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教育基础

时间:2023-10-05 10:40:40

导语:在中学教育基础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教育基础

第1篇

在新课程改革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之时,美术新课程的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而按照《美术课程标准》的提出,课程内容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因此,美术基础课教育是与专业美术教育不同的,它属于素质型教育,它是构成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部分,更是中小学美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小学美育教育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和培养审美创造力,而中学美术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学科,它对于实现美育的目的起着重要作用。

1.美术基础课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1.1 这次教学改革,美术课程标准追求的理念是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理念可知,美术基础课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也能做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1.2 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树立学生的正确审美观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抓住重点,激活学生的艺术感受,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把枯燥的美术同五彩缤纷的美术世界连在一起,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生活中的美无所不在,也就有了创造美的冲动,在他们发现美、认识美的同时,审美观也随之形成。

1.3 美术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如美术“双基”(“双基”即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审美因素,而美术作品的创造则更是审美经验、审美情趣最集中、最自由的体现。

各种有价值的美术作品,无论是形象地表现自然美景,还是典型地描绘社会生活,或是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都可以使人们从它的形象和色调上感受到美,体验到愉快或其他的情感。从它体现的意境和表现的思想情绪上,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使他们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和正确的审美观。

2.美术基础课有助于培养中学学生的审美能力

2.1 审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特性,所以,中小学的美术基础课教学就是要通过美术这种艺术形式,来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北宋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它描绘的是北宋首都汴梁清明时节的繁荣昌盛景象。学生们可以从这幅画中对北宋的社会风貌有一个形象的了解,认识北宋的繁荣昌盛。通过美术的这种形式,他们认识到了生活中的美,审美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2.2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

往往以其生动丰满的视觉艺术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如电视、范画、参观等教学手段都可以提高其审美的能力。

3.美术基础课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力是比欣赏力更上位的东西,它意味着欣赏活动已从表面上观看美术作品,上升到理性分析研究的层面。在通过小学阶段欣赏过的作品后,学生们对画种有所认识,除了了解国画、油画、雕塑等大型的美术作品之外,也知道在美术的大家庭中,还有版画、设计、建筑、民间美术、电脑美术等。而对于作品的色彩、线条、明暗、构图等也进行欣赏,但这只是更多地从感性、直观的层面来欣赏作品的。而中学阶段,同学们会带有审视、鉴别地看,它要弄清美术作品的许多理性层面的内容,如作者、时代、材料、真伪、寓意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是应该具备的艺术态度之一。所以,同学们通过从小学的欣赏过渡到中学的鉴赏,美术基础课所包含的美术欣赏课的质量也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也培养了。

培养学生鉴赏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而最终还是为了发展学校美育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

4.美术基础课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4.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术

中小学学生经常对“美术现象”(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美术事件和活动)进行简短评述。比如,一次拍卖艺术品的活动;城市中出现了一些室外雕塑;学校发的新校服……这些来自学生身边的例子,都能激发他们评论的热情,在学习了美术基础课后,还能激发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4.2 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第2篇

【关 键 词】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现状

一、引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与越南接壤,区位优势突出,下辖13个县市,总人口43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2%,包含9种少数民族。其民族性、地域性、多样性,决定了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制度的探讨尤为重要。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加快红河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下,红河州对学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意见。这些意见孕育着新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已经不符合我们的改革与发展,这就需要探讨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红河州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校管理体制。

本调查报告从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调查入手,发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红河州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探索学校管理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二、方法

1. 量表设计。调查报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来收集原始资料。该问卷由3部分内容构成,分别是问卷的介绍、个人信息的填写、学校管理相关的题目。题目主要包含8个方面的内容:学校管理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管理、文化氛围管理、对学校管理满意度等方面。

该问卷主要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2001)的问卷作为基础,再根据红河州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的实际进行修改而编制,从而对各样本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的问卷在120所学校里进行调查,得到了较高的内在可靠性,克朗巴哈系数为0.917。

