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语文德育教育

时间:2023-10-05 10:40:31

导语:在高中语文德育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语文德育教育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世界观的形成和知识的积累大多是在高中阶段,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现在本人结合自己22年的语文教学体会,谈淡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利用语文课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电化教配直观新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如:教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有三课分别是《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四首诗,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故居、橘子洲头、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等图景,带领学生领略青年的革命豪情;教授《再别康桥》时,可以再现剑桥风景,讲解剑桥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世界人民培养了众多学子,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带领学生体会徐志摩的母校别情;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以用图片再现历史上著名的母教子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巴金对忙碌、沉重、贫穷、勤劳、博爱、温馨的大堰河的爱及作者表达对保姆的深深的悼念、悠长的追思和真挚的感恩。从而渗透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父母的强烈的敬爱之情。

二、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 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文教材中,揭示课文思想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或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点”,它是入“道”之门。要 找准“悟点”,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个性,不仅在深入挖掘每篇课文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总体,而且把握课文的局部,即对每个关键性词语、句子、段落的个性均有所领悟。这样,德育教育的点就越能落实。如:在讲授人高一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就抓住两个关键性的词语“天伦叙乐”“ 紫色的灵魂”大做文章:现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本意,天伦,天理伦常 。伦,人与人的关系。儒家里的五伦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夫妇循礼、对朋友忠诚宽容、同道相谋(君仁臣忠)。 叙,强调一个挨一个的序列。再引导学生联想对比思考古代的“三纲五常”,并作解释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从而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再讲到巴金的身份与大堰河身份的格格不入,从而突出他们之间的母子深情。也有此生发对“紫色灵魂”的理解。突出巴金对保姆的赞美和悼念之情。以达到教育学生不分门第观念,平等看人,热爱父母,珍惜拥有的德育思想教育。教学中,我就提倡把学生的课本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正确的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利用《烛之武退秦师》可以教育学生在国难当头之时,牺牲小我,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荆轲刺秦王》着重叙述了荆轲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的故事。表现了荆轲 深沉、刚毅、慷慨、、深谋远虑的性格特征,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荆轲不畏、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当然,荆轲虽然刺杀不成功,但是也要引导学生明白荆轲的行刺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企图凭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但千百年来,荆轲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的义侠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仰与肯定的。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教育学生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第2篇

孟德斯鸠曾说过:人的一生要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学校;而另一种来自社会。我们可以把这三种教育简单的为两类:来自父母和学校的教育理想而美妙;而来自社会的教育则现实而残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教育的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教育的作文800字1又到暮春,沂水泛波,舞雩台春风和煦,只不见当年的冠者和童子。沂水边的欢声笑语已中断了千年,不知何时才能续上。

看着那一张张毫无生气的脸,我感到一阵悲哀:学生的个性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下受到压抑,许多学生不得不抛弃自己的爱好,投身于无边无际的题海书山之中,素质教育离我们越来越远。突然开始怀念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那位用行动践行素质教育的老者,那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那是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育。

全面发展是为了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但许多人对此理解却存在着误区。全面发展不是不联系实际盲目地要求学生学会各种技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些事情确实是我们不擅长的,盲目地在这些短处上下功夫,倒不如扬长避短,发展特长,那样也许效果会更好。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与生存能力为出发点的,因此,素质教育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非一句简单的“全面发展”能概括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根本的,因此,必须尊重学生,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兴趣。生存的本领不止一种,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让所有的人都学同一种本领,有时可能会得不偿失。

正如故事中的小白兔,动物管理局要求其学游泳,但游泳并不符合小白兔自身的特点,如果强制小白兔学游泳,它不但学不会游泳,可能连短跑都不行了,照此下去,下次再遇到狼,大概还没跑到河边就被捉住了。动物管理局这种要求小动物全面发展的政策与我们现行的教育政策又何其相似啊!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最终会适得其反。

摩挲着书架上早已落满灰尘的《论语》,想起了太多我们被迫抛弃的东西,篮球场上不再有矫健的身影,同学们的指尖也不再在琴键上跳动,还有我们曾书写青春与梦想的钢笔……

但愿故事中的情景不会再在我们当中出现,什么时候,教育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受益,那时候,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熟的。我相信,这一切总会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翻开书,耳边仿佛又响起千年前的歌声,那位微笑的老者,穿越千年的云雾,向我们走来,把光明带给我们的教育。

高中教育的作文800字2微信中的一则小视频,唤起了我对国民素质的悲叹!国民素质的挽救又该如何开展?通过小视频中反映出的问题,不由让我们提出了质疑。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哐!哐!”一名小孩在用石头砸着公园路灯下的柱子,原来红漆柱上亮丽的光泽,立马现出了斑斑伤痕,经人劝阻,一旁照看的大爷将孩子牵走,居然又引导到另一根柱子下砸,只是为了发出“叮当”的响声来取悦自己。这时,劝阻的年轻人大怒,一边拍摄一边指责,没想到那大爷语气十分嚣张:“你去找物业或警察啊!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年轻人最终无奈地含怒而去……

