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02:17
导语:在医院环境卫生监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R1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c)-102-02
医院消毒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1]。加强消毒灭菌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为了解我院消毒工作质量,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三年的消毒灭菌监测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监测对象为医院重点科室及部门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无菌器械保存液、无菌物品、灭菌器、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紫外线灯辐照强度。
1.2 方法
室内空气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关好门窗,于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采用平板暴露法进行采样,将直径为9 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置各采样点自然暴露5 min采样。
洁净手术室室内空气采样,按卫生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采样,用沉降法测定沉降菌密度。
物体表面和手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做涂抹采样,取样进行活菌计数培养;部分采用平板压印法计数培养。
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器械保存液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加入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管内,作10倍稀释混匀后取样活菌计数培养。
无菌医疗物品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器械表面往返涂抹5次,将棉拭子投放入普通营养肉汤中培养。
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直接取样进行活菌计数。
压力蒸汽灭菌器采用(自含式)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紫外线灯管用紫外线辐照仪及强度指示卡进行检测。
2 结果
监测结果表明,共采样6 562份,其中符合要求6 421份,合格率为97.85%,详见表1。
3 讨论
三年监测结果显示,我院无菌物品合格率100.00%,而无菌器械保存液合格率仅为96.64%,其原因主要是2006年10月在常规监测中发现异常情况,无菌器械保存液合格率为55.56%,感染管理科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召开紧急会议,停止××厂家2%强化戊二醛消毒剂在我院使用,需灭菌物品全部暂时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同时申请华北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院库存和使用中的戊二醛进行检测,结果为××厂家2%强化戊二醛消毒剂稳定性差,原液样品中有浓度不达标现象。
另外,在日常监测中发现个别科室有使用戊二醛消毒剂不规范现象:①使用消毒剂前,未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只加激活剂不加缓释剂。②无菌持物钳筒内放有多件器械,甚至没有经过灭菌的器械直接浸泡消毒。③不排除追求经济利益存在过期使用现象。血液透析液存在部分不合格现象,追查原因,可能是由于B液使用时限超过24 h,未做到现用现配和采样人员无菌操作不规范造成采样过程污染,但当时本院透析患者无一例出现透析反应和医院感染。使用中消毒液不合格,主要是75%酒精合格率低,因部分科室忽略酒精的有效期,不根据科室用量领用,一次领取5 000 ml,虽然小瓶内酒精1周更换2次,但大桶内酒精不论多长时间直至用完。灭菌器合格率未达到100%,均是由于快速蒸汽灭菌器未达到灭菌效果,经延长灭菌时间和维修后合格,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全部能够达到灭菌要求。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控制及整改措施并指导实施。①加大对消毒药械的管理审核力度,定期监测检查,提高医务人员对消毒剂的认识程度,准确配置,使用前或配制后用试纸法检测浓度,严格规定使用期限,做到现配现用,按时更换。②由于化学消毒剂多不稳定、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浸泡后器械需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使用过程中要求对其浓度进行检测、对环境有污染、费用高等原因,建议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改用效果最可靠的热力灭菌法。我院临床大部分科室已采用无菌镊子干筒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指导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规范化,目前效果不错。有报道,此方法效果良好[2]。③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因灭菌物品需,不能储存,无有效期,我院监测情况显示,其灭菌效果不稳定,建议减少使用。④加强对血液透析室的管理,A液使用不得超过5 d,B液现配现用,不得超过有效使用时限,采集标本做到规范操作,检测结果超标时须复查,怀疑或确定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有热源反应和菌血症,应及时进行监测。
医院消毒的目的是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3]。医院消毒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管理,增强消毒隔离意识,以《消毒技术规范》为指南,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管理,强化洗手训练,加大检查监督指导力度,遇有问题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第一时间制定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对消毒隔离监测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把医院感染监测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安丽莎,苏希风,张有英,等.医院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5):129-130.
[2]张君岩.镊子筒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01.
[3]徐秀华,吴安华,杨华明,等.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技术出版社,2005.743.
0引言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之一,从事口腔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标准预防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在减少医源性疾病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对我市两所医院口腔科医务人员在200501/200611参加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医院感染进行了监测.
1对象和方法
我市两所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医护人员40(男14,女26)名,年龄20~50岁. 其中,硕士2名,学士10名,大专8名,中专20名. 对两所医院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2 a来培训记录及考核成绩和医院感染监测情况进行调查. 评价内容:参加培训到课率、人员考核合格率、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预防、消毒隔离;随机采样(n=48). 物体表面采样取治疗台面,采样面积≥100 cm2;手的采样取治疗护士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采样面积约30 cm2;检测方法:将采样管用力振打80次,取1.0 mL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内加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 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7℃温箱培养48 h,计菌落数.