2. 方法。此次调查主要针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因此,样本来源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学校,分别有金平、河口、建水、红河等地区的中学和小学,共6所学校,再对所抽取的学校里的教师就本学校的管理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无效问卷为20份,问卷有效率为83.33%。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红河州学校管理体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分析

1. 对被试对象的分析

2. 7个量表的分析。该调查报告对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校的文化氛围管理7个量表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根据问卷的选项设置: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在平均值中,若分析结果大于或等于3,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好,若小于3,则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差,还需进一步完善;此外,通常克朗巴哈系数的值在0和1之间。如果X系数不超过0.6,一般认为内部一致信度不足;达到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到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

(1)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在表3中,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总平均值为2.90,还没有达到3(3=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教职工都在为学校的任务和目标而努力这一观测点执行较好,但是在学校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制定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方面、制定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2)学校领导体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领导体制的平均值为2.91(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01,说明学校内部党政关系能够互相协调;而其它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没有达到3,说明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的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3)学校的管理过程。根据表5显示,学校管理过程的平均值为2.92(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学校的监督工作达到满意,为3.03,然而学校管理过程的其它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比如学校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对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对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的有效处理等方面。

(4)学校的管理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管理方法的平均值为2.95(小于3),未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说明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不但强调了分工,而且也强调了合作。此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未到达满意,学校在突出管理目标导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还应提高和完善。

(5)教师管理。根据上表显示,教师管理的总平均值为2.93(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该量表的6个观测点中,观测点3教师们能够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方面的平均值达到满意;观测点6的平均值小于3,说明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所得;其余方面的平均值都未达到满意,说明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教师聘用制度、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教师的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6)素质教育管理。该表调查显示,素质教育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除了观测点2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平均值未达到3,还需进一步改进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达到了3,说明学校注重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管理、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每个学期,学生家长与学校至少沟通一次等方面执行较好。

(7)学校文化氛围管理。表9显示,学校文化氛围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学校文化氛围的管理中,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在3以上,达到了满意,说明学校在鼓励教职工之间的合作,分享与教学相关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进行合作性和协作性的工作,积极主动去学习新的东西等方面执行较好。

四、讨论

1. 结论。该调查报告主要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的理念和目标、领导体制、管理过程、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文化氛围管理等方面,来分析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结果显示:

(1)在学校的管理中,素质教育管理和文化氛围的管理执行良好,基本达到满意的状态。

(2)在素质教育管理方面,课程设置中的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3)学校应注重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

(4)在学校领导体制方面,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5)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对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有待于加强,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处理和应变能力。

(6)在学校管理方法方面,没有突出管理目标导向、管理方法单一。

(7)教师管理方面,教师聘用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没有得到重视。

2. 建议。学校管理就是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方面。学校管理是随着近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日益分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每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学校管理都要受到该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建立完善学校的管理时,一定要紧随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加强学校的管理体制。

根据该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学校管理在制定理念和目标方面、素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领导体制方面、教师管理方面、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应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目标、健全学校的领导体制、完善学校管理过程、优化学校管理方法、加强教师管理、提高素质教育管理、增强文化氛围管理。在此后的研究中,将围绕以上方面展开论述其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模式改革构想[J].校长论坛,2007(7):15-17.

[2]王永平.新课改中学校管理模式的思考[J].治校有方,2004(10):11-12.

[3]李跃辉.新时期学校管理模式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71-72.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口语交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口语又是人类交际活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形式,口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信息交流形式有听说(口语)、读写(书面语)两大类。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因此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信息交流手段。小语教学中“把原“基础训练”中“听话・说话”的内容独立出来,修改为“口语交际”,新课标继续将“口语交际” 作为独立的一项教学内容安排,并具体规定了每一个年级要达到的目的。

生活告诉我们:口语表达确实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技能。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没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就很难在现实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在不断地归纳、分辨、评价中能发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使学生从小确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承认的生存模式,以达到与他人、社会与世界的融合生存技能,这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点认识。

1以“本”为本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

1.1利用教材,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依托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中内容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形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运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初中语文教材都合理地安排了一些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训练题目,我们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认真落实加强训练。

1.2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利用课堂互动加强口语训练呢?

