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02:28
导语:在公共艺术展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华艺术宫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中华艺术宫开馆展览由《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来自世界的祝贺——国际美术珍品展》《锦绣中华——行进中的新世纪中国美术》《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以及“名家馆”5个部分组成。推出贺天健、林风眠、滑田友、关良、谢稚柳、程十发、吴冠中等七位艺术大师的300余件作品,并在2楼展厅联合陈列其他著名艺术家的160余件艺术作品。
中华艺术宫以上海国有艺术单位的收藏为基础,常年陈列反映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的艺术珍品,并联手全国美术界,收藏和展示代表中国艺术创作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
(来源:文章屋网 )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了良好身体素质,技术动作水平,而且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进攻意识和战术运用能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高校篮球训练中个人进攻战术意识培养和提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篮球训练 个人进攻 战术 作用 培养
一、篮球进攻意识
进攻意识是运动员在发挥战术的过程中支配自己行为的带有一定战术目的的意识,是运动员根据对方的防守情况正确地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完成比赛任务的各种方法手段在运动员头脑里的反映,是运动员进行战术活动时自觉的心理活动,在全面观察场上情况的基础上,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及时思维活动采取合理运用技战术配合,创造投篮机会,以便有效地制约对方,获得胜利。
二、高校篮球运动员在篮球训练比赛中个人进攻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比赛时选位、跑位能力不强
高校篮球运动员中不管是课堂的教学比赛,还是课余自发的比赛,场上经常出现围挤,大部分队员都是在有球的一侧移动,造成位置上重叠的错位现象。在篮球比赛中跑位不正确,选择跑动时机、跑动路线不合理,在快速激烈的攻守对抗中,队员往往不能及时快速地向篮下发动快攻以致在比赛中造成快攻次数较少,得分不够多,这是高校篮球运动员中普遍存在着移动能力问题。
(二)传球时机掌握不准确
控制球的队员只顾自己的行动,不观察场上攻防队员的位置和移动,以至同伴跑出空位后,却不能及时地接到球进攻或接球时进攻的大好机会已经丧失。这种传球技术的使用时机、使用空间的运用意识在我们高校篮球运动员中仍有存在。
(三)技、战术运用不合理
高校篮球运动员在学到一种有用的技术、战术后,只是机械地去模仿,生搬硬套,一旦遇到场上防守情况发生变化,就不能及时地改变战术。
(四)整体配合意识差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需要全体队员的协同配合,无论怎么样的进攻都要求全体队员的尽力合作。有些高校运动员这方面的意识较弱,经常是一人单打独斗,而得不到同伴积极主动配合,这种整体配合意识不强,会影响到全队的战斗力,导致比赛的最终失败。
三、篮球进攻意识培养和提高的途径
(一)篮球基本技术训练的同时渗透战术意识的培养
在篮球的技术训练中,对最基本的动作要领要反复多练,特别是技术的主要环节更要多练,使运动员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并注意及时过渡到与其它技术相结合的训练,要按照比赛时技术运用的基本规律加以训练。在训练中必须重视潜移默化地进行意识熏陶,把学、练与用、变结合起来。运动员在比赛中用正确“篮球意识”作指导,使技术、战术在运用与应变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二)提高比赛中的观察、应变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是培养正确“篮球意识”的门窗,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重要条件。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对任何一项技术动作、战术的运用,都取决于能否周密地在瞬间内作出正确的观察、判断。为此在技术训练中的初期就必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运动员的视野训练。在两个技术动作以上的组合性技术衔接中,特别要注意观察,这对运用应变技术、战术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三)提高场上情况的分析判断能力
运动员通过场上的观察预测,掌握对方的技术特点及战术规律,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从心理学角度讲,运动员必须具备在篮球上进行感知、分析、判断和思维等综合性心理活动的能力,就能准确的判断出对手的配合意图,有的放矢,调动对方,避其所长,攻其所短,采用针对性强的进攻对策。运动员通过观察,预测出进攻者将采取的真实意图,对其动作的真假虚实能有合理判断,以便在必要时间内用必要的进攻动作,先发制人地突破防守,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使主动进攻,才能真正发挥进攻的攻击性。
