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生命健康监测

时间:2023-10-08 10:25:03

导语:在生命健康监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命健康监测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

近年来建筑物不断被破坏,除了火灾、地震,人类的粗制滥造等结构性健康问题也是其元凶之一,如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中央电视台电视文化中心发生火灾、上海“楼倒倒”等事件都是我们所了解的。建筑物的健康问题给人类施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能影响到生命健康安全。楼房因为健康问题发生灾难的事件屡见不鲜,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影响了人们的幸福生活。因此,为高层楼宇做一套健康监测系统势在必行,以减少不必要灾难的发生,减少国家的建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再受到威胁。

1、高层建筑健康监测

众所周知,物联网技术是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是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技术的载体是无线传感设备、无线射频电子标签、处理器等,依据是一定的传输协议和云计算技术,传输方式分为有线形式和无线形式,最终的实现结果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与互联网相互连接,实现先进的智能化监测、识别、通信、定位、跟踪、管理、监控等功能。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楼宇中是现在的热门话题,这也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住房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健康安全的住所已是人们的必需,带有物联网结构安全监测系统的楼宇也就成为了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物联网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在时间上不能再耽搁,应该尽早着手进行研究,以便及早对楼宇健康和一切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测,真正做到让建筑业“健康”成长。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是最近几年研究出来的一种新无损检测技术,它根据结构改变部位传输的数据对工程结构进行监测识别,包括材料特性的改变、结构体系临界条件的变化以及结构的老化等,工程结构的改变会影响结构的可靠性。结构的健康监测是根据传感器对结构信息实时收集来的数据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对结构长期进行监测可判断其是否能够继续完成它的“使命”。

结构监测系统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应力性监测、倾斜度监测、温湿度监测和烟雾浓度监测四个监测项目。

应力性监测主要针对的是主要受力较大的结构部位,应力是指由于受力而产生的形变,如果结构不足以支撑荷载而产生过大形变便是潜在的危险。因为近些年地震频发以及“豆腐渣”工程逐渐增多,应力性监测便显得尤其重要。建筑物的倾斜度通常是因为受到了较大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但是也不排除盲目施工的楼宇等原因。倾斜度的监测主要是监测建筑的倾斜角,检查监测结果是否在安全倾斜范围的标准值内,得出的结果反映给健康评估系统,然后做出楼宇健康评定等级,工作人员根据所评定的等级来采取相应措施。近些年来火灾频发,对室内温湿度的检测必不可少。室内温湿度监测可以准确的显示出建筑物内的环境环境状况,对预防火灾的发生有重大作用,把监测楼建筑内温湿度的结果与温湿度标准值进行比对,然后评定结果传给健康评估系统,做出评定。烟雾浓度监测与室内温湿度检测有相似地方,烟雾浓度监测主要是对发生火灾后对室内烟雾和可燃性气体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做出评定,以便疏散处于危险的人员。选择合理的监测系统来有效的监测建筑当时的工作状态,如果选择不合理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传感器系统及其优化布置

健康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监控中心、数据管理系统和健康评估系统。

传感器系统除与物联网健康监测系统构架的第一层,是最基础的设备,所以要合理的采用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

传感器系统是相当于监测系统的经络,由各种测试结构特征和周围环境的传感器组成的,可以监测到荷载(地震荷载,风荷载等)、结构的动力静力特性、结构相应(位移等)和温度等变化。传感器系统将收集到的周围环境的变化传递给数据采集系统,然后数据采集系统把这些变化以数据的形式传递给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变化是否会对建筑物有所损害,最后把分析的结果传递给数据管理系统,得出的结果反映给健康评估系统。如果系统显示建筑安全,监测系统直接进入下一次的监测,否则将会发出危险警报信号,提示人们危险的到来,如果发出的信号是有安全隐患,那么就需要工作人员定对隐患进行评定以此来消除隐患,结构检测系统以此种方式来预防灾难的发生。

传感器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换能元件,它把监测到的信息转换为信号传递给下一层,所以要正确合理传感器,防止传感器应用于不适应其本身功能的环境,浪费不必要的资源。传感器有振弦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

在结构健康观测中只是传感器的种类数量选对了并不能够准确检测出“病症”,还需要选择正确的位置来布置传感器即传感器的优化布置,传感器布置到位才能有效地监测环境的改变,增强监测可靠性。对于高层建筑为了保证获取足够的数据,所以在实际监测中要布置多个测点。传感器的优化布置原则主要包括识别误差最小准则、基于能量的准则、可控度/可观度准则、插值拟合准则、模型缩减准则等。

传感器是活的结构变化信息的中介,因为传感器选择合理、布置合理能够准确获得结构变化的数据,这样可以根据获得的数据来判断结构的安全性,这样可以根据数据来判断结构的安全性和面对灾难采取正确的措施。

国内外建筑发展及健康状况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房地产业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所以监测建筑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结构健康监测这项研究得到了技术人员的高度关注。许多业内外专家已经对建筑的健康状况做过综合评估,其中就包括建筑的应力性、倾斜度、

温湿度、烟雾浓度等方面的健康状况,他们研究的内容大部分来源于工程实践,研究取得进展反过来应用于实践,如此反复,才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几年来,国外建筑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根据调查显示单单是建筑面积就占了地球土地的一半,随着国外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他们对住房住房条件不断提高,建筑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它的两面性的,这些国家建筑发展迅猛,与之一起来的是能源的不断消耗,出现了能源危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更是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值得思考的是,他们发展起来的建筑没有先进的健康监测系统作保障根本无法确保建筑的健康。

本文在建筑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利用物联网技术来监测楼宇“健康”问题,物联网技术能够能够从含有干扰和噪声的传感器数据中准确提取楼宇的实时信息以来判断建筑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此最大化的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技术早晚会完全应用到建筑物中,以来保证建筑物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孙鸿敏,李宏男.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研究进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03):92-94.

