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40:27
导语:在初中生综合实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在开展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将其梳理成文供同行学习交流。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透析
虽然教育已经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但在现实教学中部分生物教师不愿意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1.部分生物教师仍旧持应试教育思维,没有真正投身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旧把学生的升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没有真正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观念极度功利化。这样的教师肯定不愿把宝贵的教学时间让给“综合实践活动课”,即便学校安排课时让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他也可能简单应付。
1.2.“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全新的课程形态,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课程实施者,而需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结合当地实际,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因时、因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活动课程内容。这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1.3.部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还仅仅是教师的自发行为。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凭个人兴趣爱好,随意性极大。极大削弱了综合实践活动应有的作用。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教学的关系
生物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现有的知识体系来源于前人的实践总结。传统的生物教学存在诸多弊端。过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长期地处于授受性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习惯了被动学习而缺乏问题意识、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巨大、联系紧密,综合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新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生物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具有自身的学科优势。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其科学课程的属性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坚实的基础。生物学视野宽广,整个生命世界和生态环境都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素材内容,如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都可成为生物活动课关注的对象。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程序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来源于学生对某一生活现象、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学生在尝试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解释某种现象时遇到了困难或产生了矛盾冲突,就会产生问题。教师绝不能忙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应帮助学生通过筛选形成真问题,再指导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背景采用恰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效的行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开展活动前,必须制定严密的活动计划,并论证其可行性。再按照活动计划扎实有序的开展研究活动,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最终得出一个相对正确、科学的结论。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活动所应具有的基本程序。
本人结合所指导的初一学生开展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步骤。
3.1课题的提出
课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单独提出,也可以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初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一个新事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和当地实际,提出一个活动课题,要注意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我校位于省会城市成都市郊区双流县,区域经济实力雄厚,工业发达,但环境矛盾突出。七年级上册学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内容后,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我们家乡的环境好不好?有没有受到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呢?受到这一问题的启发,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关环境污染的研究问题。本着便于学生开展研究的原则,通过讨论筛选和可行性论证,同学们最终决定调查县城周边河水污染及治理情况,从而提出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双流县白河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情况调查”。这一课题确定后,立即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2确定研究方向
初中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提出研究课题后,学生往往无法正确把握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但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实践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并上网查阅造成水体污染主要原因以及水体净化的主要方法,为开展研究活动做知识准备。再将学生带到双流白河河道上初步考察,丰富感性认识。学生走完整条白河后,发现不同河段水质状况相差很大;沿途水生动植物的分布也存在很大差异;看到了政府聘请的治理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河水治理作业,见到了河面上的生物浮床和治污船。同时也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河水较浅、污染较重的上游河道出现了成片的“铁锈”般的东西,走近后才发现是些会动的小生物;下游河道长满了水草,水质状况明显比上游、中游好。初步考察使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回到学校后,立即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各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从而将“白河污染现状及治理情况调查”这一大课题最终细化为六个小问题:白河两岸的城市规划与功能布局现状调查、白河的污染源调查、白河不同河段水质状况调查、白河水生动植物分布状况及成因调查、白河上游底栖动物调查、白河治理措施及有效性调查。