(四)加强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和战术的训练
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和战术的培养是篮球意识的物质基础,没有很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那么技术的运用、快攻的速度就无从谈起。同样基本技术和战术掌握也会影响着篮球进攻意识的发展,必须贯穿进攻意识的内容,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加速进攻意识的培养。
(五)掌握阵地进攻的普遍规律,形成牢固的进攻意识
随着篮球攻守转换速度的加快,各队都重视对快攻的抑制和制约,这就要求在进攻中既能打快攻,阵地进攻也能根据其普遍规律,采用各种移动进攻的战术配合,实施有效的攻击。阵地进攻中战术配合的规律,不外乎是在前锋、中锋、后卫之间所做的掩护、策应、传切、突分等四种基础配合上的各种人员的多少,方向、位置、角度、路线以及时间、空间的变化。
(六)多进行直观性教学和训练,观摩高水平球队的比赛
教学和训练中可利用挂图、录像、电影等一些直观性资料进行分析讲解,让运动员参与研究讨论,集思广益,在分析中求得共识,另外创造条件让运动员参观或观摩高水平球队的比赛,以丰富临场经验,培养运动员合理运用技、战术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对进攻战术意识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运动员根据场上情况,及时、主动、合理并富有成效的迅速选择战术和合理运用技术的瞬间决断的能力,是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体现,实质上也就是运动员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为的一种心理过程。对进攻机会的传统理解,限制了高校篮球运动员主动性的发挥,限制了技、战术的机动灵活性,不利于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所以,必须破除传统观念,对进攻战术意识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攻篮意识”是培养进攻战术意识的中心环节,必须抓住不放
队员的进攻战术意识,表观为队员根据比赛场上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并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篮球比赛中的所有技术、战术,都以投篮为中心进行的,必须在进攻训练中与心理训练相结合,在强对抗中强化攻篮的自信心和动作的稳定性,这就决定了“攻篮意识”是培养队员战术意识的中心环节,所以要不断强化队员的“攻篮意识”。
3.应重视进攻意识能力的培养
应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进攻意识的关键在预见判断能力(预见性和及时发现做出准确的判断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自动化快速反应、高度的注意力、能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应变,做出相应的能够有效的运用技战术水平。
(二)建议
1.建议培养进攻意识就要在基础训练中,把技术和战术培养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提高战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进攻意识,强化攻篮意识,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并要展开一系列的纵深研究,形成理论成果,指导篮球运动实践,以适应现代篮球比赛的需要。
2.要给学生以完整的进攻意识概念,在教学和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攻击意识勇猛顽强的意志品质,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要通过教学比赛检验个人进攻意识,研究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和训练工作。
3.充分发挥声像教学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当今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组织运动员定期按时地观看与教学有关的影像资料,变单纯的语言讲授为生动而有视听效果的音像教学。运用录像设备,对运动员在练习和训练中进行摄影,然后再播放,使之成为教育个别队员和个别训练或相应措施的依据,同时检查教学和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1):185-186.
[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员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4.
[3] 叶国雄.篮球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89.
[4] 刘静.浅析篮球训练方法中的意识培养[J].中国体育科技.2008(4):32-33.
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将荣誉推出新展:前进的丰碑。本次展览将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展出法国摄影师Eric Tabuchi的作品。他的艺术创作跨越图像收集、摄影和雕塑三个领域,专注于建筑领域尤其是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如房车、水塔等不起眼的事物,它们往往被置于城镇边缘一些不知名的角落里。本次港大上海中心展览中的“拆与建”即从某种程度上展现了由精彩的独立造型到多重组合的过渡。
