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

时间:2023-10-07 09:02:23

导语:在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宫腔内人工授精;心理护理

在环境污染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不孕症患者越来越多,其中男性因素或女性因素各占505左右。在众多治疗方法中,除了药物治疗外宫腔内人工受精(IUI)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成功率约10%~20%,探究和减小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成功率就显的越发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孕患者多伴有抑郁、焦虑等诸多不利心理因素。鉴于此,我院生殖健康科自2012年1月~2013年5月对150例行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的不孕症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5月,于我院生殖科行IUI的150例不孕症患者,年龄24~37岁,平均27.5岁,不孕年限4~8年,其中原发性不孕患者56,继发性不孕者94例。主要原因为女方宫颈因素,男方质量在正常范围且无统计学差异。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IUI方案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各项评分、年龄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基础治疗 治疗前患者常规行输卵管造影检查以确定输卵管通畅、伞端无粘连适宜行IUI治疗。常规促排卵:月经周期第3~5 d,B超检查卵泡发育情况如无较大卵泡开始促排卵治疗,并监测卵泡发育。当卵泡发育到>18 mm时肌注HCG10000 u促排卵。注射HCG后24 h留取并处理男方新鲜进行IUI治疗,同时给予黄体支持治疗。术后15 d妊娠试验阳性为生化妊娠,7~8 w B超检查有胎心搏动为临床妊娠,确定为临床妊娠后保胎至妊娠13w[1]。治疗组共进行150个治疗周期,对照组共176个周期。

1.2.2护理支持

1.2.2.1心理评估的标准与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初诊时填写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量表)(分为十八项,四级。其中评估抑郁和焦虑的各5项,外向性激惹和内向性激惹各四项。分值越高越严重)[2],当场收回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量分情况,治疗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妊娠及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与方差检验,以P

2结果

2.1患者心理护理前后IDA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组在抑郁、焦虑、激惹方面的评分,心理干预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以P

2.2两组患者1年妊娠情况比较 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采取辅助生殖方式的不孕症女性往往已经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治疗,由于其生育的迫切需求,她们常经受着年龄、经济、家庭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殖机能退化明显,所以年龄越大其对不孕的担心越明显,其对治疗效果信心也越小。反复的检查、治疗,随着时间增长,花费也增大,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这使患者身心俱惫,致使这部分妇女将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经济的压力和对治愈不孕的信心的缺乏,常造成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家庭成员对不孕妇女的理解越来越少。因此,不孕患者除了要承受社会和疾病本身带来的压力外,还要不得不承受对家庭关系由此恶化、甚至破裂等的担心和困扰。在以上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不孕症患者出现抑郁、焦躁、自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表现为对自己的生育力缺乏信心、对治疗效果缺乏信心。这种自卑心理还会使患者陷入其他方面的自卑阴影。不孕患者会变得敏感,甚至恐惧,害怕谈论有关生育的话题和这方面的信息,对未来的生活和治疗结果有明显担忧,对医院所需要做的各种检查、治疗充满恐惧、疑惑、担忧,甚至某种程度的抗拒[8]。精神常处于内疚、悲观、无助、孤独、求医心切又满怀狐疑的紧张状态。不孕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会减小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这为医患纠纷产生埋下了隐患。

心理治疗与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生殖方面的临床和护理人员要有意识的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另外,要有为患者保守秘密的保密意识,以冷静平和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探寻到心理问题的根源,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便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臧雪琳.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术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6):110.

第2篇

【关键词】糖尿病;率先;心理保健

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率先糖尿病心理保健,即通过施以心理保健手段,疏导、调适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引导患者科学地认识、充分理解、掌握、重视糖尿病及其防治的相关知识、治疗目标及其治疗方法,培养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品格,树立应对糖尿病的信念和勇气,激发人的活力和潜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人体平衡,抵抗疾病的能力。为作为糖尿病综合治疗法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病情监测及药物治疗等保驾护航,强化其综合治疗的效用。

1科学认识糖尿病、直面现实、正确对待糖尿病

1.1科学认识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其英文简称为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源自于希腊语,Diabetes意思是“通过”;mullitus意思是“糖蜜”,即“糖通过身体而不变化”。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祖国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消渴患者的尿是甜的,具有口渴、多饮、多尿、多食等临床特征,后期患者常伴有消瘦、疲倦、乏力等症状,故名“消渴”,并提出糖尿病发病与营养过度、肥胖等密切相关。伴随着人类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对糖尿病相关因素的认识与探索不断深入,1869年一名德国医生发现人体胰腺存在“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1889年另外两名德国医生进一步证明了胰腺与糖尿病的关系;1921年加拿大医生班亭等首次成功从动物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为挽救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做出贡献,班亭医生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并成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糖尿病专家;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共同发起,决定将班亭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糖尿病日;2006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该决议指定每年的世界糖尿病日为联合国日,旨在引起全世界对糖尿病的重视,呼吁联合国各成员国政府正视糖尿病对人类的严重危害,制定相应的国家政策,增加对本国糖尿病防治投入的力度,改善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

目前医学界一般认为: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由于胰岛素分泌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慢性、终身性疾病。简言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升高而导致尿中有糖的疾病。糖尿病通常分为Ⅰ型、Ⅱ型、妊娠和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占5%,主要发生在青少年,主要由于免疫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严重毁损,使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占90%以上,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身体对胰岛素抵抗所致;妊娠糖尿病,即在妊娠中后期发生的糖尿病;特殊糖尿病类型包括病因已明确以及继发性糖尿病。

1.2直面现实、正确对待糖尿病迄今为止,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虽然糖尿病作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终身性的疾病,一旦患病则无法根治。但是糖尿病并不是不治之症,它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目前医学研究成果及临床实践证明,针对糖尿病已经具备一整套规范、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方法与手段。临床实践表明,糖尿病患者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将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控制在基本正常范围内,就可以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反复,同样可以与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工作、生活并长寿。关键是需要糖尿病患者在积极配合综合治疗的同时,保持一种坦然、平和、安详的心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坦然面对、接受现实、科学认识、正确对待。

