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商业模式发展史

时间:2023-10-05 10:40:35

导语:在商业模式发展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商业模式发展史

第1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 全产业链 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是 21世纪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发展态势备受世人瞩目。按照《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要高于 20%,2015 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 年至少翻一番,从而实现倍增的奋斗目标。

文化产业要得到大的发展,必须有好的商业模式。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竟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竟争”。商业模式是一种可盈利的方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文化企业经营需要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和改进,有必要探索和借鉴新型商业模式。

一、全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和启示

“全产业链”最先是由中粮集团提出的一种商业模式。该模式具有“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产业链贯通”的特征。由于它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所以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且下游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由于它实行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所以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掌控,且创新与品牌发展贯穿始终。因此,全产业链模式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带来较高、持续、显著性盈利的同时,能够快速反映消费者的信息,促进上游环节的创新与改善,使企业对市场的反映更敏感、更安全。

中粮集团率先提出的这个发展模式现如今已被文化产业借鉴。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最能反映文化产业特性的商业模式。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有《武林外传》。《武林外传》文化产业链具备文化和影视基地、相关剧本、合适的导演和演员、市场推手、稳定的消费群体等一系列构成要素。“武林外传”全产业链运作的成功启发我们或可将此模式推广,不仅是影视产业,更应该扩大到整个文化产业。

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给河北省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发展空间。

首先,河北省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较少,文化个体户较多的问题非常突出。2004 年,全省共有文化个体经营户59828 家,从业人员 14.8 万人,实现增加值 34.6 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规模小、分布散、整体实力弱,影响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整合、产业链贯通,将极大节约资源,提升产品价值含量,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其次,文化观念滞后,产业意识欠缺。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对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开拓文化市场缺少研究,一部分文化产业经营者自身的市场意识也很淡薄。目前国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少是来自于演职员队伍,对产业经营往往是从实践中摸索得出的朴素管理方法,缺少必要的现代管理、营销理论修养。市场经济需要有经济的头脑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尤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作和掌控,务求悉心学习和实践,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再次,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顺,尚未从“ 大文化”的角度理顺管理体制。文化产业按行业不同,目前是由多个部门分头管理。此种政出多门、职能重叠的状况不利于对文化产业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一,在于制度和体制。文化产业概莫能外。河北省委、省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尤其是 2010年 3月 8日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为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必须同时认识到,一方面,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属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按照一定的商业模式运作才能获得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建设的载体,文化产品和服务要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因此之故,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就有着与其他产业商业模式不同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1.价值主张更明确,具备价值观倾向性

任何企业,只要想做长远,就要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的传达给消费者。这首先需要确立一个价值主张,然后一切营销活动必须围绕此价值主张来进行。文化产业在传递思想方面比其他产业更突出。同时,文化产业的产品大多是无形产品和服务,由于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重要原因,因此,文化产业的价值观倾向性愈加突出。

2.消费者群体层次分明,目标群体明确

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区别在于,有的产业消费群体分层不明显,比如油盐酱醋茶类似的生活消费品的消费群体层次模糊,有的产业如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消费者群体层次相对明晰得多,比如有的消费者愿意花百元左右到电影院看3D电影,有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电脑下载看片。文化产业目标群体必须明确。试图占领所有的目标群体,试图生产目标消费者需要的所有产品,试图进入所有的产品渠道,试图用广泛撒网的传统促销方式让所有人知道产品,都是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的。

3.人脉链条依赖度高,创意人才需求大

文化产业比其他产业需要更强大的合作伙伴、分销渠道和人脉资源。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了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价值,顺利完成商业运作而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是文化产业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 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金点子”,因此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三、河北省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全产业链”作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商业模式创新,它为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文化产业“全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河北省来说,实现文化产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发展,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充实条件:

1.整合人才和资源,解决创意人才不足、文化个体户多、规模以上企业少的问题

如果用可持续成长眼光来评估全产业链的文化企业,“人才”在可持续成长的企业构成中显得非常重要。全产业链的运行需要各种人才集聚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包括研发人才、创意人才、数字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等,特别是需要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来实现各种因素的操控。我省文化人才现状是,人才资源潜力充足,各高校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相继设立,但多为培养技术制作型人才,营销、创意及复合型人才极缺,这在将来势必制约文化产业提升。要着手以自己培养和引进的方式聚集人才,只有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才能使文化产业“活”起来。

同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成功运作,需要资金资源、内容资源、创意资源、传媒资源等各种资源的支撑。这些资源的获得,可以是现有资源的利用或者转化,可以是通过合作的方式从别处引进,也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已创造。例如,我省有着历史悠久的燕赵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比如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等,这些都可以用动漫形式开发加工。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利用和再创造,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不仅能够为动漫创作提供源泉,尤其是可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河北省整合人才和资源已有好的范例。近年来,邢台市工笔画艺术异军突起,以宁晋县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的、以农民为主力军的工笔画从业人员达 6000 余人。邢台大力扶持工笔画产业,以宁晋县 393 艺术区、工笔画市场、工笔画学校为依托,形成了集培训、展览、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北京潘家园、琉璃厂两大市场,宁晋工笔画占到总销售量的 80%,全市工笔画畅销全国,远销日韩和东南亚。除了工笔画,邢台市艺术玻璃、老粗布、邢白瓷等文化产业项目也势头良好。2011 年,邢台文化产业产值达 55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3.86%,同比增加 41%。

2.树立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明确的政策导向,解决文化观念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使得一个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上游产品通过往下游延伸以增加附加值。同时产业目标是设计多环节、多品类、多功能的产品并与上游产品有机结合,目的主要是创新与品牌贯穿始终。以承德市为例,该市抓住“清朝夏都”这个文化元素,投资 2 亿元,邀请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创作了大型实景演出剧《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此举不仅弥补了以往承德缺少夜间旅游项目的缺陷,更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我国多民族融合历史的机会,加深了游客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认知。

全产业链首先是一种企业管理经营思想和理念。从理念——经营过程——企业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通过企业经营者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和超前的战略思维,并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例如,近年来,承德市积极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承德市建设文化大市实施纲要》、《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重点行业等做出统筹安排。特别是在投入上,市本级每年不低于 1000万元,县区不低于 300 万元,并随着财政收入增加而增加。同时,还积极引领民营资本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承德旅游人数已由 10 年前的 300 多万人次增长至 2011 年的 1700 万人次,2012年承德旅游接待目标人数力争突破 20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150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2%以上。

3.支撑核心企业,辅佐配套企业,解决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

全产业链要素在产业链条中展开,需要广阔的运行空间。比如影视产业集聚园,可以通过影视制片公司总部的集聚,建设集影视创意、拍摄制作、交易发行、影视教育、动漫、影视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它本身必须拥有广大的空间,才能使这些要素充分展现出来。同时,全产业链要求所有业务、产品和产品线以及各项活动,有一个统一核心,比如都服务于一个市场或都服务于一种共同的文化创意。因此,全产业链结构中的企业一般是若干个企业作为龙头,加上其他企业配合,带动整个产业链良性运转。这些龙头企业就是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其他企业则是此产业链中的配套企业。

