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学影像的认识

时间:2023-10-07 09:02:23

导语:在医学影像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影像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教师;人格魅力;教育效果

1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一个教师如果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就一定会影响学生对自己仪表的重视,因为学生还处于模仿阶段,他们非常喜欢学别人的样子,所以,教师在任何场合下,都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举止,衣装要得体,时刻保持清洁整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此外,教师的行为举止一定要健康向上,朴素大方,尤其是在教育的活动中,语言的使用一定要恰当,不可以出现粗话,或是不恰当的肢体行为,给学生做好优秀的榜样。马卡连柯曾说:“从口袋里掏出揉皱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当教师的资格了”。可见,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仪表多么重要,只有教师严于律己,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才会欣然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批评。

2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影响

教师的灵魂是师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不断扎实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不断地端正自己的师德。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举止都一点点改变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所以,教师是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养成的源头,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感化和熏陶学生,更正他们错误的思想观念,戒除不当的言行。教师的爱在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要,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要用自身的品格去构筑学生的正直,端正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以真心换真心,树立起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3对学生性格特征的影响

学生的性格有一部分是先天性的,但是后天的养成也占很大一部分。后天性格的培养来自于学校和家庭,教师的教育和感染,都会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教师如果待人友善、真诚,就会使得学生也友好待人,而且也会与同学相处融洽,这种性格特征就是教师赋予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和蔼可亲、尊重学生、爱自然、有同情心,不因成绩的好坏或家庭的贫富来区别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的爱,学生就会尊重和喜爱教师,与教师相处时也不会有胆怯的心理,这样的教师不仅是传道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其具有的这些品质也会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

4对学生情感优化与陶冶的影响

当今时代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学书本知识,而是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心理上的健康,而心理教康最关键的就是情感上的满足。学生从温暖的家庭走向学校,也有了很多同学,但是他们最依赖的还是教师,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除了传授书本知识,还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像家长一样关注学生的心理,占据学生心中一定的地位,使得学生敢于和教师探讨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困惑,这种心灵上的沟通能让学生产生安全感,也可以时刻端正学生不良的想法。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感悟学生内心的世界,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优化,形成优秀的思想品格。

5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影响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使得我们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所以,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把创新融合到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自身就要不断的追求创新,树立创新精神,敢想敢做,积极进取,让学生也形成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也形成一定的创新想法,一起树立创新精神,让教育事业不在恪守成规,使得学生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6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心骨,也是实现教学任务的保证。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都需要教师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教师自身的人格特点也会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并不断的完善自己,以身作则,不断的追求创新精神,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走向,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第2篇

现如今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医学技术上的交流与共同发展,是医院一起发展的要求之一,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医学领域的沟通和相互学习上起着桥梁的作用。医学英语作为英语教学分支中实用性较强的分支,因此我国现在对医学方向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全面的发展,我国现代医学的技术还需要跟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学习,而且,中医理念在国际上的发展也使得我们需要掌握英语从而进行医学学术上的交流活动,本文就通过对医学方向英语专业踩人培养的模式进行研究。

经济发展与教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如今,我国作为一个包容性的大国,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科技教育经济等交流上始终保持着积极地态度,在医学领域,我国也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的临床技术和临床经验,因此,对于我国医学发展来说,英语专业的教育对我国与世界进行学术交流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如今我国很多的医学院校都积极的开展外语专业,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医学专业的英语教学整体的还并不完善,还有着很多的局限性,很多学校对英语专业的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英语专业在医学方向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改进等等情况,这些情况制约着我国医学方向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医学方向英语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根据这些挑战积极地转变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的医学方向英语专业人才。

二、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分析

1.注重医学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通过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来进行基础英语向医学英语的转变勾连,首先对于这种分层教学的模式,是通过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年于第二年主要进行基础英语的教学,夯实学生们的英语基础,然后再后面的学期中针对医学方向进行英语教学然后加强医学英语的理念教育,通过鼓励学生们在主动去学习和掌握医学英语知识,鼓励学生们自主进行医学专业英语专业的文章,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地把握好课上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医学英语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课后时间去自己探索掌握课本以外的医学英语知识,然后通过让学生们自主撰写英语论文,自主进行医学英语学术的交流沟通。从教师方面,首先要培养出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团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医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使得在学生们进行分层教学的转变时候,不会很吃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激励学生对于医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们对于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能够使得医学英语专业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也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起学生们对于医学英语的学习潜力,在传统的医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适当的进行个性化发展,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学习,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得学生们自主掌握学习的时间,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不同于传统的面授教学,新的教学体系也可以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通过多媒体进行系统性的知识点梳理之后,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对知识的理解来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行开拓了学生们的思路,也使得学生们能够更深入的进行学习研究,更能促进医学英语教学的的高效开展,使得学生们能够充分的掌握知识点,并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自己对于医学英语的利用能力。

3.注重医学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对于现如今的医学全球化的发展现状,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对于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很多学者们都发表了关于开展医学专业英语人才培养的战略思想,对于如何进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教学要求都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表述,而且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高以及对于人才的评估手段上都提出了科学的方法,在进行创新型的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体制上要通过以改革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为基础,进行穿心,在医学英语专业培养同时咬咬增加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使得学生们能够全面地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发展出复合型医学英语人才。不仅仅在医学专业上的交叉融合还要加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有机交融,以及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相融合等。

第3篇

关键词:团体辅导人文医学教育

团体(Group)为达成特定目标/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所组成,彼此间具有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而团体模式则是采用心理学中的技巧与动力,使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1现阶段人文医学教学方法

目前使用于人文医学教育中关于技能的培训主要有PBL、参与式培训方法、角色扮演法、讲授法、案例讨论法等等,以上的几种教学模式在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上课后反馈,以参与式培训方法在教学中应用灵活度更高一点,学生也更能接受。经过对该培训方法认真研究发现,其中在互动教学过程中,采用团体辅导模式,在学生实际参与及过程演练上会更加符合教学目的与要求。90后的这代人现在为医学教育的主要人群,而80后的一批医学工作者也目前在一线与管理或教学岗位上,认真的执行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这两个时代的人群,对于学习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部分人不以为意,反而是使用突破一些教学限制,更加贴近他们生活的、能用的、感兴趣的这些案例与方法,更能引发他们思考,真正参与进课堂的活动中。

