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老年医学内容

时间:2023-10-07 15:57:24

导语:在老年医学内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老年医学内容

第1篇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医学;医疗模式

0 引言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9%,多达1.19亿,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预测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超过少儿人口数,而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高达4.5亿人。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人民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卫生服务提供均产生了很大影响,给国家和地区的卫生、福利、社会服务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家庭社会压力的增大,若处理不当,社会不稳定因素、矛盾等激化,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与中国医疗服务现状的矛盾成了当务之急。本文结合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我国专家前辈经验和自身临床实习的实践及体会浅谈中国老年医学的现状及改善的相关建议。

1 中国老年医学的现状

1.1 我国老年医学研究取得的成就

为了让自己的国民安度晚年,我国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改善老年医学及其医疗服务。自20世纪50年代起,北京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出振兴我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事业开始,有关老年医学的委员会及杂志陆续成立或创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都将老年医学项目列入其中,更多的学者投入到长寿和衰老的研究中,老年医学的医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老年疾病的诊治规范不断完善,积极地推动了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1]。近几年,新的医疗政策、医疗保险和医疗相关法律不断改进和完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治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城镇、城乡、农村等医疗保险的推广,普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缓解了社会矛盾。媒体和广播等都出台了一系列饮食、健康和预防疾病的节目,让全民参与,注重生活方式,关注自身健康,减轻和缓解社会经济、医疗卫生和服务系统的压力,逐步建立良性循环。

1.2 我国老年医学的不足之处

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完善老年医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2-3]:

1.2.1 医疗资源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中绝大部分老年医学科来自干部病房,主要承担干部的保健诊疗任务,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医疗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老年病科,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保健科,自1998年起,才面向全体老年人。另外,国内养老机构很是多,但只具备养老功能,而不能提供医疗服务。我在华西医院老年科实习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年人机体退行性病变,有很多慢性的基础疾病,这是每个老年人都会遇到的,不加干预可能恶化,干预则需要有专业医学知识的监控其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维持目前衰退的机体的稳定,因为老年人病情多复杂,多变化。这部分病人是无需住院的,一方面本身医院的环境,各种耐药菌对他们的健康状况是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医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很多危重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增加了医疗服务系统和患者求医治病的压力,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随着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必将导致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更加迫切,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1.2.2 医疗理念-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

符合中国特色的老年医学医疗模式尚未确立,一般医院的老年科仍沿袭着单病诊疗的传统医疗模式,仅关注的疾病本身,而忽略了老年人心理、生理出现或潜在的其他问题,未能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习期间,发现老师们经常会耐心的给患者们讲解他们的病情,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负面情绪。但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会如此,如一些基层医院。在和老年患者的交谈中发现,老年人的医从性很好,配合度很高,但他们往往很焦虑、很担心、很恐慌,这些负面情绪很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如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很多时候这类患者情绪的变化是致命的。

1.2.3 规范化和重视度

我国尚未建立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的资格认证和专科职称考评标准,不利于规范现代老年医学的内容和提高老年医学执业人员的水平,也不利于吸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投身到老年医学事业中。其次,老年医学的交流平台匮乏,缺少全国、两岸及世界性的老年医学交流大会,政府相关部门对老年医学的投入力量不够,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度及重视度不够[1]。

2 美国老年医学的新理念与医疗模式

美国老年医学打破了传统以单个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单病诊疗的传统亚专科片段医疗服务模式,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以及功能评估与康复。目前的医疗模式有[3]:1)老年病房。由老年科专科医生组成的团队专门收治老年病人,更有效地诊治疾病并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2)老年髋部骨折专诊。老年人骨质疏松且容易摔倒,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该医疗模式下医生负责老年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和康复,让患者更早恢复健康。3)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ACE)。为老年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间锻炼、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性病长期管理等的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保持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如何发展我国现代老年医学

综合考虑我国的医疗现状和美国老年医学的理念与医疗模式,结合自身的实习,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我国老年医学[1-3]:

3.1 医学理念

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以人为本,注重患者个人病情特点的同时,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患者心理健康、功能评估与康复。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2 医疗模式

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模式。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联合,提供给更多的老年人更优质的诊疗保健服务。

3.3 诊治规范

尽快制定老年病诊治规范,如《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疾病诊治》、《老年心房纤颤诊治》等。

3.4 老年医学研究和教育

老年医学研究应涵盖基础、临床及预防研究。它们紧密相关,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老年医学和服务大众。同时,编写适合国情、适合相应层次的老年医学教材,吸进更多优秀的专科人才从教,于各地建立培训基地以提高医疗人员水平来满足社会需求。

4 小结

面对全社会的老龄化,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有生力量将以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为前提,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将成为潜在的社会部稳定因素。因此,我们亟需打破现状,通过完善教育方式、加强老年医学研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模式等各种方法发展现代老年医学,改善医疗现状,有效地预防并诊治老年患者,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经济和卫生服务系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小鹰,王建业,于普林.中国老年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3,32(01):01-02.

