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品德教育的方法

时间:2023-10-02 09:07:43

导语:在品德教育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品德教育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 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8-02

在新课程实施中,构建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怎样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教师所面对的新课题。渗透德育教育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充分利用好体育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树立目标,全面发展

在体育课教学中,需要加强组织性纪律性与学习目的性教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教师除严密地组织好各项练习外,还要注意活动开展的多样化。在体育课中,有的学生对球类或做游戏比较感兴趣。觉得好玩,就乐意去练。但是,到学习田径有关知识及活动时,部分同学就不愿意去做,认为单调乏味,产生消极为难情况,甚至怨声怨气,怕苦怕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强令人与人之间服从,而是应该启发他们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锻炼的思想和自觉性,用一些伟人自学锻炼身体的范例去启发他们,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先进事迹去感染他们,使他们懂得今天的锻炼是为了明天作出更多的贡献。把学生的活泼好动建立在为崇高目标而努力学习、积极锻炼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在接力跑的活动过程中,弱小的同学由于跑得慢,经常受到同组一些同学的责备。从主观的角度出发,这些同学为的是集体荣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应肯定同学的责备是为了本组的荣誉,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做会极大的危害某些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知道督促的方式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是建立在友谊、互助的基础上。其次,应用积极有效地引导差的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和为集体争光的责任感。

教师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以鼓励为主,决不要影响学生的锻炼情绪,对那些比较弱小的学生应特别为他们提供方便,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培养学生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德。同时我们还要在培养对集体有责任感与荣誉感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之间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积极完成任务。

三、合理安排,抓好集体观念的教育

当我们在安排各项新的活动或竞赛、游戏时,往往发现学生不但很感兴趣,而且积极性很高,获得竞赛胜利又使他们无比振奋,更增加了对这些活动的激情。我们在这时可以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但也要注意到由于教学组织,竞赛规则和思想工作落实得不恰当而产生的一些乱子或事故。这时,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和及时调节运动的密度和运动量,加强保护和帮助,严格按照竞赛和规则去指导和开展活动,密切关注活动的进行和变化情况,使学生自始至终有组织地进行练习,养成井然有序的良好风气。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大家庭的温暖。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

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

小学生的注意是无意占优势,他们的神经兴奋过程较强,抑制过程发展较差。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一定的优势中心。他们的注意力会随着周围的任何刺激而分散,影响学习效果。例如:几个班同时在一个操场上上体育课,不同的口令、吵声和活动情景都在互相渗透,一些学生就不容易自控,左右顾盼。有的学生练习某一项目,一两遍后就不能专心地往下练,而私自去做老师不允许的练习项目。出现这些现象,从儿童的心理角度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却不能就此迁就,顺其自然。我们老师除了应该尽量排除那些容易分散儿童注意力的因素外,还应在教学组织上搞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以增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尽快排除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要让学生知道,一切有损于集体阵容和声誉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一切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做法都是不对的。在教学中要切实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使他们充分的认识到无论上什么课,保持良好的注意力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五、身体力行,知行结合

在体育课中,老师是他们活生生的榜样。他们容易接受教师的各种影响。所以,教师的“言教”和“身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上课时,教师的动作要规范,示范要认真,凡事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决不可指手划脚,做到知行并重。总之,我们要有对事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爱护,言行举止端庄,仪表风度典雅,诸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和模范,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熏陶他们,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课和其他课程一样,大有思想工作可做,而且,这个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它和锻炼是有机地结合着。我们只有针对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每个练习中,及时引导,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吴奇程;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科学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重要性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56-02

初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满发展,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1.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初中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三观进行引导,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的现象,有些价值观念与主流价值观念相背离,对人们的发展形成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

1.2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克服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学生既对生活学习中的很多现象感兴趣,又会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同时也是学生出现心理冲突比较多的时期,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很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阻碍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更好的去认识世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1.3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思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情操,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的思想情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有效对初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思想品德教育引起重视,同时还要将有效的方法与措施运用于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之中,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此将几种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2.1 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例子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却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以生活中与学生联系十分密切的例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也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反思,进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做到心领神会,这样不仅能够指导学生的思想,还能够达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的目的。

