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57:36
导语: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满足学生社会认识、探索自然奥秘,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为了所谓的教学成绩,大部分老师放弃了在n堂中的实验教学,使高中地理变得不完整,也缺乏趣味性。为了使这一现状有所改变,库车县第三中学从2016年开始研究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并在学生中实践,下面就以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悟,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几方面去阐述。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优点
1.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快速发展,枯燥的理论知识会使他们产生厌倦和反感,不利于学习。实验教学无疑是一剂回春丹,让学生从空洞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加大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改变了学生学习地理难,地理现象不会解释的难题。
2.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和素质教育不谋而合,符合国家的新课改理念。当今学生纸上谈兵的多,实际动手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实验需要团体合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能力也得到提高。有的实验需要一个人为主导其他同学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表达等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动手,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能够遇到一些书本上解决不的难题。这些难题会让学生去认真思考,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依赖别人和书本的帮助。有的孩子在实验中有可能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传统的思路中找到创新。
因为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地理老师对他们所教的班级进行了实验教学实践,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问题
1.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学生必须在高一结束就完成高中地理的学业水平测试。课本必修一是自然地理,理论性非常强,对学生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太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用平时上课的时间去做地理实验,无疑影响了正常的时间安排。
2.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场地,器材,经费紧张。因为实验需要场地和大量的器材,库车县第三中学还没有专门的地理实验室,也没有大量的实验器材。除了少数的地球仪和地理模具以外,有的也只有老师的一片雄心和学生们的一片热情,实验教学困难重重,寸步难行。
3.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缺乏系统的实验报告册。虽然新课标中提到了地理教学要注重实验,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完整的关于高中地理实验报告册和系统的实验体系,老师和学生在准备做实验的时候如何取舍是相当大的难题。
4.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对老师的要求高。老师在工作中要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很累,还要绞尽脑汁给学生准备一堂很生动有趣的实验课,那就是难上加难。不仅会遇到场地、仪器、资金等硬件问题,还会遇到没有配套的报告册和系统的实验体系等软件问题。再加上老师自身专业素质和对实验的精准把握等方面的问题,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5.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学生配合难。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容易,真正想要达到培养他们的能力非常难。通过实验的确是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然而课后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却回答不出来。还有学生从小就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加入实验后,学生只注重看热闹,不注重学习,反而分散了注意力。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要想让绝大部分学生融入到实验教学中来很难。
虽然开始的路有困惑也有困难,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天无绝人之路,面对困难,经过思考也得出了一些解决困难的方法。
三、提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1.合理的安排时间,选择性的安排实验与教学相结合。如必修一既是整个高中的难点,又是高中的重点。在课堂上适当的安排实验作为导入,能引学生兴趣,同时也不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课堂中还可积极引导,让学生多多注意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课外利用其它时间去做相应的实验,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
2.为了解决场地,器材,资金问题。老师积极向学校沟通建立相应的地理实验室,购置器材。经过努力学校同意建立地理实验室和购买实验器材。老师们还积极申请自治区和地区课题,于2016年正式获得审批,也得到了一些支持实验教学的资金。
3.打造教师专业团队,编写相应的实验报告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通过有经验的老师领头,创建地理工作室,编写实验报告册,以老带新,打造出一批专业基础过硬,基本功扎实,实验动手能力强的好老师。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科学内涵
地理实验教学就是再现科学家们发现规律、探索真理的过程。学生是实验的主体,他们将以实验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实验的手段真实地还原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直观的、形象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思考、归纳、发散和创作等一系列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
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来看,这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创新要求的教学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自然现象并非我们肉眼看到的那么简单,需要我们运用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认识它。而地理实验教学则能化抽象为形象,将大自然的变化直观地、形象地呈现出来,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然而,地理实验教学不同于化学、物理学科,它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需要我们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因为它与真实的自然现象差异甚大。总体来看,实验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将更加自主地学习,进而不断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二、提升高中地理实验技能
