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02:33
导语:在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检查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检查就是对系统的各要素,生产过程中潜在安全问题进行详细检查,识别所存在的危险性,并提出改正措施,以达到促进安全生产的目的。围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检查项目,本文梳理企业经营范围及人员从业资格、安全生产基础、从业人员管理、车辆、设施与设备管理、运输过程监管与应急处置,以及事故报告与处理等方面检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1企业安全检查
企业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弥补管理缺陷、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和危害因素、及时培育并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理念与文化、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条例。通常企业安全检查内容可归结为企业经营范围及人员从业资格,安全生产基础,从业人员管理,车辆、设施与设备管理,运输过程监管与应急处理,以及事故报告与处理等6个方面,也就是,“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落实”,如表1所示。
2主要问题
2.1企业经营范围
(1)企业不了解所承运危险货物的类别,造成了超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的范围经营的状况。(2)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以及《道路运输证》先后顺序问题,导致其经营范围不统一。此外,企业还存在未年审(检)的情况。
2.2从业人员从业资格
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数量不够,取得证件类型不同(例如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职安全管理人员、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和装卸管理人员等从业人员未进行复训;从业人员离职,造成从业人员数量与企业危险品运输专用车辆数量不匹配。
2.3安全生产基础
安全生产基础涉及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等方面。
2.3.1安全管理机构
(1)企业及分支机构无相关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设立文件;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组成成员不符合要求;有组成成员变更未及时更新。(2)无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相关设立文件;组成成员不符合要求;有组成成员变更未及时更新;未进行公示。
2.3.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企业建立了责任制度,但是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写导则》(JT/T913-2014)不符,不符合企业实际(岗位职责等);未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岗位成员对岗位不熟悉;未进行定期考核。
2.3.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企业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写导则》(JT/T912-2014)不符,不符合企业实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不全面;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及装卸管理人员等从业人员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写导则》(JT/T912-201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熟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够。
2.3.4安全生产会议
企业召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和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的频次不够;安全生产会议应付了事,甚至未开;参加安全生产会议的人员不齐;开会内容不符合要求。
2.3.5安全生产档案管理
各项安全生产档案建立不齐全、不规范、不进行更新,不符合《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4-2014)的要求;档案保存年限不够。
2.4从业人员管理
(1)企业未按照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程序进行从业人员的管理,例如:未建立从业人员信息登记表、未经过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日常监管不到位(包括不参加安全培训、不参加安全例会、违法违章违纪现象严重等)、未帮从业人员办理社会统筹保险等。(2)企业未编制培训计划和长期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或者建立了并未按计划进行实施的;企业对从业人员未开展岗前教育培训,驾驶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岗前教育内容(三级教育内容)、时间不符合要求(或者培训人员不齐全);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和分支结构(如有)负责人未取得安全资格证书,或者证书类型不符合要求或未继续教育;未建立培训档案,未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2.5车辆、设施与设备管理
2.5.1设施设备
(1)检查车辆管理台账,证件不全。(2)现场查看通讯工具、标志灯(牌)配备不齐全或失效的,不符合《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2005)的要求;标志牌上的危险货物品种、类别和《道路运输证》不一致。(3)现场查看车辆经常性装备,车辆的前风窗玻璃刮水器、牵引车与被牵引车连接装置、排气火花熄灭装置、罐式车辆防倾覆装置、接地装置、紧急切断装置等有不完好现象。(4)询问驾驶员,对特殊条件下应配备何种装备(防滑链、防滑垫、牵引绳等临时性装备)不了解,或者根本就未配备临时性装备。(5)现场查看随车携带的安全防护、应急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对照安全卡核对车辆配备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消防设施设备不一致。(6)管理人员不了解机动车报废标准,报废标准和流程不符合要求;企业对临近报废车辆(或8年以上)未采取加强控制措施。
(1)企业未对车载终端进行定期检查;车辆车载监控不能正常使用或有长时间不在线、误报警、在途车辆总体在线率低于80%等未能及时处理。(2)企业监控平台不能进行车辆行驶情况的轨迹回放;平台数据库未录入车辆技术档案信息、未录入正确的驾驶员信息,或者录入信息不能实际对应或录入资料不全等。(3)监控人员不能够熟练操作监控平台;未对监控异常情况进行处理。(4)企业未落实监控值班制度,不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时有人员进行监控;企业未对车辆运行情况进行24h的监控管理。(5)企业未及时对违章行为纠正处理。(6)动态监控管理台账建立不齐全,例如:安装验收记录、检查记录、监控记录、交接班记录、违法违章处理记录,或者填写不规范。
2.5.3停车场管理
(1)企业未制定停车场管理制度,或者建立不规范;未建立停车场管理工作记录(例如:危货车辆停放管理、专用停车区域管理、警示标志管理、相关设备管理、车辆进出登记等。(2)场地租赁合同未满3年、面积不符合要求、场地内有影响危化品停车安全的作业。(3)具有运输剧毒、爆炸和I类包装危险货物专用车辆的企业:未设置专用停车区域(专用停车区域设置危险等警示牌,与其他危货车辆明显区分开,通过场地划线能明显的标示清楚),或者标示不明显。(4)停车场地存在混停现象,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例如,禁止吸烟、禁止烟火。(5)停车场无专人值守、现场查看设施设备,未配备安全设施设备或者配备不符合要求、未建立停车场设施设备台账(包括维护、保养记录)。
2.6运输过程监管与应急处置
运输过程监管与应急处置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的培训、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演练等内容。(1)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不符合《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1-2014)的要求,且未。应急预案中未明确安监局、公安、医院、消防、行业主管部门等电话号码。企业未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2009]第17号令)要求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且未明确预案的修订频次或未按频次评审。(2)应急预案的培训。企业未进行应急预案和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宣传教育。从业人员不了解应急预案内容或不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响应条件、应急程序和应急处置方案。(3)应急队伍。企业未设立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未明确应急救援人员的相关职责。企业未开展应急救援人员日常训练,且训练内容未包含相应的体能或技能;未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考核。(4)应急装备。企业未配备应急救援物资,或者清单和实际配备情况不对应。企业未对应急救援物质及装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5)应急演练。企业未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未组织实施应急演练。应急演练结束后,未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与总结;应急演练效果评审未对应急预案提出相关意见;应急预案与应急演练内容不符。
2.7事故报告与处理
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不知如何处置和汇报;企业不知该怎么上报,出现瞒报、迟报等现象;事故处理记录不完善,未按照“四不放过”进行事故处理。
3对策建议
