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9:07:46
导语:在互联网的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互联网+”为文化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1.互联网技术激发文化消费意愿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 应用使得我国逐步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理念。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与应用更是为信息获取提供了稳定的媒介,专业人员能够利用各种大数据技术来把握人们的文化消费意愿,进而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文化产品的创新。 2.互联网技术消除了文化产业各领域的壁垒文化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其在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各个领域之间的界限十分清晰,各个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呈现出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比如:传统的报纸期刊、图书、电视、电影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分属于不同的领导机关。当前,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得各种文化产品门类之间形成了以内容为中心,相对完整的网络开发营销系统,互相之间紧密联系,上下游角色转换自如。不同的媒介信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实现无差别传输与转换,比如,纸质书、有声书、视频、电影、体验式公园等等,可以从一个内容实现全形态、全介质贯通。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文字编辑能力,还需要掌握摄影、视频、编辑、剪辑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保障文化产业融合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互联网+”时代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1.产业基础较薄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的产值占 GDP的比重大约在10%左右,美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的12%;日本文化产业规模在2000年就已经超过当年日本汽车工业的产值,占GDP比重的17%;而近邻韩国在制定了文化发展5年计划后,文化产业也一跃成为主导产业,其产值已达到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 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000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产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文化产业突破了传统发展的怪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实际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样会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也呈现出极度的不平衡。比如,以内蒙古为例,当地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但受经济发展的局限,缺乏系统规划和资金投入,呈现方式简单粗放,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始终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互联网+”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不够、开发能力受限,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缺乏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各种与网络相关的事物应运而生,在普通融资模式不能满足现实的融资需求时,计算机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而众筹平台也成为互联网金融中发展迅速的一大融资模式。众筹融资平台能否填补传统融资渠道的不足,在金融界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成为除了银行与证券之外的第三大融资模式,取决于其能否较好地运用其他融资模式所不具备的灵活性,将这一灵活性成功运,将会成就众筹界的“阿里巴巴”。
一、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历程
众筹自2008年出现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球年度融资金额从2009年的32.1亿元到2012年的169.0亿元,再到2015年的1989.6亿元,其年度融资金额的增长率最低时为2009年的62.1%,最高时在2013年达到94.6%。与此同时,国内的众筹规模虽不及国外,但其发展也是相当快的,仅2014年上半年,国内众筹融资行业募集总金额约合人民币2.32亿元,成功项目约1365个,吸引约1208.7万投资者,到2015年上半年,国内众筹企业已达211家,而在2013年年末时,全国的众筹平台数目仅21家。众筹平台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种类上,众筹项目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从简单的为创业者筹资发展到包括公益众筹与娱乐众筹在内的方方面面。
二、众筹融资模式发展前景的展望
与传统的融资渠道不同,众筹主要是直接从公众手中筹集资金给创业者或者其他有需要的人,也就是说,众筹网站充当的只是一个中介的作用,并不参与所筹资金的投资方向的选择,因此,对于投资的对象,与普通的间接融资相比,投资者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权。而且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众筹有着自己所专注的服务对象,传统的金融机构所做的投资大多面向已经成熟的企业,即便是风司在选择创业者也是选择发展潜力较大的项目,对于普通的小型创业项目,难以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中筹集资金。与传统的融资渠道不同,众筹网则可以专注于小笔融资,为分散在大众中的小型创业者筹集资金,比如一家书店的设立、一个冷饮店的建立等等,小型的创业构想往往源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规模较小,但是在面对中国这个巨大市场时,其数量却是巨大的,投资的方向也往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随着市场消费以及生产趋势的变动,开设新的众筹项目。举例来说,去年秋季以来,国内玉米价格直线下降,到现在,每斤玉米价格已经不足0.8元,这与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完全开放不无关系,在国内粮价与世界粮价趋于相同,国外的农民能够盈利而国内只能是“赔钱”,这是很大程度上是成本过高导致的,而其最初的源头来自于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而农民要想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是需要较大成本的,这不是个人所能承担的,为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开设农业机械化项目,让想要致力于地区农业机械化的人员在此筹集资金,完成机械化。虽然在现存的众筹网站中,涉及农业的项目很多,但却极少涉及机械化,大多是投资某一作物的种植与销售。
三、众筹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所具有的特色
类似于酒店、小型机械的购买等的小规模众筹项目,在生活中数不胜数,因此针对于小规模的融资项目的众筹平台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且其筹资对象往往是全国的投资者,当面向的对象较多时,筹集一定资金能够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此种直接投资方式与证券类投资相比,最大的优点便是,如果筹集资金的数额达不到预先设定的额度时,已经筹集的资金将会全部返还给投资者。此外,与普通的融资模式不同,众筹不仅仅可以筹资,还可以引进筹智、筹人项目,使其业务多样化。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众筹回报模式也是多样的,商品众筹的投资者可以获得产品、服务等非货币回报,股权众筹的投资人可以成为企业的股东,债权众筹可以获得现金(利息)回报……
四、互联网众筹所面临的挑战
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只有明晰了挑战的内容以及如何应对挑战,才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内,互联网众筹平台所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公众对于众筹误解,认为众筹是一个虚假的融资模式,更像是一个“骗取钱财”的方式,如何让公众像接受网购一样最终接受众筹成为众筹行业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此外,在国内,众筹项目的发展极不成熟,因此,其内部运作容易出现纰漏,在初期可能无法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在问题集中出现时及时弥补成为该行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因众筹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极有可能出现虚假信息,对项目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将会比较困难,而且与间接融资相比,众筹这一融资模式因其项目的小而多,对项目的审核将会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的审核效率,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网络本身的风险性,相对传统的融资模式,众筹极易出现项目信息泄露的问题,在一些项目的筹资阶段,可能被人破坏,风险较大,因此,能否解决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问题将是众筹行业能否长久发展下去的关键。
面对一个巨大的融资和投资市场,只要能够解决其所面临的挑战,众筹行业的发展前景将是巨大的,能够成为继贷款、债券、股票以及基金、风投之后的另一成功的融资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运营商;用户需求;开放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5-1039-04
The Study about the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YANG Dong-liang
(China Tietong Anqing Branch, Anqing 246005,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number of mobile Internet users is increasing rapidly,gradually beyond the fixed Internet users.The scale of domestic Internet is growing.The mobil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mpetition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industry.The develop? ment of mobile Internet services brought endless application of space for mobile Internet endless.Firs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fini? tion,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Then stud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in today’s situation,including trends in the demand of the users and the emerging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s. Finally,stand on a variety of angles,this paper has done a summary and outlook about the developmen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Key words: internet;mobile internet;network operator; user needs; open platform