2结果
2005年2次培训医护人员到课率87.5% (35/40),考试合格率82%(34/40);2006年2次培训医护人员到课率100%. 考试合格率92%(37/40). 清毒隔离、消毒监测及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见表1.表2消毒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略)
3讨论
调查表明,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全,标准预防意识薄弱,对手的清洁、消毒重视不够,有些医师诊疗时不戴手套,诊疗前后不洗手. 手的细菌培养合格率85.4%,医师不重视手的清洗、消毒,造成患者之间、医患之间交叉感染. 口腔诊疗室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室内空气培养仅为89.6%,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患者喷出的飞沫、修复打磨牙产生的粉尘都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才能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技术规范,提高消毒质量,减少医源性传播[1-2]. 由于口腔医疗工作中每日都有暴露在或接触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可能,因而将每一口腔患者都视为感染带菌者,充分详细询问病史,采取最好的防止交叉感染措施显得非常必要.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及各项管理制度,把医院感染知识纳入科室质量和护士星级服务考核,并对新分来的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监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 口腔科参加医院感染培训医护人员到课率由87.5%上升到100%, 考核成绩合格率由82.5%上升到92.5%.
参考文献
关键词:消毒;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
为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本市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对本市内的22所医疗机构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个科室的无菌物品、医务人员手、消毒液、物体表面、紫外线灯、压力锅、空气[1]。通过此次调查了解本市内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整体状况,从调查中找出薄弱环节,以便于指导本市消毒质量的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及其内容 本次共调查本市24家医疗机构,其中二级甲等医院2所,二级乙等医院2所,一级医疗机构18所,民营医疗机构2家。调查的科室为各个医院内的所有科室,其中手术室、消毒供应科、产房、母婴同室为必查科室。调查的内容包括无菌物品、医务人员手、消毒液、物体表面、紫外线灯、压力锅、空气。
1.2 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与结果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2008年版《消毒技术规范》。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
2 结果
2.1 总体消毒质量情况 2010~2012年共监测4202份样品,合格率为96.67%,3年内每年的总体合格率呈现增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差异 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的总体合格率比一级医疗机构的合格率高(χ2=51.484,P
2.3 公立与民营医疗单位的消毒效果 3年内公立医疗单位的消毒合格率比民营医疗单位的消毒合格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35,P
3 讨论
通过了解医院环境卫生学及其消毒质量的日常监测结果,对提高医护人员的消毒意识,防止病原体传播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监测结果表明2010~2012年消毒合格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调查过程中发生的感染隐患,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医院内各部门应相互合作,在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过程中明确各自责任,实行日常监督,及时对问题进行反馈,对检查结果做出整改,各科室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个存档一份,定时复查;并加强对医院各重点部门及重点环节的环境卫生学监测;针对一级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底的问题,应对相应的医疗单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增加专门的医院感染监测人员,定期选派人员参加医院感染培训及其专题会议等措施来增加此类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的重视。
医院消毒效果是评价医院消毒质量的重要方法。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掌握专业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消毒剂的性能,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机构消毒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对合格率较低的医疗机构的消毒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牛桂林.某三级甲等医院环境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13,40(9):1629-1633.
关键词: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体会
新生儿脱离母体以后,机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免疫系统,对外界细菌、病毒等抵抗力较低,是医院感染中的易感人群[1]。母婴同室是新生儿娩出后接触最多的地方。我科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和各项规章制度,未发生产妇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现将母婴同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体会介绍如下:
1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1.1新生儿自身因素 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及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对外界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呼吸道、皮肤以及消化道等各种感染。
1.2环境因素 母婴同室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以及陪护人员的手、新生儿的日常用品,这些环境的不卫生会增加产妇和新生儿的医院感染。
1.2.1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室内使用后的物品如毛巾、尿布等处理不当,这些物品经常与新生儿的皮肤接触,用后如不及时清洗消毒,则最容易滋生细菌,使用后的废弃物处置不规范,也是污染病室环境的因素[2]。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在不同的病区,对不同新生儿进行诊疗操作,衣物以及相关医疗器械的物体表面,都会直接或间接携带病原体,从而造成新生儿之间的交叉感染;而且探视人员增多,也给母婴同室的空气和物体表面造成污染,从而进一步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3]。
1.2.2 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差,在各项操作中可通过手把细菌、病毒传给母婴。另外由于陪护人员、探视人员手卫生知识缺乏,不注意手部的清洁和卫生,也可将病原菌直接传播给新生儿。
1.2.3医护人员及产妇患有皮肤感染和其他传染性疾病时,均会将将病原菌传播给新生儿[4]。
1.3 陪护及探视制度不建全 由于医护人员少,患病的新生儿不能由医护人员单独陪护,多数时间是由家属陪护,且探访人员多不固定,可将不同环境中的病原菌带到病室,可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
1.4医院的管理部门对医院感染不够重视,未加强对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尤其是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护意识差,以及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低,也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原因。
2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1母婴同室及物品的消毒,母婴同室工作人员上班期间应保持衣帽整洁,进行各项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新生儿所用的包被、小毛巾、尿布等用物应加强消毒灭菌工作,常用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计等使用前后均需消毒,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5]。母婴同室应保持空气清新,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室温保持在24~26°C,湿度55%~65%,室内的所有物体表面、地面、门把手、常用仪器、空气等坚持每日定时消毒,新生儿及产妇使用过的物品需单独处理[6]。
