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57:19
导语:在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部队各级要结合形势和任务,依据国家、部队财经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转变陈旧的、不合时宜的传统理财观念,筑牢与时俱进、勇于变革的自主创新思想,优化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科学创新、自主创新、改革创新的科学理财能力和素质,不断深化研究规范部队预算制度改革、采购制度改革、资金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改革以及IC卡结算制度改革等财经改革事项,坚持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改进和完善财务供应保障方式,资金结算支付制度、财务人才选拔培训机制和财务监督检查机制等,以创新的手段和办法处理当前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经费保障效能。
二、研究依法科学理财的机制
一是要研究如何坚持党委集体理财制度、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党委对单位依法科学理财工作的领导,细化党委理财内容,规范党委理财程序,落实党委理财责任,提高党委依法科学理财能力和水平。二是要研究如何把财务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依法理财的轨道,落实资金安全管理规定等部队财务政策法规,始终做到按章办事。三是要研究如何筑牢勤俭办事的思想,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认真研究把握消防部队各项经费开支的特点与规律,找出管理的新办法和新思路,在依法科学理财中提高经费物资的保障效益。
三、不断夯实业务工作基础
1.进一步加强对法规制度的学习理解。《消防部队财务规章制度汇编》是开展财务规范化建设重要的法规规章依据,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保证。同时《汇编》也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消防部队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学习、掌握和贯彻执行财经法规的工具书,部队各级党委和财务人员务必认真学习、熟悉、掌握好有关的法规政策,以便更好地指导好部队的财务工作。
2.严格落实业务工作操作程序。《消防部队财务规范化工作程序》总结提炼了消防部队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中的重点内容,从13个方面对财务工作常用的工作程序进行了全面规范和阐述,对实际操作中的重点、难点予以强调和作了进一步明确。《规程》不仅是开展财务规范化建设的规范标准,而且是各级党委科学理财的基本规则,同时也是财务人员开展工作的操作指南。部队各级特别是财务部门要深入学习理解,努力掌握其精神内涵,真正弄懂、弄通,要按照《规程》的步骤内容操做好每一笔业务并不断总结经验,在操作过程中要与新下发的部队财务法规和规章相结合,不断完善规程内容。
3.探索改进财务管理模式。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规程》的要求,不但要在会计业务技术上做到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要在财务管理上下功夫。主要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部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管理意识淡化,认为部队既然吃“皇粮”,不允许经商搞经营性生产,创收无路,只有依靠上级供应,超支经费等待上级解决,过紧日子的思想树得不牢固。个别单位在安排经费预算时,没有把预算经费、预算外经费、库存物资捆在一起纳入预算管理,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不够强,经费投向投量不够准确,重点不够突出,“量人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坚持不够好,预算安排存在满打满算的问题。有些单位预算执行不够严格,没有按照预算安排的项目控制经费支出,预算执行符合率不够高,存在预算在安排和执行里唱“双簧”的问题,使预算失去了应有的控制监督作用。
2.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利于财务工作有效运转。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双轨制”,即在部队各级党委集中领导下,事业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管理经费。部队的经费由事业部门具体开支,财务部门负责收支管理。然而目前,许多单位仍然没有执行,要么不按照预算的开支项目及数额支出。有的基层单位人员变动频繁,成员增补未能及时跟上,经委会组织名存实亡,无法开展工作,有的经委会组织没有认真履行职责,不按规定组织查账和公布账目,对基层财务管理没有起到监督作用。 要么不按制度规定及时追加(减)预算,以至年末或多或少,一团糟,十分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运转。
3.法规意识淡薄、审核报销把关不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不正之风开始刮向军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抬头。这不仅增加了部队财务工作的难度,加剧了财务部门的工作矛盾。同时也淡化了财经纪律观念和法纪观念,使正常的工作关系、同志关系、上下级关系都蒙上了一层商品色彩。近年来,部队的财经管理活动,法规意识淡薄的问题比较突出,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执行法规上“灵活”有余,原则不足,明明是上级三令五申的事情,就是不执行,政令还不太畅通;有的单位在审核报销时把关不严,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有的单位消耗性经费支出居高不下,会议费、接待费超标准等。
二、规范部队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1.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和教育。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端正指导思想,首先要讲政治、顾大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部队搞好财务工作落实。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财务保障计划,明确财务管理的思想,对财务工作抓落实。必须坚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力、多少事的原则,严禁“赤字预算”。在预算执行中,必须树立预算就是法规的意识,严格预算编制、预算内容、预算程度、预算监控,防止预算编制与执行唱“双簧”,防止造假预算。预算一经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增改项目,擅自突破计划。确保以标准经济收支平衡为目标,把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审、执行、考评的全过程。
2.健全财务管理体制。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各级领导要带头贯彻落实和执行,大力支持财务人员的工作。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和教育,端正指导思想,建立健全体制,完善机制,有效保证规范化管理的高效运行;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必须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确保思路清晰。财务人员要自觉执行各项法规制度,坚持按原则办事,按章办事,坚决抵制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努力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为领导当好参谋、把好关。现在部队内部财务制度还不够健全,各级后勤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抓紧制定适应性、可操作性强的补充规定和财务管理监督条例,使各项制度更加完善,更好地促进基层财务管理工作。要分清责任,按责任制办事;把财务管理责任落实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增强各级人员抓管理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加强预算管理,大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没有合理计划,就谈不上合理使用。各单位财务人员要根据本单位工作安排、地域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以及领导意图,依托现行标准,保证经费略有结余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费预算,报经党委(支部)批准。党委(支部)宏观总量控制经费支出,贯彻“钱在财务、权在党委(支部)”的原则,保证经费开支事先有预算、事中有监控、事后有管理。
3.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强化管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基层财务管理提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财务制度和规章是基层财会人员必须遵循的准则,是统一标准、规范秩序、实施监管的重要依据,是遏制经济违法问题发生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了制度,才能有效地堵塞漏洞,确保经费的正常使用。同时,抓紧制定适应性、可操作性强的补充规定和财务管理监督条例,使各项制度更加完善,更好地促进基层财务管理工作。要分清责任,按责任制办事;把财务管理责任落实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增强各级人员抓管理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关键词] 高校 校办企业 财务管理规范化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筹资多元化局面逐步形成,其中校办企业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渠道。为此,全国各高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相继创办了许多与高校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相关的校办企业,如北大方正、清华紫光、东大阿尔派和江中制药厂等,不仅为学校教学科研、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办学资金的筹集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军。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高校校办企业还没有对其财务管理建设进行很好的规范,也没有完善企业内部财务预算和控制机制,以致高校校办企业尤其是股份制高科技企业无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无法获取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高校校办企业对财务管理建设进行规范化势在必行。