1移动互联网概述
随着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其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业务形式发展到当前的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业务形式,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1.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市场,目前呈现出互联网产品移动化强于移动产品互联网化的趋势。从技术层面的定义,已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的定义,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因此一般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桌面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应用和内容仍是移动互联网的根本。
1.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虽然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共享着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但移动互联网有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的特点,日益丰富智能的移动装置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客户需求来看,移动互联网以运动场景为主,碎片时间、随时随地,业务应用相对短小精悍。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终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
2)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3)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无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必须遵循按流量计费的商业模式。
4)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
1.3移动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对此,业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另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本文在这里对移动网和互联网的优劣势做了简要的比较,如表1-1。
表1移动网和互联网的优劣势比较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IT技术发展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发展周期一般会持续十年时间,技术发展周期已在2年前进入下一个重大计算产品发展周期,即“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图1为IT技术发展周期。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之一。它们的增长速率是任何预测家都未曾预料到的。
图1IT技术发展周期
2.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以下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99年中国移动运营商引入日本的分成模式;第二次浪潮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发展飞速的时期;第三次浪潮在2009年,最重大的变化是运营商获得了3G牌照。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用户群,正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需求的高速增长。PC互联网从2000万到1亿用了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从2000万到1亿用了2年。智能手机使用率、3G网络覆盖率和上网资费的快速下降有效激发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andriod系统凭借开放和免费策略获得长足发展。
3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3.1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
移动互联网是全面的价值链竞争。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不断裂变和细化,主体多元化,各主体在价值链上不断进行横向延伸,因此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不仅来自同质企业,更多来自异质企业,如腾讯的IM、微信,苹果向运营商分通信费。
“终端+服务”模式成为产业链链高价值回报区,拉动微笑曲线上扬,同时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影响移动互联网运营竞争格局的力量。运营商+设备商为核心的价值链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图2电信价值链分配
3.2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
终端厂商、系统平台、互联网应用和运营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如图3所示,这几大力量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图3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
1)终端:围绕终端打造综合移动互联网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智能化,建立应用商店,把握互联网服务入口,同时参与应用运营,获得长期收益。终端制造商应当结合产业链能力,精选强势的操作系统合作伙伴,运营商伙伴等。
2)系统平台:系统平台是衔接移动终端及应用的关键环节,是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制高点。结合产业链能力,将操作系统与终端的紧密结合。如NOKIA与微软的合作。建立应用商店,把握互联网服务入口。同时也参与应用运营,获得长期收益。
3)互联网应用:将优秀的桌面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移动化。桌面互联网产品正逐步向移动互联网转移,如IM,移动搜索,微博等。互联网应用应充分利用运营商网络资源和能力,向运营商领域或定制终端渗透。例如,Google经营接入服务、推出G1终端,腾讯推出微信。
4)运营商:运营商整合产业链资源,将最好的互联网服务引入到手机上。英国电信Vodafone提出就mobile plus战略,与雅虎、Ebay、MySpace等合作,打造生态环境。运营商还可直接提品和服务,采用收购、兼并、投资等方式,选择热门互联网公司,以此提升互联网服务能力。
3.3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趋势是:玩(娱乐化)、看(媒体化)、用(实用化)。手机游戏是目前用户付费使用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现用户对娱乐化应用的认可。移动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功能,现在已进入微博式媒体时代,随着微博的产生,UGC(User Generated Contend,用户生成内容)性质的用户参与的内容创造的兴盛,赋予了移动互联网新的媒体特质。
中国网民偏爱网游、音乐和视频等娱乐内容,而美国网民则偏向于邮件、购物、旅行等实用型应用;中国互联网还会经历从娱乐型向实用和商务型转变的过程,这其中蕴藏巨大的商机。58同城、大众点评、口碑网等在资本及产品上的迅速扩展,是这一趋势的重要表现。
图4中美网民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对比
3.4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产生
无论全球还是国内,排名靠前的热点应用均来自互联网公司,没有运营商主导的应用进入前列。移动互联网领域,运营商搭建的有围墙的花园快速坍塌,其门户网站访问量急速下降,英国电信2007年57%,2008年下降至22%。
绝大多数移动互联网应用都兴起于互联网,而后延伸到手机终端,如搜索、视频、博客、综合门户、电子商务等。领军企业依靠产品创新创造和获取了巨大财富。
移动互联网应用日益丰富,但市场竞争的焦点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手机浏览器,手机IM、手机SNS、手机搜索、手机门户网站、应用商店。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出需求大、用户规模大、活跃度高的特性,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整合能力。
3.5移动互联网平台能力呈开放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开放成为趋势,运营商都在开放自身的资源能力,向第三方提供业务引擎,从而推动开发者应用移动优势能力开发新应用。
1)Telenor Content Provider Access:挪威的本土电信公司Telenor开放了SMS、MMS和WAP三类API,面向内容服务,一年创造约1亿美金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
2)O2 Litmus:西班牙电信开放自身O2网络应用的API,提供手机终端开发平台,提供应用软件商店服务。
3)Orange Partner:法国Orange公司通过Mobit平台向第三方提供开发环境,使其快速开发出基于手机应用的Widget,并将Wid? get嵌入Web网站上,供最终端用户订购。
4总结与判断
1)从产业链竞争角度看,产业边界日益模糊,没有可通吃产业链的公司,单纯企业竞争已逐渐转移为由若干企业组成的产业链/产业网/生态系统的竞争。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运营商管道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如何发展高价值的管道是移动运营商需要考虑的方向。
2)从用户需求角度看,传统的移动应用基本以移动特有业务为主,如短信,彩铃,彩信等,未来的移动应用应具备互联网特性,且以从下到上的需求满足主。日益丰富智能的终端是接触用户的第一界面。
3)从业务特点角度看,相比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更加实用化和娱乐化。浏览器应用和客户端应用并存,客户端应用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传统互联网的社区是虚社区,手机则是实社区,具有实名、实时、个性化、准确性的特点,位置是关键。
4)从商业模式角度看,两网之间商业模式有着较大差异,运营商需要适应,并创造移动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
5)从运营管理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推出速度很快,对运营商的产品开发运营流程和机制提出全新挑战。
参考文献:
[1]侯自强.移动互联网:SP的未来之路[J].传媒,2007(10).
[2]常小兵.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商机[J].现代国企研究,2011(5).
[3]侯自强.互联网革命性发展的战略构想[J].科技促进发展,2009(1).
