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40:18
导语:在土木工程就业信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2014年9月份,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中建国有企业的大幅缩减招聘计划等等,2015届土木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考验。
一、现有情况简介
1.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就业指导工作从大三上半学期海外班招生开始,对于有志向到国外工作的同学进行选拔组成2011级海外工程班,与此同时,针对海外作业的一些特殊要求,对于海外工程班的同学们进行专业化的课程配置。
中建一局班,大三下学期招生,对于志愿到中建一局工作的同学提前进行企业文化等课程授课。在中建一局班报名之前,针对此事专门召开年级大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考研的学生,我们开设了成长接力棒等活动,分别请考取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学校的学生进行考研经历分享,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考研目标。
大四上学期,就业指导课。除此之外,我院针对我院学生的特点,开设应聘礼仪、应聘技巧、简历制作等相关课程,通过年级大会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们。我院建立2015届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及就业动态。在启航招聘月前夕,召开年级大会进行就业指导,包括我校就业相关要求的介绍及应聘简历的制作及应聘礼仪等。在得知中建系统大幅缩小招聘计划的第一时间内,我院召开年级大会,将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处境进行详实分析,要求学生摆正就业心态,降低就业期望,正确定位,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在启航招聘月进行过程中,学院副书记及辅导员积极深入到招聘现场与用人单位沟通,为毕业生进行推荐,同时实地进行就业指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工作的推进。
大四下学期,开始针对性谈话,了解学生个性,针对个性寻找突破点,帮助其顺利就业。
2.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工作情况
目前,我院学生创业1人,参与黔青梦工场项目,担任黔青梦工场办公室工作人员。此外,他个人还注册经营一家企业,营业执照待其毕业返乡后领取。
我院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开设KAB创业基础课,由学生自行选择。我院现拥有KAB创业基础课讲师资格的老师6人,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随时随地给予帮助。
3.就业基地建设:
我院努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拓展就业基地。
4.信息化建设情况
我院将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进一步拓展就业服务功能,完善就业信息收集、、查询和更新的渠道平台,我院毕业生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包括我校招生就业网站,年级qq群,班长进行通知,对于特殊需要帮扶的学生,辅导员提前打电话进行通知,为我院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
除了在我校举办的招聘会外,我院还大力挖掘其他就业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其中也注重核实相关单位的资质等,确保学生就业安全。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新媒体渠道等,拓宽就业信息来源。
二、2015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经验
1.开设KAB创业基础课。
2.全方位利用新媒体资源,将就业信息通过QQ群,微信群等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与此同时,也关注校外招聘会的情况,及时将相关信息告知学生,就业信息不局限于校内。
3.开展成长接力棒活动,邀请上一届考研,就业等方面突出的学生代表为准大四学生做经验交流,成长分享,朋辈教育。
4.对于部分就业困难的学生来说,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也要多与其家长沟通。校方与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就业。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高,对就业地域、待遇要求较高,个人素质一般,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状态。
2.女生求职困难。特别是安全、力学专业女生就业特别困难。
3.本科生中考研人数较多,考研报名约130余人,实际录取40人(含2名俄罗斯留学学生),考研落榜率约为69%,对于考研落榜学生3月份开始找工作的单位明显不如9月份时的单位,所以心里会有落差,以至于部分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等。
4.研究生多数学生选择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单位要求有3-4个月的实习期,为毕业生就业带来不确定因素。而且今年房地产、设计单位用人计划普遍减少,并且985、211学校的学生已经走出来,抢占就业市场。
5.学生过分依赖父母。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不在校找工作,等家里联系,但是家里联系的往往迟迟不能确定,有的要等7月份以后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才能签协议。
6.部分学生有违约现象发生。
7.部分单位存在签约后单位毁约的现象。我院有两名男生在2014年9月份签约北京某大型国企,在15年3月接到单位的短信通知其被解约。该行为浪费了学生长达六个月的黄金签约的时段,该行为极其不负责任。还有单位在接收时候并未说明要进行专业测试等进行淘汰,等到学生寒假到其单位实习时被通知其不适合该工作后单位欲与其解决,女生就业本来就很困难,这样一来就更加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今后的设想和思路
1.继续发挥导师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力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辅导员要做好工作,必须爱学生,对学生有感情。我有孩子,就希望老师把我的孩子,当成他自己的孩子。将心比心,我经常告诉自己要以一颗慈父般的心去关爱周围的每一位学生。所以,我对学生严格要求但从不发脾气,还经常以各种方式鼓励他们;学生思想有困惑,我像朋友一样跟他们促膝谈心;学生生病,我及时送他们去医院;学生住院,我和妻子一起为他们熬药、煮稀饭。每当冬天来临,我逐间宿舍检查,发现学生衣服、被子单薄,就把自己的衣被拿给他们;学生生活有困难,就拿出微薄的工资给他们做生活费;逢年过节,还把没回家的学生请到家里吃年夜饭。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就是为了让他们的父母放心,为了让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这是每一名辅导员的心愿。
我知道,父母送子女上大学,就是希望他们毕业时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业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前途的实际问题。作为老师,就应该帮助他们。因此,我把帮助大学生就业作为工作的重点,主动要求负责学院的就业工作。为了做好大学生就业的“导航员”,我一方面通过日常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成长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尽最大努力搜集就业信息,帮助学生联系就业单位。这些年,我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参加了几百场招聘会,走访了五百多家用人单位,用真诚打动他们。通过我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先后帮助4000多名学生顺利就业。