2.2 思想品德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要。进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的进行思考,才能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进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更大的影响,才能切实达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再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要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感悟,进而受到更多的启发。

2.3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小组讨论法是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然而想要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就需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就是训练学生实际应用思想品德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针对目前的热门话题"老人跌倒要不要扶"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使学生一方面应用学习过的知识点去分析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一社会现象。

第3篇

一、掌握幼儿特点,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游戏活动中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常用的一种学习与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会尝试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体验一定的社会行为,形成一定的社会情感。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加强对幼儿品德教育的渗透与实施。如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同其他小朋友一道扮演社会角色,从而加深对社会角色的了解,并学习劳动者的操作技能,激发幼儿动手模仿的乐趣。如在“银行”区域里培养幼儿如何取钱、如何识别假币;在“医院”区域的挂号处让幼儿知道有次序排队;在“娃娃家”区域里,家里来了客人学会礼貌待客;在“超市”区域里学习购物、付钱等。通过小小活动区,让幼儿从中获得了很多社会应用知识,使幼儿的社会化行为得到了强化,促进了幼儿品行等诸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善于把握机会,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各环节中渗透品德教育,不仅可以正面强化幼儿的良好品质与行为,更能促进幼儿进行自我教育。如早晨入园时,我们教幼儿向老师和阿姨问早问好,向送自己来的亲人道再见,同时指导幼儿来园后主动用抹布抹自己的小桌椅,给自然角中的植物浇浇水,给小动物换换水、喂喂食,从中培养幼儿讲礼貌、爱动植物的良好品德;在晨间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游戏;做早操时,我们教育幼儿精神饱满,升国旗时对着国旗行注目礼,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喝开水时,我们指点幼儿排队拿杯子,并把开水喝完,从中培养幼儿守秩序、爱节约的品质;平时,我们教育幼儿说话轻、走路轻、拿东西轻,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的品德;午餐时,我们要求幼儿饭前、便后洗手,安静进餐、不挑食、不掉饭粒,保持餐盘、地面、桌面“三干净”;餐后我们组织幼儿收拾好自己的餐具,逐渐养成自理自立、爱劳动的良好品德;去散步、秋游等活动时,我们对幼儿进行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的教育;午睡起床时,我们指导幼儿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床铺,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了解课程理念,使品德教育渗透到集体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它涵盖了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个领域,我们根据集体教学活动的各个特点将品德教育渗透在其中。1.健康领域。所谓健康幼儿就是指心灵和身体两方面都好。对幼儿健康身体的培养,那就是让幼儿吃饱穿暖,并照看好,同时让幼儿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幼儿健康心灵的培养,那就是要渗透多方面的品德教育。2.语言领域。语言领域一般包括古诗、儿歌、故事等的教育,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有目的地对幼儿渗透品德教育。如在教学古诗《游子吟》、儿歌《妈妈的微笑》中,让幼儿懂得妈妈为了我付出很多很多,我也应该回报妈妈,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体会到关心长辈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美德;又如在学习故事《重要电话》这一活动中,使幼儿懂得应做个勇敢、懂事的好孩子;在《找“帮助”》这一故事活动中,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愉快的事。3.科学领域。《纲要》指出,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目标大致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多种方法探究问题,并学会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中体验科学的重要和有趣。针对以上目标,我们有机地渗透了品德教育。如在教幼儿学习比宽窄《整理书架》时,我们教育幼儿认真仔细地比,也可请同伴互相帮助;在学习对称《左边右边一个样》时,我们教育幼儿多动脑筋,发挥想象,设计不同的对称图案。平时我们还经常带幼儿出去走走看看,提供幼儿探究事物的机会。4.社会领域。社会领域是幼儿学习实际应用本领的领域,它可以是课堂内的,也可以是课堂外的。如在课堂教学活动《我可以》中,通过让幼儿试一试,知道很多事情自己都能做,从而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5.艺术领域。《纲要》阐明德育要以情感教育为主,而艺术领域则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如幼儿在学唱歌曲《关心老人笑哈哈》、《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等活动中,我们教幼儿懂得尊敬和关心长辈,乐意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又如在学习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小鸟落落》等活动中,我们培养了幼儿爱护动植物的情感,提高了表现力。

