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古建筑景观设计

时间:2023-10-07 15:57:21

导语:在古建筑景观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摘要】 目的:观察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35例,连续治疗7次后观察疗效。结果:335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临床控制175例(占58.6%),显效115例(占38.52%),有效40膝(占13.4%),无效5膝(占1.67%),总有效率98.33%。3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9个月。其中3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占11.05%),但再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好转。结论: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膝;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臭氧注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以膝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现出增高的趋势,笔者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腔内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3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35例患者均选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膝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88例,女247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5岁,平均66.51岁;均为单膝发病;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者88例,以晨僵为主者188例,以活动受限为主者59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335例患者均采用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

1.2.1 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 患者取患侧向上的侧卧位,L5-S1棘突间旁开4.5-5cm处为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取7号腰穿针在定位处垂直穿刺,探其横突背面,当探到横突背面后,可稍将针尾向尾部方向移动,使针尖从L5横突上缘缓慢穿过横突间韧带及横突间肌,约进入1.5-2cm即达腰大肌间隙,达腰大肌间隙后实行抽吸试验,确认无误入血管及其他组织,且抗阻力试验阴性后,注入镇痛液(2%利多卡因3ml、野木瓜4ml、复方当归4ml、vitB120.5mg、0.9氯化钠8ml),连续治疗7次。

1.2.2 臭氧关节腔内注射 置患者膝关节于伸直位、严格无菌操作下沿髌骨上内侧或上下外侧缘处穿刺关节腔。当针尖穿入关节囊时有突破感,提示进入关节腔。抽出关节腔积液后将浓度为30ug/ml的臭氧20ml缓慢注入关节腔内,当患者感到关节内有膨账感后抽针栓,膨账感消失后再次推注,不断重复推注和回抽动作,可以观察到膝关节囊壁起伏波动,皮下扪及捻法感,注射完毕后用创可贴保护注射处。被动活动患膝数次。每3日1次,连续治疗7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拟定疗效标准。临床控制: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效: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335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临床控制175例(占58.6%),显效115例(占38.52%),有效40膝(占13.4%),无效5膝(占1.67%),总有效率98.33%。

2.2 复况 本组3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9个月。其中3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占11.05%),但再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的软骨退变,导致周围软组织、骨质等其他组织继发性退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是将镇痛液注入腰大肌间沟内,阻滞其间穿出的神经,以及部分镇痛液经椎间孔扩散至硬膜外腔内,从而阻滞部分坐骨神经[3-4]。医用臭氧具有环氧化作用,在人体内具有通过中和或抑制多种炎症介质及致痛物质合成、释放、扩张局部血管等效应,从而产生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臭氧关节腔内注射,一方面通过环氧化作用降解和破坏关节液内的炎性致痛因子,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缓激肽的释放,另一方面臭氧通过与滑膜及软骨组织的接触能够氧化组织内的蛋白多糖导致水分子的脱失,从而减轻滑膜水肿和炎症反应,起到快速止痛的作用[4]。335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临床控制175例(占58.6%),显效115例(占38.52%),有效40膝(占13.4%),无效5膝(占1.67%),总有效率98.33%。3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9个月。其中3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占11.05%),但再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好转。

综上所述,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内臭氧注射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操作简便、微创、见效快、无明显副作用。二种治疗方法有机的结合,相得益彰,是一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Altman R,Assch E,Bloch D,et al .Development of criteria for class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osteoarthritis classification of osteoarthritis of knee[J].Arthritis Rheum,1968,29(7):1039.

[2] 章瑛.周锦财.张晔.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颈腰痛杂志,2001,22(1):24-26.

[3] 郑攸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6.

第2篇

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蜿蜒千里,运河沿岸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及民风民俗各具特色。随着“宜居城市”理念的提出,在大运河后申遗时代如何合理改善运河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景观,提升运河文化内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已成为沧州段运河景观规划设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运河景观规划范围

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运河景观带的规划设计,主要规划范围为大运河流经沧州市区的渤海路至海河路东西两侧,分界点设在运河两岸第一个街坊外缘道路,沧州市区内运河河道的总长约为13.7千米,规划占用地面积大概为11.7平方公里。京杭大运河跨越沧州市区,在主城区内由永济路、新华路、光荣路和解放路将南北运河景观带划分为三段,将南湖公园和人民公园两大景观节点与之连接。

二、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运河景观设计定位

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景观设计要基于“生态、文化、休闲”三大主题。北段景观规划的定位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中段景观规划定位侧重于居民生活休闲,南段景观带规划定位主要体现生态科普主题。

景观设计要以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积极融入当地居民的休闲娱乐要素,努力打造具有宜居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元化实用为一体的旅游景观。

三、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运河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一)水景

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景观要素之一就是水体。水体主要包含静水和喷水两方面。

在沧州主城区景观带上,南湖公园和人民公园内的湖水是最具代表性的静水。南湖公园依自然形态修建,湖水呈现出一种明净和祥和的视觉感受。人民公园的人工湖配备有人工堆砌的假山,营造了一种恬静和优美的意境,使人身心舒畅。

喷水因其动态美成为运河水景中的重要景观要素之一。在沧州市区的运河景观带上,在运河的西侧和解放桥的南侧设有一圆形喷泉,给游客带来动感的美的感受。

(二)护岸及沿河道路设计

护岸线的设计保持了其原有的自然弯曲,通过对两岸进行硬化处理,使其形成一定的囊状结构,在保证美学设计的基础上又能发挥较好的防洪效果。护栏及水上平台的设置,保障了游客在安全的基础上亲近水面,满足了人们观赏的需求。

