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40:22
导语:在工程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信息管理;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重要资源――工程造价信息,是反映建筑市场上建筑产品价格活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等的统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造价信息是指已建成的和在建的有使用价值和代表性的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单位工程施工成本以及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工艺等建筑安装工程分部分项的单价分析等资料。从广义上讲,工程造价信息是一切有关工程造价的特征、状态及其变动的消息的组合。在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并呈现出种种不同特征。人们对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运动的变化,是通过工程造价信息来认识和掌握的。
一、我国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为主,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工程造价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特别是在工程造价体制改革后,国家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逐渐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国家制定了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推出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同时,编制了全国统一的工程项目编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因特网的普及,国家也开始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网,定期价格信息及其产业政策,为各地主管部门、咨询机构、造价编制和审定单位提供基础数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这个差距存在于整个建筑业,具体说到工程造价信息的管理和应用,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估算指标缺乏
我国多年以来一直实施概预算定额制度,概预算定额的历史资料比较丰富,但投资估算指标却相对缺乏。虽然各专业设计院,如冶金、轻工、公路工程等设计院积累了一些估价指标,但民用建筑的估价指标几乎没有。因此,投资估算指标的缺乏是我国建设项目估价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化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实施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推行信息指标体系标准化、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化、信息技术支撑标准化。目前,由于国内对造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编码,系统分类、信息系统开发与资源拥有之间处于相对封闭、各自为战的状态,其结果是无法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另外,还有不少管理者满足于目前的表面信息,忽略深加工。
(三)信息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信息采集技术落后,信息分类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和存取方式不一致,信息来源渠道少,使得对信息资源的远程传递、加工处理变得非常困难,信息资源的内在质量很难提高,信息维护更新速度无法跟上市场的变化,因此不能满足信息市场的需要。
(四)企业缺乏信息收集、管理与应用的能力和意识
由于定额一直是由国家或地区部门编制,这就使得其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所以,企业缺乏收集、积累工程造价信息的意识,再加之资料整理、建档及综合利用的能力有限,最终导致一些工程完工后没有具体的工程造价资料保存下来,进而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五)信息网建设有待完善
现在工程造价信息网多为定额站或公司介绍、定额、价格信息、相关文件转发、招投标信息等,而信息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却相对较差。很多网站仅将造价信息在网上进行登载,而缺乏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和纵横向比较,使得信息的效用降低。
(六)信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未能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接轨
目前各类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仍然是按定额模式进行的,并且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仍未普及到所有建设项目中,使得我国目前工程造价信息资料不能与清单计价模式相衔接。
二、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信息收集渠道
工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量很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工程数据收集渠道,提高企业参与意识,使各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及每个概预算人员都意识到工程数据收集、整理上报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把工程数据资料按固定的格式填写和上报。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地对所收集的工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测算。此外,充分利用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定期各类工程造价指标和工程造价指数,实现所有网络会员数据共享,以此形成上报信息――汇总信息――信息――接受信息的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二)完善与工程造价信息的管理和应用相配套的法规和制度
要尽快制定统一的造价信息指标体系。尽管工程造价信息随着工程类型、结构、地点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区别,但在采集、加工时缺乏统一的分类和编码会严重影响信息资源的共享。从市场的角度看,建筑物也是商品,对商品进行统一分类和编码是加强对其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应根据本行业现状,制定科学的、统一的、适用的、完善的行业信息指标体系,兼备集合性、可分解性和可扩展性。尽快建立一套兼顾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工程造价信息分类编码体系,以加大行业内横向联系,扩大信息范围和数量,提高信息质量。
要建立统一的造价信息申报制度。全国各地的工程造价管理站一直是我国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主要部门,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打破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造价信息申报制度,尤其注重造价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三)转变政府职能,鼓励支持非官方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
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深入,工程价格的确定开始成为一种市场行为,这样既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又有利于建筑市场的规范竞争。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当减少具体的技术性工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宏观的管理和监督上,让相关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另外,我国有众多提供造价咨询和服务的企业,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在严格资质审查、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其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以促进工程造价咨询和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工程造价信息网的建设和维护
要确立正确的工程造价信息网建设目标。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最佳方式是建立全开放、全交互、全动态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系统。因此,工程造价信息网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政府管理部门、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咨询中介机构和施工单位、建材生产商、供应商的需求并且为他们提供多层次、多地域、多部门互联的信息交换服务,把建库、管库、联库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方向和突破口,建成面向政府管理部门和为各类建设工程企业服务的“建设工程造价决策支持系统”,建成面向市场服务的“市场信息服务系统”。
要全面分析用户需求,分期进行网站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可以包括很多内容,如定额系统、价格信息系统、造价指数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具体到网站建设,最重要的是全面的用户需求分析,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和所能提供的客观条件来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网的建设。首要目标是完成信息网的信息资源调研,完成信息网基本数据库的建立,整理、编制工程造价基础数据,完成信息模式的制定。建立信息平台,在局域网内实现信息网模型。其次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网内部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应用于信息管理,使信息管理的全部流程实现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到的自动化,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对各类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录入工作,编制各类数据的标准编码,建立各类工程造价数据库,逐步探索和建立起工程造价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内局域网的信息共享。最后是通过与Internet网的连接,将信息网并入Internet网,使各地的用户可通过Internet网访问造价信息网,进行信息的查询、检索和信息异地传输;进一步完善各类工程造价数据库,完成大部分基础数据的整理、录入工作;建立信息采集、整理、加工、制度,逐步实现建设、生产、营销、管理的良性循环。
要注重运营维护,提高服务质量。为了能更好服务于社会,为我国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在建成和运行后,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以期来断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注重基础数据的整理和更新。基础数据的整理是信息网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证,这项工作主要包括对各类有关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数据进行类别划分、数据标准编码的编制、数据库结构的建立等基础性工作。对基础数据的类别划分要注重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数据标准编码的编制要注重惟一性和扩展性,数据库结构的建立要注重考虑数据的层次性。
其次,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努力建立信息源单位,开拓新的信息源,扩大信息源渠道,服务于社会。只有通过逐步扩大工程造价信息网的信息种类和信息容量,才能充分发挥信息窗口的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丰富、实用、及时、准确的建设工程信息,满足建设工程的各种需要。同时还应该注意合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对其进行分析,重新整理、分类和录入。另外,在增加信息量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提高,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使有限的信息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再次,要注意信息网络的安全性问题。网络在进行信息传输服务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应该成为信息网管理和维护的一项关键任务。可以通过建立安全的FTP服务、安全的电子邮件服务、系统安全审查制度等一系列的安全策略,建立系统防火墙,以防止黑客的侵扰。
随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依托于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正逐步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也朝着适应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应对工程量清单模式,工程造价信息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创新,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大力加快我国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惠雅莉、周作涛.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网络化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5).
