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休闲与旅游管理

时间:2023-10-07 15:57:33

导语:在休闲与旅游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休闲与旅游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旅游行业;旅游管理;教学计划;就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49-05

1旅游教学计划制订

旅游教学计划制订充分考虑旅游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为保证三年后学生顺利毕业,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奠定基础。

11旅游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在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意见》中又将休闲服务产业作为旅游业发展重要的拓展领域,旅游消费对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2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把休闲旅游作为北京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规划》指出,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奋斗,到2015年,北京市的旅游产业力争达到“一、十、百、千、亿”的发展目标,即创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达到10%,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以上。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成为我国入境旅游者首选目的地、亚洲商务会展旅游之都、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13首都休闲娱乐中心(CRD)的建设为石景山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结合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外高速交通体系建设、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旅游产业布局,应对“十二五”期间旅游消费市场趋势,在市域内推动以“一核一轴、两带十二板块”为重点的网络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石景山将主要围绕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建设,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休闲娱乐旅游产品,打造西部文化娱乐中心和休闲服务基地。

石景山区CRD发展定位正式纳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为石景山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14首钢搬迁所留遗址为发展工业遗产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010年12月,随着首钢最后400万吨钢铁的正式停产,如何将工业老厂房“变废为宝”,政府正在将坐落在石景山的首钢工业产业园区成功向“博物馆”类型的遗产园区转型。这次转型将会给首钢废弃工业园区重新带来活力,也为石景山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旅游业的发展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首钢工学院位于北京石景山区,隶属首钢。石景山旅游业的发展和休闲娱乐中心的定位以及首钢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前景,都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提供了优质平台。

石景山的CRD将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市场需求人才,既能满足旅游业的人才需求,又能满足北京市石景山区休闲娱乐中心、首钢工业园区旅游的发展需要,最终达到校企双赢。

从目前高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来看,培养方向相对集中,缺乏旅游业急需的“10个方面”的人才。现代旅游业已经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概念,结构上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由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人才培养应关注新型住宿接待业、特色餐饮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新兴服务业、旅游文化娱乐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劳务输出10个方面人才。而目前相关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方向上。从毕业生情况看,旅游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结构太过集中,已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10个方面”的人才需求,尤其是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亟待加强。同时,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已成为旅游休闲业基层和中层管理骨干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面对新形势,承担着培养10个方面人才的艰巨任务。

综上所述,从我国的旅游发展目标到北京市的旅游发展规划,以及石景山区的旅游发展体系和首钢工业园区改造规划,培养旅游业紧缺人才,现在正是黄金时机。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制订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制订培养出的学生既能满足旅游业目前对人才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北京市“十二五”旅游规划对人才的需要,特别是还可以服务于北京园区――首钢园区规划的需要,将课程与就业岗位相适应。

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制订时采取以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为中轴,以北京“十二五”旅游规划的内容和首钢园区规划为辐射内容,构成立体的有机教学体系(见表1)。

表1课程和岗位的对应关系岗位层次具体岗位对应课程初始就业岗位导游地陪全陪领队休闲项目服务岗1全国导游基础

2导游业务

3北京主要景点与导游模拟

4首钢工业园区概括

5旅游法律与实务1休闲项目实务2旅游专业英语发展就业岗位计调与外联1计调与外联实务2旅行社经营业务旅游产品营销与策划1旅游策划实务拓展就业岗位景区服务、旅游行政管理等1旅游资源与景区管理职业提升岗位旅游(休闲)项目管理者旅游(休闲)企业管理者1旅游管理

2旅游心理学

3旅游电子商务

4旅游岗位实训

5毕业实训

3旅游管理专业各层次就业岗位分析

31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从市场规模来看,预计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旅游服务质量需求明显提高,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由此可见,该旅游管理专业尤其是旅游休闲服务行业将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求增大,休闲产业在未来的五年行业人才需求是呈上升趋势。从对旅游从业人员需求的数量来看,预计到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17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8300万人,目前每年旅游业专门人才缺口至少200万人。

因此,《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提出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提出了明确方向。

32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岗位按照职业发展阶段分为初始就业岗位、发展就业岗位、拓展就业岗位和职业提升就业岗位。各阶段就业岗位职业要求能力见表2~表5。

