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健康营养学基础知识

时间:2023-10-07 15:57:35

导语:在健康营养学基础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健康营养学基础知识

第1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51-02

美容营养学是以营养学和美容医学为基础,以人体美容为目的,通过合理营养和特定膳食来防治营养失衡所致的美容相关疾病,从而达到延缓衰老、促进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随着美容医学的发展,营养与美容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营养学也逐步成为美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是美丽的基石,而合理的营养则是健康的核心基础,美容营养学的研究内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近年来,民众对美容行业的要求逐步升高,要求美容与养身一体,得到个性化设计的美容服务(个性化的美容服务项目、养生建议及营养膳食指导等)。因此,无论是美容企业还是学校美容?R刀挤追卓?设了美容营养学课程。

一、美容营养学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

由于美容营养学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晚,目前没有中职的美容营养学教材,中职中医美容专业只能选用高职高专或本科类教学的《美容营养学》教材。例如,北海市卫生学校现在使用的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晏志勇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美容营养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营养素与美容、合理营养与美容、皮肤美容与营养、损容性疾病与营养、美容外科与营养、肥胖症与消瘦症的营养膳食疗法等。

美容主要分为医学美容(分中医和西医)和生活美容(也有称保健美容),中职的中医美容专业主要是以中医保健美容为主,多为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都到美容企业实习。该专业的学生不具备临床诊病的能力,也不具备处方权。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的需求来看,北海市卫生学校正在使用的《美容营养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临床营养知识内容过多。在北海市卫生学校目前采用的《美容营养学》教材中,损容性疾病与营养、美容外科与营养、肥胖症与消瘦症的营养膳食疗法等内容偏向于临床美容营养,以对损美性疾病的诊断及营养治疗作为重点,且所占篇幅较多。特别是损容性疾病与营养、美容外科这两章,以临床的角度去讨论疾病为主。而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到美容企业为主,不安排去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美容消费者包括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以损美性改变为主要表现者。因此,此部分的教学内容不适用于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

(二)中医美容营养知识内容较少且简单。中医美容专业主要学习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中医美容学知识及各种保健操作,各种生活美容知识与方法。专业学习的目标是以中医保健美容为主,学生通过学习,会用中医的理论及方法在辩证治疗的基础上,对顾客进行饮食指导及调养。中医饮食美容在中医美容保健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医保健美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书中相关的内容较少,只有常用美容食物这一节是中医饮食美容的内容,而且介绍得比较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将来的工作所需。

二、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一)调整教学内容比例,适当删减临床美容营养治疗内容。中职中医美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中医保健美容技术型人才,能够满足广大基层美容养生市场的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并本着对教材“够用、实用、用得上”的要求,将美容营养学课程中西医美容营养学与中医美容营养学的比例从9∶1调成 6∶4,删除与美容养生关系不密切的部分损容性疾病(如湿疹、银屑病、进食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和美容外科与营养等内容。

(二)增加中医美容营养知识。培养中医保健美容技术型人才,是中医美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医饮食美容是中医食疗的一部分,也是中医美容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医的内在调养以养生为依据,进行饮食起居七情指导。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医养生和营养知识的推广,人们更青睐于这种贴近自然而无副作用的美容手段。因此,需要增加中医美容营养的知识,包括中医美容营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体质美容饮食两部分。

1.中医美容营养基础理论。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介绍的中医基础知识多数都是与临床有关,很少将知识与美容相联系起来。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后,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美容相联系,也无法根据所学对顾客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因此,要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中医美容营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饮食美容理论基础中主要阐述了五脏、气血津液、经络与美容的关系,还包括食物的四气五味。例如在五脏中肺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与皮毛关系密切。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使皮肤致密光泽,反之,肺主气的功能减退,可影响皮肤的致密性和弹性,出现皮肤松弛起皱,毫毛枯槁。

2.中医体质美容饮食。中医美容与西方美容最大的不同是在于中医重视体质因素在美容中的作用,强调自然美、内在的和谐与健康。体质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对于美容师进行饮食及养生个体化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质不同,产生的美容问题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人体体质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辩证的中医药食美容,以达到最佳的美容效果。在不同体质的营养这一内容中,简述体质与美容的关系,并对体质与饮食美容进行详细介绍。介绍 9 种体质特征及常见美容问题,并介绍不同体质美容原则及常用食物和食疗举例。例如气虚体质的特征为:常见疲劳乏力,语声低怯,肺脾两脏相对不足,抵抗力和消化功能比较弱。气虚体质常见美容问题:干性皮肤较多见,也可见敏感性皮肤,易出现消瘦,面色萎黄,眼睑或肢体浮肿,黄褐斑等。气虚质的药食美容:气虚质的美容原则是培补元气,健脾养颜。药物美容的代表方为四君子汤,常用药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陈皮、大枣等中药。食疗举例:气虚质应多食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麦、黄豆、扁豆、红薯、牛肉、莲子、大枣、桂圆、饴糖、蜂蜜等;美容药膳可食用黄芪炖母鸡、薯蓣粥、大枣粥、山药粥、黄芪粥等。

