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5:06
导语: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研究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多处对阅读要求做过详细描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为此,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课外阅读的培养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能够促进学生在充满个性、创造性的阅读中进行深层的精神体验,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据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获得的,得之于教师课堂上讲的大概只有三成。在大语文教育观看来,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大语文运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改变教师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补充这一认识,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二、充分挖掘课外阅读的内容
1.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大语文观不仅仅把语文视为工具,而是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从大语文教学观出发,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线,打破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补充的老观念,坚持课内外并举,协调好两者关系以求互相促进。
2.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方法,并能灵活应用。同时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学会精读、泛读,学会知识吸取和积累的技巧,做到读有收获,读有成效。
3.课外阅读的序列。依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识结构与心理特点,制订比较科学的课外阅读序列,使低、中、高年级自然衔接,避免重复劳动。
4.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研究。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中,师―生―书三大要素的最优化组合。
5.课外阅读的考核办法。我们旨在将考核作为培养和激励学生阅读兴趣的手段,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这话讲得可谓精妙无比!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书可读,学生空有一腔读书的热望,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能酿出蜜来呢?为此,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下了功夫:
1.研究方法:(1)文献法;(2)问卷调查法;(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4)经验总结法。
2.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四、运用课外阅读进行实践
课外阅读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
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从而增长知识。所以,课外阅读必须学校、家庭、教师、社会都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课外阅读问题与思考
“教师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何改变当前农村学校课外阅读的现状,怎样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都是我们不断探究的难题。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课外阅读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
总之,在组织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打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训练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所有的学生爱读书,有书读,会读书,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06).
[2]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江苏教育,2007(09).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养成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但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1.1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1.2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1.3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2.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面对这些现象学校、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2.1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 2.2让学生有兴趣读;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 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2.2.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2.2.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2.3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2.2.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讲、续写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
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的兴趣。
2.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2.3.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2.3.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2.3.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3―0091―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讲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关注阅读内涵,注重方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文章主人公、体裁、单元训练点、学生的学习动态,引进大量的补充素材,让优美的文章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和人格。
1.配合教材,推荐读物,迁移阅读。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了解作品原貌,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拓宽视野,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迁移阅读。课堂相机介绍作者的其他文章,增加阅读量,加深对这位作者的认识。推荐与文本相同题材和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迁移阅读。以此做到课内得法,受益课外。
2.制定课内外“读书卡”,形成积累习惯。制定课内外“读书卡”,能够训练信息捕捉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
3.授之于渔,指导读书方法。一是精读。名著的名篇、名段,自己喜欢的读物,要细读,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二是速读。培养学生快速抓捕信息的能力,逐渐训练学生使用“提纲契领的标题读法”浏览篇幅较长的文章,把握文章大意;采用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阅读的“扫读法”,了解段落大意;也可以采用直入主题的“提问法”,通过交流式把握文章重点。三是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不仅引导方法,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4.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给学生确定课外读物,教师定期批阅,给予评价。教师给学生推荐读物,并且给予精心的批阅,一方面监督阅读成果,一方面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并在正面评价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展示美文片段,加强积累巩固。利用早读课时机,展示学生课外的美文片断积累,包括文段、文句、诗词、格言警句、名人轶事等等。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积累,为习作积累素材,内化习作语言。
二、开展读书活动,强化阅读效果
学生的阅读行为需要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一些有趣的读书竞赛活动,激发阅读信心和热情,同时也检查阅读效果。
1.班级读书会。每周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既可确定读书主题,也可广泛自由交流。内容分别为:推荐读物、推荐美文、谈读书收获、说读书方法、介绍新书等等。
2.评定读书笔记,评选最佳“读书卡”,选举“优秀小读者”,给予鼓励和奖励,完善和落实课外阅读的全面评估。
关键词: 课外阅读 素质发展 策略研究
