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国土规划与测绘

时间:2023-10-07 09:02:21

导语:在国土规划与测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土规划与测绘

第1篇

关键词:国土规划;GPS-RTK;控制点

中图分类号:F323.24文献标识码: A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GPS-RTK in land planning

WANG Yan-song1Wang rui2WANGR Zhi-yu2

(1.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Land Consolidation CenterBeiJing100035 ;2.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Xi Ganzhou341000)

Abstract:Planning is the leader, is the direction. Land Planning for a country or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GPS-RTK is fast, accurate, more convenient operation, etc., in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without the pass, as can be for all-weather operation, etc., with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do not have the advantage of facilit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use plann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se of GPS-RTK above characteristics elaborated the principle of territorial plann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GPS-RTK in the detailed planning application.

Key words: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PS-RTK;Control point

1 国土规划定义

国土规划(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由各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政治体制的不同,各自所包括的内容、侧重点及管理体制不同存在着差异。

国土规划为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国家各部门之间、地方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坚持统一协调的原则。在以经济快速发展为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国家各部门在规划自然、各学科技术条件,以及对国家的经济、国土的开发、利用、再利用、保护和治理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在国家的基础建设总体布局、各种资源综合利用开采、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性计划,在以后的计划中具有重要的依据,同样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十二五”国土规划的任务

以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前提,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以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加快土地复垦;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3GPS-RTK在规划中应用分析

3.1 GPS-RTK的工作原理

RTK(Real Time Kinematic)是现代测量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突破,主要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技术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此系统主要有一个基准站(参考站)、若干个流动站、数据处理系统等3大部分组成。流动站和基准站通过传输线或蓝牙连接,两者接收同一时段卫星所发出的的信号。RTK测量时,基准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经过和基准站信息进行校正,最终将信息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基准站所发出的信息,接收到信息流动站初始化工作完成后,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实时计算流动站所测的三维坐标。

3.2 GPS-RTK在规划中的优势

⑴ 和传统测量相比,观测点之间不需要通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基准站设置一次在达到精度要求的同时,可以完成半径不大于4km区域测量工作。

⑵ 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比较简便快捷。控制器初始化完成后,对坐标进行校核,然后对测量点测定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一个人就可以控制一个流动站,甚至可以在几秒钟时间内获得点的三维坐标。对所测得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线直接传送到电脑上,然后进行处理、存储。

⑶精度高,能够消除累积误差。在国土规划实施中,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在精度要求不同的情况下,RTK完全可以替代静态GPS,既方便快捷又提高效率。在测量过程中,不需要点与点互相通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累积的误差。

3.3 作业过程

目前,国土规划整理专项基本的材料就是现有的不同比例地形图及各点的三维坐标。因此数据更新较慢,不能很好真实反应出国土的规划与利用,从而严重影响国土规划成果转化。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国土规划实施中,测量手段完全可以采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反映出目前的实际情况。

国土规划实施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采集基础数据在传统测量技术方面主要有三角高程测地形图、摄影测量、遥感等等。在一些特殊的区域需要采用传统和现代技术相结合,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精度。

在测量的过程中,以某基准点作为基准站设置点并在附近架设天线,基准站通过蓝牙或数据线连接流动站,以4个基准点作为流动站的校核点进行校核,在数据采集之前需要进行坐标的转换对点进行校核,对每个校核点上用三脚架固定流动站台进行足够时间的校核,然后开始进行数据的采集,包括对区域点的三维测量、图形的绘制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点的放样。

4 总结

国土规划实施是国土规划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国土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对应用GPS-RTK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使用RTK技术,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测量效率及测量精度都进一步提高,降低了作业成本,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符合实际的需要,并且为建立数据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规划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1] 樊盛.GPS-RTK 测量技术在土地整理规划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2] 郭博.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比较协调研究[C].2011.

第2篇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监测

前言

依托国家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提供更加丰富的测绘基准信息产品,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精度、全覆盖、三维、动态测绘基准信息的需求。通过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数据库建设,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在地理国情分析、测绘地理信息项目规划设计等工作中的基础参考作用[1]。

1 概述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任务

(1)收集行业专题数据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并建立专题资料数据库。

(2)利用高分辨率、中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地理国情普查数字正射影像图,建立控制资料数据库。

(3)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根据国家地理国情普查内容指标要求,开展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地理国情要素的普查,在普查过程中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建立样本库。

(4)对普查形成的成果数据进行建库,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

(5)利用普查成果结合社会经济等数据开展地理国情基本统计、综合统计及分析评价工作,同时根据有关技术规定,编制普查图集和系列图、基本统计报告、分析评价报告等。

2探讨地理国情普查的测绘技术

随着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不断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测绘事业面临着技术手段、服务层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面向全社会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是近几年测绘学科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测绘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测绘学科发展主要依赖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中的地理空间信息理论、技术、方法以及应用服务方面的进步。如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现代测绘基准建设、海岛礁联测、“天绘”和“资源j号”测绘卫星、国家1:50000基准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西部测图工程、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技术、数字城市、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与天地图等10大工程既推进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测绘学科的发展。

3阐述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意义

3.1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政府、企业、社会以及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发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产品,加快发展车载导航、手机定位、便携式移动导航、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方面的位置服务产品,不断拓展地理信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地理信息产品附加值,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服务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消费电子产品承载地理信息服务的能力,积极创造和培育新的需求、新的市场,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的电子游戏产品、地理信息电视频道或栏目、基于数码相机的位置服务产品以及物联网位置服务产品等,满足各类个性化需求和大众需要,全面拓展地理信息消费市场[2]。