第2篇

关键词:逆向法;教学;老年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7-02

传统教学模式是遵循由“概念-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的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思路,即先告知疾病名称,再根据疾病讲解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再讲解治疗方法。此方法与临床实践相比,较为被动,且约束学生思维能力,此外,选修老年医学课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临床基础理论知识,但缺乏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诊治的能力,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上述能力,是临床教学面临的一个课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逆向法教学模式应用于部分老年病学课程的授课中,通过与传统教学法比较,了解其存在的优势。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及分组。选取我校2010年9月~2011年1月、2011年9月~2012年1月选修老年医学课程的大学本科4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25岁,教学时间为20学时。将2010年9月~2011年1月期间选修此课程的42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将2011年9月~2012年1月选修此课程的47名学生设为实验组,采用以视频、多媒体展示老年患者病例特点为基础的逆向法进行教学。

2.方法。①传统医学教学模式:选择疾病种类带教老师主讲(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提出临床问题(诊断、计划、措施)提问和讨论教师总结结课考核。②逆向法教学模式:不同患者典型临床病例的完整主诉以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上播放学生聆听并记录视频中所涉及的有价值的临床信息分组讨论,进而向老师提出问题,要求获得支持假设的补充信息,找寻分析及整理资料(临床病历信息补充由老师给予,同时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后反馈回的信息及时给与必要的指导)提出假设性诊断相关知识由学生在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下次上课时由每个学习小组学生轮流发言提出临床问题答案(诊断、计划措施),小组成员补充教师归纳总结结课考核。带教教师应在授课前充分准备病例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患者典型病例视频,查阅病历详细了解患者情况以满足学生关于病史的提问。

3.评估方法。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统一命题的出科理论考试,并对学习效果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理论考试设总分为100分,统计两组得分情况;问卷调查以不记名答卷形式调查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认同情况,调查问卷按肯定、否定作答,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实施情况及结果

1.课程结束后考核,实验组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对两组学生进行学习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分别记录对每个问题给予肯定回答的人数,对每项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三、讨论

老年疾病的特点是:疾病复杂多变,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及合并症多,而当今临床医学过度专业化,不利于身患多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导致其辗转于各个不同科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增加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负担的同时也使接受以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学习老年医学课程的学生产生对于大量不关联知识不知如何接受的茫然感,学生感到课堂授课内容与实际临床明显脱节并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我们采用将典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症状以视频短片形式展示给学生的逆向法教学模式,此方法让学生直接进入临床状态,增强了学生对真实病人的整体感性认识,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式,为授课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互动奠定了基础;另外,由于老年病学课程开设的时间通常是继内科学等课程之后,此时学生已有一定内科学等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典型病例视频短片为先导,从临床表现入手,逆向地启发性引导学生学习疾病的诊断、病因、发病机理等,由面到点,有助于学生对于细节知识点的整体把握,更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教材内容和外延知识、充分发挥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学生对基础学科与专业课程相互衔接的认识更加清晰,知道了怎么学和学什么,学生学习起来不再盲目和迷茫,积极性亦提高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积极思考问题。使用视频、多媒体等的逆向法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多样性。问卷调查显示:在老年医学部分章节中采用以视频为先导的逆向法教学,实验组学生对于“是否比传统课堂讲授教学灵活有趣”给予肯定回答的占95.7%,说明逆向思维教学模式有利于学习兴趣的产生,鼓励学生做主体,做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循环中,同时也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和兴趣,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时大脑会形成优势的最佳兴奋中心,对事物的反应、思维活动积极有效,对教学效果大有益处,对学生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亦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交流是正确诊断及治疗的必要前提,而部分大学生性格较内向,羞于和人交谈及当众发言,我们采用逆向法教学,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问题由小组成员协商后轮流发言,鼓励学生的合作及交流。姚群秀的教学实践也证明,逆向法教学在老年医学见习教学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接触患者,与患者交流,增强学生自学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学生同老师的交往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更为融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理的交流和对话,交互作用,发生思维的碰撞,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才能称之为有效的教学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此外,高综合素质的带教老师是开展老年医学课程逆向思维教学的必要前提,这要求带教老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准备视频、幻灯,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其次,要对自己讲授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分析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使以后的教学能达到最佳效果。教育的变革势必会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逆向法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从顺向思路的相反面去思考问题,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意义,学生能够从现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地扩展开来从不同的方向和层次去着手思考,进而结合具体病案学习相关知识分析综合,最终达到获得临床思维及终生学习的能力。本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55.3%学生认为逆向教学法应用于老年医学课程能够提高独立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

综上,我们此次尝试将逆向法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收到了可喜的效果,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授课教学方法的僵硬,但却不及后者对于知识概括的全面性,因此逆向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还需不断完善。临床教学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以提高医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杜文津,陈晋文,徐巍.美国老年医学教育对我国老年医学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2,25(1):94-96.

[2]牛建琳,伍立峰.平面构成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和转换训练[J].大众文艺,2010,(23):280-281.

[3]李宛青,邢华燕.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1):79-82.