适时抓住教学中的情境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情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角色意识,激起语言交际的冲动;才会使学生感到语言交流有实际的意义。只有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设一个什么样的交际情境,营造一个什么样的交际氛围,决定着一次口语交际能否成功。例如,我在教学《哦,香雪》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香雪和凤娇等人,她们同样是一群普通的山村孩子,同样对山外的世界充满着向往,但是她们关注的东西不同,可见她们的内心世界不同,就此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她们未来的发展会有什么不同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已见,甚至允许争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说香雪后来考上了北京大学,凤娇她们有的开了公司,做了公司经理,有的有的做了模特,成了名模等,又讲出了很多道理,各有其理。又如在教学古诗《赠汪伦》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情境:讨论李白与汪伦临别之前会说些什么?我认为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能够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创设情境这个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教给学生口语表达的方法技巧

口语表达,不只是把话说明白,还要讲究说话的技巧,即说话要文明得体,饶有趣味,让人容易接受。据闻,歌唱家关牧村曾去英国访问演出,在一次酒会上,主人开玩笑说:“你的歌喉太迷人,我们要用市长来交换你!”关牧村微笑着回答:“实在对不起,我只能把歌声留给你们,因为来的时候我把心留在祖国了。”主人诙谐幽默,客人答话更是大方得体,既不失对外国友人的友好态度,又把自己热爱祖国的一片真情充分地表露在他们面前。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乃是一种在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的能力。

3加强思维的训练

思维训练是口语交际训练中举足轻重的环节。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钝而又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看来,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

4开展各项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钻研精神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因为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口语 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扩大知识面,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用语。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开朗、自信的性格,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口语交际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4篇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护理学基础;教学

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娴熟的专业技能、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对在校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对本课程的学习在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过程中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使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又有其特点,最突出的是要结合护生将来所从事的特殊职业要求,使其在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逐步积累临床经验的同时,形成符合未来职业特色的人文素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在《护理学基础》等临床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渗透

1.教师以身作则,施以人格熏陶

一位哲人曾说:“说服人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真理的力量,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人文素质培养单靠说教是不行的,“惟有用灵魂才能塑造灵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教学过程中亲切、和蔼的教态,充满活力、激情洋溢的讲解,日常生活中高尚的人品都对学生的人格熏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进行“生命体征测量”实验课时,一般是教师先让学生充当被测量者(即病人)进行示教,然后学生结对互相练习。如果每次示教前,教师着装整齐,穿护士服,戴护士帽,一言一行都严格遵循护士行为规范要求,操作时,充分体现对被测量学生(即病人)的关爱,如天气寒冷时,要先暖热或擦热自己的双手和听诊器的胸件,再接触学生的身体,以免给学生带来不适;示教结束时,对学生的配合表示感谢,就会引导学生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照顾人。因此,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造就一支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治学态度、精神风貌、心理素质等,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还应是一个在生活情趣、胸怀气度、思想品质、理想抱负、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人,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2.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1)结合实践教育,渗透护理情感,培养高度职业道德感。护理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护理专业、爱护护理对象、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患者秘密等方面,这些宝贵品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需要精心培育的[2]。护理情感教育是培养职业道德感的主要途径,借助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事迹渲染、到医院参加临床见习、角色模拟等系列教育活动都能增加护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注重培养护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在授课过程,结合实例讲解,如讲解“护士素质的内容”时,可以举2003年“非典”以及2008年抗震救灾当中的例子。在这两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护理人员表现出了临危不惧、顽强拼搏、舍生忘死、奋力抢救的精神和不怕牺牲、持久奋战、坚韧不拔的毅力,发扬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捍卫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这些都说明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性,对在校护生来说举这样的例子无疑是最生动的一课。另外,根据护生需求,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临床见习,使护生能眼见为实,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慎独的工作作风和精神,以及患者的身心痛苦表现,都会给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授课时要尽可能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具体案例情景加强护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如在讲述“医疗事故及处理”内容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会将抽象理论形象化、简单化,针对问题护生畅所欲言,进一步领悟和运用所学理论,又能提高护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沟通能力。再如讲授“给药原则”时,以身边有血有肉的惨痛教训为例,既能加深护生对“三查七对”原则的理解,又能使他们从中学到一丝不苟、忠于职守、诚实严谨的慎独修养。