[2]、崔志刚.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4).
[3]张鑫华.浅谈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信息管理[J].大众商务,2009(8).
[4]陈梅、郑敏华.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5]车春郦.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038-04
0 引言
目前,很多的建筑工程管理采用了信息化,好多环节已经应用了信息技术,数据报表、工程制图、工程文档等,虽然在一些管理当中有了信息技术的身影,但是在一些重要的环节,如工程的组织、监控等,这些环节很少能见到信息化的身影,信息化在这方面的作用还没被充分挖掘出来,虽然人们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会发现这些重要的环节仍然通过纸介质进行传输。在这些方面信息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使重要的信息在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局部性,更有些信息就是孤立存在的,企业只是在公司内部使用这些信息,甚至部门之间的信息都不能共享,不能实现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各类数据的整合、关联。这就出现了人们经常说的“信息孤岛”,信息传递出现阻碍,共享就更不用说了,致使在工程推进的时候出现效率较低的情景。这个时候信息技术与工程的业务融合形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就尤为重要了。在复杂的工程,信息化的应用也能让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流通起来。本文结合现代信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升工程管理水平、预防和抵御工程风险、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等,以实现关键信息化环节、动态管理和智能决策为核心内容,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1 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合进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提高建筑质量采用信息化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对现有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以计算机网络化为中心的通信信息现代化改造,以此使工程管理利用上信息技术的高速高效优势。建设单位要实现这样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升级改造目标就必须要建设企业级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高建筑成本的管理水平既能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也能对企业的技术标准化进一步规范,实现企业的竞争力。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成本最为复杂,成本当中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有很多的明细科目,间接的成本也有很多的明细科目,这些明细的科目不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将纸面的信息进行技术信息化,囊括到数据库之中。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价格的比对,编制相关的工程预算,将预算与成本进行比对,寻找里面的差异性,并对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了能够实现其优化的程度,对下一个工程成本管理提供改进方法,通过持续的方法改善建筑成本,为企业节省成本,无形中为企业得到了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合同也要进行电子建档,把相关的数据录入数据库,借助信息处理技术的强大功能,对合同从签订到落地按不同阶段划分环节,最终实现合同从报价管理、审批管理、签订管理、执行管理、统计分析管理以及归档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化工作。以动态的信息流来提高管理流程的可操作性与及时性。
2 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逐年更新,影响着信息技术进步,促使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也获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在某些环节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中,工程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规模大、时间长、投资大等特点,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要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影响着企业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实现企业在社会的价值最大化。实践再次表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可将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对工程的建设影响如下:
2.1 工程管理模式发生改变
城市化进程超乎了常人想象的速度,这样必然会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建设规模日益增大,复杂性逐年提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旦某个环节或是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影响。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工程管理的需要,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成为了必然也是社会的需要。推动变革管理模式,及时掌握工程信息,通过掌握的信息进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增加经济效益。
2.2 信息风险得到有效规避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信息孤岛的现象一直存在着,随着每天都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如果不能被及时反馈,不能被有效的加工,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影响工程顺利的进行。传统的方式是大家熟知的人工操作,人工操作的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既耗时又耗力,信息的有效性还不能保证,实时性那就更差了。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的实现和应用,信息共享的成本下降了,共享的速度提升上来了,能够快速的实现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各部门利用这些共享的信息,进行交流,有效的规避了信息风险,信息质量还得到了有效提高。
2.3 工程项目成本得到压缩
网上招投标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效率,之前这个环节的成本就非常的高,采购成本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如何才能使成本降下来,这时的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使基础建设项目财物管理系统的进一步落地,该系统的应用既控制了成本,又快速准确地实现工程决算。
2.4 工作效率无形提高
在当前的工程施工的新形势下,我国对建筑产品要求也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由之前粗放型逐渐转变成精细化的阶段,之前在各个环节的沟通不畅,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当面临这种境况的时候,对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逢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关监测控制系统的应用,为精细化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使管理效率得到提升,进一步使决策的科学性大幅度提高。
3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系统设计思路
工程项目的特点慢慢的被信息化技术所利用,对管理过程的要求更是全方位统筹。所以在具体的信息系统设计中融入集成的元素,把开发的理念进行提炼,形成有效的步骤,归纳以下几点。
第一,前期的需求了解非常的重要,并对需求加强分析,这个时候总体规划显得更为重要,根据规划设置具体目标,将各个目标进行多方协同,实现建设工程的效益。
第二,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要划分阶段,对其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先把浅层次的问题一一解决,针对具体的难题,借鉴典型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形成工程示范并将其功能进行不断的完善。通过试用――测试――反复测试――反复评价的过程,从而实现系统集成的目标。
4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特色及系统定位
4.1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特色
第一,信息远距实时共享。系统会针对不同的使用者授不同的权限,并将这些权限以区分,分配给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级别的人都不同的修改、查阅的权限,实现信息的安全使用。
第二,数据统一集成管理。将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把每个环节的文档、图纸和相关数据进行信息化,同时将兼容的不同格式进行信息化,这时就可以将数据处理有效集成各种表格,建立好各个表格的勾稽关系,这些表格要涵盖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各种项目用表。
第三,层次化功能。层次化查询是其中一大亮点,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分类或主题进行查询,之间通过动态链接建立起相互联系,实时可以实现数据、图文件的传输。
4.2 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的目标定位
在系统功能设置上采用多样化的系统功能设置能非常方便的为适应单位提供应用便利,对信息化集成系统的推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项目的推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本系统在实际项目应用中,人们要对其功能进一步的强化、细分和扩充。实现模块化结构,制定个性化生产方案,实现各种单位和部门的差异化需求。这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产业化发展,提升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
5 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实施模型
5.1 传统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关系模型
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涉及众多管理部门,传统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关系模型如图1。从模型中,可以看出传统参与建设项目各方的信息交流都是点对点式交流,信息交流复杂,信息流线路过多,这样势必造成信息交流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交流失误。
5.2 建设项目信息共享关系模型
建立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如图2所示,建设各方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获取自己相关的信息,同时可以在此信息平台实施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点对点式的信息交流方式,避免了信息重复操作,提高信息交流、处理的效率。
5.3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模式
研究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是我国建筑史上又一大突破,先是将各个环节信息化,通过项目组织机构对信息进行控制,从而使项目信息流的实现正确的流向;协调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通过集成系统将项目组织结构中的各子项进行协调,最终实现项目的效率和最终效益。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模式如图3。