沧州主城区运河景观带的沿河道路主要体现交通组织功能、引导功能及划分空间的功能。对游览道路进行合理规划,既要满足游客游览运河景观带的需求,又要利用主路线将运河景观带的各个景观节点连接起来,满足人们对舒适型和艺术性的要求。

(三)绿化种植

运河沿线的绿化种植通常要与河水的走向保持一致,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生态功效。主要种植的植物类型为列值,同时要配置一定的群值,构建一些新型的绿化带,植物种类主要以包括杨树、柳树、槐树为主,通过绿化植物的布置和种植,营造自然和谐的自然环境。

(四)建筑及桥梁

沧州主城区段的运河沿岸的建筑体现了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在距离运河较近的住宅楼上装饰和运河相关的图案、灯饰,将运河和周边建筑有机结合。以清风楼、南川楼为代表的仿古建筑,增添了运河两岸古朴典雅的美感。

桥梁是连接河流的重要工具。通过设计造型优美的桥梁结构,也能给沿河地带塑造良好的景观效果。位于光荣路上的彩虹桥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造成的钢筋混凝土索拉桥,其配备的霓虹彩灯在夜间桥梁上的灯光闪烁,成为夜景中最为独特的风景线。

四、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主题景观节点分析

(一)生活休闲为主题的景观节点

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景观规划设计中段的核心重点体现的是生活休闲。位于中段的南湖公园是沧州地区最大的自然水域,是运河景观带上一处十分重要的景观节点。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2005年政府开始进行南湖改造建设,沿南湖周边修建了驳岸,构建了亲水平台,清除了湖底的淤泥,修建了南湖广场及环湖公路,设置了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等,成为市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二)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节点

沧州运河段景观带设计重点突出历史文化特色。沧州市文庙是明初修建的梁架斗拱结构的古建筑,是目前保存较好的古建筑遗址。沧州主城区中段运河东岸是沧州幞头城址,散布着众多古建筑遗迹,主要集中分布在解放路运河至交通大街之间。在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的景观带规划设计中,要深入挖掘沧州地区的古文化特色,充分展现运河的怀古情结,打造沧州运河古文化景观。

(三)景观带夜景照明设计

沧州运河景观带上,夜景不仅有自然朝霞、落日夕阳及月色,还有路灯、照明等。沧州市主城区段运河的景观照明主要利用多种照明光源,滨水景观夜景照明依据冷暖色照明效果进行了不同设置。对于桥梁树木利用了小范围的泛光灯进行照明,进而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感受。

第3篇

关键词:地域文化;滨水区;滨水景观

一、滨海景观的演变过程

(一)滨水区的概念界定

城市滨水区就是城市内部的陆地与水域相互连接的区域,由陆地、水际线和水域共同组成。虽然不同国家对于滨水区的界定还有很多差别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水滨区一般代表为水际线到陆域的第一个街区。

(二)滨水区的景观特征

通过上面的解释就可以发掘滨水区的空间元素组合非常丰富,滨水区的水陆交通都非常的便利,这成为城市形成的摇篮,并且这一区域的生物种群也是丰富多样的,对于现代化的水滨区来说,其生态系统都呈现出了很明显的人工化倾向。对于现代城市的要求也是要人工与自然相互统一,友好平衡,因此在原有的地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下建造出了一系列的公共区域,这体现的自然的馈赠也现实了人与自然的良好融合。

(三)滨水区景观设计发展的驱动因素

对于滨水区的设计发展的驱动因素来说,无外乎:产业结构的转变与现代的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老旧的工业区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尤其是一水运为主的产业;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社会潮流的变化,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生活发展了巨大的改变,当然人们所追求的潮流的更替速度也更快;环保意识促进水体净化,在发展之初人们只注重经济不注重环境,因此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之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新经济增长点的寻求,对于现在的滨水区来说,其土地职能不仅限于农耕,因此大部分土地面积开始朝向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转变,这将会带来更加丰厚的经济回报。

(四)滨水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

水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很多著名的城市都因为靠近江、河、湖、海等地而并发着生机,不断的进行发展,所以对于科技、知识等发展还不太完善的古代社会来说,靠近水源就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很多河流旁边都拥有出名的建筑和城市。但是人们对于水滨区的认识已经出现了变化,当然这也会体现在人对水滨区的具体建设上。现代的滨水区建设将会更加的全面,也会有更多的元素被加入到对它的建设中。

二、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

(一)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要素

在设计师对滨水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不光要考虑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等因素,还需要重视地域文化,它是一个区域内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特点的综合表达,其中不乏语言、音乐、舞蹈、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无形中会影响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滨水区是人口较为密集也是历史文化最为厚重的区域,因此如何保护滨水区的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新的创意中,是设计师永远无法避免的问题。

(二)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设计之间的互动关系

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的设计是双向的,因为尊重地域文化有助于的滨水景观的建设和发展,此外城市滨水景观的发展也会影响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国家或者民族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这些原有的文化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因此国家就会非常重视对于地域文化的保护,为滨水区的文化又是最为繁荣的所以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滨水景观的设计中就需要设计师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热爱。我们常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所以在这个文化更加开放的社会中,在尊重地域文化的前提下适当的对外来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和利用,这样的滨水景观将会并发出勃勃生机。对于文化的发展来说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推动另一方面是外来文化的融合,因此在这种循环往复的文化发展模式下,景观与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也会更具有活力的发展。