第2篇

一、合理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烹饪营养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烹饪加工对原料的影响、合理烹饪及烹饪营养与健康等知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虽然对烹饪专业是必需的,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这些内容与食品化学、生理学、食品商品学、食品分析及其他诸多学科知识密切相关,而学生在学习营养学之前,并没有相关学科知识就开始进行营养素知识的学习,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起来有点难度,影响学习兴趣。笔者认为,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知识,先学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自己食物选择的倾向来理解和学习这部分内容,为营养素知识的全面掌握打下基础,由此引入不同人群营养学的知识,就比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了。其次,要注重基础理论与烹饪实践相结合,充实教学内容。烹饪加工对原料的影响及合理烹饪等营养知识属于应用营养学范畴,也是该课程的主要难点所在。其内容涉及到很多食品化学知识。例如,讲到六大营养素发生的各种变化名称时,学生经常云里雾里、无从理解,而这部分内容与烹饪实践操作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循序渐进,适当补充相关食品化学基础知识,并补充分析饮食业由烹饪操作不当引起的营养素不a良变化的种种情况。这样,不仅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脱离实际,让学生真正领会所学营养知识并指导应用于烹饪实践。

二、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导致教师和学生间成为传授与接受的教学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把教授与引导相结合,实施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变灌输为启发,变督促为引导,采用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教好《烹饪营养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逐渐放弃教学中主角的位置,避免“满堂灌”,避免过分细致详尽地讲解教材中的内容,而应在阐述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设问激疑,培养学生逐步依靠自己积极思考和汲取书本知识,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吸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三、丰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养学教材中的内容多以描述性为主,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烹饪营养学》教学过程开始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真实的情景呈现、生动的动画演示及逼真的音响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非常有效的手段。它可以使学生有效利用形象思维,更轻松地理解所学内容,还可以通过现场录像展现烹饪操作不当引起的营养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多媒体教学容易淡化学科的个性,很多情况下更依赖于前期的教学准备,灵活性比较差。如果能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同时,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充分利用板书教学,加深其记忆,可以更好地增强课堂的灵活性、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考试方法应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重要的反馈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在以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旨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如何评价考试结果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对学生平时的考核多注重出勤、作业及课堂表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考核力度不够。因此,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阶段性考核,为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可变换多种方式来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增加口试、做课程论文或采用无标准答案方式出题考查。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考核结果与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将更客观地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与质量。

第3篇

摘 要:食品营养学课的学习,对加强学生营养知识,改变传统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互动式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旨在介绍互动式教学在食品营养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指出互动式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食品营养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健康养生。健康观念正在逐渐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饮食观,但营养学在高校的发展应用在目前的中国来说是欠缺的,特别是在学生中存在很多营养误区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可见,在高校开设营养学课程已经显得极为重要。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及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在高校开展食品营养学课的学习,对加强学生营养知识的积累,改变传统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食品营养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是灌输式、一言堂,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营造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提高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高校更好的普及营养学知识。

一、互动式教学的方法

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常见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问题法。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并非需要教师提出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最主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提问,而并不是要圆满回答所有问题。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学习主动性,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讲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案例法。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将精选个案呈现在学员面前,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肯定正误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案例的选择要经典,紧扣学习主题。

3、讨论法。讨论法,指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做好引导,结合课堂内容巧妙提出问题,做到有理可辨,有据可辨,难度不要过大,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模拟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高度拟真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方法程序为设置模拟情景――搭建平台――激活学生。

二、互动式教学在食品营养学中的应用

食品营养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营养与能量平衡,营养与膳食平衡,营养与疾病防治,功能性食品,强化食品及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其别重点的是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通过学习食品营养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知识,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科学的制定膳食营养计划,为改善自身营养水平,保证合理膳食。互动式教学方法运用到食品营养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举例如下:

1、在讲营养与能量平衡时,里面有很多计算题,例如基础代谢的计算、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和人一天能量的消耗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带入数据计算自己的基础代谢量、体力活动消耗量以及一天的能量消耗量。让学生对自身的能量消耗有个定量的认识,把枯燥的计算变成积极的探索。在讲肥胖时,让学生计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和BMI指数,确定自己的理想体重,根据BMI指数确定健康状况。跟学生一起探讨各种减肥方法,分析利弊,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减肥方法。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讲人体水分代谢时,组织学生讨论“地震被埋时理想状态下胖子和瘦子谁挑战生命极限的时间长?”全班分成两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陈述各自的论点论据并进行辩论。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做到集思广益,充分调动所学知识,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扩展。通过这种开放式的互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比较、鉴别和分析的能力并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在讲维生素和矿物质时,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如“儿童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什么病?”、“脚气病是缺乏哪种维生素所致的?”、“缺乏引起贫血的维生素有哪些?”、“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的维生素有哪些?”、“促进铁吸收、贮存、动员的是哪种维生素?”、“自然界中有“智慧元素”之称的矿物质是什么?”、“如何评价菠菜豆腐汤的功与过?”、“人体缺了铁会怎样?”等等。设置这些疑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急于解答问题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认真思维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讲解强化食品之前,给学生分组布置调研类作业,让学生利用周末逛超市的时候,统计市售的营养强化食品。可以把食品分成几大类,每组调研一大类。调研内容包括产品名、营养强化剂、适宜人群、生产厂家。上课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调研报告。通过调研,学生可以知道食品营养强化剂是什么,市面上销售的营养强化食品有哪些,适合哪些人群食用,为日常的食品选择奠定基础,从而将食品营养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互动式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学进程中变数多,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含义是“教”与“学”双方都要“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影响教学进程与教学效果的变数也比较多,即便是方案很好但过程控制没做好其结果也就很难预料。所以教师工作强度大,影响互动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隐患。

