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5:11
导语:在教育职业规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规划教育 自我发展
职业规划教育也称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是指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与理论、程序与方法教育学生,使学生具有设计自己人生的意识、能力和行为。高职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认知职业世界,形成职业意识;认知自我,树立自信;学会自主、合理选择职业与创业;培养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的能力;自我潜力的挖掘和自我完善;学习、工作及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等。职业生涯设计是一种知识、程序、方法和策略,更是个人的实际行为。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要对高职生进行生涯设计实践,落实到高职生的行为习惯上,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合理地安排和支配时间,主动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积极自觉地进行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行为,运用比较灵活和弹性的方式,以达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1 强化职业规划教育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就业和工作更趋于自主化和多样化,这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竞争日趋激烈,使高职生就业及职业生涯面临挑战。高职教育如何使学生成为市场所需的、能适应较长时期社会发展同步的职业人才?职业规划教育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正视了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
1.1 强化职业规划教育是高职教育应对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科技发展的加速度呈指数性增长,知识的更新愈来愈快;社会变化的节奏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升级,其周期越来越短。这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挑战,今日的教育如何适应明日的市场,高职培养的学生毕业及将来能否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人才观,不仅在于其已有的与市场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知道如何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并努力去实现,自主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素质,并保持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为习惯。职业规划教育将使学生学会设计人生,善于设计人生;使学生尽早的安排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与素质优势、职业距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成人意识;指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具备挑战变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积极个性、形成主动、独立、自信的人格特质。
1.2 强化职业规划教育是引导高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同于普通高校,高考分数差异的背后是高职生与本科生发展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适应新环境能力方面的差异。高职生适应学校生活环境能力方面比较强,但适应学校学习环境所需时间较长。学习适应滞后主要表现在:①对自由时间的计划上: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不能自主地做一些学习上的计划、安排,或想了、计划过但未去实施,不会管理自己支配的时间;②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在众多的学习内容前,不知如何选择、取舍;③对学习途径或方法的利用上:不能主动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未能有意识地利用非课堂教学资源;④对学习结果的获取上:注重言语信息的学习,轻视智慧技能的学习,忽略学习策略的学习,而大学学习更主要的是后两种结果的获取。
二是目标追求方面的差异。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是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高职生虽然没有本科生那样的雄心壮志,但也是有理想或有追求的青年。但高职生的这种理想或者追求与本科生相比却有自己的特点:理想或追求未转化为学生内心的欲望、需求,像是附在他们身上的物品;理想或追求不切实际,与学校的学习脱节,即实现理想的台阶不清,未意识到现在的学习可以作为其实现理想的一个台阶;还有些学生缺乏理想,认为上高职即混日子,父母需要我拿张文凭。
三是自我意识方面的差异。自我意识的本质在于使人更为主动积极地调节自己,其水平在于能够使人设计最适合自己的路线发展。高职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有了认识自我的愿望,但很少主动深入地认识自己,表现出依赖性、他律性。他们正在走向心理自我,但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意识不强,还未产生实现自我目标的内驱力。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处在心理自我这一阶段,即渴望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是思维水平方面的差异。人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一般认为高中生已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将发展辨证思维能力。高职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或者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思维的这种发展水平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的是“知其然”,很难“知其所以然”,更难“知其必然”。
因此,受个体发展水平的制约及现行教育制度的影响,高职生缺乏结合社会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及自身特点来规划自己生涯的意识和能力,以致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后没有主动地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进行构想、设计并实施,随着时间的一维性和不可逆转性,学生们塑造内在价值、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期就这样在他们的彷徨、盲目、苦恼和焦虑中失去了。
为此,高职教育需思考:怎样使学生尽快适应学校学习,怎样使学生的行为指向于学习、有动力有成效地自主地学习,怎样使学生形成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怎样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兴趣,提高自主抉择的能力,怎样促使学生具有自我意识、自我完善的能力。职业规划教育非常适合高职生的发展特点,能激发、满足高职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加快高职生的社会化进程,促进他们成熟。因此,高职生职业规划教育是高职教育适应市场且能超越市场所作的努力。
2 高职院校强化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过程
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重点放在高职生生涯设计的行动力上。高职生规划教育分阶段进行:低年级侧重学业规划教育,高年级注重职业规划教育。学业规划教育是引导学生就大学阶段的学习进行设计,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和学校及其环境的资源,为自己确立发展目标、选择发展道路,为自己实现大学期间及毕业后的目标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规划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职业能力等分析,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实现人职匹配;学会搜集职业信息,提高求职技能;学会面对现实,寻找合适的职业并不断地发展。
2.1 新生入学后的学业规划教育