三、如何在滨水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

(一)阅读地域自然

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首先需要做到尊重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现人工与自然的结合点,设计需要将人类与自然联合起来,而不是隔断人与自然的联系;其次在滨水景观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使用当地材料,最后的成果也要体现出当地的地域风格。

(二)尊重历史

我们非常清楚历史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古建筑密集的滨水区,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之初就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保存古建筑并且进行修护和保养。其实对于这些文物古迹的存在也有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如果将它与环境剥离开它的文化和内涵也就失去的意义,随意在景观真正建设的时候适当地进行古迹的修正,这将有利于参观者在内心发展情感的上的共存。

(三)解读生活

设计者在滨水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能封闭自己,要积极地投身于当地的生活当中去,因为生活将会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历史和风俗,这将有利于设计者对设计的理念有着更好的把控和规范。设计者还需要对人进行年龄、职业等类别的划分,了解这些人的生活实际、了解这些人的生活需求,这样的设计才是真实的,富有人文气息的。

(四)水文化的保护和延续

我国拥有“长江”、“黄河”等著名的水域,这些是人们聚集的原因也是文化的伊始,因此水文化由于地域、特产等元素也是有不同种类的,而且在对水进行利用和治理的时候也塑造出更多的历史,例如:都江堰、大禹治水等等,这些都提示着设计者需要重视水文化,保护水文化和发展水文化。并且在长久的历史中,我们也演化出了不同种类“水”字的写法,此外我们知道水文化也是其他种类文化发展的基础。

四、结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滨海景观的演变过程,其中包括:滨水区的概念界定、滨水区的景观特征、滨水区景观设计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滨水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随后又分析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分别为: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要素、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设计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探讨了如何在滨水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我们发现四个方面:阅读地域自然、尊重历史、解读生活、水文化的保护和延续。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发展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设计间的密切关系,如果想让滨水景观具有特点和生活气息,必然离不开对地域文化的重视、研究和利用。

【参考文献】

[l]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Norberg一Schulz)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阿摩斯・拉普卜特著,黄兰谷等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一言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4]克里斯・亚伯著,张磊等译.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5]冷红,袁青.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15,(11).

作者简介:

第4篇

关键词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策略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gional perspective,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is discussed, and expounds the city park and its regional and related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gional expression, an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thought of "people-oriented theory as support,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gional expression discussed regional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2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它们都是公园景观带来影响因素,同时提供给地域产生的基础。创造具有地域性的城市公园景观,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态平衡原则

自然生态性原则主要是指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生态的观点要求我们观察世界,倾听它的呼声并了解它。世界是生物和人类过去到现代一直生存的地方,而且一直处在变化中,我们和他们在这个现象世界的共栖者,和这个现象世界的起源和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在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尽量建立在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场地。尽量不要破坏原生态系统,同时要采取措施恢复己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注意保护优美的自然天际线和景观节点之间的视觉廊道。要尽量顺应原来的地形,尽量采用当地的植被,不破坏地质构造

2、气候适宜原则

公园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给公园空间利用的方法和形态造成很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和微气候。

城市所处经纬度、地平面海拔高度、周边地理条件都是地区气候形成的因素;季节性的状态包括如植物的落叶、水体冰冻、水位的涨落、风向和风速的改变等;微气候指由于区域城市化程度的差异和自然生态要素的影响引起的区域性气候微差。因此,相对于城市其他区域而言,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更多地考虑气候因素的差别。在充分研究公园区域微气候的对城市气候调节作用之后,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从气候角度上看,大型城市公园的生态圈对周围环境有着明显影响,主要是公园水体和植被对城市地区气候和微气候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降水。同时公园周边的高层建筑对风向、风力强度、阳光充足程度的消弱也会影响到公园的生态系统。地区气候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气候调节要求,如热带要通风,寒带需保暖,公园生态利用方式也因之大相径庭。

3、尊重土地原则

将自然的地形特征充分利用,即是尊重土地。俞孔坚博士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土地是景观的主要载体,景观设计大部分都是基于土地实现的。在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如火如茶的形势下,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公园建设用地也变得异常珍贵,因此对土地的尊重应作为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之一。

4、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原则

城市公园一般是城市的旧城区,在对其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中,要十分注重分析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的场所,要考虑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与发展。这是因为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中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以及生活方式等等,恰恰与隐藏在全体市民心中的,驾驭其行为并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容易引起市民的共鸣,能够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因此,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十分注重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城市还要向前发展,具有历史遗产的城市其发展不应是盲目的,既不应当盲目地将传统的东西照抄和翻版,又不应当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现代化城市形象,而应该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史,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对城市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新要求,形成新的城市化和城市风貌,使城市公园景观的形成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5、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空间必须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因此,城市公园与市区之间应该要加强联系,防止公园地区成为孤立规划的一个独立体。规划公园时刻都要与整个城市相联系,把市区的活动引向公园,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公园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公园内虽然会因为各地块的属性不同而导致使用性质的不同,但是各地块之间的风格应该统一,在整体效果上具有和谐感。

6、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当代的现实需要的一种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最初是针对后工业社会“只有经济增长,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失调”而指出了一种新的发展观,其基本原则是寻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也为保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指出了一条必由之路。