3.2加快技术自主创新步伐

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地理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占领地理信息产业制高点的重要途径。要紧紧围绕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尤其要为企业参与科研活动创造经费、政策等支撑条件。

4如何加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的应用

国土整治是指对国土资源的考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以及为此目的进行的国土规划、国土立法及国土管理工作。譬如国土资源部主页的栏目中既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的管理,也有基础测绘、地质调查、国土规划、土地监测等栏目,还有“西部大开发”:“全球资源战略”等宏观信息,这些都属于国土整治工作的范畴。国土整治工作既有全国范围跨区域的,也有区域性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3]。

由于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大,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所以国土整治工作要因地制宜。换句话说,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我国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相比,西部地区尽管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科技水平、交通建设都比较落后,自然环境也比较恶劣。遥感技术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教材对遥感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其作用等内容的介绍比较详细。适当介绍一些航空、航天遥感相片与普通地图的区别,加深对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远距离探测、感知地理环境事物、获取图像信息的认识,理解“遥感是人的视觉的延伸”这句话的含义。要注意遥感技术在经济建设与国土整治方面应用,例如对气象、水文预报、灾情预报、农业生产预测等。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性技术之一。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具有多维结构、时序明显等特征。GIS技术对于地图制图、空间信息处理、国土资源变化的预测和监测等方面功能强大。要认识GIS技术的重要作用及其应用的广泛性,认识到“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技术”,从而加深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认识和了解[4]。

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导航、定位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是现代化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技术的难度比较高,形成初步的认识即可。有条件的可让亲自操作“GPS信号接收机”,学会“实时定位”的基本方法,体验GPS技术所具有的魅力。

5 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技术指标

5.1 数学基础

5.2 数据精度及一致性要求

5.2.1 平面精度指标

(1)正射影像的精度取决于平面精度和影像接边限差两个因素,需符合《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的要求。

(2)数据采集精度,即采集的地物界线和位Z与影像上地物的边界和位Z的对应程度。

5.2.2 高程精度

数字高程模型高程精度指标和要求:森林等隐蔽地区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规定的高程中误差的1.5倍计。高程中误差的两倍为采样点数据最大误差限。

5.2.3 分类精度

对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没有明显分界线的过渡地带内覆盖分类应至少保证上一级类型的准确性。应综合采用包括外业调查、交叉复核等多种措施,并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数据质量。

结论

总之,只有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提供在线地形图与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才能全面实现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向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转变。同时要进一步增强通过手机、电视、电脑以及各种便携式设备等媒介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能力,建立便捷高效的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景小元,燕晋宁. 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地理摄影要素与技法[J]. 科技信息,2013,20:204-206.

第3篇

关键词:电力线路测绘;GSCORS;精度对比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078

0 引言

地矿资源勘测涉及矿区地形与工程测量、专项地质测量与物化探矿等相关方面,传统地矿勘测多依托GPS-RTK配合全站仪等常规测绘手段,实施勘探线地形测量、绘制地质剖面图与地形图,但因其受限于控制点通视条件与信号传递范围等因素制约,缺乏相对统一的空间测绘基准,进而造成长距离、大面积的综合性测绘存在难度。

1 传统地矿勘测方式

传统地矿勘测以全站仪或GPS-RTK形式为主,其中电子全站仪在地矿勘测应用时,必须要求控制点与碎部点间通视条件良好,而且图形测绘精度与原控制基准的精度密切相关;GPS-RTK用户终端利用基准站播发的载波信号与GPS卫星文件,实现小区域(约15km内)厘米级定位,但若流动站离基准站较远,导致RTK整周模糊度求解困难,必须多次架设临时参考站,难以维护勘探线剖面的统一基准。而以CORS多基准站差分定位技术为基础,在地矿测绘工程实践中以GPRS/CDMA/3G无线数据链,可为矿区地质勘探测绘、地形数据采集与施工测量提供精准、高效、稳定的空间定位服务。

2 CORS系统定位

连续运行卫星差分定位服务系统CORS(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ysterm),即以网络RTK定位为基础,建立覆盖某区域的若干()GNSS参考基准站,并采用若干个基准站的共同观测数据,形成无缝网络覆盖,利用GNSS星历与电离层、对流层模型解算,削减电离层、对流层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从CORS定位系统从各组成结构分析,其由GNSS基准站、无线通讯模块、数据处理中心、用户终端构成。系统依托GNSS基准站获取卫星星历与载波数据,并利用有线或GPRS/CDMA/3G无线数据传输链,将卫星数据文件传递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综合GNSS参考站数据,构建电离层与对流层空间模型,并根据用户终端上传的GGA概略坐标,播发临近坐标修正参量或载波相位差分数据;用户终端利用GNSS卫星数据与昆仑中心所播发的差分改正数据,快速求解待定点坐标。

3 SDCORS在地矿勘探中的应用探究

为建立全省统一的空间定位服务框架,2007年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气象局联合建立起山东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SDCORS),截至2011年正式运营,SDCORS共建设参考基准站点145个,在国土规划、电力施工、海洋地矿勘测等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一地矿普查项目,拟对某地14家矿区进行采矿权普查,同时测绘1:1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项目涉及8家乡镇,测区周边仅有C级控制点4个,经踏勘点位保存完好,其它低等级控制点较为分散。但因矿业核查区域较广、前期控制资料坐标基准孤立、等级控制点采集存在困难,因此难以采用GPS-RTK直接进行相关产权调查与地形测绘工作。