6 工程实例
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简称一冶)是具备冶炼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成立于1954年,现有职工9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87人,其中具有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称440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492人;一冶现有资产总额近20亿元;拥有各类机械设备2015台(套),总功率37993.5千瓦。一冶具备完善的工程及产品检验测试手段,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1996年在全国大型冶金建设企业中率先通过ISO9002-1994质量体系认证。一冶的施工领域遍及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及国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承包冶金大型系统工程及高层建筑、机械、电子、电力、石油、化工、轻纺、交通、通讯、建材等行业大型系统工程的综合实力。本工程的工程管理采用上文研究的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7 应用效果分析
整个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系统历经了一年多的时间,目前系统的各项主要功能全部投入使用。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在系统投入运行后针对系统性能、系统功能覆盖程度、系统应用满意程度等进行了针对全院职工的主观满意程度问卷调查,征求了项目部、公司职能部门和领导意见,同时在系统应用到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近期典型项目过程中,通过对有关项目管理数据、公司对项目部的管理和监控数据的采集、应用、统计、分析等,综合起来看:系统总体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主要表现在:具体效果如下:
①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了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之间信息的传递,明显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②通过应用该系统,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及各项成本有所降低。系统实现了管理数据的集中存储,系统对收集来的各类信息进行有序的处理、分析、过滤和汇总,提供完善的“查询统计”和“决策分析”支持,使得管理者可以更方便地查询信息和获得服务。
③减少管理人员10%~15%。
④建筑材料的材料库存量大幅下降了20%~30%,建筑设备周转使用率得以大幅提高20%左右。
⑤由于工料不能及时送到建筑工地而造成的停工待料情况得到极大改善,比原先未采用该系统时减少了50%左右。
⑥由于应用该系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工程未按期完工情况大幅降低,延期交付工程减少了50%左右。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将发生大大的转变。
⑦由于该系统的应用,可以预先计算出工程用料的具体数量,使得采购人员可以按精准的生产计划信息进行价值分析,对所需货源进行选择,通过实时的了解生产问题,在时间和采购费用进行相应的节约。使得采购提前期缩短大幅50%。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不仅能再现历史,而且可借以设计未来,档案如同救火工具或救生器材,平时可能用不上,但在有些问题发生的关键时刻,却离不开它自身所起的作用。档案资料是忠实的记录者,是无声的证明人。工程档案管理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切实提高公路工程中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面人员的档案意识,促进工程档案管理规范化与信息化,建立科学、有效的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为公路项目后营运提供高效的档案利用和查证服务。为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档案利用率,作者结合自身的项目工作经验,针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措施,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档案信息化管理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第三,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档案信息库建设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强调的是在数字化档案信息库环境下用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便利。
2 信息化时代下档案管理与档案利用的重要性
2.1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专门软件的开发、利用和升级、信息化的利用服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2.2 档案管理是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在于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的效果取决于开发时效性和利用的广泛程度。采取信息现代化管理手段储存的各种信息,便于利用和开发,同时,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3 制约因素
现阶段,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诸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3.1 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这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硬件设施是指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计算机等工具,由于硬件设备的配置需要较大的经费投入,且硬件设备的后期维护成本也较高,资金投入往往不能及时到位,导致设备配置紧张。硬件设备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纸质档案的转换、加工处理、整理分析等工作,因此快捷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无从谈起。软件环境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各个环节的标准规范,比如纸质档案转换成电子文档这个阶段,缺乏详细统一的标准。例如:目前的公路工程在建项目,部分参建单位对扫描仪、数据备份存储器等硬件配备不重视,不舍得投入经费。其次,参建单位的档案员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之间的转换了解不够,常出现签证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就将纸质文件扫描电子化,并且对扫描格式要求不清楚,直接增加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不利于电子档案的保管、传递、调阅和使用。
3.2 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少
档案部门承担着档案保管和档案利用的职能,档案部门主要依靠归档制度来保证档案实体的收集,重视内部组织管理,轻视馆藏信息的需求;重视馆藏服务方式,轻视深层次的信息服务;重视馆藏档案信息的保密性,重视以实体为中心的保管模式,忽视以信息整合为中心的模式。长久以来,档案工作人员只是被动的以传统的归档模式收集、整理、保管,不主动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使档案信息成为永远不变的、静止的资源,大大减少了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
3.3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作为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熟悉档案业务知识,还要熟练使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输工具,而且还应具备对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档案利用者。在这方面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那些既谙熟档案管理以及档案中各类文件归档的业务知识、常用规范,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这项工作。但是,按照目前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来看,由于用人体制的制约,参建单位对档案管理人力资源投入资金有限,使现有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渺茫,岗位薪酬待遇普遍低,优秀人才难以被吸纳进来,直接导致档案队伍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严重制约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
3.4 档案信息的保密安全性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根本是实现信息资源
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网络技术、病毒、木马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使得档案信息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安全保密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保证,没有安全,档案信息资源就不可能发挥效益。这就使得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自身的保密工作,更要避免信息资源共享中造成信息泄露。
4 管理措施
针对目前公路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加强档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转变观念,创新管理体制,适应信息化时展要求
档案管理体制主要是以管为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系统功能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发展的形势,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在改变以往管理理念的同时,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创新管理体制,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档案管理信息化专项资金,配置必要的硬件设施,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实行资源共享,转变传统管理方式。也可依托专业化公司,共用信息化平台,以降低成本,实现“网络化管理”和“数据化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共建的目的。
广东南粤交通揭惠管理中心非常注重档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加大硬件设备经费投入,档案室配置了计算机、打印扫描复印一体机(带彩色扫描、彩色打印模式)、档案系统服务器与档案数据备份服务器、数码相机、摄像机、光盘刻录机等硬件设施,针对一些纸质档案采用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处理、转换,对照片及实物档案采用数码相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PDF格式及JPG格式,形成电子文档保存于档案管理系统中,方便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查阅利用。
4.2 狠抓电子化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制订相应制度,夯实信息化基础