第3篇

本刊讯(记者 胡睿) 近期,湖南省卫生厅启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新机构编制标准实施工作。由该省编办组织制定的《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首次明确,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人员纳入事业编制。

据了解,我国现行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是30多年前制定的,早已不能满足卫生事业发展需要。为配合即将推进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等工作,该省编办组织制定了《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

《标准》明确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和事业单位属性及编制性质,特别是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事业单位性质和人员编制性质首次给予明确。

《标准》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明确工作性质和配备比。分别确定了不同性质、类别、规模等级医疗机构的人员编制的核编依据和具体配置标准。明确了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院级领导职数和单位内设党政管理机构数,如三级医院院级领导职数核定为6名~8名。根据等级、规模、服务人口比例等核定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病床编制与人员配备比。

据该省卫生厅党组书记肖策群介绍,首次核编并非“一锤定终身”。今后,原则上每3年根据有关指标对病床编制数进行调整,并根据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服务人口或病床数变化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等情况进行重新核编。肖策群强调,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占用或变相占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不得超编进人,不得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对于超编、超领导职数、超人员编制结构比例配备的人员,一律不办理列编手续。

时讯

我国乡村医生1/3是女性

本刊讯(记者 王真)8月24日,在“全国女乡村医生业务技能培训”开课仪式上,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长朱庆生透露,目前全国有30余万名女乡村医生,约占全国乡村医生总数的1/3。朱庆生表示,与男性乡医相比,女性乡医在承担工作的同时,还有沉重的家庭负担,她们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有关部门要对女乡村医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农村防控“甲流”有了指南

本刊讯(见习记者 王冰) 卫生部近日《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乡镇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报告、病例诊治、免疫接种等工作。

《方案》强调,乡镇卫生院应及时采集疑似病例标本,送当地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实施居家医学观察,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做好医学随访和体温测量。乡镇政府提供密切接触者家庭基本生活保障。

16.5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

本刊讯(记者 李口)据悉,截止今年3月底,全国累计有16.5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其中,住院补偿1,2亿人次,门诊补偿13,1亿人次,对l_8亿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补偿金额从试点初期的690元提高到1180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从25%提高到41%,有效减轻了农民就医经济负担。

域外传真

英国医务人员因病缺勤率较高

“为减少自身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从事英国国民医疗服务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基本训练。”这是英国卫生部在年中总结上提出的要求。

报告表明,医务人员因病不能出勤的平均天数达10,7天,远高于私有部门员工6,4天每年,也高于整个国有部门员工9,7天每年的平均数。据悉,该报告是在与11000名医务工作者面谈基础上写成的。(BMJ.2009,339:b3406)

美国推荐适龄女孩接种宫颈癌疫苗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德克萨斯州1122名家庭医生中,仅有49%的医师表示遵循现行的宫颈癌疫苗接种指南,向11~12女孩推荐接种这种疫苗,而64%的医师表示建议接种宫颈癌疫苗的群体年龄通常在13~17岁之间,

该中心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表示,尽管他们曾建议家庭医生为11~12岁的女孩接种宫颈癌疫苗,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他们担心医师或家长可能会延误孩子疫苗接种的时间。(Else―vier Global Medical News,2009,8月6日在线版)

美鼓励住院医师学习老年医学知识

2008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建议医生加强老年医学知识的学习,为美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第4篇

一、长寿老人的血像分析

长寿老人的血液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数等。结果表明,K寿老人,老年人这些指标都显著地低于成年人,女性长寿老人还高于老年人呢!也就是说,除女性长寿老人之外,这些血像指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但是95~108岁(调查中的最高年龄)男性长寿老人的各血像指标与老年人比较,相差不显著。

在老年人与长寿老人中,贫血的发生率较高,约占65~75%,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与红细胞生长不足,骨髓脂肪变性,以及T细胞功能减退有关。

二、长寿老人的血脂分析

血脂分析通常包括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项指标,尤其是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有重要关系。近代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高密度密度脂蛋白(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在长寿调查中,血脂分析倍受重视。

一般认为,中年以后血脂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而90~108岁长寿老人的血脂含量改变却有所不同,90~9d岁的女性长寿老人这三项指标都高于男性,而95~108岁的则低于男性。国外调查长寿家族,显示高HDL及低LDL血症,即长寿家族中扰动脉粥样硬化因索多子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血脂分析表明,似乎血脂含量偏低是长寿老人的重要表现之一。

老年人生长发育已告停止,过剩的热最以脂肪彤式贮存于体内,休内脂肪含量增高,促使总脂、胆固醇醇及甘油三酯出现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但长寿老人血脂各项指标变化甚微,尤其是胆固醇还有所下降,这在促进健康长寿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长寿老人免疫指标分析

现代研究认为,人体的免疫器官及其功能活性随着年龄增加而变化,以T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其结果必然引起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使老年人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感染。

长寿老人的免疫学指标通常包括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T细胞绝对数等,在医学上,这些指标代表细胞免疫。此外,还有多种免疫球蛋白,简写为Ig的测定,对长寿老人,常测定其IgG、IgA、IgM等项目,代表体液免疫。

第5篇

I关键词l虚弱;老年人;虚弱指数;综述

虚弱状态是降低老年人工作和生活质量,加重社会和家庭负担的重要因素。虚弱与疾病发生、功能丧失和死亡的关系开始引起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和人口学等领域研究兴趣,并被列为现代老年医学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之一[1飞1虚弱的概念虚弱(自ailty)是一组由机体退行性改变和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为11.0%14.9%,特别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非常普遍[3]。与青壮年期的亚健康状态不同,老年人虚弱常常是一系列慢性疾病、一次急性事件(如跌倒、意外伤害等)或严重疾病的后果。虚弱不仅与年龄、衰老有关,也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2J。

