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田灌溉自动化

时间:2023-10-02 09:07:39

导语:在农田灌溉自动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创新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农业用水问题,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利用农田周边的水资源,结合现代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技术,实现对农田的节水灌溉,这一办法的实施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促进农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地区灌溉技术依然落后,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严重影响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一、现代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一)节水管道输水技术

管道输水技术用管道取代明渠,将水输送至农田实现农田灌溉,其水资源的来源主要是附近的水井、水库与池塘以及湖泊等,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外力因素对农田灌溉工作造成的影响,但是在利用管道进行输水时需要保证水质,水中不能含有淤泥与杂草之类的,在进行输水前需要将水源进行沉淀。输水、配水网络系统是农田管道输水中的核心部分,该系统主要是由多个管道与分水设施以及管道保护装置组成,管道输水技术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农田灌溉工作,农田灌溉属于地面灌水,利用管道输水技术可以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同时还可以节约水资源。低压管输水技术是管道输水技术中的一种,是最常见的一种地面节水灌溉的技术,其主要是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其利用管道技术进行灌溉用水的输送工作,将水输送到灌溉区域内,在应用该项技术时需要注意一定要采用超低压力,用压力管道系统进行用水输送,可以有效合理的利用该技术可以减少灌溉用水的渗漏与蒸发现象。

(二)节水喷灌技术

在节水灌溉技术中,喷灌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在使用喷灌技术进行农田灌溉时,需要使用加压水泵或者动力机以及电动机等设备,利用水泵加压或者自然落差产生的压力进行水输送,在农田中铺设管道进行水输送,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利用喷头进行水喷洒,使水可以均匀的散落在农田中[1]。

(三)节水微灌技术

节水微灌技术经常被运用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其主要分为滴灌与脉冲灌溉以及微喷雾灌溉等,微灌设备的性能不同所以微灌又分为常压微灌与重力微灌,此外根据微灌设备的使用类型划分为为地面微灌与地下微灌。节水微灌技术利用灌溉控制系统、输水道系统以及水过滤系统进行协调配合,实现对灌水量的合理控制,在最小的用水量范围内,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四)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

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设备的组装工作相对而言要简单些,其常见的组装设备是拖拉机,利用拖拉机进行农田灌溉,不仅使用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提高灌溉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农田灌溉的成本,同时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量,这项技术不仅在农田灌溉方面使用,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节水方面[2]。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创新

(一)智能化监测技术

农业自动化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的农田水利的建设中,智能化的灌溉技术正在不断地进行推广使用,而智能化的农田灌溉已经成为了现代农田水利建设中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农田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与综合分析,为农作物提供科学的合理的生长环境,包括农作物需要的水分环境与温度环境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的节水灌溉效率。

(二)网络化管理

网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网络化农田灌溉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网络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在进行农田灌溉管理工作前,需要利用预先编制的管理控制程序,设定相关的可以反映农作物需要水分的参数,利用计算机监测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需要进行灌溉的农作物区域进行灌溉,利用自动启闭水泵或者按照轮灌的顺序进行农作物的灌溉,保证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降低农作物灌溉的成本[3]。

(三)科学合理的选择灌溉技术

由于农作物以及农田类型种类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水土条件以及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低产出的农作物,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对于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的高产出农作物需要采用最优的灌溉技术,例如喷灌技术与滴灌技术。在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种植方案的调整,灵活利用灌溉技术,保证最大限度上节约水资源,调整种植方案主要是对耕作的农田面积进行合理的压缩耕种,合理的减少高水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林草的种植面积,将提高农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终极目标,不断地向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向迈进。综上,不断进行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改进与管理,可以促进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节约水资源的利用,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文中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做了简单的论述,同时还对节水灌溉管理的工作创新做了简单的论述,意在提高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效率。

作者:张志杰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王晓林.浅析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5,(51).

第2篇

【关键词】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可持续发展

资料表明,世界上粮食增产中25%归功于扩大耕地面积,75%归功于提高单产。虽然单产的提高是综合措施的结果,但灌溉却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随着世界性水资源日益紧缺,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发展灌溉面积就必须节约灌溉用水,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技术。

1. 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

1.1发展渠道衬砌与管道输水技术。输水配水渠道的渗漏损失是农田灌溉水量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未衬砌的渠道输水损失达40%~50%,开展渠道防渗是农田灌溉节水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灌溉输水的利用率,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渠系衬砌、管道化工程。

1.2改进传统地面灌溉技术。传统灌溉方式由于灌水历时长、用水量大、灌水不均匀等影响作物产量。所以,长期以来各国都在积极致力于对传统地面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改进,并创造了许多全新的方法。其中波涌灌(间歇灌)和激光控制平地畦田灌就是两种影响较大、效果较好的方法。

1.3推广喷灌、微灌技术。喷灌、微灌技术可在传统的沟、畦灌等地面灌溉基础上节水30%~50%,节省劳力20%~90%。在节约用水量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的灌溉概念,能够把含有肥料的水一滴滴地输入作物根层的土壤中,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保持协调关系,达到作物高产目的。

