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02:23
导语:在养老护理基础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老年护理工作不仅内容复杂繁琐,工作技能要求较高,而且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应用性和专业性要求也较高。因此,各级卫生职业院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时候,既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满足在实际老年护理工作中的需求。各级卫生职业院校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卫生职业院校可以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设电教课预实验课,并建立和完善实验技能测试的考核方案,在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为卫生职业院校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学校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以及老年护理教学的实训中心,以满足学校实际的老年护理教学需求。
2建设老年护理实习基地
养老事业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而且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保障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各级卫生职业学校可以和社会养老机构联合起来,建立老年护理的实习基地,这样既有利于社会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又有利于卫生职业院校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在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时候,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和社会养老机构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以协商和协议等合作方式,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职能,并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双方合作长久,实现双方共赢,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真正掌握老年护理的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老年人群体不但身体的机能已经退化,在生活中多有不便,而且需要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心理压力较大。老年护理人员在照顾老年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耐心细致,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尽可能在照顾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同时,满足其心理需求。因此,卫生职业院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时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心。一方面,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职业素养和道德教育的宣传,让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深入学生心中,落体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真正养成尊重老人、爱护老年的服务观念。另一方面,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和生活中为学生树立典范,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在护理服务中做到耐心细致。
4结束语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教学设计 心血管系统解剖
教育信息化是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是目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教学。教育部自2010年开始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其目的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旨在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的新格局,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大赛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和信息化网络课程等赛项。
笔者讲授的“心血管系统解剖”章节在2014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课堂教学赛项中荣获一等奖,现将本次课的教学设计论述如下。
1教学对象及教材
1.1教学对象。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事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高中毕业考入本校学习,学制三年制。本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主要是养老护理员,因此就要求必备基础的医学知识。本课程是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其目的是为后续学习《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推拿按摩》《康复理疗技术》《中医保健》及“养老护理员中、高级证书”的考试奠定基础。
1.2教材及讲授内容。所用教材为《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郭三少主编)。“心血管系统解剖”一节是第七章脉管系统的第二节内容,也是《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重要章节。本次比赛主要是讲解心血管系统解剖中心的传导和心的血管两部分内容。
1.3课型及课时。采用理论课教学,1学时(45分钟)。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掌握心的传导和心的血管知识。
2.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心的传导和心的血管知识了解心律失常和冠心病的发病原理和治疗原理。
2.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了解养老护理的意义,培养养老护理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3.1 重点。掌握心的传导和心的血管基础知识。运用心的血管知识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
3.2 难点。心律失常和冠心病的发病原理和治疗原理。
4教学方法
4.1 教法。翻转课堂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4.2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
5教学设计方案(见图1)
6教学过程
6.1课前任务(课前一周)
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式学习过程。
学生:登录qq学习群学习平台,自学平台中相关知识,包括微课、课件、动画、视频、测试游戏。登录网络,学习国家精品资源网上相关课程的学习,查找网络相关知识,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小组在平台分享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准备,完成电子任务书中下达的任务。
6.2课程导入,复习上节课任务(5分钟)
教师:导入上节课内容、本节课任务和下节课内容。前后知识延伸,引出教学主要内容。明确任务:请第一小组学生代表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心脏的位置腔室和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
学生:第一小组2位学生代表在讲台分别利用教师PPT课件和心脏仿真3D教学软件讲解心脏的位置腔室和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等内容。运用移动终端下载运行人体解剖3D软件。与第一小组其他同学互动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
教师点评第一小组所完成任务。
6.3提出本节课任务,完成任务(30分钟)
6.3.1任务一:心的传导
教师:指导学生登陆平台自学任务要素中的心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明确任务:请第二小组学生代表讲解心的传导主要内容,包括心脏传导的途径和功能。
学生:第二小组学生代表在讲台讲解心的传导内容,包括心脏传导的途径和心脏传导的功能。播放心脏传导系统动画,生动展示了心脏传导的途径。学生互动讲解,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点评第二小组所完成任务。
拓展知识一:心律失常
