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浅谈企业文化

时间:2022-03-10 21:02:00

导语:在浅谈企业文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浅谈企业文化

第1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59-01

一、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现状及分析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含义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又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四个层次的文化建设。

(三)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现状

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完全进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之中,我国也由计划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呈现出日趋激烈的态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刻影响,中国的企业必须走出“襁褓”,逐步壮大自身力量,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企业文化现状的综合评分为3.50分(采用5点计分法)。该得分总体上比较高,这与我国近几年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大环境有必不可少的关系。但从整体来看,还是不尽人意。一方面,有的企业直接照抄照搬国内外知名公司的经验,缺乏创新观念,导致设计的企业文化不适应本企业实际。另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间较短,部分企业受计划经济惰性影响,害怕变革、乃至抵制变革。另外,我国企业将企业文化中的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相互隔离开来,没有将文化与企业自身的生产力相结合,没有实在的产出,也没有变为切实可行的制度,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导致职工思想、观念和行为不统一,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和创造力

1.缺乏个性。现在很多企业文化理念的形成,不是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或者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互促互动的结果,而只是简单模仿的结果。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的企业精神理念表述中,“团结”使用率超过41%,“开拓”超过20%,“进取”超过10%。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时,经常寻找参考模式,把一些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作为样板进行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而所谓的个性,就是本企业独有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它凝聚着企业的发展史,是企业的个性表现。

2.缺乏创造力。企业文化是指它在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反映。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当中。所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也要随着企业、社会自身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不断进行文化的创新。正所谓,创新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新。可是很多企业不注重创新,因循守旧,导致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自身发展、社会文化发展严重脱节,最终导致企业的倒闭。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倒闭有制度因素、人际关系和管理活动的影响。第一,制度因素。过去的制度规范曾使企业走向辉煌,起死回生。但制度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僵化,过去的成功模式反而会使公司走向失败。第二,人际关系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企业形成团结一致和奋发向上的氛围,这是企业创新、活力的源泉。但是企业内部的不协调导致了企业关系的恶化,只注重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利益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企业文化的建设。第三,管理活动的影响。企业的管理活动,如物质奖励等,如果领导者不能适度把握,就会成为创新的阻力,让员工没有激情,使企业缺乏创造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实效性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制度缺乏紧密联系,这使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很多企业总结了大量的文词讲究的理念纲领,但并没有真正地去深入了解,企业的精神理念并没有得到信奉和实践,也没有在制度中得到实现和保证。我国有些企业家管理企业完全脱离企业制度的要求,最后的结果就是企业文化自我创新能力的丧失和企业的低效率,文化与制度发生了内耗。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只是注重自己表面的修饰,而忽视了企业制度的正确建立。事实上,企业制度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制度却成了一个空壳,人的执行使其具有了客观和实际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往往在处理文化建设与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时方法不当,导致双方脱节。所以没有文化的制度是僵化的,没有制度的文化也是不切实际的。

三、我国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管理者,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因素之一。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和决策能力,深化自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从而能够正确地管理企业,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企业文化需要得到管理者的重视,一个优秀的企业也必将是由一个懂得企业文化的人去管理。因此,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深入研究和倡导,企业文化建设方能获得良性的发展。

(二)建设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日新月异、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一个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就必须创新。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提炼反映个性的企业精神,并且应根据企业的价值取向,发展独特的环境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文化建设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创新,不断为企业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不要盲目地模仿、复制,这样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企业的基础保障措施

加强企业的基础性保障,从财力、物力给予支持,保证物质硬件条件的投入,同时强化队伍建设,保证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夯实组织基础,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运行。加强经济的保障,降低企业的破产系数,保证其平稳地发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处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企业家要注意把握好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当做重中之重。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建立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唯如此才能保持企业又好又快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全性.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3.

[2][美]约翰.科特等, 曾中等译. 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M].华夏出版社, 2003.

