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57:32
导语:在初中地理生物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一、课改要求与初中生特点
二期课改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目前互联网情景下,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关注学生学习的经历、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的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场依存逐渐向场独立过渡,思维特点由原来的形象思维方式也逐渐地向抽象思维方式转化。他们的观察、记忆、想象等诸种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那么基于初中生的这些特点,我们从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看、想、听、说、读、做六个方面来实现。1.看,即观察,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时期,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在物理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就是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看,提问题是比较好的引导方式。比如我们在对透镜下定义的时候,以幻灯片或者影片让学生观察透镜的两个面形状。在对透镜进行分类的时候,以示意图对比透镜中间和边缘的厚度的不同,在研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时候,用视频演示,让学生观察出射光线的方向相对于入射光的方向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等。某些实验现象的出现需要时间较长,如固体之间的扩散现象,此时可以借助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模拟实验过程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2.想,即思考。物理学习离不开观察,观察之后就伴随着质疑,引发思考。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聚集引发学生思考的物理现象,比如在《透镜》新课的引入,通过拍摄视频展示:召开把老花镜置于放在光具座上平行光源和光屏之间,移动老花眼镜到光屏之间的距离,观察光屏上可以出现最小最亮的光点;用近视眼睛替换老花镜来演示,不管怎么调整到光屏的距离,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最小最亮的光点。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教师要根据现有资源通过多媒体方式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指引和合理的思考时间,尽量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3.听,即倾听。倾听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地听教师讲什么,同学说什么,才能判断,理解,然后去实施。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全方位语言刺激学生感官,给学生传递能够听的资源,教师以说话方式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清楚老师和预备资源。4.说,即表达。处于初中阶段的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却是学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多媒体资源,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多媒体,给学生不同层次表达的机会,比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可以让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依据多媒体课件,回答电压表测谁的电压,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复习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时,提供视频资源给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依据视频讲解实验过程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参与到课堂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5.读,即阅读。教科书上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还是有一些拓展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多媒体资源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进行自主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多模式阅读后老师只要适当的给予讲解,以加深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即可。在课堂时间充足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出相关知识的拓展内容,给学生自行阅读。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6.做,即动手。在物理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实验,相对与观察教师做实验,学生更倾向于自己动手实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资源,通过演示和自我学习,让学生除了做学生实验之外还要多做一些实验。课堂上都安排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先通过视频演示摩擦力的变化,再让学生把手指轻轻地压在桌面上往前推,让手指用力压在桌面上往前推,感受摩擦力的变化。
关键词: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初中生物
最近两年,我参加了我市的初中生物课题研究“农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结合我所任教学校的实际,着重就“农村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下面谈谈参与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做法。
一、农村初中开展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困难
1.学校不重视,投入不足
由于初中生物不是中考科目,所以,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往往不重视生物教学。生物实验设备建设严重不足,比如,没有挂图、没有生物园、实验设备多年不更新等。
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不少农村学校专业生物教师配备不足,加上学校对学科的不重视,因此普遍存在其他科老师兼任生物课的现象。而非专业教师在观念上总是觉得自己是兼职,在教学或教研、课题研究等方面热情就大打折扣,因此无法在学校内形成有效的课题研究。
虽然农村初中学校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农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忽略大地、小草、树林、哪怕是农田、河流和鱼塘的教育价值,它们是城市学校所没有,学生身边就有大量的课程资源需要我们去开发,关键是我们怎么运用它们。我们缺乏的是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应用的意识与能力。
二、因地制宜开发农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
1.到生活中去,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
农村学生从小生活在山水田野之间,和大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农村中的田间、池塘、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都可以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实物标本,是最大的课程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大胆创新、走出课堂,采用野外实地教学或利用实物标本进行直观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形象,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如,在讲解《昆虫》时就布置学生事先采集昆虫标本,如蝗虫、蜜蜂、蝴蝶等。结果学生一共采集了10多种昆虫,在教学时由学生展示和介绍采集的标本,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并使课堂气氛高涨,学生充满成就感。如,讲解《鸟类》相关内容时,有些学生甚至从家里带来鸡、鸭等动物。这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学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觉得生物课学之有物、用之有益,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2.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农村学生接触的生物资源十分广泛,学生自家的农田、果园、鱼塘等更是蕴涵着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家长平时也经常谈及作物栽培、家畜饲养、鱼虾养殖等,学生耳濡目染,会积累不少感性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在家中栽培一种植物或饲养一种小动物,写好观察日记,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农作物中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展现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应用的这些资源,我还定期检查学生的操作和观察记录,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积累,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生物课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整合校内资源
