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络自媒体专业

时间:2023-10-08 10:26:24

导语:在网络自媒体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自媒体专业

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设计专业;人才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多重媒介融合下,似乎只有更精良、更优美,形式更丰富的报道更能吸引人的眼球,这也对新媒体相关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除了好的新闻报道外,人们对于版式以及其他展现方式的艺术性和设计感也有更大的需求。培养人才的各大地方高校应该考虑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新媒体设计专业人才。

1培养模式创新价值

1.1国家经济需求。自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后,伴随着科技进步,媒介融合的形式也逐步被大家接受。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新媒体和设计的结合是“互联网+传媒”的产物。互联网作为信息爆炸的发源地,能让设计更快、更准确地传递到大众面前。网络技术和艺术设计的结合,满足了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信息的传播需求,提高了群众的审美水平。[1]1.2人才需求现状。随着“互联网+”概念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中,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媒体人的时代,只需一部手机,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传统传媒行业也逐渐向新媒体靠拢,积极转型升级。这代表传媒行业成了夕阳产业?不是,这进一步证明传媒行业,特别是新媒体方向对于人才的渴求,与以前不同的技术性岗位非常抢手。但目前新媒体设计专业关注度低,对人才培养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专业需要培养的是有一定的艺术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图形绘画能力的人才,这些是新媒体设计人才培养的重点。[2]1.3专业发展需求。传统的媒体形式中,报纸新闻主要用文本和图片传播,电视新闻则以图像与声音传播为主,传播手段单一。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媒介融合的“融合新闻”随着多种媒介的加入,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艺术专业来说,如果要走得更远,内容、展示形式要变得更丰富,就要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拓展艺术设计的发展渠道,与新媒体的结合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2创新途径

2.1更新培养方案。在网络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简单,如果想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快对于“全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只会写文章或者只会设计,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媒体未来发展中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第一,学分制。现在许多高校都改革成了学分制,学分制相对来说更灵活,学生只要修够学分即可毕业。这样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课程。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什么时候修完学分,有更多时间去实践或者做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增设更多“无关”专业。高校在信息化时代,必然要更新人才培养方案,除了原有的必修课程,还要增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而新媒体设计专业,需要的不只是原有设计专业的内容,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掌握更多的互联网技术或者媒体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第三,增加比赛、实践机会。说到底,学生学习的知识还是要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设计作品需要经过大众审美的考验。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比赛、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走出去,接受评委、公司、大众的检验、考核,才能更好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2.2完善教学体系。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应该构建独有的教学体系。学生在进入本专业学习的时候,按照系统流程,接受最好的教育,认真学习,就能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学校的教学体系如果非常混乱,没有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实现知识点从易到难的转化,导致学生没有打好基础,理解不了难度更大的知识点,那么专业内容就没有学到多少,最终教学成果也差强人意。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必修课、选修课、讲学论坛、实践操作等课程难度要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增,打好基础之后再学习更多的内容,帮学生建立完整的新媒体思考模式。2.3强化产业合作。新媒体设计专业其实是一门对技术有要求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设计好不好还是要看大众的反馈,课堂上的评价其实是建立在老师的审美上,对技术的考验还是要在实践中才能反映。学校应该多与优质企业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还可以建立接纳毕业生的实习基地。同时,学校也能构建一个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3]2.4改革教育评价。学校应该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反馈参考教学的结果。在大学,教师的教学目的不能只是像小学、初中一样,执着于教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思维体系的构建,学生思维系统的完整度和实践运用能力应成为教学考核的重点。而学生对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不能只看老师的素质过不过硬,更要评价老师会不会讲,最终有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学到东西。当然,只有学生评价是片面的,老师也应该对课堂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反馈情况、课堂纪律等方面。只有实现师生互评,才能保证结果的公平性。2.5构建特色团队。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师的考核方式,通过考核促使所有教师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和经验,保持较高的专业素养。另外,学校也可以邀请其他专业的老师,团队协作,碰撞出新的火花,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灵感。此外,除了保持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外,还要不断壮大本校的教师队伍,聘请权威的专业学者,为学生带来媒体领域的最新学习成果,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通过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使新媒体设计专业保持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活力,吸收校内外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调动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对新媒体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不仅要更新教学方式,更要加强学校的教学团队建设,把新媒体设计打造成一个系统化,具备科研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专业,让学生真正能学到东西,并且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刘一丁.论互联网+背景下的平面设计[D].河南大学,2016.

[2]赵鹏.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困境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7(26):98-99.

[3]郑伟.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26):331-332.

第2篇

1 “把关人”理论应该贯穿于理论教学中

1.1 “把关人”意识的缺失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最早提出了“把关人”这个概念。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信息传播的渠道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在自媒体出现以后,信息的传播也更加便捷和散乱。在这个过程中,倘若媒体“把关人”没有做好把关工作,信息的传播往往呈现出无序和泛滥的特点。因此,媒介素养是媒体从业人员重要的职业素养构成。

在新媒体环境中,由于信息传播者“把关人”意识的缺失,会导致有价值的信息被肥皂泡般的无用信息挤占传播空间。例如,媒体上经常会掀起一些晒身材的奇怪潮流。“锁骨放硬币”一度成为盛行的微博热门话题,如果测试者能将一定量的硬币放到自己的锁骨上方,量多且不丢落的就说明有个好身材,相反量少或放不上则需要赶紧减肥。于是,许多网民的微博、朋友圈几乎被“锁骨放硬币”的照片刷屏。2015年6月11日,一个网上热帖“女孩子能反手摸到肚脐眼就是身材好”出现之后,杨幂、许飞等明星纷纷晒照片秀身材。更多网友也纷纷跟帖,掀起微博圈、朋友圈的刷屏新。

