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5:14
导语:在国土资源与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绩效管理观念未建立
在实际性的工作过程中,很多单位对绩效管理工作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且对绩效预算管理的评价也没有深入的认识。大部分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将工作重点放在预算申报、项目争取以及预算的执行上,并没有对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果进行关注。一些单位单纯地认为预算就是简单的通过财务部门的报告,然后提交即可,这些和业务部门和综合部门的关系不是非常大,因此工作不到位。
2.法律法规在制度上不完善
很多法律法规缺少针对性,并设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和可实施的工作规程。在当前的工作过程中,我国目前所出台的法律没有涉及到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条款,因此此项工作的权威性不是非常大。国土资源预算绩效执行的15号文件当中缺少相关的配套管理办法,对于具体如何操作也没有提到。例如,在目标的填报以及定期报告和整改反馈当中都没有体现出具体的细则。
3.绩效目标指标设置不完善
目标的编报和审核在整个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当中属于重点和难点,目标的编报以及审核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性内容。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同的人员对这些指标内容的理解并不是非常透彻,并且理解也不到位,并不了解具体指标出在哪里,不了解目标如何细化。在指标的设置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指标标准值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就不能对不同年度的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表达,很多专家在审查时也不能提供可供参考的标准值,没有对此进行对比。有些单位为了避免出现达不成目标的情况,会将指标压低,这样就会导致预算绩效目标的填报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不能真正地实现应该有的作用。
二、国土资源预算绩效管理的策略和途径
1.对国土资源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进行分析
预算绩效管理和其他的工作并不相同,且和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传统的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一直以支出结果为准,并且预算管理模式也考察的是支出结果。预算绩效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出现主要是将预算的重点放在对成本的节约上,同时关注财政资金的不同性使用。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树立起一种意识,即“花钱必有效,无效必问责”这种管理理念,更加关注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单位的具体责任。此种财政体制是改革的成果,也是改革的必然选择,更是在公共财政管理当中的关键,在未来有非常广阔的空间,需要不遗余力地做好这份工作。
2.加强国土资源预算绩效法律法规的完善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障一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更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安全的基础。按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规划,需要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因此建议国家能够出台一些关于预算绩效的法规和办法,不断地推进绩效的公开和绩效问责制度建设,让国土资源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在法律制度下进行。每一个部门需要按照自己的工作特点,建立起工作的预算目标,并且在工作中时刻谨记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好绩效监控以及绩效评价和反馈整改工作。这些有针对性的工作能够让国土资源预算更加系统化,更加规范化和具体化,从而提升工作流程的完善性,有利于做好细则方面的操作。
3.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国土资源部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秉承一定的原则进行,绩效指标都是从一些关键性的指标当中反应出来的,但是不能对所有的信息都进行处理,因此要秉承少而精、系统性以及可测性的原则。绩效指标体系首先确定项目绩效目标,在项目绩效沟通和执行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做出调整,了解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并且做出绩效的考核评价。其次,项目的立项阶段还要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进行年度、课题以及项目招标的分析,做出评价。最后是项目的验收,分为测评、验收、归档、维护几个步骤。绩效管理,主要是任务预计情况,植物执行阶段,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
4.国土资源部结合政府进行绩效和预算管理
绩效和预算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位的事情,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力量,这样才能降低管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涉及方面比较广泛,创新性非常强的工作,管理活动也十分丰富,需要融合政府的绩效和预算管理工作,两者成为完善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桥梁。政府的绩效管理考核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人的管理和工作的管理,其中法定职责以及工作重点还有制度建设等非常重要。预算管理考核的是政府所使用的资金花费是否体现了公平性,是否是合理的使用。不能将资金耗费在不匹配的工作当中,对产出的效果进行关注。国土资源部是绩效考核的主要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的指标和体系,建议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对预算的目标进行申报和审核,对绩效评价进行完善,并且结合政府绩效和国土资源工作指标,掌握更多的工作数据。这些数据尽量做到不重复,也不覆盖,真正地在绩效审核以及申报过程中发挥出最好的作用。将申报审核以及执行监控还有绩效评价结合在一起,每一项工作的进行不增加其他的工作负担,从而真正地做到桥梁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降低管理成本,让绩效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5.按照分类细化的思想建立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指标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动态性管理,需要经过目标的编制、审核以及评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按照绩效标准要素进行衡量,绩效标准和绩效指标两者是对应存在的,只有在达到标准需求的程度上才能做好目标的绩效评价。国土资源部中的各个部门职责不同,所负责的范围也不相同,如果只使用一套指标也不符合标准,因此需要按照不同的支出科目进行预算绩效目标的考核和运算,以此建立起国土资源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库。按照不同的指标划分为必填和选填两个项目,在必填当中要直接的给定,选填的内容可以是自己选取,从单位和项目指标出发进行指标标准值的确定,建立起相应的标准库。绩效评价的结果需要进行更多的应用,从而真正地发挥出绩效考核的作用。例如,预算编制的实现、运行以及评价结果的反馈等需要呈现出一种动态性的运行系统,让评价工作更有意义,实现有效的绩效考核,实现国土资源预算绩效管理的完善性目标。
三、结束语
关键词:3S技术,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工作的对象是资源,它包括土地及其上附属物和地下蕴藏的矿产资源等,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数据量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全方位、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加速实现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显得尤为迫切。
二、3S技术简介
现代信息测绘技术――3S技术为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实现信息化提供了基础平台和技术支撑。3S技术是指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严格地讲,还应包括现代通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通讯。
3S技术中的GIS技术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以它为基础框架,融合叠加各类土地利用与管理专业信息,即形成各种专业信息系统。RS技术是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自动、快速和实时地提取空间目标位置、形状、结构及相互关系数据的测绘技术。它为GIS提供全面、翔实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实时地对GIS已有的数据进行更新。GPS技术则是通过对卫星的观测实时、快速地确定目标的空间位置的一门先进的测绘技术。目前己被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和空间定位数据采集。它为遥感影像的配准、误差纠正提供基准,并可直接用于对GIS中已有的数据进行更新,效率和精度均优于常规方法。