以唐山遵化为例,现已形成“一区”“一城”“一廊道”“两基地”的文化旅游链条。其中,清东陵大旅游区是龙头,目标是建设集山水休闲、温泉度假、文化观光于一体的皇家山水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同时,实现打造城市游憩地、乡村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南部创新型乡村旅游基地和东部红色旅游基地的文化产业链式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立波,陈少峰. 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何以可能[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94-98

第2篇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兴起及其重要性

商业模式一词最早出现在贝尔曼等人1957年写作的关于商业博弈的构建一文中,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尽管对商业模式创新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其核心内容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一般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创造,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或者说企业运用新的经营方式和运营体系实现价值创造的巨大突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深入发展,一些依托信息技术诞生的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发展迅速并成为了全球最具竞争力、标志性和影响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采取了明显不同于同类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这种新的模式就被总结为新型商业模式或商业模式创新。到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使得许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企业虽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却由于缺乏好的商业模式而倒闭。另一些尽管最初没有掌握前沿技术的企业,却因为选择或创造了一种好的商业模式而维持持续发展。例如,亚马逊改变了传统的实体店面的书店现场购书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新型图书销售,为读者提供了读者评论、分类浏览清单、多维搜索能力、参照以前搜索、电子邮件通知、推荐引擎等多种服务,开启了网上书店的历史。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技术变革加快及商业环境变化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商业模式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对我国而言,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一是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为企业开辟一片“蓝海”,有利于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是对发展比较充分、竞争压力较大的传统经营模式的革新,可以为企业开辟新的细分市场和“蓝海”,从而为企业在“红海”中实现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可能。例如,亚马逊开创了网上书店、美国西南航空开创了廉价航空等,均在传统的市场中采取了新的经营模式,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许多领域,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盈利空间不断缩小,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是我国企业经营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内容。二是商业模式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有益补充,是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甚至形成了技术锁定的格局。当前,打破传统的产业分工格局,需要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由于技术创新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往往是“成三败七”、“九死一生”,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仍然是一项十分艰难的活动,而商业模式则提供了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商业模式创新往往能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从而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我国产业融合中商业模式创新的现状

(一)商业模式创新孕育了一批大企业、大品牌,并带动了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中也涌现了许多依托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起来的大企业、大品牌,如阿里巴巴、百度、如家等,并由此带动全行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在电子商务领域,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万亿。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在节能环保领域,2011年底,我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将近3900家,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1472家,比2010年的782家增加了88.23%,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达到1250.26亿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在2010年的287亿元的基础上增长到412.43亿元,增加了43.45%。

(二)商业模式创新同技术创新一样,多为引进、模仿和学习,首先开放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极少

总体上看,我国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一样,仍然主要依靠引进、学习和模仿,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当前,我国不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产业创新能力弱,首先开发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还比较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在产业融合中,特别是发展融合后的新行业和新业态,往往走在发达国家后面,发展受制于人,无法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引领全球产业发展。例如,合同能源管理、小额信贷、廉价航空等商业模式创新都是从国外市场经济国家中率先兴起发展的。

(三)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就是产业发展中的新兴事物,市场需求和经营过程存在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2000年3月宣告破产的美国铱星公司,最初想通过全球的卫星通信系统,实现电视与电话的融合。但是技术的先进性并没有带来商业上的必然成功,其技术融合与业务和市场并没有实现有机统一。此外,企业在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时,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一些制造企业在增强服务投入、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时,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融合发展和多元化发展的界限,没有把有限的要素资源投入到提升制造价值的服务环节中,采取了盲目多元化战略,导致了企业转型发展的失败。我国不论是服务企业还是制造企业普遍规模小,现代化经营理念不深入,经历市场经济考验不够,抵御风险挑战能力不强,对新事物和新趋势把握不准,直接影响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推广应用。

三、在产业融合中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突出。为此,要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引导企业在价值链分工上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服务企业通过服务增强战略或品牌授权等方式,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联盟等方式,实现资源要素、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有效整合。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坚持企业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地位,政府通过完善政策环境来促进和引导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认识。建议中央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将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到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组织相关部门系统研究和总结国内外成熟的新型商业模式,深入分析行业内商业模式创新的趋势,强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路、方向和措施的研究。加强宣传力度,总结典型经验,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并结合企业和产业实际进行推广。

第二,鼓励商业模式的创新试点、应用和推广。国家有关部门结合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选择容易突破的产业和环节进行探索创新试点。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中设立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的专项资金,加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商业经营模式,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服务等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支持企业积极探索适应产业融合趋势和特点的经营管理、渠道管理、价值链收益方式等,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效融合,并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形成竞争优势。

第3篇

【关键词】订单商业地产;万达

1、“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的内涵

近年来,由于各种政策的出台,住宅地产市场利润率有所降低,很多开发商开始进军商业地产。在进军商业地产的过程中,很多开发商开始借鉴万达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但万达的模式是否适合其他开发商,我们需要研究万达模式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万达的优缺点,让后起的开发商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万达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内涵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1.1共同选址、联合发展

万达集团和众多国际国内一流的主力店商家签订联合发展协议,共同选址、约定信息共享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到现在,万达已和沃尔玛、家乐福、百安居、百盛、国美、苏宁等20多家跨国及国内顶尖商业连锁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

与万达签约的主力店商家中包括多家紧密型合作伙伴,双方约定无论万达到什么地方开发万达广场,这些合作伙伴都要跟随开店。

1.2 技术对接

也叫共同设计。首先由战略合作伙伴提出需求―要多大的面积,高度,出入口,交通体系等,再由万达做出方案来认证,是否合适,提出意见,等设计图纸确定之后,双方正式签订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确认书,然后要合作伙伴马上打一笔保证金。保证主力店商家的需求在开工前就能得到确定,避免商家进场后的改建,减少浪费,因此租赁面积完全被租金所覆盖,没有无效面积[1]。

如果对方以后反悔要赔偿我们一年的租金,这样能确保不会跑单,有效防控风险。

1.3平均租金

为了节约谈判时间,万达把全国城市划分为三等(一等是北京、上海、广州,二等是省会城市,三等是其他城市),每一等租金多少钱事先确定下来,合作双方不用就租金进行旷日持久的谈判。而把工作重点放在业态组合、商场规划方面。

1.4先租后建

当面积、租金确认后,先签租约,交保证金后再开工建设,量身定做。即招商在前,建设在后。

2、“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的特点

2.1 重视前期运作,前期把一切问题都解决掉

四个关键步骤都发生在前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减少建设过程的变更成本和招商成本,表面上看浪费了时间,实际上节约了时间和金钱。

2.2 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大连万达在全国各地发展的购物中心都是以强势经营企业为龙头发展起来,中小商家依附于大商家引来的人流而生存。因为地方政府对于大型零售商业公司进入城市,优化当地的商业经营环境持积极态度,在很多方面打开绿灯,予以支持,这也是各地购物中心顺利发展的前提。

2.3稳定的资金收益

虽然“只租不售”对公司前期的资本要求非常高,但万达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在两个方面保证了稳定的资金收益:

(1)万达实行资金封闭管理的制度[2]。按照规定,每个项目公司都不得占用其他公司的资金。

(2)一方面大连万达和国外商业零售的战略合作,抬升人气,打造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给投资者以美好的赢利预期,为高房价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公司把沿街黄金地段和底层商铺销售给中小投资者,销售收入用于补偿开发建设投资。