2.2严格落实手卫生规范和制度 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必须坚持手卫生制度,规范"六步洗手法"等,落实手卫生的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加强手卫生执行力度,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7]。
2.3加强对母婴同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手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并制定相关制度:科室要有相应的消毒及监测制度,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总结分析监测结果,持续改进工作。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产妇与新生儿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所以做好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8]。
2.4其他方面 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要严格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置,应专人回收并有记录;患有皮肤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医护人员应暂停在母婴同室工作,产妇哺乳前要洗手并清洁,母婴同室中婴儿所用的眼药水、粉扑、石腊油、小毛巾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9]。如产妇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活动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不明原因的发热等症状时,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哺乳,必要时可将母亲与新生儿分室隔离,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
3结论
科室医护人员和保洁工人要增加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母婴同室消毒措施》等相关技术规范和制度,并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清洁卫生管理制度,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职业暴露的防护制度等,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与医疗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医护工作始终贯穿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个环节,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现了产科的医护质量水平。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从身心上、经济上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预防和控制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是保证产科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院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督查并持续改进相关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Mayhall C G. Hospital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control[M].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2.
[2]Cummings K J, Martin S B, Lindsley W G, et al. Exposure to influenza virus aerosols in the hospital setting: Is routine patient care an aerosol generating procedure?[J].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4:127.
[3]Saiman 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ystic fibrosis[J]. 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 24(4): 390-395.
[4]王新.预防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024):5537-5537.
[5]钟巧,侯庆中,李晖,等.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5):692-694.
[6]Jaafar S H, Lee K S, Ho J J. Separate care for new mother and infant versus rooming-in for increasing the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J].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 9.
[7]刘悦新,尹仲娇,李绮薇,等.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016): 3982-3983.
一、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
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职责
1.医院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下同)的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6)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2.临床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3.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患者,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四、工作程序
1.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
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控制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确诊为传梁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1)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①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控制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②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④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①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②医院感染控制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A.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源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患者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患者甚至暂停接收新患者。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F.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③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④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⑤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3.消毒灭菌与隔离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器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特别是感染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 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要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甲醛气体灭菌参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行。自然挥发薰蒸法的甲醛薰箱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也不可用于无菌物品的保存。甲醛不宜用于空气的消毒。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6)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洗手设备:
a.病房及各诊疗科室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有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
b.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
c.可选用纸巾、擦手毛巾等擦干双手。擦手毛巾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
