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5:02
导语: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工电子技术在机电类学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电学相关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但是对于高职高专类的学生,底子差,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本课程主要特点是内容涵盖面广、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学生,需要教师充分对课程理解,消化,通过具体例子分析,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大量的学者和专家对高职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展开[1]。根据个人授课经验总结,电工电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学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备学生,讲好课,多总结。
明确教材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容和要求、研究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很重要,但是研究所授学生的心身发展特点,相关知识面和智力基础也是同样的重要的,以前在更多文献里关于教师如何备好课讲的很多,但是如何备好学生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在一个班级里,有反应快点,反应慢的,有自学能力强的,自学能力弱的,要每个人学生做到能懂,无疑对教师是一个考验,所以备学生就显得比较重要,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比一般本科院校的要差一点,这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
怎么讲好课,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认真的组织;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做一些比喻性,对比性的较强易懂的例子以及结合实物挂图等形式[2],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正确评价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要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自豪。例如我们在讲授二极管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的时候,好多学生容易含糊。首先二极管要导通,导通的前提是正向偏置,电压达到所需开启电压才导通,导通后二极管上才会有一个正向压降。学生容易把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搞混,教师就可以通过举一些相似的例子来比较记忆。
总结,顾名思义,就是对所做做教学进行总体归纳和全面概括的具体结论。一般情况,在每一章节学习完成以后,学生很难自己把学习的知识系统的连贯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给于一个正确的引导。教师在总结中可以利用一些对比、类比的方法,找出异同点。比如在放大电路讲授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分压式,固定式及射极输出器的的静态值,动态值的求法以及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放在一起类比,指出电路的异同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建框架,学概念,打基础。
好多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就一股脑的开始讲授新课,至于为什么要学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这门课究竟是讲什么的,好多学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开始上课的时候,没有必要第一堂课就开始讲课,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就像盖楼一样,先把建设大楼所需的图纸,材料,资金等必须物品准备好,这样盖起楼来,就可以得心应手。就像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可以细致的把这门课程先分为电工技术部分和电子技术部分。电工部分我们可以分为电工基础,电路分析,安全用电;电子技术部分可以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新型电子技术部分。每个大的框架,结合具体生活的例子在给学生仔细剖析,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电工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框架,要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怎么样去学,怎么样才能学好,以消除学生在高中时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更好的投入到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实用。
三、重实验,多实训,勤练习。
电工电子技术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技术比较强的课程,理实一体化,培养学习听、看、做、记、想的能力,更有助于调动和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彻底变革原来的实验内容,提升基础实验的内涵,在验证性实验中渗入“探究型”内容,加强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完成一定的应用创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教学变为由理论通向工程实际的桥梁。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综合情况的处理能力。为此,可以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规划为3个模块。即:基础训练模块、综合设计模块、应用创新模块,然后根据每个模块分配具体的合理的时间。在每章课程结束后,安排一个小实验,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其中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使“教”,“学”,“做”同时互补,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做晶体管简单测试的试验中,要用到万用表,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等主要电工电子器件,教师可以要学生要对比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然后从里到外,从简单到复杂,要求学生通过万用表测出各个元件的特点,并作出总结,另外在测量方法上也可以要学生验证二极管,三极管的主要特点。要学生体会到我们讲的理论和具体做的实验是一体的,更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知到无所不知。
四、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概念,不像其它工学学科,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或者实训看得到,好多时候只能通过抽象的想象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授课方法,更好的增加学生的理解力是教学者的首要工作,本文通过教学中三个方面的分析,希望能给电工电子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使学生能够热爱电工电子,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使电工电子技术不在枯燥,促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真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现状;改革;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部分先进的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有效应用,其中的电工电子技术就是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化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的普遍应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还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电工电子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研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一、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电工电子技术行业以及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经历的时间比较长,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电子产品,和电力有关的许多产品开始快速的发展起来,到20世纪后期,电工电子技术出现在各行各业,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一些传统的电工制造领域的应用能够促使电力生产、电工制造、以及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技术推陈出新,另外,电工电子技术与其他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产生了很多的新学科、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电工电子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的作用。当然,我国的一些电工电子技术和国外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然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工电子技术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变频器、PLC和中小型电机等新型的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以及生产设备上的广泛使用,这就使我国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紧紧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近些年来,电气工程自动化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愈发普遍,目前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领域已经在工农业生产以及商业运营等方面。在制造业以及生产领域方面,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负担,在商业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用使行业内部能够经常有互相交流和沟通的契机,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
