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儿童护理评估

时间:2023-10-08 10:25:10

导语:在儿童护理评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儿童护理评估

第1篇

【关键词】保健护理;成长;发育商;儿童

当前因为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人们的保健意识在不断增强,不仅希望在医院中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而且还希望提供家庭保健护理工作[1]。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需要更多的保健护理。为了研究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本文对120例儿童的护理情况进行了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来我院进行保健护理的儿童60例,其中女性28例,男性32例,年龄在0-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岁。另选取未进行保健护理的儿童60例为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在0-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保健护理方法

1.2.1体检评估接受保健护理之前进行全面体检,准确评价儿童的身体发育指标、营养指标。同时采用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对儿童发育商进行测定[2]。

1.2.2阶段性发育状况评估每个月对儿童的头围、体重、身长测量一次,对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同时进行智力测评,按照评估结果给予指导性意见,从营养、心理、早教等方面提出个性化的专业意见。

1.2.3家长育儿指导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家长要了解儿童的不正确饮食习惯,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儿童相处,促使儿童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家长准确掌握儿童的健康标准,了解儿童心理状态。

1.2.4营养指导根据儿童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给予正确的饮食。1-12个月的儿童要重点补充维生素A、D,适当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4-12个月的儿童要补铁,尽量保证母乳喂养,6个月后可以适当添加辅食。

1.2.5健康教育定期开育儿科学培训班,邀请一些育儿专家讲述保健知识,例如如何科学喂养、如何保证正确睡眠、如何防止疾病等等。要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儿童的健康情况。另外,要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儿童心理问题总结归纳后,分析原因,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3]。

1.3观察指标对干预后两组儿童的发育商进行对比,观察营养性疾病发病率和保健护理满意度。发育商分为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五个方面,分数越高表明发育商越高。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当p

2结果

2.1两组儿童发育商对比常规组儿童精细运动95.4分,大运动94.7分,语言95.1分,适应性96.7分,个人社交95.4分;保健组儿童精细运动105.3分,大运动102.4分,语言104.9分,适应性106.7分,个人社交103.3分。保健组儿童的发育商得分要高于常规组(p

2.2两组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常规组缺铁性贫血4例,佝偻病4例,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为13.3%;保健组缺铁性贫血1例,佝偻病1例,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为3.3%;常规组儿童和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0.0%,保健组儿童和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因此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儿童保健护理就是要以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为基础,护士和家长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利儿童成长因素的出现。就本组研究结果而言,实施保健护理的儿童,在运动、语言、适应性以及社交能力方面的得分均要高于未实施保健护理的儿童。儿童保健护理的实施还能减少儿童疾病发病率,在本次研究中,采取综合性保健护理组的儿童只出现了缺铁性贫血1例,佝偻病1例,其发病率要远远低于常规组。作为保健护理人员要切实实现保健护理的功效,必须要针对儿童个体制定相关的计划,同时要与家长合作,向家长介绍儿童成长中的常见问题,尤其是对于各种疾病的病因等要详细讲解,在儿童成长中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出现。总之,儿童保健护理对于儿童成长意义重大,不仅能促进儿童发育商的提高,而且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米素兰.保健护理在早期儿童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1-62.

第2篇

【关键词】儿童跌倒;不良事件;儿科门诊;诱发原因;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9月~2018年10月昆明市儿童医院门诊6例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患儿,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5岁,平均(3.13±1.21)岁,全部患儿均有父母陪同,全部患儿均需进行输液,由专门护理人员进行看护。本次研究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儿家属同意参与研究。

1.2方法

1.2.1原因分析

儿科门诊复杂人员组织开展头脑风暴活动,通过多轮头脑风暴确定导致儿童跌倒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同时做根因分析,具体包括:患儿年龄、家属是否看护、跌倒场所的光线是否明亮、地面是否湿滑等。同时护理人员结合患儿具体情况,评估跌倒事件发生潜在风险,使用自制“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自制),对患儿活动能力、药物、感觉、疾病类型、年龄等综合评估,共6个方面,每个方面0~3分评分,以分值判断危险程度:轻危:低于6分,中危:7~12分,高危:13~18分。

1.2.2护理对策

护理人员重点了解上述诱发因素,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情况予以调整,消除危险因素。同时护理跟人根据患儿评估危险等级进行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低危组护理要点:护理人员在患儿床旁张贴风险标识,并告知家属可能存在的风险,护理人员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并将周围危险品予以清除;②中危组护理要点:除上述措施外,护理人员对家属进行宣讲教育,叮嘱家属不得留患儿1分在床位上,同时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密切监督患儿活动情况;③高危组护理要点,在低危、中危基础上明确高发时间段,制定弹性排班表,强化夜间巡视工作,并对洗手间、走廊等人流量较大区域进行监察,为患儿提供安全环境,此外注重护理人员指导培训,强化其预防跌倒事件意识,进而为患儿提高科学权威服务,并有效预防跌倒事件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前后6例患儿中跌倒事件发生情况。

2结果

6例发生跌倒时间的患儿,在护理干预后期处境均得以有效缓解,治疗期间未出现跌倒时间,较护理前跌倒时间发生率明显降低。

第3篇

【关键词】 小儿;心理需求;整体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要求满足病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对儿科病人的护理仅停留在生理护理方面,对其他方面的需求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儿是人类殊群体,在心理方面,小儿与成人有很大差别,是受教育的好时期。为了护理好住院儿童,必须要了解儿童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现对入院小儿需要与护理进行总结。

