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02:12
导语:在课外阅读赏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小班化 课外阅读 语文大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化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能真正帮助我们的孩子“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因此,我校开展了《加强小班化课外阅读指导,开辟语文大课堂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以小班化语文阅读赏析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面,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班化课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让孩子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大舞台,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
1 探索独特新颖的小班阅读方法
小班化阅读的指导,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小班优势,指导什么,怎样指导,我们的老师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1 校内指导
我们成立了阅读指导公关小组,针对小班化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型做了尝试和研究。我们把其分为以下几类:读书方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
1.2 分层阅读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精心筹划并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阅读推广的深度、广度、渠道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引领学生的有效阅读,促进他们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成长。
(1)书目推荐有层次。分层推荐,依据低中高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推荐不同类型的读物,比如低年级以童话为主,中年级以优秀校园读物为主,高年级以经典名著和人物传记为主。版本可以为注音版、少儿版、青少版、原著。同时,考虑到读物的可读性。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基础作了纵向分层,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即把学生必读书目作为核心层读物,推荐读、拓展读的书目作为紧密层读物,旨在培养兴趣、鼓励冒尖,以趣味与个性阅读为主的作为松散层读物。(2)读书过程有层次。读书的对象和书目不同,我们把阅读的过程分为几个层次:浏览—通读—精读—研读—疑读—展读。(3)读书反馈有层次。学生读书反馈有很多种,我们也经过了分层,比如年级和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反馈时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诵读、背诵、表演、写读书心得、分析人物、分析事件、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今天的展示活动,每个年级段的效果反馈的方式也是根据这个层次进行逐层推进的。
1.3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研究式阅读,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即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或参与下,学生围绕某一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发现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小组讨论,是促进中高年级学生形成研究式阅读的好方法。下面就以五年级阅读课外《三国演义》为例,谈一谈小组合作阅读的实施。
(1)小组讨论打开多项信息交流渠道。在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我们给学生一个月的自主阅读时间,给了学生四个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一个议题,利用一周的时间从书本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学生可以制作成PPT,可以讲故事,可以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
(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离不开语言,参与讨论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要透彻理解对方语言的意思,又要及时组织自己的言辞,务求清晰而富有说服力。比如有小组同学针对刘备这个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同学认为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例举其三顾茅庐时,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先后三次亲自前往隆重,他的诚心待人,持之以恒打动了诸葛亮;但是也有同学却说刘备虚情假意,论武艺不比关羽张飞,论谋略更不如诸葛亮,为了网罗人才辅佐自己当皇帝,大打亲情牌、眼泪牌,并例举出赵云救阿斗,刘备摔阿斗是假仁慈,不是堂堂男子汉所为。学生在小组中不仅能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且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具有现场交际特征的语言运用,对学生无疑是最佳的语言训练。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班课外阅读教学中更能体现小组讨论的优势。从学生角度看,每个小组的成员比较适中,不但有利于听取他人意见、向他人学习,更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读《三国演义》,有些小组为了充分地较为全面地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还自发地阅读了《品三国》和《曹操》等书籍,在小组讨论时,他们的观点新颖独到,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地碰撞,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妙语连珠,他们的创造性诠释让听课教师也叹为观止。从教师角度看,班级中的组数减少,使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不仅使学生个体得到语文素养的训练,而且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所以小组阅读的方式为学生形成研究式阅读起了“催化”的作用。
2 维护个性张扬的小班阅读效能
2.1 尊重个性差异
人的先天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做到“因材阅读”。比如,我们在五(3)班做过一次调查,以读《水浒传》为例,阅读调查涉及到 “喜欢读哪个版本(少儿版、青少版、原版)的《水浒传》”“阅读时是否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否能大胆地质疑”“能否对人物形象提出自己创新性的观点和感受”“是否经常和同学进行有意义的争辩”“喜欢哪一种阅读检查方式(朗诵、写读后感、表演课本剧等)”等发现这个班级共有32人,其中3人阅读能力突出(可以阅读原版,有自己独到的观点),14人阅读能力强,13人阅读能力较强,而有2人阅读能力较差(只能阅读少儿版的读物,阅读反馈只选择朗诵片段)。以上的调查给了我们启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阅读,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需求来自己决定阅读书目的版本、感悟和反馈方式。
2.2 倡导个性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的程度(即阅读的深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就大。课外阅读如果不加以反思,阅读无非只是一种经历,永远不成为经验,这就是我们平时观察中发现有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高语文水平却不高的原因。
3 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班阅读评价体系
从小班个性化阅读的特点出发,我们通过多元化评价的途径来反映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1)日常阅读:关注记录;(2)活动阅读:关注表现;(3)课堂阅读:关注方法;(4)终结性测试:关注结果。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
但事实上,一方面,不少教师看不到名著阅读的长期效应,对学生的名著阅读不闻不问,应付形式;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面窄,所读课外书籍多是一些言情、武侠、校园文学之类。形成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少、质量低的局面。