展览时间:2013.05.18--2013.08.18 展览地点: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画廊
亚历山大·考尔德与简·普鲁威双人联展
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和简·普鲁威(Jean Prouve)这对好朋友兼合作伙伴在他们各自的领域——艺术和设计上展示了相似之处,而此次展览则是在两人将新技术在其各自作品宽广的表达领域上的运用进行了对比。考尔德的动态雕塑作品是对于动态抽象的形态和色彩的完美研究,而他的静态雕塑作品如“Stabile”(1975)——件由金属片构成的壮丽雕塑作品,则展示了考尔德对于重力原则精妙的掌控与运用。普鲁威在设计中使用的刚硬、独特的线条在家具和建筑项目中则一目了然。
展览时间:2013.06.08—2013.11.02
展览地点:法国高古轩画廊
从卡塞尔走来——漳州国际公共艺术展“从卡塞尔走来一漳州国际公共艺术展”开幕暨碧湖生态公园开园典礼在漳州举行,这是海峡西岸地区第一次举办如此规模的公共艺术大展,一共有29组艺术家的32件大型艺术作品出现在碧湖生态公园内,为漳州市民和来自各地的游客带来一场艺术盛宴。
展览时间:2013.06.16--2013.11.30
展览地点:漳州碧湖生态公园
当油画遇上老榆木
历史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
移动的光——纸上奇幻乐园特展
生活有“纸”更精彩
n次性:身体使用说明书·设计展
前奏——青年艺术家联展
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金氏彻平:卓之物
彼得·科芬个展“处处”
问道:靳埭强作品展
万物生:姥姥家与博斯的乐园
2013 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一回展
2013雅昌艺术家联展
展览时间:2013.06.04-2013.08.31
展览时间:2013.06.08-2013.08.30
展览时间:2013.06.08-2013.09.07
展览时间:2013.06.10-2013.08.23
展览时间:2013.06.22-2013.08.11
展览时间:2013.06.22-2013.08.15
展览时间:2013.06.25-2013.08.25
展览时间:2013.06.28-2013.08.18
展览时间:2013.06.29-2013.10.06
展览时间:2013.07.05-2013.08.26
展览时间:201 3 07 1 3-201 3 08 21
展览时间:2013.07.13-2013.08.24
展览时间:2013.08.25-2013.09.08
展览地点:广州市同福西路199号万科华庭
展览地点:成都当代美术馆
展览地点:台北市树火纪念纸博物馆
展览地点: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展览地点:广州国际单位二期c3栋艺术中心
展览地点:上海Homeless画廊
展览地点:中央美院美术馆
展览地点: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地点:美国赫什霍恩博物馆与雕塑公园
展览地点:广州红专厂C1展馆
展览地点:北京杨画廊
选择城乡交汇中的官任村闽南老厝,很大程度上突显空间关注的主题取向――用当代艺术的方式探讨城乡关系,甚至用当代艺术点亮闽南传统村落。空间不仅是一个当代艺术空间,更是具有社会关怀的艺术场所。创始人在享受艺术创作与展览乐趣之余,也和有着共同艺术旨趣的同好们一起交流、分享。
2016年7月3日是空间艺术展首次对外开幕的日子。一座不甚起眼的80年代闽南条石老厝,如果不是带路人的指引,很难将其与艺术空间联系到一起。穿过窄憋的小巷,转身进入老厝的屋廊,与其说这是一处当代艺术空间,不如说它只是经过打扫与布置的两层楼式的闽南老厝。卢┡粲肷蚍矫舯硎荆这是他们三个月前看过周边各大村落老房后最理想的一处场所,除了空间适宜,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接触的村民村貌也让他们颇为亲切,一切都很自然。谈及在此创办空间,卢┡籼寡裕因为与从事设计师工作的沈方敏有着共同的艺术理念,加上工作便利之需,他们希望这里既可以实现艺术创想的展示,又兼具个人工作室,更作为艺术同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交流场域,此外还能是村民喝酒聊天的公共空间。
空间不会刻意为了办展而办展。首次艺术展“decoin负币”的策展与实现,从村民参与空间布展到朋友圈的转发通告,没有商业介入,一切秉持公益艺术展览的概念。“decoin负币”,早在2015年底它只是沈方敏与艺术朋友推出的一本独立杂志的纸上主题,本次展览恰好延伸至实体艺术空间。在沈方敏看来,这样一个主题或许不易理解,但它正契合空间力求通过当代艺术表达社会观察的一种尝试。当问及空间接下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内容时,两位创始人只在简单的言谈之中表示,除了会持续不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外,空间也会尝试推出“食”“ 酒”,乃至“眠”等一系列延伸项目。这些主题的筹划与执行,将使得空间进一步融入官任村的日常,或许能从中生发艺术创作的火花。
Q&A空间×海峡旅游
卢┡簦哼空间创始人之一,1984年生,摄影师,漳州平和人,曾获平遥国际摄影节优秀摄影师大奖,现居集美。
沈方敏:空间创始人之一,1983年生,设计师、摄影师,浙江金华人,空间开幕艺术展“负”主要创作人,现居集美。
海峡旅游: 空间毗邻三影堂,相较于这样大型的艺术机构,空间会有什么不同?
卢┡簦合嘟嫌诖笮鸵帐趸构的标准化运作,空间可以说是“非标”的小众艺术空间,这里除了会有不同的当代艺术展外,本身也是我们的个人工作室,更是朋友进行艺术交流与分享的空间。
海峡旅游: 作为空间的开幕首展“decoin负币”,这是怎样的一个展览?