(2)实验教学中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护士其行其貌给人以美感,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促进健康。这种良好职业形象的形成,是通过长久训练后内在气质的外化,需要护生下意识地去塑造,并使其成为习惯。为此可将技能练习室布局为模拟治疗室和病室环境,使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技能练习课和临床见习课时,要求护生进入练习室和病室必须穿统一的护士服,戴护士帽,不穿高跟鞋,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进入练习室就如进入病室,一言一行都严格遵循护士行为规范要求。技能练习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反复强化各种技能操作练习,最终做到操作娴熟、手法轻巧、胆大心细,以培养护生的技术娴熟美、操作轻巧美和动作稳健美[3]。

(3)结合《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正确认识护理专业,树立职业自豪感。《护理学基础》是护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之前由于社会环境和偏见的影响,很多护生对护理专业和护士自身价值的认识不足,黄戈冰、许乐[4]研究表明:51.6%护生喜欢护理专业,46.8%护生对护理专业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半数以上护生不愿终身从事护理工作。而《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绪论”是引导护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第一课,“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能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为此可以精心设计开篇课,以帮助护生对专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如要求教师每堂课都做到仪表文雅大方,待人热情诚恳,授课内容和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让护生感受到教师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美,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讲授“绪论-现代护理学发展历程”时,应突出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南丁格尔各个时期的照片,制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辅以详细、生动的讲授,向护生展示一位出身名门望族的贵族小姐如何冲破世俗禁锢而从事身心付出巨大的护理工作,以及如何成为一位民族英雄,使护生了解护理鼻祖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呕心沥血和才智倾尽。还可介绍“国际护士节”和“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的相关内容,促使护生内心深处产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讲授“中国现代护理”时,可展示中国的南丁格尔-王秀瑛、林菊英、叶欣等护理前辈的照片,详细介绍其感人事迹,以及我国现代护理发展现状和前景,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发展道路的艰辛,产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明确学习目标和榜样。

三、结语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渗透人文素质的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使护生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应变能力、审美观点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为临床实习、就业打下坚实的铺垫。讲授《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单单是传授给护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护生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塑造自我使其符合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把“授业”和“传道”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玮璋.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J].教书育人,2004,(6):9-10.

[2] 史瑞芬,闭晓君.在护理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51.

第5篇

【关键字】初中数学 激励教育 阶梯式

一、激励教育的原理和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在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智力状态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差异,一般的教学都是笼统的制定面相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案,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要想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激励教育,就要吸取以前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将激励教学做到呈现阶梯式的效果。要实行阶梯式激励教育需要遵循两条原理和三个原则:

两条原理

两条原理是指内部动力原理和适应于转化发展原理。内部动力原理就是承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思维层面一个因素的变化将引起其他方面甚至整体的变化。适应于转化发展原理分为两个部分,其中“适应”是指教学安排必须适应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安排阶梯式激励教育。“转化发展”就是让学生从厌恶学习转化为热爱学习,不会学习变得精通学习,消极心态转变为积极动力,让学生进行正能量的转化。

2.三个原则

首先要遵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教师需要对先天智力不是很高的学生要多关注,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教学,让他们的后天因素弥补先天的不足。

其次是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共性制定统一的要求和目标,根据学生的特性将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以及作业安排上也要按照个人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任务,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都能相对独立的发展。