1临床资料

从我院近期入住的患儿中随机抽取115例进行观察, 男73例,女42例;年龄0~10岁,平均年龄4岁。多采用询问或与家长沟通的方式,结果(表1)。

2评估与护理

2.1评估

2.1.1安全需要①由于小儿知识面窄,思维能力差,对于疾病引发的痛苦没有正确认识,很快丧失安全感。②医院使患儿产生恐惧和疑虑,因治疗引起疼痛及违背意愿,不可抗拒的操作会使幼儿产生受到侵害的感觉。③生活秩序的改变,频繁变化的面孔,幼儿感受到父母呵护减少,从而产生混乱、动荡感。④日常生活情趣的丧失及特殊需要得不到满足,都会使其产生失去保护的感觉。

2.1.2归属需要①由于多数患儿是独子,自然成为家庭的中心,若处在家庭成员间关系好的家庭,则会有强烈的归属需要,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庭,就会不知所措,出现胆怯、烦躁、沉默等表现。这种心理不仅会影响治疗,还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②已入学的儿童会有很大生活空间,师生关系融洽,同学、朋友间相互关心、体谅,使儿童产生归属感,一旦进入医院使之产生孤独空虚感。

2.1.3社会精神、文化需要①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家长们认识到赞扬对幼儿生长的作用。恰当的赞扬可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之有成就感,受重视感。而生病后各种学习中断,已掌握的技能不能练习,处处要人照顾,会产生一种无力、不受重视的感觉。②由于学业中断,多数学生担心成绩下降而产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2.2护理

2.2.1安全护理①帮助患儿正确理解疾病,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可侧重不同方面,解除患儿的神秘感、恐惧感,建立起信任,让患儿主动配合治疗。②接触患儿时态度和蔼,动作轻柔,尽量征得其同意,尽力帮助其理解治疗附加的疼痛并自愿接受治疗,总之不要使其有强迫感。③了解每个患儿具体情况,尽量满足其特殊需要。关心爱护儿童,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细心查看每一个患儿,防止交叉感染及意外,创造一个安全环境。

2.2.2 归属护理①努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培养护患感情,使患儿感到护士亲切,可信任,尊重其生活习惯,对患儿的各种不恰当行为要有母亲般的容忍,从心理进入母亲角色,使其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②由于患儿被爱的需求大,护士运用交流技巧,适度的给予握手、抚摸、拥抱。③支持、鼓励已入学患儿与老师、同学、朋友建立联系,让老师、同学看望,满足其归属感。

2.2.3社会心理护理①对于病轻的患儿,可协助家长引导患儿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说话、识字等,随时注意各方面的进步给予赞扬,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调动积极性,尊重他们的选择需要。②针对已入学儿童担心学习成绩下降的心理,可采取请老师、同学补课,护士配合家长辅导其学习等措施,多给予心理支持,多关心、同情,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尽力使患儿配合治疗,把与疾病作斗争作为主要任务,并以取得进步为荣,这样才能使患儿处理好学习与治疗关系[1]。

3讨论

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因此在治病期间,应十分重视小儿的心理需要。儿科护士根据小儿各个年龄阶段身心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根据近4年的努力,满足了小儿各种需要,建立了深厚的护患感情,收到了满意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散瞳;安全评估;防范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9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28-01眼科门诊在进行儿童屈光不正检查、眼底检查、眼底造影检查、视网膜光凝治疗前等都需要散瞳。如散瞳不当,可引起患者眼压增高,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等不良后果。散瞳期间由于患者视物模糊,小儿及老年患者容易跌倒。散瞳前后做好患者的护理安全评估是保证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的前提。护理人员是散瞳这项操作的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患者整个检查、治疗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因此散瞳前后做好护理安全评估及防范对策确保患者安全,避免护患纠纷,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及治疗至关重要。1安全评估

1.1散瞳前安全评估

1.1.1眼压评估散瞳前必须做眼压检查。护理人员在散瞳前必须看门诊病志是否有眼压检查。如眼压高于正常值,禁止散瞳。并及时通知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如角膜厚度、房角镜检查等。

1.1.2病史评估如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散瞳应谨慎。首先仔细倾听患者主诉,询问病史。如就诊前曾有过眼痛、头痛剧烈者或有青光眼家族史应暂停散瞳。及时告知医生。

1.1.3房角评估首先要看门诊病志是否有关于房角的描述。房角狭窄者,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散瞳应谨慎。必须行散瞳者,随时观察病情,注意倾听患者主诉;瞳孔散开后进行眼压检查,以防意外发生。

1.2散瞳后安全评估

1.2.1跌倒评估散瞳后瞳孔散大,患者视物模糊,特别是看近物;小儿或老年人容易跌倒。

1.2.2瞳孔恢复时间评估

1.2.2.1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美多丽)散瞳后约6-8小时内视物(尤其是近物)模糊、畏光,之后可自行恢复。

1.2.2.2用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赛飞杰)散瞳后约1-3天内视物模糊(尤其是近物)、畏光,之后可自行恢复。

1.2.2.3用硫酸阿托品眼膏散瞳停药后,大约20天-30天瞳孔才能恢复正常,但因个体差异,瞳孔恢复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均属正常。2防范对策

2.1加强眼科门诊护士业务素质的提高定期进行眼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及有关病历讨论。

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散瞳前在进行“三查、七对”的同时,查看眼压检查结果、查看门诊病志有关房角的描述、仔细倾听患者主诉,防范于未然。