学校所提供的课程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就初中生物课程而言,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还应当配备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教学软件、生物类图书及报刊、教学挂图、音像资料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生物园。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适当整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的需求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关于生物体的结构、花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物或模型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可以作为首选的资源;挂图或投影片具有图像清晰、各种结构名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可以在观察实物或模型后结合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进行辅助教学。因此,对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课程资源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校园中的生物及现有的生物材料,都是学校提供的重要课程资源。《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观察、触摸活体生物,与面对模型、标本、挂图甚至观看录像相比,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更为丰富和深刻。在实践中,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优势,在学生中开展“为学校生物物种立标牌”的活动,要求几个人一组,选择学校的一棵树,为它们立标牌。首先指导学生设计标牌,引导学生收集所选树木的相关资料,完成标牌设计及物种相关知识的收集,形成报告,最后审核无误后为树木标牌。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的相关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学会多渠道收集信息及信息整理、提炼、分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以及热爱美丽校园的良好情感;设计制作有特色的植物挂牌,培养学生初步设计的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4.善于利用现代化农业资源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珠三角,水道林立、农业资源丰富,这里是生态农业园所在区域,因此现代化农业和生态旅游发达。这里有“白蕉海鲈”生产基地,享誉全国,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园林花木基地遍地开花;鱼塘虾塘林立;还有袁隆平超级稻“示范田”;六乡水松林是亚洲最大的水松林……这些都是重要的生物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的自然资源。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海鱼的淡水养殖、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又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从课程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动学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顺明”养鸡场、养鳖场、鱼虾苗场、园林花木基地、水松林等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过程,了解农业合理施肥、合理灌溉,了解节水农业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总之,在农村,生物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资源观,用现代教育理念去辩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农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杨林,王绍勇.乡土生物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整合[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94-95.
一、生物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
很多省市中考不考生物,但是我们赣州市从2012年开始把初中生物列入中考范围,因此生物对于我们来说将是更重要了。除了考试外,我认为生物对我们还有很多其它重要作用。
第一,学习生物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生物课外活动所开展是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第二,学习生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为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样就培养了责任心和劳动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兴趣和意志,形成了好的学习品质,并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密切了师生的情感和同学之间的感情。第三,学习生物能加强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能更好的消化和吸收课堂所学的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难度、深度,所以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二、初中生物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1.思想上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①上级部门或学校不重视。一是对教师的配备上,因为大学的生物教学专业主要是在2000年后才开设的,这就导致了专业生物老师严重缺乏,所以生物课常常作为一种“调剂课”,就是当给主课(指语、数、外、理、化等学科)教师安排主课后,由于没有达到课时要求时,安排一个班或两个班的生物课给他上,这样的课程就非常不稳定,教师总是换来换去。二是在课程安排上,生物课一般安排在下午,而且是最后一节课较多,这个时候往往是学生学习效率较差的时间。三是对生物教师在课贴、教学奖励以及职称评聘方面另眼看待,打分时所占比例较少。四是没有开展过生物知识竞赛活动。②上课教师业务不熟练,教学不认真。因为农村中学生物课多半是兼课教师来上,兼课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其他主课上,上生物课只是敷衍了事。兼课教师由于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又不认真备课,反映在教学上,往往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甚至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
2.缺乏师资力量。由于农村学校地理条件偏僻,工作环境较差,再加上农村教师在某些方面的待遇与城市教师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调离农村中学和新毕业的优秀生不愿到农村工作。大部分农村中学合格生物教师数量不多,近几年师资分布不合理,学非所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尤其师资严重不足,有些本、专科毕业的生物教师,因基本素质较好,而改教化学或其他学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同时由于学校各种待遇都与学生的统考成绩挂钩,而生物学科由于不是所谓的“主科”,得不到学生及教师的重视,考试成绩可想而知,根本不能与主科的成绩相提并论。从而导致生物教师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由于城乡中学在福利和其他待遇上有明显差距,导致农村中学教师的流动性大,主要流动的是骨干教师,其结果是农村教师队伍呈现乡土化、老年化和无经验化。教师的专业达标率低,兼课教师多且不稳定,长此以往,在教法和学法上表现出“近亲繁殖”的后遗症。