d.不便于洗手时,可用快速手消毒剂。
②洗手指征:
a.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b.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感染
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脱手套后。
③洗手方法:
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10~15秒钟,然后用流动水洗净。
④手消毒指征: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c.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⑤手消毒方法:
a.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b.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⑥外科刷手应用刷子蘸洗涤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泡手。刷手或泡手时间必须符合要求。具体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7)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1000ppm)拖洗。
②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4.消毒药械的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2)感染控制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
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3)药剂科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消毒灭菌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
(4)使用科室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予以解决。
5.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1)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医院有健全的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
②医院对抗感染药物应用率进行统计,力争控制在50%以下。
③检验科和药剂科每半年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并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④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制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⑤医院应开展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包括血药浓度监测和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监测,以控制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2)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
①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②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③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④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⑤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患者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3)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建议:
①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②以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迹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感染药物。
③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
④应用抗感染药物前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
⑤严格控制抗感染药物的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⑥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参见《一次性用品、物品贮存监控管理制度》)
7.医院感染的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①医院必须对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②医院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③医院感染控制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④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患者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⑤100~500张病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8%;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低于0.5%。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①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②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③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④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
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
⑤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它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⑥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⑦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3)环境卫生学监测
关键词: 可移动拖把架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
供应中心环境组成主要有空气、物体表面、地面。而拖把的正确使用直接影响到物表的达标。卫生部2002年版《医院消毒规范》中规定:消毒供应中心洁净区为Ⅱ类环境,物表指标数为5cfu/cm。如果拖把不干净会直接影响物表的洁净度 .传统的拖把处理方法:采用使用后洗净,用250mg/L优氯净浸泡30分钟,然后挂在墙上的钉子上干燥待用。这样使得拖把没有通风的空间,待下次用时再用优氯净浸泡消毒,这样既浪费又费时费力。还有的科室拖把是随地可见,有的凉在水池边、有点挂在墙角、很难干燥。非常容易污染滋生细菌,传播疾病。这样就不能保证区间的环境达标。尤其是供应室洁净区。我们一直被这所困扰。这就促使我们去找出一种即经济简便又能保证质量的处理卫生洁具的方法。可移动式拖把悬挂架就是我们研制出的一种最实用的产品。当前随着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化管理,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卫生部2009年4月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强调供应中心各区间不交叉、不逆行、采取强制行通过。要求各区间的洁净用具也要分别使用。目前国内也有对环境处理方法的有关报道,但对以怎样处理洁净用具的研究还未见报道过。
本研究是本项目组根据临床实用研制出一款可移动式拖把擦布悬挂晾干架,我们采用不锈钢材料,底部装有四个可杀车式万向橡胶小轮[1],轮上装一钢平板,平板中间做一小槽,用于接用拖把上掉下的水,一边开一小口排水.上面一框架,架上有数个小钩(挂擦布用)。数个小孔(可悬挂拖把),架杆上可凉各区的物品,这样一来,所有的清洁用具都可以摆放在一处,互不交叉。遇上潮湿天,可将所用的清洁用具推到太阳底下晒干。通风良好,充分保证了清洁用具的清洁质量。减少了再污染的机会。
影响物表洁净消毒的因素很多,而洁净工具的正确处理与否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目前国内未见有关可移动式拖把擦布架在供应中心的应用的报道和使用事例。
本项目采用新旧两种对洁净用具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并对其结果进行实验室监测,探讨其功能可行性以及其使用价值,保证环境指标的可控性。而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今后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的清洁消毒提供可靠的保障。
本项目技术的技术特点:
1、通过肉眼观察其清洁度,干燥情况,再污染机率,统计。
2、采取细菌滋生繁殖情况监测,进行数量记录、统计对比。
3、促进改良可控的消毒方式和方法。
4、方法采用:进行分组对比法,肉眼观其清洁度和干燥情况,采样进行细菌监测。分析细菌增加量。
4、1 材料
4、1、 1 0.12CM和0.08CM不锈钢板,2.8CM×2.8CM×0.12CM不锈钢方管,可制动滚轮、松紧螺丝,刹车扣、不锈钢钩、
4、2 研制过程
为了完成该课题,我们组织了五人小组,课题负责人1人,组长1人,技术指导1人,其余均参与项目讨论、制作及实际应用和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