2.3眼科门诊应常规备缩瞳药如毛果芸香碱等;如散瞳后患者出现眼痛、头痛,立即通知医生,根据医嘱点缩瞳药,沉着冷静做相应处理。

2.4加强护士的责任心防止散瞳剂误滴等差错的发生,责任到位。

2.5眼科门诊进行散瞳的患者,应有陪护以防散瞳后患者视物不清,导致跌倒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2.6向患者讲清散瞳后的注意事项及防护由于瞳孔散大,患者自觉畏光、视物(尤其是近物)模糊均属正常现象;散瞳期间应避免强光刺激,尤其避免强的太阳光刺激,户外应戴遮阳帽或太阳镜;由于散瞳是为了麻痹睫状肌,故散瞳期间尽量避免近距离用眼,例如看书及使用电脑、手机;极少数患儿阿托品散瞳后如出现明显的颜面潮红、口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幻视、痉挛、兴奋、眼睑水肿等症状考虑为阿托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或咨询眼科医生;青光眼及对阿托品过敏者忌用;由于阿托品超量使用可致中毒,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护人员指导用量使用,并妥善保存,避免儿童单独接触此药。

2.7散瞳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消除因散瞳后患者视物不清而产生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儿童在散瞳验光进行屈光检查前,对患儿家长讲清散瞳后瞳孔恢复的时间、临床表现及防范措施,消除家长紧张情绪。3结果

通过对眼科门诊患者散瞳前后的护理安全评估及防范,有效的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护患纠纷,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参考文献

第5篇

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已成为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压疮发生的机制受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致使细胞变性、坏死.皮肤弹性降低或消失、褪色,形成水疱或表皮脱落,甚至皮肤组织破溃、糜烂。国外研究显示:在急性医疗机构中压疮发生率为8.5%~14.7%,甚至更高;在急性护理机构压疮发生率为4.7%~9.2%[2]。压疮发生率已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敏感性指标。因此,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应用于临床是预防压疮关键性的一步[3]。各医院重视压疮的防护,将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作为重点,根据评分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对具有多项主要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护理和治疗,使有限的医疗护理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压疮预防率,不仅明显有利于患者,还能减轻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1 压疮评估量表的使用

危险评估是压疮护理的重要环节,利于发现高危人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预防。目前常用的压疮评估方法有Braden量表、Norton量表及Waterlow量表。

Braden量表:是临床压疮评估中应用较为广泛。从感觉、潮湿、活动、移动、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6方面对压疮的发生危险进行评分,总分为6~23分,得分越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

Norton量表:包括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活动情况、运动情况、大小便失禁等5项评估内容,每项评分分值均为1分(严重)至4分(正常),总分5-20分,随着总分值降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Norton量表评分为高危险(积分

Waterlow量表包括体型、皮肤类型、性别、年龄、组织营养不良、控便能力、运动能力、食欲、神经系统缺陷、手术和特殊药物治疗11个条目共45个子条目,总分为ll0~114分。积分

2 国内各医院针对压疮预防的管理方法

国内医院重视新入院患者的评估,成立压疮护理小组、伤口小组等,在以上三种通用压疮评估方法基础上,对时间、方法上进行更新、改进,使评估方法全程有效、科学的管理、更适用于国内临床护理工作。通过分析压疮高发的主要因素,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减少压疮的发生率。

蔡雪华[4]提出改进压疮报告流程的护理管理措施:强调三级监控:责任护士对新人院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护士长对全体护士进行相关制度的培训和考核,强化压疮的防范意识,通过早晚交接班检查落实;护理部建立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压疮登记表,规定严格的报告流程,制订压疮质量控制标准和压疮常规性护理措施,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压疮的护理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不断改进护理措施。

王芬[5]对Brodon评估表进行改进,并设计记录单,明确三级预防的重要性:责任护士在病人人院24 h内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评估; 护士长监控、核实责任护士的评估与病人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护理措施,对存在评估分≤14分的病人向护理部递请压疮护理会诊申请单;护理部在收到Brodon评估表24 h内,请压疮会诊小组到病区进行复核,核实上报的情况是否属实,检查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对潜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有关的注意事项和合理化建议。

刘莉[6]以完善组织构建,建立压疮管理质控体系,成立伤口护理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全院的压疮管理工作为重点:成立ET(国际造口治疗师)为技术核心的伤口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在压疮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护理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其专业技术服务范围扩展到全院患者,极大的发挥了护理人力资源效能,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从高危患者筛查、预报、压疮上报、会诊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全程有效、科学的管理,建立伤口护理专业小组监管网络。

3 目前国内压疮来源

院外带入较多[7]。在院内虽然重视压疮预防,成人的压疮发生率低,但在危重度高的NICU、PICU及心脏手术后患儿,发生率可高达19%、26%、16.9%[8]。因此,在繁重的科室工作中注意“护理不当和预防疏忽” [9]。

兰艳[7]分析了180例压疮的发生:从家中、基层医院带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多、社区护理和专职家庭护理欠完善,大多数患者的家庭护理是由家属或陪护完成,他们只是生活上的照料和情感上的付出。其照料能力和效果未能达到大医院的要求,造成在家发生压疮的比例较高。护理知识缺乏、护理措施不当是院外并发压疮的常见原因。因此,对患者、家属及陪护进行必要的压疮防治知识的宣教非常必要。

