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5:23
导语:在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基层村级干部将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而做为培训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员从业水平并不高,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接纳吸收农业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识,部分农民缺乏培训兴趣,决定了培训组织难度增大,成效不明显。
2、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经费不足目前农业、劳动、妇联、成教等部门都开展培训,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个别参与培训的机构敷衍了事,培训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影响了培训效果。农业培训经费财政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影响了镇村一级的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3、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变化不大目前的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主要来源是高校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农民培训模式及内容与实际联系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信息技术运用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培训的要求。
4、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多样,效果不明显近年来,上级农业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培训工程,从我镇的几年实施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些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整体积极性相对较低,抱有应付的心态,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增强为农培训观念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农业培训工作,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访就够了的消极认识,树立科技培训不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和创业本领,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观念。
2、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农业、成教、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吸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合办训,最近两年我们同成教联合市讲师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了广大农民知识层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培训的经费投入。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师资除聘请院校专家、教授外,应以本地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培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者,还要是实践生产中的操作员,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培训的中坚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农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构成,学习掌握新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4、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效果农业生产具有很强时间性,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展开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等培训,要以农民看得到、学得会,实效强的内容为主,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关键词] 农业 技术 推广 改革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40-01
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加强对农技推广的支持,建立完善、适用的社会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一、深化改革的紧迫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农业发展也已进入另一新的阶段,原有的农业科技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深入改革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制。
二、深化改革的应有措施
农业科技的推广需要庞大的时间及充足的人力、物力做后盾,只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它的深化改革,为其创造良好的推广环境,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建立适宜的政策,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技推广的作用。
1.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在基层中进行推广时,由于基层财力薄弱,推广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有关政府部门应建立专项扶持基金,资金支出需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严格执行。
2.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把教育、研究、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农技推广人员引导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知,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是我们推广农业科技的基本手段和目标。注重农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
在固有的模式下,提高农民的素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我国农民整体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更为注重实际经验的总结,不愿相信科技理念知识。所以在农技推广时应注意理念的创新和方法的改进。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开展示范性农业技术培训,让农民能够看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实际生产效果,这样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农技推广工作。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作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直接服务人员,是农民的带头人。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
[关键词] 农机 新技术培训 现状 对策