三、寻找解决办法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多培养出专业的生物教师。师范类的院校,应该全部要开设到生物教育专业,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让更多的大学生学习生物,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生物教师,为一线教育提供优质师源。同时,学校也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让在职的生物教师经常性的充电,经常性的学习,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2.改变传统观念,提高认识,搞好素质教育。农村中学管理干部的思想比较落后,应该在他们心中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不能再做井底之蛙,把自己绑在应试教育上。只有实施好素质教育,才能使生物学等非升学式学科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还应做好社会宣传,使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配合学校、教师共同实施好素质教育,减轻学校和教师的压力。
3.改进教学设施。由于农村中学条件较差,直观教具(挂图、动、植物标本、模型等)比较缺乏,实验器材欠缺,实验不能正常开展。使充满活力的、丰富的生物教学仅仅局限于课本理论。学生不能建立起对生物学的兴趣。所以,建议主管部门及学校逐步增加生物教学所需的直观教具及仪器设备的投入,同时,应配套专门的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让学生参与实践,这样,从实践中掌握有关生物学知识。生物教学才会做到有声有色,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兴趣自然提高 。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藏区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特殊的地方文化背景,为本地区的生物学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开发利用本地生物课程资源,适当充实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另外,由于中考的原因,生物被认为是一门小学科不被重视,利用藏区生物课程资源使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解藏区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笔者就所在学校对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一、学生方面
1.对生物学的学习态度和所在班级的课堂气氛。七八年级学生都比较喜欢生物课,七年级占85%,八年级占66.67%。但随着年级的增加出现了下降的现象,这与目前合作市的考试制度有关,目前合作市的初中毕业考试科目中不包含生物这门学科,由于升学压力,学生、家长甚至学校最关心的是毕业会考的成绩,所以部分学生越来越不重视生物学习。
2.对学习素材的认识。超过8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素材对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更有帮助。所以开发与利用本地生物课程资源在生物教学中发挥本地生物资源的优势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对利用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态度。超过8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生物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并且80%的七年级学生、86.67%的八年级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渗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由于八年级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多一些,认识也更深,所以86.67%的八年级学生认为,生物学知识对自己的未来和生活更有用。大多数被调查学生认为,合作市的本土资源很有特色,当老师在教学中列举了本地区的一些自然资源、生活现象时会觉得更有兴趣,并且增进了对自己家乡的了解。七年级80%、八年级86.67%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渗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并且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学生对开发和利用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态度是比较认可的。
4.对教师使用地方课程资源的反馈。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本地资源为例介绍教材中相关内容的频率不高,而只有25%的七年级学生和16.67%的八年级学生会经常尝试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生物有关的问题。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所以,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当务之急,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5.对本地特色资源的了解程度。卧奶是合作市的一种特色美食,大多数学生都了解卧奶的制作,八年级有46.67%的学生自己家里制作过卧奶,并且有36.67%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卧奶的制作过程和生物知识联系比较密切。所以学生对本地特色资源了解比较多,有利于开发和利用地方生物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教师方面
1.教师普遍使用的课程资源是教材、教参和教辅材料,因为适用于考试。学校实验室和网络资源的使用也比较多,因为前者学生比较感兴趣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后者则比较方便实用,有利于教师查阅资料。
2.教师对本地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较多的是本地常见的动植物资源,并且主要用于实验教学当中,但是本校一线的生物学教师中外地人占了半数,对本地生物课程资源了解相对较少。
3.教师对生物课程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狭义的课程资源概念上。对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一定的意识,但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工作繁忙,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深入学习和开发,更愿意去利用现成的资源。
三、分析与结论
1.学生对本地生物课程资源比较熟悉,更希望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地生物课程资源;教师也普遍认为在课堂中利用本地生物课程资源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初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对口率比较低,虽然初中生物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很长时间,但目前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为主体,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
3.初中生物学年轻教师居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有限,加之老师的工作压力大,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
4.合作市目前的初中考试制度对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影响。目前,合作市的初中毕业考试中没有生物这门课程,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关于生物学科方面的也很少,所以学生及家长对生物学科不够重视。
总之,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不仅可以使本地区的课程资源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且通过利用本地生物课程资源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加学生对本门学科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生物学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曾秋珍.客家地区生物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关键词: 生物课堂 导入艺术 温故知新导入法 生物模型导入法 多媒体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在上课一开始就做到全神贯注,这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的目标就具有积极的作用。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相较于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在难度、深度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并影响着一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更要重视课前导入艺术的运用,利用有效的导入措施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一、导入设计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