别人老问我,给学生找工作,有什么“诀窍”?我说,就是要舍得“磨”和“跑”。只要听到哪里有招聘会,我就会马上赶过去,连探亲访友的机会也不放过。每一场招聘会上,我都会将学校的资料、学生的简历攥在手里。展台前、电梯口、饭桌上,都是我推荐学生的场所。我经常在一个个展台间来回穿梭,挨个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有一次,铁路系统在甘肃某高校举办招聘会,我听到消息,提着两大包资料连夜赶了过去,并逐个敲开招聘单位的门推荐学生。铁路系统的同志们刚开始还以为我是在为自己的孩子找工作,后来得知我千里迢迢只为学生,都被感动了,纷纷答应来我校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这些年,他们年年都来我校招聘毕业生。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记得有一次,二炮部队来湖南招聘毕业生,开始没有我校的用人计划。我打听到他们来长沙后,就拎了一大包准备好的材料,在招聘会的门外足足等了一个下午,主动向部队首长介绍学校和学生的情况,终于赢得了他们的感动和信任。后来经请示上级,部队更改了招聘计划,专门来我校组织了一场招聘会,一次性录用了我校毕业生近百名。一位参与招聘的军官动容地对我说:“皇老师,您这样为学生找工作,我代表部队和学生感谢您!”
为了联系用人单位,我磨破了脚板,说破了嘴皮,拉下了面子,有时都无法顾及自己的身体。有几次出差生病,也是边吃药打针边跑用人单位。2003年上半年,在长沙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后,听说武汉还有招聘活动,连换洗衣服都没顾得带上,就赶了过去。从武汉回长沙刚下火车,我又接到电话,说广东将要举办两场大型的招聘会。我又踏上了南行的列车。一路上,我一直没有找到座位,水也喝不上,本来就已经连续几天没有正经地吃过一顿饭,再加上感冒,我的胃病复发了。到了广东,我的嗓子也哑了,只好强忍着病痛,靠纸笔与人交流。回来一检查,是十二指肠溃疡,住了十多天医院。
多年来从事学生就业工作,我还真的总结出一些“诀窍”。首先,要了解学生,也要研究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样才能把合适的学生推荐到适合的岗位上。学生一入学,我就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四年过去了,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心里基本都有一个底。所以,在推荐的时候,总能与用人单位一拍即合。曾经有一个学生专业成绩不太理想,毕业时找了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分析,这个学生虽然专业不算太优秀,但是计算机水平不错,而且人品也好。正好有家企业的网站需要这样的人,这个学生完全可以帮他们把网站管理好。我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得到了他们的认同,顺利地签订了就业协议。
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的另一个“诀窍”,是编织学生就业资源网。一方面我不断拓展就业渠道。我的包里,有用人单位的名片五大本、上千张。我每年给用人单位发函两百多封,还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各种方式,密切关注就业动向,收集就业信息。每年收发的有关就业信息和学生的问候短信6000多条。另一方面,我还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帮学生找工作。现在,很多行业、很多单位都有我帮助过的学生。受我的影响,这些学生也都积极主动地帮助学弟学妹们联系就业单位。
我之所以这样东奔西跑,不辞辛苦,是因为我爱学生。辅导员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毫无疑问地都集中在一个大大的“爱”字上。令我感动的是,学生也爱我。他们在信中、留言薄上、手机短信里亲切地称我父亲、老师爸爸,落款是您的女儿、儿子、永远的学生;我有3个QQ号,99个QQ群,3000多个QQ好友,每天都有学生问好,平时学生们一有什么喜事,都会打电话、发信息告诉我;一有就业信息,就会马上联系我;在外出差,经常有学生大老远来看我。天气凉了,有学生发短信提醒我添加衣服;逢年过节,学生会抢着打电话、发短信问候我。学生这样爱我,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对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最大体会就是以“五心”赢“五心”,即用自己的热心、爱心、细心、诚心和责任心,赢得:学生找到工作,学生安心;子女有了工作,家长放心;用人单位招到了合适的人才,单位称心;学校就业率高,学校省心;我自己呢,非常开心。爱生在心,助生立业,正是我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一、“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历史和现状
“民工荒”这个名词已经问世好几年了。2003年下半年,由于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短缺,“民工荒”便首次出现在众人面前。从2004年开始,“招工难”就不只是珠三角特有的现象,而是长三角一带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招工难”已经由东南沿海蔓延到北方内陆,从东部扩展到中部,从暂时的缺工变成了长期的趋势。
在“招工难”成为大家关注焦点的同时,另一边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却愈加严重。据资料显示,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进行扩招,当年招生人数达154万,较1998年增加46万人。至2009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突破600万大关。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有近80万应届毕业生未就业。2011年我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再次刷新纪录,达到660多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从以上数字分析,在社会经济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即使中国经济突破金融危机阴影走向繁荣,但按照我国目前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0万个,其中白领岗位250万个左右的发展速度,依旧不能满足新增毕业生和正在待业的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二、“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原因探究
1.直接原因
(1)农民工工资过低,企业用工不规范,侵犯工人权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是因为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可以获得比在农村劳动更高的收入。从农民工的角度讲,只是以比农村劳动收入高的简单标准找工作,只要城市劳动收入高于自己在农村的劳动收入,或者高出一定程度,不管与城市工人劳动收入相比有何差距,都会感到满意或至少可以接受。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剩余一直远远超出城市的吸收能力,存在农民工工资被向下压低的压力。
(2)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长。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总量是2400万左右,预计“十二五”期间还会增加。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量逐年下降。而需求增长劲升,缺口的出现似乎自然而然,供求的矛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招不到足够的民工。中国经济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1992年以后GDP增长7%以上),这也使得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
(3)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人口的结构不合理,二是劳动力的供给质量不符合劳动力需求的质量。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当前“两难”局面的重要原因,所以有专家学者认为当前的“民工荒”,主要指的是“技工荒”、“青年民工荒”,特别是“青年女工荒”。
2. 间接原因
(1)经济结构失调。“招工难”难的是不太注重学历的普工,“就业难”难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民工荒”意在说明中国现在需要大量民工,大量无知识人员,大量廉价劳动力,说明中国工业大部分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上。一边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缺人,一边是知识密集型的人才找不到工作,造成结构性失业。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培养了大批知识密集型人才,但中国经济却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为主,更确切地说知识密集型企业还没有多到能接收现有知识密集型人才。