4、2、1 :研制工作简介
针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洁用具清洁、消毒、干燥难问题为思路,为卫生清洁员提供一个更加便捷、有效的清洁用具悬挂架,我们通过了图纸设计,项目实施,项目人员讨论,并指导样品的制造,样品的试用等阶段,研制出可移动式拖把悬挂架。通过实际使用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效果非常满意,并推广到各临床科室使用。
4、2. 2. 研究方法
采取分组对比法:
4、2. 2. 1、A组将各区间使用拖把、擦布,按传统方法处理;即将其挂在墙钉上,自然干燥,第二天观其干燥情况。采其样品进行细菌监测六次,B组将各区间使用后的清洁用具按新方法悬挂在架上,第二天观其干燥情况,并采其样品进行细菌监测6次,并就其结果进行对比,通过肉眼观察其清洁度、干燥情况,细菌增加量分析,效果评价满意。
4、3 .技术指标;通过肉眼观察其清洁度、干燥情况,再污染机率统计,采取细菌繁殖滋生监测进行数量记录、统计、对比。
4、4;结果:将30次使用后的清洁用器处理后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X检验表明B组按新方法处理后的结果明显优于A组,符合环境卫生要求需要。提高了清洁用具的使用寿命、实用性、一物多用,避免了医院内交出感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1 制作方法;该物品悬挂架由我课题自行设计,由龙南县福昌不锈钢装饰制品公司按设计图纸协助制作,材料;0.12和0.08的不锈钢,2.8CM×2.8CM×0.12CM不锈钢管、可制动滚轮,松紧螺丝、刹车扣,不锈钢钩。
制作及结构:主体框架是由固定长方形框架底板(长1.5M、宽60CM),制动滚轮直径20CM,装于底板下,便于移动。中间一架杆连结于两侧架柱,形成一框架(架高1.2米)。顶部装一小横架、架杆上焊上一些小钩,架柱设计为可升降式,中间装松紧螺丝,,两侧分别装手推横杆,其中一侧两角引一斜杆和顶部两角连接,,起支撑架柱作用。
6.技术特征
6.1 可制动滚轮为刹车转向轮,碟状杠杆刹车装置,美观,刹车、解刹操作方便,可使架体随意移动,便于清洁员使用。
6.2 可根据不同清洁用具的不同长度调节架柱两边的松紧螺丝,
6.3 底板上可放置水桶,消毒液等物品。清洁物品集中一处,一物多用。
6.4 架杆上作些小钩,用于悬挂拖把及一些其他的用品,可按不同区域使用不同洁净用器,做到不交叉,易辨认。
6.5 上框架上中间装数根小不锈钢条(相间20CM)便于晾晒不同区域的擦布等物品。
7. 应用现状及社会效益:由于该装置极具实用性,经济简洁,方便轻巧。适宜以临床各个科室,医院各个单元,也适应以各社会团体等,有效地减少了细菌的滋生和传播,提高了全民的健康要素。并且一物多用,适应范围广,避免了医院内感染。在不同的使用科室都给了非常好的评价!。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医院感染;持续改进
随着医院感染(HI)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快基层医疗单位HI管理的基础建设,提高监控质量,减少HI的发生,已日益被医院重视。为了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我院自2003年6月从组织建设、标准制定、严格管理、准确监测、全员培训等关键环节入手,积极探索医院感染管理方法,使医院感染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
1 资料与方法
1.1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明确HI管理目标,医院感染委员会为一级网络,有业务院长任主任委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总务科、社区服务部及相关临床科主任任委员,每月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研究决定全院感染工作计划、实施步骤等重大问题。二级网络为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负责全院医院感染业务指导。督查和重点部门的监测、汇总上报反馈等工作。三级网络为各科室医院管理小组,由各临床、医技、门诊等科室的主任、护士长监控医务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等工作。我院根据卫生部有关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制定了本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和考核细则,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自上而下每月进行常规逐级检查、督导,切实形成监、控、管为一体的管理体系。
1.2 医院感染监测
1.2.1 门诊及临床科室的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监测检测方法和结果计算法严格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有关标准进行。
1.2.1.1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在接触患者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每月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科、口腔科、ICU、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手采样检测。
1.2.1.2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选择消毒处理后、操作前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母婴病房、口腔科的床和操作台、全院治疗室及全院外科换药室的操作台采样检测。
1.2.1.3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对手术室、产房、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新生儿科、母婴病房、全院治疗室、外科换药室、普通病房、化验室、急诊科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随机抽样空气采样,采样方法为平板暴露法。
1.2.1.4 紫外线灯消毒效果监测 对全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每半年利用测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测定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该辐照计符合卫生部标准并每年效验一次,确保标准无误。对新购进的紫外线灯管每批随机抽测率50%,合格后入库,使用科室每2月对所有使用的紫外线灯管采用化学指示卡监测法判断紫外线灯管是否合格。
1.2.1.5 消毒液的消毒效果监测
1.2.1.5.1 使用中消毒液浓度监测 采用试纸法,科室每周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随机抽样监测全院使用中的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二溴海因、戊二醛的浓度检测。
1.2.1.5.2 使用中消毒液细菌含量监测 每月医院感染控制科对全院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灭菌器械保存液随机抽样检测。
1.2.1.6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每月医院感染控制科对全院的高危险物品如针头、手术刀片、手术钳、镊子等,中危险物品如吸痰器的储液瓶、吸痰管、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螺纹管、体温计等,低危险物品如被服、便盆、病号服等。在消毒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检测。
1.2.2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2.2.1 调查对象 对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
1.2.2.2 发病率的调查方法 每个病房设置一个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文件袋,内置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便于病房医生发现感染病例能及时报告,感染专职人员每周查全院住院患者一次,根据报告线索查阅病历,询问医生、护士、床旁询问患者、体格检查,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对疑难病例进行追踪,复杂病例进行讨论会诊。
1.2.2.3 现患率调查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整个调查的实施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每30张床配一个调查员。抽调临床科高年资住院医师参加调查工作,调查前1 d集中培训,被调查对象为调查日0时-24 h所有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新入院患者,每个患者具体调查步骤同发病率调查。
1.3 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我院制定了《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把抗感染药物分为一、二、三线对号入座,下线医生若要使用上线药物,要经上线医生同意,开展围手术期用药管理,每季度开展一次抗生素查房,由感染管理科组织实践,选择抗生素使用较好或较差的科室,采用实地查看病例,边提问、边讨论的方式,结合病例对患者的抗生素使用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由业务主管及感控办主任进行指导,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4 全员培训 医院感染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中,进行消毒隔离与灭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教育,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知识培训,编写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医院感染有关知识手册,下发到医务人员,人手一册,制定诊疗护理操作流程,贯彻消毒隔离技术于每项操作规程之中,建立质量标准,实现人人过关;同时将医院感染知识列为新毕业生、实习生及进修生的岗前培训内容;对主管院领导、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省内外参观学习培训;对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护士进行省内及院内培训;对全院后勤及保洁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基本知识的重点培训。
