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影视文学的鉴赏方法

时间:2023-10-07 15:57:27

导语:在影视文学的鉴赏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影视文学的鉴赏方法

第1篇

[论文摘要]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主要是解决人的创新能力问题。大学生是国家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其文化创生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借助影视课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借助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思辨力,借助文化产业项目培养大学生文化创生力,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

[论文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高校影视课程创新 人才培养策略

文化软实力,实际上是指文化本身所张扬出来的那种创生力量。简而言之,文化软实力就是文化创生力。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人既是文化生成发展的起点和动力,也是文化展开自身的目标与归宿。考察文化软实力,决不能忽视“人”的问题。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人创造的,人是一切创造行为的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人为起点和目的,并以人为根本动力。所以,全面解放人和全面发展人,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奠基任务。高等院校是直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才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低,而创新是文化的灵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影视课程是普通高校的美育课程之一,它既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又是其他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课程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因此,探讨影视课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借助影视课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鉴赏力

在当今这个被称之为“消费社会”的时代中,似乎一切都被消解了,高雅与通俗、艺术与生活、艺术品与商品、审美与消费,传统的边界断裂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已经崛起,所谓“读图时代”已经到来。视觉愉悦和体验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在文化“视觉转向”中,图像性因素彰显出来,甚至凌越于语言之上,获得某种优势。以电影和电视为代表的视觉媒介,也已经占据了80后、90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面对海量的良莠不齐、内容芜杂的影视作品,如何鉴别、筛选,成为一大难题。在影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大学生了解本土与外来消费文化的来源和审美价值,从而构建省察己身和包容他者的审美文化。因此,借助影视课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吸纳力和包容力,是一种较好的教学途径。

视觉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大众基本素养,视觉素养能力的高低也会自然而然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情趣与生活质量。对美丑、真伪、优劣的鉴别,不仅需要“明亮”的眼睛,更需要“敏感”的心灵。视觉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必须关注的国民教育问题。

借助影视课程培养大学生的视觉素养,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视觉理论素养培养。教师要通过影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有关影视的基本理论知识。视觉理论包括电影基础理论知识(如电影影像、电影色彩、电影声音、电影蒙太奇、电影场面调度、电影风格、电影叙事和电影类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的理论知识,还有电影鉴赏和批评的理论知识。教师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结合具体影片的观看、讨论,逐步提高学生的电影鉴赏与评价能力。

第二,审美素养培养。审美素养培养包括情感培养和审美培养两个方面。情感培养,通过观看经典影片,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角色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培养对于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尤其重要。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应试教育的教学环境以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已经让很多大学生情感冷漠。教师要充分借助影视作品,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和释放,这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培养,通过观看经典影片,让学生辨别美丑、善恶与真假,对美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

第三,文化省察素养培养。通过中外影视经典作品的观看、讨论,重检其优劣,重估其审美价值,通过比较、鉴别,构建大学生省察己身和包容他者的审美文化。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并且讨论一些文化方面的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张艺谋电影的民族性,如何看待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消费强势文化。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视觉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观察习惯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还对思想意识与世界观的形成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人类不仅需要继承和创造多样化的文化,更要培养自身多样化“看”的习惯,并能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影视课程的直观性、娱乐性、审美性等特性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也是其他媒介和途径所无法企及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影视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通过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鉴赏、对比,引导大学生借鉴他国文化反观自身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赏力。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

二、借助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思辨力

(一)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

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可归纳为“问题探究式”。所谓“问题探究式”,就是在传授有关的电影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主导,让学生参与电影鉴赏与研究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就是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实践,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问题的提出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参考;教学形式力求灵活多样,采用小组研讨、师生互动、辩论等多种形式。

以电影理论的教学为例,首先利用有关课件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然后有选择地播放中外经典影片,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和鉴赏。例如,对黑泽明导演的影片《罗生门》的观赏,主要侧重它的运动镜头的拍摄技巧以及蒙太奇的表现方法。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边观看边记录“樵夫进山”这个片段,从镜头、景别、画面内容、音响四个方面详细记录,反复地播放多次,然后讨论导演黑泽明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有何特点、艺术创新在哪里、艺术表现力怎样等。经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不但获得电影鉴赏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教师尽量做到每放一部电影都落实一到两个知识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并引发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除了课堂内的实践,还应向课外延伸,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剧本,关心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并为之做出贡献。

(二)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之特色

1.人文性。影视艺术鉴赏课是美育课程之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突出美育,让学生学会分辨真、善、美,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和对人类与社会的人文关怀。

2.区域性。教学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创作影视文学作品,逐步形成以本学院中文系为主体,整合本市文化创作资源的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影视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

3.专业性。体现中文系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中文系学生的专业特长,通过文学创作和对剧本、剧情、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大学生对影视艺术的认识。

4.创新性。首先是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课堂内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辩论等形式,课堂外采用课题组、课件制作小组、文学社团等形式;其次是研究的自主性,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三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性,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法、研讨法、探究法等;第四是教学的开放性,跨学科交叉渗透,打破学科的界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打破师生的界限,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打破环境的界限;第五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通过多种活动课程,指导学生研究,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精神与研究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