衰老是分子、细胞、器官多水平生物学改变与行为学改变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实际年龄不足以预测疾病预后或死亡结局,而虚弱概念的引人可以更确切、客观地反映衰老过程和老年人慢性健康问题[句。虚弱的核心是老年人生理储备减少或多元异常,导致个体在应对外部不良健康干扰时正常的生理平衡状态维持困难或丧失,从而使得老年人的医疗处理与康复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坷。作为老年健康状况的综合表现,衰弱不仅应包含肌肉骨锵功能、代谢能力、营养状况等躯体功能状态,还应包括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度等方面的内容。

2老年人虚弱状态评估方法虚弱状态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评测,主要分为以下两类[叫。

2.1生理表现型虚弱评测 这一方法由Fried等首先提出川,认为虚弱的典型表现包括非自主性体重下降、疲劳、体力下降、可测量的握力下降和步行速度下降5项内容,评估方法包括量表评估或简单设备测试,一般需由医务人员完成评 0当阳性指标;:.3个,则提示存在虚弱状态;12个阳性指标则提示虚弱的临界状态,即虚弱前期。这种虚弱的界定方式包括活动能力、肌肉力量、耐力、营养等躯体生理和行为功能的衰退[町,对于健康状态有很好的预测能力,缺陷是忽略认知功能和心理因素影响。

2.2累计型虚弱评测它由Mitnitski等首先提出凹,将虚弱作为老年人口个体健康的累计损失,其内容覆盖症状、体征、疾病、残疾等多方面内容。虚弱程度的评价指标称为虚弱指数σrailtyIndex,FI),是指个体在某一个时点潜在的不健康测量指标占所有健康测量指标的比例[2J即:虚弱指数=取值为不健康的指标数老年人健康指标数之和从建构方法分析,虚弱指数可以理解为老年人健康缺失(healthdeficit,或称健康赤字)的积累,因此有学者又将其称为累计健康缺失指数(CumulativeHealthDef?citIndex,CHDlyw-IIJ。

建构虚弱指数的变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以及社会参与等多维健康变量。通过建构虚弱指数,可反映个体目前潜在的所有健康测量指标中不健康指标所占的比例[1飞虚弱指数具有累积性、最大限制和年龄依从性的特点,能够定量描述机体的易损性[12]。

虚弱指数表现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虚弱指数与巳有的其他虚弱测量指标、残疾、认知受损以及多种疾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40.8[I)J0一项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显示,当虚弱指数增加0.1水平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ADL)评分增加0.499,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增加0.6日,住院天数增加4.57d[1付。虚弱指数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不同国家以及研究小组得到了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结果。虚弱指数对于具体健康变量并不敏感,目前对于建构虚弱指数的健康变量的数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应用中,变量数通常

3070个,不同研究机构存在较大差别,但其研究结论接近一致,这说明虚弱指数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当建构虚弱指数的变量运10个时,具体变量的选择变得更为重要[斗。

相对于其他指标,虚弱指数对虚弱状态的评估更为宽泛[9]。采用虚弱指数测量老年人虚弱程度,突破了用单变量描述生物进程的局限性,将多种复杂的健康信息集中起来构成单一指标,可以更好地测量老年人健康的整体状况,也增强了估计结果的统计效力!15lo近年来,老年医学、人口学等领域关于虚弱的研究已表明,虚弱指数在反映健康变化、健康服务使用、公共卫生管理和干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ló-17]

3老年人虚弱发生的凤险因素虚弱是由年龄、生理功能、疾病状态、心理因素和社会保

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健康累计损失的结果[18J。病因学研究显示,高龄、跌倒、疼痛、吞咽困难、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多病状态、教育水平低、活动功能下降、焦虑抑郁状态等均与躯体虚弱相关[.1,\9]其中多病状态及其药物应用可直接导致虚弱,在此不再赘述。

3.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功能受损将不可避免,个体健康储备不断被透支,导致累计健康缺失随之增长,虚弱程度加重[2J。香港的研究表明,老年人虚弱指数随年龄增加I趋势明显口IIJ但两者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虚弱指数与年龄的平方成正比[叫。在相对健康的群体中,虚弱指数呈现偏态分布;随着年龄增长,虚弱指数的分布特征逐渐趋于正态分布li.21]

3.2性别虚弱程度和寿命的男女差异表明性别也是老年人综合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之一[21-2飞在老年人中"男人活得好,女人活得长"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问。相关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尽管两性的虚弱指数有相似的年龄分布模式,但男性虚弱指数显著低于同年龄段女性,且男性老年人虚弱指数的年增长率为4%-5%,而女性的年增长率为6%-7%川;但在一定时间内,女性的死亡风险比相同年龄和虚弱程度的男性低20%[211导致这一现象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初步研究显示,老年人虚弱的发生与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血清游离宰酣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与老年男性虚弱状态显著相关问。心理行为学特征分析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多样化的虚弱表现,而男性由于其功能障碍阔值较高而表现为更好的生理功能状态,但其健康储备却较女性差,所以男性健康缺失的累积更为严重口3J