一、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问题
1.产权关系不明
目前高校校办企业是建立在学校整体事业体制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事企两种不同的体制在管理思想、方式、方法上产生碰撞和矛盾,制约了事业单位管理企业模式的发展。高校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纯粹的投资者,而是在人、财、物等诸多方面都牢牢控制着企业;校办企业也没有把自己看作一个纯粹的经营者,没有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把自己当作高校的一个部门。其结果导致校办企业产权关系不明。
2.理财观念不强
首先,高校校办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身份悬殊,大多是学校在编教师,甚至有的是学校领导,没有从学校事业单位中脱离出来专营企业,其教学科研任务还重,以致没有更多的闲暇去管理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洞察力不强,缺乏社会独立企业所具有的灵活性和竞争力。其次,校办企业财务人员主要还是学校财务人员,由学校兼管。他们的理财观念往往还是停留在事业单位的理财上,对会计信息的判断、分析能力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对经济事项的核算还停留在事后阶段,缺乏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
3.会计制度不规范
首先是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如有些校办企业利用合法不合理的手段人为调整企业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资产评估、关联交易、利息资本化等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经济业务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次是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对收入的管理不健全,商品采购、入库、出库等手续不齐全,入账不及时,出现了隐瞒收入,虚增成本,不通过财务的资金“体外循环”,企业以避税为由私设“小金库”,财务人员直接参与“小金库”管理的违法违规事实。再次是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多数校办企业还未形成统一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成本核算不全面,企业利润资产不实,如有的校办企业只设置总账,不设置明细账;还有的校办企业在核算时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或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成本核算较为混乱。
4.财务管理机制不科学
现在高校校办企业大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造成普遍缺少开放的筹资理念和有效的筹资手段。在缺少资金时,企业习惯于消极地向学校申请投资和借款,在资金投入前缺少对投资风险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分析与评估。同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学校缺少必要的监控,最终使得财务管理变成一种单纯的事后核算,难以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由于财务管理机制不科学,多数高校企业存在财务稽核、财务监督、应收账款以及奖惩等制度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现象。
5.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高校缺乏“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再加上校办企业本身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缺少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格的执行程序,造成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上的不规范,使得校办企业人员缺乏动力与进取心。大多校办企业的收入分配未与工作业绩挂钩,导致激励低效。经营得好,作为所有者的学校并没有基于其经营业绩作相应的回报,“做大、做强”动力明显不足;经营得差,所有者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工资照常发放,无法改变校办企业经营困境。
二、完善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
1.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
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建设运作首先要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
产权明晰既是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前提,也是校办企业有效运作、健康发展的保障。校办企业的产权要得以明晰,不仅需要科学地界定各种主体的财产权限,包括主体拥有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的明朗化和量化,而且需要通过立法、司法的强制力将产权加以硬化,使之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财产权利。具体来说,学校应组建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行使出资人职责。全面清理现有校办企业,核定资产,认定产权。对有发展潜力、能持续经营的校办企业,经中介机构评估确认后由学校接收全资企业的资产和债务,并将评估后的账务资料并入学校账务,将净资产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进行管理。对非全资的企业,通过改制,明确学校与企业的股权投资关系,重新办理产权登记,理顺校企关系,按照校企分离的原则,促使校办企业成为独立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
权责明确则是要求高校和校办企业真正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通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两者关系变成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关系。校办企业必须同社会企业一样,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企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校办企业应该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应该与学校实行事企分开,在人员、机构、场地、管理上分开。
校办企业还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只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财务管理,不断地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效益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才能使校办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2.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管理人员理财意识
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和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负盈亏。高校又逐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因而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校办企业须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和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是企业经营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其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前景,因而选拔富有创造力和进取心的企业管理人员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校办企业的技术优势,结合社会资本,进行优势互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促使校办企业长久、稳定、健康发展。
另外,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强化理财意识,培育风险理财、信息理财、知识化理财观念,对经济事项的分析由事后核算提到事前控制、事中分析中,对财务信息资料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与利用,为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尽量减少和规避财务风险。
3.规范会计制度,加强成本核算