三、借助文化产业项目培养大学生文化创生力

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任务迫切,而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有一个实践的平台。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地政府都在纷纷打造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的今天,主动与当地政府合作,借助当地文化产业项目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不失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影视课程的教学理念是结合当地文化产业,培养文学创作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以梧州学院中文系的影视课程为例,首先通过让学生了解梧州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解西江文化、龙母文化、骑楼文化、粤剧文化、宝石文化、舜帝文化等文化,了解骑楼城影视基地、六堡茶种植基地、国际宝石节、粤港澳龙舟赛等文化产业,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其次,引导学生以课题研究和文学创作的方式从课堂走向社会,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作过程中,由教师确定课题研究范围,学生经过实地调研进行创作构思,剧本完成后,各小组交流、互评,推选优秀剧本并进一步完善,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发表剧作,并自编自导自演、拍摄Dv作品。

第2篇

一、借用影视插曲,丰富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不少经典的名著影视剧中有不少优美的影视插曲,这些插曲能推动剧情,丰富人物,对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对复杂的人物形象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全面,单单通过文字,很难吃透人物精神,难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时候影视歌曲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比如我在上《出师表》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尽忠汉室的原因。我向学生展示了老版《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插曲《卧龙吟》,这首歌曲宛如诸葛亮的内心独白,刻画了他感激知遇,为一诺而鞠躬尽瘁,待功成而归隐身退的心路历程。其歌词典雅古朴,曲调深沉悠远,有古韵遗风,现摘录如下: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抒怀襟;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合唱)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上这堂课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歌词与课文相对应的句子,然后再逐一分析蜀相诸葛亮的可贵品质。同时,演员的精彩演绎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演员通过神情、动作演绎出了知遇之恩、托孤之诺,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把这些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的词语的含义,通过影像传达给学生,使他们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再加上该曲采用古琴配乐,余韵无穷,歌声平静疏旷,唱出了诸葛亮从蛰伏等待到意欲振翅高飞的心绪变化,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相类似的歌曲还有《西游记》中的插曲《扫塔》,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这些歌曲都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理解原著内涵和人物性格而服务。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从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挑选出精品片段,加以合理利用,把它们变成桥梁,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跨过和原著之间的时代鸿沟,帮助他们深刻地了解作品的主题内涵和人物思想。

二、对比展示影视,逆向鉴赏文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当前,在讲解名著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通常都会结合已有的影视作品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然而,对于文学名著,尤其是小说,往往会被翻拍多遍,这时如何选择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原著的材料,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老师来说,虽然并不容易做出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这时候,我们不妨大胆一试,将投票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来选择心仪的版本。最后,通过对比展示相关影视,让学生逆向鉴赏文章,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笔者在上《水浒传》当中《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的时候,正值新版《水浒传》首播,我和学生就哪一版本更好的问题起了分歧。于是我索性放开手,选取一节阅读课,将两个版本都分别展示出来。布置作业比较鉴赏并探讨原因。第二天的课上我先展示比较的角度和方向,比如演员的表演对人物性格的展示,比如环境布景是否合理有效等。经过我的示范,学生们纷纷找准角度,对其进行鉴赏。我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时刻提醒他们注意紧扣文本。这样,学生在讨论分析的时候有的放矢,整个讨论精彩纷呈。有的学生比较出了二者布景的差异,认为老版能够忠于原著,时间盛夏、地点松树林,场景高度还原,如同从书中平移到荧幕上。新版制作不够严谨,随处可见枯黄的野草,并且只有几棵柳树权且充当歇脚的树荫。看了之后让人“跳戏”。很难想象,两路人马在露天之下互相瞪视,吴用是如何实施计谋的。有的学生抓住主角杨志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新版只表现出了杨志粗暴蛮横的一面,人物性格比较“扁平化”。而旧版在忠于情节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细节表演,如杨志误会客商后遭受众人数落,杨志尴尬一笑,体现了他过于紧张,在众人面前丢失面子的情态,为接下来放松警惕作了铺垫。再如杨志得知中计后挣扎捡朴刀,辛酸之态展露无疑,同样为醒来后彻底心灰意冷、远遁江湖作了伏笔。这些细节使得杨志的性格更加饱满,也使得情节更具有合理性。

第3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和革命性的更新,其中影视艺术就是标准的现代化产物,影视艺术综合了很多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种类,也是在现代科技发展中进步的一项重要成就,影视艺术不仅仅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欢乐,还能够促进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

1.影视艺术鉴赏的学习过程

影视鉴赏看似简单,实质上在学习当中并不容易,影视艺术鉴赏需要学生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觉、听觉以及感官的感受来领悟影片当中的真谛,从而在其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在学习影视艺术鉴赏的过程当中加强学生对美的体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会对事物有着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认识。影视作品的产生不仅能够促进影视观看者的视觉、感知以及想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其搭建一个发挥自身修养和审美素质的平台。例如在影视作品《两只老虎》当中,通过对于该影视作品的观摩就可以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不平衡生态关系,人类是自私的,通过极为感人的情景,来体现出动物间的亲情。