电工电子技术是当今时代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所谓电工电子技术就是在机械设备的应用中,通过电力设备进行自动化的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技术更新更是日新月异。例如,我们正在使用的某款名牌手机,已经是下线产品,新一代手机已经正在生产线上,不久就将面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完成操作目标智能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无论是社会经济,科研,国防,制造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生活照明、吃饭问题、通讯、公交、医院等都离不开电工电子技术,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经济建设不可忽缺的财富,就像生物离不开水一样。
(三)现阶段电工电子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动化水平低,效率不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运用,就是因为其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但是我国现阶段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水平较低,效率不高,发展速度参差不齐,这对于企业来说并不能发挥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优势,也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要求的提高,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以及企业转型和升级的需要,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低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投入成本增加。电气工程自动化属于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其投入成本是比较高的。很多设备和机械需要根据企业或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应用对象进行量身定制,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但是现实情况是,对于这方面的投入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这无形中也打击了企业研发新技术的积极性,限制了电工电子行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技术的发展史没有止境的,因此这种人力、财力投入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对企业的效益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而现实的问题。信息传递不对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受限于各个行业的属性不同,在技术研发、设备设计以及生产方面的要求也不一样,而且这方面技术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属于机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尤其受到重视。很多企业在发展和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时为了防止行业机密泄露,往往是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建设,这样一来,就缺少和其他领域的相互沟通,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阻碍了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中的信息传递,增加了技术应用成本,也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
二、电工电子技术的改革创新的措施
电工电子技术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就必然要进行改革,否则,落后的技术和设备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电工电子技术要不断创新,合理利用最新的理论、最新的材料和技术,才能跟上时展的节奏,不断创新出新的电工电子技术,才能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服务。
(一)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电工电子技术改革的第一步是要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技术更新的速度惊人,因此,要重视电工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要使他们具备掌握和操作高新技术的技能,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电工电子技术人员一定要具有现代化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技术本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另外,还要具备改革和创新的能力,要能够虚心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电工电子技术人员还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不能固步不前,要不断去创新、探索,去研究发现新的技术。这样,电工电子技术人员才能走在技术的前沿,才能以最佳的姿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二)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那些自我更新快,恢复能力强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一般情况是相对非可再生资源而言的。我们见得最多的可再生资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对能源的需求比较大,加上一些非再生能源的逐渐枯竭,如石油、矿产,因此,为了保证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开发并制造新型能源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电工电子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水力发电、潮汐发电、以及核电等,缓解了能源枯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缓解了我国人口多、用电量大的问题。例如,我们江苏省盐城市就有很多地方利用风能发电,这就是电工电子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问题上最好的例子,另外,国家在很多地方建立了大小不等的水力发电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国家节约能源,为人民谋福利。
(三)电工电子技术在驱动领域的改革
电工电子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体现在交通驱动上最为明显。人了发明了蒸汽机和内燃发动机之后,很快就被应用在驱动领域。在资源越来越枯竭的今天,人们对驱动的利用有了新的想法,于是就出现了电能驱动。现在,与电有关的交通工具比比皆是,小到电动汽车,大到电力火车、以及最先进的磁悬浮列车等,都是电工电子技术在驱动领域中的应用。将来,我们要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发展技术,更加充分的把电工电子技术利用在交通驱动领域。
(四)电工电子技术的多领域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通讯、电力、电气等领域,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依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情,不断升级优化电工电子技术。由于电工电子技术涉及的领域较多,应用范围广泛,所以我们有针对性地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创新,使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赶上时展步伐。电工电子技术的创新和改革要及时更新技术,还要注重对专业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技术人员学习活动的重视,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还要加强技术人员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吸收和掌握程度,促进电工电子技术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将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这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对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逐渐建立形成独立统一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
由于目前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受到行业本身属性的限制,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内部的信息交流不畅通,信息不对称,以至于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内部也没有顺畅的交流沟通机制。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未来将逐步建立独立统一的电气自动化平台,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降低企业在使用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以及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成本,同时,借助这个独立统一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能够更科学、更合理的规划企业经验发展的方向和战略,实现企业的盈利和产业升级。