的确,这个现象无关法律,只涉道德,但国民素质无小事,大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固然令人心寒,但那年轻人的劝阻方式也值得反省!视频中的他虽然充满正义感,但语气太冲,也太过大声,难免吸引路人注意,使其恼羞成怒,有点死皮赖脸地死扛。

那么,就让我进入角色,来演示一番,与那位年轻人“教育家”来探讨该如何有效地劝阻和教育。首先,我们还原一下场景……

“哐!哐!”一名小孩在用石头砸着公园路灯下的柱子,我会走过去笑着对小孩说:“小朋友,停下来吧,有好吃的!”由于自己是游客,手头必定有些当地特产,拿出来哄小孩,让他停止行动,这一行为必定引起身边大人的注意,这时候我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劝说:“大爷,快让小孩别敲了,一则损害公物,二则那么大块的石头,万一划伤手怎么办,小孩还那么小,噪音也对耳朵不好。”“小孩子嘛,什么也不懂!”“大爷啊,你的心情我理解,小孩子很可爱,谁都喜欢,但不能宠着,长大后太任性可不好,会没朋友的。”这样就成功地把话题转到了教育上,即使是再不明事理的人也会让小孩停止了破坏行动。

所以,人在与人正常交流时反而是放松的,如果像年轻人一样对其他人也许有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脾气不好的人也许反而不通,适得其反,对于这类人劝阻的方式就要有所不同,顺着他的喜好,比如他疼爱自己的孩子,一起关心他孩子的成长!

毋庸置疑,国民的素质有待提高,但换句话来说,教育还不过关!生活当中,这样的事还少吗?我们要用平和与宽容的心对待他人,用平等的交流来代替无用的说教,也只有平等地对待一个人,才能得到相应的尊重!你说对吗?年轻的“教育家”!

高中教育的作文800字3最近一段时间,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闹得沸沸扬扬,它本该是向着成功的彼岸一步步走去,但他却转身,回头,走向了犯罪的不归路。

吴谢宇弑母案只是其中一件,而如今弑母案越来越多。而也有许多学生因不满老师管理而对老师大打出手,甚至发生了一起又一起弑师案。这也许这是学生的道德问题念。但还有一批又一批国家辛辛苦苦品样的人才奔向美国为美国做研究,留在中国的却在少数。为什么?因为教育,因为教育的失败!因为中国式家长逼迫让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因为在中国,梦想与现实,还是会选择现实。而美国支持他们的科研,有专门的办公室,可以投身自己喜爱的事业中,而中国,大多数父母只是逼迫你选择另一条人生,而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家长也为此给你报一个又一个补习班,不关你是否喜欢。只是为了你不在社会上淘汰。但是,他们忘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却不支持你的兴趣。因为你的人生已经被他们计划好了,从你出生那一刻,就像一个牵线木偶。压抑了自己的个性,必须服从权威。也许这有些可怕,但现实就是如此,当然,只是大多数家长。

现在八股式作文越来越多,许多作文空淡无奇,写来写去都是那几件,乏味,空洞。为什么?因为老师就告诉你这样写,因为你没有创造力。教育的权威,不但扼杀了个性,而且扼杀了创造力。一位美国教授对中国教授说:”你们比我们聪明,你们的学业比我们优秀,你们的奥林匹克也是第一,你们也学习能力也是最强,但是,你们还是要买我们的东西。“不得不说,这样的教育真的很失败。

也有些家长,太过溺爱。

在中国,一个孩子跌倒,妈妈扶,爷爷奶奶哄,爸爸清理伤口,其实就破了点皮。仿佛一点挫折也不养孩子收,殊不知,挫折才是成长。一次在超市,以为孩子因为妈妈没有给他买心爱的玩具,对妈妈拳打脚踢,妈妈在一旁躲闪,爸爸要出出手教训孩子,却被妈妈拦住,可想而知,这个孩子平日在家中的地位。一次我回家,手里拿着拼图,一个孩子突然指着我的拼图说;”我想要。”他的母亲用祈求的目光看着我,孩子见我不给,竟大声哭了起来,还对我吼你到:“你为什么不给我。”我没理他,走了。这位家长也许没有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有许多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

我劝家长和老师们醒醒吧,教育不是权威,不是扼杀个性,扼杀创造力,分数并不代表一切,不能太过于看重分数了,也不能过于溺爱,不要走向两边的极端,请给孩子自己的一片天空!