3.3研究准备
在确定课题和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方向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而且要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课题选择恰当研究的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并在全班开展讨论,论证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在讨论中小组间可以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互相指正,取长补短,教师也参与其中,恰当指导,适当点拨。各个小组最终就能形成相对完善的活动方案。
各小组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确定如下:
全班共分6个小组,每组6~8人,根据男女比例、能力高低均衡搭配。
第一组,调查白河两岸的城市规划与功能布局。主要通过走访双流县城市规划局,参观双流新城规划展览馆,以及实地深入考察等途径了解白河两岸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情况,为破解白河污染的根源做准备。
第二组,调查白河的污染源。主要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当地居民等途径,进一步深入了解白河上游、中游、下游不同河段具体的排污情况,如排污量,污染物的具体来源等。
第三组,调查白河不同河段水质状况,寻找影响水质状况的主要原因。学生主要通过从当地环保局借用的PH检测仪和自制的黑白盘等简易检测工具实地检测,以及自己的视觉、嗅觉等感观,定性判断各河段水质差异。
第四组,调查白河水生动植物分布状况及成因。主要通过进一步实地观察、统计、记录白河不同河段水生动植物的数量、种类,尝试分析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如是否与水体污染有关?并用实验方法证明,如取不同水样做植物生长实验和金鱼毒性实验等。
第五组,调查白河上游底栖动物。主要采用取样显微镜观察法、对比研究法等实验研究方法,弄清上游这一特殊底栖动物的种类名称、来源及生态作用,弄清其分布与水体污染的关系。
第六组,调查白河治理措施及有效性。主要通过实地参观考察白河污染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了解生物浮床、污染治理船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及治理原理,评价其治理效果。
各小组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完善的研究方案后,就应着手具体的准备工作。充分的准备是有效开展研究活动的前提。具体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及其艰辛的过程,学生需要准备用于开展研究活动的工具、器材;需要设计用于访问调查所需的问题清单和问卷调查表;需要设计数据记录表等等。
3.4活动实施
教师指导学生采用集中行动与分头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实施过程中尤其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坚决杜绝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冒险主义。初一学生由于其年龄的特点,对研究活动往往容易产生兴趣和热情,但缺乏耐心。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学会调查、学会研究。每一次重要的学生研讨活动和调查,教师都一起参加,并给予指导。教师多鼓励学生对每一个活动环节和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讨论,同学与同学之间要加强合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去完成调查任务。
每一次集中外出调查回校后,都及时组织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汇报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各小组都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所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3.5成果展示与交流
活动结束后,要求各小组同学将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制作成PPT,面向全班乃至全校同学展示交流。一方面是对学生辛勤付出的肯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汇报促总结,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在汇报课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交流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虽然他们的成果从客观上来说还比较幼稚和不完善,但从研究的过程看,学生们的收获远远大于研究的成果,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
4.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4.1 教师要学会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其选题过程、研究过程、结题过程,都十分类似科学研究过程。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学习在先,研究在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知识,才能对学生的课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的指导工作。因此,生物学教师要做一个研究性的教师。
4.2教师要学会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新的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生成性、涉及面广、学科之间相互知识渗透等特点,对此教师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只有教师亲自参与其中,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只有教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才能得到学生的承认和尊敬;只有教师敢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地与学生合作,才能从中积累经验,获得方法,完善自己。
4.3教师要学会评价
一、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