农机新技术培训是指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于现代农业所需要而提供新的农机技术,包括使用新的农机具、现代农业设施以及采用新的农机经营、管理理念等,是农机部门进行服务农民的核心工作,对于提高我国农业水平和科学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转变观念,采取科学合理措施进行农机新技术培训是农机技术培训部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农机技术培训部门拓宽工作思路,加强创新力度,增强培训功能,提高农机技术培训水平,为实现我国现代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工作现状
目前,在我们农机技术培训过程中,除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规范培训外,其它新技术、新机具大多采用图片展览、间或召开小规模现场演示会的方式进行农机技术培训、推广和宣传,让农民在参展或参会的过程中有限地了解到最新的农机技术,并形成对新农业的基本理念,从而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农业的新发展。此外,在关于农机新技术培训中,传统的培训模式存在缺陷,需要完善的内容如下:
1.培训能力相对薄弱
当前,由于传统培训体制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培训手段和设施都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缺乏良好的教师及相关的教学资源,相对规范和完善只有拖拉机驾驶业务培训和初级农机修理工技能培训;在培训模式上,传授的形式仍过于简单,由于缺乏必要的教机教具,大多是教师照本宣科,农民被动接受,致使农民对新技术仅保持在了解层次;对于现代农业应用的先进新技术和新机具,缺乏及时的技术传导和培训,使农民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应用技术,导致农民的生产技术落后,并在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上大打折扣。
2.培训内容单一
我国农业相对前几十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生产不仅仅强调粮食生产,而是形成了以种植、养植、加工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工程。然而,农机新技术推广大多仅限于农作物的种植方面的指导,对于整个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很少涉及,使整个培训内容单一,缺乏实际意义。
3.培训经费短缺
《农业技术推广法》虽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经费保障有明确的规定,而且随着农机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和重视,但需要考虑的经费限制,政府仍不能给培训更多的支持,完全由政府主导的培训尚处于试点阶段。地方政府不能给于足够的重视,导致培训展开困难。
4.农机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农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农机技术人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始终学习新的知识,保持所掌握技术的先进性。实际上,农机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学习技术,仅有的深造机会也只能学到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广大的在职农机技术缺少有效的培训机会,导致农机技术人员素质偏低。
5.对外联络能力较差
农机培训必须紧密结合外界的发展,做到培训内容即为当今最为热门技术内容,保证所推广技术的实用性。但是,目前培训内容多为内部推广员进行单方面的教授,缺乏与外界联系,很少部门能进行外聘专家进行最为先进技术的讲解。为了使培训机构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应积极坚持与外界沟通的政策,多联络有先进思想的专家进行指导。
二、加强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
1.争取政策扶持,资金投入
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依次将培训工作和经费切实纳入地方县级以上农机主管行政部门的年度预算中,杜绝克扣、截留、挪用培训,为开展基层培训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要积极争取资金投入:一是积极推进政府鼓励、补贴政策,帮助农民获得最为实际的利益;二是加大与当地政府的沟通,获得更多的资源进行培训。
2.强化硬件建设,创建培训示范基地
积极推广培训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农民展示最为实际的例子。通过强化硬件设施,让农民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更为的坚信,并能够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利益。在创建的示范区内,要以最为贴合实际的方法,展示给当代农民最需要的技术,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渴望程度。培训示范基地要坚持以农民为根本,为农业发展做贡献的基本原则。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素质
在农机技术推广、培训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农机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采取多渠道让农机技术人员学习的最为实际的技术知识。对于农机技术人员也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其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每一位农机技术人员要制定相应的培养体系,帮助其在工作中形成专有的工作特长。为了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素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多开展培训课程,并帮助其在工作之余接触更多的农业、农机知识。
4.更新培训观念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法治经济,既然有竞争,就存在优胜劣汰,这就需要我们培训工作者一定要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训新理念。以符合实际要求为指导,实现培训观念的转变,进一步使新技术应用培训趋于有效化和体制化。
5.加强合作办学
在进行提升培训能力的过程中,要完善与农机、农业各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使培训工作社会化和多元化。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精心实际调研,从企业和各相关部门寻找进行提高业务水平的新方法,并根据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实际案例,在培训中采用更为具体的方法进行知识传授,帮助农民获取最符合农业发展的技术;(2)严格把握进行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所展开的培训要与外界积极沟通,并以合作办学的方式来进行强调培训内容。邀请相关专家给予培训上的指导,不断的规范培训内容和形式。
6.建立农机化信息网络,搞好信息化服务
一方面,加强各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服务,形成平台化的信息化服务教授模式。农机化信息网络需要结合各种媒体进行相应的宣传,构建出有特色的信息网络,进而更好的进行信息化服务;另一方面,做好信息报道工作。要以传媒为途径,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等媒体加强信息指导,定期制作节目,传播各类农机新技术信息,为农民送上致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参考文献
一、发挥农资企业作用,构建配方肥料直供网络