加强学生的名著阅读,努力提高阅读质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阅读数量可观的课外书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向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推荐课外读物,供学生进行选择,在推荐时要遵循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书中精彩篇目的推荐或生动有趣的内容的介绍,或通过讲述书刊中的片断,使他们产生迫切的阅读欲望。在推荐内容、方式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在学习教材中节选的一些名家名篇时,可以借此向学生介绍原著、作者的作品集或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在学习《香菱学诗》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介绍《红楼梦》,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时介绍《朝花夕拾》,学习《小橘灯》时介绍冰心的《繁星》《春水》等等,这样,通过节选的学习和老师的介绍,学生就会有阅读的欲望,趁热打铁去读作品。
1.2针对学生喜欢看电视剧这一“文化快餐”特点,可以结合电视中播放的根据名著改编的连续剧,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来看电视剧改编之得失。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这种做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1.3介绍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优秀刊物和时文作为补充阅读材料,如《中国青年》、《读者》等;以及一些现当代文学名篇和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2 帮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监督阅读进展
由于学生的阅读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令人满意,就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现状及学习需求,可结合我们潍坊的“朝阳读书计划”和“中小学生主题阅读”的实施,帮学生制定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语文教师应把课外阅读纳入长期计划和常规教学计划中。
在每学期初与学生统览新教材后,针对本学期的教材内容,以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为依据,师生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规定阅读书目的范围和数量。包括一个学期的阅读数量和篇目的预设,每天定时定量的阅读数目,实际每天完成的情况。让学生自己建立课外阅读档案,包括阅读的具体的起止时间,阅读的篇目,阅读的字数,阅读过程中的点滴发现、感受、评价、困惑等等。这样看看他们的档案和计划就可以掌握他们的阅读进度及阅读内容了,便于督促。
3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的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课堂阅读教学是打开课外有效阅读之门的钥匙,良好的读书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掌握,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巩固熟练的。
向学生介绍一些正确的读书方法,如对所读内容及时进行圈点勾画,可以抄名言、写摘要、列提纲、制卡片等,理解所读的内容,领悟其中道理,学习体味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语言风格;指导学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等阅读习惯。并且让他们借鉴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如司马光、朱熹、鲁迅、老舍等人的读书方法,找到自己喜爱的方法,边阅读边思考,不断提高阅读速度,促进他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同时,指导他们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多种阅读方法后,在阅读中才会根据名著的特点和自己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方法,阅读才会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改变学生在阅读中常有的无所事事、收效低微的情况。
4 为学生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培养阅读习惯
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来监控,是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维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
应该说,在诸多评价机制中,考试的影响力对学生阅读名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幸运地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中考试题对课外阅读起了良好地导向作用,翻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题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既有对情节、人物熟悉程度的考查,也有对精彩片段的阅读赏析,还有对名著的感悟、鉴赏能力的考查。这些无疑会激发学生阅读动力、培养阅读习惯。
也可以采取活动评价,即在阅读后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机会,让他们将阅读过程中的获得的种种感受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并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方法,拓展思维空问。
英国作家毛姆在谈到英国文学时说:“只要你们能真正享受这些书,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而圆满,使你感觉到更加快乐。”阅读可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可以提升自我人生境界,可以丰富自身精神底蕴,可以确认个人价值指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搞好学科学习就必须有广泛的课外阅读。“读你最喜欢的科学著作,要每天读,哪怕一天读两页也行。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起来就越轻松。你每天读的越多,你的时间的后备就越多。”
古今中外有关阅读的论述不胜枚举,阅读对中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教育部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定了中学生课外文学阅读必读的50种文学名著。
可是,再来看我们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实在令人人担忧,真正读过多种名著的寥寥无几,学生没有阅读的计划,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课外听不到那琅琅的读书声,更不要说对书籍的热爱、尊重、崇拜了,而学生甘愿把时间消磨在电视机前、电脑网吧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制约中学生阅读的因素有哪些?有没有挽救措施呢?下面我们从几方面来探讨一下。
一、学校注重校舍的改造、规模的扩大、教学设备的更新,而忽视图书的购进、图书的利用。
由于图书馆藏书有限,现有馆藏图书陈旧,更新速度缓慢,学生想读的书读不到,或者图书馆干脆不对学生开放,使图书馆变成了“徒书馆”,严重地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建议作为学校领导应该高瞻远瞩,有长远的目标,不要近视,少一些短期行为。在改造校舍、更新教学设备的同时,还要加大购进图书资金的投入,并充分利用现有图书,使学校的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信息环境和培养语文素养的实践平台,真正成为吸引学生的快乐平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中肯,他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大家都不喜爱书,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学生的精神发展需要阅读。”
二、我们的老师整天忙忙碌碌于应试大潮而无暇书的海洋
我们责怪学生没有读书计划,没有读书兴趣,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老师又有多少时间去读书呢?语文课堂烦琐的逐句逐段的分析和理解,同步训练及大量的复习演练,机械单调、枯燥无味,把学生培养成了训练和记忆的机器,培养成了考试的工具,而老师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这又怎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让学生走进死胡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到头来学生只能是坐吃山空;同时,老师的阅读也受到了限制,缺乏了源头的活水,那么他给学生的又有多少呢?