三、3S技术在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在地政地籍管理方面的应用
1、利用3S技术建设基础数据库
采用3S技术,利用最新的航空(或航天)影像资料和GPS测量成果,按照城乡土地统一分类和数据标准,建立城乡一体化数据库,这将实现城乡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无缝衔接,从而极大地有利于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成果的扩大应用,消除数据矛盾,减少土地纠纷。
2、利用GPS技术进行土地变更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是保持土地详查数据现势性的重要手段。随着GPS技术的发展,由于它具有高度灵活性、高精度、快速、直接提供三维坐标、全天候,不要求通视、操作简便等特点,已成为获取现势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采用GPS测量进行资源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测量数据可直接进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大大提高成果精度和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2在土地规划方面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水平,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措施。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利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体系,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管理、规划编制与审批以及规划实施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3.3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
1、利用RS和GPS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
近几年对地观测技术尤其是高分辨率商业小卫星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可以获得多时相、多平台、多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这为准确研究小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特征,提示其空间结构变化规律提供了便利,这也是当前国际上开展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的最新趋势。
2、利用RS和GIS技术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及GIS技术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由于遥感影像包含丰富的地面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地利用结构、土壤分布等,能够大大提高成果的科学性、合理性。
3.4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利用RS和GIS建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有助于开展和复核土地变更调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圈,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和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查处违法占用土地,并为国家审批建设用地提供最新的基础图件。
3.5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应用
耕地质量的维护与提高己成为实现我国农业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通过研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借助于RS和GIS技术,建立耕地质量预警信息系统,可以预测一定时期内耕地质量的变化方向与变化程度,结合作物生长发育要求进行调控,从而避免退化,实现耕地质量的维护和提高,保障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3.6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应用
基于Web GIS的土地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完成土地管理行政发文的全部流程,实现无纸化办公;同时支持异地办公,可以统一管理。另外,基于Web GIS的土地信息系统,亦可方便国土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如农业、林业、气象、水利、测绘、遥感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同工作,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和节约资金,提高政府的整体工作效率,并为广大用户提供基础土地数据和图件。
结束语
总之,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我们应该把握时机,加强现代信息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探索,尽快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使我国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晓波,孙燕,周万村,李爱农. 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2)
关键词: 人才培养方案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 专业优化与特色
一、专业分析
1.行业背景分析。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国土、测绘、地勘的基层单位及土地规划咨询公司等,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国土资源权籍调查与测绘、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设计、土地复垦设计、土地管理等技术工作。同时也面向地质勘测部门、林业管理部门、工程勘察与设计、铁道勘察规划部门等,从事工程测量、土地评估等工作。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全国土地利用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各项管理工作对土地数据提出新的需求,现有的土地详查成果、土地信息已难以满足当前新形势下节约集约用地、严格土地管理及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这些工作的进行,依赖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者。尤其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完成后,自2010年起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土地更新调查,这些都需要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人员。现在国土部正在谋划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国土地调查更接近于经济普查工作,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16年全面实施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执行落实职能也归并至国土资源部,因此,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2.岗位需求分析。
本专业是涉及学科较多的边缘交叉专业,就业面非常广。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绝大部分是服务于国土局及下属二级事业单位、规划局及下属二级事业单位、土地规划设计公司、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房地产评估公司、测绘公司等相关单位,从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村庄综合整治、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地籍管理、房地产价格评估、土地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及房地a开发经营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和行政管理工作。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是农村的最大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农村土地,实现农村土地的财产价值,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尤其是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查、农村居民宅基地调查、不动产统一登记等,都需要大量的从事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的外业和内业工作者。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行业刚性需求大,尤其是需要大量能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在城市土地开发和农村土地利用管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目标体系