随着公路工程建设不同进度阶段,资料形成的数量不断倍增,根据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要求,要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要求选择的软件需具备规范化、通用化,将不同类型文档进行规范的电子转换,从而产生便于收集、整理、方便利用的电子档案。同时,加强对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保证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分类管理,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制订档案管理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管理办法,促进档案管理尽快步入标准化、规范化轨道。广东南粤交通揭惠高速公路管理中心根据有关文件规范,制定了《广东省揭阳至惠来高速公路竣工文件编制管理办法》明确提出电子文件的整理与编制,规范了公司电子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满足了公司员工档案查阅与利用的需求。
4.3 采取控制措施
4.3.1完善控制的标准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即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的量化指标。
(1)完整性。做到档案编制进度与高速公路建设基本同步,即从立项时就开始对项目文件分类收集,包括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及审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实施、交工验收、缺陷责任期及竣工验收各阶段内容。
(2)准确性。根据公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质量评定单元划分,下发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及工程用表,细化每道工序及检查项目,在确保资料真实可靠的前提下,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3)系统性。根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内容及形成特点,分类设置了八个一级目录,即立项文件、设计基础文件、设计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文件、监理文件、竣工文件以及科研文件共类文件。各大类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便于管理和使用。
4.3.2 严格控制的过程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同时使用了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三个控制系统。
(1)前馈控制主要是组织机构的设立,档案制度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等。
(2)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期控制:一、建立工作制度。工程伊始,管理中心、施工、监理单位都建立了档案工作的“四纳入”和“三参加”制度。“四纳人”即归档工作纳入工程计划管理工作,纳入施工管理及考核范围,纳入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纳入经济责任制。“三参加”即专职档案员参加工程例会、参加各单项验收和工程项目总验收。同时坚持“三同步”:施工和建档同步、查工程与查资料同步、评奖与评定同步,管理中心在核定施工单位“优质优价”,监理单位“优监优酬”的同时,将抽查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资料和施工原始资料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二、实行定期检查制度。为了更好地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编制工作,管理中心制订了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定期检查督促的工作制度,采取多重检查监管措施,以每月管理中心档案专项检查、总监办月度内业检查、管理中心与总监办联合的季度检查方式,严抓各参建单位档案编制进度与质量,将检查结果通报并要求整改回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3.3 反馈控制
我们在每月的内业资料检查过程中,注意通过系统检查、观察、听取汇报等方式收集施工、监理单位的反馈信息,进一步细化上级要求,使之更好地符合工程实际,更好地指导档案工作。
5 加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档案作为工程项目建设查证利用的一项重要信息资源,只有积极开发利用,才能体现档案在工程建设及通车后营运的价值和作用。做好这项工作,重点强化三种意识。一是要有积极的信息转化意识。档案是一个庞大信息库,根据需要把档案内容通过加工整理变成更直接、更便于日常查找的重要信息,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体现档案的信息价值。二是要加强信息服务意识,改变观念,将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方式,更好地为公司及其员工服务,更加充分体现档案利用的价值。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档案的效益意识,要使档案更加有效地为工程建设期间的各种需求开放服务。如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初期,我们会常需要调卷查阅如勘测设计图纸、施工图设计、公路用地图、项目前期各种专项报告及批复等文件,项目后期因结算或竣工决算需要,常调阅施工合同以及施工原始资料。出于调卷查阅的各种情况,而且查阅的工作信息量大,必须要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便捷的查询功能和查询条件,才能高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解决工程建设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处理的时效性,达到档案利用的目的,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核心要素;分析研究
1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施工项目及其特点
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对施工方施工工程和成果的检验。施工项目则是园林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对象,无论是独立完整的建设项目,还是众多施工项目中的一个分支,园林工程的施工项目都具有以下特点:
(1)建设性。园林施工项目可能是一项独立工程,也可能是单位工程中的一项施工任务,但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项目。(2)管理主体是园林工程的施工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的主体是施工企业,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3)园林工程的施工承包合同决定施工范围。开发商的要求直接决定了项目施工的内容,我们在进行园林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不能盲目施工。(4)施工产品具有多样性、固定性、体积庞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一个施工项目包含了众多方面,要想把项目做好,就要清楚地认清其特点。(5)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养护。
2 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
2.1 园林工程施工前期的组织工作管理
2.1.1 技术准备。在确定了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任务后,我们要尽早联系项目设计单位,详细了解工程的设计方法,更好地把握设计意图,最好能够到施工现场进行确定和考察,为以后编制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多方面的依据。此外,对施工的原材料和技术,也应该进行详细地调查分析,绘制施工草图及施工工作预算图。根据预算合理地制定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部署、施工质量计划等等。
2.1.2 物资准备。工程物资的准备内容,包括物力、人力、财力。园林工程的物资准备内容包括土建材料、绿化材料、构件配件和制品加工,还包括园林施工机具。只有物资准备充分了,才能保证施工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
2.1.3 劳动力准备。(1)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实践经验,掌握园林工程的专业知识,有足够的能力在现场进行指导。此外,要有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够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2)熟练技术工。施工质量的保证,离不开各个工种熟练技术工的配合。在技术工进行项目施工前,要对其进行场前教育。(3)劳动力。项目的施工离不开广大的劳动力。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地调配劳务,对劳动力的组织要根据实际施工方式和进度以及施工计划。
2.2 施工现场管理
园林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长期以来,园林施工企业一直被大家戏谑,大家把园林施工企业称为城市中的农民,这个比喻意味着经营管理一直被园林施工企业所忽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不重视。正因为存在这些因素,园林施工企业管理一直都比较落后。在一些园林施工项目中甚至还存在着消耗高、消费大、质量较差、技术不求进步等问题。以施工现场的管理为出发点不难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施工组织的计划性不强、操作不规范,执行标准和规章制度犹如摆设。因此,生产率低、生产力难以提高、无法创造高经济效益、工程质量差。这些都严重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
如今,园林工程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想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用户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都相对合理的新型产品。而生产一个好的易于使用的产品,设计和材料供应是基础,此外还得依靠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总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2.3 施工的成本管理
材料价格的变动、工程设计方案的修改、工期延误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的预算。为了更好地控制施工成本,首先要降低原材料的成本,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提高劳动力的效率;合理减少财务支出。其次,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也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降低园林工程的施工项目成本,做到开源节流。
3 结语
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门关于实践、技术、艺术的学科。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既要掌握园林工程的原理,也要具备一些专业知识,这样就能够在施工现场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让园林施工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付军.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9-0077-02
信息技术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实际的引用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都在加强进行国家级的信息技术建设,我国的信息技术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不仅推动着科学技术领域的进步,也改变着建筑工程领域的管理。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企业想要维持企业的持续良好发展,就必须要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建筑体系。但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不断冲击下,建筑工程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因此信息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的融合尤为重要。