2团体辅导在人文医学中的作用

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学科,比其它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医学人文(medicalhumanities)是一个探讨医学源流、医学价值、医学规范以及与医学有关的其它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群,包括医学史学、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学生在不同课程与领域都有其优势与待加强的部份,透过团体辅导模式,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截长补短,快速地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于团体讨论时适度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在面对相应类似的问题时,团体成员会有一定的准则与规范,来处理问题,这样也达到了团体辅导的教学方法与目标。依照团体辅导的教学方法,构成团体的主要条件有四个:(1)有一定规模,即成员在二人以上;(2)彼此有相互的影响;(3)有一致性的共识;(4)有共同目标。而目前医学院校学生人数与专业教师配比,很难达到十五人一班的小班教学,因此更加需要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的需求能真正的被挖掘出来,因此合理的团体辅导教学模式,可以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

3案例

以下就以海南医学院人文医学-医患沟通课程为例。一个大四临床专业学生,班级30人分为两小组,每组15人,由老师及助手各自带到不同教室进行课程。探讨主题-癌症病人面临死亡要不要抢救?一位临床专业女同学最近亲人刚过世,在探讨临终关怀内容时,表达自己非常希望让病患在生命终结之前能有尊严的离开,因为她见到自己的姥姥,临死前全身到处插管,又水肿,完全不像印象中的样子,太可怜了。另一位同学则提出来,我们医生的使命就是救人,不管对方是哪种人,生命就是最重要的,没有命,别的都不用说。此时在探讨过程中,会出现三个阵营,一边支持生命尊严,一边是生命无价,抢救第一,还有一方是持中立意见,上课老师此时可以启动团体模式来探讨,使用空椅子技术方法(1),或是角色扮演,透过合理的手段,使同学能完全的将意见表达出来,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适合当今社会的,以观点来说,这两方的意见都是合理的,但是我们在做任何关于病患的决定时,是否听从过患者本身的意愿,若是昏迷的患者,是否也尊重他本身的价值观。经过不同意见交流与讨论后,会有部份同学开始转换思考,是否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处理方式,是否也应有所不同。一直到最后,虽然生命无价救人第一的这部份同学人数相对少了点,但是他们对类似的问题也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此时的老师就可以给予总结,允许不同意见的产生与调整。另外老师也同时安排部份学生可以现场直接上网搜寻相关医学报导,与其他同学分享,增加与社会事件的紧密连结。

4教学流程与带教老师技能

整个讨论过程,需要老师能密切关注每位学员的投入程度,在团体中的发言,也能感受出该名学生是否认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指导老师也必须具备团体辅导的相关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该名教师也必须对该课程有充分的准备,对于每个课程环节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重点,必须能有细致完善的准备,引用合理的讨论方式,包含绘画、辩论、案例、角色扮演、音乐、视频等多种模式,将主要观点点出,引发学生思考,如此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

5未来教学展望

在进行人文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只要有临床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有医学、法律、伦理学的底蕴,而心理学中的团体辅导,更加侧重在于与人沟通时如何去引导,进行了几年的人文医学课程教学后,深切的感受到,学校里的学生不是不听课,而是他们有意见无法表达或没有机会表达,他们才选择玩手机或是聊天,做自己的事情,以小班教学,老师能密切关注到每位学生,学生也能充分抒发自己的观点,因此团体辅导模式在人文医学教学开展上是很有必要,同时也要努力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张冬霞,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在企业的应用,经营管理者2015,:186

[2]杨国利,医学人文走进临床首先要为自己正名,医学与哲学,2015.5.(36)5A:45-47,95

第4篇

【关键词】医疗事故争议 举证责任 医疗服务 影响 经济学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群众健康意识提高,社会民众就医需求增加。与此同时,民众维权意识也增强,伴之而来的是医疗事故争议明显增加。医疗事故争议案中,如何适用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成为医疗界和司法界共同探讨并争论不休的课题,两方各自基于从法理或医疗专业角度角争论较多,而很少将法学、医学、经济学三者结合来分析。将法学、医学、经济学三者有机结合来分析现行医疗事故争议案中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对医疗服务的经济学影响是有价值的。因现实中医疗事故争议鲜有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以下简称医方)诉患者(以下简称患方)之案,故本文均以患方为原告诉被告医方而进行分析。

一、医疗事故争议案举证责任分配现状

从法理学来说,医疗事故争议属于民事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

提供证据。”即 “谁主张,谁举证”。但2002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明确了医疗事故争议诉讼案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即医患双方因医疗事故争议申请司法解决的,只要患方提出患者事实上的损害,医方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患者之损害与本次诊疗活动无关或者属于免责范围,否则即为败诉并承担相应责任。现实中,不管是通过行政途径还是司法途径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均适用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2012年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在全国高级法院民一庭庭长座谈会上针对医疗事故争议讲到:要严格适用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表明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侵权责任法》并没有改变医方对医疗事故争议的举证责任。

二、 医疗服务的特点及经济学特征

为了从经济学角度正确分析医疗事故争议案中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我们必须先了解医疗服务自身的特点及其经济学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

(一)医疗服务的特点

医疗服务与其他以有形商品为中介的民事服务相比,具有很多特点:一是服务的主体为人,人所具有自然属性的个体性、差异性和社会属性的多样性、层次性决定了对医疗服务的不同认知和反应;二是客体和服务内容具有特殊性,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主要内容,对服务的专业技术性和安全性要求很强;三是伦理性和道德性强,医方不能以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而更具有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的一面;四是个体差异性大,医方为患者提供的均是具有差异的个体化的诊疗服务,且同质的医疗服务可能出现不同的医疗后果;五是具有高风险性,医疗服务的效果往往是不可以完全预知的,一些风险不为医患双方所能控制;六是医疗服务的不可穷尽性,不可能把所有的诊疗方式都使用于一个患者;七是临床医学是以实践性为主的科学,各项诊疗新技术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探索和验证;八是医疗服务是只有医患双方默契配合才能取得最大收益的过程。