表2初始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技能素质初始就业岗位导游地陪按计划接待来本地的旅游者,为其提供相关导游服务,直至将旅游者送离本地接送服务

导游讲解

安排协调

事件处理1掌握导游接团前的准备、旅游团抵达后的服务、送团服务、旅游团离开后的后续工作的基本技能及语言艺术

2能运用导游业务知识进行途中导游讲解、景点、景区服务、餐饮、购物、娱乐、参观及委托事宜服务、返程服务的基本技能

3能妥善安排参观游览活动、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4能妥善处理游客要求及投诉

5理解相关政策法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健康体魄;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讲解解说以及组织策划、团结协作、参与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备自我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的专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陪按计划陪同旅游者全线游览,配合、协调和监督各地的旅游服务、安排和质量,直至结束全线旅游活动协调配合

事件处理

监督反馈

讲解安排1掌握全陪接团前的准备、旅游团抵达后的服务、送团服务、旅游团离开后的后续工作的基本技能及语言艺术

2能运用旅游交通知识进行全陪景区服务、餐饮、购物、娱乐、参观及委托事宜服务、返程服务的基本技能

3能运用相关知识安排参观游览活动、导游讲解、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4会运用导游带团技巧及有关旅游政策与法规知识妥善处理游客投诉领队按计划帮助旅游者离境,配合、协调和监督异国/地的旅游服务、安排和质量,直至入境结束全线旅游活动出入境办理

告诫提醒

协调配合

事件处理

监督反馈1掌握领队的基本素质要求,出入境领队业务主要程序及内容

2能运用领队业务理论与实践知识熟练办理出入境手续

3知道客源国/地区概况并能胜任领队工作

4知道领队处理问题的程序与措施,能处理领队过程中的各项突发事件旅游

(休闲)

项目

服务

岗按照相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完成本岗位的基本服务任务1提供相应岗位服务

2保持高效率的服务水准

3掌握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要求

4熟悉掌握相应岗位的工作流程

5熟悉掌握相应岗位的工作规范

6能够运用工作规范进行规范的服务接待工作

表3发展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技能素质计调根据要求设计旅游线路、组合相关旅游服务安排,并保证旅游产品实际运作的顺利进行线路设计

产品组合

团队管理1熟悉计调部确认接待计划、落实接待计划、编制团队运行计划表、选派地接导游员、递交财务预算单掌握组团准备、组团操作、组团管理、组团结算基本知识

2能进行计调部产品设计和行程制定

3能进行计调部操作的计价和报价

4对计调部的组团准备、组团操作、组团管理、组团结算等基本技能外联销售门市接待通过市场分析确定销售群体,采取有效营销方案,最终获得稳定的购买客户市场分析

客户管理

业务拓展

营销选择1掌握外联部的市场分析方法与营销组合

2能进行外联促销策略和计划外联销售的计价和报价

3能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法进行旅行社营销策划和创意

4掌握旅行社业务市场拓展的各个环节及主要工作内容及程序

5会正确进行人际沟通,并能进行客户关系的有效建立

6进行旅行社外联部管理的能力热情迎接顾客的到来,在了解顾客旅游需求后,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介绍,达成顾客满意真诚迎送

宣传介绍

倾听建议

客户管理1掌握知道形体基本功、服务基本姿态、礼貌用语、接待不同客人基本礼节、各岗位上的礼貌服务基本技能。

2能进行门市业务操作与对客服务

3会运用门市接待技巧进行旅行社销售的促成

4理解门市顾客旅游需求与旅游动机的关系

5能分析门市顾客购买决策

6会进行客户关系的有效管理旅游产

品营销

与策划通过市场调研,精心策划,开展营销,获得企业效益市场调研

营销选择

企业宣传

广告策划1熟悉景区市场调研分析方法

2掌握景区营销策略

3熟悉广告策划、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表4拓展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技能素质拓展就业岗位景区服务、旅游行政管理等票务接待立足景区特色开展票务工作,出售给游客,为有需要的游客提供相关游览帮助票务管理

咨询服务

导游讲解

事件处理1掌握景区票务类型、设计、运作并能进行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

2掌握景区讲解服务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

3会运用导游讲解的基本技巧和语言艺术进行景区讲解服务

4熟悉景点导游殊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5熟悉景区咨询对客服务技能日常管理通过对景区的日常巡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游客的游览休憩巡查安防