[3]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第2篇

关键词:会计发展;文化动因;东西方文化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本文所界定的文化,不单包括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态度和风俗习惯,还应包括由此产生的体制文化和法制文化。 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吸收过程。会计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也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会计本身也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必定受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受整个大的社会文化演变方向的限制。但凡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独立地看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会计的演化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受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会计规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包括价值观、道德观和商业观在内的文化观念。

二、中国文化对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关系文化表现的比较明显,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强调搞好内、外部平衡,侧重于人事关系的处理,这使得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好人事关系不得不牺牲会计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逐渐成为了一种迎合各种指标的工具。中国会计制度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会计惯例,价值观和模式。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崇尚集体主义、权力距离较大、不确定性规避程度大、阴柔强于阳刚的特点。

(二)中国会计发展的文化动因。1.原始萌芽时期。在原始社会初级阶段,人类用于传达信息、辅助记忆的方式主要是绘制客观物体的自然印记反映和记录日常生活及其动植物的数量及其变动。进入金属时代之后,人们对形状、面积和体积有了初步的认识,利用身边器具逐步发明创造了实物计量单位,史书上更有“黄钟黍”的传说。于是数量、计量方法的有机结合,为过度到中式簿记思想时期奠定了基础。 2.古展时期。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它与几千年中国文明发展存在相关性。儒家思想提倡遵循历史悠久的规矩,强调安于现状,限制小我以保全社会和谐,崇尚顺从、中庸。在这种文化影响下,我国会计演化过程带着变化缓慢的特征。从最初的单式簿记时期,到其后的复式簿记时期,贯穿了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封建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对于商业的态度,历代统治者都根据需要有所不同,因此重农抑商是整个古代封建社会国家政策的主流。贱视商人商业、耻言货利成为了主流观点,社会思想意识文化领域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会计的发展也有两个主题,官厅会计和民间会计。当时的儒家道德思想是重义轻利,这就决定了民间会计的低等社会地位,在王室和儒官们眼中,民间会计都是些没有技能的下等人。因此,官厅会计受到历代帝王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受到抑制从而民间会计也不能正常发展。3.近、现代改良时期。第一次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第二次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迅速增加,也开始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式簿记开始传入中国,西式簿记和中式簿记在中国大地上激烈地碰撞着。借贷记账法开始传入中国,将中国传统做法与外国现实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对于促进中国会计分析方法的改良发挥了一定作用。

三、构建我国会计文化体系重要性

会计文化是在遵循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一种行业文化,其反应的主要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所形成的的一种价值理念,会计文化的建设不但符合当今经济与改革的发展,还为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了内在的行业指导。

1.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依赖于文化建设,会计文化的建设可以为会计人员提供思想意识的引导,会计文化把会计目标与责任等形成于会计文化之中,这些文化建设比如成为会计人员行为尊则的参照。 2.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的进步,其实质就是一种会计理念,它对于会计的长期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其对于会计工作中的问题也具有很好地解决措施,会计文化对企业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会计文化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督导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减少会计人员思想发展出现错位。3.有助于协调会计组织内部之间的关系。会计主体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会计政策的随意性、模糊性和政策外会计事项的处理,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会计主体需要进行判断,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对会计主体来讲,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会计文化能够弥补会计实践中 法律 、制度、工作条件等“硬件”的不足,把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会计事业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以促进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民主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我国的文化必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作为构成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会计文化建设也必须随着文化建设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四、构建我国当代会计文化的途径