教师:为学生进行心的传导方面的临床知识拓展。主要讲解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和心脏起搏器的放置。播放心律失常及心脏起搏器放置的3D动画,生动展示了心律失常的病理和心脏起搏器放置的手术全过程。
学生:将课前自学知识与教师讲解的临床拓展知识相结合,完成能力目标任务。
6.3.2任务二:心的血管
教师:指导学生登陆平台自学任务要素中的心的血管的相关知识。明确任务:请第三小组学生代表讲解心的血管主要内容,包括心的动脉和心的静脉。
学生:第三小组学生代表在讲台讲解心的血管内容,包括心的动脉和心的静脉。运用冠状动脉3D动态图生动展示冠状动脉的走行和分布。学生互动讲解,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点评第三小组所完成任务。
关键词:社区照顾;失能老人;长期照顾;养老服务方式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01-20(4)
1、社区照顾失能老人相关基本范畴
1.1 失能老人
失能老人,是指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赖他人照料的老年人。
1.2 长期照顾
失能老年人口长期照顾(英文略称LTC),是指老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他人给予的各种帮助的总称。我们认为一个较为合理的时段应为6个月以上。其主要依据是,6个月以内一般家庭还可以承担照顾工作,时间再长则成为家庭异常沉重甚至难以承受的负担。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各种器官逐渐衰弱,一旦由于身体某个器官的疾病导致卧床或需要他人的护理和帮助,这个阶段时间较长,要6个月以上至十几年甚至一直延续到老人生命结束。
1.3 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是不使老年人脱离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区,在本社区接受服务;二是动员社区资源,运用社会人际关系即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
2、社区养老――中国式社区照顾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2.1 社区养老的巨大需求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老年人对LTC的需要就突出地显现出来,医院人满为患,无力满足大多数人的长期照顾的需求,日常在医院陪床的任务只能由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或工作单位负担,使人们感到LTC需要由家庭和医院以外的新型组织来解决。到九十年代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需求LTC的老年人急剧增加,由于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疾病,诸如老年痴呆症、心血管病愈后人群增多,骨折的老人增加,最主要的是由于人的寿命延长后,产生了一段很长的时间难于完全自理,又不需要进医院的亚健康状况,这就造成LTC需求量进一步加大。
2.2 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是涉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重大民生工程
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但从人类个体生命周期的角度说,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是为了应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在老年阶段可能发生的失能风险而构筑的安全网。因此,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是可以解除每一个人后顾之忧的最后一道安全网。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事情,而且是涉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重大民生工程。失能忧患是人类个体共同的忧患,“善终”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理想,是人类长寿以后的新生需要。它是人类进入老龄社会后所要达到的新的文明高度和取得新的进步的重要标志,它的建立将使所有人类生命个体的晚年生活在养老保险体系、医疗保险体系这两张安全网的基础上构筑起新的安全网,并将和养老保险体系、医疗保险体系一起共同构成从根本上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三项基本制度安排。
2.3 长期照料服务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民死”问题
民生和民死是一对矛盾,在处理民生问题的同时不能忘记民死问题。应当说,失能和长期照料问题是民死的重要内容。因此,人类应当从文化价值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民死观,并有所作为。在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时候,我们非常重视“优生”的问题。现在,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优死”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这正是通向构建适合老龄社会要求的文化的一个重要入口。
3、中国式社区养老模式
面对大量的照料服务需求,传统的家庭方式或者养老院等机构养老方式能否提供充分的服务呢?
3.1 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家庭一直是赡养老人的重要依托或主流模式。从传统文化观念讲,赡养老人被认为是家庭和子女的传统美德和责任,“养儿防老”依然是中国人重要的生育观和家庭观。从法律角度讲,婚姻法和老人权益保障法也规定了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力图通过法律强化传统文化的力量。但是近年来,我国家庭养老功能有明显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减弱趋势。
3.1.1 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高龄化,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费用,尤其是医疗费用、人工费用居高不下并且日益高涨,致使人数减少且实力不足的子女们对老年人的经济回报能力、家庭照护能力明显下降。
3.1.2 家庭养老模式主要是靠传统道德外加法律手段维护的
以孝心为核心的道德感必须通过社会约束才能真正起作用,不是像一样可以是完全来自内心的动力。同时老人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也要让子女真正感到父母恩情,这是家庭养老的道德上的局限性。再比如,养儿防老,也要看儿女有没有这样的能力,这是家庭养老模式因经济因素而导致的局限性。
3.2 机构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机构养老至少可以解决儿女在照顾老人和忙于工作之间的时间冲突问题。事实上,自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就开始兴办一些养老院、护理院、福利院、疗养院等,希望靠养老机构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LTC问题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足,并不是一种理想模式。首先是费用比较高昂,其次是LTC的生活质量不高,第三是一般只接收能自理或自理水平较高的老年人。
3.3 我国现有的社区养老模式的三种类型
社区养老在我国按照资源投入主体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以民政部为主的政府资助社区养老形式,如“星光计划”;二是以社区居委会、街道为主的地方互助养老形式,如(1)“家庭养老院”、(2)“无围墙养老院”:三是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的单位福利养老形式,这是由老年人原来工作的机关、企业或事业单位养老,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颇具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之一。
4、社区照顾服务的作用和建议
4.1 社区照顾服务在老年长期照顾中的作用
社区照顾服务模式在老年长期照顾中将会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1 利于发挥老年人提高养老的作用
社区养老可以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使老年人在社区老有所养,多一条安度晚年的有效途径,可以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空巢家庭老人享受晚年的温暖。
4.1.2 经济效益的作用
社区养老可以较好地解决现阶段老年人及其家人的经济负担能力不足问题,具有一定的扶贫救助作用。
4.1.3 文化传承的作用
社区养老因老年人不离开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使老 年人易于接受,同时,社区养老不会与儿女需尽孝道的传统文化产生刚性冲突,使老年人的家属乐于接受。社区养老也可以为老人和家属将来接受机构养老等其他模式,提供心理和生理缓冲。
4.1.4 辅助政府和单位的作用
社区养老可以减轻政府和单位在养老方面的财力和人力压力,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情况,政府均摊的小额经费即能够办成一些事情。
4.1.5 “喘息”家属、子女的作用
即使是日间或夜间的短期、间断性社区照顾服务,也会给老人家属、子女以很强的“喘息”支持。
4.1.6 可以解放生产力,增加就业机会,满足就业和志愿者愿望的作用
社区养老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可以容纳较多的就业人口和志愿者,对社会稳定和社会良好风气构建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1.7 培养长期照顾人员的作用