设施管理

游客管理

事件处理1能分析景区经营管理的基本特点

2能进行景区巡检、咨询对客服务

3掌握景区游客管理方法

4熟悉景区设施分类及维护

5了解景区安全防治和管理知识

6会处理景区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7了解景区危机管理技巧和方法表5职业提升就业岗位

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技能素质职业提升就业岗位旅游(休闲)项目管理者1主题公园的管理

2旅游休闲俱乐部的管理1项目范围管理

2项目时间管理

3项目费用管理

4项目质量管理

5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7项目沟通管理

8项目采购管理

9项目收尾及后评价1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

2能够将相关知识运用到项目管理中

3能够对项目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旅游企业管理者1旅游度假村的经营管理

2旅游休闲的自主创业等1计划管理

2组织管理

3物资管理

4质量管理

5成本财务管理

6劳务管理

7营销管理

8文化管理1具备企业管理的管理职能

2熟悉作为管理者的权利与责任

3具有相应的企业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事技能、思想技能、业务能力、管理能力

4结论

总之,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适应了行业发展的需求,而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和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而制订,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定会受到社会和需求企业的欢迎。

参考文献:

第2篇

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工商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管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游会计学、酒店管理学、酒店餐饮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景点规划与管理、旅游安全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态旅游、旅游客源、地区概况、旅游财务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旅游信息系统、微观经济学等学科。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或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宣布了一个对于旅游人来说振奋人心的消息,“旅游管理类”今后将和“工商管理类”平级成为一级学科,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及会展经济与管理等专业。

旅游管理作为一个实践类的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注重于“服务和管理”的理念。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酒店、会展等领域的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发展成为胜任旅游企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业型人才。

学习这个专业,主要从旅游者体验、为旅游者服务、有效开发旅游资源的角度展开。小至旅行社的经营,大至旅游景区的发展,都是旅游管理可研究的方向。旅行社怎样根据市场和游客心理设计旅游路线;旅游产品的选择是单一,还是组合;旅行社的绩效评估怎样进行最有效;旅行社的发展与其创始人的资本积累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旅游管理的关注点。在旅游景区方面,景区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景区的安全管理,低碳景区风景机制的建立,以及景区旺季游客的动态均衡分流模式的打造,这些都是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探究的问题。

资源开发,从热带雨林到冰雪王国

根据不同地方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完善,以及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旅游管理专业重要的学习内容。资源开发,不是打造一个资源,生搬硬套架空在旅游地就可以了,需要的是对这个旅游地现有的市场进行分析,对旅游者感知进行调查,对该旅游资源的前景进行探究和预测,当前期工作足够充分的时候,旅游资源的开发才能顺利开展。

一个旅游地,旅游开发的模式怎样确定,是否与现代休闲业的迅速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个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沿问题。例如深圳华侨城就有着自己“旅游+地产”的模式,那么,其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应该怎样探究自己的开发模式呢?

影视旅游的发展以及游客动机的探究,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重要的一方面。海南三亚因电影《非诚勿扰2》更加大热,三亚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应该怎样把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电影《云水谣》的拍摄地厦门漳州云水谣,怎样提升其影视旅游的知名度,这些都是旅游管理领域所研究的问题。

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可以“无中生有”,深圳世界之窗的阿尔卑斯冰雪世界就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游客们在南国也能感受北方的冰天雪地,在夏日炎炎的暑期,人们在冰雪世界里堆雪人、打雪仗、看冰雕、滑雪,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而怎样去开发类似于这样的“无中生有”的项目,极大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吸引游客重游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的问题。

即使是拉菲,也需要分享

在“葡萄酒品鉴”的课堂上,当学习到法国波尔多产区的时候,一款“拉菲传说”只有三瓶,有些同学会把自己分到的原本不多的酒再分给剩下没有酒的同学。“好酒独占没有意义,分享让酒更醇香。”老师说的那句话我依旧记得。

