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语文课堂游戏

时间:2023-10-07 15:57:34

导语:在初中语文课堂游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语文课堂游戏

第1篇

[摘 要]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教师正确的教学语言观念,加强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加强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语言和学生有效沟通、配合,亩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在此之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评价中教学语言运用存在问题

课堂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的评断。通过课堂评价,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改正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快速实现教学目标。然而,许多教师采用的评价方法仍是以批评为主,不重视教学语言的运用。对于很多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一旦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无法让教师满意,那么教师就会以批评的方式,否定学生的努力。而这往往会打击到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还会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排斥语文的学习,甚至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阴影,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学语言中带有命令语气

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经常用带有命令意味的话语进行教学,也往往喜欢将课堂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意见以及想法。然而面向学生的教学终究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命令式教学语言明显与这种教学本质处在对立的位置,其不仅使学生的思想僵硬、呆板,还毁掉了学生想要创新的欲望,限制学生思想的无限可能性,最后学生学习只能被动地依靠教师,缺乏自主性。

3.教学语言的问答方式存在问题

随着新时代、新思想的到来,很多教师逐渐意识到旧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今的教学要求,响应时代条件而诞生的新模式必然会以学生为核心。因此,为使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高,教师开始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上,还是会有一个常规性错误,那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通过提问,再由学生回答的方式。然而这是极为片面的想法,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并没有获得真正平等交流的资格。同时一旦提问过度,对课堂教学进度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且学生也会顾虑回答不正确的后果,导致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甚至最后出现学习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学习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没有存在感的现象。

4.教学语言对学生能力和性格的培养存在问题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很关键的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力,更何况语文与教学语言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教学语言虽然在语文课堂上得到运用,但往往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对学生能力和性格的培养没有一点效果。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考试分数,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填鸭式的方法,将所有学习资料知识强行灌输给学习,完全没有考虑利用教学语言指导学生。而且有些教师就算使用了教学语言,也只是沦为形式,只教会学生唯一的解答技巧,没有想过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由此可见,教学语言根本没有发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的培养作用。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对策

1.树教师立正确的教学语言观念

首先要完成命令式语言向讨论式语言的转变。教师应将课堂主体转移向学生,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权力,体现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避免教师主观意念对学生的干扰甚至强迫,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进行学习。另外,教师应将发言权同样转移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学语言也需要完成命令式语言向讨论式语言的转变,以一种讨论的语气邀请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自愿性、主动性参与交流中,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其次要完成批评式语言向鼓励式的转变。以往的课堂评价中,教师往往会因学生的成绩不佳而进行严厉的评价,而新的教育模式,拒绝使用这种评价方式去否定学生。教师不能仅凭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还应结合学生的优点。在学生进步的时候,教师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在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教师也应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2.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

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关键性联系。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情况。尤其是大多数新教师,明明具备相当多的语文知识量,并且也已经掌握到非常透彻的地步,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却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教师自身表达能力不足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相关的知识,最好能够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还能与学生拉近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专业语言的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常见的主要体现为四种现象:

一是普通话运用不熟练。教师在课堂上无法熟练的运用普通话,这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致命伤,因为普通话能代表教师的语文能力,若是普通话都不能够熟练掌握,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心。

二是缺乏自身的见解。有些教师教学过程中,专业术语的运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只会将教材中知识完整地复述一遍,缺乏自身的见解,以致学生觉得教师所讲内容过于古板、刻意、无聊。

三是在教学中采用的语气词过多,导致教学语言运用不自然,学生在听课时难以理解。

四是讲课时语调单一,缺乏感情,一旦时间久了,学生就会逐渐觉得无聊至极,学习欲望也容易受到打击。

3.提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能力

构成语文教师表达能力的几个方面:一是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先理清楚教学内容,并整理成流畅的思路,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思路不清晰而导致表达顺序混乱的情况;二是灵活应变能力。教师需要应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灵活应变能力,以便从容引导每位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三是语言驾驭能力。教育教学中,关于语言驾驭能力的运用一直是一个难题,不仅要求教师的语言具备说服力,同时还不能对学生造成思维禁锢;四是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具备的基础教学条件就是拥有清晰的表达能力,能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发挥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发挥自主性,主动明确自己想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思想,以觉悟的信念、坚定的态度加强学习的欲望。

其次,教师还应加强思维的灵活性,增加自身的知识量,提高语言基础。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有效性