3.3精神心理因素和认知功能认知功能、负性情感、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因素均与老年人虚弱状态有关[18,26]。研究证实,患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患是导致老年人虚弱的风险因素之一(OR=I.23Y27Jo睡眠障碍包括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节律紊乱、睡眠维持困难、入睡困难、睡眠效率下降、睡眠呼吸暂停等,不仅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也是导致其虚弱状态加重的原因之一(OR=1.28-1.42,95%CI:1.09-1.82Y"J0

3.4肌肉-骨倍功能及运动干预老年人虚弱的重要表现之一是骨憾肌能力下降。体力下降、慢性疾病和残疾等原因造成老年人活动减少,肌肉组织逐渐被脂肪组织替代,称之为骨锵肌减少症arc。openia)。与非虚弱老年人相比,虚弱老年人存在肌肉密度和质量减少,而肌肉脂肪量增加[吁:步态和平衡功能损伤可导致虚弱和跌倒[29]。另一方面,虚弱状态与骨质疏松显著相关[叫,维生素D不足与老年人虚弱的相关性也值得注意:25-经维生素D低的老年人,虚弱指数增加(仰OR斗=10.74,何95%Cα1:2.60~44.31ylη运动可以改善多个系统功能状态,增加力量和行走速度,减轻年龄所致的虚弱,不仅在虚弱前期,即使对已经出现虚弱的老年人亦有助益[18.30J。有证据表明,运动提高膜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受,控制体重土升,调节炎症反应和激素功能,从而改善老年人虚弱状态川。

3.5体重指数与肥胖尽管体重下降被认为是虚弱的重要表现之一,但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与虚弱的相关性呈现"u"型曲线,即当BMI为25.0-29.9时,虚弱指数最低;BMI过高或过低时,虚弱指数都会增加;研究也发现,虚弱状态与腰围成正比,这一趋势还表现在低体重老年人群中,表明向心性肥胖与虚弱的相关性更为直接[丑]。

3.6社会因素和经济水平在控制众多干扰因素的前提下,医疗保障服务、种族、受教育程度、社会功能角色、经济地位等社会因素也对老年人虚弱影响显著[川34J.低收入或单独生活的老年人虚弱状态更加明显,而经济地位较高的老人虚弱指数较低,可能是因其能享受各种护理保健服务,从而减少健康损失[20,331;有色人种和低教育水平的人更容易表现为躯体功能衰退问;良好的社区环境和人际关系对虚弱状态有积极影响问;城乡差距、及日常运动者E与虚弱状态相关[22,3(1]。政策指导和干预措施介入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叫。

3.7其他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炯造成老年人虚弱指数升高,虚弱程度加重,死亡率增加阳飞虚弱指数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反应因子呈正相关,而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39lo

4老年人虚弱评估的意义及价值虚弱程度作为度量老年人躯体、功能、心理、营养和社会维度的综合指标,不仅有助于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和治疗效果评估,有很强的临床参考价值,而且对于研究老年人口的预测寿命及生命质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叫。

4.1对老年人健康及干预的影响

4.1.1对衰老过程的影响老年人口在健康状态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异质性是人口健康动态变化的结果,而基于人口队列分析的寿命表方法常常会忽略这种差异。与反映存活时间的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age,CA)比较,生物年龄(biologi由calage,BA)更能客观、准确、定量地反映个体的健康状态和衰老过程[叶,并预测死亡风险[21J。研究发现,高龄老年人可以具有与低龄老年人相近的虚弱指数,提示通过有效干预,帮助老年人实现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aging)具有现实可行性。老年人虚弱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q叫。通过虚弱状态评估能很好地区分衰老状态,反映老年人真实的健康状态,预测残疾、意外伤害(如跌倒或骨折)、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甚至死亡发生阳叫,还可以解释疾病(如心衰)预后、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差异问。虚弱指数正被应用于老年康复保健服务,成为评估老年人健康状态和医疗需求的新指标。

4.1.2对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寿命老年人虚弱指数的分布模式基本相同,这表明虚弱指数与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和死亡风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11叫。危险分析表明,虚弱指数是一个稳健的死亡预测指标阳明,不仅可以很好地预测死亡,而且老年人的死亡质量与虚弱指数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飞与非虚弱老年人比较,虚弱老年人10年死亡率的危险比(HazardRa?tio,HR)为1.81;虚弱指数越高,不仅死亡风险越高,而且痛苦死亡的可能性也越大[叫。

4.2公共卫生学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虚弱与老年人健康状态和死亡风险的相关性使其研究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老年人虚弱指数的建构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基础间,开展多学科、多因子的综合干预可降低老年人入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和费用。针对老年人虚弱的研究将有利于公共健康政策制定和社会医疗服务评价系统的建立,对实现我国老年人口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老年虚弱研究正成为国际老年学、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有独特的卫生医疗体系和并不发达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研究我国老年人虚弱状态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积极探索阻止或推迟虚弱程度进展的干预手段和治疗方法,是今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

[1]范陈豪.老年人虚弱综合征[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9,(5):232-234.

[2]梁荫基.虚弱指数在老年人健康评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12):1144-1146.