1.4充分利用咸水、废水灌溉农田。目前采用的方法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预报出灌溉后的土壤溶液成分和土壤基质,据此判定土壤状态,并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参照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种植的作物。耕作方式通常采用轮作制,即耐盐和不耐盐作物轮作,咸水、废水与淡水轮灌,以避免土壤过度积盐。

2. 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新技术

2.1选育耐旱作物和节水品种。选育耐旱作物品种,是充分利用生物适应环境,以生物机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耐旱作物一般在生长关键期能避开干旱季节,抗逆性强,生长期能和当地的雨季相吻合,在雨季快速生长,以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

2.2改进耕作方法与栽培技术。因地制宜,由多耕趋向于少耕、免耕;由浅耕趋向于深耕;由耕翻趋向于深松;由单一作物连作趋向于粮草轮作或适度休闲;重视水土保持,纳雨蓄墒,合理施肥,以肥调水。

2.3推广地面覆盖技术。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蒸发、蓄存降水、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温的优点,分为有机物覆盖、地膜覆盖和化学覆盖。有机物覆盖就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糠皮等材料进行地面覆盖,有明显的保墒节水效能;地膜覆盖是一种用薄膜覆盖的农田技术,能够提高地温,抑制蒸发;此外,保水剂、抗蒸腾剂等化学覆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4采用调亏灌溉技术。调亏灌溉是根据灌溉对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生产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不充分供给水分,使作物经受水分胁迫,限制其某方面或某时期的生长发育,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效果。

3. 节水灌溉技术在新疆的应用

3.1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两者互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技术。通过生产实践,膜下滴灌技术比常规灌溉节水30%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5%~7%,单产提高20%左右,大幅度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于这种先进生产方式的实施,带来了农业体制和组织形式的创新,出现了一大批家庭农场,不仅有效节约了农业用水,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还为低成本高产出的农牧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大田膜下滴灌技术是近几年来推广应用节水灌溉项目中经济效益最高、生态效应最好的灌溉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滴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滴灌自动化技术把新疆节水灌溉推上了一个省水、省工、增产、增效的新局面,实现了高层次决策控制,是膜下滴灌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通过田间土壤温度传感器、风向、风速、光照、降雨量和蒸腾传感器进行自动化灌溉。随后,各地也建立了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示范区,自动监测预报农田各项技术参数,进行科学节水灌溉,“自动化滴灌技术”推广试验成功,达到了作物长势室内可视化,土壤墒情自动监测化,灌溉自动化。

4. 节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4.1灌溉工程节水技术发展方向。

(1)输水节水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为解决混凝土衬砌延伸性差、易开裂等缺点,试验用钢丝网等加筋混凝土替代常规混凝土衬砌。另外,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日益进步,膜料衬砌在渠系衬砌中的比重逐年增大,将有可能成为未来渠系衬砌材料发展的主方向。

(2)喷、微灌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喷、微灌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发扬喷灌射程远、效率高等优点,克服喷灌能耗大、喷头易堵塞等缺点;开发和研制新型灌溉设备,提高灌溉均匀度,克服滴灌系统易堵塞的缺点,并向低压、节能型方向发展,减少传动装置能耗;灌溉设备标准化、系列化。

4.2科学管理与精准灌溉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实行灌溉管理自动化,成为农业节水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地理信息技术可实现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地、植保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能够对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改善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系统的诊断和决策,制定实施计划,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数字化建设和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并逐渐成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钱蕴壁. 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2]俞双恩,朱兆通,戴振伟. 我国节水型灌溉农业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7(1):27~30,68.

[3]洪启华. 兵团棉花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J].新疆农垦科技,2000(2):3~5.

第3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134-01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县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中发展形势下,我县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施工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现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与节水管理中逐渐表现出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要农业相关部门和渠道设计人员加强对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工作的重视,大力宣传节约水资源,从而将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并制定完善地节水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利用率。

1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水利渠道规划设计人员未对灌溉农田区域的土壤成分做充分的调查研究;2)水利渠道规划设计人员未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水资源状况做全面的调查;(3) 水利渠道规划设计人员未对灌溉农田区域所种植的植物做充分全面的调查。这些不足之处会导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作进度缓慢,不仅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且还导致渠道在后期灌溉使用中浪费水资源,这也就意味着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在水利灌溉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会大打折扣。

1.2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投入力度较低

对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投入力度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 领导部门未意识到灌溉节水设计的重要性,导致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不高,所设计的灌溉方案不仅不符合农田生产的实际需要,并且给后期维修加固增加了施工难度;2)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投入的资金不足,与实际所需要的资金存在较大的悬殊差距;3)农田高性能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喷灌)的投入量不足;4)对农田节水灌溉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费用投入不足。

1.3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较为盲目

由于我县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方面起步较迟,农田灌溉节水方面积累的经验较少,相关设计人员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设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水利农田灌溉节水的设计人员多数是刚从各个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实际设计经验,导致其设计的灌溉节水设计方案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后期农田灌溉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2)一些农田灌溉设计人员在进行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过程中,忽视农田当地实际情况,仅重视如何实现灌溉的自动化、高科技化,从而导致灌溉工程并不符合农田区域,这就使得灌溉渠道不仅没有实现工程节水的目的,还浪费了工作人员的时间以及工程成本;3)相关农业部门未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导致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都无法进行有效地利用;4)农田灌溉节水的设计方案未经过科学的审核,特别是在渠道跌水部位的精细设计,例如,渠道跌水部位落差比较大,在填方渠道上修筑跌水,导致供水要求无法满足要求。