王彩凤[8]强调重视儿童压疮:儿童压疮主要与感知觉缺失和移动度受损有关。由于患儿缺乏对压力的感知和自主缓解压力的能力,促成了压力对组织的损害,多见于脊柱损伤、脊髓脊膜突出、痛觉消失的患儿。儿童压疮与年龄存在显著关联。一方面,年龄偏小的患儿由于感觉认知和表达能力发育不全,无法识别和消除潜在压疮危险,主要是限制和医疗器械压迫。另一方面,年龄偏小患儿对照护者的依赖性大,因此护理不当和预防疏忽更易导致压疮出现。

邓少娟[9]统计老年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10%-,25%,而老年人入住护理院时的压疮发生率为17.4%,发生压疮老年人的病死率较未发生压疮老年人增加4~6倍。

4 压疮预防具体措施

护理部重视压疮预报制度的落实:护理部改变传统护理差错事故申报方式,提供人性化管理,鼓励全院护理人员主动报告压疮发生不良事件。在每月护理质量会上组织护士长展开了讨论,不公开科室、病人姓名及当事人姓名,避免了缓报、隐瞒不报的现象发生[5]。

严格落实培训计划,提高全体护士压疮防治水平。临床护士是压疮的报告者和压疮护理的实施者,加强对她们的培训和教育是压疮管理成败的关健因素[10]。

标识牌的应用:标识系统有助于降低压疮护理风险,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11]。标识系统的启用使预防压疮工作数据化、科学化、程序化,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预防的主动性与责任心,增加护士对压疮预防的兴趣[12]。并根据评估情况更换标识牌。具体工作:对皮肤高危病人入院及时评估,对高危患者实行主动预防,责任护士在患者床头挂预防压疮警示卡,建立翻身登记本,严格交接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将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详细告知病人或家属。护士签名,病人或家属签字,避免护患之间不必要的纠纷。

预防压疮用具的选择:温度与褥疮的关系: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易用发性[13]。建议根据温度及湿度选用减压用品,减压、散热装置好的床垫依次为气垫床、水垫床 、海棉床。翻身使用垫枕或塑形翻身枕。

及时的告知:适时、恰当的告知可以有效的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尤其是对一些危重、无陪护的病人,更要加强沟通,及时告知压疮发生的危险性[14]。

营养支持:Susanne[15]研究表明,营养不良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是营养适当组的2倍。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进食高营养、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对禁食者予管饲肠内营养剂或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可使压疮发生率由23.2%降至4.7%,内容包括:压疮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危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皮肤评估、皮肤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支持面的选择及应用、示范减轻组织受损危险性的变换、评价压疮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护士与病人和家属一起共同的评估,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配合,共同预防,减少压疮的发生[14]。

5 转变压疮发生后追究责任观念,客观对待压疮的发生

压疮控制理念美国护理界的观点认为压疮部分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如果患者在人院时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 h后就可能发生压疮,不能把所有的压疮发生都归咎于护理不当[16];积极评估患者是预防压疮的关键环节,要求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分析,并将评估在整个住院期问持续进行,对高危患者重点预防,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6 讨论

综上所述,压疮预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外力的不良损害。二是保持和提高组织耐受力。三种压疮评估表均存在优缺点,因此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压疮评估量表。目前Braden评估表被普遍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使用该量表能够容易和准确地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性[17]。

通过有效的评估,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找出患者发生压疮高度危险,尽早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有效的压疮预防可大大减少患者痛苦,节约医疗护理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韩文萍[18]认为实施奖惩机制,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感:在实施奖惩机制后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增强科室内部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同时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护理人员自觉工作的热情,有效避免了压疮的发生,且提高了院外压疮的好转率及治愈率。其观念有助借鉴。

总之,积极评估患者是预防压疮的关键环节,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分析,将评估在整个住院期间持续进行,对高危患者重点预防,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同时,培养专门的伤口护士,开设相应的门诊,建立伤口会诊制度,是今后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光红, 刘义兰. 实施压疮患病率调查持续改进压疮管理. 护理学杂志, 2009, 24(13):59

[2] 于博芮.最新伤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31-132

[3] Bergstrom N,Braden BJ,Boynton P.eta1.Using a research-basedas sessment scale in clinical praetiee g-J].Nursing Clin Noah Am,1995,30(3)1539-551

[4] 蔡雪华,易冬娟.改进压疮报告流程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494-496

[5] 王芬.李燕晖.周文静.改进Brodon评估表在三级护理质量控制预防压疮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0,24(1):245-246

[6] 刘莉.建立压疮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临床护理杂志,2010,9(5):62-63

[7] 兰艳,杜芸,青燕.180例院外带入压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右江医学,2010,38(1):111-113

[8] 王彩凤,巫向前,楼建华.国外儿童压疮护理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67-471

[9] 邓少娟.70岁以上老年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4,3(1):37-39

[10] 毛玉英.改变压疮管理模式提高压疮护理质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6):50-51

[11] 钱萍,刘丽华,优国美.化疗静脉渗漏的系统化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4(6):17-19

[12] 廖春红,唐霞珠,黄北南. 评估标识牌标识系统在压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2010,25(7)(综合版):23-24

[13] 李琳.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07-208

[14] 吴翠英.压疮的护理干预.内蒙古中医药,2011,2:162-163

[15] Susanne H.Andreas F.Eisabetn ST.Nutrition status and pressure ulcer:What we need for nutrition screening[J].Journal of Peren 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2007.13(4):288-293