(二)产品创新开发
整个电工电子行业的发展速度是十分可观的,而受到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促使着行业的创新和进步以及对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提高。在未来,企业各单位对于电工电子方面的投入会不断增加,追求技术上的创新,以技术创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形成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逐渐摆脱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有效的提高我国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经济实力,实现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
(三)加强对科研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这种高技术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我国目前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发展并不是很先进,在技术和设备方面依赖国外进口。未来,该领域对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也会有更大投入,培养出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技术人才队伍,促进整个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和电子电工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四)数字化与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将会是自动化创新方面的重要发展方向即数字化技术,这种新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动态的整合,建立一个科学精确的数字化平台,实现整个平台的相通。
(五)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
为了实现行业内部各个方面信息的及时沟通,要逐步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的通用性,保障企业内部的监控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等各个方面数据传输工作的通畅性,企业的管理人员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以及设备的全过程监督,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
四、合理利用电工电子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重大,我们现在使用的小到手机、电脑、家用电器,大到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都是电工电子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舒适、快捷,同时还能够节省大量的生产力,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尽管电工电子技术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我们要对它的负面影响引起重视。电子产品如果使用时间过长会损害对我们的身体。具科学研究显示,长期从事高压电工工作和高强度磁场工作的人会导致体内细胞的病变,像目前的白血病和畸形胎儿的出现,都是电工电子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现在的中小学生,有的成天沉迷手机、电脑游戏,从而使自己的身心受到损伤,眼睛近视,学业荒废等。因此,我们要正确、合理利用电工电子技术,不要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尽最大可能的远离伤害。综上所述,信息化对于电工电子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其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促进电工电子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培养创新技术型人才,还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才能够不断提高电工电子行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潘高荣.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8).
[2]庞冬梅.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走向研究[J].时代农机,2014(11).
[3]向建国.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6(10).
[4]李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9).
随着工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技能教学对电工电子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生对于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开展积极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本文重点介绍了如何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中应用Multisim,通过这一软件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既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更强的实践操作意识。
关键词:
Multisim;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电工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性能,让学生具有基本的分析电路并且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维修电工电子设备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调试简单的电工电子装置。
一、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专业教学改革的需求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所以,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凭教师课堂上简单的理论讲授,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众所周知,理论教学不宜过多,枯燥的理论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同时,教师在不停地讲课的时候,学生会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缺少有效的互动,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另外,理论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视应用能力的院校来说,理论不能够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那么最终只会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在设计实验项目的时候,传统的讲授法也相对比较落后。
二、电工电子教学中需要引进教学辅助软件——Multisim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仿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就是通过建立所需要系统的基本模型,通过对系统模型进行测算以及代替测试进行研究,从而使系统的发展有一种更加先进有效的手段。Multisim软件是一家美国公司的产品,含有包括丰富的功能种类的虚拟仪器,界面操作比较简单,能够很好地辅助电子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其主要功能就是能够迅速画出相适应的模拟电路,但是不需要搭接实际电路,从而迅速进入计算机模拟分析阶段。经过验证的电路能够直接在工作实践中使用,有效避免了一些繁琐的实验环节。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该软件,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真实性,使其更具有时代感。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实验方法改革,使学生具有一个全新的实验技能,让学生对于电子技术课程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在综合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问题。通常,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优势,革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Multisim进行仿真实验,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三、Multisim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