2 现代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方面原则

由于农田灌溉节水管理设计的越完善,对农业生产发展需求的水资源利用量越少,从而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成本的投入,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管理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农田处的水源储备状况、农业的发展状况及投入资金状况。根据现代农田灌溉节水管理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过程中,要确保单位水量的灌溉农田面积达到最大化,从而有效地减少对水力资源的浪费,并大大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

(2)统筹考虑原则。在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过程中,需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避免对当地的整体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造成破坏,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如地质水文、水资源分布状况以及农田分布特点等合理设计灌溉与节水管理。同时,在农田灌溉时,需要最大程度上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最大化利用当地的水资源。

(3)减少占地面积原则。由于我县可利用的耕地面积逐渐少,因此在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时,为了最大化的保护农耕田地,在灌溉设计时要减少占用过多的耕地面积,特别是在渠道的中转地方。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设计渠道,确保渠道设计方案在满足施工技术条件下,又要符合经济要求,并且还要满足当地对农田生产政策要求。

3 提升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水平

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规划优化设计对节水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有效发挥农田水利灌溉与节水能力,需要提高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的水平。具体措施如下所示:1)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与节水管理设计时,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认真勘察农田区域的地质水文基本情况;2)设计工作人员要列举出影响农田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的所有因素,并要找出合适的解决措施减少影响因素的干扰程度;3)确保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符合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减少占地面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4)要确保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具有实用价值。

3.2 加大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力度

研究发现,加大对现代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其主要措施如下述几点:1)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2)增加融资渠道,确保农田灌溉建设的资金保障;3)建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基金;4)增设农田灌溉优惠政策,从而吸引农民向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中的资金投入;5)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加大对农田投资的监管力度,从而有效地保障投入资金全面用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上。

3.3 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主体设计水平

为了确保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需要提高节水灌溉设计水平,具体做法如下几点:1)提高水利灌溉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以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的质量;2)在农田水利工程招标时,选用资质优良,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作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中标人;3)提高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监管力度,采取有效地奖励制度,激发监理人员的监督积极性,确保工程施工质量;4)在农田水利工程的选材设计施工时,需要根据当地灌溉农田的基本状况,比如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全年的最低气温等,最大程度的确保节水灌溉的质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4 其他注意事项

1)在河流导线设计时,要注意河流周边环境不影响施工,若周边环境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充分分析论证,避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2)河岸滩地设计时:选用耐水的植物做防护植物,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程序,资金的投入也较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中,为了减少占用耕地面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优化灌溉设计方案,探索节水措施,确保农田稳产增收,促进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镜明.浅析中小型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J].科技资讯,2010,12(22):152.

第4篇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技术农田节水灌溉系统

中图分类号:S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125-01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必然,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水是农业的根本,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根本。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2 农业用水现状及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总用水量的73%,但有效性很差,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并且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非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在急剧增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在我国尽管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大量的农田和灌溉用水被城市和工业占用,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不可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二是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

本文所设计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是将上述的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物联网技术,从而实现全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节水灌溉系统。

3 系统结构设计

农田节水灌溉系统由土壤水分传感器、物联网终端采集单元、喷灌机控制终端、远程监控计算机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传感器埋入土壤,直接获取0~100cm地表层下各个深度处的土壤水分信息,并将其转化为0~5V模拟电压信号。物联网终端采集单元一方面进行土壤水分信息的采集,另一方面用于在GPRS网络模式下土壤水分信息与监控中心的监控计算机相互传递。监控中心计算机循环接收各个采集终端发送的土壤墒情信息,监控计算机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数据库中的农作物需水量进行比较,形成最佳灌溉计划,监控计算机将灌溉命令下发到喷灌机控制终端,喷灌机控制终端直接控制喷灌机以及深井泵等设备进行灌溉作业。

4 物联网采集单元的设计

物联网采集单元的设计为本系统的终端采集单元,因为农田灌溉上探测范围比较大,数量多、位置不固定并只用于农耕季节等特点考虑,采集终端需要设计成可灵活移动、易于安装的方式,第二在每一个采集终端上安装GPS定位模块,使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上的数据带有地理位置,中心计算机根据上传的数据的地理位置下标来确定采集点具体地理位置,从而实现准确的数据采集。另外,由于数据采集单元放置在农田里,采用的供电方式为“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

采集终端主要由MCU单元、采集单元、太阳能供电单元、通信单元、GPS定位单元等部分组成,其结构所示。其中,采集单元利用土壤湿温度传感器采集土壤墒情数据,数据经嵌入式微控制器MCU(MicroControUer Unit)处理后,通过GPRS网络发送至监控中心计算机上,中心计算机收集温湿度数据,并自动显示相关信息。土壤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被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传送到子系统内部的模数转换器ADC(AnMog―to―DistalConvener)。MCU定时启动ADC,进行模数转换并取走数据,然后把经过处理的数据通过串行口传送到GPRS模块,并启动该模块将数据发送到GPRS无线网络。数据被GPRS网络接收后经由网关转送至Internet,最后被连接到Intemet的中心站计算机接收。