为解决上述工程问题,施工时引入SDCORS综合定位服务系统,首先以南方S82T接收机采集覆盖测区的4个原C级GPS控制点,求解WGS-84与测图坐标系统间的布尔莎转换参数,然后完成图根控制测量与碎部点数据采集。

(1)图根控制测量:以GPRS无线数据卡接入SDCORS站点服务器,通过VPN网络获取虚拟参考站差分数据,以CORS-RTK形式在每图根点独立观测2时段,每时段30s,取二者均值记录为图根点坐标数据。

(2)碎部点数据采集:由于矿区地质条件与建筑环境复杂,碎部采集时分为两种方式进行,对相对空旷的地区以CORS-RTK形式直接测绘待定点坐标信息,单点采集8历元;对于建筑密集区或GNSS信号较差的地区,则以CORS-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的形式实施测绘。

为客观评价SDCORS在地矿勘测中的精度,现以测区原4已知点坐标采用全站仪与CORS-RTK重复测绘,统计二者点位较差情况,数据如表1。

由表1可知,以CORS-RTK形式测量的图根点,完全满足平面中误差在2cm、高程中误差3cm的要求,符合《1∶500 1∶1000 1∶2000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相关指标。

4 总结

将CORS应用于地矿勘探测量的优势如下:(1)CORS框架为区域地矿勘测构建相对统一的坐标基准,剔除多行业主体间的基准差异;(2)将原GPS-RTK测绘作业半径15km,延展至所有CORS覆盖区,并有效控制了测量时的系统误差;(3)无需架设基准站,推动了测绘效率的提升。

伴随现代测绘技术的进步,将CORS技术应用于矿区地形测绘、钻孔放线,以数字通讯手段,实施图根控制测量与碎部数据采集,解决多矿区坐标基准不统一的难题,扩大了传统测绘的作业半径,同时利用区域平差模型降低固有测量误差,提高了地矿勘测的数据精度。

参考文献:

[1]汪伟,史延玉.CORS系统的应用发展及展望[J].城市勘测,2010(03):45-47.

第4篇

【关键词】测绘生产 办公信息化 一张图 成果管理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测绘生产是一种属于建立在工作流形式上的业务系统,与办公信息化系统具有同样的性质,均是涉及到测绘生产以及日常的相关办公业务。工作流参考模型即Workflow Reference Model,是于1995年由工作流管理联盟提出制定,它是基于工作流开展管理的一种体系结构模型,为工作流开展管理做出了统一化的参考。工作流参考模型的标识是构建其管理系统(WFMS)内部组成模块以及连接这些模块间的接口。组成基本模块包含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工作流执行服务;

(2)工作流引擎;

(3)流程定义工具;

(4)客户端应用;

(5)调用应用;

(6)管理监控工具;

(7)其它外部工作流引擎的接口。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WFMS工作流引擎被陆续开发出来,例如OpenWFF,是JAVA开源的一个开发项目,JBPM操作灵活且易于扩展,另外还有WerkWork、OS Workflow等等。但相对较少开发的工作流就是测绘生产方面和办公信息化系统方面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所谓的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在近年来技术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也为空间的位置表述和关系表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现平台。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将测绘生产和办公结合在一起进行合作式工作及处理的方式,并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其中。这样看来,实现网络化的测绘生产和办公信息化系统是一次真正的创新和尝试。

2 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

2.1 Web Services关键技术

Web Services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其理解成一种采用远程实现的过程调用,简称为RPC。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通过网络协议,采用这台计算机上调用另外计算机或者是云端允许接口的一个功能,该功能不限制为数据功能还是处理功能。在进行此操作时,使用者会像在自己计算上操作一样,调用的数据、程序都是相同的,不需要知道对方的方位。因此,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不同平台上的不同语言进行编写的应用程序,以最大程度的对资源进行利用,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这其中涉及到的服务的、发现以及整个的调用过程、的方式和构架就是构成Web Services的主要技术关键所在。

在Web Services进行使用中,涉及到很多的网络协议,主要有:①超文本传输协议即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简称HTTP;②扩展标记语言即Extensive Makeup Language,简称XML;③服务描述语言即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简称WSDL;④简单对象传输协议即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称SOAP;⑤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协议等协议即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简称UDDI,除了这5个最基本的协议还有WS-Security和WS-Addressing等协议。以上的这些协议都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以及对象模型还有编程语言不存在任何关系。

2.2 系统架构

也就是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简称为SOA,实际上它就是一个组件的模型,主要功能通过对服务之间进行良好的接口及契约定义把应用程序内的不同的服务也就是功能单元之间进行了连接。一般对接口的定义是采取中立的方式,是独立于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以及编程语言之外的,这就使各种构建于这类系统里的服务可以实现方式上的统一,通过通用的形式实现相互之间的交互作用。采取这样的定义有以下的优势:

(1)虽然是创建一个服务,但多个应用以及业务流程可以采用,并且在此基础上,服务的提供者不需要向请求者提供实现的技术细节,譬如程序语言,再就是底层平台等等。

(2)服务必须是有清晰定义的接口,而且具有独立性和自包含请求性这两个特点,在进行实现的时候更不需要获取任何的来自其他请求的信息或者是状态。

(3)服务是不依赖任何其他服务的,包括上下文或者状态。如果要产生一定的依赖时,它们也会通过定义通用的方式实现。一般的通用定义会采用状态、函数或者数据模型这三种形式。