2006年开始,大石桥市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契机,着力通过科学施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确保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顺利实施,大石桥市分别与辽南生产资料农资公司、辽宁津大肥业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切实地发挥当地农资生产和经销企业的作用,形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配方和技术指导,企业按配方生产、配送,农业执法部门取样抽查、扶优打假的推广模式,为农民提供“测、配、产、供、施”全方位服务。一是加强网点管理,确保供肥到位。辽南生产资料农资公司是大石桥市农资经营骨干企业,设有160家会员经销商店,年销售肥料4万多吨,占全市农业生产年用肥量的80%。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市会员经销商中重点认定16家经销商,主推配方肥定点企业的产品,再由经销商重点供应配方镇村,形成了统一管理、统一购肥、统一价格的测土配方施肥经营网络,同时通过相应优惠政策,引导经销商为“三农”服务。二是整合资源,强化为农服务。在市农业中心协助下,辽南公司聘请3名大学生组建了化验室,免费为农民进行取土化验。辽宁津大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津大盛源”牌复混肥成为免检产品,是国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较早的企业,被辽宁省列为“测土配方肥定点生产单位”后,本市农业中心与该公司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农民进行测土化验,提供施肥配方,让农民根据自己地力按需购肥,科学用肥。
二、做好土壤检测,为实施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检测工作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环节,也是配方设计和科学施肥的基础性工作。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土样采集工作中,采取集中采集和零散采集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市16个镇区,210个行政村进行土样采集和检测,累计采集土样1万多个,获得检测数据近10万个,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辽南农资公司指定定点农资经销商指导农户零散采集,统一收集后送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化验,然后再把检测数据以施肥卡的形式反馈给农民,使农民对自家耕地养分有了充分了解。另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大量土壤养分检测数据存入电脑,实行微机化管理,建立了土壤资料数据库,为建立健全科学施肥指标体系和科学配方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三、开展试验示范,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
为探索适宜当地各种作物生长的配方,大石桥市开展各类正规的田间试验和示范项目面积达1740亩,筛选出不同作物、不同肥力的优化肥料配方20个,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一是科学制定试验方案。二是认真规范试验全程所有事项,同时对示范户进行严格培训,使其能够胜任试验地的技术管理要求。三是建立巡查指导制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水、旱田地区各设一名试验地巡查指导监督员,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及时解决。技术人员在生产旺季每周进行一次调查和指导,全方位保证试验、示范的准确性、科学性。
关键词:农业技术;培训;困境;措施
1 农业培训目前现状
(1)上门指导。来参加培训的农民基本都能掌握所教授的内容,但由于培训人员精力有限,时间不充裕,不能指导太多培训学员,新技术得不到普及。(2)镇里办大班。镇里开设的培训大班,实用性差,培训效果不明显。(3)村社办小班。村里开的小型培训班虽然规模小,通知范围也小,但参加该培训班的普遍都是真正想要学习的农民,虽然培训的条件比不得大班,但效果却比大班好很多。
2 农业培训当前困境
2.1 师资力量薄弱
在农业培训中授课的一般是一些农技的推广人士来担任兼职教师,或者是农广校的专职教师。专职的老师对知识进行更新的机会和途径不多,教学方式已经普遍老化。而来兼职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虽然掌握了比较新的农业技术,但却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有时并不合理,难以让农民接受,培训质量也受到影响。
2.2 培训对象失衡
农业技术的培训应主要面向于在职农技人员以及农民,但目前的农业培训往往只针对普通农民,忽视了在职农技人员,使其知识结构不断老化,且更新非常缓慢,无法发挥农技人员推广农业新技术的重要作用。目前,村里务农人员通常是老弱病残或妇女,培训对象也主要是这些人,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对培训内容接受效果较差,无法完全理解培训内容,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2.3 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用于支援农业的财政支出中,对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开设农业培训班的投入并不多。经费不足的情况导致农技培训只能依靠项目经费,培训内容比较固定。也使得用于培训的设备老化严重,较为落后,辅助培训的教学工具也不齐全,培训材料印发有限,使培训范围被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效果不尽人意。
2.4 理论没有应用到实际中
一些单位或部门在组织农技培训时,活动的实际时间都不多,很多参加培训的农民往往还没有弄清楚新技术的含义,活动就已经结束。而教师人员往往根本来不及对培训人员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讲解,增加了知识普及的难度,也使得技术实施条件被忽视,农民在培训中不但没学到真正的新技术,反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2.5 没有继续跟进调查
目前的培训工作往往只注重培训过程中的内容,忽视了培训后的跟踪调查,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农民对培训内容的想法;是否将培训所学应用到了实际中;对技术的应用程度;农民实质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培训效果如何;培训是否单一;农民是否认可等。因此,在没有后进跟上调查的情况下,培训单位无法及时修改培训内容,不能对培训方式进行总结,只能不断重复过去的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
3 采取的对策
3.1 加强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高素质建设是推动农业发展,保证农业推广的根本措施,各级政府都应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不断加大对农业培训的支持力度,继续改善培训的教学环境,不断补充新生资源,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体系,增长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视野范围,使农技培训中,教育机构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充分地发挥。
3.2 选择合适培训对象和时间
农技培训不仅要求量,更要重质,尽量要求青壮年来参加农业培训,训班的开设时间也应选择农闲季节,不能与农民最忙的时间有冲突。此外,还可在春节期间或前后开展农技培训,让回家探亲过节的农民工也能学到农业知识,甚至引起他们回乡创业的想法,为农村留下新的生产力。
3.3 培训项目互相结合,增加经费投入
农村培训由多个部门来提供经费,培训分散后往往造成经费短缺的问题。可以将各种经费捆绑在一起,培训时可以与当地项目结合,在实施项目时完成培训,使得培训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做不仅能够促进项目实施,也能点面结合,推进整个村社的发展进步。
3.4 建立多个实习示范基地
每一个农技培训机构都应该更加主动去争取经费,争取将实习示范基地建成,基地的建成能够使培训内容得到实践,也能使其它项目的实施得到借鉴,对农民的农业生产也有所启发,边示范,边参观,理论实践结合利用,学员们很快就能掌握技术的精髓。
4 结语