1.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会计文化建设要注重思想道德的建设,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复杂,各种思想困惑的鼓捣下,有必要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降低他们因为受到思想不坚定等因素导致会计犯罪。因此会计文化建设要积极地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2.培养和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会计文化的建设归根结底需要会计人员的推动,因此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都影响会计文化的建设,会计文化建设需要给会计人员提供一个尊重会计工作的环境氛围,给会计人员自身能力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社会、企业要采取积极地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修养,进而全面引导会计文化建设。3.借鉴和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会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它的产生与发展都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会计文化与外界的联系也逐渐的紧密,因此会计文化建设要积极的吸取社会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文化,首先积极的吸取本土优秀文化。其次加强会计文化交流,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与我国会计文化形成优势互补。 4.制定和完善各种会计法制体系。会计文化的构建一定要有法律和制度方面的保证,会计法律建设应注重普及会计人员的法律知识,在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会计部门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推出适应新形势的会计管理制度,用健全的制度提高会计文化建设的水平。会计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会计文化的构建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持续过程,必须不断克服会计文化自身的不足,实现其向更高形态的飞跃。构建有明确价值取向的优秀会计文化,使会计文化的构建过程成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成为会计人员不断得到激励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文硕.西方会计史——会计发展的五次浪潮[M].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 日本企业文化 宗教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一词是由美国人最先提出来的,最早进行实践的是日本人。二战失败之后,日本经济曾一度崩溃。但是日本的产品却似乎在一夜之间敲开了各国的大门,那么与各国企业相比,日本企业为什么能如此快的发展起来呢?90年代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日本企业又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呢?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我国企业应该如何学习和借鉴呢?让我们从影响企业发展的企业内部的文化说起。

一、企业文化的宗教色彩

在日本宗教发展史上,儒教,佛教和神道教对日本的影响最大。最终,中国的儒教“仁、义、礼、智、信、忠、孝、和、爱”等的伦理思想和本土的“忠于天皇”的神道思想成为日本企业文化的主导思想。日本企业现代化从明治维新开始,明治维新废除了武士制度,那么大量武士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管理阶层,武士的各种传统习惯随之带入企业之中,于是当时以“论语加算盘”、“士魂商财”的企业文化著称。某些企业家把宗教思想融入到他们的经营哲学中。公司的日常事务也常常带有宗教色彩。早会,晚训和社歌是日本企业管理上的一大特征,如僧侣念佛一样。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20分钟,社员一起高唱社歌。松下公司竟然在公司设置佛坛,公司的上层每周都要来此拜祭,以此净化自己的心灵。丰田汽车公司的社训是“尊重神佛,常怀有感激,活着是为了报恩”。

二、宗教思想影响下企业决策

1.儒家文化――有效率的组织文化。探索日本企业成长之谜,大多数人都会为其独特的组织文化所吸引。日本的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特征。

“仁”和“义”:消除员工的被解雇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在本企业工作是必要的,因而终身雇佣制就成为一种最优的选择。与此相呼应,日本各大企业在工资体制上实行了年功序列制,即按学历、年龄和在本公司连续工作的工龄来确定员工工资的主要部分(70%)的方法。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一起,保障了员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密切了公司与员工的感情,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献身感。

“忠”:评价员工的首要标准是对企业忠诚度。个人能力和合作意识并非不重要,但是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低于前者。中国企业界的精英们热衷于在个人简历里堆砌不同公司的经历,似乎自己炒掉的老板和公司越多,个人能力就越强。在日本白领看来,这恰是职业生涯大忌。不少人选择从一而终,很多公司还将不主动裁员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如果员工实在太差,就用不加薪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跳槽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太频繁,并且在下一次应聘时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因为在日本企业家眼中,一个对以前公司弃若敝履的人,绝对不值得信赖。

2.“和”的思想是企业成功的诀窍。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家”。日本人常把自己工作的地方称作“我家的”。很多日本年轻人在进入一家大公司的同时就把自己的一生也交给了公司。住家在公司“园地”,休假是集体行动的,结婚往往由上司主媒,当然退休后的补贴也由公司发给。更有甚者,有的公司还给员工选好墓地。员工死后,企业高层还会集体到墓地追悼。这样,公司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员工的大家庭,而且情感的纽带、道义和责任的要求都会使得企业不会轻易辞退员工。经营者在领导和组织全体就业人员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要尽家长的责任,像关心和照顾子女一样地关心和照顾好每一个就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与此同时,每个就业人员作为企业家族的一员,也要像子女像感恩父母一样地尊敬经营者,不仅要甘心情愿地服从经营者的组织和领导,而且还要像关心家一样地关心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个人对企业要有较大的忠诚心和一体感,高度协调、默契,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中。