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较丰富,按照《中学生物新课标》解析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按照这个解析,那生物科学素养就大概包涵了“知识方面的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技能、探究和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观点、具有积极的良好的意识和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几大方面的内容,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实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生物教材内容不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了,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突出人与生物圈,意在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学会健康的生活。所以在学科教材的编排上不再讲求深入和系统,而综合实践课却能从一个角度来教育学生,把某个知识课题的内容给它引向系统和深入,并符合新课标强调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社会的需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增加一些实践环节,在实践中使学生获得知识,得到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再者,农村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有大量生物学科的资源和直接的生活、生产经验,这为开展综合实践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和资源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直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决农村教育中出现的由于一些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学生和老师也能借助于现代信息化、网络化的便利,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培养技能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实现新课标目标并对新课标教材做有益的补充和开发的有效途径。
三、设计合理的计划,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科学素养
(一)课题计划和氛围的营造
我校自2008年新一届学校领导来后就有倡议并进行课题活动,特别是在2010年下半年,我校生物考研组还申报了汕头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生物教学课题——“在农村中学生物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这无疑给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吹来一股春风,全校领导师生都高度重视,所以有2010年下半年起,我们便在每班挑选较有兴趣、学习成绩好、纪律性强的3、4位同学(后来人数有所变动)来参加,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按审定的课题组活动计划来分段实施计划,然后根据分工负责、分组作业、共同完成、共享成果的原则,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村里或其他活动空间里开展活动,其间进行分工合作、交流和共享,并在每个双周下午第三节进行一次全组的活动。由于活动形式新颖多样,活泼自由,不占用太多学习时间,通过宣传发动下,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和学习自觉性好,氛围也很好。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通过这几年来的综合实践活动,笔者感觉到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作用很大,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下面这个几点:
1 促进了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澄海上都中学是汕头特区较边远的革命老区,是一个未达到省、市规范化学校的农村初级中学,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除了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还在行动上加以配合,同时也让一直以来想发挥生物学科自身特点的优势以及在农村地区具在丰富生物的资源和农村学生具在生活、生产经验的优势来进行生物素质教育的老师有用武之地,使生物教学不再因为是非统考科目和学校资金不足而束手束脚,难以开展一些活动或研究而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上。
2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活动,实现生物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衔接,弥补课堂实验时间的不足,拓展和丰富了新生物教材的内涵和空间,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解和掌握一些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如在综合实践《潮汕常见中草药之调查》活动中,学生就能走进田间地头的实地观察和对老农的访问、做笔记,提升了学生的表达交流和信息收集能力和探究能力,回来后又上网查阅资料,并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做实践总结,撰写调查报告等,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的能力,这样通过与各个学科的结合,不仅使生物课堂丰富多彩,而且使学生拥有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养得到提升。如在综合实践中的潮汕常见草药的采集和标本制作项目,学生通过对上一辈对草药的发现、发掘和草药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的作用,获得丰富中医中草药的知识,同时学生还了解了本地的生物资源和生物科技发展的状况,培养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另外还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和创新精神,并养成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本、珍爱生命的情感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4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也能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兴趣,学到一点农业技术。通过调查、采访,并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适当开设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综合实践课,例如一、二年前,我们开展的《经济作物圣女果》《潮汕草药的栽培技术》《经济动物观赏鱼的养殖技术》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一两项农村实践技术,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术和能力。同时,这种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促进科技兴农,推进生物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5 通过生物学科的实践活动课,使学生发现生物科学的魅力,领悟生物学之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在实践活动中潮汕常见草药的调查部分,学生更新奇的发现,平常司空见惯的小草,却有如些神奇的功效,引起他们去学习和钻研中医中草药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可能从此便与生物、医学结下了缘,走上学习和探究生物科学的道路上,沉浸在学习生物科学,领悟生物科学之美的时空中。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临床实习的综合训练是医学院校实习生转化成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桥梁[1]。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本文就如何做好临床实习带教工作、提高带教质量探讨如下。