高中教育的作文800字4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一个人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准则。中华民族素来以严谨的作风和得体的礼仪闻名于世界。而这,全都归功于良好的家风家训。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良家风的典范。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小时候很贪玩,孟母为了把他教育好,曾经搬过三次家。刚开始时,孟子的家在墓地附近,年幼的孟子经常看见送墓扫墓的情景,于是总学着跪拜、哭嚎。孟母认为这样对孟子的影响很不好,就把家搬到了闹市附近,可孟子又学起讨价还价来,孟母又把家搬到学校附近。从此,孟子每天看到的都是富有学识的读书人,听到的都是朗朗的读书声,便跟着读起书来。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一气之下,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说:“你学习就像织布一样,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学成,而现在你逃学回来,就像这快织好的布一样,以前的功夫都白费了。”孟子听后如梦初醒,开始努力学习,终于成了有用之才。试问,若孟子没有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他还会有以后的成就吗?

无疑,孟子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家教。家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学习人生基本准则的地方。家庭教会我们辨别好与坏,善与恶;教会我们面对成功与失败,平坦与崎岖;教会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怎样朝着梦想前进……

有人会问,难道家教一定是摆大道理吗?其实不然。回望我们的童年,长辈对我们的教育往往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而这看似不起眼的“一粒米、一根线”,也许就是人生长跑的起点。或许我们早已听腻了长辈的唠叨,厌倦了父母的教导,但这生活中不经意间刮过的一阵阵“耳旁风”,就是我们的家教。这些似乎被我们轻视的“耳旁风”,其实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做一件事前,我们总会习惯性地思考这件事是对还是错,会不会对某个人有影响,会产生什么后果。这些或许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改变,正是家教使我们受益之处。

一个人一生受到的最好的教育,就是他的家教。我们身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更应该自我勉励,秉行并传承良好的家风,为民族复兴夯实基础!

高中教育的作文800字5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家的身份值得人们敬重,他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使他们的思想能够传承下去,教育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教育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教育这条漫长的路,一不小心我们就会犯错误,这个错误可能会击垮我们前面走的所有路,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扎实的基础,才能走的更远。就好比登山,登山者需要小心谨慎地走完每一个小路,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万丈深渊。一步一个脚印对于登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做好登山者登山前做的每一件事,比如锻炼出一身适合登山的体质,准备好登山所需的每一个物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登上顶峰,登上胜利得彼岸。所以,教育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教育需要一个好老师来引导我们。雅思贝尔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我们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好的老师去教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好的老师能把我们引领到好的环境去学习,他所传授的知识也能带给我们启发。传闻孔子有3000多名弟子,他们受到了孔子儒家思想的启发。成为社会上的精英。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将他的弟子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弟子的成就自然也不会太差。

第3篇

事实,学生对作文是爱恨交织。心中有千言万语,下笔却只言片语。“作文作文,好似捉魂”,是学生的叹息,也是语文教师的鸡肋。作文教学,无数语文教师与专家孜孜其中,探索新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也曾尝试几种作文教学模式,其模式积累了名家的心血,但对自己带的学生成效并不显著。“穷则思变”,正因如此,我在前人的基础上,寻找一种适合本地高中学生练习提高作文教学方法。

一、充分认识教材,用科学的方法树立学生的自信

语文教师都有作文难教的感受,因为作文教学的操作性较弱,学生长进小。作文难教,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其实指导得法,作文还是可教的,而且还是可以教好的。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

例如,学习了《祝福》后,可让学生学习巧妙运用记叙顺序的写法。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后,让学生学习记叙文如何做到详略得当,如何对人物进行多方面描写,让他们仿写写人、写事记叙文。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以此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二、张扬个性,鼓励创新,享受乐趣

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运用文字表达中,加深体验,张扬个性,有所感悟,获得某种启迪,享受成功的乐趣。因此,教师要珍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新地写作。

教学中我们可鼓励学生大胆的思考,写出他们对生活的一些独特感受见解。基于此,写作教学首先要摒弃传统的“高、难、偏”的做法,提倡学生练写随笔。因为随笔这种文体,不拘形式,不受内容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引导他们主动写作状态,使他们写出“张扬个性,感情真实”的文章来。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写作意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积极倡导“以我手写我心,以我笔抒我情”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写想象中的事物,教给学生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的写作技巧,尽量让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鼓励学生创新,勇于发表独特见解,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三、注重试后的讲评和习作的讲评

习作时间充裕,考场作文有灵感有急智,都能产生成功的作文,讲评试后范文为学生提供了佳作展示的空间,为激励写作,促进交流学习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讲评方法得当,对于促进并提高教学功不可没,在这个师生交流的平台上,学生的情绪呈兴奋状态,并持续很久,这种内心的愉悦使得学生不再畏惧写作,进而热爱写作了。当然,习作的讲评也从不马虎。

