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40:35
导语:在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农村高中生音乐水平普遍偏低,无法进行正常的音乐教学,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小学和初中音乐基础教育形同虚设。措施:让全社会高度关注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注重音乐基础教育,从源头抓起,配备合格音乐教师队伍,让素质教育真正得以落实。
关键词:农村高中生;音乐水平
目前,据许多农村高中音乐教师反映,高中音乐教育课堂教学版块无法正常实施,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村高中学生音乐水平偏低,调查显示,农村高中生中,能识谱的为1%,能熟练弹奏一种乐器的几乎为零,系统学习过音乐理论知识的为零,90%的学生连音阶都唱不准,更谈不上其它,由于音乐学生水平较低,对音乐的了解几乎为零,所以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无法正常实施,素质教育在农村全面实施就是一句空话。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理念有问题。由于高考指挥棒没变,所以许多学校还在继续着应试教育,还在分主课、副科。从小学到初中,音乐课便成了可有可无的“豆芽课”,经常被语文、数学课所占,音乐课形同虚设,音乐课都没上过或上得很少,哪来的音乐知识和识谱能力?错过了学习音乐的黄金时代(小学音乐教育),所以水平很差,到高中后由于音乐知识脱节,听不懂音乐课。
二、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农村学校,对音乐教育在给学生的作用方面认识不到位,所以不重视,经费不投入,音乐教育教学设施差,音乐课无法开展。
三、音乐师资队伍不健全。许多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执教,多数学生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课。
面对这些现象应如何整改:
抓住学习音乐的黄金时代(小学音乐教育),强化音乐基础教育。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对音乐教育中音乐课程的安排,不管小学、初中都必须开齐、开满音乐课,每所学校保证音乐课不被占做它用。严格按音乐大纲教学,重视学生在小学期间的音准、节奏等乐感方面的训练,让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保证了音乐基础教育,高中的音乐教学才能正常开展。
音乐教育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让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它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应该高度重视,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改变办学理念,不能只重视高考学科,应该让学生全面发展,重视音乐教学的考评制度,建立学校音乐教育监督机构,常抓不懈,让音乐课能正常开展,为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加大对音乐教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应设立专项资金,专项投入,改变音乐教育教学设施的落后现状,为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音乐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探讨
音乐教育是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使得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学习水平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加强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升音乐技能,而且还能提升音乐素养,培养音乐思维,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音乐教育的发展极其重要。作为音乐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成分,初中音乐教学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音乐教学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存在三方面的重要问题,首先,音乐教学的目的仍然停留在应试阶段,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以及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只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发展,没有很好地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化发展,与此同时,没有加强音乐素养教育的培训力度。其次,音乐教学方式相对形式化,不符合实际发展,影响了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音乐教学方法的内容较为陈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对于音乐学习兴趣较低。最后,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音乐教学属于副科,长期以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不受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因此,要想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使音乐教育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就必须明确音乐教学目的,改善优化音乐教学内容。除此之外,音乐教学的发展还离不开教育机构和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只有这样,音乐教学的发展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音乐教学的发展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探讨
(一)丰富音乐教学形式,促进音乐教学的科学发展
丰富音乐教学形式,促进音乐教学的科学发展主要体现在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这种创新集中体现在丰富音乐教学创新形式上。
丰富音乐教学形式主要是优化音乐教学方法,优化情景再现式音乐教学方法和联合式教学方法。音乐情景再现式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在讲解音乐作品、音乐歌曲的同时,不仅要向学生讲述音乐技巧、歌唱技巧,而且还要讲述音乐创作者的背景以及深层内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设备还原当时音乐创作的画面,并要求学生仿照其创作者的行为模仿感受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感情。情景再现式音乐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交流平台,使学生全身心融入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如此,情景再现式音乐教学还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音乐思维和相应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合式音乐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所谓联合式教学方法就是通过联合式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音乐学习目标进行探讨、协商、交流、合作。联合式教学方法既简单又有效,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师对于研讨结果的检查能及时发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及措施,联合式教学方法可以降低音乐学习的难度,与此同时也创造了轻松、愉快、开放的音乐学习交流环境。
(二)优化初中音乐教育内容,改革强音乐教学方法
要想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提高,就必须优化初中音乐教育内容,改革音乐教学方法,只有这两方面得到了加强,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才有可能真正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从优化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上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音乐教学内容目标的设置上,要根据音乐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兴趣爱好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音乐教学内容,切忌采用说教式的方法进行音乐教学。第二,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以及现有教学环境,适当增添音乐情景再现内容,音乐情景内容的增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有趣。第三,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音乐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优化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来说,优化音乐教学方法首先就要优化音乐教学的途径,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热门的音乐作品进行音乐教学,比如流行歌曲、热门影视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理解能力。其次,不断提高音乐学习流程的科学性,在音乐学习流程中,教师要根据普遍的学习问题进行思考,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采用音频、视频结合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增加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第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后,不断应用新媒体进行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电脑、投影仪以及其他专业的音乐设备、多媒体设备将抽象、复杂的音乐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知识内容,这样既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形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
