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02:26
导语:在机房一体化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 “三所”对接教学最优效果
引言
随着我校模具专业建设的不断进行,我们始终密切关注省内至全国模具行业的动态,根据行业的变化,不断适时调整我校模具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我们的学生能适应模具行业的变化。目前,随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行业对模具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近两年来,一方面企业苦苦找寻不到模具相关专业的熟练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每年培养的大批模具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时,屡屡被企业以无工作经验为由拒之门外,形成了一个“要的找不着,有的找不到”尴尬局面。产生上述原因的症结是在于我国高职教育目前对模具相关专业的培养存在两大误区:
1)理论与实践脱节。生产实习与模具的理论教学环节衔接不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2)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企业岗位职责脱节,致使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工厂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事情
一、确定课程工作目标
(1)“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和完善;(2)建设和完善模具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施;(3)建立和完善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内容;(4)做好对一体化教学模块实施的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以不断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块的内容和调整教学方法手段。
二、一体化教学的准备
(一)选择和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为加快一体化教学的步伐,学校直接从一些企业聘请具有十年模具设计与工艺变成的工程师任教,他们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我校采取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
(一)模具专业课程内容准备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教学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进行。选择工厂常用结构又结合教学内容的题材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将本课程按冲压工序进行分成冲裁、成型两大类,其中冲裁部分包括冲孔、落料、冲孔落料复合、冲孔落料级进四个项目,成型部分包括弯曲V、弯曲U、无凸缘筒形件拉伸、翻边四个项目,在选择项目时注意一下几点
1.有梯度
以项目为载体,将理论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在突破技能学习为主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要求有梯度、全面、重点突出,掌握够用的原则;对技能的要求,掌握符合学校、国家、市场三个标准的原则;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掌握优化思维能力的原则.在准备学材上,有所摒弃,细心掌握,做到“懂”、“透”、“化”。在学生具备各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强调专业理论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2. 三所对接
在教学内容上,要切实体现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的二者之间的基本对应。这种对应又应该以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参照系。在大脑里用应该意识去结合“所用”的,对照所讲的,不仅会使教师自觉地按教学大纲要求备课,而且实现与学生的岗位能力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除了体现教师所教、所学、所用三所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层次,就是抓住大头兼顾两头,“大头”,指的班上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两头”指的是学习能力强的和少数学习能力弱的,备课时始终以“大头”为主要目标,花最大精力让这部分学生都能真正喝进“一杯水”。对能力强的,要设置小灶,对能力弱的,采用课堂上适当“关照”和课外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使之由“弱”变成“不弱”或较强
(三)一体化教学必备的设备
现代模具设计更多采用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要求学校具备计算机房和辅助设计软件以使学生能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完成模具设计的工作。模具制造所需设备更多,从基本的加工设备到数控加工设备均涉及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学校自身加工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模式开展模具制造的项目,只有当学生亲手加工出自己设计的模具出来时,才能自发的完成了一次知识的飞跃。除基本的加工设备和数控加工设备外,还必须具备多媒体教室(要求投影仪一部,30台电脑、配桌椅),模具拆装台面6个,拆装工具6套,陈列单工序模、复合膜、级进模、弯曲模、拉伸模各6套,各类典型零件挂图书套等。
三、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
就笔者任教的《冲压模设计与制造》课程为例,教学的班级以30人左右为宜,每小组4~5人,应有组长1名。对于大班教学,每组人数可适当增加,或增加指导教师,以保证有效的教学控制和指导力度。为了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既开展竞争又养成协作习惯,分组可采用报数法、抽签法、拼图法、自愿结合法、指定法等。
模具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以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也可以通过搭配基础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一个教学项目,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首先明确项目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依次以每个教学项目(垫片的制作为例)设计制作展开,每个项目分成五个任务实施:工艺设计(垫片的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垫片冲裁模设计)―模具零件加工(凸模、凹模等零件的加工工艺与加工)―模具装配(装配工艺)―模具安装和调试(模具与压力机的安装要求,调试的方法),每个任务:任务引入(垫片的工艺设计)―任务流程(间隙,刃口尺寸确定,排样,等相关知识)―知识准备(间隙的确定方法,刃口尺寸计算方法,排样的方法等)―任务实施(垫片的工艺设计的相关内容)―评价,评价形式和标准是由教师给定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