任何同学的文中有亮点,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将它们收集到一起展示,在课堂上欣赏,被评到的同学眉开眼笑,脸上红扑扑的;但是对于文中出现的病句啦、别字啦,采用点评不点名的方法,用诙谐、夸张的语言指出其错误,错者知改,其他人也引以为鉴。如某同学文中出现“晚上回家时他就倒下了,大家赶快把他扛上去看医生”的病句,当我重读“扛”的时候,有的同学已发出了笑声;“他一看好像是没有了双亲”的句子出现时,我问同学们,怎么可以看出他没有了双亲呢?是从他的眼神看出来的,还是从他的衣服表情看出来的?上下文中没有交代呀,这就太突然了吧!我的点评课,往往在笑声中开始,在笑声中结束,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又保护了自尊心,更培养了写作文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在活动和比赛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应放在大环境中检测效果。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征文、演讲比赛,本年组学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参加假期征文活动,涌现一大批获奖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训练了学生相应的能力。

五、总结

我们在平时进行写作训练教学时,不妨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或写出自己曾经见到过与此相类似的作文题目或题材。学生在进行作文要求创作时必然会受其影响,对曾见过的优秀习作会潜移默化地加以应用、模拟创设生成,从而为自己的写作服务。学生在作文创设中也会因原有作文的思路与韵味而变得更有特色。当然,这种模拟创设并非是一味地生吞活剥,即非平日所说的“抄袭”之意,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写作借鉴。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想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在高中教育中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虽然如此,但是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高中教育仍然没有摆脱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束缚,过于重视升学率的提高,很多学校都出现了重视智育轻视美育的现象。

一、对高中生的审美现状的分析

(一)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审美教育,通常称美感教育或美育,就是当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人们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提高,而且在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采用审美的方式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净化和升华的过程。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同时,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也保障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顺利进行。学校各项工作文明程度的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校美育管理水平的高低。

(二)目前我国审美教育的现状

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爱美是人的天性。”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高中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不成熟是其主要的特点。高中生追求美好,但是由于其思想不成熟,在对美的追求的过程中可能会走入审美的误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中生追求美,但是却不具备很强的识别美的能力,甚至对于美与丑之间的界限还很模糊,很多时候会产生审美错觉。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把新鲜的事物或者比较奇特的事物视为美,甚至有的学生还把江湖义气视为美。第二,很多学生过分重视外在的美,对内在美的修养有所忽视,不注重内在素质的提高。例如:很多学生认为漂亮就是美,把戴耳环、染发,穿奇装异服视为美。究其原因,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1.社会因素的影响。当前的高中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更多的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以及随着商品经济而出现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加之审美标准比较模糊,如果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很容易把一些丑陋的东西作为追求的对象。

2.家庭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很多家庭都难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审美教育环境。一般而言,很多家长的审美意识也比较浅薄,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尤其是一些“特殊家庭”更难以为孩子的审美萌芽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很多孩子因为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学校单方面很难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的环境。

3.学校因素的影响。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学生应该受到文学、艺术等的熏陶,心灵应该受到美的净化。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和教师都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对音、体、美的教育有所忽视,这对高中生的审美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伤,最终导致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有所下降。

二、对高中生开展审美教育的途径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提高自身的美育意识

高中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师要以“德高为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感染与熏陶。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典范,从语言、仪表和日常的行为来对学生进行影响。教师的仪表应该端庄大方,符合教师这一职业的身份,语言表达要得体。

(二)通过加强对高中生进行语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语文朗读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方法和技巧,还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在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文章,高中生可以在朗读中去发现美和欣赏美,在美的文章中培养美的情操与审美能力。例如:朗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感受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洞庭湖的壮美,以及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博怀。朗读这样的文章能够使高中生受到很深的感染,不仅陶冶了学生的美的情操,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在对文章的欣赏中进行审美

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学生通过对小说、美丽的散文等优秀的作品的欣赏,可以欣赏到很多美丽的景象,感悟到人生的百态,深深的为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吸引,使学生的思想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三.通过情景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在诸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情景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情景教学图文并茂,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以文字说明为主的教材的一种弥补,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4.通过写作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的紧密,如果处处留心的话,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典型的审美材料作为语文写作的材料,对各种美好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很好的抒发。

5.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教育措施

1.文学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帮助作用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高中阶段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化发展,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同时,更是对学生的思想这种重要引导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显得极其重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可以使文学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高度,促使思想教育更科学的进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学教育在我国各学校中所占的教学比例小之又小。这在阻碍我国教育的同时降低了我国在语文教育中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出现的问题

我国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自身文学素养不足,也就无法实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有研究证明,我国较多数的高中语文教师在生活上都没有阅读的习惯,其教师本身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文学教育,在对学生教导过程中,只是针对考试可能会出现的题目进行授课,这些都是教师本身文学素养不足的原因。同时,也有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对有关文学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时,不能从深处透析整篇文章,从而讲解给学生,而是只能从理论知识上进行分析,降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现代社会各种娱乐活动较广泛,文学在高中生眼中越来越不重要,相反,他们更倾向于娱乐。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收益,而文学教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难给人们带来高额的经济收益,因此,文学逐渐被人们所轻视,导致其边缘化。