嵌入式GPRS模块的供电为直流5V供电,TXD、RXD为通信接口,在本设计中可直接连接至AVR单片机的串行接口上, ONLINE为在线指示接口,当连接到网络以后该端口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通过74ALS04进行反向以后驱动D1发光二极管,当发光二极管点亮以后便证明现在控制器已连接网络。GPS模块通过单片机的COM2口连接。

5 应用前景分析

该系统的室外进行了测试的基础上,2011年在廊坊市安次区马神庙12亩农田上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节水量较以前比较节约45%左右,晚春播玉米平均亩产929.44公斤,比对照亩增产252.84公斤,增幅为37.36%。对未来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梅方权,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农业网络信息》2009(12)

[2].孙忠富等,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农业网络信息》2010(5)

第5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利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浦东新区各种优势农业产业区迅速崛起,农业不断向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然而,在大开发、大建设的背景下,新区农业耕地不断被挤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损毁日益严重,渠道、渠系和灌溉水利用系数不断下降,部分农水设施失修、失养、失管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顺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确保农田水利建设为新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命脉”作用,提升农田水利设施的保障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上海粮食生产任务和蔬菜基本供给,稳定粮价、菜价,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已经成为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田水利现状

1、农田概况

根据浦东新区2011年统计年鉴,浦东新区2010年耕地面积39673ha,其中水田31787.9ha,旱地7885.1ha。主要分布在祝桥、航头、川沙、新场、书院等25个镇,具体详见浦东新区2010年各镇耕地面积汇总表。2010年新区粮食播种面积32.18万亩,粮食总产量14.87万吨。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33.46万亩,蔬菜总产量81.07万吨。按照《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浦东新区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35200ha,合计52.8万亩,占新区土地总面积的25.1%。其中,基本农田29240ha,合计43.86万亩,占新区土地总面积的20.8%。

表1浦东新区2010年各镇耕地面积汇总表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拥有量

截至2008年底,新区共有电灌站607座、916台套,灌溉流量212.95m3/s,动力3830.5千瓦,地下渠道3129.2公里,衬砌明渠489.7km,有效灌溉面积63.36万余亩,节水灌溉面积34.8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比超过了55%。灌溉水利用系数0.69,粮食作物水分生产,1.0 kg /m3 。

3、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从2000年开始,新区针对当时排灌设施运行情况,加大了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建成了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实施了南汇夹塘水系改造、农业综合建设、“三高”农业项目、设施粮田水利配套项目建设等工程,其中“十一五”期间改造农田灌溉泵站93座、149台套,疏浚引水河49条段,72.75km,土方82.95万m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问题,基本满足了农田灌溉。但这与目前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

1、设施老化、灌区遭人为拆分等现象严重

(1)灌区设施老化、损毁严重

早期建设(改造)的排灌基础设施因修建标准低、使用年限过长,普遍存在渗漏现象,老化严重,工程效益衰减。尤其是新场、宣桥、六灶等中部地区限于当时建设的条件,地下渠道大都是在原土明渠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部分使用的是材质较差的灰土材料,老化问题尤为突出。加之,地方政府建设乡村道路时,出于节约农村用地的考虑,很多乡村道路直接修建在地下渠系上,使得大量地下渠系长期受过往车辆的重压,导致接口破裂、渠系水渗漏增大、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小,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效益。

(2)电灌站设施陈旧,破陋不堪

2000-2009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由于当时资金有限,在电灌站改造中采用的是先急后缓、逐步改造的原则,只对泵站进行基本功能(即保证泵站能实现正常灌排功能)上的修复改造。因此,尚有一些电灌站站房比较陈旧,其它配套设施也十分简陋。如:大多电灌站的电机开关,现在还在使用老式的刀闸开关,这不仅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不相匹配。

(3)因市政建设,灌区遭人为拆分

近年来,新区的市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使得一些灌区渠系被市政道路阻隔,灌区遭拆分,影响原有灌区的农田灌溉。比如,原“夹塘”地区,因近几年来的城市开发,很多灌区被市政基础设施拆分。

2、建设资金标准偏低,投入不足

农村水利建设一直以来都依靠财政补贴,新区农田水利建设经费预算标准在2011年、2012年分别根据沪水务[2010]599号文、沪水务[2011]43号文的指导价格做了相应调整。2012年调整后双泵站预算为32万/座(含二类费用),管径φ600的地下渠道指导价为280元/米(含二类费用),扣除二类费用,概预算价格只能够满足原有设施的翻建、改造需要,无法满足高水平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需要。

3、节水技术推广滞后

从农业灌溉模式看,推广节水技术已经是一种趋势。以色列所有的灌溉农田都采用了喷灌和滴灌现代灌溉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灌溉水平均利用率达到90%;法国现代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的47%,喷灌占现代灌溉面积的80%。而目前新区除部分农业专项中有采用喷滴灌技术外,农田灌溉均为传统漫灌,灌溉方式粗放,利用率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

三、具体对策措施与建议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农田水利高水平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要求;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俞正声书记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提出的发展集约化高效的现代农业,努力达到“三个高水平”的要求。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把建设高水平农田水利设施纳入正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新区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新农村村庄改造、产业发展规划来实施,把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好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和推进。