1.培养理念。
围绕“德技共举、知行合一”的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权籍调查与测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线,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权籍调查与测绘等知识为载体,以土地利用与综合整治、土地权籍调查与测绘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科学精神、思维方式,满足文化传承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国土资源、土地、测绘、房产、建设等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土地调查与管理、土地整理与规划设计、土地权籍调查与测绘、专题制图、工程测量等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从事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不动产测绘、土地整理与复垦、土地管理、工程测量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国土资源、土地、测绘、房产、建设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土地调查与发证、不动产估价、数字化地形地籍测量、专题制图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岗位的工作。
可从事的工作岗位:
4.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三、教学体系
1.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①充分调研,使教改和教学与市场接轨,更有的放矢。
国土部门是一个由地矿部门、测绘部门及以前的土地管理部门共同组建的大国土资源部门,因此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不仅要立足于我们的实际(隶属于国土部门),更要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岗位的需求。在专业设置,特别是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了解各行业对人才的职业需要,同时密切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多向专业办得好、就业率高、教学有特色的学校学习,加强与其合作与交流,使教学改革尽快适应市场,满足职业技能和岗位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多调研,加强学习,能提高专业教学,了解市场动态,对于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培养更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型人才更有指导意义。
②深入行业、企业调研,跟踪行业、企业对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首先摸清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定准目标。
一是针对市场的需求,走进企业,深入生产一线,弄清楚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的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是什么。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组成专业调查小组,多次深入用人单位进行专业调查,并聘请多家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作为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生产一线专家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建议,收集有关信息。根据岗位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要针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进一步分析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归类分析,明确高职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构建以“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2)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分析
2.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
3.教学组织与运行。
(1)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山水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山水育人”的实质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山水”是本专业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实践场所。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体系和国土资源文化体系作为两条主链。职业能力体系从基本素质能力递进到专项能力(土地管理与规划设计能力),进一步形成综合拓展能力;土地管理与规划设计能力的体系从土地的构成基本要素初步认识(如野外性、艰苦性),土地规划行业基本认识(团队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客观求是的工作作风等),形成“敬业、爱业、创业、乐业”的职业文化素养。横向上,职业能力和国土资源文化相互交融;纵向上,彼此连贯,螺旋递进。每一阶段其过程都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实践,彼此之间相互渗透,不断发展。
(2)教学方法与手段
专业课教学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以项目引领教学进程,以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教学。
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方法革新,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做法,因材施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情境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课程评价与考核要求
基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进行相应考核方式的改革。注重过程考核,积极推行P试、机试、作品、课程设计、调查报告、实结、企业评价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优化
1.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山水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山水育人”的实质即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山水”是本专业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实践场所。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体系和国土资源文化体系作为两条主链。职业能力体系从基本素质能力递进到专项能力(土地管理与规划设计能力),进一步形成综合拓展能力;土地管理与规划设计能力的体系从土地的构成基本要素初步认识(如野外性、艰苦性),土地规划行业基本认识(团队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客观求是的工作作风等),形成“敬业、爱业、创业、乐业”的职业文化素养。横向上,职业能力和国土资源文化相互交融;纵向上,彼此连贯,螺旋递进。每一阶段其过程都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实践,彼此之间相互渗透,不断发展。
2.革新了教学方法与手段。
专业课教学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以项目引领教学进程,以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教学。
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方法革新,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做法,因材施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情景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新建并完善了教学条件,重视实践教学。
本专业新建了多个专业学训室和综合(专项)实训基地,与多家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可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引进了新的教学软件,如K9,ARCGIS等新的GIS软件;风雨实训场是进行“课堂工地化”教学改革,以情境教学区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
新增普通地质实训和地理信息数据分析综合实训,加大不动产测绘实训、GIS技术应用技术和土地规划设计综合实训课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完善了课程评价与考核要求。
课程评价与考核采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包括:社会评价和学校考核评价两部分。
社会评价由学生顶岗实习单位评价、市场调研、毕业生自我评价。
学校考核主体有:教师、学、学生;考核标准有:平时成绩、课内实践成绩、理论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周伟,袁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J].中国地质教育,2004(4):78-80.