[2] 熊海贝,张俊杰.超高层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概述[J].结构工程师,2010, 26(1):77-78.

第2篇

关键词:健康检测 损伤识别

1 结构健康检测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各种建筑结构及生命线工程结构在他们的使用寿命之内的安全性。因此定期检测这些机构的长期超负荷载运行状态的安全性及在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后(比如地震、海啸等)的安全状况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关心重点。如地震海啸等重大之然灾害发生后,立即给出结构损伤状况的评估,可以为政府组织营救,及时运输救灾物质提供重要依据。由于环境恶化,出现了结构使用环境的变化,还有结构运行条件的变化,都会对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带来安全隐患,尤其一些重大的生命线工程,比如跨海大桥,拦河大坝等,对这些结构的损伤情况给出及时的预警,也显得十分的必要。

近年来,公众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场及时的检测技术也普遍受到重视,检测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质量评价。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迫使一些新技术的不断产生,这也要求检测技术和手段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以适应实际的需要。而且现代结构工程不仅单纯的考虑结构的正常使用,而是考虑设计、施工、维护的全过程,所以我们在考虑这些过程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新的检测技术及手段的研究及发展。

由于计算机的技术的应用,使得检测技术及处理手段有了快速的提高,使原来单一的检测及损伤判断变得多元化、集成化,也使得检测精度得到了更多的可靠性。但是随着世界和平化趋势的发展及对人们本身生命和财产价值的保护要求的提高,结构的健康检测技术也需要不断快速的提高。

2 结构健康检测的概念及发展

2.1 基本概念 结构健康检测:所有的结构,无论是自然还是人工,在其使用期间都会累计损伤,健康检测是只利用现场的、无损伤的检测方法获得结构的内部信息,以便了解结构的损伤及退化的改变,及时的对结构的安全性作出评价。

结构损伤检测:属于健康检测的分枝,指结构受到极端自然灾害、巨大人为破坏后,测定及损伤位置及程度,及时判断其后继使用条件等。

2.2 发展状况 结构的健康检测起源于1954年,最初的目的是进行结构的荷载监测。随着设计日益向大型化、复杂化和智能方向的发展,这门技术才逐渐的发展和丰富起来。但由于监测系统成本比较高,最后只是应用在大型桥梁等工程,但是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将此技术应用到高层、大型复杂结构上。在我国目前主要应用在大跨桥梁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也逐渐研制出自己的监测系统及方法。

如大连理工大学的欧进萍院士、东南大学的曹双寅教授等都对损伤监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研发了单层厂房的专家系统Raise-1等,研制了混凝土李峰诊断专家系统等,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损伤监测是为了解决评估结构的强度、安全性能及耐久性能而提出的,对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监测及预报,不仅会大大的减少维修费用,及时准确的提供结构的损伤信息,保证结构工作的安全、稳定。

2.3 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远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检测技术及方法,例如GPS定位系统、光纤传感技术、远程监控等等。这些新的技术的出现使结构的健康检测正在向着在线、实时、动态、实时监控的方向发展,这将会引起工程结构的安全监控、防灾及减灾等领域的一场革命。

近几年,一些智能材料不断的出现,并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研究中,使得结构健康检测有了更好的应用前途,随着技术的发展及深入研究,更多的方法会不断的涌现。这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专门研究课题。1997年起美国斯坦福大学就已经成立了结构健康检测的国际专题研讨会,并且每两年举行一次。2002年,第一届国欧洲结构健康检测国际专题研讨会在法国巴黎召开。

3 结语

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健康检测理论及方法会不断的完善和充实,必将会在国内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李杰.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理论与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第3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糖尿病;;老年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以老年人多见,具有病程久、无症状性低血糖、缠绵难愈等特点。老年患者夜间易出现血糖直降导致精神神经症状如休克昏迷等,且其并发症比较多,如视网膜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肾脏并发症等,一旦有低血糖发生,若不及时抢救则会导致患者脑功能紊乱而损伤神经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61-85岁。18例有10-15年的糖尿病史。100例中伴有胃肠道炎症11例,慢性肾炎9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性别、年龄等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护理教育、加强巡视和监测等。

1.2. 1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是本工作的关键。通过沟通才能了解患者心理和身体的状况。大多数患者因长期久病而脾气容易暴躁,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各方面差异如性格特征、身体差异、文化水平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耐心指导。对于偏固执者,采用交谈协商为主,肯定患者对的方面的同时多鼓励和赞扬;对于偏孤僻者,多鼓励老年患者参加各种公共活动,且鼓舞其家属、亲人朋友多与之交流;对于偏抑郁者,可引证说明其恢复效果良好,并介绍该病的治疗新形势有所突破,因而增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这样才能使得患者信任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措施,并有信心战胜疾病。