(1)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会计系统控制制度。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角度,高校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必须负责指导和监督校办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协助校办企业经营管理好资产。从企业角度,要制定适合校办企业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建立校办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会计系统控制制度。(2)强化校办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校办企业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定额标准,如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水电费、通讯费等单项或综合定额,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设立事后监督制度,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并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3)规范校办企业的成本核算。 高效、准确的成本核算工作,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建立在规范、科学的成本核算工作基础上,其它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市场规律的公平竞争、企业管理的规范、经营者行为的合法要求,对校办企业实行全面成本核算,改变以前对成本费用核算的不正确做法,才能恢复企业的原貌。因此,高校企业应尽快制定成本费用核算及管理办法,在分工明确、权责清楚、管理有序、奖惩有据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成本费用管理,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校办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和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激励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有效的方法,不仅要注重管理者的才能发挥,而且要对管理者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即既要对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奖励,又要对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在校办企业中,管理者起着核心领导地位,应对其经营行为和经营业绩进行长效的激励,如建立年薪聘任制、持股分红制等激励机制。另外,对在技术革新、改造、新产品研究开发中取得重大突破的科技人员,适时予以重奖。奖励的形式可以是奖金,也可以是实物,如汽车、房子等,还可以是权利,如股份等。奖金的一部分发放给个人,一部分可作为科研经费奖励,由科技人员自主支配。同样,对管理方法有重大创新的管理人员,市场开拓成功的营销人员,也应予以重奖。
同时要建立起有效的权力制衡监督机制,形成校办企业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全方位权力监督约束体系。在校办企业系统设立专职的纪检监察机构,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企业贯彻执行校办企业各项制度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特别是在企业重大物资(设备)采购、基建招标、人员招聘中,纪委都要派员参加,全程监督,有效地保证企业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防止工作过程中的暗箱操作。
参考文献:
[1]邱 钧:谈高校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财会研究.2010.4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进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委会及实行村会计委托的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等单位(以下简称规范化建设单位)。
第三条规范化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统一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第四条规范化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资产台账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土地补偿费监督管理制度、转移性资金收支管理制度等。
第五条规范化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对土地补偿费监督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村级债务管理、转移性资金收支管理进行重点控制。
第六条规范化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财产清查制度,定期对资产、负债进行清查,年终进行全面资产清查。
第七条规范化建设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制度,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明确理财小组职责,制定民主理财办法,召开民主理财会议。
第八条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应按规定程序产生,认真履行职责,要对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定期进行财会知识培训。
第九条规范化建设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工作流程,所有经济活动手续必须齐全。
第十条规范化建设单位必须按期编制财务报表,按要求向部、省、县报送相关报表及材料。
第十一条规范化建设单位必须设立专门的会计档案柜(室),加强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资产台账、财务计划、经济合同、财务公开底稿等文字材料以及电子数据等档案管理。
第十二条规范化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及时进行财务公开,公开的内容要真实、全面。群众普遍关心和重大经济业务或事项发生要逐项逐笔公开。
第十三条规范化建设单位必须接受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农经部门)的审计监督,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
发生下列事项,要进行专项审计:
1.村干部任期届满和离任;
2.土地补偿费及其他转移性资金的收支;
3.发生数额较大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项目;
4.其他重大的经济活动。
第十四条规范化建设单位必须实行统一电算化管理,使用农业部认定或监制的符合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标准的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软件,建立健全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规范化建设单位要定期组织对财会人员有关财会知识、政策法规、电算化管理等知识培训。
第十六条农业部及省(区、市)农经部门对“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考核抽查。示范单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称号,收回其称号牌匾。
1.因财务问题造成农民上访,经核查属实的;
2.不及时进行财务公开或进行虚假公开的;
3.主理财小组成员未履行职责的;
4.民主理财民主监督无法正常开展的;
5.审计发现重大财务问题的;
1、抓贯彻、定目标,出台县级、基层工会《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
福州市总工会在认真做好本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自查自纠工作后,根据省总工会的最新规定和指示,结合福州市实际,先后制定并下发了《福州市县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榕工〔2011〕34号)及《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榕工办〔2012〕48号),积极组织各级工会开展财务会计管理自查自纠工作,通过开展座谈会讨论、互审互评的方式评选出财务管理规范化合格单位,并予以表彰。
2、找差距、重整改,切实解决县级工会财务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
福州市总工会召开规范化建设部署会议,组织县级工会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把握要点,要求县级工会、市级产业工会要充分认识开展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把开展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要按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的要求,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全面提高工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3、抓示范、树典型,推进规范化建设见成效。