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不仅是音乐教育自然的要求,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初中音乐教学发展同学生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初中音乐教育事业才符合我国的国情,才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阶段;声乐教学;目标定位
在初、高中阶段,教学的对象是全部的中学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以审美为核心。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内容主要是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鉴赏,以及与相关文化有关的音乐的创造等。
一、初中声乐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实施
1.初中阶段的声乐教学目标定位。对于如何定位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目标,余笃刚先生在他的声乐教育学论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后续,初中音乐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它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的,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情世界,对象是全体的初中学生。其内容主要是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鉴赏,以及与相关文化有关的音乐的创造等。课程标准领域主要在于音乐的表现方面。而且在初中义务教育中,声乐教育也是利用伴唱来实现的。此外,对于独唱、合唱等,教育部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并把这作为中小学生培养歌唱技巧的主要方式。而且对于中小学生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导他们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以及有表情地进行齐唱、合唱和独唱等。督导中小学生养成比较好的习惯,在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的时候能够做到自信、表情丰富等,并且能够准确地理解起和止,对此做出恰当的反应。歌唱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歌唱自信心。在歌唱的过程中感受美的熏陶,获得审美的愉悦感。深入分析初中音乐教学大纲,充分地了解到初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和急需性。所以,对于目前的声乐教学现状,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的定位。理解教学的目标,以便很好地教育初中学生。
2.初中声乐教学的目标。对于初中阶段声乐教学的方法,我们需要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方面来分析。首先,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放弃旧的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其次,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审美观的培养。加大对声乐教学的实践,以便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
2.1结合实践活动来学习歌唱技能。传统的唱歌课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生动性,难以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活动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感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感受歌唱的魅力。
2.2以学生兴趣为向导,合理、科学的补充声乐教学内容。流行音乐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自我,易于沟通交流,引起共鸣,且与时代紧密相联,内容通俗易懂,对那些了解音乐理论不深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演唱或演奏起来比较容易。当代中学生处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的气氛之中,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很好的抒发压抑内心。
2.3吸收西方先进教学元素完善和新的教学模式。批判性吸收西方先进的教学元素和教育模式,首先可以借鉴奥尔夫对音乐的教学方法,比照来进行声乐教学。它要求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来掌握理解相应音乐专用表达,师生共同参与,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达到创新运用。借用音乐的艺术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其次可以借鉴柯达伊的教育思想来进行教学。其核心主要是全民族、全民参与的教育思想,通过柯达伊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认同感。通过对本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在深刻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辩证接受辨析国外先进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参加集体声乐活动,培养集体精神。再者是将达尔克罗兹的节奏旋律运用至声乐教学方法,在合唱中运用节奏可以表达出显著的合唱效果。
2.4选择适合变声期学习的歌曲。学生往往处于变声期,所以应该选择合适的歌曲,适合变声期演唱的歌曲。而且此阶段学生也不宜大声放开唱,所以要找较窄音域的歌曲,保护嗓子不受损害,而且激发孩子积极性。
二、高中声乐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实施
1.高中声乐教学目标的定位。高中声乐教学主要以音乐教学为主,结合古典英语的特征和时代背景,融汇贯通,高中阶段主要对声乐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和对声乐的热爱,高中阶段的声乐教学作为学生必修课程,通过举办各类声乐活动和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实际活动比赛中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并重。在对声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培养各自的方向,为以后的深造做铺垫。到高年级后,要将基础声乐学习延展至创作、表演、舞蹈、戏剧等部分。
2.高中声乐教学目标的确立
2.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建立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发挥学习的作用。
2.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活动和比赛。
2.3辩证接受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
2.4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作品,加深学生理解。
2.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三、建立健全新的评价模式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基准,形成好的评价体系。
1.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采用观察法、谈话法、提问法、讨论法、抽唱等方式进行。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教师素养;课后反思
在现今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和更新方面,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少先进的教学理论作为教学支撑。现今我国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一些艺术类的学科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校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家长、教师和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尽快找出对策,将其解决。