科技在进步,农技培训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培训范围和质量,适应当前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帮助农民不断提高其生产技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现代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而要发展现代农业,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而2015年,国家为发展现代农业,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等政策措施,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对象囊括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种类达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涉及河北、山西、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广西等17个省市和自治区。我国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中国行业研究网的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农机化保持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超过5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水稻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预计分别达60.6万台、144.5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8.1%、13%,其中玉米收割机同比增长23.8%;全年培训各类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达400万人次,新增农机化技术推广面积2.6亿多亩,但综合机械化水平仅约48%,仍属于较低水平,且存在小型机械较多而大中型机械较少、动力机械较多而配套机械较少、丘陵地带机械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等诸多不足之处。
2推广措施
2.1明确推广任务推广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首先要明确推广任务。
任务的明确有助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给予上文提到的我国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形势,本文认为,当前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国家鼓励性政策措施,加大购置、更新农机的力度以优化大中小型机械、动力机械和配套机械的结构,均衡机耕、机播、机收的机械化水平和不同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丘陵地带机械化水平;加大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并融合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新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2.2宣传相关政策上文提到,国家为发展现代农业,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等政策措施,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要推广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需对国家政策和技术优势进行深入宣传,一方面消除农民对推广和使用新技术的顾虑,另一方面让农民真切感受到应用新技术的好处,从而促使农民自觉购置和更新农业机械,积极参加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机械技术掌握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步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2.3加强部门合作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仅事关农机化推广机构,还事关农业部门和农业科研部门。
因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重点之一就是融合入农机和农艺技术,而二者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优良的农业品种适宜机械化栽培、生产,且具有一套良好的机械化栽培、生产模式,而该农业品种是否适宜机械化栽培、生产,采取何种机械化栽培、生产模式才能获得最佳效益,机械化栽培和生产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如何,则需农艺技术推广机构等农业部门进行指导。而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培训、普及有赖于农业科研部门,农机化推广机构只有与农业科研部门加强合作,才能提高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推广培训的质量。
3结束语
1.1要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
实际工作中,部分县、乡(镇)不重视农技推广工作,对培训工作认识不深入,对培训工作投资较少,但上报成绩时却夸大培训工作量。实际上,培训工作开展的效果与新项目落实、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等密不可分。新项目未落实,新技术、新品种未推广,农技培训工作的效果不好。
1.2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滞后,缺乏推广培训的长效机制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没有稳定的支持途径,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在示范基地建设、核心示范农户培养等方面无法持续,难以满足农民对现场示范指导和适时技术咨询等直接有效推广方式的要求。
1.3要切实加强科技人员素质,提高科技培训的质量
近几年,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进步很大,内部的岗位练兵工作常抓不懈,科技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较大。但也应看到,有部分科技人员的素质仍然没达到要求,在实际指导中难免出现失误甚至错误。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造成社会影响,使以后的培训工作很难开展。
1.4盲目引入新品种,科技培训举步维艰
在市场大潮中,信息繁多,不少农民甚至部分基层领导对某些市场信息出现误解,盲目引种一些新品种,上马一些新项目,常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出现这种情况时,不但科技推广工作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而且还对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造成了负面效果,降低农技推广部门在农村的信誉,导致农民对农技推广产生不同程度地逆反心理,不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1.5农业技术服务与农民素质提高结合不够密切
农业技术培训的主体是农民,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才能提高技术培训的效果。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尤其面对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少,种地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偏大以及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现实,对技术推广与素质提高同步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1-2]。
2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措施
2.1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宣传力度
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农民对农业科技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低,总是沿用已有的生产技术。为了顺利开展农技推广工作,要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农民群众熟悉和了解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目的、服务方式等相关内容[3-4]。