一、当前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实习生实践机会减少,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较以前加强,而临床实习生本身的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就不够,临床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欠缺,离患者满意的要求当然相差甚远。因此带教老师不能也不敢把动手机会让给学生,实习生动手操作机会较以前大大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病人及其家属对医院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实习医生成了病人对医生不信任的代名词。有些病人对实习生缺乏信任感,拒绝实习生对他们进行临床操作。这样造成许多实习生对临床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2.教学医院和带教教师承担着巨大风险:医疗行业本身属于高风险行业,而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差无疑又加大了医疗行业的风险性,但社会对医疗服务高风险性和医疗技术有限性的认识不足,在医疗纠纷中媒体和社会往往偏向“弱势”(患者)一方,而对医生缺乏相对科学和公正的法律保护和保险保护。在现行体制下,优良的带教传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在不少情况下,临床实践教学被认为是医务人员的额外负担。更重要的是,医学生的实习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出现纠纷和差错一律由医院和带教教师承担,因此,相当一部分带教教师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免给患者增加痛苦,引起纠纷和投诉,影响自己的声誉,给医院、科室和个人带来麻烦。
3.实习与就业、考研的矛盾 目前五年制本科医学院校都是第5学年进行临床实习,这恰好是就业及考研的关键阶段。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报考研究生。而我国目前研究生入学考试恰好安排在每年的春节前半个月左右,这就造成考研的同学一进入临床实习,正是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关键阶段。这部分学生有的是边实习边准备考研,一心二用,主要准备考研,实习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完全放弃实习,投入到考研复习之中,必然会影响到临床实习。另一方面,在实习期间,为毕业后找工作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实习生为了找工作,四处活动,如参加用人单位的考试,参加招聘会等等,无心临床实习。考研及择业使实习秩序和实习任务受到严重冲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面临严重下降的趋势[2]。
二、改革措施
1.教会学生先做人后行医 学生们在接触临床之前,大部分时间与书本打交道,忽视了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进入临床后,服务对象是人,需要与各种各样的患者及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背景的家长打交道,要尽可能获他们的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临床见习才得以顺利进行。在见习开始阶段,教师应先教会学生先做人后行医的道理,培养学生树立善良、友好的心理和人道主义的情感,“关心病人比关心疾病本身更重要”,对患者及家长做到亲切、和蔼、同情和耐心,防范“生、冷、硬、顶”的不良态度和“粗、疏、懒、拖”的医疗工作作风。将人文关怀意识融入医患沟通中,妥善把握医医关系、医护关系、医患关系、医疗与整个社会的关系,锻炼学生社交能力,懂得做人的艰难与重要,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3]。
2.培养学生临床多看、多思考的能力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结合,其高级阶段是临床创造性思维,是临床能力的核心。所以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实习的重点内容。临床工作实际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求实习生积极主动并且刻苦地学习。在进行临床带教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运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勤动手、勤观察、勤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思考,促进其通过事物表面现象对本质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问题,并进行反复推敲,最终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查阅文献、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将临床与病理、生理、生化等基础知识进行结合,综合分析,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学生通过这一过程,体会到临床实习的真实意义,从中明白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4]
3.试行书写见习日记方式并进行打分,客观考察每个学生的见习收获。见习日记综合反映了一个学生见习过程中的素质高低,即医德、组织纪律、科学文化及专业水平等,要求书写的见习日记内容包括患者常见的诊治:每组学生全程参加本科的日常学术活动,包括晨会、教学查房、抄写检查单、见习病例讨论会、见习专题讨论及观看教学光碟等。由带教老师指定适当的初诊病患,完成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并书写病历由带教老师修改和讲评。学生书写的见习日记交带教老师进行评价、打分,带教老师可从中发现平时无法发现的学生的见解与意见。学生的考核成绩以见习态度、见习日记和病历书写分数等综合评定。
4.改革实习考核方法,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具体实习考核方法仍由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及实习成绩三部分组成。理论考试以往更加严格,由学院教研室统一命题,并且由学院派老师监考,安排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各四轮考试,且最后一轮考试在返校后进行。每位同学必须每轮理论考试均及格,不及格者参加下一轮补考。如实习结束时仍不及格者,不予毕业。通过实行新的实习考核方法,使学校可以更加及时地发现和纠正问题,也给实习生一定的压力,督促其更加认真地实习,促进临床实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和平,郭彦琼,王秀芬,等.注重临床实习影响因素,切实保证临床实习质量[M]//陈化.中国医学教育研究进展.3版.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78.
[2]薄建华.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4(3):317
[3]潘红飞,李强.儿科临床见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右江医学,2008,36(3):357
[4]黄永洪.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体会.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3):121-122.