三、日本企业文化和美国企业文化

经济学家Hofstede在1980年做了一个统计,从世界上50个国家中抽查了部分企业的内部文化。主要从对人距离,风险规避,个人主义,男性主义方面做了调查。

(图表)主要国家企业文化尺度数值

1.对人权力度来看,美国:40;日本54, 世界平均52。那么美国和日本在对人权利方面存在着差距。对人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部的民主问题和权力的均衡。

2.从危险回避方面来看,世界平均64,美国46,日本92,这说明在日本规避风险方面,意识比较强。

3.从个人主义来看,世界平均50,日本46,美国91,日本是一个集团社会,在日本企业,如果一个人过分热衷于自我表现,不但会招致同事的反感和抵制,而且上司也可能感觉受到威胁从而无情打压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中国哲理同样适用于日本企业。

4.从男性主义方面:日本95,距世界第一,美国62。日本是一个男性的社会,从某种程度来说男性的主张比较强烈。大多数日本男人坚持认为,女性结婚后辞职照顾家庭,天经地义。在日本,女强人更多地是个贬义词。

与现代化的美国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有着他自己的传统特色。“忠”和“和”的思想导致了权力的集中和集团化意识。是日本宗教文化影响的产物。

综上所述,日本企业文化是一个日本传统宗教文化和现代管理方法的结合体。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就没有日本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强调精神上的信仰,这就是为什么在日本企业陷入低迷的阶段,仍有员工义务加班加点为企业卖力。日本企业这种特殊的宗教文化,保证了企业的延续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产业;企业管理

1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步伐,现代科学企业管理助益文化产业,尤其是企业文化的科学管理与应用,将大大提高企业竞争软实力,使其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狂潮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约翰•科特曾表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它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2企业文化与文化产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在实践经营中长期的沉淀和创造,塑造出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在引导、激励、内在认同等方面发挥着优势。价值观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属于企业文化的外显形式,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等则是其物质承载者。文化产业属于社会文化中的经营性文化部分,是文化的经济属性的集中表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坚持创新驱动,促进重点行业全面发展,其中包括演艺业、娱乐业、动漫业、游戏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业、艺术品业、文化会展业、文化装备制造业等,这些囊括大部分的文化产业内容。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它的研究重点包括文化产业理论、创意产业以及具体的文化产业实践;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但它更多的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与微观企业文化应用上。在针对文化产业与企业文化的研究中,只有一些企业文化在具体文化产业企业管理中的实例,比如易旭明、喻兰淳的《迪士尼传媒企业文化管理研究》,两者相兼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文化产业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企业文化在文化产业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按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企业,其企业文化重视程度不一、管理规划水平参差不齐。3.1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意识与认识。工业企业管理经过长期发展已经系统化,文化产业却是年轻的。文化产业理论与内容的研究和实践已有大量成果,企业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却备受忽略,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深入认识和强烈意识。大型企业对企业文化已有一定的意识和认识,但时展会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这是一个持续过程。中小型企业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多、意识不足,更有甚者缺乏意识或存在错误的认识。3.2企业文化制定与管理。工业企业在其成熟的现代管理中,已经能够对企业文化进行量身制定与科学管理。文化产业内企业文化的制定与管理尚处于“求关注”及“初学中”的状态,水平也参差不齐。文化产业内,大型企业有完整、科学的企业管理系统,企业文化有所建树,但大多缺乏灵活性,并“一劳永逸”;中型企业多关注企业长期生存发展,企业文化制定与管理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小型企业更是为了存活,几乎顾不上考虑企业文化,更别提企业文化构建了。3.3企业文化培训与参与度。企业领导者和高级管理层、企业中层管理者及负责企业文化宣传的部门、企业的普通员工,既是传播主体也是受众。此外,与企业有联系的顾客,以及有可能接触企业的社会普通大众,都是企业文化的受众。然而,大多数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培训,企业文化构建参与程度低、参与面窄。企业员工仅在入职培训中了解企业文化,在工作实践中贯彻企业文化内涵。乐观地说,企业员工及客户通过产品及企业宣传,接受隐性企业文化培训;企业员工及客户通过企业调查研究受众需求,间接参与企业文化构建。