(1)对照《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2015年3月9日正式,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结合企业《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经营范围,确认是否在其经营范围内。所有证照统一;根据当地的要求对证照的年审(检)。(2)按照30台车辆配备1人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且定期对其复训;及时聘用从业人员,以保证符合运营条件。(3)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设置有文件或资料;组成成员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负责人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若有成员变动,要及时更新发文。(4)成立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有机构设置文件和相关制度;组成成员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负责人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若有成员变动,要及时更新发文;对安全管理机构及应急救援体系进行上墙公示。(5)根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写导则》(JT/T913-2014)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编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年与各部门各岗位层层签订责任书;从业人员加强岗位责任要求的学习,对照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考核。(6)根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2-2014)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编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根据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建立标准要求以外的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学习;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执行力的考核。(7)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2-2014)严格管理,并建立齐全的从业人员管理档案(聘用日常管理解聘),且保存好人员档案。
4结语
1 农牧区客运道路运输发展现状
1.1 法规政策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支持、鼓励、规范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与规定,但对农村道路客运工作的政策和规定相对较少,特别是农村道路客运公益性的定位一直悬而未决,致使城乡客运享受的政策不一,不能形成公平竞争。加上受到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及村民居住分散特点、运距长等特殊原因,限制了农村道路客运的发展[1]。
1.2 经营现状问题
由于农村道路客运点多、面广、客流分散,加之道路状况偏差,成本居高不下,未能享受到和城市公交同等的待遇,农村道路客运总体上经营困难。长期性经营效益差,影响了新线开发和乡村支线的生存[2]。部分线路采取了包车的方式,虽然短期扭亏,但直接增加了农民的出行负担,违背了农村道路客运服务的初衷,造成了农民群众出行选择发生转移。
1.3 安全保障问题
农村道路客运与其他道路客运相比呈现出以下特点:农村公路等级低,安全设施差,抗灾能力弱;农村道路客运车辆技术等级低,车辆性能差;农村道路客运从业者安全意识淡薄,经营者往往缺乏系统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农牧民群众季节性的出行习惯造成客流相对集中,容易形成超员;农村客运车辆保险投保额度相对较低,抵抗风险能力较差,造成保障能力弱,一旦出了事故,农民群众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致使农村道路客运存在安全隐患。
1.4 服务意识问题
农村道路客运司乘人员主要由乡镇农村富余劳动力组成,“父子车、兄弟车”现象仍然存在。90%以上的从业人员没有文化。车辆转让频繁,司乘人员流动性大,往往得不到系统的培训教育,造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3]。
1.5 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
由于受当前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资模式、经营者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农村通车里程的增加和客运班线的滞后,管理人员的严重缺乏,农村运力的不平衡,单一交通工具与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等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热线农村客运车辆超载严重,冷线农村客运车辆客源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农用车、私家车非法载客,人货混装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农村客运车辆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2 加快农牧区道路运输转型升级的措施
2.1 加强农村道路客运政策制定
目前我国现有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中尚没有对农村道路客运明确的定位,尚未拥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农村道路客运的专业标准。因此,需要先在全州范围内,制定农村道路客运基本的规范体系。建议加强农村道路客运立法建设,制定并颁布《玉树州农村客运管理办法》,确立农村道路客运公益性地位,为农村道路客运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并且把城乡客运建设作为地方政府的一项考核指标,为农村道路客运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2 建立农村道路客运长效补贴机制
在农村道路客运公益性定位的基础上,将农村道路客运发展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享有与城市公共交通同等的补贴政策。建立中央、地方政府共同补贴机制,用于购置新车、线路开发、燃油消耗、政策性亏损等补贴。采取政府代交农村客运车辆的交强险、承运人责任险或减交、缓交。
2.3 继续提高行业集约化水平
长效补贴机制的建立,必将吸引更多的业户加入专业经营的队伍,有利于集约化的逐渐形成。建议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对农村道路客运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优化客运资源配置。可以借鉴内地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到期的线路政府收回,不到期的线路由政府赔偿,将经营权交给实力强、信誉好的公司,或者以线路为单位成立线路公司,实施公车公营,提高农村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水平,以解决冷线过冷、热线过热问题。
2.4 建立健全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机构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并要建立完善道路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构和制度,落实治理人员、治理措施和治理资金,根据隐患严重程度,实施州、县、乡三级人民政府挂牌督办整改,对隐患整改不落实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村牧区道路运输安全组织体系建设,落实县乡政府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加强农村牧区运管站建设,配置和优化机构和人员布局,根据道路里程、营运车辆数和从业人员数量等增长情况,及时加强补充和加强安全监管人员管理力量,强化乡村运输车辆的安全监控。
2.5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农村道路客运服务提供科技支撑和安全保障
建立和完善农村道路客运信息平台,设立车辆管理与调度系统、GPS定位监控系统、电子售票系统、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及投诉系统,让农牧民群众及时全面地了解政策信息及客运车辆、班线、站点、换乘、票价等出行信息。同时提高行业监控管理水平,逐步在全州农村客运车辆上加装GPS定位监控系统,建立监控平台,利用超速报警、不依线经营报警、呼叫提醒、应急调度、断油断电等功能,对超速、脱班、窜线、超范围经营等动态经营行为及时有效地进行监控,弥补管理漏洞,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3 结合实例分析农牧区道路运输升级
以往玉树州客运存在农村道路客运基础设计不完善、道路客运经营者负担较重、客运服务较差、无法为农村及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等多个方面问题。
经过几年来对道路运输的转型升级,目前青海省玉树州已经有121条线路,208辆客车,40个客运站,258个行政村,截至2014年底,全州258个行政村已有78个通客车,乡镇客车通达率增至100%,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30.2%,农村客运车辆达到208辆,线路121条,120多个班次。2014年农村客运完成客运量约23万人次。
从整体发展上看,玉树州农村道路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初成体系,农村道路客运发展水平不断地提高(农村客车公司化比例近80%,农民群众出行选择农村道路客运方式由2010年的50%提升至2014年的80%。2014年人均农村道路客运出行次数3.7次),道路客运经营者负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客运服务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群众满意度达到60%以上),农村道路客运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缩小了城乡差别,助推了区域资源开发和效益提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体呈现出向好的趋势。
1 港口危货箱监控管理信息化框架设计的迫切性
危货箱相关企业十分重视安全监控,在危货箱装卸、运输、堆存和拆装箱环节均有相应安全监控措施,但在监控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危货箱各操作环节存在监控对象不明确、不具体,缺乏可依据的监控标准等问题;监控对象、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存在进一步梳理、改善和规范的空间。因此,港口危货箱监控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监控管理的体系框架,从信息层面确保监控管理的有效开展。
2 港口危货箱监控管理信息化框架设计
港口危货箱监控管理信息化框架设计需要全面梳理、提炼和分析危货箱监控领域的各种已有文件和信息,包括国际和国内标准、企业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其是实现危货箱监控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对相关文件和信息进行梳理后,从中提炼出可以依据的监控标准,并针对各环节作业设计可供参考的监控指标,这是危货箱监控管理信息化的知识层面。监控指标确定后,依据这些指标建立监控系统的数据库,据此设计监控系统的具体应用。港口危货箱监控管理信息化标准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2.1 文件层面