为推动县级工会开展规范化建设,福州市总工会选择了永泰、福清作为规范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先后在福清市、永泰县召开现场推进会,这两个试点单位在会上分别交流了规范化做法和体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永泰县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工作材料。会议同时通报了全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开展情况。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湘国参加会议,要求各县(市)区总工会、市级各产业工会,要认真推进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健全制度、对照标准,逐条落实;要抓住机遇,重点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等财务工作重难点问题;要加强学习,提高财务会计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工会重点工作的水平。经过这两年来各级工会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县以上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财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会财务机构进一步健全、财务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财务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会资产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二、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现状
近两年来,县级以上工会在不断提升自身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为了深入了解目前福州市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2013年末至2014年初,福州市总工会组织专门人员成立调研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市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本项调研共召开座谈会5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5份。其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所占比例分别为10.8%、69.3%和19.9%;行政人员、财务人员、工会主席和其他人员分别占28.5%、53.1%、17.4%和1.0%。从问卷显示结果来看,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整体情况仍较为薄弱,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会经费、会费收缴工作不足额、不及时。在调查中发现,72.94%(310家)的基层工会存在着拨缴经费标准过低、缴交经费不及时的现象。工会经费按规定及时、足额拨缴的单位只有115家,占27.06%。未能体现公平税负。同时,调查中还发现,有259家基层工会从未向会员收取会费,占60.94%;在有向会员收取会费的166家基层工会中,有47家基层工会半年才向会员收取会费一次,占样本总量的11.06%。大部分基层工会未能按规定及时、足额向会员收取会费。二是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总体水平不高。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专职工会财务人员37人,占8.47%;兼职财务人员388人,占91.53%。而且,调查问卷显示,基层工会会计人员职称水平总体不高且参差不齐,其中中级以上会计技术职称的有69人,占16.24%;初级职称有158人,占37.18%;会计员有184人,占43.29%;还有3.29%(14人)无会计从业上岗证。三是工会经费独立核算的比例有待提高。调查问卷显示,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开立银行账户的基层工会仅208家,占48.94%。在问及未开立银行账户的原因时,部分基层工会认为工会经费总量少、设立独立银行账户手续繁琐且没必要,工会经费仍在行政账户开支。这种现象间接导致了行政支出挤占了工会经费。有43家基层工会虽然独立设置账目核算,却没有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工会一切经济业务开支仍由企业老板审批,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小型私营企业。四是预算管理不规范,执行不到位。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有228家基层工会未执行预决算管理制度,占样本总数的53.65%;在有执行预决算管理的197家基层工会中,13.88%(59家)基层工会日常活动经费开支随意性大,有超预算现象;11.06%(47家)基层工会预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五是基层工会活动经费不足。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半数的基层工会反映,基层工会活动经费有限,行政未能给予工会一定的经费补助,不足以满足工会日常开展活动需要。
三、探讨影响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发现的工会经费收缴不足额、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未实行工会经费独立核算、预算管理不规范、基层工会活动经费不足等现象,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企业主对工会工作不重视,对工会经费收缴认识度不高。
首先,部分企业主本身对缴交工会经费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对工会组织存在心理抵触。从企业方来说,企业追求的最大利益是成本最小化,从而实现利润效益最大化。企业方认为缴纳工会经费减少了企业利润,直接造成了企业的负担,因此采取了虚报、少报企业人数,以最低工资标准计征工会经费,甚至不交工会经费的方式来规避支出。再次,部分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的一切开支必须由自己掌管,工会主席也是受命于企业领导,不能与企业领导平起平坐,工会开支不能任由工会主席审批。必须尽量减少开支,没必要多成立账户,财务人员直接由行政方财务部人员兼任即可。这种心理直接或间接造成工会活动难以开展、无法执行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专用账户难以建立、财务人员配备不完善、工会活动经费不足的现象。
(二)工会经费地税代征的作用和成效有待提高。
福州市2007年开始推行工会经费地税代征工作,从总体来看,工会经费收缴实现了稳步快速增长,收缴总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收缴成效显著。但是还是存在着经费拨缴率偏低的现象,未能做到应收尽收。从2013年工会经费收缴数据分析来看,全市有15700家独立基层企业,缴费单位数13735家,拨缴面达到87.48%。人均应拨缴经费258元,实际拨缴率只有39%,人均月缴费工资标准1043元,仅是2013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工会经费委托地税部门代收,但地税部门只增任务不增人。为保证税收任务的完成,地税部门有时难免顾此失彼,直接导致一些企业钻空子,每月仅缴交地税部门允许通过的最低标准的工会经费就敷衍了事。二是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由于税务征收和工会经费征收是两套运行系统,地税部门征收工会经费的前置条件是企业必须实行工会信息登记,企业必须在录入工会经费征收系统后才能申报缴交,如果部分投产一年以上的企业不组建工会、不主动登记、申报,逃避缴纳工会经费,而地税和工会两个部门对欠缴、拒缴的企业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进行约束,就无法对这些企业形成有效的制约。三是地税部门税务征收的平台优势尚未能完全为工会所用,征收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共享脱节。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财务人员受“双重”身份的限制。由于大部分行政财务人员兼管行政和工会的财务核算,财务人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先是行政财务人员,其次才是工会财务。这种身份造成了财务人员的意识直接受企业领导的限制,一切工会活动要从企业行政出发,企业资金不足的时候就少交,甚至不交工会经费;企业领导认为没必要的工作就不需要开展,譬如预决算管理工作。同时,由于财务人员身兼数职,当企业行政财务工作量大时,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必然得不到保证。二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部分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基层工会组织日常经济业务活动简单,不需要配备专业素质高的财务人员。这种现象也是导致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推动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从广泛宣传工会政策法规入手,提高企业领导对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视。
要推动基层工会财务工作的规范运行,必须要取得企业主的支持。第一,要通过立法,使企业正视工会组织的存在和作用。立法部门应加强相关法律的修订,在法律中加入强制性约束条款。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和保护措施,提升工会组织的地位,使企业认识到工会组织应该是独立于企业而存在的,而不是依附于企业管理下的一个分支机构。通过法律,强化工会组织的职能,使企业认识到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能不仅仅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更是联系企业与职工的桥梁,是劳资双方利益的维护者,是劳资矛盾的“油”、“灭火器”,真正的理解工会组织,理解工运事业,尊重工会干部。第二,加大工会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工会政策法规及各项工会发动的惠民活动、措施,提高工会组织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发挥多方联动作用,结合政府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形成合力,深入到企业中去,送政策送制度上门,广泛宣传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引导行政领导、工会干部和财务人员学习《工会法》、《新工会会计制度》《基层工会经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增强其依法拨缴工会经费的自觉性。第三,上级工会应尽可能的多给予基层工会活动经费补助,以满足基层工会开展活动的需要,使企业行政领导认识到工会经费是开展工会工作和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加强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对企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从加强税务、工会、企业三者沟通协调关系入手,不断提高工会经费拨缴率。