四、抓好环境创设,使品德教育融于环境中

第4篇

关键词:品德与教育 低年级 精神文明建设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导向作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教师要培养他们基本的学习技能、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和智力品质,能在成人的指点下展开思维;对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内容,能较好地理解。同时,要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校园生活适应能力,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喜欢过集体生活,初步建立人际关系,知道要讲礼貌,遵守游戏规则,为学生品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抓常规确定目标,培养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爱动,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培养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利用少先队组织进行品德教育

低年级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三、课堂教学中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战场。低年级的学生模仿力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应首先做到。

如体育课上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产生品德教育效能。

四、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做好品困生的转化工作

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转化品困生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品困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品困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课外要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

五、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积极开展品德教育活动

如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不能随便买小摊上的零食,让他们知道小摊上的零食不卫生,对人体的成长有害处。在马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要及时帮助他们,通过帮助、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作为一名学生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品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第5篇

一、“中考”有待改进,素质教育应该全面推行

素质教育应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谓徳就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包括: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逐步形成,包括学生法律观念、道德思想、纪律意识,民族,家庭的光荣传统;还包括:热爱祖国的思想和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辨别是非的能力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想品德课中设置已很全面了。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把有些年级的思品课“边缘化”了,造成德育内容、思想的缺失。所谓智就是各科知识的教育,这部分内容在小学、初中课程中很系统了。“中考”已得到重点检测,各级部门已很重视了。所谓体就是体育,身体素质好是知识的载体,身体好才能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一点很多学校体育教育已做得很好,但是还有一些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体育,表现为体育课安排较少,或者体育课被占用,或者“放羊式”教学。所谓美育,一方面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技巧,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这美育教育更是被更多的学校、教师淡化了,甚至是摒弃了。所谓劳就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热爱劳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这一内容的设置在许多学校几乎很少,甚至为零,使学生的劳动思想、技能的不到培养,缺乏劳动的思想、习惯、能力。

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素质教育,素质培养,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智育受到很好的重视,而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受到程度不同的歧视,致使教育方针规定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得不到全面的提高,所以,“中考”指挥棒应该改进,对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几个方面要进行综合考量,评价学生成绩,确定升学与否。这样做,学校的教育、培养工作才能全面,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才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初中一、二年级思想品德教育课有待重视和加强

受“中考”这个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学校只重视升学考试相关的学科和内容,多安排上课时间,只考试这些学科,考试后重点排名、评价,而初一、初二的政治学科,有的学校安排上课时间少,不检测,不要求,甚至有的学校不开设课程,这样就造成学生和教师不重视,初一、初二的政治课程的内容学生不能系统的学习,更不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令人担忧。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和加强初一、二年级思想品德教育,是这一部本内容教育不能缺位,有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地位。

三、学生学的政治理论知识不与自己行为结合,应该纠正

由于有些学校政治课教育不开设,缺位,学生学不到安排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知识,还有的学生学了一些政治知识,只学不用,理论不联系实际。比如:课堂上讲:学生要爱护公物,不说脏话,爱护环境卫生。下课后,有学生骂人,乱扔垃圾,损坏桌椅等。针对此情况,学校应该开齐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并教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行为,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要适时追踪,建立档案,表现好的给予表扬,表现差的要批评、教育,使学生学用结合,健康成长。

四、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统一,各自为阵,甚至缺位

第6篇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高效教学 实效性

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开展教学工作,切实解决好时代感不强的问题。在现今社会中,时代的发展变化相当快,这种快速变化必然影响和波及学生的价值取向、文化观念、行为方式,只有紧扣时代主题,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时代感,取得实效,从而达到高效。从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看,这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和形势政策的时间本来就很少,他们对事件分析不清,理解不透。如果老师的教育形式总是老套,缺乏新意,没有赋予教育应有的时代内涵,学生就更加缺乏兴趣。对此,教师一要时刻关注形势发展变化。即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把握其发展趋势和走向,以及对学生思想的影响,通过组织新闻点评、时事大家谈等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共同讨论,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把握形势发展变化,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社会主流思想上来。二要宣扬时代典型。即要找准先进典型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注重挖掘和培养一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一定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先进典型,通过网络、电视观看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营造学习典型、争当优秀的浓厚氛围。三要弘扬时代精神。即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开拓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敢于冲破传统束缚,冲破常规方式,冲破思维定势,努力探索新思路,开辟新途径,拓展新领域,创造新办法;大力倡导和弘扬求真务实的学风,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功夫;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苦中有作为,努力创造优秀成绩。