1 信息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的融合能够尽可能的缩短建筑工程所需要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建筑工程进行中的各种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配置和调整,建筑工程企业的各个环节可以在信息技术的管理下协调运行。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如何,实现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管理业务的自动化,也改变了过去施工设备人工管理的模式,这样的智能化、自动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活动的工作效率,施工设备也会因为有严格的操作标准而更加高效。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过程,管理要涉及到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再加上建筑施工其特有的流动性,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规模和建筑数量逐渐增加,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也随着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必须要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对建筑工程的专业化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特有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管理活动必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辅助,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融合在一起,才能合理的协调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建筑工程才能够满足社会、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
2 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势与特点分析
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的融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节约项目成本、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管理效率以及公开信息等方面。其中利用计算机网络体系的网上招标系统,能够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采购成本;利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财务会计状况的实时监控,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和财力。原有的管理模式下,建筑施工的质量监督是由人工完成的,需要占用较多的人力,而且检查时间较长、效果不明显。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下的建筑施工质量由特殊的检测设备全方位监控,既可以保证施工质量也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的融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涉及到企业招标、财务管理、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信息管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与招标、财务管理、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相关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得出最终处理意见。信息技术应用与建筑工程管理不仅实现了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还可以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动态分析。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实现了对管理过程中各种信息的综合处理,可以科学、快速、准确的为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质量检测提供管理方案,企业的运行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市场竞争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
3 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企业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在建筑工程企业之中使用计算机收集和处理各种工程数据,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运算速度,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传播建筑工程企业的商业信息。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在企业内部建立局部的网络平台,实现内部数据、信息的共享,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效率。
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起步较晚,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完整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受各个建筑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组织结构各不相同,信息化程度也存在有很大的差异。再加上目前没有适合建筑工程企业使用的丰富信息化处理软件,导致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一般来说国外的管理项目软件与我国国内建筑工程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不能直接套用外国的管理项目软件,汉化软件的维护与更新也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因此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现阶段来说,造价管理软件以及项目管理软件对于信息化工程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强大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软件方面的缺失,导致其应有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大部分建筑工程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并不十分了解,即使企业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由于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企业信息化管理没有可以依照的管理模型可以参考,再加上建筑工程企业内部工程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使得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信息敏感度低等现象。大多数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仍然使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程度较低,影响了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另外,由于企业自身缺乏发现控制意识预计工程预警机制,致使信息化在企业内部的推行受到阻力,信息化管理应有的效果不能充分实现。建筑工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管理者接受和学习新理念的程度决定的,但是管理者自身素质的缺陷导致企业内部全面推行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遇到诸多问题。
4 改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对
策分析
①建筑工程企业要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建筑工程企业工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要转变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特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认识,充分认清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除了要从思想上加强对信息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负责人还要加强对员工的信息技术知识培训,帮助员工改变原有的陈旧的理念,充分了解应用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
②加强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软件的缺乏是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进展缓慢的主要限制因素,建筑工程企业应该意识到信息化软件在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信息化管理软件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建筑工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收集整合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内部数据与信息,在企业内部建立资源共享的数据库和网络链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内部工作的效率,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
③在建筑工程企业内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数据系统。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的工作,必须要以建筑工程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各种因素对信息化数据的影响。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建筑工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企业内部员工的实际需要、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的设定以及建筑参与方的要求等诸多因素。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涉及多方协作的关于知识、信息以及商业化软件为一体的网络信心平台,能够自动化、智能化的满足使用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数据库基础之上的,信息数据库收录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内部数据、资料以及企业生产环节的相关数据,让各种资源在信息化管理的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
④政府加强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支持力度。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处于辅助者的位置,政府在必要时要制定相关的措施政策,以鼓励和支持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完善。政府在鼓励企业新技术引进方面可以制定一系列的优惠和鼓励措施,在人才、资金以及管理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改革,为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改革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另外,政府还要规范建筑工程管理市场,制定并维护好市场秩序,加大对企业科研方面的补贴力度,完善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制定完整、配套的企业发展激励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的融合是建筑工程企业一场深刻的管理方式变革。虽然现阶段我国的信息化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只要不断探索、敢于创新,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赵新月.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几个问题[J].才智,2011,(21).