旅游管理者,需要学习的是这个专业的精髓“服务和分享”,自己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旅游管理,这个体验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当自己亲身体会,才能把更好的体验和经验分享给顾客。一款红酒中,红葡萄主要的味道是黑色水果还是红色水果,是单宁较重的赤霞珠还是散发着水果蛋糕味道的梅洛,又或者是两者的混酿;白葡萄的主要味道是瓜果甜香还是芬芳花香,是带着荔枝味的琼瑶浆还是有着黑醋栗味道的长相思;红酒的配餐是烟熏红肉还是青嫩白肉,白酒搭配寿司和刺身感觉到底怎样;吃四川麻辣锅的时候带上一瓶甜酒能否解辣,高酸度的酒搭配高酸的食物是否最佳……所有的这些,我们只有自己亲口品尝过,感受过,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把自己独特的品酒经验分享给顾客或好友。

朝阳产业下就业前景开阔

旅游管理作为随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现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为向社会输送更多的旅游管理人才提供了教育基础。

第4篇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适应新形势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基础,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管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游会计学、酒店管理学、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学概论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 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或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1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目前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并提出了“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的指导思想。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必然趋势;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教学服务于产业需求、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明确产业人力需求、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走应用型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2旅游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要求

2014年8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12月国务院又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工作任务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旅游业可喜的发展局面,我们还需要冷静地看待旅游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新要求。从旅游专业教育来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较低,对口就业率就更低。在一项专题调研中显示,毕业生工作三年以上仍在旅游行业的稳定就业率低于30%,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行业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的现象。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近年来全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均没有多少增长。调研中还发现,一些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被迫停招、停办,招生人数也普遍没有增长或逐年减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两者间的矛盾日趋凸显,目前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已经明显快于旅游人才培养发展的步伐,对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2018年国家旅游局了《“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对接产业、服务发展,以全域旅游开发管理人才、新业态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等为重点,注重“旅游+”“互联网+旅游”人才的开发,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建立教学标准、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实习实训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一方面应紧密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变化,适应产业变化而带来的对人才的新需求;另一方面应积极依托产业发展,突出应用型,着力提升学生的旅游业经营管理能力。

3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3.1内外部环境调研分析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前应先对本专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分析,如对国家政策的分析,对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对同类院校的分析,专业的SWOT分析等。

3.2雇主需求调研分析

对雇主需求的调研分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对招聘信息和企业管理层访谈和问卷调研,确定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群和初步岗位群胜任力通用和专业模型。第二阶段,通过对雇主的第二轮问卷调研,确定岗位群胜任力及其权重,确定出目标岗位群胜任力模型。第三阶段,根据OBE教育理念,确定出学生的学习成果(毕业应达到的要求)。

3.3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前述调研结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编,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构建既面向产业,又符合自身条件,还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

3.4实施配套工程

为了落实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应用型的师资队伍,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及考核机制等一系列配套工程。

3.5持续开展教师、学生和雇主满意度调研

为了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持续开展教学结果评价调研,如教师工作满意度调研,在校生对教学满意度调研,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调研,雇主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满意度调研。最后形成调研报告,根据调研结果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进一步提升和改进。

4西安欧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4.1明确专业发展战略

在经过对国家政策、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同类院校、专业自身SWOT分析以及雇主需求分析之后,旅游管理专业确定了自身的发展愿景——每一家休闲旅游产业著名企业,都有我们的毕业生;使命——为休闲旅游产业培养管理者;目标——2022年,50%毕业生休闲旅游产业著名企业就业。在这个发展战略的统领下,开展所有人才培养工作。

4.2根据产业发展和雇主需求调整专业方向

旅游管理专业以产业发展和雇主需求为导向,针对酒店业对人才需求旺盛的现状,多年来一直保留开设“酒店管理”方向;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增加了“智慧旅游”方向。未来将继续根据产业发展和雇主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在专业数量受学校控制的情况下,打造“旅游+N”的专业方向开设模式。

4.3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前期调研,尤其是雇主调研,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酒店管理方向旨在培养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熟悉酒店企业运营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能够胜任国际知名连锁酒店企业、旅游度假地、商业综合体等相关企业的日常业务管理、宾客关系处理、运营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者。智慧旅游方向旨在培养能够胜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咨询公司、旅游规划策划公司等相关旅游企业的产品设计、旅游项目策划、网络营销与推广等工作的管理者。