不像机构照顾首先要投资基本设施,社区照顾从服务项目开始,可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提供急需服务及培训人员方面,为更规范、更高质量的照顾服务打下基础。
4.2 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区长期照顾体系的建议
4.2.1 实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基本国策
中国目前还属于低收入国家,面对老年人口规模特别是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迅速增长的形势,应当考虑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全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走老龄化的道路,把疾病、失能等耗费医疗和照料服务资源的压力降低到最低点。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4.2.2 构建社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是根本出路
中国已经处于老龄社会,同时,又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来,国内学界和有关部门提出,应当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尽可能长时间地居住在家,颐养天年。但是,对于失能老年人来说,居家养老几乎没有可行性,一是失能老年人需要24小时服务,家庭成员做不到,未来“421”家庭结构下更不可能;二是雇佣的家政服务人员(保姆)缺乏专业性,失能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服务,而且成本比入住机构高,目前保姆的价格普遍高于为老人服务机构的入住价格;三是家庭不具备长期照料的设施、设备和条件;四是居家养老服务不经济。可见,居家养老只适合于健康老年人,而不符合失能老年人的需要。那么,如何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就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长期照料服务事业的发展;尽快开展政府扶持下的长期照料商业保险;探索建立长期照料社会保险;鼓励社会力量大力兴办为老社会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长期照料服务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而且可以解放生产力,广泛吸纳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是有利于老年人、有利于子女和家庭、有利于社会的正确选择。
4.2.3 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完成向社区转型
应从最急需的照护服务项目开始,建立老年照顾服务供给体制,发挥社区照顾服务的作用,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以社区为中心而不是以单位为中心,构建照顾服务网络。这就要进行一些改革,比如,应该鼓励把老人照顾机构办到社区中,发挥其中心辐射作用,少去建设那些所谓风景秀丽、空气新鲜,但远离社区、交通不便的养老机构;再比如,医药费报销问题,社区内居住的老人到社区附近医院就医,医药费不能报销,就是很现实的问题,应该统筹解决。
4.2.4 建立失能老年人口照顾保险等制度
可以借鉴以日本为代表的把社会保险原理运用于老年照顾服务方面的经验,开展在我国城市建立老年照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完善我国的老年生活保障体系。
4.2.5 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
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和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医患、护患关系紧张成为创建和谐医疗环境的最大障碍。据一项医患关系认证的表明,58. 5%患者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缺少沟通,而60. 0%高年资护士善于交往,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责任心强「’三。为了适应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改善医患、护患关系,我院自2008年1月始在18个护理单元聘高年资护士为病区总责任护士,有效地改善了医患、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和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2. 3实施前后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la
3讨论
我国护理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之一为临床护士编制严重不足圈,而临床护士又以低年资护士居多,在完成治疗、护理的同时,她们既缺乏沟通技巧又疏于与患者的交流,从而导致医患、护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频发生。有调查显示,65%的护理纠纷是由护士使用不当所造成的[n]。所以,增进医患沟通是创造良好的医患关系,造就和谐的医疗,消除医患、护患纠纷的最佳途径。高年资护士是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资深护士。她们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更有优良的协调沟通技巧。聘用高年制护士为病区总责任护士,能给住院患者提供专业化、高质量、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高年资护士又是护理安全员,能使许多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提高医疗护理安全系数,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结果显示,实施后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减少,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GO. 0l) o
关键词:个体化医疗;老年医学;教学改革;新思路
“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medicine)指从个人角度,根据遗传和基因组信息与生活环境,并结合临床表现为人类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健康医疗服务[1]。广义的个体化医疗是依据个体差异进行疾病管理,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定制医疗模式[2],侧重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精神”。狭义的个体化医疗则结合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信息及生活方式,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与治疗药物,其核心内容为遗传学、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药物基因组,以及环境[3],侧重于“人类基因组”,是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后期康复的全过程中,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需求和偏好设计治疗策略。是广义个体化医疗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发展与延伸。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7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人口老龄化的进程[4]。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个体化医疗日趋成为可能并成为老年人群的需求。但因受制于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客观实际,进程相对缓慢,需要循序渐进。
1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
1.1现代医学发展让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现代医学正经历由传统标准化医疗向个体化医疗的巨大转变。标准化医疗忽略个体差异,个体化医疗是以患者的大量信息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各方面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位患者独特的、最佳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以取得最佳疗效。因此,美国现代老年医学已从传统亚专科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诊治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变革让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
