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外阅读理解

时间:2023-10-08 10:25:07

导语:在课外阅读理解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外阅读理解

第1篇

一、 课内学方法, 课外会运用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培养,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不应仅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之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高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和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注重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从四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和默读,让学生用默读来提高阅读速度,用朗读来体验情感。第二,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学生具备一定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细细品读:对文中的人物感兴趣就着重品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所处环境和细节描写;对事情感兴趣就弄清事情经过,弄清情节,分析环境场所,分析相关人物;对文中的景物感兴趣,就抓住景物特点的细腻描写,身临其境体会意境,体验语言的丰富妙用,从而品味积累吸收。第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以我们主张阅读要边读边想,带着问题去阅读。边读边思考,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第四,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双翼,一定会给文本带来更多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解读。读物众多,方法各异,以上所提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些许感悟,更多的阅读方法还有待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形成。只要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渗透,让学生一课能得一“法”,再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独立阅读上,相信有“法”可依,他们定能“读得更快,读得更多,读得更深,读得更透。”

二、 立足课内,联系课外

1、 课前铺垫式阅读。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开天辟地》时,课前布置查找的相关资料,有的从网上查到了的英雄事迹,有的从书上了解到与有关的神话传说,交流时,还有学生提出他找到了与课文内容不同的多个传说版本。虽然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内容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甚至出现争鸣,但无一例外,他们都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加深了对这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的理解。

2、 课中推荐式阅读。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阅读一个或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再以点带面,推荐阅读,既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是《西游记》中的片段,也让学生知道《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教师顺势而导,紧接着声情并茂地读起来,处却戛然而止,幽默地说:欲知下文,请自己看书!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下课后老师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几部名著放在图书角让同学们借阅,老师欣喜地发现,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果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纷纷去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了。

3、 课后延伸式阅读。下课铃声的响起,决不意味着学生阅读的结束,在很多时候,恰恰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延伸就是以课文为基点,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阅读空间扩展。如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柳宗元的《江雪》,引导学生发现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课后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习了《螳螂捕蝉》这则寓言后,老师根据寓言的出处,课后向学生推荐《寓言故事》;学习《孔子游春》后,向学生推荐孔子的《论语》……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三、课内展示, 课外收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两千年前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不管是何种课外阅读方式,关键在于课堂上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他们课外继续阅读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并持之以恒。

展示阅读成果可以是带着一本好书,大方地向同学们推荐;可以是师生就一部或一系列作品交流最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最喜欢的阅读摘抄;可以是把读后的真情实感写成读后感;可以是为阅读的文本配上美丽的图画;可以是把自己的阅读成果用PowerPoint制成电子简报……阅读成果的展示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燃起了更多同学主动课外阅读的激情,而且展示的形式越是丰富多彩,就越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第2篇

(1)学生若想扩大自身的词汇量,课外阅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关,显而易见,词汇量如果缺乏,阅读理解也会变得有难度。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背诵单词就可以提高自身的词汇量,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样做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巩固词汇量的最佳方法其实是阅读。通过阅读的情境与情节,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词汇量,并能在具体的学习中有效应用。学生可以将课外阅读中累积的词汇添加到日常的背诵单词中,利用业余时间再巩固记忆,这样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更提高了自身的英语词汇量。

(2)学生其他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得以丰富。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制约因素一般为: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语言来源。这些都是课本无法满足的,多而广地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程度,了解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更好地掌握东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学习和掌握英语。

2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怎样都逃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所有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学习内容也大多围绕灌输语法、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英语词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少之又少,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状况不容乐观。其中最普遍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阶段大多数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都较为功利性,学生们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多数是因为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英语考试成绩,他们阅读的材料大多与高考阅读理解方面有关系,如果阅读材料与高考成绩无关,学生们一般是不会进行阅读的,除了极少数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以外,大多数的学生只是通过英语报纸的订阅来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真正对英语课外阅读感兴趣的学生少之又少,那些本着兴趣进行课外阅读的的学生,都认为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写作能力,这样考试成绩自然会有所提高。其实这也是他们阅读英语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具体表现。

(2)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他们一般都对英语课外读物进行泛读,他们大多数只是很随意地翻阅阅读材料;每每遇到较为生僻的词汇就会停止阅读,他们一般不会进行词典查阅,很少一部分学生会根据上下文的段落大意对生僻的单词进行大概意思的猜测,很多学生会跳过那些遇到的生僻单词。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漏掉很多句子的意思,使得阅读理解的效率较低,收获较小,对学习英语的帮助也小。