类似的晒身材的潮流如“马甲线”“酒窝放笔”“A4腰”等,这种跟风模仿的行为时隔不久就会再一次在各种媒体上上演。通常是由明星、网络红人的某种行为引起普通人纷纷模仿,一时间成了一种席卷网络的“时尚”。这种价值和意义甚小的信息泛滥成灾,不仅浪费了受众的大量有效媒体接触时间,甚至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1.2 增加“把关人”理论的课时分配比重

媒体从业人员在自媒体或者传统媒体平台上所发表的言论和观点,往往在受众中意味着专业性和权威性,会对受众的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言论不当、“把关”失误,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会误导受众,影响媒体的公信力,使受众对媒体失去信任,后果将不堪设想。作为未来的媒体从业人员,高校传媒专业学生应该充当合格的“把关人”角色,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因此,高校传媒在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将“把关人”的理论教育上升到一定高度。具体来说,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比重的课时量。特别是新闻采编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该加强“把关人”理论的教育。因为该专业的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要在很多工作环节中筛选、选择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充当重要的“把关人”角色。

2 重视“议程设置”理论的媒介素养教育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在议程设置中处于主动地位。但是,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议程设置的传统模式逐渐受到挑战,一定程度上来说,个人的议程设置开始“崛起”,传统媒体开始丧失对第一手新闻材料的独占权。[1]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老媒体发生融合,媒体的交互性特点明显。公众的地位在这样的形势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媒介的议程不再是由主流媒体来设置,公众的关注也能将某些事件变为媒体焦点,而在议程设置由单向转为双向的过程中,媒体与受众之间可以多次、持续地互动,两者的观点相互影响,这就意味着,网民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议程设置能力。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当前,如何应对新的形势,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出成绩,有特色,是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作为网络自媒体,微信所具有的开放性、原创性、即时性、直观性和便捷性等特点与年轻人的个性相契合。但微信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微信带来的社会政治文化影响,并找到将微信应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1 当前新媒体形态发展及在高校大学生中的运用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新媒体是基于网络空间的媒体,网络空间最大的特点是信息的自由传播,是实现所有人对信息大规模、及时传播的新空间。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互联网深刻改造传统行业、领域的伟大时代。手机飞信、微博、QQ、人人网、微信等新媒体在校园中迅速普及。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显示, 2015年我国互联网网民接近7亿人,普及率达到50%,手机网民超过6亿人,中国受众正大规模向移动互联网平台迁徙。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微信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8%,其中在校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69.1%,可见国内微信的主要使用群体是高校大学生。从2011年到2016年,短短五年的时间,微信俨然成为年轻人经常使用的沟通交流平台。作为时下普及最广的微信是颠覆话语权的网络宠儿,开创了无微不至的信息新时代。

2 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2.1 微信公众平台及特征介绍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手机免费聊天软件。而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8月正式上线后已被广泛应用,就高校而言,学校、部门、学院、社团、学生会等各个层面的机构或组织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

2.1.1 广泛的普及性

2016年3月,第三方监测数据,月活跃微信用户数突破7亿。大学生对微信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较高,且微信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价值观念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应的,微信公众平台满足了学生社交需要。

2.1.2 功能多踊

微信公众平台可包括网页、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表、第三方链接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较之于平面海报、杂志、手机短信,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为丰富。

2.1.3 传播效果强

微信公众平台发送内容的方式是实行一对多式的,可以精准群发至订阅者。学生可即刻浏览内容并能转发、分享、传递至微信朋友圈、QQ、微博等,实现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雪崩式”的传播效果。

总的来看,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介,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微信最为广泛和活跃的群体,这为辅导员有效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

2.2 辅导员利用微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对策

辅导员不仅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还承担着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与学生的沟通渠道的及时性和畅通性,对于辅导员开展工作至关重要。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很好地契合了当代大学生思政治育需要,因此,辅导员应该加强新媒体意识,充分利用好这一科学平台。

2.2.1 主动占领微信阵地,加强思想引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1)发挥微信的“窗口”作用,了解学生。当大学生在生活、情感、学习上出现困难时,更倾向于把信息发表在网上,俗称“吐槽”。通过互加微信好友,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及学习动态,如果在微信上出现了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情况,辅导员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

2)发挥微信的“载体”作用,引领学生。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通过构建公众平台、微信群、朋友圈等载体,传播“正能量”,传递主流价值观,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思想上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

2.2.2 提高辅导员自身的媒体素质

辅导员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学生辅导员应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武装下,系统详实地更新思政教育理论的知识结构,使工作更加鲜活。

2)提升媒介技术。当前辅导员要加大对新媒体的运用和学习,组织针对性培训,提升辅导员在媒介知识,实现辅导员的媒介技术与学生掌握的技术基本同步。

3)提升研究能力。在“会用”、“好用”、 “用好”的基础上,辅导员应借助实际效用,对通过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抓住大学生群体对信息的关注点和共鸣点,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和价值引领。

2.2.3 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质

高校应帮助大学生学会甄别与筛选信息。引导大学生对媒介信息形成自身客观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做到在面对网络信息时不盲从,不造谣,不跟风,不传谣,杜绝低俗内容在微信上蔓延。还要通过组织媒体专业人员定期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培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

2.3 微信公众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型的信息传播载体,辅导员要利用其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建设:

2.3.1 打造高效的专业化团队

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高校要真正运营出自己的特色,是离不开团队专门化和专业化建设,这对辅导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期的辅导员要顺应时展,探索新媒体新技术的效用,就要奋力跟上技术进步与话语情境的变化,提升自身的新媒体专业水平,更好地将校园文化和思政教育进行结合传递至学生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3.2 微信公众平台应高度注重内容创新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最大的受众群体是学生,微信公众平台与订阅者之间的互动,实现了学校和学生之间信息的定向传播。推送的内容就应上连天线、下接地气,用鲜活的内容来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对推送信息产生需求和依赖性。所以,定期更新功能板块,的内容既要紧扣学生校园生活,弘扬主旋律。探索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地影响,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载体。