新生职业规划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即学生尽快进入大学生角色、形成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知道有效学习(有目标有效率)、确立个人发展目标;每个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行动力有提高,主要反映在:《自我发展规划书》的修定趋于合理,能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结合社会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而进行;努力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积极主动参加能增加职业能力的各种校内外实践。帮助学生在规划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找出自己与职业所需的差距;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院生活,找准自己的位置;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为高职三年学习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树立自信。
2.2 高年级的职业素质教育
对于商科类专业来说,自信心、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起决定性影响的心理素质。心理训练采用心理学方法,提高自信心,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能提高未来职业所需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其次,培养一种积极的心态,开发学生潜能。积极的心态对于开发学生潜能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学生对未来和个人的评价比较消极,在学院学生事务和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况,不相信自己的努力能改善自己的处境,因此在学习活动和公共事务中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和能力。在高年级开设《心理训练》、《沟通技能训练》等课程,以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自信心训练,团队精神训练,个人行为矫正训练,自我放松训练,意志与情感教育与训练。使学生领悟到自己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体会成就感,从而培养一种积极的心态,开发自己的潜能。
2.3 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进入大三的学生很快就面临毕业实习与就业找工作,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围绕着职业相关的价值观、兴趣、能力和个性特征等具体资料,为学生就业、择业和创业积累提供信息,同时,通过组织和设计管理游戏、角色扮演和模拟面谈等来发现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个性倾向,帮助学生分析和了解自己,找准职业方向,明确职业定位。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与过渡,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了解就业形势、政策法规,使学生能围绕职业目标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合理进行心理调适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地计划、选择和决定自己前途的能力,确定正确的人生定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3 对高职院校强化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
高职教育创新研究的重点应是创新高职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方式。其中有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课程的创新和教育方式的创新。把职业规划融入高职教育,提出高职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内涵,并把高职生生涯设计教育的重点定位于高职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行动力上;把学习与职业、职业生涯联结起来,使职业规划教育起始于刚入学的新生,终于三年后的就业。
3.1 注重教育内容的创新
现在的教育内容过多地强调显性知识的短期效果,缺少关注和培养学生的隐性知识。它是智力资本,对人的职业生涯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职业心理素质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培训,即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训练者很少讲述理论与知识,而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紧张激烈的训练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来获得印象深刻体验的一种实训方法。公关素质训练重在开发学生的智力技能,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它开发出最具社会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公关知识,它并不是明白的反映在教材图书文献上,而是将教师拥有的公关经验和特长通过提炼活化后所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案和新观点,并予以精心设计。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经验和社会阅历,编写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校本教材或训练材料,以引导学生进行公关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创新。通过对其强化训练,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个人的职场竞争力。
3.2 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职业教育在思想上严防死守,在知识学习上死记硬背,满堂灌,技能实训时也是应试操作、单项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奴隶。公关素质培训把“以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全息思维,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即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工作实践中,转化为工作能力,在能力培养中,解放学生的头脑,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解放学生的双手,教学生学会做事,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的本领。
3.3 注重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方式的创新
大量的企业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有很多的共性,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一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有谦虚好学的品行;二要肯吃苦耐劳,学会适应环境;三是注重情商,善于沟通协调、与人共事;四要一专多能,有能胜任工作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介上要注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拓展性能力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与社会需求相衔接、职业特征相适应的完整的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评价体系。提倡多证多能,要求高职学生在取得专业文凭的基础上,持有多种能力证书,如专业职业资格证,普通话证书,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以及营销师证书等资格证书。为了确实保证学生的“多证多能”,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完全贯通,可以采用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成果,用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考核重在过程,重在“应会”。
时代呼唤着高职教育的改革,未来的高职教育必将从职业岗位培养扩展到职业生涯的培养,着眼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好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帮助学生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顺利成长,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夏罗生,朱树红.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职教育探新[J]. 职业教育研究.2011-08.
[2]候健,王铮.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J].山东社会科学.2011-05.