[4]彭旭知.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思想的三重转变[J].通信企业管理,2008(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
在互联网普及的同时,互联网与金融行业也逐渐有着互融的趋势,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已成定局。互联网金融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对金融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促使金融行业不断革新。然而在互联网金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同时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会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不可避免的阻碍力量,从而使得互联网金融市场不断萎缩。而要想更好地发展互联网金融,就必须立足市场,加大创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务的一大创新,它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模式。在网络时代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有着其必然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将逐渐推动金融改革。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成本低、覆盖广、效率高,极大地满足金融机构、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客户、消费者只需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享受金融服务,寻找自己需要的金融资源。虽然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风险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为不利。为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需要加大创新,要积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二、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手中的闲钱也越来越多,对金融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果在开展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如果继续采用传统业务模式,势必就会挫伤人们购买金融产品的积极性。而互联网金融是在魍辰鹑谝滴竦幕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金融业务模式,它是金融业务的一种创新。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人们可以在家里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金融业务,从而避免了亲自去金融机构咨询,金融服务更直接、便捷,大大的节省了人们的时间。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将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推动金融行业的更好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金融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开始冲击原有的金融秩序,带动了金融业务多样化的发展。目前,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等金融业务的出现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更好发展。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教育规模不断亏扩大,尤其是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和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交易规模突破了900万亿元的大关,其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平稳的状态,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规模超过了17万亿元,同比增长38.7%;而2013年P2片全年行业总成交量突破了1000亿元。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虽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在互联网金融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问题也不容忽视,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加剧,而要想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全面认清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合理、科学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鲜事物,的发展需要依靠法律法规来提供支持,然而就我国目前来看,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体系,从而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人才匮乏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但是就我国现阶段来看,互联网金融人才还比较匮乏。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间和区域的限制,互联网的这种特点也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必须全面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经济管理、会计、甚至是国际法律法规等知识,然而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专业性的人才还比较贫乏,而要想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专业性人才问题亟待解决。
(三)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
互联网金融结合了互联网,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将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问题。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客户,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从而造成重要信息的泄露,从而给金融机构及客户的利益造成损害。而对于客户而言,一旦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会挫伤他们使用金融产品的积极性,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
风险是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风险也随之扩大。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而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过程中将承受较大的风险,如,一企业在向金融机构申请网贷时,如果该企业在网络注册的信息是假的话,一旦金融机构同意该企业的贷款申请后,极有可能会面临着资金流失的风险。
五、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支持,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带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将金融、司法、行政等众多监管机构有效的统一起来,对非法扰乱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处,同时,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以法律为依据,约束互联网金融行为,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金融交易范围,金融交易金额、交易量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系统风险也不断增加、增大。而要想推动互联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首先,要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严密的监管,严格把守互联网金融机构上市门槛,划定合法业务范围,取缔市场上一些非法互联网金融机构;其次,要加强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管,严格约束金融机构,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同时,要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互联网金融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金融有着覆盖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也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这些特点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依靠专业性的人才来提供保障。只有专业性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才能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策略,推动互联网金融的更好发展。为此,金融机构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应当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CFP、AFP人才方面的培养,要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意识、经营管理能力,要强化能力训练,从而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培养出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高、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四)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一种金融业务模式,而在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金融业务往来过程中的信息面临着较大的安全威胁。为了确保互联网金融业务信息的安全,就必须积极地做好安全管理。首先,要加大宣传,提高消费者、客户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将互联网上一些常见的安全问题向他们进行普及,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究,以技术为依托,提高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安全性,从而让消费者、客户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避免财产损失。
(五)进一步落实实名制
实名制是针对网络匿名的一种应对措施。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网络匿名的存在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困扰。而实施实名制可以将责任追究到人的身上。落实实名制,在办理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受理人必须出示有效的身份证明,并填写真实姓名,可以有效地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为此,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落实实名制,将实名制工作全面落实下去,从而更好地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风险管理是核心工作,它关系到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要将风险管理工作提上日常,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全面抓好风险管理工作;其次,要积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在开展金融业务时,要全面分析市场,对客户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再者,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将相关责任落实下去,追究到底,从而更好地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为。
(七)转变业务经营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加剧了金融市场竞争形势,带动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金融机构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结合互联网金融环境来转变经营模式。首先,要转变经营理念,要树立互联网金融战略,强化互联网金融管理,要彻底摆脱传统的经营模式;其次,转变金融业务方式,要积极的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积极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在这,要加大创新,不断开发新业务,要加强资产负债符合,要控制融资成本,积极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另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将第三方平台账户与证券、基金等庄户捆绑,通过客户的证券、基金账户进行交易,以此来缓解银行转账的限制。
六、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务模式的转变,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必然成为我国现代社会的主流和趋势。然而凡事都有相面性,在互联网金融带来有利一面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一面,而要想更好地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就必须加大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深化金融改革。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要加强专业性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从而带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森森.互联网金融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市场,2015(08).
[2]屈魁,张明,王雪.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征信业监管问题探析[J].征信,2015(03).
[3]赵烁,赵杨.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1).
[4]于健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4(08).
[5]王海全,农飞龙.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关问题研究[J].华北金融,2013(11).
[6]符瑞武,邢诒俊,颜蕾.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3(29).
[7]朱晓磊.互联网金融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探析[J].经贸实践,2016(09).
[8]桂玉娟.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的机遇与问题――基于武汉市31家P2P网贷平台的调研报告[J].财会月刊,2016(12).