2.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分析与调整

2.1影响影视鉴赏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在影视教学当中,必定离不开影片以及影视片段的放映,那么在这种影片放映当中,往往会有一些学生将思想偏离了本应该学习的轨道当中,却将其视为影院当中的享受,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影院效应”。由于在教学当中放映的影片是需要在大屏幕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放映的,这是的环境和效果与影院当中的效果极其相似,很多学生会忽略教学的重点,将这种影片的放映当做是一种消遣,将自己置身于影片当中的虚幻世界,造成了影视教学的目的偏离。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影响影视教学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往往有着消遣娱乐的心理,事实上影片自身就是一种具有娱乐与教育意义的事物,其中娱乐占据着大部分的内容,很多学生借此机会将观看影片当做是一种放松自身精神压力的一种方式。

2.2学生鉴赏心理调整

影视作品是要求学生对其内在的内容进行欣赏和品位,更注重的是情感上的认知和理解,但是由于学生之间自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欣赏影视作品的时候必然带着不同的感彩去进行欣赏和品位。为了避免学生将自身的主观情绪带到欣赏影视当中去,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在为学生播放影片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了解影片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目的,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心理稍作调整。要想要影视艺术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欣赏的审美艺术观,就一定要有一个角色的转变,也就是从普通观众向学习者的转变,由外行看热闹转为专注于影片的核心内容。

3.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3.1完善影视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在影视作品的学习当中主要有着五个组成部分——听、记、看、议、写,其中听即为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听讲。记是做好自己的笔记,将老师讲的主要内容用笔记录下来。看是仔细认真的观看影视作品,并从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线索。议是组织小组并且讨论影片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在影片的学习和欣赏当中是一个需要集体完成的过程。最后一部分就是写,写就是指用学过的影视只是来写影评。

3.2充实影视教学内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现如今很多影视艺术高校在对于教学内容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和改进,因为影视艺术教学是一项较为具有创意和情感的课程,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只有激发起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令其有着对影视艺术的深刻体会。除此之外影视作品并不同于其它的课程,影视艺术教学需要有一些其他课程的配合才会更好的完成。首先笔者建议要在影视艺术教室当中的音响设备换位分辨率较高的设备,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听清楚声音上的特殊性,还要将多媒体的设备定期的进行更新,以此来达到影视教学的高水准。

3.3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影视教学也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完整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一定要尽量的减少“影院效果”与学生的“娱乐消遣效果”。教师在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掌握着一定的技巧,例如影片播放要宜短不宜长,也就是尽量播放一些短的影片,否则长时间的播放会容易令学生忘记一些细节。采用两遍播放法就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细节,在第一遍播放的时候满足学生追求好奇和娱乐的心情,在第二遍播放的时候再让学生从中找到影片所要传达的意义与核心内容。

4.结束语

第4篇

一、积极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合理引进,使之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利用影视作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较多的中外名著节选。一般来说,品读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品味语言对故事情节、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矛盾冲突、环境描写有所认识,把握并体味小说的意蕴与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教师可以在文字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性解读,即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来加深理解。

2.利用影视作品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写作素材

影视作品作为学生文化生活的有机部分,备受学生的关注。写作课可以利用影视作品这一资源,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可以把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情节、细节的叙事技巧及结构的章法都可以借鉴到学生的写作教学中。如果我们的作文能在这“真实、思想、创意、文采、换角度”几方面考虑,一定会打动人心。生活、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中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也是他们写作的重要素材,可引导学生写影视评论文章等。

3.利用影视作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影视艺术是一种语言性很强的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越来越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运用才能逐步实现。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走向他们所喜爱的影视作品,甚至可以与同学进行对话、争辩,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交际能力。确立话题时,应考虑到话题的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等因素,以便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

4.利用影视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从而受到以美感为前提的特殊的启迪、教育。影视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刻程度和艺术质量方面存在着优势。如《开国大典》、《任长霞》、《亮剑》、《英雄》、《十八岁的天空》、《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影视作品。引导中学生观看、欣赏、读解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好的影视作品是一座充满魔力的桥梁,把学生引向文学的殿堂,引向无限广阔的审美鉴赏的天地。

二、消极影响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功,如果过度引用影视资源,忽视学生这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那么语文课就变成了单纯意义上的影视欣赏课。一节课中如果引入的影视资源过多,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在屏幕上,完全没有精力再去体会文本的深层意义。

另外,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会受到极大限制。文学语言本身形象生动,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它所提供的想象空间要远远比直观的影视广阔得多,丰富得多。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产生丰富多样的理解,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方式,对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和行为个性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在播放电影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兴趣盎然,但学生的兴趣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他们的阅读兴趣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在文字面前没有形成对文字的感觉,即语感并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尤其在诗歌的讲授上,这一弊病就表现得较为突出。诗歌是用精炼语言去表现丰富内容的,这种内容是需要自己去体会、添加的,如果用图画去讲解诗歌,学生对图画一览无余,对含蓄美的诗歌失去自己的想象,学生的想象能力就会缩小。因此,展示影视作品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