一、教师综合素养是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基石。音乐教师不仅是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专家,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学习者和评价者。换句话说,能胜任新型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身兼多职、积极学习、勇于探索才能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素养的提高,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课堂备课能力的展现,也应当包括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教师顺利备课的前提条件,而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必备环节。任何一堂课的成功,总离不开精心的备课过程,备课的充分性又是提高课堂讲授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音乐教师必须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吃透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并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以确定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也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一些参考资料,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应考虑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没有良好的审美习惯,体验能力、表现能力缺欠等特点来选择课堂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以体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真正做到“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备课。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通过教材为媒介而进行的一个特殊的双向认识和互动过程,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力合作的结果。我们面对的是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备学生也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同时也能反映出备课的充分性。总之,作为教师素养的提高决不能只看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备课也决不能只备教材,还需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样既能使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又使教师的素养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提升,进而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技能是核心
通常我们所说的教学技能包括课堂语言、授课技巧以及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备课是正确的思维沉积,而讲课却是知识能力的升华。课堂讲授是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的语言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穿“精讲”原则,所谓“精讲”就是将重点、难点、疑点。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好基本知识,这时教师的语言必须讲究艺术性。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指语言的抑扬顿挫、眉飞色舞,更重要的在于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一般地说,教师的课堂用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和运用,讲求言简意赅,力争科学生动。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及时地集中到知识点上来对其进行准确地把握和领会。也只有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才能使学生直击目标,使他们在明了之中,亲近音乐、接受音乐、体验音乐,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当然,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也只是相对的。课堂上,教师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意识地插入故事,讲笑话或借助适当的肢体“语言”等,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课堂用语就具有幽默、风趣,而包含感彩。但不能忘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身为音乐老师的我们在语言方面就更要生动形象,不仅要善于运用声调的轻重急缓来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还要不断地创造出最优美动听而魅力独具的教学语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增强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应通过必要的授课技巧来有逻辑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直到全面而透彻地掌握基础知识,进而激发起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
三、课后反馈是关键
课后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最为有效的方式和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常常以布置课后作业、考试等方式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在这种终极评价方式中,学生也能从教师认真的批阅中得到启示,从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已,做好习题,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但是,这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于检验音乐课堂效果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未能充分的展现音乐课堂的开放性、有效性。我们认为音乐课堂的课后反馈至少应当包括课外音乐活动、文艺表演等应用范畴以及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方面。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以理论知识的考察为主,而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做到既能掌握理论,又能培养其音乐实践的能力,而音乐实践能力的养成必将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需要懂得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并以此为科学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音乐资源,考虑教学的组织形式,安排教学时间,采取高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上好音乐课,才能提升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23).
[2] 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
【关键词】审美教育;情趣;方法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美的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丰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下面将根据查阅的资料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观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初中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初中生的情趣很重要,方法也很多,要灵活运用,恰到好处。这里略举两例:
(1)课前准备,音乐引入。音乐课的课前引入是关键环节,上课前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进入课堂,例如《大海啊,故乡》这堂课,放一些海边的音乐,如轮船的汽笛声,海鸥的叫声,海浪拍打海面的声音,随着音乐响起,学生完全的放松去畅想音乐带来的画面,也可以随着音乐动起来,这样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一种美的享受之中,感觉在大海妈妈的怀抱之中,有种依靠的、呵护的感觉。这样学生兴趣一下调动起来了,也为下面进行的环节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2)故事穿插,感受音乐。音乐作品题材广泛,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内涵,在音乐课中要不失时机地抓住音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欣赏《十八相送》时,可以先设定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吗?或者让学生课前根据音乐自己编排一个他们所理解的歌舞剧,自己再点评,然后再欣赏《十八相送》,谈谈他们给乐曲的理解,是否能感受到旋律特点、节奏特点,教师再对乐曲知识的补充。让学生除了感受到故事的凄美以外也能感受到乐曲所带的美的享受。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情趣
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思维的形成是“以感知、感觉和表象为基础的”。具体生动的音乐形象,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音乐相关场景,如在学唱《难忘今宵》,用配乐朗诵的形式导入。用歌曲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用朗诵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温馨、浪漫的图景。激发学生对歌曲的表现欲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进行创编,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