[2] 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4).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069-01
前言:伴随着项目管理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发展,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和实用性的优势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在通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以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研究方向为通信建设提供了更加合理的专业指导,有利于通信工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现代化管理为企业的通信工程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各级的通信建设工程根据国家的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从成本控制、工程进度把握、质量掌控和安全控制等几个方面全面地分析如何有效地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是必要的。
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况
1.1 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积极意义
项目管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整和统筹的有效性和可实践性是其能够应用到通信网络工程中的关键因素。现如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资源和市场的需求逐渐增加,在新型的通信网络工程中,将项目管理应用其中是必要且重要的,项目活动与创新和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通信网络工程的建设上,应用项目管理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体系和方法措施,来解决通信网络工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项目管理而得出的新技能和新思路使通信网络工程呈现崭新的姿B,不断突破和发展。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是通信企业有效达到计划目标的手段,在通信工程中加强项目管理有利于企业完成督促管理进程的任务,规划工作和统筹资本,利用恰当方式进行考评项目。在通信网络工程的建设中,成本和效用的平衡是十分关键的因素,短期和长期均衡影响通信项目的组织架构,能够最大程度的使通信网络工程适应项目的受限条件,获得项目期望的预期效果。
1.2 项目管理和通信工程的基本特点
项目管理作为以项目为目标的管理方式,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通过专门的临时机构对规定的项目实施高效率、高水平的计划、协调和控制,使项目的进程得以全面协作,改进其动态管理,促进现代化企业高速运转,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通信工程与建筑工程不同,通信工程的特殊性较强,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管理的范围和投入的深度及工作量都较大,而且通信工程的技术特点不具备普遍性,同时一般的通信工程项目之间的关联度非常高,只有监理单位的协调不能够对局面实现完全的过程控制,需要建设单位的组织和配合。而项目管理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管理方式,在通信工程单位中设置项目管理部门有利于使得通信建设进行操作性管理和目标性管理,依据通信工程行业的具体情况和模式选择科学的项目管理系统来提高质量和效率是重要的,更好处理好施工、监督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关系,系统化认知建设管理的知识是必要的。
1.3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出现的问题
从通信工程的实际发展状况看,项目管理在其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项目管理从传承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到汲取国际化的项目管理精华而渐趋具有开放性,对于国内较为保守的通信企业来说,并不适合企业的利益增长模式,这一情况使得企业在现代化运作中出现问题,盲目地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影响了组织内部的正常运转。通信工程的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单位中实际的通信计划部门的成员编制较少,巨大的工作量使得通信项目实施高效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对于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的考核力度不够,没有得到足够的加强,尤其在验收工作上缺乏检验和监督。另外,通信企业相应的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获得的基本回报报酬不够高,难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其降低了工作热情,对管理人员的监督不到位使得工程项目混乱无序难以调和,高效的统筹和进度跟踪无法被实现。在成本的控制、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的掌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2.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
目前,通信企业的传统模式仍然存在,企业的现代化程度水平不一,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成本的控制上加强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是必要的。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材料和人工管理的费用,企业单位根据规范制定合适的劳动定额和劳动报酬,合理控制人工总量。加大对材料的管理力度,严格记录用料的数量,在防止周转材料浪费的同时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贯彻落实通信工程项目的责任人,设立一定数量的项目经理人员,实行经理负责制度,改变企业的重施工、轻成本的现象,将实践与成本控制相结合。
2.2 从工程施工进度的角度
通信工程的施工进度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工程的施工进度需要引起单位足够的重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信工程的施工,需要制定严密的工程进度计划,对于工程项目计划的要求是切实可行,具有前瞻性和可变性,充分考虑在实际的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制计划的同时,组织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探讨合理的计划配置,投入合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另外,阶段性的工程进度计划使得总工程计划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并且实施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通过对通信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实现时间与质量的平衡,修正和把握好进度计划。
2.3 从质量掌控的角度
在通信工程的建设中,保证质量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在通信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能够使得通信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需要严格把控质量关,购买的材料应该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规范,对关键部位的施工如地下隐蔽工程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确保通信的畅通。积极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创造,掌握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信息进行推广,以强大的创新精神动力机制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水平。通过安全控制即建立安全责任制对专职的安全员进行合理的配置,加强对部分的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大施工的安全防护力度,从根本上提升质量水平。
结语
事实上,通信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协同工作,多种工种和多种学科的协调和统一是必不可少的,在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过程中,逐步完善和修订项目管理的执行标准,注重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和财务管理,为通信建设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现代化的通信建设发展历程,增强通信企业的项目管理是落实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表现,总之,加强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测量;信息化;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 A
1、信息化测绘概述
1.1、信息化测绘的任务和特征
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信息化测绘是指在测绘工程的各个领域中,广泛地利用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多种有利于测绘工程的信息资源进行广泛和有效的开发、利用从而为促进测绘行业的纵深发展和信息化的革新历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方向指导。近几年,测绘事业发展的重点是信息化测绘,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可以获得地理空间信息,能够实现测绘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现阶段,我国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国家信息化,测绘事业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学会利用领先的科学技术加大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力度,大力普及测绘信息化。
1.2、信息化测绘的意义
从我国目前不断加大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力度看,信息化测绘建设的意义有以下几点:不断提高测绘保障服务,强化作为支撑的工程测量体系的应用,为测绘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测绘保障服务模式在不断变化,测绘角色成功转变;测绘保障服务质量明显改进,生产出的测绘产品更加注重品质,服务更加优质;测绘保障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供的服务更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2、工程测量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分析
2.1、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标准
工程测量信息化是建立在大量、及时而有效的信息基础之上,因此首先就要建立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标准,使信息可以得到有效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而如果没有科学的标准化工作或者标准化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视,就有可能导致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或者无法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因此导致后续工作可能会产生重大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此时如果再去弥补就要付出相当多的代价,因此,工程测量信息化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以标准化工作为基础。
2.2、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
在工程测量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的测量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测绘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其中包括GNSS虚拟参考站技术、坐标系转换技术等,除了具备传统测控系统提供的功能外,还具备提供实时动态空间位置的服务。
2.3、移动测量技术
移动测量技术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空间同步技术、自动提取技术、移动信息实时传输等技术的总称,典型的产品有基于PDA的野外信息数据采集技术、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DMI)信息提取技术,这些技术特别适合专题热点的数据采集,有利于实现地理信息服务的大众化、社会化、实时化。