4.4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前期调研,尤其是雇主调研,并参照教育部专业国家标准,调整了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包为国家标准4+3模式,新增产业方向课程包(酒店运营+旅游企业运营+信息化+实习),调整专业选修课程包(多元化选修课程)。这样就做到了通用胜任能力和专业岗位胜任能力的结合,学生可以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多样化的发展。同时也在课程体系上为今后“旅游+N”专业方向开设模式留下了空间。教师也在课程建设方面实行“核心+产业+选修”模式,为教师的发展也留下了空间。

4.5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根据产业发展和雇主需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避免重复内容;并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课程目标进行分解,并据此设计由低到高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成果,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强调知识和理论的灌输。课程考核也加大了平时学习任务的考核比例,将期末考试成绩占比降至40-60%之间。课堂教学也改变了传统模式,将教师、教学场地两者协同改革,创设了“1+1”模式(校内教师+旅游企业经理人,教室+旅游企业),并安排校内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

4.6实施“3+X”的学制模式

将课程排在大一至大三3个学年中,大四第一学期排课较少,且为专业选修课程和毕业论文写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选择出国深造、企业管培生项目、海外实习等形式替换学分,让学生有更多发展的空间。

4.7开展“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在不同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全方位多维度认识旅游行业,帮助学生从行业“小白”成长为“准职业经理人”。如入学之初便开展认知型实践,三年级结束前开展与课程结合的专业学习型实践,三年级结束时开展企业顶岗实践,四年级开展就业型实践。

第6篇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将有14亿人次出境旅游,亚太地区增长前景更为乐观,将接待4.1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人次,占据全球入境旅游市场8.6%的份额,届时中国也将成为全球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与此同时,我国旅游行业人才缺口却十分严重,从实际调查情况看:各类旅游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是优秀导游贸,其次是旅游营销人员,第三是旅行社计调,最后是旅游企业部门经理。鉴于此,笔者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修养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服务能力的旅游企业基础岗位工4者与+层管理土。

二、旅游行业岗位群与职业棄质要求

传统的旅游要素说认为旅游行业包括“食宿行游购娱”六方面,本文中所讲的旅游管理专业并不涵盖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专业的知识内容,而将内容主要集中于和“游”相关的行业和岗位,主要包括:

除以上针对不同旅游岗位所必备的职业技术能力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还应具备合理的职业素质能力,主要包括:

1.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备的基本素质,对于旅游业这类服务类行业更为重要。谢彦君先生在《基础旅游学》中指出“旅游是个人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这种异地性导致了旅游活动双方带有明显的不对等性。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在热爱旅游业的同时,要学会尊重旅游者,遵守商业法则,提高信誉和行业自律性。

2.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情感控制力

旅游行业是服务性的行业,面对旅客,服务旅客。作为服务性行业,旅游从业人I在工作中难免有辛酸难免受委屈,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情感控制力,学会自我调整,能够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乐观、积极、主动的服务热情,应对工作+的各种挑战。

3. 良好的文化素质

旅游行业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貭,这种文化素质不仅表现在文学、历史、社会方面的知识水平,还表现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的修养与品格。旅游者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经历,这就要求旅游从业者必须具备广阔的知识面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第7篇

邓爱民,男,1971年10月生,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委员、旅游管理系主任/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旅游管理研究生导师组组长,MTA导师组组长。1990年9月―1997年6月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本科和硕士生学习;1997年7月―2002年6月湖北省旅游局工作;2002年6月至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作;2006年9月―201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获得湖北省“两访两创”先进个人;武汉市江夏区旅游局顾问、武汉市东西湖区旅游局顾问、黄冈市旅游局顾问;同时还兼任多家酒店、旅行社和房地产公司投资与经营顾问。

二、研究领域

邓爱民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有旅游管理、旅游开发、旅游规划、饭店管理,长期从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地产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邓教授主讲课程包括博士生课程:《旅游哲学研究》;硕士生课程:《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旅游规划与开发实务》;本科生课程《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世界遗产与旅游》。