真正的教师必须是读书的爱好者,身体力行。
三、学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喜爱读书,爱好阅读,应该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我们的学生对电影、电视剧的痴迷,对电脑游戏的钟情,远胜于对书籍的热爱,在电视电脑前消耗大好青春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读书习惯没养成,学生没有学会学习,只是学会考试,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的失败。
我们应该让广大学生明白:电影、电视剧更注重趣味性、娱乐性,消遣性,它们是视觉形象,相比较而言,就知识的掌握、语言的积累及对人的全面影响,书籍的作用远远超过影视。
热爱书籍、爱阅读才会有学习的愿望。“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怎样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呢?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以良好的阅读动机和正确的阅读方法为基础的。只有阅读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才能减少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1)要给学生以充分的阅读时间(包括在课堂上),我们语文老师可以从一周的课时中专门抽出一课时用于阅读赏析。有人担心阅读赏析耽误学习,影响学生的成绩。这是一个误解,我们每天的语文课不都是在阅读欣赏吗?如果只是局限在语文课本,有多少学生不生厌呢?一个圆的面积可以计算出来,但是圆外的面积又有谁能计算出呢?坐井观天不可取,跳出井来天地宽。我们语文课程其中最大的一个任务就是读,厚积薄发。(2)科学合理地安排作业量及时间,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保证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正确引导,切忌给学生布置任务,强制学生阅读,逼学生写读后感等。读书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我们提倡学生背诵和积累,只是要学会选择,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记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发生学习困难和形成差生的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书本”,“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我认为,课堂内容的单调及让学生过多地记忆,是学生对语文生厌的主要原因。(3)要让学生善于读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用老话说,阅读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寻章摘句式的,另一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两种方法都有所偏,正确的方法是把这两种统一起来,对个别的关键章节、词句要深入钻研,同时也必须领会书的大意,也就是主要的观点、立场。”
四、学生不重视史地生等学科的学习,学生家庭困难买不起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量,阻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文史不分家,“地球人都知道”。有专家认为,语文、历史等学科应该杂交。因为阅读文学作品,只有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等,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阅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著作,更得了解一些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要为学生讲清这个道理,万不可轻视副科的学习。
部分学生家庭困难,买不起更多的书,想读书却无书可读。解决办法:(1)借书。“书非借不能读也”。宋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因得遍观群书”,终成大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生要有勇气,要知道读书是一件光荣的事。(2)班主任老师可以发动全班同学买书,拿出家里的书,建立班级图书角,用大家有限的钱办一个家庭办不成的事。让学生传阅,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引领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位文学家说“我们读书,书里面并没有直接讲修养、讲哲学,但是,一种美妙的修养和哲学在阅读的过程中毫无痕迹地渗入你的生命的深处,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让你气质高雅,让你与众不同。”阅读不仅带给学生能力与分数,更带给孩子丰富的体验、丰厚的素养、高雅的气质。我们所知道的中外古今所有伟大人物的人生历程,都会发现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热爱阅读的人,而且绝大多数在少年儿童时代都经历过如饥似渴的阅读阶段。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阐述,标志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进入了在大语文观指导下进行教学的阶段。充分体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要求不同年段阅读量不同,课外阅读量由低年段5万字增至高年段不少于150万字。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来自哪里?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人的需要,成为人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先导。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如何使学生产生这种“需要”?有效做法:首先是创设一定的阅读环境,给予一定阅读空间,营造阅读氛围,让孩子在兴趣的“需要”下,逐渐培养阅读的兴趣;其次,学校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不同年段可开设阅读赏析课,让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有效时间,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展开个性“需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第三,广泛开展一些活动。教师可结合学生不同需要,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喜爱的阅读、鉴赏活动,并且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二、选择优秀的书籍
孩子阅读兴趣能否得到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开始时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否有效,这是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所在。那么,应该怎样为孩子挑选合适的读物呢?
(1)首先我主张应该针对孩子不同年龄有目的的选择浅近的儿童文学读物。“浅”,即要浅显,孩子都能懂;“近”,就是要贴近孩子生活,孩子感兴趣,使孩子能够把阅读和自己的学习,家庭生活联系起来,能够运用生活经验读懂,感到有收获,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小学生一年级学完拼音后,读内容浅显,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以叙述描绘为主的小故事等。随后随着孩子、知识、思维的发展,阅读内容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书也由薄到厚,年级稍高一些的,就可以选择篇幅较长,故事情节较为复杂的作品了,这样能满足孩子的强烈好奇心。否则,给一年级小学生一本《红楼梦》去读,他肯定读不懂,读不明白,还会挫伤他读书的积极性。
(2)其次我主张选择健康积极向上的课外读物。一部好的读本,应该具备教育性和文学性。它应该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作品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深切感受“爱”是无所不能的。比如:英雄模范人物的传记、故事……这类读物可以帮助同学们学习英雄人物的高贵品质,了解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如《传》、《雷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童年》等。其次富于教育意义的神话传说、寓言和童话故事。这类读物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故事性强,易于接受,学生很喜好。又如《安徒生童话集》、《克雷洛夫寓言》、《一千零一夜》等。再者,以描绘祖国历史风貌和锦绣河山这类读物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读了能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实,从而激发为报效祖国而学习的热情,如《上下五千年》、《青少年百科全书》等。