(1)提升教师指导地理实验教学的技能。教师地理实验技能的培养应包括三个小方面,即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实验准备能力的培养和实验示范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通过参与实验教学的专项研讨活动以及相关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指导能力。实验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实验课也具备其他类型课程不一样的特点,它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科学思维和操作水平的提升都将起到关键性作用。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大部分还是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对待实验教学态度消极,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地理教师应针对这方面开展系统的全面的教学培训,努力扮演好地理实验教学中指导者的角色。其次,教师应深入理解地理教材,科学安排实验课程,做好地理实验的相关准备工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明确学生与自己的关系,合理分配学生任务,将实验与提升学生的实际水平紧密联系,将地理教学的理念融入实验中的每一个环节。第三,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师实验教学的技能比赛,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使教师不断提升实验示范能力。学校要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鼓励他们定期举办创新设计大赛,将地理实验的设计理念与实际学相结合,将地理实验的最新成果教授给学生。
(2)提升学生参与地理实验教学的技能。要激发学生进行地理实验的兴趣。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提升对地理实验的关注度,充分掌握地理实验的理论知识,并通过观察教师的试验示范获得对地理实验的初步认识,这是培养学生地理实验技能的初级阶段。中期阶段,学生应开始进行实践,深入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并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地球公转和自传现象的探究。高级阶段,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难”,即不仅要掌握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步骤,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实验过程及其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必要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取新的认知。
三、规避地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各种问题不断被纠正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总结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引导学生更加科学地参与地理实验。
(1)教师示范和学生参与应分清主次。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合理安排教师和学生的职能关乎到实验的最终效果。地理实验教学首先离不开教师的亲身示范和指导,但教师毕竟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地理实验教学中并非主要角色。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使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地理实验的整个过程。
(2)地理实验教学应注重差异性。不同的学生自身素质、性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自然也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学有所得。
地理实验教学日益成为广大一线地理教师重要的教学方法,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出版的《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earth science: geology,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universe》)(为方便表述,以下简称“美国教材”)作为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涉及众多实验项目,本文侧重于分析其中“地学实验”的设计,以期对我国地理实验教学有所启示。
一、“地学实验”概况
美国教材中的地理实验,非常注重学生地理技能、思维方式、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全书共124个实验项目,分为探索实验、迷你实验、技能实验和地学实验四大类。其中“地学实验”共31个,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又分为地学实验、网络实验、地学制图实验和设计实验四小类,每类实验大致包括四个环节,但又各不相同。
较之于该书其他三类实验,每个“地学实验”都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结构极为完整的大型实验,它设置在章节之后,是对本章所学内容的总结升华。每一个地学实验都设置简短的引入,用来介绍本实验的目的。在环节设置中,四类实验都含有“实验准备”和“结论与应用”两个环节,而“实验准备”又因不同类型的实验各异;实验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在“结论与应用”环节应用于社会问题;每类实验又因实验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分别设置了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步骤等不同的环节。设计实验还添加了安全警示,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网络实验因需借助于网络平台特别说明了实验数据的来源,地学制图实验则附有实验底图。
二、“地学实验”栏目的特色分析
1.实验设计具有完整的科学体系
美国教材中的“地学实验”具有完整科学的体系结构。在实验准备环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列出实验器材并明确目标;在实验步骤中,明确具体的实验细节;在实验分析中帮助学生科学地理解、分析实验现象;在结论与应用中,将实验的结果应用于具体的现实社会中。这样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完整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美国教材中的“地学实验”的四个环节涵盖了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验设计注重对学生进行渐进式的引导,例如在设计实验“设计一个能量高效利用的建筑”中,实验准备环节要求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讨论设计要点及其结合方式,进而找到所需材料;实验设计环节循序引导本文由收集整理学生“分析数据—设计建筑—检测效果—绘制图表—改进设计”;实验分析环节则从不同层面提出实验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探究思维行进的方向,使学生在操作中由浅入深,寻找由问题到措施的解决途径。
3.实验设计注重严谨与开放的结合
美国教材中的“地学实验”具备自然科学实验严谨科学的特性,也具备社会科学开放兼容的特质。实验有其严格的步骤,量化指标并不容许被轻易改变,如“模拟水团”实验中需要的食盐和淡水的分量、实验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如若这些量化指标有所改变,实验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然而,在实验中设计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你可以”“你认为”之类的字眼,第二人称作主语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操作实验,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4.四类实验各自特色鲜明
地学实验往往用来验证某一问题,或寻找某一问题的答案,具有相对完整的实验步骤;网络实验最显著的特色在于该实验需要借助于网络完成,从提供的网络数据来源中收集资料,并将实验结果和数据共享在网络上;地学制图实验提供实验底图,学生需要在底图上作图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和技能;设计实验需要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实验假设,并进行实验设计去验证假设,这类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地理实验教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形式。
三、“地学实验”对我国地理实验教学的启示
1.设置综合性的实验板块
美国教材中的地学实验是四类实验中难度最大、设计最系统、综合性最强的实验。我国教材中的实验模式类似于美国教材中的迷你实验和探索实验,步骤简单、规模偏小,像“地学实验”一类的综合性实验根本没有涉及。然而,地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实验观念,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国教材中设置系统的、综合的实验项目符合学生及地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2.建立地理实验室