三、聆听音乐丰富初中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审美不同于其他绘画、雕刻等艺术审美,审美工具是耳朵,审美需要一段时间的过程。例如欣赏《我不挂帅谁挂帅》让学生感受京剧,学生们兴趣肯定不是很浓厚,为了加深学生对京剧给的了解,可以播放陈升演唱的《北京一夜》,这是一首加有京剧唱腔的流行歌曲。同时这首歌曲有很多戏曲的元素。这样丰富学生听觉,感受到京剧与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通过聆听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严谨有序、层次清晰、起承转合的音乐形象。也巧妙地把课本中的所教所唱的歌曲和现代的流行音乐结合,这样可以调到学生积极性,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培养。
四、寓教于情培养初中生的的审美情感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新的初中音乐课本选编的歌曲和乐曲,有表达孩子们志向和情趣的,有蕴含着审美追求神奇幻想的,又有对美好未来向往的活泼欢快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要反复的品味其中微妙的情势意蕴,上课时要以曲之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自己之情感染学生之情,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感受艺术形象,达到“寓教于情”的目的。
五、介绍音乐文化提升初中生的审美底蕴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和文化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有文化的音乐才会有厚度,了解了音乐的文化才能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学习音乐去感受音乐相关文化,或者通过感受音乐相关文化而进一步学习音乐,都可提升学生的审美底蕴。
例如:学习《十送》除了会唱以外,带领学生了解和歌曲相关的知识从感情思想得到提升,《十送》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在感受新颖而高雅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能受到心灵的震撼。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策略 节奏感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35-02
节奏感在音乐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培养。在当前的教学情况下,教师遵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手法和教学模式非常落后,有些教师甚至于连节奏感的概念都不清楚,所以,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节奏,让学生肢体随着节奏摇摆,从而深入感受到节奏对于音乐的意义。同时,学生也应该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独特方式,并且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完善自己。初中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认识音符,更是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初步认识,所以,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在初中音乐节奏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节奏的认知不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会将节奏感与相关的观念混淆,导致学生没有展开有效的教学。学生对于节奏感的概念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节奏是音乐的一种形式上,没有确切的概念,这就是教师的认知不足导致学生的认知不足。所以,教师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并且让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锻炼自己身体的节奏感,让节奏感的概念渗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
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单一,学生没有音乐学习的实践与时间,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大部分的时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音乐的独立学习,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认识不明确。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就无法通过肢体与感官来感受音乐,就不能将音乐中的节奏感通过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无法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就没法进行更为有效的音乐学习。教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单纯地背诵音符,非常枯燥乏味,学生找不到学习音乐的兴趣,自然就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了。
3.节奏感的训练方法非常不适合初中阶段的训练
教师在进行节奏感训练的时候,往往拿着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因为,教师和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教学,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学习比较难,也无法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音乐教材上,注重的是学生的歌唱,而不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所以,学生只是掌握了歌唱的技巧,只是单独进行歌唱,而不会有较好的节奏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找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有效途径
1.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给学生音乐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在节奏感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自,进行音乐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找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薄弱处,从而与教师交流并进行改善。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学生认识音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对音符的有关知识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找到关于音符的知识。教师可以先不急着对学生进行音符的指导,而是让学生朗读音符,让学生在音符的朗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感。教师也可以与其他教师一同上音乐课,让学生与其他班的学生交流,完善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音乐学习方式。
2.为学生创设听音乐的教学环境
学生听音乐的过程,就是培养节奏感的有效过程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倾听音乐,找到曲子中的节奏感,与自身所理解的节奏感相结合,然后明白自己对于节奏感的独特理解。对学生进行听觉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听音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节奏感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易走神,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音乐节奏上,能够对学生进行下一步的节奏感培养。学生通过倾听音乐,可以让肢体做出有节奏的晃动,以增强自己的节奏感,并且在音乐课堂上养成专心倾听的习惯。例如,在学生听《祝你生日快乐》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找到节奏,随着歌曲进行轻声附和,逐渐找到音乐中的节奏感。
3.通过语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通过歌曲里面的语言,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汉语的语调与语速可以让学生找到一定的节奏感,然后再将节奏感运用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例如,在诗歌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汉语的节奏感,从而使学生可以有效地找到节奏感。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节奏感检查,掌握学生对于节奏感的掌握状况,针对学习情况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所以,教师就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
总之,节奏感是音乐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高效的学习课堂。学生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徐乐庆。浅议初中美术教学中欣赏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教学现状;对策分析;激发兴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自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以来,全国各地的高级中学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的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中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相脱节、学生不重视音乐课等问题日益凸显,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不重视音乐学科