3 利用微信平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构建轻松开放的舆论环境,引领正面网络舆论

提供开放的发言平台,容纳多样的意见与看法,引领正确的舆论走向,对网络的不良信息、错误信息或谣言加以揭示,进而提供清醒、可靠、正面的网路信息。

3.2 _展多样化的互动的模式,培养新媒体平台的正面形象

实现线上线下的双轨运行,以多种方式吸引用户的参与和互动,对教育新媒体平台形成更具活力和亲善性的印象,提升平台影响力。

3.3 重视自身的公关,对负面信息建立违纪响应机制

时刻关注平台舆论的动向,如若出现有损于新媒体平台形象的事件,在危机应对上应有时限的防范和抵御机制,通过及时回应和特命的信息公布谋求外界的理解和正视,积极进行印象纠偏。

3.4 明确整体的建设目标,对自身形象须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性

平台应以积极正面的形象作为发展目标,同时这一正面性建立在亲善平等的交流方式,有趣合理的表达内容为渠道。

4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形势的发展,依托新媒体在教育中的特殊优势,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效力。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应重视新媒体平台的研究和应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工作方法,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张子玉,沈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 [J].吉林农业大学,2013(01).

第4篇

早在2006年,Google公司高调宣布,16亿美元天价收购宽频鼻祖YouTube,从那一刻起就有人拍案定论――网络宽频大战拉开帷幕。

两年过去了,来自大西洋彼岸的资本红利,不可避免地顺带提升了国内宽频市场的关注度和大家对其的期望值,也在某种程度上膨胀了不少运营商的野心,但中国宽频界的春天并未因此到来。

对于宽频网站的探询和质疑一路伴随着宽频市场在中国大地的扎根和成长,人们担忧的是,如此强大的YouTube,其盈利前景仍然值得猜测;那么,市场尚待进一步培育、且份额已有割据之势的中国宽频界,又能怎样走出自己的赢利之路?

毕竟,网站的可持续发展靠的是切实可行的自盈能力,而非风险投资商手中的初期资本投入,于是,宽频网站各自摸索着,力图找到令人鼓舞的突破。

网络互动剧出炉

5月11日,一部号称中国首部网络互动栏目剧――《Y.E.A.H》在北京开机。所谓“网络互动栏目剧”,就是利用最先进的在线视频互动技术,让网友参与整个剧集的发展。剧集周一至周五播出5集,周末进行网友投票,决定下周剧情走向和主人公命运。摄制组将会拍摄N种剧情,网友票数胜出的选项将成为剧情正式版。

此举确实超越了中国现有的影视操作理念,实现了真正的Web2.0:网友能够介入剧集情境,体验操纵故事发展的乐趣,悬念感十足。同时,这种出人意料的网络互动模式的推出,让它的幕后策划方也非常引人注目。

这部名为《Y.E.A.H》的网络剧由凤凰新媒体策划制作,PPLive、凤凰网联合出品。《Y.E.A.H》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同居”的故事,台北来的模特女孩Ann到北京来发展,与三个性格迥异的青年人“不打不相识”,聚首在同一屋檐下,一系列的情事、趣事、怪事就此展开。一群感情交织的男男女女,谁与谁将暗生情愫,谁与谁将终成眷属,都由网友决定。正如凤凰新媒体首席运营官李亚先生所说,《Y.E.A.H》剧的这种开放式结尾,以及由网友决定下一阶段剧情的走向的模式,足以令中国网民和观众迎来一场融合互动与时尚元素的视觉大餐。

PPLive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李也在会上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视频新媒体,此次与凤凰网的合作将开创新媒体行业的崭新商业模式,通过互动的形式增加用户黏度和参与感,同时也为广告品牌提供了新的广告平台及营销渠道。

点击互动营销新模式

据Forrester研究公司的预计,美国未来5年内互动营销的支出将增长两倍,在2012年将达到610亿美元;目前互动营销的支出仅占总体广告支出的8%,未来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8%。面对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网络运营商们也不得不思考来自网络用户的需求,以及互动模式的威力。有互联网研究专家也指出,“只有给客户提供兼具粘性和准性的营销模式,才是2.0时代宽频网站的唯一机会,才能在与门户网站的竞争中胜出。”

长期以来,利用各种网络手段进行的“互动”并不少见,搜索、博客、播客,甚至更为直接的互动广告,各个网站都在以自认为最好最特别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用户,并将用户牢牢粘住――如果说还有什么领域没有被利用,那么,作为以编剧为核心基础的影视剧就是其中之一。

通常,中国大陆的传统影视操作重视播出阶段的剧情炒作和收视引导,观众只能被动接受剧情,有些甚至能够产生影视剧炒作越凶,观众恶评越盛的局面。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领域也是网络可以渗透并且易于渗透的一个尚未被开垦的空间。凤凰新媒体与PPLive此次试图回归Web2.0本质,更多地关注网友个人诉求,让网友与剧集中主角的时尚生活深度共鸣,甚至直接演绎网友的现实生活。

而此次策划制作中国第一部网络互动栏目剧,不仅是网络视频新媒体PPLive与凤凰的一次简单合作,其中既隐含着两家新媒体领跑互联网视频行业的野心,还透射出对于互联网盈利模式的又一次探索。可以设想,如果互动剧集受到网友的热烈追捧,如果每个“下一集”成为网友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口碑传播力度和关注度将是空前的、也是无限的。

新媒体优势整合

据iResearch(艾瑞)咨询数据显示,网络视频目前已经成为互联网新主流,成为网民生活的一部分,众多视频网站在带宽、品牌、用户体验等诸多方面竞争态势胶着。随着视频用户数量的不断扩大,视频网站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来满足更多免费用户的苛刻需求,视频内容的原创性和版权成为决定视频网站突围而出的两驾马车。

凤凰新媒体依靠凤凰卫视的独特资源,长期在视频资讯、财经等方面领先其他竞争对手。PPLive凭借长期的内容投入,在体育、娱乐、影视等方面也有丰厚的资源,而此次两家新媒体打出原创视频大旗,涉足娱乐内容的专业制作,与凤凰宽频现有的资讯、财经、历史、军事内容互补,延伸出更加完整的产品线,也为PPLive巩固了在娱乐影视资源方面的地位。