2.2进一步实现培训工作的多元化
为了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要改变授课方式和时间。要充分对培训群众的知识水平、接受特点进行了解,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授课时间要进行合理安排,既要避免培训不及时造成的损失,又要避免因培训和使用技术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农民对技术遗忘的现象。
2.3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
关键词:农业推广;问题;措施
农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但是工业现代化水平一直不高。在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比技术的推广效率高,致使科研成果的使用率很低,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下笔者对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和措施进行了总结。
1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如基地试验、技术培训、服务保障等,就是将农业新技术推广给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同时在专业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在提高农业效率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
2.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农业的推广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农业知识培训机构;第二,进行农业研究的组织;第三,群众的科技组织;第四,进行技术推广的专业部门;第五,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应该依靠各个相关部门的配合才能实现。
2.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直很重视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创新工作,但是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府部门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中,积极性不是特别高,对其推广过程缺乏应有的干预,进而使农业技术在推广中出现转化率低的问题。第二,在推广的过程中,推广的范围受到限制以及推广中的设备不完善和落后,进而使农业技术的推广出现瓶颈。第三,对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较少,在实际的工作中,科研机构很难进行顺利的工作。第四,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设备配置比较落后,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和效率。从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农业体系的问题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所以,应该加强对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3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措施
3.1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对农业推广体系进行建设,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政府;第二,农业科研机构;第三,农业经营企业。3个部分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实现3个部门的结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农业推广体系部门的农业科研部门进行有效的衔接,不断提高二者的融合程度,以更好发挥作用。农业科研部门需要通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帮助才能将科研成果进行实际的转化,同时能够提供实际的生产信息,不断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的程度[1]。第二,农业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配合,农业经营单位能够为科研单位提供资金支持,保障新技术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科研单位能够为经营者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两者之间实现共赢。第三,农业科研单位和我国的农业部门进行配合,不断促进中国农业的市场化发展水平。
3.2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第一,为了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应该加强对县、镇等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对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掌握,进而保障相关的高产技术能够真正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第二,在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中,应该保证对农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够对高产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不仅要加强其技术能力,而且应该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认识水平。第三,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如可以让专家录制视频,然后让相关人员集体学习,也可以进行定期培训,办理培训班等,也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进行,对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2]。
3.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
第一,不同的农业推广机构性质是不同的,将农业推广机构进行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中介;其次,纯公益性;再次,法律授权;最后,盈利性的机构。应该对不同的机构进行智能的具体划分。第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应该做到以下方面:对技术平台进行创新;建立中介机构以及相应的服务机构;结合相关产业,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4结语
农作物为国民生活提供了保障,其高产技术的推广能够提高相关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不断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相关副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轻工业等产业提供原料支持。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应该不断改善推广体系,不断对其进行建设。政府应该加强对推广技术的重视,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和投资,发动民间组织对推广体系进行科学研究,实现将研究成果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同时加强对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促进体系的推广,进而逐步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琳.川南丘陵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与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关键词] 乡镇农技推广;滞后;问题;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科研成果能否尽快的转化成社会生产力,农业技术推广是关键。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令人堪忧,笔者多年从事乡镇农机推广工作,亲身体会到了乡镇一级农技推广难的现状:上级业务部门对乡镇农技站重视程度不够,人员配备、技术员的知识结构、阵地建设、办公条件等都严重滞后、使得乡镇农技推广工作长期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