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获取经济利益,影视作品中也充斥着厌学、出走、比阔、赌博、暴力等内容,对中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阅历尚浅,可塑性大,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正面引导。对一些格调不高的、有害的影视作品,可结合语文课进行影视欣赏指导。可开设影视艺术讲座,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和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三、教师要适时适度用好影视作品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对影视作品适时适度的利用,将会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又要讲究相应的策略方法。

1.引入影视资源要注意实效性原则

面对着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教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影视资源用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不能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只有所选的影视资源符合教学要求,与学生的经验契合,才能引导他们采用审美批判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审视作品。

2.文本与影视作品对比研究

第5篇

    (一)视觉文化与当代美学教学的理论研究

    重点探究视觉审美、美术鉴赏、影视文学、电影批评等专题下的美学教学理念与方法等关键性理论问题。具体而言,拟从文化视角考察美学教学的特质,探讨视觉文化视域下视觉审美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美学教学对于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二)视觉文化与当代美学教学的实践探讨

    重点在于探究影视批评、多媒体美学课件与美学教学专用网页制作等专题下的美学教学的关键性实践问题。关注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开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美学教学。1.重点采用影视专题讲座以及教师讲授、设问与学生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教学。2.制作多媒体美学教学课件。3.扩充教学资料,购买美学教学光碟如《百家讲坛》、影视经典光碟等。4.为美学教学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制作美学教学专用网页。栏目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思考题、参考文献、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等。5.在全院非中文专业学生中开设《艺术美学入门》、《身体美学入门》、《美学经典作品导读》等选修课。

    二研究方法、实施计划与预期成果

    (一)研究方法

    坚持教育“三个面向”的发展方向,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具体而言,文章将采取调查访问、资料汇集、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等具体研究方法和手段:1.调查访问这是研究的前提。调查访问可以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分析提供直接的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目前国内高等院校文学课程的教学状况,调查对象以省内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师生为主。2.资料汇集这是完成研究必要的辅助手段,主要收集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现代网络技术与高校图书馆为文章资料的收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理论分析这是研究的关键。全球化的背景与中西文化交流的空前盛况为本研究提供了丰沛而多彩的理论资源。项目申请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项目参与者绝大多数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理论分析能力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这些都必将给本研究带来极大方便。4.实践探索实践是检验效果、运用成果的重要手段。课题研究源于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过程离不开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成果也必然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并最终用于实践。笔者一直在高校从事第一线的美学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随时将研究所得运用于教学实践。

    (二)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

    1.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这项工作拟在2011年8月底完成。2.理论分析。对美学教学作理论上的分析与研究,包括:美学教学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作用、艺术学与美学教学的关系、语言学与美学教学的关系、教育学与美学教学的关系等,旨在视觉文化视角考察美学教学的特质。这项工作拟在2012年6月底完成。3.实践探索。包括美学教学方法的革新,美学教学课件和专用网页的制作及其选修课的开设等。这项工作拟在2012年12月底全面完成。

    (三)预期的成果形式

    1.在经费、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开发表关于美学教学理论研究的高水平系列论文1—2篇。2.修改完善《美学》、《文艺美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3.在经费、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相关教学光碟,扩建中文系影视鉴赏室。4.在经费、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制作“美学”、“文艺美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5.在经费、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制作师生互动美学教学网页。

    三创新之处

    (一)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前瞻性强

    文章研究立足于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学教学实际,对理论的研究来源于教学实践,但不仅仅是由教学实践归结出教学理论,而是同时从理论的演绎和探讨开始,从视觉文化视域文化视野着眼,从教学现实入手,力求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从而使研究成果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前瞻性。

    (二)系统性、现代性强

    本研究建立在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现状调查、资料分析、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高等院校的美学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作较为全面的研究;同时将研究置于当代全球化背景之下,从视觉文化视域的角度,多层面地对美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作较为深入的探讨。因而研究体现出明显的系统性、当代性特点。

    (三)覆盖面广

    主要在中文系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中实施,同时,我们通过在全校非中文专业学生中开设《艺术美学入门》、《身体美学入门》、《美学经典作品导读》等公共文学课程,这对于非中文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是大有好处的。不仅如此,本研究的改革成果还可以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教育专业中推广实施,因而研究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

    四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学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通过美学教学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可以奠定学生良好的人文基础;第二,在美学教学中,通过生活情感、爱国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第三,以美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心理、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进取精神,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文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对于美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通过影视美学专题讨论或辩论、观看教学影碟、制作教学互动网页等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对美学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进一步提高美学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相长,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美学教师自身素质、自身能力的提高,必然有利于美学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美学教育教学质量。

第6篇

一、创设情境,披文入情

阅读需要兴趣,需要进入文本世界中,方能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形成情感共鸣。因而,在教学之初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人为地创设出一个特殊情境,用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