(3)学生课外读物的来源较单一,很多学生所选择的英语课外读物都是与教材相互同步的辅导书,选择的一些英语报刊也是较为常见的,那些较为纯粹的英语文学杂志与相关书刊学生们都会敬而远之,由此看来那些学生选择阅读材料都带有较为强烈的目的性,材料的来源相对单一、固定,总而言之学生们选择的阅读材料都是根据教科书而选择的。

3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

(1)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1)英语报纸报刊具有时事性强、内容新颖广泛的特点。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喜好,选择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报纸进行阅读,从而丰富自身的各方面知识,比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或体育等。2)英语杂志或期刊内容广泛、知识性和趣味性都比较强,学生阅读此类课外读物,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世界。3)学生往往对英文小说或简写本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简写后的英文小说既没有失去原著的含义又相对降低了文字的理解难度,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如若发现难点可以随时查看注解。学生阅读此类读物不仅可以了解这些作品的背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同时使得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2)课外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当注意培养自身几个方面的能力:1)快速获取信息能力。学生要做到看到文章就可以做到快速阅读,并迅速了解大致含义。2)精准地找到关键语句的能力。3)巧妙理解生词的能力。学生要能依据文章的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词义。4)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5)总结文章主题的能力。学生要有能力理解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的大意,并能指出每个段落的含义。迅速的在课外阅读物上捕捉信息,是课外阅读的重点,因为课外阅读不同于课本阅读,课外阅读讲究的是泛读,泛读的特点是广泛、大量、快速。所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如果看到不认识的词汇,最好不要立即去查阅词典,更不要在不认识的词汇上长时间停顿,这样会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建议在阅读时将不认识的词汇进行记录,之后再研究。如果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较长或者相对较难的语句,可以根据文章整体的含义进行相关理解,同时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在阅读结束之后,最好将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语句进行摘抄背诵,这样在丰富学生自身词汇量的同时可以增强英语的语感。教师应该培训学生针对不同的文章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学会有逻辑有方法的进行课外阅读学习。

(3)教师做好读后检查或反馈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制定一系列的检查,以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样做不仅可以监督学生坚持课外阅读,还可以使学生清楚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取得的进步。针对检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摘抄:将那些优美、精彩的语句或者段落进行摘抄,积累语句素材。2)列提纲:将文章的主题或者框架梗概进行罗列,以此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3)写读书体会: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写出文章的主要思想与心得体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概括能力、鉴赏能力。

4结语

第3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外阅读;阅读理解;解题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要求学生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能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众所周知,英语教学的核心是阅读,它具有双重性:(1)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阅读,使学生不断学到新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是考查的重点。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对阅读理解解题的能力,首先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解决学生的英语阅读量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阅读视野得到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践中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讨。

一、加强阅读理解训练,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加强阅读理解训练,要改掉过去对课文教学逐字逐句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使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注意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在教Reading部分或有关阅读材料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材料,坚持以学定教,切忌以教代学,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的。

如,在教学7 B Unit 6 Reading时,设计这样的问题:(1)Where did Alice see a white rabbit?(2)What did Alice do then?(3)Why did she do that?(4)What happened to Alice after she jumped down the hole?(5)Could Alice go through the small door?(6)What is the central idea of an article?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别忙着立刻答题,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其次,要了解文章梗概,做到胸中有数。阅读时要特别关注文章的首句和尾句,因为它往往是主题句。最后,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个别词意不够明确的地方,可先跳过去,把文章读完。克服畏难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个别较难的问题,学生可分组讨论,选择正确答案,通过长期的精心训练,学生对阅读理解题不再望而生畏,应试的信心和能力增强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拓展课外阅读资源,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这一要求正是对过去学生阅读量不足所提出的硬性指标,即要求初中生每天课外阅读不得少于200字的文章。那么,教师如何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呢?笔者认为,可要求学生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如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教师除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配套的《听力与课外阅读》材料外,还可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如,阅读《21世纪英语报》系列及《初中英语学习报》《牛津英语分级读物》《中学生语数外》《初中生世界》《新概念英语》等丛书。同时指导学生网上学习,可登录维基百科网、牛津英语教研网、学习方法网、阐单学习网、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少在线等网站学习。那么网上阅读,如何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呢?教师可建立“英语学习群”,以便上缴作业,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学习体会。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阅读视野得到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因特网上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英语学习渠道。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网站资源英语课程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所以大家应充分有效利用。