项目的设计在兼顾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具有多层次和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设计分层次的规定任务和拓展任务,既保证执行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完成规定任务,维护学习的自信心,又促使所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得到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差异性,呵护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支持者和帮助者,陪伴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保证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随时可以得到教师的参与、指导和帮助。把相关教学内容包含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目的锻炼各小组同学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另外锻炼各小组同学互相学习的能力。本教学以过程考核为主,兼顾项目成果评价。
四、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有明显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考核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考核必须取消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标准,采用以过程为主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过程性评价强调过程与方法,既考核工作态度与职业素养,又考核技能,提高了技能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见(附表)
附表:“冲裁模具设计与制作” 项目名称: 考核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项目的设计者、评价者,而且是行为师范者、实操者。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把和本任务有关的教学内容融进去,使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且通过作品的制作,使学生对企业实际工作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五、优化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程教学,教学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课时,学生普遍反映枯燥、难学。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把典型模具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用计算机软件仿真出来进行立体演示,教学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感觉到这门课程易懂、易学、实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采用现场教学
在一个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强调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化为课堂中适时适度的“教、学、做”三者合一。例如:在冲裁模工艺的过程中,要讲冲孔、落料的基准、间隙等学生不易接受问题时,选择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的冲裁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冲裁件的断面状况;讲授间隙大小对冲压件断面质量的影响时,主要是通过现场教学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工一小批冲压件,分析间隙对不同材料、不同料厚断面的影响,写出分析报告,使理论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坚决问题的能力。
六、一体化教学的大纲校本教材的不断完善
过去,高职学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校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决定从根本上扭转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现象,根据目前学生的知识层次,编写适合职业教育的学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提倡“先讲义,后教材,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编写的新途径。目前我校的部分校本教材正在实施完善阶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应用性强的专业, 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完成常用模具的设计并掌握模具的制造技术,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是“基于行动理论和情境理论的学习”是符合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的,以项目式一体化教学作为知识综合运用型的教学方式在专业教学改革中非常适合该专业的教学。以项目式一体化教学为突破口改变专业培养形式的最终效果,培养出有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生,才能为企业所接受,达到教学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小明.《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
[2]刘美玲.基于《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中国市场2010年4期
一、农机特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模式
娄底市是全国闻名的小农机制造销售集散地,为更好的满足娄底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毕业生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让毕业生早参与当地经济生产,促进市政府、当地企业、学院、科研机构的有效对接。
二、专业群建设理事会成员及其分工
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构建主要是围绕地方特色产业链、相近职业岗位群和学科基础来构建。学院的规模快速扩大,内涵提升迫在眉睫,虽然学院采取了变革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来应对这种新的变化,但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如何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特定要求,做到既灵活开放又不放任自流。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搭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专业平台”,即成立专业群建设理事会,由市政府、科技局、农机局、财政局、教育局、娄底农业发展银行、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湖南湘圆娄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等市内农机企业共同组成。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小农机市场把握和农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银行在资金等方面优先向联盟企业提供双赢服务;学院是龙头,负责协调各理事单位,积极向联盟企业提供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和高素质生产者;联盟企业向学校提供生产性实训设施、部分科研场地设施、兼职教师(需企业技术骨干)以及为当地政府多纳税,推动当地经济技术发展。
三、“四共”建设措施