最后是要遵循将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的原则。哲学有认识论和实践论两个方面,教育也是一样。激励教育需要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入手,教学中对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将教材知识与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进行结合分析,力求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需求。

二、为学生制定阶梯式的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除了学习成绩方面有差异以外,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也有差异,因此教师就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实行之前需要先让学生对此方法有深入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思维层面的差异是我们看不见的。激励教学划分阶梯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将这种教学长期发展下去能够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得班级整体得到优化。

学生在学习中都希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肯定,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需要及时的予以肯定,并且激励学生,让学生拥有更高的学习热情,达到更高效率的学习。将学生阶梯式划分能够让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以更加合理并且具体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传统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定的是统一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往往很多学生都没有办法达到,在教学中总是感到很挫败,没有继续学习的动力。阶梯式教学将目标细化,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实现目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对学习爆发出极大的热情。

教师的阶梯式授课方法

备课阶段

教师在备课之前都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样才能保证备课的质量。在备课中可以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将认知分为形象记忆、抽象理解、知识拓展三个层次,让学生逐步深入,对知识进行慢慢的消化,从而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囫囵吞枣式的学习。

讲课阶段

激励式阶梯教学的特点就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将教学的安排更加具体,在知识点和讲课时间上也有较大的改进。课堂授课也可以分为形象记忆、抽象理解、知识拓展三个阶梯,这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能做到前后连贯,让学生能够简洁明了的了解授课内容。阶段式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避免了传统教育中学生从头到尾听不懂的情况。

分阶段教学评估

成就感是人顺利完成工作的动力,在初中数学中也是如此。在阶梯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改革原先不合理的考核方法,让学生得到应有的成绩。

学生分级教学以后,达标率会大大提升,针对具体学生制定的具体目标更利于学生的学习。通过阶梯式激励教学,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巩固了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申报跨梯,完成了一级的学习以后可以追求更高的目标。

总之,阶梯式激励教学能够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信心,对学习能够饱含积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孙焕昭.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操作;教学

信息技术的操作技如读、写、算一样重要,成为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工作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包括有:信息技术简介、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网页制作、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等几大模块的教学内容。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兼顾二者进行初中计算机的教学呢?我在几年来从事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模式

1、精讲多练,加强上机练习。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的操作课主要是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的学习。操作课是以形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主要目的,同时注重操作技能的迁移。操作课是知识与操作技能紧密结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直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等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双边过程,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注意信息技术的知识结构和应用之间的关系辩证关系,使学生在上机练习中有效地验证和应用书本知识,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信息技术技能的迅速形成,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

二、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1、比喻说明法。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7篇

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等方面受到培养和教育。计算机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中学计算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极为重要方面。因此,计算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教学和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课堂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教育学生爱护电脑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习惯。在第一次上机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学校的“机房上机规则”等一些机房教学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就座有序,保证课堂秩序。所以做好课堂规范,注重培训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这一细节本身就是德育渗透,有利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师要通过计算机教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他首先必须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他才能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计算机教材,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为指导,通过计算机教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否则,尽管计算机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教师也无法向学生揭示。只有教师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才能和学生一道克服形形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这是教师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前提条件。

三、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特别软硬件发展水平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且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又诞生于美国,因此学生学习计算机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崇洋的思想。针对这种心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四、科学态度教育。

科学态度教育是计算机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最根本也是重要的就是使他们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在计算机实验中,必须消除实验中的主观性。要求学生对程序运行结果要实事求是地报告,坚决反对为了达到“通过”程序而去“造”结果数据等弄虚作假的行为。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要从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计算机理论的学习态度入手。这就要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两种不正确的学习偏向。一种只重视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学习,忽视计算机实验的重要作用;另一种则相反,他们仅仅对计算机实验感兴趣,而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之逐步树立起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并用以指导整个学习实践活动。

第8篇

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题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指引》中明确界定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的目标,即“培养和平处事的人;培养具有人权意识的人;培养认识国际具有国名自觉意识的人;理解并增进其他国际、其他民族及其文化;认识国际相互依存关系与全球共同存在的问题,形成世界意识;养成具有国际协调、国际合作的态度并能实践“。