三、加强解题策略研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阅读理解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通过加强解题策略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判断、推理、综合、归纳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快速浏览,把握大意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快速浏览一遍文章,这包括识别短文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别忙着立刻答题,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其次,要了解文章梗概,抓住线索,理清脉络,做到胸中有数。应遵循“由大到小,整体决定局部”的原则,因为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主题思想,阅读时要特别关注文章的首句和尾句,因为它往往是主题句。最后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个别词意不够明确的地方,这时不能停下来苦思冥想,可先跳过去,有时个别生词并不妨碍理解文章的大意,一定要沉着,耐心地把文章读完。千万要克服畏惧和急躁情绪,要有良好的应试心理。这样你就能循着短文的思路,抓住短文的中心思想这根主线来正确答题。

2.快速跳读,查找信息

跳读是在快速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寻找特定信息,阅读理解试题中常考查学生对年代、数字、人名、地名、词汇和句式等信息。这时学生不必重新阅读全文,可带着问题快速跳读,查找相关信息。阅读材料中有少量未列入课程标准的生词,通常达到2%~4%。不过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语意、逻辑关系来帮助理解语篇,例如,考生要注意同位语、同义词、反义词、构词法、语法、从句以及标点符号等,有时这些对理解文章起作关键性作用,答题时可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顺着文章的文理和脉络,边看边进行推断,选择正确答案。

3.认真研读,合理推断

认真研读是领会文章的细节,判断文章所含的言外之意,力求作出符合情理的逻辑判断,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及其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捕捉并记忆相关信息,通过“分析思考―合理推断―综合概括”这样一个思维过程,选出最佳答案。

研读不是再通读全文,由于受时间有限,只能对问题所在的区域进行认真研读,这样才能对问题作出合理推断。在合理推断的同时还要注意句子结构的恰当搭配,如习惯搭配、词组搭配等。因此要看清楚句子结构要求和上下文句子的意思,把上下文连起来思考,看看所选答案是否符合逻辑,还要注意动词的非谓语形式、时态、语态。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选用时态时要注意整篇文章时态的一致性,时间状语、从句中的时态,主谓的一致性等。从多方面考虑,修正错误,弥补疏漏,作出正确的选择。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要将课文教学与阅读能力训练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训练,拓宽阅读视野,加强阅读理解策略研究,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通过加强对阅读理解的解题训练,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考试不再望而生畏,解题更充满自信,正确率显著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永琴.依托高三英语教材,拓展阅读理解训练[J].中学生英语,2009(12):20-23.

第4篇

关键词:阅读能力 高中英语 课外阅读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点,是教师们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

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

一、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但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1971年哥德曼(Goodman)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该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语的理解,而是认为阅读的时候不必要掌握文本中的全部提示,阅读者只需从文章中挑选出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读者自己的经验和客观的知识来验证自己所作出的预测。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是跳跃式前进的,并非一词一字地慢慢地往前移动。大脑对信息的接收,通过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连贯起来进行猜想、概括,迅速形成语段大意,那种逐字逐句理解的阅读方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但大大地减缓阅读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其实,这个模式说的就是,阅读的过程中不必要把每一个单词,每一个语句都理解清楚。只要结合自己心中所猜测的,在文章中找到相关信息,来验证自己心中所想。事物皆有两面性,该模式也不例外,也是利弊同身。弊在于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不利于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但是,其可以强调整篇文章的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楼所、猜测等方法。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阅读理解的速度。目前,学生的阅读速度与可能达到的指标要低几倍,甚至几十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我们用尽快的方式方法获取各种信息资料,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明确对学生的要求,有针对性训练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把英语课程学习提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并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

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

首先,在课文教学进行到这一环节,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一语言载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对课文进行进一步地挖掘,进入精读阶段。要对课文中的长句、难句进行详细地讲解。长句难句中往往包含较多的从句和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是理解中的难点,学生对这些句子往往是囫囵吞枣,甚至理解错误。我结合语法教学,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对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详尽地说明,对英语中的一些固定句型和习惯搭配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从整体上加以理解,而不仅仅是字对字的翻译。通过长期的训练,帮助学生搬开这些阅读理解中的绊脚石。