[2]赵中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J].科教文汇,2013(10):37-38.
[3]卢新海,张继道.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2):30-33.
[4]袁春,钱铭杰,周伟,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1):123-125.
关键词:创新 国土资源 管理机制
近些年来,我国国土资源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形势,从而使得国土资源的保护、开发等任务变得异常的艰巨。因此,为了及时的改变当前这种局面,我国就应对我国国土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机制,做到发展与资源保护共存。
1.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机制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土资源方面,我国已经做出过了多次改革,并且都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但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笔者就对这些问题做如下分析。
1.1缺少风险预警和防范办法
我国国土资源普遍存在安全隐患较差、抵抗力较低,因此,就会出现普遍性的资源短缺、产能过剩,以及价格不稳定、波动较大等现象。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中,还沒有出现一个部门是能够对资源项目的使用结构、投资规模、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负责的。往往只是在风险马上要来临之前,或者是风险来临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补救。
1.2缺少公平的惩罚措施
目前我国有关国土资源法律沒有得到合理的落实,主要是与我国在相应的制度中缺少公平的惩罚措施,这样就会造成资源违反犯罪现象的频繁发生。虽然一些人民群众也通过举报的方式揭发了一些违法行为,但这些行为最终的处理结果几乎未对人们起到任何的警示作用。此外,国家有些执法人员通常执法力度不够,有时甚至,共同参与一些违法行为,对这些违法行为不但不严加惩罚,反而对其纵容,这样长期下去,这些违法行为不但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还会由于执法人员的纵容变得更加的严重。由此可见,公平、合理的惩罚措施,以及严格的执法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1.3缺少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
我国出现一些资源保护积极性较差,管理的创造性比较难开发,以及管理上的混乱等与我国管理制度缺少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绩效考核能够对资源管理进行全面、系统和准确的评价,同时对接下来的资源管理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我国目前相关的管理机制中,却缺少比较明确、全面和综合的量化标准,很多考核方式通常也只是流于形式,而沒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在资源管理上缺少预警方面的管理,这就会造成资源方面的政策、制度往往很难融入宏观方面的调控,很难对宏观调控的时机、方向和力度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把握。
2.对我国国土资源进行创新的措施和方法
2.1加强和提高对国土资源管理的认识
通过上述对我国国土资源现状的分析,发现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对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如上几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提高管理人员对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就应加强和提高管理人员对国土资源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国土资源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制约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
2.2对国土资源的管理进行完善和改进
在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加强对国土资源利用情况的实际考察,从而对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确保能够对资源合理、高效和有序的开发。此外,还应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认真贯彻我国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建立完整的征地制度,充分调动农民对土地资源管理和合理使用的积极性。
2.3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督、管理
在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上,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做到认真执法,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督。而如果要把农村专门的农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也要必须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通过这些审核后才可以采取行动。
2.4构建公平、合理的惩罚机制
合理、公平的惩罚机制不但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也是确保资源政策能够参与到宏观调控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法律虽然已经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惩罚措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上力度往往不够,沒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就应构建一套合理、公平的惩罚机制,做到对违法行为追责到具体的人,根据相应的惩罚制度对其进行应得的惩罚、惩戒。
2.5构建合理的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我国国土资源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就应在建立和谐的宏观目标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国土资源部门建立一套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此外,还应做到考核的定期化和制度化,坚持一季度,或者是以年度进行考核,如果在考核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给予纠正,从而把考核真正的落实到实际。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土资源部门作为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同时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一个部门,其管理机制是否合理对我国经济今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机制的现状,以及国土资源进行创新的措施和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叙述,希望可以为我国国土资源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徐绍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J].2008年1月30日在伞国国上资源管理上作会议上的报告.
[2]丁炜.为新疆科学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访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马敖?赛依提哈木扎[J].今日新疆,2008,(22).