2.3 工作流引擎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业务过程,指的是为了完成某个业务或者战略的目标而随机组成的一种活动或者一组过程。而工作流就是业务过程进行的了自动化过程的表现形式,是说业务流程在进行处理时把定义好的规则作为处理的依据,将涉及的信息、文档以及任务或者是业务,在两参与者之间进行传递的过程。工作流的管理系统从内容上一般涵盖整个流程即:流程的开发-流程的-管理的配置-流程的运行-流程的监控,这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广泛,包括可视化的工作流开发环境,工作流引擎与服务之间的关系,WEB客户端的管理体系和可视化的流程监控在操作以及工作流服务组件的标准化和流程套路生产线。工作流系统的交互接口还具有标准化特征,如流程是贯穿进行的,从启动到终止的每个环节,其中还有节点跳转等处理;并且在运转中还设置了多种事件的处理接口,进行回调等处理。

该系统是利用了Web Services涵盖的技术把测绘生产业务进行了关联,通过调用HTML和JavaScript显示用户界面,向用户采取界面化的服务构架方式提供各种算法。

3 系统的设计

3.1 组织权限管理

多个组织可以在一个应用系统内提供服务,而在每个组织下又可以进行多个部门的设定,各个部门下还可以进行多岗位的设置,多个人可以从事于一个岗位;

而且对于一个人来说,也可以拥有多个岗位,而各岗位赋予着不同的岗位职责,这样不同的岗位职责就可以对应单独的一个功能菜单,如果这样设定,在用户进行登陆以后,直接对其进行主岗位的设定,就可以轻松的实现不同人的不同岗位功能权限。组织机构对于应用程序来讲,是实现系统数据模型设计良好扩展性走出的第一步。

3.2 测绘生产业务模型

这个步骤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是设计合同的签订、项目的分配和处理以及检查和成果的交付,在进行每个流程中都要加入不同的信息和相关的ISO质量文件,并且这其中的每个流程都涉及到相关设备、资金等管理内容。在进行设计时要针对这期间的需求,进行模型的设计,来完成测绘业务之间的联系和项目的流转。其中,如何对资料成果进行管理是一个重点问题。要从数据开始调用到保存、更新、后期维护,还要对数据进行严格处理和保存,最终根据作业类型完成作业成果的独立保存,实现入库的统一管理。

3.3 工作流模型

图1所示就是测绘生产工作流模型,它是通过计算机表现出的一种业务过程,在其进行定义时会涉及到各种类型的参数,譬如会涉及到业务过程的开始和终止条件、以及各工作环节间的控制和数据流动关系等。主要进行定义的内容有:流程信息、流程启动以及涉及条件、活动还有活动间关系、活动信息等等。

3.4 系统架构设计

一般采用的是面向服务的分层设计,这样的体系架构,一般是分为三个部分的:实体对象设计、业务组件设计和业务视图组件设计。实体对象是把数据库对象进行了封装演变成为数据访问的对象,然后对其他业务对象以及数据的直接访问进行隔离。业务组件是指通过与实体对象关联对数据进行简单而直接的访问,它是业务的数据模型。而业务视图模型则是通过采用业务视图模板的方式进行的数据展现,这其中业务视图模板是提前进行了定义的。各个封装好的业务功能以及数据被业务组件进行服务的,业务视图组件向服务器端发送XML形式请求,服务器负责完成处理将结果以XML形式再反馈给客户端。这样整个的系统就利用工作流引擎完成了信息的整个流转。

3.5 测绘成果管理

这部分包含了测绘资料从调用到备份的各个环节。调用是指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整个系统主要是内嵌于测绘生产与办公系统之中的,调用的内容包含了对于地图的浏览、查阅以及地图的导出。导出功能主要是在进行了范围查询后确定相应的地形图,然后进行打包处理,在经过FTP服务传递给用户。这期间,对成果的提交、成果的检查以及成果的备份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自动化的工作流引擎来开展处理实现的。

4 系统的实现

系统的实现一般会采取面向用户及服务的架构模式,利用C编程语言把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中数据进行重新组织转变成业务逻辑模块,来进行服务。在系统的前端,则是利用HTML、Silverlight这两种技术建立与服务端的交互,从而实现业务和GIS图形的处理。图2是基于一张图的测绘生产与办公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图,主要分为办公业务模块和GIS数据处理模块两大部分,实现了一张图进行所有业务的管理分析。

4.1 系统实现结果

首先在浏览器中将URL地址准确输入,根据网页提示进行用户名及密码的键入。在登录系统后,会各根据每个人岗位的不同,展示出相应责任及功能权限的目录,就可以采取相应业务的处理。

图3是登陆后的用户界面,左边栏是一张图管理的各图层列表控制,中间部分为一张图管理的工具栏及图形展示部分。右半部分是业务处理单元,可方便的显示当前正在办理的业务,统计分析,导出表格等。

5 总结与展望

基于一张图的测绘生产与办公信息化系统是采取服务构架的方式面向用户,把测绘生产过程中项目分配、处理、检查等过程信息化管理并关联至一张图中,实现了所有业务之间的关联查询;然后对测绘的结果进行了调用、更新等细节化管理,从而实现测绘生产的信息和自动化,并将其与日常办公进行了紧密的结合。这个系统不但对复杂的测绘生产任务进行了分解,会对难以管理的测绘仪器设备已人员进行了有效管理,对测绘生产、测绘成果以及图形实现了统一和系统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平,裴亚波,伦小伟.基于 GIS 技术的房产测绘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05(05).