地理在中学的文科地位使得地理实验教学实施面狭窄,实验形式大多限于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美国教材中的地学实验结构完整、规模大、综合性强,在课堂上并不容易完成,只有在专业的地理实验环境下才能够发挥其价值。而这类科学实验的实施又是促进学生地理科学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因而,建立像理化生那样的学科专业实验室对地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3.实验内容设计要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
我国地理教材上设计的实验大都规定了实验的相关细节,设置的探究问题也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课堂主体作用的塑造,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以人教版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中“模拟河流冲积扇”的实验为例,该实验步骤详细,学生自己思考实验设计的空间狭小,设置的问题“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前冲积扇的特征”简单地询问学生是或否,问题过于简单,不具有思考探究价值。实验分析所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难度控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参与知识发现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地理第二语言地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15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重要的环节,大量地图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特征。与文字相比较,地图更加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想象和判断能力。如何在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让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如何巧妙地运用地图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呢?
一、地图的教学功能
地理教学媒体有语言符号媒体和非语言符号媒体之分,高中地理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是非语言教学媒体,即地图。中学地理教材由地理教科书和地图册组成,地图中蕴含着很多的知识点,许多的知识点和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R・W・斯佩里发现右脑的空间认知能力是优于左脑的,所以我们在对地图进行高效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地图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弥补了文字资料表述的不足,特别是地理分布图以直观和简约的特点在教科书中大量出现。
二、影响地图教学的因素
1.很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对用图不够重视,没有能够引导学生去读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懒得看图和画图,学生缺乏识图和用图的意识。这种情况在高一年级非常明显。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地理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对地图册的使用率非常高,通过看图和识图丰富了自身的地理知识,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很多地理教师没有将地图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实践应用方面表现得非常薄弱。教师在使用地图的时候用图不典型,与文字配合不紧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在识图辨图方面有欠缺。如果学生对学科兴趣不足,花费在这个科目的时间就少。影响学生读图能力的因素还包括学生对读图方法的掌握程度、个体学习方法和态度、学生个体知识基础层次等。
3.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于地图的使用。如果教师可以对各种地图资源合理利用,学生对待地理课程也必然有新的认识。现阶段很多地理教师没有重视地图的使用,在地图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没有能够有所创新。
三、提高地图教学效果的策略
1.夯实地图教学基础。只有有了稳固的基础,才可能进行高效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明确读图要求,引导学生抓住学习目标,在地图中找出重点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习重点。其次,注重地图定位。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根据需要明确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海陆位置、轮廓,进行及时定位。引导学生的时候可以按照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进行分析,例如在气温的垂直分布图中可以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x图,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可以按照沿海到内陆的顺序,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可以按照以海洋为起点的逆时针方向读图。再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类型地图,对气候、地形、风带等自然要素进行分解。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现象之间找出内在的关系,找到本质的联系。例如对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经济发展、政治等因素进行解析,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2.结合热点新闻,提高学生地图学习兴趣。热点新闻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这些素材可以和地理学科相联系,是我们地理教学中的“活教材”。在课堂中我们在强调地图重要性的时候,就可以把叙利亚军事冲突作为热点导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之前英、法、美、俄等多国会在叙利亚问题上插手呢?为何现在的叙利亚还是不安宁?学生必然会产生疑惑。为了使学生们明白这场战争的意义,我们可以拿出叙利亚地图,让学生对叙利亚这个国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对叙利亚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进行识别之后,也就知晓了这场战争的意义:一些强权国家为了推行自己的国际霸权主义,为了储备战略资源,强行干涉叙利亚内政。地图教学和热点新闻相结合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地图的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们要寻找学校所处的位置、规划如何建一条公路连接学校和火车站,学生会充分利用地图,对公路的走向和选址提出自己的意见。可见兴趣的源头在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与实践相联系的地图教学一定会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渴望。
3.进行略图速画,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高中地理地图学习主要是识图分析,教材中的地图有时候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如果教师边讲边绘,能够将重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很多教师热衷于多媒体教学,但是往往忽略了自身的绘图能力,学生更是丧失了对图应有的感觉。边教边绘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如果有一手绘图的绝活,学生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老师的钦佩,进而带动学生去动手绘图。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获得了对地图的感知能力。