关键词:创新思维;初中音乐;教学
目前,由于初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同时音乐不是中考中的必考科目,所以初中生在初中音乐学习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较少。这样的现状导致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效率不高,教学质量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创新思维构建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笔者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实践,就如何以创新思维构建初中音乐教学课堂进行重点探究。
1.以创新思维构建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音乐教学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1]。新课程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初中生的音乐素养,让初中生理解音乐,在音乐中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在音乐教学实际中,初中生不重视音乐教学,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教师只有以创新思维构建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才能激发初中生参与音乐教学的兴趣,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创新思维构建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下,初中音乐教学目标是“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倡导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实践中,激发初中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参与热情[2]。音乐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开拓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新课程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初中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创新策略来实施以创新思维构建初中音乐教学课堂。
2.1创新性的情境导入,激发初中生兴趣
初中生思想活跃,在课前休息时活泼好动,教师在音乐课堂开始时,就需要尽快的将初中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时,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前导入模式,创造性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初中音乐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该注意几点重要的策略: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自由的、吸引人的环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以此来体验自尊和责任感;支持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新观念,即使是不适当的观念,也不要立即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体验它;当学生表现不佳时,要理解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讨论结果进行恰当的总结;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并且都能表现出创造性。
例如,在初中音乐课程《西风的话》。教师在课程开展开始,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初中生思考有关秋景的词语、学过的古诗,让初中生在脑海里形成秋景的画面,为学唱《西风的话》准备铺垫。教师通过创新性的以秋景设计教学情境,让初中生带着想象的画面去学习歌曲,不仅激发了初中的学习热情,而且让初中生在想象中更好的理解歌曲中的意境,提高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2革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通常是教师在示范歌曲之后,学生跟着教师学唱。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发挥初中生的自我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以创兴思维构建初中音乐教学课堂,要求教师在开始教学实践时,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革新型的教法方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助学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中,多媒体集图像、视频、文本、声音等信息于一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由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生动,丰富了教学内容,形象了教学情境,构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多渠道的信息传递,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新技术、新科技来辅助教学。以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初中生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当中。
比如在初中音乐教学《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互联网上不同的合唱播放给初中生学习。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听觉刺激,学习《黄河大合唱》的节奏和唱法。采用多媒体助学法,提高了初中生对于歌曲的直观感受,促进了初中生更快的掌握该首歌曲。
2.3创新型的课外实践,提高初中综合音乐素养
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外时间里也要鼓励初中生参与音乐实践,让初中生大声的唱出自己的音乐,抒发心中的情感。音乐在众多艺术形式中被誉为最擅于抒感和引起共鸣的形式之一[3]。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音乐教学的更高要求是培养初中生音乐素养,提高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在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以创新思维来组织音乐课外实践活动。
例如,教师在组织初中音乐课外实践时,可以借鉴电视媒体上比较流行的形式,鼓励所有的初中生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比如在初中音乐教学《青春的旋律》后,教师可以组织初中生开展音乐好声音。鼓励初中生自选曲目,唱出自己的音乐感受。以创新思维组织的创新型的课外实践,不仅提高了初中生的参与兴趣,更提高了初中生的整体音乐欣赏能力,抒发了内心情感。
3.结束语
教师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时,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创新思维来组织初中音乐教学,让初中生在音乐中放松身心,提高音乐综合素养。以创新思维构建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不仅有助于激发初中生对初中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提高了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助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晓君.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创新思维[J].教师,2012,13(27):46.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方法
传统观念的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大多采用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初中生对生物课程的认知仍停留在一个抽象、枯燥,很难接受的状态,在这种方式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我们广大初中生物学科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我从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初中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和加强实践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一、在差异性教学方法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志是它们对生物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我们这种对生物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死记硬背之中,也就出现了传统观念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法。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而且制约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的瓶颈。差异性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以新课标中因材施教作为理论基础,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分类”的重要目的在于对它们进行分层次的组织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升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们的“提高区”感受自己的成长,进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我在讲传染病时,首先明确了课堂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传染病的有效了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疾病预防习惯,通过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我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掌握程度。