关键词: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思考
1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意义
1.征地和处理纠纷的依据
对建设用地开展管理活动时,不管是征用土地、个人申请建房、还是土地登记等工作所形成的建房登记,都将这些内容详细记录到档案当中,从而确认使用权和所有权。这些资料是使用土地,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凭证,有利于妥善解决纠纷,避免出现违法占地情况,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进行土地科学规划利用的基础
国土档案也是十分重要的技术资源,新时期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研究、规划、利用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以此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进行综合全面考虑,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水平提高。
2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不足
1.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日常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制度依据,难以有效规范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制,对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实际工作中存在推诿现象,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一些国土资源档案馆管理极不规范,已有的国土资源信息没有及时归档、立卷、分类,编目和排列也不够规范,部分国土资源档案随意堆放,长时间挤压,造成霉变、虫蛀、破损等现象。再次,有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单位的档案存储基础设施落后,国土档案资源存储区与办公区混在,档案库房严重不足,仍采用木质档案柜存放,存放设备简陋,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防范措施形同虚设,落实不力,安全隐患多,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安全形势堪忧。
2.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忽视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工作,一些工作人员年龄大,工作方式陈旧,缺乏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进行国土档案管理时,仍然沿用传统管理方式,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开展国土档案管理。另外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及培训工作不足,影响他们综合技能提升,对开展档案管理也带来不利影响。
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够
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意识不强,忽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国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足,影响管理水平提高。
3 提高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思考
1.完善国土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国土档案管理制度,推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管理水平提高。首先,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关键是人。要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技能,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意识,做好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短期培训、专家讲座、内部交流,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全面强化管理人员档案收集、立卷、整理、装订、上架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能力,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管理模式创新。其次,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完善制度建设。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岗位分工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具体职责,将管理责任细化到人,明确档案管理、归档范围,细化档案利用、借阅权限,严格鉴定、销毁等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实现精细化管理。另外,要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激励机制,打破档案管理奖励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对在管理方式创新等管理过程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员工予以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激励员工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调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安全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的安全责任细化制度,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责任,做到人人绷紧安全责任这根弦,人人参与安全工作。二是要建立安全巡视和定期检查制度,定期对现有的国土资源档案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国土资源档案的存储环境,消防设备的配备等情况。三是要制定安全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火灾、地震等情况制定突发紧急事件发生时国土资源档案的抢救、保存工作。四是要进一步更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基本设备,创造良好的国土资源档案存储环境。
2.提高国土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重视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引进和吸收专业技能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参与国土档案管理工作,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准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授课、讲座、进修、交流学习等形式,促进他们综合技能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学习,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开展管理工作,严格遵循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处理日常管理各项工作,提高国土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3.推陈出新,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
信息化是互联网时代的根本特点,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是新时期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数字化人才培养。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将使档案部门管理的档案资源的形式特征、主要工作以及服务模式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人员不但要掌握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掌握国土资源管理和档案管理等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地远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及数据通讯和网络技术的优秀人才是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要大力推进现有国土资源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首先,将保存时间较长的历史档案录入国土资源信息化系统中,将纸质的文档、图片及其他音频视频等资料转化为数字化的新型档案形式,进一步延长其存储期限。其次,不断推进数字化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模式,鼓励政府及相关企业采用电子化的档案存储格式,实现档案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为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利用奠定基础。