教学中教师也要精心设计略图,有时候略图所起的作用比挂图和多媒体展示还要好。例如在记忆某些国家的位置、地形、轮廓、河流的时候,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略图的展示,学生们便可以一目了然,也方便他们的记忆。我们可以将国家轮廓画出,让学生对照课本填充各类海洋、河流、气压带、风带等。学生们经过一番圈圈点点之后,对相关国家的各方面情况都会有所掌握。这需要教师有娴熟的绘图技能。
4.图例想象,锻炼学生综合认知能力。善用地图是我们高中地理地图认知能力训练的关键。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张地图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填写,一方面可以增加地图使用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填图的乐趣,学生们在填图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记忆。一图多填的好处还在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让学生多维度、多方位、多层次、综合性地处理信息,进而提高综合记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一图多填的基础上,学生们要掌握一定的地理专业词汇,对于各类型的地图标注符号进行记忆,并且对于相似的图例要进行联想,想象这些事物出现的位置、范围、原因等。例如,在看到湖泊的时候要想象为聚水的洼地,从颜色上可以区分出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并根据地图中标注的等深线分颜色进行标注;在河流流向方面可以联想到它是内陆湖还是外流湖,联系周边的气候、植被、地形等因素想象这个湖泊的成因;对于风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看等压线之间的压差。
地图教学强调对学生综合、概括、发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图像中创造性地获取知识。例如我们在“冷锋和暖风”教学后要求学生绘出冷锋和暖风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学生通过自己绘图,发现冷锋雨是从暖气团一侧下落,暖锋雨是从冷气团一侧下落,冷锋表现为锋后雨,暖锋表现为锋前雨。从这一点引出“冷锋过境有降水,暖风过境天气晴朗”。
总而言之,在地理地图教学中教师要身体力行,用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图和用图,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参考文献]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讲实验”绝不能替代做实验
现在很多学校物理实验的教学中,都存在着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不管是课堂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以下问题:
(1)以黑板实验代替真实演示实验.没有实验器材,仅仅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完成一次“讲实验”的过程,而不是“做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走马观花.很多情况下教材要求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只是当作一种教学的任务.很多学生对实验也仅仅视为一次游戏而已.实验前不预习,实验后不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相当多的教师认为,是否开展学生实验对考试中的实验考查没有多少影响,不做学生实验而仅通过不断的练习强化,照样可以让学生得到高分。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创新和探究意识
物理实验不应只有验证和巩固知识的作用,还应当有第三种作用,那就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国情,全国都在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正是一种有效的载体和途径。设计性实验包括探索性的实验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学生自主的思考和进行方案的设计。比如进行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这个实验,教材上提供的方案是利用单摆和它的周期公式来获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别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这就是一种所谓的设计性方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教师连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没有很好的开展,更不用说设计性的实验了。
学校要配备实验专职教师,开设实验技术课
物理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物理实验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向学生介绍常见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但由于受教材进度和课程设置的制约,不可能在高中教育起始阶段就将高中各阶段的实验方法和仪器都介绍给学生,这大大制约了设计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因此,学校有必要配备专职实验教师,从高一起,就专门开设实验技术课,向学生集中讲授物理实验常用的思想和方法,并介绍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先于教材、先于理论课教师授课的进度,就开展各类探究性实验。
加强对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的改造,补充探究性实验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学生实验共有20个,其中学习仪器使用方法的实验有4个,知识应用型实验有12个,而验证性实验只有3个,探究性实验只有1个,这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将知识应用型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即不要用现成的知识去处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而是要让学生先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能够从中发现什么,总结出什么规律,分析自己得出的结论与我们学习的物理知识是否一致,从而探索出物理规律和发现物理规律适用的条件。比如,将教材中已经删去的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重新添加进来,让学生从实验中通过自己的观察认识电磁感应的规律,并总结楞次定律,定性总结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引导学生探究,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学生探究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探索性实验。应利用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课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做铺垫,设计问题时充分渗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独创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实验本身具有发散成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探索能力,具有进行探究的价值,这一类实验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这类探索性实验必须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在观察现象和变化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释物理现象,归纳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现在的物理教学常常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乏味枯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把科学的理论与生动而丰富的实际联系起来,以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实验,由学生探究、解释。