二、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策略

1、尊重自然和因地制宜

公园景观设计要体现地域性,首先必须从尊重地区的自然生态开始,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等。尊重土地即是尊重地形地貌,在不对土地造成恶性破坏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因地制宜”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

2、适宜地域气候特点

气候的差异也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影响地方的建筑样式及材料,形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的影响到公园景观地域性的形成。而且室外环境气候不同于地形和植被,难以改造,只能适应,所以是否适应地区气候环境是衡量公园景观形式存在合理与否的第一把标尺。

如我国南方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季相变化颇有规律:春季季风由东北转偏南,由冷转暖,雨水增多;夏季有海风和雷雨的调剂,给热天带来凉意,时有台风;秋季少雨多晴;冬季有东北季风,冷而不寒。因此植物多以热带、亚热带的棕搁科植物为主。人们外出活动时间较长,所以公园成荫的乔木较多,遮阳设施也要求多一些。

3、乡土景观体现地域特色

乡土景观,也称为“方言景观”,是指本土的、地域性的景观。其内涵为自然风光、乡村田野、乡土建筑、民间村落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乡自然土材料是长期以来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生长下来,这样的材料对城市的发展有可持续性,对景观设计来说,更是又经济又能体现地方特色。在公园景观中,乡土自然材料使用较多的就是植物。因此生

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很高,与这种生态过程相适应。公园景观中的植物栽植,不仅要有绿化作用,更要具有文化内涵。所以在对公园的植物设计时要凭借对不同植物的特性、形态和色彩的把握能力而创造出别具特色的地域情景。

4、充分挖掘地域传统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融汇在生活中,对城市发展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今日的建设及未来的开创都蕴含着地区文化的属性,它是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总反映,这个属性的特点是传承、转换、创新。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不同,每个城市都有特殊的性格和形象,城市公园亦是如此。公园的外部环境反映了人们内心对于传统相关联的记忆,每个人对于我们生活的城市都有某种体验,这些体验在人与环境的接触中逐渐融入人们的感觉中,并成为记忆。所以,把握好城市的历史人文要素,从而更好地把握城市公园的独有的特征和文化内涵,增强城市记忆,是创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公园景观的关键。调动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去增强地方的凝聚力是古往今来、中

外通用的最节约成本的措施。

5、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

历史古迹和古建筑是地区人类走过的足印,是地区文化形象的见证。在这些公园的古建筑和古迹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记忆,它们本身就是地域传统的一部分。

目前,对历史古迹和古建筑的再利用正日益收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提出有关“真实性”的问题―即地域历史文脉的继承。他们认为,如果缺少“真实性”,今天的公园开发建设就是一个空洞的浪漫主义。这种理性的认识对一些重要的特色历史地段和建筑景观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对待传统和历史的态度不应只停留于静态的保护,更重要的是遵循地区文化的演进机制,在保护公园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形态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使之适应新一代人的生活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活的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对于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或构筑物,应采取整体原样保留的方式,完全按照建筑原有风貌和布局加以整固保留。对于具有一般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则可以在保留和恢复外立面的同时,改变内部空间结构满足现代功能需要。而对于新建建筑,则力求保持与原有公园空间的格局和尺度相一致,体现完整的空间肌理。对那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但却遭到破坏,而它们的主要形式和整体性未受损害的建构筑物进行修复以使其所处环境文脉连续,形成公园的场所精神和公园特色风貌,这样也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欣赏历史景观。修复时必须尊重历史资料和文献,所补充的缺失部分必须与整体景观相和谐一致。

同时,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重建的方法对公园中己经不存在的建构筑物进行复制,但要确保现有的历史、考古、文化和景观资料可以将其准确复制。重建景观不易太多,如类似于仿古一条街的形式是不提倡的,因为从本质上讲,历史是不可再生的,对单体建构筑物的重建还具有一定意义。如我国岳阳的岳阳楼,武汉的黄鹤楼等等。

三、结束语

第5篇

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居住区的现状,高档楼盘园林主题可以划分为资源主题和文化主题。其中,资源主题又可以根据资源类型的不同继续划分为:以商业中心、写作楼等基本设施为主和以山水湖泊等自然资源为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生活和工作在钢筋水泥围绕之中的人们,对于大自然表现出异常的渴望与追求。鉴于此,开发商和建筑单位会在所开发建设的项目中尽一切可能地去挖掘和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大众对居住环境的需要。此外,以商圈写字楼设施为主而展开景观设计的楼盘,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追求的是地理位置和生活的便利性。因此,景观呈现出典型的现代性特征。文化主题类园林中的“文化”二字具有十分广泛的概念,它既可以指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也可以指地域文化、艺术文化等。开发商在进行前期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项目用地的文化环境进行调查,挖掘其中可以利用的文化元素、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后期的景观设计和规划当中,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统一的文化主题。例如,成都市“芙蓉古城”项目,以四合院为主命题,整体景观设计风格呈现出“仿古”的特点,并融合我国各地民居以及唐风建筑特色,将中国古建筑的文化概念深刻地融入其中。

2高档楼盘园林景观现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高档楼盘园林景观设计有助于改善业主的生活条件。从本质上说,景观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仅能够改善业主的生活环境,还能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内涵上说,景观设计为居民提供的不仅是美丽的环境,更是由此而构建出的完备的生活配套设施及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其次,由于景观设计当中大量采用绿色植物,所以其在净化空气、减少大气污染与尘埃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布局合理、搭配巧妙的绿色植物还能起到调温遮阳、改善气候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业主的生活质量。最后,在高档楼盘内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遮蔽原有的不雅景物;同时,绿植等元素的利用,可以进一步构建景观设计的层次性,促进整体环境的和谐、美观。