1.1研究对象
调查了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文山学院、大理学院、红河学院四所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0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问卷有效率为98.4%;其中大四98人,大三122人,大二130人,大一132人;其中男生87人,女生395人。
1.2研究方法和工具
采用王娟编制的《大学生生涯规划适应性问卷》,问卷共24个题目,包括目标和行动两个维度,目标维度反映大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是否具有目标,包括目标理想和自我效能两个因子;在行动维度方面包括社会实践、学业规划和学习行动三个因子,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为自己职业发展做出行动方面的努力。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呈现“晚熟”现象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均分为66.2,问卷编制者王娟调查了西南三所大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平均分为77.28,相比之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总体水平不高,在“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我有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问题中,回答“完全符合”的学生只有1.02%,但是回答“不确定”的有53.94%的同学,这说明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没有意识到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访谈中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有许多同学认为自己兴趣爱好、社会的需求就是职业规划,还有的同学直接回答不知道,这体现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甚至从来没有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过设计。相关研究表明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预测个体今后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可以说职业目标是个体职业行动的动力系统。调查显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对不同年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得分进行方差分析(F=274.01,P<0.001),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四>大三>大二>大一。数据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得分是逐步提高的,这说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随着自身成熟,对职业规划的意识也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呈现“晚熟”的状态。
2.2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目标不清晰,对自己缺少自信
调查数据显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生涯适应性各维度上,五个因子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学习行动>自我效能>学业规划>社会实践>目标理想,得分最低的是目标理想这个因子得分是2.35;从维度上来看,目标维度的得分为2.66,也低于行动维度的均值2.99。问卷编制者王娟调查了西南三所大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文科类学生的目标理想平均分为3.03,目标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12,远远高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得分。数据表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没有清楚的认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这个因子的得分为2.97,虽然在五个因子里得分不算低,但仍低于西南几所大学文科类学生的得分3.42。在访谈问到“你选择当小学老师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在少数的学生回答“我觉得小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简单,感觉自己能应对”,“我觉得自己学习不好,教小学压力小一点”,这说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自信的,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职业,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估。
2.3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缺少对学习和工作的计划性,职业准备不足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社会实践因子上的得分仅高于目标理想因子,问卷中“为发展专业技能,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做兼职”项目,只有2.05%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41.08%的学生选择较不符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业规划和学习行动两个因子上的得分虽然相对较高,在问卷中还是反映出学生缺乏对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比如问题“课余时间我会有计划地到图书馆看书”,仅有6.22%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对于枯燥无味的专业基础课,我不想听就不听”,有53.11%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包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自己已有的能力,从调查结果看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缺少对学习和工作的计划性,职业准备明显不足。
3、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对策
3.1强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职业生涯教育虽然已经开展很多年,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受到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重视。大学生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通过自我了解、自我评价,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未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3.2建立专门小学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一支稳定的、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目前,充当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教师通常由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来担任,一方面教师总数太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系统知识,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有限,因此急需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理论素养高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在短时间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学校可以向社会招聘少数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在学校里有计划、分步骤地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学习机会,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优秀小学教师、职业顾问、企业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全程性的指导,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供高质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3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
职业规划的过程不仅包括制定职业目标的过程,还包括围绕职业目标制定符合自己的计划并付诸于行动的过程。个体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自己定下发展的目标,实现个人价值,才能真正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分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差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问题,学校也存在为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较少、缺少个性化的指导等原因,应当为学生搭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支持平台
3.4建立健全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
【关键词】大学,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工程,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一、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就业指导》课程的着力点
高校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应当将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通过职业规划教育途径积极引导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基于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宏观走向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要求,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完善自身价值的着力点。
对于社会而言,职业教育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世界提供人才,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体生命开发的全面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教育是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宗旨。只有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发每一个人潜蕴的智慧和才能,促进个体以永不懈怠的强劲内驱力去实现自身能力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才能使生命内涵得以充分发挥,实现其作为社会人的最大价值。
对于个人来说.职业规划教育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终结性学习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了。要真正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个体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保持一种和谐性,这就离不开“终身学习”。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发展过程中,终身学习能够使人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可以说,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之一,它是一个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人的知识与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与行为能力的过程。
职业规划教育最终目的就是教会人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由职业理念的灌输到职业能力提高的途径与方法的学习,通过高等学校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与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职商的理念,懂得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同时,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学习职业礼仪和职业规范,了解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区别与联系,将职业道德这个职业的灵魂要素提前注入大学生脑海中。通过职业规划设计与职业规划管理概念、内涵与方法的传授,使大学生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职业选择中根据个人状况、社会需求、发展趋势来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统筹进行安排,从而减少损失少走弯路,提前开启职业生涯成功之门,早日踏上职业生涯成功之路,通过不断努力,达到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的有机契合,从而成功谱写和演奏职业生涯交响曲。
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尽管目前高校的就业教育较前几年有了很大进展,比如高职学院提出实施“三年不断线”的就业教育形式,然而,就业指导的内容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侧重点多在于求职应聘和就业政策方面的指导,《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就业心理准备、求职材料准备、求职信和个人简历的撰写、就业形势分析、面试技巧等,最近两年又增加了创业教育、面试礼仪和大学生活规划等内容,略显单薄,而且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基本则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