1.2人口老龄化增速促进老年人群慢病高发老年患者具有生理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功能残缺等特殊的老年问题或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慢病并存或多重用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病情易受心理、精神、社会和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25年前,将以每年100万人数增加,预计20世纪末,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3%[5-6]。人口老龄化的增速促使老年人群慢病高发,并形成以下特点:未富先老,发展极度不平衡;老年人群寿命延长,失能、半失能与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多导致社会养老刚性需求增加;国家养老体系和医疗保障体制尚不健全;部分老年人群期望安度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医疗消费标准增高。
2我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现状
现代医学发展对医疗卫生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促进个性化医疗的进步,但全面实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老年人群数量激增与各方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影响我国老年人群个性化医疗的推进。
2.1老年医学专业开设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老年病专科发展需求高等医学教育对老年医护人员个体化医疗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当前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社会老龄化的需求。其中,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是主要的问题。调查显示,我国222所医学院校中,59所建立了老年医学专业[7],存在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上有缺陷,专业师资不足,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尚无统编的老年医学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在校期间没有开展系统的老年医学理论教育或临床实践:科学学位型研究生课题涉及衰老机制偏少,临床实习匮乏;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接触临床相对较多,临床工作能力较强,但其科研培养时间短,科研能力相对较差[8]。极少的三级综合型大医院设置老年病专科,开展老年医学教育培训的合格师资和基地缺乏。部分老年人专科医院或护理院正在积极筹建中,专职医护人员相当匮乏。与我国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相似,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挂靠于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方向):专业设置上缺乏独立性;课程设置仅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增设了老年医学(36学时)和老年护理(32学时)两门课程,学生只了解老年病医疗与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后期临床见习和实习与临床专业完全相同,没有老年专科实习基地,与老年个体化医疗标准相差甚远。
2.2患者和医护人员缺乏对个体化医疗相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在我国,个体化医疗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个体化医疗尚未编入医学教材,国内一流院校的个别学生通过科研学术活动初步了解个体化医疗,我校作为普通医学院校,临床专业(老年医学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对个体化医疗内容体系了解甚少。广大患者即使存有简单的个体化医护需求,但由于医疗费用和医疗模式的制约,对广义的个体化医疗需求已望而却步,对于基因组学等深层次的个体化医疗知识更是闻所未闻。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以传统医疗模式为主,大部分医护人员仍按照传统医疗模式为患者服务,缺乏个体化医疗信息与内容的接触。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9]。
2.3尚不完善的老年病样本库阻滞了个体化医疗的高质量实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老年病样本库是按照疾病种类建立,不利于老年疾病机制研究和个体医疗的高质量实施。未来老年医学研究应对衰老起因、老年疾病特征与防治措施进一步探讨[10]。明确发病与衰老的相关机制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的基础,从分子生物学、基因层面去揭示发病和衰老的原因,尽快实现“从基础到临床”。病变部位的标本对于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性生物标记物筛选、靶向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包含患者血液、尿液、脏器组织及个人家庭情况、心理特点、社会关系等信息的符合老年病和抗衰老研究的规范化样本库,是老年医学的基础,这让高质量的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通过高质量生物样本与完整的临床信息,分析归纳患者的各项检查与诊断情况,形成一个综合、巨大的数据库,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让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11],真正实现“基础到临床”。
2.4缺乏制度保障的老年医学职业资格认证限制了老年个体化医疗进程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老年人专科医院或老年护理院,尚无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和许可证设置制度,政策方面亦未出台对患者医疗信息采集的保护措施,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限制了老年人个体化医疗的进程。《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12]。由此看出,国家高度支持老年医学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会逐步推进老年医疗个体化进程。
3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新思路
3.1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老年医学(GeriatricMedicine)是预防和治疗与老年相关的疾病,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学科[13]。个体化医疗以个体获得最优质的健康为目的,而不单是治疗疾病,这与现代老年医学教育相吻合。未来老年医学将以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协作、中长期照护基地联网为特点。其中,多学科联合工作是老年医学的突出特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护理、保健医学、社会医学、老年生物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蓬勃发展。另外,在个体化医疗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理应成为老年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内容。显然,目前我校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后期临床实践诸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发展要求,老年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3.2.1独立设置老年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与课程设置对未来医生的培训、考核、医疗水平的评价等有很大影响。老年医学起源于临床医学,专业领域上息息相关,但老年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与途径有其独特性,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大多与老年人有关。现代医学与老年个体医疗的强劲发展促使老年医学逐渐走向学科交融式发展。因此,我校老年医学理应成为独立的专业设置,并按照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重新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和后期实践教学,突出个体化医疗特点,以适应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个体化医疗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2.2更新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促使老年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未来老年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都需要突出老年特色,除医学与护理知识的学习外,需要开设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人文关怀等课程。另外,由于个体化医疗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见解,分子诊断、大数据等课程也需要列入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另外,新设置的教学大纲,利于现代医学知识的融合、传授,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整体掌握,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必要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后期实践教学也应着重老年疾病机制的探讨、诊断与防治,以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实施进程。