关于什么是教学设计,当代教学设计大师加涅在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说道“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全面系统的分析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得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更好的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实现教学目标。作为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学设计一直是落实课程中高中地理教学理念最为基本的条件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学媒体、地理学、传播学、以及现代学等相关技术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来对地理教学中的需要和问题进行分析,对解决方法进行设计,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对解决办法进行试行以后,对试行结果进行评价,并且在进行评价这一重要的基础上对课程中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进行改进的一个系统过程。
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地理教师课堂设计难以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改以来,虽然高中地理教师都尽自己所能的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大多数教师都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中难免会有传统教学方式占绝大多数的现象,从而使其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实践难以适应的问题。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规律一节时,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可能仅仅是解读一下课本内容,或利用PPT模糊的解读一下课本内容;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以及赤道的运动轨迹图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迹图,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能会使其教学任务得以完成,但是却没有充分利用“三维教学”的教学方式、没有完全的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以至于使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中没能在脑海中形成清晰地地球运动轨迹,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就是高中地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下的理论知识不充分,运用新课改教学资源的手段不健全。
2.2地理教师课堂设计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参与
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喜欢把老师讲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而不愿意去参与到老师教学活动中。和老师一起去寻找地理事物形成、发展、分布的规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产生这样三种学生:努力记笔记的“学习派”、得过且过的“中间派”以及从不学习的“捣乱派”,他们大多数都有一个特点:不太愿意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以至于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进度。
3.如何解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3.1如何使地理教师课堂设计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改以来,学校为了使教师更好的按照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方案,就需要重视对地理教师进行关于新课程改革后地理教学知识理论的有效培训,进行知识更新,以使其形成完善的地理学科内容体系,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努力改变地理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设计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师理论知识的培训更新时,还要注重对地理教师运用新的教学资源的培训,使地理老师能够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力求使教学内容图像化,例如:利用“地球公转演示仪”或自制活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将黄赤交角的变化用共面直线来表示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地地理图像,明确地球运动规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地理教师课堂设计如何引起学生的参与
高中地理涵盖了自然、人文、区域等的大量的专业知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可能会产生恐惧意识,更有甚者会丧失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更不要说对地理教师课堂设计的响应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抽取了几个学生,很慎重地告诉老师,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八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而且他们比其他学生具有“更显得幸福”、“求知欲更强”等倾向。所以,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去夸奖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且试图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伙伴,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或者用地理实验来论证这些观点的正确性,宽容学生的错误并且委婉的给与正确的指导或纠正,这样就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处在被动的地位,而是一个和老师相互平等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增加和老师的交流和互动,积极思考、回应老师的提问。
4.结论
关键词: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地理属于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探讨的地方比较多,其也是高中的一个难点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攻破学科中的难点,高中地理教学就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课程特点、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辅助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传统角色,形成了“双主体”的课堂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突出了老师的课堂引导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充斥着高中地理课堂,老师不断创新,以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但是取得的效果甚微。地理课堂出现了投入与回报成反比的状况,这引起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为了改变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投入低产出状况,导学案教学模式被引入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提供了心理依据。该理论提出,有效的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环境。其次,合作学习理论为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现在课堂中提倡适应合作学习,美国著名的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就指出:“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这就表明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了完成同一目标而进行合作,它比较注重老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而不是领导作用,强调师生之间应该进行良性的互动。因此,该理论为实施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合作学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二、设计高中地理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的基本原则有四个,它们分别是:指导性原则,就是在导学案中一定要体现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在导学案中体现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些具有指导性的内容。层次性原则,就是所设计的导学案一定要有难易、主次的科学划分,让导学案更有条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理解。探究性原则,就是通过对课堂内容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生活化原则,就是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一定要使内容与生活实际贴近,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导学案之中。