2实施心理保健,培养、提高糖尿病患者心理素质

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邹光宇教授(《心理偏差与心理保健》)将心理保健定义为:是人类个体与组织,为了保持心身的良好状态,良好的环境适应、改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完善自身所进行的相关活动与努力。包括发展性心理保健活动,与恢复性心理保健活动。大致分为三个层级:心理教育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将心理保健总结为:心理保健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通过心理调适,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保持完整,情绪管理正常,人际关系和谐,环境适应能力强,具有积极的心态及合理的行为方式,保持心理健康、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举措。其中包括:身心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护理等。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保健,培养、提高糖尿病患者心理素质,使其以健康心理应对疾病,以积极心态和行为配合“五驾马车”的综合治疗,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并善于调适各种负面情绪,防止并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发生与发展,发挥心理保健对糖尿病维护的积极功效与作用,走出糖尿病的心理困境。

2.1身心健康教育人的身心是个有机、和谐统一的整体。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互为结果。现代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表明:当人处在心态平和、安详、愉悦的状态下时,免疫功能增强,新陈代谢旺盛,气血和顺,达到阴阳平衡,保持“精、气、神”,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反之,当人的身体患有某种疾病时,生理的异常变化或多或少都会引起心理上的异常反应。此异常反应,亦必然会通过神经生理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影响到人的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进而导致心理失衡、情绪失常、行为异常等。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弘博士呼吁:“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许多人不知道糖尿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缺少预防意识和具体的预防措施,这是导致发病或出现并发症的关键因素。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糖尿病教育工作,使糖尿病患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糖尿病教育是综合治疗的重中之重,是“五驾马车”的驾辕之马。糖尿病患者要多学习有关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至少要掌握该方面的常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关于糖尿病“五驾马车”综合治疗方法和心理保健方法,学会管理病情,做自己健康的主人,科学对待糖尿病并驾驭其发生与发展,将其各项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2.2心理咨询关于心理咨询的概念,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均有定义。我国著名心理专家,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马建青教授在《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著作中将心理咨询定义为: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简言之,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及其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及方法,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技术、方法及手段,帮助来访者发现自身问题及其根源,协助来访者通过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对情绪、情感的管理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及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发生、发展与变化,一旦出现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焦虑、抑郁、多疑、懊丧、失望等心理问题,在自己不能很好的调适时,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可以协助求助者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那些不合理认知、情绪、情感反应及行为方式,引导并协助其学会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应对方式与方法,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配合医生应对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信念和行为,以改善生活质量,享受与健康人同样的人生。

2.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亦称精神治疗。主要是针对情绪、情感问题的治疗方法。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受过心理学和医学专业训练的临床心理工作者和医生),与病人(主要是精神疾病和某些躯体疾病的患者)建立起一种职业关系,遵循心理学原则,运用心理学原理、技术、方法和手段,消除、矫正或缓减病人的所存症状,调整异常行为方式,促进病人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治疗主要是说服患者听从医生的指导,并通过实施影响改变病人的认知模式、情绪、情感反应和行为方式,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主体的积极性,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代偿功能、抗病能力,改善或消除病理异常状态,使病情得以控制、好转或康复。

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一旦患得此病,会对很多患者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冲击,所产生的心理、精神压力会使患者情绪、情感及其表达方式出现异常,因此医生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的心理治疗,以心理疏导、行为引导等方法、手段调适其情绪、情感异常,缓解其心理压力则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

2.4心理护理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反复,与人的情绪、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由于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焦虑、抑郁、多疑、懊丧、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发生,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等多种应激激素大量分泌。诸多激素升高必然会引起糖尿病情的反复,以致于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见,在糖尿病治疗中,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同样十分重要。

所谓心理护理,正是运用了系统论原理,从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角度出发,观察、追踪病情,进行身心护理,是以组织患者情绪、情感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护理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实施心理护理的主体是能够接触到这些糖尿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家属及其亲朋好友。

第3篇

【摘要】目的:分析女性不孕症的原因。方法:收集了我院2005-2010年不孕不育专科女性不孕症825例,不孕时间均在2年以上。结果:不孕症的主要因素是排卵障碍,炎症因素及免疫因素。结论:女性不孕症病因复杂,多因素倾向明显,检查时必须全面治疗应分清病因主次,以综合治疗为主。

【关键词】女性不孕;女性生殖器炎症;免疫性内分泌疾病

【中图分类号】R7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18-02不孕不育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患病率高达10%左右,其病因在男女双方均存在,女方病因十分复杂,各种妇科疾病均可导致不孕,不孕往往是多因素造成。对我院成功治愈的女性,不孕原因以内分泌排卵因素占36.3%,输卵管因素40.3%,免疫因素15.4%,子宫因素占11.5%为多。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统计2005-2010我院女性不孕门诊就诊,不孕时间在2年以上,病历计录完整的女性病人。

1.2研究方法:

1.2.1生殖器炎症的检查:不孕不育尤其是存在性传播感染高危因素的应进行sTi的实验室筛查,包括梅毒、支原体、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的筛查。

1.2.2性激素的测定:月经周期的第3天测定血清促卵泡素、黄体生成、催乳素、雌二醇、睾酮,在周期第21-22天测孕酮可了解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1.2.3输卵管的检查: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检查,包括输卵管通液试验,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及子宫输卵管碘剂造影,造影前做好检查,治疗炎症,造影后指导性生活及促进排卵。

1.2.4子宫因素:宫颈粘液:取宫颈粘液方法,先用棉球擦去宫颈表面分泌物,用1ml空针管连接无创软塑料管进入宫颈管吸取粘液,将少许粘液放玻璃片上,测量拉力长度,然后平铺于玻璃片上,放灯泡上烤干即可观察结晶状态,宫颈粘液评分大于8分即将排卵。取子宫内膜的目的:了解有无排卵及分泌物的程度,了解有无器质性病变,如炎症结核等。

1.2.5免疫因素的测定,ASAb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盒为深圳安群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结果

对输卵管、排卵、生殖感染等不孕因素进行检测,具体数据,(见下表)。

项目输卵管因素排卵障碍生殖感染因素免疫因素子宫因素 检测例数825825825825825 检出例数33229931412795 检出率(%) 40.336.338.115.411.5 3.讨论