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表面意义,还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文章的内涵。学生要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了解到他要表达的思想,把握住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所描述事物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介绍各种修辞手法,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把教学要求从理解提高到欣赏的告诉,特别是学习经典篇目和文学作品时,指出文章的精华所在,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三,大声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英语是一种语言,需要我们可以用口来言。只有在深刻理解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内涵,与作者感同身受,才能读得流畅,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因此,我要求学生早自声朗读课文,课堂上也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遇到剧本、小说等课文,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英语语感,初步体会英语的音韵美、节奏美,有利于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特殊优美的文段或经典的语句,我要求学生背诵,让他们达到铭记在心、出口成章的境界。

第四,仅仅精读课文远远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英语程度又有趣味的阅读材料,使他们看得明白,读得有趣。可以建议学生订阅英语课外辅导报,耐心解答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增加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

第5篇

>> 语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考物理设计题解题技巧 中考物理作图题解题技巧 中考物理实验题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难题解题技巧 中考客观题解题技巧探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初探 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文本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初探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方法 浅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解析 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分析 中考语文读音题解题指导 阅读理解细节题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策略举隅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中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的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同学的。【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解题方法技巧现就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谈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浅见,且将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基本步骤大致可以总结为:1、速读原文材料;2、细找文中原话;3、看清题目要求;4、认真回答问题。一

速读原文材料——优化阅读方法

所谓“速读原文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1、严格要求,严格练习。

集中注重力,阅读时做到“心到”、“眼到”、“笔到”;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快速阅读,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规定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

2、教给读法,自主感悟。要求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

3、捕捉信息,重点突破。学生阅读的同时要用笔标出不懂的字、词或句子,以便及时解决。认真地阅读文章是做好题目的前提,只有认真地通读全篇,做题时才能胸有成竹。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二 细找文中原话——巧借关键词句

所谓“细找文中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1、直接提取信息。大多数阅读试题会出自选文的某一处地方,其关键词基本涉及到具体的字词句,我们可以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准问题的出处。答案一般在问题关键词前后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联系上下文进行搜索定位。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2、提取信息后概括。有时候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如若它指定必须要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概括。

3、提升内涵,升华情感。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紧扣关键词句,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三

看清题目要求——平心静气审题

所谓“看清题目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1、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2、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3、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四

认真回答问题——掌握答题技巧

所谓“认真回答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

1、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说,因为学生乱答也不得分。

3、言之有据,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

第6篇

【关键字】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教学也正是为了学生能够正确地利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听、说、读、写。但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很多老师仅仅是在课堂上对文本进行分析,然后要求学生记笔记进行背诵。这种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很难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才更有利于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呢?以下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以“情感”作为基础,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往往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氛围。要使得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那么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应该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活动载体,老师应该作为交流活动的主导者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首先,老师可以用饱含深情的导语去感染学生,从而引发学生在心灵深处的共鸣。

如在学习《理想》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满怀深情地做开场白,以促使学生产生共鸣,深刻感悟到理想对于人生的影响。上课过程中,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富有亲和力的眼神,话语和热情对学生进行感染,对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对于课文的感情基调理解得更为形象。适当的一些幽默,也可以给课堂带来调剂,营造一个更为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在阅读这些语文作品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好地投入并参与到文章中,没有感情的波澜,那就算有老师激情的演讲,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也是非常抽象与枯燥的。所以,要深化对于课文的深刻理解,就必须激发学生自己的形象思维,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情境的设置,以此来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感受。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名著《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的时候,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说了很多,很多学生还会模仿诸葛亮的样子。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去仔细品味父爱,由此来设身处地地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心理体会与描写父亲背影的作用。通过老师对于情境的设置,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更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

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将阅读训练引向课外,让主动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仅仅只能算是语文学习的冰山一角。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要让学生试着走出课堂,使用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作文水平。语文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在一些影视作品和广告之中也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歌谣就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贴近生活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另一方面,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的春联,都写出了人们对于来年美好生活的盼望。作为语文老师,教会学生欣赏语文与学习语文,是应该做到的事情。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得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阅读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理解还存在着一些误差,认为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认为这会占用到学生的学习实践。其实在课堂之外的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对学生知识的实践检验。通过阅读课外文章,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读好书、爱读书的好习惯。可以开展手抄报的活动,将一些比较好的文章、好的段落进行摘抄,同时鼓励学生写读书比较和心得,对在阅读中的一些感受进行记录。通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达到同学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以课堂为中心,以课外阅读活动为半径的方法,让语文阅读教学不断进行延伸,这需要全体学生和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学生将阅读看做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真正热爱读书的时候,老师的努力就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已经完全超出了考试之外,会对学生的后期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学福,宋乃庆.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06).