[3]ChangCI,ChanDC,KuoKN,etal.PrevalenceandcorrelatesofgeriatricfrailtyinanorthernTaiwancommunity[1].1For?mosMedAssoc,2011,110(4):247-257

[4]RicouB,MerlaniP.Whatlimitsforacutecareintheelder-Iy[J].CurrOpinAnaesthesiol,2008,21(3):380-385

[5]曾宪新.老年健康综合指标一一虚弱指数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1):3220-3223.

[6]LucicesareA,HubbardRE,FallahN,parisonoftwo企ailtymeasuresintheConseliceStudyofBrainAgeing[J].JNutrHealthAging,2010,14(4):278-281

第6篇

心电图是临床上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明确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一种常用而又经济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电图已成为一种最常用有重要的价值的检查方法,它对心室肥大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将我院近4年60岁以上老人的心电图检查资料做一简要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为2007-2010年到我院就诊所做DCG检查的60岁以上老人的心电图资料。

1.2按每5岁一个年龄段分组,统计分析相关信息,找出相关影响健康的因素。除去先天性心脏异常的病例的资料。

1.3 DCG检查仪系美国Marquette公司生产的8500系列记录器及J8000型分析系统。记录导联为MV5、MV1。 自动分析并人工核对每份DCG资料,记录各种心律失常及最低心率(实际上是最长R-R间期所在的8秒钟内的心率)。

1.4心电图描记采用日本光电9130P型心电图机,患者安静状态下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根据需要必要时加做附加导联,心电图的诊断按第5版《临床心电图学》诊断标准。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1.5心电图检查操作人员有医学背景,获得影像检查资质。从事临床影像检查5年以上。

2结果

2.1心律失常检出率

近4年间,本院共对60岁以上老人做心电图检查558人,检出心律失常116人,心律失常检出率20.78%。

2.2心律失常类型

在所检出的116例心律失常患者中,以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者最多,42例,占心律失常总数的36.21%,传导阻滞者最少,36例,占心律失常总数的31.03%(见附表1)

3讨论

3.1文献报道,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率16-36%。本组人群心律失常检出率为20.78%。与许多作者报道的相仿。不过,本组人群非社区随机抽样人群,故其实际意义有限。也许,在当今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不良生活方式普遍流行,缺少运动,嗜好高脂、高油、高蛋白、高胆固醇,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本地老年居民心律失常实际发生率可能高于此。

3.2与国内外其他学者报道的一样,本组人群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大于80岁组人群最高,达40.23%,60-岁组人群最低,为8.82%有随年龄增高而上升趋势(P

3.3在三大类心律失常中,以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所占比重大。但它们亚类各有不同。室上性心律失常以发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这最多,占47.36%,心房颤动最少,9例,占23.68%。可能与窦房结不停地运动几十年,功能疲惫有关,不过,心律失常患者大都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常常供血不足,这也影响了窦房结的营养和功能。无疑对正常心率造成影响。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以发生室性心率失常最多,26例,占61.90%,心室颤动最少,3例,占7.14%。但患者大多为单源性,频发二、三联律的少见。传导阻滞以发生一度传导阻滞最多,28例,占77.77%,三度传导阻滞最少,3例,占8.33%。P-R间期常常大于0.22秒。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多于左束支。可能与患者常有心肌缺血、高血压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疾病致心房窦房结P(起搏细胞)T(移行细胞)细胞功能和机构异常有关。有人证实,心肌细胞兴奋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的细胞通讯联系是缝隙连接型起作用,此间有钙离子、cAMP等信号传导机制参与。但其导致心律失常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资料

[1]沈瑾 老年人心律失常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老年医学分册》中国

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年8月第1版27-28页.

[2]郎恩普老年人心律失常 《老年医学》袁鸿江 主编杨光华 张肇达主审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年8月第1版 197-201页.

[3]胡大一 心律失常 《内科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82-229页.

第7篇

株化集团公司医院内一科,湖南株洲 412004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12月43例缺血性结肠炎的老年患者作为老年组,21例60岁以下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内镜表现、实验室主要指标及预后。 结果 老年组100%合并动脉硬化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发生数高于对照组,老年组Hb、ALB浓度低于对照组, CRP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学意义(P<0.05) 。两组WBC、LDH、BP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结肠镜复查,老年组病灶消失率为83.72%,对照组病灶消失率为90.48%,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当出现腹痛、腹泻、便血时及时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高患者预后。

[

关键词 ]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001-03

[作者简介] 刘仲满(1969- ),男,湖南新化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胃肠道、胰腺方面的疾病。

缺血性结肠炎(IC)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根据病变性质,分为血管性病变和非血管性病变。该病上世纪60年代由Marston提出并命名[1],顾名思义,IC是一种独立性疾病,是多种因素导致肠道血供不足或回流受阻,从而继发肠壁缺血,组织坏死,是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轻型病例具有一过性特点,漏诊、误诊率较高,达60%以上,老年人是IC的高危人群,半数以上的老年患者由于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从而继发腹膜炎、结肠穿孔、坏疽、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2]。为分析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该研究2013年1—12月间通过老年组与青壮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合并症特点及CRP等指标的比较,提高对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减少误诊率对保障老年患者医疗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病例选择为该院2013年1—12月住院的患者,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其中43例年龄≥60岁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老年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1.8±11.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3 d,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分别为高血压37例,高脂血症29例,糖尿病19例,脑梗塞23例,颈动脉硬化14例;60岁以下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为对照组,男9例,女12例,年龄41~59岁,平均年龄(53.4±12.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3 d,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分别为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3例,糖尿病4例,颈动脉硬化1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完成初次电子肠镜检查提示肠系膜血管局部狭窄。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11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提出的标准[3],患者符合缺血性结肠炎三联征,大便培养排除伤寒、肠结核、阿米巴、肠道肿瘤、细菌性痢疾及炎症,并经结肠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