高中学生面对沉重的高考压力,无暇顾及音乐学科的学习,由于音乐不参加高考,很多学生甚至将音乐课的学习当成负担。有些学生或许很喜欢音乐,但也迫于高考的压力,不得不在音乐课上写其他学科的作业。在考试重压之下,学生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对这门学科没有什么兴趣。
2.音乐素质水平偏低
在对高中生音乐基础素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重视音乐教育,很多学生上音乐课都不听。学生在本该学习基本知识的年纪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压力过多集中在高中课堂上,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部分学生追求流行音乐,对课堂上所讲的音乐知识不感兴趣,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对其他风格的音乐知之甚少。
二、对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建议
1.学生主体,注重师生互动
“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的高中教育了,音乐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
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成立音乐欣赏小组,就自己喜欢的音乐展开讨论,交流音乐体验。例如,在古典乐器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举办一次“中国乐器大家说”的音乐活动:全班学生分为6人左右的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琵琶、二胡、琴、古筝、萧、笛子等,就乐器的发展历史、代表曲目、演奏方式、流派特点做一次小组调研,在下次课上展示给同学们看。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现场演奏,与同学交流演奏体验。
面对一群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个性鲜明的高中生,教师要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丰富多彩的小组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
2.听、想、唱、说,多感官调动音乐思维
音乐欣赏以听为主,但如果整节课都让学生听音乐,学生就会觉得很疲劳,音乐欣赏课也就会上成催眠曲课。音乐欣赏课上,除了耳朵听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口、多动手,多感官刺激音乐思维,获得更高水平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草原小姐妹》这首乐曲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式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这首乐曲采用了哪种乐器进行演奏,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同学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教师利用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在听完《草原小姐妹》这首琵琶协奏曲中的《草原放牧》一段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学唱,深刻理解这首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
音乐欣赏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听、想、唱、说的能力,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音乐视野,使得学生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高效完成音乐欣赏目标。
3.多种手段教学,激发音乐兴趣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大部分是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经典作品,学术性较强,而学生由于音乐基础素养的不全面,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表现出积极性,甚至明显表示不喜欢、不感兴趣。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尝试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例如,在莫扎特古典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与台湾女子组合S.H.E的歌曲《不想长大》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之处。
音乐欣赏是高中审美教育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想组织好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就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展音乐具体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带入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
改革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即能完成的事情。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要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探索研究,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音乐的教学课堂并不是教师自己的舞台,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音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牢固掌握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只有单纯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蕴涵音乐美的意识教育,即审美教育。也就是说音乐审美教育会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应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音乐、理解音乐。正因为音乐教学中美感无处不在,所以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更加有效、更加优美。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体验音乐之美时真正享受美带来的愉悦心情,也使得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彩。
一、利用完美的结构,感染和熏陶学生
所谓结构就是教师所布置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果我们能够让结构更加完美,就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收获喜悦、体验幸福。更值得称赞的是,这样完美的教学结构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被音乐知识吸引和感染。教师想要设计出完美的结构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开头和结尾一定要别出心裁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时需要仔细斟酌和思考,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揣摩出适合的教学方式,特别要重视开端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具有特色、富有情趣、形象生动,以便能够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精神全部集中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上。例如我们在学习《真情的呼唤》这一节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动听,所唱的内容又非常凄凉和感人,学生很容易被这种韵律感染,教师便可轻松地将学生带入这节课的主题,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到音乐凄美的境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动物的高尚情操。结尾也需要教师特别设计,避免虎头蛇尾现象的出现。教师应通过氛围的渲染让学生能够无限地遐想和回味,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教学印象,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对音乐美的感受及体验。
(二)恰到好处地运用情感教学