2.4战略同盟利于整合资源

万达与沃尔玛以及其他主力店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战略同盟关系,这是万达“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的基础。万达可以为主力店在地产开发上提供专业指导,其他主力店也可以弥补万达在商业运营上的不足,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充分整合资源[3]。

正是基于以上的优势,万达通过这种模式,成功开发了多处商业广场项目。也因此,万达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逐渐被业界接受,并受到广泛的追捧。

3、“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的弊端

该模式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同时也有很多弊端,这些弊端对想要借鉴该模式的开发商来说影响更为深远,更加值得关注。

3.1融资困难

商业地产最需要的是资金,特别是对于只租不售的模式,前期投资巨大,需要低成本、能长期使用的资金。 万达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在资金方面有很多不利的因素:

(1)由于收益来源于租金,投资回报期很长。

(2)银行长期贷款的利息与商业地产回报率持平[4],因此无法支撑商业地产。

(3)由于万达商业广场的低租金水平难达机构投资者和香港证监会的要求,采用房地产信托的方式很难实现。

3.2主力店易与整体项目产生冲突

主力店是万达“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的关键,主力店往往表现地非常强势,这会导致主力店与整体项目产生冲突,冲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力店业态与整体项目冲突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确保订单模式的顺利进行,往往存在 “病急乱投医” 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对主力店的选择并无充分的主动性。但是,不同业态对选址的要求是不同的。开发商在选择主力店时不能占据主动,更谈不上考虑所在商圈的层次结构和业态分布,这样就会导致商圈结构紊乱,无法发挥商圈的竞争优势。

(2)主力店提出苛刻的要求

采取“订单”商业模式运营商业地产项目,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招商的难度,这些商业项目还可以借助大型零售商的知名度聚客,从而缩短培养期。 不过,开发商在享受大型零售商带来的客流的同时,也往往需要面对这些零售巨头的“苛刻”条件。 由于大型优质商业品牌在国内属于稀缺资源,导致其在开发商面前拥有很强的话语权,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开发商的利益。

4、“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的改进措施

4.1探索多元化融资

商业地产投资规模大、流转周期长、技术含量高[5],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完成,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动则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投资。而万达只租不售意味着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快速回流,因此,雄厚的资金保证是商业地产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雄厚的资金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方案。

首先,引进战略伙伴入股。可以考虑与国内外大型的投资公司或者商业银行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

其次,积极寻求上市。万达的融资渠道可以通过上市来极大的拓展,融资问题也会得到极大的缓解。在国内融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4.2培养自主商业产业,扩大单店比例

万达的商业广场以前太依赖沃尔玛这样的大公司,结果才导致了万达在与大商家合作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影响项目的整体利益。

首先,万达需要扩大单店比例[6]。单店与品牌店各占50%,另外把一些散铺整合起来打造中型商场、超市等,缓解与沃尔玛的不对称现象,形成大、中、小三层结构,增加单店的竞争能力,形成较为平衡的市场竞争结构。

其次,培养自主商业。万达开发自己的影院、酒店、文化产业、连锁百货来摆脱对大商家的依赖。

参考文献:

[1]杜楠. 战略联盟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以万达订单商业地产为案例[J].经济管理,2010,32(5):126-136.

[2]沈弥雷.论商业地产的订单模式经营[J].商场现代化,2006,[12]:58-59.

[3]宋检红.对我国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思考[J].房地产开发,2008,34[10]:243-244.

[4]石玉.浅谈商业地产面临的主要矛盾与对策[J].大众科技,2004,[8]:40-42.

第4篇

关键词:商业;运营模式;绿色景观;发展趋势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三十多年前提出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新纲领中,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今天中国的经济奇迹;然而,在这种以资源、人力作为大量基础的初级工业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目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程度较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深度反思,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下,形成了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论;比如,生态理念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就是典型的例子。以下就在这个背景之下,从环境的角度,展开对绿色景观发展趋势的讨论。

1 绿色景观的现代功能与价值

首先,在生态恢复、环境治理过程中,根据教训与经验,我国现阶段已经出现了“海绵城市”的新型生态城市发展理念与措施,并且在武汉、重庆、苏州等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种以绿色景区作为核心要素,构建起来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环境、生态、城市、景观、灾害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到绿色景观的现代功能与价值。

其次,在功能方面,它是废弃、扬尘的吸收者,是城市的绿色卫士、是宜居的必备要素,也是化解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非自然特征的重要桥梁;具体来看,绿色景观,既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也体现了它的审美功能,从更高的层面看,它在人与自然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并通过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商业运营解决了水资源的利用问题、赢得了经济价值,最终实使社会矛盾消于无形之中。

2 绿色景观的商业化倾向及其作用

首先,在功能与价值方面的体现,使商业经营者,发现了它的闪光点;从现在的发展势头分析,所谓的绿色景观的商业化,已经极大地推动了整体绿色景观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在园林工程、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方面,在居住的小区中的绿色景观、室内绿色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已经由商业运营的推动出现了活跃因子,并且,正在向着专业化、艺术化的层面进一步发展。

其次,这种绿色景观的商业化倾向不仅仅推动了一个绿色行业的发展,重点是在解决生存环境问题的同时,让各种资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尤其是在转变人类生活形态与方式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绿色景观的商业化倾向及其后续发展中可能的价值发掘,会极大的促进社会就业,提高民众审美能力,增加休闲场所的面积,为城市披上绿装等。

3 商业运营模式下的绿色景观发展趋势

受绿色景观的商业化倾向及其作用影响,造成了绿色景观实践在空间、地点、应用层面极大的扩展,以下就透过这些视域对商业运营模式下的绿色景观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分析。

3.1 时空的超越式发展趋势

首先,商业运营模式下的绿色景观,在楼层、楼顶、小区绿化区域,室内装潢、阳台景观、墙面绿植,公路绿化带、城市公园、休闲绿地、城市生态治理、生态环境治理、旅游景区绿色景观营造、环境教育及环境艺术等方面,均获得了极大地发展与推动,目前已经形成了“绿色景观经济市场”的雏形。

其次,它的时间超越性体现在绿色植被的种类方面,尤其是按照季节分布、种类分布所形成的任意时节均能看到绿色的事实;另一方面,就是在历史发展的视野下,我国古代遗留下的风水学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与发展,重点发扬了古人所注重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具体来看,就是将绿色景观作为一种功能性的价值,赋予生态城市建设之中,解决各种城市发展中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洪水淹没城市造成灾害的问题等。

第三,在空间的超越发展趋势方面,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地面、建筑上层空间之外,绿色景观极大的在丰富种类、移植、培育新品种的情况下,使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下的绿色景观,正在逐渐进行混合利用与协调式配置;另一个空间的超越性就体现在对于其他文明或不同文化下的绿色景观技艺的应用,所以,目前在不同空间中看到的绿色景观,有农家风情、田园风情、山水情调,还有来自于异域的法国“裁剪术”、英国的“密布术”、中国传统园艺造型中的“配置术”等。