在《香菱学诗》这篇课文中,由于课文系名著节选内容,是整个《红楼梦》故事的一个片段,有必要在导学阶段简要地介绍故事的前因,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教学时间有限,长篇累牍难以实现。笔者依照两点来创设情境:

其一,挑选原著中与课内内容直接相关的部分作为导学内容。课文节选了香菱学诗的一段内容,对于香菱如何进贾府、如何到宝钗房中的情节少作交待,这些内容可留待学生自己去原著中挖掘,而教师可将导学重点放在突出香菱的性格和品质上,这样更突出人物形象,为学生引导一个阅读方向。

其二,挑选最能直观展现教学内容的资源。在课前导学中,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显然不大适宜。为使学生对香菱的性格有所了解,可运用影视作品剪辑的方式,并配以影视作品插曲作为教学的背景音乐,可有效营造出学习氛围。学生沉浸在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体验中,对香菱的人物形象产生了好奇,并激发起阅读兴趣。

二、深入探究,沿波讨源

不同类型的文章,其鉴赏方法也各不相同。作为小说类课文,在引导学生鉴赏时,可运用小说三要素作为基础:即人物、环境和情节。

在人物形象剖析方面,学生在导学阶段已对香菱的人物性格有所了解,接下来沿着这一思路,教师运用提问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逐段品读,挖掘次要人物宝钗、黛玉、宝玉等人物对香菱学诗的评价,并一一罗列出来,如“挖心搜胆”、“精血诚聚”、“穿凿”、“揣摩”等具体的动作和表情描写,这样从正面和侧面来深化对人物的了解,从而丰满了人物形象。在环境剖析方面,主要以环境对人物构成的影响作为剖析重点。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立文本描写的大环境,即明代,荣国府。其次,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贾府浓郁的诗学氛围影响了香菱,有的学生认为香菱学诗的动力在诚心向学,有的学生认为香菱只是为了打发在贾府的寂寞时光。学生的回答中已不知不觉地融入了个人经历与揣摩。在情节剖析方面,需要先提炼文章主线,进而沿着主线深入剖析全文情节,以便分析情节对人物性格展现的作用。教师在导学中虽已确立了香菱学诗的主线,在阅读过程中,还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依据这一主线,将全篇文章划分为两大段落,一是学诗,二是做诗,进而再分别剖析两个段落。在学诗中,香菱分几次向黛玉学诗,在做诗中,香菱又做了几首诗才得以成功的。通过分层提炼文章框架,使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布局有了深入认识。

课文鉴赏是阅读教学的主干环节。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文本探究的热情。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增加互动性,以适应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互动性还可促使学生之间的协作,帮助学生深究文本,达到沿波讨源的目的。

三、情理交融,反思升华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积累文学鉴赏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勾连个人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以达到情理交融的效果,进而实现思想上的升华。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学会质疑反思。

第7篇

关键词 影视作品 中学语文教学 影响

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厚重的经典名著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影视作品以其生动具体的银屏幕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本质。集多种媒介的优点于一身。声图并茂、视听兼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大众喜爱,尤其得到青少年朋友的青睐。影视作品不仅成为中学生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已成为日常关注追踪的热点话题。如何顺应时代潮流,研究利用影视作品的优势为教学服务,是中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视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合理引进,使之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 利用影视作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人了较多的中外名著节选。比如小说节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空城计》、《美猴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等,戏剧节选如《茶馆》、《开国大典》、《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等。一般来说,品读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品味语言对故事情节、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矛盾冲突、环境描写有所认识与把握并体味小说的意蕴与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教师可以在文字解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性解读,即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来加深理解。比如一位教师教《雷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戏剧语言。通过品味剧中五个片段中极普通、极容易被忽略的词语“洋火、你们、汗涔涔、半晌、支票”。引导学生耐心咀嚼,精细品味,嚼出“言外之意”来。并播放了电影片段欣赏:(孙道临、秦怡主演)从周、鲁相逢到鲁烧毁支票的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影片并与课本做比较,从语言、电影形象中揣摩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另外,影视作品的直接介入还可以重现历史宏大的场景,如《开国大典》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现在有大量的根据文言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有一定的文言含量,可以利用学校的电视系统播放。比如《三国演义》、《荆轲刺秦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知识,提高文言素养。

2 利用影视作品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写作素材

影视作品作为学生文化生活的有机部分,备受学生关注。写作课可以利用影视作品这一资源,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可以把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情节、细节的叙事技巧,以及结构的章法都可以借鉴到学生的写作教学中。比如一位教师在一次主题为《作文,用什么打动“我”的心》的作文评讲课上,通过学生的作文拟题、选材等的评析,引导学生得出:“真实、思想、创意、文采”是作文取胜的法宝,接着播放“FLASH”音乐剧《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让学生讨论,这个音乐剧。在写作上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学生讨论达成共识:换个角度去观察生活、去思考问题、去表达情感。如果我们的作文能在这“真实、思想、创意、文采、换角度”几方面考虑,一定会打动人心。生活、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中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也是他们写作的重要素材,可引导学生写影视评论文章等。