语文具有工具性,它不仅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而且对其他学科具有直接影响。语文还是一门具有思维性、人文性的学科,语文学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核心素质的好坏。现如今,通过课外阅读发展语文素质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不仅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而且有效地协同语文教学发展语文核心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刻不容缓。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是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在开发教学资源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地拓宽思路,树立正确而科学的课程资源观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学校实际条件,广开教学思路,使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资源得到科学而又具有创造性的利用。例如在阅读《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文章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浅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的小鱼。”这句话,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将收集到的有关浅水洼及小鱼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小鱼的活泼可爱。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文本,教师要做到有机开发。以农村小学为例,其独有的环境就可以成为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例如在阅读《落花生》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找、去看、去问有关花生的事情。整个活动完成下来,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花生的外表,更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花生的品质。其次是社会课程资源。社会资源具有形象性、实践性等特性,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第一,利用风土民情,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有关风土民情的课外书籍的内容。第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学生识字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汉字,就可以让学生搜集身边的错别字,进而推动社会上用字的规范性,这样的做法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加识字数量,提高观察能力。而且当学生识的字多了,其阅读地能力就会随之提高,进而使语文素质得到提高。
二、开展定期的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对于活泼好动、爱玩的小学生而言,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能切实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及充分发挥阅读活动的作用,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落实阅读的书籍。教师可以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订购课外书籍,并将其放置于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等学生触手可得的地方。其次,落实阅读时间。将课外阅读列入语文教学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然后,落实活动,实现活动的多样性。像是开展阅读比赛和评比,其详细内容包括作品解读、文章欣赏、演讲、讲故事大赛、课外知识竞赛,等等。例如,教师在班级中定期开展阅读古诗主题班会,这样的活动会使得班级中掀起一股阅读古诗的热潮,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许多学生在这一学期过完之后,会不经意间积累许多有关古诗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素养。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发展状况,而且能提高学生阅读参与度,激发兴趣,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加强阅读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为了切实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当积极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终身学习。为此,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及在今后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读书方法有很多,阅读方法会对阅读的速度及阅读的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对待不同的书籍,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首先,浏览法。顾名思义,浏览法就是指用极快的速度将书浏览一遍。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要读的书有很多,但是在精力和时间上是有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使学生阅读大量书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浏览法阅读。那么哪些书籍可以用浏览法阅读呢?第一,资料性的作品,只要求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即可。第二,那些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书籍,只要求知道故事的大概和其蕴含的道理即可。其次,摘抄法。这种阅读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对于那些与语文知识相关性高的书籍,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其他的还有精读法、跳读法等。但是有的教师并不这样划分阅读方式,而是将阅读方式划分成了文学作品阅读法、麻醉性阅读法、信息式阅读法、经典著作阅读法。总之,无论哪种划分方法,只要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就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提高学生的课文阅读能力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极具创造性,因此,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方式,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展现自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
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提高阅读材料的有效性选择、创建优良的阅读环境、科学实施和评价阅读教学实践等,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
途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育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师生与书本对话的一个教育过程。这一阐释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阅读教材作为媒体,达到提升师生之间、师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有效交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通过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工具。在理解某一语言时,既需要对其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也需要体会语言所在环境的感
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基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在家庭阅读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首先,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激发学生家长参与阅读和建设阅读环境的积极性。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指的是学校借助宣传栏、节日活动等开展阅读活动。如:我校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都会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节,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再次,创建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可以通过创建书香班级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刊物的选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材的选取,是保证阅读练习效果的基础。首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的读物。因为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学生个体形式来开展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组织难度。所以,在阅读任务的安排之前,教师要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对每周要阅读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规划,以此来提升阅读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3.着力发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边记,通过记录阅读中的精彩词语、美文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读后感、读后反思等相关文体的撰写。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培养,因为良好的积极性是保证学生独立阅读、高效阅读的基础。
4.科学阅读提升教学有效性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和总结教材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加强对阅读素材的选择,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使用、阅读评价标准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5.多途径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阅读课等机会,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交流会。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之间表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等,组织和实施阅读竞赛、阅读写作等。在日常阅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查找相关的答案,通过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发展