1.2.2健康教育 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患者低血糖并做好预防的工作及急救处理,正确用药。医护人员需协助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熟悉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相关知识如低血糖症的常见症状表现等,同时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进行锻炼,养成良好饮食及生活习惯。医护人员也必须和患者维持良好的关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有利于日常治疗工作的进行如患者在对糖尿病低血糖症状和预防护理熟悉掌握的条件下,可做好血糖监测工作,并配合调整每日摄食量和运动量。

1.2.3密切观察血糖变化 首先夜间值班医护人员必须积极主动认真地巡视病房。一般情况下,患者睡前血糖低于6-8 mmol/L的话,睡觉时更易出现低血糖现象。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密切观察血糖变化,而且要通过患者的神志变化及患者的提出的问题,来对症处理。当患者出现血糖偏低或下降过快、进食少、消耗大等应重点观察血糖变化;当患者有出虚汗、无力、头晕、面色苍白等低血糖症状的情况时需及时处理。还有,要重点留意观察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

1.2.4夜间加强监测和巡视 夜间监测时间的主要点为凌晨0-5内的各整点,可通过时间点规律性地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对于无低血糖症状而反性低的患者,若有昏迷状态,则医护人员在整点巡房时重点观察,且仔细询问患者的情况并监测其血糖。监测和巡视的目的就是及时检查发现问题,为抢救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1]。

1.2.5低血糖的应急处理 对于症状轻者,可立即服用糖水、或含糖量高的食物如果汁、饼干、巧克力等,并暂时停止胰岛素泵输注,监测血糖1次/20min。约15 min左右症状可得到缓解,若症状仍未缓解,可再进食缓解。对于症状严重者,需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60 ml后,改成静脉点滴5%或10%葡萄糖,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病情记录,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情况,直至血糖回升,神志清楚。另外注意患者胰岛素剂量和注射时的禁忌,如患者注射胰岛素时患者不可调整药物剂量应严格按医生要求使用,并不可与其他药物混一起用,避免降低药物的疗效等。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发生夜间低血糖2例占4%;对照组发生25例占50%;2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现代医学表明,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易伴多种并发症,其中低血糖并发症夜间发生时,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但不及时发现可危及生命。患者一旦低血糖发生,就容易发生意识障碍,脑组织缺氧,出现充血等严重表现[2-3]。

有效地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措施,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密切观察有发生低血糖倾向的病人。值班医护人员需在夜间做好巡视工作,患者睡前做好监测血糖工作。而且加强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教育,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且夜间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避免其危及生命,并提高临床对该病的治疗及康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兴华.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2,(2):151 -152.

第4篇

【关键词】 家属健康教育;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用药依从性、反应性、认知能力及记忆能力均衰退, 以及对糖尿病各项治疗措施易产生误解等原因, 这些老年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甚至休克, 危及生命, 而现代治疗糖尿病的措施是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等五项内容[1], 如何管理好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做好健康教育已成为综合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新余新钢医院于2012年1月~2013年4月开展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对家属一同实施健康教育,普及糖尿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定期进行血糖监测观察血糖水平波动情况,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从而降低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患者血糖控制理想,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120例, 其中男62例, 女58例, 年龄55~72岁, 平均64岁; 两组在性别、文化程度、烟酒嗜好、年龄分布、体重指数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两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对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

1. 3 健康教育内容

1. 3. 1 普及DM知识 消除心理障碍让患者充分了解DM是可以控制的疾病, 但需要终身治疗。由于DM的不可根治性, 许多患者均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有的患者甚至认为自己患了“绝症”, 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由此导致部分患者放弃治疗或放松治疗[3]。不少患者有较严重的精神症状和心理障碍, 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强化DM健康教育, 既讲明本病的严重危害, 又讲解本病是可控制的, 并且教会患者控制方法和自我监测方法, 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心理障碍, 使患者能以“正常人”的心态参与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 3. 2 饮食疗法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生活习惯、运动量等制订食谱, 并详述食谱转换方法, 保证既有利于血糖控制, 又不至于出现营养不足, 以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不论患者应用降糖药物与否, 饮食疗法都是DM患者治疗的基础。向患者和家属反复宣传饮食疗法的重要性和方法, 并根据尿糖和运动量酌情增减饮食量, 监督患者定时定量定餐, 如食欲不佳或对配餐不满意, 及时与营养师联系, 并做相应调整。

1. 3. 3 运动疗法 运动可促进血糖利用, 改善血液循环, 帮助肌肉保持弹性, 同时减少胰岛素或其它降糖药物的剂量, 因而可减少不良反应。运动还有利于控制体重,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鼓励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做适当的文体运动。常用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广播操、太极拳、游泳、划船、跑步和球类等。运动时间:30~60 min/次, 4~5次/周[4]。运动量要量力而行, 并逐渐增加, 一般以运动后不出现疲乏和呼吸困难为度。同时要注意运动诱发的迟发性低血糖及心功能不全等。

1. 3. 4 药物疗法 明确降糖药物的种类、剂量、不良反应, 对有急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提倡胰岛素治疗, 对胰岛素类型、用量、注射方法等进行单个示范。每个患者均需掌握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1. 3. 5 定期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并了解血糖控制标准, 血糖控制标准分满意、良好、尚可、较差四个等级, 满意标准:空腹血糖11.1 mmol/L。

1. 4 效果评价 针对患者家属进行的理论加技能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管理、急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生活常识、心理卫生指导。实验过程中每周组织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2~3次, 包括血糖监测方法和胰岛素注射方法等, 让患者和家属自己进行操作, 而医务人员在旁指导;再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相应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疗法、自我保健指导;及时解决家属在协助患者控制血糖过程中遇到的疑问;通过理论加技能的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用药最佳时间, 能够按时按量进行药物治疗, 很好的控制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比对。

2 结果

通过监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两周的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及血糖控制满意度,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家属监督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优于没有家属监督的患者, 具体对比值见表1、表2。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视力、记忆力、理解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均下降, 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就有限, 容易对糖尿病饮食控制产生误解, 使血糖控制不理想, 那么就容易发生低血糖昏迷或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为了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科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一起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 使家属在全面掌握了糖尿病知识之后, 能指导并积极配合参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及服药,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监测、病情观察过程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提高自身的保护和防范意识, 从而降低了危险的发生, 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栾小翠, 范宏宇.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2).