3.2 范围的扩展发展趋势

首先,范围的扩展包括上层建筑层面,如政治、法律层面的政策、规范,如经济层面的商业化运营,如社会层面的园林工人就业,如教育层面的绿色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装修绿色景观设计等,还有艺术层面的景观审美,以及城市建设与规划层面的绿色景观与生态发展研究等。

其次,绿色景观在商业运营模式之下,在功能、作用、价值、影响各个方面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在新一轮的绿色景观行业发展与市场推动之下,必然会掀起更多的附带产业的出现。比如,以多肉植物为物,如果从商业运营模式下的绿色景观范围分析,它的市场的出现,催生了种植、作为商品的市场交易、公司批量购进营造绿色氛围、室内绿色景观布置、婚礼绿色景观布置等不同领域的开发与应用。

3.3 商品化理念推动之下的优势发展趋势

首先,在商业运营模式之下,涉及绿色景观的范围均会被按照具体的情况,当作商品或产品来进行进一步的价值分析、应用扩展;比如,上文中所说的均属于商业运营模式的推动与促进;另一方面,它的优势在于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兴市场,无论从参与人数、涉及的绿植品种、工艺与设计发展人才培养,还是产业链构建等均有极大的比较优势。

其次,商品化理念的推动,使消费者成为核心,这样绿色景观行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以人为本”或“消费者需求”的影响,根据一般的市场规律分析,产品化的运营模式下,绿色景观行业必然会出现,艺术化的更高发展,绿色景观所产生的审美价值会在商品理念推动之下获得经济学上的乘数效用。

4 结语

本次研究立足于绿色景观发展的基本事实,透过分析商业化的运营模式下绿色景观及其行业的发展情况,对其进行了具体的探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商业运营模式之下,绿色景观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生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与自然的非和谐发展,在于工业模式发展下造成的各种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缺少战略性的规划意图所致;但是,在认识到问题,并决心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在当今商业模式推动下的社会发展中,认识了绿色景观的价值,并透过对它的科学应用与发展推动,目前使它的价值不断在上升,因此,未来的绿色景观发展趋势明显向好,并且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动。

参考文献:

[1] 常青,李双成,王仰麟,等.基于稳定映射分析的深圳绿色景观时空演化及启示[J].地理学报,2015(12).

[2] 王蕾,王兰霞,裴婉辰,等.城市绿色景观格局及异质性特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26).

[3] 张波,王荣杰.工业绿色岸线的营造――以船厂绿色景观的营造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4(3).

第5篇

关键词:O2O;闭环;发展历程;展望

近年来,O2O概念愈炒愈热,互联网巨头及创业者纷纷涌入,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以期抢占这貌似“庞大”的市场。诚然,O2O的繁荣不仅改变着餐饮业、服务业等行业的营销模式,更改变着人们消费习惯。然而,改变是否一定能带来回报,习惯是否必定创造价值,我们不必过于乐观。

一、O2O的界定与发展现状

O2O即Online To Offline,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介质,在线上为商家与消费者促成线下交易。对O2O平台而言,其产业链涉及到线上与线下,但在须在线完成支付,以便于精确计量平台为商家带来的收益及客户群,提高其议价能力以及完成广告的精准投放。对商家而言,其实质为单项产品适度让利,作为广告费用的转移,在平台商家达到一定数量级以及O2O惯用人群增长停滞之前,通过销量的提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其总体利润。在短期内,商家盈利、客户获得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或服务、平台获取佣金或其他营收,微观层面上形成“三赢”局面。

数据显示,美国线上消费只占8%,线下消费的比例高达92%,市场容量约10万亿美元;在中国,这一比例分别为3%和97%。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41.9亿元,同比增速 71.4%移动互联网经过两年的沉淀和积累,市场正朝向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商业化价值逐渐凸显。眼下BAT及各路豪强纷纷加入O2O创业行列,媒体、商家、消费者反馈良好,加之先培育市场后盈利的互联网思维与美团网实现单季盈利的讯息相碰撞,O2O概念被市场极度看好,大量资本强势涌入,被定义为未来的消费形态,包含着万亿元市场。

二、多数O2O平台竞争的必由之路

市场充满了可能,我们不排除某O2O创业者掌握某些核心资源或通过差异化发展另辟蹊径,在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的可能性。但是,由于O2O商业模式可复制性强,技术门槛低,大部分O2O平台的发展必然无法摆脱以下两条途径:

1.资本的对抗。O2O平台的发展离不开资本以及资本的竞争。在O2O市场大瓜分的竞争中,面对着多如牛毛的竞争对手(其背后是来势汹汹投资者、投机者甚至是赌徒),依靠大量且可持续的资本,挺过烧钱的混战和融资的严冬必不可免。充足的资本和良好的现金流是O2O平台能否挺过恶劣竞争的根本保障。例如,团购平台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上市圈钱利在当下,一种精耕细作立在长远,团购鼻祖Groupon、高朋等属于前者,美团、拉手、窝窝等属于后者。但不论是种类间的竞争还是种类内的竞争,都大大降低了资本的使用效率。尽管团购模式有着很好的现金流,但面临恶劣的竞争也不得多轮融资与竞争对手厮杀。

2.完成O2O闭环。O2O闭环是指两个O之间要实现对接。通过线上的营销与推广,把客户群体引导至线下商户进行消费、消费后需要再引导顾客回到网上确认交易(或消费前)或分享体验,其核心在于O2O平台须对全部由自身激发的全部行为进行记录,确保自身对于商家的议价权。无法实现闭环O2O平台无异于一家普通的信息网站。

对于O2O平台闭环的重要性,创业者们早已充分认识。尤其对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巨头而言,与其说O2O平台之争,倒不如说闭环之争更契合实际。两大互联网巨头积极制造各种情境,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体验,旨在率先增加用户粘度,获取O2O竞争先机。

三、O2O市场的生命历程

O2O市场的发展应当有规律可循。以餐饮服务业团购为例,通过分析O2O市场发展进程中所涉及的三个重要角色――线上平台、线下商户、消费者观念、行为以及习惯的变化,对O2O市场的发展做出合理预测,为O2O平台发展提供启迪性意见。

1.市场培育期。市场培育期是O2O市场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目前的O2O市场所处阶段。

O2O平台:在此阶段,O2O平台跑马圈地,依靠资本迅速扩张。线下商家的上线率,即本地可团购项目的数量成为O2O平台率先突围的核心竞争力。此时,O2O线上平台重视团购数量、轻视质量的动机强烈,对线下商家缺乏有效监管,用户体验差。由于线上商家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消费者对所消费的服务评价较低,会产生晕轮效应,进而对O2O平台产生负面评价,但这并不影响O2O平台的快速扩展,同理参照平台建设初期假货横行的B2C平台。

商家:价格歧视是同一卖者的同一产品对不同消费者或对同一消费者不同购买数量或不同购买顺序,收取不同的价格则称为价格歧视。O2O平台的推广使得线下商家客源多元化,加之线上与线下具有天然的信息不对称性,线下商家通过价格歧视策略获得最大收益。与此同时,在利润的驱使下,线下商家越来越多的加入到团购平台中,下线商家的网络宣传思维也快速成型。此外,基于目前餐饮服务业同质化严重的现状,多数线下商家的网上客户忠诚度差,多以跑量盈利。