面对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使课堂教学具有有效性。这无形中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瓶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是所有有志于课程改革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如何处理教学环节中的以上各个要素,我做了探究。

一、渗透情感,端正思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应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他们的情感教育呢?首先,老师必须是一个富有爱心、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的人。因为老师的人生观、世界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一生。不敢想象,一个冷漠、麻木的老师会让他的学生成为富有情感的人。所以,老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理论水平外,还应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珍视自己的职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要抓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认识、情感态度及是非能力教育。比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文章中爸爸对女儿严厉管教又不失爱心,抓住这一点让学生联想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学生受到极大感染。

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

教学内容并非多多益善,有时适当减少内容,反而使教学更加厚重。在母语环境中,语文教学也许可以放弃一半以上内容。但放弃并不是教师的不作为,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一般说来,在教学中教师所放弃的,是学生已基本了解的或目前根本无法掌握的;教师所致力的,是学生最需要的并对学生当下发展能够起决定作用内容。教师做出必要的放弃后,就可以腾出时间与精力对最重要的内容进行品味探讨、沉潜涵泳。删繁就简使教学重点突出,精雕细刻则使这些被突出的重点成为真正的重点。教师需要设计多维度活动对这些关键内容或重力敲击,或精雕细刻,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得其真味。臻于此,课堂才会丰富如复瓣之花朵,厚实如多声部重唱;课堂才会立体丰满,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渗透至学生心灵深处。

三、感受语言―感悟思想―运用语言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语言与思想是同时成就的,“思想是实体,语言是投影。语言有了完整的形式,思想决不会都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从语言入手,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然后体会作者表达主题的语言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语言。从语言入手,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

“空言无实,不济事”(朱熹)。先有语,后有文。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抓住语言文字这一本体。对于文本中那些该抓的词句,要脚踏实地地、旗帜鲜明地抓;该品味的地方,要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品味;该落实的地方,要脚踏实地地要求落实,让文本语言哺育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咀嚼使得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内涵感悟得更深刻,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序有效的提高。在感悟文本内涵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技巧并学会运用:学习、积累、应用语言是语文的根本,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落实“语言教育”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比较揣摩。

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人是提高效率的核心因素,一切活动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人是活动的主导者。人们一向将课堂教学效率单纯地归结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诚然,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授课能力与教学效率有直接关系,但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绝非仅此而已,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可亲”是保证学生“信其道”的前提。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尊重。尊重既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首先体现在肯定学生的进步上。每个学生现阶段的点滴进步都是他未来人生发展的积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适当给予肯定,教师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表扬、激励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舞,都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今天的一小步,可能是明天的一大步。其次,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权威目的不是强制高压让学生服从。多尊重学生的反馈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自。学生是自由的个体,有自己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与“权威”的教师是平等的关系。

第3篇

一、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是学生汲取知识、不断充实自我的主要途径。重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步骤。理所当然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也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必须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诸如教学计划不全面、教学环境差、教学目标不清晰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正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显得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十分具有必要。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注重课堂导入,开展有效性教学。立足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新课的导入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利用正确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思维和性格上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缺乏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约束能力。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一开始,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融入学习状态中,这也是课堂最初几分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的原因所在。如果在课堂伊始教师就开展重点内容的讲解,学生则很难学习到有效的知识,同时整个教学课堂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不仅如此,借助良好的课堂导入,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重视课堂导入,切实发挥课堂导入教学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社戏》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开展课堂导入教学,通过向学生介绍文章中的趣事来勾起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堂语文课中。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迅哥儿”和童年玩伴一起看社戏的场景,亦或是他们看完社戏去偷罗汉豆的场景,渲染出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随后,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将实现做好的课件通过多媒体软件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交流和探讨。由于大部分学生事先都不会知道课文的内容,也就不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手段和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原文,学生很快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好最快的掌握住知识点,学好这篇文章,这对有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存在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强调课堂重点,进行有效性教学。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生搬硬套教科书上的内容,把教科书看做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即学生必须能够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是基本概念及其规律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方法,或者称之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知识。而语文教学的难点指的是学生很难完全了解的知识内容,亦或是很难掌握的技巧。教学的难点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来定,同一个知识点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难度也不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强调课堂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作《陋室铭》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紧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重点句子进行教学,向学生传递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水平人才。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性教学。新课标改革后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愈发重视能够为学生创建出更多的学习平台。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仅仅将目光放在了简单的知识传递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要求我们必须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性的教学活动。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体现出地对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进行上课之前的预习,并布置任务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中来,大胆的说出对文章内容的困惑,与全班同学共同进行思考、交流、对话,得出正确的答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正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并回答其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小老师”也不能回答出的问题,则可以让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促进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提问或是回答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文章翻译能力和学习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强大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教学课堂中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文学审美水平,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效率