针对目前乡镇一级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乡镇农技站的工作经验,就今后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目前乡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知识水平老化
由于,乡镇一级农技人员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一些年轻人都不愿意在乡站待,高学历者来去匆匆,乡站只是一个客栈,据了解有的乡站只有一个农技人员在干工作,编在人不在现象严重,有关系,高学历者都陆续抽调到上级业务部门,真正留在乡站工作的也都是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思想和知识过于老化,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致使一些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严重滞后。
2.乡农技站办公基础设施落后,跟不上现代化的需求
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乡农技站多年来上级部门不够重视,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或者跟本就没有经费,有的连一台电脑都没有,致使有些工作干起来束手无策,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部分人员对本职务工作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农民科技意识落后,对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
一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他们对新技术的接收能力。二是大多数农民注重生产投入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对新技术应用持怀疑态度,三是传统的传统的耕作方式根深底固,一时难以改变。四是气候条件的变化无常,导致农民不愿意使用新技术。
4.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推广项目选择的机制、技术上,效益上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上产需求
面对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产品多样化、品质高端化已经做为农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做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接受者的农户,随着生产与经营行为的改变,他们对技术需求的行为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对粮食生产技术的需求已经严重下降,而对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需求逐步增强,由原来对高产技术的需求转变为优质技术的需求。但现在的技术推广,仍然以粮食产量为目标的推广任务,自然不能同农户的生产需求相适应,导致农户对每年的新技术推广没有兴趣。
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今后发展的对策
1.加强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转化靠推广,农业新技术能否顺利的推广到实际生产中与推广技术人才密切相关。现代化的技术必须有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人来推广,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调战,必须将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首先要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使其了解掌握新技术的原理、操作规程等。在推广一线中能讲解、会指导、会示范,直接为三农服务。二是要增加乡站农技人员职数,将一些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补充到乡站,使老、中、青农技人员相结合,各自发挥特长,提高乡站人员整体素质。三是要提高广大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全局观念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乐于奉献的精神。
2.加强政府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和保障
乡农技站是推广新技术基层单位,直接面对技术推广的对象农民。乡镇农技站能否很好的发挥作用,除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身要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外,还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避免只下达任务,不关心工作的过程的做法,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以此确保农业新技术推广。
3.进一步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农技推广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密切的关系,离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接受新技术的程度存在着差异。面对目前农民文化素质的现状,一要重视对劳动者的技术和技能培训,确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要改革与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在培训方式上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对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要采取现场示范操作讲解多于室内理论培训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使被动变主动,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三要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农技人员要深入农户、深入田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确保农民技术培训不走过场。
4.建立乡村两级农技推广信息网点,设置村级农业技术信息联络员,提高科技传播速度
在当今信息时代,及时为群众提前、产中、产后的结构调整、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信息服务,对农业技术推广来说尤为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业大户应运而生,在农村,他们是带头人,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也是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方面最具活力的一个突破口,如种田大户购买先进的农机具,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每个村可选择思想品质好、群众威望高、种植效益好的大户作为本村的农业技术信息联络员。因此,乡镇一级的农技站要以此为抓手建立方便快捷的农业技术信息网点,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下联成线、网点带动片、示范面对面效益看得见,使新技术推广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