(3)再者我主张多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课外读物,在会心品读这些读本时,往往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历在目。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情,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英雄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越显高大,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可以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语言,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三、分享阅读的体验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有意培养她读书的兴趣。让她从书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我经常利用睡觉前1小时给她讲她喜欢听的故事。当时她喜欢童话、神话等故事书,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神话》等书籍。她把每晚的读书作为一件期盼的事。读书的瞬间,她会笑容意面,会眉关紧蹙,会泪眼流转,会手舞足蹈,书的浓郁色彩促动孩子稚嫩幼小的心灵,此时有忘我的境地,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传递了思想与情绪。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品读、赏读等阅读途径让学生感悟思想内涵,虽有的孩子通过读还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但给他的思维留下了空间,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也许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填满它。这就是在“阅读中体验”的精妙所在。
四、收获阅读的喜悦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古今文学大师和语文教育专家们曾这样看: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啊,通过坚持不懈的阅读,我们可以是深深感受到:阅读可以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阅读可以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阅读可以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阅读可以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阅读可以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这一切都来自读书,这一切品味着读书的收获,这一切体会阅读带来的成功。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贾志敏老师历经教学40余年,他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倡导多读书,他说:“多读书是我国阅读中行之有效的的传统。”李白之所以能“日赋万言,倚马可待,”是由于他“六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而得之,杜甫之所以“七岁思而壮,开口咏《凤凰》”也是由于他“群书万卷常暗咏”的缘故。读书的过程正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的过程。所以只有多读广博书籍,才能文解百义,达到思想内涵和情感共鸣内化成自己的养料。这种收获没有霎骄一时的灿烂,没有光彩一时的奖杯,没有啧啧一时的称赞,但在岁月的过逝里,你的心灵、你的思想、你的修养、你的笔尖无不流淌出文人的气息,收获的喜悦也酣然畅漓。让人真切体会到读书让我们距离快乐是这样的近,收获的喜悦成为精神上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自主学习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占重要部分的古代文言文作品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根基。文言文教学面对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如何发挥语文课堂的优势,发挥课堂传承的作用,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由于高中的教学课程庞大而繁杂,学生在面对枯燥又稍微晦涩的文言文课文时,更是一个头两个大,有的甚至一说到文言文就会产生一种厌烦、抵触心理。究其原因,一是文言文与他们隔得太远了,理解起来有难度;二是无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太过空化。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就得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而要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教师就得通过联系史实和相关背景,通过历史故事扩充学生见闻,从而增强他们的求知欲。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作品,大多出自先秦和诸子时期。当然由于许多文学作品都与它所作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作品虽具文学性,但也不会违背历史事实,如高中课本中所选的《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等文言文作品,在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历史背景与故事发展之后,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并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形成学习自主性。
二、注重知识的积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概略介绍时代背景以后,让学生在好奇心及兴趣的驱使下进行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理解文章大意,接着,教师可以对文章提出一些较深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理解句意和文章大意。通过这样进行长期的阅读积累与练习,掌握文言文的阅读语感与技巧,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语感来。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培养日积月累的好习惯来学好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中对字词句式的讲解要“死中有活”
所谓“死”,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本语法规则和知识重难点及考点。要对其进行着重讲解,并要让学生对其清楚明了甚至内化成一种概念。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教师还需要反复着重强调词类活用、词类引伸、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概念。
而相对应的“活”,是指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立足教材教学大纲,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积累掌握请况,使课堂生动灵活,增强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跟内化。
四、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也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翻译文言文时,它的基本原则必须得了然于心,即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达: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译文简明、优美、生动。只有在遵循这个基本原则下,才能够在翻译过程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其次,要体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特点。
最后,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字词句的技巧,可归纳为四法:(1)补充法:补充句中省略成份。如:还矢(于)先王。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2)保留法:对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年号、官职名、人名、物名等,还有常使用的成语、习惯语等进行保留。(3)替换法:把文言文直接换成现代汉语。如“孰与争锋”可译成“谁与争锋”。(4)调整法:把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进行调整,使翻译出来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五、课外延伸阅读及积累
在古代的诗、词、曲、赋中,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言文作品很多,但由于教学大纲的规定,能被教材选用的只能是其中之九牛一毛。通过对教材上文言文作品的阅读赏析,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而课外阅读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文言文,积累文学知识。
做好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责任重大的任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当然,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师得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突破,各抒己见,并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指正。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名著阅读 初中阅读 阅读策略
一、名著阅读的意义
当代散文大家刘白羽先生说:“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俄国作家赫尔岑在《给儿子的信》中说:“莎士比亚和歌德抵得上整整一所大学。”①由此可见,文学名著可以带给读者广阔的视野、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情趣。