消费者:对消费者而言,O2O购物的生命周期被划分为六个阶段:需求确认移动搜索购买决策移动支付门店消费售后反馈。O2O闭环的产生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需求确认向移动搜索的转换,而在此阶段消费者“服务需求上网”意识逐渐成型。

2.市场成熟期。市场成熟期是O2O市场发展的第二阶段,也是O2O市场发展的鼎盛时期。

O2O平台:在资本对抗与闭环之争过后,O2O的市场蛋糕被O2O创业者共同做大。由于团购行业具有马太效应明显、强者更强的特点,少数寡头公司垄断O2O市场。O2O平台开始对线下商家的质量开始着重筛选,确保消费者获得良好的消费体验。此外,平台对线下商家有着极强的议价能力,并拥有大量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数据,O2O平台处于最强势时期。此时,O2O平台的拥有三大主要获利手段:与线下商家分成、广告的精准推送、以及充沛现金流带来的投资活动。

商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由产品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过度,在经济平稳的状态下,餐饮服务业增长至一定规模并保持平稳。本地餐饮服务业的线下商家上线率也呈现出较大规模,绝大多数商家都进行O2O线上推广的尝试,对于新成立商家而言更成为初期宣传推广的标配。线下到线上的整体搬迁,意味着线下商家线上推广意识得以普及,也意味着“三赢局面”的逐渐消失。线下商家市场竞争更加充分透明,跑量盈利的价格战无法在理想状态下盈利,差异化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本地商家在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迅速到其他城市的相似市场环境复制(O2O平台团购销量的公开透明性使得优秀商家更容易被资本发现),形成品牌。

消费者:此阶段消费者“服务需求上网”意识得到普及,外出就餐、娱乐、保健等生活需求优先从团购平台获取了解。团购网站成为消费者日常餐饮、娱乐消费的重要导入端口。

3.市场式微期。O2O平台:本地化特征更为突出,寡头垄断能力增强,不同平台间的团购项目同质化严重。部分具有一定实力的连锁商家出于自利原则的考虑,自建线上购买平台。O2O平台上一部分优质服务商因自身壮大而呈现出流失的迹象。

商家:由于消费日趋依赖于互联网,线上线下信息的不对称鸿沟日趋填平,对待消费更加理性,价格歧视策略不仅不能使得客源因渠道的拓宽而增加,相反线下客源转变为线上客源,最终导致利润水平的降低。此外商家饱和度出现,O2O平台的推广并不能实现销售额的质变,竞争本质回归到产品服务的竞争而非宣传渠道的竞争。

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获取本地服务信息的渠道不仅局限于O2O平台,本地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本地贴吧、线上讨论组等开始对消费者的消费发起点实现分流。

四、关于O2O的前景展望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O2O商业模式的发展将进入市场成熟期,O2O闭环之争将更加激烈。随着互联网巨头的针锋相对,O2O创业者将会从细分市场获得商机,一旦细分市场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O2O创业者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或是互联网巨头收购的青睐。此外,优质商家与消费者协同获益,餐饮服务业以及相关产业将得到极为快速的发展。在强调经济结构转型的今天,O2O的健康快速发展无疑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奇平. O2O 商业模式剖析[J].互联网周刊,2011(19)

[2]艾瑞网. 2013Q2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241. 9亿元,商业化价值逐渐凸显[EB/OL]. 2013-08-20.

第6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定义;商业模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07-02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在1957年作为概念正式最早出现在学术论文里,但这个概念真正走入公众和学界的视线却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经济特别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商业模式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使命。作者以“商业模式”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近5年(2008—2012)平均每年发表的文章有4 500篇,而上一个5年,这个数字是1 637篇。仅从论文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到商业模式这个概念是管理学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尽管商业模式概念现在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却莫衷一是。学者们通常会选择一些特定的定义来描述商业模式,使其符合自己的研究目的。研究成果之间差别甚多,以至于很多研究无法承上启下,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3个领域:(1)电子商务领域,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凭借着优秀的商业模式异军突起,许多企业突破了传统的付费-服务的盈利模式,采用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获得了竞争优势。(2)战略问题,比如价值创造,如何获取竞争优势,如何提高公司业绩等。(3)新技术如何实现商业化。

Zott和Amit(2011)在The Business Model: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rch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做了总结。包括商业模式一种描述(Applegate,2000;Weill & Vitale,2001),一种结构(Dubosson-Torbay,Osterwalder,& Pigneur,2002;Timmers,1998),一种概念工具或模型(George & Bock,2009;Osterwalder,2004;Osterwalder,Pigneur,& Tucci,2005),一种结构模板(Amit & Zott,2001),一个集合(Seelos & Mair,2007)等等。

国内学者李东(2010)认为,商业模式可以视为一种规则。魏炜(2012)认为,商业模式可以视为一种交易结构等。

下面笔者按照时间序列罗列了重要国外学者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

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架构,包括:不同业务参与者以及他们角色的描述;不同业务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收入来源的描述。Amit& Zott(2001 ,2010)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交易的内容、结构及其管理,以便企业可以抓住商业机会,获得利润。由于交易是和经营活动相联系的,作者进一步挖掘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定义,并且将商业模式定义为相互联系活动行为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超越了公司的边界。Chesbrough & Rosenbloom(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帮助技术潜力实现经济价值的探索。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解释企业如何运作的故事。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回答了Peter Drucker的经典问题:谁是顾客?顾客认同什么价值?这也回答了每个管理者要问的问题:我们如何在这个生意中赚钱?解释我们如何以一个合理的代价向顾客传递价值的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Johnson,Christensen&Kagermann(2008)认为,商业模式是由4个相关联的元素组成的,它们共同创造传递价值,那就是顾客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关键流程。Casadesus-Masanell &Ricart(2010),Teece(2010)认为,商业模式是公司已经实施战略的反映。商业模式清楚地表达企业价值创造的总体逻辑,并且是在企业传递价值过程中,保障企业有一种可以接受的收入和成本结构。

总结起来,对于商业模式的描述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观点:一是财务观。商业模式就是描述企业如何产生价值及获得利润的。二是交易观。商业模式就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三是组织观。商业模式是组织构型,即企业如何组合各个部分形成完整系统进而有序开展业务的安排,包括价值活动、资源能力等。如Osterwalder等提出的四支柱九要素模型、Lecocq等得RCOA模型。四是价值观。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逻辑,及由价值定位始,以价值创造、维持、获取为主干,分析企业如何开展业务及获取利润。

尽管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存在如此多的分歧,但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也取得了如下几点共识:(1)商业模式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对它的研究不同于对产品,公司,产业的研究;尽管商业模式最终聚焦在某个企业,但是商业模式的研究边界却超越了传统的企业边界。(2)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其中的元素相互影响,共同解释了企业如何经营业务。(3)企业及其关联方的行为活动,在商业模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商业模式解释了企业是如何创造并且获取价值的。