Multisim是一款能够实现虚拟仿真实验的一种工具,在设计的时候直接进行实验,并且能够进行任意的修改。同时还能够运用各种电路设计实验,通过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再设计的时候讲解理论知识。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融合理论与实践。例如,在学习《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时候,通过使用这个软件,就能够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电路。借助这种方式,既能够让学生有效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保持积极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仿真对于讲解电路知识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通过仿真软件的运用,能够把枯燥的电路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的设计来进行学习,然后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对于电工电子技术有更深的理解,这样就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把仿真实验融入到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中,能够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有效保证教学的质量。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Multisim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寻求到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季艳 单位: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威,左月明,吴海云.基于Multisim的整流滤波电路仿真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1.1班级人数较多。大部分班级在45人左右,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只能顾及少数同学,大部分同学只能处于跟随的状态,学习效果较差。
1.2课堂时间有限。课时安排有限,加之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课堂教学推进缓慢,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吃力,仅凭课堂上的45分钟进行教学,如果班级有45个学生,教师进行逐个指导的话,每人才1分钟,学生能学到什么,可想而知。
1.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够,学习能力不强,只依靠老师讲授,不愿意去学,是当前普遍存在于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的问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容量较大,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而且有些内容层次较深。
1.4教学目标不能很好的完成。不少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而教育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相配合。
1.5学生的心理情况。因为大部分学生在此前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没有接触过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或者是根本没有学习过相关课程。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很差,这就使得学生从心理上、思想上对这门陌生的课程有了畏难情绪,觉得这门课是一门难学的课程,吃力的课程,结果就会有厌学的情绪,从而不能深入的学习,最后的不良结果就是学不好这门课。
2微时代下“微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来看,国内外对于微教学单元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课堂应用方面。
2.1从国内研究来看,吴玉龙在《“微教学单元”高职教学策略研究———以“知识点”和“技能点”》就针对高职科目中的微教学单元进行阐述。王世群在《“微波炉”加热教育--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一文中介绍了作者于实习期间在所处班级进行的微博实验教学活动。
2.2从国外研究来看,R.W.Lucky于2010年发表的“ToTwitterOrNottoTwitter?”,用情境导入的方式,介绍了微博教育前景。KellyWalsh在文章“100WaystoTeachwithTwitter”中则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总结他人的研究成果,列举推荐关于微博教育应用的100多种方法。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学者都是将微教学单元侧重于微博教学上。而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将课堂的微教学与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现代网络微教学相结合,更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
3“微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作用研究
目前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基本每部手机都正常上网,而且学生对于现代移动互联网平台工具的应用炉火纯青,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平台,把“微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教学与辅导作用有效的利用起来,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微教学单元:
3.1微课堂: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某一知识点,开展5~10分钟的针对性攻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展开学习。慢慢地,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课堂实施总结出一套更加适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生情况的教学方式。举例:5分钟时间,集中学极管的伏安特性,举一反三,深入渗透。
3.2微辩论: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开展3分钟微辩论,将学生分为正方与反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好胜心比较强,当被冠以“角色”的担子,他们会积极准备,认真学习,参与微辩论。举例:液晶电视与高清电视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3.3微实训: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上,我们就某一点知识,开展微实训教学。举例:就三极管开关电路实验为标准,让学生3人一组,组内进行实践训练。
3.4微竞赛:可以就某一电路设计或者某一知识点进行微竞赛,通过微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考核学生的知识,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日常竞赛不同,微竞赛的重点在于知识趣味性。举例:就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安装展开小组竞赛,既有组内合作,也有组组之间竞赛。
3.5微考核:在课堂上,就学生表现和教学进程进行阶段性考核,这样的考核一改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方式,随时开展动态考核能够让学生随时保持考核的状态。举例:针对二极管整流电路这一节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出一个整流电路的作品来,并检验其结果。
3.6微信圈: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强化学生与教师、专家甚至企业家的沟通,通过媒体来获取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也通过微信圈及时的对学生做出的成绩给予表扬,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和点评。举例:在13高职电子班建立微信圈,老师随时发出问题,学生也可随时和老师沟通。
4“微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研究目标
“微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4.1培养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通过微教学单元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改革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一改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4.2提高学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技能。通过微教学单元的构建,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技能水平等都有较大的提升,有效达到技能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问题,最后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能有效的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生产实践
1 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 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张亚婷.基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改革.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3).
关键词 教材改革 实验室 资金包干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器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资料显示,未来汽车就是“谷歌”和“英特”的天下。因此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学好电工电子专业尤为重要。
电工电子是机电学校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几乎各专业都要学习,尤其是汽车维修专业,如果电工电子专业学不好,直接影响汽车电器方面的学习,而汽车电器是汽修专业必修掌握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相当重要。现在汽车故障多发部位是汽车电器,机械方面比较少,所以汽修专业必须花大力气将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搞好。那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呢?