李镇西老师一直坚持给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他认为长期坚持为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多方面的意义——有助于净化学生的灵魂,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时代和社会;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美育,让他们自觉抵御不良读物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②孙绍振教授回忆自己中学时代学语文的经历,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读中学时,是语文科代表,上课从来不听,可是语文成绩永远是第一。因为课外的时间很多,可以乱看乱写……如痴如醉地阅读和写作完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③这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仅靠课堂上几篇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完全不可能的。
二、名著阅读现状
名著阅读如此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状况并不乐观,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初中三年,能把课标推荐的文学名著全部看完的学生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如下:
1.多种传播媒体的强烈冲击让学生忽视了阅读的功效。在收音机、电视机、网络等视听媒体得以广泛普及前,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是阅读书籍和报纸杂志。学生课余的重要文化生活内容就是读书看报。今天,因特网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学生花费在读书看报上的课余时间更是大大减少,这一现状给名著阅读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日本臼井嘉一教授强调:“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千万不要忽略了读书能力的培养。阅读书籍和阅读因特网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读书的效用和意义。因为‘不读书籍,便没有教养’。”④⑤
2.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自由。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繁重的学业负担、巨大的升学压力,让学生困于题海,难以挤出阅读时间。读小说成为“读闲书”,是要被家长没收的。再者,阅读名著只是为了应试,故而学生只读简缩本、导读之类的名著资料,以练代读是常有的事,这远离了我们希望学生阅读名著的初衷。
3.课标的笼统建议让学生迷失了阅读的方向。首先,《语文课程标准》只是笼统、简单地罗列出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篇目,并未针对各学龄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阶段地具体安排。这样推荐作品就没有了明确的阶梯性和阶段性要求。其次,中国现当代长篇文学名著推荐不多,仅明确推荐了两部,而初中生的长篇文学名著阅读当以中国文学为首选对象。再次,“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⑥的笼统提法,势必令教师不好把握,难以操作。没有具体的篇目,只是白说。
4.艰苦的条件让学生痛失了阅读的机会。许多学校和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根本没有购买名著的能力。贫困、闭塞不仅使他们买书难,还使他们借书难。缺少了书籍,学生的名著阅读从何谈起?另外,教师对名著阅读无指导或指导不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名著阅读的评价
中高考名著类试题的引入,对于改善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可是只要稍微认真分析近几年中考中的名著类试题,不难发现中考试题内容滞后的现状。
1.内容浅易。大部分名著类试题只在文学常识考查的老路上兜圈子。如此低水平的考查势必会带来浅尝辄止的不良阅读导向。课标中“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⑦的阅读要求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可遇而不可求。
2.范围狭小。从2005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至今,名著类试题考查走过了一个由宽泛分散到狭窄聚焦的发展过程。前期的中考名著类试题,范围宽泛分散,内容浅显,形式单一。近几年的中考名著类试题,考查范围相对集中在课标推荐的作品上,数量一般在6部左右,题材多以小说为主,形式相对灵活,但是考查范围太小,体裁过于集中,会给学生这样一种暗示——挑几本重要的看看,应付考试。这样,“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课标精神就无从落实。
3.形式单一。大多数名著类试题的形式还停留在填空、简答的单一形式上。这种考查形式比较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及表达欲望,比较难以让他们充分表达阅读的真实感受。其实,诸如比较阅读、多项选择、辨析改错及拟写对联、颁奖词、辩论词、开场白、荐书理由、阅读心语等都是不错的考查形式。再者,名著类试题还可以与探究性学习、语言综合运用、诗歌赏析、阅读理解等题型结合起来考查。形式多了,考查的面就广了,答题能力的要求就高了,押题的机会也就少了,学生就会静下心来阅读原著。
4.机械重复。只要细心分析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名著类试题,就可以发现大多数中考名著类试题总是在那几个类似的题目上换来换去,换汤不换药,不过是旧瓶装新酒。这样机械重复的考查,很容易猜中、押中试题。有空查查网友们收集、汇编的名著复习材料,定会惊奇地发现2013年全国百分之七八十的名著类试题早已被他们猜中了。如果莘莘学子平时不读原著,只想靠考前背些材料,做些练习应付考试,那么,课外名著阅读的前景可想而知。
总之,中考试卷应增加名著阅读考查的力度和难度,建议增加考查的分量,可将名著片段阅读赏析归入阅读考查的范围。用增加考查分量的方式提高名著类试题在整份试卷中的地位,从而让广大师生深刻地认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再者,命题应注意向阅读的纵深处发掘,更多地从挖掘作品内涵,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方面入手,以此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充分表达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而不应只停留在对名著常识和故事梗概的识记和了解层面上。这样的命题才能达到强调阅读方法指导、强调阅读能力培养、强调个性情感体验和强调思想情操熏陶的目的。
四、对策
1.达成家校间的默契与共识。每次迎来初一新学生,我们都会给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阅读名著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其间还穿插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莎士比亚等中外名人关于名著阅读的议论,并附上《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一些中外名著的目录及今后三年的名著阅读计划。
2.创建属于自己的“大图书馆”。健全图书馆制度,全面开放图书馆和阅览室,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借到适合自己的图书。每个班级建立一个书橱,由学生每人自带五本书,在这里互相交换阅读。每半学期,班与班之间更换交流。这样,学校就成了一个大图书馆,每个学生都成了图书馆的主人。
3.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课前抽出五分钟时间,安排一个学生上台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他学生评议。此举一举两得,既可以校正学生名著阅读中的理解错误,借学生的口扩大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胆量。
4.设立课外阅读课。每周一次,课型有方法指导、名著推荐、阅读欣赏、读写互动、阅读汇报等。课后充分发挥阅读课的辐射作用,让每个学生切实做到包中有杂志,床头有名著,培养他们“见缝插针读杂志,加班加点看长篇”的良好阅读习惯。
5.打造快乐阅读季。每次的寒暑作业应以阅读为核心,精心制订阅读计划,从杂志类型到长篇篇目,从圈点批注到阅读心得,从阅读笔记到读书征文,从篇幅规模到质量要求,细细罗列,让学生可以简单直观地对照落实,从而把每一个假期打造成属于学生的快乐阅读季。
6.营造读书交流的快乐氛围。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相互分享阅读的心得和喜悦,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主题活动,为学生构建了交流心得、分享快乐、展示才华的平台。如名著推荐会、故事大王赛、朗诵会、名著知识竞赛、优秀读书笔记展等。
7.养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我们特地编印了名著阅读读书笔记本。读书笔记本由“日积月累”、“我的评点”、“我思我得”、“每周一记”、“我的地盘”等部分组成。另外,我们还举行一学期一度的优秀读书笔记展。
8.发挥多元评价的激励功效。名著阅读评价,我们坚持注重评价多样化、过程评价、评价激励三原则。让学生做整个评价过程的主人,倾向于对阅读态度、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绝不以阅读成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我们还开展了“最佳问题奖”、“最具探索奖”、“最有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一系列评选活动,用阅读评价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课外名著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补充和提高,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出谋划策、拓宽渠道、保驾护航,以便学生在书海中更自由地徜徉、更尽情地获取知识。
注释:
①赫尔岑论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35.