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思路

3.1语文教师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教师以身作则,在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阅读习惯,以丰富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够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语文教师在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在文学教育方面的教学能力,综合提高学校在文学教育方面的综合实力。通过学习与借鉴其他教师在文学教育方面的教学方法,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学教学方式,达到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导学生,使在文学授课过程中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文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文学素养代表着教师自身的文学储备,因此,只有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

3.2增强文学教育地位

3.2.1学生方面

要改变学生对文学内容的认识,应加强文学教育,积极举办文学活动,让学生在文学活动中对文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例如,组织文学经典作品朗读,以《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为例,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中“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的核心意义,通过文学活动让学生认识文学的高度价值,产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2.2教师方面

教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具有指导性作用。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当下高中文学教育存在的不足,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解决措施。也可通过教育改革的方式让学生重视文学,有效促进文学教育的渗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观察小组,以课堂观察的形式,深入到各个小组及其他班级课堂当中,以旁听者的身份对其整个课堂内容进行记录,分析不同教师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大体比例,结合不同文学教育比例的课堂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差异,整合成有力的数据、图表,分析实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3积极引导学生建立终身阅读观念

阅读是一项长久的、终身受益的工作,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能够开阔自身视野,深入认识社会,对学生今后长久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要在学生心中建立终身阅读的观念,认识到阅读对自身的长久性意义,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工作当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阅读当中,以多种教学手段将文学作者的经历、创作缘由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下,再次审视文学作品,和作者产生共鸣,以作者的正确思想品质激励自身正确发展。例如,在《出师表》当中,教师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卓越贡献等讲解给学生,学生对诸葛连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诸葛亮创作出师表时的历史背景及情感波动,深深感动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诸葛亮的智慧及忠心,从而约束自己,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经过长时间的阅读之后,学生在心中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阅读成为自身兴趣爱好。

4.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具体策略

4.1图文结合

图文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多以文言文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初次学习文学知识时,容易产生对文学知识的误解,以白话文曲解文言文意义,对后期语文学习造成一定阻碍。因此,必须认识到图文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以课本图片、网络图片、原创图片等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入了解。例如,在《木兰从军》一课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便捷,将战场上木兰的英姿飒爽、木兰从军的毅然和不舍等复杂情感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观察图片木兰的表情变化及动作手势,了解到木兰替父从军的无奈和执着等复杂情感,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言文语言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使学生对文言文作品产生浓厚兴趣。此外,学生还能在图文结合中了解文章中和图片对应的语段内容,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回想当时学习中的图片,联想到《木兰从军》的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记忆程度。

4.2利用文学对话

文学作品、作者及读者本身都属于独立性内容,但是读者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到作者真实想法,作者通过文学作品向读者传递自身的情感,三者有着必要的联系。语言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学作品的深入就要考虑到文学对话的应用,让学生应用文学对话形式,掌握文章内容,并将文学内容以语言的形式口述出来,加深印象。例如,在《水浒传》的节选片段“武松打虎”中,就可以应用文学对话的方式,在“三碗不过岗”段落,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自身的独特认识理解武松的话语,按照武松的性格,展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魅力,加强学生对武松豪爽、勇敢的个性理解,让学生对《水浒传》产生阅读兴趣,并能够在阅读中产生对作品的见解。

4.3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文学自身具有浓厚的美感,文学作品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出各具特色的美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要充分展现出文学的魅力就要营造出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例如,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中,其全文篇幅不长,文字优美,可以营造出浓厚的文学气氛。教师可以将文章中涉及的优美语句、富有哲理性句子进行深入讲解,将生活和课本联系起来,其简短的句子中包含了作者渴望脱离世俗牵绊,学生在学习该文章之后,审视自身生存价值。教师对该文章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述,必要的情况可以辅之以音频和视频,营造出轻松快乐的文学学习气氛,学生在这种课堂学习气氛中能够提高自身对文章的认识程度,主动融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读文学的实际理解能力。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教学策略

人文教育就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其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以及个人价值观、实现社会价值观的教育。它的实质就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内容不但对于学生的今后成长意义深远,更是我们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条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人文教育的教学策略,供大家品鉴,望批评指正。

一、以宽松、自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呈现人文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社会关怀、人文素养对每一个学生都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语文教师应该善于阅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学生,欣赏学生的成长,宽容学生的错误。这样的教师,往往会以人格魅力与人文素养赢得学生的喜爱,并且使学生自然而然以教师的言行审视自己的一切行为。反之,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对学生的错误恶语相加的教师,只会让学生反感,甚至厌恶学习、厌恶语文。其次,一位有着良好人文修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的个性探究,使他们在宽松、自由、自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阅读――发现――探究――反思――合作”,并创设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成为知识生成与文化提升的愉快园地。没有学生参与建构的语文教学,只能是满堂灌的课堂,只能是低层次的知识记忆,只能传输低层次的语文知识,而不会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文因素。