4.提高开发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档案资料的开发和利用,让档案更好为国土管理部门、为公共决策服务。第一,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的利用率首先要有树立共享意识,增强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了解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档案服务的需求类型、需求主体等潜在的市场需求信息,在保留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第二,要实行标准化管理,要制定数字化、电子化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章程,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的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馆际、馆室协作,打破政府权限分工造成的“信息孤岛”。进行数据资源整合和网络化管理,建立统一的国土资源档案大数据平台。第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档案资源收集、加工等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使用、文献复制等现代技术的操作能力以及外语、专业知识等综合知识水平,提高查找文献的水平和速度,确保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土资源肯定会得到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也会随着国土资源使用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我们只有很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丽红.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01.89-92.
摘要:科学发展观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加强对国土资源的保护,促进国土地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国土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现实中,我们在保护国土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新形势下,民生问题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探索加强国土资源保护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国土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协调
大家都知道,国土资源是涉及面比较广的一个工作,利益群体广泛,每个部门都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着想,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最终目的来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国国土资源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比如,保护难度增加,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进行有关土地方面的交易要不断的加以规范,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办事的效率。新形势、新任务,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耕地保护
要想保持农村农民不断的增产增收,必须稳定和保持好耕地面积,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农村耕地的规模和水平,依靠集约化的技术手段,使有限的面积发挥最大的效用。作为政府部门,要统筹协调,把耕地保护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要能够把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相互配合,促进耕地保护的科学化发展水平。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人员了解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牢固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基本国策的相关观念,自觉的遵法守纪。二是要合理配置耕地面积与非耕地面积。对于非耕地面积范围,要进行相关的绿化,使其尽最大可能发挥耕地面积的相关功能。三是要加强耕涉及的经济结构内容调整。在耕地的用地范围上,国土资源的有关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行统筹,不限制经济发展的模式,要能够让耕地所有人放开手脚进行发展,合理配置耕资源,提高耕的用地效率,增加耕地使用人的经济收入。
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注意国土资源中土地流转的科学化
当前,部分地方为了一味的追究GDP各项指标的上涨,不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在国有土地资源的保护当中,更多的表现在土地资源被擅自改变用途,且属违规操作,光天化日之下损坏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导致当地百姓怨声连连,不但没有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反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土地流转的科学化,必须坚持在总量进行控制,土地流转上要进行严格的管控,依法依规办事,严禁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尤其是要注意限制将农用耕地性质的土地转变为经济开发的土地。但也不是说全部死搬硬套,一个标准。也应该把土地推向市场,由市场来决定土地的流转类型,但要保持土地性质的维护。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合理的流转。另外,还要制定出相关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妥善处理好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的推进土地流转的科学化水平。
三、国土资源规划中要时刻牢记集约化用地
有许多地方,在进行国土资源规划中,为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牺牲土地为代价,盲目的进行增加用地计划以及规划指标等,结果使土地的效用发挥不是很明显。实际上,我们必须在土地集约化经营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地能够真正发挥效用。首先是要优化土地使用规划内容。对于确定下来的规划内容,要能够坚决予以贯彻落实,不要反复对其进行更改,避免流于形式。其次是要建立科学的土地补偿制度。对于土地本身来讲,要想在促进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效用,集约化的经营是必须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损害个别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要能够及时的予以补偿,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还要注意对浪费土地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集约化经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把集约化的方法手段运用其中,才能推进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真正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四、简化审批程序,使国土资源的管理更加民主、透明
社会矛盾的激化,往往都是由于政务不够公开。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工作进行阳光化操作,要使国土资源的管理更加的民主、透明。尤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一个很小的纠纷,很可能会在网上形成一个群体性的事件,进而导致社会不和谐。因此,要能够把大事化小,将各种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逐一排查,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这个过程的关键就是要在更加注重民主、透明。另外,我们要简化行政审批的程序,创设一个较好的舆论空间,促进本地区投商引资工作的良性发展,使外商进来得,并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使其不愿走。
五、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字资源已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图书馆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如何充分收集图书馆数字资源并对其进行管理是现在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简称LC)在数字资源收集和管理过程中总结出许多经验,对我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