[2] 郑晓辉, 黄可青, 林朝仙.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防治进展.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33).

第5篇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保障职工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就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职业卫生;卫生档案管理;警示标识

1引言

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保障职工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国企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明显好于合资和民营企业,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设置和素质也较好。但职业体检间期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的却很少,个别企业的职业体检周期已经超过正常周期的23倍;不少企业新、改、扩建工程未进行预防性职业卫生评价,致使生产场所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卫生防护措施不齐全。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和职业性疾患仍然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本文将就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2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用人单位缺乏认识

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职业危害,认为只要有了企业效益,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职业卫生抓与不抓,无碍大局。有的甚至把职业病防治与企业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办企业就产生职业危害,过多强调职业危害,招工难、管理难,上设备处理和控制职业危害,浪费资源、时间和精力,影响经济效益。

2.2用人单位刻意回避职业危害

如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方面,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能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更有甚者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导致职工不知其危害、后果以及防范要求和应急处理措施。同时,也没有对职工尤其是对进入企业的农民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不能使其充分掌握预防职业危害的有关常识以及注意职业危害预防以及自我防护。少数企业已知职业危害因素超标严重,而采取岗位轮换、短时间辞退职工的办法,隐瞒职业危害,逃避职业病防治责任。对于受职业危害而发病的职工,用人单位不愿提供发病人员的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史以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给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设置重重障碍,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2.3企业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漠

部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明知工作场所有毒、有害,但置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企业配套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不使用,甚至有的将防护设施拆毁,自愿在有毒有害环境中拼命加班加点,以牺牲个人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追求工效与工资,一旦发病后悔莫及。

2.4职业卫生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受诸多因素如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经费匮乏、监管任务繁重等的制约,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力不从心。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相关管理机构,但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管理,把各项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有的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部分企业内部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

3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对策

3.1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1)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企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名称及用量、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产量、职业性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及其汇总、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及维护档案等内容。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含职业健康检查表、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相关资料。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还应包含个人剂量常规监测的方法、监测结果、应急或事故中受到照射的计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职业照射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资料。

(3)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档案

教育培训档案包括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培训组织部门、时间、地点、内容、授课教师、试卷、考核成绩、学员签字等。

(4)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

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应包括个体防护用品年度配备计划、发放的个体防护用品名称、规格、型号、有效期、领用人签字等。

3.2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的监督管理

(1)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价。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监测是职业病诊断、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治理和劳动卫生学评价的依据。企业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企业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每年至少一次。检测、评价结果需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2)监测结果及时公布。企业应在作业地点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公告牌,噪声作业监测点应根据监测结果注明最长停留时间。各单位应在收到正式监测结果或评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将监测结果在监测结果公告牌上向职工公布。

3.3警示标识的监督管理

(1)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按要求设置警示标识

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GBZ158)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3)设定。警示标识可分为以下四类:1.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2.警告标识: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3.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4.提示标识:提供相关的安全信息的图形。

(2)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设置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上,提醒操作者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危险。

3.4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依法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结合实际及时、妥善处理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人诊断,做好职业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确保职业病人的权益。

第6篇

【关键词】 妊娠;肾绞痛;输尿管镜;护理

肾绞痛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多由于结石梗阻及局部刺激引起泌尿系平滑肌的强烈痉挛所致。由于起病时间急,疼痛程度重,常反复间歇发作,易造成患者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改变[1]。妊娠合并肾绞痛临床较少见,发病率约为1∶2500~1∶1500,但其诊断,治疗和护理较为棘手[2]。肾绞痛的发作不仅会给孕妇带来痛苦,而且处理不当可能危及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和生命。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炎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症状可缓解,但仍有少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或肾绞痛反复发作。我院泌尿外科于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对10例妊娠合并肾绞痛经保守治疗无效,且经膀胱镜双J管置入失改的患者成功施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双J管置入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10例,年龄24~38岁,平均(27.1±4.1岁)。初诊时妊娠时间14~32周,平均(24.8±3.8)周。结石位于左侧4例,右侧6例。全部有镜下血尿,肉眼血尿4例;尿白细胞阴性1例,尿白细胞(+~++)6例,(+++~++++)3例;合并下尿路刺激症状6例;轻度发热4例,中热1例,高热1例;7例伴有恶心呕吐;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区叩击痛。B超提示患侧肾脏均有轻到中度积水,患侧结石梗阻部位以上输尿管扩张,发现结石10例, 结石直径 7~10 mm。患者入院后常规予抗炎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无缓解,改行局麻下经膀胱镜双J管置入术失败。