(二)医疗服务的经济学特征

本文重点探讨与医疗事故争议举证责任分配具有相关性的医疗服务的经济学特征。

1. 医疗服务表现为医方创造患方需求。这是医疗服务一个典型的特征。尽管患者具有相应的知情权和决定权,但由于医患双方医学信息的不对称决定了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被动性;另一方面,患者对健康和生命的评价不同于对其它商品和服务的评价,对医疗结果的期望又决定了就医趋高心理。这两方面因素使得患者在权衡取舍中往往是以医生提供的信息(这种信息可能存在诱导和暗示)为主要依据的,患者的决定权往往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设定路径(当然这种路径并非完全不合理,也并非完全合理)来完成的。

2. 医疗服务为必需品,且缺乏替代品。医疗服务是不能被其他服务和商品所取代的必需品,并始终具有需方市场,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完全遵循 “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定理,常常表现为即使缺乏支付能力也必须要满足的需求,医疗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均缺乏弹性。

3. 医疗服务项目具有替代品和互补品。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内存在替代品和互补品,其使用权合法的掌握在医生手中。如住院治疗与门诊治疗可以成为替代品,价格昂贵的CT检查、磁共振检查会与普通X线检查在一定范围内成为替代品,外科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有时可以成为替代品,第三线抗生素(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与第二线抗生素(抗菌谱较广、疗效好、不良反应较明显、价格较贵)成为替代品,第二线抗生素与第一线抗生素(非限制使用,抗菌谱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货源充足)成为替代品。同样,如手术与麻醉,一些介入治疗与高值耗材,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昂贵的内固定器材等为互补品,这时服务与有形商品成为互补品。

4. 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不是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从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来说,医疗服务属于公共稀缺资源;从现实来看,医疗服务既不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也不具有垄断市场特征,而是政府管制下的依法、依合约服务。当前,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缺乏有效的均衡价机制,即不是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均衡价格。尽管政府授予民营医院自主定价权,但因民营医院规模普遍较小,在医疗市场缺乏事实上的竞争力而难以左右医疗服务价格(机构数量上占38.39%的民营医院占有8.94%的床位,9.29%的门诊人次和9.74%的住院人次)。这就造成在医疗服务价格并不完全代表患方对服务产品真正的评价,医方也不完全认同医疗服务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其服务成本。这种扭曲的价格之所以与医疗事故争议举证相关,是因为医方无法通过改变医疗服务价格而对医疗事故争议造成的赔偿支付得到有效补偿,但医方却可以通过合法地恰当地使用手中诊疗权力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取得补偿。

5. 质量对医疗市场份额的配置优于医疗服务价格。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价格评价与就医选择是不完全匹配和一致的,人们更注重医疗服务质量,质量对患者的引导大于价格的引导作用。现实中,如在一些医院就诊需要凌晨3点就排队挂号,而在一些医院门可罗雀就是有力的证据。很多患者不惜耗费时间、金钱和精力远程跋涉,在大型综合医院就诊,并非完全为病情所需,而是以医疗服务质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信任价值的体现。因为这种信任,患方在情愿或不情愿的接受着更高成本的医疗服务。

6. 医疗服务需求容易去理性化。实证研究表明,很多时候患方对医疗服务需求不符合理性经济人的选择。可以这样理解,假设理性的第三方经济人基于现有医学发展水平,对某特定患者的诊疗方案作出正确的评价为1,认为没有瑕疵。但患方基于其认知水平及对康复和生命的渴求,会对该方案作出评价小于1,甚至有时远小于1。患者为了追求评价接近1的服务不惜追加成本,孰知这是非理性的,但现实中却是司空见惯的。如医生结合临床并阅读普通X线片做出肯定的诊断为“结核球”,而基于点滴医学知识的患者却疑虑肿瘤要求CT、MRI(核磁)扫描。有些情况下患方会为0希望付出很大的努力,这种情况下,成本收益分析不适用于健康和生命的分析(暂且不分析由于经验的积累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和道义的因素)。基于人们对健康与生命的评价不同于对一般商品和服务的评价,医疗服务需求容易去理性化,从而也使一些医疗行为看上去更加合情、合理,乐于为患方所接受,助推了医疗证据在“合理”中完成。

三、 医疗事故争议案中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服务的经济学影响

分析引起医疗事故的原因有:(1)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限制或过失等;(2)现有临床医学科学发展的局限性;(3)疾病自身的不确定性;(4)不可抗力。其中只有第一种原因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技能来部分避免(不可能100%避免),其他都是难以避免的。举证责任倒置使医方加强管理,更加重视注意义务,防范事故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举证责任倒置表现出来的负外部性更是值得重视的。

(一)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服务产生的积极作用

举证责任倒置使医方加强管理,更加重视注意义务,防范事故发生,有效降低因医务人员过失而发生事故的比例,发挥了其积极性作用。因当前这方面论述较多,这里不再深述。值得思考的是,假设不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又有多少医护人员会失去道德、拿自己的荣誉甚至事业去做赌注而愿意让事故发生呢?是他们主观愿意吗?

(二)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服务产生的消极作用

1. 医疗服务平均费用提高。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加重了医方的举证责任,医院为了保证足够证据,对患者进行过度的检查和治疗,必然会提高平均医疗费用。因未来是否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证据准备必须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才能保证达到预期效果。因缺乏统计数据,目前难以确定非患者病情所需要而仅医方为了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举证责任引起医疗费用的平均净增额,但可以肯定地说助长了平均住院费。这里我们以住院患者为例来说明,各医院都自行规定了一些必查项目,如一些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检查、血液电解质检查等)及器械检查等,另外,为了举证,医方必须做一些特殊的排除性检查,如多脏器超声检查,甚或多部位CT扫描,同时使用同类可替代检查项目等。在治疗方面会出现过度治疗,如更多的支持治疗,无指证使用或联合使用抗生素,或一、二、三线抗生素择高使用等等,本门诊治疗即可的收住院治疗(2001年全国每百居民住院4.28人,2011年每百人住院为11.3人)。客观分析,一些检查和治疗非患者病情所必需,但却是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举证所必需,而这些医疗行为都在医生的诊疗权和处方权之内,并不存在违规、违法,导致平均住院费“合理”的提高。这也是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下,医患双方间相互博弈的结果(如图1)。