在生物课堂上,导入环节要想发挥理想的效果,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过程中把握住这样几个原则:第一,简洁性。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胃菜”,一般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三到五分钟左右,一旦导入的时间过长,耗费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的精力,就必然会影响接下来“大餐”的消化。第二,针对性。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获得更有效的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导入内容的设计一定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导入效果。第三,趣味性。导入环节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相关内容的兴趣。为了达到导入的这一目的,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注意导入内容的趣味性,以保证导入内容能够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第四,灵活性。再精彩的导入形式,如果一成不变地重复使用,就会使其丧失新鲜感,影响导入功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导入形式的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恰当的导入形式,使得学生每堂课都有新鲜感。
二、生物课堂上常见的几种导入方式
1.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人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们的知识量和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生物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点之间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时候,我们学习和理解新知识都要建立在之前旧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在生物课堂上,通过温习相关的旧知识来达到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的导入方式,即温故知新导入法是一种最常用的导入方式。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节的内容时,由于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就学习过,因此,在上课之前,笔者就引导学生回顾了一些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对已知知识进行扩展、延伸,从而顺利地引入了今天的学习内容。这种温故知新的方式,不但可以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还可以强化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
2.生物模型导入法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生物模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工具。在生物学科中,很多的知识都带有较强的抽象性,这些抽象性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而生物模型的使用就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在“亲眼所见”下自然更容易理解一些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鉴于生物模型的优势,教师在上生物课之前,就可以利用生物模型的展示来导入新课。在上课的时候,如果教师把实实在在的模型呈现出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立刻被吸引过来,这时候,教师再对模型进行适当的讲解,就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题。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时,就在开讲之前先给学生展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模型,不出意料,当笔者把模型一拿出来,学生的眼球立刻被吸引了过来。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模型,获得了直接的感官经验,这就给接下来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教育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多媒体工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多媒体工具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化的静态知识呈现方式,而使得知识能够变得更加动态化,而这一变化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还是理解能力的提高都大有裨益。在生物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会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大致的方式就是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动画图片、音乐等,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产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通过激素的调节》这节的内容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激素类药物的纪录片,在片中,既阐述了激素药物有利的一面,又阐述了激素药物的负面影响。通过这样一段有声有色的视频资料,学生对激素这一概念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学生就显得更加有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众多的导入方式中,无所谓好与坏,关键是看导入的设计是否恰当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全面了解学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为学生设计恰当的导入方式,从而令平淡无奇的生物课堂在导入艺术的运用下变得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闵世丽.高中生物导入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24).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学生数量多,因此我国长期以来在进行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习惯于以分数为重,将一切都采用单一的成绩评价方式,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就导致我国初中生物教育偏重于通过考试,大部分学校都采用应试教育这一教育模式以应对激烈的教育竞争.然而应试教育对于教育的本质解读过于狭隘,过于注重智育,过分强调传授知识与技能,无形之中给学生增加的较大的学习负担,不但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还严重的影响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综合性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这一教学观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替代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提高学生初中生物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初中教材中”生物圈“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讲解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自主学习任务,”生物圈是什么的总称?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生物圈Ⅱ号由哪些部分构成?实验了1年多,生物圈Ⅱ号中发生了哪些变化?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了你什么启迪?”