1. 人才共育。一是依托农机联盟,新引入一家农机生产企业组建合作公司,共建“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开展分段式“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与湘圆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等农机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以企业的技改项目和学校的教学改革项目为载体,校企双方人员双向参与介入,构建长效、稳固、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联盟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带项目下企业锻炼,同时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提供兼职教师;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每年为联盟企业提供多层次的职工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同时专业教师到企业承担岗位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2. 设施共建。在现有校内外实训设施基础上,改扩建普通机加工实训室、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室、特种加工实训室、注塑成型车间、PLC仿真与创新实训室等实训室;新建材料力学实验室、自动化生产线组装实训室、热处理实训车间,利用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第二期设备与场地新建联合实训基地,组建农机装配、调试实训工厂。
3. 技术共研。一是深化与娄底市湘圆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合作,扩大4LZ-1.0、4LZ-0.6等型号联合收割机生产规模,力争2014年产值达一千万;二是与农机联盟共建湖南省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发面向南方丘陵地区轻便、耐用、低耗的新型旋耕机、耕整机和植保机械,开展农机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工作,建设期内开发出农机新产品3-5款;三是与娄底市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娄底市农机研究所及联盟内企业共同探索收割机、旋耕机的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并推广实施;四是与湖南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三一娄底中兴液压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机电设备维修与培训工作室”,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工作。
4. 过程共管。一是制订覆盖整个校企合作过程和合作项目的管理制度。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农机产学研联盟理事会的指导下与企业共同制订《理事会章程》《人员互聘双重考核制度》《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合作管理制度》《订单培养及员工培训制度》《技术研发及产学结合制度》《教学质量共同评价制度》等系列制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校企共建质量监控系统。由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与农机企业共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体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指挥运行系统进行评估,适时调整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法,加强过程控制,促进发展。
四、结束语
1.1 村级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业技能不高,动物卫生服务水平低 主要原因:一是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能供选择的范围有限,不得不用年龄大,靠有丰富经验的老防疫员;二是工资待遇太低,很多职高和中专毕业生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担任防疫员;三是父子相传或亲友相传,业务素质太低;四是新聘用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属非专业人员。
1.2 村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差,技术手段落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大多数无固定工作用房。全市2071个行政村、160个社区村级动物防疫室挂牌的仅占三分之二,而其中50%仅是临时挂牌;二是设施设备差,防疫资料无法保管,疫苗质量难以保障。多数已挂牌的动物防疫室无资料柜及办公用具,也无消毒锅、电热炉,更无小型冰箱、保温瓶,疫苗保管和使用存在隐患,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技术条件差,器具消毒不严。由于无消毒锅、电热炉,注射器具难以按要求进行消毒;四是服务物资紧缺。常用的酒精、碘酒、消毒药棉不能常备,注射消毒工作难以开展,特别是免疫救治药品紧缺,不能及时对免疫反应动物进行紧急救治。
1.3 农村动物养殖方式落后,组织和补偿经费不到位,基础免疫难度大 我市畜禽养殖模式大多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且禽类养殖很大一部份没有笼舍,栖身于住宅周围或放养于农田,本身给动物免疫带来很大难度。加之免疫反应救治迟缓、免疫反应死亡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严重挫伤了农民接受免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甚至公开抵制或阻挠免疫工作的进行,加大了免疫难度。
1.4 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强度大,工作风险大,待遇低,队伍难以稳定
1.4.1 防疫任务重。村级防疫员要完成春、夏和秋季动物的普免工作以及平时的补免、免疫档案建立、疫情普查和动物健康巡查及报告、参与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还要协助动物产地检疫,任务非常繁重。
1.4.2 工作风险大。村级动物防疫员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要面临“四大风险”。一是受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的风险;二是意外伤害的风险;三是人为伤害的风险;防疫员在从事强制免疫工作中,由于群众的接受程度不一,个别养殖户对村防疫员无理取闹,甚至还出手伤害村防疫员;四是责任风险大。
1.4.3 防疫待遇低。对于从事强制免疫、产地检疫、消毒灭源、疫情观察、无害化处理和防疫工作的村级动物防疫员来说,风险和利益不相符合,工作量和收入不相匹配。特别是部分技术单一、经验尚浅的防疫员,收入更加低下。因此,严重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一、开展“两防一体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人类社会发展史,特别是一些发达目家的经济发展已经证明,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越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高,政府对社会提供的保障服务也随之不断提高和完善。密切关注社会生产的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全,不断提高社会运作和人民生活的质量,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同时,各种灾害事故隐患也逐渐增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和生存环境,已成为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关资料显示,建国五十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因各种灾害而死亡的人数多达数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大大高于发达国家0.3—0.5%的比率。