第5篇

关键词:融合媒体;云平台;规划;设计

1 融合媒体环境下云平台的规划问题研究

在建立相应的融合媒体云平台之前,应率先明确如下问题,即:自建自有云平台抑或租赁现成公用云平台。在选取时,应将自身实际和未来产业发展形式紧密结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日后的媒体业务均将建立在云平台基础之上,但这只是一个结果,其实现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其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二个方面:第一,播放终端的IT、IP及智能化改进,之前的通过数字信号传输的设备将被IT设备取代;第二,随着IT产业的不断完善,尤其是以光纤宽带和计算能力为主的快速发展,导致电视视频制播业务面临高码率、高存储、高计算能力的需求。综上,在很长时间里,融合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多种云平台并存的局面。即:

(1)媒体自建云平台。该平台主要指卫视自行建立的基于虚拟云计算技术上的云系统。该平台主要用于解决目前制播系统向云体系过渡的问题。

(2)媒体专用云平台。该平台主要是在硬件上租赁公有平台上的各种设备及相应服务,选用云计算技术进行管理。媒体专用云平台主要针对于互联网业务。

(3)公有云平台。所谓的公有云平台主要是阿里云、亚马逊等公司提供的公共计算资源服务。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在公有云平台上上传和下载需要的各类资源,对于一些高级资源,公有云平台提供付费服务。在融合媒体云平台系统中,公有云平台主要是满足社会服务功能[1]。

2 融合媒体环境下云平台的设计实现问题研究

在涉及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设计实现方面,其中ONAIR云平台是融合媒体平台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媒体性质较强的云平台,ONAIR将专业化音视频处理技术同世界领先的云计算平台以及遍布全国的CDN网络二者深度融合,从而提高了云平台对视频端播放的控制作用,拓展了其内容制作、内容播控及网络新媒体等功能。该平台在设计时,严格遵循专业化导向,通过云平台基础服务提供商解决设施问题。

2.1 融合媒体环境下云平台的基本架构形式

通过分析ONAIR云平台可知,IaaS平台能够支撑各种最基本的云计算服务和功能,比如前文所述的阿里云、亚马逊云等公共平台。中间分布的PaaS层可以细化为6层,具体为:中间层(OM)和搜索引擎层(OCSE),这两层的主要目的为配合不同云技术服务商的不同接口,实现对不同服务商的统一封装;接口层(ESB)该层的目的是为实现其他复杂流程提供基础,并实现与老旧系统的实时交互;基础服务层(OBSP)基础服务层主要为各种音视频文件提供各类服务,比如:后期编辑、播放等功能;运营服务层(OBSS)为整个云平台的正常运营提供服务,实现对服务的管理、收费及日志记录等功能,确保平台的盈利能力;位于拓扑图最上一层的API层,将平台所有的服务以API的方式封装成接口给软件开发人员及其他合作单位。对于融合媒体环境下的云平台而言,其基本架构ONAIR的SaaS服务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融合媒体环境下的各类服务,比如网络电台、微电台、新闻云更新及自媒体云更新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人类社会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日后的互联网技术将朝着合作、开放的方向发展,因此,ONAIR的架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2]。

2.2 IaaS服务的功能介绍

为了提高融合媒体环境下的云平台ONAIR的基础服务能力,日前,ONAIR系统已经成功和阿里云服务实现对接。就对接的成果而言,所获得的价值非常丰硕。从资源和硬件支持角度看,阿里云在国内已经初步建立了5个核心计算服务中心,计算服务器数量已经突破20万台次,这种计算规模完全可以支持目前的融合媒体环境下的云平台计算服务水平,并且还可以支持其一定程度的扩张。其中,华通云数据拥有骨干网及遍布全国各地的CDN节点,借助这一显著优势,确保了ONAIR云平台系统能够将各类音视频实时发送到全国的任何一个角落。

2.3 PaaS服务的功能介绍

(1)云平台转码服务功能:云平台的转码一般选用较为常用的集群转码方式,集群转码能很好地解决大内存的视频转码效率。因为转码系统设置在云平台上,其云计算方式可以无线放大,从而实现对视频的高效转码。在具体的视频转码操作中,高清视频的转码能力可以达到10倍率左右。因此,对于操作用户而言,仅需要给出输入输出的文件格式、码率和需要达到的转码速度即可,其具体的转码操作均可由ONAIR云平台系统自动完成[2]。(2)视频快速编译功能:选用BS架构形式,BS架构的界面部分采用低码率视频用于打点、浏览等交互操作。交互式操作完毕后,可将其上交到云平台系统,进而实现视频源代码的快速编译,从而确保视频传输和共享的清晰度。(3)视频采集服务:目前已有的SDI信号经制定编码器切换为IP形式后,可以将其实时传输至云平台端,并及时保存,当文件播放时,可将文件转移到特定系统下或者直接下载至客户端。(4)视频播放功能:IP播放系统传输至云平台后,可经过视频服务器实现与CDN的交汇对接,将播放内容实时推送至客户端口,其中包含PC端、手机移动端及互联网电视等。其中视频直播服务支持各种码率和互联网流协议。