以高职院校三年制为例,两年半在校学习时间,半年顶岗实习。一般《就业指导》课程从大二开始,分两个学期完成,也就是一学年的教学,每个学期安排8次课,一学年就是16次课。从课程安排来看,学时是不够的,只来得及把大学生活与职业发展、就业心理准备、求职材料准备、求职信和个人简历的撰写技巧、职业基本素养、就业形势分析、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就业手续、求职陷阱、就业权益、劳动合同、面试技巧和创业准备、创业计划书和创业实践等略讲一遍,往往是职业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弄懂,就业指导课程也许就已经结束了,更不用说什么职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安全教育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就业指导》课程应当涉及到的基本内容。
三、《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三大教育模块
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完整的就业指导应当分为三个版块,一是职业规划指导;二是求职应聘技巧、就业相关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三是创业培训教育。
目前的就业指导教育,主要抓的是第二个版块,也就是求职应聘技巧、就业相关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这个版块的教学已经逐步走向规范成熟阶段,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当注意就业政策的及时更新。第三个版快创业教育也还是刚刚起步不久,而且多是以社会培训为主,参加人数有限,不具备广泛性和普及性。而对于第一个打基础的职业规划指导版块尤其涉足不深,即使提到了也往往只是泛泛而谈,浅尝则止。好比给饥饿中的大学生们端上来一碗方便面,吃下去之后,似饱非饱,并不耐饥,也就是说营养不够,后劲不足。因此,职业规划指导这个版块是一个系统的教育版块。《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要逐步完善,就应当在课时安排和教师设置上适当加以考虑,从大一第二学期就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三个版块分三个学期讲授,而创业培训班块,可以链接社会优质资源,选派就业指导教师参加社会组织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承担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培训教育的教学任务,分担社会职能,普及国际劳工组织倡导,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大力推动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项目中的GYB初级培训。
参考文献:
[1]周明星,咸桂彩主编,《现代职业生涯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周小玲,刑士彦主编,《就业与创业指导》,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LU Rui
(School of Economic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One side is difficult employment, employment in winter, while they are blindly employment, frequent job-hopping, both of these two social phenomena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areer planning, college education, but also reflects the current plight of th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is dilemma from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the school two levels, but also put forward solutions from the two level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difficulties; countermeasures
1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困境
1.1 学生层面
(1)职业规划意识薄弱,主动性不强。由于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进入大学之前学生们基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怎么关心过以后的人生和职业发展,导致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参与职业规划的主动性不强。在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和深入思考的精神。(2)自我认知不够,测评工具有待完善。准确、全面地认清自身的条件,可以避免在对自己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做出不准确甚至错误的选择。因此,涌现出了大量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网站,各种测试题目令人眼花缭乱,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水平参差不齐。对大学生来说缺乏针对性,缺乏可信度。(3)对职业环境了解不足,职业目标模糊。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怀揣着美好的理想,却不知道理想的工作具体每天做些什么,更不懂具体行业的发展前景等职业环境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对职业环境信息未加以重视,另外目前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也无法提供足够的了解机会。造成大部分学生仅仅是对未来职业表现出的一种向往,而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去规划职业生涯,更没有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去做准备。(4)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动态调整。随着自身学识积累、阅历丰富,以及社会发展,大学生必须及时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动态调整。定期审查自己的职业目标、生涯路线和长短期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要及时纠正。实践中由于这是个长期和自觉的过程,缺乏督促和反馈,往往导致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大打折扣。
1.2 学校层面
(1)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不健全,缺乏全程化意识。在我国,多数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目前还不够健全,基本停留在针对新生的职业规划公选课和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类讲座,而没有全程化意识,缺乏全程化规划、引导和督促。(2)缺乏专业化的高水平职业规划教师队伍。目前,许多高校还没有专职的职业规划教师,一般是由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和学工部、招生就业处的教师兼职来完成。而这些人员普遍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训练不足,难以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系统、高效地开展。(3)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少个性化辅导。尽管目前大多数高校为了适应新形势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仍多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性教学,缺乏学生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具体实际指导作用不强。目前的教育方式,虽然在理论上起到了一定的普及作用,但对个性不同、专业不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就使得大学生在职业选择的具体问题上依然茫然无措。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学生层面
(1)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做好思想准备,明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比赛、讲座和公选课,学习和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方法。(2)科学认识自我和职业环境,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大学生要清晰地认知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还要利用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方法对行业和职业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相互结合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目标决策。制定职业目标时还应充分考虑生涯探索中的各种因素,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进而做出科(下转第225页)(上接第218页)学决策,确定生涯目标。(3)制定行动方案,提高行动力,动态调整促成职业目标实现。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环境,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为了提高行动力,建议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易于实现的阶段性小目标。然后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一步一步实现最终目标。同时,由于生涯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在种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为了确保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行动方案必须留有弹性,以便实时的根据评估进行调整,促成生涯目标的达成。
2.2 学校层面的
2.2.1 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
“低龄化、高学历化、学科背景复杂、工作时间短,非全职化”,这是目前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点,距离专业化、职业化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建设:首先,高校挑选一批基本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具有职业规划指导经验的优秀教师,为他们提供系统、全面的职业规划培训机会,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规划教育专职队伍。另外,加大对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学院书记等人员的职业规划教育培训力度,使其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向学生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2.2.2 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服务体系
(1)设立专门的机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是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立专门的指导服务机构。还应加强制度建设,设立专项经费,大力建设集管理、教育、服务于一身的职业规划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服务。(2)开展全程化、个性化的服务。高校应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涯。具体来说,大一是准备与适应阶段,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进行职业测评。大二和大三是发展调整阶段,主要是开设与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根据专业展开不同的技能培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动态调整职业目标,定位职业生涯路线。大四是职业准备阶段,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应通过帮助开设讲座、提供一对一咨询、组织招聘会等形式,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和路线有更清醒的认识,做出个性化自我职业决策,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3)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备的测评体系。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作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学科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等,使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相关内容,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掌握职业规划方法和技巧,提高基本职业素养。
2.2.3 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
高校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校企联办创业中心、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为大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环境了解的机会。这样在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了解不同行业的市场定位、发展前景、经营管理以及从事该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等,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明确今后的重点努力方向,还可以同时熟悉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进一步修正职业定位,有助于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淑艳.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2] 张莉萍,陈先庚.对高校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2005(6).