1.3 临床表现

老年组患者中35例以腹痛为主诉,腹痛时伴有便意,进食后疼痛加重,36例排出粪便颜色为暗红色或鲜红色,疼痛部位于脐周及下腹部,多为阵发性绞痛, 21例伴有恶心、呕吐症状,34例伴腹泻,查体19例有中轻度压痛,11例患者伴低热。对照组21例均以腹痛为主诉,14例排出粪便颜色为暗红色或鲜红色,12例伴腹泻,所有患者眼底检查均显示视网膜动脉硬化。

1.4 诊断和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其中3例腹水患者行诊断性穿刺,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72 h内行首次结肠镜检查,患者镜下显示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及组织急性或慢性炎症,腺体破坏,肠管狭窄,所有患者均经结肠镜首次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累及左半结肠,其中41例根据病理诊断确诊;3例患者行诊断性穿刺抽出血性腹水确诊,12例患者经CT检查并结合病史确诊;4例患者在不排除缺血性结肠炎的情况下给予抗凝、抗炎、扩张血管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2周后根据病史特点及治疗效果确诊。两组患者均住院治疗,60例非坏疽型患者及时给予肠外营养,常规补液,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生素、肠微生态制剂、抗凝及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等,包括30~30 mg盐酸罂粟碱+40 mL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老年组中4例坏疽型转手术治疗。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主要检查指标,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BPC)检查用贝克曼库尔特LH 785血液细胞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C反应蛋白(CRP)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血清白蛋白(ALB)采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检测、乳脱氢酶(LDH)采用速率法测定、使用CVE-2100L/I/S型电子结肠镜检查结肠情况,并比较其转归。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且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IC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情况

从两组IC患者治疗前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比较显示,老年组100%合并动脉硬化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发生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IC患者实验室检查主要指标比较

老年组治疗前Hb、ALB浓度低于对照组, CRP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WBC、LDH、BP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转归

2 周后结肠镜复查结果显示,老年组36例病灶消失,7例患者尚可见黏膜轻度炎症,病灶消失率为83.72%,对照组2 周后结肠镜复查结果19例病灶消失,2例患者尚可见黏膜轻度炎症,病灶消失率为90.48%,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6,P>0.05) 。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老年IC的发生与动脉硬化有密切的相关性,这一特点与谭曼红等[4]的研究结果相同,同时任何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的全身因素、局部血管因素、药物因素及肠道因素等均可导致IC的发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IC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6],从2006年起,IC的年增长率为50%~70%,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老年患者中坏疽型4例,占9.30%。

该组43例老年患者病变主要累及左半结肠,符合结肠的解剖学特点。由于直肠为双重供血,因此IC的发病率大大降低[6]。分析老年IC患者的特点,老年组100%合并动脉硬化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88.3%的患者合并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显示,老年组Hb、ALB浓度低于对照组, CRP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学意义,提示老年患者由于合并基础疾病,多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肾性贫血、营养不良及代谢性疾病并发的慢性病贫血等[8-9],影响肠黏膜的血供及营养的供给[10]。另外老年IC患者CRP浓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老年患者组织损伤程度高于对照组,大多伴有急性炎症反应。肠道缺血一方面引起肠黏膜缺血,导致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另一方面由于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及肠腔内容物,增加了肠黏膜的通透性,容易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引起细菌移位[11-12]。

该组43例老年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在72 h内行结肠镜检查后,40例患者确诊为IC,另3例尚无法确诊的患者在抗炎治疗的同时积极给予抗凝、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从疗效比较显示,老年组病灶消失率为83.72%,对照组病灶消失率为90.48%,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早期结合肠镜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时对症治疗,老年IC患者的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老年IC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IC对机体造成的组织损伤更为严重,但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同样预后较好。但由于目前实验室尚无缺血性结肠炎诊断的特异性指标,而老年患者大多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疾病,Hb、ALB浓度偏低,CRP浓度偏高,在诊断时容易误诊。笔者通过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比较,旨在说明IC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老年患者如果早期不能明确诊断,但不除外缺血性结肠炎的情况下,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应在抗炎治疗的同时考虑给予抗凝、扩张血管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初步诊断进行跟踪是有较高价值的诊治方法。

[

参考文献]

[1] 余建华,劳辉.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右江医学,2012,40(3):326-328.

[2] 孙显军.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33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1):147-148.

[3]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 [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1-6.

[4] 谭曼红,李敏,姜春燕,等.微球载体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的预防作用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238-1239.

[5] 张秀静,翟建国,高丽华,等.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8):1266-1267.