女性不孕症是妇产科的常见病,约占已婚妇女的5%-8%,女性不孕症虽不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但往往造成个人痛苦,夫妻感情破裂,家庭不和。所以不孕症是一个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不孕症并不是一个独特的疾病,它是由各种不同原因破坏了受孕必备条件及环节而造成的后果,并影响了受孕过程的进行,这些后果可能属于女方,也可能属于男方,而女方原因占有较大的比例,本文通过对女性不孕原因的分析,旨在寻求一些防治规律,从而提高不孕不育的诊治水平。

3.1输卵管因素。各种原因所致的输卵管炎或盆腔炎均可造成输卵管性不孕,输卵管性不孕占不孕妇女的30%-50%,特别是继发性不孕患者中所占比例更大。

3.2排卵障碍。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所致的排卵障碍非常复杂,常见有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性腺腺功能减退,下丘脑无排卵,高泌乳素血症无排卵,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黄体化未破裂性卵泡,本文825例中测出299例,存在排卵障碍约占第二位,说明排卵的障碍与女性不孕的关系相当密切。

3.3生殖感染。性传播性疾病,严重阴道炎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白细胞,可能吞噬,消耗中存有的能量物质,降低的活动率,的生存时间同时也可上行感染,是造成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的潜在因素,可以使粘膜细胞坏死,输卵管纤毛运动停止,其所致盆腔炎症状对输卵管损害非常严重。本文检出率是38.1%。

3.4免疫因素。ASAb使聚集,降低活动率阻碍运行,还影响受精卵在输卵管的结合着床,女性产生ASAb的原因主要是在经期患生殖道感染等疾病时,增加及其抗原进入血流的机会,促使体内ASAb增加。4.处理原则

对不孕患者的同情和理解是很重要的,来自亲戚朋友、家庭等社会压力,这种心理负担常使患者更不易受孕,以致形成恶性循环,医生要耐心对患者进行解释,消除顾虑,树立治疗的信心,治疗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4.1促排卵治疗。在促排卵之前要排除其他因素,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症治疗。

4.2子宫因素。子宫因素占不孕的第三位,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是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若受到某些内在或未来因素干扰,均可导致发育异常,认为做好婚前优生优育知识宣教,孕期做好孕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疾患可明显提高妊娠率。

4.3输卵管因素的治疗。输卵管内注射药液,输卵管成形术,输卵管导管扩通术。

4.4原因不明性不孕的治疗。在不孕症治疗中,目前存在只重躯体而忽略心理治疗的倾向,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不孕症患者的健康关照。医务人员对不孕妇女应表示理解、同情和支持,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治疗方法和前提之一。

4.4.1一般性心理治疗:抓住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心理,与患者进行友好、和睦、深入交谈,建立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深入细致地讲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前景,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处理方法。就专业问题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说明不孕症并非仅此数人,消除不公心理,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情绪上的稳定。对个别有隐私的患者可进行个别交谈,并为患者保密,指出产生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着重疏导,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4.4.2渐进松弛疗法:针对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渐进松弛疗法进行放松训练。让患者坐在沙发上,微闭双眼,全身放松,并按操作程序进行训练,每次练习20min,经过连续2次训练,患者基本掌握了操作训练程序,嘱回家后每日进行2次训练,每次要求15min-20min。

4.4.3认知疗法:在进行放松训练之后,我们根据患者存在的抑郁情绪,对其进行认知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认知,与其一起分析、讨论和记治疗日记的方法,说明不良认知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性,使其逐渐能以理性治疗方法包括宫腔内人工受精和促排卵治疗,当治疗效差时,IVF是最佳选择,也是最后和唯一的选择。5.中医治疗

月经干净后服中药6-9付连服3个月。

综上所述,女性不孕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今后应加强女性卫生知识普及,改进检测方法,提高综合治疗技术,中医辨证可了解机体的内环境,在治疗上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充沛,脏腑功能协调,故中西医有机结合治疗本病,既可收到近期明显效果,又可使其疗效巩固。参考文献

[1]许燕雪,张友忠.女性不孕症病因研究的进展.现代妇产科进展,1995,4(4):365-369.

第4篇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中西医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51

抗感染治疗

依据EPS(前列腺液)四段取样法是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最简单、准确的方法之一。若不高于10倍以上,则不能诊定为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多考虑病毒、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等感染。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所占比例并不大,治疗上多选用易透过前列腺膜的抗感染药。常用磺胺类、大环类脂类、喹诺酮类、第三代头胞菌素等。氨苄西林也有较好的疗效。

一般在EPS培养、药敏试验未或结果之前,先给予磺胺类药物,过敏者也可选其他口服药。一旦药敏结果已出,即选相应抗生素。

关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应用抗感染药物时间问题,可依据治疗进展而定,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EPS检查中白细胞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也主张应用抗感染药物,常用阿齐霉素、克拉霉素、多西环素、氧氟沙星等。抗感染药物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并非惟一途径,需随时观察用药,注意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血象,肝肾功能,高度警惕菌群失调,按期行EPS检查以确定疗效,若无明显疗效则考虑不用抗感染药物。近年来霉菌、滴虫、病毒感染引起慢性前列腺炎有不少报到,应注意分别治疗。

综合治疗

锌的含量在前列腺中超过其他组织10倍以上,研究认为锌的缺乏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有密切联系,补锌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小腹胀、疼痛等症状,有利于炎症的恢复与防止复发。每日补锌30mg,可不必血锌监测。

通过大量饮水增加尿量可改善尿道的洁净度,如桔汁可影响细菌附着于下尿道的能力而降低反复感染的机会。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大量饮水有利于病情康复。高脂饮食对免疫系统来讲是一种负担,长期高脂饮食不利于炎症的康复。

抗氧化剂:可帮助机体控制氧化作用对前列腺的损害,也可帮助免疫系统的强健。常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

前列腺按摩:每周1次,主要用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使前列腺管保持通畅,药物易于吸收,减轻炎性反应。