[16] 王晓红,肖岷,孙幔萍.压疮护理研究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11-12

第6篇

关键词:灾害援救儿童护理护士能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89-02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土面积位列世界第三,海岸线宽广,因此,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前些年的唐山大地震、玉树地震、汶川地震以及全国洪灾,人员伤亡严重,给我国的人民群众与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在灾害当中受到的伤害最大,需要医护人员更多的照顾和关心。也正是因为如此,灾害援救中的儿童护理问题成为了医疗人士关注的重点。

1自然灾害救援中儿童所需医疗救助分析

儿童,对于自然灾害的敏感度不高,更不能快速地面对与应对灾害对其造成的威胁与伤害,在各类自然灾害当中,儿童是最为脆弱的群体,这在我国的诸多自然灾害当中已经得到印证。因此,自然灾害救援中的儿童护理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护理任务,下面我们就对自然灾害救援中儿童所需的医疗求助进行分析与阐述:

1.1外伤的医疗护理。我们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等,这些灾害都有很大可能造成当地建筑物的倒塌,而建筑物的倒塌会引发外伤,在进行灾害援救之时,儿童是要优先进行救助的对象。对待儿童在自然灾害当中的外伤,首先要做的就是止血与包扎,必要时进行紧急固定,如情况特殊,要及时进行手术。护士要做好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保证手术安全。

1.2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同呼吸道疾病一样,消化道疾病也是儿童的常见疾病,特别是在重大灾害发生之时,呼吸道疾病与消化道疾病在儿童当中极易发生,这主要是因为灾害发生期间的自然环境较差。因此,灾害救援期间会有大量的呼吸道以及消化道感染儿童病例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与照顾。

1.3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自然灾害之后,当地的环境质量会严重下降,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传染病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像是消化道传染病与疫水传播的疾病,在灾害时期多有发生。儿童的免疫机能较差,在面对传染病时更容易感染。因此,在灾害期间,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儿童的隔离与检查工作,让传染病远离儿童群体。

1.4儿童身体发育评估护理。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灾害发生这后的一段时间之内,儿童会因为饮食变化与生活环境改变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到其生长发育。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儿童的免疫系统的形成可能很难继续,加之恶劣环境中的众多病毒与细菌的侵入与威胁,儿童灾后的健康成长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医护人员要对受灾儿童进行身体发育的评估,并对其进行预防接种,保证儿童未来的健康成长。

1.5儿童的心理护理。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惊异与恐惧以及灾后短期内的不正常生活,会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操作。儿童的心理与思想都处于发育期,因此,灾害的经历与灾后生活环境的改变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较大的伤害。医护人员应当在诊治过程当中加强与儿童的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帮助其走出灾害阴影。

2自然灾害救援中护理儿童对于护士的能力需求

2.1良好的医疗与护理技术。与成人医疗与护理相比,儿童的医疗与护理业务更难展开,这就对护士的医疗与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一定要对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熟知儿童各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可以迅速对症状进行判断,及时进行医疗与护理操作。

2.2过硬的心理素质。自然灾害现场不同于普通的医疗场所,这就要求护士在恶劣的医疗环境当中可以保持冷静,用自己过硬的心理素质克服外在因素的影响,在对儿童进行医疗与护理之时,要保持理智,保证动作的敏捷性与准确性。只有具备强大的应变能力与承受能力的护士才能够在自然灾害的儿童救援工作当中取得好的医疗与护理成果。

2.3较好的交流能力。儿童不同于成人,要得到儿童对于医疗与护理的配合,要进行特别的沟通,成人间的沟通方式并不适合于儿童,特别是对一些没有语言能力的婴幼儿来说,护士的交流能力直接影响其医疗与护理效果。因此,护士要在灾害救援的现场快速克服与儿童的语言交流障碍,了解儿童的特殊表达方式与表达内容,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良好的沟通。

2.4较高的团队精神。医疗工作不是由护士单独完成的,在大多数医疗与护理工作当中,护士是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工作。在灾害现场进行儿童的救援,护士更要随机应变,有较高的团队精神,以大局为重,严格地要求自己来配合医生的每一个医疗动作。

2.5较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在自然灾害的救援当中,医护人员自身就处在一个比较危险的环境之中,只有医护人员安全了,才可以对灾害中的伤员进行全面的治疗。所以,在对灾害中儿童进行救援之时,医疗人员要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第一,要防止二次灾害发生时的意外。第二,要警惕病毒的传染。认真对待消毒工作,保护自己,也是对病患负责。

2.6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白衣天使,治病救人。在自然灾害的救治当中,工作环境恶劣,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肯把自己置身于灾后环境之中,为广大受灾群众提供医护服务。只有这样,受灾群众才可以在身体上得到呵护,在心理上得到爱护,实现早日康复。

3小结

综上所述,护士人员在我国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儿童的救援工作方面,更是彰显了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本文以护士在灾害援救中对儿童护理的能力探讨为题,对儿童护理内容与儿童护理需求进行了分析。希望我国广大的护士人员可以明确自身的责任,更好地进行诊疗与护理工作,保证患者安全,降低我国灾害的伤亡人数。

参考文献

[1]冯芸.护士在灾害救援中对儿童护理能力的探讨[J].激光杂志.2011,4(6):11-12

[2]杜姗姗.灾后儿童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9,5(21):21-22

[3]檀臻炜.地震后送儿童伤员的人文关怀和整体护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4(2):33-34