要打破工会经费收缴的“瓶颈”,税务部门是关键。一是工会和税务部门双方要定期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协作,及时反馈工会经费代收工作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工会要充分利用税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如地税部门在开展税收稽查工作时,把工会经费征收工作纳入其中,大力宣传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重要性,使企业深入了解工会事业的重大意义,消除对缴纳工会经费的抵触心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依法申报、依法收缴。二是要加强双方的信息交流,尽早实现网络互联,保证地税征收系统与工会经费地税代征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两个系统“三同步”,即时间同步、信息同步、措施同步,使工会能第一时间了解企业信息及工会经费代征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保证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三是要促使税务部门加大对不守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对经费不缴、漏缴的单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制约手段,从源头上保证工会经费收缴的足额到位,保护诚信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效益。
(三)从塑造典型入手,不断扩大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步伐。
要在全市基层工会中推进财务规范化工作,关键是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切忌一蹴而就。工会组织要精心选取一些财务管理较为规范的基层工会,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基层中去,以引导激励为主,积极帮助基层工会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这种方法挖掘出一些先进典型,并在全市基层工会中进行广泛宣传并表彰为示范单位,以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激励并带动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
(四)从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入手,提高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水平。
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县市区总工会、产业工会要加强对下级工会财务工作的指导,定期组织基层工会财务人员进行工会财务、经审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工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应用新的工会财务知识,可以邀请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有经验的专家对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讲解及指导。并且不断创新财务工作方式,定期组织基层工会财务、经审工作竞赛,促使基层工会财务在比赛中增进知识与沟通,加强基层工会财务工作交流,从而进一步带动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发展。
五、结语
1969年11月学校迁至山东。1970年起,学校陆续筹建了炼油厂、仪表厂、机械厂、印刷厂、农场等一批校办企业。在其后的30年中,校办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校办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学校原有的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学校校办企业的发展。2005年7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科技产业会议以后,学校开始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学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新型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已经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业中得以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校办产业步入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摸清产业家底;清产核资
中国石油大学的校办企业是从传统的实习工厂发展而来,在2006年学校开展清产核资之前。大多数企业从未进行过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工作,许多企业存在存货毁损、过时,但一直挂账的现象;有些企业存在注册资本金不实等现象,如机械厂,企业注册资本金1260万元。但实际上相当大的一部分为学校房屋,而且未办理过户手续,给学校带来巨大潜在的风险。
2006年,学校对机械厂等1 1家全资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依法核减资产净损失600多万元,其中流动资产占500多万元;从企业剥离学校房屋等非经营性资产346.79万元;对注册资本金不实的企业,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意见。如学校建筑安装公司。注册资本金为708万元,实际出资额为108万元,在2005年,曾经因注册资本金不实。被工商局处罚。在这次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中,学校决定注销此企业;依法处理因存货损失而带来的税收问题。通过清产核资,彻底摸清了企业的家底,解决了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夯实了企业资产,降低了学校潜在风险。也为制定学校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提供了依据。
整合学校产业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到2005年底截止。学校所投资的企业有48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5家,集体所有制企业7家。涉及的领域有石油加工、精细化工、出版印刷、工程设计、机电装备、汽车销售、维修、商贸等。而且存在着同一领域内多个企业共举学校大旗,在市场上互相竞争的现象。
在本次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学校根据校办产业实际情况,按照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要求,提出了“分类分步实施、先易后难、一厂一策,不搞一刀切;以人为本,妥善处理职工安置问题;立足科技、整合全校资源,打造五个平台”的工作思路。对经济效益低、缺乏规模、经营风险大的企业坚决予以注销,对经营业务相同和联系紧密的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合并。这次规范化建设工作。学校注销18家企业,合并10家企业,取消冠用“石油大学”校名企业22家,整合后学校所投资企业(含全资公司再投资企业)24家,形成了石油加工、化工、机电装备、文化和汽车销售维修等五大平台,重点培育了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石大石仪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石大恒业科贸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和山东中石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六个龙头企业,优化了学校资源配置,造就了学校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平台。
构建新型校办产业管理体制
学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前,学校对校办产业的管理,总是把校办企业纳入行政隶属管辖关系的大框架中。习惯于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进行运作;在日常管理中,严重存在着“五龙治水”现象。即学校人事、组织、财务、资产、审计和产业等职能部处分别对学校企业独立行使管理权,学校产业管理部门作为学校产业管理的专业部门仅仅发挥对学校产业的协调、服务职能;学校企业的所有大事。全部上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策。
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以后,学校按照教育部2号文件的要求,依法组建了学校国有独资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青岛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控股公司),将学校的国有经营性资产(含股权)无偿划转到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惟一代表学校行驶出资人职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其负责人进入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共同行使对校办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起“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新型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新型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建立后,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依法行驶对校办企业的监督管理;学校企业的一般事情由控股公司研究决定,重大事情由控股公司报请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