(2)体制矛盾,即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尚未成为城镇户籍居民,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健全,面临周期性失业风险,仍然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人群。农民工工资被恶意拖欠,使农民工受到实际收入极度降低的严重损害,其贫困化程度不断加重,这些农民工被边缘化。许多在城市打工多年的农民工最后不得不回流农村,城市难以逾越的高门槛是重要原因,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里难以扎根,成为“候鸟式”的迁移人或边缘人。
(3)劳动力供给双方的“信息差”。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劳动信息无法共享,提供的信息缺乏时效性和准确性。有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抓住求职者急于就业的心理,虚假用工信息,收取较高的职业介绍费。另外,许多企业不能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在用工时不进市场招聘,私招乱雇,使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求职者实现就业。
三、解决“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对策建议
1. 国家政策制度相应倾斜
新生代农民工对享受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等因素对于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和流向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要增强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提供好相关的综合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才是长久之策。国家应当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提高农民工工资性收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 高校调整教学方式,改革教育体制,大学生改变就业心态
国家教育机构务必将素质教育贯彻到位,高职院校应当杜绝一切没意义没用处的专业,大力开设求精求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相关专业。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更加积极地与国际接轨,与真实社会接轨,与企业接轨。高校还应当健全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对其进行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指导和求职技巧培训等相关训练,加强毕业生的求职能力。
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以为进入大学就等于找到了铁饭碗,应当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身体、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累积经验。大学生还应当正确看待全国东中西三块地区的就业形势,不要认为繁荣的城市才有发展,认为西部经济落后而不愿选择。大城市竞争力大,西部城市这几年也有很大的发展,大学生们可以退而求其次,没必要成为“北漂”、“南漂”的牺牲品。
3. 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积极创新调解仲裁工作,合理确定调解仲裁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场所设备等配置标准,推进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化。加大劳动用工等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及时排查用人单位的用工隐患,帮助企业改进和加强管理,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健全劳动关系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4. 招工与就业信息对称
一是建立真实可信的人力资源信息库。掌握当地劳动力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能、务工意愿、就业情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信息管理员可根据用工信息和劳动者意愿进行对比操作,有针对性地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在企业急需用工时,也可向企业提供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
二是建立招工信息网站。将企业的用工信息全部放在网站上广泛宣传,要与周边地区劳动力信息网站互联互通,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招工企业的有关情况,吸引其务工就业。
1.1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需要
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就必须建立一支科技素质高的队伍。新生代农民工分布在第二、三产业中,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教育有利于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实现。
1.2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教育是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途径
城镇化不是物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人的城镇化意味着人的素质提高,进入到文明的生产体系和生产方式中靠得就是教育,因此,教育在城镇化中起着核心作用。农村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新生代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工作、生活上基本城镇化,而思想上尚未真正实现城镇化。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观念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其适应和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进程。
1.3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社会全体成员都要加强学习。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群体。实现全员学习不仅是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还是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社会成员终生学习、持续学习。新生代农民工年龄较轻,受教育水平有限,原有专业训练已难以适应当前科学发展要求、技术革新的速度。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教育,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终身学习体系,可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发展要求,也符合建设学习社会的要求。
2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2.1培养群体扩大化和年轻化
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城市吸纳了2.6亿从农业生产中分离的劳动力,他们是维持城市生活正常运转及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希望通过继续学习教育学得一技之长,改变自己的工作现状。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普遍偏小,智力水平处于高峰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学习精力旺盛,他们具备学习的基本条件。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增加、培养群体扩大、培养对象年轻化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大规模规范的培养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教育提供了良好机遇。