图1:面对举证责任医患双方的博弈矩阵

图示:对医方来说,多进行检查和治疗以留有充分的证据,如果成为被告,就可能免于败诉和赔偿责任,若果不成为被告,也会有收入,可以用以补偿既往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医疗事故赔偿的支付;如果不多检查和治疗,面对患方诉讼,举证无力,败诉并承担巨额赔偿责任,即便没有争议患方不诉讼,医院收入还是相对减少了。所以,多做检查和治疗是医方的占优策略。对于患方来说,发生争议,选择诉讼败诉没有损失(所支付检查费用已成为沉默成本,且当下诉讼成本极小),胜诉会获得高额赔偿;选择不诉讼,则赔偿可能性完全没有,所以对患方来说,占优策略还是诉讼。申请行政处理类同。

2. 医方积极性受挫,导致防御性医疗。面对举证责任倒置,使医方不愿意开展诊疗创新,不愿意为没有把握的疑难危重患者承担风险。“安全第一”的印记牢牢打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中,为患者诊治时时刻在考虑证据的完整与保存。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刚进入医学院时老师便教导的一句话,“当你一只脚踏进医学院大门的时候,另一只脚便踏进了法院的大门”。面对法律的压力,医护人员的道德底线又何曾谈起?疑难杂症被迫推诿,“我们治不了,请尽快转到有条件的医院治疗”,这就出现了“云南一孕妇胎死腹中紧急求医,四家医院见死不救”的尴尬局面(2012年10月28日新华网)。这必然激化医患矛盾,破坏了正常医疗秩序,最终损害了更多患者的根本利益。

3. 医学科学发展受限。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而非实验室(不可否认前期存在实验室过程),医学科学的实践就是将成熟的或不成熟的技术、药物、器械、植入物等要通过侵入性或非侵入性的方式应用于临床患者,不断对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总结和客观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规范,不断提高避免风险的能力,不断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使未来患者更多受益的过程。没有任何一项医学新技术、理论是从一个完美无缺的理论逆向推导出来的,而均是经过人体的试验、实践来完善和提升的。医学科学实践必然充满着这样那样的风险和意外,对于个体患者来说,风险和意外只有全和无的区分,而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概率。我们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时恰恰就是要处理群体的概率与个体的全和无的关系,有效降低群体风险概率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果让医方承担全部创新的风险,必然限制医学科学的发展。这种损失我们是难以货币量化分析的。

4. 造成患者心理的恐惧与障碍。医方未尽到告知义务,患者知情权和决定权未得到尊重,一旦发生争议,诉讼中医方必然面临败诉。如向患者如实告知病情及各种诊疗方案和所有可能的医疗后果,面对各种概率极低的听起来很可怕的一系列的甚至可以写几本专著的副损伤及并发症,往往会引发患者的恐惧,产生负面影响,也让患方难以抉择进而延误医疗时机。“善良的谎言”是人性化的,有时会给患者最后时光带来快乐,然而却是举证责任倒置所不能包容的。

5. 医疗服务社会总成本的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下降,公平性降低。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医方为了备足证据需要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必要的经济成本,甚至购进一些昂贵的医疗设备;患方同样需承担等待各种检查结果出来再进行综合分析诊断的时间成本,甚至短期内疾病恶化的成本,也可能面临被推诿转院而长途奔波、四处求医的过程。从而使得医疗服务社会总成本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美国曾公开住院患者医疗事故发生率为3.7%(医患争议发生率应该大于这个比例),其中因医务人员过失而发生的事故占27.6%,相当于住院患者总数的1%。国内尚无医疗事故公开数据,暂且认为与美国公开数据相近,那么举证责任倒置使医方为了事后应对3.7%的医疗事故(事实上事前措施仅对1%有效,对另外2.7%无效),而必须对100%的患者做出事前过度的反应,这对另外96.3%患者显然是不公平的,未来患者还要承受临床医学发展缓慢带来的影响。

6. 举证责任倒置扭曲了医方对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对措施,扭曲了管理部门对医疗风险的估量。由于医学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即是医方使用了现有所有医疗技术,也难以解释和防范一些医疗后果,包括医患双方及第三方均难以解释和防范,必然造成举证无力,导致必然面临败诉并承担赔偿责任。如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发生没有征兆的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抢救无效死亡。医方就会面临举证无力!面对复杂的法律过程依然是巨额赔偿,加之由于现实管理对医疗机构报告医疗事故争议评价的扭曲,医方就会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妥协策略而与患方自行协商(这是允许的),使得这些医疗事故争议难以进入信息报告系统,使统计和分析失去了真实性的基础,造成管理部门与医疗机构间信息不对称,政府管理部门难以准确估量医疗水准和风险,无疑不利于吸取反面教训并在行业内提升防范水平。

7. 助长了患方无由索赔,医疗秩序被破坏。医疗事故争议案诉讼中,由于患方不承担举证责任,直观诉讼成本很小,患方会选择风险追求,以小的诉讼费用追求可能的高额赔偿,势必激励患者诉讼,从而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

8. 降低了患方风险防范意识。实践告诉我们,医患双方共同强化注意义务对防范医疗事故争议的有益的。可用表1说明医患双方对举证责任分配所作出的风险防范反应。

表1 举证责任分配与风险防范强度

举证责任分配 医 方 患 方

医方完全承担 严格预防水平 不预防

患方完全承担 不预防 严格预防水平

医患双方共同承担 严格预防水平 严格预防水平

注:患方预防主要包括如实陈述病情及并及时客观反映其变化,积极配合治疗。

通过应用上述可量化或不可量化指标对医疗事故争议举证倒置原则的经济学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举证责任倒置并不能有效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反而提升了医疗服务的社会总成本,降低了医疗服务效率,阻碍了临床医学科学发展,破坏了医疗秩序,损害了患者的权益和未来患者的利益。

四、发达国家医疗事故争议案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分析及借鉴

纵观各国医疗事故争议案举证责任分配的情况,各有所异,但很少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