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连接输尿管镜,液压泵,光源及摄像系统,经尿道置入F6/7.8输尿管镜,找到患侧输尿管开口,置入F3输尿管导管,在输尿管导管引导下顺利置入输尿管镜,并沿输尿管导管上行至结石嵌顿处,连接气压弹道碎石系统,击碎结石至1~2 mm大小,继续向上镜检输尿管及肾盂无结石残留,留置斑马导丝,沿斑马导丝置入F6双J管,将其末端约3~4 cm留于膀胱内,再次置入输尿管镜确认双J管位置是否合适[3]。

1.3 治疗效果 本组10例患者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双J管置入术。术后患者肾绞痛症状立即缓解,妊娠期间未复发。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10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产期,足月顺产或剖腹产,胎儿健康。术后复查B超未见明显结石残留,肾积水程度逐渐减轻。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常规处理 :取健侧卧位或膝肘位,能减轻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改善引流,缓解疼痛,也是防治继发性尿路感染的辅助手段。氧气吸入:持续鼻导管吸氧,2~3 L/min,以防止胎儿宫内缺氧。

2.1.2 心理护理 肾绞痛起病急,程度重,易反复发作,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腰痛发热等症状,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妊娠妇女尤为明显,既对肾绞痛本身产生恐惧,又担心疾病及治疗对胎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大部分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疾病的医疗知识,亦承受了巨大心理负担,因此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关心和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的情绪及行为变化,及时心理疏导;当好患者的忠实听众,让患者倾诉心中的顾虑和恐惧,减轻心理压力;提供人性化护理,允许患者丈夫及亲属陪伴;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胎儿的健康。本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后均能配合医护人员诊治。

2.1.3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每2~4 h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1次;观察有无持续性腹痛及阴道流血、宫底高度、有无腹部压痛等,如出现上述病情要及时报告医生;肾绞痛发作时注意患者神志和面色表情,警惕因剧烈疼痛导致休克以及其他并发症;多次复查尿常规、肾功能,以判断肾功能是否降低、有无合并感染甚至积脓等情况;观察小便性状、总量、颜色,是否混浊,有无絮状物,有无肉眼血尿;每次排尿于玻璃或金属盆内,以方便观察有无结石排出[4];了解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无放射,诱发加重及缓解的因素,有无恶心呕吐、发热寒颤等伴随症状。本组 1例因肾绞痛而出现宫缩,予25%硫酸镁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宫缩消失。2例预防性应用硫酸镁,无宫缩发生。

2.1.4 母胎监测 正确按时监测胎动和测听胎心音,熟知正常值范围,及时告知患者配合措施,进行胎心监护和B 超检查,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胎动的自我监测,做好自我监护,以便及时了解胎儿的情况。

2.1.5 术前准备 协助完善术前检查,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及心电图等检查;术前行药敏试验;术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协助患者备皮,清洁会阴区,更衣;向患者讲解双J管置入术的方法、目的及预期效果,使患者消除顾虑,配合手术。

2.2 术中护理 协助麻醉师完成硬膜外麻醉后,使患者取截石位,置入输尿管镜时嘱患者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麻醉可影响血压心率呼吸,且妊娠时双侧输尿管梗阻可能导致先兆子痫,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尤其应注意观察血压[5]。本组无先兆子痫发生,血压110/75~140/90 mm Hg。操作中经常询问患者是否有憋尿感、疼痛感,及时调整液压灌注泵的灌注速度,以缓解其不适症状。术中遵医嘱取患者头高脚低位,防止结石上行至肾盂。本组10例患者顺利完成输尿管镜碎石+双J管置入术。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术后按麻醉后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 h,禁食 6~8 h 后方可进普食。中晚期妊娠患者,膨大的子宫可使隔肌上移,胸腔容积缩小,选择半坐卧位,可使内脏器官稍下垂,胸腔容量增大,可减轻心肺负荷并有利于引流[6]。合理安排休息及活动,给予充足的时间睡眠和休息,以利及早康复,同时要适当活动,在胎心音正常,没有流产和早产先兆时可鼓励下床活动。术后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和胎心音的变化。

2.3.2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8 h内连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并作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术后予鼻导管吸氧,以改善手术对母体的影响,并监测血氧的变化。由于梗阻易引起肾积液甚至积脓,2名患者术后出现发热,予物理降温,并鼓励多饮水,按医嘱静脉输液及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2.2.3 监测胎动与胎心音,由于手术刺激可引起子宫收缩,从而导致流产、早产甚至死胎,术后应密切监测胎心音与胎动的情况,每小时听胎心音1次,必要时增加次数,并指导患者自我监测并记录胎动次数,做好自我监护。注意患者有无阴道出血及腹痛情况,需仔细辨别是术中留置的双J管和尿管引起的不适还是宫缩痛,必要时请产科协助诊治。

2.2.4 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均留置双J管和尿管。留置尿管能避免术后尿道水肿和血块引起的排尿困难。留置双J管能引流患肾积水,协助排石,缓解疼痛。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应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防止引流不畅或尿液逆流,保证持续有效的引流,预防膀胱内尿液返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如有血块阻塞,用手挤压尿管,必要时用注射器抽吸及生理盐水冲洗,并指导每日饮水2000~3000 ml/d,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妥善固定,以防脱落和返流。同时保证尿道外口及会清洁,予碘伏抹洗尿道口2次/d,防止逆行感染[2]。