课堂提问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在今天的教学中仍然有着极为广泛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但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提问的效率并不高,要使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教育事业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课堂提问是教师应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但在提问的方式和内容上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提问的质量不高,没有起到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的作用,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本文针对传统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提出了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具体措施。

1.对有效提问的概念界定

1.1提问的内涵和作用

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提问的具体方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触,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问的开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设计问题、向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1.2“有效”概念的界定

有效就是指有一定的效果和功用,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上,就是指提问的过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对教学过程的开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是对初中语文教师基本的要求。

1.3有效提问的特征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问题的有效性,即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是科学合理的,有一定的回答价值;其次是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的有效性。只有确保了这两个方面的有效性,才能说提出的问题是有效的。此外,有效的课堂提问通常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提问的时机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教师应当在学生对一个问题存在疑惑,一知半解无法得出确切的答案时提出问题,这时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力。

其次,问题的表述要清晰。在提问前,教师必须要明确提问的意图,并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把握,切不可不假思索的就提出问题,这样很容易造成问题的表述不清,学生无法及时领会教师提问的意图,提问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了。教师在设置问题的难度时应当从学生整体的水平出发,尽量控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若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学生会丧失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当问题太难时,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对语文这一门科目产生畏惧心理。

第三个特征是能够较为全面的照顾到问题的受众。教师提问的对象是学生的整体,而不是个别的学生,这就要求问题的受众面要广,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

最后一个特点是合理的评价方式。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应当尽量以表扬的方式为主,即使学生的答案存在错误,也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在此基础上再指出回答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对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和总结。

2.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建议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为此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课堂提问的环节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调整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2.1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在课堂提问的环节有几个问题是需要引起注意的。首先是提问的准确性。课堂提问的类型注意包括三种,分别是判断型、说明型和论证型。判断型的提问方式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认知能力。而说明型考察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论证型的问题考察的是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合理的选择提问的形式。

2.2提问要有前瞻性

教师在提问前要对问题的类型、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学生的水平等先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虑,并对学生的回答有一定的预测。教师自身对问题的答案要做到心里有数,并预测学生可能给出的几种回答,这样才能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

3.结语

课堂提问效率低下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对教师而言,首先要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再通过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来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潮兴.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J].教师,2011(12):24-26.

第5篇

【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 策略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学

为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视学习语文为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和谐,平等。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领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呈现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愿意与教师亲近,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敢想,敢做,敢说,敢写,才能真正体现快乐学习。其次,要营造出快乐的语文课堂氛围。实践证明,教师温和的笑容,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可以使学生倍感亲切,从而热爱上老师的课,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鼓励表扬学生,因为初中生自信心不强,他们比别人更渴望成功,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不同角度,抓住各种机会表扬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情趣,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实现快乐学语文。

二、教师精心备课,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语文教学要达到减负高效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注意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精选教学内容,根据新课程理念精神合理的准备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内容方面。关于教学内容方面经常发现“乱耕人家田,慌了自家院的现象”,语文课经常被上成政治课,历史课,或者思品课,这种做法极大的降低了语文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自主空间,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本节课教学内容,精心准备哪些是需要着重指导的,哪些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二)教学目标方面。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少而精,对于一节课45分钟来说,如果面面俱到,看起来什么都讲到了,其实由于过多,过杂学生也不能真正有所收获,相反,如果只涉及一两个方面,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肯定比较扎实。另外,教学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一致,不能由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方面。关于教学方法方面,一定要面前全体学生,针对不同水平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使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才是一堂有效的语文课。

三、构建对话课堂,让课堂活跃起来

1、注重学生感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作为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一种方式,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并且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考和感悟,通过读来感悟文章情感,通过读来让学生明白道理。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对话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它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初读感知——精读细品——感悟迁移。”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通过细读品味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的感受,并对文中人物有所评价,适当延伸课文内容。在这个对话课堂教学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概括能力,而且让学生通过阅读有所思考和感悟,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与文本相互对话的过程。