针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面广、量大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先急后缓,宁缺毋滥;以块为主,集中建设”的原则分年度安排高水平建设计划,逐年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并经过10年左右时间建设,使新区规划基本农田灌排设施全覆盖、粮经作物可两用,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5,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5%,粮食水分生产率达到1.2kg/m3,旱涝保收田比例达到100%,农田水利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全国领先,率先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

2、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

由于早期建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都是采用材质较差的灰土材料,其抗压性能差,施耐久性不够,为此建议:

(1)根据不同类别农田及所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农业镇的基本农田地下渠道,采用双壁缠绕排水管(波纹管);其他各镇的基本农田,采用基础涵管;其他农田地下渠道主要考虑维修和局部翻建,采用无基础地下渠道结构。

(2)倒虹吸可采用波纹管,圆形渡槽采用球墨铸铁管,以增强排灌设施的耐久性。

(3)电机开关,采用固定式低压开关柜,这不仅可以增强用电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也比刀闸开关更加美观。

(4)对于泵房及电机设备,按照建筑物相应防雷要求,设置避雷器等,防止其遭受直击雷。

3、加大资金投入,缓解镇级财政压力

按照现行的预算定额标准及相应费率编制工程预算,调整建设资金标准,使得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针对各镇财力情况,实行财政差别扶持政策,对财力较弱的农业镇,采取资金倾斜政策。

同时,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养护管理和资金使用,将养护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加强统筹协调、资金整合,提高农村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对于一些遭到人为破坏的设施,建议按照“谁损坏、谁补偿,谁造成破坏、谁负责修复”的原则,追加相应赔偿,缓解镇政府财政压力。

4、积极开展新型灌区试点,逐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着力研究新型灌区建设发展模式,以水定灌、以需定灌,适度超前发展,建设一批灌溉科学、生产高效、配套齐全,能满足作物轮种需求的新型灌区,积极开展高标准新型灌区建设。重视农作物灌溉制度研究,提倡高效灌溉、提高节水水平,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业丰收。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节水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新区各镇具体情况,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浇灌、管浇、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块先行试点,如:老港镇东河村现代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灌溉规模为1000亩,其中200亩采用滴灌节水技术;书院现代农田水利专项工程,采用低压管道灌溉。这将会给新区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节水技术推广提供实践经验。

5、加快农水设施信息化管理建设,建立设施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1)建设基于WebGIS的农田排灌设施管理系统

基于WebGIS的农田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分为两个模块: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和排灌设施WebGIS,数据库数据来源于2009年起新区开展的农田排灌设施调查。

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包括两个子模块:排灌设施信息管理、排灌设施统计分析。灌区信息管理包括对泵站、渡槽、地下渠道等设施信息的管理,可以对设施信息进行查询、新增、修改、删除、导入、导出;排灌设施统计分析涵盖灌区单类设施数量对比情况、全区单类设施年度变化趋势等八个方面,可以实现对单类设施、各类设施在不同年度、不同区域的汇总、对比分析及趋势预测。

排灌设施WebGIS按照不同的设施类型分别设置图层,可以按照类型、镇域、灌区查询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分布统计,制作专题图片。

基于WebGIS的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GIS图层管理、分层显示、专题查询、统计分析、报表与图形输出、数据动态编辑及更新,可以实现对排灌设施的属性信息、空间分布情况、年度变化趋势的全面把握,为新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科学决策,动态、长效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

(2)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对现有的农田水利项目,要及时落实养护主体和养护资金。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养护体制,可以参照农村公路养护体制。首先,明确设施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落实管养资金,将农田水利设施管养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其次,建立设施养护巡查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最后,通过加强养护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养护人员的管理养护能力。

四、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也为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区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农田水利高水平建设,推动新区农村走向“渠通河畅、排灌自如,管理有责、良性运行”的农田水利发展之路,建立新区“配套齐全、灌排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农田水利体系,着力提升除涝、灌排、降渍、水质、管理等综合能力,为新区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贾占军. 加强海原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建议[J]. 水利工程. 2009,8:36-37.

第6篇

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全球的6%,而人口却占全球的23%,因人口众多,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200m,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统计的15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21位。并且还被列为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另一方面,水的利用率还有很大潜力,中国单方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0.87kg,远低于发达国家2kg以上的水平,农业又是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因此,为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发展农业节水特别是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一种必然选择。节水灌溉是指在农田灌溉中,掌握科学的灌溉技术,采用先进的灌溉方法,以取得省水、增产的效果。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

2水灌溉的工作模式简析

(1)渠道防渗技术。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2)喷灌技术。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输水管道代替输水土渠将水送到田间灌溉作物,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的技术措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一般由水源、水泵及动力机、连接保护装置、输水管道给配水装置及其他附属设备(如量水设备、排水阀、逆止阀和田间灌水设施)组成。一般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和半固定式。移动式是除水源外,机泵和输配水管道都是可移动的,特别适合与小水源、小机组和小管径的塑料软管配套使用。固定式是包括机泵、输配水管道、给配水装置等建筑物都是固定的,水从管道系统直接进入沟畦进行灌溉。半固定式的机泵、支管和给水装置都地埋固定,而地面灌溉管是可移动的.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同定管道将水输送到计划灌溉的地块,再通过给水栓供水给地面移动管进行灌溉。