4文化产业内企业文化管理拙见

文化产业内企业文化构建与管理应符合企业发展定位,充分考虑文化产业及企业自身的独特性,发挥行业与创意优势,并能对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及短期具体目标具有指导意义。4.1增强意识,增强认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引领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并具有引导、激励、内在认同等积极作用。新一代员工,他们的牵绊更少、诉求更纯粹,更加看重企业的组织气氛和企业文化。文化产业内企业客户也非常看重企业文化赋予产品的品牌文化和积极内涵。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提高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避免缺乏认识或错误认识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应意识到,企业文化具有时代特征,要根据企业长期战略而适时调整企业文化内涵与管理。4.2制订计划,科学管理。企业管理者应提高自身企业文化管理水平,摆脱“求关注”与“初学中”的状态。对企业文化的制定与管理,首先要对企业及企业文化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自身特色价值观。价值观是清晰的、获得广泛接受的,员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组织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他们就能够做出快速应对以解决问题。同时,对文化产业内企业文化的构建,不能只局限在企业或行业本身,要提升到世界格局,构建生态、健康的企业文化。4.3积极培训,全员参与。大多数企业仅将企业文化针对文化产业企业内部员工及客户,这难免局限。企业管理者、企业文化及内部相关部门、企业普通员工、企业客户,以及接触企业的社会大众,都可以是企业文化的受众。对员工及客户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及鼓励参与企业文化构建,是提高员工与客户忠诚度及归属感、避免企业文化流于形式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企业文化积极作用、培养吸纳相同价值观员工与客户的有效途径。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在文化产业企业管理中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化产业中企业文化的现状,从意识与认识、规划与管理、培训与参与度三个方面谈起,提出企业文化在文化产业企业管理中构建的拙见。

作者:于燕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栾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7(1).

[2]胡晓明,肖春晔.艺术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3]陈致中,王肖莉.企业文化的传播机制分析——基于5W模式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6(7).

第5篇

【关键词】典型;企业;构建;企业文化

一、树立典型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起着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作用。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企业职工起着导向、约束、凝聚、融合、激励的作用。树立先进典型是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民族是如此,企业也是一样。而企业精神的弘扬、发展往往也是通过典型人物的树立得以实现的。好的典型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通过典型人物的事例,以点连线,以线扩面,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从而凝聚人心,团结向上,使企业和职工相互学习,增强荣誉感与认同感,最终达到全面营造良好思想工作环境的目的。

二、如何树立典型

典型是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上的佼佼者,都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企业发展进步离不开的宝贵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典型的树立已不仅仅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素质,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制度上必须为先进典型的成长提供保障。典型人物从来不是凭空出现,而是与他们所在单位、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一级组织,必须在制度上为先进典型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动力支持,不断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营造出一个团结务实、人心思上的内部环境。只有这样,才有了典型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的土壤,这也是典型出现的必然条件。(2)树立的典型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具有代表性。纵观历史发展,每个时期,各行各业都有着不同方面典型的出现。革命年代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这不仅仅是时展的潮流,更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但无论什么样的典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因此,我们石油企业在选树典型的同时,一定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联系,与职工群众意愿相符合,注重典型人物的代表性,只有这样,树立的典型才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所认可,从而使典型人物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3)要注重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挖掘内在精神。每个典型人物的产生,必然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超出一般人的行动或业绩。任何典型的树立、学习、弘扬、发展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推广、深入学习,最终才能达到应有的作用。发现典型后,一定要注重利用宣传工具或手段,积极提炼先进人物具有指导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研究总结先进典型经验,同时通过新闻报导、评论文章等多种媒体手段广泛进行宣传推广,努力营造“树典型、学榜样、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职工奋发工作,岗位建功。这也为典型人物精神的学习、弘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发挥典型作用,打造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