3高档楼盘园林景观现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应用

3.1植物配置原则

首先,在植物的选择方面,应坚持以“植树”为主,树木以及辅助的花草应尽量选择楼盘当地所生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绿化成本,还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费用用于后期的管理维护,可谓一举两得。此外,鉴于楼盘内建筑数量、高度、空间和方位等因素的不同,以及不同植物本身也有与之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故而在进行具体的植物选择和配置上,必须将不同植物的特点和所需绿化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其次,楼盘内要通过对乔木、植被、草地等的综合利用,尽可能地增加绿地面积,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以成都市银都花园楼盘为例,其坚持平面绿地覆盖面积的广度和垂直空间多层次植物搭配分度,提高绿地分度的深度,促成多样化生态效益的实现。同时,出于生态系统平衡性的需要,绿植选择在景观设计总体布局中应与之和谐统一,不可过于标新立异。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高档楼盘内绿化植物配置的2方面原则,即功能发挥最大化原则和符合生物特征构建原则。植物的选择还要注意无污染、无公害,切忌为单纯追求美观而选择有毒或者是容易引起肌肤过敏的植物。

3.2具体应用案例

除了植物配置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还必须遵从整体性原则。以成都市金林半岛和中航云领两大项目为例,前者通过对水的利用,来实现外在环境与建筑氛围的一致性;后者则是通过构建外置环境与建筑物的有机统一,来实现景观设计的整体性。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景观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战略下,当前景观设计界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有些景观设计师对文化内涵不够重视,所以出现了很多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景观设计作品,城市景观“趋同化” 、“均质化”成为普遍现象,使得景观设计的文化性研究显得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本论文将从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入手,探讨城市景观文化内涵的构建和表现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传承不息的优秀历史文化,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推动我国民族思想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展现了其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传承性,对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气质的涵养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认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得知,每一个文化元素都折射着我国优秀民族思想与智慧,我们只有不断地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从源头上推动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产生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归属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思想意识不断创新发展的完美体现,其中传统文化元素所倡导的朴素、含蓄、和谐、淡雅等核心思想内涵与中国传统思想追求的渊博、意境、智慧与审美相得益彰,充分证明了民族优良传统影响下的高贵品德和节操等气质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性意义和价值。从历史文化角度而言,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文化元素包括:中国古典音乐、书法、京剧脸谱、松树、佛教教义、道教思想、儒家操守文化、寺庙寺院、唐装宋服、地方传统玉器、中国瓷器等元素。这些历史文化元素都是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有力见证,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下的各类古典历史文化、历史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建筑风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我国的民族精神与品格。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含义及特色

(一)城市景观的含义

景观设计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设计上也更加注重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等甚至是自然景观。将地域文化铭刻在景观之中,是地区内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归宿,也是塑造城市特色景观,提升城市景观价值和城市形象的重要部分。城市景观设计涉及到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理解,以及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的相互结合。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化的典范,在《园冶》一书中把中国园林作为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着重于开掘其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同样,西方国家也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城市景观中人文景观的设计,把其作为改观城市环境和个性重要的课题,并进行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系统研究。

(二)城市景观的特点

第一,城市景观都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来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如重庆多山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山城的景观轮廓,苏州多水的自然状况造就了河道纵横交错的水城景观。

第二,城市景观不只是物质空间的外显表现,同时有着深刻的内涵。关于这一点,从景观的定义就可以体会出来。有的学者将城市景观分为不同的层次,一是文化历史与艺术层,包括蕴涵于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化因素,它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风貌。二是环境生态层,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自然因素在内的从资源到环境的范畴。三是景观感受层,指对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体及其感受的范畴。

第三,城市景观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城市景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都是景观整体系统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城市景观中的实体建筑、空间要素等等就好像“红花”,基面以及城市小品等等就好比“绿叶” ,红花固然重要,但离开绿叶的衬托,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小区园林造景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

园林设计在中国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文化特点。中国的审美主要定位在含蓄、内敛以及写意,在园林设计上也体现出内敛而含蓄。将传统文化的符号经过艺术处理后运用到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以使景观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会增强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并散发出文化的内蕴。从文化装饰的角度而言,这些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品牌。对于园林建筑中所呈现出来的设计风格,如亭子、画廊等等,经过了传统文化元素的装饰之后,就会给人以意境无穷的感觉。特别是在小区景观中出现雕刻、书法以及工艺美术等等,将这些文化景观恰当地融入到自然景观当中,使文化景观隐含于自然景观当中,营造出自然天成的小区景观特点。中国传统民居的设计中,往往存在着具有历史代表性的装饰构件,比如在门窗的设计上,通过装饰各种纹样来表达思想。从观察和辨别装饰物,就可以通过视觉判断其要表达的内涵。中国的装饰艺术图案具有极高的艺术情趣,当人们在园林中穿行的时候,就可以对这些符号的意义加以辨别,以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二)小区园林造景中注入传统园林景观林理念