对危货箱物流过程各环节进行监控管理时参考的文件资料包括国际海事组织《港口危险货物及其相关活动的安全建议》、美国《港区危险货物管理规程指南》(OHSIS HSR 27D1988)、澳大利亚《港口危险货物装卸和运输》(AS2846D2005)、国际海事组织《1972年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和《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港口经营管理规定》《货物运输组件装载实操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GB 11602D2007《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GB 190D2009《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2268D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GB 6944D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T 17382D2008《系列1集装箱装卸和栓固》、GB/T 191D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8487D2010《港口装卸术语》、GB 13392D2005《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 5768D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0016D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40D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014D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34D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2893D2008《安全色》、GB 8978D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2894D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11651D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50493D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JT 556D2004《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JT/T 557D2004《港口装卸区域照明照度及测量方法》、JT 397D2007《危险货物集装箱港口作业安全规程》、JT 672D2006《海运危险货物集装箱装箱安全技术要求》。
2.2 知识层面
通过在文件层面对监控内容的分析,可以梳理形成危货箱监控系统的监控对象和作业准则,监控系统正是针对监控对象是否符合作业准则(标准)来实施监控的。根据监控对象所处的时空特性,采取不同形式的监控手段。监控系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各类温度和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实时监控。此外,监控各环节日常作业是否符合作业标准的要求是监控系统的重要职责。监控系统通过对各环节的细化监控实现对人、机、箱、货等的全方位监控(见图2),最终达到生产安全、治安反恐及消防安全的目的。
从图2可见,危货箱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监控对象、监控对象的执行标准、监控手段、监控结果的反馈和监控结果的处理。正确提取监控对象是保证监控系统功能完整的前提,也是当前监控对象不明确的解决途径,避免遗漏操作过程中的监控要点。监控对象的执行标准指根据文件层面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监控对象的作业规范和标准操作方法予以明确,从而构建监控系统的判断基省<嗫厥侄沃竿ü视频和温度、湿度等传感器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测,或者利用系统确保按照标准对监控对象实施监控,以达到监控的目的。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对于可以修正的危货箱作业,系统按照标准规范修正作业方式;对于不可修正的危货箱作业,系统采用适当的方式报警,对有事故灾害风险的报警事件启动应急处置措施。
2.3 信息层面
完成文件层面和知识层面的构建后,支撑危货箱监控管理系统功能的数据库架构基本形成。在信息层面构建方面:为对危货箱作业过程进行规范性监控,建立作业标准知识库;针对视频监控和传感器监控等,按需建立实时数据表;当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利用应急知识库对异常情况作出快速响应。可见,危货箱监控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数据结构的构建。
2.4 系统层面
从系统层面对危货箱监控管理系统进行定义,其功能归纳如下。
(1)对危货箱作业过程实施规范性监控。如前文所述,形成5个关键节点的监控对象和规范准则,系统生成监控对象的监控列表,并对监控结果进行反馈和分析。
(2)实施视频监控,通过在堆场关键位置和车辆上安装摄像头,实现对作业现场和运输车辆的实时远程监控。危货箱监控管理系统对堆场作业人员的活动(包括作业人员进入爆炸品箱区和重点区域、未培训人员进入场地、箱区内集卡司机下车、人机距离以内范围的作业、人员离岗等)实施监控,以消除人为安全隐患;同时,系统还对爆炸品箱区物品遗留、大门异常物品遗留等实施监控,以排除“物”带来的安全[患。此外,危货箱监控管理系统的监控范围还包括:对堆场周界防区的入侵情况实施监控,避免在日常巡更作业时发生超时或任务异常;当车辆发生异常滞留时,对系统报警长时间未处理、摄像机设备运行异常等实施监控;通过摄像机对重点区域实施监控,并按需切换摄像头,通过显示屏达到监控目的;对运输车辆、集装箱及货物状态、司机的驾驶状态及其违规操作行为等实施监控,并通过显示屏反馈至堆场中控室。上述监控功能均通过视频系统实现。为此,危货箱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引入智能感知技术,自主切入发生动态变化区域的摄像头,实现系统监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3)传感器监控系统通过安装于危货箱的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危货箱的温度、湿度、压力、气体浓度等指标并实施监控。
(4)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的堆场监控和视频联动系统构建堆场二维电子地图和三维场景,从而形成危货箱堆场的多维布局图,并通过人机交互等手段,对危货箱的布局情况、堆存统计、应急处置措施等进行查询和分析,还可通过多维显示系统直接触发摄像头的切入。
(5)应急处置系统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对异常情况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快速给出解决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例如,危险事故发生后,运输应急处置系统对事故产生的后果及其对公众安全的影响进行评估,并进一步给出有效、安全的应急处置措施。该系统确保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组织事故救援,避免因处理措施不当造成次生危害。
3 结束语
本刊讯 2013年6月中旬,安徽省质监局对外了《2012年度安徽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2年,安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6起(较大事故2起,一般事故4起),4人死亡,2人受伤。其中,电梯事故4起,占特种设备事故的6成。违规使用、特别是违章作业是造成6起特种设备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电梯安装过程中违规使用三角钥匙打开电梯门、误入电梯井道致使高处坠落、电梯维修过程中违章操作、电梯故障状态下应急救援处置不当等。
针对事故发生的环节和原因,为了防范特种设备事故发生,2012年安徽省质监局重点开展了“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和质量风险排查专项行动。与此同时,还加强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建设,提高特种设备相关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把好特种设备质量关。(皖 安)
金山店铁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投入运行
本刊讯 2013年6月8日,武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山店铁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通过验收,全面投入运行。
此项工程于2012年11月份开工建设,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该矿及时成立工作班子,详细制订工程进度网络图,确定工程进度报表汇报制度,现场落实专人监管,保证工程节点按计划稳步推进。同时,该矿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了“六大系统”相关安全知识教育和操作技术培训,及时掌握相关系统操作技能;此外,该矿还加强“六大系统”管理,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强化“六大系统”管理体制。
该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投入运行后,可在地面中心监控室实现对井下主要生产环节的集中监控,实现整个矿井的综合自动化网络和管理信息网络的无缝对接,矿调度人员及管理人员可同步掌握井下生产运行状态、安全情况,便于快速做出反应,及时调度。(易青山)
北京海淀特种作业培训“先学安全再学技能”
本刊讯 2013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安全监管局联合海淀区3所特种作业考试培训机构,在特种作业取证培训学员的课程中,植入“安全警示教育”课程,实现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与岗位技能培训教育“三同时”,即: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同时开展;法规知识与专业知识同时学习;安全考核与取证考试同时进行。此项工作在全市16个区县特种作业培训中还属先例。
目前,北京市从事特种作业工作的人员大多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安全意识淡薄等情况,而特种作业恰恰又是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岗位。海淀区安全监管局在此薄弱环节入手,提升特种作业准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海淀区安全监管局汇总近年来特种作业事故案例,专门制作了警示教育培训教材,提供给教育机构,在每一期的特种作业培训班课程中专门植入一课时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内容。为进一步保障安全教育课程质量,海淀区安监执法人员还主动上门,辅导学校教师讲授安全生产课程。(任海源)
三源纺织为“神舟十号”参试人员研制服装面料
本刊讯 2013年6月11日18时19分,中国人民总装备部给保定三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源纺织”)发来贺电,写道:“欣值‘神舟十号’成功发射之际,欢欣鼓舞。感谢保定三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圆满地完成了此次防护服的保障任务……特此表达谢意。”
2013年3月10日,中国人民总装备部军需局、采购局给三源纺织下达了“神舟十号”参研人员、参试人员、发射人员、遥控人员、宇航燃料灌储人员、飞船回收人员的防静电A级服装面料的研制生产任务。