二、商业模式体系结构

源于对于商业模式本质的不同解读,对于商业模式的构成的认识也有很多不同。应当说,定义的不同更多源于学者的不同视角和侧重。最好的模型都是简单的,如果为了追求定义大而广的内涵,往往反而却丧失了其实用性和研究价值。唯有有所侧重、有所强调,才能做到重点突出。早期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往往都是一些内容的简单罗列,这些内容通常都是直接的,原原本本的出现在企业的活动中。例如,Horowitz(1996)提出,商业模式由价格、产品、分销、组织特征和技术5个部分组成;作为国外最早研究商业模式理论的学者之一,Timmers(1998)提出商业模式由产品/服务/信息流结构、参与主体利益、收入来源3个方面构成。可以说,这些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构成阐述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到了商业模式的本质,但是更多的是描述事实,各个要素孤立而缺乏联系。尔后的学者认识到了这一点,采用网络化的视角,不仅是简简单单罗列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而是以系统化的视角研究各个构成的有机结构和相互关系。例如,Chesbrough等(2000)提出,商业模式由价值主张、目标市场、内部价值链结构、成本结构和利润模式、价值网络、竞争战略6部分构成;Hamel(2000)提出,商业模式由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顾客界面4部分构成。

国内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构成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李东(2010)提出了一个商业模式的“容器模型”,该容器由4个板面组成,包括:(1)定位板块规则;(2)利益板块规则;(3)收入板块规则;(4)资源板块规则。这4个板块相互联系相互左右,最终“包裹”住企业的价值。原磊提出了商业模式的“3-4-8”构成体系,其中:“3”代表联系界面,包括顾客价值、伙伴价值、企业价值;“4”代表构成单元,包括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8”代表组成因素,包括目标顾客、价值内容、网络形态、业务定位、伙伴关系、隔绝机制、收入模式、成本管理。原磊通过对比近十年国外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指出,商业模式这个概念主要从单纯获取利润的逻辑向企业利润运营结构和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考察渗透。

三、目前对于商业模式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彼得德鲁克说过: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不同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竞争。时势造英雄,可以说“商业模式”这个词汇就是现在形势下的一个英雄。前文指出,在电子商务、战略领域、技术创新实现商业化这3个领域,商业模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应该看到,商业模式的研究仍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较具体的体现在如下3点:(1)本质定义不明确,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对于商业模式本质是什么已经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但是很多学者更加倾向于去讨论商业模式的作用,而不是其本质。缺少一个统一定义,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多研究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里进行,众多学者的研究无法形成一个健全而有力的体系结构。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应当尽量采取具体、精确的词汇,使得其他学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商业模式定义的具体内容。(2)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混淆不清。尽管学者们已经认同商业模式是不同于企业战略的一个全新的研究单元,但事实上真正对二者的关系和作用依然没有达成共识。对于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是C.Zott和R.Amit(2008)提出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可对竞争战略的效应产生影响的“情境”,它与战略的匹配状况,而不是它们各自独立的情况,才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完整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战略可作为一种“输入”因素,商业模式则是一种“调节”因素。(3)商业模式到底有什么作用。这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商业模式这个概念有用?谁会用这个概念?什么时候,怎么使用?商业模式是一种”故事”,用来来讲述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逻辑?还是一种规则结构,可以更大地释放技术的经济价值潜力?亦或是一种模板,可供其他企业模仿和学习?可以肯定的是,商业模式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些作用会比较突出。但以上3个问题确实需要一个比较清楚的回答。

参考文献:

[1] 李东,王翔.基于规则的商业模式研究——功能、结构与构建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10,(9).

[2] 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3] 斯莱沃斯基,等.利润模式[M].张星,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4] Christoph Zott,Rapheal Amit.Designing Your Future Business Model: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 [R].Pamplona,Spain:University

第7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 幼教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46-01

1 商业模式内涵

商业模式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逐步产生,在90年代则实现了扩充应用发展。基于商业模式可体现组织实践功能,并对其具体活动实施概括,进行了企业生产产品、服务客户的相关定义,并映射出其组织方式、盈利创收具体信息,作出了对其形成市场与业务流程的具体描述。基于战略目标组织商业模式可引导企业作出正确决策。商业模式包括具体发展定位、业务体系、盈利形式、资源能力水平、管控机制、单位现金流总体结构及其核心价值等要素。在我国商业领域,针对商业模式的逐步创新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与技术创新并重,主体代表企业创设价值阶段中形成各类基础逻辑的更新转变,不仅涵盖多类商业模式组成的变更,同时也涵盖各个要素之间具体关系、动力机制的变更。

2 幼教行业实践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我国逐步迎来了全新的早教发展时期,其成为新一代服务普遍刚性需求,并被各类营销商家逐步重视。另一方面早教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幼教业提出了全新考验。目前,幼教行业整体师资队伍素质水平应进一步提升,幼教行业体现出教师入门管理较低,缺乏系统性要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弊端问题。同时无序发展的早教市场进一步对幼儿的发展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年轻父母目前多存在不令孩子落后在起步阶段的思维,进而令早教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较多特色班、兴趣班大肆发展,在没有获取审核批准的状况下便私自经营,而其实践教学理念、具体教学方式及场所均欠缺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与细节性,令初入学堂幼儿受到了不良影响。再者,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令较多长辈围绕着一个子女转,他们的过分溺爱、照顾影响了幼儿的自主发展,令其无法形成勇敢进取、自主拼搏、自食其力,并对今后的健康成长形成了负面影响。当前幼儿教师多以女性为主,男性教师比例少之又少,幼儿在面对庞大的女性教师群体下,难免形成性格缺失。

3 基于商业模式促进幼教行业创新发展

基于现代化商业模式,我们应明晰其核心内涵优势,做好科学定位、促进运行管控机制有效优化,激发其核心价值,进而扬长避短,促进幼教行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3.1 双管齐下良好定位

幼教行业不仅是一项产业,同时也是一面社会旗帜,其需要幼教机构联合政府双管齐下建设努力,基于现代商业模式,扩充产业发展。政府单位应基于自身行政手段构筑幼教行业的坚实进人壁垒,强化其管控机制。相关单位应由实际状况出发,创设全面、完善的行业管理规范、实践规划,扩充自主管理途径,实施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应由源头做好全面管控。幼教办公环境、师资配备、法人管理、办学规模、实践章程等均应受到规范层级审核管理,才能保证幼教单位获取经营资格,杜绝黑户破坏幼教市场秩序。教育、安全管控、卫生等管理监督机构应全面开展对幼教行业的核查检验,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由专业视角发觉隐患问题,并责令其全面整改,对不符合要求的幼教单位应做关闭处理。幼教单位则应强化自我约束监督,并创建互相管控机制。幼儿园之中,真正发挥主导影响的并非园舍以及设施等各项客观物质条件,而是应将幼儿真正培养为有用之才。因此,幼儿机构应全面明晰发展思路、实践教育理念,领导、基层教师则应深入探索,履行岗位责任,优质完成任务工作,做好监督管控、自我反省检查,对于各项存在问题持续完善改进。另外幼教行业的科学发展,各个单位应基于商业市场影响做好互相监督,积极对各类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曝光、杜绝不正之风,提升行业发展透明性,引入商业竞争机制,进而实现良好的行业发展与提升。