3.2.3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人数:独居或失能老人的增多,“421”家庭或空巢家庭等使得老年人群的医护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难题,专业医护人才相当匮乏。未来需要更多专业化的老年医护人员,以满足老年人群晚年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因此,我校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是顺应时展,满足未来老龄化社会和个体化医疗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00年11月底,我国65岁上的老年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60岁以上的人口数达1.3亿,占人口数10.2%。而联合国传统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老人达总数10%(新标准为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数7%)即视作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上述的数据显示,我国从2000年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发展速度快,来势猛。2006年前后,我国的老年人口已达到惊人的数目1.5亿人,是亚洲老年人总数的50%。是世界老年人总数的20%,更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总数过亿的国家。传统上,我国是一个“养儿防老”的国家,长期实行一种家庭养老的模式。从古代就有孝道之说,在“十罪”里以不孝为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与外界交流的增多,从而使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不断在发生变化,使“养儿防老”的思想模式受到巨大的冲击。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我国家庭呈现出一种倒金字塔的形式,一对夫妇面临着赡养四个或更多的老人,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他们为了肩负一个家庭的负担,不得不日夜工作挣钱,从而缺少时间照顾、陪伴老人。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农村经济收入低,青壮年人口不得不大量涌入城市务工,寻求经济的收入。所以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出现,也使“养儿防老”的方式逐渐被人所抛弃。我国是一个提倡尊老爱幼的国家,而“赡养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德。我们青壮年是家庭法的脊梁柱,不得不承担家庭的重任,让生活更得更舒适。所以他们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奋斗,去拼搏。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老人们出现无人照顾、陪伴的情况。所以我们社会必须寻求一种方法来解决,这时各式各样的养老机构必然入雨后春笋般出现并蓬勃发展起来,这些组织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不断地满足老人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各种需求,丰富其生活,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些养老机构更能关注老人的生活,更贴心老人的生活,也能让儿女们更放心的工作。从这可以看出,敬老院这一服务业必将发展壮大起来。
二、行业前景根据民政部门统计,到2010年,“空巢”将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的比例也高达70%左右
而在这空巢现象日益显著的情况下,社会的养老机构也蓬勃发展,为老人们提供一个像自己家庭一样温馨的大家庭。因为儿女们担心老人的安危,无人照顾老人,并且敬老院的收费门槛低,一般家庭都可以支付得起,所以,越来越多的老人被关进敬老院。并且,养老院的老人们多,老人之间将会有更多的话题,彼此谈心,所以也有很多老人选择进养老院。但现在我国却面临着尴尬的床位问题。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高达1.5亿,但我国敬老院床位的拥有量才有120余位,这是一个怎样的比例啊!仅占老年龄人口的0.8%,换一种说法就是每125位老人才能得到1张床位,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仅仅是杯水车薪。这是需求远远超过了供应。可是,我国的政府所建立的养老机构,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老年公寓供不应求,数目少,规模极少。2、政府队老年人的住宅设施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投入资金远远不足,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在政府的建立养老机构的提供的床位不足的情况下,将会鼓励民办养老院。而我国的老年人口多,并且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缺少对父母的关心,也决定了养老机构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所以养老机构是一个前途无限的行业。
五、市场的发展前景1、可预见的服务群众我国老年零花速度快,来势猛。2006年前后,我国的老年人口已达到惊人的数目1.5亿人,是亚洲老年人总数的50%。是世界老年人总数的20%,更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总数过亿的国家。2、入住率高经过对几个城市市区的范围内养老机构的统计和抽样调查,各种各样的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为63%。经过对老人们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一大部分的老人不愿选择养老机构是因为一些养老机构的设备不完善和服务不满意。从此,我们可以推测如果我们把敬老院的设施完备,服务完善,入住率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准。3、并非供过于求我国老年人数高达1.5亿,但我国养老机构的所拥有的床位却仅仅120万。仅占老年人口的0.8%,换一种说法就是每125位老人才能得到1张床位,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仅仅是杯水车薪。这是需求远远超过了供应。4、收费标准低我国的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低,一般家庭都可以支付得起老人的入住费用。一般每位老人每个需向养老机构支付的费用仅仅是680元左右。而我国许多老人都有退休金,可以轻松支付与养老机构的费用。
三、敬老院选址这个优秀的养老机构。地址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在选址中应该考虑到下面几个方面问题
1、交通方便。交通方面是最为基本的条件,应该有公车到达,这也方便了老人的出行火或子女的看望。
2、周围环境应恬静。因为老人的睡眠质量较差,经不起吵闹,所以应远离闹事、娱乐场所。我们应选择安静的地点,最好接近自然,靠近公园等场所。
3、周围有广场或活动中心。老人们需要得到充分的娱乐及锻炼。
4、附近有设备完善的大型医院。由于老人属于高危意外及突发死亡率较高的人群。为防患于未然,应靠近大型医院。
四、管理制度及模式
敬老院是一个民办的养老机构的服务产业。它是一个社会服务机构,也会死一个报恩社会行业。我们在为祖国做一点贡献,也为老人们献出我们的爱心。我院采用院长总负责制度。院长直接管理所有人员,这样可以减少人员花费。院长总揽大小事务,所有事务直接向院长负责。
五、人员素质要求
1、院长职位要求懂得项目管理并有一定会计的基础知识,并有创新思维和一定魄力。还要有较强的忍耐力,遇事冷静,反映迅捷,并有团队意识,有优秀的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敬老爱老,爱岗敬业,有坚定的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
2、护理人员要求。精神素质好,精神面貌好,敬老爱老,爱岗敬业,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懂得基本的护理知识。
3、厨师要求。懂得基本的药膳、养生知识,懂得调配营养,并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4、清洁工要求,清洁工要求勤奋,细心,热心。
六、敬老院的规模我院面积预计总面积为800平方米,可接受200多位老人。内设娱乐场所,包括基本养老机构设施,并根据老人的具体需要设置各种娱乐设施以满足不同需要
七、设施
1、房间设施:每间房间四张床位,四套桌椅,一套洗浴设备,每人一个衣柜并有独立卫生间,一台液晶高清电视,一台冷暖空调。
2、日常生活器材:厨具,餐具,杯具,洗具,冰箱,消毒柜,洗衣机。
3、办公设施:电脑,打印机,东风小康。
八、经济投资
1、租房和场地锁租金控制在6万元一下每
2、房屋改造和简单装修费用预算投资4万元。