前列腺射频理疗:应用微波或超声使前列腺体加温,来改善或加速腺体的微循环,促使药物吸收和炎症消散,对慢性前列腺炎很有帮助。同样的机理,热水座浴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经济简单,每日1次,坚持2个月以上,可获得好的疗效。

前列腺栓:氨苄西林作成栓剂,配合消炎痛,塞直肠,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对与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都很有帮助。中药作成的栓剂主要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肾行气、通络止痛为主,有一定疗效。

中药:①灯心草,能明显减轻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3g水煎服;②白头翁,30g水煎服,能很好地消除疼痛、尿后溢白色分泌物、血精等症状;③油菜花粉制剂,能减轻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增强免疫能力,可望获得远期疗效。

免疫调节剂:①阿奇霉素,是一种很好的免疫增强剂,又能抗感染,二型慢性前列腺炎均适用;②左旋米唑,是疗效可靠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口服经济方便,50mg,日3次,连服3日,停11日或4日,再服3日。也可用左旋咪唑涂布剂以减轻不良反应;③淋巴转移因子、胸腺肽等亦可选用。

关于前列腺注射:药物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归纳起来有抗感染药物和活血化淤的中药制剂。疗效高低不一。笔者认为不宜广泛使用,原因:①前列腺局部注射需经直肠,反复多次穿刺易造成直肠感染,或使不大的腺体造成新的损伤。若进针过深,宜损伤后尿道血管,引起血尿,感染扩散等问题发生;②目前缺乏抗感染及活血化瘀药物局部运用的理论支持。

心理治疗及止痛剂的使用:本病治疗周期长,宜反复作用,短期效果不明显,病人的精神压力一直很大,部分病人合并有障碍,进一步加重了病人思想负担,故心理治疗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十分重要。首先要帮助病人正确认识慢性前列腺炎的客观规律。要让病人放下思想包袱,树立起战胜疾病信心。对于会、背骶部的不适、疼痛明显者可用止痛剂,一般可服消炎痛、甲灭酸,口服;苯基丙氨酸可以升高机体内啡呔水平而减轻疼痛,并能对精神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又是一种免疫促进因子,每天750mg,能很好地消除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调整沮丧情绪,非常有利于病情康复。

慢性前列腺炎在中医病因归纳为:①外感毒邪留恋不去,或性事不洁。湿热留于精室,精浊混淆,精离其位;②相火旺盛,因所愿不得或忍精不泄,肾火郁而不散,离位之精化为白浊;③过度,以竭其精,精室空虚,湿热乘机袭人精室,精被所逼,不能静藏。因其肾火郁而不散,或湿热久滞不除,精道气血瘀滞,故迁延难治。

常见证型:①血瘀型:前列腺体硬韧有压痛,前列腺液量少,白细胞中度升高,腺管不通,腺液滞留;②湿热型:腺体饱满,前列腺液量多,白细胞大量,伴随膀胱刺激症为主;③气肾虚型:腺体萎缩、质硬、腺液量少或无,伴随减退。

治疗上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病期辨证施治、随症加减。主要治法有:化瘀利湿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消肿散瘀、温经通络、散寒化痰等。其中活血化瘀、通络解毒为临症应用最多。刺灸疗法也可取得较好疗效,常用:关元、膀胱俞、合谷穴、中极、肾俞、尺泽穴、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气海等穴位。

综上所述,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感染、腺体内结石、免疫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精神因素等诸多因素参与其中,治疗要针对实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尽量采取经济方便、简单宜行的方法。多考虑全身因素对本病的影响而不要过于注重抗感染药的使用。运用相对合理的治疗方案,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章永裳,泌尿科疾病治疗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

2 黄路平,译,Arnold Fox,著.前列腺疾病的诊治.石油出版社,2001:1.

第5篇

关键词少女月经不调月经周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067

资料与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8月治疗少女月经不调208例,均来医院门诊,年龄18~22岁,平均19.8岁;均未婚,平均初潮年龄13.7岁;均无慢性疾病及血液病。

诊断标准:正常月经周期28±2天,经期3~7天,经量

心理疏导:对在校学生或由于心理紧张、学习压力大等造成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月经不调首先实施心理治疗。肌注黄体酮3天或口服安宫黄体酮5天使月经来潮,观察日后月经来潮情况。

中药调经治疗:中医认为经水为人体血所化生,而血来源于脏腑。诸脏腑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化血[1]。据经血、经量、颜色、气色等及舌象、脉象、全身状况判断脏腑虚实寒热,给予调经、养血、补肾、理气、活血之中药治疗。如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丸、当归丸、益母草颗粒、加味逍遥丸等。经过1~3个月的治疗大部分月经恢复正常。

人工周期治疗:模仿正常月经周期的雌孕激素贯序疗法是治疗青春期月经不调的有效方法,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用药3~6个月,停药后观察治疗效果。

功血的治疗:对6例功血患者采用止血、补液、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天内出血明显减少,1周内阴道出血渐止。穴位注射方法为:将0.5ml止血敏分别注入两耳子宫穴,1次/日,根据治疗情况决定用药时间。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②好转: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周期以上者;③未愈:月经周期未见变化者[2]。

结果

治疗痊愈者190例(91.3%),好转12例(5.7%),未愈6例(2.9%)。

讨论

青春期少女月经不调系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间的反馈调节机制未臻成熟,因而,此期卵泡虽有成批的生长却无排卵。208例月经不调患者中学生占37.5%,其他工作人员占30.8%,所以作好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祛除发病诱因、恢复内分泌轴的功能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过度节食、营养不良或过度肥胖导致的闭经,通过调整饮食、合理搭配营养结构、恢复正常体重改善月经情况。正常月经的子宫内膜出血为雌-孕激素序贯作用的撤退性出血,出血具自动限制特性(月经自控),此与子宫内膜受雌孕激素序贯作用的生理变化有关[3]。208例患者发病前均有月经来潮。在我院经过B超检查子宫及双侧附件,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药物治疗从简单入手,利用现有条件,通过辨证施治大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月经。对少数不能恢复正常月经者给予雌-孕激素贯序疗法3~6个月,调整月经周期,诱发正常排卵。经上述治疗绝大部分(97.1%)患者恢复了正常月经周期。对治疗无效的6例患者转往合同医院进一步作激素水平检测,查找原因。2例患者FSH偏高,2例雌二醇水平偏低,2例正常。3例患者经促排卵、人工周期治疗情况均有好转。3例功血患者采用止血、补液及穴位封闭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疗法避免了使用大剂量激素止血时减量的烦琐及减量过程中可能造成出血的不良反应,简便易行,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杨思澍.中医临床大全.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88.