一、区“互联网+”企业现状
今年以来,区新增市场主体1700多家,其中仅“互联网+”企业就达到100余家,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互联网+传统产业”方面,成联电商创新“互联网+物流”产业电商模式,与中国物流协会共建“中国物流官网”,标志着国内第一个以城市为节点的全国性综合物流信息信息化平台上线运营,并与“中国耐材之窗网”(互联网+耐火材料)、“中国陶瓷官网”(互联网+陶瓷)形成三大官网平台,形成了独特的官网发展模式。
“互联网+选矿选煤”方面,熙元科技的“中国选矿选煤网”,集选矿选煤技术设备、矿产、药剂等服务,开设了24个频道、200个栏目,拥有注册用户8.2万余家,日平均浏览量1.6万人次。
“互联网+医疗”方面,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去医院”服务云平台在工人医院正式上线,可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实现预约挂号、排班查询、报告查询、手机支付、叫号查询、医院导航等各项便利功能,帮助用户省心、省时、省力地就医。中软智通开发的居民健康卡集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于一体,可实现居民健康卡身份识别、跨地区(机构)就医、居民健康信息存取和医疗费用结算四大功能,目前已在市内部分县区发放350万张投入使用,发卡量全国领先,年底前将达到500万张。
“互联网+教育”方面,华发教育建立了智能设备+云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旗下的华发网络教育资源云平台为小学到高中段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服务,可为各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内容。现有注册用户近1万人,总访问量达到4万多人次,资料近2.5万套。
“互联网+房地产”方面,聚集了知行、达意科技等相关企业,产品和服务涵盖智慧房产、智能家居、智慧物业等多个方向。此外,在“互联网+政务”“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旅游”等领域,众多业态模式创新企业不断涌现。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在推进“互联网+”行动过程中,区存在的困难问题有:
一是资金问题:传统企业一般都可以从小做到大,小的时候赚小钱,大的时候赚大钱。但对于“做虚不做实”的互联网企业不同,互联网企业往往必须在达到一个规模点之后才能赢利。目前,区内部分电商企业业务发展较快,项目前景十分看好,但因资金瓶颈影响,制约了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的进程。
二是专业竞争力问题。在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工业云平台、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核心环节方面研发能力还不足。相关企业在“互联网+”领域整体竞争力不强,税收贡献率不高,还不能够支撑和促进区的经济发展。
三是思想观念问题:部分传统企业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对“互联网+”只是简单认为就是“+互联网”,找不准“+”的路径,不知应该怎么“+”。
四是技术和人才问题:一些传统企业想拥抱互联网,但缺少这方面技术和人才,特别是在人才引进、技术创新上有难度。
三、相关建议
“互联网+”是全新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可以在某些领域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带动传统产业提高竞争力是我们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角度,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积极抢占“互联网+”制高点。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互联网产业发展协调小组或“互联网+”服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分行业、分领域编制好制定区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支持方向和重点,牵头组织项目评审,组织行业活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协调解决互联网产业发展有关问题。
二要优化产业环境。深化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省《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配套政策,重点对企业人才引进、住房补贴、办公场地租金补助等方面予以扶持。充分发挥和利用市电信、移动、联通等互联网运营商资源,做好宽带、物流、基础研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采取扶持技术创新、搭建公共平台、培育应用市场等举措,予以基础性、平台性支持,对先行先试者进行鼓励。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围绕区内现有互联网产业结构、产业优势以及企业转型升级,做好互联网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借梯上楼、借智发展,将北京的互联网产业资源为我所用。特别是加强与中关村的合作,引进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和科技成果。
四要加大财政扶持。用活用足上级关于互联网产业的相关政策资源,积极争取各类产业投资基金、银行贷款贴息等各种补贴资金,为互联网产业尤其是在全国、全省技术领先的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具有成长潜力的初创企业提供风险投资。
五要促进产业集聚。充分利用市科技中心、区创业中心和软件园等现有载体资源,优先保障互联网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参与互联网产业载体建设,形成投资多元、服务专业、市场运作、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的载体布局。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券商;转型
我国的证券市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立以来,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企业的融资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这也是居民理财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式,对社会闲散资金的吸收作用比较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没有成熟化,还有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从理论上对互联网金融下的券商转型发展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互联网金融下的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和对证券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下的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技术和金融领域的结合,形成了新的金融发展模式,在对C券市场发展方面也有着很大影响。我国的证券市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在规范化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成绩,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资本市场之一[1]。在2012年的新三板上市以及三家商品平期货交易所和一家金融期货交易所,我国在当前已经成为多层次以及立体化的证券交易市场体系。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一些资本市场因素影响,和市场交易手段变化影响,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挫折。
(二)互联网金融对证券业务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证券的不同业务都有着很大影响,券商的业务门槛有着不同,在监管的要求层面就有着不同,同质化以及技术含量低等,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在对经济业务层面的影响方面,网上开户实施,在竞争上更为激烈,佣金面临着下行的压力。经济业务作为券商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创新业务的基础,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下,对证券行业整体收入的影响比较突出。如果券商变动佣金率,当平均佣金率降至0.06%,而营业费用维持现在的水准的情况下,券商的净利润将下降 18.05%。当佣金率进一步下降,下降到万分之四时,券商的净利润将下降 41.47%[2]。
互联网金融在对证券业务中的资产管理业务影响层面,主要体现在大众市场将会流失,在高净值的客户市场方面也会产生很大的冲击。还有在发行承销业务层面的影响,股权众筹以及网络IPO方面也会存在潜在威胁。证券销售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会逐步的趋向电商化,金融产品化以及金融产品标准化的趋势会愈来愈强,在证券监管层面的影响也会比较突出。
二、券商互联网业务模式类型及发展策略
(一)券商互联网业务模式类型分析
券商互联网业务模式的类型比较多,在对互联网金融作用于证券业分析后,券商就要注重通过选用合适的模式加以应用。在当前的券商模式类型主要有另类交易模式,以及纯网络券商模式,也就是券商把商品放置到网上来进行提供迅速化的产品交易。还有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以及小额贷款。融资类业务券商,也就是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施小额贷款以及融资类型业务,在这种类型的业务券商开展下,就有着比较高的流动性质押品[3]。对这些模式的券商类型的选择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避免盲目营销的问题出现。
(二)互联网金融下券商转型发展策略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券商转型发展,就要注重科学措施的实施,先要进行互联网平台的搭建。通过互联网平台的科学建立,对券商的转型就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就需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对客户的具体化要求能准确掌握。在产品服务层面,要将体验方面能不断加强,在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方面能有效满足,注重与时俱进和时展的要求相结合,对产品的创新要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工作中,在技术层面的支持要加强,电子商务网站以及整合对接系统和微信服务平台的建立等,都需要进行完善化。
券商转型发展需要人才层面的支持。在互联网金融的实际发展中,由于是新兴产业,所以在人才的需求量上就比较大。这就需要结合实际对互联网人才培训工作系统化实施,在相关人员不仅要对互联网技术层面熟练化,还要在运营的经验上丰富化,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动态能充分了解。在原有金融人为销售模式的基础上,注重文化沟通的方式转变,和时展要求相契合,注重新时代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复合型培养,从而更好的满足实际人才需要的要求。
另外,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的券商转型发展,要充分注重从宣传层面不断强化。一些券商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失败,主要是在市场宣传工作上没有加强,在对商城运作的经验层面比较缺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券商就需要对原有实体用户吸引到互联网当中,对客户的更高服务和体验需求要得以满足。券商和客户之间的开发渠道建立以及线上广告的开发等,这些都能在宣传方面比较有效的方法。从宣传层面着手研究分析,就能更好的促进券商在新经济环境下的转型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券商在转型发展中,会遇到问题,在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下,也会对证券行业产生诸多影响,券商要积极的应对这一现状,在风险避免方面提出更为有效的方法措施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潇,高石磊.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时代券商的变革之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4(19).