②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6.5:342-344.
③孙绍振.中国基础教育的危机.语文世界,2001,5.
④钟启泉.我国的中小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素养——与日本教育学者臼井嘉一教授的对话.课程·教材·教法,2002.4.
⑤赖瑞云,林富明,邱吉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新华出版社,2002.11:45.
关键词:藏族 汉语文 高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50
1 整合汉语文教材,保障教材适用性
自新课改后,通过主题单元进行合成与编排的语文教材使得语文工具性被淡化,语文教材中存在许多因素(例如文体、修辞、语法等)对藏族学生在学习汉语上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汉语知识未能系统编排使得学生在遇到此类汉语知识时,未能进行系统的学习[1]。过去的语文教材中,注重人文性话题,却忽视了锻炼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版块,这一现象十分不利于藏族学生对汉语学习。所以,为了使藏族学生高效学习汉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学习汉语方面的特点,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将文体知识体系设置为主框架,确保语文教学教材的适用性。
语文教材共有6册,分为5个框架,分别为文言文、文学作品(上、下)、说明文、议论文以及记叙文。教材将语文工具性设为切入点,例如文本学习,学生以学习语文教材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托,通过文体知识掌握汉语文的相关知识,例如写作技巧、阅读方法、文学样式、文体样式等,并突出对古诗文的朗读,从而建立起一个详细、明确、适用的知识体系,达到扩大藏族学生阅读量,改善其语文素养这一目标。
在汉语教材中,每一册教材的文体框架均相同,均是以阅读文章、写作指导、阅读指导与知识介绍为主,通过该框架为藏族学生提供学习汉语的思路、阅读技巧等[2]。以“阅读文章”这一个版块为例,该板块将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阅读文章均以文章文体为依据,进行分类整合。每一册教材中,课文又以写作特点对阅读文章进行单元划分。最后通过实践证明,该教材比较适用于一些民族学校的语文教学。
2 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汉语文教学有效性
合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藏族学生高效阅读汉语文章,对提高藏族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可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
首先,在汉语文教学中,应对表现出语文文学样式、文体样式的经典文章进行精讲,通过借助品析词句、细讲关键段落、精讲经典文章等措施,结合文体特点,教会学生阅读赏析汉语文文章的技巧,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文章的精髓,并指点阅读文章的思路、切入点等,通过讲解使学生除了能掌握阅读文章的技巧之外,还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掌握更多的知识,开拓自身的视野,最终达到培养藏族学生对汉语文的听、读、说、写等能力的目的。
其次,设立阅读交流课程。对学校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例如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筛选经典文章,扩大藏族学生对汉语文章的阅读量,通过给予学生充足的汉语阅读时间,使其可充分消化所学到的知识,并借由阅读文章进一步提高对文章作品的赏析能力,逐步提高藏族学生对于汉语文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以一个宿舍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程,以此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文章的习惯,并通过该课程鼓励学生积极适应使用汉语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学习汉语文中的文言文,由此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诵读文言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学会做人的道理,对人生哲理有所感悟,同时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素质。
3 借助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总结藏族学生过去在汉语文写作上的问题可得出,藏族学生在写作上有为应付考试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写作时习惯性在题中寻找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及的考点,不会自行变通,审题能力较差,导致写出的文章存在偏离主题(或脱题)的情况;第二,学生写作套路过于固定,缺乏新意,且文章中未能表现出一个中学生应有的活力;第三,写作内容空洞,案例陈旧,词汇单一,缺乏感染力。
笔者认为,应从改变汉语文写作教学入手,纠正学生对汉语文写作的错误思想,不应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考试而写作,而应将写作当成自己抒感、表达观点的一种途径。在教学上,教师应注重对写作技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建议学生在写作时可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从而提高文章的真实感,使学生写作的文章具有活力,可反映出学生自己的观点,避免呆板空洞的情况。另外,教师可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用词、用句都比较经典的文章,拓展学生的词汇量,从而防止学生在写作时出现词穷的情况,导致文章词汇单一。例如:在语文教材中名家名篇的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指导学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并汲取文章中的精华语句,变为己有。然后,借助文章的题目、文章结构、文章布局、词汇语句等,指点学生在写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在结束课程后,给学生布置写作练习,使其仿写名家名篇中的佳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文章,掌握好作文框架、文章主题等,在写作时有意识地灵活应用一些名言名句,丰富作文中的词汇与语句,并结合自身的经历,使得文章带有个人特色。
4 合理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给予学生评价时,教师应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出学生进步的地方,给予其适当的鼓励,并委婉点出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空间。评价后,可建议学生在课后通过阅读、写作、朗读等方法练习汉语。在评价方面,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生的作业中选取完成得较好的公开表扬,可适当给予奖品奖励学生,一来可激发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二来可鼓励得奖学生继续努力,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央金卓嘎.改进农牧区中学汉语文教学方法刍议[J].新课程(中学),2012,(9):92.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长期以来,阅读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并不容乐观,“老师讲得太多”“填鸭式教学”依旧占据着教学的主流,严重阻碍了学生“亲近文本”和“体验创造”的过程。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今天,真正还课堂于学生,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需求。
一、加强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①要想让学生们真正投入到课堂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激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沉醉于阅读之中,从而有所收获。因此,声情并茂的导入已经成为教学成败的第一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导入法、影视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谈话导入法等不同的方式,努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提升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例如,《再别康桥》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其中很多语句富有鲜明的画面感和色彩感,教师不妨为学生展示康桥的优美风景,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走入阅读教学。而对于苏轼的《水调歌头》,教师则可以用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引入,以轻松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漫步语文殿堂。当然,引导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不一而同,教师要真正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精心设计好课前预习、品读质疑、多元作业等每一个环节,充分把握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快乐学习进行到底。