第7篇

【关键词】 儿童; 早期发育; 因素; 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080-03

doi:10.14033/ki.cfmr.2016.8.045

临床研究显示,遗传、家庭教育以及周边环境等均能够直接影响儿童的早期发育[1]。而0~3岁为儿童教育的萌芽时期,更是儿童语言、智能发展、身体发育最为关键的时刻,另外儿童的语言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日后智力发育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2]。分析儿童的语言、身体等影响儿童早期发育的影响因素,最大限度的寻找儿童语言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同时对儿童教育实施针对性的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早期发育水平,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3]。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保科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体检的0~3岁幼儿1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保科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体检的0~3岁幼儿1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男86例,女74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0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以及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临床综合护理,两组患儿均需要完成婴幼儿发育蓓莉测试(不在2~30个月的,不需要做蓓莉测试)以及语言早期评估,并完成每位儿童母亲4个问卷的调查(基本情况、母亲-儿童睡眠、儿童语言发育筛查、儿童发育筛查问卷)。观察组患儿实施心理疏导:由于患儿年幼,见到陌生人易出现哭闹、不安等不良情绪,再加上病情的影响,会导致治疗出现困难等现象。这个时候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患儿的状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配合患儿的父母更好的呵护关爱婴幼儿,做好心理疏导的工作。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医院针对小儿测试结果等都需要告知家长,并对家长进行预防和护理的教育,叮嘱家长们做好日常护理。

1.3 观察指标

按照卫生部行业科研项目《0~3岁儿童早期发育迟缓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的技术要求,对160例婴幼儿进行发育蓓莉测试(运动发育和智能等方面的测试)以及语言早期评估,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发育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各个时期的智力发育、体格发育以及语言发育均比对照组高,婴幼儿发育情况更好,其保健效果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不可否认的是,儿童的智力发育以及身体发育、语言发育等均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外部环境的作用导致不同儿童的智力、身体以及语言发育的水平也完全不相同[4]。研究显示,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同时也是人生可塑性最关键的时期,在该时间段内,其外部环境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儿童未来智力水平的高低[5]。因此在该时间段内采取科学合理的环境刺激方法对儿童实施相应的刺激能够有效训练儿童的语言、认知以及运动等相关方面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对儿童未来一生的身心健康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儿童未来身心的影响也非常深远[6]。

小儿由于年龄较小,很多小孩见到陌生人往往都会有排斥的心理,所以护理工作者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护理,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及对家长进行心理干预等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疾病作为外部因素之一可能对儿童的生长以及发育,包括语言发育、身体发育以及智力发育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有研究早就证实部分婴幼儿时期疾病可能直接使得儿童的智力降低[7]。有研究统计发现,智商较为异常的儿童,其早期部分疾病的患病率往往比正常儿童更高,此类疾病涵盖黄疸、脑炎、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结核等[8]。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仅仅是新生儿的黄疸患病率相对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随着医疗技术的成熟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目前有研究指明,在婴幼儿早期如果发现发育出现偏离,可以给予早期干预则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到了学龄期之后发现智商相对较为落后,则预后往往不佳[11]。家庭教育是以亲情作为主要中心的教育活动,能够直接影响儿童早期发育水平[12]。家庭教育效果不但取决于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以及教育水平,另外教育方式也能够直接影响孩子的教育水平,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心理以及智力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13]。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儿童的接纳水平以及态度,家人对早期教育相关知识的应用与掌握,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有研究表明,即使婴儿不会说话,不了解语言,但是,父母所说的话会不断灌输到婴儿的头脑里,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其刺激会对婴儿的脑细胞产生惊人的影响。规范宝宝的语言习惯。美国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你的宝宝将来的语言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言语。”家长对宝宝说话,应该选用较慢的语速,重复地说,还要注意语音的准确、清楚。宝宝从小就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和发音特点,长大后是很难纠正的[14]。家长也不可在宝宝面前说粗话,脏话,以免影响宝宝。家长一定要从小进行规范教育,在语言的准确度和用词上都要严格把关。

综上所述,对儿童发育迟缓早识别、早干预,能够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有效提升儿童的发育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静.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634-635.

[2]姜华.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91.

[3]段毅敏,江利群.早期发育支持对早产儿体格及智力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8):1198-1200.

[4]封如珍,计家平.早期智护训练对早产儿早期发育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1):53-54.

[5]封如珍,计家平.早期智护训练对早产儿早期发育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1):20.

[6]聂扬.儿童保健在婴幼儿早期发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26(7):879-881.

[7]陈方祥.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34(14):151-152.

[8]王茂荣.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9(1):104.

[9]梁宝嫦,陆丽嫦.分析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2):533-534.

[10]汤淑斌,杜亚梅,胡春维,等.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早期发育商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2):1331-1333.

[11]黄朝晖.社区的干预教育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7(20):231.

[12]王珍珍,张海林,张菲,等.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模式对早产儿早期发育影响的探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3(10):72-74.

[13]唐小红,樊佳佳,白俊杰,等.草鱼α-淀粉酶基因组织表达特征和早期发育的表达谱[J].海洋渔业,2015,37(1):31-37.