三、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学生课前自学环节
老师一定要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本内容,结合导学案中的预习策略进行自学,让学生提前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对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老师课初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在课堂的前几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全部检查、个体抽查的方法,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以充分了解学生在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课堂上讲课内容的主次。通过检查的形式也可以督促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3.课中合作探究
老师通过检查学生导学案中的预习状况,了解了学生的问题所在,那么就应该进入解决问题的环节。在这个阶段,老师要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4.课末老师评价反思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小测试,出一道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解题,通过学生的解题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由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最后老师反思导学案存在的缺陷,学生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助于下次课堂更好地进行。
5.课后作业拓展巩固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所以,在课堂最后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对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也符合地理教学的教学特点。虽然导学案教学已经被大多数的高中地理课堂所运用,但是其适应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老师深入钻研地理课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再经过参考各种教参对导学案的设计以及老师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对导学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因班制宜,因材施教,可以让导学案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探究,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学模式
前言
高中地理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它更加注重课堂的实践性,这就要求高中地理课堂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可以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效率。由于高中地理课堂与实践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解放思想,从生活中来获得地理思想。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老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堂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地理课堂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模式的三大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对于学案设计者来说,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要依靠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足够多的时间以及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以及动脑,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设计以及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以及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完善学生的构建知识体系。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最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2灵活性原则
由于每一节教学内容不同,此时的学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能够使得学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并且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案。
1.3探索性原则
学案教学的目的要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地理的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从而可以使得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在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培养学生分散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2、在实施“学案教学”模式中,设计以及编制学案起着核心性的作用
在设计以及编制学案的过程中,每一位地理教师要对地理教材、地理大纲、高考试题以及练习册进行认真研究,并且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便于教师查找到相关的材料。学校要在提前一周及时组织教师集体进行备课,然后学校要安排相关的负责人设计以及编制学案。在设计以及编制学案的时候,学校要不断强化地理老师的责任以及合作意识,不断加强教师之间的分工以及协作,从而使得学案向着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实用性的方向发展。
在设计以及编制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案,逐渐形成与本学校自身情况相符合的学案模式。在地理学习目标中,主要包括了学习目标、学法指导以及学习程序这三个基本地理学案模式。
在地理学案的学习目标中主要包括了双基内容、锁定重点、突破重点以及对接高考这四个方面,并且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相关的目标整合出来。在设定学习目标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以及是否将双基内容落实到位。与此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要通过图文来转换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联系高中教学要求与实际,而且要让学生知识学案中的哪一块内容是基础内容,哪一块内容是难点,哪一块内容是重点。