二、加强课堂科学提问,活跃学生课堂学习思维
由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时间较为紧张,再加上初中生物知识点繁多,教师与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重视力度不够,这就导致现阶段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教师教,学生记,甚至是“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生物学习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这种单向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够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反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利于对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应当加强课堂提问,加强课堂讨论,通过课堂提问以及开展课堂讨论的方式活跃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材中“人体的神经调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进行课堂提问,“人体对外界信息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些反应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那么,神经系统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呢?神经元的概念是什么?神经元的结构?什么叫做神经纤维以及神经?”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生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许多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教学过程过于单调,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乏味.而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青春期,对于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形成厌倦心理,造成学生对初中生物学习缺乏兴趣,不利于学生初中生物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建具体的生物教学情境,将生物知识的教学融入教学情境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为直观,更为形象地理解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的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等,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感官性,紧紧围绕教材中的教学重难点合理构建生物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教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食物链”的教学时,可以展示课件,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以及视频:一群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向学生提问“第一画面描述了怎样一个成语故事?通过观看两个画面,说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课件的展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尤其是通过展示“老鹰捉小鸡”,让学生回想起孩提时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悟出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四、增加探究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一、设疑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首先设疑要符合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众所周知,初中生物知识点繁多,相对于历史等人文类学科,初中生物不太受学生欢迎。然而初中生物所学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设疑教学法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书本上转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相关知识。
第二,设疑教学法要符合初中生物教学对象的特点。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新奇的事物,但大都讨厌被强迫学习,因此,枯燥、陈旧的教学法并不适应现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设疑教学法,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枯燥的生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其三,设疑教学法要符合教学规律及新课程要求。新课程思想要求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把所学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的能力,而设疑教学法无疑能满足这个要求。客观教学规律也告诉我们,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设疑教学法,通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惑、探究的心态,是非常符合客观教学规律的。
二、设疑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提出适当的问题。运用设疑教学法并提问,是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利用恰当的提问,可以有效地发挥设疑教学法的优点。但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问题的提出要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现实生活的现象紧密相连。如在讲遗传基因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生活中所见到的双胞胎,他们长得非常像,但又有一些不同,那么他们长得非常像说明了什么?长得有所不同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双胞胎,通过对这个日常所熟悉的事物提问,完全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二是应该注意提问的节奏,一般在课堂开头可提出一两个能贯穿整个课堂的问题,此时问题不可过多,否则学生的好奇心会被不断地分散乃至减弱。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较多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结尾,最好留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这个问题一则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应用,二则可以同下节生物课所讲内容的联系。
2.恰当选择提问对象。提问对象的选择也是设疑教学法的关键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了设疑教学法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恰当的问题。然而许多教师的提问对象是尖子生,一般优等生对所学内容都经过了预习,所以这些问题并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长久不被提问,其他学生会感觉到被忽视,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些就是提问对象选择错误产生的问题。毫无疑问,提问对象的选择绝不是随意的,而应该经过合理的考虑。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提问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对课堂中用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的提问,提问对象应根据问题难度有范围的随机选择。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提问对象有一定的能力回答所提问题,而不至于冷场;其次,随机性选择使得学生需要时刻注意自己是否会被提问,从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无形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这些方法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经常对一些课堂走神的学生提问,有助于他们注意力保持集中。
关键词:关注;生活;生物;实践
初中生物课是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主要分为几大主题模块: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也就是说,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的生物课,首先就要关注现实生活。生物教师要从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出发,立足实际,让生物科学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在学习中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开发学生自主钻研的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次,生物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里的实践活动包括生物实验和课外活动两种重要形式。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关注生活,组织好学生的生物实践活动呢?下面是本人的一点探究体验,与大家共享。
一、提前准备,合理调配,统筹实践器材