1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目标
近年来,随着数字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加大,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美国国会图书馆加强了对数字资源的收集和整理,目前已经收集到了超过1.16亿份数字文件的集合,并且每天以1.5兆兆字节的速度增长。其所收集的数字资源来源于60多个信息员,内容包括:历史报纸、网页、电子期刊、电子参考书、数字参考作品、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等[1]。根LC网站关于“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存项目”的介绍,LC的数字资源建设目标包括以下三点。
1.1 获取数字资源并实现长期保存
LC要求工作人员充分地发现数字资源,收集数字资源,并在实现数字资源安全存储的基础上,将其放到LC的存储机构中,通过对数字资源合理的存储控制实现其在LC内的永远保存。
1.2 实现数字资源的有效管理
在实现数字资源安全有效存储的基础上,制定数字资源的管理方法、规范存储数字资源的格式,有效处理数字资源内容,确定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并利用一系列工具整合数字资源的管理和服务,以实现馆藏数字资源能够充分满足读者需求。
1.3 实现图书馆读者的顺利访问
实现读者能够顺利访问图书馆存储的数字资源是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图书馆需要建立一套数字资源存储服务设施,并解决数字资源使用的相关版权问题,以消除读者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障碍[2]。
2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收集管理方法
为了实现数字资源建设目标,LC在进行数字资源收集和管理时,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2.1 建立多个数字资源获取渠道
为了建立LC自身的数字资源存储,必须首先扩大数字资源的来源。LC目前的数字资源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向数据库商购买电子资源,获得其访问权限;(2)通过与LC出版、编目计划中出版商合作,数字化其所拥有的文献资源,或者获得数字资源的访问权;(3)通过读者或出版商捐赠数字资源。此外,LC也寻求与更多的伙伴(如:美国联邦或州政府)合作以寻求更多的数字化资源,例如LC正与包括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在内的众多国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以完成“国家数字报纸项目”(National Digital Newspaper Program),实现将分散存储在美国各地的旧报纸进行数字化并存储至LC[1]。
2. 2 实现数字资源的长期存储
LC要求将所有获得的数字资源都保存在LC的存储系统内。为实现这一目标,LC与数据存储技术专家通力合作,为相关专家提供信息主题和数字资源收购方面的咨询。在数字存储过程中,LC明确了数字资源的存储格式规范,设立“推荐格式规范”(Recommended Format Specifications)[2],主要用于确定数字资源的物理和技术特点,便于馆员在进行存储过程中按照数字资源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存储。此外,LC还开发了数字格式转换程序和内容捕捉程序,在进行数字资源存储的同时实现对数字资源的内容进行提取。LC同时存储数字资源的技术细节和内容细节,方便了图书馆读者和馆员在检索和使用数字资源时实现顺利提取。
2.3 引进或自行设计多个信息资源管理工具
为了实现对数字资源的自动化管理,LC引进和自行开发了一系列软件工具,其中最关键的是处理数字资源内容的“一体化图书馆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简称ILC)和处理数字资源版权问题的“电子版权办公室”(Electronic Copyright Office,简称ECO)。此外,为了处理特殊的数字资源或数字资源部分管理过程,LC也针对性地开发了一些软件,如:为创建、传输和管理馆藏清单的文件管理系统(Bagger),用于编辑网络档案的Digiboard,用于收集和存储数字文档的“内容传输服务”(Content Transfer Services,简称CTS),用于处理连续出版物的“传递管理服务”(Delivery Management Services,简称DMS)等。
2.4 标准化数字资源处理工作流程
在图书馆引进和自行开发的软件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对数字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LC对数字资源的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了标准化设定,提供给馆员一个规范化、程序化的操作流程,以保证每个数字资源能够按标准设置和存储,每个数字资源的内容细节都不会被忽略。
2.5 对图书馆馆员多层次的工作要求
在处理数字资源的时候,与以往图书馆的信息处理工作只要求熟悉本岗位的业务和操作流程不同的是,LC的馆员将发挥主导作用,馆员被要求熟悉整个数字资源收集和管理的过程,其他馆员在处理数字资源时所要负责的内容,数字资源从产生、存储到使用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只考虑馆员自己所要负责的那部分内容。此外,LC要求馆员掌握更多的软件工具,无论是编目方面、检索方面、信息存储方面还是在信息评议方面的软件。LC通过定期对馆员进行新软件和新业务的培训以满足新的工作要求。
3 美国国会图书馆数字资源收集整理的实践问题与解决
LC在进行数字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时,也遇到了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的平衡、与其他部门合作等问题,并试图对其予以解决。
3.1 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平衡问题
LC在对资源进行数字化时,面临着数字资源是否替代纸质资源副本的问题。虽然LC针对这个问题并没有相关的处理政策,但LC既不想采取完全淘汰纸质文献这种过分激进的做法,也不想在从纸质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并存到只有数字资源阶段的技术距离与其他图书馆拉的过大。LC试图优先处理濒危的信息资源或者集中处理目前馆藏不足的跨学科的信息资源。
3.2 与技术部门合作的问题
LC在进行数字资源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与其他部门合作,尤其是与技术部门合作。LC需要技术部门开发各种图书馆所需要的工具软件以实现LC在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工作中所需要的功能,但他们并不熟悉图书馆数字资源收集与整理的工作流程,因此LC的馆员在工具软件开发中主要提供数字资源收集与整理的专家意见,并且配合技术部门模拟测试工具软件的可靠性。馆员发现与技术部门合作的难点主要在最初阶段即如何设定LC所要处理的数字内容,而进入模拟阶段则顺畅许多。
3.3 数字资源的版权问题
LC在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尚未完全解决的就是数字资源的版权问题。目前,LC无法将全部所获取的数字资源完全呈现给读者,如:在连续出版物方面,LC目前只能提供230份经过版权许可的期刊,虽然未来有望增加到1 000份,但仍然只占LC所期望开放的数字期刊范围的一小部分。对此,LC计划通过采取限定读者范围、限定所提供的数字资源内容等措施以规避版权所带来的障碍。
4 美国国会图书馆数字资源获取管理工作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
随着我国图书馆信息和数字存储技术日益完善,数字资源也日益成为我国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馆藏数字资源的丰富程度与管理完成程度将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LC的数字资源收集与整理工作给我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以以下启示。
4.1 扩展数字资源的获取渠道
与LC一样,我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方式也主要是购置和自建两种[3]。在资源购置上,虽然通过向数据库商购买能够获得较多优质资源,但受到采访经费的限制,所能购置资源数量有限;在自建方面,我国图书馆通过对本馆的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以增加馆藏数字资源,但每个图书馆的馆藏特色资源有限,因此无法完全满足读者对数字资源的需求。根据LC的经验,图书馆也可以与其他单位(包括所有学术和非学术单位)合作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由其他单位提供拥有版权的文献,而由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存储和管理。在图书馆与合作单位之间实现数字资源共享,既扩大了数字资源来源的渠道,也扩大了数字资源的服务范围[4]。
4.2 与技术部门合作开发适合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管理软件