要紧贴学生的现实思想开展教育,切实解决好贴近不够的问题。常常有学生说老师没有真正理解他们,其实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不够贴近学生。有的老师对学生现实思想把握不准不真,教育找不准“靶子”,无的放矢;有的老师习惯讲大话、空话、远话,学生对这些“正确的废话”不爱听。要想实现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必须紧贴学生现实思想开展教育。一要紧扣学生的思想脉搏。深入学生中间,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个别交流和思想形势分析等方法,切实把学生的真实想法摸准弄清。要把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教育课题,与学生思想实现同频共振。要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模糊点,析根源、解扣子、开处方,使教育过程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二要讲学生想听愿听的话。抓住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实际需求,说学生想听要听的话,使学生听后感到“解渴”。要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形式,讲学生听得懂的话,把道理讲得实实在在,浅显易懂。要紧密联系身边实际,讲学生熟悉的人和事,把道理讲得真切可信,深入浅出。三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改变以往一搞教育就是授课、讨论、活动、总结“四部曲”的模式,多开展读书会、辩论会、时事点评、问题大家谈等自我教育活动,广泛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手段,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开展实践性教育,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生动性、互动性和感染性。当然,我们也要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的教学设计,把课堂变成肤浅的菜场与超市,不要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为了动手操作而操作。

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解决好知行不一的问题。现在,教育中说归说、做归做“两张皮”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老师光讲道理,忽视抓实践锻炼和日常养成,教育与实践脱节;有的教育者自身说做不一,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做不到,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增强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是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者既要重视言教,更要重视身教,道理讲得再好,做得不好,或者只说不做,教育是没有说服力的,反而会收到相反的效果。要以德服人,发挥人格、品行、学识等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坚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切实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崇高的思想境界影响和带动学生。二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教育的要求要通过管理来落实,教育的成效要依靠管理来巩固。

要坚持以情感人、交流互动,切实解决好简单生硬的问题。特级教师景洪春说:“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什么时候教育丧失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性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说明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不管素质教育怎样‘教’,课程改革怎样‘改’,都离不开诗意的课堂。”从目前的教育教学情况看,教育缺乏艺术美感和真情实感是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有的老师讲道理缺乏应有的艺术和技巧,把道理讲得大而空;有的对学生缺乏真挚深厚的感情,给人一种虚假做作的感觉。一要实在,切忌空洞。贴近学生的思想讲道理,把道理讲得具体实在、亲切可信,而不能空洞无物。比如,宣传典型要多讲学生身边的典型,说服教育要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使学生感到所讲的都是真实可信,也是“够得着”、能实现的。二要真情,切忌矫情。对学生要满怀深厚真挚的关爱之情,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做到思想上关心他们,学习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使教育双方情感产生共鸣。三要双向互动,切忌单向灌输。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居高临下式教育方法,多开展启发式、谈心式、引导式教育,以思想交流促认识提高。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真正处在做和用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2]。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求高效教学方法,构建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上下求索”,不断总结。唯有如此,高效教学模式才会日臻完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才会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最亲切的

《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可以是单手穿上外衣,也可以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或是把腿绑在一起行走,体验肢残人生活的困难;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的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为残疾人让座,让道;在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窗口,这难道不正体现出品德教育的成功吗?又如《心中有规则》一课的教学,我在学生了解了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定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同学体验制定规则的过程。我一再强调,班级的规则与每个同学都有关系,因此,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权,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我先让学生讨论他们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班级规则,然后大家提出具体的条目。如果在讨论中对某项规定有争论,应自由争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要有半数的人同意才算通过。学生通过一定的程序终于制定出一系列的班级规则,这时,我提醒学生大家制定的规则要靠大家遵守。如果执行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条规则不太合适,还可以讨论修改,再次举手表决。学生通过直接体验班规的制定,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改正,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无形中悄然形成。