且不说震灾、水患等自然灾害,生产、生活中的灾害事故亦频频发生,在一些领域甚至呈上升趋势。如化工事故,据统计,1969年至1981年,全国登记在案的为102起,到1987年已增至3617起,不仅上升趋势很快,而且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越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来越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大。仅黄岛油库、深圳清水河化学品仓库两起爆炸事件,就造成20多人死亡、100余人受伤,疏散转移居民13万余人,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这些灾害事故,不仅给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和损失,而且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全面加强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组织人民群众对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防护与救援,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紧迫任务。
目前,我国的防灾和抢险救灾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比较松散,没有从总体上建立起一套统一的社会救援组织体制和自如高效的运行机制,各种灾害救援力量分散于不同行业,隶属于不同部门。这种组织体制,固然有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但又有综合性不足以及条条管理、自成相对封闭体系,不便统筹救灾准备工作和协调使用各种救灾力量等严重缺陷,特别是现在,“复合型”灾害越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来越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多,这种救援工作体制更显得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直接影响着防护和救援效果,也难以使防灾救灾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预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防灾害事故的计划性、灾害事故的突发性和抢险救灾行动的综合性,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管理开展灾害事故风险评估和研究制定防灾救灾预案,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使用各种防灾救灾力量的组织机构,以便有效组织调度有关部门、单位,制定防灾救灾预案,在出现灾害事故时,根据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形成防灾和抢险救灾合力,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煞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就目前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分工情况看,人防部门承担防灾救灾职能,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和条件。一是人防部门军地共管的领导体制和业已形成的军地密切协作的运行机制,便于协调军地两方面的力量参加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二是人防部门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组织指挥体系和通信警报系统,具有实施抢险救灾指挥调度的便利条件和迅速有效的灾情报知手段;三是人防部门既有的组织指挥专业人才队伍,熟悉组织指挥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由于组织实施人民防空与防灾救援行动特点相近、方法通用,人防部门的干部队伍完全有能力承担从灾害事故风险评估、防灾救灾预案准备到组织实施防灾救灾行动等一整套防灾救援任务;四是人防部门已经组建和训练了一支包括七种专业技术力量的人防专业队伍,可基本适应遂行各种抢险救援任务的需要。战时组织人民防空和平时组织防灾救援总体要求和目的的一致性,敌空袭后果和灾害事故后果的相似性,消除空袭后果和消除灾害事故后果在组织指挥方法、程序和力量使用上的共同点,说明人防部门承担综合管理防灾救灾的职能,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合理配置政府职能的最佳选择。
二、“两防一体化”是促进人防平战结合向更高层次发展,推动人防向民防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人防建设的重大举措
在人防平战结合进程中,人防工程等设施的开发利用,推动了人防建设由封闭到开放,由消耗型向增值型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是人防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重大成果。“两防一体化”势必有力推动人防工作在更宽广的领域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更具体地体现其“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的宗旨,加快我国人防与国际民防接轨的步伐,这既符合优化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规律,也符合国际民防的发展规律;既是维护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人防建设新的生机、活力之源。
从国际上看,国外“民防”最早也是以“防空”的概念提出来。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民防”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不仅包括了防空袭,而且包括了保护居民在战争中免受各种伤害,进而延伸到平时保护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前,在国际上,民防已发展成为战时和平时保国保民的一项重要的防御国策,其职责已从保护平民生命财产少受战争和灾害事故的威胁与破坏,一直延伸到各种人道主义救援;从保存国家战争潜力拓展到平时抢险救灾,甚至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遗址。可见国际“民防”已经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概念,其职能已囊括战时和平时经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研究和落实的是生存与发展这两个事关国家安全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一种体制和机制上的高层次的平战结合。我国已于1992年加入国际民防组织,又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对与国际民防的差距,应当深入研究国际民防的发展规律,借鉴其先进经验和做法。要通过实施“两防一体化”,推动人防平战结合向更深程度和更高层次发展,把人防战时防空救灾的职能延伸到平时的防灾救灾,把两者在体制的层面上结合起来,并切实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中和蓝图上,使人防建设不仅能够筑牢空天防护的“盾牌”,而且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系上一条“安全带”。