一、应该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
电工电子这门课抽象难懂,现在的教材理论内容比较深奥,如果没有扎实的物理电学方面的基础想学好这门课程真的好难。而我们学生的入学成绩告诉我们,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教学,最终的结果是:教师累,学生受罪。典型的例子就是,2012年8月30日笔者搞一次新学期开学公开课,该课程是建立在电工电子的基础上开设的《汽车电器原理与检修》,我在引入课题的时候,提问一个极简单的问题,电阻和二极管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的回答让我很尴尬,全班没人答出,我拿出电阻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全班同学都乱猜,这个结果让我想到,学生学完电工电子等于白学,一点也没掌握,如果学过了不能用在实际生活中,那学有什么用?看到这个结果,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起来呢?
课改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是理论水平低,动手能力强。将书本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实验课,让学生在愉快的动手中体会每一个元件的作用, 体会每一个单元或者项目的主题。将被动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变成自主探究的形式。比如组装一个万用表,让学生体会到电阻的作用,在用到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时,体会到二极管的整流作用。传统项目组装一个收音机让学生学习到三极管极性判断,三极管的放大、检波等作用,通过组装过程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了“顽题”,体会到了“成就”,从中学时的一个个挫折,到有所收获,学生逐渐找到了自信:原来电工电子并不难!通过一个个的实际训练比老师讲千遍万遍的理论要强上百倍。
课改最重要的是教材改革,教材不宜太难,针对性要强,能够为专业课服务,能为就业服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他们重点是应用,不是研究,所以各级出版教材的部门不要追求教材的文字数量,一个章节究竟有用的是多少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教材学生一看就 “头疼”,老师看了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要把教材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老师讲完了,学生也忘完了,其实当时也没有学会。因此教材必须要加以改革,教材要让企业人员参与编写,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专业课用到的,能在实际生产中用到,没用的东西不要,复杂的理论是大学生学的,中职学校的教材不要用高等学校的教材简化版,要有一本针对性很强的才可以,校本教材就是很好的例子,可惜现在的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没时间编写,只能在原有教材上删删减减。
二、装备一流的实验室
有了好的教材,条件好的实验室是必须的,要有针对性较强教学设备,设备要与时俱进,能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配备专门的实验桌椅,实验仪表、仪器,要有专门人员管理,将上课所需材料准备齐全,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先查阅资料,准备理论内容,然后动手实训加以验证。比如汽车电器里面最重要的是发电机,没有发电机现代汽车将无法工作,发电机的电路,发电机是怎样工作的,发出的电是什么电?当然是三相交流电,那么汽车用到的电是直流电,三相交流电怎么变成直流电的?如果实验室有相应的设备,那么这门课的自主探究就形成了,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再也不会是老师课堂上忙于管理,学生不愿听,听了也不懂。
三、素质好业务过硬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是教好这门课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定期到企业 “充电”,给教师搭设成长平台,尤其是年轻教师,每年至少派出去一到两个月,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与有经验的技师交流、探讨,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知识,把握新动向,教师讲起来有底气,学生听起来才劲头十足。
四、首次提出课程经费包干制
大胆提出一个想法,老师是该课程的主体,只有教师 “导好”,学生才能 “演好”。学校应该相信教师把自交给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行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能采用经费包干,把经费给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老师,由老师来决定购买哪些实训材料。利用假期,教师对该课程进行经费预算,需要哪些设备?哪些耗材?该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购买器材和设备,所购物品必须为本课程服务,期末对该课程学习效果进行测评。这样任课教师就会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想方设法,教师“投学生所好”,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那么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有了好的教材,切实可用的针对性强实验设备,再加上资金的保证,坚信电工电子抽象难教、难学的现象会得到改观,人人都爱电工电子的局面将会到来。
参考文献:
[1]吕爱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论文摘要:介绍了基于能力培养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材编写思想,从教材结构、教材内容两方面说明了教材改革的方法,以满足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需要。最后,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教材的特点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机电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实现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学的基础和保障,需要对教材进行改革。
一、《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材定位与编写思想
教材定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主要面向三年制机电类高职学生,面对加工车间维修电工、机床操作工等职业岗位。
“夯实基本理论,着重技能培养”的教材编写思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教材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于一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必须进行技能演示;学生不仅要动脑“学”,还必须动手“做”,“学”与“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2)采用模块结构。根据维修电工、机床操作工等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了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电动机等9个模块。
(3)通过具体教学任务进行驱动,按照“认识—了解—熟悉—应用”的认知规律组织教材内容。
(4)明确每个教学任务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应用目标,以“应用”为主线,通过“应用”引出相关知识,通过“应用”训练学生技能,通过“应用”设计相应的讨论、思考、操作、练习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或检验目标完成的情况。
二、教材结构