3综合节水技术措施研究

(1)工程节水措施。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

(2)农业节水措施。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推广塑料薄膜覆盖及保护地栽培,发展设施农业,普及良种和使用抗旱保水剂。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

(3)覆盖保墒技术。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起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l%~4%,节水20%~30%,增产30%~40%。

(4)管理节水措施。①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张力计、中子法、电阻法等监测土壤墒情,数据经分析处理后配合天气预报,对适宜灌水时间、灌水量进行预报适时适量灌溉,有效地控制土壤含水量,节水、增产。②节水高效灌水制度。是把有限的灌溉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进行最优分配,以提高灌溉水向作物可吸收的根层储水的转化,以及光合产物向经济产量转化的效率。③灌区优化配水技术。根据灌区各级输配水渠道的技术参数和灌溉农田及作物分布情况,按照水源可供水量和作物某生育阶段需水量及水分生产函数,以输配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较小,而增产值较大为目标,应用系统工程手段,编制灌区水量优化调度方案,合理调配灌溉水量。④灌溉自动信息系统管理技术。采用电子技术对河流水库、渠道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抽水灌区的水泵运行情况等技术参数进行采集,利用自动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按照最优方案,控制各个闸门的开启度或调节水泵运行台数,实现自动化监测控制,实现最优化川水管理。

(5)考虑农业种植结构。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据已有的资料,山东省冬小麦生育期间水分蒸发约为2250m,夏玉米2700m,通过农业节水措施减少这部分水分蒸发,在相同产量水平下水分生产率会大有提高。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山东省在曲阜市吴村建立的农业综合节水技术范区,就进行了果树的秸秆覆盖试验,获得成功。

(6)加强节水工程管理。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其效益就高。东营广饶、肥城潮泉等地成立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作用。

第7篇

【关键词】喷灌技术;喷灌方式;节水灌溉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但是由于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分布在空间和时间上极不均匀。我国农业用水在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同时还面临着农业用水的极大浪费现象,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喷灌是利用专门设备把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达到灌溉的目的一种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近年来随着喷灌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推广,喷灌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1.农业灌溉用水现状及喷灌技术的应用

我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40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0%左右。其中占农业用水量的90%~95%是农田灌溉用水,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 300 多亿m3。然而,由于中国水资源不足,且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致使农田灌溉利用率很低。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晓东说,中国农业用水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3%左右,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其中渠道输水损失占整个灌溉用水损失的80%以上;二是灌溉定额普遍偏高,采用传统的灌溉模式,全国实际灌水量超过了实际需水量的1倍,有的地区甚至高达2倍以上。

喷灌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58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3%,到1998年已经发展微灌面积18.21万hm2,占节水工程总面积的1.19%。由于农村经济能力差、土地分散经营和设备质量不过关等原因,80 年代喷灌面积仍无明显增长。据统计,到2002年底,农业节水灌溉面积为1867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3.4%。

2.喷灌技术

2.1喷灌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节水灌溉相比,喷灌有其自身的优势: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它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灌水均匀度高达80%~85%,比地面灌溉节水30%~50%;少占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机械化程度高,节省人力;其最大优点是使农田灌溉从传统的人工作业变成半机械化、机械化,甚至自动化作业,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然而喷灌技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喷灌对农业基础设施要求高,一次性投资大;在多风、蒸发强烈地区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有时难以发挥其优越性,在这些地区进行喷灌应该对其适应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2.2主要的喷灌方式

目前在我国常用的喷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固定管道式喷灌,即干支管都埋在地下的喷灌方式。这样的喷灌方式利于管理,节省人力,可靠性高;另外设备使用寿命长。不足之处在于设备投资很高,目前使用塑料管道的系统单位造价也有12000~18000元/公顷之间,有的甚至达到22500元/公顷。

半移动式管道喷灌,即干管固定、支管移动的喷灌方式。与固定管道式喷灌相比,这种方式大大减少支管用量,从而使得公顷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但是另一方面,移动支管需要较多的人力,并且如果管理不善,容易造成支管的损坏。为了避免或减少因支管移动带来的费工、易损等不足,近明了一些由机械移动支管的方式,可以部分或全部克服这一缺点。

中心支轴式喷灌,即支管的一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绕中心点绕行的喷灌方式。这种方式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很高;适用于大面积的平原(或浅丘区),要求灌区内没有任何高的障碍(如电杆、树木等)。其缺点是只能灌溉圆形的面积,边角要想法用其他方法补灌。这一方式比较适用于大平原地区、大规模农场。

为了克服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只能灌圆形面积的缺点,近代在时针式喷灌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使支管作平行移动的喷灌系统。这样灌溉的面积就成矩形的。但其缺点是当机组行走到田头时,要专门牵引到原来出发地点,才能进行第二次灌溉。而且平移的准直技术要求高。因此,没有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使用得那么广泛,我国也已有产品。其适于推广的范围与中心支轴式相仿。