[关键词]高职学生;班主任工作;职业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25-01
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随着就业需求的市场化,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也导致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容易产生预设目标与实际质量脱节的现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现实是,许多学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缺乏清醒的估计,他们有的妄自菲薄,有的自视清高。在临近毕业时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而不考虑自己实际适合从事个什么工作;工作后,对所承担的任务缺乏责任感,频繁跳槽,毕业后职业生涯进展缓慢。他们对工作往往抱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存在对实际工作规范性、艰苦性的要求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心理上准备不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应对上述问题,近年来,职业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及其综合素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职业规划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意义
首先,职业规划,是指个人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不仅是帮助个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其次,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掘自我潜能,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有效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另外,职业规划可帮助毕业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目前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全凭运气碰,对接成功率一般在30%左右。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围绕目标脚踏实地地努力,把学习变成了就业准备,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成功率也将提高。最后,职业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高职生面对上有研究生、本科生,下有中专、技校生的同场竞技,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的优势
职业规划是人生的“必修课”,这已在高校达成共识。从事专业课教学的班主任老师既可充分发挥专业课老师的优势,又能够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工作。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班主任老师对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环境较为熟悉,可以利用日常与学生相接触的时机详细讲解和分析学生所学专业的目的与意义,增进新学生对专业学习步骤的理解,明确能力培养提升的方向。其次,从事专业课教学的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往往有潜移默化的效果。结合班级管理进行教育和指导,使该项工作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往往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次,班主任可以适时掌握学生思想动向,积极鼓励和推进优良品质作风。及时发掘不良隐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培养方向。最后,从事专业课教学的班主任老师更易于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把握高职学生大学生涯的各个阶段,及时督促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实施情况以及对适时的调整作出指导。
三、班主任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方法
班主任要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首先应了解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理论发展进程。发展心理学认为,个体在其特定年龄阶段应有自己的发展任务,如果个体能成功地完成他的发展任务则可以获得愉快和舒畅的情绪体验,并且有利于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反之,则会感到不愉快和受到阻碍,有碍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这种个体发展的需求在需求层次理论已经有详细的阐述。在人的内在需求的驱动下,职业规划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经营能力、职业规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开发自身潜能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更具有主观方面的、深刻的人文内涵,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现状和未来。
其次,班主任要掌握职业规划教育的具体方法。一方面教授学生制定职业规划的步骤。一是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理想的阶段性目标、梳理实现职业理想的动力;二是职业潜能分析,对自身条件和职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把握,进行职业潜能分析。三是撰写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以文本形式表现的学生职业生涯远景描绘与近期行动计划。另一方面是明确职业规划教育的途径。班主任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观,让学生知道,没有知识和技能,再好的职业规划都是一张废纸;不尊重劳动,不想劳动付出,即使技能再好,也不可能取得职业生涯的最佳发展。除此此外,班主任还要制定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措施。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范例引导、同伴互助、实践体验、模拟演练等方式实施。最后,针对毕业年级职业规划教育则偏重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身份转换的关键环节。对于一些政策性的、共性的问题,可通过主题班会进行宣传、讲解;对于一些个性的问题,可通过个别谈心单独指导。在进行就业指导时,班主任要重点指导学生求职材料的准备工作;做好面试技巧的辅导;及时沟通信息,做好就业推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招聘会。虽然就业是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但是积极促成学生尽快就业是职也院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责任。
结束语
总之,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融合了多学科知识,需要社会、家庭、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最贴近学生,最了解学生,也最受学生信赖。在学生职业规划中,班主任能够从学生个性特点及专业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燕,李松林.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7(12).
[2] 吴翠霞.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8(12).
[3] 陈德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16).