3 利用影视作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影视艺术是一种语言性很强的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越来越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运用才能逐步实现。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走向他们所喜爱的影视作品。如确立话题,“我喜欢的电视剧”“我喜欢的剧中人”,“电影、电视给我们带来什么”,“你对影视剧中的什么最感兴趣?”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说说电影、电视的利与弊。还可以与同学进行对话、甚至争辩。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交际能力。确立话题时,应考虑到话题的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等因素,这直接关系到影视的话题一定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

4 利用影视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从而受到了以美感为前提的特殊的启迪、教育。影视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刻程度和艺术质量的好坏方面存在着优劣。像《开国大典》、《任长霞》、《亮剑》、《英雄》、《十八岁的天空》、《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影视作品。引导中学生观看、欣赏、读解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比如当师生观赏电影《雷雨》后,课堂上四两拨千斤,只一句鲁侍萍的台词“你是……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教师点拨一下,学生就能从语言的巧妙中体会侍萍复杂的感情。好的影视作品是一座充满魔力的桥梁,把学生引向文学的殿堂,引向无限广阔的审美鉴赏的天地。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获取经济利益,影视作品中也充斥着厌学、出走、比阔、赌博、暴力等内容,对中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阅历尚浅,可塑性大。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正面引导。对一些格调不高的、有害的影视作品。可结合语文课进行影视欣赏指导,开设影视艺术讲座,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和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二、影视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1 文字想象的退场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一位教师在教鲁迅的《药》中“茶馆谈药”一节,剪辑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黑白影片《药》的相对应部分,课前播放了电影《药》中与课文第一部分对应的片段。学生扮演角色、说台词,课堂很热闹。课后这位教师进行了反思:“热热闹闹的背后是思考的冷冷清清,课堂活跃的下面是智力的低幼和倒退。鲁迅先生已经用文字给我们真实深刻地再现了生活,这说明了文字本身的魅力,再还原回去,真是不折不扣的倒退”。文学语言本身形象生动,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它所提供的想象空间要远远比直观的影视广阔得多,丰富得多。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产生丰富多样的理解,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方式,对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和行为个性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在播放电影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兴趣盎然,但学生的兴趣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他们的阅读兴趣还没有真正地调动起来,在文字面前没有形成对文 字的感觉,即语感并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有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未让学生品读文本,就用影视作品来全部代替学生对语文的独特体验,将这种无形的想象转化为有形的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造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单一化。因此,展示影视作品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

2 人文性的缺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部分影视作品不忠实于原著,给学生正确的解读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影视作品《雷雨》,导演在排演《雷雨》时删去了序幕和尾声。序幕是十年后的周公馆成了教堂医院,老态龙钟的周朴园来教堂医院看望两个疯女人一繁漪和侍萍,彼此都没有话。借两个修女之口,交代出这里十年前的故事。尾声写十年后钟声悠悠,大弥撒的音乐阵阵。周朴园在圣经声中作着无言的忏悔。整个故事放在这样一个忏悔的格局内。是有深意的。周没死。也没疯,活在深深的忏悔里,只有活着的人才是最痛苦的,突出了人物的悲剧色彩。作家曾经为此感到深深的遗憾,他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创作主旨的是序幕和尾声,序幕和尾声被删掉以后,就导致了后来人们仅仅从社会学、政治学的层面来理解文学作品。于是《雷雨》的人文特征被遮蔽了,它成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形象读本。

三、教师要适时适度用好影视作品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对影视作品的适时适度的利用,将会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又要讲究相应的策略方法。

1 取其精华合理利用

面对着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教师不能抱着拿来就用的心理,要有鉴别、筛选的能力。选择学生关注较多的、普遍喜爱的作品,所选的影视资源必须符合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经验契合,才能引导他们采用审美批判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审视作品。如2005年江西高考话题作文“脸”。面对这个题目,你会联想到哪些材料呢?可引导学生结合影视作品《任长霞》、《西游记》等,体会孙悟空嫉恶如仇的脸,任长霞对百姓柔情似水、嘘寒问暖的脸。对邪恶势力拍案而起、铁面无私的脸等。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写作必须做好材料与题目的和谐对接。

2 文本与影视作品对比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影视经典鉴赏 大学生 人文素养 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96-02

影视艺术从它出现的那个时候起,就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正不断丰富着人类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体验。在影视作品中,创作者巧妙地将影视内容与人类社会的现实和梦想结合在一起,因此,影视艺术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普遍接受的娱乐方式。在现今的高等教育中,影视经典鉴赏作为一门公共课程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在大学里开设影视经典鉴赏课程,有利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以影视鉴赏的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较利于学生的接受,契合学生的兴趣点,因此,在高校中_设影视经典鉴赏课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现阶段在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