第6篇

摘 要:企业文化是做大做强企业的战略问题,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石油行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是传统的工业之一,具有管理水平先进、生产规模大、产业经济氛围浓厚与生产作业标准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石头企业开始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本文正是依据企业文化的特点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针对石油企业文化的特殊性,探讨如何在石油企业中做“实”企业文化。希望对相关读者有借鉴意义。关键词:石油企业 企业文化 安全文化 激励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63-011 企业文化的定义及建设的途径1.1 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侧以及道德规范等将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而这些就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他利用宣传、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以及较新联谊等方法,最大限度的统一对象员工的意志,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将员工力量凝聚在一起,服务于企业总目标。1.2 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系统,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要能使员工产生衷心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要能够很好的促进企业的员工奋发向上,以促进企业不断地朝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1]建立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各级的领导要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企业文化某种程度上又是“企业家”文化。企业一般是处于上级的领导之下,企业文化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和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及决策有很大的关系。(2)要不断的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体制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完善相应的企业文化制度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有利于保证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顺利进行。(3)宣传灌输。通过各种工具和媒介将企业文化灌输给所有的员工,使得企业理念、模式等内容深入人心,促进所有的员工在日常行为中自觉遵守各种规范;将企业的理念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促进企业理念被社会认同,能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并且能够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途径。(4)要善于用典型来塑造企业的形象,促进企业文化理念的形象化 。企业文化理念比较抽象,抽象的理念,很难让人理解把握,而不易使人记住。运用实例或故事等把抽象的企业文化具体化,以深入人心,增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教育引导效果。2 石油企业文化的特殊性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有其特殊性,不仅需要体现企业员工的思想形态,还需要兼顾节能、环保等基本国情和行业要求,另外,也不能够缺少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须的制度规则等内容。安全文化在石油企业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抓安全”的人本观,着力培育安全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安全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员工意识、能力和素质,关键是做好全员的HSE培训。[2]安全文化的建设对于排除安全隐患、阻止违规操作、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等都有着极大的帮助。这就要求在制定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在提升企业文化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贡献高水平的指引力。3 如何在石油企业中做“实”企业文化3.1 建立积极、带头作用强的领导机制有效的团队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团队政策的制定与运作方向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随意,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推广必须得到领导队伍的大力支持,才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在采油厂的安全管理中,按照“管生产管安全,管工作管安全”的原则,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大力提倡团队领导,从厂长到工区主任到专职安全员,人人制订个人安全行动计划,明确查违章、参与安全经验分享的硬性指标和考核细则,要求各级干部把1/3的时间、精力和工作用在安全环保上,并把查不出违章作为本人违章来处理,增强了各级干部抓安全、查违章、堵漏洞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这种团队领导的管理方式就引导了安全负责的价值观念层层渗透。3.2 完善石油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创新的管理机制是石油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动力,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创建良好的环境,促进石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石油企业在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创新,并且完善运作机制、评估机制以及领导机制,为企业文化营造出适宜的环境,促进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领导机制主导石油企业文化的方向,运行机制串联文化的各层面的实施,评估机制使文化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3.3 强化石油企业文化的宣传与培训石油企业应当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充分发挥各种渠道与载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企业文化,使得企业的长期处在文化的包围之中,对员工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员工内心深处产生自觉认同并形成习惯。另外,还可以通过培训促使全体员工在实践中逐步主动将自身活动融人到石油企业整体文化中。[3]开展石油企业文化培训的内容包括:一是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文化教育培训;二是要通过树立典型人物及事迹,将石油企业文化进行示范体现;三是要以石油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为导向,制定相应的文化行为管理制度。3.4 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激励制度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石油企业不仅需要对员工进行物质上的奖励,还需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在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认真负责和用于奉献是最基本的内容,例如,注重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岗位责任心,广泛深入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用父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员工,用爱岗敬业的精神感召员工,用组织的关心关怀激发员工,使员工立足岗位,多作贡献,回报企业。大张旗鼓地树立员工中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以榜样带动员工。坚持把队伍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及群体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提炼出来,作为市场化员工群体的积淀和升华,作为大家认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并大力进行宣传,增强市场化用工的敬业奉献意识、艰苦创业意识和自律自强意识。参考文献[1] 刘显颖.试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科技资讯,2008(10):256.[2] 张广慧.以企业核心价值构建石油企业文化新体系[J].企业导报,2010(5):200-201.[3] 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第7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创新深植