2.2培养目标高移化
新生代农民工为自己制订了较高的工作目标。老一辈农民工多数从事建筑业、制造业,主要靠出苦力,不排斥脏活累活。他们多把建筑业、制造业等艰苦工作作为进入城市的跳板,他们趋向于做网络工程师、土木工程师、机械维修师及从事新兴行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从生活目标的设定来看,老一辈的农民工是“生存型”,将生存视为第一目标,养家糊口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而新生代农民工是“发展型”的,发展是他们的第一目标。他们认同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希望在城市定居,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过着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于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实践。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一般都接受过义务教育,甚至是高中教育,比父辈拥有更高的文化水平,这也是他们敢于追求更高层次理想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学习型社会建设应该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需求而提高培养目标。
2.3培养教育行政化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培养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和社会应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教育工作。现阶段农民工培训机构是通过政府指令的方式确定,缺乏竞争机制。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和能力各不相同,有些完全不符合培训要求。同时,政府对培训机构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评估制度,使教育培训机构为了培训而培训,倾向短期利益的获得,忽视了学习者发展的长远要求。虽然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有稳定的供给,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多个部门共同管理资金的使用,造成资金分配不当,使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教育发展后劲不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内容多由政府设定好,理论性较强,缺少实际操作性,不能与时俱进。政府在制订培训计划时,未正确分析社会需求,进行社会调研,培训内容与促进农民工就业脱节,培训效果不佳,得不到农民工的支持和广泛参与。
3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教育科学体系的构建
3.1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终身学习观念教育
学习型社会以社会学习者为主,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利用社会资源的权利,保障和满足每位社会成员的学习权利和学习需求,形成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教育体系。首先,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义务阶段学习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终身学习的结束,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新生代农民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城镇人,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把终身学习变成自觉行为和一种内在需求。其次,以学习型社区建设为依托,开展终生学习理念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聚居的社区和工地,举办大型讲座,成人教育是保障他们接受再教育的重要途径。最后,发挥榜样带头作用。邀请新生代农民工中的成功人士,讲述自己成功的经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向往[5]。
3.2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教育内容
3.2.1增加权益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法律知识,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难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难以有效避免伤害的发生。因此,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普法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法律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扩大和居住分散的特点,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权益教育。建设学习型单位,每个企业都有法律顾问,企业应协助法律顾问开展覆盖农民工群体的法律讲座,详细讲解企业和农民工建立雇佣关系的条件和程序,针对工作岗位上容易出现的纠纷矛盾,提出合理的应对解决策略。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工会是企业员工自愿、共同选举出来的组织机构,农民工通过工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因此应充分发挥工会的法律教育功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素质。3.2.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新生代农民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农民工犯罪也成为城市的安全隐患。随着农民工群体的扩大犯罪案件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经济贫困与心理扭曲是造成犯罪的关键因素。目前,在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教育内容中,主要侧重职业技能教育,而对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教育而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建立农民工心理档案,重点关注有潜在心理问题的新生代农民工,给予正确引导。定期举办团体活动,增进在职员工与临时员工之间的联系,拓展农民工的交际范围,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心理歧视的障碍。政府应组织成立专门的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也可以招募志愿者深入基层,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答疑解惑,正确引导他们适应城市社会。3.2.3引入创业指导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有很多人多才多艺。他们不甘平庸,勇于创新。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而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门槛又高,使他们心中过高的期望与现实的就业情况形成巨大反差。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应引入创业指导教育。首先,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中等职业教育,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接受过初级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多分布在操作实践性较强的岗位,这为开展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深化创业理念。其次,培训机构应完善农民工职业资格培训政策,增强创业资本。职业资格可以直观反映农民工技术水平,增强创业的自信心、说服力和竞争优势。
3.3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学习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