沈方敏:本次“decoin负币”这样一个艺术主题,主要是想通过空间展示出的装置互动内容,表达我们所在的社会已深陷充满各种过分欲望的消费,从而带来大量的社会消耗。既然货币购买欲望带来消耗,那么艺术家创造出“decoin负币”这样一个符号用来购买消耗,由此想从中带出一种社会的批评。如想进一步 了解“decoin负币”,不妨亲自造访空间,我们提供配套的文本手册可以帮助理解,当然空间里的大部分装置可以参与互动体验,或许从中可以有更直观的体会。
海峡旅游:对于这样一场展览,空间所在的集美官任村村民都有什么反应?
卢┡簦捍蟛糠执迕窕本上抱持好奇与观望,目前只有少数村民与房东来过展览现场,在我们稍作些许介绍后表示有点好玩,但主要还是聊天喝酒。接下来我们会尝试将展览延伸至户外,希望可以跟村民打成一片。
海峡旅游:坐落于交通不便的官任村,空间如何解决吸引受众前来观展?
卢┡簦菏祷八担我们不是那么在乎交通是否方便不方便这件事,本身我们对观展人数的多寡就没有特别在意,相信对我们展览感兴趣的人自然会来到我们的现场。目前我们对外传播的主要渠道是依托朋友们的微信朋友圈,从展览开放之日起,前来观展的人数其实已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文化类非盈利机构,特别是作为公共服务单位的美术馆怎么策划,做出特色,简直是让各位馆长想破了头。打造品牌,以更加优化的方式定向服务特定人群成为美术馆运营的主要方向。但怎么能在艺术圈叫好又在公共服务层面上叫座,其中的平衡难以把握。
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野蛮生长一样,中国的美术馆也在21世纪初呈现出磅礴之势。据中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各地官方美术馆就有310家,各类民营美术馆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品质上并不逊色于官方场馆。在迅速崛起的美术馆丛林中,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每一个参与者面临的问题。
环顾各地方美术馆的展览策划,在没有更多经验借鉴的当下,纷纷将目光投向青年艺术。青年艺术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领域,它脱离传统艺术规则的束缚,顺应新艺术发展的趋势,把握未来的希望。何香凝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武汉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都以对青年艺术持续的关注受到业界的瞩目。而身处文化中心外的地方美术馆往往缺乏能够独立支撑青年艺术展览策划的能力,所以几个活跃在青年艺术领域的策展人频繁亮相于各种青年活动。选取的艺术家也逐渐成为系统,作品样式反映出策展人的趣味。
“城怀味象――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10月28日在深圳美术馆开幕,将基于地方文化的展览策划推到台前,给这座特区新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样式。“澄怀味象”出自宋代书画理论家宗炳的《画山水序》,“城怀味象”从此而来。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有代表性的,非深圳莫属。这座仅有30年历史新城的成长,展示的是一种中国效率和中国速度。比邻香港的优越地理位置,更是带动了深圳的文化活力。“城市”在这里无疑代表着更多意义。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游江、朱小钧、宋以“异域镜像”、“身临其境”和“景象意象”三个部分向观众呈现了不同情境中的城市。
在不断追逐“新”艺术的方向上,早期美术馆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除北京、上海等青年艺术项目被持续关注并与艺术家持续合作之外,地方美术馆很难持续跟进艺术家的成长与发展。因地制宜策划展览就成了美术馆运营的必然方向。持续对特别主题的关注首先是一种类型化的整理。其次,长期的积累将变成一个视觉集合,反映一个地区的视觉演变。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以地理为话题的《高原?高原》、黑龙江美术馆以地方艺术生态为主的版画艺术展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展览品牌。《城怀味象》的对城市视觉的持续关注也将为深圳的城市文化聚集一笔艺术财富。
The 13th China Sculpture Forum and 2007 Pan-sculpture Art Exhibition had been held on schedule in Shanghai WTO Mall from Oct,10th to Oct,14th . Through which, "Pan-sculpture" had been coordinated and explored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批准的《2007泛雕塑艺术展》暨“第13届中国雕塑论坛”,于今年10月10日~14日在上海世贸商城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雕塑》杂志社、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步正发先生出席了活动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傅立民先生亦出席论坛,并为在展览中获得“金手指奖”的6位艺术家颁发了奖杯,以表彰“泛雕塑”之典范,激励创作。