在进行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目前我国图书馆主要利用购买的数字集成系统来实现对数字资源的管理,这些数字管理系统不一定完全符合于图书馆的需求,因此根据LC的经验,图书馆最好应与技术部门合作开发数字资源管理的相关的软件工具。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最终目标向技术部门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在软件如何符合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方面提供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开发出来的数字资源管理软件更能符合图书馆的需求,合作的过程也更有利于图书馆馆员熟悉和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4.3 实现数字资源处理过程的标准化
LC的经验证明,在进行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为了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错误,同时能够充分著录数字资源的内容和技术细节,图书馆应将数字资源的处理过程进行标准化处理,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数字资源处理程序的标准化,通过制定数字资源处理程序的标准,实现馆员数字资源收集、存储和对外服务工作的规范化;(2)数字资源的内容和技术提取的标准化,对不同格式的数字资源内容和技术细节提取进行规范,使之能充分提取数字资源的各方面细节,便于读者检索和利用馆藏的数字资源[5]。
4.4 重视馆员技术培训工作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对馆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馆员应全面了解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规划,熟悉数字资源收集和管理的各种软件工具的应用方法。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加强对馆员在数字资源处理上的培训。图书馆主要在三方面对馆员加强培训:(1)培训馆员了解数字资源处理的整个过程,了解图书馆数字资源收集、管理和服务的步骤;(2)培训馆员熟悉各种数字资源收集和管理软件工具;(3)培训馆员数字资源处理的规范和标准。通过培训以实现馆员能迅速投入数字资源建设的工作中,并促使馆员迅速掌握新的工具软件[6]。
数字资源是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资源建设的好坏将影响图书馆服务的效果,图书馆应结合自身特点从数字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服务上找出合适的数字资源建设模式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工业的主导力量,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有企业面对的不仅有国内市场的竞争,还有国外市场的竞争,尤其是实现零关税之后,在国与国之间不存在国界的区别,国内再也不存在原有的国家保护政策,国有企业将与一大批世界级的大企业同台竞技。面临越来越国际化的严峻形势,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想应对挑战,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用人机制、育人机制、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为企业吸纳、留住和用好人才建立良好的环境,为员工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具体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用人机制
1.选拔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才选拔进来,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企业要选拔到优秀人才。
2.合理用人。合理用人包括两层含义:(1)根据能力和岗位匹配的原则,将人根据知识、能力、经验等安排到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去;(2)激励和鞭策,企业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和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大力挖掘员工的潜能并发挥其才能,促使他们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企业要对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鉴定和认可,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偿和奖励。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要使企业的每个人都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高效率的工作,使企业有活力和生机,真正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激励就是一切。如何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一直是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激励。激励是一个企业成长的关键,良好的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巨大潜能,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法宝。
1.建立能够体现人才真正价值的薪酬体系,打破平均主义现状。目前,国有企业相对较低的工资制度根本无法吸引人才,也无法提高劳动效率,须亟待改革,如果把工资搞得同外资企业一样高,那么工资成本过大,企业难以承受,因此必须探讨新的薪酬激励办法,诸如股票期权计划、利润分享计划、员工持股计划、佣金计划等激励手段,国有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适当应用。
2.实行灵活、软硬结合的福利计划,完善长效激励机制。福利作为薪酬的有效辅助,对吸引和留住人才也有重要作用。自助餐式的福利计划加上各种软福利,灵活而有效,是一种很好的用人策略。
三、加强以职业发展为主的岗位培训,提供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依赖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企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高素质员工的获取途径只有两个:一个是从企业外部吸引招聘高素质的人才;另一个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而培训是企业获得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一位管理学家曾经说过:“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获最大的战略性投资。”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关注的问题,“终身教育”,“学习型组织”的提法和概念都表明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2.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首先职业生涯是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员工提高在各个层次上的满足程度,是人的需要满足从金字塔型最终过渡到接近矩形。其次,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因为任何企业的成功,其根本的动因都是该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和高素质的员工。人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就不会虚耗和浪费。企业通过职业生涯管理,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努力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是企业高速发展的保证。
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精神的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增长动力的源泉,是企业获取成功的收获土壤,只有把文化融入企业,光大企业精神,企业才会有辉煌的未来,因此,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兴旺发达就必须塑造一种内容丰富、道德高尚而且为全体员工所接受、使员工情绪饱满、互相适应、协调一致的企业文化准则。
1.要真正创造出“以人为本”的企业氛围。企业要吸引和留住人才,从根本上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这种尊重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承认每个员工的价值,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满足人才晋升的愿望等。
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需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陆续上报国务院审批。为使审批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做好协调工作。同级有关部门应包括国务院批准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办法》(国土资发〔1998〕257号文件转发)中列出的有关部门的相应部门。
《规划》上报前,各有关部门意见应协调一致,如部门间有不同意见,应请地方人民政府协调、裁定,形成一致意见后再组织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