2.4、无人智能摄影测量技术
以测量机器人和无人机飞行器等技术可实现无人化测量,有效促进工程测量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一方面有效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完全消除人工造成的测量误差,保证测绘精度。
3、保证测绘工程测量精度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3.1、强化工程测量的设计
工程测量开始之前,应该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工程测量设计,要重点对工程现场的地质、地貌、气候等条件进行预先测定。在工程测量设计阶段,应该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方案和图纸,了解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节点,进而制定出工程测量的详细方案,以确保工程测量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3.2、强化网精度控制
应该利用先进的工程测量仪器提高控制网测量的质量与精度,对于重要的工程部位和控制网节点,应该加强测量,在增加测量时间和测量次数的基础上,控制工程控制网的误差,进而达到工程测量精度的提升。
3.3、强化工程放样精度
在工程放样测量中,应该控制仪器和地形因素引起的误差,同时要注意测量方式方法的选取,尽量避免偶然误差,以提高工程放样时的精度。
3.4、强化工程监测精度
在工程施工中,要积极应用技术和管理的方法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要做好工程测量人员的技术强化,提高对工程测量仪器的养护与维护力度。在加强工程测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工程监测精度的有效保障,在提高工程监测质量的同时,确保工程测量的精度。
3.5、强化现代化测量技术的应用
3.5.1、摄影测量技术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是把数字化摄影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等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其主要的作用是为工程施工前期的数据进行测量,主要提供二维、非接触性等高效测量方法。这种测量技术主要用在一些面积比较大的工程当中,其中包括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地籍测量等方面。
3.5.2、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
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化图形处理技术在工程测量技术中使用之后,使得工程测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程测绘的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随着这两项技术的完美融合,逐渐的出现了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等,这些仪器能够很好的把野外的采集的数据进行合理充分的整合,从而自动的生成一个非常好的二维测量图。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程测量的时间,提高了工程测量的效率。
3.5.3、卫星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其中表现在地形的测绘以及工程的测量等方面,把卫星定位技术融入到工程测量技术中,进一步使得我国工程测量技术走进一步走向科学化,在我国很多工程测量中,都使用到了这两个技术的结合。
4、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
展望21纪,工程测量将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大型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及质量控制,以及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数据与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将促使三维业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总而言之,现代化的信息化测绘是多个学科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主要的发展趋势也说明其发展方向离不开测绘学科内部技术管理范畴之间的紧密结合。在联系性和标准化方面现代测绘工程需要在陆上、海上和空中之间构建一个联系性紧密的空间信息网络格局。而要保证信息化测绘工作的高效进行就需要在技术使用、数据使用格式和测绘产品的生产模式中实现行业范围内的标准化,从而为测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以此切实保证测绘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雷亮.信息化测绘时代对工程测量发展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4,18:129-130.
[2]陈昱华.探析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2:230.
【关键词】电力工程 信息管理系统 实际成效
自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电力市场同样受到了成本和费用控制方面的严峻压力,在确保质量稳定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电力工程成本的节约,形成更加有效、科学的资源配置体系,成为电力工程发展的一项制约性因素。当前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专业性较强,投资额度较大,如果能够适时的引入和运用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在工期限制、成本压力和工作成效方面进行适度优化,从而实现对电力工程的工作流程和总体的工作进度的有效控制。
1 当前我国电力工程信息系统的使用现状
从时间来看,我国的电力工程信息系统建设的萌芽是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各种电力工程信息产品的出现。这些产品大多是根据不同的业务内容和流程来开发和使用的,由于电力工程专业性较强,而且在不同环节的工作内容区分较大,因此这些产品只能够通过建立不同系统间的中介接口,来实现对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产品的信息实效性不足,缺乏对电力工程信息的有效整合。一项电力工程项目的成立,需要考虑包括技术能力、设备水准、配件设施、地理因素、成本支出等在内的多项因素,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是单纯依靠人力难以把握的,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按照工作流程的进展,将因素的影响与工程进度结合起来,来为电力工程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包括Primavera Systems,Ins的P3、微软的Office Project以及国内的梦龙等,他们功能方面的共同性在于通过多工程项目流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限定要素,来进行成本方面的预计和进展速度方面的估算,从而提前做出应对措施。这些软件都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对于实现电力工程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具有中介载体的作用。
2 电力工程信息系统实际运用的可能性预测
(1)安全管理的信息应用问题。对于类似电力工程这样投资巨大、流程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项目而言,安全应当是第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点的预测、风险值的衡量、针对不同风险的防范措施等,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通过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掌控,能够实时掌握工程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对对其进行快速识别和准确计算,将风险控制在最初状态;通过设立不同的流程连接点,能够将工作进度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系统登记,对需要注意的风险点进行重点排查,提示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加强对风险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工作一旦开始实际运行,还能够对风险点进行动态跟踪和全方位监控,强化先创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电力工程的有序运行。
(2)进度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应用问题。除了安全问题之外,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质量问题。这里的质量问题,包括了电力工作的整个流程,从工程的设计研发、试用施工、后期调试和生产准备等各个方面,电力工程的质量与进度问题是合二为一的,绝不能因为对进度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实效,而应当在实现质量的前提下来提升工程的总体进度,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将电力工程的流程进展信息与质量要素充分结合并准确规划。具体的说,就是要将工程进度中项目的进展计划、个体项目的完成期限和工作要求等,通过不同的信息平台来统一传递至信息管理系统中,对于产品质量的检验、监控,形成统一的工作计划,一旦项目开始实施,就能够快速、完整的将质量信息进行记录,等待项目完成后与工程进度的总体以比较,来实现对工程信息的动态查询。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对于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实现一定程度的全面掌控。
(3)投资管理的信息应用问题。电力工程的投资行为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计划、研发、投标、施工、投产等各个方面,因此对于项目的具体投资行为要求很多,必须使其能够切合工程的整体预算、实际成效、生产周期等各个方面,将工程的投资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与工程的工程的踪迹进度信息进行联合,才能够实现共工程管理的全面掌控。要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制定统一的行为控制对象,建立通用于系统各部分的数据平台,实现对信息的可预测分析,确保分析的数据既能够反应工程投资的实际情况,又能够贴合工程的实施进度。具体的说,可以以电力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作为基础数据,将投资信息进行适当的切入,并在系统的管理中采用横道图法、曲线测算法、表格法等对投资行为进行有效性分析,或是将不同环节的投资行为与企业的物资储备情况、财务经费情况进行比对,更直接的分析投资完成情况。
(4)资源和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应用问题。工程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控制,例如对工程设备、所需材料、人力耗费、机具需求等,这些资源的配置状况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完成效果,要实现对工程资源的有效管理,就必须根据工程的流程进展,制定相应的施工规划,按照科学的人力和机具的配置标准进行统一调配。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将资源的库存和使用情况与流程状况结合起来,进行信息整合与信息比对,就能够依据不同的工作进展对资源进行合理监控,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具体开展不同比例的配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记录,对资源是否到位、是否符合需求、资源使用情况都全面掌握,专项任务专项纪录。
由于档案是整个电力工程的最可靠的真实资料,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于提升后期的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技术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档案资源中的施工计划、工程指导、材料使用计划等,是对工程实施的动态记录,将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到档案资源的运行系统中,就能够对相关的档案资源进行规范,实现工程进度的期限保证。
随着当前时代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工程的信息化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总体趋势,通过对电力工程建设中各种信息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够实现对电力工程的有效控制,还能够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积累,最终达到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建,顾志强.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信息技术,2013(01).