【关键词】“互联网+” 发展动力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互联网+”是融合传统经济和数字经济的重要桥梁,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其作用的发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重塑消费力,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而消费者是最先被互联网带动起来的。到2014年底,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网民规模达6.5亿之多, 其中,六成以上的网络购物用户已经形成。由于网络消费需求规模大、和民生关系最直接,因而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动力。
此外,巨大的用户需求使得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和繁荣,以企业为中心的产消格局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新格局的观念已经在市场上得以验证。在“逆向”互联网化的每一个环节中,企业从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开始,从营销、零售到批发和分销,再到生产制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装备,消费者主导权在不断增强。“互联网+”让企业真正开始关注消费者体验质量,从而实现消费推动经济的有利格局。
促进普惠金融与计算,助力新型产业形成
普惠金融和技术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保障。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已是有目共睹。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相结合,提升了传统金融体系效率,改善了金融生态,使得金融能够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普适计算创造出无缝科技,从而将整个过程简化而不是杂化。而“互联网+”的过程也恰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将普适计算的想法投入到产品、服务、营销和运营的每一个过程中,使创意变得民主化,这是“万众创新”的必经之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并进―步与实体经济融合延伸与扩展。随着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行业提质增效融合效应的呈现,必将助力产业升级与生态链的共赢和繁荣。
通过组织治理调整,实现供应链逆向再造
中国的制造业特征非常明显,以代工(OEM)为主的模式,使得已经不完整的产业链很难实现高利润率。 而“互联网+”并非是传统行业的一个前缀,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从以市场为核心的发展态势来看,可以发现组织结构是阻碍消费者体验和经济突破的关键点。是基于自身组织结构去影响消费者与品牌打交道的方式,还是基于消费者的意愿去改变组织结构,是当下所有企业面临的焦点。而“互联网+”让供应链重塑之路从可能变为现实。在生产制造环节中,由于消费者居于市场主导地位,高度互联的灵活思维方式使生产商和制造服务商从创新到交付、从库存到服务实现了各渠道线上线下的无缝供应链体验。
以数据驱动企业自主创新,走出同质低效困境
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由于互联网让信息和各类资源的获取变得平民化、敏捷化和垂直化,创新的成本和门槛降低了,创新空间变大了,实现创新的距离缩短了。“互联网+”让市场对数据产生了正确的认识,无论是有效使用数据还是数据采集和分析。
“互联网+”促进了个性化体验的创造,抛弃了静态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单一体验。数据开放可以帮助企业产生更有创意的点子,使其认识到消费者数据是王,动态行为数据是关键,而历史销售数据并不重要。从而实现数据驱动企业,找准核心目标,发挥团队核心优势,增强企业匹配风口时间点的能力,聚焦关键任务,拥有更好的财务表现。实体经济是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不同的互联网理念让企业走出了同质化、低效益的困境。
通过大面积部署新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
“互联网+”的前提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广泛建设。根据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2014年的数据:到2020年,全球会有手机、平板及PC 73亿台,联网设备260亿件,而移动设备将以万亿级别投入。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云计算、数据化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崭露头角。中国成为物联网大国将为时不远。从4G到5G的路程,见证了我们从新兴产业兴起、新基础设施广泛安装到各行各业应用蓬勃发展和收获的历程。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发展模式是以技术驱动为核心,信息化创新应用初见端倪,在部分行业如互联网金融,信息化开始从技术驱动向业务和战略驱动转化。信息化与众多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协同正在形成。在信息技术和产业的支撑下,实现跨组织、跨行业、跨地区的全社会协同,雏形已经建立,“新四化”同步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有效协同,生产模式全面改制
C2B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已经开始。在“互联网+”推动下,云计算为大数据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平台,而大数据通过云计算实现了对业务的贡献。两者共同点在于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不同点在于,云来自互联网,大数据来自不同背景的业务分析;云计算的对象在IT资源,大数据关心对象在于业务相关数据;云节省信息成本,大数据发现数据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的成本大大降低,使得中小企业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云计算通过大数据的业务需求为自身落地找到了千千万万个实际的应用价值;大数据利用云计算的强大计算力,可以更加迅速处理自身的丰富信息,更方便提供服务。通过匹配移动和社交的双轨,生产模式最终走到了以云为平台,通过大数据精准地进行市场调研、细分,选定目标客户群,实现全用户体验的“互联网+”生产模式。
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培育社会诚信合作文化
伴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劳动力、环境资源、低成本等传统竞争优势在逐步消失。互联网天然具有跨地域、分布式、无边界、去中心化等特性,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协同突破成本、人才、经验等条件限制,以边产出边协作调整的模式,让企业快速成长。这样一方面实现了产品的即刻使用,另一方面实现了产品与现实世界的交流互动。现代企业要取得商业活动的成效,必须植入全渠道的思维模式,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数据杠杆则为此提供了可能。
此外,文化发展滞后、道德诚信滑坡、理想信念缺失等社会现象一直令人担忧,而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的传统商业模式,是形成经济文化不良闭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在大规模社会化协同以及精细化分工体系下,“互联网+”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个重要驱动就是:企业如何抓住普适计算所带来的机遇,在全社会推动建立合作的文化。
催生产业集群,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中国制造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非常突出。东北经济转型和发展就是一个案例。这与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有直接关系,目前大部分信息化系统仅仅对组织业务流程起到了网络化工作流的作用,而没有达到信息辅助决策的高度。一体化的智能管理和区域产业联合发展还未形成。
随着业务与信息化平台结合越来越紧密,互联网与行业融合应用潜力很大,各个环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区域经济之间会有更多的应用结合。“互联网+”有助于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区域产业带的出现和互动。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体结合不仅促进了就业发展,也促进了传统产业带的升级和转型。
建立跨界知识学习环境,培养全面复合人才
目前各专业部门间彼此完全隔离的状态是由长期以来教育培养人才的系统与方式造成的。要提高中国制造融合人才的全面能力,需要从建立跨界知识学习环境、全面加强职业再教育深度和广度、重构融合管理团队等三方面去调整和规划。而“互联网+”为我们提供的一个重磅经济驱动力就是复合人才的培养和形成。
“你能整合别人,说明你有能力;你被别人整合,说明你有价值。”年轻的、未受技术或者公司文化影响的年轻人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因为他们更关心的是在未来能够学以致用。 在不断打破知识领域边界、实现创新的同时,传统产业管理人才与互联网信息人才如何搭起创新班子,核心在于管理团队的创新与融合。
【参考文献】
①曾鸣等:《读懂互联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
②薛金福、李忠玉:《互联网+ 大融合与大变革》,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发展模式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和信息,实现资金流转并完成交易的一种运作模式。互联网金融不是两者简单的有机结合,而是在成熟的网络技术条件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发展契机,这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着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作用。
凭借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层出不穷,我们可以通过表1来了解一下互联网金融一些常见的模式。
注:表中C指Custmer,即个体客户;F指FinancialInstitution,即金融机构;B指Business,即融资商户和企业;D指Date,即形成一个具有信息含义的数据点或根据数据集合提供一个测算结果。
以下我们将选择一些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是众筹。众筹就是通过互联网向互联网的使用者募集项目资金,以达到项目平稳运作的目的。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其流程大多可以归结为:需要资金的团队或者个人向众筹平台提交自己的策划案,然后在此平台进行项目的展示,如若有感兴趣者,可直接投入资金供项目继续进展。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重要模式,众筹除了与其他模式一样,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之外,众筹还有其独特的创造性,能够完美嫁接中小企业,尤其是这些企业的资金需求。众筹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猛,如图1所示。