教材采用模块结构,通过分析加工车间维修电工、机床操作工等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分析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确定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电动机、电动机的基本控制、二极管与简单直流电源、三极管与基本放大电路、数字电路、安全用电与节约用电9个模块。每个模块由从易到难的多个教学任务组成,以变压器模块为例,其教学任务体现在四个方面。
任务一:了解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的应用、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任务二:熟悉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任务三:应用变压器,包括电力变压器、小功率电源变压器、多绕组变压器和互感器的原理、工作特点与使用注意事项。
任务四:检测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使用前的检测和小型变压器的简单故障检测。
每个教学任务中,又包含学习目标、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及讨论、思考、练习、操作等项目。
三、教材内容
1.教材内容遴选
教材内容主要根据加工车间维修电工、机床操作工等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遴选。
强调课程的实践性。改革后的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技能训练内容,包括“通过测量电阻检查电路故障”、“测量电功率和电能” 、“室内电气照明电路”、“小型变压器的简单故障检测”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维护”等项目。
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教材增加了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相关内容,在直流电路模块中安排了“熟悉直流电源”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了解铅酸电池、氢镍电池、锂电池等直流电源的特点,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动自行车、数码相机和手机等设备中的电源。同时,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增加了“日光灯电路”、“电热毯电路”、“电饭煲电路”,在电动机模块增加了“电风扇电机”、“洗衣机电机”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突出课程的应用性特点。
关注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改革后的教材在“电动机控制电路”部分增加了“变频器及变频控制电路”,在“开关”部分,增加了照明电路中已经普及的各种漏电保护开关;在“节约用电常识”部分,增加了“LED灯的高效节能照明技术”以及“高效电动机”、“远红外加热技术”等内容。
2.教材内容分类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两大类,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通过相应的练习和操作题进行巩固、训练。
如模块一的“任务三:熟悉直流电路中的负载”,知识目标为:了解电路中负载的类型及特点,熟悉直导线电阻的计算,熟悉电路的三种状态与特点。知识讲授的重点是:了解电阻负载的特点,计算直导线电阻。
技能目标为:熟练使用万用表测电阻,正确应用伏安法精确测量电阻。技能训练的重点是:掌握万用表测量电阻的一般方法,通过测量电阻的方法检查电路故障。
此为,教材还安排了一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如在“熟悉直流电源”任务中,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锌锰电池、锌银扣式电池、铅酸蓄电池、氢镍电池、锂电池的使用注意事项”;在“熟悉直流电路中的负载”任务中,要求学生“观察导线、白炽灯、电炉、电阻温度计、标准电阻和电刷,了解它们的导电材料及相关知识”;在“计算电功率”任务中,要求学生“观察电风扇、电灯等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说明其意义”。
3.教材内容阐述
教材内容阐述尽量做到简洁、通俗、易懂。摒弃了一些抽象的说明。同类教材中,常通过电荷的移动定义电流,通过电荷的聚集定义电压、电动势和电能,由于电荷看不见,又不方便测量,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改革后的教材摒弃了这些物理定义,改为通过仪器或仪表测量的办法判断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根据机电专业学生的岗位特点,在介绍单相交流电源、三相交流电源时,直接从电源插座接线进行说明,略掉三相发电机的结构和对称电动势的产生等内容,避免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懂得计算复杂交流电路,但却分不清二孔插座与三孔插座的区别;能够熟练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却不懂得使用验电笔的问题。
删除了繁琐的理论推导,减少了重复的分析与计算。教材删除了磁路的基本概念及磁路计算,改为直接介绍变压器、电动机等设备,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省略了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等半导体基本知识的介绍,直接从PN结开始了解半导体的特点及应用,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教材篇幅,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介绍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时,重点介绍计算思想与方法,具体计算过程放在简单直流电路和基尔堆夫定律内容中完成,避免了教材内容的重复。
四、教材实践
自2008年开始,在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开始尝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编写了满足改革需要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已经于2009年4月正式出版。收集相关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得知,大家对教材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1.教材的优点
(1)教材结构合理,以任务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形式新颖,可操作性强。
(2)引用了大量学生常见的或是容易理解的实际应用案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每个教学任务后安排了“议一议”、“想一想”、“练一练”、“做一做”等内容,能够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与同类教材每章后单一的练习题相比,巩固更加全面,使用更加方便。
(4)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或“边做边学”,“边学边做”,较大程度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2.教材的问题
改革后的教材在使用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少数教师出现了抵触情绪。改革后的教材将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要求教师不仅熟悉教材内容,更要熟练相关的技能操作。教材引入了变频等新技术、漏电保护开关等新设备以及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相应地,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2)提高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改革后的教材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于理论,以“适量、够用”为原则,因此在系统性、完整性方面有些欠缺。对于从小习惯了“应试教育”的“保姆式教学”的学生,有些不容易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安排一至二本辅助教材进行弥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此外,教材安排了一些自主学习内容,也需要学生进行配合。