第4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

G642;R47-4

医学模式的改革使得护理的思想从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这样不可避免的对护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医学营养学也被前所未有的放到了最高的位置上。在此背景下,医学教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革,为了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对护理的需要,学校加强对护理专业相关课程的研究,尤其是医学营养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出了当前教学上的一些问题,在此文章中,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推进我国医学护理更好的发展。

一、护理专业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对医学护理要求的逐渐加深,护理专业的医学营养学课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护理的前进,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当前的护理专业的教学中,一些院校并没有开设有关医学营养学的课程,经常是将医学营养学放到卫生学当中,医学营养学的教学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落后的做法制约着教学的发展。另外,国内有关医学营养学的教材多是比较陈旧的,对于营养学的发展动态不能很好的反映,这种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医学营养学的开展远远落后。

2.教学方法落后,与日常生活联系较少

在我国,由于多年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一些教师观念落后,在教学上仍是填鸭式的灌输,只一味的进行书本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的重要性,护理专业的医学营养学教学也存在这一问题,学生在课堂听讲中难以集中注意力消化过多的专业知识,在生活中也找不到与其对应的相关事情,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兴趣大大丧失,影响教学的质量。

3.医学营养学的教学与临床应用严重脱节

由于发展理论的不健全,医学营养学的开展时间较短,一些院校中对医学营养学的认识还存在诸多的不足,这就导致了在课程的开设上与临床的要求不符,涉及到临床的问题较少。比如在医院的膳食种类和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等问题上,在医学营养学的教学中无从体现,这种滞后性制约了学校培养人才的全面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护理专业加强医学营养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1.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学上各种理论技术的相继问世,传统的膳食调配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营养学的需要,为了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发展模式,加强医学营养学的教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关键。营养作为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所以各大院校中的护理专业加强对医学营养学的教育研究,积极推进改革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2.是社会预防保健的需要

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首要前提,这种人们普遍的思维带动了社会预防保健的发展,而医学营养学正是预防保健的支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完整的医学营养学知识,才可以更好的为人们进行服务,所以医学院校加强对医学营养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人员支持以满足人们预防保健的需要。

三、护理专业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医学营养学的课程教学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要想发挥医学营养学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对教学的深入改革,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着手,使教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清晰的认识到医学营养学与班级卫生学的不同,避免将其混为一谈的错误做法。其次要根据医学营养学这一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体系的完善,在满足基础知识的讲授的同时,适当的开展教学实践,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补充,例如开展关于医学营养学前沿问题的讨论,增进学生对该课程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完备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促进全面发展。

2.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点上,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认识到当前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课堂上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要注意方式方法,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理论教学外,要加强教学实践,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增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3.贴近临床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学校要选取与实际临床密切相互的内容进行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利用所学知识配备糖尿病患者的一日三餐,根据学生的配备情况对学生加以引导。这种实践的开展是与临床的结合,保证医学营养学课程的开展质量,适应社会要求。四、小结

总而言之,根据当前社会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医学营养学是一门关键的学科,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护理人员,学校必须对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使护理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教学的改革,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人们的健康提供完善的护理,创造更加和谐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第5篇

我认为,导致“顾此失彼”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将膳食调配理解为一种单纯的“目的性”进行应用,比如减肥、儿童增智,疏忽了营养学对人体整个功能的调节作用。

2. 膳食营养对人体所发挥的作用是调节与促进的作用,它是在人体尚没有出现某些明显疾病时通过合理的食物调整,维持各器官的健康,而许多人往往在患病以后才想到“营养”二字,将其当成单纯的“补”或“治”,身体“没病”时就不需要什么营养调配。

3. 膳食营养调配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生命活动,它包括食物原料的选择,运用合理的烹调手段进行加工,直至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全过程。一般人只注意吃什么,从没有考虑怎样吃,什么时候吃,尤其是该不该吃,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食物,而是听别人说某种食物“很有营养”便放心大胆地吃起来。

严肃地讲,营养学是一门科学,它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将自然食物与人体机能相结合的产物,有其相当的复杂性、严格的针对性和严密的整体性,不是依靠食用某种“高营养食物”就能够简单解决的。要想调配好自己的饮食结构以达到健康的目的,必须扎实地学好营养学的基础知识,更要了解自身的生理特征和健康状况,“对症下药”,合理安排,才能达到健康的需要。