2 结果
2.1 环境卫生监测结果 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培养、使用中消毒剂、紫外线灯、医疗器械监测,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分别监测数及合格率240人次为84.58%、108件为68.85%、272次为72.80%、587次为66.78%、208根为89.90%、246件为82.93%,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分别监测数及合格率271 人次为98.52%、138件为87.68%、328次为87.5%、835次为95.57%、239根为96.23%、281件为96.80%,前后经统计学处理χ.2>6.63,P
2.2 感染病例监测结果 对发病率和现患率的调查数及感染率,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分别为5098例次为9.87%、207例次为10.63%,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7840例次为3.15%、248例次为4.44%,前后经统计学处理χ.2>6.63,P
2.3 抗生素使用监测结果 实查人数及使用率分别为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5098人次为49.98%,7840人次为38.36%,前后经统计学处理χ.2>6.63,P
2.4 医务人员针刺伤结果 实查人数及刺伤率分别为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189人次为91.01%,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208人次为49.04%,前后经统计学处理χ.2>6.63,P
3 讨论
实行三级监控网络管理是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保证[1、2],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工作,全面综合性监测能够了解全院医院感染整体情况,是目标性监测的基础资料,专职人员长期的监测是发现科室中感染集聚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感染暴发流行,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母婴病房、新生儿病房、治疗室等部门重点监测,加强消毒隔离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全院培训,树立医院感染意识,树立普遍预防的理念,有关研究表明,实施普遍预防可防止>30%针刺伤的发生,而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的比例更明显下降[3];分层次,多形式教育确保教育效果,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危险性和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开展抗生素查房,预防滥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内涵,鼓励相关科室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相互配合,严格用药指针,改变抗生素使用中疗程长、剂量大、朝令夕改、更换频繁的错误观点,使抗生素使用率不断下降。
参 考 文 献
[1] 徐廷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37-138.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66-01
新生儿病房严重的医院感染率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专家的检查发现[1],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各种隐患。我院新生儿科是医院的重点学科,新生儿科的床位数需求量越来越多。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且大部分为急危重症患儿。为了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在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重症新生儿加强预防与控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本院收治的508例重症新生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新生儿303例、女性新生儿205例。同时收集2010年01月到2011年01月本院收治的508例重症新生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新生儿302例、女性新生儿206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1.2.1完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结合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根据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实际特征,不断完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形成新生儿配奶、洗手、工作人员出入病房等环节的有序流程。
1.2.2检查医院感染制度的落实
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首先完善全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评估组织,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其次,结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评估标准。最后,采取多样化的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形式。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形式主要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科内检查, 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的院内检查以及各部门的医院感染质量专项检查等。
1.2.3采取针对性的各项监测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过程中,采取前瞻性与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于处理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在区域或床旁做好隔离警示标识,增强标准预防的执行力度。同时,采取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确保新生儿接触人员手卫生达到标准。
1.2.4提高全员参与积极性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人员都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具有相关性,每一个进入病房人员都必须做好基础的洗手流程管理,参与到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当中。院方可加强有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其专业操作技能,共同参与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执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制度后,医院感染率、漏报率分别为2.95%、1.57%,
明显低于执行前的13.39%、10.6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危重患儿数量的不断增加,有创技术使用日趋广泛,医院感染事件风险率逐渐增高。新生儿的明显特征是对医疗环境与医护人员高度依赖,针对实际情况,在本研究中有机保持制度、流程与实际工作的适应性[2],争取得到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对科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充分的指导。同时,落实各项监督、检查措施,针对性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有序的医院感染流程,制定完善的检查评估标准。在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由专职的感染科工作人员,到病房实施医院感染病例的前瞻性与目标性监、用药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等[3],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从而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最后,提高科室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和全员参与程度,增强洗手流程、出入病房流程的执行力度。通过以上研究表明,执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制度后,医院感染率、漏报率逐渐降低。综上所述,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漏报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军,王英.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13):305-306.