二、创新方法,引导学生个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顾知识的盲目灌输,非但不会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共鸣,更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丧失对作品的个性理解,从而沦落为学习的机器。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阅读课、思维训练课、阅读赏析课等多种创新课型,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由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获得学习的个性体验,这些形式都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的个性阅读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避免用固定的答案限定学生的个性思维。对于学生有价值的个性化见解,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而对于有争议的看法,教师应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究中准确引导,使学生在思辨中获得正确的领悟。
三、深化拓展,强化学生能力养成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在当今时代的恢宏背景下,由升学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大课题。同样,走出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窠臼,实现素质教育的伟大转变,也为语文教育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刘国正先生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就是能力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并从中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学过《春》之后,不妨让学生借鉴文本的写作技巧展开写作,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学过《我的叔叔于勒》之后,不妨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在读写结合中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在学过《范进中举》之后,则可以让学生以“高考与科举”为题展开辩论,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一定可以从中获益匪浅。
四、强化积累,构建大语文的平台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在语文教材这颗知识之树的指引下,教师还应带学生深入辽阔的知识丛林,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这就需要学生做到:平日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在阅读中勤于思考,做好读书笔记,并坚持积累优美词句,做到每日一诵。而教师则应为学生做到阅读引导,定期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刊物,在班级内开展内容丰富的读书交流活动,使阅读落到实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眼界的有效提升,为学生提供了知识、情感的丰富营养,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大有裨益。久而久之,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能力都将在阅读积累中得到有效的提升。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发现、积累。大自然中的花开花落、鸟唱虫鸣,各种媒体中的新闻事件、新闻评论,发生在身边的各种新风新事,无一不是语文学习的丰富教材,在生活中去观察、思考,是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更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储备,为学生的能力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平台,只要广大教师定位好教与学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必将在新课改之风中起航,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春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2012(1).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一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这是我们相处的第四个学期了,我与学生的感情逐渐变得深厚,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也开展得井井有条,虽然本班级的各科成绩还是排在后面,在上个学期的文明班评比中,也处在中下的水平,但在安全、品德、卫生等方面,学生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在班干部的培养方面,成绩比较突出,在以张亚丽同学为正班长,何润香同学为副班长,以及其他班委成员的协助下,我们的班务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本学期,我们的班级计划如下:
一、创建精英班级,做有志向的学生
就本班的实际而言,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很大,全班24名中,有14位是本班的学生,但由于本班的上营下来的学生较多,还有甚者是个位数的成绩。就上个学期来看,本班的精英学生不够突出,反而多了一部分是中等生,在这个学期里,要切实提高我班的优生率。
首先,把班里德、智、体、美与劳都出类拔萃的学生,选当班干部。我现在的班干模式是3男3女,每周采取1男1女合作的方式进行值日。值日班干的主要职责是:,主要记录一些好人好事,以及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比如,有同学打架了,让值日班干去调查,把其中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以后,再把肇事的学生一起,到班主任处汇报情况,然后,由班干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再让肇事的学生听取教育后,写出自己的反思,以及自己的奋斗方向。
其次,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我尽可能地把任务让班干部去落实。比如,yjbys网学校的一些通知,交给他们去收发。又如,每周的班会课主题,让何润香同学书写。并由他们来主持。在开学之初,我征集了特色课程表,也收到一些有创意的设计,并选用了由乔曜茹同学设计的表格,我再用书法填上课程。
再次,不管在我所任教的语文科目上,还是平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都会有一些可选的任务供学生去完成。比如,作文展,我让学生写好以后,再在班里宣读自己的作品,然后,我再对这些作品逐个面批,最后让他们抄正后,在班里展示。这样,对于一些想在习作方面下功夫的学生来说,他们就将会获得更多的辅导机会和展示机会。
最后,要成为一个精英班级,还应该要学会让出舞台。我的课堂里,几乎不少于10分钟,让学生上黑板去书写。比如,一些字词、写句子、设计板书等。在每天的中午写字课的时候,我先让班长张锦城把三个例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台下用田字本写,我主要以辅导黑板上的同学来指导,一般到黑板上写的我都是优、良、中各叫一个,这样更容易起到带头的作用。
二、 重视实践操作,拓展活动空间
1、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我认为班主任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孩子们有发现、有争论、有创新,敢想、敢思、敢问、敢说、敢试。二是改革作业。把作业分为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开放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逐步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开发潜在的创造力。三是开展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不能只靠教师的传授,应该由学生自己获取,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不断拓宽知识背景,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班主任要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指导学生摘录读书卡片,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大谈课外阅读的乐趣、收获及感想。四是实行真正解放。开放学校的实验室、美术室、书法室、电脑室、音乐室、舞蹈室等,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其所好。
2、形成健康文明行为
作为班主任,更是应该抓好每个细节,对班级里出现的小小的不规范的行为都不能掉以轻心,要对学生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对日常文明行为形成一种习惯。同时,在班级里开展争做文明生、守纪生、爱学生、孝敬生、守信生、自律生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争创过程中对自身的文明行为有一个再创过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另外,少先队中队工作要有条不紊,经常性地开展雏鹰争章、雏鹰文明路、红领巾小银行、劳动实践体验、主题班队、假日小队等活动,让少先队员在社会大熔炉中经受锻炼,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真实感受,养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善于理财的品质,学会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本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营造班级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
一个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体现在:目标是方向、领导是核心、活动是命脉、舆论是灵魂、组织是功能保证。我打算从以下方面改进:
(1) 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开学第一周,我就要求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都要定一个学习计划。并且把这些计划写在一张大纸上,把它张贴在家里,每天都去对照看一看。并且,利用班里的宣传栏进行互相学习。然后,我打算利用班会课,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交流,我再根据学生的意愿,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2) 组建班委会:
根据学生的意愿,对班里成绩优异、行为习惯表现好,乐于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提升做班干部。除了学校要求的班干部外,我还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既有平时的六人学习小组,组长采用流动式。也有学习兴趣小组的组长,他们是自愿方式产生,并得按要求完成任务。
(3)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1、法在我身边系列活动。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七个一活动:记住一条法律小知识;进行一次法在我身边演讲比赛;搞一次法制手抄报比赛;观看一场少年犯罪的电影;进行一次法律知识竞赛;请派出所同志作一次法制讲座;刊出一期法制宣传专刊。加强法制、交通安全、吃苦耐劳教育,增强孩子们的法制观念,提高明辨是非能力,使少年儿童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2、开展绿色环保系列活动。如进行收集废电池,捡白色垃圾,写环保作文,举行树文明新风,树环保意识大地绘画比赛,评选绿色环保小卫士,申请生态环保监护站等,从施展个人的读、写、说、画、行等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绿化、消除污染的重要性,从而也为孩子们将来走向社会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角度播下了种子。
3、体验感恩系列活动。通过登高、远游、烧菜、做饭、推销、算账、编剧、导演等亲自体验,让少年儿童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成长,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在亲自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们融入了自己真实的情感,真正开动了自己的大脑,眼、耳、口、鼻、舌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个性的灵动充分闪现。如我校每月举行一次小型体育竞赛活动,项目有接力赛、仰卧起座比赛、篮球传球比赛、排球垫球比赛、广播体操比赛、扔垒球比赛、越野跑、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欢以及为班集体争光的荣耀。
4、评优系列活动。学校可以经常开展评选百花奖(全优生)、学科尖子生、各项小明星、十佳小()家、爱()生等活动,每学年或每学期评选一次,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让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定目标,自己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既体现一个向目标奋进的创生过程,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如在 百花奖的评选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班级民意调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笔试和面试,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电脑等课程的智力测试和实践测试,再汇总评定后在网上进行公示,最后才能成为这届的百花奖得主,它要比三好生的荣誉还高,凡被评为百花奖的学生在期末可以直接享受三好生的待遇。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二
上学期工作在学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圆满结束。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现在把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德育工作。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班队会和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还要针对学生心理方面有所发展的情况把开展班队会作为主要阵地,结合 五一、六一、七一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历史国情、爱国主义教育。还真对现实的社会环境,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挫折教育进行,助人为乐教育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开展发主题为《雷锋精神永住我心中》《我能行》等,主题班队会。极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二、教学方面。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研究优秀教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收获。在学生自学、朗读、阅读赏析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语文、数学的每一节课之前都让学生自学,提出不懂的问题。除朗读课、晨读外,每月举行一次朗读比赛,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每节课前,进行口语训练,提出相应问题。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之外,对他们记忆力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展都有所促进。数学方面: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为了培养学生认真端正的学习态度定期举行比一比的测试活动。期末语、数成绩均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体育卫生方面。学生的身心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也是现在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主成部分之一。除严格要求做好每天课间操外。利用文体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卫生方面,把卫生评比纳入班级各项评比中。加强管理人人负责共同爱护自己的家园,使室内外整洁一新。
第四、班级管理方面。实行十项评比制度,值日班长喜报制等等。喜报主要是每月评选几名进步最大、表现好的学生。为其书写喜报送其家长。促进各方面的发展。值日班长参加日常管理体会班干部的辛苦与快乐,培养自身管理及约束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发扬优秀传统,为学校的早日腾飞而努力工作。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三
本班人数37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2人。由于本班男生较多,比较难管理.目前本班学生集体意识基本形成,但仍有个别的学生需时常督促,严格管理促使其取得更大进步。总体来说两级分化情况比较严重,基础差的同学比较多。
一、工作重点: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本班学生问题多,力争本学期能走在三个平行班的前列。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同学都遵守纪律,互帮互助,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本期我将在学校的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的协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在文化基础知识上有所收获,基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逐渐养成;法制、安全、环保意识等得到增强,能正确对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力争取得一定的成绩,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2.选拔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优秀的班干在班级里能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经过家访和资料调查,并根据学生的自愿要求成立班干部,并在实际中考察锻炼他们的能力。
3.关键抓好班级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证。要抓好纪律关键字教育好后进生。所以,转化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工作显得异常重要。
4.面对全体学生,要顾全大局,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对个别学生重点教育。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表扬积极进取的同学,成绩、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二、具体措施:
1.利用校班会时间进行思想教育。落实抓好升旗仪式、两操及两分钟预备铃,做到早会、午会及吃饭有秩序。
2.坚持让学生每周写周记,并有效地利用学生周记与学生做好思想交流,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及教育转化工作,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3.以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为方向,以培养学生善良、文明、自主、友爱、理想为目标,教育学生从认识自我做起,认识自我。同时,利用主题班会、班级生活和黑板报,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应对困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