第8篇

[关键词] 儿童哮喘;家庭护理;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69-03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家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随着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的推广和应用,哮喘的诊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儿童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规范性诊断、治疗及教育管理[2-3]。在防治哮喘的过程中,仅依靠医院内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远远不够,还需借助于专业人员的有效指导,经健康宣教促使患儿家长的哮喘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大幅提高,从而达到哮喘根本控制的目的[4]。本研究随机选取呼吸病区出院的70例学龄期缓解期哮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呼吸病区出院的70例学龄期缓解期哮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儿童哮喘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5],临床缓解期为未经治疗或经治疗后患儿体征及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且肺功能与急性发作前相当,FEV1或PEF≥80%预计值,并维持3个月以上[6]。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6~11岁,平均(8.5±2.5)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4.8±3.9)个月。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7~11岁,平均(9.0±2.0)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4.3±3.6)个月。两组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按照GINA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的护理主要由家长承担,定期复诊,复诊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共3次,30 min/次。教育内容包括哮喘发生机制、发病诱因和疾病预后,为其讲解急性发作期的针对性治疗措施,告知吸入激素安全、可靠,同时详细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作用,对其进行干预。干预组除了定期复诊和健康教育外,还由1名专科医师、2名专科护士组成的护理小组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哮喘护理干预,与哮喘儿童建立友好和信任关系,并进行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①指导其掌握哮喘知识,告知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及先兆,并讲解处理方法,指导患儿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时的急救措施。②邀请患儿家长协助寻找患儿哮喘的诱因,对患儿危险因素的识别方法与处理措施进行讲述,制订避免诱因的方案。③指导患儿正确用药,现场使用药物模型进行教授,并及时指出吸药错误之处,以确保药物足量有效吸入,要特别强调吸入性激素无成瘾性、毒性,对生长发育无影响,以解除家长对药物安全性的担忧,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④坚持哮喘日记分析自我病情。⑤利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标准对患儿哮喘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嘱咐家长为患儿进行病情自我检测。⑥为患儿制订合理、科学的运动方案,让家长掌握根据患儿当前病情情况制订运动计划的方法,发作时要避免激烈运动。缓解期每周不少于3 d有氧运动,每次约30 min,包括慢跑、游泳等,共入户护理干预6次,1次/月,并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1.3.1 哮喘控制水平评估 C-ACT评分是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的调查问卷,适用于4~11岁的哮喘儿童,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包括急救药物使用方法、活动受限、夜间症状、喘息症状、患儿自我评估哮喘控制情况的能力等5项内容,各项最高5分,合计最高25分。完全控制:得分为25分;部分控制:得分为20~24分;未控制:得分为19分及以下。

1.3.2 肺功能评估 采用耶格公司肺功能仪(型号PEAD+IOS),每个月复查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1.3.3 急诊和住院次数 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时看急诊和住院的次数。

1.4 收集资料

干预组和治疗组均发放哮喘日记本并定期复诊。两组每月均记录肺功能测定值、C-ACT评分、近1个月的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及哮喘相关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的完成情况

70例研究对象中,干预组32例完成研究,3例未能完成(8.6%),其中1例因移居外地退出,2例因依从性差退出。对照组33例完成研究,2例因依从性差未能完成(5.7%)。

2.2 两组哮喘控制情况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C-ACT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C-ACT测试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FEV1%值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FEV1%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FEV1%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哮喘急诊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次数的比较

干预组的哮喘急诊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

哮喘病长期反复发作,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学习、生活和心理,还对家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7-8],这些都造成了患儿生命质量的下降。以家庭为中心是指在治疗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患儿的治疗,包括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护理工作的延伸,在家中就能够为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从而使患儿尽快康复。临床护理研究显示,哮喘患儿能够通过自我护理使自身哮喘发作次数减少,同时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最终使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9]。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哮喘C-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急诊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10-11]。

3.2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

在哮喘患儿诊治方面,肺功能是临床最常用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指导哮喘诊断、判断哮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及调整药物剂量。FEV1%是反映气流受限的主要指标,也是反映哮喘严重程度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且有助于长期健康的维护[12]。

综上所述,在有效的医疗资源条件下,积极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哮喘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哮喘儿童的综合预防和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雯,黄克武,刘秋云.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与教育对哮喘控制的效果评析[J].中华哮喘杂志,2011,5(6):415-419.

[2] 马春艳,王鑫,张亚京,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及哮喘患儿生命质量表在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6):1233-1235.

[3] 侯伟,刘海燕,周戳平,等.西安地区118例哮喘患儿家长行为调查及其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 19(4):328-330.

[4] 于永锋.青岛市区儿童哮喘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6] 陈育智,赵京.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8.

[7] 张静,杨玉梅.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哮喘儿童疾病管理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0,19(4):328-330.

[8] 宋霞.家庭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控制中的作用[J].中南医药科学杂志,2014,42(5):535-536.

[9] 俞杰,吴惠芳,赵建美,等.学龄期儿童哮喘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8):749-750.

[10] 毛荣斌,田芸芳,张泽佳.学龄期儿童哮喘发作的家庭相关因素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48-149.

[11] 周莉,韩春晖,马鸿雁,等.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1):70-72.