纹盘式喷灌,用软管给一个大喷头供水,软管盘在一个大绞盘上。灌溉时逐渐将软管收卷在绞盘上,喷头边走边喷,灌溉一个宽度为两倍射程的矩形田块。这种系统,田间工程少,机械设备比时针式简单,从而造价也低一些,工作可靠性高一些。但一般要采用中高压喷头,能耗较高。 适合于灌溉粗壮的作物(如玉米、甘蔗等)。也要求地形比较平坦,地面坡度不能太大,在一个喷头工作的范围内最好是一面坡。该机型我国也已有系列产品。

滚移式喷灌,将喷灌支管(一般为金属管)用法兰连成一个整体,每隔一定距离以支管为轴安装一个大轮子。在移动支管时用一个小动力机推动,使支管滚到下一个喷位。每根支管最长可达400m。这种机型我国已有产品,适用于矮杆作物(如蔬菜、小麦等)要求地形比较平坦。

3.喷灌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目前我国的喷灌技术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有待于在更大范围推广和使用。灌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3.1缺乏推广资金,推广难度大

推广需要必要的农田喷灌配套设施的完善。近年来,喷灌技术虽然在部分地区推广使用,并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但是受经济条件制约,对喷灌项目建设的投入仍显不足。部分灌区还是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50%左右,还有很大的节水空间。

在积极争取国家和政府投资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投资兴办节水灌溉工程。充分调动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节水灌溉资金,使节水灌溉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轨道,搞好农田基础设计建设。

3.2 灌溉用水管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节水激励机制

我国水资源紧缺,发展节水灌溉是必然选择。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我国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程度不高,这是造成农田灌溉用水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节水灌溉激励机制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激励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鼓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相应的激励机制。要激励农户节水灌溉除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外,还必须从水权、水价和水市场的单独作用机制或联动机制出发,运用定性或定量、博弈论或信息经济学或构建其他激励模型的研究方法,探索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同时,出台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等政策,为有效实施激励手段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后盾,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加强节水灌溉意识的普及

受经济利益关系的影响,在水资源充足的地区,农民对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及民间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媒介,大力宣传节水灌溉的重大意义,树立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意识,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

4.结语

喷灌技术实施一项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我国的喷灌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各地区应因地适宜,发展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措施,通过先进的灌溉管理体制来实现管理节水,推动农业节水的高效快速发展。另外喷灌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雷煜.浅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J].陕西水利,2010,(1):139-140.

[2]逄焕成.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5):l-6.

[3]高雪梅.中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J].天津农业科学,2012,(1):54-56.

[4]杨民峰,卜少春.浅谈灌区节水灌溉的应用与实践[J].陕西水利,2009,(8):169-170.

[5]王增发,洪小康.试论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5):451-454.

[6]刘继艳.论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J].建材与装饰,2008,(7):234-236.

第8篇

关键词: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加强措施

作为农田灌溉方面的重要工作,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其管理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农田节水灌溉的整体效果。本文从介绍节水灌溉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1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概述

实现科学、高效、安全、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不但符合当前国家关于农业方面的各项政策方针,而且其能够发挥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主要表现为:首先,通过规划设计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形成合理配套的田间灌排体系,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输水和排水能力,降低输水过程中损失,提高农田防洪排涝能力,有利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既可以降低水资源浪费和水土资源流失危害,又可以有效节约农民进行灌溉农田费用,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一定的原则,具体可划分以下几种:首先,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整体性原则。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工程,进行相关灌溉规划设计时,应在水利工程数量和布局上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做到耕地集中连片,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安全、有序、可持续性的发展。其次,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继承性原则。进行相关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该地区前期农田水利工程基础,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尽量保证工程结构和布局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功能更加优化,结构更加合理。

2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2.1 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喷、微灌技术。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和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地下滴灌技术,此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而且适于农田作业管理,特别适合干旱、多风、高温地区推广应用。

2.2 推广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实现灌溉渠系管道化。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2.3 发展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土地平整是改进地面灌溉的基础和关键,因我国农田灌溉量大面广,急需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间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施,逐步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2.4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适合本地特点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搞好中低产田的节水灌溉问题,合理规划,统一布局,避免盲目引进,造成严重浪费。改良土地,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效率,提高中低产田的作物产量。

3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存在着不足。在节水灌溉工程中,在工程勘察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依靠以往或已有的资料,如: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区内的土壤情况不进行精确分析、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水源水质状况不进行了解、项目区内的种植结构不认真分析等没有能够认真勘察工程实地情况,没有认真分析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因素,没有在获取精确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导致设计人员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使一些节水灌溉工程与实际情况不太符合,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3.2 投入机制不完善。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节水灌溉工程投入机制不是很完善。虽然我国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各级财政投入与节水灌溉发展的需求差距存在较大差距。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收入水平也较低,而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一次性投入大,国家对用于节水灌溉的投入不足,运行维护费用不是很高,节水灌溉也难以快速发展。

3.3 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不健全。国家投入兴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极大推动全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由于人们对于节水灌溉的思想意识还比较淡薄,再加上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前期投资较大,不能再短时间内见到效益。但真正能够落实节水灌溉建设的技术覆盖面积还相对较少。现今节水灌溉设备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节水灌溉行业准入制度,也没有培养一批可承担节水灌溉技术的设备生产企业,因此难以形成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4 提升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4.1 严格设计工程主体、确保工程规划效果。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有明确的主体,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恰当的解决方法,同时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把每一区域的农田灌溉分配给相应的负责人,一改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严格的评审程序加入节水灌溉工程的效果评价当中,作为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建设单位,应做到客观甄别施工、监理单位的水平与能力,对未能达到工程标准要求的施工或监理单位,倡导运用经济手段推进监理、施工单位高素质人才的投入,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节水灌溉系统的整体规划效果。