(一)美国在医疗事故争议诉讼案中举证责任分配适用“事实本身说明过失原则”。即患方提供证据证明医方有合理注意义务避免过失,如果医方尽到这种注意义务就会避免损害的发生,但由于医方未尽到注意事项而导致损害发生。此时,就要求医方提供证据说明已尽到合理义务,否则即可认为事故是因医方过失所致。尽管如此,适用“事实本身说明过失原则”还必需其它三项要件:必须属于若无过失则损害通常不会发生,有充分证据已排除包括医方及第三人在内的其他归责原因,过失必须发生在医方对于患方的义务范围内。

(二)德国在医疗事故争议诉讼案中适用“有限制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医方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不是己方过错导致患者损害,但若未能提出反证并非当然败诉,须视法官判定。如果法官依据患方所提供的证据不能做出判断而医方又不能提供反证,则会判决医方败诉。但举证责任倒置须具有医方明显违反医学界所公认的诊疗护理规范之重大过失和诊疗过失必须具有足以引起患方损害的性质为前提。

(三)日本在医疗事故争议诉讼案中适用“大概推定原则”。即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患方需证明自身存在损害后果,并举证证明如果没有医方的过错就不会产生这一损害,而医方则要举证证明在对患者实施的诊疗行为中不存在过错或者存在过错但为不可避免的,即属于免责范围,若医方不能举证证明没有过错或过错是由其它不可归责于自己的原因所引起的,则推定医方存在过失并承担败诉的后果。大概推定原则减轻了患方的举证责任,但并不等于举证责任倒置。

(四)新加坡对医疗事故争议案以民事调解为主,还没有一套专门的关于解决医疗纠纷的成文法。

综上所述,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医疗事故争议案中均不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五、关于医疗事故争议案举证责任分配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应从充分保护各方利益,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引导建立平等、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等多元化的目标来确立和完善医疗事故争议案中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一)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目标的多元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宗明义的提出“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这就充分表明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目标的多元性,这是无可厚非的,是全面的。

(二)关于医疗事故争议案举证责任分配的建议。综上所述,兼顾多元化的目标,权衡成本收益,医疗事故争议案举证责任应该在医患之间合理分配,笔者认为“事实本身说明过失原则”辅之以法官心证(法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并结合自己的法律素养、法庭经验和良知作出判断)是可取的,是可以将医疗事故争议案举证责任分配确定在社会总成本最小化、并保证多元目标实现的选择,如表2分析所见。当然这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保险分担机制和救济机制保驾护航。

(三)“事实本身说明过失原则”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有人会质疑,适用“事实本身说明过失原则”会增加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患方的举证困难。我不免要问这些质疑者,社会民众在其他方面诉讼时就会很快精通某一方面的专业吗?难道就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吗?事实上,患方在患者发病后,会通过多种方式很快熟悉和掌握某一疾病的相关知识,是具有一定的举证能力的,并非一无所知。当然,这并不是回避这种质疑,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手段来辅助患方,如可以建立医疗事故争议人制度,由医学法学专家当事人申辩;可以通过法律援助,帮助举证困难的患方;可以培养既掌握医学又董法学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来供患方选择;可以强化法官心证等。

表2 几种举证责任对医疗服务影响的分析与对比

医疗诉讼案举证责任分配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目 标 标 准 备 选 方 案

举证责任倒置 事实认定 谁主张谁举证

医疗机构权益 医疗权 合法、扩张使用 合法、合理使用 合法、合理,趋向经济节约

免责权 难以真正落实 较好落实 很好落实

否决患者要求治疗权 侵犯患者的

决定权 正确行使权力 有可能滥用

适度隐瞒病情的权利 未尽到告知义务则面临侵权 善意的欺骗,

彰显人性化 有可能滥用

医务人员权益 诊疗方案的决定权 弱化,保守 合理使用 易于扩张

获知病情权 难以保证充分 基本充分 充分

处方权 合法、扩张使用 合法、合理使用 合法、合理,趋向经济节约

过失豁免权 弱化 客观公正 有可能滥用

人身权利及其他权利 易受侵 保护 保护

患者

权益 知情权 充分尊重 适度 被弱化

诉讼权 过度使用 合理使用 被弱化

复印病历资料的权利 扩张使用 合理使用 被弱化

患者安全 削弱(证据挤占) 安全第一 安全第一

未来患者受益程度 弱化 中性 中性

患方义务 如实陈述病情并配合治疗 难以保证充分 适度保留 积极配合

医疗

秩序 医方推诿患者 推诿 不推诿 不推诿

患方无由索赔 助长 中性 遏制

医闹(恶意扰乱) 助长 中性 限制

医学科学发展 技术研究与创新 受阻 促进 促进

高危患者救治风险 倾向拒绝承担风险 积极合理应对风险 敢于冒风险,风险增多

医疗资源使用 合理使用 过度,造成

浪费 合理 合理,趋向经济节约

社会总成本 成本增大 成本收益对等 节约成本

公平性 维护医疗公平 有失公平 理性公平 可能有失公平

注:本表分析建立在医方不追逐经济利益和中性医德的基础之上。本表为作者个人分析,可能不尽全面,供参考,希望启发读者思维。

参考文献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2年4月4日公布.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2]《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法[2003]20号).2003年1月6日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20号.2003年12月26日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最高人民法院法(办)发〔1998〕6号.1988年4月2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4号公布.1991年4月9日起施行

[8] 杜昌维主编.《医院法律管理及权益维护》[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年11月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33号.2001年12月21日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医疗事故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复函》(致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行)函〔1989〕63号.1989年10月10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0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公布.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12] 张新平,徐仲华. 医疗纠纷的现状、处理难点及对策,医院医疗风险分析[J].卫生软科学,1999,5:6~9。

[13] 左菁,张小璐. 中美医疗事故举证责任立法比较[N].《法制日报》,2004年2月5日

[14] 朱柏松主编.《医疗过失举证责任之比较》[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年4月

第5篇

关键词:视障生;学习困难;分析;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目前英语以一门重要的学科进入了国内很多盲校。对于这些视力有缺陷的特殊群体来说,掌握英语能使他们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全球化意识,跟上时展的步伐。英语教学正日益体现出其重要性。