二、回归生活,让初中生物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价值观念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他们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规划期”,因此,如何让生物知识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巧设生活情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进而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创新性思维。
众所周知,每一个生物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变得片面、抽象;反之,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论证观点,那么这个生物观点将会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我在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节时,我先把课堂变成一次综合性的拓展活动,然后提出一些具有生物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生活学习的例子进行回答,最后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生物知识,而且还对他们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地定位,可见通过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增加了与课堂的粘合力,使课堂氛围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知识是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知识支柱,也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生物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是以生物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能力然后采用创新性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新时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只是我们教师培养初中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初中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体验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对初中生开展层次性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他们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积极运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素材,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导向,进而促进初中生生物综合素养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辨析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以锻炼学生动手探索、思考研析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学科。初中生在研析、解答数学知识点内容、数学案例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数学知识内涵及案例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析,同时,还要结合学习探析活动,进行认真的辨析和思考,以期获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形成正确的学习技能。辨析素养是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所应具有的数学素养。在素质教育下的课堂实践中,数学辨析能力应纳入能力目标培养的“日程”。
本人现结合新课程教学要义,对初中生数学辨析能力培养活动,从几方面作一简要论述。
一、传授数学知识内容要义,筑牢数学辨析能力根基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学认为,数学辨析能力作为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不仅包含了思考分析、探究研习的活动部分,还包含了判断概括、对比研析的思维内容。众所周知,数学辨析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坚实的解题素养等方面予以足够的支持和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做好数学知识内容要义的传授工作,成为数学辨析能力培养的首要工作和先期工程。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传授,引导初中生同步互动、交流协作,共同探知研析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刻内涵和内在关联,逐步积淀坚实的数学素养根基。值得注意的是,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集腋成裘”的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开展数学知识内容的讲解活动。
二、传授数学探析方法策略,提升数学辨析能力素养
初中生在辨析活动中,需要运用行之有效、有的放矢的解析方法和策略进行辨析和评判活动。这就对初中生解析问题的能力素养提出了要求。教育实践学指出,数学辨析过程,就是数学探析方法策略使用的过程。因此,教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切实做好数学知识及案例方法策略的传授讲解工作。在讲解数学知识内容,解析数学案例过程中,结合教与学活动的过程,向学生讲清楚学习探知的方法、探析案例的策略,使初中生能够对方法策略从本质上有深刻的认知和掌握,确保初中生进行辨析活动时能够运用自如。如“四边形”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如图所示,在一个四边形为梯形的ABCD中,已知AD∥BC,AB=CD,并且AC垂直BD,现在已知AD、BC的长分别为3、5,试求出AC的长为多少?”案例讲解中,在初中学生亲自实践探究、思考判断的活动基础上,向学习对象指出,解析该数学案例时运用“划归转化”的策略思想。初中学生产生认知“疑惑”,教者结合上述呈现的问题,指出:“在这一案例的解析活动中,可以看出,该问题是要求边AC的长度,根据题意,应结合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一梯形性质,将梯形的一条对角线进行移动,从而转化为关于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教师趁机向初中生简要讲解“划归转化解题思想”的基本定义、内在特征以及使用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初中生借助于典型案例和亲身应用,对“划归转化解题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也保证了初中生运用此项解题思想策略的活动效果。
三、巧借评价教学活动载体,锻炼数学辨析能力水平
教育实践学指出,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作为动力支持,更需要良好的实践载体以及平台。笔者以为,部分初中生数学辨析能力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缺少有效的载体搭建和训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为初中生提供辨析思维的实践活动载体。评价教学的活动进程,究其本质而言,可以看作思维探析、综合评判、深度辨析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将教学互动双边活动融入其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借助于评价教学这一载体,组织初中生开展反思自身的学习活动、评判他人学习过程的评价活动,让初中生辨析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在“一次函数的图象”案例课讲解中,教者抓住学生容易出现的忽视取值范围解析的不足,组织他们结合一次函数图象案例进行辨析评判活动,引导初中生认真反思自身解析过程,辨析他人解题方法,在综合辨析的实践互动中,锻炼其辨析能力,提高其学习效能。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老师在传授课程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理解与评价产生各种现象的问题。在教育经过中,一定要把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以及当今社会生活综合在一起,把课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集合在一起,重视和初中生现实生活以及社会的实践相结合,通过初中生自身参加的、多种多样的项目,拓展他们的知识容量,知识构成,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提升全新的思维理念以及优越的素质品格。
一、提高理论素养,转变教学观念