2、教师主动参与,注重师生和生本三方对话

语文阅读首先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教师参与后,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在语文探究对话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认真倾听学生对文章作品的见解和看法,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在参与学生探究活动时,当学生存在疑惑或者学生之间思想不能统一的时候起到自己的指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比如在《孔乙己》一文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探究:关于孔乙己最后是怎样死的这个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完毕以后,还存在疑惑,这时教师再从孔乙己的性格,所处环境,社会地位上总结出丁举人的毒打,自己的麻木,群众的冷漠无情以及科举制度等造成了孔乙己的死亡,在探究式对话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达到了思想交流上的共识,共同提高和进步。

四、注重课后反馈,让学生学有所得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信息互相交流的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改变教学方案,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教师的肯定指导对于学生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具有积极意义。实践证明,教师有针对性,选择性布置适量的作业,对于巩固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布置作业一定要检查,对于检查结果一定要及时进行反馈,在作业反馈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作业的质量,更要关注作业的态度,通过反馈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认同感和满足感,并且从内心产生下次一定要做到更好的愿望。没有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没有保证,因此,及时对学生进行教学反馈是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保证。

结语: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每个同学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黄霞.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浅论[J].文学教育(中).2010(05)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提问 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71-01

有效的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政治课程理论性强、知识抽象、注重思辨,要想让各个知识点能很好的被学生接受与吸收,需要教师在提问方式上更有技巧。有的提问方式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此问题,笔者提供如下建议。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1.难易适度原则

首先提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政治课堂中的很多知识点及概念对学生而言都是极其陌生的,加上哲学本来就抽象且形而上,而法律又很专业,如果教师提问的难度超过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畴,可能没有学生能真正理解,更别说回答。当然如果问题太简单过于一目了然,那也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提问时最好能适当的和生活结合,让学生易于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主动思考。

2.适时适量原则

其次要拿捏的是提问的时机。提问前往往需要教师做相关知识铺垫,例如让学生浏览一段课文,或者教师交代了一段背景知识,当学生有了一定准备后,再来有效提问,这时学生马上能把刚刚看过的或讲过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利用,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也让思考变得更有意义与价值。同时提问也应当适量,一次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彻底弄清楚后再展开下一个问题,不能问题相互堆积,这不仅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心理负担,并不是好的提问方式。

3.以人为本原则

提问时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提问是针对全体同学的,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让学生都能理解问题的要义,都能参与到思考中来。所提问题要想能让所有学生都适当参与,问题的设计上则要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老师要适当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用正确的方式思考不至于偏离主题。

提问后,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评价。首先老师的评价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对是错,如果答错了,错在哪里。在对这样的情况进行点评时,教师应当注意,不要直接否认学生的答案,学生即使答错了,也可以婉转的指出,可以提醒学生“从这个角度思考可能不太合适”,或者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其实还有其他原因”。对于初中政治课程,不同于数学等理科课程,有很明确的正确答案,且正确答案通常都是唯一的,政治中的探讨本来就是各抒己见,不存在对错,只是每个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及方式不一样,教师如果盲目的否认学生的回答,不仅让学生觉得受到打击,可能还会抑制其积极思考。所以不管是问题回答得很准确或者回答的有偏差,学生答完后,教师首先都应当给予鼓励,对于理解不太准确的学生可以引发他们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种模式思考,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都踊跃参与,活跃课堂气氛。

二、初中政治课堂提问方法

1.找准重点―针对性提问

提问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能引发学生思考,这就要求老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首先提问前教师要对教学大纲有准确的把握,问题紧密围绕教学大纲产生。其次,提问时要做到问题清晰明了,不能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本来就很抽象,学生经常会觉得抓不住教学重点与要义,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很难于理解。然而对于这些问题及知识点,教师们早已烂熟于心,因此教师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从他们的角度理解问题,这样就很容易明确怎样的提问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引发他们思考。有针对性的提问要求老师很好的把握讲授的知识要点,对于特定的知识点提炼成和同学们生活接近的问题,这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也能够帮助他们思考,从而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要点。

2.循序渐进―梯度性提问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及能力各有差异,不同的问题教师在提问方式上也要有差异,且要循序渐进的展开。如果是较难的、思辨性很强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这一方面让他们有了更深的思考,同时他们回答中折射出的个人的较好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让大家参考借鉴,从别人好的观点中可以一定程度引发其他学生的思维。如果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则可以让大家共同参与,特别是要多照顾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更应当加以鼓励,给予肯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及学习兴趣。有梯度性的提问,能够让由易到难各个层面的知识点学生都循序渐进的接触与掌握,也能够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