[2]张洪涛,徐靖.电力企业信息集成接口技术研究[J].继电器,2007(22).
[3]李杰,邹海英,李泽宇.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化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
作者简介
刘琼,电力工程技术专业,现工作于陕西华电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职称为助理工程师。
【关键词】园林 工程 施工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园林工程的特点
1、工程营造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在建筑小品的建造、植物的配植等方面讲求艺术性,其景观效果就是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发挥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如绿化配植,哪株宜直、哪株宜斜,植物的朝向、呼应是否生动有趣、顾盼生姿,这些都是要靠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设计意图的把握。
2、实施对象多是活体的特殊性
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的实施对象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乔灌木、花卉、地被、草皮的栽植与配置,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生态功能和形态特征及季相变化,来达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调节温度、隔音杀菌、营造观光休闲与美化环境的功能。
3、工程建设的广泛性和附属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需求,园林建设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型的公园、绿化广场、高速公路等都成为了较集中的园林工程的展示场所,而大部分的社区、住宅小区及一些功能性建筑物的周边,园林绿化工程更多地作为配套的附属工程。
4、建设材料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植物材料品种繁多,市场价格的变动大,难以及时把握,对园林工程的造价界定带来了困难。
5、施工的季节性和管护的长期性
园林工程尤其是绿化种植季节性强,讲求适时适地种植。施工时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因而施工质量较其他的工程质量更难以控制。绿化施工只是种植,种后还有个长期管理养护的过程。只有长期精心的管护,才能确保苗木的成活和良好长势,才能达到园林景观的要求和效果。
二、国内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理念相对落后,难以符合时展要求
我国园林工程行业起步较晚,只有30 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且缺乏相应的管理理念研究与探讨。目前,国内园林施工管理中所通用的管理理念多是借鉴发达国家所总结出来,虽然施工单位进行了客观的改动和修复,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与国内施工管理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部分,如果强制性的加以应用,必然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先进的管理理念是进行有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必要保证,纵观国内现行的园林施工管理理念,普遍存在相对落后,缺乏科学性、客观性的现象,难以符合时展的要求,对园林工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是极其不利的,必须及时进行改进与完善。
2、施工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在管理方面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有先进科学技术和理论作为支持和保障,否则都将面临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现象。园林工程的技术应用多集中于工程的前期设计、资金预算、施工工艺、安全防护、竣工验收等阶段,而相对忽略了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这必将严重制约园林施工管理的改进和完善。在一项园林工程建设工程项目中,无论拥有多么具体、多么完美的设计方案,都只是一堆毫无实际意义的文字和若干预想图片的材料,只有通过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才能建设出实实在在的园林景观,所以,施工管理过程与必要的技术支持是分不开的。
3、专业施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难以全面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
园林工程项目中,对于专业施工人员素质的管理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社会上很多人片面的认为园林工程项目只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施工人员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和能力。同时,由于园林工程利润可观,致使大量素质不高的个体园林工程施工人员涌入园林绿化行业。由于园林工程施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就更谈不上全面体现园林工程的设计思想了。
三、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要素
1、园林工程施工前期的组织工作管理
园林工程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工程顺利科学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些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还有工程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技术的准备。首先,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任务确定以后,我们应该提前和项目设计单位联系,详细了解工程的设计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它的设计意图,并且能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确定和考察,为以后编制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各个方面的依据。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对原始材料和技术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而且也编制出施工草图预算和施工工作的预算,然后根据这些预算制订出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的进度、部署、还有施工的质量计划等诸多方面。
(2)关于物资的准备。一个工程的实施需要很多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所以在实施一个工程项目之前,我们要做好物资准备,园林工程的物资准备工作涉及土建材料的准备、绿化材料的准备、构件配件和制品加工的准备,还有就是园林施工机具的准备等。只有做好这些物资准备,才能更好完成施工项目。
(3)劳动力的组织准备。上面说到的一个项目涉及的方面比较多,那么就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事先要做好劳动力的准备工作。那么,具体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呢?首先,在园林工程的施工项目中需要项目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必须是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懂得园林工程的专业知识。其次需要有能力进行现场指导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在现场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然后还需要各个工种的熟练技术工人,并且能够在进入现场之前进行有关的场前教育。然后,我们还需要做好劳务调配工作,根据实际施工方式和进度以及施工计划合理组织劳动力。对于这一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平行施工或者是交叉施工时,重视劳动力的调配,避免劳动力的浪费。
2、施工现场的管理
园林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是很难做的,所以,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该项目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园林施工企业一直被大家戏谑地称为城市中的农民,这个比喻意味着园林施工企业一直忽视了经营管理,更加不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因为这些因素,园林施工企业管理一直都比较落后,而且在一些园林施工项目中还存在着消耗较高、浪费较大、质量较差、技术不求进步等诸多问题。我们从施工现场的管理来看,主要反映出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和规章制度就像摆设一样。所以,生产率比较低、生产力得不到比较快的提高、创造的经济效益也不高、工程的质量也不好。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园林工程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想要求发展,求生存,那么就必须向用户提供质量好的、造价和工期都相对合理的新型产品,而生产一个好的易于使用的产品,除了设计和材料供应方面之外,主要依靠的还是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作为良好的保证。
3、施工的成本管理
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主要有材料价格的变动、工程设计方案的修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和预算可能做错的问题。如何控制工程的成本呢?首先,一个项目需要的材料很多,所以我们应该降低材料的成本,提高劳动力的劳动效率,合理减少财务支出,然后就是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这样就能减少这一方面的支出,降低园林工程的施工项目成本,这样就能做到开源节流。
结论
园林施工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需要使用各种科学知识对施工技术进行控制,并且需要对园林施工技术进行系统的管理。目前我们国家的园林施工管理正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施工的水平还需要完善。管理人员必须要注重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知识的提高,使我们国家的园林施工向现代化的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