镇爱国卫生工作计划一20xx年,我乡爱国卫生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及xx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方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全面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突出卫生镇村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为主要内容的病媒生物防制和健康教育四个重点,以创建最佳人居环境、最佳投资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进一步提高城乡卫生管理水平。
一、积极开展省级卫生乡镇的巩固工作,进一步提高乡镇的品位和管理水平
按照市爱卫会《卫生县城卫生镇村创建规划》的要求,实施城乡一体化创卫战略,着力改变城乡卫生面貌,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是当前和今后爱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此,20xx年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对县城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抓好城区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二是城区综合执法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大对县城区市容市貌、市场和交通秩序的管理力度,切实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坚持依法管理和严管重罚,针对突出问题,定期组织建设、工商、交通、公安、环保、卫生等执法部门“联合执法”,确保县***理井然有序。各乡镇要下大力气抓好城区周围村组、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治理,保持街面、路面清爽干净;三是对照标准,分解任务,全民参与,全面巩固和提升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成果,城乡联动,实现省级卫生县城无缝隙覆盖。
二、开展卫生单位、镇村的创建工作,努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
继续在全乡开展卫生单位、镇村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保护生态,清洁家园”,重点清理“三堆”、治理“五乱”、美化“三口”,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城镇、乡村的整体卫生面貌有大的改观。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按照创建标准,认认真真搞好创建工作,年内力争建成2个省级卫生单位,1个省级卫生乡镇,3个省级卫生村,5个市级卫生单位,2个市级卫生乡镇,5个市级卫生村。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奠定坚实的基矗
三、认真组织开展第23个爱卫月活动,进一步推进卫生防病工作
春季是各种流行传染病多发期,搞好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对于预防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以第23个爱卫月活动为契机,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主要内容,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清理垃圾,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消灭“四害”孳生场所,切断病疫传播途径。为此,要扎扎实实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针对春节后城乡环境卫生反弹的现状,组织开展2—3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彻底清除单位院落、办公场所、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以及公路两侧的生活垃圾,净化公共卫生环境;二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采取组织板展、宣传咨询、发放健康小传单、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街头、小区等人流集中地段,用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通俗易懂、简便直观的方法宣传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县电视台要举办卫生防病栏目,定期播放卫生防病知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卫生意识;三是开展义诊等健康知识咨询服务活动。利用4月7日世界卫生日,在县城和各乡镇要组织医疗单位进行上街医疗咨询服务活动;四是抓好督导检查,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四月份至五月份,县爱卫办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各部门、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尝公共场所及乡镇镇区、主干道路、农村村庄的卫生治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推动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顺利开展。
四、深入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水平
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是移风易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主要途径。一是水利局抓好农村改水项目的实施,完善供水设施,不断扩大受益面,提高自来水普及率;二是今年按照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工作。以实施双瓮漏斗式改厕项目为抓手,在全县11个乡镇大力推行改厕工作,力争完成双瓮漏斗式卫生户厕5000户。每个乡镇至少要抓好2个以上高标准改厕示范村,镇区单位无害化改厕达到80%以上,县城0—5公里以内农户改厕率达到90%以上;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绿化美化,改善村容村貌。同时,各乡镇对改厕工作基础资料要进行系统整理和完善,做到底子清、资料齐。
五、认真抓好病媒生物防制,努力降低“四害”密度
今年要按照市上关于除“四害”工作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县实际,着力抓好五点:一是加强培训。各乡镇要以会代训、以查代训、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疾控中心要加强对除“四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使除害防病工作人员系统掌握“四害”密度监测、灭杀方式、孳生源治理、效果对比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科学的监测和消杀办法,为除害灭病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各乡镇、各部门对除“四害”工作要认真安排,年内集中组织1至2次灭鼠灭蚊蝇活动,并做好灭后监测、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有效降低“四害”密度;三是由农业部门负责,在夏秋两季各开展一次田间灭鼠活动;四是要进一步规范鼠药市场,完善巡查制度,规范行业管理。配合农业、公安、工商、环保部门对鼠药定点销售单位进行检查,严防“三无”产品及国家明文禁止的消杀药物流入社会危害人民;五是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干部职工和村民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清运垃圾,清除杂草,改造旱厕,健全三防设施,推行垃圾袋装集中收集清运,封堵办公和居民楼院垃圾通道,消灭“四害”孳生地,确保除“四害”工作收到实效。
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卫生保健意识
积极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广大群众综合素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构建***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开展爱卫工作的最终目标。一是精心安排。各乡镇、各部门要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拿出具体措施,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二是认真组织实施。从增强健康干预能力、减少疾病负担,帮助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入手,大力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知识普及、干预和评估工作。要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月”和“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等卫生纪念日,以《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为主要课件,认真制定计划,以“健康教育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为重点,采取组织展板、宣传咨询、发放传单、组织干部职工体检、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扩大覆盖面。以社区为单位宣传覆盖率达50%以上。指导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健康宣传栏和卫生服务站健康宣传工作。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加强对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活动的卫生指导,提高群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水平。组织开展无烟学校、无烟医院、无烟机关等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无烟单位、科室评选活动,降低吸烟人群比率。