2.2.5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输尿管穿孔:多为术中导丝或输尿管镜引起。护理上要注意观察患侧腰部有无疼痛,压痛及腹部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②肾绞痛:多因术后输尿管黏膜水肿或小结石梗阻而引流不畅所致。予取合适,嘱患者多饮水促使小碎石排出,必要时用解痉止痛药处理,症状可缓解或消失,本组术后无肾绞痛发作[7];③膀胱刺激症状:与双J管放置位置不当或双J管下移后在膀胱内长度过长,刺激膀胱三角区有关,也可因患者对异物的不适感引起。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经调整、多饮水、深呼吸及听音乐分散注意力后多可缓解。程度较重者可予解痉治疗,必要时可经膀胱镜调整双J管位置。本组有4例患者出现尿频尿急等不适,予相应处理后症状缓解;④尿液返流:留置双J管后尿液被不断引流,肾盂输尿管失去了充盈刺激致使输尿管蠕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同时输尿管抗反流机制消失,因此尿液流向取决于肾盂与膀胱的压力差,所以患者憋尿后会出现腰部胀痛[8]。应嘱患者不要憋尿,定时排空膀胱,指导患者站立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及卧位排尿,防止尿液反流。本组2例患者因憋尿出现尿液返流,并诉腰痛不适,予相应指导未再出现上述症状;⑤血尿:血尿的发生与双J管的质地、移动后对膀胱黏膜的机械性损伤,输尿管黏膜的充血水肿有关,嘱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血尿多自行消失,如出血较多时,可予止血药物。本组10例患者术后均出现轻度血尿,术后予止血处理后血尿消失。2例患者出院后出现血尿,活动后加重,嘱患者多饮水,卧床休息后2~3 d血尿消失;⑥尿路感染:与双J管的异物刺激、饮水量较少、尿液返流及个人卫生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持续高热、腰痛、尿培养及菌落计数阳性。应用对肾脏及胎儿无害的抗生素;鼓励患者饮水2000~3000 ml/d,达到内冲洗的目的;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清洗会阴,保持清洁干燥。本组无尿路感染发生。

3 出院指导

3.1 留置双J管的指导 ①防止输尿管返流:告知患者置管期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腹压增加致膀胱压力增高导致尿液返流,如出现便秘、咳嗽时要及时处理;保持排尿通畅,避免憋尿,多饮水以防止尿液沉渣及脱落粘膜阻塞双J管;②观察尿液的性状及尿量:由于双J管刺激肾盂输尿管膀胱粘膜易引起血尿,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观察尿液颜色和尿量的变化,若排明显肉眼血尿应返院检查;如排少量血尿,应多饮水,适当卧床休息,血尿一般1~3 d可消失;③复查及双J管拔除时间:应嘱患者及家属应每月返院复查B超了解积水,结石及双J管情况,待分娩后返院拔除双J管以避免双J管上结石形成。

3.2 饮食指导 嘱患者多饮水,2000~3000 ml/d,使24 h的尿量维持在2000以上,定时排空膀胱;动物蛋白和食糖的摄入要适量,因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增加钙、草酸、尿酸三种成石危险因素;不宜饮酒,酒精会增加尿中草酸含量并引起尿浓缩;高尿酸患者不宜食用动物内脏和菜花,不饮浓茶,高尿酸钙者应限制乳制品。

3.3 活动与休息 双J管置入患者术后应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不做四肢及腰部伸展动作,以及突然的下蹲动作,以免引起双J 管移位、脱出及血尿。

4 讨论

肾绞痛是由于结石,凝血块或瘤组织阻塞输尿管后导致管壁平滑肌痉挛,及肾盂内压力急性增高所致。常见病因为肾和输尿管结石,也可见于肾肿瘤、游走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者。对于妊娠妇女,肾绞痛的反复发作,不仅给孕妇带来巨大痛苦,而且可因处理不当危及胎儿健康。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双J管置入术有刺激宫缩引起流产及早产的可能, 所以妊娠合并肾绞痛患者的治疗方法应首选保守治疗,只有肾绞痛不能缓解,及肾绞痛频繁发作情况下,尤其是伴高热感染的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9]。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安全顺利、母婴健康的重要保证。

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妊娠时腹内脏器解剖位置的改变和妊娠时生理性积水使结石的诊断非常困难。 妊娠反复发作肾绞痛的患者有其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变化, 给术前术后的护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后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所以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既要作好接受新生命的准备,又要具务面对疾病勇于接受手术的果敢,术后给予胎儿密切的监测,给予孕妇合理的护理及指导,对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母婴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包琼.肾绞痛的护理体会.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155.

[2] 劳德琼.输尿管镜治疗妊娠期输尿管下段结石并顽固性肾绞痛的护理.蛇志,2009,21(1):57-59.

[3] 何述萍,温大翠.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肾绞痛患者的护理,四川医学,2008,29(12):1737-1738.

[4]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5-466.

[5] 梁庆模,邓万俊.妊娠合并巨大肾积水.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2):851-853.

[6] 李桂英,李翠薇.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5,7:615.

[7] 廖倩芳,严艳玲,莫惠霞,等.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的护理.护理研究,2004,18(6):1065.