2.4 SaaS服务功能

(1)网络电视播放:网络电视播放功能集成了视频资源集中管理和服务(VMS)及相应的网站发送模式。通过云传输形式,在发送前确定好需要沟通和交换的资源,便可快速在云端开通虚拟机,实现虚拟机与原有系统的对接。以前传统的电台建立形式需要提前购置必要的电子设备,而现在使用云端传送的形式,只要每月上缴固定的费用,便可实现资源实时获取,在计费方式上,不同于以往的以时间为单位的缴纳形式,云端传送采用按量计费,计费方式更加人性化。(2)云端媒体资源整合:以往的媒体资源整合方式主要采用本地数据流磁带库从而实现对海量数据和文件的存储和管理,由于该设备很容易出现故障,因此o后续的正常使用和维修保养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基于存储设备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存储设备的价格逐步下滑,通过云端处理的方式实现对海量数据和文件的存储,同之前方法相比,显示出极高的性价比和稳定性,数据传送和访问更加稳定可靠[1]。(3)云端新闻更新:采用云端实时更新的方式布置新闻媒体系统,提高了新闻的推送效率,可以快速将互联网上上传的新闻推送至指定新闻系统。新闻和相关文章被推送至云端上,新闻工作者可以直接取阅并修改,提高了以往新闻文稿的更新效率。(4)体育赛事的云端播放:之前的体育比赛前实况直播系统都集成在IBC中心,节目制作者必须在比赛实地才能实现对比赛的实况转播。而云端赛事直播系统,是将IBC系统集成在云端,经过云平台将视频资料传输至相关媒体机构做进一步的编辑并第一时间,这样一来,极大地提高了赛事的制作和播放效率,压缩了工作时间,降低了相关成本,方便了节目部门的使用。比如在2014年的青奥会中,IBC系统建立了12条子系统,借助50M宽带,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将实况节目传输至云平台供客户端实时收看[2]。

3 结束语

综上所示,云计算相关技术是保证融合媒体下云平台建立的基础,随着互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完善,云计算及配套的云平台系统必将成为新闻媒体中的生力军,必将引领新一代的技术潮流。

参考文献

第6篇

《中国最强音》的节目制作特色

在如今新兴媒体强势崛起的背景下,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都显得黯然失色,而湖南卫视2013年主推的大型励志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中国最强音》则打破了时下的僵局,一跃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一匹黑马。据统计,《中国最强音》15期节目平均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综艺节目的第一名。究其成功的原因,笔者简析了三点节目制作的特色。

第一,双向传播模式为节目宣传造势。《中国最强音》自开播以来便一直被大众津津乐道,观众们可以通过微博、人人网等平台信息,分享节目视频,让更多大众了解到《中国最强音》。这一过程中,大众是信息的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具有高效的互动性,传播者以及受众的角色能够随时转变。传播对于传受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活动,传者要满足受众对于讯息的需求,进而实现传播讯息的社会价值以及商品的利用价值;受众则要通过获取讯息后再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自主信息,进而影响其他受众,不单纯的依赖专业媒体专业机构进行信息生产。双向传播模式的开启,有利于观众与《中国最强音》节目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第二,良好的互动性增强网络人气。《中国最强音》播放后期已经具备一定量的忠实粉丝,大众可以在网络社交平台自由选择特别关注《中国最强音》的相关信息,同时关注《中国最强音》的选手和导师,支持自己的偶像。互动类的平台,更加利于沟通交流,因此也为《中国最强音》赚足了人气。相比传统的电视媒体,新媒体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一转变的影响非常深刻。这体现在一方面信息所具备的互动性能够使得受众从被动变为主动的地位,突破了时空以及媒介物质属性的限制,显示出了极强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受众的主动性能够代替传播者的功能,发挥传播作用。《中国最强音》节目制作组充分利用新媒体与观众进行良好互动,观众也乐于参与其中。

第三,多样化的信息渠道和表达方式,丰富大众感官。搜狐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曾经预言,互联网的几个标签:博客,它将生产内容的权利从权威人士手中转移到大众身上;互联网宽带的发展以及存储更加廉价,给人们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如文字、图片、视频。正是这些丰富的方式,使得《中国最强音》能够更加形象化和便利的被受众所接受。自媒体的发展真正给大众提供了自产自销的共享媒体,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力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基于技术保障的前提下发展无限的潜能。自媒体时代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进程,冲击着传统媒体形式。它用越来越鲜明的形式表明“对话”比“宣讲”更具有效力。观众们想要观看任何一集最强音的节目,都可以从网上找到视频或者图片;微博、博客则能向粉丝传达大量的导师和选手的信息,粉丝同样能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关注。这些是电视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中国最强音》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传递节目信息,这无疑是取得高收视率的保障。

以《中国最强音》探析电视节目的制作趋势

新媒体的技术促使传统电视行业与时俱进,电视的传播更加互动化、过程化和及时化,新媒体与电视媒体可以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中国最强音》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他充分结合了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借助微博、网络节目和户外移动媒体、剧场大屏幕等的联动,使得《中国最强音》节目更加轰动。

专业化的节目制作。《中国最强音》以红遍欧美大陆的《The X Factor》节目模式为原本,以励志为旗帜,在选出优秀歌手的同时,挖掘选手的性格,解读他们的人生态度,并充分展现选手们面对导师和比赛竞争时的状态。笔者从官方提供的2厘米厚的版权手册中发现,《中国最强音》节目组对节目流程、舞美、灯光、音响等都做了详细而且严格的规定。选定的导师也是华语乐坛的一线大腕,比如陈奕迅、罗大佑、郑钧等人,同时邀请《The X Factor》评委西蒙·考威尔进行积极互动。最后一期冠军赛采用电视直播与新媒体直播的方式,增强了节目的现场感,实现全面的互动。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中国最强音》表现出来的效果要远远高于同类型的节目。

平民化的节目理念。首先,《中国最强音》节目零门槛参与,无论男女只要热爱音乐都可以参加,选手无论高矮胖瘦,考察指标只有一个——声音。经历过“超级女生”“超级男生”“星光大道”的观众早已对传统的晋级规则产生强烈的审美疲劳,相比之下《中国最强音》这种单纯的评判标准平民味道十足,也正迎合了受众们的心理。其次,《中国最强音》的评委并没有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不仅选手和导师的关系非常融洽,比赛过程中的“导师之家”环节是真正做到了明星与学员的真诚互动,而且观众也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慢慢了解到明星导师和学员的真性情。风格迥异的4位导师不仅定位了音乐的高标准也为节目的相对公正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在节目过程中,观众会感受到导师得到良才的喜悦和求而不得的失望,这一点很容易激发观众观看节目的共鸣,观众也能体会到导师的喜怒哀乐,也在为导师着急、加油。这种共鸣,使节目以及观众之间建立一座交流的桥梁。