三、研究成果

邓教授出版专著7部;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经济管理》等权威刊物上100多篇;获省部级奖励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主持修订了《湖北省旅游条例》、《武汉市旅游条例》和《武汉市旅游标准化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主持了《武汉市宗教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武汉水乡旅游城总体规划》、《新疆博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各级政府和企业委托的旅游规划100多项,课题费累计达600余万元,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主要承担课题包括:《武汉城市圈旅游联动机制研究》(2011LJ042,湖北省社科);《低碳经济背景下武汉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研究》(11047,武汉市社科);《基于低碳视角下武汉城市圈生态旅游综合体联动机制研究》(13021,武汉市社科);《湖北省旅游条例》修订,湖北省旅游局;《武汉市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武汉市旅游局;《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湖北省旅游局;《武汉市宗教旅游总体规划》,武汉市旅游局;《武汉水乡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武汉楚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市东西湖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武汉市东西湖区旅游局;《湖北省武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武穴市旅游局;《湖北省黄梅县旅游发展规划》,黄梅县旅游局;《武汉市江夏区乡村休闲游发展规划》,武汉市江夏区旅游局;《武汉市新洲区乡村休闲游专题规划》,武汉市新洲区旅游局。

四、主要论著

1、武汉城市圈旅游联动机制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

2、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理论与实务,化工出版社,2012年。

3、世界遗产旅游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4、长江流域的文庙书院――长江文明之旅,长江出版社,2015年。

5、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年。

6、关于“三结合”旅游教育体系的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期。

7、中国大城市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财贸经济,2003年第12期。

8、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思考――兼论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

9、武汉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10、对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财贸经济,2006年第5期。

11、我国旅游投资研究综述与展望,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12、旅游企业的投资环境层次比较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7期。

13、我国乡村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7期。

14、武汉城市圈旅游联动及其策略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9期。

15、中国出境旅游需求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

16、旅游规划“创新内核”的一个探究,经济管理,2011年第7期。

17、武汉市乡村休闲游产品体系深度拓展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10期。

18、中国出境旅游需求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

第8篇

1.综合性。现代旅游的发展不仅是一种经济的发展,更是一种文化的发展、文明的提升。

2.应用性。学科的发展更多的是立足于行业现状和现代教育体制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3.公共性。现代旅游管理学科的公共性除了表现在教学师资、教学设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资源的共享性之外,还表现在旅游涉及的酒店、交通、通信、旅行社等部门和行业的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性。

4.国际性。旅游发展的国际化,影响了不同地域上人们的思想意识。

5.边缘性。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属于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有其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内容,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研究核心内容如旅游规划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等,但这些都还较为模糊,因此其学科归属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二、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1.科学研究

现代旅游管理学科的建设要注重基础管理+现实应用的研究,就目前而言休闲旅游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要强调区域+整体,比如湖南的张家界旅游产业升级换代研究就是一个区域(张家界辖区的几个旅游景区)和整体(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湖南旅游景区)的研究内容;要突出特色与一般的重要性,贵州黄果树瀑布就是其一般(瀑布)与特色(岩溶、水量、高度、宽度等)能够很好的结合,使得特色能够在一般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2.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其素质高低、专业知识扎实与否、教学方法多样与否等都将直接影响到专业学科的建设。

(1)职称结构。职称结构的科学合理表现在经验老道、年轻有为、创新进取,笔者认为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中2个正高、3个副高、3个讲师、2个助教的结构较为合理。

(2)学历结构。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强调其文化性特点,因此必将融入更多的有文化、有涵养的高素质专业教师,笔者认为以下结构较为合理:2-3个博士、5个硕士、2-3个其他。

(3)学缘结构。针对于现代旅游管理学科的交叉和边缘性,教师则多以文理交融、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校内外结合、校内为主。

(4)学科归属。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并不像制造业、农业、工业等那么专业,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现代旅游的自身特点将该学科归纳为以下几个系列:旅游理论系列;区域民族旅游经济系列;旅游文化系列;体育休闲旅游系列。

3.学科点建设

(1)专科层次。专科层次由于理论强度较弱以及文化积累较少,因此重在专业技能培养,如酒店服务员、导游员、计调员等,对于行业发展,这一层次具有明显的技能基础性。

(2)本科层次。本科层次重在文化层次和专业理论基础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现代旅游行业从业者做好了铺垫。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培养高素质行业从业者任重道远。

(3)硕士点层次。硕士点层次是专业发展的根本,能突出理论和应用性研究的深度,从专业的更深更高层次进行研究,使得理论的高度进一步提升,同时使专业学科更具应用性。

(4)博士点层次。现代旅游管理学科作为一门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管理学科,应该以追求博士点层次为发展的理想目标和动力为己任,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条件建设