二、利用古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文言文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在渗透人文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肥沃的土壤,更为丰厚的营养。像传统的《论语》《孟子》《左传》《史记》等文学典籍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人文因素,把握这些教学材料,对于我们的人文教育效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会从中感悟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交友信条,“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民族气节,还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虽然也有人会认为,文言文的内容已过于陈旧,不适宜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环境,但笔者始终以为,改革开放并不是意味着抛弃历史,继承传统也不是意味着全盘接收。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这期间中华传统文化的功劳不可抹杀。传统文化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语文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生活

放眼当前的教育现状,很多家长,乃至社会教育工作者都对人文教育的内涵有着较为偏颇的认识,总觉得弹一手钢琴,画一幅水彩,跳一段街舞就是所谓的人文素养,这也导致了社会上诸多培训机构的风生水起。但笔者始终以为,这些虽属于人文教育的一个层面,但绝不是全部,也不能成为人文教育的主体。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还有由衷的尊重,甚至包括面对挫折的坚韧态度,面对诱惑的冷静,能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合理冷静的阐释与行动等。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走出课堂,让学生更多地亲近自然,融入社会,为他们积极健康的人文品质的培养奠定基础。譬如,我们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踏青、秋游等安全、弱度、短途的户外活动,让他们在亲山近水的实践活动中感悟自然的神奇瑰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旷远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的具体过程中培养坚韧的意志,不屈的精神,认识真善美、假恶丑,并树立“为中华而崛起”的远大理想,积极践行于实现个人与民族的中国梦活动当中。

四、与学生心有灵犀,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1.要做一名让学生喜欢且愿意亲近的教师,我们需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做学生的朋友,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尊重学生主动发展的权力。“亲其师才能安其学,乐其友才会信其道”。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在语文教学中,牢记“育人”使命,一切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修炼自己的个性情操,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深入到学生中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成就学生。

第7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培养;学习

G633.41

英语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还处在基础积累的时期,与文化背景的联系还不太紧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语言现象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离开文化背景的学习,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带来一系列障碍,影响学生英语进步的速度。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其中,与英语教学联系紧密,影响较大的关于文化的提法有两种:成就文化(包括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地理、建筑及科技等)和行为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以及社团组织等)。后者对语言的学习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代表,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应从其文化人手,对其进行研究。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习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文化教育,有助于其今后的综合性发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向其进行西方文化的介绍,另一方面,还应对其进行中式文化的巩固。

中式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穿插有利于学生首先对中国的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并对中式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国外文化的同时,掌握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对英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国外的文化习俗,一方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进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教育的策略

新实行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将“文化意识”列为课程学习目标之一,较之以往,更突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符合跨文化交流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错误的文化理解所导致的。虽然近十几年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讨论并获得共识,但过去英语教学中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同时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即通过学习,使高中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国和外国文化,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充分理解、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能力。那么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利用教材,系统学习文化知识

教材是英语课堂中最有效的资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对实施新课标、贯彻新理念,体现教学改革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材意味着教师能更有效地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英语资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不仅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而且有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提高。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内容普遍比以往更加丰富生动,呈现方式更灵活多样。这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理解,而且会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新教材话题范围广泛,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如涉及到科技、航天、地理、名人、医学、环保、自然、新闻及文化遗产保护等。而且新教材语言真实、地道、自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新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重点突出,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学习平台,教师必须做到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提高其文化素养。

2.合理安排课外阅读,培养文化意识

除了熟悉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以外,教师还应在提前备课时,广泛收集资料,以便课堂上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恰当举例、深入浅出、系统条理地讲解课程重点和难点。现在,我国的英语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最新动态。这样有助于因材施教,更有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和适当取舍,从而使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去阅读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章或看一些与之相关的电影、图片、报道等,使之与教材形成有效的补充。

第8篇

1.1爱,不会是简单含混的“喜欢”。

高中语文写作教材比较注重自由写作训练,通过学生的课外练笔这种自由作文的方式,语文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活思想”,而关于爱与友谊的话题始终是高中学生关注的一个焦点。同时,目前的高中学生由于缺少爱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许多模糊错误的观念,这也表现在课外练笔中。我们不妨摘录几条:“只有学生时期尤其是中学阶段才有真正的爱情”,“高中不谈恋爱,到了大学说起很没面子”,“我喜欢谁就是谁,不需要任何理由”,“爱就应该轰轰烈烈,曲曲折折,死去活来,就像青春偶像剧演的那样”,等等。