步正发副会长在开幕式上的发言中谈到:《2007泛雕塑艺术展》和“第13届中国雕塑论坛”的召开是文化创意产业在雕塑行业有意义、有价值的尝试和探讨。“泛雕塑”将雕塑的理念延伸,推动雕塑与建筑、雕塑与公共空间、雕塑与材料、雕塑与科技、雕塑与市场、雕塑与家居产业、雕塑与传统手工艺等方方面面的结合与嫁接,为雕塑产业的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道路。同时,他也对雕塑专业委员会及中国《雕塑》杂志社十余年来积极推动中国雕塑事业发展所做的工作表示极大的认可和鼓励,并希望中国《雕塑》杂志社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能在雕塑产业发展方面做一些更为切实的工作,打造雕塑创意产业链,完善创意产业生态。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门类与产业结合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这意味着“雕塑”行业的发展不是以艺术之名孤军奋战,而是以艺术的标准来推动各种产业向个性化、高端化发展,为他们提供理念支持、创意支持,同时也借助相关产业的力量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持、技术支持,促成互相之间良性的循环发展。因此,本次活动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分别对“泛雕塑”作出了梳理与探究。
论坛:学术探讨厘清思路
“第13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为“泛・雕塑”,为期两天,共有50多位来自全国各大院校、各雕塑院的理论家、雕塑家、批评家以及雕塑、景观企业负责人参与。论坛代表们纷纷就雕塑艺术的概念边界,雕塑艺术与现当代材料、技术、观念的碰撞,雕塑与城市公共景观、雕塑与旅游文化,雕塑与文化创意产业、雕塑艺术市场、艺术传播的美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激烈的争论。尽管各执己见,最后争论的各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派别:1、坚持传统、精英雕塑:对今天雕塑越界现象和工艺性、装饰性、生活化、实用性等等的雕塑品质和质量表示质疑;2、认可但持保留态度:从美术史的角度而言,雕塑泛化现象由来已久,泛化是一个进步的大趋势,那么如何避免这个趋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专家之间引发了关于“审美”及“时代精神”的辩论;3、抛开概念上的争执,从市场角度谈: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如何与其他门类进行交叉、互动,扶持一个新的高品质的实用艺术品、装饰艺术品、公共艺术品市场?4、抛开概念上的争执,从学术角度而言:如何保证“泛雕塑”的先验性?因为艺术要走向生活,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公众妥协,削弱它的个性;如果雕塑的发展一直被置于“妥协”的背景之下,很容易丧失它作为艺术独有的前瞻性和创造力。
以上的几类见解之间,事实上并没有存在必然的敌对关系,而是分别站在美术史、艺术呈现表征、市场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泛雕塑”并非是一个标准的定义,而是一种现象,通过论坛的交流,我们的目的是达成对“泛雕塑”文化创意产业的一致认识,寻求更好的发展策略。诚如《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所言:统一思想,才能拧成一股绳,共同把雕塑这块蛋糕做大。为了在实践上进行“泛雕塑”的探索,主办方便以展览的形式搭建平台,直观地叙述“现象”。
展览:视觉体验引发关注
《2007泛雕塑艺术展》主题为“科技・雕塑・生活”,属于大型综合性雕塑展览,展览面积近6000m2,参展作品是主办方在“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首届中国职业雕塑家联展”、“2007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等大型学术展览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征集方式遴选而出。展览不仅汇集了雕塑名家之作,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新人新作。
本次展览的展区按照艺术水准分为两大部分:A区参展者多为艺术院校、艺术家工作室、画廊;B区参展者多为公司、企业、实用艺术、传统工艺门类。参展艺术家有来自中国大陆各地,还有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意大利、美国、肯尼亚等地的。参展作品不仅在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上无所拘泥,在观念创新方面也有极大拓展。中国美院公共艺术系为我们展示了光、电、磁以及结合其他新材料新技术而成的动态雕塑。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第九工作室、江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我们带来了艺术与家居设计结合的巧思妙作。鲁迅美院雕塑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北美院、天津美术学院则推出院长、系主任级别的教师作品,实力非凡!清华美院纤维艺术实验室、景德镇陶瓷学院和闽江艺术学院分别携软雕塑、陶瓷雕塑和漆雕塑参展,不同材质美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台湾雕塑学会则有志于打造一个小型的泛雕塑展,以推介台湾优秀的雕塑家。上海、四川、安徽、郑州等地雕塑院也各自占了一席之地。至于艺术家工作室,韩美林、李象群、陈志光、罗小平、王小蕙、霍波洋、殷小烽、汪天亮、朱成、许鸿飞、吴为山、张峰、魏华、姚永康、施秉谋、黄剑、秦红等等知名雕塑家和一些后起之秀,更是不可胜数。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的雕塑富有装饰性的美感,颇具民族特色、个性强烈,自成体系。陈志光的不锈钢蚂蚁则悄悄爬进了会场,蛰伏其中。黄剑、秦红两位女雕塑家带来风格迥异的玫瑰,妖艳与典雅,竞相争妍。