[2]周晓青,黄全义.基于工作流管理技术的国土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4,29(03):12-14.

[3]赵文,胡文蕙,张世琨等.工作流元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软件学报,2003,14(06):1052-1059.

第5篇

关键词:测绘;城镇规划;测量;GPRS

1 城镇规划与城市测绘的关系

城镇建设重大基础项目,需要可靠的工程测绘作保证。 准确、及时的工程测绘资料,能够使决策者得到最佳的选择,获取最优的设计,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工程造价。

测绘所提供的疆域境界,地籍测量等资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图形文件,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城市管理的许多方面都需要测绘部门提供超前的测绘保障。城市地下管网测绘、大型工程变形监测,各类矿区的沉降测量等,都是城市规划管理不可缺少的。测绘是城市科学化管理的基础。城市规划和城市测绘都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一个城市要建设好,首先就必须有好的总体规划。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的城镇必然是杂乱无章的,这样的城市状态也必然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不利精神文明的建设。

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近期建设规划等。它牵涉到城市的地理位置、环境、地形、水文、地质、气象、人口、物产以及城市发展的历史。几乎所有的城市规划的内容,都可通过地图测绘的形象成果来表现,城市规划的系列图,多半是 1:500、1:1000、1:2000、1:5000 的大比例尺地图。

2 测绘在城镇规划建设中的作用

测绘作为城镇规划的基础工作对于城镇的建设发展有重要意义,及时准确的测绘是城市实际规划的保障。测绘工作主要是对城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城镇建设管理提供相应的图文数据。测绘既是编制规划不可缺少的部分,又是实施规划的重要的手段和保障,因此对于规划而言,测绘是非常重要的。

2.1 测绘在城镇规划编制中的作用

基础地形图为城镇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城镇规划编制主要是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城镇总体规划是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始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首要依据。因地制宜地、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在土地的划分上,所有这些都需要城市基础测绘成果作为依据和参考;城镇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它是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详细规划的最终成果包括:规划地段现状图、详细规划总平面图、道路及竖向规划图、各项工程设施的综合图等,通过详细规划的内容不难发现,城市基础测绘成果是城市详细规划最主要的基础资料。

2.2 测绘在城镇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2.2.1 定线测量。定线测量是通过测量的科学手段将城镇规划成果落实到实地的过程。在城镇规划管理中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规划成果能够精确地落实到城市建设所界定的实际位置上来,定线测量的成果直接指导着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关系着土地使用权限、建设(构筑)物位置等一系列和城镇规划信誉、百姓及开发商切身利益等方方面面,是城镇规划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2.2 竣工测量。建设项目竣工之后,要进行该项目的竣工测量,测绘的目的是检验该项目是否按规划审批的图纸施工,并将竣工地形图更新到城镇基础地形图数据库,使城镇规划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规划实施的成果,了解城镇最新现状,在新一轮城镇规划工作中进行合理的决策。

2.3 测绘在城镇规划执法中的作用

基础测绘产品在规划执法中提供决策依据,使城镇规划执法更具技术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不按规划的违法建设(构筑)物的确定中,都是在城镇基础测绘的成果上进行的,如房屋违章、多占土地、破坏绿化等都需要根据现状测绘成果与规划资料核对,确定是否违反规划,为执法部门下一步行动提供执法依据。

3 测绘对于建筑工程的作用

测绘工作服务于城镇规划,最终由在建筑工程上得到落实,测绘对于建筑工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建筑设计的作用,建筑物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地质的影响,地质勘查对于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以及控制工程造价。二是测绘工作对于建筑工程周围的测绘,可以使得建筑施工的时候选择合适的边坡加固形式,保证建筑基础设施的顺利施工,同时减少由于开挖基坑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三是测绘数据是建筑进行精确的设计的基础,是建筑选择与周围相适应的的有力证据,对城市经济建设有很大的作用。

4 测绘工作的重点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镇快速的发展,城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时城镇规划的窘迫就显现出来了,加强城镇规划工作势在必行,要重视测绘工作,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的发展有序的进行。测绘工作的重点是:一是要提高对测绘的重要性认识,加强测绘机构的建设、资金人员投入,把测绘工作纳入政府长远规划,为测绘工作的进步提供基础。二是加强城市监测行业管理,城市监测行业为城市的总体规划提供大量的材料,因此要加强对这个部门的监管力度,为城镇规划的准确性提供保障。三是加强测绘队伍管理实行准入制,可以保证质量。四是加强测绘行业统一管理,对于界线房产地籍规划等法定测绘要由政府测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管理。五是加强测绘成果质量监督部门的管理,为测绘工作创造一个很好的监督环境。六是逐步建立完善统一的城镇测量控制网。