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又要让其兼顾自身素养的修炼与提升,让学生不仅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同时还要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不仅具有积极进取、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还要有仁爱、宽容之心。在校大学生应该树立仁爱意识,要怀有一颗善良、仁爱、宽厚的心。可是,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对于专业课程的开设与编排比较重视,对于培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开设较少。虽然学校及授课教师已经意识到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学生学习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性,但是在当下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对于这类课程的设置与开设仍然处于被忽略状态。学校及授课教师对人文素质培养的态度,导致了在校大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位英语、思想道德修养、影视经典鉴赏、音乐鉴赏等这类培养、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公共课程很难予以重视。

现阶段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塑造方面有几个相同的特征:第一,忽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使得自身人文知识存在一定缺失,从而导致自身知识储备不完整、知识结构不平衡;第二,部分在校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环境影响严重,对传统美德不予理睬,违背正确的道德观念,过于急功近利、追求现实价值和名利;第三,在校大多数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基础较差,能力水平不足,在适应社会生产生活方面尤为薄弱。因此,学校及授课教师应该对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予以高度重视,避免学生因缺乏人文素养教育而产生这些不积极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有效地面对和处理这些消极因素,那么其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无法预估的影响。

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开设与人文素养相关的课程,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在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果不能使在校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在其毕业后融入社会工作时,将会缺少人文关怀意识,缺少一颗仁爱之心,不利于日后的工作与生活,更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职业素质的缺失。与此同时,现如今大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繁重,现代社会应聘工作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在校大学生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面临这种社会背景和发展形势,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抑郁、忧虑、冷漠、焦躁等心理方面的诸多问题,从而导致自身的心理素质十分脆弱、不堪一击,对社会生活与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因薄弱的心理素质变得低下。因此,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开设影视经典鉴赏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具有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体,并不是只具有某一种单纯属性的生物体。因此,在分析影视经典鉴赏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作用时,应该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诸多方面进行考量,不能只依据某一种方面就轻易下结论。学校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时,应该及时、正确、有效地确立与更新相关的政治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标准、教育教学活动、科研工作和学生服务的相关事宜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及授课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是一种单一性的教育工作或者是服务性工作,要重视学校工作的全面性、协调性和综合性。学校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要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发展趋势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当今的政治体系、法律规定、科学文化发展、社会环境变化等诸多影响因素中找到能够满足学生积极发展的方面,并且做到系统性、全面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现阶段,国家愈来愈重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都要利用这些交叉学科的知识,这表明现代教育的要求与发展方向越来越趋于全面化和多元化。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提升与熏陶,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石,也是未来教育事业持续努力发展的方向。

二、影视经典鉴赏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根据某项相关调查的结论得知,在中国每天都有接近十亿的人会花费二至三个小时观看电视节目;选择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人均年龄大致在21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恰好对应我国的大学生群体。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全面覆盖,影视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娱乐休闲方式,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别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认知观念、行为习惯以及说话、交际方式。也正因如此,影视不仅可以当作休闲娱乐方式,还可以将其引入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有些文学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舞蹈作品、绘画作品、雕塑作品等,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与民族性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和丰富,一些影视作品就将这些经典巧妙地融入其中。因此,大学生在上影视经典鉴赏课程时,通过接触、赏析、评鉴这些优秀影视作品,对其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能起到积极作用。授课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电影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电影制作的基础原理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与介绍,学生在了解一门艺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影视作品赏析、评鉴的能力,另一方面经典影视作品中一些令人深思的哲理与为人处世原则等,也将会对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大学中开设影视经典鉴赏课程对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调查结果可以得知,在当下的大学生群体中,大多数的大学生比较喜欢观看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其次是港台片,喜欢大陆拍摄的电影人数最少、排名最后。好莱坞的特效和港台片中的俊男美女,会使人在享受休闲娱乐的同时身体也能感受到巨大愉悦,这也是好莱坞影片与港台片比大陆片更畅销、更吸引大学生的原因。但是,从这个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在校大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喜爱和接受种类比较有针对性。西方的电影,以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运作,大多数都以其本土的精神作为电影的主要思想,过于重视影视作品的休闲性与娱乐性,我国大学生长期观看这类影视作品容易受其思想影响,从而改变自己原本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

经典的影视作品,通常通过镜头向观众传递出史实,对现实生活作出不同解读,蕴含着作者、编剧和演员等对生活、生命的深刻领悟。现阶段的在校大学生,处于时代飞速发展与变革的洪流之中,虚实结合的影视世界不仅给予他们认识世界的桥梁,也给予他们实现梦想的阶梯。通过对影视经典进行鉴赏,可以让在校大学生透过影视作品了解真实的世界,从而了解各种人群、各个种族、各个国家等,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仁爱与宽容意识。

三、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特点,调整影视经典鉴赏课程

在各个高等学校中,影视经典鉴赏课程一般都是作为选修课存在,因此课程安排比较少,课时设置也较少。这就要求我们的授课教师,务必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思路,将学生学会正确的影视作品评鉴方法作为此门课程最终目标。此门课程的设置与开展,应该充分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进行有机结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和大部分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采取适当方法,缓解学生压力