接到任务后,三源纺织马上成立了课题小组。研制任务时间紧、任务急,既要保证服装面料点对点电阻值和服装带电量都要达到A级标准,还要兼顾服装整体形象和着装舒适性。课题小组总结了为“神舟一号”至“神州九号”研制服装面料的经验,特别是A级防静电服的带电量,准备了几套研发方案,把主攻方向定在了服装带电量上。在格栅配伍、电压泄漏时间上经过了近20次试验筛选,终于使服装带电量降到低于0.14μc/件,使“神舟十号”新型A级服装面料的研发取得了成功。(房树基)
南充市对重点车辆全部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本刊讯 2013年5月底,四川省南充市要求全市所有校车、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车、半挂牵引车,以及总质量大于或等于1.2万kg的货车,于2013年10月31日前全部完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工作。
此次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工作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科技手段高。卫星定位监控的广泛使用,将极大提升道路运输车辆安全监管水平,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促进全市道路运输安全形势好转。
为确保安装工作顺利有序,南充市要求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运输企业、检测机构协调配合。同时,明确各级、各部门道路运输安全和GPS使用、监控的职能职责。南充市规定,运输企业对卫星定位装置、监控和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要按规定为道路运输车辆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和接入动态监控管理平台;按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驾驶行为等。
南充市还加强了对城市出租汽车客运车辆的有效监控与管理,已全面完成监控平台建设,同时建立健全了出租汽车交通违法行为抄告协查制度。(何宗周)
中铁五局一公司“三招”激活安全管理
本刊讯 中铁五局一公司兰新项目(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铁西宁隧道)在团队安全管理中,“三招”激活了项目安全管理,凝聚了团队安全管理的“一股绳”力量。
团队安全管理中,“三招”是:
教练式检查。教练式管理是区别具体问题、不同作业者个体的针对性管理方式,即:在安全监督检查时不以检查考核为目的,而是在班组业务尖子、技术能手、质量检查员中推行“检查员+教练员”安全监督模式,通过现场教、职工练,规范作业者行为。现场检查发现作业者违反作业标准、操作规程时,及时制止并进行现场“教练”。对现场出现的安全问题、作业者不良行为等,“都看、都管、都上心”,为职工提供“检查问题+整改问题”式服务。
积分式考评。确定一定周期、一定基础分,在一个考核期内,班组任何一个人发生安全问题,根据问题性质等级在基础分中扣除相应分数;如果防止了一起事故,则按性质、价值给予相应的加分,最终将安全考核积分与安全兑现奖励挂钩,得出班组实得奖励,班组所有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担保式返奖。在作业者违反作业标准、操作规程、劳动纪律接受考核后,由关联人、关联工序人员中选择一名担保者,赋予担保人监督及教练的责任、建议考核的义务、帮教整改后的权利等。受考核人在一定时限内,如果没有发生问题,既给予受考核人一定比例的返奖,对其担保人也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反之则对担保人进行联责考核。责、权、利的有机结合,能够使担保人提高自身的责任心,为现场安全再筑一道屏障。(王大春)
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与通风安全技术现场会召开
本刊讯 2013年5月26-27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在山西省晋城市召开了全国煤矿瓦斯抽采与通风安全技术现场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付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付建华总结了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煤矿瓦斯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对当前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煤矿瓦斯防治措施;落实《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七条规定》;严格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强化综合防突措施落实;全面推进先抽后采,做到抽采达标;注重通风管理,建立瓦斯“零超限”目标管理制度;注重安全投入和科技支撑,提升煤矿瓦斯防治能力;强化监管监察,依法依规推进煤矿瓦斯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与会代表还现场参观了晋煤集团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研究、工程施工和煤制油、瓦斯液化、煤机制造等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
新疆规定建筑高度超百米属火灾高危单位
本刊讯 2013年6月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暂行规定》,首次划定火灾高危单位的范围。
该规定是依照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制订的地方法规。规定明确,火灾高危单位指容易发生火灾,而且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密集、易燃易爆场所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其中,建筑高度超过100 m的高层公共建筑为火灾高危单位,严禁将避难层出租、出售或挪作他用。这个范围主要指商用写字楼、娱乐场所、酒店的公共建筑。
该规定明确,公共建筑内的火灾高危单位在营业、使用期间,禁止进行电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施工、维修作业。今后凡是被列入火灾高危单位的场所和单位,将全部实行“户籍化”管理。(辛 安)
全国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本刊讯 6月6日,全国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成立暨标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委会是为了推动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发挥该领域专家的作用而成立的。
在全国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准体系框架中,工作条件标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基础标准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复审工作将是该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标委会秘书处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
会上通过了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委会章程、秘书处工作细则、2013年工作计划和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准体系框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等领导和专家共40多位参加了会议。(李志华)
枣阳市人大助力隐患排查治理
本刊讯 2013年6月3日,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25名人大代表分成8个视察组,深入该镇中心福利院、元大粮油公司、28所学校和部分村组,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办。
一、狠抓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春节临近,烟花爆竹生产销售进入旺季。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把烟花爆竹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燃放各个环节的监管。要组织安监、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坚决查处、打击和取缔非法窝点。要积极做好现有企业停产整改工作,凡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必须下发停产指令,全面、无条件停产,封存原材料、设施、设备。要切实加强销售市场安全监管,严格执行烟花爆竹销售许可制度。销售网点必须合理布设,从严控制,严禁设立或变相设立烟花爆竹集贸市场或销售一条街,严禁在大型商场(店)、展览会、居民小区内布设销售点销售烟花爆竹。各级公安部门要加大对烟花爆竹道路运输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未经许可擅自运输等违法行为。同时,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加强对车站、码头的安全检查,严禁旅客携带烟花爆竹进站上车(船)。公安部门要加强焰火燃放活动的安全管理,严格燃放单位、作业人员资质。要加强对居民燃放的管理,做好“禁改限”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对禁放区、限放区、人员密集区、重要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的监督检查,严防火灾、爆炸、踩踏等事故。
二、狠抓道路交通安全监管。1月7日上午,我市召开了年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把会议精神按要求全面彻底的落实好。一是各县区要进一步强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建设,落实乡镇道路交通协管员,完善驾驶员、机动车辆等基础台账;要认真执行“四见面”(见车、见驾驶人、见车主、见安全管理责任人)监管措施,对机动车辆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对驾驶员进行一次面对面警示谈话,对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进行一次交通安全专题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春运组织工作,严把“三关一监督”(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关,搞好汽车客运站的安全监督),督促客运站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切实加强道路运输源头控管;要积极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各项准备,健全应急预案,落实抢险队伍和应急物资;当出现雨雪、冰冻、大雾等恶劣天气时,须及时除雪融冰和实行交通管制,确保道路畅通,防止出现旅客大面积滞留的现象。三是各级公安交管部门要科学调度警力,严格事故易发路段的管控,重点加强对“三超”(超速、超员、超载)、“三驾”(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违章驾驶)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私家车、农用车、货运机动三轮车违法载客,客车超员、超线路营运,机动车辆无牌无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有序。同时,各县区和各级交通、海事、水利、渔政等部门要加强客船、渡船、渔船等各类船舶、渡口、码头的安全管理,认真落实重点时段签单发航制度,严禁夜间、大雾、大风冒险航行,严肃查处非客船载客和无证船舶营运等违法行为。