为了扩大展览影响,推动雕塑艺术普及教育,在10月13日当天,主办方组织上海徐汇中学、怒江中学等院校师生参观展览并与年轻艺术家王M、林家卫进行艺术创作互动活动。王M的《玩偶》,通过艺术家、参与者和玻璃钢翻制的服装之间的交流,试图探索:“我是谁?”、“谁是玩偶?”等深刻的生命哲理。林家卫则以娴熟独到的技巧与手法为观众进行现场泥塑表演,观众们也参与到泥塑创作之中,趣味盎然。本次展览持续至10月14日结束。
本次展览还评选出了6名金手指奖、46名优秀奖、3名最佳组织奖及1名科技创新奖。获得金手指奖的艺术家分别为:吴为山、魏华、刘海峰、黄剑、黄小明和汤文伟;获得最佳组织奖的为台湾雕塑学会、0工厂艺术中心以及意大利的FYR画廊;获得科技创新奖的为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
杨振中1968年出生于浙江杭州,自1997年起生活并工作于上海。作为上海这个地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这是杨振中首次与国内公共美术馆合作的个展,囊括了从其九十年代末起至今创作的录像装置、单频录像、装置等十余件作品。这些作品的聚集清晰勾勒出杨振中创作的部分轨迹与脉络,并充分展现出其艺术媒介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及内在的一致性。
杨振中创作的主题之一,便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强化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矛盾与错乱。这种社会偏差被艺术家以一种戏谑调侃的方式来处理,营造成为某种看似纯粹或有趣的游戏场景。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览主题的中英文语义并不一致,这也激发了展览的多重可能性。
展览时间:2013-08-17~2013-11-17
展览地点: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
“禀情之物”张培作品展
张培的绘画都有一个清晰的图像或物的底本,比如太湖石、花瓶、骷髅、树枝、鸟等等。但是,张培的目的不是如何塑造这些图像或物,而是通过对这些图像的绘制和物的塑造解放颜料。所以他的作品画面总是处于图像(物)与媒介(颜料)之间的交界处。其作品不仅释放出画面的节奏感,而且巧妙地将视觉性与触觉感融合在一起。展览将展出张培08年至今的二十余幅经典作品,这次展览不仅能带我们了解张培的实践创作的反思和认知,其作品更为我们对于现代主义的重新理解提供了契机。
展览时间:2013年8月17日-9月15日
展览地点:艺凯旋艺术空间
“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
“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根据作品类别,被划分为“雕塑之象”、“油画之象”以及“水墨之象”三大部分,所探讨的,是一个关于“造形”与“造象”的问题。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均有丰富的国际参展经历。从他们的视觉表达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家的叙述早已超越了视觉意义上的“造形”,而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植根于现实生活的,意象性的精神“造象”。因此,无关“具象”或“抽象”,在超越“形”的局限后,观者对作品的感知将会更为纯粹、有趣且被赋予更多想象的空间。
湖北美术馆此番与中国雕塑学会合作,在展览策划,参展作品,展览结构,甚至空间展示方面,展览都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与变化。“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由欧洲展出回到北京,经北京又移师武汉,已经不是一次单纯意义上的巡展,而是对其关键词“无形之形”的延伸、拓展与再创造。
展览时间:2013年8月10日~2013-09-14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
“个体的形迹”孙佰钧、何灿波、吴少英水墨作品联展
“实验水墨”在中国大陆已有近三十年的创作实践,而“实验水墨”得以相对充分的发展则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孙佰钧、何灿波、吴少英便是这一时期以来“实验水墨”创作的代表性艺术家。孙佰钧,何灿波、吴少英是三位风格非常独立且鲜明的水墨艺术家,他们无论对于水墨的理解还是个体创作中的精神指向都不尽相同。正是基于三位艺术家长久以来对水墨艺术的不懈探索,红门画廊推出本次水墨联展,同时在学术上注重对三位艺术家个体创作经验的把握,避免用一种笼统的方式去理解每一个水墨艺术家的长期独立实践。
展览时间:2013年8月24日-9月11日
展览地点:红门画廊
Kaarina Kaikkonen个展