与教科书配套,我们学生每学期都有一本《生物学实验》,每本上课内课外、大大小小的实践活动都有二十个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周都得有一节实践课。由此可见,生物实践对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但在日常教学中,限于种种主客观条件,一些看似简单的实验却很难做起来。比如,八年级上册“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实验要求观察解剖新鲜的猪(或羊)的心脏,了解心脏的结构。如果我们不事先做个有心人,事先和屠宰场预约处理好,课堂一时很难能把实验搞起来。所以,上生物课你得时刻关注生活。好多实验,你还得事先安排学生准备材料,如对植物种子结构的观察,很多学生除了对黄豆进行实验外,还可以对芸豆、蚕豆、玉米、小麦、花生等种子材料分别进行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能学到书本上已有的甚至是没有的知识,并且培养了实践能力,增强了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自觉性。而这些实验种子仅仅靠老师一人恐怕不能备齐备足。再比如,有的实验课可能会和学校的教学实际相左,这时你就要做好调换安排。有的实验只能借助多媒体等。一句话,你得未雨绸缪,提前着手。
二、就地取材,因势利导,用好校本教材
我校地处县城郊区的大伊山脚下,校园周边田园河流农庄交错,校内花坛菜畦果木茂盛,可以随处观察到各种生物的生存,为开展多姿多彩的生物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生物课本中有许多代表性的生物就在我们周围,例如植物中的水绵、葫芦藓、凤尾厥,无脊椎动物如虾、蟹、昆虫、河蚌、蚯蚓……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再加上学校每年举办的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周等,非常有利于我们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我们清明节还会带学生到山上的烈士陵园,周末也常带领学生去校园周边的田野、小溪考察动植物的分布,在校园内种植果林花木、采集各种动植物标本等,这都是有价值的校本教材。
三、小组合作,选好课题,提升实践意义
由于初中学生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独立开展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因此应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相结合。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每周安排一定的活动量,小组一般十人左右为宜,选出组长,在活动中由组长实施组织工作。这是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常态形式。
针对目前经常出现的雾霾,结合环境污染一章的学习要求,我们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探究一下“雾霾对人类生活的危害”这个课题,通过网上搜集数据调查观察,亲身体验互相交流,分工合作完成探究,最后让学生了解雾霾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等,从而自觉生成环保意识。
类似的实验和课外实践活动很多,再比如,针对种子的发芽观察实践等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耐心和恒心,吃苦耐劳地去整理播种浇水等。有的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途打退堂鼓,我们就要及时引导,向学生介绍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及其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要求学生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通过鼓励教育,学生都能坚持下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都兴奋得欢呼雀跃,更感觉到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劳动者的艰辛,从而也能够以更坚强的意志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从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四、积极实践,从我做起,争当学习主人
我的观察、我的体验、我的疑点……教师在课程活动中要多设置一些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进来,而不能死板地去灌输记忆。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普遍在刚刚接触生物学时,充满学习的兴趣,但随着年级的上升,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与参与感,兴趣逐渐消失。生物学实验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规律,有利于激发和开展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发展为志趣,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又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解脱了课堂和书本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变被动的参观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自主地学习,充分展现个性和才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使他们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
综上所述,关注生活,做好生物实践活动是学习生物的有效途径。更多的具体落实方法还有待于我们的继续探究和不断总结。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教学;课堂教学
生物这门学科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要不断创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改变教学观念。那么如何化初中课堂教学呢?下面给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游戏法课堂教学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不然学生很容易感到疲劳,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情。教师要打破常规,让课堂充满兴趣,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初中生具有好动、好奇的特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或实验研究活动,能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教授人体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两个拼图的游戏,让学生把打乱的消化系统和骨骼系统图拼完整,通过拼图游戏,学生就会对这两大系统的结构记忆深刻了。又如,在教授食物链和食物网课程时,教师可以把一堆森林图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用不粘胶把食物链串起来,并串联出这个系统中的食物网,食物链可以是多条。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竞争,看哪个小组的食物链多且正确,由此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果。
二、比喻法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新概念,教师可以采取比喻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解有关“细胞分裂和生长”这一生物概念时,如果一味地灌输理论,学生很难理解,但如果教师采取比喻法,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就会很容易了。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假如细胞是孙悟空使用的金箍棒,它平时就像一根绣花针,可以放进孙悟空的耳朵里,但是当孙悟空用它打妖怪时,单手一摇,金箍棒就变成了擎天大柱。细胞生长的过程就像这金箍棒一样,由小到大。细胞的分裂过程,就像孙悟空的毫毛,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就变成了无数根,细胞的分裂也如此,一个细胞可以分裂成多个细胞。这种比喻不管理论上是否恰当,但至少通俗易懂,学生一听马上就明白了生长和裂变这两个概念,而且会长时间存留在记忆中,不易被遗忘。这种教学法能够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法课堂教学
生物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问题探究能力、自学能力,所以教师也要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而这些能力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结合,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体验相结合,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亲手实践,从实践中培养各种能力。例如,在教授“植物的器官”课程时,教师可以采取户外教学的方式,把学生带到教室外植物较多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一棵植物,针对这棵植物,教师具体讲解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通过实际观察,把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植物相联系,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了,并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再如,上生物课时,教师可以脱离教室的束缚,带领学生到户外,教学生辨认各种动物、植物,收集有价值的标本作为实验材料。学生在户外接触大自然心情一定会很舒畅,一边游玩一边学习,这样轻松、愉悦又开阔眼界的氛围是学生向往和渴望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作业,把学生分成组,让他们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从中找出这些植物生长的规律,并写出有关的科学道理。至于最后的评定,其目的也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学生,因此,每个小组的分数要差不多,对每个小组都提出不同程度的表扬,以鼓励学生为主,即使有个别学生做得不够好,也依然要表扬优秀的一面,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会主动观察周围的生物现象。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系统是动态的、复杂的、庞大的,而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生物能力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