就人防事业本身的发展而言,空袭与反空袭、防空袭已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 矛”与“盾”的较量空前尖锐、剧烈,人民防空的建设水平和御敌能力,直接关系战争胜负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现代高技术战争,敌空袭的隐蔽性增强、突然性增大,目标破坏集中,毁伤程度严重,消除空袭后果任务艰巨,因此,也需要通过平时的防灾救灾行动,锻炼提高处置各种突发性事故的能力,不断增强人民防空队伍的战斗力,为赢得防空袭斗争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人防系统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指挥、人口疏散、通信警报和掩蔽工程体系,组建了人民防空专业队伍,但实战能力尚未经过检验,尤其是人民防空的组织指挥系统和专业队伍,由于缺少类似实战的锻炼,战时能否有效发挥作用_,能否确保“打赢”,目前尚不好完全做出肯定性的回答,亟需通过参加平时的抢险救灾,大力推进“两防一体化”工作,使人防队伍得到应有的锻炼,从而不断检验和提高其战斗力。由此可见,加强“两防一体化”工作,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关乎人防建设质量和人防事业生存、发展的一件大事。
三、省级人防部门在“两防一体化”工作中应抓好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对于如何搞好“两防一体化”工作,近年来,一些省、市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1999年,我省按照“以承担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为重点,兼顾其他与人民防空关系紧密的救援,组织协调社会有关方面力量,消除事故(灾害)后果,推进人民防空与应急救援一体化”的思路,在石家庄等五个城市开展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试点,在取得初步经验后,从20__年开始将此作为人防工作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向全省各市人防部门做出部署,县级人防部门的专业队伍,正在按照“两防一体化”的要求组建。目前,沧州市已在人防办成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邯郸市邯山区人防办已承担防汛和抗洪救灾职能,其他各市也在结合实际,积极研究开展“两防一体化”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从试点至今,已有五个市共接警处警30多次,迈出了实施“两防一体化”的第一步。但从我省乃至全国范围看,“两防一体化”工作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尤其是各省、自治区,所辖各城市情况差别较大,防救重点不尽相同,领导层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程度也不尽一致。如何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坚持下去,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认为,推动“两防一体化”工作,并使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省人防部门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策推动。开展“两防一体化”,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是人防平战结合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新生事物,要在一省范围内展开,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措施。在这项工作中,省人防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宏观指导,总体调度,出台政策,推动各市以政府行为抓好落实。应把“两防一体化”工作作为人防工作改革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深入研究,精心谋划,主动与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政府、军事机关沟通协调,阐明利害;积极为省政府、省军区当好参谋,站在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深化人防工作改革,大力提高人民防空建设水平和战时、平时的服务保障能力,提出实施“两防一体化”的意见建议,以省政府、省军区或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名义出台开展“两防一体化”的政策措施,确保其高起点开头、举步。
二是制订规范。围绕“两个适应”、平战两个需要和遂行防灾救援任务,对“两防一体化”工作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机构设置,人防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的防护职责界定和任务分工,建立社会救援网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对事故灾害风险评估、分门别类制订防灾救灾预案和各项保障计划、完善指挥通信手段、整组专业队伍以及器械装备配备等明确标准,做出规范,并督导各市抓好落实,确保“两防一体化”工作沿着规范化轨道发展。
【关键词】中高贯通 国际商务 一体化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加强中高职衔接,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多样化的成长,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一、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个层次,和规格上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中高职人才培养最终目标都是要立足于区域、行业的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需求,人才培养目标、规格都必须贴近企业生产、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但中高职处在不同的教育目标体系和层次上,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围绕中高职不同的培养目标,中高职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做到高职以中职为基础,注意相互的衔接;另一方面,中职要以高职为导向,根据高职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二、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贯通专业建设目标
积极探索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与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联合办学,中高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职业能力为纲,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加快专业与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为具有鲜明上海机电产品贸易特色,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五年制复合技能型专业。
中高贯通专业将引领学校同类专业的发展、推进学校其它中高贯通试点专业实施,促进学校中本贯通专业的发展、为推进本市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三、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贯通人才培方案设计
跨校培养贯通:重点解决当前中高职贯通培养普遍存在的教学管理各自为政、师资隔离、中高知识技能层接不畅、教学资源割裂、实训资源割裂问题。
跨领域知识能力融通:着力通过教学体系设置、课程改革实现学生跨专业领域知识学习融会贯通问题,根据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螺旋上升规律,按照技能--理论--综合的递进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跨专业师资、划分专业知识结构比例、建设融合课程、整合跨专业实训资源等方式,解决学生跨专业学习问题。
双证融通:通过巩固扩大国际商务、机电课程双证融通课程,缩短学生就业距离。
创新培养理念:
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原则。从学生成长规律出发,在学生文化基础扎实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心理品质、艺术与审美能力、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几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
凸现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强技能培养,抓住技能训练一条线,技能训练由低到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螺旋上升、提高。
四、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监督
师资融通:中高职所有教师授课不再以学校为授课单位,实现中高职教师联合授课、交叉授课,中高职教师课时互认和高职教学提前介入,加强中高职教师之间课程互听互评与企业评课机制。
教学资源一体化:中高职在专业课程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材、习题库、案例库实现资源统合、标准统一,做到中高职教学资源的规范化、一体化;建立核心课程高低年级学生互助平台,由授课教师参与管理;
考核标准统一化:中高职同时强化课程项目化、过程化考核,增大过程考核在总体考核比例中的比重。设立课程多阶段考核制度,形成理论课程过程考核50%、期末考核50%;实训课程过程考核80%、期末考核20%的统一考核体系;
授课流程贯通:核心贯通课程高职教师提前介入授课、答疑、考核过程;针对部分课程跨时较长,要求教师学期授课伊始,至少安排4个学时进行前导课程知识串讲,引导学生巩固前导课程知识;学期期末,教师至少安排一个学时,进行后续课程前瞻介绍。
跨专业课程建设:强化机电贸易、机电产品报关实务、机电产品单证实务、跨境电商业务等课程建设。
五、中高贯通培养关键在于一体化实施
根据《建设部关于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资格等级管理的若干规定》(建房〔2000〕12号)的精神,结合房地产评估机构脱钩改制的工作情况,现就2001年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一级资质评定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申报范围
(一)对于1999年建设部公告第16号和2000年建设部公告第19号公布的93家一级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凡按照〔2000〕51号、建住房〔2000〕96号文件要求完成脱钩改制,符合建房〔1997〕12号文件规定条件的,可以按建房〔1997〕12号文件规定的程序重新申报一级资质。
(二)已完成脱钩改制并符合建房〔1997〕12号文件一级机构要求条件,在本地区有典型作用的二级机构,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产管理局可按照建房〔1997〕12号文件要求一起申报。
二、审点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产管理局要根据〔2000〕51号、建住房〔2000〕96号以及建房〔1997〕1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加强初审工作,在初审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申报要与脱钩改制相结合。未按有关规定进行脱钩改制的房地产估价机构,不得进行资质申报。
(二)在审核机构内专业估价人员尤其是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时,既要审核专业人员数量,更要注重对专业人员实际的估价水平、估价业绩、执业行为情况的考核。
(三)考核机构的经营业绩时,考虑到当前我国估价行业的实际,对申报一级资质的估价机构的业绩要求仍按建住房〔1998〕014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四)注重跟踪管理。各地要把近两年来房地产估价机构的年审情况作为重新评定一级机构的重要依据。对于未经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机构不得申报。
三、申报时间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产管理局要在2001年4月30日之前对重新申报一级资质的机构进行初审,并将初审的有关材料(附件一、二)上报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
四、评定及公布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受理一级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报后,委托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和业内资深人士组成“一级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定专家小组”,由专家小组根据建房〔1997〕12号文件的规定对申报机构进行综合评定,提出评审意见报建设部核准,其中评定合格的机构由建设部于2001年5月31日前以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并颁发资质证书。
五、1999年建设部公告第16号公布的32家一级资质房地产估价机构有效期即将届满,但由于受房地产估价机构脱钩改制工作的影响,重新评定工作未能按期开展。为不影响其中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的机构正常开展业务,这部分机构的资质有效期可延长至2001年5月31日。2001年评定的一级房地产估价机构名单一经公布,过渡期即自动终止。
六、其它
(一)各地申报一级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要实行总量控制,做到有计划、有重点的发展,防止一哄而上。
(二)各地主管部门要结合估价机构资质的重新申报和脱钩改制工作,对房地产估价行业进行一次深入全面的清理整顿。对于未按规定标准设立的、执业行为不规范的、评估制度不健全的、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以及非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评估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产管理局要将本地区房地产估价机构脱钩改制的总体情况及二、三级机构的审批情况(包括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通讯地址、资格证书号等)一并报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备案。
附件:
一、申报一级资质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需提供的材料
二、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资格等级申报表(略)
附件一:
申报一级资质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需提供的材料:
1.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产管理局同意申报一级机构的文件;
2.申请变更机构的脱钩改制方案及主管部门同意脱钩改制方案的批复;
3.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资格等级申报表(一式三份,封面加盖单位公章);
4.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原资格证书正、副本原件;
5.机构营业执照副本(原件或复印件加盖工商部门公章);
6.机构的章程(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及有关规章制度;
7.注册资金证明或验资报告(原件或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8.出资人情况介绍及其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复印件;
9.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的任职文件及其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复印件;
10.脱钩改制前后主要房地产估价人员对照表;
11.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提供的机构人员人事情况证明;
12.专职房地产估价人员资格证明及其聘任(用)合同复印件;