第9篇

[关键词] 儿童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037-02

儿童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这与儿童的好动性强、防范意识差以及儿童时期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从组织解剖、力学性能、损伤及愈合特点均与成年人有明显的区别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应熟悉这些特点并从这些方面着手,在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才能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护理质量。我科2005~2007年共收治骨折患儿96例,通过精心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6例,男64例,女32例,年龄1~14岁;上肢骨折66例,下肢骨折24例,骨盆骨折6例;保守治疗61例,手术治疗35例。

2 护理特点

2.1 观察与评估

我们首先要对小儿和成人的不同发育情况有正确的了解,以便于迅速而准确地评估。询问有关小儿受伤的过程,这有助于判断小儿可能损伤的部位。考虑小儿的年龄和导致损伤的活动,评估并记录神经血管状况、体温、脉搏、毛细血管灌流情况、感觉知觉有否,对有肘部损伤的小儿应该记录是否存在缺血性挛缩,记录肉眼所见的损伤,如发绀、红斑、肿胀、畸形和触痛等。

2.2 疼痛的护理措施

包括:①详细观察,检查患肢肿胀情况,有无发绀、红斑,皮肤温度,肢端血液循环,肢体远端活动情况,牵引或外固定效果及肢体摆放位置等,如有异常及时纠正。②对损伤引起的正常反应性疼痛采用药物治疗、冷疗、热疗等对症治疗。③对一切能引起疼痛的治疗、护理工作应注意动作准确轻柔,尽量避免给患儿造成痛苦,以鼓励形式取得患儿的配合。

2.3 石膏固定的护理

2.3.1患儿四肢有石膏固定时要将患肢抬高,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或避免患肢发生肿胀。要注意观察患肢的末端血液循环情况,皮肤的颜色有无发紫或皮肤的温度有无发凉。有以上情况存在往往是石膏太紧的缘故,要立即松解石膏。经常查看指端或趾端的活动情况以及皮肤的感觉如何,如有感觉减退或消失,是神经受到压迫或者血管受到压迫后缺血的表现,要立即找医生松解石膏。

2.3.2 患儿患肢石膏固定后石膏表面应该通风,平时应该用支被架,防止尿便污染或者弄湿石膏。要经常清洗患儿的皮肤,经常清理掉入石膏里的渣屑。按摩石膏边缘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

2.4 牵引护理

皮牵引者多用于无移位骨折或儿童,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1/13。应注意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观察有无胶布过敏。4岁以下儿童股骨骨折时,双腿悬吊牵引,臀部必须离开床面。骨牵引在下肢骨折使用率最高,主要用于骨折的复位和维持复位的稳定。牵引重量约等于人体重量的1/7。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增减,骨折复位后重量要相应减少作维持牵引。牵引重量不够可使骨折断端重叠,重量过重造成骨折断端分离、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牵引过程中应指导和督促患儿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

2.4.1 牵引前的护理先用肥皂水擦拭干净双下肢皮肤的油污,剃尽局部毛发,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涂上安息香酸酊或滑石粉,以保护皮肤,增强胶布的黏度。如有皮肤外伤,应先换药,待伤口愈合后或避开伤口行皮肤牵引。

2.4.2 牵引时的护理先以手法复位,用小夹板外固定整复骨折,再用双下肢悬吊皮牵引。牵引的重量以双侧臀部能离开牵引床面为宜。牵引中应随时观察双下肢有无血管神经受压迫症状,随时检查小夹板松紧度,以固定带能上下移动1 cm为宜。注意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腓总神经是否受压,踝关节能否正常活动,牵引部位皮肤有无水疱以及发痒和感染情况。如发现水疱,应抽去疱内液体,涂以龙胆紫并避免局部继续受压。

2.4.3 解除牵引后的护理患儿骨折虽已愈合,但在解除双下肢悬吊皮牵引的早期,仍需抬高患肢,同时指导家属学会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关节僵硬者可用频谱仪局部照射或用中药熏洗。

2.5 功能锻炼

上肢骨骺损伤在骨愈合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下肢损伤则先求关节功能恢复,再行负重训练。损伤早期由于疼痛、恐惧强烈,使功能锻炼难以进行[1]。在锻炼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取得患儿的信赖,锻炼时应具备极大的耐心,必要时配合使用镇痛药物,尽量减轻锻炼时的痛苦,争取初次锻炼成功。在损伤后期锻炼时,由于疼痛消失,患儿在伤肢的活动使用中不注意自我保护,容易造成活动过度而致再损伤,应加以保护。

2.6 皮肤护理

小儿皮肤娇嫩,容易发生破溃而引起感染,且一旦感染极易扩散。①使用石膏等外固定者,应注意防止皮肤擦伤、压疮等发生。②防止尿湿性皮炎,婴幼儿每次排便后应擦洗会阴,更换尿布,髋“人”字石膏及下肢超腰石膏固定者,要注意防止大小便污染石膏。③儿童骨骼损伤常用胶布固定,如患儿对胶布过敏,应立即去除胶布,对行胶布皮牵引者应注意检查,如有破溃暂停牵引,局部予换药处理。④注意全身皮肤的清洁卫生,每日擦洗,尤其是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襞处,预防皮肤湿疹及皮炎的发生。

2.7 饮食护理

充分的营养是修复损伤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小儿代谢率高,合理饮食才能促进骨折顺利愈合。一般而言,损伤早期因患儿哭闹不宁,情绪不佳,而致肝失条达,横逆犯胃,故纳食差。此时宜进清淡的半流食或软食。鼓励患儿多食水果、蔬菜,避免油腻酸辣及发物。病情稳定、大便调畅者,可食清补肝肾的食品,同时加强维生素D的摄入。

2.8 出院指导

早期功能锻炼时应防止患儿剧烈活动及不适当的活动,并加强保护,防止发生损伤。经X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后才能去除外固定,一般约需1个月左右。定期及时到医院复查,某些内固定物在骨折愈合后还需行取出术。

3 体会

本组96例骨折患儿由于自身发育特点及损伤修复特点,经过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疗效比成人好,恢复快,均在2~3周临床治愈。因此,我们认为,儿童骨折的护理应针对其不同于成人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