音乐是一门艺术,教学更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是教学这门艺术根据教师的设计不同而有所不同,共同点就是这门艺术从头到尾都会贯穿着感情线索。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出发,通过音乐的内在美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影响。想要更好地运用情感教学,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之前首先进入角色,抛掉所有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维,以最旺盛的精力进入教学状态,用最真诚的情感和学生进行交流,并看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并用巧妙的方式将其拉回课堂。教师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所有的不满和反感都表现在面部。如在课堂中学生没能将歌曲唱好,没有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肯定都非常生气,但是我们要学会抑制这种不满情绪,心平气和、面带笑容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诱导,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并应用鼓励教学法鼓励学生。这样就避免了教师的严厉呵斥对学生心理造成的阴影,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唯美的气氛和情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氛围和情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营造的符合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氛围和情趣。这种特殊的氛围和情趣能使作为知识接收者和探索者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音乐知识,并且能够和教师所传授的音乐知识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理想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氛围才能够达到如此有效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音乐教学应该在活跃、安静、紧张、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行,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到音乐知识,牢固地掌握音乐技巧与技能。当然这种良好的、理想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来营造,只有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才能打造出高雅舒心的学习环境。
在创设理想的氛围和情调时,我们还需注意培养学生扎实稳重的学习态度。假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即使教师营造的环境多么适合学习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哗众取宠、滥竽充数了。唯美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地传递艺术的力量,在无形中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修养、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知识总结的能力来驾驭课堂,能够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利用较为宽广的知识面解决学生在知识探索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并对教师产生敬畏之情。
三、用教师的言语美,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喜爱
教学课堂离不开教师的言语指导,教师的每一句言语都能够传递知识和信息。语言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一座桥梁,能够让两者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语言美,这样才能够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言语是师生之间交往所需的工具。教师那清晰和蔼的语句以及优美流畅的言语表达能让学生得到一丝的情感触碰,激发学生的情趣,便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和好奇心的应用。优美、高雅、抑扬顿挫的语言还能够控制学生的思绪,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指示灯”。优美的语言能够让人心情舒畅,愿意接受教师讲述的所有音乐知识,这样便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运用语言美让音乐教学活动达到我们预期的良好效果。
(一)重视度低,师资力量不足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只会在文化课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音乐教育上的投入却相当少。这也是由于学校方面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造成他们对音乐教育投入上的忽视,不仅仅是在硬件设备,在教师的任用上也非常欠缺。而在这也必然会造成学校音乐教育上师资力量的不足,最终音乐教育的效果也将惨不忍睹。
(二)理念学习的片面化,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学校在文化课上的教育投入,也给学生注入了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让学生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可以,音乐的学习算不得重要。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学生对于音乐课堂会表现出一种兴趣缺缺的状态,甚至会认为音乐课堂的存在是在占用文化课的学习实践,让音乐的教学陷入一种尴尬境地。
(三)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造成教学效率地下
在农村的教育中,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上会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实际上都是语数外教师半途转业,或者是文化课教师兼职音乐教学。这样以来,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既定的要求,其教学计划更不会有什么科学性的计划。即便文化课教学能够有一定的计划,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也只是墨守成规,无法造就音乐教学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的平台,使得音乐教学的总体效果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效果差,学生音乐上升空间受限
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基本音乐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性效果,让学生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但是,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上的工作非常不到位,学生在音乐上的兴趣爱好和他们专业的发展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使得学生在音乐上的学习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二、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出路
(一)转变理念,加强音乐教学重视
在传统的教育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多疑文化教授为主,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之下,学校方面应当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扩大,与其他各个国家的音乐交流也在逐步的增强。为了保持我国音乐的竞争力,也是为了让全世界认识到我国的音乐形式和内容,我们必须重视音乐的教学。这既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满足我国对于音乐多样性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并要将其放在与文化课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全面的理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音乐的理论教学,大都处在片面化的教学当中。在这种片面性的理论教学中,不仅会让学生走进音乐学习的一个误区,同时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也会大大的减弱。为了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从根源上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将全面而系统的音乐教授给学生。学生在客观上对音乐有了一个总括的认识之后,其学习态度必然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之后,教师在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音乐的学习。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农村音乐教学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大都是兼任音乐教师,很少有专门的音乐教师存在。这种现象无疑会使得音乐教师总体的专业水平不高,也会造成学生后续的学习动力不足。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学习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任用专门的音乐教师。学校在任用音乐的教学老师时,必须保证其音乐的专业性,这是保证学生音乐学习得到保证的前提基础。第二,建立音乐知识的定期考核制度。定期的音乐专业知识考核,既是保证教师从自身树立起音乐素养的保障,也是保证教师的专业音乐知识始终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一致,从而为学生的现代化音乐学习提供便利。第三,组织定期的音乐学习。除了教师自主的音乐学习以外,学校方面还应当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定期的音乐培训,这也是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四)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