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新课标为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阅读教学开展环境的创建中,要多方参与。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活动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有指定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主
动性。
参考文献:
[1]马荣菊.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学周刊, 2011.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研究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至五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不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是无法学好语文的,同样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的保证,而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孩子阅读的兴趣、家庭氛围的营造以及阅读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小学低段学生阅读的目标,指明了小学低段课外阅读的方向和目标。家长应该顺应心理特点让孩子喜欢上书,同时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1.顺应心理特点,让孩子对书产生好感。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印刷美观、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如动物画册、彩图科等。而有的家长错误地将孩子理解为“小大人”,认为他们应该看一些有“深度”的书籍。因此,家长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挑选,尽量让他们喜欢上这些书。可以为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看的益智游戏类的书籍,诸如《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这些书和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结合,里面包含了走迷宫、找不同、寻宝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看书的兴趣。
(1)游戏法。利用孩子经常玩的游戏激发阅读兴趣。喜欢玩游戏和活动是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家长只要留意孩子玩的游戏并顺势进行引导,就可以有效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如,有的孩子很喜欢玩一种叫“三国杀”的游戏,从中知道了张飞、关羽、刘备等人,知道了魏、蜀、吴,但是他们很想知道三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对此,家长就可以利用孩子对这些人物的好奇心理,引导他们看《三国演义》。
(2)悬疑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在为孩子阅读精彩文章时,家长可有意留下悬念,不告知结局,这样,孩子们就会急切地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慢慢学会主动看书。如有位家长给孩子讲了《木偶奇遇记》中的一段故事。故事的大致意思是有个人想把匹诺曹带到一个不用上学、有吃有喝的地方,匹诺曹很矛盾,最后还是去了……家长就问:去了这个地方之后匹诺曹会怎么样呢?孩子一听马上就来了兴趣,心里想怎么还有这么一个地方,究竟是怎样的呢?于是就产生了一种阅读《木偶奇遇记》的迫切愿望。
(3)以听促看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家长可以把要孩子看的书以故事的方式讲给孩子听,如曾经有位家长给孩子讲了《我是霸王龙》这个故事,孩子觉得很好听,后来在新华书店看到这本书后,就要求买回家看。此时,家长故意显得极不情愿,并告诉孩子,买回去的书要自己看,结果孩子回家后真的很认真地把这本书看完了。
(4)电视辅助法。喜欢看动画片是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只要家长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动画片往往会对孩子的阅读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美猴王》后,孩子非常感兴趣。为此,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故事,引导他去看《西游记》。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主要是指阅读材料的内容和阅读内容的表现方式,根据阅读内容的类型,可以把阅读材料分为童话类和科普类等。阅读内容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纯图画的、绘本形式的、拼音的和纯文字的表现形式。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材料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着自己的合适的阅读材料。在小学低段应尽量为孩子选择绘本和带拼音的材料,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因此,在为孩子挑选图书时,一定要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这样才能慢慢培养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针对不同个体选择合适的材料。针对不同个体选择不同书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有七种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同样,在阅读方面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喜欢看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如《大科学系列》;有些孩子喜欢看一些漫画类的书籍,绝大部分小学低段的孩子都是喜欢看童话类或故事类的书籍的。因此,家长帮助孩子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要针对其个体的爱好选择阅读的材料。当然,有的家长会担心因此而造成阅读的片面性。同样地,加德纳教授认为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孩子的优势智能带动其劣势智能的发展,即在阅读上,家长要利用孩子的阅读优点,引导他们在阅读喜欢材料的基础上阅读其他书籍,在这个引导过程中需要家长的智慧和方法。
3.加强引导,选择经典材料。小学低段的孩子比较适合读童话(故事)类有拼音标注的书籍。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名著,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叶圣陶童话》、《伊索寓言》等;也可以选择一些充满童趣的书籍,如《宝葫芦的秘密》、《小熊维尼》、《绿野仙踪》等。一年级的孩子更多地应该选择绘本,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教诲、有批判、有鞭挞、有唾弃、有颂扬、有歌唱,让心灵一片空白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这样的文化营养里。因此,尽管《三字经》、《论语》等古代经典著作比较难以理解,但也应成为孩子们阅读的对象。为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鼓励孩子多看些科普类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有适量的阅读书籍。孩子能否经常接触到书与其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家长在家里要为孩子准备适量的书籍,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如果家庭条件允许,都可以先买来,以为孩子的阅读做好准备。
第二,将书放在合适的位置。为了方便孩子阅读,家长应该将孩子阅读的书放在合适的位置。书放的位置会影响到孩子阅读的次数,越是不方便拿的书,孩子看的次数就越少,因此,家长应该将书放在孩子能拿到、容易拿的地方。比如,可以放在孩子容易见到的地方、书架的最下层,也可以放在床头柜上,这样,孩子每天都会接触书,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颇具生活性的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多多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小学语文关于作文的教学更应该贴近实际生活,作文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切实的感受,才有心灵的碰撞,除了真切地感受生活、解读生活,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作文水平,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外阅读,让小学生积累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就不会太吃力,久而久之,写作可能就会游刃有余。本文是笔者从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所得,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缺乏生活实践,脱离现实生活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总是在强调要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没错,在生活中去写作,在写作中体验生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少能够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表达得再清楚一些就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上,对学生们的实践活动组织的太少,导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缺乏生活实践经验,下笔“无神”,空有一副笔墨,却无法将内心的感受书写挥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无法脱离实践,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多多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魅力,为接下来的作文写作奠定基础。
2.素材积累贫乏,学生写作吃力