[4] 罗慧玲.浅谈班主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2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毕业生出路的承接探究”的最终成果。(项目编号:Y20101808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97-02
就业为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近年来一直是我国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递增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在遭遇“摩擦性”就业矛盾的同时,又饱受后金融危机时代就业“闭门羹”的困扰,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在近几年更是“雪上加霜”。然而,目前国内高校还没有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难以从长远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帮助。因此,在当下“就业难”的社会大背景下,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及就业指导,最终推动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就尤为重要了。
一、国内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历史沿革及误区
(一)历史沿革
国内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及改革,实现了从萌芽期到推广到飞速发展阶段的长足跨越。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a先生为指导学生择业,发起择业演讲等活动,开创了我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先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逐渐改革,由统一分配制逐渐过渡到自主择业,国家加大重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职业规划教育也逐步由政府主导向学校组织指导、社会关注转移。为此,许多高校考虑到毕业生对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的需求,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及规划。
(二)误区与不足
一方面,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成为华而不实的 “摆设”。有报道指出,吉林省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在大一阶段便已开设,设38个学时,大班化教学。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一般拿着专业书、课外书来上课,上课效率低。可见,不少高校虽然进行了职业规划前置工作,但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我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总的来说起步晚、发展缓,专业系统化、科学化程度较低,还面临着缺乏专业指导老师的窘境。
二、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前置的现状及调查
(一)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前置的现状
1.内容安排欠科学。当前,高校侧重于学生就业前的实践指导,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缺乏科学性,提供的就业政策咨询和招聘信息不够详细。其组织的就业讲座,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化辅导,仅着眼于应聘技巧,未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2.教育机构未完善。现招生就业处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各高校中都有设立,但其任务偏重于日常的行政管理、举办毕业生招聘会、招聘信息和毕业生签约等,缺乏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良性互动,无力承担整个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任务,职业规划前置更是无从谈起。
3.课程开设节点滞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早,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体系,这是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难以企及的。相比较而言,中国大部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形成较晚,意识较薄弱,对今后的职业目标也不明确。
(二)关于职业规划教育现状的调查
为了更加详尽、直观地了解目前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及其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本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学院为例,随机抽取500名不同专业的在校生和不同职业领域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1.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必要性。在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问题中,设置了“您认为职业规划类的课程对在校生有用处吗?”一题。统计得出,在校生中有55%的学生认为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非常有必要”,30%认为“应该需要”,10%认为“可有可无”。而在已毕业学生中,80%认为“非常有必要”,15%认为“应该需要”,只有3%认为“可有可无”及2%认为“没有必要”。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均承认高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尤其是经历了就业坎坷后的毕业生,他们对此呼声很高,更加体现出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必要性。
2.前置课程开设需常态化。调查问卷设置了问题“您认为职业规划教育的课时设置应该如何?”调查结果显示,在校生中60%认为“每个学期都有固定的课时”,20%认为“每个学年开一次”,其余认为“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即可”。而在已毕业大学生中有85%认为“每个学期都有固定的课时”,13%认为“每个学年开一次”,只有2%认为“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即可”。显然,已毕业大学生对在校开展职业规划常态化教育的需求更强。同时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已就业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常态化的需求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开展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要素
开展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高校在校生的职业规划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职业体验。因此,各个高校如何有效地将校园文化与学生的职业规划有机结合,是目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第二,以社会发展为风向。职业规划教育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设置辅修课程,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中专业性狭窄的弊端,综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第三,以价值取向为前提。在职业规划教育中,首先应分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顺应时势的价值观,同时结合大学生价值取向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的政策,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国家、高校、学生三方共赢。第四,以学科调整为基础。改革只重视传授知识,忽略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方式;改革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教师指导,学生被动的教学方式;顺应时展潮流,建立和发展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其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新型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五,以专职队伍为依托。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职业规划队伍,以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解答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疑惑,对学生个体加强教育,辅导学生理性分析个人条件与发展潜能、发展机遇与社会实际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完成准确的职业定位和科学规划。
四、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和就业指导承接的思考
(一)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就业指导承接的必要性
1.避免学校“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虽然许多高校针对职业规划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开始相关课程或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但由于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研究尚浅,以致相关课程缺乏实用性,学生缺乏兴趣,效果不佳。加之,许多高校“临阵磨枪”在毕业前才指导教育学生,令其产生一定的“就业恐慌”。 若高校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则可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较早设计其职业生涯。
2.有助于自我认知,提高综合素质。在两者有效的承接下,大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分析性格特征,结合自己专业特长,清晰定位未来职业生涯,理性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努力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匹配,充分体现个人价值。此外,在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启动后,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可让学生增强就业意识及个人素质,成为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全面成才。
3.充分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正确的职业选择意识。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潜力。职业意识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优秀的职业素养,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在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也对其职业发展有着指导作用。