三网融合的节目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现代化传播体系基础。《中国最强音》的成功在于充分结合了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同时借助三网融合的优势,扩大宣传进而提高了收视率。《中国最强音》的巨大成功,不得不说是充分结合了三网融合的理念,虽然节目只是在三网融合方面“小试牛刀”,但是不难看出三网融合的优势已充分显示出它的无限潜能。目前促进三网融合技术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信息以及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任务,也必将成为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充分融合、相互促进发展的传播体系基础。它能满足各类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各种要求,提供各类网络传播设施,成为构建现代化传播体系的技术支撑。三网融合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意味着新的服务态度以及新的服务手段。

第二,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行业“鲶鱼效应”。长远看来,三网融合还将促进电视媒体的营运,提高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中国最强音》此次开播过程中,全程实现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充分利用了电信网、电视网和互联网方面的资源,为大众提供了包括广播电视、数字电视、播客等多种媒体资源。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向高清电视网络业务的拓展,并且通过网络投票和短信支持等增值业务,提高了节目收益;同时节目还通过三网融合技术加大了自身的竞争力度,激发出了电视节目的“鲶鱼效应”,各大卫视纷纷效仿实现营运体制创新,这有利于我国电视媒体整体走上革新之路。而且此次创新改革更有利通过三网融合技术促进我国电视网络的整合,实现内部优化,加强有线网络的综合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一部分优秀电视节目的带动有利于实现整个行业的繁荣,整合之后的有线电视网络能够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电视资源。

第7篇

作者简介

熊玥伽:

优质内容互联平台“考拉看看”联合创始人;曾为资深财经记者,供职于《成都商报》和《每日经济新闻》。长期深入了解中国一线企业家,重点研究企业家命运、行业现状和趋势。也曾对话中国一流经济学家,并多次采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密切关注中国和全球经济。著有《褚橙方法》《大父母》等书。

吴迪:

四川大学新闻学硕士,从事企业文化研究,“神经元”品牌创始人,新华思客自媒体专栏作者。对社会、文化、经济、文学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均有思考和研究。

目录

推荐序

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的合并

合并形成更有力的竞争优势

为了垄断而合并

合并消除了无序竞争

合并企业很大的问题是内耗

市场状态决定合并机会

资本在合并中的根本作用

“创新性合并”才是好合并

自 序

前 言 大合并漩涡

第一章 滴滴快的:没有永恒的敌人

出租车市场的衍生和发展

快的打车,生于质疑之中

程维辞职创滴滴打车

滴滴获 A 轮融资

吕传伟来了

资本的宠儿

疯狂的“烧钱大战”

争抢大黄蜂

第一次合并谈判

亦敌亦友

阿里与腾讯的较量

柳青加入滴滴

一场 13 小时的谈判

关于合并的事实和猜测

合并魅力:2 周完成 20 亿美元融资

中投也来了

投入国际市场竞争

被指垄断

未尽的猜想

第二章 优酷土豆:合并之后还是被收购?

在线视频江湖初成

土豆危机重重

影视版权之争

土豆会和谁合并?

投资方主导的合并

王微的离开

既融合又独立

同行的反扑

并入阿里巴巴

下一个十年待续

第三章 58 赶集:十年相杀,一朝相爱

分类信息:O2O 的前奏

钱!钱!钱!

你不要错过一个时代

“大胃王”姚劲波

大环境变化逼迫双方合并

还没说完的故事

第四章 美团大众点评:快一步,慢一步,总能相遇

一个人创立的大众点评

王兴离美团还很远

属于大众点评的领跑时代

王兴杀入团购

团购行业轮番大战

站在团购网身后的 BAT

移动时代,团购竞争再升温

搭乘 O2O 东风

大众点评去团购化

大众点评内部生变

竞争越大,亏损越多,合并越快

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第五章 携程去哪儿:蜕变之后的艰难抉择

两位高智商的强者

携程开垦处女地

梁建章暂别携程

去哪儿出世

去哪儿发起进攻

去哪儿成为百度人

梁建章再度出山

梁建章的大改革

去哪儿顺势扩张

亏损的梦魇

携程对去哪儿动了心

去哪儿公开拒绝携程求好

一场注定的意外合并

庄辰超退休,交付去哪儿

第六章 百合网世纪佳缘:一段百年好合的良缘?

文科女 VS 工科男

赢利模式之困

公信力之困

拥抱移动互联

漂洋过海嫁给你

第七章 蘑菇街美丽说:走着同样的轨迹到一起

孪生姐妹相继出生

与淘 宝的恩怨情仇

遭遇致命封杀

双双被逼转型

劫后重生

发力移动市场

差异浮现

蘑菇街成功赶超

资本说媒,合并达成

姐妹花合体,前路漫漫

第8篇

(一)大数据环境下新闻传播特征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征也比较显著,主要体现在社会化媒体的应用方面,对用户的主导新闻方向由于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对其产生了很大改变。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报道者,而在网络用户方面的自由度就相对较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就会对新闻的传播造成混乱,但在新鲜真实的新闻方面也会出现。[2]自媒体的用户自主性以及平台繁多,所以在对新闻的传播方面也有着不可控的特征。再有是移动传播方式的特征,对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带来了很大的变革,新闻生产在这一技术下开始充满时效性和丰富性。处在大数据下的移动终端所带来的快捷以及快速新闻制造的手段使得全民新闻直播蜂巢已经形成,这也是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重要特征。