在积极参加生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很多学生仍然对写作感到吃力,这时也许就是学生的写作素材的积累问题,写作素材积累的不够,也是无法很好地进行写作。生活实践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仅针对写作这项任务来说,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语文作文写作这项练习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吸引力不大,除了少部分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很多学生很难提起对写作的兴趣来,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课外阅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引导。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积累大量写作素材,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是比较丰富的,很多编者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编辑了很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丛书推荐,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上为小学生选择性地推荐部分课外读物,如《感动小学生的10部真情故事》《小学生必读的40本好书》等,在课上可以留给学生部分阅读时间,也可以利用自习时间,带领学生们去阅览室让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图书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自行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摘抄等,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随着印刷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学的不断进步,现代小学生阅读刊物也越来越丰富,小学生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自己感兴趣的刊物进行阅读。人教版语文同年级还配有课外读物,学生们可以在先阅读分发的课外阅读读物的基础上,有余力再去探寻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3.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助于学生汲取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这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补充作用,如诸葛亮《出师表》所言:“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语文作文写作中来,大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也有助于其作文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端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对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课外阅读是扩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径,也是端正学生思想意识,树立正确三观和道德水准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两个方面浅析了提升小学高端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提升小学高端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可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和谐、积极的教室阅读氛围。对于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需要来自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系统性地阐述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益处,要求家长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监督工作,获悉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校园阅读环境的建设可以加大对课外阅读活动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阅读比赛相关活动等等。创建教室阅读环境可以通过书香班级等途径来实现。
二、优化课外阅读刊物的选取
阅读活动是学生与文本内容、作者思想交流的过程。阅读材料的选取是阅读活动的基础前提,阅读刊物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阅读活动的有效性。由于小学生具有认知能力不高、社会经验不丰富,阅读能力不强等特点,往往在阅读刊物的选择上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就需要老师主动参与到学生阅读材料的选取过程中来,引导小学生选取与自我年龄、心理和知识能力相适应的阅读文本。课外阅读是学生以个人形式所开展和完成的活动,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减轻教师的工作任务和组织难度,可以制订每周的阅读任务计划表,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并做出系统性的规划安排。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策略;促进;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识字、造词、组句、阅读、及写作能力。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的教育事业都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最大。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本文着重要论述。
一、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所占的比重仅次于写作,从一张小学语文考试卷的内容来看,满分是100分,除去作文占得的50分,在剩下的50分里,阅读就独占了30分。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能从实质上提高孩子组词、说话、朗读、概括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小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呢?
二、我国小学生的阅读情况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方面。课内阅读主要面对的是教学课本内规定的内容,与课堂教育内容紧密相关。课外阅读则指的是教学大纲以外的阅读内容。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科目。课内阅读能够有效地巩固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和知识,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二者的地位是同等的。
根据有关部门在2010年进行的统计,全世界小学生的阅读量,以欧美国家居高,我国的小学生阅读量还排在中等地位。联合国教科文总署在2011年对五大洲,50个国家的小学生月均阅读量(以一万字的读物作为标准,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作了详细的调查统计。欧美国家的小学生平均每个月要读完10本书,其中美国每个小学生平均一个月完成7本书的阅读量,英国的小学生每个月平均读完6本,法国小学生每个月的阅读量是5本。而作为亚洲大国的我国,小学生的月平均阅读量仅为3本,在这50个国家当中排在中下游地位。
从这两组数据来看,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现状不容乐观。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如此之少呢?
三、造成我国小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
第一、教学内容繁杂,时间不充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小学教育内容较为繁杂,在完成了课堂上教室安排的教学任务和课后作业之后,回到家里还要被家长安排去各种课外兴趣培训班上课,这就使小学生原本就少得可怜的阅读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作业和兴趣班占用,小学生的阅读量当然会少。
第二、教师和家长的误解
一些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阅读课外读物是一种无用处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殊不知这种想法和行为,才真正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我国的语文学家吕叔湘对于阅读曾说过这样的话:“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上学会方法,课外才能去实践。而实践的方法正是去阅读那些书籍或课外读物。而阅读也正是改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四、促进我国小学语文阅读的策略
针对我国小学生阅读量不高的现状,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引导学生不仅喜欢课内阅读,还要爱上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第一、紧抓学生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心智还不算成熟,对事物的好奇心也非常重,而且他们更渴望色到教师或家长及同学们的认可。所以教师在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恰当地举办阅读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大赛等趣味活动,让这些活动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他们积极的去阅读,让学生的才华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满足他们小小的“成就感”。
第二、教会学生如何读书
因为学生的个人素质、生活经历、理解能力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所以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也要做到“因人而异,面面俱到”。
晚晴汉族军阀将读书与自己戎马生涯的经历相结合得出了读书三法:精读、略读、浏览。认为,读书和攻城打仗是一个道理,因个人资质,对待同一本书,可采取精读、略读和浏览这三种读书方法。不同资质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做才会事半功倍,达到读书的目的。
第三、为学生选择推荐一些书籍读物
小学生还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涉世未深,极易受到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影响。虽然说开卷有益,但是未必每一卷书开卷都有益。前苏联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书还要坏。”由此可以看出,指导学生阅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书籍,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五、结束语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和家长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本领的人,他们的竞争力就越强。学会阅读就是学会学习的核心,也就是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阅读,要把阅读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利用阅读不断地去发展学生,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炎夏.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语文教育,2004(10).
[2]王心影.小学语文阅读新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