计,实训项目根据工作岗位能力、岗位职业资格及技术等级(中、高级)的要求来设计。另外,采用整合、增加或删减学科的方式,合理设置实践课程项目,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融“教、学、做”为一体。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按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各教学情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为保障实训基地高效率地运作和广泛共享,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建立完整的档案制度,做到账、物、卡相符;实行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及时做好仪器设备维修,设备完好率达到98%以上;规定使用大型、贵重设备、特种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格,学生实训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指导,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八、基地可以成为创新工作室的坚强后盾

几年来,北海职业学院在建设港口设备与自动控制实训基地过程中,专业群师生在港口设备与自动控制实训基地开展各种创新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区技能比赛获二等奖3项,教师参加区技能比赛获奖二、三等奖各1项;参加校级技能比赛获二、三等奖各1项,教学成果奖获一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1项;主持的已结题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6项,市级科技项目1项。公开35篇。其中:教改论文23篇,科技论文12篇,中文核心8篇。

综上所述,北海职业学院在建设港口设备与自动控制实训基地时,通过建设具有港口特色,服务于港口产业、港口物流专业群的实训基地,使港口设备与自动控制实训基地的运行富有活力,最大化地发挥了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 擅小舒,郑渊.高职院校“双证书”制下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福建高职教育,2008,(5).

[2] 陶书中.职业院本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内容建设 专业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04-02

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是贵港市唯一的一所公办职业教育学校,开办职业教育已30余年。与全国大中城市相比,该校职业教育的创新程度相对落后,职业技术培训意识较淡薄。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于2012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中职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学校各方面的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这对该校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要提高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 去糟存精,把握好教学内容

要提高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类。例如,机电专业,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基础课包括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工材料、钳工工艺等,主要是为专业课的学习作准备,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必不可少的课程;专业课包括电机变压器、电力拖动、可编程控制器、安全用电、生产实习等,主要是培养维修电工和相关机械工种中级操作技能。在制定和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强调专业知识的应用性,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上,要求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和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力求简单化,做到去糟存精。有些内容由于难度较大且应用较少,如机械制图中公差、轴测图、换面法及表面展开图等内容,教师可少讲或不讲。而对组合体视图的识读、典型零件图例分析及应用等内容则可以多讲,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重要的专业课程,必须以实用为度,突出实践性,同时在专业课教学中补充一些应用性强的新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学生在就业后能得到持续性发展。例如,对可编程控制器在电路的自动控制设计方面,教师可增加一些实用性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及其动手能力。在现代社会,各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应把握好教学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职学生往往是因为考不上高中而到中职学校就读,他们的公共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学好专业知识有较大难度。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新生刚到学校,对周围的同学、教师及环境都比较陌生,教师应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简单的专业教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合理规划中职阶段的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入学教育中渗透专业教育,不仅应让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及形势,而且应让他们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及用人机制,使他们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应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如到培训基地观看工作人员的操作,或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专业知识的视频,让学生看得直观、学得实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觉投入学习之中。

三、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既要重视动脑训练,又要重视动手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因特网及各类仿真软件等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目标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较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数控专业教学中,教师采用数控仿真软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虚拟环境中获得对实习对象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各种教学手段既有内容的特定性又有对象的特定性,因此教师应正确地选择教学手段,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成分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专业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四、加强专业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首先,要提高专业实训效果,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实训教学管理模式。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对机电专业 (下转第8页)(上接第4页)实训教学进行有效性的研究,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校实训教学的新模式,制定和完善了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例如,该校的机电专业,由于实训设备比较齐全,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每一个实训内容,同时撰写实训报告及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实训总结,最后由教务抽查,再对学生进行实训考核,以了解实训效果。学校采用这种实训教学管理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掉以轻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也不敢懈怠,这有效提高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其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实训教学,也是提高专业课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职学校大多实行校企合作,就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如对机电专业,该校与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到企业进行实践,通过这种工学结合的方式,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和专业岗位要求,对所学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