一体化方案的“内功”
中小企业机房建设和管理者的心态是比较微妙的。总结起来,简单、可靠、灵活以及可量化的管理是中小企业最关注的因素。具体来看,中小企业在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方面,希望能有效改善能源效率,节省空间,增加IT 业务产出;可量化地降低CAPEX和OPEX;提升场地的灵活度,对现有架构实现兼容;增强对IT环境的管控能力;设计简单,实施快速;可通过改善密度和可用性提升系统容量。
按机构的属性来分,独立性的企业和分支型的企业在对数据中心的管控需求上会有所不同;按行业特性来分,把信息化作为部分对外服务内容的政府、金融、教育行业,以及把信息化作为内部业务主要支撑的制造、能源、医疗行业,对数据中心的可用性、能效的要求也会不同。为了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艾默生网络能源推出了SmartSolution整体机房架构,分三种场景,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方式,快速、整体、平衡地解决了机房供配电、机柜、制冷、监控等一揽子问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数据中心的建设效率。
现在,在整个IT业界,一体化解决方案越来越盛行。那么,中小企业是不是适合采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呢?“非常适合。”蓝富坤先生肯定地表示,“中小企业的IT应用虽不及大型IDC复杂,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们对机房的可用性、能效、可管理性、易维护性、易扩展性也有很高的要求,此外中小企业欠缺机房基础架构专业管理能力,这使得它们更看重品牌化的一体化方案。正是这种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可以将需求化繁为简,快速解决机房建设中的种种问题。简单的管理界面,一步到位的系统架构设计,一次性到货、安装和开通,子系统间无兼容性问题等,都是中小企业IT管理者希望获得的服务,也是一体化机房解决方案的优势所在。”
艾默生网络能源在一体化机房解决方案方面拥有多年的经验。蓝富坤先生认为,与其他一体化解决方案不同,艾默生网络能源的一体化机房解决方案在简单集成和深度整合两方面做得更好。
一体化方案并不是将各种产品进行简单地拼凑。艾默生网络能源在机房基础架构的各个领域,如供配电、制冷、支撑、管理等方面实力均衡,基本都处于业界第一的水平。因此,艾默生网络能源最了解在子系统进行深度整合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新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从而确保在提升系统能效和智能化水平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可用性,比如水平送风空调和支撑系统如何完美匹配;监控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合理地向电源和空调发送符合时序逻辑的信号;在封闭廊道的情况下,遇到停电或火警,如何及时正确地操作系统等。蓝富坤表示,上述这些细节才是一体化方案的核心价值所在,同时也是保护客户IT系统价值的关键。
蓝富坤先生补充介绍说:“艾默生网络能源的一体化方案不是在客户现场才进行集成的,而是在工厂内就已完成了系统级的联调,确保子系统之间无缝兼容,把客户端可能出现的调试问题消灭在了萌芽状态。这就是All from Emerson的最大意义。客户从艾默生网络能源获得的方案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健康而且可以保持持久运行。”
艾默生网络能源的SmartSolution整体机房解决方案的核心应用价值集中表现在高效、经济、协同和管控几方面:从高效方面看,SmartSolution解决方案可以节电27%,将机柜的功率密度提升30%,并且可以快速部署,节省数周的部署时间,维护也十分方便;从经济上看,SmartSolution解决方案可以节省机房面积达40%,降低整体拥有成本(TCO),并可实现设备利旧;从协同方面看,SmartSolution解决方案可以减少设计环节,降低实施难度,各子系统间可以无缝对接;从管控上看,SmartSolution解决方案采用统一界面完成全系统的管理,降低了机房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管理难度。 体验式营销是有益补充
“从最近几年中国市场上服务器的销售数据看,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二、三级城市的服务器销量增速明显高于一线城市。这充分说明二、三线城市的IT市场潜力巨大。”蓝富坤先生介绍说,“艾默生网络能源将通过艾星体验中心发展计划,以SmartRowTM方案为载体,和各区域内有实力的渠道商合作,将艾默生网络能源最新的高价值产品与方案带到二、三线城市的客户身边,让中小企业可以近距离地感受SmartSolution整体解决方案的价值。”
艾星体验中心是艾默生网络能源联合区域合作伙伴,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的SmartRowTM展示中心。它可以让更多的客户了解艾默生网络能源这一全新的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同时,该展示中心也是中小企业客户全面了解SmartRowTM易睿中小机房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重要展示平台。SmartRowTM是面向20~50平方米机房的模块化整体解决方案,其基础模块是一个占地4平方米的、内嵌半封闭制冷系统的基础结构体。
谈到艾默生网络能源为什么要建立艾星体验中心,蓝富坤先生介绍说,根据艾默生网络能源的调查,中小企业客户在数据中心建设初期对IT设备具有强烈的“体验和参照”的心理需求,希望近距离对应用设备进行实地考察,以此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参考依据。艾星体验中心以一套完整的SmartRowTM标准方案进行现场呈现,可以让客户亲眼看到中小机房如何建,怎样管,为客户了解设备的价值和系统功能提供了最佳体验平台。同时,艾星体验中心发展计划也是一个渠道发展计划,是对体验式营销的一次尝试,也是特许经营式销售的一次摸索。它是对艾默生网络能源现有渠道销售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
SmartRowTM中小机房IT解决方案作为一种智能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目前,SmartRowTM解决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众多中小企业的数据中心。
举例来说,在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机房项目中,由于业务量的增长导致IT设备数量增多、机房能耗总量攀升,同时机柜热密度变得不均衡,系统运维不便,此外公司也缺乏机房管理的专业人才。在采用易睿系统之后,易睿系统以整体完善的功能对客户面临的问题进行一一响应,通过高性能的供电、高效的制冷、集中的管控等,保障了IT系统持续、稳定运转,同时帮助用户实现了对数据机房和各个业务机构的集中控制管理。项目完成后,客户对易睿系统的优异性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这种一站式整体机房解决方案的思路表示了高度认可。
未来,中小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不断受到虚拟化、刀片技术、云服务等新技术的影响,机柜空间将被更高效地利用,机柜的热密度将逐步抬升,远程智能管理/无人值守将成为用户的基本诉求,快速交付、灵活扩容也会在机房建设的规划初期就受到重视。蓝富坤先生表示,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植力度的加强,中小企业数据中心市场未来会稳步、健康发展。
相关链接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工业生产自动化条件下,数字化油田飞速发展,并且得到了深度应用,油田数据中心是数字化油田的中心“枢纽”,承担着设备放置、网络核心、数据存储、通讯等,是信息化的心脏。数据中心的运维要实现一体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本文就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信息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77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1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147- 02