在全球高速增长的趋势中,中国众筹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起步早。美国是众筹的起源国,中国众筹的出现距其仅相差两年,在时间点上几乎与世界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第二,发展慢。目前而言,中国的众筹不论从筹资规模、项目数量还是参与人数来看都远远落后于美国,由此而损失的利益可想而知。这种差距对于我国众筹未来的发展也是一个激励。第三,发展空间大。中国的众筹以2011年"点明时间"的成立为兴起的标志。自此以来短短几年内,中国集中出现了很多个众筹网站,如众筹网、大家投等。其中,中国梦网等在成立之初,就有了很好的发展业绩,在后期发育过程中更是收益可观。
其次是第三方支付。通俗来说,第三方支付即付款人与收款人之间通过第三方平台形成的一种支付模式。而这些充当桥梁作用的第三方平台,地位或许可以比拟成人们常说的中介机构,对于成为第三方平台的机构种类没有多大限制,甚至可以是一些非金融非银行机构,但要求是必须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平台采取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链接收付款双方。而在此之前,支付清算则在银行和顾客之间进行,商业银行再通过中央银行实现商业银行间的清算,客户不能直接与中央银行建立清算关系,而且多次交易严重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近年来,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都大放光彩,现在人们购物、订餐、订票、订宾馆几乎都是通过手机在互联网上进行操作,不得不承认,这些软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我们的生活,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就拿刚刚过去的“淘宝双十一”为例,从图2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些年淘宝双十一的成交额,每年都在刷新着记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迅猛。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一)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优化交易流程和双方决策
在金融行业中,买方和卖方只有通过"信息"的流动和传递,才能够有效地做出相关的投融资决策。可见,信息对于辅助决策具有重大作用。然而市场经济行为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互联网金融恰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互联网金融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优势,可以快速、全面、精准地获取信息,从而帮助中小企业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首先,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信息收集量大、获取信息简洁方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互联网交流,更多的信息在人们的交互过程被收集并不断传播,这样的发展不断聚集,达到一定的程度,"大数据"就诞生了,也有了足够的使用价值。其次,类似于众筹之类的融资方式本身就为中小企业或项目融资信息的披露提供了渠道。这种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方式链接了投资者跟中小型企业,使两者之间互相受益。
(二)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渴望深度参与经济建设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和投资回报。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利益不容小觑。资金供求双方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以及自行定价和完成交易,这样就没有了传统金融中介,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且信息可以完全被匹配给双方,各取所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时,都会优先考虑具有一定品牌和信誉的机构或者企业,显然一个机构或者企业的品牌和信誉的建立离不开已有顾客的有效评价,这种评价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是很难实现的,而互联网则使它成为了可能。现在依托互联网的众多使用者可以快速高效地搜集相关的信息,降低消费者选择难度,交易成本锐减。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公开透明,消费者可以高效率地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省时省力且收益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网络这种模式进行匹配交易方,有效节省了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和融资成本。
(三)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Udell和Berger认为,由于企业管理混乱、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原因,外界对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难以掌握,外部投资者在不能明确看到投资回报时往往不会选择这样的中小型企?I,这就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而互联网是一个共享的平台,互联网金融应用了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提高了对动态金融数据及信息专业化的加工能力,中小型企业的更多没有完全披露的信息得到挖掘及展示,使用户能够从巨量数据中实时分析相关中小型企业的交易信息,从而更全面地预测金融行为来进行风险控制及制定经营决策。这样外部投资者可以通过掌握中小型企业的真正经营状况,做出适当的决策,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是任何行业想要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互联网金融业也是如此。一旦缺失信用,互联网金融将很可能被扼杀在发展初期。而当下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违约风险与欺诈风险两个方面。
1.违约风险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尽管这些年发展迅猛,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信用管理系统,它的违约成本很低,这使得有些融资者以身试法。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用违约。以P2P平台为例,近些年,P2P网贷问题日益加剧,如表2与图3所示。P2P网贷问题主要是到了年底,投资人与借款企业资金都迫切需要资金,从而导致行业兑付压力加大,这时一些实力不强、运营不规范的平台就会提现困难、停业甚至跑路,如图4所示。这些违约现象不但直接使相关债权人、交易对手利益受损,而且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给整个行业带来众多负面影响。
2.欺诈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业,经常听闻有欺诈行为。而大体上金融欺诈可以归为内外两部分。内部欺诈主要是因为管理机构不完善,内部人员通过挪用公款、篡改数据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这样不但侵害投资者利益,还对该金融业的网络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造成影响。而外部欺诈主要是融资方抓住许多投资者对该行业的了解不多、金融投资知识薄弱这一特点,通过夸大收益、违规保证收益、风险提示不足等手段,达到骗取用户资金的目的,例如前段时间的E租宝事件这一旁氏骗局,由此看出欺诈风险给互联网金融业带来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
(二)法律风险
对于法律风险,主要是因为相关法律条文的不完善而带来的风险。我国现阶段关于金融业的法律,例如证券法、银行法之类,几乎都是针对传统金融业的,而就互联网金融颁布的法律条文,虽然近些年在网络贷款、第三方支付以及纲领性文件等领域,都在陆陆续续地颁布与完善法律条文,如表3所列举,但是依旧十分欠缺。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很多漏洞,让融资方有机可乘。同时在处理相关问题方面,由于没有成文的规定作参考,而且相关的法律效力不高,这大大增加了处理问题的难度,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监管风险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保障,监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及时有效的监管并不是那么容易执行。尽管针对以往监管部门分工不均这一问题,已经通过颁布相关条例进行解决,如图5所归纳的监管分工情况,但是这一行业的监管方面依旧存在许多难点。由于互联网金融交易虚拟化的特点,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再加上交易过程的不透明性,监管者很难及时掌握交易信息,也不能够准确地掌握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情况,这无疑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与阻力。
(四)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项依靠互联网信息数据进行发展的金融行业,它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性很强。而技术的风险主要是由网络病毒与黑客两部分引起。网络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破坏能力强等特点,给互联网金融业带来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一旦一个程序受到感染,则短时间内整个设备、网络,甚至是整个运行体系都会被破坏,这样某些关于交易的信息数据容易外泄,给交易双方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另一个风险来源便是黑客技术。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45%的网民遇到过网络安全情况。而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体系不完善、而涉及交易金额巨大的行业,定会吸引许多黑客铤而走险,他们或许会窥探交易,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截获,以此侵害交易双方的利益,满足私利。
(五)动性风险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长期发展下去的潜力,主要是看其流动性。而与传统金融业相比,互联网金融业缺乏存款准备金等保障,很难及时有效地处理短期借款、预期外资金外流等情况,这样很容易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而金融机构一旦遭受资金流动性的干扰,便会选择最直接的方式,大规模地出售资产以解燃眉之急,但这会降低资产价格,易陷入恶性循环。