三、狠抓人员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冬季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期。各县区和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彻底整治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教育、商务、工商、消防、文化、卫生、旅游、建设等部门要对学校、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网吧、歌舞厅、医院、宾馆、受灾群众安置点等人员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进行排查。对存在火灾隐患的,要限期整改;对未经消防验收而擅自投入使用的,要坚决关停。同时,各县区和公安、消防、规划、建设、安监、电力等部门要加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安全检查,搞好消防和过冬防寒等基础设施建设,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和私拉乱接行为,严禁使用明火取暖、煮饭,有效杜绝火灾、触电、一氧化碳中毒等事故,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四、狠抓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各县区和各级建设包括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等有关部门要全面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公路、水利、通信、电力等在建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着力解决施工现场混乱、“三违”现象突出等问题。对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防护措施不到位的建设项目,要责令建设施工单位停工整改。要督促建设项目的各方责任主体,根据气候变化,合理安排劳动用工时间,遇到雨雪冰冻恶劣天气时,应停止户外作业。同时,各县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抓好灾后重建的安全监管,加强居民建房、单位建房、棚户区改造等建房活动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四口”(预留洞口、电梯井口、通道口、楼梯口)、“五临边”(在建工程的楼面临边、屋面临边、阳台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的安全防护设施)等防护措施,坚持安全重建,确保重建安全。
五、狠抓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各县区和各级安监、国土、公安等部门要切实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严防崩塌、窑体垮塌等事故发生。要对所有在建和已生产非煤矿山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督促企业加强窑体、工棚、料场、机电设备和民用爆炸物品等部位和环节的安全管理。
认真落实隐患治理措施,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治理不留后患。要切实落实井下非煤矿山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滥采滥挖和“一面墙”开采等违法行为,坚决关闭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条件、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的矿山企业。凡停产整顿和关闭的非煤矿山企业,公安部门不得供应爆炸物品,电力部门必须停止供电,并切实加强现场监控,严防死灰复燃或明停暗开现象的发生。
六、狠抓危化物品及其其他行业的安全监管。农业机械、特种设备、国土、旅游、文化、教育、供水、供气等行业和领域也要从各自实际出发,结合冬季安全生产的特点,广泛开展打“三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防“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活动,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
春节期间,各县区、各部门和单位要严格落实节日值班、领导带班、事故专报和安全保卫等制度,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确保信息渠道畅通。要建立健全各项应急预案,认真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确保人员、物资、经费、设备到位,不断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要及时、有效地开展抢险救援和妥善处理,做到“三个第一时间”,即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做好救援处置,这既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考验我们各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领导,不得迟报、漏报,坚决杜绝瞒报、谎报。
微软创始人BillGates1995年首先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理论上讲,它可以将世界任意地点的任何物品按约定协议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构成一张比Inter-net还要庞大的复杂网络,以更加方便、快捷而全面地进行信息交换、实时通讯和资源共享。物联网采用了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极大实现了信息化时代所必需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调控。作为一项潜力巨大蒸蒸日上的新兴朝阳产业,物联网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ZigBee(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定)无线技术的无线路灯控制系统在济南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盛大点亮,物联网技术在高铁领域实现突破并在苏州成功投入使用,智能交通系统在各个地方方兴未艾渐成燎原之势……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各领域都可以见到物联网的影子。潍坊市一直把物联网产业放在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的重要地位作为重点来发展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在射频识别(RFID)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红外蓝牙传感器等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嵌入式芯片(SOC)和系统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2010年3月,潍坊物联网研究院成立,标志着全市物联网经济已经迅速启动;2011年8月,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申报为山东省首批5家物联网产业基地之一;2013年1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道路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在潍坊市寒亭区成功应用。“十二五”期间,潍坊将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基础设施、商贸物流、交通管理等各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把物联网产业做大做强,将其打造成潍坊的招牌产业。
二、物联网在村村通工程中的应用
(一)村村通工程安全监控。村村通面向广大农村地区,地理、地质、地形情况错综复杂,特别是山地偏远地区不稳定因素千差万别,安全事故甚至是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单凭人力对公路进行巡查监管,费时、费力、效率低,上传下达层层滞后逐级放大导致信息闭塞,难以及时对突发状况进行处置。基于常规安全监管的种种弊端,湖南省率先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公路工程建设安全智能监管系统。它利用RFID技术,对重点区域的人员、机械、护具等施工安全敏感信息进行自动采集、跟踪、预警与处理。在技术环境下,实现了利用PC、PDA等各种终端对施工现场进行周期性的安全检查,对各分项工程得分进行统计并确定动态安全状况。基于互联网可将安全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中心及时对安全事故做出处置,对安全隐患及早发现并做出预警,从而在湖南尤其是湘西大山深处面对恶劣的地质和天气条件大大降低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潍坊市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备,对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早,可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建设安全智能监管系统,将日常监控、科学预警、应急处置、历史汇总等集成为一个统一高效的平台,更好地应对村村通公路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二)智能交通与信息平台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0月,潍坊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75万辆,其中货车和农用运输车辆占有很大比重。村村通的实施,方便了山村通往外面的世界,大大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无公害的瓜果蔬菜、农副土特产品借助日益壮大的物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的市场、超市和酒店,广大农民也因此得到更大实惠。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是,信息建设跟不上村村通、物流的飞速发展,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效率低下。如何构建智能交通,降低运输空载率,减少公路拥堵,发掘村村通在帮扶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各地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其中物联网技术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通过RFID标签实现车载农副土特产品自动识别,借助GPS系统对车辆位置进行有效跟踪,经由Internet数据管理中心进行实时调度已成为被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管理智能化、物流可视化、信息透明化是推动公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发展新的切入点。潍坊市已着手建设农副土特产品网络营销中心,并与道路运输实时监控、路政路况信息、突发状况应急处置等实现互联共享,建成智能交通与信息平台,及时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三)公路养护。修路容易养路难,有的村村通公路缺乏养护,十年九大修,补丁连成片,本来的民心工程却招来怨声连连,严重损害了村村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究其原因,传统养护模式的落后、养护队伍的缺失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关于养护模式的改革,太原市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工程养护模式。前者由城乡结合清洁、乡镇日常管理和季节强化养护优势互补,后者结合具体情况开展了交通管理部门直接参与、乡村组织实施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补助及乡村自治实施等三种实践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潍坊市在这方面也有试点,昌邑城乡环卫一体化已经入围国家级试点项目,可逐步渗透到村村通公路养护各个环节,发挥城乡一体共同养护的合力。另外,应加大对村村通公路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设置限高限宽设施,防止超重车辆进入农村公路,保护村村通建设成果,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