1.2爱,不应是青涩早熟的果子。

《孔雀东南飞》中有一句:“十七为君妇。”这是否意味着“早恋”古已有之,不足为奇?这一方面说明古人缺乏有关人生长发育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古代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伦理习惯造成的。现代心理科学告诉我们:由于营养和文化的共同作用,人的生理成熟年龄已经大大提前,而心理成熟年龄却又大大延迟。这一巨大的矛盾给教育造成了严峻的挑战。讳疾忌医,鸵鸟政策,当然不行;顺其自然,放任自流,更是不对。唯一的对策是,让学生在遥望爱情的高中时期受到爱的教育,做好爱的准备。这样既能破除爱的神秘感,部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做好爱的理论准备,为以后恋爱期进入真正的恋爱提高婚恋质量做一件好事。

1.3爱,不能是盲目冲动的狂热。

爱情是“按照和谐规律把自然的冲动和意识的金线,把机体的生理规律和精神准则交织在一起”(科恩语)的复杂情感,爱不会随着人的生理成熟而自然具备;爱,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能力,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来培养、学习。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文学教育在这方面应是大有可为。我们可以从《边城》中学习爱的朴实与自然,从《牡丹亭》、《我愿意是急流》中学习爱的痴情与忠诚,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致橡树》中学习爱的平等与独立。

2.渗透生命教育

2.1我们要有引导学生直面自己的人生,培养其热爱自我的强烈意识与责任感。

人生难免有和低谷。成功时,要用温和的眼光来看自己,即使生命已跌到最低点,也要坦然接受,直面自己的人生,爱自己的命运。利用语文教学资源,鼓励学生从残缺中去寻找、珍惜生命的美,勇敢面对生命中不如意。如:在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丝毫没有恐惧、凄凉、悲哀,作者虽然残疾,依然微笑面对厄运,欣喜地享受着自己想象中的美景。

2.2创设一些感染力强的情境。

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首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乐曲声中,学生极易感受到乐曲震撼人心之美,而这种震撼也自然来自对贝多芬在拼搏中奏响生命强音的震撼,对他在厄运中发出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敬佩。而这与课文本身的内容又是相通的。

2.3教材与教法宜生动,不能使学生觉得生命是沉重的、乏味的。

如:奥运会短跑冠军刘易斯对史铁生的敬佩能引发学生对作家其人与其作品的浓厚兴趣,穿插类似的故事可以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实施教学与德育渗透,引发学生认同,进而悦纳这种挫折中以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使生命大放异彩的做法,进而对他们未来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4通过各种相关主题的报章杂志、影音资料等的欣赏与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如:位于离加拿大多伦多不远处,有一片生长于悬崖峭壁上的白雪松,是科学家认为目前地球上生长最缓慢的森林,它们一长出来,就注定要在这恶劣的悬崖缝隙中度过一生,这里有的雪松50岁还只有0.6厘米粗,几厘米高,形同小草,尽管850岁高龄的大树在平原可以长到15米以上而这里只长到10米,但这些白雪松千万年来郁郁葱葱。它们在生长时一旦被上面的岩石挡住去路时就横着生长,它们死后掉到悬崖底部,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它们会躺在那儿几个世纪都不会腐烂,向人们展示着神奇与力量。相信学生能由此感悟到生命的力量。

3.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中国正大步走向世界,世界也在大步走向中国,今天的青年学生视野宽广。在他们身上,不仅可以看出时尚文化的影响,而且可以看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融入中国的广度与深度。民族精神教育是让他们更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以更健康从容和大气的态度对待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而不是不加辨别地吸收西方文化,对某些西方节日如数家珍,只要是西方文化便津津乐道。当然更不是刺激其虚妄的民族自大心。面对这样一种状况,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语文课堂中贯穿民族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完善学生的公民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具体的实践意义表现为:(1)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吸纳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感受民族语言的魅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自觉抵制有损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的不良行为,对外来文化能加以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吸收。(2)在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鉴别能力,并通过传统文化中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健全的人格。(3)学生对于民族语言的热爱,对于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传承也势必促进语文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合乎二期课改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4.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1进行趣味化教学,找回学生活泼天性。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师“语言要风趣,富于幽默感”。确实是这样,如果语文老师能把趣味性融入教学中,使教学“超凡脱俗”,喉咙里讲出的真理就不再空洞,讲出的知识就不再枯燥,那么学生就会在一种心情舒畅的情境中汲取知识,保持活泼的天性,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从而形成进取向上的健康心理。

第9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 素质教育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是人文教育的主流,它对于学生汲取知识养分、拓展文化视野、提升实践水平、开掘内在潜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柔性作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这说明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它的对象和着眼点是全体人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其次说明基础教育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它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或某些专门人才的培养。所以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为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大学语文课,应以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为基本原则。笔者在借鉴其它兄弟院校的成果的同时,经过多年的摸索,也获得了自己在高校语文素质教育模式探索上的一些成功经验。