5 城镇规划测绘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因为以往对于测绘工作的不够重视,使得城市测绘的发展比较缓慢,而且测绘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测绘工作更好的进行,为城镇规划跟好的服务。主要针对七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宣传和测绘市场管理不足,针对这个问题,要做好测绘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强测绘的监管工作,达到提高市场管理的目的。二是政府资金投入的力度不够,使得测绘部门的设备技术落后,严重影响测绘的质量,政府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以及给测绘部门一些融资渠道,使得测绘部门可以引进新的技术设备,为测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三是技术人员的缺乏,针对这个问题,就要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入手,对已有的技术人员进行高新技术的培训,同时引进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四是科技创新不够,测绘工作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来提高测绘的精度的同时提高测绘的效率,发展GPRS定位技术是一种方向,只是精度还不是很高。五是测绘的基础资料图件现势性不强,对于这方面要政府要加大投入缩短基础图件更新周期。六是测绘资料不共享,国土规划房产各测各的。建议政府统一管理,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对政府各部门开放。七是城镇地下管网测量投入较少不够重视。城镇地下管网基础数据和地上基础数据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对这七个方面加强管理才能解决测绘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

6 结语

城镇的快速发展测绘已成为城镇规划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信息来源,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领域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条件。因此主管部门要制定测绘的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这样才能让测绘充分发挥它的超前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光器.城市总体规划(第2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质检技术

1.地理国情普查与质检技术的意义

1.1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推进

作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产生重要意义。与政府、社会、企业和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对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产品实施大力开发,加快车载导航、便携式移动导航、手机定位、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智能交通、电子商务以及现代物流等方面的位置服务产品的发展,将地理信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不断拓展,提升地理信息产品附加值,使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服务日益增长的显示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运用现代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消费电子产品承载离析信息服务的能力,使新的需求、新的市场得到积极创造和培育,将地理信息的电子游戏产品、地理信息电视频道或栏目、物联网位置服务产品以及基于数据相继的位置服务产品等进行开发,进一步将个性化需求和大众需要有所满足,促使地理信息消费市场实现全面化拓展。

1.2技术自主创新步伐的加快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测量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的重要基础,也是地理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对地理信息产业制高点的重要途径得到占领。应严格围绕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按照“自主创新、支撑发展、重点跨越、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使创新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提升创新能力。在自主创新中将企业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确立。有效发挥市场配置技术资源的基础作用,为企业参与科研活动中提供经费及政策性支持。

2.地理国情普查和质检技术的作业流程

2.1收集资料

对影像数据、专题数据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并与项目需要相结合,处理并整合以上数据资料。

2.2处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处理所收集到的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过数据提取、分类代码转化、数据组织重构等工作,通过整合改造,使其与《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中内容要求的数据得到满足,从而在道路、构筑物、水体、界限数据及地理单元的普查中发挥基础数据的作用。

2.3提取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运用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DLG作为基础数据源,对其他收集到的专题数据相结合,运用内业判读和解译的方法分类提取出相关信息,对所采集水洗、居住小区及交通等要素实体进行补充或更新,提取相关数据,与要求相结合,使相应的数据层得以形成。

2.4提取地表覆盖数据

与所提取的地理国庆要素数据相同,正射影像DOM发挥着底图影像的作用,与《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和指标》等技术文件要求相结合,开展内业解译和判读工作,对地表覆盖图斑实施勾绘,勾绘应先从三级类开始,若三级类无法开展判别时,则需要对二级类进行勾绘。当二级类也无法判别时,则需对一级类进行勾绘。与影像相结合,对不同的覆盖进行区分,无法将地物类别得到判定,对出界限进行勾绘,将地物类别移交外业开展实地核查。在向外业进行内业分类数据进行提交调绘之前,应运用检查的方式,使内业结束的成果数据得到初步形成。

2.5制作内业普查底图

对内业分类和提取的信息进行矢量数据符号化,并对部分名称和属性开展选择性地标注,结合正射影图像,对外业普查底图进行制作。在外业普查与核查工作开展中发挥工作底图的作用。结合《地理国情普查外业底图制作技术规定》制作出具体的外业工作底图。

3.地理国情普查质量保证措施的建立

3.1可靠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首先对内业采集人员、外业核查人员等厂家普查的人员实施培训,使生产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作业水平得到提升。作业单位应对自检、互检、单位验收制度和部门检查进行建立,上级主管部门需对阶段性成果实施质量控制,验收最终的成果。

3.2控制质量的内容

(1)检查后数据采集精度,对影像实施对比,看是否存在超出技术规定所规定的采集误差范围,若有超出,则需根据影像实施修正。

(2)检查后图形数据。对图幅范围内图形要素表示的是否完整进行检查,若有遗漏存在,应根据相关数据对遗漏进行添加。

(3)检查属性数据。对图形数据的是否正确进行检查,是否填写了必填字符,是否根据相关资料补充属性内容。

(4)检查拓扑关系。对图形数据是否有线打折、悬挂点、线相交和悬挂线等情况进行检查,并检查拓扑面是否有分析或重叠等现象存在。

4.地理国情质量检测技术的应用要点

地理国情质量检测是在考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前提下对国土资源进行规划、立法及管理工作。例如国土资源部主页栏目中不仅包括管理土地资源、海洋资源以及矿产资源,而且还对基础测绘、国土规划、地质调查以及土地监测等方面。并且还包括“西部大开发”和“全球资源战略”的宏观信息,上述内容都包含在国土整治工作的范围内。国土整治工作不仅是全国范围跨区域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其目的是为了使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由于我国国土资源相对辽阔,且地理环境和资源有较大区域差异存在,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发展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问题,因此要求国土整治应做到因地制宜。也就是说,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即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经济基础、交通建设以及科技水平都相对落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作为一个成熟的技术,遥感技术在地理国情质量检验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建设和地理国情政治方面,对遥感技术进行应用,从而开展气象、水文预报、农业生产预测、灾情预报等工作。在当今信息时代,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标志性技术之一得到应用。地理信息又称之为空间信息,存在时序明显、多维结构等特点。GIS技术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地图制图、国土资源变化预测和监测以及空间信息处理等功能。应对GIS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作用得到充分掌握,了解“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凡是地图或需要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的领域,都可对GIS技术进行借助”。从而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得到有效加深。