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10年企业靠人,50年企业靠制度,100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一直是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一个主题。文化特质决定了企业的地位,成功的企业必然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是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和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最终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看不见的手

一直以来,由于企业文化的抽象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往往不被认识与重视。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注重经济价值,文化管理很少关注。事实上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体系始终主导着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在延续和传承中创新,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在企业里已不仅仅只是希望通过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更需要有一种被企业和社会认可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感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企业文化具有集体性和个别性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将自己的价值观、规范和制度积淀下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企业文化是依靠一个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并由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这是企业文化的集体性。

如同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样,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信仰下的企业文化,在价值追求上会有差异,不同企业的创业史、发展史以及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素质等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在不同企业之间,更多的是个性。

三、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

1.构建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

企业从创业之初到生存发展的前进过程中,无不蕴含着企业每一名员工的努力奋斗和拼搏奉献,企业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一个企业的员工,有非常爱护自己机器的,有时间观念很强工作及上下班都非常准时的,有特别勤俭节约的,有非常喜欢学习、研究、创新的等,这些比较好的文化现象,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以这些积极的要素为基础归纳和引导。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管理者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企业文化组织管理,营造企业文化宣传氛围,以文化的力量凝聚员工、激发活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自身倡导和示范企业文化的带头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员工践行企业文化的热情。

2.构建企业文化要传承历史,立足根本

有些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可以任意造就企业文化,甚至认为管理者自己可以创造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因素,有些管理者不认为那是从本企业孕育出来的,而是看重外部引进、移植。移植和引进的企业文化不具有企业真正的文化底蕴,是不切合实际的。企业文化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更不可能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这种强加给企业的文化由于缺少根基,只会成为装饰品,甚至会变成负担。构建企业文化需要对企业发展以来历史传承和文化现状做全面深刻地梳理和剖析,反复斟酌、不断归纳和提炼,最终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精髓。

3.构建企业文化要走出口号,走向实践

很多企业以为写几句有感染力口号就会形成企业文化,其实不然。口号容易归纳提出,但只有员工能够接受并以之为行动准则才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最初可能是被动的,员工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的约束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流产。因此,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让理念和行为浑然一体,有机结合,使文化理念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由此才能全面展现企业特有的内在精神。

4.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新内涵,深植于企业发展的全局

任何事物只有不断自我扬弃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企业文化同样如此。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企业既要保持其文化的特质不变,又要不断赋予文化新的内涵。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理念的内核。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的根本,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源泉。企业要适时对文化进行整合和重塑,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并使之成为企业肩负的使命、行动的准则、团结和号召员工奋斗的旗帜。将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系深植于每一名员工的心中,植入到每一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然会打造出一个属于企业自身的百年品牌。

参考文献:

[1]吴声怡.论当代企业文化是对企业管理的超越.农业技术经济,1999

第8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责任之道;作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企业文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日、美间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对生活及工作的意义有了不同的认识。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运而生。并于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后,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引起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广泛重视。

一、我们的《责任之道》

企业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我们在治理社会时,首先要依法治国,但是再完善的法律都有失效的时候,法律失效了靠社会道德去约束。所以既要以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一样,企业文化是和社会道德属于同一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是指人们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约束,是对企业制度失效的一种补充。企业文化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对企业现实运行过程的反映,具体讲,就是企业制度、战略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企业文化从性质上看是属于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约束企业的运行过程,是在现实中真正起作用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从属性上看是属于企业性质的价值理念。这一点区别于民族的价值理念、社会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行为以及员工的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

我们,中国西电集团。从“一五”期间五个重点项目筹建到如今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我们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传奇之旅……创业之初,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成我国西部交、直流输配电设备研发生产基地;转型时期,我们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生产、科研、检测水平达国内领先地位;发展阶段,我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使规模、技术、装备、产品、管理、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成为中国电器百强之首。而今,面对巨大的历史机遇,新时期,新思路。为了实现我们的愿景和价值,我们用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掀开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篇章――《责任之道》。