中国思想史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 ,所谓的天,就是大自然;人,则泛指人类。“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思想灵魂,其治园的主要依据就是创造“诗”一般的意境。园林造景元素,诸如山石、水景、各种植物,在塑造的过程中,都要与中国的古诗有所对应,并运用恰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是运用山石起到“隔”的作用,以创造虚实相结合的意境。园林必有水,因为水是园林的“血液”有了水的存在,万物才会有生机。另外,园林中的景观经过水的映衬,会形成虚实结合的画面,特别是当有微风吹过的时候,水中的倒影浮动着,使景观更有层次感。园林中必不可少的构景元素是植物,其对于整个园林具有绿化作用,将植物根据园林整体设计效果,分布在适当的位置,可以给园林景观以视觉立体感。

(三)自然山水

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文化指的是蕴涵在山水中的文化沉积并由此引发出来的文化现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能够体现文化意趣的重要手法之一便是山水的布局,像陶渊明这种隐士诗人和历代画家们作品所诠释的最重要主题,是美妙的山水风景和隐居生活的乐趣。

(四)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结晶和凝聚,能鲜明地反映地域差异,城市景观中遗存下来的历史景观记载着该地段的演化过程,保持和延续原有地段的历史性文脉显得尤为重要。它们所包含的时代信息能帮助人们去识别和体验一种城市文脉的存在和演变,充分挖掘城市的地标特色建筑或者建筑群并从中提炼出城市的文化脉络是打造特色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手段。

(五)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民间艺术的形态和形式包容了各种艺术门类,如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等。提炼城市民间艺术中的共同性加以抽象概括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则会使城市景观更加具有地域特色,能为人们的想象力留有余地,创造一种审美的自由境界。

结束语

树立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形象,更容易把握城市主题,体现城市的历史文脉。只有那些蕴涵着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的“标志性”才能够深入人心,经久不衰。如何更好地在景观设计当中融入文化,除了需要景观设计师对景观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判断外,更需要全民文化素养的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对文化的注重也许才是景观与社会结合最好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余丹.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发展[J].现代园艺,20,4,06:95.

第7篇

1、《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绿地景观》

本书着重介绍了世博会展区及周边地区的绿地景观设计,内容主要涉及园区内三大公园、聚会广场、道路系统环境和绿色技术等。可以说本书是市场上介绍世博会绿地景观设计内容最为详细和专业的图书。

2、《超尺度建构:2010上海世博会之世博轴综合体》

世博轴既是世博会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世界上最贵的单体建筑、最大的生态建筑和索膜结构,并首次采用了阳光谷结构。

3、《2010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本书为我国著名园林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先生所著。该项目由作者亲自设计,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授予2010年景观设计杰出奖。

4、《走向零能耗》

本书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全面介绍英国零能耗工厂实践与理论的书籍,详尽说明了零能耗社区设计的26个专题。书中介绍的计划体系的实施,能够减少交通、能源与水消耗急剧增长。

5、《世博集约交通》

本书以世博交通需求为重点,兼顾日常交通需求,涉及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个层面,是一本在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和交通需求预测等领域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专业类读物。

6、《苏州园林》(中英文对照)

本书有重点地选择苏州园林的发展文脉、景观塑造、意境创作、空间经营和造园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力图阐述、总结苏州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规律,较好地表现了苏州古典园林的艺术神韵。

7、《中国形》(中英文对照)

本书试图寻找一种属于本源的抽象概念,关注的对象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逻辑。本书中英文对照,特别适合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国外读者。

8、《中国皇家园林叠山理论与技法》

中国园林叠山无论从形式、内涵和发展程度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世界任何一种岩石庭园。作者把阅读文献和实地踏察相结合,将掇山石材和掇山艺术手法、工艺的演变统一起来研究。

9、《中国元素设计》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元素概述,中国元素设计考察,中国元素设计造型原理,中国元素再设计的审美取向,是对中国传统元素设计的再创新。

1 O、“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系列

本丛书汇集全国各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传统建筑细部,采取图文结合的编纂方式,全面、系统地记录中国传统建筑细部装饰艺术。丛书包括《屋顶艺术》、《华表・牌楼》、《台基》、《门窗艺术》、《庭院装饰》等若干分册。

11、《中国民居之美》

本书是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孙大章在多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基础上,专为面向国内外广大读者编写的一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中国民居图书,是一部展现中国民居之美的资料大全。

12、“中国民居建筑丛书”(18册)

本套丛书精心编撰,集数十年民居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知识性。每卷书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具体地发掘了中国各地具有丰富层次和断层的各民居文化。

13、《中外现代建筑解读》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对西方现代建筑的解读,后一部分是对20世纪中国建筑的解读。将之放在同一本书加以解读,可看出西方建筑与中国建筑的差异与关联性。

14、《中外建筑史》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大量的图片,将中外建筑历史按时间和建筑类别加以论述,重点介绍每个时期和每种建筑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15、《中国园林艺术小百科》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造园艺术科学的工具书,共收录词条3000余个,涵盖园林美学与艺术;宗教、隐士与造园;园居生活与娱游方式;园林建筑名词等内容。

16、《中国园林100例》(中英对照)

本书集中古今中国最著名的园林100座,分门别类地介绍其历史渊源、景观特色和造园风格,同时穿插大量精美的图片,让读者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中国园林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第8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 住宅小区 景观设计

前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和购买新住宅成为家庭头等大事。开发商与居民对居住的要求日益增加及提高。故而创造优美、舒适、生态的住宅外部环境空间,已经成为现代地产商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通过生态、优美的景观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因此,以居住者为对象,为其营造出舒适、安宁、绿色、生态并有良好户外空间的住宅小区环境成为景观设计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景观的特点