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
(一)加大宣传普及力度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但发展迅猛的金融行业,虽然逐渐被大多数人认识与接受,但是许多投资者只是了解其表面的交易流程,而对其本质知之甚少,导致他们的风险意识很淡薄,因此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来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很有必要。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业的一种创新模式,与传统的金融业相比,它的风险显得更加普遍、也更加多样化。所以投资者必须要具有风险防范意识,不要被表面高收益的金融平台蒙骗,而忽视了其背后隐藏的风险。而在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同时,也是在迫使筹资者自觉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创建一个积极阳光的交易环境。
(二)强化法律制度建设
虽然如今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加,但是相较于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速度,这种增设强度依旧不够。因此需要大力增设相关的法律制度,并将以往针对传统金融业的法律进行修改完善,使其同样能够适应互联网金融。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日新月异,还需要根据日常交易中新出现的情况,对相关的法律进行及时修订完善,使之与时俱进。
(三)完善监管体系
要想完善监管体系,我们可以根据其风险的缘由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一部分“混业经营”的现象,这类现象相关的参与者数目庞大,同时涉及的监管部门众多,因此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监管显得尤其重要。其次,需要对以往的监管模式进行整改,采取综合性监管模式,提高该行业的准入条件。除此之外,还应借鉴先进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方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体系。
(四)提高技术水平
互联网技术水平,是互联网金融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提高技术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方面。一是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互联网金融因为涉及领域广,并且极其依赖于信息技术,因此十分需要专业人才。而对于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但需要其掌握传统金融业的专业知识,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要求也很高,两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则是加大网络安全技术。互联网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依托,网络风险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益,因此必须尽力解除网络病毒、黑客入侵的威胁,那么发展互联网安全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例如推广使用密钥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交易安全,减少网络风险威胁。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战略定位;产品创新;生态圈;大数据;人才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趋于明晰,互联网金融业态逐步成熟,该行业将逐步朝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生态化、专业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等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邮政金融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邮政金融应积极把握自身优势,有效应对不足,通过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促进经营转型升级。
1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业带来的机遇
1.1.1推动传统金融运营模式创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持续深化,传统金融业运营模式不断创新,手机银行、直销银行、虚拟银行等新型运营模式成为银行同业着力拓展的方向。与传统模式相比,新型运营模式不再依赖物理网点和实体银行卡,客户主要通过手机、电脑、邮件和电话等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享受更便捷、更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1.1.2拓宽传统金融业务领域互联网金融可通过丰富服务场景、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加快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升级,拓宽综合金融服务领域。一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金融服务一体化。如工商银行融e购、建设银行善融商务等,实现了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的结合。二是拓宽普惠金融服务市场,提升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服务能力。如平安集团陆金所通过网络贷款模式,为广大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此外,互联网金融还加速推动了传统金融业积极布局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市场。1.1.3提升传统金融服务效率互联网金融不仅有效降低传统金融机构运营成本,更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持续推进金融机构传统业务从线下向线上迁移,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高效便捷在线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有助于金融机构利用网络数据加强客户行为分析和数据挖掘,开展精准营销与主动推送,将电子银行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网络营销服务平台。1.1.4促进传统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可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型,针对贷款额度小、信息对称、适合标准化的信贷需求,实现线上自动操作、业务自动处理、风险精准监控的标准化运营。如工商银行近期研发了法人客户网上信贷新产品,设计客户精准营销和系统自动审批模型,目前网络融资余额突破6000亿元。同时,互联网金融还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如当前各家银行相继推出与货币基金挂钩的互联网理财产品。1.1.5提升传统金融风险管控能力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有助于改变传统风险控制主要依赖专家经验、财务报表和抵押的模式,促进金融机构创新风险管控工具,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基于客户信息流、资金流和数据流,金融机构能够有效整合客户资产负债、交易支付、流动性状况、纳税和信用记录等,对客户行为进行全方位评价,计算动态违约概率和损失率,提高贷款决策可靠性和贷后管理效率。
1.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提出的挑战
1.2.1削弱传统金融支付中介功能近年来,互联网支付平台快速崛起,在交易金额和交易量方面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竞争态势,金融机构在支付领域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目前,第三方电子支付交易金额虽低于传统银行业,但交易笔数已超过银行业,且交易金额与交易笔数呈较快增长态势。根据《2016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1395.6亿笔,金额达2494.5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1639亿笔,金额达99.3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99.53%和100.65%.1.2.2抢占传统金融信贷业务市场互联网金融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客户信息,解决传统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压缩人工、渠道、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成本,降低运营成本,逐步抢占传统金融机构信贷市场。目前,互联网金融凭借贷款审批效率高、放款速度快、产品多样化等独特优势,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传统金融机构强劲的竞争对手。同时,受电子商务、第三方消费金融机构的影响,传统金融机构信用卡等消费金融业务也受到较大冲击。1.2.3分流传统金融负债业务互联网金融支付性存款账户以低门槛、随意支取、社交场景化等优势,吸引了大量长尾客户的零散资金。同时,互联网理财产品兼具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和活期存款的支取便利性,给传统金融机构存款业务带来较大冲击,造成银行活期存款占比持续下降。此外,互联网理财在分流传统金融机构大量低成本活期存款的同时,部分又以高付息成本的协议存款形式回流至银行体系内,增加了银行负债成本,抬高了客户对资金的收益预期。1.2.4挤压传统金融业务收入互联网金融通过提供更便捷、更低价的网络支付和结算服务,显著分流了银行的手续费收入以及在账户内沉淀资金的利差收入。2016年上半年,四大行平均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6.67个百分点。同时,互联网金融凭借低门槛的便捷服务,也抢占了商业银行理财、基金和保险等业务收入。此外,金融科技不断降低资产管理成本,影响传统金融机构的管理咨询业务。如智能化理财网站只收取0.15%~0.35%的管理费用,明显低于传统金融机构理财顾问约1%的收费比例。1.2.5降低传统金融客户粘性互联网金融营销与服务方式更贴合大众需求,其多样化、个性化、便捷性的特点,增强了用户粘性,割裂了传统金融机构与客户的互动。如微信支付凭借强大的社交平台,借助财付通支付牌照的功能,推出理财、红包、生活缴费等产品,同时打造C2C微商平台,目前支付用户约4亿人,已超过建设银行3.41亿人的客户规模。同时,互联网金融客户定位更为广泛,目标客户群包括传统银行重视程度较低的低端消费群体,吸引了大量长尾群体,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积聚造成了冲击。1.2.6弱化传统金融物理渠道互联网金融突破时间与地域的局限,通过全天候的服务模式,让消费者在任何时点都可享受金融服务,对实体网点产生了替代作用。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2015年银行业务离柜率平均为77.6%,较2014年高出近10个百分点,反映了银行业务去柜台化趋势。同时,互联网金融业务效率高于传统营业网点。据统计,传统银行放款速度一般为7~30天,网贷平台放款速度一般为1~20天。此外,成本压力也进一步削弱了物理渠道的发展动力。