0 引 言
在“互联网+”时代,工业生产自动化条件下,数字化油田飞速发展,并且的到了深度应用,计算机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的数量日益增多,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系统设备不断增加,数据中心做为单位信息交换及数据处理的核心,科学管理尤为重要。油田数据中心建设规划要体现先进性、前瞻性、实用行、合理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环保性和扩展性。数据中心的运维要实现一体化管理,让机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机房运行的全面情况,对机房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1 数据中心规划建设
数据中心规划建设要根据数字化油田发展的长远战略,围绕数字化油田业务和信息化建设要求及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按照先进性、前瞻性、实用行、合理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环保性和扩展性原则设计,体现“满足现在、面向未来”的设计思想,对设备、机房环境、作业流程等做全盘性考虑、规划和实施,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在最佳环境下运行,切实为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动力环境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为工作人员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工作环境,为管理人员提供安全、高效的管理手段。
2 数据中心一体化监控管理
数据中心的动力、环境等设备良好的运行是保证应用系统及网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是数据中心高效运行的基础支撑、必要条件,一旦出现温度过高、湿度过高或过低、供配电系统不稳定等故障,会引发机故,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会、丢失宝贵数据。为了保证应用系统和通讯设备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必须对机房里的动力、环境等设备进行现代化的自动监测和科学管理。机房一体化监控管理系统,能让机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机房运行的全面情况,对机房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是相关人员管理机房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数据中心建立一套一体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精密空调、UPS、温湿度监测、漏水检测、门禁、视频监控等环境设备及IT设备,和消防系统建立联动,实现7×24×365的全面集中监控和管理,保障机房环境及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减少预防事故发生,实现无人值守,智能管控。系统要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等现代化技术,功能上实现对各个智能设备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的显示、存储等,实现故障自动检测与专家诊断功能以及丰富的报警功能,一旦发现设备隐患或故障,系统即通过多种方式语音报警、Web端语音报警、电话语音报警、短信报警)报告管理人员,并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指导值班人员解决问题。数据中心一体化管理在提高了机房环境系统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整个机房环境的运行效率,延长设备寿命、极大提高了机房环境运行管理水平,实现了对机房环境的科学管理。
3 数据中心维护管理
3.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数据中心各项管理制度是良好运行的关键,做到有章可循,制度规定要对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做到准确的描述,做到没有漏洞。根据日常管理,建立《数据中心管理规定》《数据中心应急预案》《数据中心进出人员管理规定》《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相关规定,强化责任意识,保障数据中心安全。
3.2 安全管理
安全是个永恒的话题,数据中心的安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电安全,不私接乱拉线缆,使用合格线缆,任何一违规使用,可能造成设备损坏,甚至火灾和人员伤亡,做到标识清楚。二是网络安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病毒、攻击泛滥,数据中心各种应用系统及网络容易感染病毒,受到非法攻击。做到合理使用防火墙及杀毒软件,杜绝使用盗版软件,及时安装补丁、升级病毒库,不安装不明软件。三是系统安全,所有系统设置安全性比较高的密码系统,做好字母加数字加字符,定期备份数据,更新系统。四是人员安全,完善安全措施,做好工作人员安全培训,特别是突发事件下的安全事项,做到懂业务懂安全。
陕西移动通过引进艾默生的动力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了一个安全可靠的GSM网络动力系统,进而为企业提高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陕西移动是陕西省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截至2006年底,陕西移动的GSM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省99%的市、县、乡,客户规模突破1000万户。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移动通信产业转型的需要,陕西移动始终在不断地建设和改善其GSM网络。陕西移动通过引进艾默生的动力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了一个安全可靠的GSM网络动力系统,进而为企业提高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陕西移动的GSM网络由位于GSM网络核心位置的“通信局站”和处于GSM网络边缘位置的“通信基站”两大部分组成。针对这两类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不同情况,陕西移动引进了不同的艾默生动力解决方案。
在“通信局站”方面,陕西移动为大型“交换局”机房(如通信综合枢纽)引进了多套艾默生PS481000系列大容量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采取N+1的备份方式)、多套艾默生Hipulse系列UPS(组成“1+1直接并连”冗余系统)、上百台艾默生ChallengerM+机房专用精密空调和全球顶级的豪华型空调,以及艾默生的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PSMS);为中小型“交换局”机房(如端口局)引进了多套艾默生PS481000系列开关电源系统、多套“200KVA1+1UPS并机系统”、数台艾默生ChallengerM+机房专用精密空调,并安装了PSMS系统的监控单元(SU)。这些监控单元为陕西移动对全省通信机房和通信基站进行集中监控奠定了基础。
在“通信基站”方面,陕西移动为“室内通信基站”引进了艾默生的PS系列一体化电源系统和DATEMATE3000系列空调,并安装了PSMS系统的监控单元;为“室外通信基站”引进了具备整流、配电和远程监控等一体化功能的艾默生EPC系列一体化户外电源柜。
经过多年合作,陕西移动与艾默生在GSM网络动力系统的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泛“服役”于陕西移动GSM网络的艾默生网络能源设备,很好地支持了陕西移动GSM网络的高质量运行。而艾默生也凭借着与陕西移动的多年成功合作经验,于2007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获得了陕西移动首次评选出的“设备供应最佳合作伙伴”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