《国际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强调了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把国际理解作为其基本内涵之一。因此,国际理解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研究国际理解教育很有必要。

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中国际理解教育的体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除了是一门工具外,还应该要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在新课标的九级目标体现中,五级是9年级或者初中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在第五级的分级描述中,就提出了学生能够“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识”,这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分级标准中的五个方面里,其中文化意识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比如在文化意识的第五级分级标准就要求学生要能够“了解英国国家中的人际交往习俗,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了解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关注中外异同,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三、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现

初中英语教材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来源,我国现行初中英语教材选题广泛,题材包括体育、文学、自然、饮食文化、他国文化和习俗等。笔者所在的省份统一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Goforit》教材。初中英语教学内容除了对语言技能的强调,还特别要突出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以初中七年级下册为例,我们来粗略看看初中英语教材是如何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本册书的国际理解教育一般主要体现在SectionB的阅读文章中。如第五单元阅读文章是以泰国学生的口吻讲述的关于拯救泰国大象的问题,这篇文章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了解异文化,关注环境问题。第六单元的阅读文章是关于一名在美国学习的深圳学生在美国如何度过端午节。文中有对中国家庭过节的描述和美??普通家庭的生活描述,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了解他国文化,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第10单元的阅读文章则描述了世界人民的生日食物,进行了各国生日食物的比较和对比,体现了国际教育中的关注多元文化,理解他国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文化。

四、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取得的成绩

初中英语教师深刻意识到,英语教学不仅是教授英语的听说读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授和理解。比如,在教学生和外国人交往时,教师会告知学生在西方文化里,在刚认识他人时尽量不要询问其婚姻状况、收入等,对政治和宗教等话题尽量避免谈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不愉快。在讲授中国节日的时候,同时向学生讲解西方的一些节日,进行对比和比较,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风俗文化习惯等。初中英语教师基本形成了能够在教学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队伍,能够共同研讨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形成学生国际理解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等方面。比如在英语考试试题中,适当考察学生对其他文化和国际重大时事的了解,真正达到语言和文化的相结合。

2、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初中英语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或者理解较为狭隘。比如谈到国际理解教育,很多老师会认为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语言、风俗习惯等,他们忽略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联,或者存在偏差,从而不能很好的完成国际理解教育的任务。有些教师缺乏一定的国际视野。英语教师进行国际理解教育,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多元文化的理念和思想,对世界文化与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理解。但是,现实是初中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疲于帮助学生应试,缺乏对自身国际视野的提升。作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的视野宽阔与否影响到学生的视野。这也是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情况较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和设计缺乏国际理解教育元素。由于现今的英语教学还是以应试为主,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和应试紧密相关,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了语法的讲解,忽略了阅读文章的内容,更不用说内容后面所体现的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五、初中英语教学中实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探究

1、角色扮演法

学生扮演不同文化里的角色,让学生体验“异文化”,通过角色间的交流与沟通,冲突与合作,让学生体验到理解与被理解,从而获得国际理解教育的认知和情感。

2、自主调查学习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英语作业中和国际理解教育相关,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来理解“国际”方面的知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课堂无法传授的知识,从而引起学生对“国际”知识的兴趣。

3、体验法

体验式的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是能够达到学习效果的一个较有效的方法。通过实地实景的亲身体验,学生会对国际理解有更深刻的体验。比如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学生去有外国人服务的正宗的西餐厅,一是可以在真实场景中学会用英文点菜,同时可以真实品尝正宗的西餐。或是带学生参观国际博览会或者国际化的企业,感受世界各国文化多元融汇,传递给学生国际化的理念和价值观。