生态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经验,遵循生态学、建筑学原理的基础上,运用艺术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对室外环境景观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它的主要对象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涉及建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美学、历史学及等各方面内容。生态园林不仅美化住宅小区环境,还有改善环境生态因子,对恶劣环境因子起到防护作用,尤其极大调节并改善小区局部的小气候,对人们产生良好的保健效果。归纳起来,绿色生态住宅景观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和谐性。

由于城市人口、高楼、工厂、车辆等增长迅速,使得我们居住的地方变得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这些东西破坏着我们的生态系统及环境,因而,搭建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的生态园林系统,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多样性。

生态住宅景观设计不只是一种单一的发展模式,它受到自然、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受构成生态园林系统中动物,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受在设计中运用材料、方法、技术等多样性的影响,其内容及形式也必然是丰富多样化的。

3、可持续性。

生态住宅景观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材料,资源的再生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改造并营造出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住宅环境,最终使人类社会达到可持续发展。

4、公共性。

生态住宅景观虽然看似都是一个个小区个体, 但其与我们的城市园林形成的是一个大的整体,其与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所有能起到调节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一样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

二、关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的探讨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特别是城市住宅小区园林中,以植物为园林的主角,最大化提高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是达到自然美的唯一途径,是符合人类要求的生态环境。植物不仅仅是装饰因素,它对构成室外空间,改变空气质量,稳定土壤,改善小气候和弥补能源消耗都有许多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初期,植物应作为综合要素与地形、建筑、铺装材料及园林构筑物一并加以分析研究。

1、种植设计 通过各种色彩植物、花卉、树木、草坪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

(1)构造空间,疏密得体。在住宅小区植物设计中,以植物配置围合出开阔和幽静的疏密空间,以及运用园林植物的体型、色彩衬托建筑,创造出观赏美景的最佳视线。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其空间处理可分为上、中、下层及地被栽植。上层栽植以大乔木为主,如栾树、木棉、杜英、大王椰子等;中层以小乔木植物为主,如夹竹桃、鸡蛋花、含笑、小桂花等;下层以灌木为主,如杜鹃、扶桑、马缨丹等,最下层覆盖草皮地被。

(2)注意植物的生态习性。由于小区绿地比起公园,风景区等绿地而言,其局限性相对明显。避免形成不适合下层植物生长的“覆层混交”。除了在树木的株行距上注意调整外,还要严格选用耐荫品种。

(3)塑造植物,形色兼备。利用修剪的绿篱,丰富层次,勾勒轮廓,作为背景是近年来植物造景比较灵活运用的一种手法。绿篱宽度从一,两米直到七,八米,选用叶色奇特,鲜明等不同品种的绿篱。

2、硬景设计。住宅小区中,开阔的广场,华丽的铺装,木质花架,欧式亭廊,应有尽有,给住宅小区里的人们创造轻松、休闲的生活空间。但是如果广场位置不合理,距离住宅太远,导致其使用权仅供周围部分人使用;再者,偌大广场没有一棵树遮阴,导致使用率降低,这都不是生态住宅园林该有的。另外,要充分利用宅间距,规划成组团布局,并设置足够的空间和小品,使每个区域都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在组团内设置具有识别性能的特色标志,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会给园林带来生机勃勃,使用更加合理;构筑物的质量更加提高,成本也可能大大降低。如仿古建筑采用现代结构,增加有效面积和防火性能,使用更合理,节约木材等。

3、水景设计。水是园林艺术不可缺少的一种园林因素,也是小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于空气流通,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基于此,在气候和养护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设置戏水池,保证水质清洁。为防止摔跤,湿滑区域的边界处采用防滑材料并加以固定同时还应设置座位,以便成人监督儿童玩水。在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可以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景观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污水处理工艺与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小区良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景观的设计和维护注重采用节水措施和技术。草和灌木对水的需求相对较大, 产生的生态效应却相对较小,因此,在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中,提倡尽量减少对大面积草坪的使用。在景观维护中,提倡通过高效率滴灌系统将经过计算的水量直接送入植物根部。这样可以减少50%-70%的用水量,草地上最好采用小容量、小角度的洒水喷头,对草、灌木应该分别供水,对每种植物的供水间隔宜适当加长,以促进植物根部扎向土壤深部,要避免在干旱期施肥或剪枝,因为这样会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对水的需求。另外,可以采用经过净化处理的中水,作为景观植物的灌溉用水。

结语

总之,园林水景景观设计在现代居住景观设计中已经成为一大亮点。景观设计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种各样的景观设计风格也开始走入现代的住宅小区。加强现代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体现。理想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不仅要体现生态美和艺术美的原则,还要结合考虑工程的造价,达到最理想的景观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段国志.试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7(9):109-112.

[2]袁旭伟,袁安辉.绿色建筑能源的生态策略以及节能措施[J].建筑与装饰,2012,37(8):179-180.