在“学案教学”模式中,学法指导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课程的要求以及具体学情来确定学法指导,与此同时也要根据学生学习地理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法指导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使得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学习程序主要包括了:学生要不断调整自身的心态、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学生之间共同探究、建构完善的体系这四个部分。在学案设计过程中,这四个环节是一个核心部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每一条思路明晰,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设计“调整心态以及引领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要创设有趣的情境,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整个学案中,“积极思考,共同探究”是一个核心部分。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将教学内容的导向性以及可操作性体现出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从而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对于一些重点内容,教师要设计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摘引一些重要的资料,不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体现出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不同的问题,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施“学案教学”模式,科学以及高效的使用学案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学案的导引功能,并且教师要督促学生按照学案的教学目标来看书。与此同时,通过学案可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案中的地图资料来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教师要收集一些反馈信息,并且要及时分析以及总结,在完成这一项工作之后,学校要安排全体教师研究谈论其中的问题,反思学案中的不足,通过谈论不断改进学案,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得教学模式得以改进,而且有利于完善地理学案教学模式。
结束语
通过“学案教学”不仅使得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案教学”的模式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从而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秀丽.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J].魅力中国.2009(25)
[2]. 吉斌.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品牌(理论月刊).2011(02)
[3]. 张新建.新课标下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及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2)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物理教学对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利用好实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作为物理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为了省事,往往不去精心设计实验甚至不做实验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这种做法极大的削弱了同学们对物理的兴趣,弱化了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当然也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就物理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努力创设实验教学的环境与氛围
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才会感到真实、有用和不空洞。因此,我们建议创设开放式的课堂和实验室。教师应该做好每一节课的组织、引导、指导工作,在学生出现困惑时给予必要的指点,在学生得出结论时给予引申、小结、和传统课相比,这样的课堂要倾注更大的热情,也需要有更高超的教学艺术。
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研究问题的方向,要比给出结论更重要。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虽然学生有初中的物理基础,但他们对这个问题本身的研究过程依然是模糊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伽利略的逻辑推理为起点,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再引导学生利用两张小纸片为研究对象加以研究,当其中一张纸揉成团,另一张纸平展,会引出阻力的悬殊问题,再通过师生的讨论,推理得出真空管中羽毛和金属片同时下落的结论。实践证明,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巩固,是理论知识还是动手能力,是对事物的判断还是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只要学生是主动参与的,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
对高中使用的基本仪器,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两种要求:一是能独立正确使用;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使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将每个实验认真分析后,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的能力。
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促进实验技能熟练化;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编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重点的学生实验分布更为合理,基本操作和典型实验、技能实验和知识巩固性实验、课后家庭小实验互为补充。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实验教学多属于“输入式”教学,其特征是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注重“讲”实验现象,或者只是演示实验,从而推出实验结论,而忽略了学生“做”,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我们的实验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以任务为途径,以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为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将有关实验资料呈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有关方法对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和类比,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实验、探索和研究等的活动,总结出物理规律。这样,充分发挥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使师生关系得以优化,教学效益相对高一些。
四、把物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
当前物理课程改革更加突出实验教学,要求实现实验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加快物理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把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可利用视听资料、网络资源等加强实验教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优势,又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实验的不同环节,多媒体技术都可发挥独特的作用。
五、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课外小实验就是用一些极其简易的器材来进行的实验。既能就地取材、化废为宝,又能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通过做中学,提高他们独立实验的能力,使其充分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仔细观察和体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来龙去脉,体会到深刻的物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