全球定位系统是对卫星进行利用,从而对全球范围内开展定位及导航的高科技信息技术,在现代化高兴技术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技术有较高难度存在,对初步的认识得以形成即可,当条件允许时,还可通过对“GPS信号接收机”进行亲自操作,使“实时定位”的基本方法得到掌握,充分掌握GPS技术所展现出的充足魅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对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才能将在线地形图和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进行提供,将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转变得到全面实现。构建地理国情普查会和质检技术的新模式,使其达到便捷且高效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叶玮.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车载移动测量系统更新DEM方法的探讨[J].测绘通报,2013,(8):56-58.

第7篇

【关键词】测绘资料档案;内容及分类;措施

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档案的管理也向前推进。建设数字化测绘资料档案馆是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数字档案馆的特征是:所有馆藏档案都具有模拟和数字化两种存储形式,从档案的形成、数字化到管理、提供实现全过程计算机管理,实现网络化查询及多媒体服务。概括地说,包括档案原件全数字化和档案管理全信息化两部分。具体内容有馆藏档案资料规范化整理组卷、数据录入;对破损图件进行修复;研究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制定相关的测绘档案管理技术标准;全面开展馆藏档案资料数字化处理并建库;开发数据库查询检索系统等。测绘档案资料按一级分类有:TD1 综合类、TD2 大地测量类、TD3 摄影测量,遥感测绘和其它方法地形测量、TD41 地图制图与地图印刷类等共14大类的档案资料。测绘档案的载体介质种类多、形态多、馆藏量大。从清代到现代各历史时期的测绘成果档案、图纸、图册。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测绘档案资料管理,充分挖掘和发挥测绘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今后一段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有效地抡救并长远保存地图档案资料,方便快捷地提供使用已成为档案资料管理的燃眉之急。

一 测绘档案的内容及分类

1.按记录的内容不同分类

测绘管理档案、生产技术档案、科研与教学档案、仪器设备档案以及基本建设档案。

2.按档案性质不同分类

基本测绘档案、专业测绘档案、特业测绘档案和现势资料参考档案。

3.按载体形式不同分类

图纸档案和电子档案。前者包括: 纸质测绘记录、图表、卡片、照片文字说明、成果成图等。后者,即经过电子计算机编辑、处理的测绘档案,需要光盘、磁盘、硬盘等存储介质进行保存。

4.按范围、比例尺不同分类

全国性测绘档案、地方性测绘档案和专业性测绘档案。全国性和地方性测绘资料档案按照 《全国测绘资料和测绘档案管理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归口负责的制度,专业测绘资料档案由各专业部门参照规定自行管理。《中国档案分类法测绘业档案分类表》中将测绘档案分为一级基本类目 ( 15个 )和二级属项类目 ( 69个 ),给测绘系统的建档提供了归档范围、档案分类、档号编制等标准的参考依据。

二、 建立测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

1、 采集原始数据。一是利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把实地测绘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编辑,然后整理成图。二是通过数字化仪,将原有地形图矢量化,转换成数据文件输入计算机,可以有效地利用原有档案,避免重复工作。三是用扫描仪将原有图纸直接扫描进计算机。它主要适用于要求精度不高的规划图、征地图等。

2、 建立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对数字化后的原始数据,经过绘图软件进行编辑、整理和修饰,建立图形数据库。然后再将每个工程的名称、位置、工程概况、属性特征等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属性数据库。这样就具备了建立测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基础。

三 .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

1. 加强内部档案的整理工作

加强内部档案的整理工作,是实现测绘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的前期工作,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做到帐清物符。使之有规可循,有目可查。

2.大力开展测绘档案基础性建设,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积极开展测绘档案基础性业务工作,对馆藏的测绘档案资料进行鉴定工作,有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了保存价值档案资料,经过一定的审查和批准手续可进行剔除销毁,为减轻库房负担,降低档案管理成本,方便有价值档案的管理和检索。改善库房和设备的基本条件,提高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测绘档案数量多且复杂,按标准重新组卷,重新建立分类目录。对档案的有关状况进行数量的登记、统计和分析研究。并对案卷目录和文件目录进行计算机录入,建立档案的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建立档案检索体系,初步实现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3.做好测绘档案的收集、验收、分类和归档工作

测绘活动中一些技术性的文件材料、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验收报告、展点图、成果表、航摄鉴定表等测绘成果资料形成过程复杂,涉及专业相互交错,记录介质种类多,如果收集、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测绘科技文献材料存档不规范、失真。收集测绘科技、生产和管理活动过程的重要科技资料,是测绘科技归档的前期工作,作好这项基础工作,对测绘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测绘资料归档前,生产单位要进行分类系统的整理,测绘档案管理部门要进行严格验收。测绘科研项目验收时,档案人员应参加验收, 了解项目的内容,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材料鉴定内容、归档移交手续。移交测绘材料,还要注意移交期限、成果最终版本、归档数据成果是否经过产品检验或项目鉴定验收、归档份数、 整理立卷要求。归档时,管理人员要作到及时、规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全国测绘资料和测绘档案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归档。对于归档范围、数据采用标准、通用格式、数据成果形成单位、管理部门责任,以及数据档案在保管、利用、销毁及运输等过程中的要求等,都要认真按标准执行。收集与归档的具体内容包括: 基础测绘成果数据、依法汇交的成果数据副本、正式出版发行的产品数据及有关的专用软件或专业设备参数等。需要整理上架、入馆的测绘资料,要及时登记、精准分类、规范编号,制作检索卡片或编入电子测绘档案目录,及时上报,方便查找; 需要编入电子测绘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则要求档案人员熟练使用各种专业录入设备、软件进行分类归档,做好系统维护,对重要信息资料进行备份保存。