[2]陆素萍.有关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2007(10).

第7篇

关键词: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存在问题 策略研究

一、当前英语阅读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不良的阅读习惯。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存在不少陋习,如视野狭窄;只理解单词的个别意思,不注意惯用短语、词组的意思;为弄清楚某个意思,反复地阅读前面的内容等。这些不良习惯不仅影响速度,而且影响思维的连贯性,顾此失彼,对阅读缺乏整体的理解。

2.畏难情绪。

每当面对总数达1200左右、历时20分钟的阅读理解时,有不少学生表现出烦躁不安、无信心和缺乏毅力。

(二)教师在英语阅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过早或过量地让学生做阅读理解题。

研究表明,如果过早或过量地使学生盲目地做阅读理解题,不但会延误阅读教学的时机,而且会使学生时常处于个别题目的困扰之中,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阅读的目的就是解答阅读材料所附的问题。

2.训练中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在实际操作中阅读训练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缺乏整体规划,无系统性。(2)只注重训练形式,忽视对阅读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问题都是叫几个学生回答,找到正确答案。(3)训练模式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都采用学生读一遍,回答问题,教师讲解课文的模式,学生很容易厌倦。(4)训练和讲解的中心侧重于材料的题,而不是对材料进行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的分析。(5)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致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等。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效率。

1.精心设计导语,引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精心导语,引入课文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没有任何其他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

(1)利用文章的标题及相应词汇,设置信息沟导入。在教《新标准英语》初二上册Module 8 Unit 2“Tour of London”时可以这样提出问题:Do you know the tour of London?让学生小组合作尽快找到答案,培养学生捕捉关键词句和重点信息的技能。

(2)利用课文插图、幻灯图片导入。在学生阅读之前,可充分利用插图、幻灯图片等就课文内容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预测其中内容,从而自然地投入阅读。然而语境导入并非课文内容介绍,而是通过讨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建立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境。

2.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

(1)限时让学生略读(skimming),了解文章的大意,要求快速给出导读中心问题的答案。

(2)在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精读(intensive -reading),使学生不仅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而且理解它的深层含义。如True or False,WH-Question,Multiple Choice或填空题等。

(3)抓住重点,归纳复述。我们可以以提问为线索进行追忆,把问题的答案组织起来复述,也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或借助图表及有效的简笔画把故事情节发展有序地列出来,帮助学生归纳复述。例如在教完“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这篇文章后,我用简笔画把整个故事情节画出来并在图下面给出关键词,这样学生复述时就会觉得既有趣又简单。

3.启发思考,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

对文章的理解有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解析性理解层和应用理解层。通过略读和精读,学生对前两个层次已基本掌握,但还需对第三层进一步提高。此时我们可将提问扩展到相关知识与现实联系,启发学生思考,对文章进行更深层的理解。

(二)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除了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外,我们还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提供较多而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需注意几点:

1.精选材料,材料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

这样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信心。如我为学生订阅了《英语小读者》和《英语漫画》等多种报刊杂志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通过课外的阅读活动来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2.要有相应的措施加以督促。

这毕竟是课外的任务,而且初中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还没有完全成熟,没有强有力的措施是很难保证课外阅读持续地开展的。例如,我经常布置他们做阅读摘记并且每月进行评比,另外每周一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课前复述上周所阅读的文章。当然有时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就更加激起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三)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1.让学生依据文章的理解题展开阅读。

每篇材料都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一般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再看问题,回头看短文,然后选择答案。而我常指导他们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最后选择答案,这样便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和准确率。尤其是看广告类和图表类的文章。

2.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词,指导学生此时千万不可惊慌,或看到一个生词就去查字典,这样不但会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会容易失去兴趣。

3.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很多学生喜欢阅读时读出声来或用笔、手指一个个字点着读,有些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一词一句地分析。我指导他们要学会从整个句子、段落来理解文章,尽力减少停顿次数,扩大视力范围,提高阅读速度,改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理解涉及语言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运用,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更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了解英语阅读的目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并将它们运用到大量的阅读训练中,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选材 阅读策略 阅读技能