3、基本设施:床柜300元∕套*200套=60000元床上用品150元∕套*200套=30000元桌椅50元∕套*200套=10000元电视机1000元∕套*50套=50000元冷暖空调1800元∕套*50套=90000元
4、活动器材1万元
5、家庭影院设施1万元
6、餐饮设备1.4万
7、洗衣设备1万元
8、办公设施5万元
9、开业仪式和相关宣传1万元另10、员工工资院长12000每月护理人员700每月厨师800每月清洁工500每月
10、伙食成本:每年360000元
11、水电费20000每年
12、办公费用4600每年共计头一年需投资96.88万元。
九、收费标准
按80%入住率计算
1、床位费200元∕月*12月*200*80%=384000元
2、服务费200元∕月*12月*200*80%=384000元
3、餐费200元∕月*12月*200*80%=384000元
4、水电费80元∕月*12月*200*80%=153600元
按以上收费标准计算,一年总收入为116.736万元。
每年为老人购买医疗保险费用40元∕月*200*80%=6400元
每年设备折旧为3万元
则每年收入为116.736万元-96.88万元-3万元-0.64万元=16.216万元
十、办院风险
1、入住率不足。房租,人工费和水电费等硬性开支得不到有效分摊,不能进入良性循环。
2、入住老人收费风险。由于老人及子女的财务状态恶化等原因,造成入住老人不及时缴费。敬老院又不能强行迫使其离开,造成负面影响。
3、老子的意外伤害风险。老人的意外及突发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生纠纷,会给我院带来人力与物力上的负担。
4、养老院内的设施受损,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十
一、赞助
1、向政府申请。我院可以尽量向政府申请资金,让政府给与一定政策上的扶助或提供一定设施设备。
2、向冷暖空调或电视厂商拉赞助,以获取一定的优惠。
3、医院合作。我院可与附近医院合作,定期到医疗给老人进行检查,优惠看病,减少老人发病风险。
十
二、阶段目标
十年内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院在前3年里,要做到回收成本,并完善管理及服务体系,寻求更好的的服务理念。我们将派人到其他优秀机构学习考察,建设我院特色服务。
第二阶段:在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服务下,加强我院的宣传工作,增强知识度,并扩大我院规模,从而做到接受1000人规模。我们也会建设有自已特色的娱乐场所,丰富老人生活。我们将建立老年大学和医疗点,让老人做长期体检,达到我院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办院宗旨。
第三阶段:在我院基本发展完善的情况下,也丰富我院的院外活动,与旅游社合作,让老人游山玩水,开阔视野,愉悦心情,好好地享受晚年。新晨:
十
三、总论
1、项目具有课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项目成立的时机与条件成熟,风险小,经济回报率高
[关键词] 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措施;护理质量;医护关系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a)-184-02
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由于密切接触患者、事务繁杂、工作量大、急抢救多、风险大、操作严格、工作环境不良、生活不规律、人际关系复杂等,护士承受着很大的职业压力,久而久之职业压力已经转变为严重的职业性危害,给临床护士带来身心危害,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又对工作造成潜在的危害。为了能够全面了解护士职业压力,笔者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具有护士资格证并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且对调查内容知情同意。共调查198名护士,年龄18~45岁;护士107名,护师50名,主管护师38名,副主任护师3名;中专105名,专科63名,本科30名。
1.2 方法
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被调查对象的年龄、从事护理专业年限、职称、学历、所在科室,对护理职业存在哪些方面的压力。
2 结果
共发放198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合格问卷195份,回收合格率为98.48%。职业压力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护士职业压力
3.1.1 工作压力护理是长期从事临床第一线,护理工作繁重、琐碎,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护士编制又严重不足,频繁的倒班,使护士生活无规律,尤其是夜班扰乱了护士身体生物钟节律,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长期超负荷工作,脑、体并用的劳动等,超负荷的工作导致其身心疲惫,给护士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
3.1.2 职业发展需求压力现在的护理模式也提出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随着新的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新药品、新技术在不断更新换代,护士需要掌握大量的技术和设备的操作。所以,护士不但要掌握护理学专业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要熟悉心理学、礼仪、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然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进修、继续深造,给护士带来很大的职业发展需求压力。
3.1.3 人际交往压力护士围绕护理工作开展而产生的各种复杂关系,如护护关系、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等,容易产生工作压力。患者由于病痛的折磨,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常常会发泄在护士身上,护士选择消极对待或承受,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医护关系也是产生工作压力的一种来源,医护关系的不协调,甚至矛盾或冲突,这种关系必然会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
3.1.4 职业风险性的压力护士随时可能受到细菌、病毒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护士长期高度的职业暴露风险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对于有传染性疾病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风险大、责任重,每天都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杜绝工作中的差错、事故。
3.1.5 家庭压力由于护士大多是有家庭的女性,护理工作的高强度的工作量及加班加点,不能够得到家庭的认可,夫妻常常因为工作发生不愉快;护士除了加班外还有担负着做家务、赡养老人、养育小孩、照顾伴侣,等繁重的家庭责任,造成护士很大的家庭压力。
3.2 应对措施
3.2.1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护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工作,对自己的职业准确定位,消除自卑心理。要能够积极的进行自我调节,端着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以患者的康复和患者的理解为自我调节的方式,以患者的满意为自我价值的体现,恢复良好的心理健康,使性格乐观开朗,心胸豁达,能够增强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挫折和压力。
3.2.2 创造条件宣泄消极情绪应在工作之余加强身心健康活动的组织,例如搞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组织郊游、心理交流、拓展训练,进行积极的减压活动及教育,使护士能够有充分放松的机会,得到身心的宽慰。
3.2.3 改善护患、医护关系加强医护合作,加强医护交流,促进理解和支持,减少科室工作之间的医护矛盾,构建和谐的科室氛围。用护士的优雅的举止,温和的言语,细致的关心,熟练的技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耐心的讲解疾病知识,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护患平等的基础上,赢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尊重和理解。
3.2.4 管理机制完善机构的管理功能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管理方式。领导的管理方式对降低员工职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高关怀、高要求的领导方式则具有双重激励作用,既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又可以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减少职业压力的产生。护士不仅仅是为了医院而存在的客体,更应是被关怀和理解的主体。为护士打造健全的内部成长机制缓解职业压力。
3.2.5 优化人力资源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护理质量有直接的相关性。对于一些工作量大、繁忙的科室,人力分配上可适当倾斜,增加护理人员的配备,缓解劳动强度,保证护理质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宋华.医护人员心理卫生问题及防护[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3):190-191.