第6篇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互通信息,用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成系统的行为方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交通工具”也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医学心理学正在成为医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医学心理学的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医护人员对医学心理学知之甚少,有些甚至全无所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对病人、对疾病的正确理解,阻碍了他们对本职工作的圆满完成。对于这种状况的改善,目前可以说是极为迫切的事情――医务人员加强语言和行为管理尤为重要。

1 学会说话

有情感贴近性语言、形体性语言、沟通性语言、暗示性语言4种方式。可以说,一名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的全过程中,都离不开要同病人说话,只要说了话,这种语言的刺激就会作用于病人,不起治疗作用,便起致病作用。我们认为:医护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敬业敬岗的精神,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如丰富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心理学知识以及不断积累的生活阅历,主动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脾气和性格特点,更全面的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病程转归和康复的一般规律,能够把病人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懂得病人的社会环境条件,尤其是是人际关系与疾病的内在联系,懂得如何运用语言,用科学的知识,温和、诚恳的态度,耐心的与病人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融入病人的内心世界,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这样,病人才会敞开心扉,疏泄情感,说出困难,我们也就更容易地发现病人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恰当准确地加以解决,从而使病人减轻痛苦和焦虑。真正从躯体和精神双重的压迫中解脱出来。

1.1 情感贴近性语言:医患间的心理和行为交往,是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时刻相伴的现象,语言则是沟通二者、进行交往的重要工具。要善于运用语言提高病人的信任度,以达到医疗的目的。医生对病人的语言要富有情感性,遇到问题首先应善于自我调节,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容易激发出自己的情感,使其处于愉快而冷静的心境之中,悠然产生一种同情病人、信任病人、尊重病人的情感与情绪,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同时要勤于观察、会把握时机,这样才能进入病人的内心世界。与病人谈话时要有强烈的亲切感,精力集中,热情而庄重,在温柔的语态中要带几分维护自尊的肃穆,体现出是“同志式”的交谈。耐心地倾听病人的陈述,懂得换位思考,能站在病人的角度分析病情,同时放慢话语速度,可以适当配合于手势和表情(眼神、视线、微笑等),使病人感到关爱和体贴,于是就会将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心理冲突和痛苦向医生全部倾吐或发泄出来,而这些常常是病人泪和血的结晶,也是我们久久苦悟而无所得的。对病人所说的事情不耻笑,不讽刺,无形中就缩短了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使病人焦虑、抑郁的情绪减轻,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

1.2 暗示性语言:暗示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巴普洛夫认为“暗示是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暗示多采取言语的形式。从暗示的内容来分:有积极的、消极的。积极暗示是带有鼓励性、愉快的,对治疗很有帮助的暗示,我们常选择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透析病人有针对性地应暗示性语言。例如:医生用坚定有力的语气叙述一件事实、有时也结合有关的治疗来提高疗效,如我们常用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静脉注射或辅以针灸治疗等作为暗示的手段,使病人对此深信不疑,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当然这种暗示治疗能否有效,是以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医生在病人中享有威信为前提的。

1.3 形体性语言:医生首先要端起自身,与病人谈话要有技巧,要具有逻辑性、艺术性,精其语言,让病人感到你对他的病重视。切不可在病人叙述病情时,心不在焉,眼神疲惫,东张西望,而应当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病人,注意倾听,并不时点头示意。问话时用亲切通俗的语言,可以使病人烦躁、紧张的情绪得到即刻的缓解。在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时,论证说理要清楚、要循循善诱,不要急于求成,可用名人名言录激励病人,但要使用得当。比如对透析病人的头晕乏力,你不能光空洞叫喊:“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而是应该向病人解释,头晕乏力主要是由于贫血造成的,我们据此可以纠正它,列举一两个类型的病例,做出有力的说明,治疗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切忌一切空谈和说教。俗话说:“什么时候,什么场所,该说什么话”。

1.4 沟通性语言: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生必须认真履行职业责任,主动征求病人对治疗的看法,交流双方意图和需求,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一般应将有关透析的一些情况告诉病人和家属,同时解释透析治疗的本质和特点。例如:解释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和感受(列举症状不超过就诊病人本身的表现),这种症状或表现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哪些是内因,哪些是外因,那些是原始的起因,那些是附加的因素,如何互为因果,心理问题对脏器功能的影响等,把治病的武器交给病人。充分调动患者自身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医生帮助病人从病痛的

中解脱出来,要说服患者、家属和医生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这些病人的生存质量一定会提高的。

2 学会做事

要做到亲切、虚心、主动,细致周到,乐于助人。

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如何与病人、家属,包括我们所有可能接触到的与医疗有关的相关科室人员打交道;能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以外的服务――精神上、文化上、情感上和行为上的服务。

第7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丈夫 心理状况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59-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病情迁延、社会功能下降明显的精冲障碍。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大都在青壮年,病后给家属带来沉重的压力和经济负担[1],为了解己婚精神分裂症患者丈夫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顶及指导,减轻心理紧张程度,减少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从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尽快促使病人康复,我们调查了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丈夫,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10 年1 月~ 2011年1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 符合CCMD- 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丈夫。年龄22~ 43 岁, 平均( 26. 3±3. 21) 岁。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焦虑自评量表( SAS) , 抑郁自评量表( SDS)[2] 。在患者入院3 周内进行测评, 根据测评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心理治疗, 对其讲解精神分裂症的性质、治疗方法、预后、注意事项、家属经常面临的心理压力和问题, 讲授心理应激应对策略及对待患者的正确态度等心理卫生知识。至2 周后或出院前再用SAS、SDS评定并进行比较。资料统计分析应用t 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丈夫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评定结果与常模比较, 测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SAS、SDS 分也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 < 0. 05 或P < 0. 01) 。见表1。