三、结语
【关键词】智能技术;交通管理系统;应用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逐年增长,使许多城市的交通运输出现了拥堵的现象,而且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因而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尽快改善,交通运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应用智能技术,以缓解拥挤的交通运输压力状况和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1 智能技术概述
(1)智能技术就是一种现代化的智能化管理技术和先进高新技术,智能技术已经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实现了系统的、全面的应用,使得系统、信息和管理更加智能化。ITS智能交通系统,是智能技术交与通运输管理系统很好的结合,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卡系统和车在动态智能监控系统等,ITS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GPS技术、、GIS技术和SDSS技术等。
(2)其中GPS技术,它主要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识别技术等技术,对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全方位感识、监控、控制和管理,进而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GIS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信息处理技术,另外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高速公里养护SDSS技术和经济管理系统的智能卡技术都在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引用,进而提高了交通运输管理的质量。
(3)智能技术有很大的优点,具有高效性、便捷性、实用性、安全性、优化性、预防性的、科学性、现代化的优点,利于生产和管理,减低成本,优化系统升级,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消耗,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行业、企事业等领域是必然趋势。
2 现代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应用智能技术的重要性
(1)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和智能技术的全面应用,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车辆运输管理系统、交通运输控制系统以及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系统以及其他方面的系统等。另外智能技术的应用,促使了交通运输秩序的正常稳定,规范了交通运输管理的制度,有效的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交通安全性,便于人们的出行。
(2)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繁荣发展情况下,使得交通运输需求量和运输流量不断增加,但也在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主要在降低消耗、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科技技术水平不高,因而,加大科技投入和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是解决技术难题的重要工作。智能化就是现代高科技技术的主要表现,所以,智能化的应用是提升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工作的关键。
3 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1 在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自21世纪以来,信息化不断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交通运输部于2011年8月召开了全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会议,这个会议的讲话内容主要强调了: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迫在眉睫,其中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技术)应用在公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旅客自主咨询和计算机售票等信息进行电子数据交换,进而使得乘客的出行信息与交通运输营运的信息一致,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另外也应用了GPS技术中的控制技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对交通路况信息进行收集和发放,从而快速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推动交通运输秩序的正常。
3.2 在车辆运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车辆运输管理系统是指在车辆在调度、养护、安排上的管理系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部分,因而改善车辆运输管理系统也是交通运输。SDSS技术也是一种智能技术,而且在高速公路的养护系统中得到了系统的的应用,而且也使得高速公路养护系统更加完善和科学性、实用性。另外,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也更好地解决了应急车辆调度问题中,有效的掌握了车辆超载行驶的车辆信息情况,促进了交通运输中超速监管工作的效率,而且GIS技术在解决车辆追尾处理问题上也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使得车辆追尾问题处理技术和手段不但单一,有效的预防和遏制车辆追尾现象的发生和蔓延,进而提高车辆管理系统更加完善,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3.3 在交通运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交通运输控制系统主要体现在对交通信号的监测、跟踪、收集和控制,GPS技术的应用使得交通运输控制系统得到升级,便于信息中心更好地对交通运输车辆调配,及时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另外也对公路、铁路交通运输中的路况信息更好地监控和跟踪,从而有利于稳定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
3.4 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作用
智能卡系统是智能技术的应用体现,智能卡系统主要包括一卡通系统、IC读卡系统和考勤系统三种,而且也全面应用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系统中,使得系统升级,且更加智能化、科学化、实用化,使得在员工管理方面的效率得到提高,采取了智能卡系统还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了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效率,进而推动了交通运输的经济发展。另外,ITS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也有效的优化配置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减少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交通运输管理的效率。
3.5 在交通运输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交通运输流量检测、交通运输违法行为监测系统三个部分,通过应用智能技术中的GPS技术,通过使用先进的遥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使得交通运输监控系统在视频监控、检测交通运输流量和监测交通违法行为三个方面的系统更加完善和智能化。另外ITS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载动态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也使得交通管理在超载、油量和超速监控系统更加智能化,有效的防止超载、超速现象的发生,进而降低了交通运输管理的成本,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4 结论
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极大改善了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提高了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使用化,满足了人们出行和购物的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外,高效便捷的智能技术在应用之后,有效的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挤现状,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了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科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进而也推动城市乃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卫生、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敏.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 10(1):132-133.
[2]李晶晶,姚斌.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探究[M].长安大学,2013,1(16):54-55.
[3]王小建.道路运输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M].长安大学,2011,1(11):1-24.