(二)大数据对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分析

大数据对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就是在工作方式方面的信息采写以及传输有着重要的变化,录音笔的使用对长时间的新闻采访是不可少的,这样就能够省去打字输入的工序,对记者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而在信息的传输方面,通过电脑及个人装置就能够和数字卫星接收系统保持联系,还能够通过数字卫星接收系统把新闻信息发回到新闻总部。不仅如此,大数据对新闻生产的模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各种软件手段下对数据新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新闻的影响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3]大数据对新闻的生产机制也有很大影响,大数据发展下的传统媒体不能像以往那样站在垄断地位上,新的媒体对大数据业务的整合改变,自媒体原创传播内容都是新媒体的重要发展优势。整合媒体的平台方面也加快了速度,媒体融合的态势在大数据发展下更加快速和明显,而对业务的整合以及资源互补方面都是现阶段媒体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大数据下的新闻传播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新闻传播的自由也导致了新闻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大数据对新闻传播媒介产生的影响也较为突出,报刊社数字化使得报刊制作周期缩短,大数据时展下的新闻传播方面和传统的新闻传播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就是在信息源方面的大小,以及对信息的传播质量层面的影响。在网络平台下新闻传播比较迅速,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新闻的质量进行有效提升,海量信息中的新闻质量是传播价值的保障,对于新闻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平台都要能够保证其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仅仅依靠传统媒体专业性及经验是不够的,相互的借鉴融合才是发展的出路。

二、大数据影响新闻传播的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完成要通过电脑程序员、数据分析师和记者的密切配合才能够达到,主要是把比较繁杂的数据转化成能够被普通记者识别的电子数据表,在对这些电子数据表分析基础上和程序员一起将其转化为可视的文字以及图片等形式。大数据时代纸质媒体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数字化报刊的优势和传统媒体相比有着方便性与快捷性,不只是在电脑终端可以阅读,也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接收、阅读以及存储等,数字报刊与纸质媒体的共存是纸质媒体适应大数据时展的重要策略,业务领域以及受众也得到了有效拓宽,并且在核心的价值方面也没有发生变化。[4]第二,大数据时代对新技术所带来的变革和发展也备受瞩目,新媒体也正在成为发展的焦点。技术上的融合打通了媒体间的隔阂,从而提供了新的资源共享平台,并且在采编流程方面也能够得到共享。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对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而言,要能找到自身定位和把握自身优势。并且在资源的配置以及分工方面都有明确的呈现。市场决定了电视媒体的发展方向,电视媒体的发展困境主要就是面对繁杂信息源缺少有价值的内容信息制作,所以这就需要进行构建内容为先的体制以及机制。第三,加强可视化和交互图表的应用,电脑及移动终端的普及让新闻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生动,所以对传统新闻媒体而言就面临诸多的挑战。从新闻的生产者方面来说,只有尽可能简单、直接、有趣地将新闻信息呈现给受众才会获得用户注意力,大数据新闻传播时代也是视觉传播的时代,对新闻的传播可视化能够加强新闻传播的效率,从而更能够吸引新闻受众的眼球。[5]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对新闻传播的效率和广泛度也有促进作用,新闻的传播向着交互化和社交化的方向发展,也成为解读复杂新闻信息的有效尝试。数据新闻和其可视化能够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反映多样的新闻及其背景,并进行可视化的操作。第四,用户生成内容是近些年媒体信息比较重要的部分,新闻媒体从中能够获取更为新鲜和丰富的信息,这些平台的互动以及分享功能给用户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能够增强用户的归属感和主动性。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报道模式和事件发展方向。在UGC平台上新闻质量是重要课题,大数据技术对新闻质量的影响是把双刃剑,通过大数据的平台以及技术能有效扩展视野与信息的来源,并对素材实施观察和了解分析。[6]从诸多的突发事件和灾难事件当中,用户生成内容所起到的作用都比较大,自媒体成了比较重要的信息来源,并且已经被主流媒体所重视并利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开放透明的外部数据环境将会成为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时代数据对媒体是重要的资产,而媒体顺应传播技术的发展获得较好的发展也要以开放务实心态拥抱数据,通过对互联网平台用户创造的内容抓取,在多渠道数据获取下对媒体数据资产组织存储加以完善,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新闻传播的效率。

三、结语

第9篇

传媒专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地方高校开设相对较晚,各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差别较大;作为文化素质课中的古代文学更是存在缺乏统一指向、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古代文学课要及时变革培养目标,合理区分选用教材,灵活调整教学方式,积极探索科学考评体系,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应用人才。

关键词:

转型发展;传媒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增。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变革传统教育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握社会发展脉搏,适时调整、适势转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传媒专业是一个出现不久、发展快速的新兴行业。由于诞生时间短,社会人才需求迅速扩大,于是诸多地方高校不管现实条件如何,纷纷跟风开课。但各高校培养目标及其课程设置等差别较大。尤其作为文化素质课程中的古代文学缺乏统一指向、教学方式陈旧,存在着学生不阅读、教师满堂灌、效果不满意的突出问题。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结合实际,灵活变革,才能推动我们传媒专业乃至全校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

一、及时变革培养目标

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我校传媒专业人才的重新定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其人才规格体现为知识、素质、能力的“宽”而“全”,可用公式“专业+素质+能力”来表示。[1]作为传媒专业文化素质基础课中的古代文学,也必须适势变革培养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文学经典;挖掘出与该课程相关联的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丰富内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文化素质,并使学生具备文学研究、文艺鉴评能力,尤其具备传媒专业学生所需的文化传播、文案写作、语言表达、采编制作、文学改编、视频文字编辑等实践应用能力。[2]

二、合理区分选用教材

我校目前的传媒专业主要有播音、编导、广告、新闻和文化产业方向,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分专业,统一选用同一种教材。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教材建设,应尝试分专业选择不同教材,并根据具体专业方向增加应用型、实践类内容,如播音专业多增加“经典诵读比赛”、“语言表达”、“人物访谈”、“文化长廊”等板块;编导专业多增加“影视改编”、“视频文字剪辑”等板块;文化产业专业多增加“人物档案”、“历史钩沉”等板块;使教材更具实用性与实践价值,从而分专业满足不同学生具体需求。同时,在对教材的具体处理上,教师要处理好手中教材、自主选择精讲内容,以点带面完成教学任务;改变专注文学史、史实俱到,忽略经典原著精讲的现状;引导学生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启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经典文本,恰当避免现有教材“史”、“选”使用误区。[2]