(1)实验室建设。建立旅游规划实验室、酒店管理实训室、形体训练实训室、网络教育实验室、导游模拟实训室等,为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实践基地建设。开发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基地(酒店、旅行社、景区管理处等)不仅可以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缩短人才对行业的适应时间,提高旅游行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图书资料建设。图书资料库的建设旨在通过对与旅游相关的理论、实践等书籍、视频、照片以及相关的文件资料等的建设来促进旅游学科建设的发展。

三、建设措施

1.学科专业互动。学科专业互动,不仅可以弥补专业中存在的部分缺陷,同时可以提升学科建设中教师团队的专业和教学水平,完善学科建设体制。旅游管理学科涉及到酒店、导游、区域旅游、旅游英语等专业,这些专业在发展中都可以吸收相互间成功的建设方法和手段,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9篇

观念的“革命”

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顾名思义,就是以旅游收入作为其收入来源的产业。但是,到底什么是旅游,这个问题却越来越令旅游理论工作者迷糊,也令旅游实践者迷糊了。按照传统的解释 ,旅游就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常住地”这个概念就已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什么叫常住地?常住地就是经常居住的地方吗?那么,如果一个人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均有住房,而且,他又经常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居住,哪个算是他的“常住地”?他在自己所拥有的不同居所穿梭算不算是旅游?其次,如果要确定一个常住地,那么,这个常住地是确定在一个县的范围、还是一个市的范围、一个省的范围好?如果他没有离开“常住地”,而是在本县内、本市内、本省内的旅行又算不算旅游?第三,传统的旅游概念强调的是“短暂的停留”,这个“短暂”虽然是有时间的,一般是不超过一年的,但是,当人们喜欢一个地方又有充足的时间,并在那里住到一年以上,这就不算旅游么?第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是以观光为目的的休闲业正在兴起,且来势迅猛,休闲有许多与旅游相近或相同的构成要素。在当今社会,如果排除休闲,旅游显然成了一个“孤立者”,融合休闲,旅游又应该作何调整?显然,这些矛盾需要有新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权威解释和界定。这种权威的解释和界定的过程,无疑也就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过程。

管理的“革命”

尽管我们在以前也说旅游包含了“吃、住、行、游、购、娱”几大要素,然而,作为旅游的管理机构——国家旅游局和地方各级旅游局,所实际管理的范围却是十分有限的。他们所真正能够管得住的主要是四大块:一是旅游景区的定级;二是旅游酒店的定级;三是旅行社注册前的审批;四是旅游景区或一定行政区域旅游规划的审批。至于其它的权限,要么是与其它部门联合方能实施,要么是并无明确的行政授权,自己“争”来的。如果按旅游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几大要素来衡量,目前,旅游管理者所拥有的管理权限显然过弱,何况,旅游所涵盖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这种状况也使我国目前的旅游管理陷入了一种两难选择:如果不将行政权力与其行业所涉及的事务真正统一起来行使,有些事情管不好,也管不住,权力显然过弱;如果将行政权力与其行业所涉及的事务全部统一起来,不但“吃、住、行、游、购、娱”几大要素要由旅游部门统管起来,而且,新兴的休闲业也将由旅游管理部门统管起来,这样一来,旅游局权力就将无限扩大,可以说政府的一大半管理职能都将要落到旅游局身上,显然,这既不是政府权力架构所允许的,也不便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怎么办?为了避免管理上的“大权旁落”和“互相打架”,我认为真正的出路也许只有一条,那就是对中国旅游管理也来一场革命,干脆由“多得管不过来”和“多得管不住”变成“让该管的部门去管,我只负责协调”,也就是说,将现有旅游管理部门由主要的“旅游管理之责”,变成“旅游协调和服务之责”。当然,这种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当这种变化真正完成之后,我认为旅游局本身的变更——即将现有各级旅游局统统变成旅游行业协会,使之成为真正的协调机构,也就成为必然趋势了。我多次与人说过,国家成立各级旅游局,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当我国取消各级旅游局,而将其职能由行业协会所取代的时候,这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数字的“革命”