理顺校办企业人事管理体制
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前,校办企业里科级以上的干部,全部由学校党委常委会任命;人事和劳资问题由学校人事处进行管理。
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后,控股公司与组织部通过调研和协商,根据“党管干部原则”和《公司法》的要求,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企业国有股权代表及高级管理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实行党委组织部门推荐与依法委派(或推荐任免)相结合的原则。提名推荐任免副处级以上的干部。由控股公司提出建议人选,报学校党委组织部根据有关规定实施,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批同意后,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相关程序;科级以下人员由企业自行考核和聘任。并报学校组织部备案。根据以上文件精神,2D07年控股公司根据产业实际情况,对产业内部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换,这在过去是难以行得通的。
人事管理方面。赋予了企业用工权,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自主招聘员工,并依法与招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等。学校还出台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关于青岛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企业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管理办法》,对控股投资企业中事业编制人员的流动、日常管理等行为进行了规范。
改革了校办企业考核方法
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前,往往是年初由学校产业部门提出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草案,经学校产业管理委员会研究通过后,以学校文件形式予以下发;到了年终,由产业部门组织学校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根据年初下达的指标,对企业进行经济指标考核;企业第一责任人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考核。
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后,控股公司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财务预算的规定,制定了控股公司所投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规定,要求企业于每年的年底,上报下一年的财务预算。在年度经营中,根据财政部要求企业编制的《财务快报》,适时对所投资企业进行监督,对偏离企业预算的情况,及时要求企业分析原因,并重新修订了企业第一责任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按照企业投资级次,依法对相关人员进行综合考核。
理清了企业投资关系
在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之前,为了享受国家给予的校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有些企业投资兴办的企业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时,都将其主办单位登记为学校。本次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学校对企业帐务进行了调整,理清了企业投资级次,规范了企业管理。如学校汽车修理厂,本是学校劳动服务公司投资的全资企业,工商登记为学校投资企业。在劳动服务公司账上反映为借款关系。此次企业改制,将其改制为劳动服务公司一人独资企业。
另外,在此次规范化建设工作中,还解决了印刷厂等“老大难”的问题。学校印刷厂有学校事业编制人员37人,设备陈旧,又没有能力进行更新,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年年亏损。为此,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稳定大局,每年都给予一定补贴。2007年,通过与学校财务处、人事处等部门充分协商,将企业改制为一人独资公司,学校采取承担事业编制人员工资的方式,“放水养鱼”。企业改制后,控股公司投资更新了印刷厂的部分设备,强化其生存能力,从而妥善解决了印刷厂经营困难问题。经过近~年运作,印刷厂可望实现盈利。
关键词:工会;财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5日
从我国现行经济法角度来看,工会组织是具备独立核算资格的法人,因此其财务活动应当具备独立性。一个单位工会财务制度建设是否完善不仅关系到工会内部管理水平,更关系到工会日常活动的开展。因此,应当结合当前具体形势,不断加强工会的财务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在单位各个层面上的职能作用。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不仅是对《工会法》中关于公费经费管理具体要求的落实,更是促进我国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的内在要求。
一、当前工会财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工会财务制度规范化重视不足。工会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保障和维护广大职工的基本权益,这也是工会组织日常工作的重心。工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财务制度作为保障,但当前一些工会部门在发挥维护职工权益等职责的同时,对工会财务制度规范化建设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认为工会财务工作仅仅是对日常活动的账面反映。由于财务制度建设不仅对财务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需要花费一定的建设周期,耗费额外的财力物力,因此规范化财务制度建设常常流于形式,难以深入贯彻。
从制度建设的规范性来看,很多单位、企业的工会缺少制度规范化的意识,因此其财务工作的开展存在着诸多规范性问题。首先,很多工会组织缺少专门独立的财务人员,其财务工作大多是由单位的财务人员兼职,对工会的相关内容缺少深入的了解。由于工会活动的特点,因此其财务工作也与一般的财务工作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也是一些工会财务活动不规范的根源;其次,相应的内部监督、控制不够规范。由于人员编制问题,在一些工会中,会计、出纳被一人兼职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工作最基本的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无法保证,这也造成了一些费用的发生、报销的不规范。
(二)工会经费的管理及使用不够规范。从经费来源的角度看,很多企业的工会经费来源存在着规范性问题。在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工会经费往往难以正常收缴,企业财务部门也无法做到及时、足额的拨付相关款项,这也导致很多民营企业工会的日常工作难以开展,工会组织名存实亡;其次,一些工会对工会经费的管理缺少预算管理意识,思维模式僵化,将预算和决算相割裂,使工会经费缺乏预算管理,时间价值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е鹿せ峋费的拨缴“随意性”较强,管理方式落后;最后,工会经费的管理使用不够民主透明。一些工会未能按照相关要求做到经费的决策、预算、使用全程透明,没有实现账务明细的完全公开,缺少来自内部职工的监督。
(三)缺少独立专门的账户。当前,我国大部分工会组织缺少独立核算的账户,工会经费无法从单位经费中剥离。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部分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不愿意赋予工会自主的财务权力;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单位或企业属于非人员密集型,因此工会成员较少,经费往来不足,无法达到银行方面的最低要求,导致无法开户或者开户后被注销。由于缺少单独的核算账户,不仅使得工会经费管理缺少独立性,也使得工会的财务活动难以单独完整地得到反映。
(四)工会资产缺少规范管理机制。当前,很多工会部门的资产管理存在着“重金轻物、重购疏管”的问题。一些单位对工会经费的收支工作极为重视,但对于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受制于岗位定员限制或人员调整变动等因素,专人管理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造成了固定资产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产生自然损耗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账实不符。一些超过折旧年限报废或转赠其他单位的工会资产无法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难以有效核实。
二、推进工会财务制度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工会领导干部的财务培训。在工会组织中,工会领导对工会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的财务职能也影响到财务制度建设的水平。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财务公开等规章制度的要求,各级工会在开展各项活动时也需要工会干部掌握相关的财务知识,指导相关财务人员按照我国工会会计制度的规定开展相关财务活动。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相关财务职能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只有真正理解财务制度的相关理论,领导干部才能在财务制度建设上心中有数明辨是非,在财务规章制度的范围内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在任时明白,离任时清白。