3.别出心裁―新颖性提问

要想引发学生思考,另一个方式是让提问更贴近学生生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让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包装设计,别出心裁的提问往往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益友”和“诤友”时,对于刚刚接触的学生而言很难真正辨别二者间的关系,学生很难短时间内弄清楚它们分别指什么。如果老师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把两个概念都用到离学生很近的生活中,学生马上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会记得特别牢固。初中政治课程中设置了很多和社会十分贴近的知识要点,这些要点理论性强,和学生实际生活往往有一定距离,要想让学生能够真的理解,将抽象的、概念性强的和生活离得远的知识尽量回归到生活中来,就需要老师能够别出心裁的提出更新颖的问题,这样让提问更有效,也让学生的思考更积极。

提问是一门艺术,其中有很多可以学习的技巧,尤其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晦涩的知识要点,是教师需要琢磨的问题。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且很好的拿捏的分寸,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多做鼓励与启发,一定程度都能让提问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毛恩泰, 初中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年06期.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主要思路

高效课堂,主要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的,虽然我们之前也一直在提高效课堂,但过去的“高效”,仍然主要停留在成绩提高的快、升学率高的标准上,是在应试教育理念下的一种狭义的“高效”。本文拟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重新梳理和探讨,旨在提出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新思路,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一、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思路

1.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高效地导入课堂

课堂能否抓住学生,很可能在课堂一开始就注定了,一个有效的课堂开局,一个瞬间能够抓住学生的课堂,其所能带给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巨大的,当然这样的课堂必然也会是高效的。而以往,我们的课堂由于很多原因的影响,一方面是为了赶进度,另一方面是为了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做几套“模拟题”,教师基本上都是开门见山地给学生讲课文,讲语法,讲写作。久而久之,学生面对这种课堂倒也习惯,但基本上都处于一种麻木的地步,机械地记忆着教师传授的东西,这种课堂的效率肯定不能说是高效课堂。如果非要说是高效,那只能说是在特殊的教学制度下形成的知识的高效记忆的课堂。其实,初中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好奇心、叛逆心,而且缺乏耐心,但是他们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追求新奇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因势利导的利用学生们这些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学生们的想法,让学生们感觉课堂有趣,有意义,符合他们的“审美观”。比如,学习《论语》中古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看太阳在一天中不同位置时,颜色、大小、温度的区别,之后以太阳颜色为例解释冷暖色调的区别,以大小为例讲讲光渗效应等,以及这些物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后引出论语里的故事——《两小儿辩日》,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入论语中其它的篇章。这样开局就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而如果开局就讲古文,学生本身对古文就不了解,再没有铺垫,必然学起来就费劲,而且也没有很高的兴致。

2.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高效地开展探究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初中语文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初中“新课改”中也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应满足于“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所以,学习的核心还在于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不单纯是一个知识“受众”。当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了,学生也就主动的去探究知识,课堂自然就会高效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知识的承载体。比如,学习《苏州园林》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苏州园林去感受其中的巧夺天工,没有条件的可以就近让学生参观古代的一些园林景点,或者观看视频的方式来让学生真实的感受;《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通过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演出,加深学生对于文中描写看到于勒前后人物的反差。

3.以人为本的教案设计,高效地进行备课

设计教案,是教师进行授课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教师最基本教学能力的体现。一次有效的教案设计,对于把握整堂课有着很大的作用。因为课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些事情,教案中没办法预想,导致课堂的进度受到影响,而且课堂效率也受到影响。比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学生突然对一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这时如果教师为了赶进度把学生的问题搁置,很可能把学生们燃起的思索和探究的火花就此被扑灭,再也不会重演。很多课都会遇到这种问题,教师应该提前在设计教案时,针对某些容易因为同学感兴趣或者比较敏感的话题时,预留出一部分时间。绝对不能为了赶进度,不允许学生们思考和探究,很可能这一次的积极讨论,对于整章节的学习,甚至这一类知识的学习都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结语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知识性兼备的学科,其重要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形成了语言组织能力、写作与表达能力,同时,语文学科中还饱含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的理念,另一方面,初中语文还是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必修科目,在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其它任何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高效课堂形成的方法,并不断地提炼与总结,虽然没有人能说明某种方法一定是最有效的,但只要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就必将可以建立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高效语文课堂授课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立足真实,呼唤理性——创设宽松学习环境