3.2 履行内外兼修管理机制

为净化行业环境,基于商业模式我们应进行考核牵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教师管理水平,令其发挥关键资源影响效能。教师应为人师表,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自身素养修为。幼教行业还应重视引导及规范管控机制,令教师科学履行实践职责。引进教师阶段中,则应注重专业对口,吸引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高素质教师。日常培养中,应全面为教师开创再培训、再教育的广泛交流平台。为加深直观认识,应位于教师队伍之中打造标杆形象,利用真人真事、优秀事迹感染教师。例如,号召幼教教师全面学习最美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令其深受感染,进而通过自省、自查,巩固教学实践水平。外部考核管理层面,应以家长监督、满意为首,关注日常表现,秉承公平科学的原则,令各类评价结果同教师的薪金奖励、职位晋升有效挂钩,对于不符合幼教岗位要求的员工应予以解聘。基于商业模式,我们应将适度发展作为标准,引导幼儿全面激发自主能力。应对其实施适度的关爱。并应令家长配合教师,对幼儿充分信任,为其开创自主锻炼、积极探索的广泛机遇,令其在学习发展进程中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及解决问题,进而体味获取成功的喜悦感与满足感。通过该过程幼儿获取的经验知识最为宝贵,可通过有效内化变为自身一笔可贵的财富。教学阶段中,不应将幼儿的所有事情均大包大揽、过分溺爱,这样只会令幼儿的好奇心被不良磨灭。另外,我们应全面打造优质男教师队伍,令其成为幼教行业独特风景线,成为商业竞争中的一项资源焦点,发挥男教师优势,令其同幼儿形成良好的默契性,并打造优质感情纽带,扩充幼教行业的全面平衡发展。

3.3 发挥社会导向内含价值

幼儿阶段对整个人生的成长尤为重要,为此,幼儿机构应秉承教育育人科学理念,有效联系自身价值同社会责任,不应仅仅基于商业目标过度发展,形成如同早教行业的混乱局面,应通过强化自我教学,开创丰富经验的广泛、开放交流平台,令各个区域、丰富等级、不同营建规模幼儿园全面汇集,共同探讨园区建设、膳食设计、课程规划、安全教育管理等工作经验,并对彼此形成良好的启迪,进而结合自身反思,有效查缺补漏,真正符合社会及家长的全面需求。由精神、文化、内涵、理论等层面打造幼教行业的良好商业形象,令其在担负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汲取商业模式优势,实现良好持续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总之,幼教行业承担着培养、熏陶、感化教育的重要职能,为此我们只有基于商业模式内涵,促进幼教单位优化定位、强化机制建设、凸显社会导向价值,才能令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质教育目标,获取长足进步与提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商业地产

引言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目前的几种主流商业地产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和梳理,对从住宅地产转型进入商业地产的房企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个地产开发商准备开始进入商业地产行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针对自身企业情况及所在区域商业发展状况而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否则就会容易出现资金、人才、招商、运营等不同方面的问题而导致败走麦城。

1、万达模式:订单商业的典范

万达利用其“订单商业地产”的商业模式,经过数十年的打磨,成功将单店、第二代的组合店,发展到目前的第三代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就是多功能综合集中开发,包括城市中的办公、商业、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多项功能组合,万达广场就是典型的城市综合体,不但有酒店、写字楼、商业,还有特色商业街、公寓、住宅、大型广场等,这种多业态功能组合能快速的增强万达广场的影响力,迅速提升万达广场的城市商业中心地位。万达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商业地产开发商,持有物业面积达1000多万平方米。但是她也曾有过惨痛的教训,也经历了不断地摸爬滚打。2008年曾经将建好位于沈阳市核心区的万达广场炸掉了。

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大规模商业地产开发的企业,万达首创的“订单商业”模式获得了极大成功,其优势主要在于:快速开发、快速销售,尽可能提高资本周转;自建主力店、与众多国际零售巨头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对主力店的资源掌控;低价拿地;品牌影响力强,能主动选址;订单地产、独特的商业资源;可以实现快速复制,是万达模式得以较快发展的关键。“以售养租”亦是支撑其迅速发展的资金核心。万达金街和SOHO等的快速销售为万达整个项目提供强现金流。通过过出售物业和租金收入,万达实现了自身的快速铺网。据悉,除个别城市其持有的物业比例达到40%外,其余基本在25%-30%左右。

万达的战略合作伙伴有30多家,都是国际国内知名公司。这类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着稳固的地位,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消费群体。万达商业地产到任何地方投资,最少会有几十家知名主力店跟进。其与全球众多500强商业巨头和国内实力商业连锁企业均有合作,屈臣氏、Gucci、ZARA、Cerruti1881等国际一线品牌的进驻,拉升了万达广场的高端层次。

万达在2011年之前仅发行过一次信托融资,2012年万达发行了90多亿元的高息信托融资。王健林承认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也遇到了些困难,“长白山项目去年最需要钱时没人给贷款,我们向股东借了点款,然后加快销售撑过去的。”无疑全国在建和即将开建的万达广场将需要相当资金和人才储备,万达也在进一步完善融资平台,不但进行信托融资,还谋求万达商业地产和万达院线进行IPO,从而降低万达上市融资的风险。“订单商业”模式并非万达首创,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但在国内的操作上却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很多开发商没有足够的、能够支撑“订单”模式的商家资源,同时,商家也会关注到该开发商的实力是否够,能否给商家带来足够的信心和稳健的商业经营能力。

2、SOHO模式:分散销售,快速变现

SOHO中国则是将项目分散销售。SOHO中国通过这种模式快速回笼资金,短时间变现,而潘石屹则认为,比较成熟的城市和区域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无一不是分散的产权(即产权散售),如果将眼光放长远,用每一个商家的智慧和市场自然调节的模式会比统一规划的模式更有生命力。

以散售为主,业权分散的商业模式,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发生纠纷。厦门2008年就曾经发生中山来雅倒闭事件,因为开发商的资金一时周转不开,一个当时厦门业绩最好的百货被查封关闭,大厦的数百名业主无法取得一致意见,至今仍无法重新再出租经营,原因不外乎:一方面,在分散的产权商铺里,业主对租金的期望值不一样。没有统一经营,商铺的主空置率比较多,整体商业氛围较差,已租商铺经营业绩差,待租商铺无人接手,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不能保证业态的合理搭配,开发商不能对业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布局。目前SOHO尚都和建外SOHO的商家入驻率都很低,可能都与此有关。

目前,SOHO中国也意识到没有持有型物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不利的,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她需要的是拥有持续强劲的盈利能力。SOHO也开始决定由出售模式向持有模式转型,以后每年持有的物业量都要增大。目前海外已经不再采用商铺散售方式,而且在国内的许多地方政府在招拍挂土地时也经常会设定一定的条件,要求开发商要持有一部分物业或全部持有物业,不得分开散售商铺,要持有10年以上物业或整体出售才有资格参与竞拍土地。所以选择SOHO模式也要注意到所在城市的具体状况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

3、凯德模式:全部自持,双基金配置

凯德商用在中国的布局是一、二、三线城市全面开花。而据凯德商用中国总裁骆伟汉介绍,公司目前在中国35个大中城市拥有并管理着总物值超过530亿元人民币的55个商业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490万平方米。目前,凯德商用在中国内地的资产值目前约占公司总资产组合的42%。

凯德置地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三大策略:一是打造全链条基金融资平台,二是以费用收益模式替代资产收益模式,三是剥离非核心资产政策。