(二)加强工会资金预算管理。工会财务和企业财务尽管存在着诸多不同,但是两者在管理方式上也存在着相通之处。在工会预算机制和决算机制的建立上,可以从财务方面借鉴学习,引入规范化的预算决算报表。财务预算是企业选取的、能够反映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企业资金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收付等一系列指标预先估计的总称。将财务预算的概念与工会预算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将工会经费的来源、用途规范化和具体化;另一方面通过预算编制可以了解工会经费的执行状况,做到来去有数。通过引入财务预算、决算的概念,在工会经费管理中引入具体规范的经费报表,还可以通过对相关报表的分析总结,强化对预算经费的执行管理,提高预算的使用效率,避免无谓支出。在编制相关报表时,对于一些职工较为关注的重点收支项目应做到重点说明,提高工会财务收支的透明度,预算决算如何安排,执行是否到位,最终都是在决算数据中体现出来的。编制相关财务报表的目的不仅是要让职工看得到,更要看得明白,看得懂。
(三)与时俱进,注重经费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一定数目的资金因在不同时间点而产生的价值上的差异,也就是货币在持有或投资其间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或减值现象。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着融资困境,而因企业持有资金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资金浪费、损失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视工会资金的时间价值,不仅属于客观的财务管理范畴,更是提高工会财务管理水平的必要保障。
(四)提高独立性,完善内部控制。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离不开独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我国《工会会计制度》中也明确规定:“各级工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工会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财务规范责任制度,将责任目标具体细化到相关各部门甚至是个人,持续推进工会财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提高各岗位间的独立性也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和精髓,要求工会经济活动的决策、审批、执行、监督、评估等步骤互相分离互相制约。比如,工会的会计、出纳不得由一人兼职,坚持钱、账、物管理相分离等。面对重大决策、重要事项或大额资金收支业务等,应贯彻实行主席办公会议集体决策制度,避免个人单独决策或个人擅自改变集体决策。工会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新的《工会会计制度》为出发点,将防范风险、强化有效监管作为目标,加强控制工会工作的关键节点,全面形成综合管理措施,形成系统的工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促进工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
(五)工会财务不仅要管资金,更要管资产。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和银行存款管理是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会财务应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办事,保证工会经费使用安全。在加强对工会经费监督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归属于工会名下自有资产的管理,规范制度化固定资产的相关核算,完善领用低值易耗品领用手续,定期对相关资产进行盘点并落其真实价值,加强对工会资产的保护、控制。
三、结束语
为了使工会组织在新形势下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建立、稳定、维护和谐的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大力推进工会财务制度规范化建设刻不容缓。财务管理工作是发挥工会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财务体制的规范化建设也是工会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狠抓落实、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我国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才能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于秀敏.抓管理建制度提高工会财务工作水平[J].中国工会财会,2011.1.
会计规范化建设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而制度化建设是保证财会管理工作规范化操作的前提。现在的医院很多财务管理制度老化,跟不上时展的脚步,严重阻碍了财会工作的发展,更加制约了财会规范化建设。说到底,医院的管理工作就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其中的财物两项都是由财务统计管理的。如果这种较为落后或是制度真空状态下的财务管理将出现没有制度约束的混沌区。财务管理出现漏洞,也是导致出现等现象的诱因。
二、人员知识老化严重,是阻碍财务管理规范化进程的人员因素
现代化的医院会计管理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现代的医疗机构的人员大多是具有事业编制的人员。由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各种因素作用,导致医院管理岗位人员无法有新的人员进入。而现有的人员随着年龄老化的严重,知识结构陈旧,难以满足现代化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需求。他们对利用电算化等新技术开展会计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能很好适应规范化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很多时候医院的网络系统升级改造后,管理人员还不会操作,严重制约了医院会计规范化进程。
三、解决途径
(一)规范化财务工作流程,从而突破规范化标准瓶颈。进一步细化财务报销管理流程,严格执行多级审批手续,做好财务管理流程标准化推进。除了报销的财务流程标准化管理之外,还有其他很多财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建设。例如,医院救助绿色通道的财务流程的标准化预案,有效保障绿色救助的迅速反应机制,有助于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同时预算支出的情况,一般是首先各个部门提出预案,对一年来的工作支出提出一个预算草案,财务部门经过收集各个部门的草案,统计汇总,经院领导办公会研究通过,然后就是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二)划定各个财务管理岗位权责,从而突破规范化管理的权责瓶颈。进一步细化财务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责任以及可以行使的权利,这种岗位权责分明将给每一个财务人员带上一个紧箍咒,时刻约束着每一个岗位的技术人员。避免出现问题后权责不清,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同时明确岗位权责,将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对于重点风险岗位实行轮岗制,一方面防止的发生,另一个方面就是使得每一个财务人员都可以熟悉每一个岗位工作的权责内容,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来约束财会人员。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才有了出路。
(三)加快财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从而突破规范化技术瓶颈。相比传统的管理制度,新的会计管理制度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严谨规范,实际上包括了财务报表制度的建立、预算制度管理、工作风险防控等具体的一些财务制度。以前的人工计算,后来的计算机记账,虽然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得到了进一步减轻,但是对于医院这样的大机构,规范化建设一定是以后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肃清网络安全漏洞,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维护,及时更新单位的防火墙,及时网络安全预警,对出现的一些网络安全或技术问题,深挖问题根源,找出根本因素,制度防范措施。
(四)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同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突破财会管理规范化制度瓶颈。制度化的保障是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开展医院财会管理的调研工作,召开专业财会人员的座谈会,听取一线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习其他医院成功的管理制度经验。对一些明显落伍的管理制度要开展修订工作,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出台新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在健全财会管理制度体系的同时,及时加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最终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将使得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为财会管理规范化提供基础保证。
(五)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突破财会管理规范化人员瓶颈。医院的会计人员属于管理岗位,很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陈旧,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应多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加强财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教育,在人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外出学习,交流经验,开展脱产培训,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在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鼓励医院的会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参加国家组织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技能考试。培训教育的内容除了有会计本职业务之外,同时加强网络、软件系统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全面素养。