一、视障生英语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

1.视障生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障生学习语言主要通过听觉模仿,凭借记忆积累词语。对许多事物缺乏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视障生在学习中常常用多次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而不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是因为视障生认知主要依靠的是听觉。他们借助声音来认识和感知周围世界,通过口头语言来与他人交往,通过口头语言来接受教育。利用听觉进行感知,这在视障生的童年最早期就开始了。即使是不能明了意义的语句,视障生也能靠死记硬背记住其内容。

2.视障生的认知风格

视障生自身的视力障碍和不自信致使在接触英语时会有一种恐惧心理,害怕学不会,害怕说不好,甚至因为“崇拜”别人能流利地讲出“第二种”语言时而担心自己做不到,从不敢相信自己也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即使学得好的学生也羞于在别人面前开口。因为他们看不到老师的口型,也就很难把握自己的口型。而且,在对视障生的教学中这些利用视觉信号的教学手段对于他们几乎失去了意义,而这些东西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比如运用挂图、光盘、电脑和多媒体等诸多教学用具及设备和手段等。学生的想象力和潜能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开启。但这也正是教学的困难所在。

二、解决方案

1.运用多种感官体会英语课堂

发音,在视障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是个比较难克服的困难,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都看不到老师的口型,所以很难将音发得很标准,而且老师也很难让学生用手去触摸自己的口型,所以只能口述发音要领,让学生一步一步按照要领去发音,教者要一步一步纠正,直至掌握。当然,这种方法的最大弊端就是费时。在给学生做现在进行时的一课的课件中,我运用了Flash& PowerPoint等软件,并把自己的声音和做出各种动作的声音都录在课件中,这样全盲的学生就可以猜出正在进行的动作,并用现在进行时进行正确表达。还有对有关颜色的一些单词教授本来可以用一些图片就可以简单了事,但是对于视障生并非如此,相反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运用了实物,并且让他们去猜他们的颜色,比如用一些水果和其他的物品,这样他对他们的另一种补偿。

2.创设语境培养视障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明确的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英语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师再结合生活事例阐述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和兴趣。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计划,克服迷茫。此外,教师还要创设情境,增加视障生说英语、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支持学生大胆使用英语,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对于回答错误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包容学生,积极解决问题,学生的紧张情绪降到最低,轻松地学习英语。教师还可多组织一些英语方面的活动,比如,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读英语幽默短文、练习口头对话、单词竞赛等。时间长了,学生懂得多了,就有了兴趣,当然,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

3.要克服心理障碍的一个大前提就是放松

最好在课前几分钟和视障生用英语交谈,并要以视障生感兴趣的题目为Topic才行,让学生放松心情,并且尽力不去纠正一些语法错误,让学生放开思维。在课堂上,多采用对话式教学,鼓励学生多开口,多动脑。即使出现错误也要用和蔼以及委婉的方式纠正其错误,切记不要操之过急,不要因为犯语法错误而对学生大肆批评。课程进行过程中,抽出几分钟来给学生讲一些课外知识,在这里我选用了《英语学习》的“smart talk”里面的内容,因为这里的内容从词汇角度来看,学生大都能接受,而且比较感兴趣。

教师语言技巧的合理运用对于视障生的学习有极大影响。例如,视障生回答问题正确时给予“真好”“比过去有进步”等赞赏的话,或者在平时交往中,有意无意抚摸一下视障生的头、拉拉手等都会使视障生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有利于其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要提高视障生英语学习的质量。作为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一切从视障生实际和需要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实践中努力创新,探索出更多适合视障生英语教学的路子,以求提高视障生英语教学质量,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6篇

一、运用“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学管理的概述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中外文化中都有所体现,无论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的人本主义,都有“以人为本”理念的萌芽。小学教学管理要运用“以人为本”理念,将“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所有教学管理活动中。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追求管理的针对性和创新性,从而进行有效的小学教学管理工作。

“以人文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以“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管理,作为管理的主体,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师潜能,能够实现教师的个人目标和学校的管理目标。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教职工与学生,能够促进教职工和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让他们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下,发挥出自身潜能,达到个人理想与学校目标的统一。

二、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意义

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由于新课改的需要,从而引入“以人为本”理念,把学生与教师当作主体,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这对小学教育的变革是非常重要的。小学学校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把学生与教师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导地位。

对于教师,要对教师的教学环境、个人情感、心理因素等给予关心与帮助,这样,才能够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条件,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到“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学生与教师为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并提升教学的质量,才能够使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在小学管理教育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让领导认识到在教学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从而在小学教学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的发展规律使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做以人为本的计划时,要考虑教师、学生的诉求,让教师与学生具有民,从而增强教师的管理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开展小学教学管理工作。

三、小学教学中运用“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

(一)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改变小学教学管理思想

小学教学管理思想对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有重大作用,所以,管理者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思想,在进行小学管理工作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掌握以人为本管理知识,进而促进小学教学的管理工作。将“以人为本”理念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需要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核心价值的认可;管理者要经常向广大师生传播正确的学习思想和管理思想,实现所有人员的共同进步;管理者还要听取社会公众与家长的意见,对管理及时进行升级,不能使用老旧、简单的思想进行管理工作。管理者还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顺从学生的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老师的进步。

(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任何管理思想的实施,管理工作的落实,都要有一定的制度支持。对于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建设以人为本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实施的重点内容,可以起到对教师管理行为进行协调和约束的作用。管理制度有很多方面,例如,教师教案检查制度、教师听课制度,以及教师科研学习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对教师管理积极性和教师的个人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比如,对于有杰出教育贡献的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可以提出更好的福利待遇和薪酬,使教师上岗具有竞争性。激励制度是管理制度的重要部分,各学校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实行教学管理方法制度的制定,将教师的福利待遇和薪酬与工作情况紧密结合。管理者可针对教师建立考评制度,使教师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价。教师是小学管理的重要对象,管理工作做到位,小学才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创造良好小学教学管理氛围

要做好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需要教育者的配合,管理者的智慧,(下转第128页)