2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不足
2.1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2.1.1邮政金融具备强大的集团综合优势邮政集团业务范围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物流、电子商务等,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有效契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场景需要。依托邮政集团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四流合一”的先天优势,整合邮务、金融和速递物流三大板块资源,有助于实现资源互补和降低交易成本,建立以“互联网金融+”为核心的邮政金融新生态。同时,邮政集团各板块已积累大量的交易数据,数据共享将会为邮政金融的互联网化提供强大的支撑。2.1.2邮政金融具备强大的客户规模优势邮政金融通过自营+模式,依托强大的物理渠道,服务半径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城乡地区,积累了海量的客户数据。截至2016年末,邮政金融共有5.22亿个人客户,建立了明显的品牌规模优势,其中开通电子银行渠道的客户达1.85亿户,手机银行客户突破1.33亿户,坚实的客户基础为邮政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1.3邮政金融具备显著的支付结算和资金优势邮政金融在支付结算领域已具备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特别是县级机构都已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化设备、网络设施逐步普及,能够快速适应支付结算电子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有利于确立线上支付结算市场主体的地位。截至2016年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7.29亿元,同比增长15.56%,为邮政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1.4邮政金融具备良好的内控及风险管理能力近年来,邮政金融秉承稳健审慎的风险管理文化,内控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资产质量居银行同业领先水平。截至2016年末,邮储银行不良率为0.87%,仅为银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拨备覆盖率达271.69%,高于大型金融机构平均水平;同时,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强化资本约束,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为线下产品线上推广提供了良好的风险控制保障措施。2.1.5邮政金融积累了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近年来,邮政金融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积极开展金融互联网化的探索,组织重点业务条线转型发展,推出适应互联网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2014年,邮储银行建立了互联网金融创新实验室,完善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的体制机制。围绕移动金融、智慧网点和互联网信贷三个方向开展产品创新,积极推进新技术的落地应用。目前,已开发上线商乐贷、掌柜贷、车秒贷、邮享贷和邮薪贷等系列互联网信贷产品。
2.2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不足
2.2.1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定位有待明晰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战略基本形成、战略举措陆续推出,并普遍将互联网金融上升为全行性核心发展战略。如农业银行明确提出要规划形成三大平台(金融服务、社交生活和电子商务)和五大产品线(网络支付、网络融资、投资理财、信息服务、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格局。总体来看,邮政金融尚未确立全面系统、板块间有效联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宏观性与全局性的战略指引有待加强。2.2.2客户群体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较低邮政金融的中老年客户和县及县以下地区客户较多,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推进。据统计,邮储银行40岁以上的中老年客户占比达50.8%,其中开通网上银行并激活的客户占所有中老年客户的比例较低。同时,有67%的客户位于县及县以下地区,其中开通网上银行并激活的客户占比较低。中老年客户、县及县以下地区客户占据重要地位,其对电子银行接受程度低,直接影响了邮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潜力。2.2.3机制流程和产品创新能力有待完善互联网金融客户具有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对产品服务效率要求较高。当前,邮政金融内部机制流程比较注重制衡和控制,管理环节的流程往往灵活性不足。产品创新从产生创意到产品落地,内部沟通成本较高,流程较慢。同时,传统创新模式也会制约创新成效。现有产品创新思路多是基于资金流而设计,未直接介入客户的交易行为,更多的是被动满足客户需求,导致产品创新离市场和客户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2.2.4互联网金融的生态圈尚未形成当前,大型金融机构均积极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逐步形成各自的金融生态闭环,形成一个涵盖完整金融产业链的综合化、一体化和全功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如工商银行构筑起以融e购、融e联、融e行和网络融资中心为主体,贯通金融、电子商务、通信和社交生活的一体化微生态圈。目前,邮政金融互联网生态体系尚未建立,更多地依赖电子银行的渠道作用,缺乏显著特色,不能引起客户和市场的关注。2.2.5信息科技和人才支撑有待加强信息科技和人力资源是决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因素。目前,邮政金融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支撑还有待加强。如在数据架构方面,大数据尚未全部整合,且共享度有限,平台不统一,不能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在研发能力方面,信息技术外包的依赖和集中度较高,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在人才队伍方面,缺乏科技和业务兼顾的复合型人才。
3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
3.1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
制定完善邮政金融有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战略导向,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金融之力,深化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推进邮政金融改革发展和经营转型升级。制定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明确邮政金融互联网业务发展方向和客群定位,采取分阶段、逐步推进的实施模式,积极把握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
3.2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积极构建邮政金融互联网生态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产品等技术,围绕客户衣、食、住、行、娱、医、金融等行为需求,整合邮政集团与邮储银行资源,联合阿里巴巴和腾讯等战略合作企业,构建覆盖支付、信贷、理财、基金、保险的综合金融体系,打造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加强邮银统筹协调发展,创新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速递物流、邮政分销、国际小包等业务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邮政普惠金融发展格局。
3.3优化互联网金融创新机制
建立灵活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机制,提高创新研发能力,全面推进产品创新工作。建立专职产品创新管理组织,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统筹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的联动合作,加快创新业务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针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速度快、潜在风险大、后续完善频率高等特点,建立完善快速补偿、试错纠正和风险容忍的机制。
3.4加快大数据整合分析应用
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统一数据标准体系,提升基础数据录入质量,丰富大数据分析技术工具和产品,完善大数据应用的基础环境和技术能力。加强与互联网公司、通信运营商、政府等外部机构的数据合作,进一步扩充大数据覆盖范围和数据量。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分析,深入挖掘用户数据信息,对客户进行精细化分类与精准服务,增强客户粘性。
3.5完善互联网金融渠道建设
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渠道的互联网化,打造智能化、全天候和立体化的金融服务网络。开展实体网点的智能化升级,加快轻型网点建设,增加远程视频柜员机、自助发卡机等智能化交易设备。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移动运营商等的跨界合作,打造融合金融服务、消费、娱乐等场景的移动金融生态圈。推出O2O金融服务新模式,布局推广直销银行,完善金融服务网络。
3.6加强互联网金融人才组织保障
搭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组织架构,实现传统金融组织构架与网络金融组织构架的有机结合。针对互联网金融战略任务,建立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专门机构,整合优势资源聚焦目标领域进行专项攻关。加强互联网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信息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扩充总量、改善结构,培养懂技术和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展研究委员会.“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银行业——转型、创新与发展.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2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