我认为,正确运用营养学知识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切实了解食物原料的营养特征。自然界馈赠给我们人类的可食原料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的胃肠功能优越于自然界中的一切动物,早已超脱了单纯的“草食”和“肉食”的范畴。想想看,只有我们的牙齿啃不动的食物,没有我们不能消化的食物(仅限于食物)。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原料,甚至有毒的(如河豚),都成为了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正是因为这种食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我们在选择食物的过程中出现了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其实,稍加学习你就会明白,每一种原料都有其独特的营养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我们选择它们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动物性食品大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植物的粮谷类因为多糖类淀粉丰富成为我们热能的良好来源;海产品中齐全充足的无机盐;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等等。把握原料的营养特征是我们合理膳食的第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膳食营养的成败。

2. 合理烹调不容忽视。烹调加工的手段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合理的烹调方法,不仅不能使我们膳食合理化,而且有可能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有害物质的形成,以及降低营养素的吸收率等诸多不良影响。如过分淘米导致大量B族维生素的流失,提前切配造成的各种维生素的氧化,草酸盐、植酸盐等与高钙食物结合形成的沉淀性物质等等。运用恰当的烹调方法,可以促进各种营养物质的互补,继而对饮食结构产生良好的作用。每种原料都有其适合的烹调方法以及跟它种原料搭配的合理性,掌握这些方法是合理饮食有效的辅助手段。

3. 充分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生理特征是膳食调配最根本的法则。人和人健康状况和生理特征是不一样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工作种类、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甚至身体素质等。不要小看这些小小的因素,即使是相貌无二的双胞胎,饮食特征也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别人家的孩子补钙,未必就说自己的孩子非要去补,别的学生吃了某些食物成绩优秀,自己的孩子吃同样的食物就未必能考上名牌大学。营养调节最基本的出发点是个体身体机能的健康程度,尤其对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素进行强化式的补充时,一定要切实了解被补充者是否需要,补什么?补多少?盲目补充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不胜枚举:吃水果和喝白开水式的减肥导致的女性营养不良。以及老人调节各种老年病时自行择食所带来的许多不良后果等,都是没有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盲目补充所带来的。

第6篇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食品营养学”是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用性课程。目前,大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仍旧是以灌输、接受为主要特征并占绝对优势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制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束缚并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开展有意义学习,形成主动探求、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各种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所带来的兴奋感和自信感,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课程知识的学习系统日益完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对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研究方法 

1. 教师的研究性教法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以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为支撑的,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激励与爱是教学中的核心因素,教师正确的引导与鼓励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并有兴趣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具体实施时,教师在总体把握本课程内容之后,确定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提炼相关问题。课程前期将研究性学习问题发给学生,学生分组选题。考虑到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式学习,如果将他们习惯的被动式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研究性学习,恐怕很多学生会有抵触情绪。因此,研究性学习内容不宜过多,研究内容的选择就很关键。研究性学习中,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问题很重要,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就会探究怎么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策划和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的,进行专题设计。 

“食品营养学”课程内容有4部分知识体系,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是关于营养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包括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各营养素营养价值、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等,这几部分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使学生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建立知识框架。第四部分是关于不同年齡阶段和不同人群的营养膳食需求,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实用性强,贴近生活,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本课程将此部分内容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设计主题(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比如:“我的青春我做主”“老爸老妈有我呢”“宝贝计划”“征服癌症”“完胜糖尿病”“打败高血压”“决战高血脂”,或根据自己兴趣自拟题目,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归纳各类人群的特点,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膳食指南、饮食起居计划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前提是建立在充分掌握已学过的营养学知识的基础上,所以学生是带着问题去听讲、去学习、去思考,这样的学习就有动力,整个课程的学习模式都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 

2. 学生的研究性学法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按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根据兴趣选择想要研究的题目,带着研究的问题听讲,带着思考学习,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和研究思路。 

具体实施时,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根据兴趣选择想要研究的题目,带着问题听讲,带着思考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完成最后部分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其任务包括查阅资料、学习讨论、信息梳理、分析简答问题、撰写论文、制作PPT、设计汇报和答辩等。需要学生按组撰写专题论文,教师进行相关论题讨论和论文撰写的指导,学生以PPT形式进行答辩。对于学生讲授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给予补充或修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相关的营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包括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讨论、撰写论文、汇报展示、团队协作等。 

3. 改革考核方式 

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关键是改革考试制度。高校的教学和考核都应灵活多样,考核方式不改革,教学改革的路就走不远。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大胆探索,制定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期末成绩占70~80%,平时成绩(即上课出勤率、作业)占20~30%,这种考核方式说白了就是“一张试卷定输赢”,导致学生出现考试投机心理,大部分学生在考前突击记忆几天就可以过关,对学风和考风建设没有益处。 

原有的考核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重理论,轻应用,方式单一,评价片面,既没有全面公正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也没有客观真实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学校对“食品营养学”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将期末考试成绩比例缩减到50%,增加研究性学习成绩(包括答辩和论文成绩)。答辩成绩包括资料收集、回答提问、幻灯片制作、展示与演讲、演讲时成员间配合、时间控制几部分。最终成绩构成由三部分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50%;研究性学习成绩占总评成绩3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10%,出勤率占10%。这样的考核方式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也促进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教与考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逐步形成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并将之运用到其他课程学习中。在系统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拥有更多实用的营养饮食知识,具备指导和设计膳食方案等相关技能,能够指导自己及家人的膳食营养,实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有了能力基础和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敏学.我国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历程和问题反思[J].科学与财富,2011,(6):280-281. 