4、实施立卷归档原则

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

结语:

测绘档案资料是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测绘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艰苦、专业性和技性较强的工作,测绘档案部门应与多方面的协同工作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脚步迅速加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的加深,测绘工作已然取得重大的进步。测绘服务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服务对象多元化以及服务内容多样化,都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关十测绘信息化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周德军、周星《地理信息世界》2007年第5期。

第8篇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的通知》(辽政发〔20*〕26号)精神,为全面掌握我市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构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体系,市政府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对我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村镇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登记,形成完备的档案资料。

二、时间安排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此次普查从20*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年9月30日。20*年4月至9月为普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动员、确立技术标准和规范、配置普查专用设备、开展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20*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为全面普查阶段,主要任务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普查工作组开展全覆盖、不间断的文物调查发现和核查登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普查整理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组织普查成果验收、开展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管的沈阳市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文物普查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文物)局,负责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具体实施。各区、县(市)要建立相应的文物普查领导机构,抽调专门人员,组建普查工作组,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文物普查工作。

四、经费安排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规定,全市文物普查所需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和区、县(市)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各区、(县)市政府要帮助普查机构落实办公场地,配备普查车辆及数据处理等各类设备器材。

五、具体要求

(一)制定方案。市和区、县(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分别制定具体的普查工作方案,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加强培训。市文化(文物)局负责协调各区、县(市)文物普查队伍统一参加省举办的普查培训,在此基础上,采取以查代训、实地采样、记录示范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开展基层普查人员的技术培训,统一普查技术标准,丰富普查知识技能。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运用信息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文物普查的时效性及文物保护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三)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文物普查的重大意义和有关要求,开设专题栏目对文物普查进行专题报道。重视发挥业余文物保护员的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文物普查的热情,在全市开展一次名城历史底蕴和遗产文物价值的认知和教育,营造文物普查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多方配合。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建设、房产、交通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有关房产、道路等档案资料;国土规划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测绘和建设规划图纸;统计部门要负责做好文物普查数据资料的分析、管理和工作;民政、民族宗教、农业等部门和驻沈部队要配合做好革命文物、民族宗教文物、古村落等各类文物的专题调查。

全市使用和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配合普查机构及时准确地填报普查信息。

第9篇

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依托平台不同,课程设置差异较大,背离了专业设置的初衷。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设置的最初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城乡区域规划专业知识、资源管理知识、生态环境知识等的综合性、应用性的人才。但是在专业发展中,这一初衷被严重背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展的资源环境和城乡区域规划管理专业的高校中,依托的平台不一样,分别有建筑规划、农林、地理、测绘等专业。那么在课程设置上,各高校必然会考虑其优势的学科和师资,突出自己的长处。所以,各高校的同一专业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动手实践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的需要并不一致,不符合现实的需要。

2.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范围过于宽泛。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设立之初就承担着为城乡发展综合规划和资源环境统筹管理培养人才的任务,所以该专业要克服其依托平台的不足,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际中充实验证理论的准确性,在理论学习中丰富实践的知识体系。但是,绝大部分高校在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时,是按照“重基础、宽口径”的模式来培养人才,尽力让该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到较多地学科知识,将毕业生的就业趋向定位为考研究生,土地资源管理、科研部门、事业单位等,导致学到的内容不能充分得到应用,学生知识广博但是不专,样样通,却样样稀松,课程设置过于宽泛,无法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3.实践课程体系薄弱,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由于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培养范围由精英教育扩大到大众教育。其典型的一个证据就是逐渐上升的毕业人数。在人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就业形式一年比一年严峻,大量的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无法实现顺利就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高校的教育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而不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尤其是那些在毕业后需要从事基层和实践工作的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动手实践时间和机会都比较少,实践课程体系比较薄弱,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

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课程设置优化方案

1.选准专业发展趋势,突出专业特色。虽然各高校依托的平台不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一。但是,如果能够充分合理地发挥固有的优势,就能够为该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地理类专业比较强的高校在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就可以倾向国土规划、生态保护与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内容;农林类的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其农林专业的优势,在设置该专业的课程时以农村规划、产业调整为重点;规划建筑类较强的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可以以居住区规划、旅游规划等为主要方向等等。在充分发挥依托平台的优势的基础上,各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还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力争让学生精通某一门技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实践能力。

2.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确定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之后,就应该紧密结合现实情况,来确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例如高校在优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敦促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锻炼。在教学环节中,增加实验课时、实习实践等。在结构上以应用性课程、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为主,验证性课程为辅助。在实习过程中,也要以生产实习为主要的实习内容。课程设计也要根据学生在就业之后,最有可能从事的工作内容来设计。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发展方向作出适当的调整,例如倾向于人文地理类的专业实践应该将重点放在产业规划、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方面,而倾向于建筑结构类的专业实践应该倾向于土地合理利用、城市结构是否合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