2.2 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随病情不同程度好转后, 患者配偶SAS, SDS 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下降。见表2。

表1 患者配偶SCL- 90 因子分、SAS 、SDS 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的

比较(x±s)

表2 干预前后患者丈夫SAS, SDS 评分变化(x±s)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普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 表现为SCL- 90 测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 在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几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这说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其配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分析其原因, 一方面患者在发病期间, 社会功能全面下降, 其精神症状, 如多疑、冷漠、冲动、伤人毁物等给家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刺激, 并使家人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顾患者, 从而使患者家庭的和谐和正常社会功能受到影响。沉重的治疗费用和病程的慢性化使其配偶感到沉重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的偏见,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配偶均受到不应有的歧视与冷遇, 自身存在病耻感[3]。加之由于精神卫生知识的缺乏, 对患者的预后没有更多的了解, 对疾病及治疗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难以正确认识, 均会使患者配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针对其配偶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 在治疗患者的同时, 给其配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是必要的, 应对他们做好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针对家庭的不同情况, 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质, 发生发展的过程, 早期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以提高其认识能力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本研究证明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这样做不但可缓解其配偶的心理压力, 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临床医疗工作者对此应加以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梁先锋, 赵佳霞, 虞与庆.分裂症患者家属情绪障碍的心理干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13(2):126.

[2] 张明园. 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M] . 第2 版.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

第8篇

[关键词] 小儿尿失禁;心理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 R7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4-21-02

The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158 Cases Pediatric Incontinence

JIANG Zhenfeng

Section of Outpatients,the Health School of Wenl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Wenling 317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pediatric incontinence,and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therapy. Methods The anxiety and sense of self-respect were analyzed in pediatric incontinence with the normal group as controls. The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nd effect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nxiety scores of pediatric incontinedce wa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group,and the sense of self-respect was lower than the norma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 The anxiety and sense of self-respect were improved after the treatment(P<0.05). The mental tension,the rigorous training of defecate,the manner of parents,family lacked unity and accident stimulation were the primary causes. After therapy,the total efficient rate was 92.41%. Conclusion Psychotherapy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nd accelerate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Pediatric incontinence;Psychological condition;Investigation

尿失禁是指客观上的不自主漏尿,是排尿障碍性疾患的常见症状,可引起社会或卫生健康问题[1]。尿失禁在心理上给患儿造成巨大压力,患者常感到孤独、自卑以及易怒,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2]。为此我门诊部对尿失禁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分析,在与正常患者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以加速患儿的康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经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的遗尿患儿158例,其中男84例,女74例;年龄5~13岁,平均(8.7±2.3)岁;病程3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发生夜间遗尿,每晚1~3次,白天过度活动、兴奋、疲劳后遗尿次数增多,以夜间遗尿为常见。另选取同期健康小儿158例作为对照,其中男84例,女74例;年龄6~14岁,平均(8.9±2.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3]

小儿年龄或者智龄≥5岁;不自主的夜间遗尿;排除癫痫发作或者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遗尿,同时排除其他非神经系统疾病的直接后果;病程>3个月。

1.3 治疗方法

对尿失禁患儿采用心理疏导的综合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给予去氨基精加压素和抗胆碱能药物,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疗法[4]。另外给予积极的心理疗法:失禁患儿的家长要多安慰、鼓励,不要斥责或者惩罚,以免加重遗尿;家长要多关心患儿,不可对外人宣言,以免患儿感到自卑和绝望;对患儿的生活习惯进行纠正,不可睡前玩游戏、看电视等,以免过度兴奋,无法入睡;坚持排尿训练,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5,6]。

1.4 评价指标

对尿失禁患者抑郁、自尊感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以正常者为对照。另外对尿失禁患儿发生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治疗后,观察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抑郁情况采用Zung自评量表测定,共20个项目,4级评分,最高分为60分,分数越高,抑郁状况越严重;自尊感:采用自尊感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共20个项目,4级评分,最高分为60分,分数越高状况越好[7]。

1.5 疗效标准[8]

治愈:治疗后遗尿症状消失,夜间自主排尿0~1次,随访3个月无复发;好转:遗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但1周内仍有1次以上遗尿现象出现;无效: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儿尿失禁患者焦虑、自尊感分析

尿失禁组患儿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t=4.336,P=0.023),尿失禁组患儿自尊感显著低于正常组(t=9.356,P=0.003);尿失禁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焦虑情况和自尊感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5,P=0.018;t=8.720,P=0.003)。见表1。

2.2 尿失禁患儿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分析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尿失禁患儿进行调查,与正常组比较,尿失禁组患者精神紧张、排便训练严格、父母对尿失禁态度、家庭缺乏和睦、意外事件刺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见表2。

2.3 治疗结果

经心理疏导后治愈96例,好转50例,无效12例,其总有效率为92.41%。

3 讨论

尿失禁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断或持续性不自主漏尿现象,其中小儿尿失禁中发生最多的为遗尿症,约占80%左右,主要是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仍不能从睡眠中醒来控制排尿而发生的无意识排尿行为,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痛苦,也给患儿、家长造成极大的困扰。尿失禁多认为是由于大脑皮质控制排尿反射成熟延迟、睡眠机制不成熟、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及遗传倾向等多种因素作用所致[9]。目前研究发现,有1/3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影响本病的康复[10]。因此本文对影响患儿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综合措施,加快患者康复。

本文研究发现,引起患儿心理障碍的因素主要有精神紧张、排便训练严格、父母对尿失禁态度、家庭缺乏和睦、意外事件刺激,因此临床心理医生应根据患儿心理障碍的不同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①寻找诱因:家长要及时排除不良诱因,纠正患儿的情绪障碍,给患儿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②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对患儿进行排尿训练,但不可过于严格,睡前少饮水,按时叫醒孩子排尿,睡觉时注意保暖;③家长应避免患儿尿床时责备、大骂、羞辱,应顾及孩子面子和自尊心,避免造成心理创伤;④另外患儿家庭不和也是引起精神障碍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长在发生矛盾时应避开孩子;⑤每2~3周门诊随访1次,并与患儿家长保持长期联系。经过综合的心理治疗,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41%。

综上所述,对心理障碍的小儿尿失禁患者应采取心理疏导的综合治疗,改善患儿的心理状况,加快康复,是临床治疗小儿尿失禁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逢健,赵丽嫣. 尿失禁的分类标准及压力尿失禁的诊断[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2):71-73.