[2] 周琳.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38-3. 

第7篇

关键词: 课程设置 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重在能力培养”的论点。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强调:“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1]要实现教学改革,就是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课程改革为先导,采取贯穿学习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新方法。在2007版的教学计划制订中,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领会《茂名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认准课改方向,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等食品科学系列课程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设计,力争使学生达到既学会求知的方法,又具有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实践教学[2]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各级学校的课堂教学无一例外地把确保课本知识被有效地传递作为最终目的,推崇学生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以知识的占有量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任何人都无法从整体上去把握那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实践能力一直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其原因主要是在高等教育中,学科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课程设置的标准化、统一化,课堂理论教学几乎成为唯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被动的灌输对象来进行培养的,貌似坚实的基础知识却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毕业后,创新意识的匮乏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低下成为就业求职的最大障碍。因此,面临新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改变“一朝学成终身受用”的学习观点,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在强调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前沿知识的引导,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从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延伸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学校教育的社会应用职能。

二、整合教学内容,完善计划方案

我们将食品专业课程分三个层次,一是以《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为主的专业基础课,二是《食品原料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等专业领域课,三是以实验课为代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个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之间内容相互交叉渗透。

(1)改革授课内容:在教学大纲的编制和教材的选用过程中,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从关键、前沿、实用为指导选取教学内容,如《食品化学》课程重点选取“活性多糖、天然产物化学、农产品化学、高效广谱食品添加剂”等内容,《食品原料学》课程重点选取“功能性食品原料、粮食原料的综合利用、健康食用油脂的配制、禽兽肉品选料”等内容,《食品营养学》课程重点选取“中国食品营养宝塔、合理配膳、食品营养监察”等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课程核心内容,传授学科前沿理念,锻炼学生工程意识,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掌握系统、完善的专业知识。

(2)注重学生主体参与量:在食品专业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以社会人才需要为出发点,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至42周,采用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目的。如《食品工艺学》课程覆盖面很广,有的学校面面俱到,理论授课时数达160学时,师生普遍反映效果并不好。我们结合专业特色,只把其中的《果蔬加工工艺学》和《发酵食品工艺学》作为必修课程,理论课72学时,开设《食品工艺综合实验》和《食品工艺课程设计》各2周,部分内容结合《专业技能考核》和《学科前沿讲座》,把课堂上讲实验、黑板上做分析。变为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操作和讨论的空间,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与策略的指导,与学生一道进行未知领域的探究,更好地体现出教与学的交互性,促进了教学相长,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人。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我们注重实验课特色,开设了《生物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和《食品工艺综合实验》等6门实验课程,同时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每门实验课均设置了一定比例的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实现验证性实验与研究性实验相结合。例如《食品化学实验》增设了“榴莲营养成分分析”、《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增设了鸡蛋卵清蛋白的提取和定量测定、《食品分析实验》增设了“麦芽质量指标的测定”、《食品微生物实验》增设了“牛乳中细菌的检查和计数”等实验内容,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改革考核方式,培养综合素质

在考试大纲的编制过程中摒弃单一笔试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课堂互动、课外作业、研究论文质量、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综合因素进行全面评价,按各自比例判定成绩,使评价更有效地发挥了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食品化学》课程的成绩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只占50%,平时成绩占30%,综合表现占2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完成作业、课堂讨论,综合表现包括课题研究、文献综述等。这样可以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现代科学技术加速朝着整体化、创新化和应用化的方向发展,大学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能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相信,随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课程改革会越来越完善,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庆祥.浅谈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J].益阳技术学院学报,2006,(2):85-86.

第8篇

关键词:公共营养师 国家职业标准 模块化课程体系 设计

依据《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结合现有专业课程设置,为突出公共营养师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群)的发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能力,设计以突出公共营养师职业认证需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学习模块化,顺利获得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一、公共营养师人才需求分析

公共营养师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一门职业,在我国公共营养师这个职业虽然已有十年的发展历程,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但真正从事公共营养师相关领域的人才还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地处我国西部的宁夏地区,人们更是了解甚少,对应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从两方面对宁夏地区公共营养师人才需求进行分析。

(一)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为我区内大、中、小型食品行业及相关企业30家,共发放并回收问卷30份,有效率100%。

调研数据显示:宁夏地区食品行业及相关企业需要具有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认证员工的比例约占50%,已经具有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认证员工的约占30%,并且同等条件下,对具有国家公共营养师职业证书的应聘者有优先录用权的企业约占80%,且与其他员工工资待遇有差别约占70%,幅度在200~500元之间。这些部分数据可以看出在宁夏地区公共营养师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可体现出公共营养师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不仅是企业发展也是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机遇。