我国虽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但旅游业发展所走过的却是一条坎坷曲折之路。我国旅游业的真正的发展还是始于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就确定了一系列的旅游发展指标考核体系,这套指标考核体系基本上沿用到了今天。这套指标考核体系所立足的是做大中国旅游业,也就是说,它所强调的是旅游人数的逐年上增,旅游收入的逐年增加,是旅游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而对旅游业本身的效益,对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所作出的贡献却考虑得不多。这就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一些地方为了凸显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便不停地在数字上做文章。一方面,从数字上来看,本地的旅游增幅很大,另一方面,财政却依然困难,没有感觉到旅游给财政带来了多少实际性的好处。近年来,这种现象已经成了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现象。这种现象不能不使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旅游考核指标体系,不能不在数字上对旅游业来一场“革命”了。

要对中国旅游进行一场数字革命,我认为首先是要将考核的立足点由过去的“做大”转变到“做强”、“做精”上面来。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就是要把立足于做一个旅游大国转变到立足于做一个旅游强国上来,要由注重旅游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过度到注重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来;从一地来说,就是要把立足于单纯的注重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转变到注重旅游创利,旅游创税、旅游所带动的增值上面来。其次,就是要把考核的评估方式由单纯的依靠上报数字,转变到依靠上报和抽查相结合上面来,要注重对旅游统计的“打假”。第三,要变数字主要是体现旅游业成绩的观念为数字主要为政府决策和旅游者服务的观念上来,不断地公布一些能够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旅游者出游提供参考的数字。

营销的“革命”

“好酒也怕巷子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旅游营销一浪接着一浪,可谓好戏连台。从国家层面来看,每年确定旅游主题,就是一种大营销;从地方层面来看,越来越多的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越来越多的旅游推介活动的举行,旅游宣传画册的印制,同样是一种营销。但认真审视一下我国旅游营销的现状,也会发现,目前我国旅游营销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没有跟上”:一是营销活动没有与品牌的打造跟上,有些地方、有些景区,营销年年搞,但该地区、该景区的旅游品牌的核心定位到底是什么却谁也不知道,有的在品牌形象和品牌口号也存在缺位;二是营销没有跟效益跟上,营销仅仅停留在炒作的层面,热闹一阵子之后就“烟消云散”了;三是营销手段与现代科技和国际潮流没有跟上,还是停留在展会、展台、展销的老三套上面,跟“风”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对中国旅游营销的革命,我认为主要应突出在四个方面:一是搞大品牌营销,国家要有国家的旅游品牌定位,区域和景区要有区域和景区的品牌定位,要围绕品牌的打造,围绕经济效益搞营销;二是要通过营销做市场,而不仅仅是通过营销卖产品。所谓的做市场,就是要多了解一点旅游者的需要,以旅游者的需要来打造市场;三是要多搞个性化营销而不是跟“风”营销。不要你搞“红萝卜节”,我就搞“白萝卜节”,搞来搞去,大同小异。要利用营销,使自己的产品与别人的形成区隔;四是要利用现代科技进行营销,要瞄准国际旅游大市场进行营销。要通过现代科技的运用,增强营销的覆盖面,要通过加强国际旅游营销的合作与交往,促进营销的全球化,国际化。

资源的“革命”

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使其产生旅游行动,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从旅游资源的解释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然而,目前许多地方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却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的狭窄性,将一些本应属于旅游资源的资源排除在外;二是认定的依赖性和多头性,有些资源本身已经具备很强的旅游资源特征,稍加改造或“组装”,就可以为旅游服务,然而,这些资源却一定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认定,而且,有的还要经过多部门的认定,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开发的盲目性,开发之前无规划,或虽有规划但无策划,规划只是照着别人“画葫芦”;四是开发的短期性,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竭泽而鱼。

我国旅游资源也面临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将首先从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和界定开始,到底哪些资源是旅游资源,不能再过多地由旅游管理者、其它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者说了算,而应该要由旅游者说了算,是不是A级景区,是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可以成对资源品位的认定,但不应该成为游客出游的门槛;其次,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是综合的利用、科学的利用,要倡导有个性的旅游开发规划,而且,要倡导在制定旅游开发规划之前的科学策划;三是切实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要变单一开发为立体开发,变单个开发为整合开发,形成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合力。四是要切实加大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那些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更要不惜一切地加以保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