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怎样满足社会运行的需要,比较好地从满足初中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规律为基础,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果,主要在于老师。社会正在进步,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变更教育思想、观念,了解教学的变化,构建科学的教育思维,让教育做到真正的培育智力、传授知识、培养文化素质的意义。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仅是参照成绩来决定对学到的知识的认知情况,更应该考察初中生认知能力以及智力等全方位的综合发展。老师应该全面的更改考试中被忽略教学效果,用较多的投资来兑换高成绩低生产的模式,让初中生从一望无际的习题以及无尽止的测试中摆脱出来,获得自主、生动、多样地学习方法,以真正展现初中生的核心位置,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初中生不但应该明白道理,还应该知道怎样做人,知识不是初中生被迫地去学习的经过,反而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初中生可以亲自去体会、去探索、去参加、去挖掘的历程,让初中生思想品德课教育达到思想上的基本转变。老师需要认真的建立民主,温馨的学习气氛,教育初中生们挖掘思维,多向老师提问。同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结合初中生的现实状况,才可以拨动他们的心弦,提高教育的课堂氛围,改善初中生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提升初中生的思维悟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把多种教学方法引进课堂
思想品德老师要构建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构建文明、积极、优良、健康的课堂面貌,努力做好思想教育的事情,作初中生学习道路中的引路人、教育治理的构成人员和初中生学习道路上的好朋友。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老师不仅仅是技术的传递人员、素质教育的弘扬人员,也应该是初中生学习道路上的朋友、教育事情上的构成人员、初中生学习道路上的帮助人员以及支撑人员……这就需要老师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初中生学习的爱好,培养初中生认真参加学习项目的态度,指引初中生在老师认真研究的气氛下积极的进行探究。
三、贴近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现在,一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没有显著的效果,造成知识的严重分离。以前的那些单一的教育过程、不积极的评估制度,引起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堂缺少衔接,不符合初中生活泼生动成长的内在需求,制约了教育目的的生成。现实生活以及教学相互影响,不但是当今社会运作模式,而且还会是目前教学思维引导下的结论。要探讨以及传播学习的经验,就一定要把学校教学以及当今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接近“当代生活”,让初中生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培养更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在“现在”中就会悄悄的假如“以后”。因此,变革以前那些和大众生活相脱轨的道德培养,就现在来说,尤为重要,初中生在书上学习的内容与社会实际有着脱离,这就需要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不能仅仅地用讲课来完成,相反应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提升初中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为顺应社会做好铺垫。如:为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的威胁的认识,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应让学生调查周围环境污染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毫无疑问要比课文中的数据更有说服力。为了提高初中生对中国的法律维护百姓权益,处罚犯罪的力度的认知,就应采取模仿法院的模式,认真选择范例,让初中生参加到情景之中,进行体验感受。一些学校联系初中生进行红色之旅,相对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让初中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得到启发,这样,有助于初中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构建科学的思维理念。只有通过弄清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地位,才可以上好所有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做到上课以及课外的教育项目一起考察,利用变通方法加强思想品德课程的探析、研究,让思想品德课堂的教育水平有着长远的提升。
总结:总而言之,一切以学生获得知识的效果为前提,是新课标的中心思想,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把功夫用在课前,组织用在课堂中。备好课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方案,而且必须备教学目标、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设计好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当然,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究上,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体现了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它应成为思想品德科目教育者不停向上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辛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28)
[2]邹恒.关注教学动态生成,培育学生问题意识――基于思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个案分析[J].基础教育.2008(05)
[3]游国宾.浅谈提高初中思想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途径[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实践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42-01
数学一直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也在顺利推进中,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教学理念的改变,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在素质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必须要结合新时代的特征,不能过多的强迫学生,而应该要把握初中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创新教学、实践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增强,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初中生的兴趣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创新意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初中数学课程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初中生通过实践学习,使得初中生能够应用所学到的各种数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初中生的个性是好动、好奇的,初中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激发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初中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从而使得初中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实践教育中来。比如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分组教学、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等,通过在数学课堂上设置一些相应的环节,使得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对知识的领悟。比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以日常生活为原型的情景,让初中生能够对教师所拟定的场景比较熟悉,从而可以加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1、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过程就是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要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各种数学知识。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需要进行情景设置,在情景设置时应该要以日常生活为原型,让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拟定的场景比较熟悉。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各种生活素材的累积。初中数学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加强各种素材的累积,是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累积还不够,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各种素材的累积是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以及解题效率的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常常容易感受到没有素材可用,对此应该要对学生的教学素材进行丰富。比如数学几何对称问题的讲解,可以找到生活中一些对称的建筑物作为教学的素材,也可以利用折叠纸张的方法,让学生对对称关系有更直观的体会和理解。再比如在进行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初中生凭借当前的基础知识很难进行判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画线段图,借助线段图可以找到一些对应的关系,从而将一些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便于初中生的理解。