(二)对高职学生职业认知和知识结构调研分析

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二年级和三年级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公共营养师职业认知”和“营养与健康知识”,共发放并回收问卷236份,有效率100%。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二年级还是三年级的学生在“营养与健康知识”问卷的反馈中体现出学生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准确判断约占45%;生活中对营养问题很关注的约占40%;具有良好饮食习惯的低于50%,尤其是不吃早餐的比例高达30%;但同时近90%的同学愿意通过健康讲座等获得营养知识、传播健康。对“公共营养师职业认知”调查问卷反馈中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略有差异,其中三年级的学生,随着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对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知识了解的也更多、更全面;迫切要求获得职业资格认证的意愿更强烈,约占80%以上;但只有50%同学了解公共营养师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状况。二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专业课,各方面了解相对三年级较少,但通过各种渠道他们同样认识到公共营养师对提高职业素养,拓宽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性,有意愿获得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积极性也很高,也约占75%以上。

二、公共营养师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共分为四个等级,《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申报条件,其中具有医学或食品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为报考三级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条件之一。我院的食品营养与检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市场营销(葡萄酒方向)专业的高职学生具备报考三级公共营养师的条件。《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明确了三级公共营养师的职业能力特征、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

(一)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解、分析、归纳和判断的能力以及正常的色、味、嗅辨别能力。

(二)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

1.职业道德:包括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和职业守则。

2.基础知识:包括医学基础知识、营养学基础知识、人群营养基础知识、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知识、食品卫生基础知识、膳食营养指导和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知识。

3.工作要求: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相关知识。

《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提供了公共营养师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将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应到能力需求,再对能力需求进行分解,针对所需不同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要求,分解到现有专业课程,合理组合课程教学模块,分配课程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形成围绕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对不同模块的学习,设计公共营养师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认证。

三、构建围绕公共营养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计与课程实施是专业群建立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目标的载体,体现学校专业办学的定位,其内容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模式。只有构建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

(一)制定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根据以上对公共营养师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明确公共营养师的培养目标,确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人才需求分析-技术与服务领域分析-岗位工作人物分析-课程分析-教学分析,即首先调研我院学生“公共营养师职业认知”状况,及我区食品行业和相关企事业人才需求状况,确定公共营养师就业岗位,包括学校、医院、社区、酒店、企事业单位等,以从事公共营养调查、营养教育、营养调配、营养治疗和健康保健指导等岗位的专业群架构,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再建立由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组成的公共营养师工作任务;结合现有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和《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课程门类划分、制定课程标准,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课程教学设计,见图1所示。

(二)制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依据公共营养师方向就业岗位群及能力要求,设计“基本素质能力+岗位技能”为一体的“宽基础,活模块”,适合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认证的课程模块化体系。

整个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以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主,根据本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结合公共营养师岗位专业能力要求构建以职业文化素养模块、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和职业综合技能模块组成的适合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认证的课程模块化体系。每一个模块由若干个课程组成,分布在各个学期,彼此承前启后,相互衔接。

职业文化素养模块一般贯穿第一至第四学期,包括人文素质基础课程模块和公共素质选修课程模块,着眼于培养适合公共营养师职业素养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及满足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和法律、语文(应用文写作)、就业指导、现代礼仪等课程组成。

专业基础技能模块一般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依据《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所需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知识体系,由若干个专业课程组成,形成以满足公共营养师基本能力和专项能力服务的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具体包括微生物学基础、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营养与卫生和营养配餐与设计等课程组成。

职业综合技能模块安排在第四学期,主要以围绕《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要求、工作任务构建核心课程教学实训模块,由食品营养与卫生、营养配餐与设计两门核心课程各一周的教学实训组成,见图2所示。

组成课程的模块化,再对相应课程通过制定课程标准、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建立课程考核方式,由此形成围绕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完整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于国内外职教课程改革经验的分析总结,我院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重建课程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多元发展需要。

因此,设计推动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正是这一举措的具体体现。其课程结构不仅包括了《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课程体系,更体现了突出教学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真正使学生顺利获取公共营养师国家三级职业资格认证,达到满足职业教育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目的,并为学生职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领域。

参考文献:

[1]付晶晶,程一波,陈芳梅.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2014,(11).

[2]陈秀珍.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2).

[3]姚勇芳,莫慧平.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国家重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04).

第9篇

我们培养的营养师专业人才就是以培养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和食品检验的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公关营养师是应社会、市场的需要而产生的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指接受专业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取得从业资格,从事营养咨询、营养测评、营养指导、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教传播、营养管理和营养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特殊职业者,构成一个劳动和保障部新的,需求量很大,就业前景良好的新型行业。

一、国际上和我国公共营养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收入大幅升高,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由1000美元增至3000美元的阶段,是居民膳食结构发生迅速变化的时期,是许多营养性疾病的高发阶段。

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总收入18万个亿,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卫生系统报告中指出,在2005年中国老百姓看病花费1.2万亿元,占国民收入的7%,其中8000亿元是不应该花销的,这是什么概念呢?长江三峡15年总投资2000个亿,南水北调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50年总投资5000个亿,而我们国民一年不该花掉的看病花费就达8000亿,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情况,说明国民在看病花费上的巨大花费。官方最新公布的文件披露,全国每年大约有一千万的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一场大病回到解放前。决定我们健康的因素:社会因素占10%,家族遗传因素占15%,医疗卫生占8%,环境气候占7%,60%的因素属于自己。全国5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况,机关和高级知识人员亚健康人员达到了85%,这和我国人民历来不重视平时生活的营养调节,不了解营养方面的知识,不知道营养和食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不重视健康,没有以营养调节身体、减少疾病产生的相关知识,而把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治病和养病上有关。