4、交际法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极大的缩短。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国外的学生结成一对一的笔友,通过电子邮件,视频通话等进行交流。由于初中生英语水平有限,教师可以设定学生交流的主题,并且给出相应的语言指导,让学生可以通过在和国外学生的交流中更深刻地理解“异文化”。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16-01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学好数学,可以为学生打好良好的基础,为以后深层次的各学科学习提供计算和思考工具,数学被誉为脑力的体操,十分的锻炼人的智慧和思考能力,然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数学往往成为很多孩子头疼的学科,晦涩难懂,缺乏趣味性是很多学生的共识,数学的偏科严重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学习深造。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加强创新教育也就势在必行了,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对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和解决。" [1]因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思路,认真的探讨和研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老师转换角色,具备创新的精神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主体,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课本中的知识,需要经过教师的加工,传达到学生的脑中,老师的授课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考模式,因此教师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作为课堂的绝对主导,通过讲课灌输给学生知识点,学生一直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缺少自己思考的空间,即使是有互动,也往往是简单的提问,仍然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勇于创新,转变思路。

首先教师需要改变整堂课都引领者学生思路的教学方法,学会指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由被动的听讲,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例如在初中数学的等比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向学生提问,古代的希腊博物学家能够很精确的测量出埃及金字塔的高度,请同学们用数学的思维想想测量金字塔的方法,这时候学生就会积极的思索,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精确地的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需要多大的局限性,没有米尺,没有激光,没有飞机,如果他们的思路没有指向等比关系的方面,老师就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在黑板上用一个点表示太阳,再画两条线表示金字塔和参考物,从而构建出一个等比的三角形,给学生做出提示,从而引导他们想到通过测量金字塔的影子间接地算出高度,这样也就给学生引导出了三角形的等比关系,让他们注意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威力,也在侧面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创新思考提供氛围

传统的观念是严师出高徒,本意是老师用严格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但是现实的教学中往往变成了老师对学生越严厉,学生的成绩越好,教师对学生态度严厉,不假以辞色,当然会让学生害怕,从而下意识的服从管教,然而这样的教学思路和创新教育往往是矛盾的,严厉的态度,造成学生在老师面前封闭了自己的思想,失去自己的思想,创新用从何谈起呢?所以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同学生更加融洽的相处,有什么决定,通过民主商讨的形式决定,这样学生信赖老师,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教学中,在数学课堂上大胆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质疑,创新需要大胆的质疑前人的经验知识,质疑的勇气和能力也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3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思维

数学作为一个逻辑严密的学科,有着独特的思维要求,数学思维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数学训练而形成的教学方法,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很多的学生往往一道题老师讲过之后就会恍然大悟,但换一个类似的题型,或者是采用相同思路的题时,往往又变得茫然失措,不知该怎样下手。数学的综合性很强,在考试中往往一道大题包含了很多的知识点,如果学生缺少基本的数学思维,不能够采用合理的思路去分析判断题意和要求,便会彻底迷失在题目里面,针对这情况,老师不应该单存的归结为学生的头脑不适合学数学或者基础不扎实等因素,而应该试着去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数学思维。常见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数学思路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培养,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平面几何证明题中,常见的形式是给出规定的条件,让你去证明某一个要求,学生一般可以根据几何定理,一步步的寻找条件,给出证明,而老师可以反其意而行之,告诉学生要证明的条件成立,需要补充那些确实的条件,这样有意识的逆向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找到自己的做题思路。

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是需要问题的学科,哥德巴赫之所以是出名的数学家,不是因为他解决了多么重要的问题,而是因为他提出了那至今无人能解的猜想,数学中的问题意识十分重要,根据学过的知识,利用逻辑推理,从而提出更进一步的猜想,这是数学进步的基本方法,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2]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可以故意使用一些比较费力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寻早,是否存在更为简便的方法,实际上,很多的学生乐于不断地寻找简便方法,把老师比下去,在寻找这些简便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不知觉得具备了创新意识。

5 结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我们的国家要想实现繁荣和复兴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明天,因此在中学阶段数学教学中注意进行创新教育,十分的必要,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平等的沟通环境,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不断的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