(3)实验室、实训室负担加重,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行。改革后的教材是为了满足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编写,大部分教学在实验室和实训室进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只能“小班”教学,相关实验室和实训室安排非常紧张,经常在下午7、8节或周末都需要开放,仪器、设备疲劳工作的现象严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生产实践
1 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转贴于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 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1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专业认证机构对高等学校相关专业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达到既定专业最低标准的资格认定[1-3]。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确认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质量标准要求,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课程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具有重要的位置。《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电路理论、电机学、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四门电类专业课程的综合,以培养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等领域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是高等院校许多非电类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毕业要求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在福建工程学院许多非电类专业均有开设,在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了进一步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需要对该课程进行适当改革,探索出符合时展,满足各专业认证标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
2《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在各个专业参加工程教育认证之前,我校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授课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学大纲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各专业自身的特点。由于不同专业对学生的毕业要求不同,而该课程在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中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因此有必要按各专业的要求取舍适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应用,补充贴近各专业的新知识。第二,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没有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目前上课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借助于PPT传授知识为主,考核方式上虽然改革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但是平时成绩的构成仅仅由作业、考勤和实验成绩为主,还不够科学。第三,实验内容简单,实验技能有待加强。实验项目大都是固定的验证性实验,大都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仅体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下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3.1科学制定教学大纲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需要引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首先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简介中罗列出体现该课程支撑的对应专业的毕业要求。其次在课程的基本要求中细分出该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并归类出各个知识点与毕业要求的一一对应关系。然后需要对各个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分解,以及评价指标点达成度的知识点的权重进行规定。为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随课程设置的实验项目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选修性、综合性以及设计性实验项目。总而言之,在教学大纲中要能充分体现出课程对各个特定专业的毕业要求的支撑。
3.2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通过福建工程学院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电工与电子技术》网络课堂;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观念[4]。将《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划分成上百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录制10-15分钟视频,上传至对应的章节,并标注重点难点;同时对每个知识点配套对应的复习题。每个章节还设置相应的章节作业题,以检测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应的作业。第二,引入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5]。在课堂的引入方面,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解电路的暂态分析时,让学生讨论汽车发动机的点火原理。学生大都答不到点子上。然后再简化出汽车点火电路图,让学生思考开关断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解释原因,因电流不能突变,电感两端瞬间感应高压而在空气隙中产生火花或电弧引燃了油料[6]。第三,引入多种考核机制,形成完备的学生评价体系。在考核方式上,考核结果可由平时考勤成绩(10%),网络课堂小测成绩(10%),实验成绩(15%),阶段考试成绩(15%)以及期末理论考试成绩(50%)等组成。这样,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注重了过程培养,提高学生工程规范意识,符合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理念。
3.3持续改进机制
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建立“评价-反馈-改进”反复循环的改进机制,能够持续地改进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始终与持续改进的毕业要求相符合。具体地,课前学生通过在线课堂预习,并完成预习测试;教师对预习测试结果进行评定,形成预习教学目标达成度反馈;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反馈预习问题,进而提高每个学生的目标达成度,对偏离目标达成度的学生进行及时纠正,保证教学质量。课后学生可对授课内容与形式进行评价,形成教学内容达成度反馈;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课堂再设计,进而提高授课质量,实现持续改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