我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大国,现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近1亿6000万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者约260多万人。每天7000人死亡,每12秒死一人,而且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我国“九五”公关研究发现,每投入1元钱的资金进行综合防治,可以节约心脑血管病治疗费8.59元及100元的抢救费。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4亿人,每年死于糖尿病的人数约为400万人,中国每年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直接费用约188亿元人民币,约占总中国卫生费用的4%,18岁以上的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逐渐呈年轻化。

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公布的从1988到2002年四次的测定,中国男性平均身高169.7厘米,我国国民平均身高降低了3厘米,平均体重增加了3公斤,韩国平均身高173.3厘米,日本171.7厘米。地球人寿命平均70岁,我们没有达到平均数,日本女性平均年龄是86岁,男性平均年龄83岁,100岁以上的老人5000多人,他们80多岁还能到我们国家旅游。我国统计局数字,我国人均寿命1950年是35岁,1960年是57岁,最近是67.8岁,最近一次测定是69岁,按几次数字我国与日本相比差近20年,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大部分人不重视健康,缺乏相关的营养养生、营养调节方面的知识。

发达国家相当重视营养方面的问题,营养师数量是医生的2.4倍,日本政府在二战后为了改善人民体质,特别重视营养立法,从1947年开始,先后制定了《学校供餐法》、《营养改善法》、《营养师法》、《食品卫生法》、《学校教育法》、《保健法》、《厨师法》、《学校保健法》,等法律,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修订。如今,日本的国民营养状况普遍提高,平均身高和智力明显改善,被西方誉为“人类体质发展的奇迹”。日本学校就餐人数在300人以上需设营养师,1500人以上需设3位营养师。1亿人口,77多万营养师,平均300人配备一名营养师。现在要求100人必须配备一名营养师,美国在1946年通过了《学校午餐法》,其后《儿童营养法》、相关营养、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法律陆续出台,韩国营养法强制规定每250人就餐人数就必须设置一位营养师。

我国在营养学和食品卫生与安全上起步较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营养健康和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问题,现在营养教育逐渐得到重视,社会营养培训与正规化营养师培训正在开展,我国政府陆续开展营养工作相关政策的制定。1997年,我国营养学会公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9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200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2006年3月,“两会”期间,改善公众营养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和国家政府职能;2006年4月,《国民营养条例》预案通过;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食品安全与食品营养领域的法律法规,并于2002年颁布了《中国食物成分2002》,给有关机构、专门研究者、普通百姓了解和研究中国食物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于2009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健全了相关法律法规,于1959年、1982年、1992年、2002年,2012年,我国开展了五次全国《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目前正准备将调查工作调整为五年一次,加大调查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目前我国公共营养师和临床营养师严重缺乏,日本营养师的配备为1∶300,韩国营养师的配备为1∶600,美国营养师的配备为1∶4,200,法国营养师的配备为1∶5,000,中国营养师的配备为1∶500,000,按照每300人配备1名营养师的现行比例推算,我国营养师行业需求量在400万个以上。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开始大量有目的地营养师,2005年9月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出版,2005年5月劳动部召开专家研讨论证会,9月劳动部“公共营养师”等4个新职业颁布,2006年3月劳动部联合卫生部启动职业标准制定工作,5月《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初审8月~11月终审、定稿,同时启动配套大纲、教材的编写工作,正规的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于2007年出版,公共营养师职业标准配套教材2012年作了修订,加入了更多的技能和标准,更加完善,现在用的教材就是2012的修订版,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分为基础知识培训教材(各级通用)和专业技能培训教材共四本,即公共营养师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各一本。近年相继成立了营养师推广管理办公室,2013年工信部提倡大力推广营养师网络教育,2012年《营养师岗位技能要求》正式颁布,公共营养师和临床营养师的培训工作正在全国蓬勃全面开展。

根据调研显示,目前营养食品卫生领域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多为初、中级,高级较少,高级多在教育和研究机构,企业和商业少,且多为“半路出家”。这一方面说明大中小学校、机构、企业、商业的公共营养行业对营养与食品卫生认识不够,技术培训、人员培养急需提高,另一方面说明营养与食品卫生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缺乏高端的公共营养和临床营养的人员。营养与食品卫生的发展急需既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年富力强、敬业乐业又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他们要能够熟练运用公共营养和临床营养的相关知识,能够掌握相关技能,能够配合完成全国不久又要开展的第六次营养普查工作,以及日常的营养咨询、教育、指导、调查的工作,适应公共营养和临床营养行业发展的要求。