[6] Mosele M,Cardin F,Inelmen EM,et a1.Ischemic colitis in the elderly:predictors of the diseas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to negative outcome[J].Scand JGastroenterol,2010,45(3):428-433.

[7] 孟华,刘丽娜.老年缺血性结肠炎28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2):1232-1233.

[8] 王娟,关斌,邵丽春,等.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特点及误诊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2):1838-1839.

[9] 蒋群宁,金铁臣.不同年龄便血患者常见病因及特点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6):988-989.

[10] 谢晓玲,张丽,敖先伟,等.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59,461.

[11] 江勇,张志广,卢向东,等.缺血性结肠炎与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0):1606-1608.

第8篇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存质量调查

为了探讨城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情况,为制定老年人保健措施提供依据,2006年9月~2006年11月我们对广州市越秀区2个社区的老年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式,对广州市越秀区2个社区60岁及以上的450名老年COPD患者进行调查。调查的450例中,60~64岁185例,65~69岁142例,70~74岁60例,>74岁63例,年龄最大83岁,男232例,女168例。

方 法 以入户访谈问卷调查方式,结合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进行调查,问卷为广州市卫生局统一编制的《居民健康调查表》,调查员为地段医院医务人员,调查前进行了统一培训。

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流行病学组1994年10月拟定的标准建议统一设计。包括身体健康、生活习惯、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和睦、居住条件、经济收入、营养状况、心理卫生、社会交往、生活满意度和体能检查等11项内容,总分33分,组织培训调查员按统一标准评分。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间生活质量得分的均数,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统计分析影响因素。

结 果 450例COPD患者中伴发高血压121例(27%),冠心病108例(24%),骨关节病184例(41%),脑血管疾病61例(13.5%),糖尿病36例(8%);前列腺疾病166例(37%),伴发其他疾病共79例(17.5%)。

城区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状况:450名患者的得分为20.45±2.156,男性得分为19.974±3.536,女性的得分为20.874±2.156,男女间的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1。

第9篇

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我国护理教育一直以培养普通临床护理人才为主,尚未设立专科护理制度,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几乎是一项空白。老年护理教育观念严重滞后,认为老年护理只不过是生活照顾,不需要专业技能。很多职业院校即使开设老年护理课程,由于师资、办学条件限制,教学效果远远不能满足老年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的需求。最重要的是,高校至今缺乏对老年护理教育体系深入的研究[5],教学效果远远不能适应健康老龄化的历史使命。

高职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1.老年护理岗位能力需求。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随即走访、召开座谈会形式,对济南市20家左右的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进行了调研,充分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这些就业岗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要。如下图:(略)。

2.老年护理的培养目标。根据老年护理岗位能力的需求,召开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参加的座谈会,确定老年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掌握老年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老年医学、老年保健、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胜任养老服务机构(如老年公寓)老年护理工作;具备对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能力;具备在社区医院对家庭中的老年人,及其子女和保姆进行老年护理专业技术指导的能力。

3.老年护理课程设计的特色。按照基于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原则,围绕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老年群体的突出健康问题,老年护理的课程体系的设计突出“四个结合”的特色。①中西结合即中医与西医结合。祖国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中医在调理人的阴阳平衡、气血平衡,治疗亚健康有独到之处。对于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病,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起到奇特的疗效。②身心结合即身体保健与心理保健相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于老年人在家庭当中从家庭支柱转变为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角色,退休以后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功能也会发生变化。随着机体的老化,表现出老态龙钟,甚至有的老年人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这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自尊和自信,引起老年人心理的变化,严重的会出现孤独、焦虑、抑郁、烦躁、悲观失望、否定生活的意义等一系列负面心理。因此我们对老年人的护理既要注重身体健康,又要关心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需求。③药食结合%即药物治疗和食物治疗相结合预防和治疗老年病。现代很多疾病都是由于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来的,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通过调节平时的饮食的种类、方式方法,结合药物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从而达到减少疾病致病因素,延缓衰老的目的。④静动结合%也就是静养和适当的文体活动相结合。老年人需要凝神聚气的静养,但是更需要与愉悦身心的文体活动相结合。

4.老年护理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老年护理“四个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中开设基本技能课、核心技能课和拓展技能课。基本技能课涉及老年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核心技能课即老年护理核心能力课程如:老年护理技术、老年保健技术、老年营养和食疗、老年体育、老年心理健康、老年用药等。拓展能力课程包括伦理、礼仪、老年公寓管理与运作、沟通与交流、养老保障制度。体现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通过三年培养,使学生具备综合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全面掌握老年护理技能及老年服务机构管理能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为就业服务、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5.考核评价。借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考核中兼顾基础能力、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专业价值观,分为三种形式来进行。①两个主体评价相结合。学校和养老机构为两个独立的评价主体。学校评价实行教师和学生一对一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老年公寓实习。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对毕业生岗位工作能力做出综合评价。②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相结合。实践评价为主,理论考核评价为辅。实践考核明确扣分细则,强调动手能力和整体素质。实践技能考核占学期考核成绩的70%,理论考核占30%。③阶段性评价和毕业评价相结合。在校期间,实行学期考核,学生毕业时,由老年公寓和学校共同完成毕业考核,以实践考核、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

老年护理多元化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