第9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景观设计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oad landscape gradually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n-depth research on urban road landscape which people understand and accep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wo key aspects of urba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d urban road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J50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人们对于精神生活以及周边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道路只是满足出行的需求,而今却要满足居民娱乐、购物、休憩等诸多功能的公共空间。为此,城市道路在满足基本需求时,还要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以及方法。良好的景观设计可以起到改善环境、调节心情、缓解驾车疲劳、稳定情绪等作用,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

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1)功能与景观相统一的原则。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客运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通道,以满足各种交通的需要,保障运行的通畅。但是从城市的整体形象考虑,城市道路又是一个城市的形象窗口。道路作为城市的框架,城市道路的设计要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个性,并同时兼顾的考虑到道路的绿化、街道设施、历史文化以及色彩、建筑物等,使得交通与景观功能相统一。

(2)尊重历史的原则。城市道路的建设要注重保护、继承以及尊重历史遗产,同时也要与实际需求结合,不断的向前发展,尽力做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3)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要从细节入手,综合的、全面的考虑景观各要素,做到各要素组合的人性化,真正的体现出街道的活力与空间的丰富,增加人们的愉悦感。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是要以整体的、长期的利益为主,不能为了短期的、局部的利益而使环境付出沉重的代价,坚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注重运用规划的手段,紧密的结合自然环境,尽量的减小城市道路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

(5)连续性原则。道路景观设计要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风格以及建筑布局等实现道路景观的连续性。

(6)个性原则。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建筑,不同城市的地面特殊质感、生活休闲的差异、植被等存在着差异,通过运用这些资源,建设呈现城市个性化的道路可以增添城市的知名度与认知度。

(7)艺术性与人性化的结合。在设置休闲桌椅、通讯设施、照明灯灯饰、卫生设施、饮水装置以及停车、安全设施等的设置,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功能性需求,同时要尽量的体现出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2.加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措施

当今城市的道路由于疏忽了景观建设,存在着道路呆板的现象。即道路只是一条笔直的、无尽的行车道,穿行着快速的车流、缺乏绿化的人行道以及道路被建筑物限定等现象。为此进行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包括道路旁空间的组织、建筑群的组织,还要包含道路的选线以及街道景点以及景观环境的动态组合,从而创设出偷漏景观气氛的城市道路。

(1)建材要因地制宜。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根据地域环境的差异使用不同的材料。例如寒冷的北方要使用坚硬、表面粗糙、防滑耐冻以及吸水性差的材料;而炎热的北方要选用吸水性强、表面粗糙,可以起到防滑作用的材料。此外,材料的材质、色彩的选择要起到加强商业街景观形象的作用。道路的护坡以及护墙对于景观的影响较大,建议使用绿化植被进行遮蔽。并且注重人行天桥、立交桥扥主梁、墩柱以及狼啊的呢造型、颜色,甚至可以对桥型的选择以及桥梁的颜泽进行改善。

(2)道路景观设置要与道路的结构、纵横、平等设计相结合。道路的平面线形以及横断面布置以及竖向设计要充分的利用地物的变形以及地形的变化,尽量的做到边坡、分隔带、道路线性的平顺、连续以及自然的效果,从而实现与周边环境的色彩协调、风格统一。同时也切忌将道路一味的拉直或者推平,从而致使道路的单调。路面尽量的采用柔性的路面,以减少光污染以及噪声污染。同时,无论是机动车道还是人行道都要注重颜色的选择要与道路的景观风格协调。

(3)道路园林绿化使用的树种大小以及具体布局要经过研究。道路的绿化要根据道路的风格、道路两旁的建筑以及地方的特点为基础,其目的是达到营造富于变化的景观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城市土壤的状况、养护水平等因素。总之要综合考虑影响道路绿化的各方面,以保证道路景观的长期优美。

(4)增设道路的公共设施及小品,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城市道路的公共设施小品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选材,例如城市的文化、历史、事件或者故事等,以达到强化空间环境以及在观景时受到文化的熏陶。注重设计中的别具匠心以及细节的刻画,既体现出城市的形象,又可以塑造道路的特色风格。

(5)使用灯光增加城市道路的夜景。道路的照明设计可以考虑道路照明、广场绿地照明以及建筑物的泛光的综合效果。照明的灯柱除了满足提供足够的亮度外,还要兼顾造型,以满足白天及夜晚的审美需要。

(6)通过步行道路增加城市生机。步行道路景观的设计要强调人性化、个性化以及趣味性和亲切性。由于在步行商业街,由于通常处于传统的商业街区,对保护古建筑、继承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及改善城市环境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要全面的考虑步行商业街的景观建设,充分的体现出文脉精神。

(7)完整、有效的标识系统。城市街道具有引导行人、疏散人流的责任。尤其是在人口流动性大的今天,街道标识系统的建立更是显得尤为必要。标识的具置、高度、文字大小以及颜色、形式要尽量的考虑行人的需要,以行人的辨别方便性为原则。

(8)提高制备覆盖率。植被的存在可以有效的起到控制噪音、清洁大气以及美化城市的作用。通过减少草坪的面积、增加具有层次感的绿化植被,从而实现在有限的面积增加植被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增设道路隔离带绿化、人行道与建筑间的绿化等,不仅保证了行车安全,还美化了城市的面貌。

结束语:

由以上的论述可知,城市的设计工作者要逐步的加强对于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视。城市道路的设计要在系统的规划的基础之上,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自然性与地方性的结合,打造多种观赏效果以及多层次的道路绿化体系。同时要以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为原则,充分的体现显出对人的关注与尊重,从而做到将车、人、景观、道路高度统一,构建出良好的空间景观。

参考文献:

[1] 吕正华,马青.街道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李雄飞,赵亚翘,王悦,等.国外城市中心商业区与步行街[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