现状是没有大量的专门的高校和高职院校,开设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专门培养专业的公共营养师和临床营养师,只有少量的高校和职业学院和一些培训机构在对一些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培训学习,存在培训时间短、教材不规范、教师短缺、技能培训不够完善等不足,现在急需有专门的高校和职业学院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专门教材,用正规的教师,用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实践教学培养专门的大量高级公共营养师和临床营养师,满足全国大量的相关的营养咨询、指导、调查、营养评价等工作,为全国第五年一次的营养调查工作做好准备。

二、公共营养师的需求和就业前景

(一)营养师需求与国际接轨

作为劳动和保障部的新职业,公共营养师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每三四百人就可能有一名营养师,我国13亿人口只有3000名营养师,并且基本分布在医院里面,社区、幼儿园、学校等机构很难找到营养师。不仅社区、幼儿园、学校、机关遭遇营养师难求的尴尬,医院、医疗及食品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推动国内公共营养事业的健康发展。

据悉,美国营养师很“吃香”,要想获得营养师资格很不容易。但是,一旦有了从业资格,便可拥有和医生一样让人羡慕的高收入和社会地位。公共营养师的就业主要有六个方向,一是为餐饮单位或单位食堂作营养指导,二是为幼儿园、大中小学校作营养指导、评价和营养监督,三是做营养品企业营养顾问或培训师,四是成为美容营养顾问、减肥营养顾问,五是成为超市营养顾问,六是成为私人营养顾问。与美国相比,国内公共营养师就业方向大体一致。由于公共营养师就业方向、就业范围十分宽泛,具体到某一岗位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和相应的服务流程,目前仍处于空白阶段。为了促进公共营养师就业工作的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权威专家,开发了超市、餐饮等6个行业公共营养师岗位特色技能及其服务。

(二)国内公共营养师需求现状

公共营养师的工作内容相当多元化,既要懂得人体医学基础和生理,又要懂得中、西医营养知识,也要懂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食品加工工艺,更要掌握营养基础知识和人体健康的卫生知识,以及营养知识的运用和技能。从就业角度看,公共营养师的需求领域相当广泛,机关、团体、社区、酒店、食品企业、幼儿园、中小学校,大学和企事业单位都有公共营养师岗位需求。

即将出台的《国民营养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社区和100人以上的用餐单位必须配备公共营养师。《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明确规定,100人以上的食堂、餐饮单位,必须配备公共营养师,厨师在公共营养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对食谱的搭配、调理、调整等工作。定时对人员进行营养和膳食的调查和评价,300人以上的食堂、餐饮单位,必须配备营养管理师。目前,如深圳有2.1万家会员餐馆的日接待能力在1000人次以上,需要大量的公共营养师对餐馆进行营养指导和评价,每个超市需求公共营养师5至8名。此外,美容、减肥、食品、私人营养师也将规模化需求公共营养师。因此,保守估计,深圳市需要公共营养师至少30万人。

据人力资源专家介绍,目前北京的营养师月收入平均在3000至8000元间,也有特别优秀的,如在食品企业、企事业单位从事培训师或健康教育讲师工作,月薪可达数万元。由于营养师是经验科学,做得越久收入越高,收入水平与个人能力密切相关。从未来趋势看,营养师的收入有很大的上涨空间。随着公共营养师特色技能岗位的,相关行业都将直接到定点的培训机构和院校招聘公共营养师。国家相关营养法规正式出台以后,许多食品、餐饮单位将会集中在一段时间进行招聘,公共营养师的薪金也会上涨15%至20%左右。公共营养师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现在全国各省都非常需要有真才实学、有熟练技能的公共营养师。

三、公共营养师的岗位分析

公共营养师的职业等级分为四级,一是四级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相当于“公共营养士”),二是三级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相当于“助理公共营养师”),三是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相当于“公共营养师”),四是一级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相当于“高级公共营养师”),其中四级属于中级,三级、二级、一级属于高级。

公共营养师要求条件很严格,国家明确规定公共营养师的申报条件:

公共营养师四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2)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中专毕业证书。(3)经本职业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公共营养师三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6年以上。(2)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5)具有非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6)具有非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公共营养师二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3年以上。(2)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5)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6)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公共营养师一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9年以上。(2)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5)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6)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公共营养师证书的权威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四级/中级,公共营养师三级/高级公共营养师。

公共营养师的工作内容:(1)膳食营养调查和评价;(2)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3)营养咨询和宣教;(4)食谱设计与营养评价;(5)食品营养设计和评价;(6)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7)营养培训和管理;(8)配合和完成国家的营养调查工作。

公共营养师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职业,社会需求量很大。工作岗位很广泛,它的岗位分布主要有:(1)营养咨询公司营养师;(2)营养配餐超市营养师;(3)食品工业营养师;(4)营养项目开发营养师;(5)减肥美容营养师;(6)中小型医院或医务室营养师;(7)营养师事务所;(8)幼儿园、学校营养师;(9)运动健身营养师;(10)大众餐饮营养师;(11)星级酒店营养师;(12)营养食品企业营养师;(13)社区指导和咨询营养师,(14)政府营养普查、调研、指导的工作人员;(15)营养师培训人员和教师及相关营养师考评员。

参考文献:

[1]营养师基础知识.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12.

[2]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12.

[3]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1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