第7篇

关键词: 市政道桥;道桥健康监测;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道桥风险评价现状

在国内时政道桥风险评价研究起步较晚,经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努力初见成效并广泛应用于大型道桥桥梁工程之中。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采用了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的防损技术,将可预见的风险划分为自然风险、意外事故风险两种,且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把未来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多年来,虽然积累了一些城市道路桥梁风险评估的经验,但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道路桥梁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机制,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安全以及减少道路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

二、 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的作用与意义

1、桥梁在服役过程中受环境荷载因素影响,强度和刚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从而会影响行车安全,更会使桥梁的使用寿命缩短。目前,桥梁的长期检查主要还是定期的人工检测。但定期人工检测的局限性较多,不能及时发现间隔期内的损伤;结构的某些部位人难以到达;工作量大,费用高,在结构布局和规模都十分复杂的大型桥梁上仍沿用传统的桥梁外观检查、养护、维修程序以及常规的局部检测,显然已难以全面反映桥梁的健康状况,尤其是难以对桥梁的安全储备以及退化途径作出系统的评价,建立和发展某种能够提供整体和全面的全桥结构检测和评估信息的监测系统,随时了解大桥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储备,对保证大桥运营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都是十分必要的桥梁监测可以为控制大型桥梁的运营风险和维护管理,补强加固和减灾防灾提供决策依据,并为验证结构分析模型、计算假定和设计方法提供反馈信息,现代工业成就已为大型桥梁的健康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道桥健康监测技术的适用范围十分的广泛, 对道桥健康监测一般的情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当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边施工边监测,最大的好处能够及时地关注工程的现状, 如果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的更改, 这样会避免问题的扩大化, 能够更好地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第二部分,在施工竣工后, 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监测, 这次的监测要更加的全面, 从全面整体的角度出发,要针对于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最后给出评估结果,再与相关的标准进行比较, 确定是否合格,对于验收十分的关键; 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在工程投入使用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随着承载的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会大大地影响到质量问题, 这个时候的维护与保养就十分关键了,这时制定相应的道桥健康监测方案, 以便确保质量得到保证, 一般的情况可以制定期限进行检测, 这样就避免了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后续的工作,很好地把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 ,一切的工作都要体现其专业性与科学性, 对于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 设备方面积极地引进设备, 也更好地高效 绿色地完成任务; 在技术方面, 要采用先进的,对于我们整体产业有利的, 以提高生产效率。

三、城市市政道桥健康监测关键技术的研究

1、道桥健康监测的意义

道桥健康监测对于城市道桥的管理与运营的意义重大, 作用非常关键,通过健康监测可以为桥梁的整体质量提供第一手质量现状评估。由于科学的发展以及需求的不断增强, 道桥健康监测技术发展迅猛,今天道桥健康监测运用了大量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其中的不足,也在研究开发新的产品技术,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技术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当今的道桥健康监测更加有条理性,更加完备,贯穿整个流程, 把每一部分的工作做到详细入微,这样对于道桥整体工程质量健康状态有了很好的体现,只有这样道桥养护维修工作才会做得更加完美。

2、 传感系统

传感器系统主要由监测结构应力,风速风向以及环境温度湿度结构振动加速度,结构变形等测试参数的多种传感器及相应的信号放大与接口装置组成,完成桥梁结构环境荷载信号以及各种静动态响应信号的感应功能,并将感应信号传输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其应用可分为三个方面:结构检测和损坏检测;实验应力分析;系统和服务设施的管理和控制。

2.1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如工程结构中应力、裂缝、温度、压力、变形、腐蚀及其相关信息等以及在大型民用设施中构造出复杂的仿人体的神经网络结构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测;

2.2建筑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光纤网络既起到传感器的作用,又起到信息传输网络的作用。在对混凝土结构监测、监控的过程中,光纤必须与宿主构建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保证不

破坏原构建的整体性和结构性能。埋入式光纤传感器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包括了混凝土在养护期的热应变及温度监测、结构内部应变监测和振动测量以及裂缝监测等方面。它提供了对

混凝土结构的内部状态的实时、在线的无损监测,有利于结构的安全监测和整体性评价和维护,也有利于对结构设计进行准确的评价以及结构的重新设计和相似设计。

2.3以往采用单点监测方法,测点少,成果不直观,需要通过分析才能最终了解现场的情况,这种传统的单点监测方法不仅费工、费时、费钱,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对于城市

市政道路桥梁的结构健康状态监测,可以通过下面的两种方案: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与应变监测技术、基于光纤光栅的准分布室温度和压力监测技术。

3、建议

首先,城市市政道路桥梁的安全系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充分认识城市市政道桥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希望建设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在科研开发、标准制定等方面给予支持。

其次,从国内外发生的事故案例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防微杜渐,加强科技手段在传统工程设计、施工、监管等全过程的渗透,从基础性工作做起,率先在存在重大隐患以及城市

重点工程安装传感器,尽快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道路桥梁风险评价基础资料的数据库、事故数据库以及灾害实例数据库等,以便在市政道桥出现险情时及时预警预报,将市政道桥事故

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再次,应进一步加强城市桥梁风险评价的专题研究,引入科学的城市道桥风险预警预报管理机制。

四、 桥梁健康监测研究技术难题

目前,关于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研究集中在损伤探测和定位识别上,现有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表明了一些识别指标和方法的可行性,但是大部分研究成果建立在模型试验或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现实测量数据进行损伤识别的高灵敏性和抗噪声的识别技术距离工程实施还有一定距离 此外,健康监测系统需要大量传感器,传输 记录和数据处理设备,其硬件成本已经不低,由于经济和结构运行状态的原因,在整座桥梁所有自由度上安置传感器既不现实,也不经济,为降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造价,传感器最优布点可以用相同数目的传感器获取最大的损伤信息量,因此出现了传感网络优化布设问题,通过尽可能少的传感器来获得最可靠最全面的桥梁健康状况信息,就是优化布设的目标