一、工作目标
立足于防风险、防隐患、防事故、防反弹,通过进一步推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全力落实“除隐患、管秩序、广宣传、强应急”四项重点措施,努力实现“一杜绝”工作目标,即: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交通事故,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二、组织领导
大队成立由县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大队长管雪云任组长,其他大队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中队负责人为成员的百日安全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副大队长孙喜先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此次行动的部署协调、督导检查、考核排名等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三个重点”,持续排查清理源头安全隐患
各中队要全面排查梳理重点道路、重点企业、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的风险隐患,积极推动整改,全力消除源头安全隐患。
一要集中排查整治道路隐患。各中队要以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10.18”全省公路路域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现场会精神为契机,主动会同交通运输、公路等部门以国省道交叉路口安全隐患和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缺失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推进道路安全隐患的全面、滚动、常态排查治理。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录入农村信息系统,建立隐患电子台账,并向社会公布提示,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治理措施。对省道专委下发的595处道路安全隐患(471处管养道路、124处非管养道路),11月20前要全部整改到位,联合检查验收后录入农村信息系统。对今年年初市安委会下发的719处道路安全隐患,省、市级督办的治理率要达到100%,县级督办的治理率要达到85%以上,对已整改到位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联合检查验收并录入农村信息系统。
二要深入重点企业督促隐患治理。各中队要以客货运企业和危化品运输企业为重点,每月联合交通运输、安监等相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落实24小时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对隐患突出的企业要集中约谈、曝光,建立约谈台账,倒逼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对运输企业涉嫌违法犯罪导致发生事故的,要协同刑侦、治安、法制等警种部门开展深度调查,曝光事故背后车辆、道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行政、刑事责任,倒逼企业和相关部门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三要持续排查清理重点车辆及驾驶人隐患。各中队要紧盯“两客一危一校”、“营转非”大客车、重型货车、重型挂车、农村面包车及驾驶人存量安全隐患,按照“车车落实、人人过关”的刚性标准,实行包干责任制,落实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员,明确任务,持续推进提升车辆检验率、报废率、违法处理率和驾驶人审验率、换证率。特别是对逾期未报废“两客一危一校”车辆,要逐车落地追查,确保“带病”驾驶人不开车、“带病”车辆不上路。
(二)开展“四大行动”,严管路面通行秩序不放松
各中队要以路面为主战场,在强化路面执法上集中发力,结合全县“我不闯红灯”公路路域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以及礼让斑马线、摩托车、酒驾、醉驾、毒驾、超员违法犯罪、假牌套牌和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治理整治行动等行动,迅速提升路面管控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严管严查高压态势。
一要深入开展打击假牌套牌假证整治行动。各中队要按照《全市打击假牌套牌假证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方案》(吉公交警〔2018〕93号)的统一部署,落实属地责任,加强情报研判布控,加大对布控车辆的查缉力度,落实“六必查”(号牌缺少或者损坏必查、新车旧牌或者旧车新牌必查、悬挂外市号牌必查、遮挡或者污损号牌必查、无牌无证必查、不按规定安装号牌必查)措施。要加强网络源头打击,清除封控网络制售假牌套牌假证渠道。要加大区域协作力度,完善跨省、跨市的查缉、布控、堵截联动机制。要组织记者随警作战,开展对假牌套牌假证违法行为危害的集中宣传,推动假牌套牌假证专项行动向纵深开展。
二要持续开展酒驾醉驾毒驾整治行动。各中队要结合支队部署的每周二、四酒驾、毒驾专项整治统一行动,坚持常态治理,固化夜查行动经验,城乡统筹、警队联勤,构建严密的整治网络。要采取异地用警、交叉检查等方式,开展跨辖区整治行动,减少执法干扰。要将警力从城市向郊区农村延伸,从节假日向平时延伸,从夜间向白天延伸,全区域、全时段、全车型、全覆盖严查严打酒驾醉驾专项行动,坚决防止酒驾醉驾毒驾恶性事故。对党员、国家工作人员酒驾醉驾毒驾违法犯罪行为,要通报纪检监察部门。
三要全面开展公路行车秩序严管行动。各中队要深入推进国省道错时勤务的落实,紧抓“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车辆,严查严处超速、超载、逆行、占道行驶等严重违法。要把查处违法行为与事故多发时段、路段紧密衔接起来,切实加强午后和夜间事故易发时段、国省道易发路段的现场执法检查,严管道路通行秩序。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道路交通安全“打防管控”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为核心,充分利用缉查布控系统和县市执法站,实现网上及时发现、网下快速处置,强化对重点车辆的安全监管,精确打击各类严重交通违法。
四要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农村面包车治理统一行动。各中队要针对学生上下学、施工人员集中运送、农村赶集赶圩、婚丧嫁娶等重点时段,组织“两站两员”开展大劝导,严把出村口、出镇口、进山口,严防农村面包车超员载客。要派出执法小分队深入乡镇农村,重点检查遮阳膜颜色深、无牌或粘贴临时号牌的面包车,加大对超员、非法改装、无牌无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按照支队《关于切实加强农村系统信息录入工作的通知》要求,量化工作任务,加大录入力度,确保按时按要求组织开展农村系统应用工作。每周要与交通运输部门组织联合执法,在农村地区的学校和企业周边、客运站场、景区、集市等重点区域联合检查载客面包车,发现涉嫌非法营运的,及时移交交通运输部门按照《道路运输条例》予以处罚,严重超员的要依据《刑法修正案(九)》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围绕“三大主题”,不断掀起交通安全宣传
各中队要紧密结合冬季交通违法和事故特点,强化点上定制教育和面上定向宣传,进一步发动各类宣传机器,加大曝光力度,切实形成高位传播、立体覆盖、长效震慑效应。
一要高频率开展冬季出行交通安全大提示。政宣科要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交管12123手机app、今日头条、高德地图等各类新媒介优势,切实做好冬季针对性宣传提示和警示。通过短信平台、微信推送等方式,对重点企业、重点驾驶人开展“点对点”的安全警示提示,宣传普及冬季安全出行常识和安全驾驶技能。
二要高强度开展重点交通违法大曝光。政宣科要每月集中曝光2起以上典型事故案例和2起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定期对终生禁驾人员、多次违法车辆、交通肇事罪被判刑人员等予以公开曝光。要结合秋冬季节普通公路预防事故工作特点,针对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等突出违法行为引发事故风险情况强化警示教育。要加强典型案例在市、省、国家级以上媒体曝光力度,形成高位传播效应。
三要高水平策划交通安全大宣传。今年12月2日是第七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各中队要按照公安部、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的统一部署,积极协调联动,精心部署策划,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推动“全国交通安全日”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社会关注度稳步提升。
(四)抓住“三个关键”,提升恶劣天气交通应急管理。
冬季冰雪、团雾天气多发易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增大,各中队要积极主动应对,抓好关键措施落实,坚决防范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导致的群死群伤和多车相撞道路交通事故。
一要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各中队要在往年排查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深入排查、汇总梳理国省道团雾多发路段,对新排查出的团雾多发、易结冰路段,11月15日底前要全部安装警示提示标牌。要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对可能受到恶劣天气影响的桥梁、弯道、陡坡等易积雪、易结冰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储备盐、沙、草垫、防滑链、融雪剂等应急物资以及大型清障和除雪铲冰设备。要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建立健全恶劣天气应急联合指挥机制和路警联动处置机制,共同协调处置公路恶劣天气交通应急管理工作,坚决防止大规模车辆、人员滞留,坚决防止重特大交通事故和多车相撞事故。
二要切实加强预警提示。各中队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信息沟通,完善恶劣天气预警和应急信息机制,并发动公路沿线居民、司乘人员随时向公安交警部门报告雾情雪情,及早掌握恶劣天气信息,做到预测预警在先,及早掌握大雾、团雾、降雪信息。要提前协调交通运输部门督促客运企业暂停发往或途经恶劣天气地区的班线,引导驾驶人减少恶劣天气出行,确需出行的要合理选择出行方式、时间和路线。
三要科学实施交通管控。各中队要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冰雪天气尽可能通过限速通行、间断放行、分车型放行、警车带道等措施,引导车辆有序通过,尽量不封路。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部署。大队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工作专班,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工作任务,狠抓措施落实。大队领导要亲力亲为,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亲自抓,特别是对突出的问题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安全隐患和不放心的地区路段,要紧紧抓住不放。要深入一线督导检查慰问,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对工作不力、问题隐患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地方,要进行约谈、通报。
(二)推进勤务改革。各中队要坚持科技引领,深入推进信息化勤务机制,充分应用信息化、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进一步巩固和创新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的新战法、新模式。要在实战中综合运用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缉查布控系统,以数据研判引领作战,以系统分析指挥作战,实施信息制导、精准打击,进一步创新网上网下一体化,路面源头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三)推动联合执法。各中队要认真贯彻落实“10.25”全市交警治安联合执勤现场会议精神,推动城区巡警、农村派出所民警参与道路交通秩序管控,切实解决基层警力资源不足、警务效能不高、信息化能力不强等问题,共同努力实现百日整治“一下降一杜绝”工作目标。
(四)加强执法管理。各中队集中整治中一定要注意规范执法,防止强调集中整治、严格执法就不分情况、不讲政策、机械执法。要教育民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强化法治理念,规范执法行为,切实防止执法活动中的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行为,防止因为执法不当引发舆论炒作和不稳定事件,影响整治效果。
(五)异地交叉用警。为进一步推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支队决定每月在全市开展2次异地交叉用警集中整治统一行动,交叉检查异地用警通知将另行下发。