4.有助于提高就业率,开启学生职业生涯的大门。在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承接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使学生在具备充分的就业意识和准备的前提下,结合当年的就业趋势进行就业指导,高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学生开启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就业指导承接的主要路径
1.开设职业规划教育专业课程,加强“全程指导”。着眼于职业规划链接就业指导的大局,根据其计划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科学统筹各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坚持做到“四年不断线”。
关键词: 职业规划教育 文科 专科大学生
职业规划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培养质量高低。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较之其他专业类别和学历层次的学生,在个人成长与求职择业方面面临着更多压力,职业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文科类专科大学生尽可能提升专业素养
文科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在依托于专业课程培养之外,还需通过多样化渠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专科学制短于本科学制,学生培养周期短,培养难度更大。对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专业特性与专业前景,认清专业类别和学制年限的优劣势,合理确立发展方向,根据发展目标有意识地培养专业优势。
(二)有利于文科类专科大学生提高求职竞争力
文科类专业岗位在当前就业市场上多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竞争十分激烈。专科学生因学历层次限制,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和未来晋升空间有限,所以文科类专科大学生在选择职业道路时面临更多顾虑。对文科类专科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可促使学生尽早考虑职业目标,加强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紧迫感,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三)有利于提高文科类专科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度
受当前就业市场现状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许多文科类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和自身能力缺乏自信。专科学生对自身学历层次的担忧,导致他们对未来发展前景充满疑虑。因而对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文科类专科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度,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升专业自信。
二、当前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规划教育不连续
虽然许多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实施了职业规划教育,甚至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展了专业教育,但往往只是向学生灌输了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思想上是否产生触动,也没有密切关注学生究竟在何时、因何因素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即使有的教育者要求、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目标,但对职业目标与学生本人的匹配程度缺乏科学研究,或没有继续跟踪学生职业目标的变动情况。
(二)职业规划教育欠缺专业性
目前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主要依靠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许多辅导员、班主任并非本专业出身,对本专业的历史沿革、专业特色、发展前景等并不十分了解。此外,在文科类专科大学生中,有不少学生都把继续升学作为三年专科学习结束后的理想出路。部分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师对于专升本考试的政策和过程了解较少,或对专科生升入本科后的职业规划存在认识盲区,不利于教师实施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
(三)职业规划教育缺乏针对性
许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通常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即由教育者通过一对多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或组织职业规划活动。然而,学生入学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历都不一样,有着不同的特长和爱好,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自己的看法,很可能会在职业规划过程中产生特有的问题和困惑。且文科学生通常心思细腻,兴趣广泛,在看待问题时容易依赖感性思维或加入过多主观判断,这就需要教育者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改进思路
(一)尽早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并保证教育的连续性
文科类学生的培养本就难以在短期内收获成效,加之专科学生培养周期短于本科学生,因而应将职业规划教育尽可能前置,在学生入学之初即让他们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职业方向,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确立职业发展目标。针对二年级学生,教育重点应转换为帮助学生总结过去一年的成长与不足,分析目前具备的能力素质与职业目标间的差距,以及如何缩小差距;或研究之前制定的目标是否仍可行,有无必要改变职业方向等。当学生升入大三后,教育者须引导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加强对学生求职应试技巧方面的指导。
(二)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针对性
教育者在开展集体教育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学生个体,从学生个人角度审视其职业定位。教育者可为每位学生建立职业规划发展档案,记录学生从入学之初直至毕业的职业规划信息。教育者需定期更新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档案,帮助学生分析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情况,修正职业发展计划,提高学生的个人特质与职业目标之间的匹配度。教育者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应对学生的职业意向提前进行分类,根据各个类别的发展途径提出区别化指导。
(三)扩大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的范围
许多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都是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这些教育者受其他事务性工作和本身专业知识的限制,在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局限,因此可根据各学校、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扩大职业规划教育者的范围,如可邀请社会阅历丰富的校外人士来校为师生举办职业规划讲座,或组织优秀的往届毕业生为在校生讲述职业经历和职业心得,亦可将学校其他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师纳入职业规划教育队伍,丰富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的层次。
(四)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应加强自身学习
作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其必须准确把握相关专业的理论和现实发展境遇,明确掌握往届学生的职业发展轨迹,如此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职业规划建议。同时,教育者要掌握与职业规划教育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工作的专业度,并广泛吸取不同领域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对于文科类专科大学生的教育者而言,还要系统学习专升本考试和专科生考研的政策知识,为有意向继续升学的学生提供政策解答和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R647.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87-0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难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最大难题。解决此项问题,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名就业指导教师,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应该从根本做起,从新生刚跨入大学时抓起,做好对入学新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首要任务应该让学生认清社会形势,了解最新就业状况,并就目前高等医学院新生就业规划这个问题,分析当前医学界就业前景,结合政府、社会、本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探讨出一条为毕业生走向社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挥自身优势的、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的捷径。近几年高校扩大招生,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递增趋势。同样,医学高等教育出现质的飞跃。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优胜劣汰现象更加明显,满足社会对医学界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样产生新的问题――医科毕业生就业难
1 目前医科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如下
1.1 毕业生数目剧增,考研的毕业生更是稳增不减。社会竞争激烈,中心城市大医院所要求的学历高,一般都要求硕士、博士以上学历。
1.2 毕业生择业观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中心城市需求过饱和,而偏远地区急需医学本科生,所以造成急剧的不平衡。
1.3 医学生供给结构矛盾,专业供需不平衡。预防、影像学、麻醉学、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从而就业率不同,而且差异很大。总体来说就业率下降。
针对以上种种不利因素,我们就从新生开始抓起,同样也需要学校、学生、老师等多方面配合。不仅提高了就业率,也为每一位学生规划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大学也算是学生最先接触的小社会,所以先从学校做起,建立一套健全的体系来规划医学生的职业生涯。