第8篇

【关键词】超声监测;瘢痕妊娠;治疗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87-01

作为剖宫产并发症,瘢痕妊娠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大出血现象,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患者一旦发现该病症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该病的治疗方式不同于输卵管妊娠或者宫内孕等,本次研究通过超声监测对患者进行注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例于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瘢痕妊娠治疗的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居于23至45周岁,年龄平均值为(33.5±2.9)岁。

1.2方法本次研究中,用于超声监测的仪器为GES6、MEDISONV10彩色超声诊断仪,调节探头频率为3.5至7.5MHz。为掌握患者的包块或孕囊位置,同时对胚芽及孕囊大小进行测量,对患者进行腹部或者阴道超声检查,进行该操作时需确保患者膀胱充盈,取膀胱截石位并铺好消毒铺巾。通过超声引导,将穿刺针头伸入到患者直至孕囊内并抽取囊液,尽量确保囊液抽取充分,穿刺过程中需避开宫颈组织。若胚芽胎心仍有波动现象,将穿刺针头伸入胎儿心脏,将孕囊囊液和胎儿血液抽取干净,然后对患者包块或者妊娠囊注入50毫克甲氨蝶呤,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增加注入次数。完成药物注入后,通过超声动态观察血流量、包块变化以及胚胎的存活情况。完成治疗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2结果

对14例患者进行1次注药,占70%,对4例患者进行2次注药,占20%,对2例患者进行3次注药,占10%。全部20例患者血HCG均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其中18例患者3个月内恢复正常,2例患者6个月内恢复正常,患者出血现象得到控制,瘢痕妊娠包块变小。对全部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滋养层血流和包块全部消失,子宫取得了良好的恢复效果,基本趋于正常。3讨论

瘢痕妊娠在临床上属于非常罕见的异位妊娠,但是,近年来,瘢痕妊娠的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生产,瘢痕妊娠的发生率随之上升;随着MRI、彩色多普勒检查以及阴道超声检查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瘢痕妊娠的诊断技术不断升级,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此外,由于瘢痕妊娠在临床上出现的频率不断升高,引起了社会和相关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瘢痕妊娠患者胚胎在患者剖宫产切口瘢痕处着床,其孕囊能够穿透患者肌层,导致局部肌层出现隆起现象,从而加大患者瘢痕部位发生破裂的几率并引发大出血现象,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临床上,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通常不同于输卵管妊娠或者宫内孕等异位妊娠,超声监测用于瘢痕妊娠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监测方法的应用使的注药的准确性不断获得提高,能够使药物在局部更快的发挥作用,达到更好的杀胚效果。

罹患瘢痕妊娠的患者通常尿妊娠试验呈阳性并伴随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或者有剖腹产史或者停经史。超声监测结果显示患者子宫腔内妊娠囊异常,孕囊所在部位为患者子宫峡部前壁,膀胱与孕囊之间的肌层完全消失,下壁前段存在混合性包块,该包块局部隆起、回声力度不均匀,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探及彩色血流信号[2]。难免流产患者子宫下段肌层没有发生隆起现象,且厚度不存在异常变化,存在子宫内口张开的可能性,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患者子宫下段前壁以及孕囊周围均无法探及显著的彩色血流信号。

瘢痕妊娠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患者病情一旦确诊必须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传统的刮宫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大出血,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临床上通常采取终止妊娠的治疗方法,将胚胎杀死并将妊娠囊排出,这样做能够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时能够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由于大量纤维瘢痕组织聚集在瘢痕孕囊周围,而此类组织不同于血供丰富的子宫肌层组织,对患者进行全身用药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若单独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无论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滴注治疗还是采用肌注治疗都难以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在超声监测下进行孕囊穿刺注药,能够加快孕囊进行药物吸收的速度,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阴道出血现象得到良好控制,并保证患者子宫取得理想的恢复效果,疗效显著[3]。

本次研究中,对14例患者进行1次注药,对4例患者进行2次注药,对2例患者进行3次注药。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恢复效果,全部20例患者血HCG均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患者出血现象得到控制,瘢痕妊娠包块变小,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减少,患者没有出现强烈腹痛,子宫恢复效果良好,基本趋于正常,不会对患者的再次妊娠造成不良影响。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将超声监测用于瘢痕妊娠治疗能够使注药部位的准确性得到充分保证,能够使药物疗效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疗效观察,以便相关医护人员改变或者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推动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能够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和优化。参考文献

[1]曾春连,戴常平.超声监测在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30):174-175.

第9篇

关键词:产后出血 护理 预防 监测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63-02

1 做好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和监测

1.1 产前监测。产前检查时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的孕妇应定期检查,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1.2 产时监测。分娩过程由三个产程组成。即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为第一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为第二个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为第三个产程。

1.2.1 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检查,了解宫口和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使用催产素要专人守护,严密监测。

1.2.2 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和科学接生,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搜集出血方法采用容积法。

1.2.3 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

1.3 产后。准确搜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h,如2h阴道出血量超过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全身情况和脸色。检查宫缩和阴道出血。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症状。

1.4 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住院分娩。对社会成员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因素及产前保健、住院分娩重要性的健康教育,宣讲孕妇保健知识、教会产妇自我检测技能(自我检测胎动、自我识别胎动异常、掌握产检时间、预产期等)。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