Kaarina Kaikkonen的装置作品以别具匠心的方式“嫁接”在不同的地方,如土地、建筑和绿地。塑料与视觉关系建立在作品及实际空间之间,使用了另外种无形却强大的元素将其连结起来,这个元素就是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类——首先是她本人——与这些地点之问的联系以及他们在这里经历的故事。
她创作艺术的方式让人完全融入在其作品中:人们可与其作品有亲密及私人的接触,并通过个人“共鸣”来感受。这就是她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及年龄层的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欣赏Kaarina Kaikkonen的作品对我们有很大的助益,让非专业人士突破对现代艺术的疆界。这是因为她的作品不是一门自负的艺术,而是一门直接的艺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反映每个人的真实生活。
展览时间:2013年8月8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chi K11艺术空间
“假的”中国艺术家群展
“假的”是一个极端的答案否定式判断。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在某个条件下才能得出,没有前提、条件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本次展出的作品都和“真”与“假”,“虚”和“实”有关。艺术本身并不存在真假,每个作品具有自身的上下文关系和语境。暂且不提艺术技巧,对于当代艺术作品,我们往往会问及这个想法或者观念是否有意思,是否符合经验或者经验基础上的想象,是否更接近某个真的东西,这时候人的判断就会使用对错这个二元答案。当艺术进入一个公共空间的时候,艺术的价值是与观众一起产生的。艺术家期望观众能有经验或者想象上的共鸣,观众绝不会发现艺术家要言说的全部的真。
“假的”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觉得它是不是假的,在此时此刻,或者一段时间内。
展览日期:2013年7月27日-8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798艺术区NUOART画廊
灵与魔——郑宝成个人雕塑展
民间木雕艺术家“灵与魔——郑宝成个人雕塑展”将于2013年明10日至9月10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主办,独立批评家、策展人朱其策划,将展出艺术家郑宝成先生近年来所创作的20余件跨越不同风格语言与形式内容的雕塑作品。
郑宝成是一位才华全面的雕塑家,他的艺术生涯经历了三次转型。
展览日期:2013年8月10日-9月10日
展览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破界——王小松新个展
此次展览是王小松2012-2013欧洲巡展的第三站,他将这次展览定位于近两年新创作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均着重于在其原有的艺术形式上的进一步探索:早先,他在画布上制造类似弹孔的空洞,并于夹层内部附着添加物来突破二维平面的空间限制——现在,他直接塑造即时的立体结构,直接实现三维空间的绘画新语言——这是在架上绘画领次展览是王小松2012-2013欧洲巡展的第三站,他将这次展览定位于近两年新创作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均着重于在其原有的艺术形式上的进一步探索:早先,他在画布上制造类似弹孔的空洞,并于夹层内部附着添加物来突破二维平面的空间限制——现在,他直接塑造即时的立体结构,直接实现三维空间的绘画新语言——这是在架上绘画领域中用“塑造”的方式革新形式语言的大胆突破。
方法论养成——雕塑的另一种可能
“后”时代实验艺术教学面面观
为大于细——关于当代绘画创作新生态的一次观察
全世界的未来: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
是&非: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
与摄影有关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
中国实验电影与录像的双重定位
观念艺术——其背后都隐藏了些什么
译后记:工业时代如何批评艺术
东西方通道——巴塞尔艺术展香港
第八届AAC艺术·生态·观察巡展美国站
漂流的游士——日常中的静默修炼
“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的三个维度
当代岭南派室内空间设计风格的特征
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的公共空间探索
虚拟美术馆的公共价值
艺术展陈和居民文化的互动——日本福武基金会
全方位体验的弗拉门戈博物馆
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的专业化经营
被化为绘画的血肉之躯的文字
刘可的抽象画:纹写生命梦幻的皱褶
陈墙:在纯粹观看的平面上
由可见到不可见:可见之异境
从再现到重构——侯宝川的风景历程
亚洲新版图——2014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2014釜山双年展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日常话语与观念生成
喻红:性别是策略,我只画我的画
第三届“中国青年批评家论坛”纪要(节选)
一种理论化的图像——对“超级景观”展览主题的思考
国际语境下的中国水墨与当代艺术实验教学
维也纳学派与20世纪西方美术史学
从外看:来自中国30年的当代艺术
关于“西云东语: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展”