2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新生职业规划建议
2.1 学校应该合理设置专业。符合今后就业的发展前景,冷热专业相协调,不能因其耗资巨大就将错就错。
2.2 加强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需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做到老师学生共同进步。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实现,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2.3 加强学校与政府及用人单位的合作,珠联璧合,让大学生顺利的走进职业生活。
2.4 为让新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成功的迈入社会,必须将具体措施落实于实践,诸如从大一开始填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从思想变主动。想大学生广泛宣传有关基业政策与规定,分析就业形势,邀请有关专家来介绍我国的卫生国情,帮助毕业生准确定位。定期开展一次就业前景分析会,紧跟社会前沿,时刻了解最新动态。开设就业指导课,不仅介绍就业方向,同时还需培养求职能力,例如如何写简历,如何应对面试时诸多的问题等。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加强每位学生就业素质及对就业的重视。除了开展主题活动,就业引导外,还要注意平时能力的锻炼,为人处世的方法原则,对将来步入社会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3 我院职业规划实践情况
论文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且应当贯穿高职教育始终。职业规划教育具有高度的职业特性,应当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出发,研究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对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的教学将有实际指导意义。
职业规划是通过对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明确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制定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计划的过程,其实质是对个人职业定位并进行学习和发展的规划。职业规划教育就是将职业规划的理念、方法传授给需要进行职业规划的人群。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职业人”,高职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相关。但到目前为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没有深入职业教育体系,而仅以“就业指导”的突击教学形式出现。另外,职业规划教育仍与各专业教育完全分离,这在客观上削减了“职业规划教育”对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影响和教育。
1.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现状
1.1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混为一谈
“就业指导”是一种临时性的教学形式,一般在学生毕业前夕由“招生就业处”组织,主要采取开讲座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一般的就业注意事项,学时短、内容涉及范围窄,只能对学生即将面临的就业形势做出粗浅说明。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是两个概念,职业规划教育包含“就业指导”的内容,但内容更加宽泛、更具技术性,且贯穿高职教育始终,是“就业指导”的发展方向。
1.2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致力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线技术人员,但很多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模糊,这一方面说明高职学生亟待矫正自我认识,同时这也更有利的说明,高职学生对于“入学专业选择”、“职业定位”、“专业学习方向”等几个重要概念认识不清,不具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将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分离。
1.3职业规划教育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
近两年,我校某些专业已开设了职业规划教育的相应课程,但讲授内容主要是普遍性理论,没有与各专业知识相结合,缺乏针对性。
2.高职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高职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人”的教育形式,职业规划教育正是为合格 “职业人”的培养服务的。因此,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的结合更有利于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它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2.2高职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实现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助推器
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与职业的联系、未来职业定位及其发展进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及专业水平寻找合适的职业,并有计划的为职业发展努力。
2.3高职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
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明确自身职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定位,并针对个人情况加强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这将为学生实习实训时,明确学习方向打好基础,减少实践性课程及训练的盲目性,是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3.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
3.1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应终身化
职业规划教育是贯穿于一个人职业发展始终的,在这一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规划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营销专业来说,在选择专业之前,学生就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定位,可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于“营销策划人才”、“ 推销人才”、或是某专业的“服务营销者”、“网络营销者”或“关系营销者”,不同的职业定位将为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只有找准目标才能有计划的去奋斗,并安排培训计划。
3.2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应实训化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这一特点正好与职业规划的目标相吻合。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应强调教育形式的实训化。具体到高职营销专业,应尽快建立仿真性强的实训基地,在实践操作环节应模拟真实的市场环境,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最好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营销适应性。
转贴于
3.3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应市场化
职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研究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安排全新的教育形式与培养方向。对于营销专业,近年来市场咨询公司、市场调查公司、营销策划公司成为新型的职业载体,高职教育应适应新形势,安排创业教育、咨询讲座、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学习和设计。
4.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
4.1开设独立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营销专业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将该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教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式方法,并通过学生对个人的职业规划设计进行实训锻炼。另外,该课程的开设应贯穿高职教育的三个年级,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理论教授、实习实训、开讲座等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中贯穿职业规划教育并实施指导。
4.2选择优秀教材和师资,与专业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在营销专业内开展。在教材选择方面,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也可由专业教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编写教材,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对职业规划技能的掌握。在师资方面,组建一支实战经验丰富、掌握职业规划知识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这将影响职业规划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4.3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测评体系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三个学年的职业规划教育结束后,应当每年都进行教学效果测评,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第一学年教授职业规划理论知识,可采取笔试测评;第二学年主要以实习实训方式开展教学,应以实训结果及实习报告作为测评资料;第三学期主要采取灵活的讲座和个别辅导形式进行教学,其测评资料来源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
职业规划教育与高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营销专业要培养实践技能一流的营销职业人,就必须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并将其切实与专业实际结合,贯穿于高职教育始终,为高职教育根本目标的实现、学生职业理想的实现而服务。
注:本文属于院级课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施(BQ100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丽芳.美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的发展与创新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