三、灵活调整教学方式

运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开展富有趣味和意义的学习活动,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路。本课程结合转型发展背景、注重学生实际能力提高,采取教师示范精讲、课堂延展探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将探究式、讨论式等主要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综合运用。

(一)研究通过相关经典影视播放、视频播音主持节目的背后文化现象,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降低古代文学教学难度,消除学生排斥和畏惧心理。

(二)使用多媒体、互联网及多媒体课程教学,解决学生“不阅读”、“不看书”造成的教学困境。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共享网络资源,引领学生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示范精讲与比较研究相结合

1.宋代诗歌与唐诗的比较:学习宋代诗歌时,以同写庐山之景的两首名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作比,发现唐诗与宋诗的较大区别,整体而言,在于唐诗善于抒情,宋诗则长于议论。宋代诗歌理论方面,欧阳修提出的“穷而后工”之说,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生的逆境、痛苦的遭遇,往往是有良知的文人作家创作的动力。在宋诗实践方面,西昆派是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诗歌流派,他们模仿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但缺乏真情和艺术个性,故达不到李商隐的诗歌成就。2.古典词作中爱情的比较。初恋时的砰人心动:如苏轼的《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约会时的紧张惊喜李煜的《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分别时的相思之苦: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婚后的痛并快乐: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词中不同角度描写“愁情”的: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愁之长度;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写出了愁之深度;贺铸“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出了愁之广度兼有密度和长度;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写出了愁之重量;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愁有位置;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写出了愁有颜色。3.作家风格之比的,如婉约词风中柳永与苏轼之比:柳永穷尽一生、专业作词,“凡有井水处,皆可歌柳词”,为婉约词的创作和传播立下大功,但始终没有抬高词的地位;苏轼则扩大了词的题材并破除了“诗尊词媚”、“词为艳科”的偏见,真正提高了词的地位。还有如清代纳兰性德婉约词与宋代婉约词之比;李清照前期少女抒怀的青春活泼词风与后期国破家亡的愁情词之比;苏轼自己的豪放词与婉约词之比……4.原作与小说或影视改编的对比:比如温庭筠的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与影视剧《甄嬛传》对该词的化用之比;影视剧《甄嬛传》中《莲叶何田田》视频对古诗十九首中《莲叶何田田》的化用;元曲《西厢记》与后世戏曲如越剧《西厢》、黄梅戏《西厢记》的改编对比;《牡丹亭》与梁祝化蝶的凄美爱情故事、虚实相间的艺术处理方式,可以对比探究;电视剧《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与原作小说的对比分析;蒲松龄小说《小倩》与电影《白狐》的改编之比……

(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延展探究

1.比如在讲到王安石的诗歌《明妃曲》时,可将该诗引起的文艺争鸣告知学生:对于“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这两句引发的争议由来已久,探讨汉恩、胡恩哪个深、哪个浅?明妃究竟乐不乐?由此争议启发学生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独特理解和个性探究。教师引导:对于这两句引起的疑问,在学生讨论后,可作以下归纳总结:首先,不存在胡汉恩深、恩浅的问题。对于“汉恩自浅胡自深”一句,是王安石巧用了古文常见的“互文”修辞手法,理解只能是:汉也好,胡也好,他们对我的恩情深也好浅也好,这些都不关键,我所在意的只是双方的心灵相惜。第二,从语法上看,“自”字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径自,任其、不管。同宋词“花自飘零水自流”中的“自”,是“空自、径自”,有一种自怜的感觉、无所谓的心态、无可奈何的事实。在汉室不被宠幸,后作“和番”礼物,无疑“汉恩自浅”;胡人“毡车百辆”、陪同皆胡姬,看似“胡自深”,可明妃“含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第三,“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用男女结合的“相知心”的表层含义暗喻君臣之义。明妃在汉室、胡地都不乐,没有和谁知心!在这种诉求上,昭君与王安石的身影已重叠不分,是作者借咏史怀古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2.在讲到陆游的《钗头凤》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陆游爱情悲剧,源于封建家长迫害!是母亲的夹击,使这对伉俪被迫离异!那么可以讨论:假如母亲和妻子同时掉进河里,男人先救谁?在婆媳矛盾这个千古悖论时,可以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也陆游的两难选择给予了理解与同情!3.讲解苏轼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我们对文本可以作以下赏析探究:上片着重表现的意象是什么?(是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表现怎样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任凭风吹雨打、苏轼依然慢步徐行、高歌吟诗,一个勇于挑战、无所畏惧、气定神闲的形象便矗立在我们面前。“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该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分析:“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任”字体现出作者不避风雨、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笑傲江湖的人生态度。

四、积极探索科学考评体系

针对目前不分具体专业、统一考试的简单考核方式,我们应积极改革、探索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应将过程考核与终极考核、卷面成绩与平时考勤、课堂提问讨论、课下作业、论文答辩、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结合,逐步改变一张试卷定结果的传统考试局面。[4]结合我们院系的实际情况,应与专业接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名著改编、影视配音、校园采访、活动主持、视频拍摄等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权重,提升实践成绩幅度,兼顾体现我们地域文化特色的《品味鹰城》、《鲁山丝绸》、《三苏园》、《墨子故里》、《绿园家训》等栏目的主持、拍摄、编导、网络传播等工作。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由空间,又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示与锻炼。[5]总之,由传统的注重书本理论的考核而转为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多项考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打破了传统的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简单方式,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实践人才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书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赤峰学院学报,2016(8).

[2]杨书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赤峰学院学报,2016(8).

[3]石贵舟,余霞.产学研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转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22).

[4]曾德芳,王珺婷,骆新容.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