在校大学生面对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是随着他们毕业进入社会以后,高强度的工作、繁复的工作要求等会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产生抑郁、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地解决,将造成严重后果。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在影视经典鉴赏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一些主题温暖、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这类影视作品,将在学生日后因为压力而产生抑郁、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时,能够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积极健康的眼光和视角对待生活中的不顺心、不如意,使得他们对现实生活仍然充满希望。在课下,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接近于这类主题的影视作品进行观看与赏析,从而提升自身对影视作品的评鉴水平,进而修身养性,对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二)影视作品选择多面,倡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尽量挑选学生接触不多的这类影视作品,在有效的课时里为学生更多地介绍他们不熟悉、不了解的影视经典与电影流派,例如选择观看着重表现形式主义或者是现实主义的电影。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看、接触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赏析影视作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影视作品的赏析,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树立仁爱与宽容之心。这种做法将会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以后会面对不同的人以及各种琐事,积极思考和仁爱、宽容之心可以使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而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及工作质量。

(三)经典影视作品适当节选,提高教学质量

现阶段,影视经典鉴赏课程的设置课时较少,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每一秒,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影视作品。对于一些经典、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进行适当的剪辑,将具有突出特点、优点的影视片段引入课堂的实际教育教学当中。另外,还可以将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进行混剪,然后进行专题性研究。对剪辑完的影视作品进行整理与编排,有利于学生对整部影视作品的理解;有利于实现学生对该影视作品直观感受的思考与阐述,提升实际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果。

四、结语

积极利用影视经典鉴赏课程来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现代教育发展所需,同时还能丰富在校大学生的空闲时间,增强大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让在校大学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对其专业学习及日后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将其转变为日后对工作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包丽娟.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J].甘肃科技,2012(1).

[2]梁结玲.当代影视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构建[J].电影评介,2007(18).

第9篇

[关键词]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015-01

当代文学基础课是汉语课程中的必修课,很多高校学生在学习当代文学基础课时,只是简单机械的进行应试训练,把当代文学基础课上的知识作为学习语文的关键法宝,只是单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文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也随之逐渐转化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为主要内容。当代文学基础课除了需要注重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更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动脑、动口以及动手的综合能力。近些年随着教学的改革,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实践也备受关注,成为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现象的发现能力以及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有对于文学相关特征的把握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当代文学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这对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必须要进行创新,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文学基础课教学的现状

首先学生的文学发现能力差以及学习中文专业店的兴趣逐渐淡化。随着时代的变化,文从比较热门的专业逐渐被大学生冷落下来,主要原因为了得到跟高的发展,社会就业严峻,工作的实际能力越来越重要,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文化、影视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快餐文化”占据了血神有限的文化阅读空间,学生们根本无暇也不愿意读原著。

其次课时量严重缺乏。由于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以前大学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现在不痛了,大学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强调素质教育,到了研究生阶段才突出专业。这样,一般在大学本科低年级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就不得不使用这种变化需求而改变,适当淡化专业性,偏向素质教育。

最后学术研究的体制化导致文学基础教学的刻板和僵化。最近几十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学术上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它在越来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也越来越刻板冷漠。文学本身是感性的、具体的、生动鲜活的,但是,当今高等薛晓东额学术制度和分配制度,致使文学研究仅仅成了一种获得职称和津贴待遇的手段,不再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心灵的需要。

二、对现代文学基础课教学创新的探讨

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证学生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学生学习文学基础的基本功,无疑就是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传统的文学基础课教师一般只是简单的对文学作品的进行简析,如果只是单纯的收集整理品和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背诵,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一部当代文学作品,如何让学生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根据作品中的众多因素来对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对学生文学基础课基本功和专业鉴赏能力的一种考验。那么,如何在教学上进行创新,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这就需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除了在课堂上的讲解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工具书,;深入了解作品的背景。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讲一个与文学作品作者相关的小故事,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发现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发现能力,就是指提高学生区别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判断力。当代文学也存在着文学边界的模糊性这一问题。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发现能力实际上也是一种辨识文学作品的能力,学生在当代文学基础课上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转化为一种能力,能够辨别出文学作品的好与坏,也能够明白经典作品好的原因。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不断积累和沉淀多才能得到的。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文学作品形成一种发现问题的意识,然后去搜寻一系列的相关参考书籍进行解决。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把握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把握能力,是因为当代文学基础课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对文学性作品的概括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文学的体系、范畴、概念、文学现象以及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等是很关键的。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作品文学性的概括和把握能力了?让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做出精确的点评,能够道出文章的精髓。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可以进行赏析文学作品的写作训练,这样就能够较好的弥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的一些缺失。

4.培养学生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表达能力

学习当代文学基础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目的。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传统的一些方法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章的朗诵,在这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作品中的相关观点。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可以选择以小组与小组辩论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之所以说让学生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是因为在表达的同时,感性和理性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束语

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的创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发现能力、培养学生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表达能力,这四点都没法离开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可以说与创新思维并存的。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诵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等综合能力,课堂上的创新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