[2]张敬星,翁正.精神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6.
[3]黄爱松,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54-55.
[4]万琪,鞠钟鸣,何娟.高原护士工作倦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38.
[5]吴欣娟,张晓静.护理人员离职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197.
探讨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失智患者照顾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以改善失智患者照顾者心理状况。方法选择浙江医院老年综合病房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65例失智患者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5例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包括日常生活、服药、安全指导等,出院后3个月接受常规电话随访,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包括成立微信随访小组、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期疾病相关知识、安排小组成员参与微信群聊等。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对患者照顾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水平分别为38.09±4.96、39.14±7.76,对照组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水平分别为41.73±6.39、43.15±7.13,经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2、-2.170,P<0.05)。结论微信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方式既为失智患者照顾者提供专业的知识和心理支持,同时为不同照顾者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提高失智患者照顾者心理状况有积极作用,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失智;照顾者;微信;延续护理
失智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持久、全面的智能减退、行为异常,自身活动和工作能力丧失[1],需要照顾者长期的照顾。由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尚未完善以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失智患者都是由缺乏专业护理知识的家人照顾[2-3]。研究表明[4-7],失智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重、心理水平差,失智患者表现出来的精神行为的异常更是让照顾者身心俱疲,而照顾者的身心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失智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8]。有调查显示[9-11],绝大多数照顾者希望获得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的帮助。本研究旨在通过微信为失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以期能够提高其照顾者的护理水平,改善其心理状况,从而为失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
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老年科病房治疗的70名失智症患者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患者只选取1名照顾者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失智症患者经三甲医院确诊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的诊断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接受家庭照顾;②照顾者为患者的亲属,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③照顾者意识清楚,有正常的阅读理解能力。排除标准:①无法完成随访者;②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照顾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责任护士提供的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提供常规的健康教育,包括日常生活、按时服药、保证安全等方面的指导,在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向患者照顾者发放失智患者健康教育宣传单,在出院3个月后接受科室提供的常规电话随访。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延续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微信随访小组,明确成员分工。小组共5名成员,包括临床护士4名,主治医生1名。要求至少1名护士有本科以上学历,所有小组成员均具有5年以上的老年或神经内科专科工作经验,有丰富的失智症专业知识、良好的组织沟通及应变能力。由1名高学历的护士担任微信站长,负责申请微信公众号、组建微信群聊,在患者住院期间教会照顾者正确使用微信的简单功能、协助照顾者关注公众号并加入群聊,在公众号上定期有关失智症的专业知识等;其他3名护士每晚轮流上线与照顾者进行微信群聊,并协助微信站长完成相关工作;主治医生负责指导照顾者正确应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其他情况。②讨论确定微信公众号需呈现的内容并定期。小组成员根据失智症的疾病特点,编写失智症疾病和护理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循序渐进地在公众号上。第1周主题为:“走出误解,走进失智”,具体内容为一些有关失智症的特点、临床表现等基础知识,帮助照顾者更科学的理解这一疾病;第2周主题为“延缓病情,正确服药”,具体内容为几种失智患者常服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药物服用的方法及失智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第3周主题为“别让他松开您的手”,本次主要的是有关保护患者安全的问题,向照顾者介绍患者可能出现的精神症状的识别和应对以及老人可能出现的跌倒、走失、激越行为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等;第4周主题为“您不是一个人”,主要分享几例照顾者照顾失智老人的经历、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等;第5周和第6周主题为“功能锻炼知多少”,主要介绍一些有关逻辑联想、思维活跃性训练、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常识训练、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训练等简单可行的方法,此部分内容较多,分2周;第7周主题为“生活护理讲究多”,主要一些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以及如何照顾好患者的起居环境、个人卫生、二便等知识;第8周主题同第4周,具体内容有所更新;第9周主题为“关爱老人,正确饮食”,主要一些有关如何保证失智患者饮食营养、合理搭配的知识;第10周主题为“定期复诊,不容忽视”,主要介绍一些有关疾病定期复诊的重要性,我院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门诊时间,方便患者复查;第11周主题为“您是否也存在这些误区”,主要介绍在护理失智患者时常见的一些误区以及正确的护理方法;第12周的主题同第4周,具体内容有所更新。③轮流安排小组成员参与微信群聊。群聊时间尽量安排在晚上,小组成员主要帮助解答照顾者在护理失智老人时的疑问,安慰并鼓励情绪低落的照顾者,询问是否有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由医生指导照顾者做出正确的应对。
1.2.2评价工具
①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日均照顾时间和照顾年限等。②抑郁自评量表[12](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由ZungWK编制于1965年,该量表共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评分,其中10个正向评分,10个反向评分。评定结束后将20个项目中的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然后将总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按照我国的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③焦虑自评量表[12](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由WKZung于1971年编制,本量表共包括20个反应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照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评分,其中15个正向评分,5个反向评分。SAS量表的标准分计算方法同SDS,按照我国常模,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照顾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共有5例脱落,最终完成本研究的患者共65例,其中干预组32例,对照组33例,2组患者照顾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日均照顾时间、照顾年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干预前后