不同的环境,会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同。在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环境下,学生会受到语文的熏陶,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必要因素。只有具有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人格自由才能发展出来,思维也才能更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具有创新的灵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人格与爱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师生关系趋于和谐,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探索。当代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科学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比如在讲解《端午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就端午节进行适当的讨论。教师可以先发表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教师可以说一说自己在端午节都干些什么,是否喜欢端午节等,再将话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观点,在课堂中与其他同伴进行交流。适当的课堂讨论活动有利于学生感受语文学习内容的真实性,也可以促进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理性思维,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立足真实,呼唤理性——创新语文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是学生思考的开端,让学生深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而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凭借。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与解决,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快速提高的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创新的提问手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语文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过去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课后的习题,更加重视中考题目的反复练习。同一类型的问题,会摧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与教师只追求语文分数,会使语文教学与语文学习的道路越来越窄。

比如在讲解《我的思念是圆的》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出发,从创新的视角来提问。例如,为什么作者说她的思念是圆的呢?难道思念是有形状的吗?这样幽默的提问会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会激发出其阅读文章的兴趣,使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开展得更加顺利。当学生阅读完文章,教师可以就题目答案进行讨论,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理性化。当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与感情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提出趣味性问题,像“你们的思念是什么形状的”,这样的问题风趣诙谐,学生愿意跟着教师去思考,与教师交流。学生的思维也会因为这样的课堂提问而得以发散,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快速进步。

三、立足真实,呼唤理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思维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培养对象。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加强实践教学,可以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促使学生深入到真实的环境中,加强语文知识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从而对学生的思考意识以及合作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多变的生活环境中发现语文知识,利用语文知识。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将写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促进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今年,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当学习到说明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环境”问题作为主题,发现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并以说明文的方式对其进行记录。说明文的主要写作目的就是从科学的角度描述与说明一件事物。一些学生面对这样的学习任务,会选择PM2.5进行描述,一些学生会选择海洋污染进行描述,一些学生则会选择雾霾进行写作。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进行实践性结合,会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内容的真实性,感受生活的真实性,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更加理性的面对生活,使初中语文学科的真实意义得以发挥。

小结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有效参与

初中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应用性等特征,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其课程地位毋庸置疑。但是由于有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多数情况下都是“满堂灌”,学生能够获得的亲自参与、积极互动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提不起精神,学习状态不够积极和高效,从而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对自身教育角色进行准备定位,充分保证学生的参与权、自,构建初中语文和谐课堂。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参与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以讲授式、填鸭式、灌输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加任务驱动法、合作互动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灵活运用。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自身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欲望和探学习欲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要单纯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语文进行强制性的背诵和记忆,这样会让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误区,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合作互动、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要让学生边学习、边理解、边记忆、边应用,积极参与到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对于“吾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语句,都可以指导于学生具体的生活与实践,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勇于参与

在初中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毕竟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多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以及主动参与缺乏足够的自信,尤其是在面对比较严厉的教师时,科学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会更加薄弱,课堂学习注意力、学习热情的保持常常依赖于教师的强制教学措施。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把握住课堂教学引导的有利契机,加强对学生参与性学习的引导,确保各项活动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降低或消除学生参与语文教学过程的心理负担。例如,在初中语文《曹刿论战》的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文言文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参与热情不是很高,此时语文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就要贴近学生实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如采取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鲁庄公、曹刿、乡人等人物角色,对文中的精彩对话进行真实演绎和再现,当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后,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论战”,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出平等、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实现共同进步与提高,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对学生参与的正确引导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相对较弱,所以很多情况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这实际上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树立起“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消除学生对教师的过度敬畏,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上语文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努力以及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其次,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参与,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而且要做到方法得当,保护好学生的参与兴趣、探究欲望和个性化思维,不要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保护好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这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将会大有帮助。再次,初中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互动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不是学生个体的独立行为,在很多情况下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行为,所以初中语文教师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为学生的合作式参与、互动式参与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的良好意识。例如,在初中作文教学的评价环节,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相互评价活动中来,让学生给其他学生的作文打分,而参与打分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发现错误和提升自己的过程,课外一举多得。

四、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所以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职能,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终顺利地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顾雪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J].语文学刊,2014(01)

[2]陈春梅.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成才之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