一、明确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法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府发电[]59号)精神为主线,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督,深化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教“三项行动”和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强化乡镇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推进安全社区(村)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确保“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城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部署
按照区“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将此次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2011年4月底安排部署,2011年4月底至11月上旬全面实施,。2011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开展督促检查,2011年12月下旬至2012年1月中旬进行总结提高。各社区、村要在5月20日前将“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报街道安委会办公室,并在每季度结束前2日报送季度工作总结,2012年1月6日前报送全年工作总结。
二、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举措纳入本企业发展战略,确保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技术装备、教育培训等措施落实到位。要强化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责任,严格落实企业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及时发现和现场解决安全生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二)强化政府监管责任落实
各社区、村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加强经济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行政首长安全生产负责制和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不断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防范体系,大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步发展、同步规划。接到安委会按照规定召开安委会会议和例会,抓部署、抓督促、抓检查、抓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严格执行安生生产问责制,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并由此引起重大损失或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
(三)强化部门监管责任落实
街道农业生产、水利、农机、建设、交通、消防等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认真履行分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指导职责,严把市场准入关。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对辖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指导和监督作用,把2011年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和单位,跟踪督促,抓好落实。
(四)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
完善2011年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加大对事故多发地区和单位的工作督查力度,将安全生产任务量化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增加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坚持“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进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对目标任务进展和完成情况实行定期通报考核。
(五)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
依法依规积极完善安全技术管理负责制度、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承诺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现场紧急疏散避险制度、安全生产长期投入制度等,逐步建立安委会成员单位联系会议制度和企业行业联席会议制度;继续采取约谈、通报和召开现场会等措施,加大警示问责和督导力度,限期反馈办事荐整改情况。要逐步完善隐患整改评价制度,大力推进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
三、深化依法监管,持续严厉“打非治违”
(一)完善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制度
强化源头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行业安全准入,加强把关,对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不准投入生产和建设。按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行政审批,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相关标准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加强监督检查
安办和其他负有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坚持经常性监督检查,突出抓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重点把好高危行业生产建设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立项、设计、建设等行政许可关。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完善安全生产信息联网查询系统,及时查处群众举报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并向社会曝光。
(三)加大执法力度
街道要加强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联合执法,增加打击实效。对无证无照和证照不全从事私挖滥采、超层越界开采等生产经营,停产整顿和资源整合矿井违规生产,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和抗拒安全执法等严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要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坚决跟踪督办,依法严厉打击,切实做到“四个一律”(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一)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
集中治理危及公众安全的重大隐患,继续推进危险工艺生产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改造,深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加快城市地下易燃易爆品客线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落实烟花爆竹的经营、储存、使用等各环节安全措施,继续开展“三超一改”(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违法销售无安全认证产品、仓储设施不达标、规章制度不落实等专项整治。
(三)扎实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加强监管队伍、技术装备、工作制度建设、积极推进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职业危害申报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制度。
按要求督促企业设立安全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指导企业防范和减少职业危害。大力推进粉尘和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加大职业危害治理力度,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和条件。
(四)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要认真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预防“五项措施”,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乡镇政府主体责任落实。要加快道路安全动态系统建设,继续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尤其要认真整顿交通运输企业,健全和落实运输安全责任。
(五)加强建筑施工行业安全专项整治
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坍塌、坠落等事故专项整治,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监管,严格施工现场管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必须落实“三同时要求”,特别是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使用前,必须依法依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五、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一)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结合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村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社区、村安全监管职能,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完善委托社区、村执法领域和范围,切实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充实监管力量,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监管监察效能。
(二)夯实社区(村)安全基础
按照“抓基层、打基础、重投入、强监管”的要求,在总结“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市区政府常务会议要求,落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保障措施,全面推进安全社区(村)的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在辖区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要积极探索安全社区(村)创建模式,将创建安全社区(村)与灾后重建相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创安社区、和谐社区相结合,采取相关部门定点联系帮扶,培养和树立整理典型等措施,大力推进安全社区(村)的创建工作。
(三)推进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班组建设
继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督促企业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标准,并充分落实到车间或班组的生产过程中,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要继续推进安全班组建设,推广宣传“班组管理法”,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员工安全生产相互监督约束机制,不断提高企业一线从业人员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一)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各社区、村、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充分履行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的职能职责。完善应急救援信息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辖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逐步实现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的互联共通,做到信息传递及时、指挥协商有力。
(二)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加大救援装备投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演练。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鼓励、引导生产经营单位或重点行业单独或合建专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