长期持有物业是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趋势。如菲律宾顶峰控股集团也是采用其一贯的作法,自已持有物业罗宾森广场。

凯德是集开发商、运营商和物业管理者于一身。来福士广场集酒店、商业购物中心、服务式公寓、写字楼等为一体,是其旗下的商业综合体品牌,如成都来福士广场、上海来福士广场、北京来福士广场等均通过来福士中国基金将私募基金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嵌入到该等项目的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中去,从而将来福士商业模式在中国一线城市进行复制。同时凯德还通过私募基金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将嘉兴茂广场在中国的众多二三线城市进行复制,这不能不说是其商业模式成熟运用的结果。

凯德置地擅长运用房地产基金,自1994年进入中国至今,她通过40亿美元规模基金的运作,在全国40个城市的开发了450亿元的总业绩。凯德置地通常在项目建成后,先把项目注入私募基金,待项目能产生稳定现金流时,再把项目注入REITs。如此,物业升值利润被前者分享,而REITs则分享了项目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以保证项目的持久稳定运营和资产再升级的可行性。

中国商业地产商可从两个方面去借鉴凯德模式;一是自持物业,现金流稳定,助力企业长期持续发展;二是融资多渠道,资金链稳健顺畅。

看一个商业模式是否适合企业自身,是不能简单的依靠一两个指标去衡量的。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需要综合去考虑企业的需求。追求短平快的开发商,可能直接低价销售,快速回笼资金;像凯德、华润这样类型的开发商,选择持有物业,强调品牌战略,通过稳健经营去提升物业的价值。同时目前商业地产已经不是过去纯粹的地产开发或资源整合,而是发展到了资本运营阶段,我们选择商业模式应该顺势而为,而不能简单的将一种商业模式套用到自身企业上,应该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初,通过学习并吸取万达、凯德及SOHO等不同商业模式的经验与教训,再有根据自身开发的项目,针对性地结合项目所在的城市、商圈、消费特点、商业体量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来打造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商业地产典型模式解析.王景权.中国房地产(2011-04-05)

[2]凯德启示:商业“后来者”如何居上.张晓兰.安家(2012-05-15)

[3]逆市有所为:凯德房地产“双基金配置”应对周期风险.刘湖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5-20)

[4]商业地产招商运营:范本.案例.策划.工具王高翔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09出版)

第9篇

【关键词】商业地产 发展模式 探讨

商业地产是一种专门用于服务业、商业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主要包括餐饮、零售、健身、娱乐、休闲等行业。商业地产在融资模式、开发模式、功能用途和经营模式上与传统的公寓、住宅、办公楼等房地产形式有很大的区别。商业地产是一种集合投资、商业、地产三种属性的综合性汗液,相对于住宅地产它更加看重后期的管理经营,其开发时间也相对较长,对资金的要求也更高。近年来,商业地产在我国迅速发展,然而在2011年后在各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温”现象。专业人士指出,我国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其重复建设和盲目开发等现象给社会资源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因此,加强有关商业地产发展模式的探讨对于为现代商业地产发展模式提供一个科学化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商业地产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在经过1995年后由于旧城商业区改造和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商业地产开始迅速兴起;在1998年后由于商业地产的高利润使其逐渐转变为房地产行业中一个独立的产业,此时商业地产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2000-200-年,商业地产发展势头持续升高,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投资额每年都在增加,虽然增长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浮动,但依旧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率。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其增长率仍旧保持为正数。据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额达到43995.52亿元,同比增长了21.2%,办公楼投资达到1325.43亿元,同比增长了17.5%。

二、我国商业地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10多年的发展,虽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商业地产仍旧出现了部分成功的发展模式,但我国商业地产整体发展模式仍处在这许多问题:

经营管理模式不合理。现代商业地产主要有租售结合、只租不售和只售不租三种经营模式,每一种经营模式都存在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选择何种经营管理模式将直接影响到商业地产的长久发展。根据现代商业地产发展模式的实践规律和经验,只租不售的经营模式具有更好的实践效果。目前,国内也是采用只租不售的商业地产经营模式。只租不售经营模式是指商业地产将出租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其地产只是全部用于出租,而不进行销售,地产的经营权和产权等都保持完整统一。此种模式具有的显著优点是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对商业地产的经营管理有很大促进,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资金回收速度相对较快。同时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此种模式对于开发商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其资金压力比较大,其产权分散问题对于整体的统筹管理和分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开发模式相对盲目。由于商业地产的高利润,部分商业地产开发商急于追求个人利益,单纯趋向新式的投资盈利方式,结果引起了大型商业网点建设的跟风,而实际项目论证结果显示不充分,建设开发过程完全处于盲目状态。同时,部分开发商对于地产项目的后续经营不重视,只关心前期开发的周期和成本,项目完成后就尽力租出,不考虑对于项目是否适合经营以及如何经营的问题;虽然部分开发商及时关注了后续经营的管理,但项目出租后,却忽视了对项目的整体控制和管理,难以掌控经营商户对商业项目的影响。另外,商业地产经营过程中缺少专业的运行商,知识行业内部细划分程度较低,地产和商业之间出现了严重分离,不利于商业地产的长期规划、投资和经营。

融资渠道单一。我国商业地产不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愿意就是融资渠道太单一,没有相对多元化的融资模式。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是国内商业地产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而银行贷款的比例为75%左右,自由资金只占25%左右。高比例银行贷款的方式严重约束了开发商的自主经营模式,使商业地产开发的风险变得较高,对于商业地产的统一管理和运营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三、改进商业地产发展模式的策略

恰当选取经营管理模式。目前国内采用的只租不售的经营模式对于商业地产项目整体品牌和形象的树立有相对不利的影响。恰当选取经营管理模式应当以区域特点和房地产行业实际情况为参考,在朝向商业地产发展品牌化的经营管理目标下,适当突破和改进原有模式,因地制宜的采取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做到“统一招商、统一产权、统一管理”,使该模式的整合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尽力防止商铺经营方式不一、形象不一致的问题。

科学进行商业地产开发。一方面要合理科学的制定商业地产的规模和位置,在对商业地插项目进行位置选取是,要区分商业地产的黄金季节和非黄金季节,全面调查分析两个季节之间的客户群体、客流量、群众消费水平和能力等,加强对政府城市规划的分析和探究,了解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方向,然后根据项目位置尽力发展新型产业;另一方面要做到准确定位市场,开发项目前,要详细调查项目当地的商业形态、经济水平和市场需求等信息,以此确定目标市场和需要的开发规模,避免盲目开发引起的不必要损失,同时开发商要先进行招商以充分开拓市场,以确定商业建筑的组织结构,避免出现开发建筑不能满足商铺需求的问题。

拓展融资渠道。商业地产开发生应当尽力突破原有的银行贷款融资模式,加强对海外基金、信托、商业证券等渠道的探索,如广州越秀首先在香港引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实现了国内优质物业在境外上市的突破,并成功与大连万达、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之间的合作,此基金的上市便提供了较好的融资渠道,对于商业地产的稳定发展和开发商改善原有融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

构建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政府应当加强有关商业地产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创造合理科学的法律环境;同时应当加强商业地产发展的监督管理,利用宏观政策加以引导,使商业地产朝向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