在故宫里讲述AAC奖项“获奖者”的故事
威尼斯平行展,能且仅能自娱自乐
“第8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花落谁家
谢德庆:最后一个十年
谢德庆的五个“一年”与一个“十三年”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艺术史的性质、意义、方法
维也纳学派与20世纪西方美术史学(中)
2013季学术活动周与人才培养思考
案上画与架上画:对中国画的跨文化分析
改变看法还原水墨的真实存在
水墨与年岁——一个生命哲学的思考
从近年中外水墨展览看当代艺术
作为此次湖北艺术家在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杰出的中方策展人,冀少峰甚至得到了意方的认可――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专门为他颁发了“最佳策展人”奖项。此次在威尼斯双年展的众多平行展中,《对望:中意当代艺术展》更像是在中意艺术家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全球化的大环境的融合下如何彰显本土文化的自觉与自醒意识,正是策展人冀少峰所要极力强调的。
“这种交流展是很特殊的,一方面,透过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让中国了解意大利最前沿的文化动态与艺术观念,特别是新一代意大利艺术家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真诚思考;而另一方面由于参加《对望:中意当代艺术展》的中方艺术家以在当代艺术领域既有声望又很活跃的一批湖北籍艺术家为主,在这个具有全球化色彩的展览中又较好展示了湖北当代艺术的发展状貌。”冀少峰说,这些艺术家也是中国当代文化的缩影,进而把中国湖北的关于当代社会文化,政治的思考传递给西方世界,也使西方世界对于当下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态势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从策展人到艺术家
此次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方面,很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由中意双方各自推荐一位策展人,从而打破了其他平行展只有一位策展人的惯例。而意大利重要策展人和重要艺术家参与,又将使“对望:中意当代艺术展”更容易进入国际双年展这一秩序中来。“当然,如此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由湖北大楚艺术机构这样独立的艺术机构来承担,从另一个方面更能让人反思多元渠道策划举办文化所带来的灵活性、自由性和开放性。”
《对望:中意当代艺术展》并不仅仅是围绕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展览项目,它将在意大利米兰举行中方艺术家展,而平行展结束后,意方也会来中方举办一系列的展览。威尼斯双年展的再解读。纵观历届威尼斯双年展,都是国家馆风光无限,但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变化,特别是信息社会所带来的生活方、艺术方式的变化,国家馆的影响正在逐渐被众多平行展消解。
冀少峰称,虽然说国家馆并没有什么“罪”,所选择的艺术家未必就是最能够代表参展国艺术发展状貌的艺术家,而平行展也未必在选择艺术家时能代表该参展国艺术发展现状,但耐人寻味的是,从《对望:中意当代艺术展》的主题阵容来看,不同的传统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比较,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正逐渐影响到主流价值的发展。
平行展在当代艺术领域,如装置、影像、雕塑、架上艺术、综合媒材方面展开了多角度、多元化的表现。中方参展艺术家以湖北籍为主,但他们的国际眼光、全球视野、当代文化的视角、本土文化的情怀,特别是他们对当地社会的立场意识、批判精神、价值认同和意大利当面有不尽相同之处。“中方艺术家有包括杨国辛、李邦耀、傅中望、袁晓舫、郭正善、肖丰、张展这样在模式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有着社会主义经验的文化记忆,个人的视觉经验和历史记忆相杂糅所开发出的社会主义经验的视觉表达方式,既展现出对历史的重新思考与反思,亦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切入。他们在再现历史的同时,亦再现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但是他们又没有去还原历史,而是对历史去再发现与重新评估。实则是对历史的再创造,这又构成了与历史文化、政治、集体经验与个人经验相交织的多重历史语境,进而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当代的社会现实与文化现实,回应了中国当下的变化。”
平行展的并行将成主流
此次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数个不同类型的中国当代艺术平行展同时获得组委会批准授权举办,众多中国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艺术经纪人云集威尼斯,这种盛况已使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成为中外瞩目的文化事件,同时在经费、参展资格等方面也引发了公众的不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