(上接第121页)同时,也需要良好的管理氛围进行烘托。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小学管理工作中,可以创造较好的校园环境。除了校园的外在环境,管理者要利用正确的文化活动建立良好的学风与校风,用软环境来推进学生的全民发展。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育者和学生的道德情操更容易被激发,使人文环境质量得以提升,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浓厚的文化气息,对提升小学管理水平有巨大的影响。老师与学生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多,能够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小学教学中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能够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成立学生管理队伍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工作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所以,对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能够促进小学教学管理顺利进行。对小学教学管理队伍进行建设,能够规范小学教学管理方法,还能够促进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管理者来说,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是对小学教学管理的基础。所以,要对管理人员加强培训,使学校在政治生活以及学习方面都有优秀的管理人员。对这些管理人员,要给予关心与帮助,对管理积极、优秀取得一定成绩的管理人员进行以资鼓励,从而促进管理人员之间的竞争,培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能够让管理人员更有智慧,充实管理人员的头脑。合格的管理人员要具有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熟悉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有优良的思想品质。这样的小学教学管理队伍,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教学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人体机能实验学,乡村医师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5-02

高职教育应建立有别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建立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重的原则;二是坚持注重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三是坚持专业技术与综合技术相结合培养的原则;四是坚持理论学习和人文素养培养两手抓的原则[1] 乡村医生教育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提高广大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及业务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医生要求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要求有较强的医学专业技能, 培养乡村医师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专门人才是我院主要的办学目的。实际上,学生动手能力、 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都必须由实验教学来实现。

虚拟实验室是以虚拟实验动物为实验对象,以计算机为平台,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软件系统来完成特定实验项目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其提供了丰富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处理因素。同时具备了语音、图像、动画和文字等信息,实验成功率高,并且能提供人体机能学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是对人体机能学活体动物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及延伸。建立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来辅助实验教学,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传统实验教学体系的弊端

只适用于面对面的教学,教学方式比较古板;动物及药品的费用较高;不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提供远程异地的实验教学服务;各实验室之间及高校之间资源不能共享,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办学效率差;学生动手机会少,基本功不扎实等。

2 虚拟实验室的优点如下:

2.1 减少了开放实验室的成本,减少了动物和药品的费用。模拟实验不消耗器材, 实验所需器材种类和数量不限制,实验成本低。

2.2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校园网进行开放实验。可用于真实实验课前指导和课后巩固,学生既可以在实验室局域网,又可以在校园网范围内进行访问,学生可以像在真实环境一样运用各种虚拟实验器材和设备,对"实验动物或标本"进行虚拟操作,便于学生对真实实验操作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拓宽了实验室的空间,增加学生实验的有效时数,提高了实验效率。

2.3 丰富了实验项目。对一些实验课内没有开设的实验项目可在课外开放实验室中通过虚拟实验进行,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刻掌握课本的知识。可以利用人体机能学虚拟实验室进行设计性实验,自主设计添加实验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强,便于学生自学。

2.5 通俗易懂。对专业术语及实验用品加入维语及蒙语对照,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 改革措施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在实验室的教学及管理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转变其从属地位,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教师关心实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实验教学的发展献策献力。当代医学具有庞大的理论体系和较强的实践性,要从提高学生的医学基础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着手,强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其根本在于全面提高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实验教学队伍的业务素质。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鼓励教学人员到国内知名高校参加各个层次的进修和学习考研,参加国内机能学研讨班、专业学术交流会等,使其成为教学科研的一支主力军,这是取得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3.2 优化教学资源,构建人体机能学虚拟实验室

使用软件Macromedia FlashMX、Adobe Photoshop 等为制作工具及辅助工具,以Flas为核心,以网页为基础,集文字、图片、声音为一体,制作完成人体机能学虚拟实验动画教学课件和实验教学视频课件,构建基于校园网络的人体机能学虚拟实验室,为实验教学服务。在实验教学中实景拍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后期制作基本操作实验视频、仪器使用实验视频等;上传校园网试用,在使用中根据反馈的信息对虚拟实验室进行再修改和完善。搭建人体机能学虚拟实验室并附语音提示系统的实验平台、教师和学生为载体。借助此平台,节约实验教学成本,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实验,进行教学;同时也激发乡村医师班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通过学生上机交互式学习,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教育部教学评估指标之一[3]。

4 研究意义

根据以往的实验教学经验,我校所招收的乡村医师学生汉语水平较差,底子薄。在实验理论讲授过程中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实验操作步骤对于没有接触过实验仪器、器械的学生来说较难,而实验教师不可能轮流地进行实验操作的示教,再加上实验学时数及实验室的限制,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针对上述情况,利用虚拟实验室来辅助实验教学,并且在软件中加入汉、维、蒙三种语言的对照,对教学效果及乡村医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虚拟实验室演示操作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简单虚拟实验简单实物实验复杂模拟实验综合性实物实验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术和技巧,提高了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研究的兴趣,将会收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利用虚拟实验教学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消极变积极,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使学生在点滴的进步中感觉到付出的收获,从而产生成就感,同时大大缓解实验学时不足,也使无缘使用各种新器件、新设备的学生有了更好更广的选择。但是必须强调,模拟实验只是实验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决不能代替真实的实验环境和实验环节,两者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冯丽萍.高职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8):255

第8篇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各类医疗纠纷案件日益增多,随着新媒介的兴起、信息的传播迅速隐匿,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寻求改善医患关系已经迫在眉睫。政府部门如何利用新媒介改善医患关系,继而促进良好医患沟通行为的养成,改善医患关系,这是值得探讨的议题。

二、调查问卷设计及发放

本研究问卷设计了52道题目,通过科学严谨的抽样调查,对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大学等十余所高校进行网络问卷发放,目前共收到问卷220份,仔细判别除去非大学生等不确定对象后,获得以上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有效问卷159份。本次调查的上海大学生男女比例为42.77%和57.23%,83.02%的学生年龄段在18~25岁之间,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各为一半,健康状况大多数为中等偏上。针对所获得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等来检验新媒介使用行为对医患关系的影响,P