[2] 郭宗远. 小儿尿失禁的诊断与鉴别[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4,3(3):195-198.

[3] 马骏,金星明,章依文,等. 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生理心理治疗的疗效及随访评估[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5):362-367.

[4] 王庆伟. 夜间遗尿症患儿认知程度及心理障碍研究进展[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7,30(4):262-264.

[5] 李月辉,曹庆玲,李晓慧. 小儿遗尿症的心理护理与预防[J].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8(4):4.

[6] 左静,刘春雷,黄超,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电针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症的应用[J]. 中医药导报,2010,16(9):108-109.

[7] 崔仁善,李春玉,姜明子. 中年女性尿失禁现状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华护理学杂志,2009,44(8):752-754.

[8] 刘平民,任继社,孔德军,等. 阿托品穴位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功能性遗尿症32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10,19(3):16-17.

[9] 催明辰. 小儿遗尿症与心理行为异常相关性临床分析[J]. 实用全科医学,2007,5(6):523-524.

第9篇

关键词:情志相胜法心理障碍疏导启示

一、情志相胜法的概述

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中医运用五行学说,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人体归属于心肝脾肺肾五大体系,根据喜怒优思悲恐惊的不同特点,而将其具体归纳为某一脏的生理功能,即五脏生五志,其中喜为心之志,怒为肝之志,思为脾之志,悲(优)为肺之志,恐惊为肾之志;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引起情志的变化,当发生突发、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调情况时,便也首先损伤有关的脏腑,可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而发生病变。即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反之调理情志也能达到调理脏腑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情志调节不仅可用于治疗情志疾病,对于其他脏腑疾病也能起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作用。

情志相胜疗法,创自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独特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有系统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积累。情志相胜法的治疗原理,就是巧妙地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用一种情志去纠正所克的情志,达到调节由这种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方法。形成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亦称为以情胜情疗法、五志相胜、情志移遣疗法等。金元时期的(丹溪心法要诀》中则进一步发展了此法:“悲可以治怒,以侧枪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欢乐戏谑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祸起仓卒之言怖之。思可以治恐,以虑此忘彼之言夺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斯周之言触之。”

历史上七情互治的案例颇多。如《后汉书·方术传)记载,华佗曾写信怒骂一位因思虑过度而患病的郡守,使其大怒呕出“恶血”而愈,据《冷庐医话》所载,清代名医徐徊溪曾以死讯恐诈状元:江南一考生因得中状元过喜而狂,徐假告以逾十天将亡,书生因受恐吓而病愈,通晓医学的书法家傅青主,曾教一位妻子优郁烦闷而病倒的青年,用文火加水垠软石头做药引,青年烧火几天几晚而无倦意,妻子见状深受感动,最后化恨为爱而疾愈。

二、当代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亦称精神健康,是指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在工作生活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价值。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与家庭对大学生们寄予的希望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求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不仅要能面对现实,自知自制,适应环境,情绪稳定,而且要求他们乐于学习,善于交往,有较高的耐挫力和较强的竞争合作意识。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

2.1自卑、抑郁

有部分学生往往对自己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就在于此,由于自卑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封闭。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经济生活和人际交往上的困难,使他们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使整个人生带有浓重悲观消极的色彩。

2.2忧郁、沮丧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多来自于贫困家庭。他们的个性特点是内向、敏感。平时情绪抑郁消沉,神情恍惚,多愁善感,失眠厌食,精神不振,学习动力不足。他们要靠家长或自己借债来支付高额的学习费用,而这些将来要靠他们自己来偿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心中常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极多的优虑,害怕毕业后还不起债、生活不幸福、事业不顺利,对未来没有信心。这些同学言谈举止时而冷漠时而激动。冷漠时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参加社交活动,没有集体荣誉感,甚至对于同学的关心帮助也无动于衷;个别贫困生甚至认为社会对自己太不公平,活着太累、负担太重、人生没有意义而产生退学、轻生等念头和行为。这在大学校园屡见不鲜。

2.3嫉妒、愤世

他们总希望自己处处比别人强,比别人好,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种矛盾致使他们的情感、认知心理出现障碍。有些学生看不得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强于自己,某些相貌平平的女生嫉妒身边貌美的女同学;一些同学嫉妒周围表现出色的学生,而自己却不努力学习改进;贫困生对自己窘迫的经济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一些有优越经济条件的同学产生了极强的嫉妒心理。这些表现都是对他人嫉妒,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一味埋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甚至敌视和仇视他人和社会。

2.4虚伪、虚荣

这类学生大多性格外向、好强、爱面子、图虚荣、好攀比、追求享乐与高消费,待人不真诚、虚伪、虚荣。往往有些同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自认为自己很成熟,说话、办事一副老练的样子,为人处事不能以诚相待,欺诈同学、伪装自己等等;另外有些贫困生,由于图虚荣、爱面子,往往打肿脸充胖子挤人阔人之列,让大家刮目相看。如个别大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有钱,可以慷慨拿出一个月生活费的大半宴请同学、朋友,然后再避开同学的面长时间啃干馒头;这些虚伪的思想危害的是这些同学内心的净土。

三、如何运用情志相胜法进行疏导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优郁、沮丧、妒忌、嫉妒、愤世、虚伪、狡诈、品行不端……这其中的大部分都与人的情志相关。情志相胜法作为传统养神法中的一种独特疗法,对情志方面产生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1对自卑、忧郁、沮丧、抑郁的疏导

传统养生学认为,优为肺之志,优,即优愁,也就是颓丧懊恼,沉闷不乐的表现。人当优愁不解引起情志郁闷,精神不振,必然导致肺气不利而发生病变一般来说,优作为一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正常应答反应,不会对身体构成危害。相反,暂时而轻度的优伤,有助于对所遭挫折的重新认识,有助于人们在思想上获得正确的认识,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益处。但是,当一个人的优愁悲伤太过,或者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的限度和承受的负荷,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优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严重者可因忧虑过度而丧命。善优多愁还可以伤脾,脾志伤则烦闷,四肢无力,不思饮食,或二便不畅等。由于优则气郁,故以喜治优。