四、结语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法》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其内部组织机制还有待于健全和完善,服务功能和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覆盖面和带动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适应“三位一体”新型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和《浙江省农民专业社合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县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主导、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依托,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方式和经营机制为核心,大力推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把握条件,依法规范。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必须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在设立登记、章程制定、股金设置、组织结构、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和赢余分配风险共当等方面做好规范工作。
2、有序引导,分类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要充分尊重合作社社员的意愿,根据各合作社的产业性质、规模、人员素质、运行模式等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进行分类排序、先优后差、逐个规范、稳步推进。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要突出“规范”的重点,着重在工商登记、管理制度、经营服务体系和分配机制等方面做好完善提高工作,并要注重合作社职能的有效发挥,注重合作社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增强。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通过规范化建设,把合作社建设成为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带动明显的市场主体。每年全县完成合作社规范化建设8家以上,每年评选县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
(二)主要内容:
1、工商登记。按照《合作社法》》规定,对原来参照合伙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集体企业登记的合作社进行变更或重新登记,明确合作社的性质,达到《合作社法》规定的设立条件。新成立的合作社要按照《合作社法》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2、制定完善章程制度。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完善合作社章程;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对照村经济合作社的有关制度,完善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决策议事、岗位职责、社员管理、生产经营和档案管理等制度。
3、明晰股权结构。明晰合作社社员股金认购的份额和认购股金出资的方式,并向社员核发社员证。合理配置股权,生产社员的股权应当占总股权的50%以上,单个社员(含团体社员)的股权不得超过总股权的20%。
4、推进民主管理。明确并落实社员(代表)大会的职权和决策方式,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监事会议,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提倡按股金额和交易额有机结合、单人相对多票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但单个社员拥有的表决票数不得超过总票数的20%。
5、规范生产经营。合作社要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服务场所和设施,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同时各合作社要有生产记录。按操作规程组织社员开展标准化生产,按质量标准联合销售社员的产品,形成产销连接比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在经营服务上实行统一培训和指导、统一采购农业投入品、统一注册(使用)商标、统一产品和基地认证、统一包装和销售社员产品等服务。
6、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合作社生产经营和经济往来必须有真实的记录和原始凭证,做到会计资料完整、会计账目健全,实行单独建账。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定期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财务和会计报表。合作社年终盈余分配要符合《合作社法》规定,在合理提取风险基金、公积金、公益金的基础上,实行按股金额和交易额相结合的统筹分配方式。
三、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一)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生产经营适应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树立服务合作社就是服务农民,支持合作社就是支持农民的观念,切实加强领导,履行组织、指导、协调、服务和支持的职能,积极帮助合作社解决规范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做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成立武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通过协调并加强联合会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整合、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互利互惠。为会员标准制定、产品认证、项目认证、品牌宣传、产品推介、市场开拓和信息咨询提供服务。帮助会员引进技术、人才,创建有形市场,设立产品展销窗口。
(三)以实施合作社“五化”建设为重点,着力于提升合作社的竞争力。县农业主管部门要经常性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活动为载体,着力推进品牌和市场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产品商标,开展各种形式的品牌宣传活动,统一提供品牌、包装和销售服务等,全面实施合作社品牌战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与国内外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不断开拓产品市场;鼓励引导合作社跨区域扩建基地,发展社员,扩大经营服务规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自己的加工企业,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和优势的合理配置和整合、重组,做大做强合作社。
(四)以培养合作社经纪人为突破口,不断开拓合作社销售市场。成立合作社经纪人队伍;积极组织合作社参加各类展会;重视有形市场的建立,创立合作社营销“窗口”。
四、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规范发展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把扶持合作社作为财政支持农业的重点之一,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在生产设施、科技推广、品牌建设、时常营销、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合作社进行扶持。
(二)给予用电用地扶持。合作社生产经营等非农建设用地,在符合城镇规划的前提下,应依法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合作社创办养殖小区和从事农产品临时收购,初加工是占用的临时性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合作社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用电执行浙江省电网销售电价分类普通工业用电中的农业生产用电类电价。
(三)建立合作社辅导员制度。组建以农经干部、农技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为主的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立辅导员联系合作社制度,每一家合作社都要落实际一名辅导员,具体指导合作社开展规范化建设及产业化经营。
(四)建立合作社免费培训制度。大力加强合作社辅导员、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等三支队伍建设,按照分层分类的原则,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整和各类资源,把合作社培训与新型农民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学到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教育培训效果。
(五)坚持有序引导。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发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树立样板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