二、形式多样的课堂是最开心的

经调查,88.2%的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活动课。活动课以多彩的课程内容,活泼的授课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的活动化、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活动课、情景剧的形式引入到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们不喜欢反复出现的老面孔,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使之不断更新呢?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芝麻开门”、“幸运52”“智力快车”等电视节目形式,也可以用 “圆桌会议”、“小学生辩论会”、“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还可以用“小小法庭”、“知识银行”、“我来当老师”“今天我是班长”模拟形式等等进行授课,还可以走出教室,走上田野、街头、工厂、社区等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班集体等等情景。在举行“圆桌会议”时,可改变原有的横平竖直的座位排列方式,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就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零距离互动平台;在“小小法庭”上,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审判那些不道德、不讲诚信、破坏环境、猎杀动物、审判那些因无钱到网吧上网而勒索他人钱财的人,他们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诠释小学生的思想境界;走上街头当一次交警,走到田间第一回农民,走回家庭当一天家庭主妇…我相信这样的课收效一定很大。老师们,“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这是小学生发出肺腑的感叹。

三、具有科学的探究精神才是必需的

第8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的任务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教材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集中体现,是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目前,国内采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不尽相同,各种版本各有特色,且在内容上、难度上、逻辑结构上都有所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自己采用版本的特点,进而选择适合本教材的教学方法。如九年级教材突出了教育性、方向性的特点,在教学时应多采用讨论法、谈话法、实践法等。八年级教材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性特点,可读性强,可多采用对比法、图示法、归纳法等。七年级教材吐出来教育性和实践性,它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懂得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以及一般的国家常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自觉地按照教材规范来实施自己的行为。这种教材内容的差别也体现了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一法为主,多法相助。

2.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要求各位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知识水平、个性差异等因素,对不同年级或同年级不同班或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例如,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较强,可以多选用启发、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探索法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选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配合讲授进行教学,特别要注意教学的直观性、语言的趣味性、方法的多变性,对同一班级中的好、中、差的学生可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分类编组办法,对他们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废止注入式,采用启发式,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但是,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是否含有与新知识想关联的若干概念或观念,如果有,则可以采用启发式,否则毫无效果,只会导致"启而不发"的结果。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手段。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西乡、感情、意识、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目的在于能够启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无论用何种方法,如果不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那它就是失败的。因此,优化的教学方法就是需要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探讨进行自我教育,力求避免单调的说教,注意对学生的开导、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思考,是他们在思考中学习,克服死记硬背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极力提高实践能力

第9篇

一、激发兴趣

1、精心设计,趣味导入。

激发兴趣的导课方法有很多种,如故事导人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趣味小故事。例如在讲授“知识助我成长”知识前,给学生讲“驴子和儿子”的故事。如影视导人法:利用现代教学辅助设备放映精彩片断,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授“合作、竞争”这一知识前,教师可先放一段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中东道主法国队与巴西队的决赛场面,让学生深刻领略“合作、竞争”相关知识。如悬念导入法:利用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歌曲导入法:在授课前,播放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歌曲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图示导入法:利用挂图、幻灯片等,导入新课。

2、拓宽知识面,激发求知欲。

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课本为中心,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讲授“财产权”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是否享有继承权?如果有,那么他们属于第几顺序继承人?这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些课堂练习,既有利于学生熟悉课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难易适度的问题。设置的问题不可过易,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恰到好处地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这样难易有别、因人而异的提问,使每一位学生都可能因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授之以法

面对知识量激增、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试图掌握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怎样获得知识包括怎样选择知识,无疑比拥有具体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方法的传授,如听课方法、复习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圈点批画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才能够放开胆子,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学习知识,努力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自主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三、导学点拨

“导”即引导。一个好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首先,教师要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深情,与全体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桥梁。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个学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反馈中增强信心,在课堂活动中感到自己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进步。其次,教师要善于答疑解惑。对于一些繁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拆成几个小问题,整题零间,循序渐进地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还应对学生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答案,同一意思允许有不同说法,以开拓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探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