4.2 加大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大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投入力度的具体措施,如下:完善投入机制;增加融资方式;建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基金;贷款;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广大民众向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投入资金;加大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监管力度,确保投入资金百分之百的用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上。

4.3 建立合理科学的节水灌溉体系。在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中,人们的行为有了制度的约束就会更加规范和统一,一旦有违规操作止级部门就会依照规章制度对其予以惩罚,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形成自觉节水的习惯,在工程建设中就会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水源的利用率,为目的而经行施工操作监管部门一定不能放松监管的力度,要将节水理念贯彻到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施工环节,并且要保障灌溉设计的有效执行,定期的进行节水理念的宣传活动,使节水理念深入人心,另外监管机制以及监管体系也要不断的完善和改革,这样才能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要求,为日后建设工程中的节水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通过对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关人员应该从其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管理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资源节约;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1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技术的现状

1.1水资源的浪费

现如今,我国借鉴与创造出很多能够提升灌溉效率和节约水资源的技术,但这些技术还并未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应用,绝大部分的偏远地区仍然坚持使用最原始的灌溉技术。由于技术传播的限制,绝大部分地区仍有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当地的相关部门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民的农田水利工作进行合理的指导与监督,致使农田得不到充分的灌溉,不仅增加了投入成本,而且还浪费了自然资源,这并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因此,节约资源应引起重视。

1.2工作与管理问题要紧密联系

农田水利的建设不能离开与时俱进的灌溉技术,但是若只注重灌溉方面的技术问题而轻视农业产业方面的管理事项,也将影响农业的发展。相关的部门若没有对农田的管理以及农耕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即使农田完成了灌溉工作,没有科学的专业的农业工作指导,农民们所费的功夫只能是大打折扣。因此,专业的科学指导对于农业生产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相关部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对于农田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部门内部的管理存在弊端,相关工作的程序以及管控不够严格等,这些都会大大影响农田水利的建设与发展。各个部门要将实际的情况与工作发展方向相结合,而不是盲目的进行。

1.3技术与实际作物要匹配

现如今,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农民也开始追随现代科技的脚步将农业技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科学高效的灌溉技术不仅能够使农作物的产量上升,而且对于工作劳动力的成本也大大的降低。尽管重视的力度与日俱增,但现实问题依然存在。例如,技术的进步是在不断的尝试中进行,这就导致一些正在实行的灌溉技术仍在实验中尝试进行匹配,所以关于灌溉技术的选用和农作物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错位,需要不断的尝试与实验才能得到最佳的匹配关系。

2节约灌溉技术的特点

2.1喷灌的特点

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喷灌技术是中心旋转式喷头机,这种技术操作方便,自动化的程度很高,并且对于劳动力的节省具有很大的贡献。喷洒的效率高,在丘陵地带以及爬行山路时有自身的结构优势,机器体形小,十分节省空间。这种喷头适合露天种植的作物与各种土壤。其喷头节省电能消耗,使用寿命长,一般不低于15年。但其运营的费用较高,使用时需要的功率大,压力的损失大,动力可综合使用,使用的时间一般在10年以上。

2.2微灌的特点

微灌与喷灌相比较,更加节约水资源。但是投资的成本较高,比较适合经济类的作物,才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各种微灌都具有的优势是能够均匀的灌溉和节省水资源。微灌使用的是管道送水,因此在输水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蒸发或者渗漏的现象,对于节能方面有较多的可取之处。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特点和需求适度调整供水量,并且操作简便,使水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2.3滴灌的特点

滴灌常常用于林业方面以及蔬菜种植过程中,进行滴灌时通常只有农作物的根部得到灌溉,能够使作物精准的得到水以及养分。因此滴灌最大的优点即节省水资源。在进行灌溉时首先根据作物的特点进行事先调控水量,按需供给。但滴灌的缺点是投入高、寿命短,一般使用时间在5年以内。

3关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建议

3.1提高工程管理效益

在使用灌溉的技术中,要增强灌溉工程进行时的工程管理事项。从而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一是要不断完善与更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制度与规范,明确各个部门与各个组织之间的工作联系与各自的工作职能,既要配合好又要各自更好地发挥作用;二是各个部门应该将各项任务分配到个人,赏罚分明。以确保相关部门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能为节约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做出贡献;三是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不仅是灌溉起作用,土壤环境以及合适的气候条件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一些盐碱化程度高或沙漠化程度较为严重的地方,更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不同地区的农作物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滋养。

3.2优化配置

农田水利高效工程的实行必须要引起重视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农业的发展与资源的结合需要科学合理的配置,在供水总量方面要有先断和预算与有效控制,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作用;二是相关技术部门要做好实地考察,不同的地区适宜不同的灌溉方式,要合理的掌握各个地区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因地制宜,做好优化配置的工作;三是无论哪一项工作都要以环境为重,不能以发展经济为借口破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