一、挖掘教材的思想意义

近年来,大学语文教材中选文一般包括三个特点:一是文学价值高,一般是文学经典;二是内容涵盖政治、哲学、历史、教育、经济、科学等范畴,表达的是思想界的最强音;三是包括各种文体。从中可以看出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主流思路:以人文性为主要目的进行设计,要为大学生的“精神成人”提供食粮。教材内容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训练的范例,更是学生与之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生命对话的精神和思想。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精选出的一系列与理想确立、人格修养、性情陶冶有关篇目,作为品德教育的素材,引领大学生走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与最出色的哲学、史学、文学巨匠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交流。这些先哲们身上体现的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关注,对高尚人格、高尚情操的追求,都会对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孔孟语录》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不为富贵贫贱所动的思想;《我与地坛》表达出对生命、对健康的渴望;《前赤壁赋》让我们感觉到超脱旷达的苏轼所富有的独特魅力,他处逆境时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泰然达观的心态。此外,辛弃疾那些慷慨纵横的词章,让我们看到这个以气节为重的爱国词人的铮铮傲骨和忧国情怀;而爱国诗人陆游真情流露的诗篇,又让我们感受到他魂牵梦萦的是中原收复,国家安宁……这些优秀作家作品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必需精神养料,是当今大学生人格培养、理想确立、道德熏陶的重要精神食粮。

二、激活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内驱力

内在驱动力是指以求知为目的的学习欲望,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注意到,在高考体制下,一般学生容易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大学生读书也比以前少了。因此,可以把目标定在重新引起大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上。只要有了一些兴趣,就能激发潜能,主动学习。要让大学生对语文与中国文化有感性的系统性的了解,学会欣赏文学与文化精品,自己有兴趣找书来看,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想像力,养成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甚至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生受用。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以“就业”为中心,课程的重要性也往往体现在对“就业”的直接作用方面,这样,学生自然也就“人人心中有杆秤”,孰轻孰重,往往学生比教师更善于权衡。因此,激活学生学习唤人文知识的内驱力并不是一件易事。

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等四位一体的开放式教学研究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适时的话题如:“人对生命和生活意义的追求”、“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等;还可以大胆进行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将社会焦点问题、热门话题引入课堂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引导学生贴近社会。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大学语文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比其它学科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里谈到:“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思维、探索、启悟和实践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追求一种健全的、审美化的生存,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上,可以更加灵活,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把语文和音乐、美术结合起来;必要时还可以观看相关的电影和纪录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让他们“走进来”,用丰富的人文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唤醒他们的内在需求。

三、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各方面进行辐射

由于素质教育的整体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整体着眼,进行全面综合、整体的改革。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应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与发展能力、形成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不是片面的、整体而不是孤立的,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语文学习。

1.创新课堂教学。当前语文教学之弊端仍是教师讲课多,能力智力训练差。教学方式大多是以老师串讲为主,与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没有多大的区别,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被讥笑为“高四语文”。大学语文的课时有限,一般只有一学期,最多一学年,每周就两个课时左右。尽量选适合大学低年级学生“悦读”,又能启迪心智的“美文”。比如,理科版的科技文多选一点,艺术专业版特别选收了一些画论、书论等等。其次,教学中完全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调整组合各个单元的课文。如考虑到先易后难,授课时也可以先讲现代部分,后讲古代部分。也可以古今杂糅,重新架构。最后,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得建立以练为主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每节课上可设有“编者点击”、“问题与思考”和“阅读链接”等教学环节。“编者点击”是将编者对选文独特的理解和不俗的思想融于其中,与选文相映生辉。“问题与思考”则根据本章选文内容给出相应的思考题,深化学生对该章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习题以开放性的思维为导向,起码有一道题偏重语文素养。“阅读链接”是教师根据自身多年的阅读经验,根据本章主题开列的进一步阅读的书目,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大学语文不是专业课,而属公共课,除去学分,你凭什么吸引同学愿听“大学语文”?出路只能是:大幅度地提升教材的人文含量,使之能正面应对大学生精神成人时所难免的“成长的烦恼”,从而让同学去体悟宇宙、人生、历史与世界。

2.实施“辐射、沟通式”语文教学法。所谓“辐射”,即从学生素质的整体着眼,拓宽语文领域。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语文教学辐射到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中去,辐射到其它各科中去,如开展文学社团、建立读书会、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等;把语文教学辐射到图书馆、电影院、街头,让学生从书、刊、报、影视、宣传栏及周围的生活现实中学习语文;把语文教学辐射到学生家庭、社会中去,让学生观察、感受生活,去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课内外、学习与做人有机结合。所谓“沟通”,即以语文教学为中心,使课内外相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谋发展;使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沟通,互相联系,协调发展;使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沟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全面提高其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科教学,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作为主要学科,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虽说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人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却会产生深远变化,在渐渐地过程中发展。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以人为本,重视完善的人格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从而学会发展,为其适应社会发展,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彬琳,杨丽娟主编.大学语文.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