三、上海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行为分析

数据显示,有69%的上海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新媒介的时间为3小时以上,获取信息最多的平台依次是微信朋友圈、微博、微信订阅号、网页和QQ空间。

作为大学生来讲,就医时用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进行支付是被普遍接受的,但采用微信、APP等方式在新媒介平台上进行问诊就医只有30.19%的大学生。

四、上海大学生的总体医患认知

医患关系作为社会热点问题同样被大学生所关注。从大学生们对新媒介的信任程度来看,88.05%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对信息进行客观分析、选择性地信任,这说明多数大学生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对媒介的认识较为客观。

在医患信任度上,上海大学生们对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不信任的仅占1.26%,在对医护人员的态度感受方面,92.4%的大学生认为医护人员不够热情和不够有耐心。

对于医学生来讲,学医动机多数是因为“对职业的崇尚”,调查显示,不后悔学医的占到58.44%,37.66%的学生有点后悔学医,医患关系紧张成为他们最大的困扰。大学生们较为推崇“引导与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两种模式的就医模式,并对改善医患关系的期望值较高。

五、上海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行为对医患认知的影响分析和思考

对上海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行为与对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信任程度、感受医生接诊时的态度分别进行卡方分析。结果显示,在医院就医时使用新媒介方式支付(P=0.014)和对新媒介报道的信任程度(P=0.015)成为对治疗方案信任度的影响因素;在各类与健康、疾病、医疗类相关的新媒介上进行互动(P=0.034)、使用新媒介平台频率(P=0.004)、使用新媒介方式支付(P=0.010)、关注医患关系程度(P=0.030),成橐缴接诊是否热情的影响因素。

经分析可知,上海大学生对新媒介的使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医患关系的认知。

(一)新媒介对医患事件的报道影响对治疗方案的信任程度

某些新媒介的新闻标题为博人眼球,扭曲了医疗事件的真实性,间接加剧了医患矛盾。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大学生对新媒介报道的信任程度影响着对医生治疗方案的信任程度。选择“标题党居多,完全不信任”的人,更信任医生的治疗方案;对媒介越信任的人群对医生治疗方案的信任程度减弱。建议新媒介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医患事件进行真实、科学的报道;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新闻报道的审查力度,加大对不实报道的惩罚力度。

(二)新媒介平台有助于提升就诊感受

第9篇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体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它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并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等。由于思维导图符合大脑的思维特点,为形象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使学习者处于完整的学习环境中,各个知识点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激发灵感,衍生更多思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非常有用。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可以看出两部分内容呈并列结构,通过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分布特征与时代变迁,来阐述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地理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符合“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线索。从课标来看,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而教材设计了简单、典型、有效的教学案例进行呈现,将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的培养巧妙渗透其中。结合书本与课标的要求与建议,笔者认为在进行该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时,可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图1)

解读:该知识体系表达三方面内容:①时代变化,交通运输方式变化;②交通运输方式变化,聚落分布地理位置发生变迁;③聚落地理位置变迁,聚落形态随之改变。通过学习,学生能自主地整理出学习理解的思路:交通运输如何影响聚落分布?交通运输变化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整体推理式的学习思路。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图2、图3、图4)

解读:该知识体系表达三方面内容:①商业网点选址主要考虑的基本原则与要求;②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③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剖析。通过这样的知识梳理,学生能构建循序渐进的理解思维,如“商业网点的条件有哪些交通运输在商业网点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产生何种后果”。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生成新的问题:未来的交通发展趋势会怎样?未来的商业网点会呈现怎样的特点?家乡未来几年的商业网点会如何布局……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不仅带来知识的系统建构,更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二、妙设教学案例,激发探究热情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理念。

人教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节内容编写依据的是新课程标准,标准内容阐述为“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因此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编写了一系列生动有效的课堂案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书本案例、活动来进行,并适当结合学生身边的案例情境,可保证教学的高效、生动。课本的案例材料编写依次为“株洲市城市略图和筑波市城市略图”、“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山区商业网点和平原商业网点比较”、“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五组案例材料,让学生从材料的学习中寻找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干线延伸的关系、理解聚落形态变化与交通方式布局变化的关系、建立起交通与商业分布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联系,并学会用简练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这些案例的编写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可选择编写学生更熟悉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如在本节中设计“比较富阳市和嘉兴市聚落形态、商业网点与交通变化”,既采用了书本案例,又渗透了学生的家乡案例,能激发学习热情和爱乡情感。同时,通过对比清晰地表现出平原地区和丘陵河谷地区交通发展变化的差异对聚落形态、商业布局的影响,使学生能更深刻地解读教材、学以致用。

三、渗透乡土教学,引导关注生活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笔者提倡的地理教学是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课堂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乡土教学,如表1所示。

人教版教材本节内容设置了2个活动:一是走访当地有关部门或者访问长辈,了解历史上当地的交通运输变化以及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撰写调查结果;二是做一个关于商业网点的翔实调查,或选择城市的专业市场、或选择农村集市,实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之宗旨。这充分说明新课程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技巧,更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建议教师在设计本节教学时尽可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案例情境,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乡土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如笔者在进行该节内容教学时,就带学生走访了当地的城市规划部门,并选取“富阳城市规划演化图”来进行合作学习,反响良好。

四、强化读图指导,实现“授之以渔”

图像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图像技能。因此,加强地理读图学习的指导、提高地理读图学习的有效性,是对中学地理教师的客观要求。掌握读图程序是学生学会读图的关键。

首先应阅读图像中的辅助要素,对图像有一个初步印象。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方面:①阅读图号、图名,确定主题;②阅读图例、比例尺以及方向。图例是阅读地图的一把“钥匙”,从图例中可了解各种符号的尺寸、图形、颜色及不同规格注记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分类指标等详细内容,进而使主题更突出,阅读更省力;③阅读补充材料。如图旁、图下的文字解释及重点说明,增强对主题的认识。如教材中图5.8和图5.9,教师可这样分析讲解:首先阅读图名,本组图名为“山区商业网点示意”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可知阅读本组图的目的是理解不同地形区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接着阅读图例,关注等高线、居民点、商业点、公路与河流的表示。三是阅读示意图下方的补充材料“对比山区和平原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提示读图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