2、加强小组合作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让学生自己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因此必须要加强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合作讨论,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个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初中生交流过程中的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合作教学,一个重要的基础是要对班级的初中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使得初中生能够在小组内都得到锻炼,能够在小组内发挥出积极性和自主性。一般分组的时候需要做到科学的分组,使得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为了不断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担任了重要的引导角色。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比如教师与初中生之间进行相关的初中数学知识问题问答、将初中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初中数学知识竞赛等,都是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每一次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机会,提升教学效率。
3、加强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
在数学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进行互换,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注重启发式、引导式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变成教师,教师作为旁听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各种数学问题进行讲解,教师对讲解的过程进行点评,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三、加强数学作业的科学设计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对作业进行合理地设计,从而使得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巩固。比如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作业题目,摒弃单一的数学教材中的作业,利用一些辅导资料设计新的作业题目。再比如可以在课后借助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完成各项作业,比如对学生对某个数学公式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可以组织一定的竞赛,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公式的记忆能力的提升,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当前数学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度较低。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改进,从而使得初中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茂福.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初中生;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71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和构建知识结构网
初中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接受事物的速度比较快。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学习习惯在初中生的学习中扎根、成长和发展。但促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对此,思品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作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工具,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学习过程还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和归纳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根据每个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网。当学生心中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网以后,他们的行为也会受到约束。因此,初中思品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合理规划学习方案,为学生的长远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我每上完一节思品课,都会让学生整理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把结论性的观点、重要的思想和基本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初中生的综合实力。
二、创设开放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初中生由于接触社会的时间短,主观意识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课堂随大流现象严重。因此,思品教师在课堂中要多创设开放、探究的情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初中生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有合理规范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统筹发展,与时俱进。思品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差异和个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多动手实践。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让上等生发言,促进他们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班级的优等生率大大提高。而对于容易解答的问题,教师则可多让后进生来回答,并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开动脑筋。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锻炼学生的优秀品质
在初中思品课上,教师要让学生欣赏同学的优点,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让学生感受并欣赏自己的成长进步,营造健康的班风和学风。在教学活动中,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初中生的学习动力和方向,而且会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所以,思品课教师要以一颗仁爱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还要在学习上多给予学生帮助,及时辅导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在生活中多给予学生关心,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让学生改变对教师的印象。
四、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
思品课教学时间有限,初中生要想养成良好品德还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使思品课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使初中生实现课堂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初中思品课要与学生家庭生活紧密结合,教师与家长要共同发挥作用,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都会让每名学生介绍自己家庭或者家乡的习俗,通过做游戏或者表演等方式在班级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德育。作为对初中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课程,思品课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多说,多听,多练,理论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引导生活。总之,我们思品课教学不仅要让初中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还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成长,做到学习与运用并重,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五、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告诫学生遵守纪律并珍爱生命
初中思品课主要以学校、家庭、公共生活和爱国教育为主要内容。这些教学仅依靠课本是难以实现教学目的的,要求思品教师要广泛地收集各种教学资源,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初中生身心得到锻炼。比如,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大多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所以,我在教学中会引入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出行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做文明市民。此外,初中思品课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把实践活动评价和课堂评价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良性的循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