《责任之道》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蓝本,是我们的管理灵魂,是在承袭我们五十年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围绕我们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内部管理与外部竞争需求,借鉴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经过整合、提炼、升华形成,是具有时代气息的先进文化;是符合我们成长需要的前瞻文化;是引领产业链发展的市场文化;是培育竞争力的驱动文化;是解决我们矛盾和困惑的实效文化。

二、责任之道 以人为本

企业是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劳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的经营战略的选择,必然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企业文化是一个涉及到企业能否高效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问题。

《责任之道》作为我们西电集团的企业文化,首先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我们的企业性质和行业地位,符合全球经济管理发展趋势,符合广大西电员工的思想意识。企业文化不是空穴来风,必须落地生根。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使《责任之道》能够统一我们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行为、激励我们的斗志、凝聚我们的力量,从而促进我们西电持续、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

《责任之道》正使我们肩负“制造精品,装备电力,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奉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以“创新图强,至精至诚,和谐共赢”为企业精神,朝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永葆发展活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跨国公司”这个宏伟愿景齐心努力,奋勇拼搏。《责任之道》使我们对内强化“勇担责任,成就客户!”的意识行为,对外传播品牌主张――“中国西电,装备电力!”和产品服务承诺――“中国西电为您提供可靠简便、清洁高效的产品和忠诚的服务!”《责任之道》使我们共同遵守行为规范,在各自的岗位上,爱西电,创一流,多贡献。《责任之道》使我们科学应用视觉识别,使西电形象完整、统一、规范、鲜明,达到形神合一。

三、企业文化是成熟企业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任何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就是这个企业在制度安排以及经营战略选择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要求,即人们在价值理念上能够认同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并以符合企业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的价值理念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

第9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必要性 途径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即企业文化,劳伦斯.米勒曾说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有效的经营机制,还要依靠一种精神理念去统一人们的思想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支配企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形力量,对员工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创造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感知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挖掘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有一种说法叫做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有三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三种文化是企业进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一个企业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其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多少,还要以企业文化作为衡量标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2.深化企业文化建设,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绝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将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价值取向,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为产品的竞争,决定一个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竞争优势的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能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能潜移默化的引导企业员工建立起同企业相似的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为实现企业奋斗目标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把员工的价值取向提取出来融汇贯穿成企业特有的价值观念,这个价值观念引导职工尽其所能为企业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其次,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向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企业集体智慧的表现,是企业各个员工智慧的结晶,反过来,企业文化又能带动员工使自己的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靠近,受到企业文化的熏染,从而使企业内部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意识。

二、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利用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现实条件,结合企业的具体目标来建设文化模式。不同的企业适合不同的企业模式,因此文化模式一是要适合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及自身的内外部客观条件来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有可能形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要采取辩证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发扬和继承本企业的优良传统,挖掘出优秀的企业文化。

2.着重发挥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企业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一个企业其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领导也是企业价值观的缔造者、企业观念转变的带头者和文化创新的推动者,应为领导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与评价可以影响他的行为和企业也发展理念,所以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又决定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面临的形势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是变幻莫测的,因此企业文化要跟着去适应和调整,这种“适应和调整”就是要自上而下的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努力实现文化的变更与创新。既然是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企业文化的取舍当然也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力量,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不会偏离企业发展的轨道而越走越远。

3.以人为本,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因素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威廉·詹姆士教授发现了一个员工仅仅需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能保住自己的工作而不被解雇,但如果受到有效的激励,其工作能力就能发挥出80%~90%的水平。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要以人为本的采取有效的办法在精神上或物质上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重视员工的个人需求,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要不断拉近企业与员工的距离,培养员工强烈的企业归属感,这样既能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又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的有机统一,这是一种全体员工与企业利益共同发展的管理理念。成功的企业还必须是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地进行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来凝聚企业员工的智慧,实现组织奋斗目标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相通的。

参考文献:

[1]林海斌.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党政干部学刊,2012,08

[2]闫永贵.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必要性[J].辽宁财专学报,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