七、加强卫生先进单位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创建质量
随着卫生先进单位数量的增加,加强对已建成单位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今年将认真按照卫生先进单位的管理要求,坚持巩固提高、注重质量、从严把关的工作原则。主要抓好三点:一是按照卫生先进单位动态管理要求,县爱卫办将对各创建单位进行抽查,年底将发文予以重新确认。对名不符实、卫生状况下滑、改进措施不力的单位,按照管理办法撤销其荣誉称号;二是对当年申报拟建的单位,做好培训指导,严把质量关,成熟一个,命名一个,确保创建质量;三是各乡镇要加强对本辖区卫生先进单位的管理,定期进行检查指导,使其发挥表率作用,对卫生状况差、不履行公共卫生义务,不服从当地政府管理的单位要及时上报,县爱卫办将视其情况给予限期整改或撤销其荣誉称号的处理。
八、加强执法检查,不断提高爱卫工作水平
镇爱国卫生工作计划二20xx年,我镇爱国卫生工作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方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全面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突出卫生镇村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为主要内容的病媒生物防制和健康教育四个重点,以创建最佳人居环境、最佳投资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进一步提高城乡卫生管理水平。
一、开展卫生单位、镇村的创建工作,努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
继续在全镇开展卫生单位、镇村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保护生态,清洁家园”,重点清理“三堆”、治理“五乱”、美化“三口”,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使集镇、乡村的整体卫生面貌有大的改观。各村场、各部门要按照创建标准,认认真真搞好创建工作。
二、认真组织开展爱卫月活动,进一步推进卫生防病工作
春季是各种流行传染病多发期,搞好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对于预防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各村场、各部门、各单位要以爱卫月活动为契机,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主要内容,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清理垃圾,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消灭“四害”孳生场所,切断病疫传播途径。为此,要扎扎实实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针对城乡环境卫生反弹的现状,组织开展2—3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彻底清除单位院落、办公场所、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以及公路两侧的生活垃圾,净化公共卫生环境;二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村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采取组织板展、宣传咨询、发放健康小传单、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街头、小区等人流集中地段,用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通俗易懂、简便直观的方法宣传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三是开展义诊等健康知识咨询服务活动。利用4月7日世界卫生日,在集镇和各村场要组织医疗单位进行上街医疗咨询服务活动;四是抓好督导检查,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四月份至五月份,镇爱卫办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村场、各部门、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尝公共场所及村场镇区、主干道路、农村村庄的卫生治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推动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顺利开展。
三、深入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水平
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是移风易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主要途径。一是水利局抓好农村改水项目的实施,完善供水设施,不断扩大受益面,提高自来水普及率;二是今年按照创建县级卫生乡镇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工作。以实施双瓮漏斗式改厕项目为抓手,在全镇26个村场大力推行改厕工作,力争完成双瓮漏斗式卫生户厕50户;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绿化美化,改善村容村貌。同时,各村场对改厕工作基础资料要进行系统整理和完善,做到底子清、资料齐。
四、认真抓好病媒生物防制,努力降低“四害”密度
今年要按照市上关于除“四害”工作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县实际,着力抓好五点:一是加强培训。各村场要以会代训、以查代训、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疾控中心要加强对除“四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使除害防病工作人员系统掌握“四害”密度监测、灭杀方式、孳生源治理、效果对比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科学的监测和消杀办法,为除害灭病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各村场、各部门对除“四害”工作要认真安排,年内集中组织1至2次灭鼠灭蚊蝇活动,并做好灭后监测、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有效降低“四害”密度;三是由农业部门负责,在夏秋两季各开展一次田间灭鼠活动;四是要进一步规范鼠药市场,完善巡查制度,规范行业管理。配合农业、公安、工商、环保部门对鼠药定点销售单位进行检查,严防“三无”产品及国家明文禁止的消杀药物流入社会危害人民;五是各村场、各部门单位要组织干部职工和村民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清运垃圾,清除杂草,改造旱厕,健全三防设施,推行垃圾袋装集中收集清运,封堵办公和居民楼院垃圾通道,消灭“四害”孳生地,确保除“四害”工作收到实效。
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卫生保健意识
积极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广大群众综合素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开展爱卫工作的最终目标。一是精心安排。各村场部门要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拿出具体措施,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二是认真组织实施。从增强健康干预能力、减少疾病负担,帮助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入手,大力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知识普及、干预和评估工作。要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月”和“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等卫生纪念日,以《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为主要课件,认真制定计划,以“健康教育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为重点,采取组织展板、宣传咨询、发放传单、组织干部职工体检、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扩大覆盖面。以村场为单位宣传覆盖率达50%以上。指导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健康宣传栏和卫生服务站健康宣传工作。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加强对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活动的卫生指导,提高群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水平。组织开展无烟学校、无烟医院、无烟机关等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无烟单位、科室评选活动,降低吸烟人群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