高中英语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这是因为:第一,现行的课文教学篇目少,篇幅短,不能保证充分的阅读活动;第二,精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故课文生词和新结构的密度大 ,不适用于流畅阅读的训练;第三,精读实质上是综合训练,大量时间用于为语言点的复用掌握而安排的听、说、写操练上,读的专门训练不够。因此,大纲的提出,实际上对我们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这里所指的课外阅读即泛读。首先是让学生独立阅读,但又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而是要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外阅读。所以,泛读既是阅读材料的问题,又是阅读方法的问题。 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这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材料比重较大,题材广泛,涉及到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做到课内语篇知识的理解和课外知识的融和,还要注意创设融洽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阅读能力。就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读的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注意讲究策略,提升英语能力。

1.各种方法教授各种材料

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材料的兴趣,作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感兴趣,阅读效果皆会更佳。

2.合理利用标题,扩大阅读范围

在高中的英语教材中,每篇阅读课文都有标题,标题就是课文主题的反映。对标题的分析就能预测课文的内容,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有所帮助。如Book 1 Unit8中,,The Olympic Games是阅读课文的标题,它又是该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示一些有关奥林匹克的运动图片,补充一些课外材料,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清阅读材料的体裁,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特征,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材料所选择的文章涉及了记述文、论说文和应用文等多种文体。高考题选材多样化的趋向意味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阅读材料的内容,而且要注重阅读的体裁。不同的体裁从结构和写作手法上都有所不同。如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感受;如记事,就要记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如议论,则应该有感而发,不要说空话。弄清楚阅读材料的体裁,在阅读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较快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忽略次要、冗余的信息,直接找到主题句,使阅读理解更快捷和准确。

4.注意不同阅读材料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

高中英语教材中阅读教材的内容涉及到了英语国家许多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这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所注重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就会造成困难。因此,在阅读之前可向学生讲授一些与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消除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

二、课外阅读训练的选材

1.人教社出版的与新教材课文配套的《阅读训练》。此书文章大多选自英美出版的英语读物,题材较为广泛。如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

2.《新概念英语》Practice and Progress。侧重在于培养学生四会能力,我认为此书是最好不过的了。高一时,我们利用每周的学科自习四十五分钟时间进行阅读。第一步,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口头做课后的回答问题及理解选择题。由于此书内容新颖、幽默、短小,课后练习的归类性很强,且语言让学生易接受,学生一节课下来以后都有一种收获明显的感觉,故而学习兴趣较浓。大大提高了阅读能力。

3.《阅读理解指导与训练―阅读快车》。此书内容涉及当今英语国家社会、家庭、文化、教育、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难度跟高中教材相近,并包含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及模拟题。因此,我们就利用每周两节英语晨读时间,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此书的第一部分,即如何做理解题―(1)客观理解性题目;(2)词意句意理解性题目;(3)逻辑推理性题目;(4)总结概括性题目。 然后要求学生在了解如何做题的基础上进行自学。

4.外国文学简写本。高二时,我要求每人手头备一本英语简写本(书虫系列),利用寒暑假与同学交换的办法,每人读1―2本简写本读物,然后写出读后感或故事的梗概,字数不限,可根据各自的能力发挥,待高中开学时上交作业让教师检查。教师把好的作文张贴在墙上,供同学阅读欣赏。结果,同学选的作品有好多,如 《苔丝》、《爱玛》、《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个神》、《简爱》、《艰难时世》、《雾都孤儿》。

第9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质疑;科学的阅读方法

20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让我对语文这一学科有了很清楚的认识,要教好语文,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打开阅读之门呢?我觉得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认为应将课文分析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利用讲课文的机会尽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课文时,可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每人提出几个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回答,这样布置后学生就会主动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真去思考课文,提出问题。如,教《草船借箭》时,教师要求学生提问后,学生分别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如果鲁肃不帮诸葛亮的忙怎么办?如果鲁肃到周瑜处泄密怎么办?如果三天后没有大雾,诸葛亮借不到箭怎么办?然后再叫其他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在这样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又如,在练习课外阅读《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时,我让学生看一两遍文章后,先思考再提出问题。有些同学就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低碳生活方式有何好处?然后就有学生很准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在这种利用课文分析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了学生如何去学懂文章。

二、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这些年,我在组织预习或讲解课文时,都努力启发学生质疑。对质疑多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久而久之,就有较多学生敢于质疑,甚至能提出有相当深度的问题了。例如,我在教学《囚绿记》一文时,我先要求学生读课文然后思考,大胆地质疑,之后有不少学生都踊跃举手提问:“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我”又让“绿”恢复了自由?作者写本文目的是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提出疑问后,我再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答,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质疑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知识点和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默读和速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精读和评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