2组照顾者SDS、SAS得分比较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照顾者SDS、SAS得分情况,结果显示,2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照顾者SDS、SAD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2组照顾者SDS、SAS得分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后SDS、SA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SDS、S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利用微信为失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可行性强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即时通讯软件,可以用来连接现实生活中也许无法结识的个人和团体,用户可以通过发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使用方便,本次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方法,主要利用微信进行简单的发送信息、接收信息等功能,操作简单易学,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照顾者都有较高的可行性。目前对失智家庭采取的延续护理途径主要有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13-14],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微信以一种更简单方便、低成本的方式为更多的失智患者照顾者提供专业的知识和心理支持,微信公众号可以对用户群发消息,能够更好的传播信息;微信群聊能够为不同的照顾者提供交流的平台,既能满足照顾者对专业照顾知识的需求,又能为照顾者提供很好的缓解不良情绪的平台。
3.2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能够改善照顾者心理状况
失智症缺乏根治性的治疗方法,目前只能通过良好的护理延缓患者疾病进程,而作为患者的照顾者,其健康的身心状况以及专业的护理技能能够最大限度延缓失智症进程[15]。蒋芬等[9]研究发现,照顾者对照顾失智患者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于社会性支持服务,由于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退化,其照顾者往往缺乏对相关专业照护知识的了解,因而对这方面知识的需求更高。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为照顾者提供专业的医疗和护理知识,既能帮助照顾者了解失智症的相关知识,又能为照顾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照顾者可以在有相同处境的人面前宣泄自己的情绪、分享自己的经验,同时相互鼓励,在这过程中可以使照顾者的心灵得到慰藉,更能帮助照顾者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中解放出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罹患失智症的患者将不断增加,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还不健全,在当前背景下,以家庭照顾为主,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知识技能支持为辅,是解决失智患者照顾的一个有效途径。当然在关注失智患者的同时,不要忘记在其背后默默付出的照顾者,通过简单可行的途径为照顾者提供更实际有效的帮助,是对失智家庭最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姜科屹.失智老人社会福利服务问题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3.
[2]肖闻宇,郑舒华,何小珍,等.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及照料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50-152.
大家好!
20__年上半年,我院的卫生工作在卫生局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紧紧围绕《20__年卫生工作重点》,结合本院实际,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放松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人性化精细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设意见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承诺,公示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和常用药品价格。通过一系列活动和举措,使我院全体职工政治思想水平有很大提高,在医德医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上半年职工思想动态稳定,未发生上访上告事件、医疗纠纷及安全生产事件。
二、农合工作平稳运行
今年我院新农合工作较前两年又有显著提高。全乡参合31833人,参合率为91%,高出全县平均水平。为进一步使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使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我院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农合政策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根据上级要求,出台制定了十几项相关制度,使我院的农合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便民化。通过多方努力,全乡农合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20__年1-6月,我院农合住院患者为176人次,补偿报销182347元;门诊907人次,补偿报销23460元。
三、业务收入完成目标
今年我院和县局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业务收入目标为70万,1-6月份,我院总收入为352933元,总支出341683元,结余11249元,圆满完成任务指标。职工工资发至20__年6月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均缴至20__年6月份。
四、医疗服务质量不断加强
一方面,组织医务人员系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要求每个职工对待本职工作必须做到“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各项医疗制度,认真开展各项质控,规范临床安全用药,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护制度等。使全体职工都把院感控制真正放在心上,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广文明用语,开展微笑服务,真正做到视患者为亲人、为朋友,坚决杜绝生、冷、硬、顶、推等不文明现象。
五、卫生改革不断深化
1、打破大锅饭,实施新的分配方案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统筹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在全院推行科室劳务核算,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本人的工作实绩挂钩,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形成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
2、转移工作重心
与新医改接轨,把卫生院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来,目前已完成本院防保科建设及人员安排,辖区内30个行政村26个已经确定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人选,其他四个村的选拔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六、防疫妇幼常抓不懈
我院始终把防疫妇幼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今年上半年,防疫一类疫苗接种率在98%以上,各项疾病监控、疫情报告及其他各项报表上报及时,数字准确。各类疫苗全部由县疾控中心统一配发。未发生接种事故及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妇幼两个系统管理均达85%以上,住院分娩率100%,各项报表准确及时,农村产妇的救助款发放工作,我乡共计发放351人次。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工作有序开展。到目前已发放367瓶,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多方发动,加大宣传,提高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和服用率,有效控制我乡神经管畸形儿的出生。
七、“三基两化”有序开展
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三基两化”工作,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基本装备的建设,成立了分工明确的“三基两化”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下一步拟成立以中医理疗为特色的中医科,引进大专以上中医人才2名。并进一步完善其他各科室建设,创建标准化、规范化卫生院。
八、下半年工作思路
1、下半年我院将把公共卫生工作作为全院的工作重点,将卫生院的工作重新定位为:以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以疾病治疗为辅,全力打造公共卫生服务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