以喜胜优是中医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之一如果学生一直是郁郁寡欢、悲悲切切,可以多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如果学生表现为不善交际,与老师和同学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如果学生因为感情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感情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心理治疗,从而缓解抑郁症状。当他们感到优郁,沮丧时,不妨去想一点令自己快乐幸福的事情。如回想一下和同学或好友一起共度的美好时光,或者做一些愉快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看电影戏剧,和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去逛街、旅游等,以达排忧消愁的目的。

3.2对思虑的疏导

思为脾之志,思是精神高度集中地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思作为人体的一种情志活动,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必需的。但是,当人们面对某一问题思虑过度,或者思虑时间过长,百思不解仍思不休止,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承受的限度,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状态时,思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对机体构成危害,从而造成各种疾病。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故过思最易伤脾,而致脾的升降功能失常,脾气郁结,运化失健,发生胃院痞闷,饮食不香,消化不良,腹胀便塘等不适,所谓“思伤脾”;“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就是此意。思则气结,故以怒胜思。

以怒胜思是中医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因木能克土,而脾属土,肝属木,所以可用肝之志—“怒”来治疗各种由脾之志—“思”引起的疾患。即用激怒的方法,使优思之情感得到缓解。《古今医案》记载一病案:一女出嫁后,其夫外出经商多年未归,思夫心切而致不思饮食,困卧不动,如痴如呆,服药无效。朱丹溪诊后告诉其父,此为久思气结,单纯药物难以治愈,需情志疗法。嘱其父打了该女几个耳光,并大声责骂,该女被打后十分生气,嚎哭叫嚷,朱丹溪又给了她一些药物调理,即能进食,又嘱其父说丈夫来信,不久可归,未再复发。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亦可借鉴此事,在优思难解、不能自拔,如失恋、单相思等时,不妨想点对方引你愤怒的行为和事情,说不定有助早日摆脱痛苦,闲暇时可以欣赏音乐,调音乐可以疏通肝气,肝气疏达,则脾复健运,可解除脾郁思积。角音为春之声,像春天新生的植物一样破土而出,朝气蓬勃,蒸蒸日上。角调音乐对思虑不解,优郁抑郁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头痛、心血管疾病等具有康复作用。如《甜蜜蜜》《快乐老家》等。

3.3对愤世、嫉妒的疏导

怒为肝之志。凡遇事愤愈,或事不遂意而产生一时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倘因事非或某些病理性易怒过盛,则可引起怒发冲冠,慎目毗裂,在这种盛怒而又持续的情况下,则可导致肝气上逆、横逆等病变。如“怒伤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则气上”(《素问·举痛论》),都是这个意思。另外,忿怒之情郁积日久,不能发泄,更易导致肝的更多病变。怒则气逆,故以悲胜怒。

(儒门事亲》中载:张子和治一妇人病,问病人曰:“心欲常痛哭为快否?”妇曰:“欲如此,余亦不知所谓。张又曰:少阳相火,凌灼肺金,金受屈制,无所投告。肺主悲,但欲痛哭而为诀也。”于是,张子和鼓励病人尽量痛哭,其病得以康复。此病例为木火伤肺金,肝肺气郁,故以哭出为快。使其痛哭以宣泄之,使其调达而收效。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而我们许多人又常常会为这些事情同别人大动肝火,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调节我们的情绪,可以听一些节律低沉,凄切悲凉之曲,如蔡文姬的汉未古曲《小胡茄》、贺禄汀的《天涯歌女》、《四季歌》、黎锦光的(葬花》等,使我们在悲哀的乐曲声中消除怒气,调节情绪。

3.4对自负心理的疏导

喜为心之志。喜悦本来能使人气血调和,精神振奋,对人有益但暴喜,即突如其来的惊喜或过分的大喜,也是一种强刺激。大脑受到这种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促,体温上升,如果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就会造成体内紊乱。严重者可能会造成血管破裂甚至心脏骤停而死亡,也可能造成思维紊乱,乃至精神失常。《儒林外史》中之范进,因过喜而精神失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分激动,不但要防“气死人”,还要防’‘乐死人”。《素问·举痛论》也说:“喜则气缓”。伤心、气缓,都是说明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的表现;甚至还可能出现哭笑无常,或精神失常,发狂妄语等。喜则气缓,故以恐胜喜在日常生活中当大喜临门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过分激动,不要放声大笑,还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想想,“可能搞错了吧”、“没有什么了不起”,以此来缓冲自己因惊喜而产生的急剧的情绪变喜为心之志。

3.5对惊恐情绪的疏导

恐为肾之志,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所谓“恐伤肾”就是指的这个肾主藏精,为生气之源过于恐怖,则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可出现二便失禁,精遗骨痰,肢冷等症;故《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恐俱伤肾,精气不能上奉,则心肺失其濡养,水火升降不交,可见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疾。恐则气下,故以思胜恐,以思胜恐,主要是通过“思则气结”,以收敛涣散的神气,使病人主动地排解不良情绪,以达到康复之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到惊恐不安时不妨多想一些其他的事情以分散自已的注意力,达到消除惊恐情绪的效果。

3.6运用情志相胜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情志之病,当以人事制之,对同一病症要分析其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情志影响,才能达到治愈目的。在使用情志相胜法时,一定要注意取得病人家属的配合,并掌握施行情志治疗的时间,要在病人有所预感时,再进行正式的情志治疗,不要采取在病人毫无思想准备之时,突然地进行。而且还要掌握病人对情志刺激的敏感程度,以便选择适当方法,避免太过或不及。

第二,在运用“情志相胜”疗法治疗情志因素所导致的病变时,要注意刺激的强度,即治疗用的情志刺激,要超过、压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或是采用突然的强大刺激,或是采用持续不断强化刺激。总之,后者要超过前者,否则就达不到以情胜情的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